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务礼仪培养范文

服务礼仪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务礼仪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务礼仪培养

第1篇:服务礼仪培养范文

造成学生服务意识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个人、家庭的诸多原因之外,我认为还有学校教育、酒店培养以及社会风气影响三大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方面

1.课程相对单一,尽管有调整,仍跟不上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据调查,大部分高职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而《饭店服务心理学》《职业道德》《礼仪》等与服务意识更紧密的课程,部分学校虽然也开设,但重视度却不够,教学效果也一般。甚至这些课程在某些高职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2.专业侧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忽视了素养和心理的培养。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技能大赛体制的约束,更多的高职院校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及劳动态度等因素的培养。尽管学生毕业时都取得了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但这也只能说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而对客服务意识到底是怎样的却不得而知。只有到了酒店,才发现尽管拥有了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过硬的专业技能,学生仍然适应不了酒店的工作。

3.校园环境不利于服务意识的培养。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渐渐远离了实际的酒店工作,虽有丰富的知识水平,服务意识却在下降。实训设备主要承担了专业技能的训练任务,而并不具备可以锻炼服务意识的条件。在校园中,锻炼服务意识的确有一定的困难。

(二)酒店方面

1.技能培训相对偏多,服务意识的培训较少。在员工入职之初,酒店只是简单地进行熟悉工作环境、服务技能、员工手册学习等基础的培训,未有涉及服务意识方面的培训。在日常的工作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培训相对较少,也不能成体系,且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

2.未能有好的软环境。经过了学校几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对酒店实习工作充满了期待。面对新鲜的工作环境,学生充满激情,以规范化的服务要求自己。但当有的学生发现老的员工在服务时“短工减料”,于是在面对繁重的工作内容时,也会跟着学起来,渐渐地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服务质量不断下降,服务意识淡薄起来。

3.未能留住优秀的员工。优秀高职生选择离开酒店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自身的原因,有的是酒店方面的原因。在酒店的众多原因中有一点是值得关注的,即酒店未能重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高职生,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要求,不可能甘愿一直默默工作在酒店管理的低层。酒店极容易忽视这一点。而这样的员工当看不到发展的前途时,选择离开是必然的。

(三)社会风气方面

有的学生虽然选择了酒店服务专业,但对将来的具体工作并未了解。进入校园学习之后,随着了解的深入,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以后从事的工作是“服侍人”的工作。不充分的认识让学生渐渐产生自卑和厌恶的情绪,即使将来选择了就职于酒店行业,也不会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同时,由于社会上的某些人群对服务行业从业者抱有比较严重的歧视行为,导致本来职业服务意识就很薄弱的学生要么对工作不认真,应付了事,要么离开了酒店,宁愿闲在家里。

二、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对策

酒店行业的学生要想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除了学生自身努力、家庭的教育培养外,还需要学校、酒店行业以及社会三个方面共同教育和培养。

1.调整课程设置,重视《职业道德》《饭店服务心理学》《饭店服务礼仪》等课程的开设,同时利用选修课辅助教学,开设《语言艺术》等课程。在《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直接对客服务的课程教学上,教师应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从客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游戏闯关等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如班级全员参与“我是点菜服务之星”活动评选,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提高对客服务水平。

2.良好职业习惯培养的常态化。学校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每日的早操、跑步都是很好的方法。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整理打扫好班级和宿舍,争取班级每周能够获得流动红旗,宿舍能够获得文明宿舍称号。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标,自会努力。渐渐地,学生会明白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对于落后的班级,学校也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还可以通过晚会、技能比赛、运动会等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胆量、进取心和耐力等。

3.积极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如果一个教师上班都会出现迟到的现象何以要求学生以后上班能够不迟到呢?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可以将学生视为酒店的同事,依照酒店行业的要求来对待彼此。“同事”关系自会融洽,学生实习工作以后,适应酒店环境的能力会更强。例如,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敬语,如“您能回答一下这道问题吗”“您先请”等。这些小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这样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有利于学生服务意识的提高。

第2篇:服务礼仪培养范文

针对近几年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80%的同学选择酒店管理专业都不是因为自己的专业爱好,而是或者分数不够自己理想的专业,或者在可选择的几个专科专业中这个相对容易就业,或者根本就不理解酒店管理专业将来的职业方向,这就决定了大部分同学没有做好为客人服务的思想准备,并且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使他们没有了集体荣誉感,每位同学的个性都很强,都想得到别人的给予,而自己却不想付出更多,为别人服务的理念没有.另外,现在的教育模式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书本理论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更大程度上忽视了服务理念的灌输,导致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上心理落差过大,因为酒店对员工的要求不仅仅是技术过硬,更重要的是为客人服务的理念.

2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2.1确立服务意识教学内容

2.1.1做好入学教育入学教育是大学的第一课,上好这一课对学生今后几年的大学生活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开学初,班主任就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人员的价值理念.

2.1.2开设服务意识课程目前,酒店管理班开始的主要专业课是《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而没有开设《服务意识》课程,在这些核心课程中,主要内容是酒店的运营与管理及一些具体的实务操作,缺乏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这必然会造成教育与实际工作需要的脱节.笔者认为,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服务意识》这门课应该放在必修课中来,并且在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教学等方法让学生以客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其服务意识.

2.1.3在校园内外,为学生提供“实战机会”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是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大好机会,这时可以安排酒店管理班学生来布置会场、安排座次、提供会议服务.这期间都有老师进行监督指导,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又如,每年的新生入学时,都安排酒店管理班的学生进行迎新活动,培养他们为别人服务的理念.这些都是学生的“实战”过程,也是工作经验积累的过程.

2.1.4加强与酒店的接触第一,要多邀请酒店高级管理人员来校给学生做讲座,传授酒店的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由于他们都是酒店行业的成功人士,学生对他们的话语比较信服,也容易产生职业自豪感.第二,要多带领学生参观高档酒店,了解酒店服务人员的工作流程,深入理解“顾客就是上帝”的信条,体会酒店的工作人员是怎样把服务理念贯穿于工作之中的.第三,建议学生利用暑假、寒假去酒店实习,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地结合.

2.2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由于长期受到“学而优则仕”封建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以后从事比较“体面”的工作.而酒店服务业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只为别人服务的行业,认为酒店服务就是每天为客人“端盘子”、“洗马桶”,是“吃青春饭的”,是一种被社会瞧不起的行业.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每个人都是服务员,同时也在享受着别人的服务,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行业,但是“行行都能出状元”,作为一名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仅仅成为一名服务员肯定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但是不管将来的职位有多高,都离不开最基本的经验积累.

2.3服务意识的培养

需要学生家庭和社会的重视酒店作为国家的第三产业,属于服务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他人提供服务,是个人价值体现的重要途径,学生家庭和社会必须对此有深刻的理解,支持子女从事服务行业,而不要把酒服务当成“伺候人”的工作.

2.4服务意识贯穿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第3篇:服务礼仪培养范文

【关键词】 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系统结构,包括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培养过程等,它是把人才培养目标而与之有关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机组合而成的。它指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制定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1]要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必须探究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现状,对社会需求分析与预测,深刻理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根据系统优化理论探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途径和有效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多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其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许多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锐意教学改革。如,纷纷开设了各种热门专业或补充了热门课程,但是,在多方而都移植了别的院校长期积累的传统与经验,小可避免地借鉴甚至照搬其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师资力量配备等方面大都按照别的院校的模式运作。因此,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共同的人才培养方而的问题。如,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不科学,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与市场需求错位;同时,出于节约教学成本,追求短期的办学经济效益等方而的考虑,在教学模式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的传统模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课堂讲授,对实践教学投入小足等等。

二、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通过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调查和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与社会实践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在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调研分析显示,目前社会反映的工商管理类人才不足是:理论转化实践的能力欠缺;团队和敬业精神不强;创造性力不足等等。那么、从服务社会的导向角度来说,工商管理类人才应该是:从知识结构上看,工商管理类人才既要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较宽的学术视野,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既要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从能力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是多元复合型人才。既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工商管理人才应具有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复合的能力结构。

三、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途径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施中达到的效能是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为这个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而要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效能,就必须以服务社会为导向,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和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规格的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创新。

1、确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整合人才培养模式

确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能力构成、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复合的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协作能力,保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培养自由精神和主体意识;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尤其是以创新为特色的最新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学生根据职业意向和自身特点,从根本上提高专业素质。面向社会实际需求整合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创新型课程体系

构建创新型课程体系,首先要处理几种关系:社会导向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构成、综合素质要一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公共课教学、选修课课时分配比例;课程门数和总学时数。

教材选取的创新,一要建立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执行严格。结合学科发展和教学经验,以最适合服务社会的创新性教学为原则,对同类多种教材进行对比研究、适当更新,以求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二要优化教材内容。我们从管理理论发展前沿的角度,以创新的眼光更好地安排各课教材内容。例如,“管理学”拓宽了教学范围,增加了企业文化、战略管理等新内容;“运作管理”集成制造技术(CMIS)、即时管理(JIT)、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CRM)等最新研究成果;“质量管理”除介绍一般传统质量管理方法外,重点补充介绍IS09000族标准、IS014000环保标准、质量认证及服务质量管理等新内容。[2]

教学内容整合创新,按照工商管理专业社会的实际需要来整合教学内容,注重提高知识结构、能力构成、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学生素养新型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性。同时加速教学内容的更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计划中,应减少基础课程的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和课外培养课程学时,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团队介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

3、探索创新性教学方法

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难以培养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学生越来越注重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教学及实践活动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享受获取信息的乐趣并培养专业情感,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达到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采取“情景逼近式”教学方法。该方法要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整体教学过程对现代化专业实践过程的模拟与逼近,使学生置身于模拟实践的方针环境中,通过大量模拟实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专题录像讨论、计算机模拟管理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向实际的专业工作流程逼近,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活动中,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全而提升管理能力。[4]

4、打造一支创新性教学团队

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型的教师来培养。创新型教师要具有如下特征: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具有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才能;具有创造性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具有远见卓识,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和喜欢学生求异、创新,等等。

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教学团队首要是专业教师必须逐步具有“双师”素质。现在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他们正逐渐成为高校师资的生力军。尽管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并擅长理论教学,但由于其中多数都是一毕业就走上讲台,缺乏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因而讲起课来也就“纸上谈兵”,缺乏激情和感染力。解决此类问题实际有多种途径。一是拓宽师资来源渠道。高校对教师的引进应该打破传统的仅仅局限于高校毕业生和校际之间的人才交流外,还应该把目光投向部分企业。对于在企业具有一定实际经验,又具备优秀教师素质的人才加以引进,从而丰富教师群中的实践性知识。二是加强校企之间的介作,制定规范的教师企业实践计划。加强校企之间的介作,一方而,学校可聘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并言传身教一些实践知识;另一方而,利用暑假或寒假等较为集中的假期,学校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去企业对日部门从事一些相应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加强校企之间的介作和规范的教师培训计划,双资型教师的比例必会逐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必会上升一个新的台阶。[5]

参考文献

[1]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2]宗蕴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2006(8).

第4篇:服务礼仪培养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图书馆;导读;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179-02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今天,坚持创新对一个民族来说极其重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顺应时代要求和全球教育趋势的必然选择。能否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社会需求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高校的创新素质教育主要包括课堂教育、图书馆教育和实践教育三方面。高校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高校图书馆承担培养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图书文献和电子数据信息中心,还是为教学和科研工作及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特有的教育和信息服务两大职能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高校图书馆服务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导读是大学图书馆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形式

著名学者老舍先生说过“一个藏书多而用书少的图书馆,也不见得是一个好图书馆。我想,一个理想的图书馆是这样的,它会指导读者读什么或怎样读。”图书馆做好导读平台非常重要。从当前形势对馆员的要求来看,图书馆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馆员素质,增强馆员参与知识创新和服务知识创新的能力。复合型人才和学科馆员是必然的趋势。馆员有必要使自己成为知识咨询员、知识导航员。为了做好导读工作,馆员需要掌握收藏大量动态的学生需要阅读的信息资源。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合理构成,它是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的信息系统以及因此而形成的整体功能。大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应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横向综合知识组成。其中前两项内容可以通过学校常规的课程学习获得。而横向综合知识是指与所学专业相关或相近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拓宽学生对边缘学科知识的视野,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校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横向综合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依靠学生的课外阅读。俞敏洪招聘员工的招聘条件之一是要求该应聘者大学期间阅读书籍数量达到200本。他建议大学生读书期间广泛阅读,培养足够开阔的眼界。李政道博士说:“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理书,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人们认为:在年轻的时候,杂七杂八的书多看一些,头脑就能比较灵活。”馆员在导读工作中应对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和阅读倾向进行合理的引导,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意识。知识结构是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尺度和发挥人才创造作用的基础。导读工作应注意如下原则:①整体性原则,即专博相济,一专多通,广采百家为我所用。②层次性原则,即合理知识结构的建立,必须从低到高,在纵向联系中,划分基础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③比例性,即各种知识在顾全大局时,数量和质量之间合理配比。比例的原则应根据培养目标来定,成才方向不同知识结构的组成就不一样。④动态性原则,即所追求的知识结构决不应当处于僵化状态,而须是能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动态结构。这是为适应科技发展知识更新、研究探索新的课题和领域、职业和工作变动等因素的需要,不然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也谈不上创新。

二、发挥大学图书馆人才培养的诸多优势,提高基于知识创新的知识信息保障能力

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代,有创造力才有竞争力。创新思维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的思维过程,它善于广泛地吸收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事物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取新东西,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的多元性,也就是它的多维度,指主体思维善于从事物的多侧面、多环节、多因素、多层次来进行思考,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前提,图书馆应重视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注重思维的广阔性和独立性,培养大学生的比较分析,逻辑推理和深刻分析的综合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研究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除此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创新能力中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对大学生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是一个逐步引导渐进的过程。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被动引导到自我完善的过程。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在人才培养服务方面具备的诸多优势,为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提供优质的资源保障。目前图书馆服务人才培养对策研究具体措施如下:增加经费投入,以保障文献购置量;加强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建立大量与知识创新有关的各种数据库;积极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便利的科研环境。实施整合教育,打造图书馆信息教育的平台。例如图书馆与学校各职能部门整合、图书馆馆员与学生信息互动教育的整合。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中,紧密地与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相结合。做到信息素养教育与毕业论文、学科竞赛、专业课学习以及图书馆的用户教育相结合,更好地发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三、图书馆常规工作服务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一,除了组织管理学生的读书社团,还可以多一些组织方式吸纳读书爱好者参与。许多大学生都有读书爱好,也有交流读书心得,切磋读书方法的愿望,只不过因为没有碰到合适的形式而放弃。图书馆应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平台,了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方向,创造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健康阅读,尽可能地激发大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创造动机,建立良好的创造氛围。其二,图书馆应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和跟踪大学生的流通借阅率,建立读者数据库,以便更好地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我们可以向兄弟院校学习好的方法;也可以针对某个学科联系创办书展、网页上提供更为成熟完善的学科导航服务等。其三,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主体,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的主要对象。大学生的参与程度对图书馆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勤工助学参与图书馆管理。目前已经有不少勤工助学的学生在图书馆实践,还可以将这扇门开得更大些,吸引更多的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在实践中参与管理图书馆。其四,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要求会越来越高。图书馆馆员在导读方面身份应该是双重的。既要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发挥服务职能,又要充当教师角色,在咨询和导读中发挥参谋和引导作用。采集分编工作应该更多地考虑师生利益,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流通岗位借还书、找书、上下架以便利读者为宗旨,开设更多个性化服务,为知识创新服务。其五,图书馆还可以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心得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是读书节的传统活动,只是延续性不够。我们可以长期坚持下去,以培养学生饱满的读书热情,形成一种流动的、鲜活的图书馆文化氛围。同时应该倡导积极向上的主题给读者健康向上的阅读导向。图书馆一直举办各种讲座。聘请的校内外专家举办讲座形式内容可以多样化。建议多举办国学经典这种弘扬伦理道德的主题讲座,这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树立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动机。

如何让大学图书馆更好地发挥职能,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不仅仅是馆员的使命,更多地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完成。

参考文献:

[1]姚道先.论大学图书馆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中的功能和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8).

[2]王宇.图书馆科研与实践创新的互动关系[J].图书情报工作,2013,(6).

第5篇:服务礼仪培养范文

关键词: 公共英语教学 以人为本 教学理念 专业培养 应用

一、公共英语教学“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解析

古人云: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对高职院校而言,公共英语教学,莫贵于学生。公共英语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英语服务的;公共英语教学是否有效地发挥其基础作用,各专业学生实际的英语习得是根本标准。因而,公共英语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培养。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往往走不出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知识点堆砌为主体的樊笼。而公共英语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顺应了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人”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这里的“人”代表的是公共英语教学的对象――全体学生。学生学英语,基础有好有坏,能力有大有小,但其尊严和权利是平等的。公共英语教学最终的目标也在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效地为其专业培养服务,从而使学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更多地获益。“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存储的过程;以人为本的公共英语教学则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活动或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英语语言特征,在实际体验后,构建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简言之,是学生自主吸收再消化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确保“三个自主”。

1.自主说英语

说英语是指用英语交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哑巴英语”是很多英语学习者之痛,公共英语教学要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培养,就必须正视“哑巴英语”的问题,并有效地应对。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与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交流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能调动不同英语水平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升。如在新潮英语实用听说教程中谈及“Past Experiences”的主题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个话题按理说是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因此应鼓励学生有什么说什么,疑难处可以生生互助;当然,为了突出对发言者的关注,教师可以适时地做一些手势、表情或者插话以示鼓励和赞许。

2.自主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学习英语也不例外;英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言语表达的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语言知识点一股脑儿地填灌给学生。实践证明,学生能在已学内容的基础上自主再创造,就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运用了。如在讲授新潮英语实用听说教程“Christmas Day”一文时,提到:Americans spend a lot of time and money buying Christmas presents,...This is good for stores and for the American economy;...For many people,the most enjoyable tradition is buying a Christmas tree and decorating it with lights and beautiful objects.教师可以提议学生对比中西方节日文化异同,再创造出类似的表述:Chinese spend a lot of time and money preparing for the Mid-autumn Holiday,...This is good for stores and for the Chinese economy; ...For many people,the most enjoyable tradition is enjoying delicious moon cake with family members in the silver moon.通过这种仿说训练,学生依葫芦画瓢,其思维就开始活跃,还可以举一反三,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自信也就油然而生。当然,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实用写作(Practical Writing)部分也可以让学生依葫芦画瓢,通过格式套写或仿写来进行自主再创造。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做到自主再创造,那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就同样能灵活应变,适应工作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这是十分有利于其专业培养的。

3.自主用英语

英语只有回到生活、融于生活,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真正服务于专业培养。因此,在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采撷教学实例,把具体专业和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科学地引导学生从其专业领域和现实生活中发现与英语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树立用英语的意识,提升用英语的能力,体验用英语的乐趣。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校园里积极参与各类英语竞赛或游艺活动,大胆地、毫无保留地秀英语;深入社会切实体验与外国友人用英语交流,并总结实际交流中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完善英语学习。

三、“以人为本”教学理念须贯彻“三人一体”的管理模式

在学生管理上,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时的积极性,组织语言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课后作业等;“以人为本”的公共英语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文化素养、市场意识及为人处事方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贯彻“三人一体”的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1.以“文化人”的要求来陶冶学生

英语作为世界语言,有其发源和发展的历程。学习者要想学好英语,就得对英语产生感情,熟悉英语最里层的东西。公共英语教学应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传承其优良的文化传统,从而更好地领悟英语的灵魂,在日常交流中避免因中西方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失礼行为,做一个有文化素养、能灵活使用英语的专业人才。

2.以“经济人”的要求来鼓励学生

在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下,人才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公共英语教学也必须遵循市场法则,突破课堂教学“一刀切”的模式,实行“绩效优先,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次教学,引导各层次的学生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帮助他们制定改进和矫正的计划或方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层次,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以“社会人”的要求来鼓励学生

在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英语越来越凸显其国际地位和作用。大学实际上是一个小小规模的社交圈,专业选择确定了学生未来职业的走向。学生终究要走向社会、走向职场。因此,公共英语教学可以依据各专业领域职场的特色和要求来塑造学生,更快更好地使学生实现从读书人到社会人的转型;同时也为企事业单位的岗前培训节约部分成本,促进校企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专业培养中的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既有培养的倾向性,又具有职业能力的技术性。在近些年来的高考招生咨询会上,高职类院校得到了众多考生及家长的青睐。原因很明显,家长最关心的是学生毕业后的去向,职业类院校的“拳头”就是高就业率,其“卖点”就是越来越好的就业形势。公共英语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既可以满足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服务于专业培养,又可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的要求,扩大合格人才输出;进一步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使公共英语教学获悉更多、更广、更直接的用人需求和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与探讨,教师可以更好地适时调整并优化公共英语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培养,最终促进学院学生的整体专业素养,确保就业。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培养中的应用,从根本上讲,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用人实现双赢的重要战略。

参考文献:

[1]胡润清.外语教学与实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0.

[2]黄素霞.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管理理念[J].宜春学院学报,2007,(1).

[3]章宪.基于“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管理[J].北京:科技资讯,2008,(30).

第6篇:服务礼仪培养范文

创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的远大理想,为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高尚精神以及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创新能力则是指具有把上述理想、精神、愿望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体现校企融合的校本教材开发具有很强的意义。

近些年,中国的呼叫中心行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行业都开始建立或者运用呼叫中心来进行客户服务或市场营销,呼叫中心的人才需求缺口逐渐增大,随着用人需求问题的凸显,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应运而生。目前,湖南省已有三所中职学校来我校考察该专业的建设情况,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该专业还没有国家规划性的教材,至今,只有华唐教育集团开发了部分培训教程,还有部分课程没有任何可参考的公开资料,教学资源极其匮乏。在客户信息服务企业的参与下,我们开发中职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校本教材,弥补企业培训教材的不足,对开设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是解决师生教与学之急需,也可供其他开设有该专业的兄弟学校提供参考教学资料,在开发与使用、交流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出版,可以丰富中职教材种类。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校本教材是学校为了适应自身环节和学生个性发展,根据国家教学目标、课程计划,相对于国家教材而自主开发的教材,是校本课程的载体。教育部颁发的一些文件要求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也是学校开发校本教材的义务和责任。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为学生进入未来职业世界提供某一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使学生得到职业世界的认可。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校本教材内容应注重“知识、技能、态度”三个要素的融合。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符合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基于以上价值取向,我校在客服信息服务专业的教材建设上进行大胆探索。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标准

参考华唐教育集团的教材资源,以学生就业岗位标准为指导大纲,在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的体会,在客户信息服务企业的参与下,编写适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的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校本教材。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围绕中职教育的特点,通过文献研究,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为基础进行适合中职生就业的校本教材开发。

(1)首先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探讨中职教材开发的背景和意义;其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客户信息服务服专业校本教材进行开发。(2)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对我省和部分外省中职学校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教材现状进行调查。(3)校本教材开发的内涵和过程,从教材开发的组织者和教材开发的内容进行陈述,分析目前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所在。(4)结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特点和教材开发理论,采取就业为导向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原则,分析客服专业听力课校本教材开发。

四、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师应该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校本教材,选择符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现阶段,因开发机制不完善给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造成很大困难,这是校本教材开发面临的当务之急。职业教育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参照普通教育教材的开发体系,但不应一成不变地照搬,从而泯灭职业教育的特色。教育部门应加强研究,并逐步建立健全机制,使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更加规范化、实效化。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目的。同时,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能力更为灵活。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角度看,教师开发出的校本教材,是教师教改的自学笔记和课程研究总结。在课程研究 、校本专业教材的开发过程中,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形成学校的品牌,能强化特色专业建设有利于打造品牌学校。

第7篇:服务礼仪培养范文

【关键词】职业 礼仪教育 铁路 服务文化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几千年的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体系,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礼仪。礼仪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每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它往往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最重要、最根本的软实力。

职业礼仪是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针对现代职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迫切需要,使职场员工熟练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和沟通艺术进而增强工作能力、增进职业竞争能力而言。铁路高职院校为铁路行业培养数以万计铁路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应针对铁路服务行业的岗位需要,重视和加强在校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气质高雅、举止得体、人际交流技能娴熟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一、职业礼仪教育与服务文化的关系

1. 职业礼仪教育是服务文化的重要内容

服务文化是体现企业服务特色、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物质和精神因素的总和。服务文化由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一是精神层面,包括服务意识、服务理念,这是服务文化的核心内容;二是物质层面,包括企业服务形象、硬件设施及服务品牌,这是服务文化的基础内容;三是制度层面,包括服务机制、服务手段等,这是服务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正是职业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就企业对外而言,职业礼仪是现代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国际通用语言”,也是企业竖立外部形象、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重要竞争筹码;就企业对内而言,职业礼仪可以使企业组织内部营造一份和谐的环境;就企业员工个人而言,职业礼仪是提高个人素质和形象的必要途径,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因此,全员接受职业礼仪教育,是提高企业信誉度、服务质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 职业礼仪教育是服务文化建设的直接实践

建立服务文化应当从服务理念与服务意识培养着手,要从细节服务意识、主动服务意识、热情服务意识、耐心服务意识、高效服务意识、一站式服务意识等,开展服务意识的教育与养成。就服务岗位而言,要求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娴熟的技能、优雅的行为举止、端庄的仪表等优秀品质。职业礼仪教育正是对个人的道德情操、言谈举止、沟通技巧、行为方式等礼仪规范的学习和实践,是服务文化建设的直接实践 。

企业加强职业礼仪教育,有利于养成员工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提高员工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对于推动企业服务文化建设,营造健康积极的育人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职业院校加强职业礼仪教育,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礼仪训练课的视、听、说、练等职业礼仪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训练,为学生毕业后成为具有文明行为举止和仪表的企业员工做好准备,也是学校为企业服务的具体表现。

二、职业礼仪教育在铁路服务文化中的作用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现代运输体系中发挥着运输行业中流砥柱的作用。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铁路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铁路要想在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中站稳脚跟,必须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意识,加强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1. 培养服务礼仪意识,树立旅客至上职业操守

在铁路客运工作中,最大特点就是每时每刻都在和旅客面对面接触,在和旅客近距离服务中,礼仪显得尤其重要。礼仪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又是和旅客相互沟通的技巧。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既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又能增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满足旅客的出行要求,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必须尽快得到明显地改进与提高,培养服务礼仪意识、树立旅客至上职业操守是铁路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为加强铁路文化建设,近几年,铁道部、各铁路局、铁路各站段纷纷开展了全员“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石家庄客运段负责人说:“‘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是一项规模浩大、永无止境的系统工程,只有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才能让旅客更加满意。”

2. 有效减少旅客投诉,提升服务窗口质量

铁路是承载着为亿万人服务重任的窗口单位,近年来无论是在硬件服务设施设备,还是软件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上都有本质性改观。但 “铁老大”自居的作风使铁路部门遭投诉的情况时有发生。从铁路旅客服务中心收到的投诉看,两类投诉是主要的,一类是业务操作上出现疏漏,引起投诉;另一类是服务态度差,引起的投诉。而服务态度差主要是用词表达和语气的礼仪问题,给旅客感觉到的是服务态度差,导致不必要的争执产生。可见,服务窗口岗位的服务意识和语言沟通等职业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铁路服务窗口形象的直接体现。

为有效提升铁路服务窗口质量,时任铁道部长盛光祖同志曾提出:“大力培育和弘扬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铁路文化,促进铁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继承和发扬铁路文化传统,适应铁路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加强以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经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铁路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引领思想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窗口单位的铁路部门,应重点加强文明服务质量、优质服务水平、岗位工作技能等服务文化建设,打造铁路服务文化新形象。

三、铁路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礼仪教育的途径

铁路高职院校为铁路行业培养数以万计的铁路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针对铁路服务行业的岗位需要,重视和加强在校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礼仪理论知识和礼仪文化修养,切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沟通、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铁路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礼仪教育的途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将职业礼仪教育列入铁路专业必修课

职业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职业礼仪教育应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必修课在高职院校中推广和普及。在铁路各重要窗口岗位中,铁路高职院校毕业生所占比例最大,因此,身负为铁路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从学生入校开始加强职业礼仪教育。通过礼仪教育与礼仪举止训练,让学生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理念与职业礼仪的运用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等个人思想道德、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塑造和培养学生内在品格和修养,使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

2. 将职业礼仪列入铁路顶岗实习考核内容

铁路职业礼仪教育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感受和领会。必须让学生深入铁路窗口岗位,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氛围中体会面对真实的服务对象如何运用职业服务礼仪,而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和毕业实习到铁路企业顶岗实习是最有效的办法。

在顶岗实习考核中,可将学生专业技能实习和职业礼仪实习分开考核,对铁路窗口服务专业如铁路运输管理专业,职业礼仪实习考核可设定礼仪考核标准,如旅客表扬和投诉次数等,把铁路服务岗位的具体礼仪体现纳入考核中,以此强化所学知识,促使学生亲身感受铁路服务文化的核心内涵,感受作为铁路未来职业人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与礼仪素养。

3. 建立职业礼仪网站开辟铁路服务礼仪学习平台

开辟集教、学、做、演礼教学录像及动漫一体的多媒体《轨道交通服务礼仪》网络课程网站,相关网站的网址是:http://222.217.36.199/gdly/,名为“轨道交通行业服务礼仪网络课程”。网站按我院学生的专业岗位需求,突出“以岗导学”教学模式;突出职业礼仪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情景演礼教学手段方法;突出自主学习与互动交流氛围,使网站成为高职院校职业礼仪教育的有效媒介和载体,成为职业礼仪教育得力助手;更大程度上为学生服务,搭建一个既是学生学习礼仪的空间,也是学生施展才华培养自信的舞台,还是学生拟向未来职业提升服务工作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平台,使职业礼仪教育教学更贴近同学们的人际交往与未来的职业岗位,强化学生气质培训与涵养修炼,强化礼仪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宜.高职礼仪教育模式初探[J].大学时代,2006(11).

第8篇:服务礼仪培养范文

【关键词】礼仪 微笑 服务 团队 管理

伴随新学期的开始,礼仪队也最终成功组建起来。礼仪队的每一个成员的形象是学校的一面镜子。礼仪队成员的形象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素质的高低,更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因此,礼仪队是学校形象和各队员修养素质的综合体现,我们要以“微笑待人,热情服务”的礼仪规范提升成员的礼仪接待能力。更好的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服务。

为了更好地发展壮大礼仪队,在此我做出以下工作总结:

一、工作思路

毋庸置疑,礼仪队是一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队伍。礼仪队分为两个小分队――礼仪分队和主持分队。因此,礼仪队既可以提供礼仪人员,也可以给各个活动提供主持人,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仅仅有礼仪人员。

现在的礼仪队共设四个小队长。分别是队长、后勤队长、培训队长、外联队长。

1、后勤队长主要负责服装、日常事务的管理。如负责礼仪服装的借还及其管理,负责通知各个成员队内的例行活动等,还要负责把信心传递给每个成员,安排出礼仪的人员。日后,若有物资(如化妆品等)也归后勤队长负责妥善保管,并且留意其消耗使用情况。

2、培训队长主要负责礼仪培训方面的事宜。

要负责给礼仪队成员进行简单的培训,讲讲各方面的礼仪知识(有请到专业老师时除外)。出礼仪时,各队员的服饰整理,面容、发型上的整理也要由培训队长负责。日后,若有财务方面的工作,培训部长要兼顾一下队里的财务。

3、外联队长主要负责给礼仪队拉来赞助。她所做的就是尽可能给礼仪队拉来更多的物资方面的赞助,来发展壮大礼仪队。礼仪队要举办活动,所需要的赞助要靠外联队长来实现;所需的服装及其化妆品的支持,也同样需要外联队长来完成;另外,为礼仪队成员争取到在校外服务的机会也得通过外联队长来实现。

二、干事培养

对于干事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其工作上的培养,更要有对其个人素质上的培养,并且在对他们进行培训的同时也包含着对他们的管理与制约。

1、就我个人认为,我认为例会制度既是对各个队员的有效管理,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培养。一方面,一周一次的例会和晚上的常规训练。要求所有成员不得无故缺席,如果有特殊情况必须向负责人提前请假,团队负责人要记录好例会出席情况,并且该出席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期末的“优秀队员”评选。这本身对各个队员便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另一方面,例会上的内容,有工作上的、有学习上的、更有生活上的,还有专业的礼仪知识,因而,这是对每一个成员的很好的培养。

2、除了例会培养队员之外,要多让队员参加一些校内,甚至是校外的一些活动,会增加他们的经历,让他们积累更多工作上的经验,也会学到更多待人接物、人际交往方面的礼仪知识,这会让他们自身得到很大的提高。

3、对于队长的培养,我们会尽可能地请到老师或者是有经验的学姐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培训,让他们渐渐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发展计划

毕竟,15级礼仪队是一支刚刚组建起来的队伍。她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我们坚信她会慢慢地发展,不断地强大起来。

1、首先,一支有组织的队伍必须有一套自己的章程。因而,制定出我们自己的礼仪队制度。

第9篇:服务礼仪培养范文

>> 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研究 《旅游服务礼仪》教学与研究 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改革与实践探析 论实践教学在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应用 高职旅游服务礼仪游戏教学设计分析 论高校“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基于高职院校旅游服务类专业《形体训练》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析项目导向式教学在高职旅游服务礼仪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旅游服务礼仪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素质教育理念下高职旅游服务类专业群茶艺课程创新研究与实践 旅游服务创新综述 旅游礼仪在旅游服务中的重要性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旅游服务与管理英语》课程与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能力本位的旅游服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旅游服务创新体系问题研究 自助旅游服务模式的创新研究 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学中注重提高学习兴趣 浅谈中职技校旅游服务专业礼仪教学的重要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高职院校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开设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探索有效的礼仪教学方法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旅游服务礼仪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一、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上存在的缺陷

1理论教学模式较为滞后 不少教师认为大学课程教学区别于职业教育,应强调理论性,往往沿用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的模式讲授,教学方法较为呆板。虽然教学过程会注意到师生互动,但偏重理论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缺乏仿真的礼仪情景,导致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学习。学生无法融入实际的职业环境中来,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的礼仪实践能力不足。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只需要在考前突击记忆旅游服务礼仪的理论,就可以取得较高的考试分数,但是卷面成绩高的学生却常会忽视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的言谈举止,理论知识只不过短暂地停留在学生的脑海中,谈不上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2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旅游服务礼仪作为实践性、应用性的课程,学科培养目标之一是能够熟练运用旅游礼仪的应用型人才,可见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但从我国开设该课程的高等院校分析,很多院校对此并不重视,提供的教学设备也仅仅是多媒体教室上课形式,基本上都只有理论课,而没有实践课程安排;有的院校甚至干脆将该课程定为选修课。高职学院旅游专业的学生对于该课程也并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考核方法单一 就目前来看,高职学院生礼仪课程的考核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单一的理论考试上,这只能体现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学生遇到服务礼仪的操作上往往会不知所措。旅游服务礼仪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因此高职学院的礼仪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还应该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考核的方式应与教学模式相适应,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一致。

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路

1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就教学模式而言,学者提出过多种方式,诸如讲授式、提问式、讨论式等等。这里,本人所谈及的高职学院生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从课程性质方面考虑,根据高职学院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设想。 (1)多媒体教学模式。 多媒体在高职院校教学环节的使用已经普及,旅游服务礼仪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顺应了课程的教学要求。这里之所以在教学改革中还要谈及它,更多的是考虑到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统一,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首先,需要制作品质较好的多媒体课件,插入图像、声音、动画,增强真实感,学生也可以借助课件的多感官刺激作用,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例如在讲授各种举止礼仪训练时,可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短片,然后在礼仪形体训练室进行练习;又如餐饮礼仪中的对客服务礼仪,可通过光碟的形式向学生演示,学生们边看边学,再到餐饮实训室进行锻炼,这样记忆非常深刻。其次,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不仅是要把知识讲透,还要将本课程的前沿信息讲授给学生,并且可以借助本校的天空教室平台与同学线上进行沟通。 (2)讨论式教学模式。 为了使学生能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综合素质,讨论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组成学习小组。运用所学礼仪内容展开课堂辩论和讨论,引导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课后查找资料,即独立思考又相互学习,课上组织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这一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将来的工作中适应工作的需要打下了基础。 (3)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以及自我思维能力的提高,主张进行体验式教学,以过程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动的。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也可以适当采用此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首先假定一定的场景,并根据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然后通过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总结,得出答案。

2突出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可以综合考察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综合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实践性教学不仅能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使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基本技能、服务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础服务技能的培养。 现阶段,我校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可以利用现有的形体训练室,但目前的课程设置受到学时的制约,并没有安排实践环节,因此可以建议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在现有课时的基础上增加一定课时的实训教学课。通过分组进行讲授示范和练习,在进行各种训练的时候,可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以减轻疲劳,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纠正,共同提高举止礼仪,包括站姿、坐姿、走姿、蹲姿、各种手势语、目光语和微笑语的训练。 (2)情景模拟式教学的开展。 情景模拟式教学,是指通过对事件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受教育者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在旅游服务礼仪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式教学,在教学中创造生动、形象、具体的模拟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礼仪规范。学生可以自愿组成若干个小组,自己编创服务场景,自由搭配服装,小组人数和模拟时间均不限。在情景设置中,场景安排可以并不局限于酒店或旅行社,可以选择移动营业大厅、银行服务窗口或企业商务谈判会议室等等。这样能够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实际感受,使学生在模拟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总结

旅游服务礼仪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教师既要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好的技能。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营造礼仪的大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就需要在授课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