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纺织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

第1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1.生产分析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生产总体运行平稳。去年11月份,纺织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2%,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受上年较高基数影响,服装业工业增加值增长8.9%,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去年前11个月累计,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8.3%、10.3%,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5、2.4个百分点。

随后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纺织业和服装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逐渐加快。去年1~11月,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0.32%、14.52%,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43、2.69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前8个月分别回升2.89、1.79个百分点。从子行业来看,所有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均保持增长,但增长比上年同期均出现回落。与前8个月相比,除麻纺织、制帽业外,其他行业增速持续加快。

2.效益分析

随着产销增速加快、市场价格稳定回升,纺织业和服装业利润增幅明显提高。去年1~11月,纺织业、服装业利润分别增长17.75%、21.31%,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8.47、8.2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分别下降9.97%、8.83%,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71.12、60.66个百分点。所有子行业利润均保持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除纺织面料鞋制造业外,其他行业增长有所提高;与前8个月相比,除麻纺织业外,其他行业增长有所加快。除麻纺织业外,其他子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同期及前8个月均出现持续减少。

3.成本费用分析

随着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持续加快,纺织和服装行业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增长,比上年同期及去年前8个月相应提高,而财务费用增长持续下降。所有子行业主营业务成本保持增长,但增同比有所回落,与前8个月相比,除麻纺织、制帽外,其他行业增速明显加快。多数子行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增加保持增长,而财务费用增速下降。

二、市场供需分析

1.产量分析

去年11月份,纱产量同比增长15.34%,增长比上月回落1.02个百分点;布产量同比增长17.8%,比上月加快 8.32个百分点;服装产量由上月下降17.92%转为增长10.91%。去年1~11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纱同比增长11.78%,比上年同期提高2.74百分点;布、服装同比分别增长4.41%、2.1%,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37、2.89 百分点。

2.销量及库存分析

国内外经济形势好转带动纺织业和服装业市场销售回升势头加快。去年1~11月,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销售值同比分别增长9.45%、14.59%,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减缓6.02、4.39个百分点,但比上月分别回升1.23、0.27个百分点。多数子行业增长也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只有麻纺织、纺织面料鞋的制造和制帽业工业销售值增幅比上月有所减缓。

企业以销定产导致产成品控制持续良好。去年1~11月,纺织业、服装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分别增长1.37%、11.14%,增长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 8.18、5.22个百分点,较前8个月回落 0.28、3.39 个百分点。从子行业来看,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麻纺织、纺织面料鞋的制造、制帽业产品库存同比出现减少,其他行业库存继续增长但增长回落明显。与前8个月相比,只有丝绢纺织及精加工、纺织制成品制造业库存增 有所回升。其他行业库存增长持续放缓。

3.进出口分析

去年1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139.6亿美元,出口额较10月份环比回落4.7%。进口14.7亿美元,较10月份环比增长11.8%。出口同比下降9.5%,降幅再次缩小至个位数,进口则止跌反弹,实现自2009年3月份以来的首次增长,增长为5.5%。去年11月的出口同比降幅再度收窄至个位数,主要是由于2008年同期的出口额不高,同比基数低。

从环比仍然为负增长上看,并不能够说明外部市场条件开始好转,降缩小只是恢复性的收窄。进口再现正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近期面料出口回升,带动上游纱线产品进口快速增长。二是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外高档服装的消费需求逐渐恢复,使部分高档服装及衣着附件、地毯等产品的进口回暖。去年1~11月,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653.4亿美元,同比下降11.2%,其中,出口1502.9亿美元,同比下降11.2%(其中,纺织品出口额累计为537.62亿美元,同比下降11.00%;服装出口额累计为878.96亿美元,同比下降 11.24%);进口 150.6 亿美元,同比下降11.7%;实现顺差1352.3亿美元,同比下降11.1%。

三、市场价格分析

受销售形势好转影响,纺织服装产品价格出现回升。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来看,去年11月份纺织、服装行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101.2和99.8,而上月均为98.3、99.3。从市场价格来看,国内棉花价格继续上扬。去年11 月份国内棉花价格指数(328)价格在10月份创下年内新高后继续上扬,达到 14758元/吨,比上月末上涨736元/吨。受下游销售好转以及原料成本上涨推动,棉纱价格大幅上扬。32支纯棉普梳纱月均价20049元/吨,较上月上涨975元/吨,涨幅5.1%;涤纶短纤月均价9527元/吨,较上月上涨1015元/吨,涨幅11.9%。当月内地标准棉与涤纶短纤价差4855元/吨,较上月缩小348元/吨。国际棉价明显上涨。受美元贬值、美国农业部预计全球棉花产量和全球期末库存下降等因素影响,本月国际棉价明显上涨。去年11月份,国际棉花平均价格(Cotlook A,相当于国内328美分/磅,环比涨7.4%,同比涨31.3%。棉花)为71.78

第2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碳关税 纺织服装业 竞争力 出口环境

一、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生态系统的改变,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更是让全人类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于全球温度的变化有直接的影响,譬如海平面上升。目前在碳排放方面,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众所周知,我国纺织服装业以化工产业为支撑,劳力丰富为特点,这样导致我国服装行业的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后果。如果碳关税一旦普及,那就会极大增加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成本,压缩国内纺织行业产业利润,进而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面临可能普遍化的碳关税征收,研究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服装纺织业的出口影响和应对措施极为必要。

二、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碳排放现状分析

(一)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状况

一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体是纺织品。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记载,服装纺织的出口中纱线、面料和相关制成品出口总额占比超过86%。当关税配额取消,服装产品在纺织经理迅速发现,远超纺织品之上。2012年,我国服装出口总额1600亿美元,占纺织服装出口总额将近63%,同比提高3.75%。相比纺织品出口总额950亿美元,同比提高仅0.95%。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碳排放分析

目前己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家,GDP总值已超过日本,排名全球第二。根据大多数学者相关文献的测算,我国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我国的低碳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工业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根据我国2008-2014年的碳消耗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我国GDP的高速增长,但碳消耗却没有下降在2014年已经达到251754.65万吨标准煤。虽然通过分析得到我国的能源使用率逐步提高,从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亿元人民币需要消耗0.6468万吨标准煤到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一亿元消耗0.3956万吨标准煤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三)我国纺织服装业碳排放量高的原因分析

尽管在纺织服装方面,我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一出口国,同时也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高端纺织服装进口的较多,而出口的大都是中低端的纺织服装。

其次,伴随着纺织服装贸易的迅猛崛起,一波又一波的企业争前恐后的加入到该的行列中。面对诱人的巨大经济利益,这些企业一味的进口高耗能、高污染的技术设备,成为发达国家的代加工厂。但是这种生产方式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高额利润被国外企业家收入囊中,而企业只能赚取少量的加工费用。但不容置疑的是,这种生产方式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浪费,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

三、应对碳关税征收的策略与建议

(一)尽快建立国内的碳税机制

碳税的征收不仅控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优化国内环境、保护资源。目前多欧美国家已经开始执行碳税征收,但WTO体制中则规定国家不可征收双重税。而中国作为WTO成员国,尽可吸取欧美国家征收碳税经验,这样不仅对于环境和国家资源有益,也能直接促进国内低碳技术的发展,还能够有效的解决国际市场碳关税壁垒。达成环境、科技和贸易的和谐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

碳关税背景下,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变,产品的生产环节对环境展集约型经济是我国的必点发然选择。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大量的资源消耗和廉价的劳动力投入。以优化行业结构的产业链为指导,导入先进技术。结合国家制定颁布的产业政策,更加注重创新和研发,掌握各种科技,这样纺织服装才能神的消费者青睐。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根本上讲资源的消耗,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低碳化方向发展。整合纺织行业上下游资源,掌控对服装产品、原材料的控制,从供应链角度降低各原材料和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碳排放。并着力改革公司的生产经营策略,提高生产率和运营回报。从根本降低碳关税对我国纺织行业造成影响,并从多角度提高纺织行业营收。

(三)积极开展公司科技创新

从长远来看,碳关税的实施不仅直接提高了产品的出口量,更会间接促进企业不断进行革新和创新,但从短期来看,它的实施会直接降低企业的生产利润,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国家应该鼓励企业进行纺织品技术上面的创新,教导企业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进而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的行业模式。在公司管理方面,企业可以学习国外的管理模式,在借鉴国外的生产模式的同时探索出中国特色的企业生产模式,进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宠妃利用国家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引进技术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制造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资源节约型模式,促进纺织服装的出口。

参考文献:

[1]郭毅,张硕. 碳关税:责任督促还是贸易壁垒[J].WTO经济导刊,2009.

第3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状况

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形象塑造以及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重点。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在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内生驱动力作用下,我国纺织行业运行态势总体平稳。?2011年全国3.59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生产总值54786.5亿元,同比增长26.84%;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3601.73亿元,同比增长26.86%[1]。

2011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2541.23亿美元,同比增长19.87%。其中纺织品出口额达1009.03亿美元,同比增长22.27%;服装出口额达1532.2亿美元,同比增长18.34%,行业出口总体实现较快增长。但欧债危机蔓延引发外需不振、要素价格上涨造成订单外流等影响,5月以来行业出口增速持续下降,全年累计增速较4月低7.18个百分点[1]。由此,不难看出我国产品的份额在世界主要纺织品市场上虽然受到影响,但是仍然呈上升状态,表明我国纺织品依然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国内销售市场是2011年纺织行业的重要支撑。2011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内需增长基本稳定,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2%,在内需市场拉动下,纺织行业内销产值为44441.66亿元,同比增长29.53%[1]。虽然受物价上涨因素影响,2011年纺织品服装内需消费实际增速整体也呈逐步下降走势,但是内需保持稳定,内销的规模仍在继续扩大。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尽管2011年以来纺织行业运行面临诸多压力,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仍继续推进,运行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内需市场日渐活跃,对纺织行业的支撑作用尤为突出。随着国内就业状况得到稳定,市场信心继续提高,内需市场仍将实现稳定增长。在市场向好、政策助推的条件下,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内需市场一定将延续2011年以来的稳定增长态势。

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状况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信息网(.cn)数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商品大类投诉中,家用电子电器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投诉量居前。其中,服装鞋帽的投诉量为25465件,占投诉量第二位。而且投诉量所占比重比2011年同期有所上升。

根据历年来北京市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数据可以看出,几年来,北京地区的服装产品合格率逐年上升,但仍然偏低,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水平有待提高,有些季度的纺织服装产品抽查合格率甚至出现了低于80%的情况,其中羽绒服装产品的合格率较低。问题较多的产品有女装、羽绒服装、休闲服装等。

女装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色牢度、pH值;羽绒服装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羽绒含绒量、色牢度、纤维成分含量;休闲服装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纤维成分含量、甲醛含量、pH值。

纺织服装产品质量分析

1.纤维含量的不合格分析。服装的纤维成分及含量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内容之一,是指导消费者购买的重要信息,消费者可根据使用说明标注的原材料种类和含量了解所购买的服装材料和性能评估其价值。这类不合格多见于单夹服装、休闲服装类。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三种:一是含量不符,如标注:涤纶70%,锦纶30%,实测涤纶90%,锦纶10%;二是成分错误:如标识:醋酯纤维100%,实测是涤纶100%;还有就是缺少组分:如棉100%,实测是棉97%,氨纶3%。从历年的抽查情况来看,第二类和第三类不符合发生的概率较高,第一类较少。单夹服装和休闲服装这两类服装的成分含量一般都比较复杂,除了三口部位(袖口、下摆、领子)成分不同以外,还有许多拼接,或大的花形图案如绣花、烂花等,还有复合面料等多种情况,标识标注的时候应注意准确。

第4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11月20~21日,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与检测专业委员会主办,绍兴市纺信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苏州中科纺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2013全国纺织服装标准与质量管理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及全国各企业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和相关监督管理机构代表参加了论坛。

张莉表示,纺织行业要实现转型升级,打造行业升级版,质量提升是绕不开的话题。质量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建设纺织强国的进程中,加强质量管理对于促进纺织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升,从规模竞争转变到品质竞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经济复杂环境中,我国纺织行业2013年保持了稳步向好的态势。随着近年国内收入水平的提高,中高端消费人群逐年增长,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日益凸显。2013全国纺织服装标准与质量管理论坛对纺织服装行业标准与质量监督管理方面进行专业的深度探讨与交流,促进行业质量标准化管理推进进程。

论坛上, 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向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等20家单位获“全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示范单位”殊荣,东莞市虎门镇人民政府荣获“区域产品质量管理示范单位”称号。

本届标准与质量论坛为期两天,以企业视角为核心,以演讲、对话、特别会场等形式邀请国内大中小型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品质管理专家和流通领域代表共同探讨行业质量管理问题。通过行业分析与质量抽查、纺织服装企业质量管理分享与讨论、平行分会场上下游企业对接及专家答疑三个环节,分析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现状,探讨行业标准与质量管理专业技术难题,并为上下游企业对接搭建平台。同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与检测专业委员会专家对纺织服装标准与质量问题进行了解答。参会代表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热烈讨论,促进了上下游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激发行业质量监管力度。(任倩 文/摄)

第5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这一次困扰行业的问题出在了根上。

中国服装企业善于打补丁。

产品卖不出去则打折促销,品牌形象难以提高则新建品牌,主营业务盈利乏力则投资地产、新能源,高超的打补丁技巧让中国服装企业度过了一个个寒冬。直到2012年,中国服装企业忽然发现遇到的问题已经绝非打补丁可以解决的了。

长期忽视产业链各环节平衡建设,长期漠视完善良性的供应链,让中国服装企业尝到了若干年来自己酿下的苦果。

由于库存压力、外贸乏力、多元化道路难寻所导致的寒冬,让行业内众多企业着实感受到了严寒。深陷寒冬的企业中,不乏美特斯邦威、李宁这样的明星企业。

而2012年凸显的全行业发展瓶颈绝非仅是一两个企业需要深思的问题,其已经成为了中国服装行业在靠着廉价人力成本所带来的竞争红利日渐淡化的今天,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共性思考。

不过,这也绝非到了叹息的时候,信息化、智能制造以及新材料推动的中国服装行业的转型浪潮已经让中国服装企业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回顾昨天,让我们清醒未来,2013年,中国服装企业,准备好了么?

库存猛虎

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在发展道路上遇到了一只凶猛的老虎――库存。

其实,早在这只老虎还像猫那么大的时候,中国服装行业就已经注意到了它的危害,但是若干年来高速扩张的市场让中国服装行业宁愿相信中国这个市场购买力是无限的。随着同质化竞争加剧、外国中高端品牌不断涌入,中国本土服装企业终于感觉到了销售乏力。而在全球经济危机持续发酵的2012年,我国服装企业猛然发现,这只老虎已经长大,大到足以将自己一口咬死。而在这只已长大的老虎背后,凸显了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的畸形,供应链协调力严重失调,终于让库存问题回天乏力。

鞋服行业独立评论人马岗认为,库存问题背后暴露的是中国服装行业的模式问题,最核心的就是供应链问题。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世界服装企业生产、供应和销售都处在同一产业链中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品牌营销和渠道规模的比拼,上升到了供应链协同能力的竞争。”马岗分析称。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在2012年前三季度产成品存货超过了2500亿元,这相当于2011年海南省的GDP。而在被库存这只猛虎锁定的捕食单上的不乏美特斯邦威、森马、李宁、361等明星企业。

以美特斯邦威为例,这家在2012年8月交出了利润同比增长14.83%漂亮半年报的明星企业其库存依然超过17亿元。深陷库存泥潭的,不仅仅是快时尚类服装企业,2012年上半年,李宁、安踏、361、特步、匹克和动向这6家国内知名运动品牌库存总量达到37.21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0.22亿元,再创新高。

为了解决库存难题,中国服装企业打出了两张并不新鲜的牌:打折促销和关停门店。

2012年以来,李宁共关闭了1200家门店,匹克紧随其后关掉了1067家门店,安踏的门店总数也减少了110家。

但是打折促销与关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存难题,打折促销与关店都是在消费端进行调整,而库存的问题其实是整个供销链条上出了问题。

TIM-全面库存管理首席咨询师程晓华认为,打折促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这些办法都是昏招,因为随着打折促销和关店,服装企业的“品牌的价值和利润都会损失”。程晓华分析认为,虽然打折促销会暂时地释放出一部分现金流,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的问题。

如果没有解决库存,还因为打折促销、关店而损失了品牌本身的价值,那就等于陷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尴尬境地了。

国金证券纺织行业首席分析师张斌也认同程晓华的观点,在他看来,服装行业库存的处理不是那么简单的打打折、促销就可以了。“服装行业和别的行业不一样,处理库存的方式不能那么简单。” 张斌认为,对于制造业而言,如化纤产业,可以通过停掉几条生产线来慢慢消化库存。但是服装行业属于时尚产业,产品的更新速度很快,每隔一个月,甚至是一两个星期就会有新品上市。一边在疯狂的打折促销,另一边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库存。“这对服装企业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库存不是轻易就能解决的。”张斌分析称。

其实,如果从供应链上着手解决,库存并不是服装行业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ZARA是西班牙Inditex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它既是服装品牌也是专营ZARA品牌服装的连锁零售品牌。先看ZARA的几组数据:从设计理念到上架,ZARA平均只需10到15天,而大多数服装企业需要6至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存货周转时间ZARA每年达到12次左右,而国内大多数服装企业是0.8到1.2次;ZARA每年推出12000多种产品给顾客,而国内多数服装企业能推出上千款的寥寥无几。

而ZARA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其花巨资设计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首先,ZARA通过快速的产品组织与设计体系复制时尚;其次,通过少量生产试销的延迟制造策略使ZARA的供应和需求匹配相接近;通过并行工程、减少生产批量、部分外包等策略,ZARA在加速了采购与生产过程的同时,还配合了物流加速配送过程;通过及时、准确的销售信息,ZARA可以进行迅速的调整,以此驱动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协同“快速”运作,从而大大减少了预测不准和高库存问题。

对于中国服装品牌企业而言,ZARA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流程正是他们所缺少和需要学习的。

程晓华认为,库存的形成不仅仅单纯是哪个部门、哪个流程的问题,它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输出。要解决库存问题,就必须全面、整体地优化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以及相关的组织结构以及ERP应用等。“不过可惜的是,现在我们的很多企业家,如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凡客诚品的陈年等都没有意识到库存背后隐藏的问题,他们认为库存是企业盲目扩张所带来的结果。”程晓华分析称。

库存是服装作为季节性终端产品在经营过程中所体现的行业特性。目前,随着国内市场消费疲软,一些服装品牌库存量有所增加的状况,并不对这些品牌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更不能以此认定,构成服装全行业的库存危机。

不过,最大的坏消息是,库存绝不仅仅是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的唯一问题。

多元化迷途

在多元化道路上,大批中国服装企业“疯了”。

近年来,国内大批的服装企业打着多元化的大旗,疯狂地进军房地产、新能源、LED等行业。甚至多家企业出现了新业务超过纺织服装这个主业,成为了公司支柱业务的现象。“不务正业”成了中国服装企业多元化道路上一个显眼的标签。

作为中国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雅戈尔集团于1992年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该公司 1993 年开始介入股权投资领域,随后进一步涉足了证券、银行等金融领域,先后投资了广博集团、宜科科技、中信证券、宁波银行、海通证券等多家企业。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巅峰的2009年,雅戈尔地产业务在公司整体营收中的占比达到了42%;2010年雅戈尔地产业最为鼎盛,其对营业总收入的贡献达到了47%。2010年雅戈尔参与定向增发和PE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高达20.6亿元。

但是到了2011年,受房价市场调控和投资环境低迷的影响,雅戈尔的业绩大幅下滑。在雅戈尔发展的三架马车中,地产业务和投资业务这两架马车在2011年严重受挫,雅戈尔的多元化战略陷入困境,回归主业似乎成为了缓解困境的最佳选择。

同样决定好好思量一下自己多元化业务的还有李宁。2012年,李宁进行了“聚焦核心业务,优化组织结构”的战略调整并公告称,为提高运营效率,对于一些非核心的业务部门,诸如其子品牌等将进一步整合,以把更多精力聚焦在核心业务上。2012年6月,李宁宣布与Lotto特许业务合作期限由20年调整为10年,这被视为李宁公司持续进行自我变革、聚焦核心业务的战略举措之一。

选择回归主业的远不止雅戈尔和李宁。

红豆股份2012年的半年报中称,下半年公司将核心发展男装连锁专卖建设。

种种迹象表明,以投资房地产、新能源等火热市场为方针的多元化战略似乎在服装行业很难再继续下去。中国服装企业决心对自己多年来奉为圭臬的多元化打法坐下来好好反思一下了。

对中国服装企业这种“不务正业”的多元化打法,马岗认为,服装企业做地产业务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不健康所导致的。在马岗看来,在前几年国内经济环境不健康的情况下,投资房地产的利润回报率较高,但是做实业,服装企业的利润回报率比较低,所以很多服装企业涌入房地产行业。现在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开始反思进军房地产,并且重新回归主业。“ ‘全产业链发展’以及‘主营业务的多元化外延扩展’是服装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的比较好的模式。”马岗分析称。

不过“不务正业”的多元化打法也不乏支持的声音。

产业经济研究人员白益民认为多元化是服装企业的一个很自然的发展路径,多元化包括产业向商业、金融业过渡。在白益民看来,中国官方的学者都是把美国的模式搬来强调专业化,但是民营企业不需要那么多规矩的束缚,根据自己生存的需要来发展符合民营企业的自身成长规律,所以服装企业的多元化是市场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情况。“雅戈尔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标杆,不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型到底该往哪里发展。杉杉集团则找到了标杆。”白益民认为,杉杉集团的多元化虽然有不务正业之嫌,但确是中国服装企业从制造业向金融服务业升级转型的典型案例。

白益民认为,杉杉集团找到了综合商社这样的标杆,从而加速了它多元化的发展。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讲,杉杉集团学日本的综合商社,在摸索的过程中发现了和日本的商社财团相接近的发展路径。实际上综合商社走的就是多元化,只是更多的以商业为主体。杉杉集团已经更多地从制造业模式转向商业模式,结合产业发展,产商融结合,立体发展。白益民认为,只是做产业,没有自身金融商业的服务体系,一旦出现危机,产业就会很难存活。

一些服装行业从业人员对杉杉集团的多元化道路并不感冒,他们更愿意将“不务正业”的多元化打法视为一种找出路的手段,而非服装企业最终追求的目标。

广东健业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阎华英认为所谓“不务正业”的多元化,只是产业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寻找出路,考验的是企业家的投资管理能力,而“健康的多元化”则是企业资源汇聚到一定程度后寻找出路,考验的是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在阎华英看来,只要是适合企业自身的、企业自身能做到的多元化就是最好的。有的人擅长投资,就可以去做多元化投资;有的人擅长整合企业资源、擅长企业经营管理,就可以向产业链纵深方向扩展有的人两方面都擅长且精力充沛,就可以既做多元化投资又做产业链扩展。

在张斌看来,多元化其实是某个行业在某个阶段的必然产物。张斌认为至少在2006年之前,我们的纺织企业去做多元化,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由于纺织服装行业前期投入的资金不是很大,但是现金流较好,且后期投入所需的资金也不大,一旦纺织服装企业完成了它的第一桶金以后,它的后续庞大的资金往何处去投就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多元化几乎是一个必然选择。

不过张斌也指出,现在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做多元化一定要慎重。以前因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市场空白点较多,所以企业做多元化就容易得到回报,但是未来企业在多元化战略上需要作更大的研究调查和处理,不能盲目跟风。

对服装行业而言,以产业链扩展为目的的多元化,远比“不务正业”的多元化来得安全,尽管可能这样的多元化不能为企业带来快钱,但是这样的多元化打法可以让企业最终获益。

国际化路在何方

在2012年,令中国服装企业头痛的不仅仅是库存和多元化问题,国际化道路的艰难让不少中国的服装企业选择回归国内市场。在这一年,中国的服装企业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国际化道路。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2012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服装企业将发展的重心转回国内。

2012年7月4日,李宁公司与西班牙商成立的销售公司申请破产。随后,李宁公司与美国的合作伙伴FootLockerinc的协议也已经终止。9月初,李宁公司关掉了其在中国香港的唯一一家分店。2012年,李宁本人在回归公司后提出了三个聚焦战略,即聚焦核心品牌――李宁牌、聚焦核心业务――回归体育本质、聚焦核心市场――中国大陆市场。李宁公司的国际化之路暂时搁浅。

“美国等发达地区的市场已经很成熟,留给国内品牌发展的市场是相当小的。”马岗认为不论是之前走国际化路线的李宁公司,还是现在坚持国际化战略的匹克,其实它们在国际化道路上都只是迈开了很小的一步。在国际化道路上,本土的服装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实,国际化绝非中国服装企业一个陌生的话题。

从1993年起,红豆集团就分别在美国洛杉矶、纽约和日本大阪建立了外贸公司。2007年,红豆集团抓住国家“走出去”战略机遇,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建立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的经济特区。

作为中国较大的羽绒服制造企业,波司登也较早地进行了国际化探索。近年来,波司登的产品已进入日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瑞士、英国等国家。2005年,波司登男装以自主品牌进入英国市场,已在全英拥有84家专卖店。2012年10月12日,波司登欧洲总部在伦敦开业运营。

2001年9月,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提出“多品牌国际化”战略。2002年,杉杉集团开始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大品牌合作。通过合作、收购等方式,几年下来,杉杉集团拥有了一大批服装品牌,包括3个自创品牌,“玫瑰黛薇”等9个设计师品牌,“玛珂・爱萨尼”等8个国际合作品牌,合计超过20多个。

值得深思的是,尽管中国服装企业一直深耕国际化战略,但是国内的服装品牌如红豆、波司登、杉杉、雅戈尔等,都难以在国际上产生大的品牌影响。

对此,马岗认为,对于品牌的国际化,很多服装企业都有一个误区,国际化不单单只是把产品卖到国际上去。国际化是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品牌的国际化、市场的国际化、生产设计的国际化和人才的国际化等。在他看来,目前我国许多服装企业的品牌文化和附加值的结合程度仍不够。“现在许多服装企业一味地去模仿国外高端品牌,但是国外服装品牌不仅仅是单独的产品,它还附着一种文化魅力和一种契合个人生活品味的情趣,这正是中国服装企业所忽略的东西。”马岗分析称。

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附加值较低,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国内服装品牌在国际化道路上的前进,但是,目前国内服装行业在国际化道路上仍有一定的优势。

在全球服装产业的基础上,中国服装行业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布局,从原料、生产技术和制造能力方面来说,中国的服装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全球竞争力。

阎华英认同此观点,在她看来,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也培养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的产业工人,中国本身还是全球增长最快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这些就是中国新的比较优势。但阎华英也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也会发生变化,原有的优势会逐步丧失,新的优势会逐步形成。阎华英认为,我国服装企业的所谓国际化和走出去,就是要在今天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当中寻找新的比较优势,也就是新的赚钱的机会。

在阎华英看来,中国的服装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困难需要克服:第一,需要有国际化的人才。没有相应的人才助阵,就会寸步难行;第二,需要懂得国际游戏规则;第三,注重并了解文化差异。东西方之间,宗教之间,错综复杂,不同的话语体系,不同的民族心态,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消费观念,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中国服装企业还面临着新的挑战。劳动力成本在不断攀升,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消耗也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土地成本、资金成本、社会成本都在节节上升。要做国际化,中国的服装企业家们还需认真地做好功课。

2013:希望之年

库存压力、多元化迷途、国际化乏力,三个问题让中国服装行业在2012年蒙着一层阴霾。但不可否认的是,危机中蕴含转机,2013年中国服装行业转型升级或有质的突破。

而在这场以转型升级为主旋律的突破组曲中,三个最关键的音符是:智能制造、信息化、新材料应用。

2012年年底,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科研团队研发出全球最大的3D打印机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中国。在这一年,欧洲率先使用3D打印机技术进行生产的企业――比利时梅洛特公司与中国青岛一家纺织厂建立合作,“打印”纺织机轴承。传统工业流程需要84小时制作的零件,通过3D打印技术,24小时就可以制造完成。由于可以在目的地精准打印,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3D打印机的出现和推广给2012年持续低迷的纺织服装行业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

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曹和平认为,3D打印技术对中国的纺织服装制造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要增强忧患意识,在新技术来临的时候,应及时将3D打印技术引入到纺织服装的设计和流程中去。“3D技术给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曹和平分析称。

3D打印机的出现代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今的纺织服装业已不再是单纯的传统产业,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要想有所发展,科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科技方面的发展目标,即要让“科技贡献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国成为世界纺织科技强国”。

成为纺织科技强国,除了要有制造技术的革新和进步,信息技术也同样重要。而只有实现信息化与纺织工业的深度融合,掌握现代化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技术,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目前,国内的许多纺织服装企业都进行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但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江苏利诚纺织集团上海利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鲁斌认为,目前中国的许多纺织服装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数据,从而导致了企业间在相互合作的时候非常麻烦。而且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只注重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库存的有效管理。库存管理和物流管理将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点。

马岗认为,2012年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这些企业在2013年的发展方向,包括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的改革和调整、去库存化、迎接线上线下消费者的迁移所带来的挑战。在马岗看来,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不再是产品能力、营销能力和渠道能力的单一竞争,纺织服装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零售商的资源整合度,对商业环境、市场的研究和对消费者的驾驭能力。这都是2013年必须关注的内容。

中国服装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同时,尽管近年来国内劳动力成本、资源环境成本不断增加,但我国服装行业产业链完整、技术水平先进,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依然存在。中国服装协会预计明年服装出口增速将不低于同期国际贸易增速。

由于坚持扩大内需仍然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因此随着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国内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国内货币政策有所放松,物价逐步平稳回落,这些将对国内消费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13年,内需对服装增长的支撑作用和拉动也将逐步增强。

但是2013年,我国服装行业的运行压力将继续增大。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国内外棉价差对行业影响较大;其次,劳动力成本、环境资源成本等要素成本将继续上涨;第三,信贷政策虽然或有宽松,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难以彻底解决,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资金紧张对企业的压力依然较大;第四,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继续提高,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将付出更大成本。

第6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2012年年报披露预测已经开始,截至1月23日收盘,两市已有1201家公司了年报预告,其中显示预增、略增,以及续盈且存在增长可能的个股接近700家。而在已2012年年报预警的47家纺服上市公司披露的预测来看,净利润平均下降达4.65%。三年前, A股79家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在2010年全年实现净利润增长61.24%。到2011年,行业形势整体大变,全年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2.26%。

在已经2012年年报预警的47家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中,预增的有26家,预告净利润变动幅度为10%至116%。预减的有20家,预告净利润变动幅度为-30%至-304%,1家首亏。纺织服装板块下跌超过15%,跌幅在23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居首。

据Wind数据统计,2012年纺织服装板块内个股总市值加权平均跌幅高达15.25%,龙头个股几乎“魂断二级市场”,其中梦洁家纺股价“腰斩”,美邦服饰、华润锦华、罗莱家纺、森马服饰、星期六年跌幅均超过40%。在预增幅度较大的部分个股中,富安娜、七匹狼、华芳纺织、江苏三友等个股跌幅也远超大盘,可见透支业绩的情况在该行业内大部分个股中都未曾出现,而今年以来,纺织服装板块的涨幅仅有2.32%,依然排名倒数第四。

华孚色纺在业绩预警中表示,受国内棉价下跌去库存对利润造成的损失以及内外棉差价过大,出口订单终端以国际棉价为计算依据等的影响,其201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幅度预计下降55%到85%,变动区间在0.75亿元到1.1亿元之间。

鹿港科技则在业绩预警中称,预计2012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0万元到13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85%到90%。主要原因为受到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其中以欧洲市场低迷影响最为严重,公司中高档产品销售数量同比减少,产品销售受到影响,致使公司年度利润降低。

“碗底”理论下期待拐点

虽然已披露的年报预测已步入最差区间,但同样,当行情已经滑至“碗底”,根据“碗底理论”判断,接下来无论向哪个方向发展,都应该是上升趋势,即将可望进入上行区间。据此,行业拐点是否已经快要出现,成为2012纺服板块年报披露区间内的最大期待。因此,纺织服装近期零售终端有所回升,内外需出现好转迹象的迹象,成为了机构关注的焦点。

数据显示,2012年1到12月我国纺织品及服装累计出口2549.21亿美元,同比增长2.84%,增速较1至11月份的2.08%回升了0.08个百分点,但较2011年全年20.04%的增速大幅回落了17.2个百分点。从环比数据看,12月出口在经历了10月、11月连续2个月的回落后出现明显反弹态势,12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241亿美元,较11月份环比大幅增长14.91%。其中,纺织品出口85.72亿美元,环比增长5.68%,服装及其附件出口155.29 亿美元,环比大幅增长20.73%。

如七匹狼的年报预告就显示,公司预计2012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达到5.36亿至6.18亿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将上涨30%至50%。在分析业绩走强原因时该公司表示其在2012年订货会的订单有所增加,故预计2012年度业绩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在已披露预估的47家上市公司中,预告净利润上限排名前五名为:美邦服饰、森马服饰、七匹狼、报喜鸟、罗莱家纺,预告净利润上限分别为:12亿元、9.8亿元、6.2亿元、5.5亿元、4.3亿元。这样的年报预告似乎更加印证了行业分析结果。机构观点认为,很明显,行业中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迎来公司盈利拐点。

由于这些领军品牌服装类上市公司盈利状况的明显改善,使2013 年纺织服装回暖趋势似乎有些端倪初露的迹象,但分析人士亦普遍认为,行业整体复苏尚待时日。

湘财证券分析师贺卉认为,基本面恶化、预期过高是去年股价大跌罪魁祸首。经过2012年的大跌,2013年的预期已经大幅下调,并且行业内不少公司的估值水平已经徘徊在历史低点附近。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属于业内优秀公司,今年业绩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压力不大,且存在超预期的可能。

第7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科技;时尚;自组织;低碳;特色;都市产业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050-04

一、宏观背景分析

(一)国际纺织产业发展趋势:科技+时尚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纺织业步入了新一轮调整升级周期,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1.往产业链的前端延伸,与科技研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新技术在纺织产业广泛应用加快了全球纺织产业升级和纺织业横向结构调整。一方面,合成纤维的产业化及技术装备的高速化,使纺织品供给效率提高,更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在高技术纺织品,如功能性的服装与装饰,以及产业用纺织品上的突破,使纺织业重新焕发生机。纺织技术的进步,拓展了纺织产业发展空间,带动纺织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化。

2.往产业链后端延伸,其时尚特点越来越明显,纺织业态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即文化、时尚内涵在纺织服装产业中的权重日益增加,纺织服装产品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受到重视,由此衍生出相关的时尚产业。纽约、伦敦、巴黎、米兰、东京世界五大时尚名都的发展历程清晰表明,其纺织服装产业均经历过业态转变,其产业链逐步延伸,并成为时尚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3.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即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明显,中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山东五省一市纺织产业规模占全国七成,而长三角地区纺织品产量和贸易出口量又占全国五成,这些基地成为世界相关纺织服装产品重要制造基地。

4.纺织竞争层次不断提高。高新技术的大量运用,纺织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导致纺织业国际竞争从价格和质量的竞争转向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品牌竞争为焦点的更高层次的竞争。欧美发达国家的纺织业是新纤维开发、纺织机械供应、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主导者,他们依靠综合实力,牢牢把握全球高端纺织品市场控制权。

(二)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基本路径

中国作为世界纺织产业的大国,要想成为世界纺织服装产业强国,“科技+时尚”是必由之路。而这条道路分两步走应更符合惯例,也符合实际。即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再完成制造强国向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强国的转变(即中国的关键企业或集团处于微笑曲线的两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目前正处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嬗变期,主特征是“低劳动成本优势”向“劳动高效率优势”转变。在这一阶段,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针对人民币外升内贬,以及劳动力价格大幅上升的现实及预期,加速从不易资本化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撤出,发挥资本实力,完成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改变国际产业竞争被动局面,完成由大向强的转变。相应,在产业积淀实力的支撑下,在产业发展的内生驱动下,“科技+时尚”将厚积勃发,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业态的巨变。过程中,在产业结构上,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使中国纺织产业由制造产品的低端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在产业空间结构调整与布局上,中国东部纺织服装产业将转移中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纺织产业业态向“科技+时尚”演化,每一集群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品牌,并暖育产业链与横向产业的系列企业与产品品牌,通过品牌整合中小企业群,形成即可大批量制造高端纺织服装产品,也可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小批量需求的柔性生产经营的业态,构建中国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的排头兵。与之同步,为充分挖掘中西部市场潜力,充分发挥中西部资源与产业基础的优势,通过产业大转移释放东部产业基地过剩的产能,削弱东部产业内耗能量,带动中西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共享产业转型升级的红利。

二、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保持了年均31.09%的增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截至2012年底,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 200多亿元,全行业总体规模居全国第十、西部第一。

(一)已形成较完备产业结构与较合理的产业空间集群

1.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4级层面分布齐全(2011年485家规模以上企业主产品统计表,未附)。在产业企业数结构中,以纺织原材料、面料、坯布生产为主,占纺服业的48%左右;服装、服饰企业占20%左右;床上用品行业起步晚,仅占3%左右。我们还计算各行业销售产值比,也显示纺织原材料、面料、坯布、服装、化工助剂行业对我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贡献值比较大。

2.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五大集群,即成、德、绵服装、家纺产业集群、南充丝绸纺织产业集群、遂宁棉纺织产业集群、达州苎麻纺织基地,以及宜宾自贡的西部化纤纺织原料基地。

(二)产学研具备一定科技开发与创新能力

“十一五”期间,纺织科研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5项、中纺协“纺织之光”科学技术奖40余项;由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牵头研发的“聚苯硫醚(PPS)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聚苯硫醚纤维、醋酸纤维、玄武岩纤维、芳纶、三聚氰胺纤维等高新技术纤维的研发及产业化取得新进展。目前,全省纺织产业共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国家级1个。宜宾丝丽雅集团在染色绣花线、粘胶长丝、白胚绣花线等产品技术研发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三)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有较强竞争力

四川省六大地区品牌产品(丝织品、桑蚕丝、棉混纺布、人造纤维、工装、苎麻布)在全国的竞争力较强。宜宾丝丽雅集团的染色绣花线产量亚洲第一,粘胶长丝占全国产量的26%,白胚绣花线占全国产能的50%,国内排名第一。“雷迪波尔”、“欧度”、“琪达”等品牌企业在服装市场影响力较高。“琪达”牌服装、“宝珍”牌丝绸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宜宾丝丽雅”被评为中国出口名牌。全行业拥有四川名牌产品41个,四川著名商标30余个。

(四)发展后劲有所增强

通过多年市场竞争与企业并购,四川省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总资产在5 000万元上的企业215家,占规上企业的44.3%,纺织原材料、面料、坯布、服装服饰、化工助剂行业集中度比较高,反映出四川省这些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多年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国内外先进的特宽幅箭杆织机、清梳联合机、整经机、精梳机、无梭织机、全自动络筒机等先进设备得到广泛应用,约1/3以上的规模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通过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投入,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CAD/CAM)、资源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信息技术得到较好推广应用,其中,宜宾丝丽雅、华润锦华、华纺银华、依格尔等一批重点企业集团的ERP应用水平走在同行业前列。“十一五”期间,全省纺织行业淘汰印染落后产能0.6亿米,化纤落后产能6万吨;通过技术升级,绵阳佳联印染耗水量仅为1.4吨/百米布,远远低于《清洁生产技术棉染行业》(HJ/T185/2006)耗水量2.0吨/百米布的标准。

三、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面临的机遇

1.国家施行扩大内需政策,市场需求支撑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不仅引发世界经济严重衰退,而且暴露出其社会经济结构深层次问题――产业经济竞争力不断减弱与高社会福利刚性维持的矛盾难以解决。这一深刻矛盾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许多商品的市场需求,在未来较长时期接近极限。中国政府审时度,及时提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方针,并且在十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奋斗目标与实现路径。其中,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实现目标的主要路径,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作为关键的政策保障措施。而党的十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了系统的制度改革方案。可以预期,在党和国家的这些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中国城镇化进程将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将不断提高,社会分配结构更趋合理,中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将不断扩大,消费升级步伐将加快。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民生产业,在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将进一步发展。其中,一些与消费升级紧密相关的行业将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如家纺行业、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和高端、个性化、多元化的服装行业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春天。

2.国家施行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四川省享有市场、产业发展双机遇

中国政府一直坚持施行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举世公认。其中,第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对中国西部能源开发、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等的作用明显。现在进入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阶段,国务院已经批准的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在顺利执行,新一届四川省委省政府也提出多点多级发展战略。在以上各级政府的区域政策的集成作用下,四川省的城镇化进展肯定是西部第一,而且肯定也会快于中部一些省。该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会缩小与中部经济较发达省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11年,中部乡村居民人均收入8 791元,多于西部乡村居民的7 855元,但是,两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都是19 868元,这既是昨天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结果,也预示明天的区域和谐发展前景。这为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提供了一个具有地理优势的西部市场。与之同步,四川省正在推进“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进程,成都市正在加快充分国际化进程,将为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和保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环境。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当然也将获益。

3.低碳、生态资源强省,发展特色产业潜力巨大

从长远看,四川的清洁能源资源种类丰富,开发有序,未来定是中国清洁能源强省。在这一未来最有竞争力能源保障支撑下,该省产品应最具冲“碳标准”关实力。可以预见,届时的“四川造”有可能是“中国造”的标准。从产业所需原材料的资源看,四川在蚕茧、苎麻生产,以及一些大牲畜、家禽的养殖方面有比较优势,这些高品质的绿色资源在中国消费升级的第二、第三阶段在不同地区并存时期,应成为个性化消费、绿色、低碳、环保消费品生产与制造的“稀缺”资源。四川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变脸”的故乡,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这里应是对服装产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文化元素的宝库。因此,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发展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四川有独特优势。

4.东部纺织产业重构,可能加大对西部投资

目前,中国东部五省一市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产值占中国该产业产值的80%,产业聚集发展模式极具竞争力,构成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产业的中坚。在国际需求接近极限,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以及在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如果不改变发展模式,国际竞争力肯定将丧失。同样,中国许多产业都面临相同局面。为此,党在十报告中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的鼓舞与指导下,东部纺织服装产业正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相应,将加大分享国内需求扩大红利的能力,为此,对西部投资是必然选择。这为西部跨越式发展纺织产业提供了重要动力,四川省亦然。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

1.四川省要素资源也有不足,减弱承接纺服产业转入吸引力

客观说,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政策落差、国企改制滞后等冲击,经过企业改制,利用缝隙市场机会,主动融入东部供应链等举措,形成目前产业竞争力水平和空间布局。

目前,产业整体在人才、技术、工艺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与东部有较大差距。因此,不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仅凭自身实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应无可能。而东部产业要向西部投资,一是为接近市场,二是为获得要素价格低廉的优势或者使用要素效率高的优势。西部市场前景肯定是美好的,这是东部产业愿意投资西部、四川的重要原因。目前,四川省在水电气资源价格有一点优势,但在土地资源上,无论是土地指标,还是土地价格,与中部比已没有优势可言,更关键的是,四川省劳动力价格与劳动效率大致都是东部的3/4。由此可见,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不但已丧失吸引东部投资的吸引力,而且如不转型升级,将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

2.产业缺乏自组织能力,发展面临生存考验

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处于被东部产业低端锁定的状态,在缝隙市场中生存发展特征十分明显。第一,棉纺织业前纺大而不强,后纺弱且不优,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低,化纤业的品种较为单一,新型化纤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用纺织品总量较低,服装、家纺业发展受面料、辅料、衬布、拉链、纽扣、缝纫线配套不足的制约。第二,该省纺织服装产业链各环节除蚕茧丝绸与苎麻织布产业链本地耦合运行度较高外,在本地的耦合度不高,产业链处于一种貌合神离的状况。导致本地产业链及链上企业不能同舟共济形成共赢格局,而且长期处于背负高物流成本运行状况而无法提高竞争力。因此,不排除这种可能,东部产业在重构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的过程中,不向四川省投资,只把四川省当做东部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的市场。

四、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未来发展的策略研究

(一)基本判断

第一,四川省拥有发展潜力巨大的西部市场、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条件、低碳生态资源,具备完整的产业基础和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础,以及富有效率的产业集群。因此,四川省应坚定信心,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第二,四川省目前处于工业中期阶段,即关键城市的中期、后期与大多数地级市的工业化前期并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四川省纺织产业产值虽只占其工业总产值的4%,不是支柱产业,也应是重点产业。理由是:其一,该省低碳、清洁能源支撑的产业,有长远发展的生命力;其二,生态、环保、绿色资源的转化增殖器,是符合明天消费升级的产业;其三,四川省有许多处于工业化前期区域的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第三,四川省必须通过承接东部为主的产业转移,才能完成转型升级。同时,四川省只有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才可能形成产业竞争力,只有形成以纺为基的大产业链,才可能形成中国内陆的经得住竞争考验的产业基地。第四,四川省只有走“科技+时尚”之路,纺织服装产业才能获得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战略

1.跨越式发展战略

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要消除人才、技术、资本等关键因素的制约,加快发展,必须抓住东部产业重构的历史机遇,尽快引进资本,带来人才、技术与管理,重整四川产业资源,才能较快形成四川纺织服装产业的自组织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2.特色发展战略

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不具备全面开花式的发展条件,但是生态、环保、低碳资源富集,并且拥有较好产业基础和区域产品品牌,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因此,四川省在铸就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应把重现丝绸、苎麻、蜀锦、蜀绣、民族服装服饰等传统优势产品的辉煌作为突破口,打出川牌品牌,形成四川纺织服装产业的核心行业群,则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很有希望。

3.都市产业发展战略

“科技+时尚”已经成为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流。四川纺织服装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这条道路。而实现“科技+时尚”的载体是特大城市,从国际成功经验看,还应是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因此,四川纺织服装产业在向微笑曲线两端的跃升中,应以成都为依托,驾驭其充分国际化东风,大力开发新材料,大力发展服装、服饰、家纺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相应,把成都建设为区域国际贸易中心与“一节一周”的时尚中心。

五、对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省领导应高度重视这一产业发展

从我们提供的以上资料及分析可见,纺织服装产业不但是民生产业,是中国国际贸易中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而且可以是产生高附加值的产业。目前,四川省的纺织服装产业还有很多不足,面临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恰恰需要领导关注、关心这一产业的发展。只要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存在问题,制定正确发展战略来推动其发展,这一产业就可能是成都市国际化的一张名片,就可能是四川省生态、低碳资源的转化器,就可能是四川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前期地区发展工业的助推器,就可能是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的放大器。

(二)加强科学规划,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在科学规划方面,首先应制订清晰的发展目标。我们建议制订两步走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在未来5年左右时间里,一是打好特色产业原材料基地建设,为四川特色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原材料基础,即蚕茧、苎麻生产基地应扩大产能;二是以西部市场吸引东部产业转移的关注力,注重引入重整产业链的关键企业,提升四川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加强各方产业力量对四川纺织服装产业未来看好的预期;三是发挥我省在纺织材料研究、教育的优势,以纺织材料研究与产业化为突破口,走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跨越式发展之路;以振兴蜀绣、蜀绢为契机,以我省的蚕茧、苎麻资源为本,以丝绸、苎麻纺织品为载体,以弘扬蜀文化、四川民族文化为魂,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突破口,走特色产业引领产业高端发展之路。这一阶段末,产值应达到2 000亿元左右。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之后5―10年,使该省几大产业集群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同行有影响的生产贸易基地。与之同步,在成都市建立西部纺织服装国际贸易中心与时尚中心,在相应城市建立相关纺织品采购中心。

在政策制定方面,建议省政府应推动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涉及:一是明确政府发展该产业的意志,这对招商引资十分重要;二是统一的政策措施,这有利于避免各地拼政策而弱化招商引资的效果,也有利于政府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合理性;三是加大省政府对调整产业结构与科技创新支持或扶持的投入、奖励的力度。

在加大执行力方面,除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制订一套更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的管理办法之外,笔者建议:一是省级领导要加大对招商引资的指导与参与力度。二是应建立关键困难环节工作协调机构,并有所作为。如该省棉花主要来自新疆,但车皮调度十分紧张,据悉,山东、江苏两省有专设机构协调解决棉花的铁路运输难题,并发挥出应有作用,受到当地产业、企业肯定。

(三)找准症结,推动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尽早步入快车道

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目前缺乏竞争力的主要症结就是产业链的貌合神离,导致四川省产业前端(纺织)与终端(服装、服饰、家纺品等)用料两头在外,产业间耦合度不高,最终结果是纺织服装产业各环节的物流成本都高,无法形成竞争力。产生的原因是该省终端产业是在缝隙型市场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因此,产业中的中小微企业居多,多以模仿、订单获得市场,用料量小、品种规格繁多,无法对本地纺织产业提供有效需求,以激发其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相应的,该省纺织产业被东部为主的外部客户低端锁定,处于微利状态,也丧失主动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综合的结果就是,虽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因此,四川省政府应在提高终端产业竞争力上给予政策扶持,发挥杠杆效应,形成整合产业的核心力量,促进产业链的有机联系,推动四川省以纺为基的完整产业链尽快形成。

Suggestions for the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Sichuan Province

LIU Ze-ren,ZHONG Zheng,LIU Yin-feng

(Chengdu Textile College,Chengdu 611731,China)

第8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服装纺织行业; 财务评价

一、主成分分析法的介绍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是Hotelling于1933年率先提出来的,也称为主分量分析。该分析法是基于降维的思想,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是指设法将原来变量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变量来代替原来的变量,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选取几个较少的综合变量以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基本思想是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变量重新组合成新的少数几个相互无关的综合变量,来代替原来变量,这些新的综合变量称之为主成分。将主成分分析应用于绩效评价,能消除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并避免主观赋权值带来的偏差。主要步骤如下:

1.选取指标及预处理原始数据。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同趋化和无量纲化处理。

2.确定指标数据的相关矩阵R,R=(rij)pxp,其中,i、j=1,

2,…p,rij为指标i和指标j相关系数。

3.确定主成分。由R的特征方程求出R的p个特征值与相应的特征向量A1X1+A2X2+……+ApXp,其中Xi为原始变量。

4.最后选取主成分的个数k。实践中主成分的个数一般由累计方差贡献率决定。一般当k大于80%时,就可以用k个主成分来表示原有指标而不会损失多少信息。

二、实证分析

(一)样本基本信息

近年来中国服装业市场激烈的竞争,不断促使湖北省服装企业加强品牌意识、加速产品结构调整。抓住“中部崛起”这一契机,湖北省服装业不仅摆脱了长期徘徊的尴尬局势,还使得骨干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大幅度提升,中小服装企业纷纷崛起,同时,湖北省“汉派服饰”已发展成为全国服装几大流派之一。

本文拟选取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沪深上市公司2011年财务报告中的有关指标,打破区域差异,选取了同一行业不同地域的17家企业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得出湖北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在整体行业中的综合排名情况。本文剔除3家对外公布的报表数据不能够满足进行研究分析需求的企业,故以余下的1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这14家样本企业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湖北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只有美尔雅和ST迈亚两家,相对于国内资本市场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在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二)具体指标的选取和计算公式

在具体指标的选取上,本文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能够反映机械企业财务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同时还考虑各个指标之间的关联性。2.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有高度的概括性,覆盖面应具有广泛性,单一的指标只能反映企业财务的一个方面,而整体指标体系需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综合水平。3.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性的基础上,应取重舍轻,由主及次地选取各项指标,尽可能从各个角度来体现企业的财务特点。4.可操作性原则。由于某些指标的数据不易取得,或取得这类数据需花费很大精力和时间,且取得成本较高,所以在指标选择上对此类指标不予考虑。5.客观性原则。指标应具有客观性,只有真实客观的指标体系才能正确体现企业财务的整体水平。

根据上述指标的选取原则,并结合本文案例分析的具体需要,将企业财务综合水平从每股获利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五个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来进行评价,具体各项指标及计算公式如表2所示。其中,X1,X2,…,X14分别代表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同比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

(三)研究数据的来源

本文所研究的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新浪财经网(http://.cn/)中各个样本企业对外公布的年报、半年报和季报,以及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通过网上查询和借助Excel表格,分别计算出对应于上述14家样本企业的14个财务指标值,这些数据值即为用于本文研究分析的原始数据。

(四)在SPSS17.0中的主成分分析会自动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

通过统计分析可知,上述选取的14个指标之间相关性不够,且KMO值过小,不能通过KMO和Bartlett检验,需要对贡献率不大的指标进行删减,因为因子分析的前提是变量间要具有比较强的相关性,要求能通过统计检验,故根据相关系数矩阵将变量指标删减为10个,这10个指标分别是每股收益(X1)、净资产收益率(X3)、总资产周转率(X5)、存货周转率(X6)、应收账款周转率(X7)、资产负债率(X8)、速动比率(X10)、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X11)、净利润增长率(X13)、净资产增长率(X14),并将这10个指标值重新导入SPSS17.0统计软件,标准化后的变量相关性KMO and Bartlett’s Tes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KMO检验值为0.517,尽管数据间的相关性偏弱,但大于临界值0.5,适于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中P值远远小于0.001,拒绝单位相关阵的原假设,适于因子分析,相关矩阵R的初始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以及碎石图分别如表4和图1所示。

由表4可知,系统共萃取出了4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82.591%,表明了这3个主因子包含了原始数据82.591%的信息量,用它们来考核企业财务绩效具有82.591%的信赖度。同时从碎石图中也可以看出第1个成分因子的特征值很高,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最大,而第5个以后的成分因子特征值都较小,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进一步说明了提取4个主成分因子是比较合适的。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的不唯一性和各主成分因子与原始财务指标变量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旋转,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和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分别如表5和表6所示。

由旋转成分矩阵可知:X8、X10、X11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主要反映了偿债能力;X3、X14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主要反映了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X1、X6、X7在第三主成分上载荷较高,主要反映了每股获利能力和营运能力;X5、X13在第四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主要反映了企业的成长能力。被提取的四个主成分可以基本上反映全部指标信息。因此可以用四个新变量代替原来的14个变量。

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可以直接得出原始财务指标变量与各个主成分因子之间的关系:

F1=0.011X1-0.021X3-0.206X5+0.087X6

-0.049X7-0.260X8+0.348X10+0.344X11

+0.139X13-0.080X14

F2=0.120X1+0.459X3+0.129X5-0.104X6

-0.161X7-0.149X8-0.050X10-0.057X11

-0.111X13+0.470X14

F3=0.308X1-0.035X3-0.085X5+0.514X6+0.363X7-0.196X8

-0.034X10-0.037X11-0.002X13-0.195X14

F4=0.063X1-0.153X3+0.466X5-0.170X6+0.068X7+0.296X8

+0.119X10+0.130X11+0.661X13+0.134X14

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综合主成分,于是得到财务综合评价函数为:

F(X)=35.45%F1+35%F2+16.7%F3+12.85%F4

=0.1054X1+0.1277X3+0.0178X5+0.0584X6-0.0043X7

-0.1390X8+0.1155X10+0.1125X11+0.0950X13+0.1208X14

将14个纺织服装行业的财务数据代入上面公式进行计算得到财务指标的一个综合排名次序。

三、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财务评价综合排名依次为:雅戈尔、探路者、报喜鸟、凯诺科技、ST中服、众合股份、美邦服饰、杉杉股份、金飞达、大杨创世、美尔雅、红豆股份、众合股份、ST迈亚。但是,从影响企业发展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就可以发现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财务发展状况不是很平衡。因为有的企业综合排名靠前,但是某个方面发展不是很理想;有的企业虽然在某些方面排名靠前,但是综合排名靠后。例如:(1)ST迈亚的资产负债率排名靠前,但是综合排名却是最后一个;美尔雅的资产负债率排名中等尚可接受,跟红豆股份差不多,杉杉股份最好。湖北迈亚和美尔雅的总资产周转率都比红豆股份差,资产利用效率不高;存货周转率都比红豆股份略好但比杉杉股份差。(2)此外,流动比率(CR)和速动比率(QR)都是用来表示资金流动性的,即企业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数值,前者基准值是2,后者为1。CR

四、对湖北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的建议

从上市公司数量上看,截至2011年湖北境内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数量只有两家,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这两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连续三年资产负债率在60%以上的公司是ST迈亚,说明其财务风险巨大。ST迈亚近年来已是连连亏损,纺织业务的经营还面临很大的压力,如: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内贸竞争日趋激烈等、公司纺织业务在后期的经营趋势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另外一家美尔雅稍微好点但盈利能力也是在低位徘徊。对此,笔者提出进一步提升湖北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对策:

1.加大培育上市公司资源工作力度。对入选的企业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辅导和外包管理给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出谋划策。

2.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经营环境,支持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

3.珍惜现有资源,加快资产整合,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和总体协调。一是利用湖北纺织服装优势行业的存量资产支持上市公司重组。通过重组,帮助处于不景气行业的上市公司实现主营业务转型;同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优势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珍惜和利用上市公司壳资源,鼓励和支持省内有上市意愿的企业通过重组现有的上市公司,借壳上市。

【参考文献】

[1] 杨海虹.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国内超市上市公司财务评价[J].商业经济2010(2):15-16.

[2] 刘永东.财务管理中主成分分析的应用[J].消费导刊,2009(8):93.

第9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江西纺织业 可持续发展 策略

0 引言

“十五”期间,江西纺织工业紧紧抓住加入WTO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在中部地区所处位置全国前移。实施“品牌战略”和“集群战略”是江西纺织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江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1 江西纺织业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江西纺织工业紧紧抓住加入WTO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在中部地区所处位置全国前移。

1.1 经济总量成倍增长

2005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39%;实现销售收入196.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62倍,年均增长29.34%。纱、服装、化学纤维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为20.44万吨、5.63亿件和18.07万吨,分别比“九五”末增长62.6%、525.56%和155.23%。各大指标均全面提前完成“十五”计划。

1.2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一是资本结构明显改善。非国有比重从“九五”末的33%提高到“十五”末的80%;二是产品结构明显改善。牛仔、弹力、高档提花和异型纤维等十大系列面料、差别化涤纶长丝、植物染料印染夏布及夏布床上用品、32S-80S色纺纱、绿冬功能性蚕丝无纺絮片等一批新产品的面市使得纺织产品档次有较大提升,“鸭鸭”、“回圆”、“深傲”等十多个服装品牌的崛起整体提高了服装产品档次,医药用布等产业用纺织品也已经有了好的起步;三是行业结构明显改善。在产业集聚效应的带动下,针织和服装两个后道产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全行业从多年来的由棉纺、化纤等原料行业支撑转变为目前总量由服装、棉纺、针织、化纤等前后道四大子行业共同支撑,效益则主要靠服装、针织、棉纺三大子行业支撑的新局面,服装行业销售收入所占比重从“九五”末的10.7%提高到“十五”末的33.7%,针织行业从“九五”末的6.7%提高到“十五”末的16.23%,棉纺行业从“九五”末的41.99%下降到“十五”末的26.82%,化纤行业从“九五”末的25.28%下降到“十五”末的14.72%。行业结构的优化整体上扩大了产业的发展空间。

1.3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十五”期间,南昌市青山湖区的针织服装、九江共青城的羽绒服装、赣南南康的西服西裤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为行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截至“十五”末,南昌市青山湖区及其周边地区聚集的针织服装企业约50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93,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了从针织布、印染后整理到针织服装加工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产品90%以上出口,2005年针织服装产量达3.11亿件,占全省针织服装产量的71%,使得江西的针织服装产量跃居全国同行业第六位。九江共青城及其周边德安县聚集了七、八十户羽绒服装生产企业及江西欣宁制衣等近20户引资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约24.5亿元,主要生产羽绒服装及加工出口服装,并产生了“鸭鸭”、“回圆”、“深傲”等十多个羽绒服装品牌。赣州南康聚集了363户的西服西裤加工企业,年服装生产能力2.98亿件,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5亿元,并带动了服装布料、辅料市场、运输及服装培训等行业的发展。

1.4 运行质量大幅提高

“十五”初期,适逢我国加入WTO,我省纺织行业同全国同行业一样步入发展的良好时期,2002年开始逐步减亏,至2003年扭转了长达八年的亏损,步入高速发展阶段,2004年、2005年产销增幅均稳居中部地区同行业首位、全国同行业前三位,其中从2004年6月起曾连续7个月稳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在产销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全行业经济效益节节攀升,2005年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8.7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98倍,年均增长37.86%。447户规模以上企业中盈利企业为368户,占82.3%。“十五”期间,九大子行业中服装、针织、棉纺和丝绢纺织等4个行业效益增长2倍以上,特别是服装行业尤为引人注目,效益比“九五”末增长11.21倍,从“九五”期间的行业“短腿”一跃而成我省纺织行业中运行质量最好的子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全行业的发展空间。

2 江西纺织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品牌缺少

一是由于企业资金普遍紧缺,绝大部分企业都未能按规定提足技术创新资金,自我投资能力严重不足;二是技术创新的收益和风险没有与科技人员、企业管理者挂钩,缺乏技术创新的压力;三是人才流失严重,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才匮乏,纺织科研开发和成果的推广应用缓慢。截止2005年,全省纺织行业尚没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也只有4户,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不到10%,服装大部分以贴牌生产为主。

2.2 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

纺织产品结构与买方市场条件下的需求结构错位,形成产品“滞销”与“短缺”并存的市场格局。表现为“五多五少”:大路货多,名牌少;低挡多,中高档少;粗加工多,精加上工少;普通加上多,深度加上少;衣着用品多,装饰、产业用品少。纺织品三大应用领域的比重与需求结构不适应,在各应用领域内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装饰用纺织品在系列化、功能化等方面与市场要求有不小差距,产业用纺织品在数量、品种、档次及生产工艺等方面难以满足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

3 江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结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经验,认为从“品牌战略”和“集群战略”两方面来夯实内功是江西纺织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江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3.1 品牌战略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纺织业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强势地位,从根本上讲要依靠以产品的质量、品牌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我国纺织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纺织业的发展要突出自主创新对行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地位,强调自主品牌对纺织工业提高附加值的贡献率。发展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加强企业的创新力,通过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将会为全行业争得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3.1.1 江西纺织业品牌发展现状 江西省多年来致力于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先后建设了九江共青城、赣州南康市、南昌青山湖区三大基地,产业集群效应凸现,区域品牌逐年增多。全省2005年新增近30个纺织服装品牌,品牌总数达到近60个,服装、棉纺、麻纺、化纤、纺机配件等行业均有分布,其中服装行业约占70%。“鸭鸭”的知名度带动同产于共青城的“回圆”、“深傲”、“雪斯来”等一批江西省著名商标的品牌成长起来。近年来涌现了“龙”牌涤纶长丝、“白鹿”牌粘胶短纤、“远东”牌纯涤纶线、“宝棠”牌苎麻纱、“江舫”牌棉纺细支高密织物、牛仔布、“井竹”、“斗牛”、“朗祺”等省产品牌。品牌意识的加强正在逐步带动江西纺织经济的发展。

但从总体来看,江西纺织服装企业现状是产品主要以低价竞争市场,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少,品牌占的比例少而又少。在江西纺织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到1%,绝大多数的纺织出口企业大都是采用来料加工方式。品牌的缺失制约了江西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

3.1.2 品牌战略对提升企业纺织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一个拥有并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应对市场竞争国际化的今天,唯一的法则就是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战略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品牌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品牌可以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打造强势品牌既是一个企业形象与企业产品重新塑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向外界释放与推广的过程,实施品牌战略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3.2 集群战略 江西省应该继续围绕“九江共青城羽绒服装”、“南康市西服西裤”、“南昌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三大产业基地建设来开展工作,积极发挥纺织产业集群效应,从而带动全省纺织行业的发展进步。坚持走“名牌产品”与“区域品牌”共同发展的道路。鼓励服装企业及产业集聚地共创品牌。在名牌产品的打造中立足于现有基础,一是继续保持中国名牌产品“鸭鸭”牌羽绒服装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利用“鸭鸭”的知名度带动同产于共青城的“回圆”、“深傲”、“雪斯来”等一批江西省著名商标的品牌成长起来;三是对近年来涌现的“龙”牌涤纶长丝、“白鹿”牌粘胶短纤、“远东”牌纯涤纶线、“宝棠”牌苎麻纱、“江舫”牌棉纺细支高密织物、牛仔布、“井竹”、“斗牛”、“朗祺”等省产服装品牌,鼓励品牌所属企业继续加大投入,从质量、管理、市场等各个方面维护并提升品牌的形象;四是鼓励共青羽绒服装、南康西服西裤、青山湖区针织服装等三大服装产业集聚地集中打造我省“纺织服装区域品牌”。

参考文献

[1]解读“十一五”发展纲要[J].纺织指导.2006.(8).2-6.

[2]陆娟.现代企业品牌发展战略[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