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职业规划范文

教育职业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职业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职业规划

第1篇:教育职业规划范文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第2篇:教育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创业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7-0143-02

一 现状

随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也正从“高级知识分子”到 “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的角色转变。各高职院校面临生源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只能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根据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按照灵活设置、宽窄并存的原则,大力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此外,各校还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实施订单式培养,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着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走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办学之路。虽然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专业设置结构不合理,学生素质不高等,一方面全国上百万大学毕业生捧着简历四处求职,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200多万个就业岗位“等米下锅”,岗位需求与求职人数分别增长,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情况仍然很严重。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局限和不足造成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要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因此,有必要在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加强职业规划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二 课程内容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开设职业生涯准备课程,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正确认识自我,探索和认识职业世界、进行职业生涯决策、拟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路线、清楚自己在进入职场前要做好哪些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准备、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职业生涯准备课程首先讲授课程开设的意义、职业与事业、热爱专业、找准职业方向;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原则。其次是了解自我,包括性格与职业,人职匹配与职业性格及特点,掌握性格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职业,了解职业能力与职业生涯规划;价值观与职业、人职匹配,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与职业生涯规划。重点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包括就业准备和创业能力。讲授就业政策、就业的思想、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实现从学生向职业人转变。介绍情商培养及职场礼仪,劳动权益保护和如何写简历及如何面试,模拟面试,培养创业与创新意识,了解创业基本知识,说明创业必备的能力、素质,对创业有理性的思考,了解一些创新知识对大学生创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展的时间不长,社会的认可度不高,高职学生中的一部分人难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当代高职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较差、承受能力较弱的问题,通过职业规划课程,我们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职业指导,而且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为满足社会公众和他人的需求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最终实现自己高层次的人生需求。

三 课程改进

高等职业教育属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对象直接面向社会和生产第一线,人才培养规格应定位于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复合型的技能人才,因此,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应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本地化应用型人才的途径。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区域这一地方特色,高职毕业生主要面向地区经济和行业需要,服务区域比较明确,课程设置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学生的职业规划应适应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

1.教学内容设计

在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应正确定位服务区域,因此,课程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所讲内容是否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相一致;(2)需要不断地接收新的信息,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使课程设置与经济、行业发展相协调,使之具有更强的专业性;(3)所涉及的专业课程内容应紧紧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动向。高职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某种职业岗位生产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它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安排教学计划的,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

2.社会素质的培养

为了培养职业适应能力,建议职业生涯课程体系要兼顾多种专业方向,拓宽知识面,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首先要培养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对于就业者来说,做人的道理和工作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比经验、知识、技能更重要。后者可以在岗位上和实践中逐步积累与培养,但前者必须从学校抓起,形成良好的习惯。高职院校要通过思想素质教育让学生努力达到对所从事的工作有责任心,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其次培养职业适应能力和善于合作的精神。现代社会中,人的社会关系日益增多、日益重要,日益需要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合作,没有处理社会关系能力的人、不能与人合作的人,将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在高职素质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思想上加以正确引导,注重对学生人际关系知识、人际交往技巧等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进入社会、迎接困难的准备。

3.培养创业精神

创业教育是一种提高受教育者自谋职业或就业能力的教育,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形成初步的创业能力。包括:创业的概念;我们要成为创业型的人才;创业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树立终身创业的概念。(1)注重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对创业者个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信念等心理成分。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活动中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的动力因素。在创业意识的教育中,应启发学生产生创业的需要,即自己创业的要求、愿望和意向。(2)打好创业知识基础。创业知识包括怎样选择、建立、管理一个企业的有关知识。在创业教育中,创业知识教学主要是提供创业知识框架和最基本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创办企业或公司有关的法律和财政金融事务;二是与企业或公司内部运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创业策划、资金运作、筹资融资、资产管理、成本控制、市场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产品服务等;三是管理学的一般基础知识。(3)加强创业品质培养。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有企业家应有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特征等。创业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创业品质培养,例如:有胆识、有风险意识,能将自己的目标付诸行动,不优柔寡断,勇于承担行为后果,心理承受能力强;能自主地处理问题而不愿受他人左右,能排除外界干扰,迅速而合理地做出决断并予以贯彻实施。

四 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对技能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高需求的时期,需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因此,高职院校除了把理论基础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岗位培训、创业素质教育也应该放在学习期间作为主要培养手段。职业规划课程设置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它的发展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应注重学生个体的感知和体验。培养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进行技能训练阶段和岗位训练阶段,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依托,走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基本共识。同时,加强职业规划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创业精神,学生毕业后就可很快融入社会,适应很宽的职业岗位。

参考文献

[1]李和忠、何良君.以就业为龙头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6(4)

第3篇:教育职业规划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都有数百万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然而社会资源有限,国家并没有能力为这些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在这种供需严重失调的情况下,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在所难免。在这个大背景中,不少学生开始抱怨社会不公平,他们将就业难的怒火一味的撒到了教育制度身上,认为大学所学东西并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些学生甚至悲观的认为自己大学四年白上了,好多地方因此出现了弃考,弃学的现象。我国的高校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在大学中不仅仅能够获得职业技能,更应该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全面的提升。可是大学生普遍存在功利的心理,他们认为只要大学四年努力学习,毕业后就理应迅速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实践证明,大学生要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必须提前进行职业规划,这就需要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育。那么如何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的教育呢?本文将具体阐述清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教育

每个人都需要进行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作为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大潮中脱颖而出,必须提前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规划。从高校方面来讲,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大学生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就必须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自己学的什么专业,自己的专业特长是什么,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许爱好是否适合从事该职业,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脑海中找出答案。要想使学生对自己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需要学校和学生自己双方面的努力。从学校方面来讲,首先是要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在大学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使大学生在观念上认清必须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事实。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学生在明确了这一观念以后,就要学会结合自己进行规划。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属于什么性格类型,通过一些小小的测试和平时对自己了解,得出自己的性格类型,然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告诉学生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合适与否。在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以后,就要针对这一职业范围进行规。比如有些学生性格开朗热情,那么他可能比较适合从事销售类的工作,这些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适合该类学生去做。在确定了这一目标之后,这个学生就要积极去锻炼这方面的能力,或者去阅读销售类的书籍或者锻炼自己与人交流的能力。并适当的做一些类似的工作,比如兼职或者文案写作。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不断扩充自己的能力。学生方面说,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所学专业,等等,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进行一个短期和长期的规划,比方短期之内要使自己向某个方向发展,并初步具备相关的能力,然后为自己确定一个长期的规划。矢志不渝的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努力。

2 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

在进行了科学的职业规划以后就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规划是理论指导,而就业就是具体的实施步骤。作为学校方面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好多大学生在就业面前显得很盲目,他们一般心态很浮躁,有些大学生由于心高气傲,他们对很多工作都很不满意,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大城市,大企业才是最佳的选择。在这种心态下去择业肯定会失败。因此学校要针对学生们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迷惑,进行科学的指导,使他们树立平和理智的求职心态,首先要明白自己能干什么,然后去寻找相关的工作,刚开始要注意经验的积累,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其次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作为求职者,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因此学校方面要不停的告诫学生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以适应以后的工作要求。学生要自觉学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然后在学习之余可以适当参加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比如学营销的可以从事促销等,学新闻的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求职能力。再次,提高自己的求职技巧,在求职中很多细节会影响求职的成功与否,因此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求职技巧的教育,比如在简历的制作,服装的搭配,面试的技巧等等,作为学生平时也可以留意一些成功的求职经验,或者参加一些招聘会,在平时就锻炼自己求职方面的技巧。另外要注意搜集相关信息,比如那些工作缺口比较大,哪些工作已经饱和,如果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的性格不合适从事相关工作,可以学习一些其他方面的课程,通过这些渠道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第4篇:教育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 大学生 职业规划教育

职业规划教育是一种通过对职业活动、潜能素质、社会关系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使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积极准备就业能力、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为将来在职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以及使职业生涯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相对国外成熟的职业规划教育理论体系,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严重滞后,到近年来才逐渐被广大师生认同和了解。虽然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但认识深度和广度仍然不够。更加特别的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因生活环境、语言差异、文化背景等不同,使得他们的就业压力问题往往更加突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更是关注不够。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入学和就业上会享受很多特殊的优惠政策,长期由政府包分配,安排工作,很多用人单位是为了落实民族政策来接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都实行“双向选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上的优惠政策都被取消了,用人单位更多开始以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为标准选用新员工。因此,一些因政府优惠政策得以进入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如果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不能充分准备就业能力、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就会导致在毕业时缺乏竞争力,再加上语言差异、文化背景等因素,必然比普通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压力。

当前,我国在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这方面,还有待积极探索投入。一方面,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对职业规划教育认识不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普遍开展得并不广泛和深入,专门针对少数民族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开展得更少。总体而言,普通高校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设的职业规划教育比较少,而一些民族(民族地区)类的高校已经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上有一些专门的投入和研究,但仍然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欠缺。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很多高校忽视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在普通高校内,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会受到特殊的关照,在贫困补助、助学金、生活安排等很多政策上都给以倾斜,但却往往忽视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导致很多在普通高校内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特别的职业规划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职业规划观念比较滞后,在面对就业问题和压力的时候,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逃避问题、郁闷和困惑。而普通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由于不是学生工作部门,缺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了解和分析,导致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忽视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而普通的职业规划教育中,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过于看重学生在求职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指导,缺乏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前瞻性,更谈不上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给予合适的指导。

(二)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很多高校的领导和老师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较为重视,开设了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增加了实践环节。但他们却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方面,在普通高校内,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学生的数量较少,学校领导在考虑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的时候,认为对少数民族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与普通学生一起实施,极少会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问题单独提出来给予讨论;另一方面,在民族(民族地区)类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占学生的比例较大,在学生的就业问题上,老师们更多的考虑如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学生的竞争力,也缺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对职业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够,他们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常常会产生很强烈的挫折感和郁闷感,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逃避问题。

(三)缺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工作经验和研究。

由于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多高校根本没有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因而缺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工作经验和研究。通过学术检索工具进行检索,极少有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的资料,表明这方面的研究极度缺乏。

三、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

努力提高高校师生对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是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一方面,随着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很多高校领导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意识并不强烈,导致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要努力提高职业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表现得底气不足,缺少自信,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比较差。在面对已有的劣势情况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更要积极调整好心态,增强自信心,努力提高各方面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其次,要树立正确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在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一定要避免“一次就业定终身”、“找铁饭碗”的传统旧观念。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就业方式,通过自主创业、西部计划、直接就业等方式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积极把握住每一次就业机会。最后,要及早规划,认真参与到职业规划教育中去。从进人大学校园的那刻起,就要着乎准备职业规划,做好自身定位分析,确定奋斗方向和目标,认真做好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准备。

(二)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体系。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才摇篮。培养、教育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各民族友谊具有更加重要和深远的意义。高校在培养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同时,也要积极做好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体系是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

首先,建立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机构,特别在民族(民族地区)类高校内,一定要建立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组织是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通过专门的机构从事专业的工作,才可能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促进这方面工作的开展。

其次,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指导老师的培养工作。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要选拔职业规划方面的专业人才从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以更好、更深入的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第5篇:教育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职业规划 高等教育 作用

[作者简介]冯涛(1979- ),女,新疆库尔勒人,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广东 清远 51151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01-02

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式培养转为大众化培养,加之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为此,国家采取了系列促就业措施。而从国际经验看,职业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相当重要,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对此,许多高等院校业已意识到这一点,并把职业规划教育作为重要一课,从人力、财力以及政策制度上予以支持。职业规划教育无论对大学生个人发展,还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高等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

职业规划就是个人综合自身各方面的因素,经过衡量比较,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规划,并通过实施规划,实现个人的就业期望。职业规划理论发展已有一百多年,它的提出以弗兰克・帕森斯(F.Parsons)在1908年出版的《选择职业》(Choosing a Vocation)一书为标志。这是一个纯西方的理论,发展到今天,在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已相当成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职业规划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学校的重视。职业规划到底在高校教育中起到什么作用,对学生、学校乃至社会有什么意义,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解读。

1.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首先,职业规划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刚入大学的莘莘学子,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同时对未来又感到迷茫。对于这些困惑,职业规划给出了解答,那就是学生入学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认识自我,只有找到和自己性格爱好相契合的职业,才能工作高效,身心愉快。其次,职业规划使学生明确职业目标。职业规划教育会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未来就职情况,通过一系列教育学生会逐步明确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最后,职业规划使毕业生大大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职业规划教育,毕业生已经客观全面地认识了自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这就使他们在择业就业时有计划、有针对性,不至于四处盲目求职。职业规划还训练了学生的客观分析能力、各种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这都大大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择业就业中提高个人竞争优势。

2.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高校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为国家的建设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发展迅速加快,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每年都有新的职业出现,同时也有旧的职业因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职业规划会促进人才市场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盲目择业”“高就业成本”“高违约率”等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扭转人才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当前的社会建设又急需大量的技术实践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等,这不是传统教育模式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因此源于西方的职业规划将在新型人才的培养上发挥重要作用。

3.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的职业规划,乍一看完全是为高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服务的,因此很多人简单地认为职业规划对个人意义非常重大。只能说这是很肤浅的看法,其实,职业规划小到个人意义非凡,大到社会也是意义重大。比如中国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名副其实的人力资源大国,却称不上人力资源强国,而像英、法、德、日等这样的国家,虽然人口不多,却称得上人力资源强国。什么原因促成这样的结果?很大一个因素就是这些国家的职业规划教育做得非常好,有利于每一个人做到人尽其才,从而产生最大的社会价值。

二、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西方发展百年的职业规划教育,我国的职业规划教育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当然,在这种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问题。

1.职业规划意识薄弱,具体行动缺乏。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等院校师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还比较薄弱。例如,在欧美发达国家中,中学生都有强烈的职业规划意识。他们在中学阶段就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到了大学职业规划也随着个人的成长和变化进行调整,以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一些人甚至还请专业的职业规划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职业规划,有些国家甚至立法支持职业规划教育。反观我国,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意识到职业规划对自己就业和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一项调查显示:本科生中仅有8.88%的学生有详细的职业规划,其余基本没有规划或只是了解一点而已。

2.学生自我认识和综合素质不足,职业目标模糊。高校学生正处在自我认知的关键时期,虽说这一阶段他们的知识和能力都有明显增长,对自己也有清醒的认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在初步形成,但是,因为他们的年轻和不成熟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诱惑和影响,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客观,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缺乏理性。因此,一些学生可能对自己的性格、爱好、能力等还不清晰,职业目标定位难免偏颇。市场经济下,一些学生还陷入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一味追求金钱利益,不顾个人兴趣爱好,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专业特长。这些情况都无不在提醒我们: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还不够,综合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在职业规划中准确定位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3.职业规划教育专业化程度低,教育效果欠缺。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的职业规划教育在发展百年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相互配合且非常专业化的教育体系。而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专业化则相当低,无论是师资力量、制度建设还是指导方法上,都不够专业化。目前高等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基本都是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师兼任,严重缺乏专业性特征,也没有法律法规以及系统连续的制度保证职业规划教育的连贯实施。在指导方法上,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生硬落后的授课模式上,即教师纯理论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职业规划的专业化指导,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三、加强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建议

开展职业规划不仅可优化人才配置、促进社会稳定,还能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才华,这自然而然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蓬勃发展。为了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长远发展,急需改变当前高等教育职业规划的现状。基于对职业规划教育现状的思考,以及借鉴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经验,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制订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提高职业规划意识。这一点最重要,也最基础,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先导。目前,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各方对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普遍不够,导致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很多人将职业规划简单地理解为职业辅导,开几次讲座就以为进行了职业规划教育。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多方着手增强学生和社会各界的职业规划意识。

从根本上讲,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提高,需要建立科学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这样的方案不但应该贯穿高等教育的始终,甚至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每个阶段,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设计。当然,职业规划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需要依赖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因此,从现实的角度看,可以先从高等教育阶段开始,因为高校学生毕业后就将踏入社会,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对他们有着现实的意义。

高校毕业生要想在就业大军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发挥他们在学校接受职业规划教育的益处。所以,在职业规划教育方案制订、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行业的专家学者进行科学的研究、论证,制订的方案要跟上时代、贴合实际,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规避当下职业规划教育中走形式、走过场的尴尬。

2.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科学定位职业发展目标。毋庸置疑,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大学生本身,而衡量职业规划教育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是否能够进行科学的规划、准确的定位。当前,毕业生在就业时有时会感到盲目,没有明确的方向感和目标,不知道自己该从事什么职业,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有些学生因为一点成绩可能沾沾自喜,忽略自己的短处;有些则一味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缺乏信心;有的学生好高骛远,追求与自己能力不相符的职业或职位;有的即便有不错的就业机会,也不去积极争取,而是被动等待人家的选择。显然,这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素养较低的表现。

要改变现状,需要在高等教育中注入职业规划教育要素,从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通过职业规划,做到知己、知彼和决策三个核心。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因为找准职业发展方向是一方面,如何驾驭自身的职业发展是另一方面。具体说来,就是学生要在学好自己专业课的同时,积极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因为通过涉猎其他知识,拓展个人的知识面,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综合素质,这更加有利于学生认清自己,认识到什么职业更适合自己,最终能够最大化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3.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提高职业规划教育专业化水平。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不是一校一地的问题,而是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待解的难题。我国高等教育的职业规划要想彻底改变现状,就必须从制度上着手,做出改变,达到职业规划教育的专业化。从国家制度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这也是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关键经验。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我国实际,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制订科学的方案。如此,职业规划教育才会有正确的导向。

具体到高等院校来说,也需要健全具体相关规章制度,完善职业规划教育教学方式。比如,职业规划的教育不能再依附于高等教育的思政教育,而要将其单列出来,予以专业的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和教育。在师资方面,也需要对任教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还要和国外同行经常交流,学习他们在职业规划方面的优势。

总之,职业规划无论是对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院校自身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建设的作用,都是效果显著。因此,职业规划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重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职业规划还不够专业和完善,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齐心合力,积极出谋划策,为高等教育职业规划的专业化和完善出一份力,从而使得职业规划教育能够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慧瀛.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3(9).

[2]罗曼.浅谈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

[3]林玉正.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4]飞.浅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指导的意义[J].考试周刊. 2012(57).

第6篇:教育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 职业规划教育 独立学院 就业

一、独立学院职业规划教育特征

1.职业规划教育内涵及发展。

职业规划是指运用职业评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验等方法和手段,依据市场人才供求,按照求职者的个人条件与求职意愿,以及单位用人的要求,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职业规划与决策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广泛应用于人事、管理等各方面,对指导大学生求职及未来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此,我国高校逐渐掀起职业规划教育热潮。

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及社会就业整体形势,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其他条件进行升学或就业分流选择,引导学生以社会实际需求调整就业期望值,主动增强综合能力,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不同的职业规划决定不同的人生,因此,及早进行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的有效途径。

2.独立学院职业规划教育特征。

目前,许多独立学院越来越认识到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上,大部分都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职业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将重点放在临近毕业的学生群体上,对低年级学生在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规划方面的引导显得比较薄弱或重视不够。

二是职业规划教育的短期化行为特征较为明显。独立学院目前重心放在自身发展方面,常把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简化为毕业前的就业指导,侧重于就业技巧的培训、就业政策的宣传及就业信息的提供,且大多停留在经验介绍的层面,而未触及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

三是陆续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开展了就业指导咨询活动等,但教育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以几百人的讲座或大课形式开展,教师面对很多学生,难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就业教育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不能以新的理念支撑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和指导服务。

二、职业规划教育对就业工作的价值

在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独立学院毕业生开始大量走向人才市场。就业难问题与当今大学生自身就业准备不充分、职业规划指导欠缺不无关系。因此,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逐渐成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成为当前各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重点,对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和体制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从而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减少盲目求职,有效提高就业率。研究表明,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不疲劳;反之就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感到厌倦和疲劳。第二,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进行职业定位,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做出理性的择业决策和行动,从而提高就业率。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甚至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根本没有目标。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职业指导研究中心主任顾雪英指出,所谓职业规划就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以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通过合理的职业规划,个人与职业的契合度越高,职业生涯就越有可能取得极大的发展。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与前后步骤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决定着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向。第三,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从而顺利进入职场,提高就业率。就业能力通常表现为学生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而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根据职业目标进行就业能力培养,开展和参加相应实践活动,进行职业实践,等等,能有效地避免大学生择业的盲目性,使大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选择,避免岗位专业性人力资源缺乏与从业人员技术不对口的矛盾。

很多专家认为,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显得被动、盲目,主要原因是学生普遍缺少职业规划意识,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导致定位不清,学习针对性不强,并最终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下降或出现盲目就业的现象。近几年社会各界对在大学里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的呼声渐高,已有不少高校在各方面做出大胆尝试,但主动采取行动的学生并不多。在现实生活中,当大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或职业困惑时,他们最主要的解决途径是自己思考解决;其次是与父母和同学商量;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会选择由专业机构对自己进行指导。这说明,无论是学校就业中心还是社会层面职业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体系仍不完善,而且学生对职业生涯指导的重要意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择业技巧,积极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已成为独立学院的共识和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独立学院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的建议

西方国家在职业规划教育上所采取的形式多样,既有课程体系,又有活动体系;既有大型的讲座,又有中型的团体辅导、工作坊,还有一对一的职业咨询。这些宝贵经验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和借鉴。但在当前我国独立学院普遍缺乏具备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能力专业人员的条件下,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仍是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有效途径。

就整体而言,独立学院的本科特色更适宜将学生培养成为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独立学院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规划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以实现未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佳效益。

1.实现“全程式”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大学阶段不是职业发展的实施阶段,而是职业发展的准备阶段。因此,职业规划教育不仅仅要向学生讲述职业发展与成功的基本规律与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所以独立学院的职业规划教育应由过去的集中突击指导向全程化指导进行转变。

职业规划教育要贯穿全过程,每个学年的具体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有如下安排。一年级为学生职业规划的试探期,重在适应生活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应侧重帮助学生培养专业认知能力,教育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概念和就业素质意识,帮助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二年级学生职业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职业适应,以及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与竞争力。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一阶段除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外,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搜索求职信息、撰写简历、参加面试的技巧,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为将来参与职位竞争和职业发展做好各项准备。三年级着重职业定向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发现自己的职业意向和职业潜能,结合所学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已的职业发展能力和择业技巧。四年级是学生职业规划的分化期,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转变角色以尽快适应社会。我们要通过课程的开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积极探讨工作选择和职业发展,掌握正确的求职方法,强化角色意识以便更快适应社会。这四个阶段应相互贯通、有机连接,与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从而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2.结合专业教学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课程。

注重在各专业教学中渗透和融入职业规划指导。由于专业教学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职业规划教育的资源和机会,而专业教师具有教育技能强,对本专业、行业熟悉,与企业联系较密切等特点,因此,要发挥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强化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指导功能。就目前的情况看,尤其要注重课程建设与开发,灵活设计职业规划课程内容或专题项目,指导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厚实自己所选职业岗位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适时修正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所学专业扩展自己的择业空间。专业教师可以利用与企业联系较多的优势,邀请知名企业的老总、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等来校作报告。这些都能给学生提供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的机会。

在职业规划课程中,要以有本学院所开设的专业及学生的就业意向为导向,针对不同的专业,针对市场上不同的职业门类,实现不同的指导。在职业规划教育中,根据不同的专业要制定不同的职业规划课程,也必须针对不同职业制定不同课程。

3.在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中加强测评建设。

一是积极开发适合本学院情况的测评产品,增加测评的信度和效度,或是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二是建立一支专家型的测评队伍,给测评对象以公正、科学的测评指导,并给予正确的解读,真正发挥出职业测评对职业规划的服务作用。在帮助大学生做好自我认知工作的基础上,使他们真正了解自己,正确认识“我是谁”,让大学生尽早接触、了解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政策,也可以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4.在职业规划课程中开设创业课程,指引学生积极创业。

独立学院学生相对而言家境较好,可以从父母那得到更多创业资金的帮助,同时独立学院学生活动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强,他们是适合创业的群体。但是,他们在创业经验方面明显不足,并且缺乏吃苦的精神,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待提高。独立学院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业方面的指导,弥补其不足,同时多为学生创造创业渠道。独立学院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其创造创业机会,邀请成功人士来校传授成功经验,让学生多些机会接触成功人士,这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也对其创业起到指导作用。

5.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授课形式。

随着毕业生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加以调整,建立专业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体系,开展职业规划和职业导航等活动,并进行职业意识、技能的训练及创业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以适应新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独立学院应在这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逐步形成以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为特色以高水平的就业指导讲座为补充,再辅之以就业实习实践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要把普遍性指导与个性化指导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同时,还要增加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确保职业规划的实效性,如举办模拟求职招聘会,成立模拟公司,采用讨论式、情景式、问题式、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法等,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等,学生走出校门后就能很快适应各种职业岗位要求。

6.全面提高职业规划课程教师的素质。

调查表明,我国普通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课,一般都是由从事政治工作和“两课”的人员担任,与“思想教育”、“政治课”等工作混为一谈,失去了其专业性特征。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学科,要求授课教师除掌握国家政策法规、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之外,必须掌握或熟悉有关教育学、经济学、人力资源、咨询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本课程教师应接受系统的、有计划的岗位培训,在考核达标后方能上岗。

参考文献:

[1]刘荣军.关于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0):52-53.

[2]刘瑞晶.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就业率[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9103-104.

[3]方翰青.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咨询需求的调查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赵慧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6,(4).

[5]郑海燕.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6]杨国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7).

第7篇:教育职业规划范文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历届初中毕业女生的首选专业。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已经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课程,为中职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与择业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现存的一些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前师资不足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中职学校就急需能站在学前教育发展的前沿,培养能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然而,当前中职学校师资中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是具有相关专业或半路转入学前教育行业的其他教学人员。这就使得中职学前教育师资专业化程度较低,许多专业课程无法开设,即便开设也是勉强支撑。这严重影响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现代学前思想的启迪。

(二)学前教育的生源较差

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广大家长和学生心目中,上大学才是首选出路。基于各种社会观念和现实,这种思想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因此,一些觉得自己升学机率不大的学生会选择中职教育,但这类学生文化课程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低,没有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之许多学生缺乏自信心,心思就更加没在学习上,想着就是在学校混日子。甚至因为中职学校招生困难,一些问题学生也是学校招生的对象。因此学生入口低,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

(三)职后学历教育中断

“中职教育在很长时间是断头教育,中高职衔接长期处于脱臼状态。我国高职办学亦有‘奇观’,就是高职面向中职招生比例偏低,高职主要面向普高招生。”虽然,我国在研究中高职教育衔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形成了很多有效的模式,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中职生源不被高职学校看好,长期以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以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为主;虽然高职对口招生及高考对中职学校解禁,但很多中职学校仍以就业准备为主,要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不仅学校教学很难“两全其美”,甚至可能出现两者都落空;其次,中职学生自身文化基础缺乏,要在有限的中职教育年限内达到普通高中的水平,这可能有点强人所难,这也是某些高职学校不愿招收中职学生的原因。二是,中职学生自身看不上某些专科层次的高职学校,一方面这些学校办学经验不足,学生担心也学不到知识;另一方面学费较高,让家长觉得有经济压力,难以承受。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职后学历教育的中断也会阻碍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四)生存空间受挤压、就业不容乐观

由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师资等各方面原因,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度不高,这就大大挫伤中职学前教育发展的积极性。从中等师范发展的初衷来看,它是高校学前专业毕业生不足的一种补充,随着高校每年的不断扩招,国家将渐渐取消中师教育,进而中职、中专学历也会被边缘化。近几年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有一部分从事学前教育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人流入了其他行业。我们可以从相关渠道了解到,那些进入幼儿园工作的毕业生,绝大部分去的是民办园,而公办园基本上没有招收中职学前教育的毕业生。除此之外,有的偏远山区的农村幼儿园急需幼儿教师,但是部分毕业生都不太愿意去,这可能有学生一定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也跟国家没有投入更多的政策和关注有关。

二、用职业生涯设计的理念做学生在校期间职业指导工作

面对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每个学前教育毕业生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未来的路在哪?如何找到我满意的工作?所以每个人其实都有在心里想过自己的职业规划。也许这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意识。因此,笔者建议通过以下五点来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的规划。

(一)自我认识

近年来,有关生涯的研究中生涯自我效能是常被探讨的因素之一,我们从一些专家的著作和作品中可以领悟到,生涯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其生涯选择和适应有关行为效能的判断,也即个人对自己生涯能力的自我评估。笔者认为全面地了解和评价自己是认识自我的表现。?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己”。中职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必须从客观的角度剖析自己,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学前专业的学生主要从自身的性格、专长、兴趣、知识水平、思维方式、道德素养和自身所处的环境等来全面的剖析自己。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一名成功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关键。

(二)确定目标

美国的戴维?坎贝尔说过:“目标之所以有用,仅仅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卢梭也说过: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定职业目标有助于帮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他们成长成才。通过相关的调查和报道,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职业目标不清楚,因此就会出现厌学、逃课甚至退学等现象,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也会盲目跟风,体会不到工作的乐趣,缺乏成就感。总而言之,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树立现实的、科学的职业目标,是促进他们取得职业生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明了就业形势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通过电视、网络、收集、各种纸质传媒多渠道的、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搜集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信息,了解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幼儿教师具备哪些素质、工资待遇。在这搜集进而了解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关注不同地区、不同范围的发展潜力,这样在选择就业的时候能够明确的选择较好的地区和待遇丰厚的幼儿园,更重要的是,到了幼儿园以后能够很快适应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也不会造成双方沟通不畅。特别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这些信息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筛选,信息不要盲目繁多,内容要精简真实,让自己学有所用,用有所长。

(四)职业匹配

有专家研究表明,个人对职业的满意度和流动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人的人格特征与职业的匹配程度。因此,学前专业的学生在确定职业时除了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良好的技能,更需要个人的人格与之匹配。当个人人格与职业匹配时,工作得心应手,态度积极,富有成就感,不仅所学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还会感到轻松愉快,产生很高的满意度。当个人人格与职业相近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会适应工作,取得相应的成就。而当个人人格与职业相斥时,可能对工作索然无味,容易出现工作不顺手和不顺心,或者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因此,每位学生可以选择参加一些职业人格测试。比如MBTI职业人格测验,可以从世界的倾向、信息选择的倾向、决策的倾向、搜集信息或作决定的偏爱四个方面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地范围有十六种人格类型,知道了自己的人格类型可以帮助选择与你人格类型匹配的职业生涯。

(五)参与实践

第8篇:教育职业规划范文

【摘 要】目前国内众多开设服装专业的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而这些经过四年本科专业课程培训的职场新人并不是人人都能迅速适应并融入到服装业职场生态环境中来的。如何避免“毕业即失业”,笔者就以上问题在文章中提出了通过本科教育中引入“职业规划引导”的观点,以期达到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规划引导

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2007年)》统计目前我国开设服装专业的高校有300余所。开设服装专业的大专院校每年向社会输出数以千计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而这些服装业的职场新人是否又能在毕业后迅速地融入到服装行业的运作中来呢?答案是否定的。严格意义上来说服装行业是对专业人才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在高校服装专业教育中,动手能力与市场观念的培养是缺一不可的。服装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构成因素较为复杂,现阶段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能做到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培养出的学生绘画能力艺术表现力强但仍存在前期创作思维与后期作品实践差距较大的问题。服装专业学生从进校至毕业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并无明确的规划意识,对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未来职业的契合度没有准确的评估。简而言之当下的服装专业学生经历了严格的美术绘画训练,挤过高考的独木桥却不知道自己未来在服装业中能做什么。笔者曾经在服装专业一年级第一堂《服装概论》课上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毕业后你将从事什么职业?”所有学生的答案几乎都是整齐化的:“服装设计师。”大四即将毕业的服装专业学生面对同样问题时大部分人给出的答案依旧是“服装设计师”。可见在我们的高校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就业辅导是做得不够完善的。大部分服装专业学生对服装行业中数以百计不同分工、不同种类的职业是缺乏了解的,更不用说做到对于每种与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环节息息相关的职业所需要从业者具备的职业素养、技术能力的要求了然于胸。兴许有人会说大学教育不是应试教育,大学教育是引导教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专业能力的学习与提升大部分是以“自修”方式进行的,老师只是起到指引大方向的作用,并不能事无巨细像对待小学生那样手把手地教。

高校教育虽说是引导性教育,但老师为学生所指出的学习方向却是至关重要的,课程设置关系到学生知识结构的架构,学生们大学四年对于专业知识的吸收与补充都是围绕着学校的课程设置方向来进行的。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并不仅仅只是关乎“学分”与“毕业”的问题,高校教育当中任何丝毫的差错都会对学生今后踏入社会就业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有位同仁曾开玩笑地说:“教育造成的错,板子却往往打在学生屁股上。”仔细想想这也不无道理。就现阶段国内高校服装专业课程设置而言,大多艺术院校专业课程大多采用以下设置模式:大一课程多以人体素描色彩、艺用人体解剖、服装画技法、服装概论、中外服装史的等课程为主,除专业课程以外学校如英语、计算机、思想概论等公共必修课程亦占去了不少课时。大二课程主要开设服装制板基础课程、服装色彩学、服装CAD等专业课程。由于一二年级完成了英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大多公共基础课程亦已结课,大三专业课程的课时比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开设专业课程门类比之前丰富了不少。大三专业课程主要开设服装工艺、立体裁剪、服装配饰学、化妆形象设计、服装图案设计、服装展示设计。大四学生毕业在即大部分学时都安排进行毕业设计创作,再加上校外实习,实际在校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并不多,专业课程主要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而课程门类与之前三学年相比大幅度减少。课程主要有服装消费心理学、服装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大四下学期学生完成毕业创作、毕业作品展之后学生的专业学习也随之结束。从以上专业课程的大体分布情况中不难看出针对学生就业指导的课程并未开设,大多国内高校对于学生今后就业以及职业规划的引导也仅仅是在大四毕业在即时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讲座。然而寥寥几次的讲座就能解决学生面对择业、就业的困惑吗?往往不少学生在信心满满地参加人才招聘会,第一次正面地接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检视与挑选之后才会认真思考在服装行业中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对于“想做什么”这样的期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高校为了方便用人单位也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每年都会举行校园招聘会。尽管校方用心良苦、用人单位积极配合、学生踊跃参与,但校园招聘会的结果大多都不太尽如人意。笔者认为解决以上问题,“职业规划引导”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职业规划引导”并不是短期的一门专业课或几小时的就业指导讲座能够完成的,“职业规划引导”应贯穿于大学四年整个本科教育体系当中,“职业规划引导”是将每一门课程与相对应的职业联系起来的纽带,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助推器。以上是笔者对于高校服装专业教育课程改革中一点粗浅的思考,希望能以此为今后的服装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服装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尽绵薄之力。

第9篇:教育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近年来,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越来越受到许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基础教育学校的重视。不少学校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多元化地开展各类相关实践活动。但总的来说,这项工作仍然比较薄弱,且机制僵化,方法单一。在校学生缺乏职业目标、实际就业质量不高的现象大量存在。由于高校扩招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高职毕业生尤其是五年制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空前增加,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成了备受关注的热点。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现实意义

五年制高职学生毕业后多数将直接进入社会,开展有效的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对他们的实际择业、就业以及今后的个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有利于高职学生明确方向,完善自我。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入学时一般是达不到当地四星级以上普通高中分数线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学习动力不足。而且由于在校期间学习任务相对较轻,空闲时间多,往往会因为无所事事出现混日子、混文凭的现象。对他们及时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可以减少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盲目性,早早地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克服困难,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入学时普遍具有自卑心理,中考的失败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自己的认识产生偏差,选择上多为父母做主或根据分数的高低,不少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一无所知,对职业认识和职业方向一片茫然。有效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可以让他们正确地了解自我,发现已有的和潜在的优势,同时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树立职业理想,把握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势,着力培养职业特质,实现自我的成长与成才,为今后一生的发展铺平道路。

第三,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有助于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提高就业心理素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政策、劳动力转移状况、劳动组织形态、劳动者的就业形式等变化迅速。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如果不能体察社会变化,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就业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造成惶恐,紧张不安,个人事业和身心发展都将受到影响。有计划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学生就能及时获得更多的外部信息,心理上的准备也就越充分。在规划自己未来发展的时候,就能根据社会的需要,考虑短期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二、构建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体系

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不是一个临时性的活动,不是只面对毕业生,而是一个系统化、长期化、面向全体学生的连续性活动,要坚持全程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抓住“进口”和“出口”两个重要环节,建立从低年级到毕业班的全程化教育和指导体系,以实现最终目标。

与临时性的教育与指导活动相比,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育和指导的主体不同。临时性的教育与指导活动的主体是招生与就业办公室;全程化的教育与指导活动的主体包括招生与就业办公室、专业办、学生科、教务科、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实习指导。

第二,教育和指导内容不同。临时性的教育与指导活动的内容局限在择业技巧,包括分析就业形势、收集就业信息、传授求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写自荐书、如何应对面试等方面;全程化的教育与指导活动的内容则包涵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综合素质、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

第三,教育和指导对象不同。临时性的教育与指导活动的对象是毕业生,而全程化的教育与指导活动对象则是所有年级的所有学生。

第四,教育和指导的目标不同。临时性的教育与指导活动的目标只是帮助学生找到一个工作岗位;全程化的教育与指导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从业者,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第五,教育和指导的途径不同。临时性的教育与指导活动主要通过讲座、课程教学、顶岗实习等途径,全程化的教育与指导活动的途径则包括了讲座、课程教学、座谈会、晨会、主题班会、家长会、顶岗实习、暑期见习、项目实践、社会调查、职业体验活动、团队活动、校园文化节、“文明风采”比赛、技能大赛等多种途径。

三、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要经历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飞跃,年龄跨度较大;加之入学时分数相差最多可达百分以上,学生在知识水平、品德素养、行为习惯和能力层次等方面差异很大;且每个人所学的专业不同,有些专业其职业相近性极小,这就决定了既要对在校生开展普适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还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类别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育与指导活动。

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上的共同点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