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器材评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 近年来,过度医疗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对过度医疗行为形成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将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病人的医疗费用负担。
[
关键词 ] 过度医疗;原因;防范措施;法律追责
[中图分类号] R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049-03
Excessive medical treatment causes,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legal responsibility
WANG Xiaorong QIU Yonggu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tong University, Jiangsu 226001,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 excessive medical treatment draws common concern . Analyzing the reason of excessive medical treatment , targeted to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will be advantageous to control medical expense excessively quickly growth and lighten patient´s medical expense burden.
[Key words] Excessive medical treatment;Reason;Preventive measures;Legal responsibility
《侵权责任法》首次确立了“过度检查”禁止性条款,确立了过度医疗中的过度检查进行追责的法律依据。过度医疗对病人和医疗行业都有危害。一方面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有些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另一方面把医生对病人进行检查、治疗与医疗创收相联系,治病救人的动机受到怀疑,病人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破坏了医疗行业的社会整体形象,破坏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有必要对过度医疗现象的形成原因与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期望减少乃至杜绝过度医疗行为,从而控制医疗费用异常增长,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1 过度医疗概念和表现
过度医疗与适度医疗相对应,指医疗机构提供了超出病人个体和社会医疗保健实际需求的医疗服务[1]。它集中表现在过度依赖仪器检查、过度用药、过度使用手术器材、手术滥用以及大量病人到异地就医。通俗的理解,就是可以不做的医学检查却做了医学检查,可以做普通且费用低的检查却做了费用高的检查;可以不用药物治疗却用了药物,可以用费用低的药物治疗的却用了费用高的药物;可以不做手术而用药物治疗的却做了手术,可以做范围小一点的手术却做了范围较大的手术;可以不用医疗器材的手术却用了医疗器材,可以用费用低的医疗器材却用了费用高的医疗器材;可以在中小医疗机构诊治的却到大型医疗机构诊治。还有一些非法的医疗机构和部分医疗机构违法诱惑骗取病人进行的医疗,没有疾病的骗成有病的治疗,本来只是小病却骗成大病来治疗,已经属于诈骗、故意伤害等犯罪行为。
2 过度医疗行为形成原因
2.1 形成过度医疗行为的前提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了更多可以选择得计病诊断治疗方法,由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技术含量较高,收费价格往往定位也较高,促使了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
2.2 形成过度医疗行为患方的主观因素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健康的需求随之增加,除基本的治病需求外,很多人对健康查体、医疗保健、疾病诊治提出了更高的消费要求,期望疾病的诊断治疗能够更快、更好、更有效是患方的普遍心理要求,要求检查治疗的项目全面性、多样化、高标准,必然带来就医费用的加大。比较典型的例子,如没有指征但是患方强烈要求导致剖宫产率很高[2]。这种由于患方过度要求进行治疗带来的危害,有些可能要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得以确认。
2.3 形成过度医疗行为患方的客观因素
近些年来,群众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交通条件快捷了,各地医疗机构间的还存在着差异,许多病人,特别是自己负担大部分医疗费用的病人,通常会挑选医疗水平好一点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前往就医,甚至参与选择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形成大型医疗机构越来越大,病人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各地都有,在东部沿海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导致大量的病人涌向城市大中型医疗机构,甚至形成人满为患的看病难,而乡镇小型医疗机构病人少,甚至产生生存危机。
2.4 形成过度医疗行为医患双方共同因素
在医务人员非常重视患方的知情同意和医疗选择权的今天,患方对医疗方案有选择权,但是患者对医疗的选择不同于一般商品消费的选择,在医生与病人之间,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医生掌握的医学信息病人并不一定都了解,病人对医疗方案的选择几乎没有弹性[3],有时医生的一句话,就会让他们做出倾家荡产的决定,因为生命高于一切。如果医生能从病人的角度去介绍他们想知道的信息,包括所患病种的有关治疗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目前医学界对这些治疗方法的进展和争议,病人充分权衡后,做出的选择可能较为理性。
2.5 形成过度医疗行为医方的主观因素
医疗纠纷的处理中“举证责任倒置”,以及不少医学和非医学专业人士对疾病诊断治疗的“事后诸葛亮”的看法,促使很多医务人员有防御性医疗行为,对病人诊断治疗采取“更全面、更保险”的方案,宁可做一千个阴性结果的检查,不可漏掉一个阳性结果的病例,因为不做检查导致误诊、漏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因此耽误一段时间,产生不良后果,那么医务人员以及医疗机构将要面对严厉的质疑和可能承担巨额的医疗赔偿。设想那一位医务人员有过类似经历后,当他再次面对类似“头痛、腹痛”症状的病人,病人很可能只是轻微的功能性疾病,在数年前,可能直接予以一些药物对症治疗,但是,在当前医疗环境下,为了排除那些可能性很小的严重疾病,往往很难让医师决定不给病人做一些医学检查,除非病人拒绝检查。
2.6 形成过度医疗行为医方的客观因素
由于财政投入的不足,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生存与发展的困境,部分医疗机构以经济创收为目的,部分医生利用自己的诊疗权力诱导患者过度利用卫生服务,诱导医疗需求过快增长,这就是提供者诱导需求[4]。比如,医院为增加竞争力和医疗收入,高消费设备替代便宜的常规设备,为早日收回设备的成本,医院不反对甚至鼓励医生多做检查。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及科室的盈亏紧紧联系在一起[5],医院按科室医疗收入完成情况分配奖金,促使医生想方设法增加诊疗项目、次数,以期获得满意的奖金收益。此外,临床用药很多为进口药品,国产、廉价的药品被冷落;高消费、高风险、有创性诊疗手段适用指征过宽而过度使用。
2.7 形成过度医疗行为社会其他因素
近年来,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和流通企业过多、过滥,企业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是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存在恶性竞争,企业在市场中逐利行为,以及定价、核价机制不科学、不合理,造成了药品、医疗器械销售的虚高定价,药品流通环节过多,流通费用增高,流通中层层加价,使药品在流通和销售渠道中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以相当于成本数十倍的价格向医院售药[6]。而利润少的传统的廉价经典药品生产减少甚至退出市场,直接推动药费的过快上涨。虽然国家先后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降低药品价格,但药品销售价格与其实际价值之间仍有较大差距。另外,进口高质耗材、一次性卫生材料等定价上没有统一参照标准,在使用上缺乏规范化和有效监管,部分医院过度使用,这也增加了患者的不合理负担。
3 防范过度医疗行为的措施
3.1 医疗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
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伦理道德教育,树立诚信服务理念;要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诊疗水平。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医疗资源,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服务成本。许多医院采取单病种付费制度,对常见病、多发病明码标价,实行最高限价,以此降低医疗费用[7]。也有实行医务人员年薪制、切断医生工作量与收入的关系,推行“收支两条线”模式,医院收入全部上缴财政,医院支出由财政统一发放,来控制过度医疗,从而降低病人医疗费用[8]。也有建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目的就是要遏制过度医疗,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病人负担。
3.2 医疗机构之间可以采取的措施
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合作与互动,大中型医疗机构要通过帮助进修、医疗援助带教等措施提高小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小型医疗机构要利用自身区域优势和现有资源,提高就诊率。通过对病人流向合理控制,规范转诊制度,使得大中型医疗机构集中力量解决疑难复杂性疾病,小型医疗机构为常见病病人进行快捷方便的诊治服务。医疗机构之间实行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制度,以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3.3 医务人员可以采取的措施
要增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自觉性,提倡行业自律,坚决抵制并剔除影响整体医疗行业形象的“害群之马”。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要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社会适应性进行评估,实行医疗技术准入制[9]。要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选择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要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尽可能采取效果好、费用合理、风险小的诊疗方案。要传承那些具有特色、行之有效并且价格适中的疾病诊治方法。
3.4 患方需要采取的措施
在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过度医疗的认识也不同。要普及医学卫生知识,使病人理性选择就医,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医疗机构就医,选择符合自己经济条件的医疗诊治方案。病人要正确理解医学科学,树立适度医疗理念。医学科学还存在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一些无法挽救的病人,比如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疗,为让病人多延长一分钟生命,不惜投入巨额医疗资源—如费用昂贵却效果甚微的药物进行医疗,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但是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这类治疗基本取决于患方的态度和决定,如何加以控制,值得商榷。
3.5 医患双方需要相互尊重、友善交流
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在短时间内很难消除,但是医务人员把病人的病情、进行医学检查、各种治疗方法及其利弊等情况,尤其是对于诊疗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情况,可以选择的几种方案的风险区别,要向患方交代清楚,让患方充分考虑后选择。同时,医务人员要采取积极而慎重的措施进行防范,尽可能降低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患方要充分理解当今医学科学的局限性,要尊重医务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要密切配合进行医学检查与治疗。
3.6 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
卫生管理和医保部门要对就医行为的合理性加大审查力度,对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合理性要加强监管和审查,通过提高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对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不断完善制约机制,对大量的病人涌向城市大中型医疗机构就诊进行科学分流,促进合理就诊。药品管理、物价、税收等部门要对药品与医疗器材生产、流通环节进行规范而有效的管理,对进口药品、新药品、进口的医疗器材要严格审核、合理定价,遏制市场的恶性竞争。要落实药品零差价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大力扶持传统、廉价、经典药品和材料,使得厂家愿意生产,销售商愿意推销,医疗机构愿意使用,最后病人得到实惠[10]。公安、卫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严肃处理违法行医行为,依法打击非法行医行为,打击回扣、商业贿赂行为。
3.7 社会各个行业可以采取的措施
要加大预防疾病发生的管理力度,普及医疗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对预防疾病的认识。要解决近些年来生产过程中带来一些环境污染问题,防止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恶性事件发生。要加大对生产不合格产品生产者的打击力度。呼吁诚信为本,生产不危害健康的合格产品。近些年来,一些不合格的有毒害的产品已经造成危害后果,有病人因为受环境污染或接触有毒产品导致患上白血病等疾病[11],一旦患病,那样将给一个家庭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
4 过度医疗进行追责的法律依据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侵权责任法》尚未提及不必要的治疗,这是我国法律制定前进中的慎重之举,尽管这样,这仍然是我国法律对于过度医疗中的过度检查首次进行禁止性规定,具有划里程碑的意义,今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必将受到相应追责。因为过度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致人损害的,患者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以及《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等法律法规,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过度医疗侵权赔偿方式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其中以赔偿损失等经济赔偿为主。
[
参考文献]
[1] 张慧敏,石俊仕.谈过度医疗及防控[J].中国卫生产业,2012(20):179-180.
[2] 赵海峰,张允喆.无指征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33(7):76-77.
[3] 解伟.医疗信息不对称是不折不扣的“双刃剑”[J].卫生经济研究,2012,300(5):94-95.
[4] 孟庆跃 .卫生经济学[M]. 海口:海南出版公司,1997:77-102.
[5] 阎惠中,我们还有公立医院吗[J].中国医院管理,2005(11):14-16.
[6] 候建鹏.春天的聚会—看两会,话医药[J].医药世界,2005(3):20-25.
[7] 高启达,蒋歆昶,朱志忠.实施单病种限价付费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效益[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1):20-22.
[8] 杨肖光,代涛,王芳.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的政策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5):15-20.
[9] 张方,商建国,肖辉.卫生部手术分级管理系统实现方法[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3):36-37.
[10] 蔡海平.对“药品零差价”政策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2,305(10):57-58.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风险;预防
手术室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职业群体,近年来,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问题在我国开始受到关注,也作了一些相关的调查研究,本文就国内外血源性疾病对手术室护士的暴露风险与预防方面的研究进行探讨。
1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特征与危险因素
1.1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概况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特点,手术室护士最易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发生暴露。国外和国内的相关研究显示,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国外42%~86.4%;国内60.6%~88.3%;尽管报道的暴露率这么高,但是还有研究报道漏报率也是相当惊人的。
1.2手术室护士职业的危害 具有传染性的血源性病原体已被证实多达50种,而通过职业暴露感染的最主要有3种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 .前瞻性研究指出:一般通过黏膜接触暴露感染的危险低于经皮损伤暴露,而通过1次针刺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露于HBV、HCV、HI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是:6%~30%,3%~10%,0.2%~0.5%。平均概率只能反映暴露人群总的感染危险,不能用来评估特定暴露事件,对与某个具体事例暴露危险大小还取决于:暴露的频率与性质、有无可见血与量、是否含有病毒及病毒的滴度以及宿主的免疫反应等因素。血源性病原体暴露的另一个危害是对暴露者的心理影响,尤其是暴露于HIV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多数暴露者会产生中度或重度的悲观情绪[3]。有人甚至还因此停止了工作,而且对患者感染状况的不确定也会加重卫生人员的心理压力。
1.3导致手术室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
1.3.1暴露途径 主要通过针刺、玻璃碎片、手术刀片或其他锐器所致的皮肤破损和黏膜溅洒等方式暴露[1]。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针刺伤是造成护士皮肤损伤的 最主要职业因素。经常接触针头者其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23倍。这是因为大部分穿刺性操作是由护士执行的。其次,尽管有研究证实黏膜暴露的感染危险比经皮暴露要低,但在医疗卫生条件差的医院发生黏膜接触的几率却更高,还有文献报道:持续的黏膜暴露累计起来危险性也会随之增大,偶尔接触血液体液者是不接触血液体液者的1.6倍,经常接触血液体液者是不接触血液体液者的2.4倍。
1.3.2环境因素 不同工作部门因工作紧张度和劳动强度不同,护士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比例明显不同。手术室是锐器伤最多的地点,另外,工作要经常接触或处理患者血液、体液的部门也是爆发率高发的场所。工作环境是导致接触暴露的重要因素。
1.3.3与暴露发生密切相关的器材及防护设施 锐器伤的主要器具有头皮针、输液针头、抽血针头,其中空心针头占69%。另外,操作中使用防护用品是防止血液意外接触的主要措施[4],且手套的作用尤其显著。手套虽不能预防刺伤,但能够减少暴露时进入伤口的血液量。有研究表明,即使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该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仍可能减少52%以上,还有戴双层手套比单层手套有更好的预防效果。而国内更多的研究显示68.9%~82%的护士在注射、静脉输液等操作时从不戴手套,这提示国内护士防护意识淡漠。
2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研究进展
2.1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 手术室护士防护意识不足是导致感染的主要职业因素。国内护士学校应普遍设置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课程,及相应教材,对护士进行职业安全培训及防护教育,形成稳定的职业行为意义重大。
2.2革新并推广安全医疗器材 随着对职业安全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已开发了不少具有防护作用的医疗器材,可归纳为以下几类:①个人防护产品:主要包括防渗血、渗水、渗病毒的屏障设施(手术衣、手术巾、隔离衣等);②安全注射装置:自动毁形注射器、回缩或自钝注射器、自钝静脉切开装置、庇护型静脉导管等;③废物安全处理系统:锐利物收集容器、感染性废物压缩机、感染性废物安全焚烧场等。按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局(OSHA)规定,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锐利物收集容器要易于分辨内装的锐利物量的多少,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具有防刺防漏、易管理等特征[2]。
2.3医疗管理部门的干预
2.3.1法律干预 法律干预是通过法律或法规的手段强制性的要求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从而达到减少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目的。美国在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方面有3项规定:①CDC的标准预防原则,按此原则护士应把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都视为有传染性的,在可能暴露于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并严格遵守针刺预防原则。②美国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局(OSHA)1992年了一个执行标准预防的管理规定,要求医院必须提供足够的个人保护设备,配备专门的感染控制人员,提供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价,制定暴露后管理计划等。③使用安全性产品的法律,目前美国加州、德州等十多个州已通过了强制性使用安全针头装置的法律,按此法律,医务人员有权要求使用安全性能好的产品。并且定期在互联网上向卫生人员公布安全性能良好产品名单,以便卫生人员查询监督。
2.3.2行政干预 ①建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报告及反馈制度。②制定安全操作原则,提供新产品安全使用的相关培训,以提高护士标准预防的依从性。③免费为员工注射乙肝疫苗,目前只有HBV有育苗可预防,HCV和HIV尚无有效的预防药物。对于具有HBV表面抗原抗体的护士,职业暴露于污染了HBV的血源性病原体不存在感染HBV的危险。
3 小结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但可以预防,要将精力集中在预防方面,鼓励进行预防措施和可行性标准方面的研究。我国近几年才开始重视护士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有关的法律发规尚不完善。这就要求医疗管理部门、医疗器械生产部门和护理人员3方面共同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持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3,38(6):422.
[2]张帆,周密,孙玉卿,等.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程度的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11,5(1):37-38.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现状 有效方法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21-02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以及推行新的财务制度。作为医院管理重要部分的财务管理就是如何应用资金,怎样高效地应用资金将会直接影响医院的未来发展和医务工作者的利益。实施财务战略将会对医院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医疗体制不断改革、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应该认清市场的发展方向和改革形势,创建科学合理的医院财务战略,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进而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首先,国家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各行业的不断改革创新,因此医疗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中。其中包括构建怎样的医疗体系、医院所涉及的范围、医院管理的目的等等,目的是充分发挥医院的社会职能和其经济价值。改革开放以来,医疗改革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现阶段我国的医疗改革重点放在了全民受益的医疗体制改革以及随之而来蓬勃发展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上,全面地完善和改革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医院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次,受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行业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医院作为其中之一,不可避免的也存在激烈竞争,也是行业内医疗技术的竞争。医院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一定地位,就应该具有人力和物力,即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学历医疗人才,拥有这些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措施来给予支持,进而实现医院的持续发展。
再者,医院有别于其他行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医院从医疗行为中获得利益,所产生的资金用于分配、奖励,这属于医院的经济职能。与此同时,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系列的医疗救助,是一种社会福利性质的,而且医院要为国家分担许多的社会劳动力,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发放相应的薪资报酬,医院为提高医疗事业的水平和发展而进行科学研究,以上这些属于医院的社会职能。当前社会制度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使得公众对医院的社会职能的要求也不断变化,为此,医院要想实现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实施有效合理的医院财务管理非常重要。
二、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问题。财务管理其实质是有效的利用组织资源,进一步让医院的利益实现最大化,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合理的利用自身的投入成本,让每一分每一毫都用在刀刃上,这样才能实现投入最少,收益最大。由此可知,成本核算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根据调查了解,医院中的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院药品的数量以及医院职工的薪酬和隐形的资源。当前许多医院的成本核算只是简单的账面资金的清算,忽视了人力资本中职工的价值和医疗设备的折旧价值。显而易见医院就无法实事求是地客观公正的对自己履行应有的社会职能的程度进行评价和认识,对医院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财务管理中的审计问题。财务审计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来说,单位的财务审计也叫作内部审计,指的是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对其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进行检查核对,得到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内部审计的内容由清查单位拥有的资产、对单位的现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单位的会计工作等等,以此类推,医院里的内部审计指的就是核对医院的各类资源、管控医院的流动资金和监督医院的会计工作等。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比较松懈,存在问题,比如会计信息的质量存在偏差,监管力度不严、会计部门人员缺勤的现象等等,间接影响了医院的财务管理方法的有效实施。
3.财务管理的监管问题。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也是实施财务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财务管理内部的自我检查。所谓的财务管理监督指的是对财务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又科学合理地论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以及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应秉着公正和廉洁的原则等。为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效力,有效准确地评价和反馈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大多数医院对财务管理的监督还存在纰漏,很多医院的医护工作者不清楚监督财务管理部门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自然不能很好地起到监督作用,使得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比较松懈,没有发挥其作用。所以要想加强医院的社会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进而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效力。
三、t院实施财务战略的必要性
医院财务战略作为医院战略体系中的职能战略,具有对医院资金进行全局性、创造性、长期性和可靠性谋划的特点,能很好地掌握医院的内部情况和外在因素对流动资金的需求,进而高效率地实现流动资金使用的均衡与有效流动,增强医院财务的竞争优势。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要从不同角度高层次地分析制定医院的财务战略,为医院的发展做好根本保障。所以,实施医院的财务战略是非常必要的,它对医院的未来发展方向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方法
1.全面完善医院的成本核算。要想改善医院财务管理就必须从医院的成本核算入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重新优化和构建新的医疗体制,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
第一,普通企业中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管理由来已久,已形成规律,经验相对成熟。医院可根据自身情况,取其精华制定出适合自身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比如采用多媒体构建成本核算组织和成本管理网络,规范医院核算的各类项目的收支范围,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健全成本会计制度,开展相应的成本管理分析评价工作。第二,对于固定资产除了数量的清算外,还要清算其质量以及使用率,并定期进行清算。其中包括对医院药品以及医疗器材的市场价格评估、折旧评估等等,从而确定固定资产的当前价值;清算大型、贵重医疗器材的使用次数,并将其折合成实际产出的经济价值,从而算出原有固定资产的差值;定期清查固定资产使得账面和实际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得出医院实际固定资产的(下转第123页)(上接第121页)较小偏差。第三,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多种项目的成本核算,让医院在此过程中成本占据优势、价格竞争同样占据优势。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开展各种项目成本核算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2.严格要求财务管理中的审计。医院为了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就先要对其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改善。况且,当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内部审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改善是重中之重。一般来说,内部审计主要包括具体审计哪些内容、用什么方法审计、财务的运行状况如何评定、审计时间。内部审计直接反映了医院的财务状况,为此医院以科室为基本单位进行内部审计,通过建立统一严格的内部审计方法,先分析各个部门的收支状况,然后汇总财务评价,进而帮助医院制定相应的资金投入计划,并对预期的效益提出意见。
3.加强医院内部资金管理制度。首先,控制内部货币资金的使用。采取货币资金的使用要通过审批进行,这样可有效地运用监督制度,科学合理地控制资金的出入。根据社会形势依法合理地运用各种方法筹集资金,医院应适时地广泛招资,增加收入,科学管理医院后勤,减少投入,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效益。如果遇到资金周转不开时,应科学调配现有财力资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经费流失,并依据医院现有条件,有效利用,建立费用支出“统一掌握,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科室核算”的办法,制定费用支出预算计划。其次,控制医院的内部财产物资。财产清查、盘点的内容包括药品、医疗设备、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由此医院建立合理的清点财产物资的计划、审批、采购、领用和消耗的内部管理制度。比如医院的医疗设备出现状况时,应先依靠医院内部的总务科、设备科等相关部门进行初步检查维修,定期进行保养、清洁等。药品应编制进货计划,开展临床药学监督,每月盘点,避免医院药品积压和经济损失。再者,监督控制对医院的投资建设。在有重大投资项目实行时,应提前进行可行性评估,并进行公开招标,优中选优,让资金实现最大价值化。最后,监督管理医院的负债。充分估计自己的偿还能力,有效利用借款,对借款使用严格把关,提高利用价值,定期将借款偿还银行。
五、总结
综上可知,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项目,因此,要通过实施财务战略的方法来进行财务管理。完善的财务管理能促进医院整体实力的提升,提高医院的社会竞争力,使其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妥.对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F实思考.经营者,2015(2)
[2] 周海珍.潍坊商业学校收费及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山东大学,2012(学位年度)
[3] 韩志勤.关于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中国外资,2011(15)
[4] 徐晨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中国集体经济,2012(9)
[5] 韦健,王晓飞,蔡晓锋.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中国医院管理,2012(4)
[6] 章文芳,杜晓玲,张秀娟.基于资源消耗会计的医院成本核算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11(8)
关键词:医院科室 成本核算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56-02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治疗越来越细化,而医院各科室的经营成本问题成为医院核算管理中重要的M成部分。当今,很多医院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与质量水平,不断地改革完善考核的机制,使得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改革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了医院科室成本管理的科学化及规范化。而各科室在完成医疗服务的同时将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的区域,一方面提高了医疗器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医疗器材的浪费程度,让医院各科室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促使医院更能够全面实施科室成本管理以及科室成本控制。
一、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含义和特点分析
所谓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主要是指医院根据相应的财务上的规定,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经营核算的方法,对医学各科室中的医疗服务、设备的采购以及医疗物资费用的支出需要进行的审核、验算,从而对医院的成本进行全面的考核,通常情况下会将此作为审核的标准,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水平进行评估。
就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基本特点而言,第一,医院各科室的成本管理基础比较差,而且成本核算的难度也比较大,这主要体现在成本核算的工具和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方面,如果科室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过关,将给科室成本核算带来很大的不便。第二,医院的医疗定价制度给医疗成本造成不可比性,由于科室不同,其医疗成本各不相同,而医院医疗定价使得各科室之间的成本差距比较大。第三,由于医疗市场的垄断竞争,使得医疗成本也难以控制,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医院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的增加对新技术的投资成本,而在收费方面却没有相对应的变动,使得医院科室的成本不断增大。第四,由于医院医疗服务的复杂性,使得医院的成本核算方法也多种多样,不利于医院整体的成本核算;由于医疗事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医院也不断的使用先进的医疗技术,不同科室的采用程度不同,其成本核算方法也有很大的区别,最后造成医疗服务成本核算多样化的特点。
二、医院各科室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各科室人员的合作意识比较薄弱
由于医院中的各个部门比较多,成本核算基本上牵扯到了医院中的所有部门,其中包括财会部门、医疗部门等,由于各个部门之间联系较少,导致管理系统之间的衔接不够,再加上各个科室的工作内容比较多,对于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成本管理方面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但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由于各科室医护人员的合作意识不足,最终导致各科室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比较低。医院实施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方便控制医院的成本,并对医院的医疗成本能够有效的降低,从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院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医院各科室管理制度的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复杂的成本核算过程,并且在核算的过程中也容易出错,使得核算的过程变得更加的复杂,后续的核算工作无法展开,最终使得医院的运转效率极大的降低,资源消耗过量。比如麻醉科室中,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存在差异,在为手术患者实施麻醉时,如果对麻醉剂使用量计算不准确,使用过量将造成麻醉剂的过量浪费,使用量不够将需要再次增加麻醉剂量,依然导致药剂的浪费,同时也给麻醉科室的成本核算带来很大的影响,不利于麻醉科室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二)医院核算成本的的理论及方法还不够成熟
当前医院的成本核算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及实际的一些操作技术还在摸索之中,并且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以及统一的核算方法,尤其对医院费用的使用方面没有明确的划分与规定,收益性支出以及资本性支出的界限还比较模糊,分摊费用没有详细可行的标准,医院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理论根据,使得成本核算在操作过程中的情况比较复杂,造成了资源利用不合理。比如在麻醉科室中,由于麻醉剂的使用不能将药剂量进行固定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手术要求使用麻醉剂的量,因而这方面的灵活性也比较强,上下幅度的范围也比较广,使得支出费用和收益费用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最终不利于医疗成本的核算。
(三)不能科学地处理奖金分配以及成本核算的关系
在成本核算结束之后,根据实际情况的要求进行奖金分配,并有效的处理奖金分配与成本核算两者的关系,可以极大的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并且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如果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当,则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此外,医院工作人员的勤俭节约意识比较淡薄,进行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过程中核算效率也比较低,管理力度不够,岗位的编制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以及设施建设不够合理,最终造成资源浪费,导致人力成本、水电成本以及行政支出的消耗费用成本增加的现象。
(四)医院的成本核算缺乏弹性
首先体现在专业方面,医院中的科室种类比较多,其中内科以及外科的收费的方式和治疗的方法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核算的标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个内部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例如小儿内科、呼吸内科以及心血管内科虽然同为大内科,其中的用药机理虽然没有大的不同,但是在使用的药物量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同一种病的治疗,成人用量与儿童用量也有着不同,在这方面儿科的大夫付出的精力比其他的医院工作人员更多,但得到的费用报酬却相差不多,极大地降低了大夫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医院在资产的分配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医院在分配资产时不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出发,一些大的科室的分配比一些小科室的分配多得多,使得大科室的人力资源等十分充足,但小科室却由于人力资源不足,导致在医疗服务方面的效率低下,对医院的医疗服务形象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医院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避免在医院内部造成矛盾。
三、优化医院各科室成本核算的管理策略分析
首先,建立轻松愉快的管理工作氛围,增强人员对核算工作的主观意识,向医院的工作人员普及基本的管理办法,将大量的医院工作人员带动到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中去,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给医院营造出一种轻松的工作氛围,不断的优化宣传的方式,让每一个医院的工作人员深刻地体会到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将相关的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内容作为宣传的重点,使得医院的每个工作人员对自己工作的责任和义务都能够非常地清楚,并且明_地知道与成本核算之间的关系,了解自身工作方面的不足,并不断地去改进,利用生动形象的活动形式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使得医院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并且能够在质量、服务、安全等方面取得满意的成绩,通过整顿内部的管理,不断地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在医院建设的过程中,将医院的文化建设成本、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人力资源等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保证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地进行。其次,建立完善的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以及管理制度。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牵扯到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比较多,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保证工作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的方法以及标准的核算制度,才能使得医院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起来。第一,严格规范医院医疗设备以及物资的采购以及分配,使得每一步工作都落实到位。第二,认真研究规范成本核算的实施细则,明确各个工作内容地核算方法,确定成本的范围,并且严格地去执行,不断优化和完善报告体系。第三,对考核的制度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创新,结合实际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奖励分配,完善考核方法及管理体制。对于医院的一些固定的资产,要考虑到其维修方面的成本核算,这样可以避免资金的盲目投入浪费,不断的加强维修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的处理,培训其维修的基本技能及素质。在进行医院设备及基础设施采购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供应管理的制度进行,合理的创新改革人事管理办法,将转岗分流、竞争上岗作为其主要的原则,提高医院的整体运作的效率,在工作人员出差方面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审批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的按照程序以及标准进行。最后,不断地完善成本核算组织,建立成本激励的机制以及成本预算体系。成本核算作为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牵扯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完善的组织,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才能有序的进行。经济核算部门的管理应该是由上及下的管理模式,从行政到临床,从领导到普通的员工,必须要有一个严密的执行标准,这样医院的各个部门才能有序的合作配合起来,不断的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及竞争力。在医院及成本核算之上要建立相应的成本激励体制,安排工作人员定期的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以及成本的实际支出做严密的考察及审核,对于较为勤俭节约的部门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比较浪费超出预算成本的部门要进行责任的追究,并且给予相应的惩罚,将医院的成本合理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准确地评估医院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成本预算的体系,以后的工作都能够严格地按照要求执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医院的整体管理中,医院的成本核算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发展。在做好医院工作人员提高认识的同时,相关的部门也要不断地结合实际的情况完善相应的制度,处理好成本核算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断地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能力及水平,从而确保医院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荣华.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管理观察,2016(23)
[2] 刘泳刚.试析医院内部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6(18)
[3] 刘辉霞,叶林.医院经济成本核算中的问题及完善策略[J].特区经济,2016(02)
[4] 查娜.医院全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长治学院学报,2015(02)
[5] 王洪艳,孙钰,李荷,张媛.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会计之友,2014(22)
[6] 马伊芳,胡成雅.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卫生资源,2014(03)
[关键词] 转变模式;提高效率;扩大服务;救护车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4(c)-135-03
The discussion of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ambulances
FU Zhenliang
Ningbo Medical Emergency Center,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315040, China
[Abstract] The Fifth Plenum of the 17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called for ensuring and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s by gradually perfecting the fundamental public service system that should be working in line with China's overall situation,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cover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sustainable; by enhancing the government's capacity for safeguarding people's livelihoods; and by promoting equal fundamental public services. First aid as part of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system, lack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s, in addition to government to increase investment, we had to fully exploit the existing emergency resources, speed up the pre-hospital system, and gradually promoting equal fundamental public servi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different regions and different sectors.
[Key words] Change model; Improve efficiency; Expand services; Ambulanas
非典、甲流过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在国家财政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国家投入巨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尽管紧急医疗救援仅占投资总额的10%,但毕竟使急救医疗体系的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0年8月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又正式转发市卫生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宁波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本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从此翻开新的篇章,踏上新的进程。那么医务人员就应该利用好现有资源,通过强化科学管理,发挥其最大效能,来提升院前应急救治能力。
1 院前急救资源现状
2010年全市急救中心、站(分中心)共11家,下设30个急救点,救护车辆总数为108辆,具体分布见表1。
现有急救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近年来,全市院前急救服务年求救人次和救治人次均以20%的速度递增,虽加大了对急救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投入,但急救患者排队等待救护车的现象还仍然存在,急救资源总量不足表现明显。现有急救站的设置选址大多均依托城区二级以上医院房屋等基础条件而确立,未按全市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科学合理布局并设置急救点。一方面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区不断向四周扩展,急救服务的半径不断扩大,急救反应的时间也相应增长,急救的质量受到影响,院前急救服务能力受到挑战;另一方面农村享受不到院前急救服务,而现有急救资料又得不到充分利用,以市急救中心和县急救站为例,见表2、3。
2 救护车运转模式和职工思想状态分析
2.1 车辆运转模式分析
从1972年宁波市急救中心成立开始,车辆实行一人一车制度,这种“单一循环、车跟人跑”现象,它有什么优缺点?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笔者通过对以下层面进行研究探讨:
2.1.1 理论依据救护车是院外抢救生命的最基本工具,到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能否提供及时、快速、有效的急救服务,是检验一个急救中心好坏的唯一标准。为确保车性能时刻处于良好状态,中心站实行一人一车制度既是兄弟单位、部队或运输单位的习惯做法,也作为一种模式加以固定,并上升为理论依据。
2.1.2 行为分析一是建站初期汽车司机十分紧缺,各单位处于车多人少局面;二是好管理,一人一车制度责任容易落实到人;三是便于组织考核和评估。
2.1.3 效益评估从表2、3中分析,一个急救点按二班倒,实行24 h运转,需要2台车,那么5个急救点,就需12台车,有2/3的车辆处于空置(休息)状况,扣除应急因素的1/3,还有1/3车辆处于空置、休息状况,车辆利用率低。
2.1.4 成本核算以1辆普通救护车为例,见表4、5。
救护车和基本装备维修与折旧:伊思坦纳,车价含税和保险310 000元,车载GPS系统10 400元,对讲机系统3 800元,必要的医疗器材182 600元,总计506 800元;1~5年平均维修成本:2005年2 397元,2006年3 291元,2007年4 189元,2008年4 612元,2009年8 696元,合计23 185元,年增加速度为14.48%、1 259元;6~10年平均维修成本预测:2010年8 096元,年增加速度为14.48%、1 172元,后5年维修总费用预算46 340元;10年车辆平均维修成本预测:69 525元,平均每年维修成本6 952.5元;10年折旧:车辆折旧31 000元/年,车载GPS对讲机折旧1 420元/年,必要医疗器材折旧26 244元/年,合计每年折旧维修费用65 616元;平均行驶里程:20 870公里/年,208 700公里/10年。
2.2 职工思想状态分析
职工对现有一人一车制度非常适应,在不改变现有模式的情况下,推行一种新的运行制度,有一定阻力。原因:①长期养成的习惯方式;②历史遗传因素;③个人经济利益;④管理理念;⑤创新创业。
2.3 效用评价
救护车总量32辆,5辆作为应急,有11辆处于空置(休息)状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实际效用低。而成本消耗每辆救护车达65 616元/年,10年累计656 160元,11辆总共7 217 760元,费用之大令人难以置信。在当前政府投入并不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要求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3 急救车辆运行模式研究与探讨
救护车的数量:32辆;总体目标:利用合理空隙,努力提高使用率;具体目标:在有限时间内,使车辆得到充分利用,来扩大急救点或增加班次,满足人民对院前急救、护送的需求。依据:满足正常急救需要,兼管急救工作不确定性因素、突发事件和跨区急救等,同时参照兄弟单位成功案例。
3.1 备选方案
急救值班点,二人一车、应急备车、跨区急救;按车辆总数设点。
3.2 模型可行性分析
3.2.1 备选方案一按点设置:一个急救值班点,按1辆救护车24 h二班制运转计算,配置3台救护车,其中2台为当班车,1台为应急备用车和跨区保障车,那么6个站点需18辆救护车,另下送二班制配3辆救护车,共计21辆救护车。余下11辆救护车,可新增3个急救点需要9辆,2辆为增加下送力量和第二梯队应急备用车,合计32辆。
3.2.2 备选方案二按车辆总数设点:总数32辆,一个急救值班点,按24 h二班制运转计算,每点配日、中夜班1辆,配机动备用车1辆。现6个站点需12辆,应急备用车和跨区保障车6辆,下送3辆,共21辆。可新增4个急救点需8辆,新增应急备用车和跨区保障车3辆。
3.3 模型评估
见表6。
3.5 优点
①使车辆利用率达到最高;②应急备用车辆得到充分利用,既有平时车辆保养维修之用,又有突发事件备用功能;③跨区急救用车得到保障;④运行成本降低;⑤可扩大急救点或当班力量;⑥涉及面小,仅2人,易落实责任。
3.6 缺点
①对车辆损耗增加;②维修成本上升;③管理难度大;④对职工思想理念上带来冲击。
4 效益最大化建议
院前急救医疗机构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它的职能就是要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急救服务,体现生命安全、质量可靠,合理控制费用,提高“120”资源使用效率,保障“120”的持续长久发展。为此,从上述优缺点、行业特性和可行性分析,本文建议实行“二班一车”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严格交接制度,合理安排车辆。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人的因素,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特别是最近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卫生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宁波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后,对院前急救提出了更新、更严、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其最大作用,不仅是领导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市民最大的愿望,相信通过教育和引导,职工的思想观念一定能够改变。
[参考文献]
[1]陈仲强.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势在必行[N].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闻中心,2010-08-30.
[2]张连菊.浅谈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4(9):41-43.
[3]董艳红.如何搞好医院的成本核算[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4(9):93-94.
[4]康盛兰.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9,7(1):24-25.
[5]王铁民,马超.浅谈急救中心(站)救护车的使用与管理[OL].中国急救网,2010-09-19.
[6]张颖,李金年,张远坤.浅谈急救中心救护车配置标准[OL].中国急救网,2010-12-25.
[7]梁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不断提高车辆保障质量[OL].中国急救网,2010-12-19.
【关键词】财务管理 医院发展 作用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院改革已经深入到各个医院中。在此种情况下,发展医院不仅仅注重医疗水平的提高,还需要保证医院财务的真实、完整。对于财务方面,需要医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由财务管理人员具体的执行各项监督和控制财务工作,促使财务工作在财务管理体制下规范化的进行,财务的真实、完整、可靠将得以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医院的发展。
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是医院科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经济数据的主要提供者,医院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医院财务管理以财务工作为对象,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促使财务人员进行改正,从而为医院的领导层提高准确的、真实的财务报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发展。医院在此种环境下也有很大的进步,财务管理工作为适应医院的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促使财务管理工作正规化、合理化、科学化、高校化进行,提高财务工作质量,推动医院发展,使其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财务管理人员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其能力、意识、精神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管理的水平。
二、财务管理人员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财务管理人员主要的责任是高质量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医院财务的准确性、真实性、合理性以及完整性,为医院提供具有应用价值的财务报表,促进医院发展。可以说,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促进医院发展,其在医院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能够维护医院的财务纪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医院大力发展,各种高效药和医疗器材应用于医院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医院治疗水平。由于我国对各种新药和新的医疗器材的管理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这使得的新药和新的医疗器械的销售和采购存在很多问题,医院采购工作将存在一定的问题,促使财务工作受到影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目的在于优化财务工作,就新产品导致医院财务工作出现混乱的问题,财务管理人员要从维护医院财务纪律的角度出发,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医院新产品的购入,经过的多方面的考核和评估,最终合理的采购新产品。
(二)能够辅助医院领导层做好财务整理
我国新颁布了《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约束。然而,在我国依旧存在医院财务核算不完整,财务报表不真实,财务核算方式不科学等情况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医院财务规范化进行。国家颁布的关于医院财务工作的法律法规是对我国所有医院提出的法律约束,要想医院真正意义上实现医院财务正规、标准、真实、完整,需要在医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由财务管理人员针对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财务工作。详细规划医院日常办公所需的,尽量保证医院财务清晰化、细致化、完整化。财务管理人员做好财务整理工作这是辅助医院领导层完成财务方面的工作,更是促进医院发展的体现。
(三)能够做好医院福利工作
在医院中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将医护人员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为医院工作人员谋福利,促使管理人员成为医院福利的“小贴士”。医院福利具体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运用统计学、管理学、财务学等方面的知识,详细分析医院财务现状、运营状态、经济指标、市场占有份额等的,准确评估医院的价值、实力,从而提出合理的、有效的医院福利方案,为医院工作人员谋求福利,如完善各种奖金分配方式、提出合理的补助项目,提出具体医院报销项目等,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利益,促使工作人员更加积极的工作,为医院发展做出贡献。
(四)能够支持查揭违法乱纪的行为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增长的今天,医院将注意力集中到如何提高医院治疗水平,促进医院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财务管理工作,促使财务管理工作比较混乱。从医院管理体制上来看,医院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不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不按规定记录医院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折旧处理,不按规定进行采购工作、不按规定进行药品核算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导致医院财务混乱,医院领导层将对医院的资金和固定资产不了解,难以做出合理的决策,影响医院的发展。针对此种情况,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而财务管理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财务管理人员是以医院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对医院存在违反管理体制的行为进行处理,将管理体制落实到医院的每个方面。可以说,财务管理人员是查揭违纪违规的“医士”,对医院的成本核算、固定资产的记录、医疗设备的采购、药品管理核算、采购工作等进行有效的、合理的监督和控制,最大限度的保证每项与财务相关的工作规范的进行,促使医院财务真实、完整、合理,推动医院发展。
(五)能够优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
在医疗改革深化到各个医院的今天,医院的各个方面均要进行优化和完善,才能够促进医院持续性的发展。财务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保证其真实、合理、有效、完整非常重要。财务管理人员作为促进财务工作的主体,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将更加有效的完成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和控制。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首先掌握我国颁布的与医院财务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医院管理制度,熟练的掌握医院的财务软件、与财务相关的技能、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其次,医院定对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最后,完善医院的人才激励机制和用人制度,组建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从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促使医院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三、结束语
财务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保证财务工作的正规化、合理化、高效化进行,才能够为医院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促进医院持续发展。因此,医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财务管理是以财务工作为中心,对与财务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保证财务工作规范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作为财务管理的主体,其是具体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促使医院财务管理更加的正规、阻止医院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优化医院福利工作等等,推动医院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马政涛,文平,苏楠.加强财务管理促进军队医院良性发展[J].医院管理杂志,2008(05).
[2]周瑞,金昌晓,于燕,杜圣普,翟辉辉,邓嘉.关于医院成本核算几种不同理念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0(03).
[3]费晓璐,靳萍.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践[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五届青年委员会第一次年会暨2010年《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年会论文集[C].2010.
人体试验(human experimentation)是指以开发、改善医疗技术及增进医学新知,而对人体进行医疗技术、药品或医疗器材研究的行为。其试验的目的在于确定医疗技术、医疗器材及药品对于保健医疗方面有无助益,以及新药是否具有预期的效能。由于试验用产品或医疗技术的效能未定,有效性尚不得知,不良反应、危险性等也均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人体试验对于受试者的生命健康极有可能造成不可预知的危害,具有较大的风险。
美国的生物医学研究水平目前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这与参与人体试验的受试者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他们冒着生命健康的风险换来了医药卫生事业的进步,理应受到最严密的保护。然而,事与愿违,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间,美国曾经发生过多起违背医学伦理,恶意侵犯受试者权益的事件,受到了全美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在此背景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国会和联邦政府制定并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文件以加强对受试者的保护,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法律保护机制。
1 人体试验受试者保护的联邦法规概况
美国联邦一级法律文件主要包括国会批准的法律(Acts)和联邦政府制定的法规(Federal regulations)。美国人体受试者保护由两部独立的法律来管理,即《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和《公共卫生法》,由国会在20世纪70年代初通过,以回应公众对新药与新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人体受试者的权利与健康的担心。大部分人体试验由人类健康服务部(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DHHS)下属的两个机构之一监督,即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和人体研究保护办公室(Office for Human Research Protections,OHRP)。与受试者保护相关的联邦法规被收载在《联邦法典》(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CFR)之中。CFR是一部综合性的法律汇编,汇集了联邦政府所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由被授权部门组织制定并定期进行修正,其第45主题的第46部分(45 CFR 46)和第21主题的第50部分(21 CFR 50)、第56部分(21 CFR 56)集中地规定了人体试验受试者保护的具体措施。
1.1 45 CFR 46
45 CFR 46由DHHS在1974年制定并执行,适用于大多数由联邦政府资助的人体试验研究,包括4个部分:Sub-part A-D,其中Subpart A部分被人们习惯称为普通规则(Common Rule),规定了机构伦理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IRB)审查和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两种基本保护措施。普通规则被农业部、能源部、国家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国防部、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国际发展合作局、住房和城市发展部、司法部、教育部、退伍军人事务部、环境保护署、国家科学基金会、交通部、社会安全管理局、中央情报局等联邦其它17个政府机构所采纳。Subpaa B-D规定了对孕妇、囚犯和儿童等特殊弱势受试者的附加保护措施。一些联邦政府机构也采用了这些附加保护措施,如教育部采用45 CFR 46的Subpaa D,为接受研究的儿童受试者提供附加保护;司法部采用自行制定的法规来管理涉及囚犯的人体试验,这些法规与45 CFR 46的Subpart c很相似,但是更加严格。
1.2 21 CFR 50和21 CFR 56
21 CFR 50和21 CFR 56由FDA制定并执行,其中21 CFR 50主要规定了受试者知情同意和儿童受试者的附加保护措施,21 CFR 56规定了IRB的组成、职责和工作程序等。FDA的职责是负责审查新的生物医药产品(药品、医疗器械、疫苗等)上市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此21 CFR50和21 CFR 56适用于所有为获得FDA审批上市销售许可的任何产品所进行的临床试验。FDA起初也采用普通规则,但经过修改以适用于其管理研究,形成了与45CFR 46内容非常相似的21 CFR 50和21 CFR 56。笔者经过比较分析,发现两者的不同点主要为:1)45 CFR 46适用于联邦政府资助的以获得新知为主要目的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包括社会学和行为学研究),21 CFR 50和21CFR 56适用于试验目的是为了支持呈交给FDA的上市申请而进行的验证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并不考虑资金来源如何;2)对于跨国开展的人体试验,45 CFR 46允许外国政府机构的首脑批准用外国政府制定的法规代替45 CFR 46,而21 CFR 50则不允许;3)对于儿童参加的试验,45 CFR 46规定如果出于更有利于保护儿童受试者的考虑,IRB可以放弃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同意的要求,而21 CFR 50则没有这一规定。
2 联邦法规采用的保护措施
2.1 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是保护受试者的基础。提供知情同意,是指使一个可能的受试者既要了解所参与的人体试验的详细事项(即所谓知情),又要作出同意参加的表示(即所谓同意)。普通规则要求研究者必须在受试者参与研究之前从其本人或其法定人处取得通常为书面形式的知情同意,要求向可能的受试者提供足够的机会考虑是否参与试验,尽量减少对受试者的胁迫或不正当影响的可能性。知情同意的内容和文件必须采用受试者可以理解的语言对其进行说明。知情同意书应当对任何使研究者、申办者以及该机构或其人免于承担法律责任的语句进行清楚表述和说明。
普通规则要求应向受试者详细阐述以下要素:研究内容的声明、研究目的解释以及受试者参与试验的持续时间,研究应遵守的程序;说明任何可合理预见的风险或不适;说明任何对受试者产生的利益或试验对受试者产生的可合理预见的利益;对合适的替代治疗方法的披露;描述研究范围的声明,如果有可能,还应确信鉴别受试者的记录被保存;如果研究超过了最低风险,知情同意书应对在伤害发生情况下,如何对受试者补偿和如何对受试者治疗进行解释;有关研究的相关问题应当向谁联系以及当受试者伤害事件发生后应向谁联系;说明参与试验是自愿的,受试者拒绝参与将不会导致任何处罚也不会损失任何利益,受试者在试验进程中可自由退出试验,且不因退出试验受到任何惩罚和遭到任何利益损失。
2.2 IRB审查
普通规则要求人体试验在开始之前必须经过IRB批准,它授权IRB批准研究或要求修改研究方案或拒绝批准研究。普通规则并未要求IRB要经过政府机构的认证才
能确认符合法律要求,但是要求IRB必须满足一定人员组成和工作程序的要求。IRB总的来说是由志愿者组成的,负责检查提议的试验方案和正在进行中的试验研究以确保受试者受到适当保护。普通规则对每个IRB的成员的要求是:必须至少由五名成员组成,成员不得来自于同一职业,应拥有各种背景知识以保证完成对常规研究的审查,其中至少有一名科研人员、一名非科研人员和一名与研究机构无关的成员;成员组成应平衡性别、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如果IRB审查涉及弱势群体受试者,如儿童、囚犯、孕妇、残疾人或精神障碍者,必须考虑吸纳对弱势群体参与试验具有丰富经验与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参加。
IRB的审查必须在大多数成员到场举行会议的条件下进行,其中至少有一名非科学研究成员到场。研究方案必须得到在场大多数成员的赞成才能通过审批。IRB除了启动对研究方案的审查,还负责监督正在进行中的研究,至少每隔一年对研究进行复查。除非按照IRB的要求披露利益冲突的信息,任何与审查项目有利益冲突的IRB成员不得参与该项目的审查。为了促进对试验过程的监督,IRB要求研究者报告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必要时须对保护受试者的措施进行再评价。
普通规则要求审查程序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必须详细说明如何对试验进行初步审查和再审查,如何将审查结果通知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如何决定哪一类研究项目在一年内必须接受一次以上的审查和哪些项目需要重新查证。此外,必须以书面程序确保及时向IRB报告意外事件、受试者的非依从和研究方案的变化情况。
普通规则规定IRB批准试验进行的标准是:根据知情同意的要求获得每一个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对受试者的风险最小;受试者遭受的风险与获得的预期利益比例合理;受试者的选择是公平的;研究计划中应制定足够的措施来保证所收集数据的准确性,以确保受试者的安全;有足够的措施保护受试者的隐私和保证资料的机密;如果受试者中有容易受到强迫和不当影响的儿童、囚犯、孕妇、精神病患者等经济或教育状况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时,研究中应制定额外的保护措施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2.3 对弱势受试者的附加保护措施
2.3.1 儿童
45 CFR 46的Subpart D和21 CFR 50的Subpart D对儿童参加试验规定了附加的保护措施,规定有儿童参加的试验必须具备附加的预防措施来保护其权利和福利,要求儿童参与的试验必须至少具备儿童本人愿意、父母的一方或监护人的允许和IRB的审核三个基本条件,且IRB必须进行风险利益评估:未超过最低风险(Minimal Risk)试验,具备上述三个基本条件即可进行;超过最低风险,但是若对受试者有直接利益的试验,风险与利益必须平衡,且利益至少与可替代的医疗措施相当;超过最低风险,对受试者没有直接利益,那么风险不能超越太多,且试验必须有助于了解和改善受试者的病情,所做出的干预措施必须与受试者所接受或即将接受的常规医疗措施相当,以及父母双方允许;其它不符合上述规定的试验,如果IRB审核认为该试验有助于了解、预防、缓解受试者的疾病,经过HHS或FDA咨询专家并经公众意见参与后,取得父母双方允许,方可批准。最低风险是指在研究中预计可能出现的伤害或不适的可能性和程度,不能超过受试者在其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或在常规生理和心理检查中遇到的伤害或不适的程度。
2.3.2 孕妇
45 CFR 46的Subpart B对孕妇参与试验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要求IRB在审查试验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该试验对孕妇及其胎儿、新生儿是否有潜在的或直接的利益,是否超过最低风险。45 CFR 46.204(a)-(d)、(f)要求孕妇参与的人体试验必须建立在足够的前期试验资料(包括怀孕与未怀孕动物试验以及未怀孕女性试验)的基础上以评估试验对孕妇及胎儿的风险。此外,必须注意风险的控制,孕妇可以参加治疗性试验,即使该试验对胎儿有风险;孕妇也可以参加非治疗性试验,但该试验的风险必须未超过最低风险,且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无法以其他方法获得的重要生物医学知识。研究者必须详尽地说明试验对胎儿可能合理预见的影响。
2.3.3 囚犯
由于极易受到胁迫和不当引诱,囚犯极有可能做出非自愿的决定参加人体试验。45 CFR 46的Subpart C对以囚犯为受试对象的人体试验做出了限制性规定,只允许囚犯参与两种类型的生物医学人体试验,即:研究囚犯易感染的疾病以及囚犯的社会和心理问题的试验;为了改善受试者的健康而进行的创新疗法与常规医疗的研究。这两种试验无需考虑风险问题,但必须事先咨询监狱管理学、医学和伦理学等专家的意见,并且公布于联邦公报征求公众意见后方可进行。Subpart c同时要求研究者不可提供过高的报酬给囚犯,以免其受到不当引诱而忽略对试验风险的判断;研究者还必须明确告知囚犯,参与试验不会使他们易于获得假释。
3 对我国的启示
3.1 制定受试者保护的行政法规
人体试验受试者保护措施虽然在我国行政法、民法等多部法律中有所涉及,但目前相对集中、较为具体并有针对性的法律文件主要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布的部门规章《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以及卫生部颁布的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这些法律文件同样采用了伦理委员会审查和知情同意两种基本保护措施,但是与美国联邦法规相比,其性质是行政法规以下的规范性文件,法律效力等级较低。《立法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只能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因此,卫生部和SFDA制定的受试者保护的规章所能涉及的事项仅局限于医药卫生领域,难以对人体试验涉及到其它行政部门权限的事项做出全面的规定,将会形成一定程度的立法空白,如受试者为囚犯、学生的人体试验必然涉及到司法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权限,航天飞行的人体试验必然涉及到航天管理部门的权限。结合我国行政法律体系的特点,笔者建议,我国应由国务院制定一部生物医学领域人体试验受试者保护的行政法规,将任何资金来源和任意目的的人体试验纳入其调整的范围内,结合各种人体试验的特征细化法律的原则性规定,以确保在任何领域开展的人体试验中的受试者都能受到法律保护。
3.2 加强对弱势受试者的保护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术采用连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会阴左斜侧切、神经阻滞麻和20可吸收线。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术,对照组用皮内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结果:两组在产后切口疼痛、产后72 h活动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关键词】 会阴侧切术;连续缝合法;皮内缝合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suture on episiotomy. Methods: 100 primiparas with vaginal deliver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ll of cases had pudendal nerve blocking anesthesia and left episiotomy with 20 absorbable suture.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tinuous suture was adopted and in control group with intrademic suture. Resul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view of postoperative wound pain, postnatal activity in 72h (P
[KEY WORDS]Episiotomy; Continuous suture; Intrademic suture
会阴侧切及缝合术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较常采用,其目的在于缩短第2产程及防止自然分娩和阴道手术助产造成的严重会阴裂伤。我科采用连续缝合法在会阴侧切术中应用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5~9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00例,年龄21~34岁,孕37~41周,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行会阴左侧切术,无会阴裂伤,切口无污染。产后两小时出血量小于300 mL。
1.2 分组方法
将100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麻醉(阴经阻滞麻)及会阴左侧斜切方法相同。
1.3 缝合方法
1.3.1 观察组(连续缝合法)
使用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20可吸收线(商品名:快薇乔),(1)从侧切口阴道黏膜顶端上方0.5 cm处进针,打结后连续缝合阴道黏膜,不留死腔,直至处女膜环外缘。(2)缝针从处女膜环外缘下方缝入会阴切口的肌层,连续缝合皮下组织和肌层到切口外端的最顶点处穿出。(3)在皮下左、右交替向上连续皮内缝合,缝合至处女膜环外缘的阴道黏膜打结。(4)整个缝合过程各组织层次要对合整齐,恢复原解剖关系,拉线时要松紧适宜,不能过紧过密,不留死死腔,保证血供。术后无需拆线。
1.3.2 对照组(皮内缝合法)
使用缝线与观察组一致,(1)从侧切口阴道黏膜顶端上方0.5 cm处进针,打结后连续缝合阴道黏膜直至处女环外侧打结后断线。(2)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和肌层直至阴道皮肤黏膜交界处。(3)皮内组织采用连续缝合法直至处女膜环外缘的阴道黏膜打结,缝合完毕。术后无需拆线。
1.4 术后护理
两组产妇术后常规每日采用2%聚维酮碘消毒切口及会2次。嘱产妇保持会清洁,取健侧卧位,适当活动,改善切口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
1.5 效果评价
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切口疼痛程度、产后72 h的活动情况,如坐、走、大小便姿势、哺乳姿势,切口甲级愈合率等指标。
1.6 评估标准
疼痛评估标准采用口诉言词分级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将产后切口的疼痛分为4级[1]。0级:无痛;1级:轻度可忍受的疼痛;2级:中度疼痛;3级:强烈疼痛。切口愈合标准[2]:甲级愈合切口平整,无红肿硬结;乙级愈合切口有红肿硬结或部分裂开;丙级愈合切口全部裂开。
1.7 统计学处理
将资料输入SPSS 16.0采用统计学软包进行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u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1级疼痛46例(92%),2级4例(8%);对照组疼痛1级38例(76%),2级12例(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两种缝合方法临床效果分析
陈少平等.会阴侧切术连续缝合法的临床观察 会阴侧切缝合术是产科最常采见的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缝合方法、缝合技术及缝线材料的选择[3]。两组的缝线材料相同,观察组采用3层均连续缝合,不需打结,省去了多次打结、剪线等操作,减轻了缝合时对会阴组织的牵拉,缩短了缝合时间,从而减少伤口暴露时间[4]。减轻因线结吸收困难引起的硬结、疼痛、行走时切口线结的磨擦,避免线结松开引起的伤口瘘和血肿。因此,观察组在产后切口疼痛程度上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连续缝合法的局限性
连续缝合法在缝合过程中,因其以一线从伤口顶断一直缝合至结束,必需注意检查缝线张力度,吻合好各层组织,否则影响伤口的愈合与美观性。本方法不适合有会阴侧切合并裂伤者、阴道炎症者和切口过深者。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 [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111.
2 吴在德, 吴肇庆. 外科学[M].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2.
3 胡叶平,徐威萍.两种会阴切开缝合术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20412042.
4 杨怡凤,孙红卫,产鹏程. 三种缝线用于会阴侧切口缝合的比较[J].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4):335336.
目前我国的医院都走向了市场化,医院的进货渠道变得多样化,医院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变得复杂。这种情况的出现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要注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现差错。因为在某一个细节上出现问题,就可能对财务构成风险,影响医院的竞争力。只有认识到财产风险管理的迫切性,才能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为医院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二、财务风险的潜在因素
(一)医保结算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我国公民的医疗问题,为保障我国公民的健康问题,为公民的就医提供便利,我国成立了医保制度。在医保实行之后,减少了医院的现金流动,为医院的财务管理增加了风险。减少现金流动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职工方面,如果职工作为患者他的基本医保的实际发生数小于基数,医院就会按照实际数进行收费。当患者的实际发生数大于基数的时候,医院就要按照基数进行收款。患者花费的金额越多,医院垫付的金额就越大,现金流就会减少很多,这种资金流动方式不利于医院的经营。
(二)医保款结算风险。在医保患者的医药费方面,是要求患者先付少部分的医药费,剩下的医药费是由医院进行垫付的。医院垫付医药费之后,要经过医保机构的审核工作,而且要求患者在出院一个月之后社保局才会返还医院垫付的医药费的百分之九十五,剩下的百分之五要等到一年后再返还,这种方式就减少了医院的现金流动。医院虽然为医保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但是医疗服务产生的差额就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差额会影响医院的医保结算,最终会对医院的经济造成损失。如果在这个时候,扣款数额很大的话,就会影响医院的当期利润。这种收入和费用严重失衡的问题,会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不利于医院的发展。
(三)固定资产的风险。当今时代科技发展非常迅速,不管什么医院在运行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固定资产的问题。医院中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指医院中的电子设备、医疗物品等必备品。医院中的固定资产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贬值,尤其是电子设备。在电子设备更新换代这么快的今天,电子设备的贬值非常快,时间会对医院的固定资产造成无形的损耗。医院的相关人员如果没有及时对设备的损耗进行评估,这样的情况下固定资产就得不到一个准确的核定,就会造成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和记录价值不同的现象。医院在选购医疗器材等固定资产的时候,如果没有合理的进行考察、没有做出详细的计划,考虑不全面的话可能就会导致采购来的医疗器械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如果医疗设备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话而积压起来,它就会贬值。这样医院的固定资产对医院来说就是一种损失。
(四)医疗纠纷风险。现在我国的公民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的提高,对医疗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这种情况下的公民和医院容易发生医疗的纠纷,目前我国的医疗纠纷呈现了逐渐增长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医院来说是一种损失,因为医疗纠纷会影响医院的正面形象。如果医疗纠纷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的话,就会导致医院的支出和收入无法平衡,影响医院的财务支配。患者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时候,如果发生了严重的医疗事故,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的损失,医院也要面临数额较大的经济赔偿。这一份支出对财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会影响医院的收益。
(五)管理费用风险。在医院的财务支出方面,包括了很多内容。如医院管理部门、医疗器械、药剂还有医院的借款的利息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管理。但现在的医院普遍没有对这些分类做一个详细的计划,没有根据医院的人员比例对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进行分摊,所以无法正确的反映出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
三、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患者费用管理方面。医院要遵循我国的相关规定,对内部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医护人员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医保费用的报销问题。在医疗资源合理利用方面,培训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学会合理利用资源的一些技巧。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时候,要适度消费,要合理的安排诊断、用药。这样可以防止医疗资源的浪费。社保局会监督医院的医疗行为,为了避免出现医疗操作不规范而发生的被社保局扣款的现象,医保办就要加强检查工作。社保局对超出保险范围的用药是不报销的,医院在用药之前要争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为了避免医院和患者的纠纷,可以和患者或其家属签订自费协议。为了加强医保患者的费用管理,避免出现财务风险。医院的财务科肩负着非常艰巨的任务。为了方便医院做出每年的准确支出计划,财务科首先要对每年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基础数据主要包括患者的人均住院天数以及人均每天收费情况。如果住院人数增长,医院要采取措施保障明年的支付金额。
(二)坏账风险管理。医院在运行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坏账损失,有些坏账会出现无法回收的现象。在这个时候,财务科就要对坏账进行核算,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记录。如果坏账对医院财务的收支平衡影响不大,财务科就应该在财务支出的过程中对坏账进行冲销。
(三)固定资产风险管理。医院在采购固定资产之前,要对固定资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作出分析。固定资产随着时间的增长会出现贬值的现象,如果固定资产出现了闲置的现象,它的贬值就非常严重。所以在固定资产购入之前,就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分析,选择购入合适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购入之后,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增加固定资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当固定资产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财务科要做出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医院要加大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在医院的运行中,如果出现了闲置的固定资产,相关人员就要对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闲置分析,尽量使固定资产都得到全面利用。
(四)成本风险管理。(1)医院在采购的时候,要对支出进行预算。支出预算要有灵活性,可以随时做出调整。对预算进行合理的控制有助于帮助预算符合市场变动。可以降低财务风险,帮助医院提高竞争力。(2)在这个时代,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所以医疗纠纷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医疗纠纷的发生会加大医院的资金周转风险,为了减轻对财务的影响,医院可以设立“预计负债”这个项目来做赔偿准备。这样可以避免医疗纠纷对财务的影响,帮助医院正常发展。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