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科护理指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纠纷是指护患双方在某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看法而引发的争议,不能私下解决而必须通过院方的相关部门进行调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在加上护理工作较为繁琐,儿科患者依从性较低,很难满足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相关要求。为了进一步了解儿科护理中发生纠纷的原因,找到合适的解决对策,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4.52±1.24)岁,住院时间1~13天,平均住院时间(9.47±2.45)天;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7.14±2.16)岁,住院时间1~15天,平均住院时间(9.74±2.28)天。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1],主要包括:1.提高我院儿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儿科患者的年龄较小,因此不像成人一样准确、及时地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但是家长对孩子过于疼爱,再加上对护理的要求过高,很容易产生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仅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这样才能准确了解患者的心理,有效的进行交流;2.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关爱加倍,常因疾病的困扰,在护理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出脾气急躁等,这时护理人员要有耐心,态度温和有礼,巧妙地的进行沟通,安抚其情绪。在与家属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不卑不亢,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学会换位思考,但是也需要保障自身的权利。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地解答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态度谦和,减少患者家属紧张、恐惧的心理;3.进一步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相关研究证明,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不屑一顾,很容易发生纠纷。儿科护理人员还要认真学习关于法律、安全防范等知识,增强责任心;4.医院需要制定监督机制。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纠纷发生率[2]。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十分满意13例,满意14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率为72.97%;观察组十分满意19例,满意18例,不满意0,总满意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P=0.0007)。对照组发生护理纠纷9例(24.32%),观察组发生护理纠纷2例(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P=0.02)。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自我意识、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但是医患纠纷事件的频频曝光,不但影响了医院整体的声誉[3],还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对患者的治疗、护理等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极高,如果一生病,家长就如临大敌。笔者认为,临床上儿科护理的难度较大,很容易发生纠纷事件,再加上患者由于年纪较小,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身的感受,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大大提高[4]。另外,护理工作繁琐,因此很容易出现各中各样的问题[5]。本次研究发现,儿科护理中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有:1.护理技术问题;2.沟通问题;3.护理人员的态度问题;4.医院环境引发的纠纷;5.社会问题;7.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中护理人员的态度问题、护理技术问题、沟通问题是引发护理纠纷最常见的三种因素[6]。另外,儿科就诊率波动情况较大,夏秋两季患者数量较多,因此需要注意护理人员的配置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消除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疑虑,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提高护理的依从性[7]。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中能有效降低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娟,达霞,李英.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1:105-106.
[2]王晓芬,巫雨芽,邓小丽.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03:198-199.
[3]吴美华.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4:346.
[4]赵春芳.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515-516.
[5]陆保香.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3:63-64.
[6]王志英.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现代养生,2014,02:136.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科三病区,河南南阳 473009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病房纠纷情况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儿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34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发生护患纠纷情况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1.2±5.0)分,远高于对照组的(75.7±6.3)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患纠纷和护理投诉人数等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于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关键词 ]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纠纷;护理质量;儿科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047-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改进,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逐渐被广泛重视[1-2]。优质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旨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友爱的护患关系。这对护理工作者职业素养的检验和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促使医院紧跟时展,加快推进现代护理模式[3]。本次研究为了改善该院儿科的整体护理服务水平,选取340例患儿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儿3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70例。其中男195例,女145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5.8±4.6)岁;儿科病床位45张,护士22名,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7.9±7.2)岁;1名主管护师,9名护师,12名护士。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对策
1.2.1实施责任制护理组建优质护理小组,由护士长牵头,安排每位责任护士负责6例患儿,责任护士定期为患儿进行健康宣教,向家属询问患儿的基本情况,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要求填写患儿评估执行表,采用统一的格式,涉及的内容全面客观,节约书写时间,保证给予病人足够时间;此外,护理工作应分工明确,进行午班和晚班交接时,认真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并将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接班护士,做到无缝隙管理,连续全程护理;定期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向其介绍患儿的治疗与护理进展,对家属提出的疑惑一一解答,各收费项目应仔细核对,加强透明度,避免错收和多收;每月进行1~2次护理工作的检查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影响护士的绩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督促改正,对表现好的护士进行表扬。
1.2.2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由于患者均为儿童,为了减少患儿对医院环境的紧张、恐惧,促进患儿的智力健康发展,在儿科诊室和病房张贴彩色卡通图案,营造欢快、天真、愉快、温馨的环境;给予哭闹患儿小点心,关心呵护他们,使之乐观的接受治疗。
1.2.3个性化护理在病房内准备多种多样的折纸和绘画材料,在治疗期间合理安排患儿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组织患儿开展画画、折纸鹤等活动,鼓励患儿创作创新,发挥想象力;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锻炼患儿的手部肌肉群,培养手部灵活性,促进大脑发育;对于长期住院的患儿应给予适度安慰和鼓励,通过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来暂时忘记疾病痛苦。
1.3评估方法
统计两组患儿的护患纠纷数、护理投诉次数、表扬护士次数;护理质量考核小组每月评价护理质量,总分100分,包括基础护理、个性化护理、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工作执行力、护理差错等。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投诉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7%(161/1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142/17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10.948)。同时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3讨论
在儿科科室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也对医院的整体性建设起到促进作用[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的观察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1.2%,远低于对照组的8.2%;在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评分为(91.2±5.0)分,与对照组的(75.7±6.3)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94.7%)优于对照组(8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产生的优化效果。姚心凌[5]研究显示,在常规护理上加强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达96.97%(96/99),而对照组满意度仅为80.81%(80/99),观察组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践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这对于满足每位患者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6-7]。护理人员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观念也发生了较大改变,从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和灵活性,极大的减少了护理差错,保证了护理质量始终持续改进[8]。本次结果与黄明桂的研究结果相一致[9]。
优质护理服务重视对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的全面提高,在深入研究儿科科室和患儿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将护理工作流程规范化、具体化,确保每位护士职责明确,对每位患儿护理到位[10]。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对患儿以及家属进行必要的个性化护理和健康教育,使之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此外还应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实际护理技能水平,不仅要加强护理技能培训,落实考核制度,还要在业务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让患儿更舒心,享受更优质护理;最后要加强护理管理工作,护士长对每位护士的岗位和职责明确分工,优化资源分配,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病房纠纷,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1]喻霞.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14):362.
[2]王小苗.优质儿科护理对改善护患关系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6(4):140-142.
[3]李玉兰.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32(5):2783-2784.
[4]王倩.优质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7(5):681-682,683.
[5]姚心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2):1017.
[6]童冬梅.探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3,12(47):174-175.
[7]刘勤.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11):39-40.
[8]朱秀玲.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4,13(1):62-64.
[9]黄明桂.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50-51.
【关键词】护理查房;儿科;护理效果
护理查房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临床护理理论和实际的关键。通过实施护理查房能培养护士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工作作风,且可以有效检验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助于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目前提高护理查房的质量已逐渐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1]。儿童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重视度。因此,临床儿科护理工作在医院各科室工作中的关注度也较高。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是目前儿科护理工作的关键。儿科患儿年纪小且好动,临床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差,导致临床护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另外,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均较低,往往存在较多的突发状况,因此加强护理查房工作是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关键[2]。本文通过实施对比护理查房前后儿科护士的护理水平,分析探讨护理查房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市儿童医院儿科护士41名,所有护士均为女性,护士年龄22~45岁,平均(2678±439)岁。其中本科学历28名,大专学历11名,中专学历2名;职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4名,护士18名;工作时间≤1a者5名,2~5a者21名,6~9a者12名,≥10a者3名。
1.2调查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未实施护理查房时护士的护理水平进行问卷调查,所用问卷为郑州市儿童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其中包括护理形象,医护沟通情况、工作安排情况、护理服务态度、应急反应能力、病情发现能力、护理操作技术、护理技术的熟练度以及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等8个方面,问卷发放41份,共收回41份,回收率为100%。对郑州市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实施护理查房后的护理人员进行上述问卷调查,问卷发放41份,共收回41份,回收率为100%。对比护理查房实施前后护士的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护理查房实施前后护士理论知识成绩和临床综合业务能力评分,临床综合业务能力主要包括护士对护理程序的掌握、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使用能力。②比较护理查房实施前后护士对自身主观能动性、专业知识掌握度、自我防范意识、护患沟通能力的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分数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士理论知识成绩和临床综合业务能力
护理查房实施后,护士理论知识成绩和临床综合业务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查房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士对自身水平满意情况
护理查房实施后,护士对自身主观能动性、自我防范意识、专业知识掌握度以及护患沟通能力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查房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一项用于了解护士的相关工作性质以及评价护士工作质量的方法,能显著提高护士的综合业务能力[3]。护士的综合业务能力与患者预后效果直接相关,通过护理查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儿科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思维方式不完善,治疗过程中难以配合,导致患儿临床治疗预后效果受到较大影响[4]。因此对儿科实施护理查房成为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重要工作。通过查房可以全面了解患儿潜在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明确后期患儿的护理重点。在护理查房中保持和蔼的态度对待患儿,多倾听患儿的心声,通过积极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增加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促进患儿临床治疗的依从性[5]。在护理查房过程中,严格按照医院查房的流程进行,做到早通知、早安排、定期进行总结等。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中实施护理查房,能显著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燕珊.床边护理与传统护理两种不同护理查房模式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40-41.
[2]张学萍,魏素芳,沈莹,等.多科室联合护理查房优化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流程[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102-1104.
[3]张华,王筱君,王阿丽,等.护理查房的现状分析与新形式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02-304.
[4]谈金霞,魏厚芳.护理查房完善优质护理[J].中国农村卫生,2012,5(z2):349.
关键词:课程设置;护理专业;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43-01
临床护理教学从原来的一门课程《临床护理学》重新回到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几门课程,讲习比为1:1.75,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特别有以下亮点:
一、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继续开设现代护理理论课程的同时,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使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护理模式、护理程序及护理诊断是现代护理的支持理论,是使护理学发展成崭新的独立于医疗的一门专业,学习护理学必须深刻透彻地学习上述理论。
众所周知,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教育完全雷同于医学教育课程,不突出护理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造成护理学概念模糊,研究领域局限,护理工作被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了新的发展。1948年WHO提出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状态”,为护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1955年,美国护理学家L.Hall首次提出了“护理程序”这一概念,用系统论的观点解释护理工作,把科学的工作方法应用于护理领域。1960年,美国护理专家Martha Rogers提出应重视人是一个整体的观点。1977年美国医学家Engel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护理学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护理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在这一阶段,产生了专门论述护理的护理学独特理论——护理模式,明确了护理的概念,揭示了护理的本质,规定了护理的工作范畴,明确了护理与医疗的本质区别。同时也形成了具有现代护理特色的护理诊断理论体系,明确了医护双方是合作伙伴,要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至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护理学的理论体系,为护理学发展成独立学科奠定了初步基础。现代护士应该熟悉这部分知识,护理专业应该开设现代护理理论课程。
同时我们也该清楚的认识到,由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计划中新增设的《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主要加强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包括生活支持护理技能、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维护技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诊疗技能,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方法训练等,这样使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
二、增设护理专业方向:在临床护理方向上,更注重社区的功能。
本计划护理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包括三个方向,临床护理方向、重症监护方向、口腔护理方向,其课程设置特别是临床护理专业,开设的老年病护理、中医护理课时增加。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迫切需要具有能够掌握老年人各系统功能老化、健康促进与健康保健、心理健康、健康评估、日常生活护理、安全用药、常见病的护理等知识以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各科护理的专门人才,这样计划就更注重社区的功能,更贴近市场就业,更具有实用性、规范性。
三、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强化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能力的训练,使教学贴近市场,有利于学生就业。
四、临床护理教学从原来的一门课程变为了多门课程:《临床护理学》重新回到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几门课程,解决了执行2001年计划过程中困绕教师教学的难题,使临床护理教学教师更能教出水平,学生学习更容易,更能掌握知识,也使基础护理学和临床护理学能很好地衔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疫情;护理管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传染性极强,若控制不当,极易引发流行性疫情。该病的发患者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病情严重可致死亡,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我院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管理方法,有效控制了疫情,避免手足口病大流行,全部114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痊愈出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114例病例均为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所有患儿入院时均有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疱疹或溃疡,符合2010年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男69例,女45例,年龄2个月~8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1~13d,平均病程(5.6±3.7)d。其中6例合并有肺炎,9例合并有脑炎。所有患儿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液支持及对症治疗,结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
1.2方法
1.2.1强化意识,迅速应对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极强,极易发展成大面积流行性疫情,因此平时应加强防控意识,不断完善医院管理体系,确保在疾病暴发时,能迅速反应,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及时有效地救治染病患者。我院在收治手足口患者较多,且地点分布较为密集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设立手足口病病区,并成立疫情防控小组,由院领导亲自带队,抽调各科室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进组,调动各部门资源,统一协调工作,做到井然有序,确保救治护理工作能够迅速运转起来。
1.2.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在不影响各科室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从中抽调护士人数应按照国家针对流行性感染疾病的护理规定,确保病区中病床与护士之比达到1:0.6,指定其中有儿科工作经验同时业务能力强的护士担任护士组组长,负责安排指导护理工作,全面配合主任医师的救治工作。在疾病高发时期,本着"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职业道德准则,病区所有工作人员应尽量减少休息、休假时间,随时待命,确保医护工作良好运转。
1.2.3强化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由于护士是由各科室抽调,多数对于手足口病了解不足,为此护士长应配合感染科对病区所有医务人员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应急培训,其中消毒隔离防护和护理部分内容尤为重要,应详细讲解,提升传染病的防控水平,要求每位护士熟练掌握相应的一般护理和急救操作。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分发到个人,定期组织学习,确保每位医务人员能正确执行各项医护工作。
1.2.4优化就诊流程 疫情突发期间,儿科各门诊就诊人数剧增,极易发生交叉感染,为确保手足口病患儿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特优化就诊流程,成立独立的发热门诊,指派专人进行预诊、分诊、导诊工作,避免就医混乱,保证所有患儿能够及时就诊,及早得到治疗。
1.2.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以避免交叉感染,达到控制疫情的目的。所有手足口病患儿均安排在病区病房内,病房定期进行通风换气,确保温湿度适宜,整个病区3次/d进行紫外线消毒处理。医护人员与患儿接触前,应严格消毒,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安排专人处理患儿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受到污染的物品。严格控制人员出入,禁止探视,患儿症状完全消失15d方可解除隔离。
2结果
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所有114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无1例患儿发生护理并发症,取得疗效显著。住院时间4~9 d,平均住院时间(6.8±2.3)d。
3讨论
手足口病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因此该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极为重要,对于防止疫情扩散、确保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我院通过加强临床护理管理,充分调动各科室资源,通力合作,认真做好防控、救治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所有114例手足口病患儿均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未出现1例护理并发症及医疗差错。总之,应对手足口病类似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注重平时的防控意识,做好应急预案,完善各项制度,确保在手足口病暴发期间,能够协调、管理好各方人力和资源,保证救治护理质量[1-3]。
参考文献:
[1]路宏昌,韩世发,李立,等.临夏州2008年夏季儿童住院手足口病病例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1046-1048.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儿科病房接诊的9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随机抽取同期我院儿科收治的95例患者作为对比,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患儿51例,女性患儿44例,患者的年龄在1-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95±2.09)岁。观察组中男性患儿55例,女性患儿40例,患者的年龄为(1-14)岁,平均年龄为(5.98±1.81)岁。给予两组儿科患儿基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的95例儿科患者接受常规的管理方法进行护理,专业护理人员根据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面对突发的现象做好处理工作。1.2.2观察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儿科患者风险护理管理,采取措施如下。(1)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为了能够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需要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识别系统,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排查、识别、分析。根据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内容和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及有效的措施,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对护理风险进行全面的规范。(2)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流程、风险预案、操作前后的告知程序进行有效的规定。通过对各项护理工作的规定,使护理工作的行为更加规范,并最大限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3)明确风险管理的义务和责任。根据医院护理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构。护理风险管理机构要对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护理安全管理的研讨会,针对实际的护理问题、相关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策略。将护理责任落到实处,从而降低护理风险。(4)加强护理过程的管理。针对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总结出护理的薄弱环节,针对护理意外事件,制定相应的防范护理预案,有利于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及时调查、发现、处理、记录等。(5)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系统。建立多方位、多途径的护理安全监控系统,针对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监督,并科学指导监督业务查房、护理质量检查,针对护理缺陷进行全面的分析。(6)加强对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为了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加强非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基础护理、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等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感、护理技能,从而有利于对护理安全进行全面的防范,提高护理的综合质量。(7)对医院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弹性排班、新老搭配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对护理人员力量进行均衡,确保护理工作的高效、高质,为患者提供全面、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的安全性。(8)加强对医疗物质的管理。对于各类医疗物质的管理而言,需要专门的人员,并对医疗物质进行定期检查、养护和检验,确保医疗物质随时齐备,尽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因物质因素而引起护理风险发生率。1.3观察指标:在对儿科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判定的过程中,主要参照KP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增加的分值在10分以上,则属于生活质量改善;如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减少的分值在10分以上,则属于生活质量下降;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增加或减少的分值在10分以下,则属于生活质量稳定[2]。1.4统计学分析:在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主要运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科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的对比:通过治疗及临床护理,两组儿科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参见表1。
3讨论
通过对医院儿科病房患者进行调查和了解,儿科病房患者较多,其陪护的人员同样很多。面对儿科病房的实际情况,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3-4]。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儿科病房,需要全心的护理管理方法,提高儿科病房护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护理风险事件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如下。3.1人员因素:人员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通过对部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行调查,发现很多护理人员具有淡薄的法律意识,通常没有履行告知义务。一般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常产生厌倦情绪,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的质量。还有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操作不够熟练,对患者病情变化没有科学的预见性[5]。在患者及家属因素方面,很多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较高,由于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导致不良的治疗效果,但很多患者会把责任归为护理人员,这样很容易出现意外事件和不良后果[6]。3.2环境与卫生因素:环境和卫生因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包括:剧毒药物、化学制剂、放射污染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如果医院的隔离工作不到位,则很多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对于危险品而言,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则容易引起火灾,管道泄漏等情况[7]。3.3医疗设备因素:在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护理效果的因素中,医疗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医疗设备齐全问题、设备性能问题、设备规格、物资供应情况、设备质量问题等[8]。本研究经过给予观察组儿科患者风险护理管理,患儿的生存质量改善率,对比差异较明显,风险护理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云芳 单位:临沧市双江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李红丽.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0(01):255-256.
[2]孙书萍.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09(05):770-771.
[3]黄丽萍.在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0):98-100.
[4]梁素丽,陈妙玲.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12(20):172-174.
[5]李嫦燕,任为为,韩婷.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2013,37(23):4829-4830.
[6]任志萍,李兰凤,张瑜联,张会芬,张娜.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39(15):2387-2388.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支气管肺炎;肺功能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低龄儿童的常见感染性疾病,2岁左右儿童的发病率最高。支气管肺炎又被称作小叶性肺炎,多在季节交替和气候变化较大时出现,它主要是由细菌和霉菌以及病毒、肺炎支原体等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会对患儿肺部造成实质性的损害,由于肺部炎症会导致呼吸膜增厚以及下呼吸道阻塞,影响患儿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会导致发热、咳嗽以及气促等常见临床症状[1-3]。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除了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外,还可以通过优质护理干预的方式来改善其肺部功能,对治疗疗效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作为研究对象的112例患儿为我院儿科在2016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将其分成各56例的A组和B组。A组男29例,女27例;平均年龄(3.70±0.82)岁;平均病程(3.23±0.72)d;轻度症状有31例,重度症状有25例。B组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3.73±0.81)岁;平均病程(3.22±0.71)d;轻度症状有32例,重度症状有24例。A组和B组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病程、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没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
1.2方法 112例患儿在入院后均采取对症治疗措施,B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进行病情观察和监测、吸氧和体温测量、健康宣教等。A组患儿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具体措施如下。①病房干预:保持患儿病房的整洁卫生,每天进行清洁和打扫,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将室内温度维持在舒适的范围,如25℃左右,将湿度维持在55%左右。为了让患儿能够保持开心的状态,可以将室内进行布置,可以摆放一些玩具和张贴儿童喜欢的图案。②病情监测: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其症状表现进行观察,看其是否出现呼吸急促、烦躁等症状,针对一系列异常情况要立即上报医生进行处理。需要随时的测量患儿体温,看是否有发烧、发热等症状,当患儿体温过高时要进行物理降温,让患儿多喝水。③呼吸护理:确保患儿呼吸道的畅通,为患儿调整舒适,为避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需要家长为患儿拍背,拍背的力度要适当[4,5]。针对分泌物较为黏稠的患儿需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在雾化前需进行口腔清理,把雾化药物注入雾化器,雾化量逐渐加大,观察患儿的反应,吸入时间在10 min,雾化2次/d。针对呼吸困难的患儿予以面罩吸氧,氧流量为3 L/min左右。④饮食护理:要确保患儿的饮食均衡,最好以流质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或生冷的食物,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⑤健康教育:告知家长患儿的相关情况,告知家长护理的重点和注意事项,让其能对患儿疾病更加了解和掌握。⑥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耐心的与患儿进行沟通,疏导患儿的消极情绪,让患儿情绪能够更加的稳定,通过与患儿玩游戏、讲故事等方式来增加与患儿的熟悉感,取得患儿的信任,让患儿更好的配合治疗。
1.3疗效评价 痊愈:患儿护理治疗1w后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1w后患儿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无效:患儿肺炎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体温无变化或上升[5-7]。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FVC与FEV1、PEF评分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数据资料以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分析,采用?字2检验法进行计数资料分析,治疗有效率以(%)表示,采用t检验法进行计量资料分析,肺部功能指标以(x±s)表示,(P
2结果
2.1A组和B组患儿肺部功能改善情况 A组患儿在护理干预后的FVC、FEV1、PEF评分分别为(3.36±0.52)、(3.01±0.40)和(5.92±0.42);B组患儿在干预后的三项评分为(2.45±0.48)、(2.42±0.55)和(3.86±0.50),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2 A组和B组患儿疗效比较 A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痊愈例数有42例(75.00%),有效例数有12例(21.42%),无效例数为2例(3.57%),总有效例数为54例(96.42%);B组患儿痊愈例数30例(53.57%),有效例数为17例(30.35%),无效例数9例(16.07%),总有效例数47例(83.92%),总有效率差异存在显著意义(P
3讨论
支气管肺炎是儿童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疾病的发展较快,主要的体征为呼吸加快、肺部湿音、口周和指发绀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急促以及恶心、咳嗽和呕吐等。支气管肺炎按病情按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划分榍岫确窝缀椭刂⒎窝祝当患儿发展为重症炎症时,容易出现呼吸衰竭和呼吸循环系统障碍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情况,不仅会影响患儿的健康,对其生命也会有严重威胁[8]。在本文中,通过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病房干预、病情监测和心理干预及呼吸护理等一系列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患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肺部功能有所好转。A组患儿护理后的治疗效果优于B组患儿,且A组患儿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出体积和最高呼气流速这三项肺部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B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徐春华.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7):275-275,279.
[2]朱丽敏,陈明华.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2(11):313-314.
[3]师翠云.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08):24-25.
[4]吴建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64-65.
[5]梁美华.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5):983-984.
[6]戎艳鸣,楼建华,徐红,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2,27(29):55-57.
【关键词】 儿科临床护理; 常见风险因素;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086-02
所谓儿科的护理风险因素即在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危险事件。由于患儿不具备危险意识,无法进行自我保护,往往容易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1]。这对于护理工作来说,始终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需要护理人员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能够预知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确保患儿的护理安全。本文就本次研究的案例及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和探讨,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适宜的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儿科共计发生护理风险事件63起,自2010年开始制定并执行风险应对措施后,2010年3月-2012年1月共计发生护理风险事件11起。以2006年1月-2010年1月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定为对照组,将2010年3月-2012年1月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定为观察组。
1.2 研究方法
整理总结两组各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各项指标,通过比对两组间差异,总结探讨护理风险应对措施的效果及适用范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63起护理事件中,属于意外事件因素的为23起,属于护理失误的为28起,属于职业损害的为5起,属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造成的为3起,属于抢救重症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的为4起。护理组11起护理事件中,属于意外事件因素的为3起,属于护理失误的为6起,属于职业损害的为1起,属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造成的为1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儿科常见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
儿科通常容易出现的意外风险伤害有:患儿跌倒;从床、车、窗等处坠落;烫伤、骨折、眼外伤、利器割伤、牵拉伤、气管及食管异物、窒息、重物砸压伤等。由于患儿身体发育尚不完善,平衡功能较差,同时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较强,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却缺乏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很容易模仿危险动作或接触到各种危险因素。若陪护家长同样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例如未随时监护患儿,离开时忘记将病床防护栏拉起,将开水等危险物品置于患儿能够接触到的位置,或与患儿挤睡等,容易增加患儿遭遇意外伤害的风险概率[2]。
3.2 护理因素造成的护理风险事件总结
护理方面的操作问题,如静脉穿刺无法做到一针见血,延误静脉用药,或患儿家属出现焦急、心疼等情绪,从而引发不满;在输液过程中,因药液速度过快导致患儿循环过重,或药液过慢未能遵医嘱完成用药计划;对药物的剂量计算出现差错,用药不足或过量,用药错误等造成护理失误;未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尝试,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导致药物浑浊或相克;因未能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未按轻重缓急进行抢救,或抢救不到位而未能及时抢救患儿生命;例行巡视或指导不到位而导致患儿出现各种意外伤害;监管不力使患儿擅自离开病室而发生意外;护理记录混乱不清,患儿出现病情异常时,采取了护理措施却未有护理记录,或记录与实际不符,无法发挥法律证据作用,或起到反作用;医疗设备未能及时检查,导致使用时因性能不稳定却无人察觉,导致患儿发生意外[3];或医疗设备不到位,当有护理需要时却无法及时使用;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不过硬,或团队精神缺失,面临紧急情况时无法冷静对待,正确处理,或同事间相互指责相互猜疑,导致护理工作出现意外[4]。
3.3 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方法
(1)完善管理制度。应及时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护理规范及风险应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从源头上控制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将完善的护理规范及风险应对管理制度作为全体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行为指南,将其作为工作准则,从而确保护理工作能够保持安全且高质量。(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首先应培训护理人员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定期地对护理人员举办各种护理知识及风险意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不断增强诚信度及工作责任感,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对、防范护理风险的业务能力[5]。此外,应将已发生过的意外风险事件制作成反面教材,具体形象地通过这些案例向护理人员宣导风险意识的重要性,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6];此外,护理岗位技能的培训也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应在全体护理人员中展开岗位业务技能的培训,使全体护理人员都能够掌握护理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等内容,从而熟练操作、及时应对,降低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3)护患间应增强沟通。作为护理工作本身而言,始终是一种高风险、无法完全预见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建立起一个抵御意外风险的协作整体,而并非仅仅依靠护理人员[7]。因此,应全面、随时地与患儿家属沟通宣导,及时告知护理工作进度及要求,取得患儿家属的配合和理解,既明确了解护理服务,又能够对可能出现的潜在意外风险有所准备并能共同承担。就具体工作而言,护理人员应在护理时随时告知家属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存在的风险等因素,力求获得理解及配合,若需要采取特别护理或治疗时,应在实施前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必要时应做好签字确认工作,风险由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共同承担,从而建立起意外风险防御整体[8]。
综上所述,确保真正降低护理意外风险因素的发生率,关键在于对风险事件展开全面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方案,严格贯彻执行,同时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风险意识。相信通过长期的探讨、完善及执行,尤其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支持后,护理工作一定能够更加优质有效,从而确保患儿的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彩云.儿科护理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5(7):190.
[2]张春侠.儿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397.
[3]林晓枫,张秀玲.儿科静脉输液中护理风险因素安全管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5(7):118.
[4]王玉枝.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的研究[J].河北医学,2011,17(7):969-971.
[5]香祝浓.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118-119.
[6]李含芬,马树芬,黄婉云,等.浅谈儿科护士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7):944.
[7]李红梅.对儿科风险管理问题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0,4(10):57.
贵州省遵义县中医院产儿科 贵州省遵义县 563100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患者应用雾化吸入的治疗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哮喘患儿136 例,随机平均分两组,常规治疗及一般护理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特布他林加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及雾吸护理指导。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73.5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对改善小儿哮喘症状、缩短疗程疗效显著;应加强护理,提高疗效。
关键词 雾化吸入;小儿哮喘;护理;沙丁胺醇;特布他林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数据显示全世界哮喘患者达1.6 亿,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97%。哮喘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雾化吸入疗法因起效迅速、全身不良反应较轻、操作简单,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被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列为哮喘首选的治疗方法[1]。本文选择我院2012 年1 月~ 2014 年10 月哮喘患儿68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雾化吸入,对比观察两组疗效,总结护理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小儿哮喘患儿136 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治疗组68 例,男40例,女28 例,平均年龄(5.5±4.52) 岁,病情严重程度:轻度36 例,中度32 例;对照组68 例,男42 例,女26 例,平均年龄(5.7±4.67) 岁,病情严重程度:轻度38 例,中度30 例。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沙丁胺醇及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小于5 岁的患儿特布他林1.2-5.0mg+0.9%氯化钠溶液2-3ml;大于5 岁剂量适当增加,2 次/d,7 天为1 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3]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组制定的标准:
(1)显效:患儿呼吸平稳,症状完全消失,两肺未有哮鸣音。
(2)有效:患儿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呼吸音粗,干湿啰音减少。
(3)无效: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哮鸣音没有减轻。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用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哮喘是由各种炎性反应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性反应。对发作的哮喘患儿一般进行综合治疗,尽快缩短发作时间,缓解喘息症状是治疗护理的关键。特布他林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兴奋气管β- 受体,抑制内源性致痉物质的释放及内源性介质引起的水肿,最终目的在于保持气道的通畅。沙丁胺醇为肾上素β2- 受体激动剂,可舒张支气管的平滑肌,使肺通气功能改善[4]。联合雾化吸入能迅速缓解喘憋症状,改善缺氧,且治疗剂量下无任何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强调心理护理及雾吸护理指导,让患儿家长了解发病原因及治疗护理方法,使其知道吸入疗法是目前治疗哮喘最好的方法,且对治疗剂量无不良反应,取得双方配合。 对呼吸无力的患者取侧卧位,面罩紧贴面部,不能让药液或雾化液进入眼,让患儿深呼吸,呼吸频率不宜过快,应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给予个性化护理,保证雾化吸入达到疗效。可采用玩具、逗笑等措施使患儿呼喊作语或在其入睡后进行治疗,以顺利完成治疗。防止交叉感染,护士操作前后均应洗手,使用一次性材料施行雾化吸入,以防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使用雾化吸入时注意观察病情,如患儿出现喘憋,可采用间歇性雾化吸入,必要时予氧气,如出现咳嗽剧烈,暂时停止吸入,待咳嗽缓解后再进行,有心力衰竭出现,立即抢救。结束后用清水漱口,以防发生口咽念珠菌感染或上呼吸道不适等反应。
雾化吸入疗法经济、安全、疗效确切,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已成为当今治疗哮喘较为理想的给药途径[5]。我们通过近几年临床护理发现雾化吸入时,病室环境、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雾化液配置的选择、保持呼吸道通畅、选择、熟悉氧气雾化吸入的步骤和护理要点及雾化后的处理,都影响雾化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病例均经过护理指导能在短时间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且无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方法,正确指导,严密观察是保证雾化吸入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 王卫平. 儿科学(第七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6-272.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组.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 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2.
[3] 李小寒, 尚少梅. 基础护理学( 第四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