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范文

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

第1篇: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范文

买一张喜鹊登梅剪纸,挑一幅年年有余杨家埠年画,请一对迎祥纳福门神,选一副家和万事兴春联,再点缀几张过门钱儿,贺年礼大集上,忙得不亦乐乎,逛得心花怒放。

让新年的祝福在贺年礼中传递……

贺年礼以地方土特产,适宜年节消费商品,剪纸、春联、年画、门笺等多类民俗文化用品为主体,通过在商场、超市、酒店、景区等开辟贺年礼销售专区专柜、组织贺年礼大集等形式,满足广大群众和游客年节购物的消费需求。

2010贺年会工艺品之最

最有特色的对联・・・・・・・・・・・济南泉城广场

最大的木鱼石雕刻・・・・・・・・・・济南如意石坊

最大的灯笼・・・・・・・・・・・・・・东营东胜大厦

最小的布老虎 ・・・・・・・・东营大吉民间手工坊

最大的贺年会题材剪纸 ・・・・・・・・・・・・青岛

最大的花灯・・・・・・・・・・・・・・・・・・・滨州

最大的贺年虎 ・・・・・・・・・・・・・・・烟台长岛

最精美的面塑 ・・・・・・・・・・・・・・・烟台莱州

最精致的贺年剪纸 ・・・・・・・・・・・・烟台栖霞

最长的贺年鞭炮・・・・・・・・・・・・・・济宁嘉祥

最切合主题的商业包装 ・・・・・・・・・淄博周村

最长的春联・・・・・・・・・・・・・・淄博桓台宾馆

最长的“福”字长卷 ・・・・・・・・・・・・・・淄博

最大虎刻盘 ・・・・・・・・・・・・・・・・・・・淄博

最大的瓷盘花灯 ・・・・・・・・・・・・・・・・枣庄

最大的叫虎・・・・・・・・・・・・・・・・・・・ 潍坊

最大的桃木剑・・・・・・・・・・・・・・・・・・泰安

品种最多的面塑・・・・・・・・・・・・・・・・・・菏泽

最有特色的浮雕・・・・・・・・・・・・・日照兆启黑陶

最大的手工过门笺 ・・・・・・・・・・・・・・・・・日照

最长的农民贺年画卷・・・・・・・・・・・・・・・日照

贺年宴之最

传统鲁菜穿上贺年会新装

孔府宴、山珍宴、海鲜宴

吃特色鲁菜、品特色宴席、尝特色小吃、看特色餐具……

在贺年宴里感受中华饮食之美、饮食之趣。

贺年宴以弘扬鲁菜为主题,是适合同学、同乡、战友聚会等不同文化需求,不同价位的年夜饭、团圆饭、婚宴等,也可通过举办美食节,开展评选鲁菜、名店、名师、名菜等活动。

2010贺年会饮食文化之最

最精美的鲁菜馆 ・・・・・・・・・・・・・・・・济南舜耕山庄

最标准化的鲁菜美食节 ・・・・・・・・・・・济南舜耕山庄

最长的街宴 ・・・・・・・・・・・・・・・・・・・・济南九顶塔

最具规模的团圆宴・・・・・・・・・・・・・・・东营蓝海公司

人数最多的火锅宴 ・・・・・・・・・・・・・・・・青岛劈柴院

最大的烙煎饼鏊子 ・・・・・・・・・・・・・・・・・临沂沂南

最大的火锅 ・・・・・・・・・・・・・・・・・・・青岛江宁会馆

最大的餐桌・・・・・・・・・・・・・・・・・・・・・・莱芜雪野

最大的“枣山”・・・・・・・・・・・・・・临沂鲁班沂州宾馆

最长的香肠 ・・・・・・・・・・・・・・・・・・・・・莱芜泰顺斋

最具情趣的“雪里红”糖球・・・・・・・・・青岛海云庵广场

最大的单体胶东花饽饽 ・・・・・・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最多品种的观赏南瓜 ・・・・・・・・・・・・・・・烟台蓬莱阁

最大的鲅鱼水饺 ・・・・・・・・・・・・・・・・・・・烟台长岛

最富年味的胶东花饽饽・・・・・・・・・・・・・・・・・・烟台

最个性的礼品葡萄酒 ・・・・・・・・・・・・・・・・・・・烟台

最大花糕・・・・・・・・・・・・・・・・・・・・・・・・济宁梁山

贺年乐之最

贴春联、剪窗花,扭秧歌、踩高跷,装扮玩、舞火龙,放鞭炮、看花灯……

游乐、玩乐,欢乐、喜乐,乐活新年,乐活山东!

贺年乐以文艺演出、年节民间娱乐活动为主,通过开展各类烟火晚会、山会、庙会、灯会等活动,将文艺演出推进社区、乡村、饭店和景区。

2010贺年会文化活动之最

最有影响的民俗风情旅游节庆活动・・・・・・济南泉城广场

最具特色的百船巡游活动・・・・・・・・・・・・・济南大明湖

最惊心动魄的火龙钢花表演・・・・・・・・・・・・济南九顶塔

最精彩的鼓子秧歌表演・・・・・・・・・・・・・・・・济南商河

最炫目的晚会《粉墨》・・・・・・・・・・・・・・・・・・济南

最长时间的武术表演 ・・・・・・・・・・・・・・・菏泽郓城

最大的贺年啤酒会 ・・・・・・・・・・・・・・・・・・・・青岛

最火爆的渔家祈福・・・・・・・・・・・・・・・・・・・烟台

最大规模的海阳大秧歌表演・・・・・・・・・・烟台海阳

最大的舞龙 ・・・・・・・・・・・・・・・・・・・・・淄博淄川

平均年龄最大的秧歌队 ・・・・・・・・・・・・・・淄博淄川

人数最多的大鼓队 ・・・・・・・・・・・・・・・・・淄博淄川

最大规模的拜日祭海 ・・・・・・・・・・・・・・威海成山头

第2篇: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范文

关键词:系统论;财务风险;税务风险;比较研究

一、引言

金融危机使得全球金融市场日趋复杂,而我国双重转轨的大环境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风险。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市场,企业难以获得经营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导致其经营决策和结果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不确定性所滋生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管理层所关注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我国企业涉税案例逐渐增加,加上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和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企业税务风险也越来越受重视,这也对税务风险管理提出了迫切需求,将其纳入企业全面风险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往往将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单独分析,未考虑两者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不利于企业经营风险的综合管理。

二、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比较研究的必要性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因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管理层主观经营决策所导致的财务成果与财务状况风险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企业税务工作属于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企业在控制财务风险的过程中,也会引起相应的税务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往往更多地关注财务风险,而忽略了对财务活动所导致的税务风险的关注,须知这两种风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具有内在联动性。通过比较分析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企业树立全面的风险防范意识,达到对风险协同管理的目的。具体而言,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的比较研究具有以下三个层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正确认识风险收益平衡规律

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其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根据风险收益原则,企业要想获得高收益,就必须面临高风险。激进的财务结构在为股东提供谋取更高收益可能性的同时,也使股东承担因决策失误所造成的高风险。无论是经营失败,还是财务结构不合理,最终都会反映在企业的财务风险上。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税法规定更具刚性和强制性,管理层通过各种手段来操纵企业的财务报表,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税务风险。因此,企业并不能在获取相同利益的同时完全规避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只能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二)有利于管理者树立更加全面的风险防范意识

内部控制体系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对比研究,重点分析风险特征与动因,促进企业完善对风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将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与此同时,根据风险动因分析的结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完善企业风险分析、评价和管理制度,提高企业风险控制能力。

(三)有利于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和&每股收益最大化’等财务管理目标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经营活动风险。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脱离对经营决策风险的分析,会导致企业偏向于选择高风险项目,而放弃最适合企业现状的项目。一旦投资失败,将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基于货币时间价值理论、风险收益理论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理论,现代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层决策必须围绕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的目标来开展。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风险,也是管理层决策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三、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类型及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类型与特征

资金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财务风险的重点就是资金运行的风险。按照资金在企业运行的状态,可以将企业资金活动分为筹集资金、投入资金、消耗资金、回收资金和分配资金五个方面,那么企业的财务风险则主要为资金的筹集风险(资金的筹集)和投资风险(资金的投入、消耗、回收与分配)。筹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筹集资金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及资金结构期限等等。按照资金来源,企业所筹集的资金可分为自有资金(权益融资)和借入资金(债务融资),所引起的风险可分为债务融资风险和股权融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不合理会影响资金结构、资金成本与公司投资项目不匹配,进而影响资金偿还和投资收益率的实现。这说明企业的筹资风险与投资风险实质上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影响企业投资风险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市场环境的变化、投资决策的失误等。财务风险是经营活动的结果,而企业经营活动不仅要受到内部经营因素的制约,还受到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既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主观决策的因素,企业不可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只能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尽可能规避财务风险,这体现了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企业财务风险体现在整个资金运动过程中,企业仅针对某项财务活动进行管理是达不到风险控制的目的的,这要求管理层从公司整体经营活动出发,一方面分析企业各项财务活动及其风险动因,另一方面要对企业风险活动进行全面管理,以点带面,协调统一管理。

(二)企业税务风险类型与特征

根据企业税务工作流程,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分为程序风险、申报风险及其他税务风险三大类。税务程序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未按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要求缴纳企业应当承担的税务成本,存在漏缴、少缴行为,或者因税务工作质量较差导致企业多缴税款。纳税申报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纳税申报过程中没有遵照我国税收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申报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主要包括:少申报纳税风险、多申报纳税风险及未及时纳税所导致的风险。其他风险指除纳税程序风险、纳税申报风险外出现的税务风险。税务风险往往与企业税务筹划活动相关联。作为盈利主体,企业管理层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与成本的最小化,其中包括税务成本的最小化。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对企业纳税行为进行了强制性规定,企业与税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滋生了管理层偷税漏税的动机,从而产生企业税务风险,这说明税务风险具有必然性。这一点与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具有相似性。但是这种必然性与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存在较大差别,税务风险是基于税法的相关规定和企业管理层偷税漏税动机决定的,具有较强的主观意愿,而财务风险由外部环境和经营决策两者共同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类型及特征比较

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同属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风险的基本特征!!!不确定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这两种风险。同时,两种风险都属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所产生的,符合收益风险均衡的原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较高的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通常具有较高的收益率,较低的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导致企业采取更稳健的财务政策,耗费更多的资源在纳税活动中,导致企业取得更少的收益。虽然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均客观存在,但产生税务风险的原因则更具主观性。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运营引发的资金运动风险,其客观性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速度、市场竞争程度和竞争对手决策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经营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投资者并不能考虑所有的风险,即使考虑了所有风险也无法完全避免全部的风险,这导致企业必然要面临部分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成因的关系

(一)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风险动因是指引发风险的根本因素。根据要素来源的不同,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动因分为外部动因与内部动因。外部动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及其他外部环境因素。根据制度经济学中交易成本理论,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其经营活动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社会经济是处在高速增长阶段,还是稳步发展或停滞收缩状态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外部社会经济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也为企业筹集资金提供了渠道,社会经济的好坏必然影响企业的筹资与投资活动,从而影响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内部动因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其中决策失误、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体系都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都会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投资风险与筹资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根本动因是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体系。

(二)企业税务风险成因

企业税务风险来源与纳税环节、申报环节与筹划环节,受外部税务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宏观纳税环境是企业税务风险存在的前提。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了企业纳税程序和纳税依据,而企业的财务状况决定了企业应当缴纳税负的多少。一方面,外部税务环境是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状况也会对企业纳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企业财务状况越好,其规避税务风险的动机越强,对税务风险的容忍性越小。但企业经营状况较差时,企业会有更大的动力进行更有风险的税务筹划,甚至偷税漏税。此外,与财务会计准则相比,税法更具刚性和强制性,其与企业财务准则的差异越小,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就会越小。与财务风险类似,企业税务风险也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纳税风险,税务筹划风险,人员素质因素以及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

(三)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成因的关系

企业经营活动和外部环境都会对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产生重大影响。这两种风险是企业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社会政治因素等都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税务活动。当宏观经济环境不好时,政府往往采取更严格的征税手段,加大了企业税务风险。对于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内在动因方面,管理层风险防范意识、内部风险控制制度、财税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风险意识等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财税人员是企业财务活动与税务活动的直接操作者,通过提高财税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及法律法规意识,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规避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与此同时,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还受到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影响,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能够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避免因人为因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因此,企业应当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增强管理层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建立相关制度使企业经营活动程序化、流程化、标准化,尽可能规避因人为因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虽然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但是由于两者风险特征不同,在风险动因与风险管理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两者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风险业务活动不同。财务风险主要是资金运行风险,包括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回收与资金分配等环节,而税务风险则主要体现在纳税程序、纳税申报及税务筹划等环节。企业在纳税过程中,未严格履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使企业丧失了原本可享受的税收收益,并可能因未严格遵照税法的相关规定而面临税收处罚。税务风险是企业违反税法规定的风险,而财务风险则是企业自身可持续经营风险,两者的性质存在较大不同。

五、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综合防控制度设计

(一)提高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识别能力

基于风险的客观性特征,企业无法完全消除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在这一前提下,企业应当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提前确认风险因素,才能够提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企业风险。基于风险管理理论,识别风险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两种。其中定性分析法主要包括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特尔菲法。定量分析法则主要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与解读,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为发现风险因素提供数据支撑。对于报表分析,不仅要做静态的数字分析,还需要通过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通过各种指标来观察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搭建有效的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是指对企业可能要面临的风险进行提前预判与报警,为企业防控风险提供时间。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供企业控制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能力。为了使风险预警机制有效运行,首先应当建立完整的风险预警机构,具有完整的风险控制组织架构。企业风险预警组织应由熟悉企业内部流程与实际业务的管理层和技术骨干组成。通过建立风险预警制度,能够有效监控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提前评估和处理风险。在对风险进行预警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应坚持重要性原则,将主要精力放在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来,提前做好控制措施。

(三)提高企业风险协同防范能力

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属于企业经营风险的一部分。在对风险进行协同防范之前,首先要对风险动因进行了解和分析,这要求企业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分析财务活动与税务活动的具体内容,明确风险点,评估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以及针对这些风险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企业税务活动往往受到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对于企业税务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税务活动往往只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一部分,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防范时,应当考虑相关措施对税务风险的影响。提高企业管理层的风险防范意识,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其提高业务素质,提高税务筹划涉税风险的可控性。

(四)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结果。首先,应当建立合理的监督激励机制,确保企业管理层遵照股东意愿合理控制财务风险。其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确保企业资源分配利用合理,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导致公司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一方面要有规范的投资决策程序,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运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对项目进行定量决策,不可随意定性判断。再次,在决策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实际的资产状况合理配置投资资源,不仅要考虑投资机会和风险,还要考虑企业的发展目标、战略,同时要匹配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最后,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机构、人员职责、风险管理程序等内容的规定,使企业通过制度来控制风险。

(五)完善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制度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往往更加关注财务风险,而忽略了对税务风险的重视。企业首先应当提高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如果管理层不对税务风险予以关注,那么就失去了控制税务风险的基础。提高管理层对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是企业完善税务风险控制制度的基础。其次,应当对企业涉税活动进行仔细梳理,分析税务风险动因,明确企业税务风险,评估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通过培训、交流等手段,提高企业办税人员的能力,强化其在税务问题方面的沟通交流能力,以控制企业操作层面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曹德芳、曾慕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何庆光:$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经济与社会发展

[3]孟祥霞:$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思考%,$财会研究

[4]李胜、傅太平:$论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经济与管理

第3篇: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 税务风险 比较分析

进入21世纪后,全球的、局部的、外在的、内在的各种因素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进一步体现,国际协调与竞争同时存在,国内税法频繁修改,复杂化趋势更加明显,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迫使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同时,改善公司治理水平的压力也要求企业应对来自内部的各种不确定性。而企业在应对这些外部不确定性和内部不确定性因素,提出风险管理策略时,常常会发现许多问题与纳税义务的履行分不开,税务风险管理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甚至可以说税务风险贯穿企业从筹资、经营、管理到投资的全过程。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比较

(一)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的负债经营是财务风险生成的前提条件。企业在期望投资收益率高于借人资金利息率的条件下借人资金,提高企业的杠杆比率。由于企业期望投资率可能无法完全实现,所以负债越多风险越大。在这里,有必要对企业的长短期负债进行区分,因为企业通过长短期负债筹资带来的风险和收益是不同的。从筹资成本来看,按照利率的期限结构,长期债务的成本要高于短期负债的成本。假定企业总资产不变,则流动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越高,扣除掉融资成本后企业的收益也越多,但同时企业的风险将提高,因为流动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提高,意味着短期筹资多于长期筹资,在假定企业流动资产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净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将随流动负债的增加而减少,净营运资本的减少意味着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另一方面,短期负债期限很短,企业在短期内将面对还本付息的问题,这要求企业保持足够的现金流用于偿还到期的债务,从而提高了企业现金流管理的难度,也增加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与短期负债相反,长期负债的增加会造成企业收益的下降,但同时风险也相对较小。这从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必须合理的权衡,合理的分配好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的比例。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从交易行为的角度,往往将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的联结,是个人之间产权交易的组织结构”,它包含了企业与个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契约。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企业经营发展的首要财务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具体表现为税后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中国会计政策允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合法方式争取创造最大的税后利润。企业在追逐自身利益时,不可避免会与契约关系的其他利益相关主体发生冲突,这难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条件和生存环境。然而,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在各方对企业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既有动机利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也可能利用会计信息最大限度地寻求自己的税收利益,即存在“粉饰效应”。可见,企业始终存在尽可能少缴税金与延迟纳税的动机,这是企业与生俱来的特点,贯穿其生命周期的始终。

由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的契约关系建立在企业良好的业绩水平之上,所以企业少缴、晚缴税金,从其他个人和单位也会获得积极的回应,不会受到过多的阻挠。相反,税收作为政府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其征管必定受到严格保障:从社会舆论、公民观念到公共政策、法规的制定,无不显示了税收的强制性。在多重限制和约束下,企业任何主动的财务调节都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违反相关税法的规定,从而诱发税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化解措施的比较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措施

从财务风险的形成机理分析,融资—经营、投资—利润、本息偿还是负债经营的最基本过程,融资过程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债务期限结构、资本成本,经营、投资决定了企业的预期收益率,利润、本息偿还是现金的流人与流出,对于一个持续发展的企业来说,上述过程不断的处于循环当中,上述的这些指标比率也都不断的处在循环变动当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就应该是在持续的循环过程当中确保资产现金流入现值与负债现金流出现值相匹配,这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总体目标。

1、形成合理的负债结构

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首先要求企业负债的期限应稍长于项目投资回收期,筹资期过长固然对降低企业的筹资风险有利,但长期资金短期使用,资金成本太高;反之,若选用还款期过短的筹资方式,虽对降低资金成本有利,但企业偿债与举债过于频繁,筹资风险就会增加,且一旦企业的现金流入不稳定,就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性。负债结构的合理性最主要的体现在长短期负债比率与取得资金和归还负债的时间安排这两个方面。负债结构必须与资产结构相适应,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中不同的资金需求,根据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不同组合,决定长短期债务的比率。

2、强化流动性管理

流动性管理的准则是现金流入现值与负债现金流出现值相匹配。由于负债现金流出能够在事前大致确定,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现金流入的管理,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现金数量、存货变现管理、应收账款、收益分配。企业的现金资产就像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一样,具有最高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但同时现金是收益能力和增值能力较低的资产,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过大,这会降低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利润率。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措施

1、积极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

(1)规范税制调整的程序规则,推进中国税制建设的阳光化进程。就一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经济体的长远发展而言,建立社会经济生活运行秩序的“程序正义”原则,远较追求经济资源短期合理配置的“实体正义”原则重要得多。稳健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并不在于相机抉择式的需求管理与政策调节,而应是着重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规则。就税收政策与税制改革而言,则应体现为规范税制的变革与调整程序,将税收制度的开征、调整以及收入归属变更纳入立法监督机制的法治化轨道,以此推进中国税制建设的阳光化进程,从而稳定微观经济个体对于税制改革的理性预期。

(2)配合财政政策的转型,提升整体税制的公平与效率。世界性税制改革的经验表明,综合性的税制改革需要保持相对较长时间的持续性才可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而中国财政政策从“积极”向“中性”的平稳过渡,恰恰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且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从而,可以使公共政策制定者,摆脱短期需求管理所要求的税收制度的局部频繁调整,而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谋划提升中国整体税制的公平与效率。而一个公平的税收环境无疑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2、完善具有税收智囊功能的税务制度

所谓“税务”,指的是税务人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从各国实践来看,借助于税务咨询机构的外部智库,已成为各国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3、搭建案例库信息平台,丰富税务风险管理手段

比照中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实,无论是自身致力于税务风险防范的各类企业,还是提供涉税咨询服务的中介组织,在投入税务风险问题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上,总体规模均较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的特点。在非规模经济条件下,涉税组织不可能根据各个税种和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预先设计不同的税收风险规避模块,只能处于“一事一议”的小生产状态,相应地,也就难以形成税务风险管理通用式模板,自然无法大幅降低税务风险管理成本。

三、结束语

总之,将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产生原因、防范和控制的措施要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切实实行并将两者有机地、综合地进行统筹分析,这样才能切实加强财务和税务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援成等著. 中国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研究[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2.

第4篇: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范文

关键词:“一带一路”;财务管理风险点;管控措施

“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来越多想要走出去的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希望能够把握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以及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点和管控措施进行研究探讨,无疑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本文拟梳理“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风险点并提出管控建议。

一、文献综述

目前,学者们对于“一带一路”海外投资风险的分析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风险的来源和诱因

聂娜(2016),齐晓凡,丁新举(2017)等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投资风险来自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管理。聂娜认为诱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经营。而齐晓凡等人认为诱因主要有政治、安全、法律和经营。叶建木,潘肖瑶(2017)则是将风险源归为东道国、母国、企业三类

。(二)财务风险

内容唐洋,李晓宇(2018)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汇率风险,税收风险,融资风险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刘宇轩(2018)认为农业企业“走出去”面临政治风险,安全风险,融资风险等财务风险。张亮(2019)则是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工程面临的应收账款风险和资金风险等进行研究。(三)财务风险管控措施叶建木等(2017)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传导机制,提出应密切监控财务风险传导路径。尹晨等(2018)提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国家级海外投资风险管理中心来帮助企业防范风险。唐洋,李晓宇(2018)则提出了一些应对财务风险的具体策略,例如合理规避税收风险、加大融资力度等。从目前研究来看,针对“一带一路”投资风险的研究比较全面,这为日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对于财务管理风险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周期理论,将“一带一路”企业投资项目分为四个阶段,梳理分析各阶段财务风险点,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点梳理及成因分析

基于项目周期理论以及结合我国企业“一带一路”倡议投资项目资金投入量大,开发周期长等特点,将投资项目分为项目论证阶段、项目筹备阶段、项目建设阶段和项目运营阶段。根据前期文献研究和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的分析,本文认为论证阶段的风险点有信息不对称风险等,筹备阶段风险点有纳税筹划风险等,建设阶段有税务管理风险等,而运营阶段有东道国运营环境风险等。具体各阶段的风险点框架见下图。评估不足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投资对象选择风险纳税筹划风

(一)项目论证阶段

1.信息不对称风险。在进行投资时,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而在众多信息中投资方容易忽略的是受资方历史遗留税务问题信息,这尤其多发于“一带一路”倡议并购投资项目中。在并购投资中,合并后的企业会继承被并购公司历史遗留的税务问题。如果在并购前被并购方故意隐瞒且并购方未对这些税务问题进行调查,那并购过程中并购方将持续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风险,合并后的企业将需要承担合并前企业的纳税义务。2.评估不足风险。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企业应从整体层面对项目进行论证和评价,从而确定项目可行性及未来发展前景。项目若未经企业科学、严密的论证和评价,可能会由于决策失误导致重大损失。“一带一路”倡议投资项目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缺乏对项目充分地评估,会使投资变得盲目,增加决策失误风险;缺乏对项目前景科学地评估,也会致使项目投资后经营亏损甚至陷入司法诉讼的困境,使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3.投资对象选择风险。在众多投资机会中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前提,一旦选择错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投资实践中,常常有企业由于投资对象选择不恰当,导致投资或者并购失败,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在进行选择时要考虑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目标企业的市场占用率、市场竞争水平,还要考虑目标企业所处地区、行业的发展前景。在掌握了以上各方面信息后进行综合评估进而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4.决策偏差风险。决策偏差风险的主要诱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管理者的个人异质性特征,比如过度反应、损失厌恶等。而早期的经历,过往投资经验等则是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这些特征影响着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例如管理者过度自信且风险偏好的话,在对投资项目评估时,会夸大投资的收益且忽视项目的潜在风险,从而投资冒进。另一方面原因是企业的投资控制机制不完善给管理者错误投资提供了机会。企业的重大决策应该经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决策层的认可和批准,管理者做出的投资决策如果未经批准就可以执行,会致使决策不受监管,加大决策偏差风险。

(二)项目筹备阶段

1.纳税筹划风险。企业通常会在“一带一路”倡议投资项目建设前的筹备阶段进行税收筹划。在实务工作中,受企业内外部等多个因素的影响,纳税筹划一旦失败会导致企业的实际税收收益与预期税收收益相背离,并且税收成本超出预期,这就产生了纳税筹划风险。纳税筹划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纳税筹划人员能力风险。纳税筹划涉及沿线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海外投资税务与财务知识,纳税筹划人员若不具备相关基本知识,也不具备丰富的税务筹划经验,则会加大纳税筹划失败的风险。(2)税务机关认定偏差。由于税收政策的差异,纳税筹划人员的能力有限,企业对东道国税务机关的执法尺度不敏感,使得企业制定的纳税筹划方案不被东道国税务机关认可。(3)经营变化风险。纳税筹划是结合现行的经营活动和未来的经营计划来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但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会根据外界变化不断调整,经营活动与计划的偏离就会导致纳税活动与筹划方案无法匹配。2.融资结构风险。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融资缺口需要多渠道来填补。在需要多渠道筹资的情况下,企业面临融资结构风险。目前间接融资一直是企业进行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其中银行融资又占据主导地位。企业间接融资比例偏高,由此造成企业财务杠杆率居高不下,一旦项目发生损失,高杠杆带来了倍增的损失。高杠杆率下,企业的资金链条绷得很紧,若遇到异常市场,很容易出现断裂的风险。此外过度的依赖债权融资,也会导致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从而限制企业持续融资能力。3.定价风险。“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国并购逐渐取代绿地投资成为主要投资方式。由并购支付价格引起的定价风险成为了直接影响并购进程能否顺利的重要财务风险。对目标企业进行定价是复杂的经济行为,定价过高,企业就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甚至可能超出自身承受范围。定价过低,目标企业就不会接受该价格,并购计划很可能未发先败。定价风险产生的原因也有很多,常见的有信息不对称、评估方法差别较大、谈判人员经验不足等。4.合同订立风险。合同的签订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投资项目的交易各方确立了合同法律关系。在合同起草和订立过程中,交易主体一般最关注的是定价条款,其他条款则被易淡化忽视。但在重大的投资项目中,所有条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忽视任何一个条款,都可能使双方无法顺利履行权利和义务。如果合同中缺失诸如解决争议、违约责任等方面的条款,那么处在复杂的海外环境中,企业会丧失部分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外,双方对于条款的理解偏差,也会使企业未来陷入不必要的商业纠纷。

(三)项目建设阶段

1.税务管理风险。尽管企业在筹备阶段会开展纳税筹划,但实际工作中所处税收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筹备工作的完成质量还是影响着企业在建设阶段面临税务管理风险:(1)重复征税风险。我国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税务机关会因为税收管辖权冲突和对纳税人居民身份标准的认定差异等产生重复征税。虽然存在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来帮助企业,但企业普遍对税收协定不甚了解,部分协定也比较陈旧。(2)反避税调查风险。随着经合组织(OECD)于2015年公布了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BEPS)的最终成果,“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多个国家表态将积极参与到反避税行动中,这无疑使得传统跨国公司税收筹划架构安排受到剧烈的冲击,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3)纳税申报的风险。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东道国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少纳,纳税不及时,会导致企业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等风险。2.支付风险。支付风险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资金使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导致的债务风险;二是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三是杠杆支付的偿债风险。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会让企业承受较大的现金压力,并且限制企业的交易规模。而支付工具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现金支付过多,也会使得运营期间的现金压力过大。3.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投资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财务风险。企业在以现金或股权支付时,不可避免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货币交换。企业在持有或运用外汇时,汇率变动的不确定会使企业面临汇率风险。例如企业在建设阶段进行以外币计价的商品赊购业务时,由于签约日和履约日之间汇率的变动会引起收付款项价值变化的风险。

(四)项目运营阶段

1.运营环境风险。企业投资项目在运营过程受海外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时刻面临着运营环境风险。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运营环境风险高发于资源类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国家。该风险具体表现为区域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市场规模较小,经济一体化建设明显滞后,贸易往来存在较多壁垒和障碍。2.财务整合风险。财务整合风险通常受财务组织机制,理财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由于并购双方处于不同社会环境,有着不同的管理理念和习惯,导致财务机制设置、财务管理制度等产生差异。同时受宏观环境不确定和内部财务行为的整合失误,使得并购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偏离,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与危机。3.资金集中管理风险。资金集中管理是目前许多大型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时资金管理模式的主要选择之一。随着资金的集中,分散在各下属公司的资金管理风险也集中在了总部。比如分公司存在货币资金错误记录、坏账率高等问题,待资金管理集中后,这些问题就会转嫁给整个集团企业,加大整个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而且由于海外机构员工素质良莠不齐,东道国会计准则不完备等原因,资金管理风险更为复杂。4.经营管理风险。该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并购后的管理整合能力弱。企业整合能力弱的话,导致被并购方对并购方的认同度低影响后续经营。其次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并购后的需要。企业现有制度可能更多的是适用于国内经营管理,对海外的管理需求则很难适用,因此无法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最后是高层领导的经营管理能力有限。跨国并购对高层领导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但中国企业管理者普遍缺乏国际管理经验,缺乏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措施

(一)做好项目评估和尽职调查

企业进行投资项目前应通过实地考察、专家咨询等方式,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对外来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综合评估。境外企业设立后,也应及时收集当地政策动向信息并进行分析。此外尽调工作也必不可少,尤其是容易忽略的税务问题,应事先对被并购方进行详尽的税务尽职调查。评估和尽调工作专业性较强,企业可以借助咨询公司等中介的服务和委托税务律师事务所进行尽职调查。

(二)充分利用保险机制

企业可以寻求与外界合作来抵御风险,例如充分利用保险机制来加强防范能力。利用保险机制为企业开展跨境合作提供风险保障和服务。借助保险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数据和技术优势,参考保险机构调研的国别风险和行业风险信息,来提升企业跨境运营风险的管控水平,加强对海外利益的保护。

(三)做好跨境资金管理

企业开展跨境资金管理有利于自身在境内和境外两个资金池间建立双向流通通道,实现境内外资金的一体化调配和统一管理,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利用全球资源来获取较低成本的资金,为企业全球化战略持续推进提供有力的保障。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跨境流动性管理方式,目前有跨币种虚拟资金池、跨境资金划拨、跨行资金归集三种。三种方式的适用条件不同,当企业资金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分支机构中,并且存在大量不同货币时,可以考虑采用跨币种虚拟资金池;当企业在一些国际金融中心设立了财资管理中心或区域财资管理中心的话,则可以采用跨境资金划拨;第三种方式具有一定挑战性,因此所适用的条件也较复杂。同时,企业也需选择合适的跨境资金流动渠道。目前多个自贸区、经济试验区对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诸多便利,企业也应纳入考虑范围。

(四)提升国际税务管理水平

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断开发海外市场的同时,企业要筑牢税务风险的防线,提升国际税务管理水平:1.提高税收风险管理意识。企业应将国际税务管理作为实践海外战略的重要部分。从税务总监到基层业务人员,都要深刻认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2.加强对他国税收法律法规的研究。通过涉外律师队伍建设、与高校合作、行业内交流等方式增进对他国税收法律法规的研究;3.建立健全国际税收争议解决机制。“走出去”前,企业要制定应对当地税收法律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并且要制定税收争议解决预备方案,在税收争议发生后企业可以及时应对。目前有国际税收仲裁、税收事先仲裁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国际税收争议。

(五)招募和培养国际化人才

企业要想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机遇,人才既是关键环节也是重要支撑。企业应招募和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他们的外语能力,文化协调,沟通能力以及国际项目管理能力。通过建立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帮助企业制定合适的海外战略,提高跨国经营能力。

四、结论

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稳步推进和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受到广泛关注的背景下,本文对海外投资风险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投资活动中涉及的风险点十分繁杂。针对这些繁杂的风险点,有的放矢地在项目评估和尽职调查、利用保险机制、跨境资金管理、国际税务管理和人才招募培养等方面提出管控措施。通过以上分析,我国企业在进行“一带一路”倡议投资时,一方面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另一方面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可以通过分阶段来理清风险点,结合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风险控制,从而降低控制成本和提升控制效率。

参考文献

[1]唐洋,李晓宇.“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财务与会计,2018(11):16-17.

[2]齐晓凡,丁新举.“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应对[J].企业管理,2017(01):85-87.

第5篇: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范文

我国一些工程企业在初涉海外工程市场时,往往重经营、轻管理尤其是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一些项目在投标阶段甚至没有财务人员参与,导致风险评估方案漏项、风险成本估计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风险监控和风险防范措施不合理,造成额外的效益损失。海外工程项目投资额普遍较大,动辄上亿甚至数亿美元的项目屡见不鲜,为全面识别、评估和应对工程项目的各类财务风险,企业应重视项目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首先,大型EPC海外项目投标之前,企业应建立跨部门的项目风险管理团队,其成员构成除了项目管理、工程技术等专家之外,还应吸纳涉及财务、法律、公共安全、保险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可引入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以保障从不同业务角度对包括财务风险在内的各类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和测量。其次,项目财务风险作为项目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运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项目潜在财务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建立风险矩阵模型。最后,根据项目财务风险分析评估结果,按照企业的风险偏好类型制度风险应对策略,形成项目的财务风险方案,为项目投标报价和项目实施提供决策支持。

二、海外EPC工程项目主要财务风险的识别及应对策略

(一)汇率风险

海外工程项目多以美元或欧元结算,近年来由于美国次债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美元和欧元汇率日益走低。以笔者所参与的某一大型项目为例(合同工期39个月),2010年合同签约时的美元汇率为6.82,而到2013年10月末美元汇率为6.14,三年时间人民币升值约为10%,如果项目未做任何汇率风险规划,无疑将会对项目效益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吞噬项目利润。因此,企业在海外项目投标和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规避和降低汇率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

第一种汇率风险规避方法是利用非金融衍生工具的自然避险法。如项目采取议标方式时,可以要求业主提高预收款的比例,并将部分预收款及时结汇提前锁定项目收益;另外也可在合同中加列汇率浮动条款,要求业主对超过约定汇率变化上限的部分进行补偿;其次也可根据汇率变化预测情况在报价中增加部分汇率风险费用,以弥补项目未来的汇率损失;再次,合同执行阶段应尽量采取与EPC合同相同的货币进行分包结算以规避汇率变化风险。

第二种汇率风险规避方法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企业可以利用的主要金融工具包括远期结售汇、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货币期货套期保值、货币期权套期保值、货币掉期、出口宝(汇率锁定)等。但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与操作复杂、风险大,需要企业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企业财务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应建立主要外汇币种的汇率监控和跟踪机制,定期编制项目外汇汇率走势及预测分析报告,及时根据外汇汇率走势及市场判断,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制定合理、有效的汇率风险规避方案和措施,锁定汇率成本、降低汇率风险。

(二)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主要来源与对项目所在国税法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充分,以及跨国交易经验的欠缺所带来的纳税成本不确定性。税务风险会极大地增加或减少项目税赋,直接关系到项目收益,因此税务风险对海外EPC项目影响的程度和级别很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执行大型海外EPC工程项目一般需要安排若干的分包合同,并涉及技术转让、贸易、劳务等不同的业务类型,所牵涉的国际税收关系复杂。为合理进行税收筹划,适度转移项目境外成本,降低境外税负,应在项目启动和策划阶段开展目详见的调研工作,研究所在国的相关税收法律政策,必要时引入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的合同模式进行咨询和方案设计,充分利用双边税收协定的优惠政策,制定和优化税收筹划方案。另外,在项目执行中企业应尽可能地实施属地化管理,聘请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项目当地财务人员核算和管理项目外账,进行纳税申报和税务管理。

(三)信用风险

目前,我国工程企业海外项目的主战场仍多为非洲、南美、中亚及东南亚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由于政治环境欠佳,经济发展滞后,法律意识不强,因此业主违约或延迟结算工程款的现象时有发生。为规避业主的信用风险,企业首先要在项目投标之前对业主的资信状况、财务业绩、项目融资方案等进行尽职调查;其次,尽量采取信用证方式结算合同款项;另外,一些出口信贷融资项目应要求业主方购买出口信用保险。

(四)资金风险

海外EPC工程项目一般周期较长,项目建设周期内资金流的波动较大,项目资金收支在时间上和币种的不匹配可能会给项目正常的资金流动带来不确定性;另外,项目资金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或薄弱环节也可能会给项目带来非正常性的经营损失。企业实施海外EPC项目时,应重视资金收支风险管理。一是要贯彻和执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及时编制和修订项目资金计划,采取措施平衡资金盈亏,提高项目资金的流转速度和使用效率;二是加强资金使用环节的控制,对项目资金支出进行限额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和印鉴票据管理,严格执行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三是要加强资金管理业务岗位管理,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四是对境外项目的保函业务、信用证业务等担保业务的办理要严格控制;五是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资金管理的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查漏补缺,弥补管理漏洞和强化管理薄弱环节。

三、总结

第6篇: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范文

关键词:石油企业 海外并购 财务风险 对策

2013年,中国对外并购金额最大行业地位继续被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据。在看到国有石油企业持续海外扩张的同时,海外并购财务风险也接踵而来。海外并购财务风险是国有石油企业在海外并购及并购后整合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石油企业要保证海外并购实现预期目标,必须积极正视面对财务风险并采取一定措施加以规避防范。

一、财务人员风险与对策

不管是并购前的财务尽职调查,还是并购交割后的财务整合运行,国有石油企业海外并购都离不开具体财务人员实施运作维护。海外财务人员是控制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的关键因素,对并购财务风险防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人员主要影响并购前能否充分进行尽职调查和并购后的财务管理整合是否有效以及能否实现并购后充分发挥财务的支持保障作用。

要保证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的财务尽职调查,我们的并购行为必须得到目标企业财务人员的心理认同,才能保证其理解与支持我们下一步的财务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向目标企业财务人员仔细解释我们调查的目的、法律依据以及并购对他们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以保证得到他们必要的支持与配合。负责财务尽职调查的中国石油企业财务人员,不可能像投行顾问、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那样精通并购相关的国际财务专业知识,但要了解起码的石油基础知识,要知道一定的国际业务背景知识和基本的业务沟通技巧方法,要熟悉掌握国际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专业知识。

并购后财务整合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证财务对生产经营的持续有效支持。支持的基础是财务队伍的基本稳定。财务队伍的不稳定,十分影响我们并购效果,增加并购整合成本,降低并购经济效益。面对财务队伍不稳定风险,对策就是在了解目标企业财务人员相关背景前提下,针对其性格、能力、工作目的、教育程度,围绕工作需要,进行文化和忠诚度培训。

二、货币资金风险与对策

海外并购,支付形式比较单一,通常都是支付现金。并购海外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从并购实践来看,国有企业海外并购资金10%来源于自有资金,其它通常靠银行借款筹集。由于并购不确定性、时间跨度长、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和并购资金占用金额巨大以及资金时间成本原因,使得并购海外企业不得不面临资金风险的挑战。这就要求并购方要事先和银行就并购资金做好合理安排,必要时通知银行并购进度,根据并购进展情况安排资金进入退出渠道,保证资金支持无缝衔接,不能等并购合同谈成确认生效后再找资金来源。

并购完成后,适时整合目标企业资金结构是控制海外并购资金风险的主要途径。目标企业的资金来源一般是其原自有资本投入资金、经营产生的现金、自身发行的债券和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实践证明,海外石油目标企业被卖的原因通常是其在资金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困难。我们的国有石油企业在完成并购后,要对目标企业的资金来源分配管理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利用国有企业政治优势,重新开拓安排融资渠道,积极改善目标企业的资金架构,降低财务成本,规避资金利率风险。

三、税务风险与对策

企业并购税务风险是企业并购过程中没有发现目标企业在被并购前因未纳税或少交税而在并购后要补缴、被罚款的风险。同时,企业因为并购不熟悉产生的额外的不必要税收负担,也属于并购税务风险。由于税收政策的复杂性、尽职调查时间有限、并购业务特殊性以及税务尽职调查者的个人业务能力水平限制等种种原因,使得海外并购税务风险客观存在于我们海外的每一次并购行为过程中,制约着我们海外并购能否成功。

做好并购前税务尽职调查是防范税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为了防范税务风险,国有石油企业必须了解目标企业注册地或经营地所在的国家或地区和我国之间是否有最惠国待遇约定,在税务上要对目标公司注册地和作业地的税收政策、税务安排、油田弃置计划、财务影响、会计系统、法律监管以及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经营风险进行详尽调查评估,评估其对目标企业将来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的影响。研究明确税务对并购目的的影响,选择综合税负较少的投资主体,利用一些国家税务政策进行税务筹划,通过关联交易价格控制,采取多环节多方式合理避税。

四、外汇风险与对策

企业海外并购的外汇风险是企业在海外并购的商业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给并购企业带来的可能财务损失。在我国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国有石油企业必然因海外并购需要支付大量的外汇而面临外汇风险。

国有石油企业在海外并购前,要对可能支付的外汇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预测,尽量选择有利计价货币谈判,争取签订有适当保值和使用软货币进行结算支付条款的并购协议,降低外汇的交易风险。在海外并购中,为防止并购协议签定日与交割日期间汇率多变风险,国有石油企业可以利用财务技术(如结汇时期选择)、金融衍生工具(如套期保值)进行规避。在海外并购完成后,国有石油企业面临的外汇交易风险,表现在不同币种计量下的债权债务因汇率不同而在核算时可能产生的账面损失。对此风险防范,要进行具体分析,做好币种之间、债权债务之间的平衡,减少这方面的损失。

国有石油企业在海外完成并购后,除了面临外汇交易风险外,还面临外汇折算风险。对该风险,可以通过选择合同条款、平衡资产组合进行规避。

五、审计师或会计师风险与对策

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并购及整合过程中,聘用审计师或会计师负责财务审计和咨询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帮助并购企业做有关会计、税务、财务等内容的尽职调查、审计和咨询工作。在这方面遇到的风险,是审计师或会计师没有发现目标企业的财务缺陷或漏洞而给并购方造成的可能损失。产生这方面风险的原因可能是具体审计师或会计师的业务技术水平有限,也许是审计师或会计师职业操守沦丧违反职业道德而参与或纵容目标公司导致。

第7篇: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范文

关键词:企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审计对策;思考

据笔者研究,大部分建筑企业在运行管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风险,例如财务管理风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采取负债运营方式,为后续管理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为了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的有效运营,还应加强对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视。本文将分别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概述、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类型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价值、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防范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有效对策、做好企业财务审计的相应对策六个方面展开阐述,加强读者对财务管理风险与审计工作的进一步了解。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概述

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中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同时针对风险制定了科学的管理对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了解,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当中,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应加大管理力度,对财务管理风险措施予以完善,制定科学的审计策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管理风险。在企业运营成本不断提升的前提下,财务成本管理支出规模逐渐扩大且回款周期逐渐延长,这些因素均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科学的防范对策,势在必行,同时也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类型研究

据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包括投标风险、施工风险、结算风险、竣工风险、税务风险,详情如下:

(一)投标风险

我国建筑行业在项目招标过程中通常会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相应企业应具备建筑资质,否则不可参与。然而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会对隐形门槛进行设置,导致外来企业被限制。而有些企业为了参与外地项目,会设立分公司,而这一过程便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成本显著增加。

(二)施工风险

众所周知,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资金较多,与其他行业相比风险更大,不论是政策的变动或是材料涨价均会导致财务风险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做好施工成本预算管理,加强对施工环境的提前勘测,控制项目成本,制订严密的采购计划,加强对施工过程当中风险的重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一旦发生安全问题,便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结算风险

建筑企业当中通常会存在资金拨付不到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立即选择停工,同时对相应的证据进行收集,为后续的索赔做好准备。为了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建筑企业应及时与政府做好沟通,以免出现结算风险。

(四)竣工风险

竣工风险通常是指工程项目结束后的审计结算风险。通常来说,工程项目结束后,业主单位会通过第三方来开展审计,然而审计时间通常较长,多则三五年,少则一两年,对企业资金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另外,企业工程质量保证金发放不及时也会对其他项目的施工造成阻碍。

(五)税务风险

自营改增实施后,建筑施工企业在税务管理工作中的管理对象通常是增值税。企业为了节约更多成本,便无法开具专用发票,从而增加了税务风险的发生率。此外,受项目建设周期影响会出现结算方式复杂、确认不及时等现象,导致税务风险的发生。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价值

立足于现代社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面临的挑战愈加激烈,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性,企业应为财务风险管理开展创造有利条件。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使企业财务管理效果得到强化,有利于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可加速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构建,详情如下:

(一)增强企业财务管理效果

稳健运行是企业发展最基本的要求。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还应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确保相关工作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可控因素准确判断,以此提高管理效率。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可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障企业稳定发展。

(二)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

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可及时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利于企业经营水平的提升,因此企业可通过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对人员的工作职能一一明确,从而约束相应的行为。通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还可实现对岗位人员的监督与管理,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与内容,确保管理模式优势的充分发挥,对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大有裨益。

(三)加速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企业发展受到各方面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应加大创新力度,抓住时机,勇于挑战,努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还应采取有效的手段,投入更多资金,同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机制,迎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挑战。此外,企业还可对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借鉴,针对自己存在的不足及时弥补,推动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

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就目前来看,建筑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监管体系、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等方面,详情如下:

(一)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就目前来看,许多企业过于重视财务工作,但对于风险的管理缺乏足够的理解,风险意识薄弱。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未得到有效完善导致管理局面十分混乱,许多人甚至认为风险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范畴,这不利于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领导应加强对财务风险的了解,学习更多知识,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

(二)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监控体系

为确保建筑施工企业更好地发展,完善的控制监督体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企业仍然未能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导致审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率,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当中,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对管理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由于部分工作人员素质水平较低,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对员工加强培训管理,促进其专业素质水平的提升。

(四)内部控制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

部分企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岗位设置的科学性难以保证,无法保障不相容,岗位分离。对于企业而言,对内控管理岗位进行合理设置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如若人员安排不合理便会导致岗位责任制不明确,从而无法确保岗位的有效变更。岗位设置的前提是相应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水平,因此在招聘时还应充分挖掘潜在的人才。

五、防范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有效对策

上述内容主要对常见的财务管理风险展开了研究,为了防范风险的发生还应做好相应的工作,如下所述:

(一)投标风险方面

为了杜绝投标风险的发生,企业应提高持证人员比例,确保岗位人证合一,以此提升中标的概率。另外,不成立分公司,若有必要,应派人进行全程监督与管理,而且分公司财务需统一纳入总公司财务系统中,大大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

(二)施工风险方面

为了杜绝施工风险出现,施工单位应对财务预算机制建立健全合理设置,降低项目的施工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项目的情况做好采购计划。同时还应对工程材料定期进行检查,以防质量问题的发生。若遇到不可抗情况,需及时向有关人员进行说明。

(三)阶段风险方面

为避免结算风险的发生,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应按合同来进行施工,同时对结算资料不断完善,使结算时间充分缩小,一旦遇到恶意拖款的业主可提出诉讼。

(四)竣工风险

基于竣工风险方面的质量保证金以及审计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按合同来开展项目施工,在竣工前着手准备审计资料,从而缩短审计的时间,确保项目施工符合相关的文件精神,充分降低企业的财务压力。

(五)税务风险方面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税务风险,建筑企业还应对财务人员加强培训管理,强化其风险防范意识,定期组织学习使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做好应收账款管理以及税务筹划管理。

六、做好企业财务审计的相应对策

为确保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还应从以下方面来开展工作:不断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和财务数据审核记录工作,严格审核工程基金,对审计监督机制予以完善,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积极构建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内控力度。详情见下文:

(一)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为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企业领导应形成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财务审计概念的认知,有效构建管理制度,从而合理规避财务风险;其次,还应严格明确企业的管理目标及流程,全面履行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提高财务管理质量水平。另外,企业还应对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有效明确内控的方向与内容。最后,企业还应定期对其员工展开培训,使员工的内控意识得到强化,全面提升企业内控效率。

(二)不断强化财务数据审核记录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数据对项目审计的结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业主单位便会加大审核的力度。据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应对各项环节加以重视,尤其在复杂工程当中,需对相关数据严格核实,有利于审计效率的全面提升。另外,在记录过程当中还应对计算单位严格审核。

(三)加强对工程基金的审核

企业在对结算书进行送审时,还应对材料价格给予关注,避免将费用高昂的施工材料应用其中,确保材料价格符合市场行情,并保证结算书数据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符合,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

(四)不断完善审计监督机制

为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还应对审计监督机制不断健全,对审计人员的权限加以明细,实现内外监督与制约。审计人员在审计结算书时,还应按照科学的原则来进行,以防假公济私情况的发生。

(五)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

现阶段在企业经济建设当中,审计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于审计质量以及相关问题更加重视。为了确保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还应加强对审计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帮助审计人员掌握更多的审计方法,并熟练运用财务风险审计管理软件,提高他们的风险评估专业能力,做好风险预测工作,对各类风险类型准确识别,同时对于财务风险的影响进行准确评价,为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完善提供科学的建议。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审计的结果,企业应加大招聘难度,在招聘过程中认真审核相关人员的专业资质,并对其展开严格的考核,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降低审计的风险。

(六)确保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

对于企业风险防控管理机制的构建而言,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应对其展开全面的分析,同时对企业基本运营情况以及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相对现在企业其他部门而言,内部财务审计具备管理独立性。据此,企业应对财务风险不断防范,同时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充分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为确保内部审计绩效考核制度的有效运行,还应对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帮助其掌握更多的审计手段,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七)加大内部审计的执法力度

与此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对内部审计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强,这也是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对策。此外,管理人员应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效力,根据会计法、审计法来开展工作,同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行为的约束,确保审计作用的发挥。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应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与惩罚机制,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八)积极构建风险评估机制,加大内控力度

风险评估是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应构建完善的内部岗位制度,使人员的职责范围得到充分明确,确保责任到人。另外,企业还应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追查到人,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难免会受到影响,因此企业还应创建良好的实施环境,合理划分人员职能以及权限,提高管控效果,避免行为的发生。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推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在建筑施工企业当中财务管理风险以及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十分突出,为确保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还应做好相关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管理,以此增强企业的工作成效,推动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沫.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审计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21(10):69-71.

[2]张园林.企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审计措施研究[J].商讯,2021(28):67-68.

[3]杜清.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审计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20(15):43-44.

[4]孙竹梅.建筑施工企业应对财务管理风险的审计对策研究[J].商讯,2020(13):74.

[5]毛先艺.解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审计对策[J].纳税,2019,13(8):126.

第8篇: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工作现状

(一)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控难度大

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模式来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具备了经营范围广的特征,因而企业的服务功能也特别多,加之工程项目普遍具有施工工期长、成本预算流程多且杂等特点,所以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经常会有“联营”、“分包”等违法情况存在,一旦如此,就会致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难度变大,无法保证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效果达到预期目标。与此同时,考虑到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有跨地区经营的情况,而国家施行的税金征收管理政策为施工地、注册地的税务监管部门的双重管理,不同监管辖区的税务部门对税法作用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理解性、执行性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提升建筑施工企业承担税务风险的系数,致使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控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1]

(二)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准较低

着眼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看,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在运用项目经理制管理模式,即工程项目在开展期间,全部的管理权利都交由项目经理负责,而项目经理结合经济责任制在工程项目交工时得到相应的提成或者红利。正因运用了这样的管理模式,所以致使工程项目经理的思维想法受限,仅仅看重了如何通过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行为得到最多的资金收益,从而一味地降低工程税负,用以扩增工程利润,一旦如此,就会造成税务风险急剧增加。加之,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所以工程项目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大,所以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高低不均,乃至工程项目报税人员根本没有专业资质,而是由其他部门兼任,这些工作人员在遇到税法、相关法规条例更改变化时,根本就不知应该如何面对,如此就会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工作难以做到位,继而增加大企业的税收负担。

(三)增值税进项税额难以抵扣

从建筑施工企业的增值税管理情况分析,主要体现在(1)难以抵扣,目前国内仍旧有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沿用大而全的经营模式,换言之,指的是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施工队伍组建、物料设备采购、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装饰装修等业务都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基于此,就会致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增值税管控难度变大,使得不同行业与应缴税金之间的进项税额抵扣存有很大的偏差。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进场施工阶段,使用的沙子、水泥、砂石等施工建材,大都是在小规模个体户、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而来的,而这些供应商根本不具备向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资格,这就是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金难以抵扣的主要原因。(2)难以确定纳税时间。基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特别长,工程场地工作环境差,施工流程多且杂,所以,工程项目最终的计量通常都会涵盖筹备阶段的预算、施工阶段的核算、交工验收阶段的结算,一些工程项目还会涉及第三方专业审计机构方面,故此,很难判定纳税的具体时间。[2]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在企业内部创建税务风险预警系统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倘若想要强化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效果,就应首先对设立专属的税务管理部门,选聘拥有专业资质的税务管理人员,以此保证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工作可以得到有效落实。在此基础上还应创建健全的税务风险预警系统,以此加强企业对税务风险的防范能力。针对于此,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该创建出一套成熟可行的税务风险预警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突遇税务风险时,就可以在极短时间内选用实效性强的应对措施,将税务风险降到最低,以免因为税务风险问题的存在,致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效益遭受损失。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定期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提供进修学习、参加培训的机会,这样才能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准,使其可以通过学习、参加培训活动,储备更多的专业知识,提升其个人的税务风险管控能力、风险评估能力。如此一来,才可以在工程项目开展期间,让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将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可能存在和突遇的财务风险预测出来,以便于企业及时选用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编制应急处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建筑施工企业由于财务风险诱发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做好合同管理工作,降低税务风险影响程度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工程合同商谈与签署过程。在商谈各项合同细则时,企业应该着重思考如何借助税务统筹来减少实际税负的情况,继而经过明确合同细则条款,划分各方的职责,以此防范风险。详细而言,(1)使用最适宜的计税方法,达到节税的目的。如果企业选用的计税方法具备很强的可行性,那么在承建一个新的工程项目时,就应选用清包工的方式,选用普通计税方法或者简易计税方法,具体选用哪种计算方法,应比较二者的税负成本,继而筛选出一套最优化的方案,实现节税的目标。(2)调整合同结构,达到节税的目的。对于总承包制合同而言,由于合同涉及工程设计、物资采购、实际施工等若干方面的内容。而不同的内容其增值税率也会存有差别。依照现有的规定,一项销售行为的出现,倘若涉及了服务又牵涉到了货物,即为混合销售行为,应该参照主营业务确定出实际的增值税率。故此,在工程合同总价不发生任何变动的情况下,如果想要防止总承包合同有混合销售行为出现,就要针对合同内容分别签署不同的合同。[3]

(三)重视税务风险管控团队的建设工作

站在建筑施工企业角度来看,倘若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税务风险管控能力,那么企业在建设税务风险管控体系时,就应认识到对企业全部工作人员做好税收分风险防范教育的关键性,唯有如此,才能够强化相关人员的税务风险防范思维意识。此外,企业还应将税务风险管控工作的落实效果与相关工作人员的薪酬相关联,通过编制实效可行的奖励惩罚机制,将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管控制度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相融合,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强化全部工作人员的税务风险管控意识,使其认识到税务风险管控效果对自己对企业的关键性,以此提升税务风险管控速率和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大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参加培训活动,使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巩固财务相关的理论常识,强化相关人员的工作经验,增强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团队的总体实力,助力于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效果的提升。

(四)完善组织管理架构,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现如今,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倘若想要在行业竞争如此紧张的环境下,凸显优势,得打胜利,就应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组织架构的方式,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以此增强企业的经营实力,强化企业税务风险管控能力,继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地位,扩增企业得到最多的经营效益,促使企业可以得到永续发展。针对于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对以前使用的是转包、分包的经营模式做出财务风险评估,以此明晰总分包商、物资供应商之间的关联性,以免因为纳税流程繁杂,责任不明等情况产生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并且还能够规范分包行为,以免企业的资金收益遭受损失。

(五)强化增值税发票管理的规范性,在基础工作中管控好税务风险

基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管具备了很强的严谨性、特殊性,所以在建筑施工企业购买和使用税控设备时,一定要委派专人做好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并且严加遵从相应的规程标准,做好发票开具、确认、保管登记等管理工作。另外,发票管理部门还应参照建筑施工企业申报的实际需求,创建台账,并在此基础上选用最适宜的计税方法,争取做到当月支取的发票,应在本月做好认证抵扣相关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有滞留票的情况产生。在开具发票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备案工作,详细记录好工程项目相关的各项预交增值税、附加税的税率、税金。与此同时,还应对工程项目的税务风险做好预测,以此得出税务风险的产生,对企业带来的影响程度,以此强化增值税发票管理的规范性,在基础工作中管控好税务风险。[4]

第9篇: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范文

一、战略视角下的集团财务管控概述

(一)战略及战略视角的概述

战略,多用在军事领域,是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较为悠久,“战”指战争,“略”指谋略。如今,战略的涵义应用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战略是指,关于企业使命和目标的一种模式,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主要方针、政策及其计划;通过这种方式,其界定了企业现实从事何种业务,以及将要从事何种业务,以及企业现在是什么类型和将来会成为什么类型企业的问题。即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而制订的一系列经营、管理策略以及方法。战略视角是指从企业已制订的战略方针着眼、出发,从而发现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其予以纠正。

(二)集团财务管控概述

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基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所进行的,而财务管控是基于此对企业的资产使用进行控制。与此同时集团公司对其所属子公司的财务进行整体的管理及控制,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为目的,从而最大限度的通过财务管理、控制手段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二、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的形式

(一)垂直管理型管控模式

垂直管理型管控模式,是指集团掌握子公司的全部决策权,基本上不放权给子公司。子公司财务相当于集团公司外派财务工作组,在财务制度的制订、日常财务工作决策、资金调度过程中完全由听命于集团财务的安排。这种管控模式的优点是集团可以完全监控子公司的财务状况,有利于防范财务风险,同时对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可以起到全局调度的作用。缺点是由于集团掌握决策权,不能完全了解子公司的具体经营情况,日常业务的处理效率会有所降低,从而降低整个集团工作的效率。

(二)分散型管控模式

分散型管控模式是指集团仅制订相关的财务制度,同时仅对子公司大的财务事项拥有决策权,除此之外其他的事项均由子公司自行决定,集团只是定期对子公司进行内部审计,审查子公司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分散型管控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子公司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会减轻集团的工作压力,使得集团可以有时间谋划大事,有利于整个集团公司不断的发展。缺点在于,子公司的财务权限很大,集团的管控有限,使得子公司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容易产生“小团体”意识,同时容易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税务风险。

(三)混合型财务管控模式

此种财务管控模式介于垂直管理型与分散管控模式之间,母公司只对重大事项决策的处理上对下属子公司拥有决定权,子公司对大多数日常业务拥有决策权。母公司对于子公司也设定了有限的审批权限,例如:费用核销的权限、款项支付额度的限定、合同签订金额的限定等。其优点是既可以保证集团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相应权力的限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规避财务风险及税务风险,同时又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子公司工作的积极性。

三、战略视角下建立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目的

(一)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需围绕着经营目标来制订相应的经营、发展战略政策。集团公司应该在战略视角下选择适合于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管控模式,以达到对外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对内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整个集团的成本、费用;提高整个集团内部各子公司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协调能力,保持供、产、销、储等环节的顺畅流转。从而使得集团公司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实现集团公司一定期间内的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税务风险

集团公司在制订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战略目标时,出于经营的谨慎性原则应该首先考虑公司的风险因素。而在诸多的风险中,财务风险及税务风险是两类不容忽视的风险。

1、财务风险的规避。企业建立适合于集团发展的财务管控模式,可以规避会计责任风险的产生。首先,合理的管控模式可以提高集团公司各级领导的法律意识,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其次,可以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最后,可以起到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水平的作用。

2、税务风险的防范。合理的集团财务管控模式,可以使集团加强整个公司体系税务风险的顶层控制能力。集团公司适合于何种税收优惠政策,容易在哪一环节出现税务风险,如何化解出现的税务风险,如何节约纳税成本等问题,都需要一定的管控模式。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的有效防范,有赖于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的合理建立。

(三)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

资金对于企业的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相当于企业的“血液”。因此,集团公司应该通过有效的财务管控模式,充分调动集团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建立良好的投、融资渠道,降低资金的占用。应该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资金的运转率,促使集团及其子公司的供、产、销环节相互配合,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然而,要使得集团的资金运转达到一个较好的运营状态,必须有一个建立在战略视角的高度且强有力的财务管控模式才能实现。

四、战略视角下集团财务管控模式建设的策略

集团公司实现其一定时期内的战略方针,就应该从其自身经营特点的角度出发,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规避运营过程中的财务及税务风险为目的,从财务管控的制度方面、集团内控部门的建设、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选择合适的财务管控形式等方面考虑,从而建立合适的集团财务管控模式。

(一)制订完善的财务管控体系

完善的财务管控体系包括制度的制订、部门的设立、相关人员的配置等几个方面构成。制度是保证企业执行财务控制工作的关键环节,集团公司应该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发展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财务管控制度,设置合理的财务部门、内控部门,同时配备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及内审人员,以保证财务管控工作顺利实施。

(二)建立强有力的内部控制部门

内控部门是财务管控体系的关键环节,内控部门起着监管集团及子公司的财务管控体系的运行情况,同时肩负着对子公司及各职能部门的内审工作。内控部门肩负着保证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的任务。企业的决策层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想要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就需要通过对会计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后,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财务管控过程中,也需要以会计信息作为依据,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于集团公司是至关重要的。内控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可以起到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作用。

(三)混合型财务管控模式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