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经济发展纪实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元至十月份,全部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52亿元,占年计划的89.7%,同比增长30.5%;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6亿元,占年计划的86.4%,同比增长30.8%。
元至十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6亿元,占年计划的92.6%,同比增长36%;完成工业增加值55亿元,占年计划的90.9%,同比增长37.5%,预计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实现销售收入166.8亿元,占年计划的97.8%,同比增长56.2%,预计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实现利润7.2亿元,占计划的80%,同比增长39.5%,预计增幅居全省第十二位;实现税金8亿元,占年计划的88.9%。同比增长55.7%;累计产销率98.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0%;亏损企业10户,亏损面6.3%,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预计亏损额3600万元。
2006年,全市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占计划106.4%,完成工业增加值90亿元,占计划102.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占计划109.4%,同比增长36.5%;完成工业增加值65.5亿元,占计划108.3%,同比增长37%,预计增幅居全省第一位;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占计划117.6%,同比增长55%,预计增幅居全省第一位;预计实现利润9亿元,占计划100%,同比增长39.8%,预计增幅居全省第十位;预计实现税金9.5亿元,占计划105.6%,同比增长38.5%;累计产销率98%,与年计划持平;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0%,高于计划3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8户,亏损面5%,与市定目标持平,亏损额3500万元。
200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预计29家,比2007年增加8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预计28家,比2007年增加11家。
(二)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元至十月份,全市共实施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64个,总投资111亿元,已完成投资25.5亿元,占年计划34亿元的75%,同比增长40.14%。其中,市直共实施18个(已完工9个),已完成投资15.5亿元,占年计划19亿元(不含沁北电厂二期)的81.58%,同比增长23.54%;乡镇共实施146个(已完工50个),已完成投资9.97亿元,占年计划5亿元的199.4%,同比增长76.99%。
预计到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可完成投资29亿元,占年计划34亿元的85.29%,其中市直企业可完成19亿元,占年计划19亿元(不含沁北电厂二期)的100%,乡镇企业可完成10亿元,占年计划5亿元的200%。
二、2007年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2007年,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增长的幅度会有所下降,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因素:
(一)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市经济增长已由高速扩张期向平稳较快增长期转换
从全国工业增长趋势来看,工业经济增长开始明显减缓,工业经济运行平稳的特征比较明显。尤其是上海、广州、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速度回落比较明显。前三季度全国利润增幅同比回落19.7%,亏损明显上升,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同比大幅提高50.4个百分点。我市工业在全国来讲,处于工业链条的低端,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不如高端产业。在发达地区遭遇效益回落时,其滞后影响在2007年将不可避免地波及我市。与此同时,受资源约束矛盾的影响,今年以来涉及工业领域的电价、油价、运价、水价、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较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
从我省情况看,进入10月份以来,电力、煤炭和运力供需发生较大变化。从用电上看,到10月24日,省网用电量仅比去年同期增长1.57%,发电量增长4.27%,比正常负荷低100-120万千瓦时。电力需求减弱,电源建设步伐加快,电力过剩的问题开始显现。同时,煤炭、铁路运输形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企业的部分煤种开始积压,煤炭价格下降,铁路运输货源不足,近两个月铁路运输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据郑州铁路局的资料显示,六月底全局铁路请车满足率为60%,九月底上升为80%。煤、电、运是工业
共4页,当前第1页1 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这种状况的出现,预示着我省工业经济增速将极有可能出现回落。
从2000年开始,我市工业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速逐年加快,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2002年工业生产增速18.3%,比2000年增加6.1个百分点;2006年工业生产增速24%,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2006年工业生产增速29.1%,同比增加5.1个百分点;2007年工业生产增速36%,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但是,由于我市工业结构的不合理,钢铁、冶金、化工、建材等主导行业全部在国家的重点调控范围之内,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继续加强和全国、全省经济增长的逐渐减缓,工业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市工业经济增长已由高速扩张期逐渐向平稳较快增长期转变。2006年工业经济增长预计为37%,增速仅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2007年预计工业增速将回落到20%左右。
(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年度内缺乏能够形成经济增长点的大项目
从近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工业项目投资的快速增长是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2006年全市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2.7亿元,同比增长234.2%,2007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3.5亿元,同比增长85%,2006年预计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9亿元,同比增长23.4%,这些投资极大地拉动了我市的工业增长。2007年,全市计划实施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6个,总投资39.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8亿元,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2007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有以下特点:一是投资额度少,计划总投资比2006年少75.6亿元,年度投资比2006年少20.3亿元;二是项目规模小,在55个工业项目中,年度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只有4个,而2006年年度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达到9个;三是高新技术项目比重低,在37个新开工项目中,只有中原特钢的模具扁钢锻坯生产线技改工程列入先进制造业项目。由于2007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减少,同时年度内又缺乏能够形成经济增长点的大项目,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基数的膨胀也是造成2007年增速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6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10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74亿元,较2006年增加了124亿元,是2006年的2.44倍。基数的大幅提高,也使得2007年各项经济指标难以保持较高增幅。
根据对我市工业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全市工业主要经济增长因素的调查,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预计新增工业总产值41.13亿元,销售收入38.76亿元,利润19680万元,税金25050万元。
三、2007年工业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盛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业经济发展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实施项目带动和开放带动战略,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拉长产业产品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深化企业股权结构改革,创新企业管理机制,不断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
全市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355亿元,同比增长18.3%;工业增加值计划完成107亿元,同比增长18.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252亿元,同比增长20%;工业增加值计划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20.6%。
规模以上工业计划实现销售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20%。
规模以上工业计划实现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22.2%。
规模以上工业计划实现税金12亿元,同比增长26.3%。
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计划98%。
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不超过5%。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计划180%。
部分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目标:工业总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2家(豫光、济钢),超20亿元的企业1家(沁北电厂),超10亿元的企业2家(豫港焦化、豫源化电),超5亿元的企业6家(中原特钢、电业公司、恒通化工、丰田肥业、万洋冶炼、金利铅业),超亿元的企业23家(济源煤业、太行水泥、高压开关厂、奔月浮玻、天龙焦化、亿华铁路器材等)。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全市计划实施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6个,总投资394255万
共4页,当前第2页2元,年度计划投资137860万元。市直工业企业计划实施项目22个,总投资300625万元,年度计划投资92600万元。其中,续建项目6个,年度计划投资46000万元;新开工项目16个,年度计划投资46600万元。乡镇工业企业计划实施项目34个,总投资93630万元,年度计划投资45260万元。其中,续建项目12个,年度计划投资13230万元;新开工项目22个,年度计划投资32030万元。
四、2007年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坚持不懈抓好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培植经济增长点
2007年仍然要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工作,抢时间、争进度,千方百计克服建设中的各种困难。2007年计划实施的工业项目现在已排出56项,要抓紧抓实抓好,确保按计划投产,发挥效益。
一是要抓好2006年计划开工而未开工的项目。包括百万吨捣固焦、12万吨树脂粉等,要针对这些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下大力气逐一解决,为项目建设创造基本条件,力争2007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二是要抓好在建项目。包括联创化工、15万吨煤焦油、10万吨再生铅、PPS、济钢环保改造工程等,确保2007年上半年竣工投产。
三是要抓好新建项目。中原特钢总投资1.6亿元的模具扁钢锻坯生产线技改、太行水泥百万吨水泥扩建、奔月浮玻二期生产线等。
四是切实抓好项目筛选和储备工作。目前,我们在项目储备上已经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储备的好项目、大项目屈指可数,大的经济增长点不多。所以,明年要在项目储备上狠下功夫。要组织企业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对接,收集项目信息,综合分析论证,扎扎实实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项目。
(二)强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
"十一五"期间我们面临的最大发展机遇就是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这个机遇能否利用好,对整个经济的结构调整、上档升级至关重要。
一是要出台结构调整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洼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尽快升级。
二是要把明年定为"工业结构调整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尽快掀起结构调整。
三是要在继续抓好传统优势产业上档升级的同时,突出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铅锌、树脂、焦炭要拉长产业链条;对深孔加工、白云制药、水晶、液压支柱等,要做大做强,膨胀规模,形成更大的经济优势。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不管是国家的宏观政策,还是目前的环境压力和企业利润空间,都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发展循环经济上,要立足现实,根据发展的可行性,与环保部门共同排出限期治理、综合利用的时间表,一块一块抓落实,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明年重点要抓好铅锌行业的循环经济工作。以豫光集团为试点,促其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产业结构,在现有基础上加大铜、锑、铋的回收力度,开发引进钴、镉等金属的回收技术,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万洋冶炼、金利铅业也要进一步加快节奏,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步伐。全市铅冶炼企业要从2007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全部采取富氧底吹工艺,提升行业水平,提高综合效益。在抓好铅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要引导和支持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资源消耗行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对粉煤灰、电石渣、钢渣等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都要加大力度,变废为宝,形成新的产业。
(四)完善招商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针对工业企业招商引资效果不明显、引进的大项目不多等问题,切实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一是要切实以企业为主体,实行项目招商、产业招商、股权招商,以实实在在的利益吸引客商投资。
二是要进行对口招商,对国内外知名企业要主动上门对接,采取兼并、重组等各种形式,吸引其前来合资、合作,拓展我市企业的发展空间。
三是产业招商,按照结构调整目录,有针对性地招商。对于一些企业产品有市尝生产有规模,但缺乏资金,不能满负荷生产的情况,要搞好产品招商,尽快形成经济优势。
(五)强化政策支持,为工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我们目前对工业经济发展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这些政策从目前来看,还没有形成明显的政策洼地,对项目、对资金、对人才、对技术的吸引力还不够大,还需要再进一步研究出台一些新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结构调
共4页,当前第3页3整,要研究新的办法,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吸引和带动金融、民间、外来资本参与我市工业结构调整。
一、当前工业运行中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一)高耗能工业投资和产能增长较猛。
去年以来,硅铁、电石、铝等行业的投资和产能剧增。2003年,全区硅铁、电石、铝行业产量分别比2002年增长26倍、384%和617%。目前,这些行业都有一大批已上和拟上的投资项目。从拟建和在建项目看,到2005年这三个行业的产能将比2003年又大幅增长。客观分析,这些行业的生产和投资快速增长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主要是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旺盛,发展空间扩大,企业盈利增多;投资项目规模和工艺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这是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的积极成果。但在投资和产能猛增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二)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有一部分是靠新建企业拉动的。
2003年,在我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因素中,新建企业特别是新建骨干企业的拉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新建工业企业增加产值约60亿元,拉动全区工业生产增长约6个百分点。如扣除新建企业的影响,200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达25%。新建企业实现利润4亿元,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约13个百分点。新建企业的强劲拉动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我区的一些老企业发展和创新不够快。
(三)亏损企业减亏力度不够。
2003年,在全区165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338户企业发生亏损,亏损面为205%,亏损企业亏损额1114亿元,比上年同期仅减亏03%。从统计的39个大工业行业的亏损情况看,依然有7个亏损行业,有11个行业比2002年增亏。
(四)仍有一部分老国有企业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尽管我区对一大批老国有工业企业进行了转制,但老国有企业现在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就其自身而言,主要是产权关系不够明晰,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偏低,技术进步程度不高,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强,企业负债多、人员多,企业办社会的包袱重。2003年全区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为181%,比全区平均水平低134个百分点;国有亏损企业9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7户,亏损总额达3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4%。就其外部而言,主要是由于新旧观念、新旧体制和新旧控管方式发生碰撞所形成的阻力。
二、2004年工业经济趋势分析
从近几年特别是2003年以来工业运行的轨迹看,2004年是关键的一年。由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增长的运行状况、支撑条件等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和力度也出现了新的动向。积极把握这些新的变化和新的动向,是今年调节好工业运行、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方面看,支撑工业发展有五大有利条件:
――宏观调控措施更为有效。从总的情况看,尽管经济生活出现了值得高度关注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尽管目前对经济是否过热有议论,扩大内需的方针不会变,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点仍是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既不“踩急刹车”,也不“加大油门”,保持经济稳定协调发展,避免大起大落,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取向。
――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更为增强。今年我区工业增长有着较好的需求基础。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已达到十多年来的最高增幅,尤其是工业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04年预计我区固定资产投资达1600亿元,这必将从扩大有效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两方面强力拉动工业增长。二是相对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增长还不够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不够大。但消费需求波动性较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由投资波动引起的经济震荡。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电子通讯、住房、旅游、教育等新兴消费热点逐渐形成,消费升级趋向较明,已经并将继续加快相关产业增长,进而带动工业结构升级。三是新增和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显著增加。2004年初又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户(不包括年内新建企业),说明我区工业企业向规模型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预计今年建成投产的工业企业同比也将大幅增加。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各地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推进工业化这个第一方略,加快工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十分之强。
――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加快工业发展的环境更为有利。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更大机遇。我区主动接轨发达地区、积极参与发达地区合作和交流,掀起了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热潮。各地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和大规模招商引资,形成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和国内竞争的制度条件,实现利润外资规模和水平的新突破,促进外力推动型的产业扩张和产业升级。今年,出口需求仍将是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一是今年工业运行的国际环境有望好于去年。二是人民币相对贬值,明显有利于扩大外贸出口。三是我区企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不断增强。
――发展后劲增强,一批新建企业支撑作用凸现。2004年初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户,年内还将有一批新建工业企业纳入统计范围,加上去年的一批建成投产企业的支撑,增强了我区今年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集中在优势地区,如呼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优势产业,如冶金(钢铁、硅铁、电解铝)、能源(电力、煤炭)、机械化工(汽车、PVC、电石)。与过去相比现在我区引进的项目都是以引进“高、新、大”项目为目标,以跨国公司、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招商重点。这些都为今年我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制约因素也为工业经济提供了发展空间。近期,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充分利用丰富的能源资料,坚持科研、生产、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了科技攻关项目转化,促进了全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已开展了煤炭液化、气化、热电联产、煤矿石综合利用和天然气转化等能源项目的建设,加快了全区资源的高效利用步伐。2003年,全国不少地区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电力供应紧缺,势必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电力供应紧缺为我区加快电力生产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尽管我区电力需求尚有缺口,但也是为全国少数几个电力供应大省(区)之一。凸显的能源优势,必将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能源支持。由于能源开发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区能源现实优势,正好抢得了发展先机,这必将增大我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提升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这对我区的大发展,无疑增添了竞争力。特别是对引进人才、解决资金技术短缺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另一方面看,工业发展存在三大制约因素:
――电力等生产要素的约束力加重。电力紧缺是制约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预计2004年至20006年,我区蒙西电网每年的电力缺口在150万千瓦左右,严重缺电局面预计到2006年后有所缓解。今、明两年供电形势严峻。按年均25%的工业增速,初步测算,2004年统调最高负荷将比去年增加100万千瓦左右,各月电力电量均存在较大缺口,更大范围限电趋势明显存在,这会对工业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都将带来较大影响。
――工业运行的潜在不稳定性加大。关于今年的经济形势,许多问题若明若暗,尚难看准。全国和我区经济走势会有什么新特点,现在如此高的生产和投资增长速度能否持久,会不会出现过热问题;宏观调控政策在保持总体不变的前提下,针对经济运行的新情况,会有什么新动向;地方和企业如何积极应对,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深入调查研究。去年虽受“非典”和伊拉克战争等外部冲击影响,工业运行未出现较大波动。今年影响工业运行稳定的,可能更多来自于内在的因素。随着去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出现了不少新矛盾和新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如信贷投放偏快、加大了潜在金融风险,一些领域投入过热、加大了潜在投资风险,部分行业产能增加过多,加大了经营风险,并与资金、资源、能源和区域市场、环境承载力等配套条件存在较大的不协调性等。这些风险随信贷、投资和产能增长过快逐步积聚,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或者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风险现实化,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并由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问题。对此,必须高度警觉。
――针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保护措施加剧。面对持续的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少国家频频利用反倾销、保障措施和技术壁垒等手段对竞争对手加以限制。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我国成为主要的针对方。目前我国70%的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壁垒不同程度的限制,40%左右的出口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总的看,去年我区新遇到的国际贸易磨擦增加不多,但是扩大出口的潜在限制加大。如美国于5月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特别保障实施程序正式生效。欧盟通过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特别保障措施进行立法;公布了在电子电气设备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和报废电子电气设备两项指令;还公布了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办法咨询文件,并推出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等。这些措施付诸实施还有段过程,然而一旦实施,将对我区羊绒纺织、化工、机电等产业出口构成较大威胁。最近美国对我国三类出口纺织品采取了特别保障措施,今后新的动向值得警觉。
三、确保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建议
(一)把落实加快发展工业政策措施,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全区投资、工业会议精神,全面组织实施发展工业经济的政策措施,推进我区新一轮工业的发展。把建设发展工业与自治区委、自治区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结合起来,统筹抓好。围绕发挥我区“五大优势”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创新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从充分利用金三角优势、构建三大产业带、推动民营经济、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加大工业投入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等重要方面切入,做大做强制造业。在完善投入机制、规范市场秩序、控制商务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进一步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二)按照能源、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谋划工业发展
建设生态自治区,要认真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重视协调处理好工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着力构建以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格局,既让当代人能从大自然获取所需,又能为后代人留下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发展高耗能工业,在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地方和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充分考虑投资项目在能源和资源支持上有无后续能力、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何采取措施加以保障。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企业在谋划企业发展上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增长
去年全国工业60%的新增利润是通过产品涨价和投资扩张获取的。这说明工业增长仍未完全摆脱高涨价、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我区工业投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煤炭、钢铁和高耗能产品等价格涨幅较大,可以说投资效应和价格因素对我区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主要的拉动作用。因此,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增长,仍然是今后发展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四)把国有工业企业转制工作,作为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
国有企业改制的实质是实现产权和职工身份的两个置换,即通过产权转让把一元化的国有性质置换为多元化的股份制,用经济补偿金将职工由国有企业职工置换为社会合同制员工。进行两个置换根本目的是明晰产权,转换经营机制,增强综合实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我区国有企业改革在继续推进,但部分老企业实质性进展并不大,加快老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步伐,还应作为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践证明,企业如果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甚至是没有生路。
(五)树立新的发展观,把各方面加快工业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
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工业发展,谋求更全面更协调更快的发展。发展不等于增长,发展既要追求增长目标的完成,更要追求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存环境的改善。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注重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牧区的协调发展、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新的发展观在工业领域的全面体现,就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决克服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真正把着力点放到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调整优化结构、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上来。
关键词:工业 能源 低碳经济 无锡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096-03
一、引言
随着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间低碳经济合作的日益紧密,我国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议题成为国内城市发展中的热点。梁朝辉(2009)根据碳排放量分解模型,建立能源消耗、人口、GDP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能源消耗总量模型,定量分析出上海2020年在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量预测趋势;赵敏等(2009)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碳排放计算公式,测算出上海市1994-2006年的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针对上海的能源结构、碳排放产业部门进行分析,提出适用于上海低碳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朱守先(2009)则系统提出研究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系列指标,如人均碳排放、碳生产率、碳能源排放系数,并通过ESD模型探讨城市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与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节能降耗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中国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刘薇(2010)具体分析北京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现实措施,并从工业园区产业机构的调整以及新能源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叶祖达(2010)在研究城市低碳建设中提出考虑碳排放的社会成本因素社会最优化的排放水平是指减排的边际成本等于排放带来的边际社会损失,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损失时,社会的最优碳排放水平可以被确定;黎广明等(2010)在具体分析广州的经济、环境等因素,从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角度提出广州建立低碳城市经济的建议;谢传胜等(2010)认为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社会经济体系分为五大系统进行实证分析,利用模糊粗糙集法分析信息决策。本文通过对无锡市工业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状况的定量分析,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以期其他相关城市的工业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的分析提供借鉴。
二、无锡市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1.能源结构分析。能源结构为低碳能源与高碳能源的比例结构。从能源消费碳排放系数可知,天然气碳排放系数较煤炭和石油低,一次电力(核电、风电、水电)碳排放系数最小。平均碳排放系数等于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量的比值,当低碳能源所占比例增加时,平均碳排放系数将减小,能够体现能源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影响。
2000年以来,无锡市工业的能源消费量伴随着工业的增长而迅速提高,从2000年的1.13*107吨标准煤的消费量到2008年的3.06*107吨标准煤,无锡市工业能源消费量增加了170.52%,年均增长13.25%。在无锡市的能源消费中,主要以煤炭、电力为主,但本文主要研究无锡市工业的碳排放量,对于电力以及火力部门所用的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统一计入相关工业能源消耗量中,对于无锡工业的能源消费结构,重点分析碳排放量较大的原煤,以及碳排放系数相对较低的清洁能源原油和天然气。
从表1和图中1可以看出,无锡工业能源结构并不是十分合理,特别是与国内外主要经济体相比较,对于碳排放系数较低的清洁能源如石油和天然气使用量较少,无锡仍是以煤炭作为工业能源的主要来源。
(1)煤炭消费:煤炭在无锡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2008年无锡原煤消耗量占总能源消费量的56.74%,而1995年无锡原煤消费量占总能源消费量的73.59%,原煤消费量在总体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使无锡市整体能源结构的逐步改善,但是随着原煤消耗量的绝对增长,碳排放量还在不断增加,对于无锡市的原煤消费还需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原煤消费最多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原煤消费总量的63.41%。在制造业中,原煤消费量超百万吨的有四个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四大行业原煤消费量占全市原煤消费总量的28.01%。
(2)原油及石油制品消费:2008年无锡石油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3%左右,原油消费主要用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和化学染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而其他石油制品消费则比较分散,总体来说,无锡的石油消费量并不高。
(3)天然气:自2004年西气东输天然气首次引入无锡市,当年无锡地区全社会天然气消费量仅为3418万立方米,至2008年全市天然气消费量已达48123万立方米,三年增长了14.08倍,天然气消费量已占无锡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2%。天然气工业消费量按行业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以及金属制造业四大行业是无锡市天然气消费大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消费总量的67.72%。
2.产业部门结构分析。从产业部门出发研究无锡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潜力,主要对产业结构多元化演进水平(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iversification degree,简称ESD)加以分析。ESD的计算公式为ESD=Σ(P/P,S/P,T/P),式中,P为第一产业产值;S为第二业产值;T为第三产业产值。ESD的值域为1至无穷大。
由于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提高碳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其次是非煤能源消费比重,煤炭是含碳量最高的化石能源,非煤能源消费比重越高,单位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越小,同样也有利于低碳发展。2007年,北京、上海和广州3大城市的非煤能源消费比重超过60%,而无锡工业的非煤能源消费比重只有45%,与以上三个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无锡工业而言,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尤其是非煤能源消费的增加是促进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1978年以来,无锡的产业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第一产业由1978年的14.3%下降到2008年的1.4%,第二产业由1978年的68.3%下降到2008年的57.6%,而第三产业则在不断增长,由1978年的17.4%增长到2008年的41%,无锡市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当中。但是,对于第二产业而言,由于无锡属于工业性较强的城市,第二产业还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经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得益于工业部门产值的不断提高。
因此,无锡市的低碳经济建设还需从工业入手,积极采取措施优化工业特别是重点能源消费行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同时积极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无锡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3.无锡市碳排放测算。在计算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时,应注意:产生碳排放的为能源终端消费量(标准量);不计加工转换过程、运输和输配损失能源的碳排放;电力既有无锡市火力发电也有市外来电,热力主要是本市供热,其碳排放是按火力发电和供热投入的能源计算,不再计算能源终端消费部门热力和电力的碳排放。对于无锡市的能源计算中,不计二次能源转换,碳排放计算能源数据为无锡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数据,并不是无锡市整体工业。
本文中碳排放估算方法是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作出的,基本计算公式为:E=∑Ci*Fi(1)
其中E为无锡市碳排放总量,Ci为能源i的消费量,按标准煤计,104t;Fi为能源i碳排放系数,(104t/104t);i为能源种类。
从表3中可以看出,无锡市工业碳排放量增长迅速,从1995年的412.15万吨到2008年的2203.19万吨,碳排放量增长近五倍,年增长率达到13.77%。从表4中可以看出,无锡市工业人均碳排放量较高,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而无锡工业的碳排放强度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相对较高,以2005年为例,无锡工业碳排放强度如果以kg/美元计算为1.31kg/美元(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为8.19:1),而澳大利亚为0.141kg/美元,加拿大为0.13kg/美元,德国为0.088kg/美元,英国仅为0.074kg/美元,即使在国内,上海为0.108kg/美元,全国为0.156kg/美元,这表明无锡的低碳经济发展在工业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实证分析
1.数据。能源消费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经济总量、能源结构、人口总量、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无锡作为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有很大一部分为工业增长做出的贡献,而其中又以重工业为重。重工业能源消耗大,尤其是含碳能源。结合梁朝晖(2009)的研究,本文以人均GDP、三产比重作为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
2.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为方便进行数据分析,对数据建立相应的代码,GDPP为人均GDP,EP为人均碳排放,TP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从表5中可以看出,无锡市三产比重在2002年之前及2003以后均不断增长,仅2002年和2003出现分段,因此设立分断函数,以TP*D2002作为参数,2002年之前取值为0,2003以后取值为1。
通过模型估计,得出无锡市碳排放的关系式为:
从方程中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均通过显著水平1%,人均GDP对碳排放随其增长具有双向效应,而三产比重对碳排放量具有负向的影响。通过怀特检验,说明方程不存在异方差。
从公式(2)中可以看出,如果以人均GDP与碳排放存在到U型关系,即符合库兹涅茨曲线。以人均GDP为唯一解释变量,公式即表明无锡市的碳排放随经济的增长和人均GDP的增加先升后降: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碳排放量由低趋高,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碳排放量又由高趋低,逐渐减小。
EKC曲线表明无锡工业碳排放量是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的规律,虽然现在无锡市的碳排放量还处于逐渐增长的趋势,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新能源产业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含碳能源消耗量较大的工业产业发展则会受到抑制,有助于碳排放量的减少。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居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对于环境的要求也会随着提高,环保意识也会逐渐增强,政府也会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针对碳排放量大的工业产业的准入机制等。
由公式(2)得出,无锡市碳排放量增长的拐点在人均GDP达到9.833万元左右时出现,由此无锡市碳排放量进入下降阶段。而无锡市2009年GDP已达到8.115万元。无锡市1995年-2008年年人均GDP增长率为12.92%,以此估算在2012年左右,无锡市的经济增长就达到了EKC曲线的拐点,无锡工业碳排放量进入递减的趋势。
四、对策建议
无锡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其工业发展深深影响其经济的发展。而无锡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中,工业占有很大的比重。无锡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煤炭等含碳量大的能源消耗较多,而如风力、水力等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较小,严重影响无锡低碳城市转变的进程。同时工业产业结构和管理也不尽完善,能耗大的产业比重大,相对的高新清洁产业较小。而从建模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均GDP以及三产比重对于碳排放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无锡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调整能耗结构,加强清洁能源利用。虽然无锡市煤炭使用量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但是其比重仍在60%左右,且其绝对值也在不断增加,过量的煤炭消费必然影响城市的低碳经济,抑制了无锡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发展。因此在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中,应逐渐降低煤炭直接利用的比重,或者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促进煤炭资源的多重利用,改变煤炭的单一使用方法。无锡工业对于清洁能源的使用还处于较为空缺的阶段,应借鉴上海对于清洁能源的一些做法,如增加外来电和天然气的使用量等,同时积极开发利用适合无锡地区使用和推广的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能源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无锡市能源结构中对于煤炭的补充能源和替代能源,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从而优化能源品种结构。
2.优化产业结构。无锡工业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高耗能企业过多,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无锡重点碳排放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以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五大行业。2008年,五大行业的碳排放量占无锡工业碳排放总量的81.98%。因此,必须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具有成长性、低耗能和高附加值特点的行业,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抑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地扩张,促进产业结构向低耗高效方向转变,走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促进循环经济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无锡工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适合无锡工业自身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发展循环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重视工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发明新的技术和材料,对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进行替代,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而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特别是对于能够促进工业能源结构优化、降低煤炭使用量的高新技术或者生产工艺给予大力支持,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使废弃物质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4.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无锡排放排放量的增长起反作用,有利于无锡对碳排放的控制。无锡根据实际情况,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无锡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不断增强第三产业在无锡三产中的比重,实现第一、二、三产业机构的合理优化。
5.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政府应加强对于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宏观调控,对企业节能降耗进行监管和指导。政府应研究制定企业节能降耗的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如在政策方面制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励企业节能的优惠财税政策,研究制定对购买、使用高效率节能产品定额补贴的政策,节能技术产品研发的优惠政策等,在制度方面,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建立政府与企业对接的能源监管机制,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品能耗定限考核制度、能源利用分析报告制度等,既要加大对于企业节能指导和监管的力度,强节能监督检查,加大惩戒力度,强化节能管理,同时也要做好自身的服务职责,保证国家节能法规的贯彻执行落到实处。以重点用能单位作为试点,大力推进节能降耗,贯彻执行“开源节流并重,节能优先”的能源方针,从而为节能政策的推广打下基础。
五、结论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无锡市经济发展转型、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无锡市工业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煤炭等碳排放量较大的能源消耗量过多,同时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这些因素都将会阻碍无锡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无锡市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政府、企业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充分做好指导者的作用,加强对于无锡工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工业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管理,促进能耗的降低。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091029531)]
参考文献:
1.刘薇.北京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J].商业研究,2010(9)
2.叶祖达.低碳城市建设的社会成本研究[J].低碳城市建设,2010(8)
3.黎广明,何国伟,刘灵辉.广州建立低碳经济发展途径初探[J].广东农业科学,2010(8)
4.谢传胜,徐欣,侯文甜,许凤茹.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路径分析[J].技术经济,2010(8)
5.梁朝辉.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7)
6.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8)
7.朱守先.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比较分析[J].开放导报,20094)
8.BP.BP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06[Z].London:BP,2006
9.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10.江苏省统计局,江苏能源消耗变动因素的实证研究[EBOL]
stats.省略/tjfx/dfxx/t20080829_402501557.htm
11.无锡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及利用效率研究[EBOL]
stats.省略/tjfx/dfxx/t20070913_402432944.htm
12.陈耀兴.无锡调整产业结构的进展、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化研究,2007(11)
13.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8)
14.何建坤,刘滨.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2004(6)
15.徐国泉.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2)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增速逐月走高。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81.5亿元,同比增长7.2%(指数缩减法),增速比1-5月提高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4亿元,增长2.1%,比1-5月提高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18.1亿元,增长34.9%,增速比1-5月提高13.3个百分点。
(二)轻工业平稳增长。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烟厂及侨通就占轻工业产值的90%以上。烟厂累计生产卷烟26.9万箱,同比下降0.26%;侨通产销增长,生产多色印刷品37.7万对开色令,增长21.8%。农副产品出口受阻,价格下跌,产品产量同比有所下降。累计生产生丝168吨,下降11.6%;成品糖68*吨,下降5.9%;中成药28.2吨,下降58%。
(三)重工业降幅逐月趋缓。今年受铅锌、煤炭产量下降及云天化停产2个月影响,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产值37.4亿元,下降1.8%,但降幅比1-5月减缓了1.2个百分点,逐月趋缓。
主要产品产量:上半年全市累计发电16.3亿千瓦时,增长15%;实现产值11.3亿元,增长43.4%;农用化肥13.1万吨,同比下降46.3%;电石16.9万吨,增长86.8%;水泥131万吨,增长19.7%;砖5.4亿块,增长54.8%;原煤512万吨,下降13.5%;铅1122吨,下降20.7%;锌1.1万吨,下降34.5%;铅选矿金属量8869吨,下降44.8%;锌选矿金属量5.1万吨,下降17%。
(四)县区工业产值增长平稳。上半年,市场逐步回暖,县区工业产值稳步增长。除水富受云天化影响,下降36%外,其余县区均不同程度增长。大关县由上月的下降13.8%扭转为增长9.5%;盐津水电项目陆续建成,带动了电矿产业发展,工业产值增长25.2%;昭阳区增长13.7%;鲁甸增长14.1%;巧家增长6.3%;威信增长25.1%;镇雄增长14.6%;彝良增长17.9%,增幅均比5月高,县区经济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尽管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基础尚不牢固,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表现为:
一是工业发展目标欠进度;二是工业生产要素制约大;三是市场下滑态势有所缓解,但停产半停产企业户数仍然较多。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重调研,抓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扩内需,保增长”等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好全年工作。于2月底召开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认真分析了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提出了工业增长15%的目标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9%的目标。会上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了工业经济、非公经济、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节能降耗目标责任状及工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目标责任状。为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切实把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月下旬组织开展了督查调研工作,分五个工作组分赴各县区,全面了解掌握全市工业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工业经济运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节能降耗等相关专题调研报告上报市政府,同时督促抓好相关工作。
(二)强分析,重预警。受市场需求减弱,产品价格下跌等影响,今年我市工业经济增速缓慢,效益下降。为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委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工业经济的运行分析调控力度。一是继续推行目标责任制,把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分解到县区,并将各项增长措施落到实处;二是面对今年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加强了经济运行的预测预警工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通知》,每月对运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形成《工业经济运行》简报,上报市级领导和省工信委,供领导决策参考。对半年及全年形势进行预测、判断,增强工作上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服务、监测工作,及时调整我市20户重点监测工业企业名单,按月对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运行动态进行分析,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进一步发挥其在工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四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4月,我委与市煤炭工业局、市统计局联合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加强和规范了工业统计工作,为实时、准确把握工业经济运行的动态,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推项目,抓增量。今年,我委按照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市级着力抓好存量,县级着力抓好增量”的要求,由我委技术进步与创新科牵头,进一步对全市的重点工业项目进行了梳理,加大工作力度,提出具体的时间表,分阶段推进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对重点工业项目的督促和检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市经委领导挂钩联系重点工业项目责任制,委领导带队分赴各县区开展重点项目调研督查,对县区和企业如何开展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积极向省工信委申报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扶持,已上报永孜堂、彝良驰宏锌锗铅锌矿等6家企业贷款资金贴息项目。
上半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5亿元(不含电力),同比增长4.1%,完成计划的39%,欠进度11个百分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大的煤炭、化工、有色、建材四个行业中,只有煤炭、化工两个行业有增长。煤炭行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完成投资5.2亿元,增长57.2%。化工行业有云天化26万吨甲醇项目的支撑,完成2.7亿元,增长27.8%。有色行业由于驰宏公司、昊龙公司的项目去年前已完成大部分投资,加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色矿山企业不敢再大量投入资金进行矿山建设,有色行业下降38.7%。建材行业因镇雄三和公司2000t/d水泥项目、绥江水泥厂迁移项目建设今年只是进行设备安装,投资额不大,加之巧家白鹤滩建材有限公司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推进缓慢,建材行业投资额下降45.2%。
(四)高度重视,不断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全面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进一步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3月初,市政府与全市11个县区政府、重点耗能企业及相关部门签定了节能目标责任。二是加强节能督察和管理工作。省政府今年3月到我市对节能工作进行现场评价考核,评定我市20*年节能工作为“完成”等级。3月中旬,市经委组成检查组分赴11个县区及重点企业,就工业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的进展等情况开展调研、督查。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节能宣传周等各类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节约资源的社会氛围。
今年1-5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以较低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工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43.5万吨标煤,同比下降29.4%,与上年同期相比,有14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增长低于工业产值的增长。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可比价)1.676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30.2%。*供电局、盐津红原、云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水富金明化工厂、华新水泥(*)有限公司、*烟厂等企业都不断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大幅降低了企业能耗。
(五)积极抓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截止6月30日,已淘汰铁合金落后生产能力1.2万吨,拆除矿热电炉4台,涉及变压器容量0.92万kva;关闭彝良互援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拆除小造纸生产线一条,淘汰小造纸生产能力0.15万吨;关闭云南九欣化工公司,拆除小氮肥生产线一条,淘汰碳铵8万吨;绥江县烟囱坝浙浦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技改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目前已建成进入调试阶段,能够按计划要求在今年年底前拆除原有10万吨机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
(六)加强中小企业的扶持工作。认真贯彻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服务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在申报的15个项目中,有8个已公示。储备乡镇企业项目23个,目前正准备筛选上报省级。二是与云南省中小企业发展协会联合,扩大对我市中小企业的对外宣传力度,成功推荐制作了宏联制鬃、张蝴棉蚕丝两家公司的专题片,并在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播出,反响热烈。三是在银行和中小企业间搭建融资平台,促进相互了解,缓解企业融资难。
上半年,我市非公经济上缴税金5.1亿元,同比下降3.3%,完成全年考核目标的44%;从业人员18.4万人,增长7.6%,完成全年考核目标的95%。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3.5亿元,仅完成目标进度的27%;上缴税金2.2亿元,完成目标进度的34%。
(七)强化服务,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上半年,我委以园区规划、内部管理建设及推进重点项目落地等工作为重点,深入调研,努力协调解决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工业园区聚集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根据省政府的政策,起草了《我市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目前工业园区内入驻企业83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4.1亿元,下降23.6%;工业增加值3.4亿元,下降52.8%;销售收入15.6亿元,下降11%;税收0.76亿元,下降27.7%;就业人员达10969人,同比增长3%。
(八)继续抓好企业改革工作。截止6月底,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已完成137户,占目标数的99.3%。纳入市级改革考核的33户国有企业,已完成32户,占任务数的97%。一是组织参加市交通运输集团公司的改革工作,深入二级企业,通过会议、走访等形式进一步掌握职工思想,为推动改革做好基础;二是认真指导帮助*冶炼厂、市食品一厂改革的实施方案;三是组织、收集、审核、报送市直企业终止劳动关系人员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料。第一批331人的低保已经解决,第二批的收集审核工作正在进行中;四是清理企业改革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主动向省企改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争取专项资金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问题。
(九)抓好行业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盐政、清洁生产等行业管理工作。认真审核、兑现20*年报废车补贴资金,抓好2009年度报废汽车补贴资金申报计划,审核企业资质情况,贯彻新标准、推进综合交易市市场(项目)建设,加强管理、认真落实国家汽车下乡的有关政策。今年上半年,市盐务办共查处盐业违法案件115件,查获盐产品97吨;工业盐冲销食盐95吨。组织开展了“3.15”食盐安全检查和“5.15”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活动。为积极推动工业企业清洁生产,上半年在水富举办了全市清洁生产培训班,共有127人取得了清洁生产审核员培训合格证书。组织制定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应急电源供电应急方案,加强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应急的电源监督管理;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制定计划用电方案和供电应急预案。组织经贸、电力系统参有关人员加全省行政执法培训学习。
(十)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今年上半年,我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增强做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主要领导对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困难和问题亲自过问,及时研究解决,为推进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开展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等工作的全面实施,进一步规范听证、公示、通报事项网上工作。及时成立我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组,通过形式丰富的学习活动,突出实践特色,在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努力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做到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相结合;二是做到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中心工作相结合;三是做到学习实践活动与转变机关作风相结合
三、当前面临形势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经济运行中虽然出现了一些转机,但基础尚不牢固,工业发展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企业效益下降局面尚未根本扭转,资金等要素制约仍然突出,工业项目投资进度缓慢。在具体工作中仍面临许多实际困难,如墙改工作,由于管理方式的改变,导致推进难度大,难以完成国家和省规定的工作目标。
下半年随着宏观经济逐步趋稳,有色金属、化工等一些行业产品价格止跌回升迹象明显,我市多数在建项目集中于下半年投产,加之雨季来临、电力供应充足,我市工业增长速度可能走出低速增长的格局。由于去年同期(下半年)基数较高,累计增速走高的难度也较大,粗略估测,全年工业品价格指数如果没有过大的变化,工业总产值可达到190亿元左右,增速可望达到8%-10%左右。尽管这样,离年初预定的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将牢牢抓住工业经济工作的有利转机,把握工作主动权,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下半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落实好各项应对措施,打牢平稳较快增长基础。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执行好中央及我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坚定应对危机信心不动摇、坚持政策措施落实毫不动摇、坚守目标任务完成毫不动摇”和“抓市场营销、抓企业生产、抓政策落实、抓运行调节、抓要素保障、抓项目投资和抓结构调整”七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强化责任,千方百计夯实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努力完成全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把省里已经出台的电价扶持政策,重要商品收储政策及近期将推出的支持地方工业产品销售的促销政策落到实处。
(二)加强监控服务,优化要素配置,提高企业复产率。一是建立重点企业联系“直通车”制度。以省政府百日督查活动确定调研的工业企业和全市20户重点工业企业为重点,以日报、旬报为基础,加强工业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突出问题,跟踪落实目标责任制,将各项增长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对煤电油运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供给,加大停产半停产企业和负增长企业的帮扶工作力度,通过一厂一策,一企多策,尽快帮助其恢复生产。继续开展好昭煤南下相关的工作;三是建立和完善统计资料联合会审、定期会商、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统计信息的统筹协调;四是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建立完善包括决策、资本运营、风险防范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产品定额成本资料库和成本核算体系,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减少中间投入,千方百计增收节支,降本增效。
(三)狠抓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协调解决好重点工业项目审批、环评、用地和资金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县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争取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工作。加强重点工业项目的督查力度,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强化前期、在建、新开工、竣工投产四个环节的跟踪问效,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引导项目业主抓住当前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的有利时机,加快云冶集团驰宏公司昭阳10万吨电解锌、昊龙20万吨重钙、天力20万吨醋酸、镇雄和巧家60万吨水泥等重点项目推进速度,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切实抓好交通、电力等要素的协调保障工作,使已经投产和即将投产的重点项目按期投产、达产,强化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确保工业投资比重大幅提高。同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协同、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探索煤电一体化和矿电结合新模式,促进重化工业发展。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工作。
(四)抓好节能降耗工作。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节能管理规章制度,全面加强节能管理基础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能源统计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节能降耗工作、管理体系。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导、督促县、区、企业严格按能源统计的原则做好煤炭、电力等能源消费统计工作,强化协调配合、增强工作合力。积极主动与各县区及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结合工作实际,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打牢工作基础,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节能减排工作、管理体系;二是加强督查工作。下步将组成节能督查组分赴各县区,就节能目标责任制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展等情况开展督查及节能考核工作,确保全市2009年节能目标责任制和淘汰落后生产力任务完成;三是严格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监控。对能耗不降反升或超限额用能的单位及时查找原因,依法实施节能监察;四是加大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及资金投入。根据《节能法》的规定,将节能资金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并逐年加大节能资金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和补贴,重点支持余热余压利用、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煤层气(瓦斯)发电、绿色照明、能量系统优化等重大节能工程;五是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强化调整产业结构工作。切实做好项目的能评和审查工作,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为手段,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项目的投资建设,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五)着力抓好资金协调保障,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实施办法,确保各项扶持措施落到实处,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当前难关。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搭建社会服务企业的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流动资金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贴息的力度。做好项目储备及项目管理工作,对省重点扶持的项目,进行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追踪问效,加强沟通反馈。不断探索新思路,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继续加大中小企业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我市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努力确保省下达的乡镇企业六项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开展企村结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结对质量、抓典型、抓重点、抓督查,保结对效果及成果。抓宣传,推广结对经验等措施,以确保全年工作责任目标的顺利实现。努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关键词:工业设计;工匠精神;消费时代
中图分类号:J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146-02
1 概 述
近几年,随着国人审美品位和消费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工业产品背后的精神内涵,过去那些朴实无华的产品已经很难吸引人们的目光。特别是在国外一些高端品牌进驻中国市场的今天,人们感叹产品本身的精巧与严谨的同时,不禁发问,中国本土的产品设计何时才能达到如此境界?产品背后缺失的到底什么样的精神内涵?
其实,一些新锐的国内设计师已经开始关注产品背后的精神内涵,无论打开网页或是翻阅报刊,我们会时不时地看到这样一个词――“工匠精神”,从罗永浩创立并融入了情怀设计的“锤子手机”,到木墨,木智工坊等小众家具设计品牌的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样一种源自过去手工艺人的独特精神。消费者看中它背后代表着的高品质产品,设计师则用它不断地激励自己精益求精。
无论怎样,“工匠精神”的影响正在日益增大。对于创新时代的排头兵,设计师们该如何去理解“工匠精神”,并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工作?特别是针对工业设计产业而言,“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当今这样一个讲求效率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在下面的思考中,我将尝试从工业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力求找到相应的答案。
2 工业设计中的“工匠精神”
想要弄清工业设计中的“工匠精神”,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工匠,在汉字中,所谓“匠”,从象形文字的层面来说,外面的“匚”字旁代表盒子,而里面的“斤”代表斧子,结合起来讲就是放斧子等工具的盒子,表示从事木工,即匠字的本意。慢慢地,匠字被引申为掌握熟练技能的人,如“木匠”“皮匠”,或是指精巧的构思,如“匠心独运”。
可以说,过去的工匠,泛指的是具有巧妙构思并熟练掌握某种制作技能的人,他们担负着一件产品从构思设计到生产制作的一系列完整流程。
与批量化的机器生产不同,工匠的生产制作方式拥有其独特的近身性――他们和产品密不可分,关注着产生和制作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保持着生产的连续性,使得各个生产环节不会脱节。这是现代化工业生产很难做到的,正是由于这种生产模式的影响,令工匠们可以更加关注产品本身的状态,而工匠背后的精神内涵也慢慢展现出来。
2.1 工匠精神是对高超技艺的执着追求
工匠对自己的技艺从来都是不满足的,每天的工作既是产品的生产制作,又是对自己技术的磨练和提升。新的产品和生产工艺于对工匠来说,都是一次又一次提升和改良技艺的机会。比如日本的小林研业公司,不起眼的打磨厂房中,出品着无数的宛如镜面般光滑的苹果ipod后盖,苹果公司之所以会将自己的产品交付给小林研业公司,就是看中了他们对高超技艺的执着追求。
Ipod的后盖采用不锈钢材质,厚度只有0.5 mm,而且打磨过程中稍微发热就会造成面板歪斜,这需要在打磨力度和角度上丝毫不差,小林研业的工匠们不断提升着打磨的技艺,最终,苹果公司以为需要两个月时间处理的ipod后盖在5天时间就完成了,而且个个符合标准,堪称研磨界的奇迹。
2.2 工匠精神是对产品完美细节的苛求
锤子手机的创始人罗永浩说过自己最反感的一句话就是“差不多就行了”,所谓工匠精神,可以说是一种对产品品质和产品细节的近乎偏执的追求,每个工匠对待产品都一丝不苟,即使是最细微的地方也要仔细考虑,以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比如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为了把食材最鲜美的那一刻奉献给顾客,在制作寿司时会根据食材的不同特点甚至顾客的不同身份作出调整,比如为女性顾客制作的寿司就会稍微小一些,为上班族顾客制作的寿司米饭就会压的紧一些,方便他们用筷子食用,对于左撇子的顾客他还会把寿司摆在顾客的左手边方便取用,这些对细节的专注将工匠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
2.3 工匠精神是对产品发展的深入思考
工匠们的工作看似单一,但实质上,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注意着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对产品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正是保持产品延续性的最直接途径。
日本京都茶叶筒制作企业“开化堂”有着百年历史,其铜质茶叶筒产品前后需要100多道工序完成,且对气密性的要求非常高,深受大众欢迎。
第六代传人八木隆裕则在父辈的基础上积极求变,他联合京都其他五家手工老字号成立“日本手制”品牌,并推向国际市场,产品种类也面向世界各地的消费群体,比如利用开化堂茶叶筒优良的气密性,制作满足西方家庭保存需求的意大利面储存筒。
这种改变并非仅是开拓市场,而是仍是以产品为本,在满足更多人群需求的同时,保持自身产品的延续性。
可以说,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对自己平凡工作表现出的崇高敬意,一方面,工匠精神决定了工匠们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苛求完美,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工匠精神也为消费大众带来了品质优良,富含感情,经久不衰的产品。
关键词:工业 建筑施工技术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071-01
1 我国新型技术的使用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施工技术也发展迅速,而且为我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筑施工技术的引导理念就是科技、环保。在20世纪末,我国的施工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频现各种问题,大大阻碍了施工技术在国内快速发展。装饰行业的竞争意识在不断加强,我国对工业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企业开始注重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使用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比如组合式单体幕墙技术、微晶玻璃与陶瓷复合技术、背栓系列、木制品部品集成技术、点式幕墙技术等等。这加强了装饰行业的科技化,很多工业产品都开始使用在装饰施工当中,一些玻璃制品和木制品等等的使用,改变了装饰施工,这些产品的质量好,精度高,而且很环保,所以在建筑当中受到很大的欢迎。这些装饰材料在工业建筑当中达到了工业生产的高要求。连接和固定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各种黏结剂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紧固方式,不仅保证了强度,还避免了刚性粘结的弊端。环保油漆的使用改变了油漆带来的污染,免漆饰面的使用取消了油漆工的作业,提高了施工水平。环保漆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健康,还避免有害气体耽误工程的竣工,材料的耐火性也有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2 混凝土施工的新技术
2.1 清水混凝土施工
我国人口数量呈现加速度的增长方式。这样的人口增长导致人均占用空间减少的情况显现。建造高层建筑成为节省空间的必然选择。在高层建筑的建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使用钢筋混凝土,以此来满足高层建筑物的建筑要求。清水混凝土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这种技术把原来的浇筑面直接作为装饰性表面的混凝土,体现了大自然的一面。根据装饰的效果可以分为三种:普通清水、饰面清水以及装饰清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的施工简单,成本也大大降低,工程的进度加快,降低了维修的费用,还可以增强建筑的牢固性能,是一种很好的施工技术。
2.2 钢纤维砼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物不再局限于居住的需求,建筑物富有艺术的美感也逐渐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标志性的建筑成为了人们的追求目标,为了可以更好地展现建筑物的艺术气息,混凝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也大为提升。在我国,专家研究出建筑材料——钢纤维砼,它可将建筑物的实用性、艺术感完美展现。这种建筑材料是一种复合材料,在普通的砼当中掺入钢纤维获得。它有很大的优势:第一,砼强度低得到改善,增加延性;第二,钢纤维砼的吸收能量的能力很好,所以能够使得构件具有抗冲击的能量,能够改善结构的抗震性。钢纤维砼是一种突破,促使建筑施工技术的很大提升。
2.3 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混凝土结构是指以本身的密实性而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整体式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它兼有承重、围护和抗渗的功能,还可满足一定的耐冻融及耐侵蚀要求。与卷材防水层等相比,防水混凝土结构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工艺操作简便、改善劳动条件、缩短施工工期、节约工程造价、检查维修方便等优点,在工业建筑中经常采用。
新型的防水材料开始广泛应用,主要是以水泥基渗透非结晶型防水材料作为主要的材料,这种材料的载体就是高强度的水泥,是活性物质以及微硅粉通过改变性能而做成的,从开始使用到现在,已经有很多种产品问世了,包括聚合物改性的防水涂料和混凝土外加剂等等。
目前防水材料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当中广泛使用,通过防水材料在施工过程当中的应用,证明新型的防水材料具有很好的渗透性,而且防水的性能比较持久,能够抵挡很多化学物质对建筑物进行侵袭,保护钢筋,环保,没有有害气体的产生,而且施工的工序比较简单,这是其它的材料不能比的。
3 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新技术革命成果向建筑领域的全方位、多层次渗透,是技术运动的现代特征,是建筑技术高技术化发展的基本形式。这种渗透推动着建筑技术体系内涵与外延的迅速拓展,出现了结构精密化、功能多元化、布局集约化、驱动电力化、操作机械化、控制智能化、运转长寿化的高新技术化发展趋势。建材技术向高技术指标、构件化、多功能建筑材料方向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中,工业建筑的施工技术也随之向着高科技方向发展,利用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使整个施工过程合理化、高效化是工业建筑施工的核心理念。
生态化促使建材技术向着开发高质量、低消耗、长寿命、高性能、生产与废弃后的降解过程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建筑材料方向发展;要求建筑设计目标、设计过程以及建筑工程的未来运行,都必须考虑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尽量选用低污染、耗能少的建筑材料与技术设备,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力求使建筑物与周围生态环境和谐一致。在这样的趋势中,建筑的灵活性将成为工业建筑施工技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使用高科技材料的同时也要有助于周围生态的和谐发展,另外在建筑使用价值结束后建筑的本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要在建筑施工的考虑之中。
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但是最终的方向取决于生产的需求、科技的进步、生态的需求。满足这样需求的建筑施工技术才能够为工业建筑更好地服务。工业建筑的施工技术的发展将向着高科技和统一化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长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控制措施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3).
[2] 李久林,杨俊锋,杨庆德,等.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施工新技术综述[J].建筑技术,2008(8).
[3] 余军贤.浅谈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7).
[4] 杨静谷.努力开创华北地区建筑智能化的新局面——2010华北地区智能建筑发展论坛成功举办[J].智能建筑,2010(6).
关键词: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与工业连接的纽带,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指针。其快速高效发展将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将农业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展到加工和销售,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了农业效益。据统计,目前我国粮油、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加工率相比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3倍,而我国只有85%。发达国家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劳动力远多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而我国正好相反。据专家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增值3.72元,日本为2.20元,而中国只有0.38元。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多在3.7:1以上,而我国只有0.43:1。发达国家的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总值的90%,而我国仅占25%左右。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约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我国还不及农业产值的1/3。可见,农产品加工业可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使农产品生产实现多层次增值,使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转为高效。
(二)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建设主要由现代种养业、现代加工业和现代物流业构成。农产品加工业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促进农业的标准化和市场化,打通一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效益链和就业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用工业化搭载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将传统农业打造成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销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三)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由于我国农村经营单元较分散,结构调整的步伐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持同步。目前,我国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7.1万个,这些企业向前延伸,就可能把2.4亿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向后延伸,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可打通一二三产业,把构成农业产业的各要素和各环节整合在一起,推进产销一体化经营,逐步把小规模集合成大产业,把小生产连接到大市场。围绕市场需求组织加工生产,围绕加工需要再安排专用农产品的种养,形成需求什么——加工什么——种养什么的“反弹琵琶”新格局。这一新格局的形成与完善将有效引领农产品的生产品种、区域、规模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见,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转化器”。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城乡、沟通工农,有利于形成城乡经济利益传导机制,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发展生产离不开产业支撑,农产品加工业是拉动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将农业、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优势,促进和谐农村的构建。
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机遇
(一)农业的阶段性变化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机遇。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高,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良好局面。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水果、肉类、奶类等已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目前,已具备年生产5亿吨粮食、5亿吨蔬菜、7000万吨水果、7000万吨肉类、3500万吨水产品、2500万吨禽蛋、2000万吨油料、1800万吨奶的能力,加工原料的日益丰富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有利的政策环境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机遇。我国农业已进人以调整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主的新阶段。中央及时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两个基本判断,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农业发展宏观政策。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坚持农业内部挖潜与扩大外延并重,要跳出传统农业抓农业的思想,用发展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将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有机结合。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涵,是用工业化搭载传统农业的不可替代的载体,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其中“放活”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努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效益链和就业链。有利的政策环境为农产品加工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国内市场需求变化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机遇。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大体平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向小康迈进,这正是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的重要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已形成。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全国农民人均收入达2960元。经济收入的增加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改善的突出特征是在粮食消费直接减少的同时,对加工制品提出了数量和质量上的强大需求。 转贴于
(四)国际农产品加工业大型化、跨国化的迅速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机遇。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高达27000亿美元,其中,美国5000亿美元,欧洲3000亿-4000亿美元,日本2500亿美元,并且这一数字还在增加。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位居世界工业各行业的前列。国际农产品加工业的加速发展,为我国发展起点高、科技含量高的精深加工业及为这些国际知名企业进行配套生产,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国际贸易环境改善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机遇。首先,降低农产品关税水平有利于我国利用国外资源,提高加工品的质量和档次,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助于增强国内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其次,2006年已结束“人世”过渡期并全面进人履行承诺阶段,我国农产品能够正式享受WTO成员国提供的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享受WTO成员的一切权利,享受无歧视的贸易待遇,使中国农产品出口可免受其他国家或地区在关税或非关税壁垒方面的种种限制,从而降低贸易成本,为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提供广阔的空间。最后,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对外开放,加快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引进和吸收。
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
(一)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比重。农产品加工应以精深加工为主导,加强对循环经济技术与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注重下游产品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层次。逐步实现由以初级加工为主向以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为主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重点发展清洁生产,开发清洁技术与工艺,尽量做到生产过程实现“零”排放。
(二)建设稳定的加工专用品种和优质原料示范基地。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及加工品质的要求,引进、筛选、选育适宜的加工品种;另一方面要对我国目前的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二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建立适应不同层次市场和加工要求的“多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加工作物、饲用作物等),建立专门的加工专用优质原料种植基地,并实现基地的标准化与规模化。
(三)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产品加工产业。粗略统计,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科技水平较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设备总体水平落后20-30年。因此,要使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并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如生物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细微粉碎技术、质构重组技术、新型杀菌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等),并加强国外先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国产设备的自主开发。同时,要把能否产业化,以及产生效益的大小作为衡量高新技术应用的重要依据。
(四)建立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目前,我国大部分行业标准都是上世纪80年代前制定的,与国际通用标准有较大差距。同时,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低,没有采用发达国家现已普遍实行的GMP、HACCP及IS09000管理规范,致使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应尽快建立并施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对提高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竞争力,全面迎接人世后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五)加快传统食品工业化生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面对洋快餐的冲击,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我国居民饮食习惯的传统食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发展传统方便的食品是人民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需要,有利于人们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真正从“一日三餐”中解放出来。全国居民每年的饮食消费约为1.6万亿元,农产品加工应围绕以传统食品为主的“餐桌经济”大做文章。传统食品工业化发展的重点是传统主食工业化、传统肉食工业化和传统豆制品工业化。
(二)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元至十月份,全市共实施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64个,总投资111亿元,已完成投资25.5亿元,占年计划34亿元的75%,同比增长40.14%。其中,市直共实施18个(已完工9个),已完成投资15.5亿元,占年计划19亿元(不含沁北电厂二期)的81.58%,同比增长23.54%;乡镇共实施146个(已完工50个),已完成投资9.97亿元,占年计划5亿元的199.4%,同比增长76.99%。 预计到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可完成投资29亿元,占年计划34亿元的85.29%,其中市直企业可完成19亿元,占年计划19亿元(不含沁北电厂二期)的100%,乡镇企业可完成10亿元,占年计划5亿元的200%。
二、xx年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xx年,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增长的幅度会有所下降,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因素: (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年度内缺乏能够形成经济增长点的大项目 从近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工业项目投资的快速增长是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xx年全市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2.7亿元,同比增长234.2%,xx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3.5亿元,同比增长85%,xx年预计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9亿元,同比增长23.4%,这些投资极大地拉动了我市的工业增长。xx年,全市计划实施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6个,总投资39.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8亿元,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xx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有以下特点:一是投资额度少,计划总投资比xx年少75.6亿元,年度投资比xx年少20.3亿元;二是项目规模小,在55个工业项目中,年度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只有4个,而xx年年度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达到9个;三是高新技术项目比重低,在37个新开工项目中,只有中原特钢的模具扁钢锻坯生产线技改工程列入先进制造业项目。由于xx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减少,同时年度内又缺乏能够形成经济增长点的大项目,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值41.13亿元,销售收入38.76亿元,利润19680万元,税金25050万元。
三、xx年工业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业经济发展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实施项目带动和开放带动战略,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拉长产业产品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深化企业股权结构改革,创新企业管理机制,不断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南通市工业经济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在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南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南通市工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情况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十五”中期以来南通工业经济进入量质并举的良性发展轨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总体上有三个特点。1.经济运行保持高位。从2004年2月份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以来,已连续47个月保持了20%以上高增长态势。2007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1018亿元,同比增长21.6%,高出全省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2.经济效益不断跃升。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44.3亿元,同比增长53.8%,实现利税364.9亿元,同比增长48.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91.2亿元,同比增长33.9%,继续保持利润增幅快于利税增幅,利税增幅块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的良好态势。全市工业产销率达99.45%,列全省首位。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9.24,列全省第三,同比提高32.8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数和亏损额分别下降28%和23.6%。3.有效投入持续攀升。2007年,全市实现工业投入970.66亿元,同比增长21.9%,列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投入完成755.9亿元,同比增长34.6%。工业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76.7%。在投入总量不断放大的同时,项目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全市实施超千万元项目2066个,累计完成投入620亿元,同比增长15.37%,其中已竣工项目876个;全市实施超亿元项目340个,其中已竣工项目55个。
(二)产业结构演进情况1.产业内部结构。重型化趋势更加明显。2007年,全市重工业实现增加值562.28亿元,增长24.6%,高出轻工业增幅6.4个百分点,重工业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55.2%,比上年末提高2.7个百分点。支柱产业支撑有力。机械行业、化工医药和船舶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工业比重达16.4%、12.9%和4.3%,分别比上年提高0.7、0.4和1.5个百分点。纺织服装行业和轻工食品行业占比29.9%和13.5%,分别比上年末下降1.9和0.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4.2%,比上年末又提高2.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000.4亿元,同比增长43.26%,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5.6%,比上年末又提高3个百分点。代表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船舶工业,全年实现造船完工量274万载重吨。全市新能源装备和电力设备产业实现产值321亿元,同比增长48%。2.产业布局结构。重点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日趋显现。“两带五园”格局的船舶修造基地正在崛起,现代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和精细化工三大基地水平不断提升,轻工食品、电力及新能源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全市20个特色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6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40%以上,其中超50亿元产业集群达到1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市比重达90%以上。3.企业组织结构。2007年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5111家,比上年末增加894家,超出常州343家。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将超过800家,比上年增长148家。其中超10亿元39家,超20亿元16家,超50亿元1家。南通醋纤、南亚塑胶、江山农化、中远船务和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首次跨入20亿元企业行列。4.项目投入结构。全年全市规模工业投入中,技术改造投入占比达到42.9%,同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亿元项目投入占比达到33.7%,同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投入占比达22.96%,同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全部工业投入中,船舶修造、电力能源等行业投入占比明显高于其产出占比。5.资源消耗结构。全市节能降耗、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水平取得较大进展,热电联产、变频调速、绿色照明、清洁生产等成熟技术不断推开。建成全国最大的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基地。总规划100万千瓦的如东风电场首期10万千瓦机组已并网发电;启东20万千瓦机组已开工建设。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的LNG电厂项目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装机容量4.8万千瓦的如东秸秆发电项目即将竣工投产,如皋3万千瓦垃圾发电项目已建成投运。预计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0.773吨标煤,同比下降4.3%。二、工业经济发展主要问题和不足1.结构调整任重道远。目前纺织、轻工等传统工业依然居主体地位,占全部工业的43%,先进制造业发展还不快,贡献份额还不大。装备制造业中缺少竞争力强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少,产业集中度不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是我市经济发展转变的重要任务。2.自主创新能力偏弱。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企业技术创新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传统产业领域企业的科技投入有待进一步提高。据统计,我市重点企业中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领域企业2006年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1.76%,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重大创新成果。46家重点大企业(集团)研发平均投入仅为3604万元,而同期苏州市36户工业大企业集团投入研发费用平均近亿元。此外,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利用、保护工作需要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管理创新水平不高。近年来全市广大工业企业积极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变化,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但我们也看到,管理仍然是当前企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管理现代化水平不高、管理粗放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财务账目不实、资金周转慢、产品成本高等问题仍相当突出。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4.节能降耗任务艰巨。一方面,随着我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节能降耗空间越来越小。工业是能源消耗相对较高的产业,目前,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GDP的比重仅为47%左右,根据我市“十一五”规划,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比GDP增速高出4~5个百分点,工业化程度还将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沿江开发、江海联动的深入推进,大桥、大港效应不断显现等,一批重特大重化工项目相继落户我市,工业重型化的趋势仍在延续。在工业化和重工化双重压力下,要完成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难度很大,压力巨大。另一方面,我市节约能源的监测机构较少,县一级的节能监察、监测和节能服务机构建设还亟待加强。全社会节能降耗意识比较薄弱。
三、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措施
当前,南通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的发展阶段,正处于建设全面小康、推进全面腾飞的关键时期,转变发展方式正当其时、尤为迫切。要坚持以十七大为指导,深刻认识现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全面落实转变发展方式的新举措,推动工业经济在新起点上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