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域环境整治范文

水域环境整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域环境整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域环境整治

第1篇:水域环境整治范文

关键词:城市化;水环境;综合整治;影响研究

1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对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的必然是城市化发展,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这种对水环境的影响是消极的,同时也是积极的,但是消极影响所占的比例比积极影响要多得多,主要的消极影响表现在雨水径流、水环境污染这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1城市化对雨水径流的影响

(1)对城市降水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的发展,在建设城市化过程当中,对城市局部气候环境而言,会产生重大的改变影响,同时对当地的降水条件,也会带来诸多的不良影响。增多地表建筑是建设城市化的主要模式,会破坏这个城市原本的辐射平衡,并产生不良影响。粗糙的空气动力将会改变空气运动速率和运动方向。在狭小的城市空间之内还集中着工业生产、居民生活产生的热量,降低了强风的产生,加强了微风效果。不仅如此,凝结核形成于城市的上空中,也会对城市上空的降水量、运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近郊的降水量一般要小于城市降水量,降水的强度也小于城市降雨强度,从以上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城市降水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主要以城市中心降水为主,向城区逐渐的减弱,这样一来,就会增加城市的暴雨次数。

(2)城市建设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在城市化建设以及发展过程当中,会逐渐减少树木、农作物的面积,以及草地的数量,从而致使不断扩大商业区、工业区以及居民区的面积。不透水的地表代替透水地表,这样一来,大大的减少了地下水的渗入量,从而减少了城市地下水,使得地表径流大大的增加,而增加城市地表径流,会使得形成的时间提前产生洪峰量。另外,由于地下水的渗透量在逐渐减少的过程中,对补给量而言也会大大的减少,因此造成城市化建设地下水位的下降。而在城市化枯水期时期,由于增加了渗透量,河流的流量也会因此而相对减少,因此会提前形成洪峰量的时间,并大大增加洪峰量。这对于河流周围的居民来说,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南方城市化建设中,因为南方降水量比较充沛,在雨季时容易出现洪水泛滥现象。会对城市河流周围的群众带来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同时也会造成城市交通中断,淹没地下通道。

1.2城市化对水环境的污染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以及发展城市化中,城市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工业区的污染物,或者是周围群众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垃圾,这些污染物以及生活垃圾如果被排放到了城市水环境中,对城市用水以及居民用水造成污染,降水、城市地表、城市污水排放系统就是造成水污染环境最主要的三个方面。从这三个具体方面来讲,建设以及发展城市化过程中,会在水环境中产生悬浮颗粒、重金属以及细菌等有害人体的物质,这些物质我们肉眼无法看到,这些物质的产生就会进一步分散到空气当中,在降水过程中,雨水会把这些物质形成在地表径流当中或者是道路表面,从而对水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此外,由于某些城市的污水排放不合理,这些有害物质就会随着被排放到地表当中,随着自然降下的雨水把这些有害物质冲刷到地表中以及地下水通道当中,这样一来对地表径流也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如果对城市的污水排放不严加管理监督,或者是在排放污水过程中产生泄漏,对水体污染会造成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如果当城市水体排放污染超标,会使得水体产生物理变化,从而会影响到水资源的利用。

2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措施

2.1阻断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污水排放

综合整治措施最终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城市环境中各类污水的排放要给予及时的控制,阻碍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污水排放,针对城市污水问题,建立完善的收集系统,改进流制管道系统,建设城市化发展所需要的污水排放系统,建设雨水调蓄设置,进一步更换城市防洪设施,完善城市防洪设备。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水环境的污染最大,因此,城市发展水环境,就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建设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杜绝污水的直接排放,避免污染环境。

2.2提高城市环境涵养水源的能力

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首先就需要对环境进行恢复,设计城市需要的雨水管道系统,建设用地规划,全面考虑雨水渗透的需要。在城市化建设单重,充分考虑土地渗透能力。提高土地渗透能力还可以有利于达到调节气候的目的,减少城市雨水建设和运行费用,对水涝灾害以及水体污染都具有减轻作用。

2.3积极推动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居民生活水用过之后,经过科学、合理的处理过后,还可以进行二次利用,通话科学的技术处理城市雨水,对城市用水而言能够大大的节约该城市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水资源,有利于缓解水资源不足的城市用水问题,而生活上的水循环利用,还可以满足高要求的居民生活用水同时还可以满足工业用水要求。

2.4制定详细的水环境治理政策和法规

保证水环境治理效果,主管部门应当对水环境运动规律有足够的了解。提高治理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以及有效性,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管理费用,增加水环境的研究环节。提高水环境综合治理就需要不断推动信息科学的作用,与此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建立健全污水排放制度,强化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合理控制污水排水以及循环利用水资源的管理。

3结语

综上所述。水环境污染和破坏是城市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合理、科学的手段处理水环境污染,才能让城市化发展走向可持续化道路。因此主管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水环境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针对水环境污染以及水体破坏,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构建水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降低城市化发展对水环境的污染影响。

参考文献:

[1]成颖.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措施[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02:15-17.

第2篇:水域环境整治范文

[关键词]环境税 税种 体制

中国学术界早就开始了关于环境税的讨论。虽然环境税目前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但从国际、国内的综合环境分析,环境税开征已是必然趋势,且时间不会遥远。

一、碳税

碳税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征收的一种税。环境税,泛指为了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而征收的相关税中,或者与环保相关的税收。能源税,泛指对各种能源征收的相关税收,包括所得税、资源税等。三者比较,环境税最宽范,即碳税可以是环境税当中的一个税目。因此,碳税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改造现有的税种,包括能耗税、消费税等,通过对这些税费的改革,来达到减排二氧化碳的目的;也可以将碳税列为环境税的一个税目;也可以单独搞一个碳税。但是把所有的与能源相关的税收全部归纳为碳税,即中国单独搞一个碳税,是一种理想中的模式。这样对中国的资源保护、对节能减排能发挥更大作用。

二、环境税与排污费的区别

环境税和环境税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国早就有环境税收政策。如:以消费税名义出台的“燃油附加税”就可以看做是一种环境税,因为它起到的作用就是增加使用者的成本;再有,增值税中的一些减免条款,实际上也体现了环保的理念。这些环境税收,可以称为“融入型”的环境税。而单独设立一个环境税,则仅仅是整个环境税收中的一个“独立型”的税收政策。所以,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我国已经有了环境税。现在有些专家提出的环境税,实际上专指设立一个新的环境税税种。

现在提出的环境税概念,是专门辟出一个新的税种。要在短期内全面推行费改税有一系列技术障碍。首先排污收费的费率难以直接转换为税收的税率。在我国,各地征收排污费使用的费率是不一样的。征收的费率不仅与环保部门的征收能力有关,还与地方政府的关注度、企业的认识、以及环保部门的监测能力直接相关。环保监测能力强的,政府投入多的,可能就收得好一些。而税收的征收能力主要取决于税收部门的能力建设,两者难以直接转换。

另外,从理论上看,税收与政府性收费最大的区别是,税收强调“中性”原则,收费更加强调“调控”,收费的资金基本用于形成专项资金,而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作为预算分配。如果费改税,会丧失排污费目前作为国家调控环保资金的作用。

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排污费还承载了更多的职能,特别是已经被用做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未来将要推广的排污权交易或碳交易中,排污费制度都是重要的制度基础。一些专家认为,是否用环境税取代排污费还有待深入研究。

三、环境税应是新税源而非新财源

环境税是对消耗能源、占用环境资源和污染环境等行为进行的征税,纳税主体主要是各类企业。而这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首先,税基的确定。相比其他较易量化的指标,对污染物种类及排放标准的测算显然难度更大,所需技术水平也更高,对纳税企业、环保及税收部门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均构成一定要求。

其次,税率的确定。一个根本的原则是,环境税的立税是为了改善环境质量,而不是税收增长,它可以成为一个新税源,但绝不能成为新财源。这就需要一个合适的尺度:税率过低难以显示调节效应,也难以影响人们的行为,而过高又会造成生产抑制,甚至会导致破坏环境的秘密违法行为。

从实践经验看,各国对环境税设立与征收并没有统一标准和模式,因此,中国特色也应该是中国环境税的应有之义。不可否认,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彻底转变尚需时日,人们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也远非一日之功,在这个意义上,环境税固然该征,但也需慎征。准备要充分,太过草率和太过激进都难免会事倍功半。

四、国外环境税体系分析

就制度建构而言,有学者将环境税法律体系区分为独立型环境税体系和融入型环境税体系。独立的环境税由一般环境税、污染产品消费税和污染税组成;融入型的环境税则是利用消费税和资源税等传统税种的“绿化”而成。

目前鲜有国家完全建立起了独立型的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一种综合的方式,对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的进行绿化,并配合新税种的开征来逐步建立起环境税收体系。所谓“税制绿化是指通过取消和调整对环境有负面效益的税收政策和补贴,开征新的环境税,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采取这种方式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发展时间短,仍处于动态发展阶段,对环境税收制度的实效性研究还不足;另一方面,环境税法律制度的建立还须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税收体系的总体平衡问题。环境税收法律体系的构建是长期的过程,直接建立起独立的环境税收法律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讨论上,否则,再完美的制度构建也将流于形式。

五、环境税的环保意义

税收政策来促进环境保护,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鼓励对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和使用。这主要通过研究开发费用的税前列支、技术转让费的税收减免、对引进高新环保技术的税收优惠等措施来调节实施。

鼓励对环保的投资。主要通过对环保投资退税、允许环保设施加速折旧等税收措施来调节实施。

鼓励环保产品的生产、使用,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在征税时通过适用低税率对环保产品予以照顾,对废物回收利用也往往予以免税优待。

鼓励环保行为。如美国为鼓励私人造林,规定在税收方面予以优惠:私人造林只征收土地税,而不征收青山林木税,私人造林的耗费可以抵缴所得税。

对污染产品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征收重税,这包括消费税、能源税中有利于环保条款等。

参考文献:

[1]左少君.如何完善环境税费制度[N].中国税务报,2001.

第3篇:水域环境整治范文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是目前水环境监测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要从地表水环境监测和地下水环境监测两个方面入手,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水环境监测,希望文中内容可以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一、监测地表水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对地表水环境的监测需要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将水质因素合理的分为三种类型,然后对不同类型的水质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第一,调查常规水因子,直接体现水环境的质量情况;第二,对污染因子进行调查,包括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分布、排污情况和城市给排水情况,这样可以反应监测地区所受到的实际污染的情况。此外,在地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一些十分特殊的因子,在监测采样过程中,监测会受当地的特殊环境的影响,而对当地的水环境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例如,监测地表水区域的水文、地质和水生生物、水体沿岸资源现状,以及项目的实际工作要求等。所以,在对于某区域的水质进行监测时,需要通过对环境和水质进行具体调查后再决定。

对地表水进行监测,应当每年至少分别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三个不同阶段各采样两次;同时在进行采样时尽量选取在风速稳定、天气晴朗、水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通常情况下对河流的调查每期一次,每次调查连续三天。水库以及湖泊每期也需要进行一次调查,需要了解生物、沉积物特点、间温层分布,容积、平均深度、等深线和水更新时间等。

二、监测地下水环境

在监测地下水质上,主要通过对典型地区的水井进行比较完成,但在实际监测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环境,造成监测范围内的水井无法满足人们对水环境监测的需要,这就要求地下地下水监测人员必须要在制定的区域内,设置具有代表性的水井监测完成监测取样。对监测项目的选取应当依据实际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监测项目包括:水质的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氰化物、氟化物、总大肠菌群、铁、锰、汞、砷等项目的测定。同时,在水质监测过程中,要了解水井周围的水文地质特征,通常包含的信息有:水文、水位、水体中的含水量、含水层等,对地下水文的监测必须要依据行业特点以及现行标准的具体情况而定。针对地下水的监测,采取的测试方式应根据各地水期确定采样月份;有条件的地方,按地区特点四季采样;已建立长期监测点的地方,各观测点按月采样。每采样期至少采样一次,异常情况增加采样次数。测试过程中,选取好监测点后,监测需要按计划连续进行。在监测过程中,需要确保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技术水平,把好质量关。现阶段,在地下水环境监测过程中主要依据的标准是《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以及现行的《地下水质量标准》。

三、控制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质量控制是当前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关键,也是实验室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得出准确实验数据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从目前的技术和实际情况来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

(一)完善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要想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对和水环境质量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个符合实际情况,并且能够实施的标准,不能盲目的追求理想主义,要从实际出发。

2、建设统一的水环境监测网,从而确保水环境监测中涉及到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可以被纳入到统一轨道中进行管理,对水监测部门的环境要进行明确,对分工进行详细划分,最大限度降低重复监测造成的资源浪费,在监测过程中从布点开始,经过分析监测、处理数据、传输数据、综合评价等多个环节。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将这些环境合理的分配到每个部门中,对每个部门的职责都要进行明确。

3、监测要进行多次,尽量降低监测带来的数据误差,最大限度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

(二)控制监测的全过程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技术难度高、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管理难度大,任务重。因此,在工作上必须要科学、严谨,对监测的进行全程控制,确保监测不会存在问题。具体要求如下:

1、做好样品采集,样品需要反映水环境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水环境样品的采集上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进行样品采集时,应当依据测量样品性质和目的的不同将样品存放到不同容器中,并妥善保存、装运、做好详尽现场记录。在放置和运输过程中,操作要谨慎,避免操作上的错误,导致样品被二次污染,从而造成监测结果失真。

2、做好实验全程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测定空白实验、绘制标准曲线、控制精准度等多个方面,需要额外注意的是,空白实验涉及到的空白值不能产生过大波动,不然将会对对比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曲线校准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待测物质浓度与测量仪器之间形成的函数关系加以表示,控制精准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精密性和准确性。

另外,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监控,开展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积极参加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或比对、对待测组分使用不同或相同方法进行重复校准或检测、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校准或再检测、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等方式都是实验室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的手段。

(三)控制事后监测

水资源事后监测控制也是质量监测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其也是反映监测质量的水平的一个主要环节,事后监测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做好监测数据的分析、审核、评价,并对总结监测结果,从而对获取的数据是否与水环境的实际情况相符做出最终判断,如果在事后控制中发现了错误,要对错误进行及时调整,避免错误的结果对其它基础决策造成影响。总之,获取的监测数据必须要准确,不能存在失真情况,从而对水环境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为国家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对环境的质量进行充分了解,就需要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在监测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做好水环境监测工作。同时,环境的恶化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让人们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因此,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要做好质量控制,确保监测结果的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李林. 如何加强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 环境与生活,2014,06:21-23.

[2]穆肃. 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框架初探[J]. 科技资讯,2014,28:96-97.

[3]姜军成,曲琳,宁璇璇,纪灵,夏炳训. 浅谈基层海洋环境监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03:32-36.

第4篇:水域环境整治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 水质 污染 治理

汀江发源于武夷山南部宁化县治平乡,是福建省第三大河流,主干流流经长汀、武平、上杭、永定四县后出境汇入广东韩江,全长328km,流域面积11802km2。汀江是长汀县最主要的地表水资源,自北向南,贯穿整个县城,承担着饮用水、工业用水、游览、农灌与受纳工业及生活污水等多种功能,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城乡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日益突出,因此,做好汀江水资源保护和控制污染是长汀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当务之急。

1.汀江长汀段水资源概况

汀江长汀段位于汀江上游,全长15.7km,流域面积2603.77km2,河道坡降4.86‰,多年平均流量101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1.46亿m3,水资源利用率为52%,目前有水库83座、水电站118家,水电总装机容量9.34万千瓦。

长汀县83.7%国土面积为汀江水系,汀江干流自北向南,穿城而过,境内8条主要支流呈叶脉状遍布全县。水环境现状调查包含汀江长汀段干流、支流及城市内河,污染源涵盖工业、农业、生活和养殖领域,针对现状提出水污染整治对策与建议。

2.汀江长汀段水环境现状调查

在汀江干流、支流均设监测断面;干流三个断面十里埔断面为城区上游5km、陈坊桥断面为城区下游5km、美西大桥断面为城区下游65km,并与上杭交接。支流断面均在与干流汇合前。

2.1汀江长汀段干流水质现状与趋势

根据长汀县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对近五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基本项目(24项)进行监测统计。采用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进行评价,计算各污染分指数、污染综合指数,运用Daniel趋势检验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计算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近五年来干流各断面水质状况评价结果及变化趋势如表1所示。

监测统计表明,目前汀江干流水质尚好,十里埔断面连续五年维持在Ⅱ类水平,陈坊桥、美西大桥连续五年维持在Ⅲ类水平,均能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质量要求。主要污染物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有机污染指标;对四个主要污染物指标计算污染指数,其它20项指标计算污染指数。可以发现,四个指标污染指数占综合指数53.6%~72.4%,说明水体表现出明显的有机污染特征。

2006年至2010年,十里埔、陈坊桥断面水污染综合指数及四项有机污染指数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美西大桥监测断面水污染综合指数及四项有机污染指数有上升趋势,但不明显,说明开展汀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后,汀江干流水质有所好转,但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2汀江长汀段主要支流水质状况

汀江水系河流众多,大小支流主要有8条,集雨面积50~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铁长河、郑坊河、七里河,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濯田河、南山河、涂坊河、刘坊河、刘源河。

从长汀县环境监测站历年对各支流的水质调查结果看,濯田河、南山河、涂坊河、刘坊河、刘源河、铁长河、七里河、郑坊河水质良好,所有指标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质标准,可满足当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

2.3郑坊河饮用水源水质状况与趋势

五年分别监测PH等24项指标(项目与汀江干流相同),以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进行评价,计算各污染分指数、污染综合指数和秩相关系数。

五年监测结果表明:郑坊河饮用水源地水质尚好,基本上能保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参照汀江干流计算方法,计算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四项指数及综合指数,可以发现污染综合指数上升趋势不显著,四项有机污染指标趋势平稳,但是四项指数占综合指数的40.4%~52.0%,说明长汀县饮用水源也是来自有机类污染。

2.4内河水质状况

城区二条内河主要受生活废水的污染。水体发黑、发臭,水中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基本上超过V类水指标,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河流,严重影响汀江水质。

3.汀江长汀段水污染源调查与成因分析

3.1根据社会经济活动和特点,对排入汀江长汀段的各种污染源进行调查,造成汀江长汀段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有养殖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灌溉退水和工业废水。

3.1.1养殖业废水

虽然长汀县人民政府2009年下发《长汀县2009年―2020年生猪业发展布局规划》后,已有效遏制了养殖业规模继续扩涨的趋势,但总体养殖规模仍然过大。2010年长汀县生猪出栏 39.25万头,存栏26.63万头,养殖业废水排放量为251.65万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为4860.0吨,NH3-N排放量为972.0吨,TP排放量为194.4吨。

3.1.2生活污水

现阶段流域内极少量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根据环境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长汀县生活污水排放量为865.49万吨,COD排放量4486.41吨,NH3-N排放量540吨,TP为41.2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汀江沿岸乡镇及农村的垃圾产生量日渐增多,据调查,流域内垃圾收集率仅为30%。经测算,2010年垃圾产生量为54093吨,排放量为37865.1吨。流域垃圾污染物COD排放量3407.9吨,NH3-N排放量486.8吨,TP排放量为74.9吨。按主要污染物入河率10%算,入河量COD为340.79吨,NH3-N为48.68吨,TP为7.49吨。

3.1.3农业灌溉退水

长汀县有耕地面积30万亩,70%左右分布在汀江沿岸乡镇。按种植每亩用水量800m3/年,回归系数0.4计算,2010年农业用水面源的废水排放量为6720万吨,农业灌溉退水中COD排放量为2100吨,NH3-N排放量为420吨,TP排放量为63吨。大量化学肥料、农药的不合理施用是造成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农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氮仅为30%~50%、磷10%~20%,而流失进入水体的量约占使用量的25%(N)和15%(P)。N、P元素是水体富营养化及有机污染的重要因素,也是汀江的主要污染因子,随着汀江水系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趋于下降,如何控制有机污染,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是今后汀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3.1.4工业废水

“十一五”期间,随着闽西及长汀交通条件的改善,长汀县主动承接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使长汀经济建设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并形成一定的规模。 根据环境统计数据,201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74.99万吨,比2006年增加56.75万吨;废水中COD排放量为267.82吨,比2006年增加83.63吨;NH3-N排放量为398.94吨,比2006年增加393.27吨,主要是金龙稀土和虔东稀土含有高浓度氨氮废水排放所致。因此流域内工业企业规模的扩张也是造成汀江内河水质污染较严重的原因之一。

3.2在各类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调查的基础上,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引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见表4:

从表中可以看出,养殖业废水是我县最主要的污染源,污染负荷比达42.84%;其次为生活污染源,污染负荷比达32.62%。二者累积污染负荷比高达75.46%,而且排放源相当分散,治理难度大,有效地削减这两类污染物将对水质的改善将起到重要作用。

4.对策与措施

汀江长汀段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长汀县水环境质量状况略有好转,但是城区内河污染仍较严重,且整个水环境已呈现出明显的有机污染特征,所以做好污染防治工作,保护水环境质量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4.1养殖业治理

4.1.1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是将畜禽养殖污染预防战略应用于畜牧生产全过程,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先进的清粪工艺和饲养管理技术,来大幅度降低污染物产生量。同时,通过对畜牧场区的绿化、立体养殖等措施,可实现畜牧养殖业无废物排放,资源再生利用的绿色畜牧产业。

4.1.2对已经建成的畜禽养殖场统筹规划、适当集中,以提高养殖场自身的治污能力;严把新建养殖场审批关,扶“大”控“小”,引导养殖业走集约化、规范化、资源化、污染减量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与此同时,推广粪便干湿分离,建设有机肥料企业,将猪粪转化为优质、无污染肥料。

4.2生活废水治理

4.2.1据调查生活污水中的总磷大部分来自洗涤污水,因此应把生活污水中的禁磷、控磷作为重点,通过政府部门干预,禁止在规划区内生产、销售、使用含磷洗涤剂。

4.2.2 加大旧城改造步伐,建议县政府拨出专项资金,添置环卫设施,切实解决扩城后新产生的垃圾和小街小巷的垃圾存放和清运问题。在设置垃圾箱、垃圾池时,尽量设计封闭式垃圾箱,防止污染源被雨水冲刷直流汀江河。继续实行对旧城区居民改厕给予补助,使旧城内的居民使用卫生厕所,消灭卫生死角,才能彻底净化内河。

4.2.3加快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速度,提高管网覆盖率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率。从中长期考虑,污水管网应实行雨、污分流,即实现居民家庭排放的生活污水由专用管道排放到污水厂处理。否则,即使再扩大污水厂的处理能力,也满足不了雨污合流制的处理要求。

4.3农村面源治理

4.3.1结合农村新村建设,合理规划和布局,将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建设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新农村。

4.3.2加强农村环境教育,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人,只有让每一个村民都有较强的环境观念,村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维护周边环境。

4.3.3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和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提高有机肥的使用比例,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技术,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在农村全面完成改水改厕工作,发展沼气,转变能源结构,彻底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4.4工业废水治理

4.4.1加强水资源利用,提高用水回用率。据统计2010年长汀县工业用水重复率仅为17.2%,部分工业用水则不经治理直接排放,这样既导致地表水质的恶化,又浪费了水资源,必须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使用率。

4.4.2加强对工业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检查,严禁超标排放,对于超标排放或者超过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企业,要采取限期治理措施,限期达标,逾期无法达标的要坚决关闭。

4.5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

科学规划流域下一级的水电开发密度、运行方式和保障水环境生态安全的统一调度制度。对现有在建小水电建设项目进行逐个清理,对不符合水利开发规划,未经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要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恢复原状;对于符合规划并已建成的水电项目,应注重制定水电站优化运行方案,保证正常的下泄流量,避免部分河段脱水。

5.结语

长汀县水环境总体较好,汀江干流能保持在III类水环境功能,支流基本上能保持在II类水标准,但城市内河污染严重。水体主要的污染物是氮氮、高锰酸盐、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等有机污染类指标,治理有机污染是今后汀江综合治理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养殖废水是长汀县废水中污染负荷均最大的行业,削减养殖业污水排放将有效地减轻汀江的污染;其次要做好生活污水的治理,加快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速度;三是合理的村镇规划,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和建设生态农业,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长汀县统计局,《长汀县统计年鉴》,2010年.

[2]中国环境规划院,《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2003年.

第5篇:水域环境整治范文

[关键词] 腹腔镜术;输卵管;积水性不孕;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4(c)-003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operation in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patients with hydrosalpinx. Methods 60 cases of infertility patients with hydrosalpinx receiving laparoscopic operat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37 cases were with bilateral effusion, 23 cases were with unilateral effusion,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operation,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Of 60 cases of infertility patients with hydrosalpinx, the patency rate of fallopian tube after treatment reached 96.67%, the total pregnancy rate was 90.0% and recurrence rate was 8.3%,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was extremely obvious.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operation in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patients with hydrosalpinx contributes to helping patients reconstruct the unobstructed fallopian tube, which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method, and it is of higher applications value.

[Key words] Laparoscopic operation; Fallopian tube; Hydrosalpinx infertility; Clinical effect

近几年来,不育不孕已经成为了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孕症的类型较多,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就是输卵管炎不孕症,这种类型在所有不孕症患者中几乎占了30%~50%,导致这类疾病发生的因素较多,最常见的一种就是输卵管发生积水而引发输卵管被堵塞,从而导致不孕。目前,临床上对于输卵管积水所致的不孕疾病有很多治疗方法,质量效果也各不相同,但是将腹腔镜输卵管修复整形术用于输卵管积水不孕的临床治疗,质量效果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肯定[1]。为了进一步探讨这种手术方式对于单侧或者双侧输卵管积水患者的治疗疗效,此次研究随机选取了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收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该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报告随机选取的60例不孕患者,均属患者同意,且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最大年龄为36岁,最小年龄为23岁,平均年龄达到(26.5±2.45)岁;患者最长不孕时间为9年,最短不孕时间为2年,平均不孕时间为(5.6±2.5)年;其中双侧积水为37例,单侧积水为23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不孕症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排卵与子宫结构等均属于正常;患者配偶的检查均属于正常,60例患者均接收过输卵管通液治疗,但治疗无效。

1.2 治疗方法

虽有患者均选择全身麻醉之后,取其截石位并用Veress气腹针对患者的脐部进行常规穿刺,气腹针经过患者的脐孔穿刺之后形成了人工气腹,并采用头低位,穿刺成功之后置入腹腔镜,然后探查患者的盆腔、子宫以及输卵管的形态改变、输卵管周围组织等情况;再将已行消毒灭菌处理过的导尿管,将其置入患者的宫腔内,待水囊充水之后固定在子宫腔内,通过子宫向患者输卵管内注入美蓝液,规格为2 mL亚甲蓝(化学药品,规格为:2 mL:20 mg、5 mL:50 mg、10 mL:100 mg)和250 mLLN,并观察患者输卵管的通畅情况。术中将电凝功率设置为45 W并对游离的组织实施电切,进行输卵管术。手术的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若患者的输卵管粘连了周围组织,那么就先将其分开,使得输卵管恢复原有形态;若伞端闭合游离则恢复伞端的解剖形态。例如输卵管的伞端保持解剖形态只单纯地开口粘连,则可以借助无损伤钳夹住伞部并找到开口痕迹进行扩张,其扩张的深度为深入壶腹部2 cm。若伞端伞端闭锁则在输卵管上建立新开口,然后固定其远端,然后尽可能地靠近输卵管的开口部位建立新切口。借助抓钳提拉其切缘寻找黏膜皱襞,并沿无血管区再次做切口,使得输卵管新管伞形成;切开管腔瓣膜,并且外翻。若伞端非正常结构那么需要放弃这种手术方式。在手术过程中注意卵巢及其周围组织的粘连游离状态,但不可破坏其先天性的解剖结构;手术完毕之后利用冲洗液对患者腹腔进行冲洗,排气之后将穿刺孔缝合即可。术后岁患者进行为期12~39个月的随访,同时监测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水平情况,若患者出现妊娠囊且HCG升高,则确诊为可妊娠,并且记录患者妊娠的时间。

1.3 评定标准

手术之后进行随访,对比术前术后的妊娠率,记录患者积水复发的情况,其中妊娠率=(妊娠的例数/总例数)×100%,积水复发率=(积水复发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资料例数计数用(n)表示、百分比则用(%)来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术前术后的输卵管通畅情况比较

60例患者手术前均确诊为输卵管积水阻塞,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之后,单侧或者双侧输卵管通畅者为58例,输卵管的通常率达到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术前术后妊娠率比较

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总妊娠率为90.0%,有5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不孕症在临床上属于女性育龄期的常见病,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较多,其中最多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患者的输卵管阻塞,使得患者无法正常排卵,或者排卵后无法与的正常结合,因而造成不孕。输卵管积水是造成输卵管阻塞的最大原因,这种症状主要由于患者患有一些妇炎症所致,在患者输卵管的潴留液体当中含有大量的毒性物质、微生物等,对胚胎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抑制,进而降低了胚胎生长潜能;此外,输卵管内的潴留液体会流向宫腔,使得患者的宫腔压遭受改变而刺激子宫收缩,使得胚胎着床困难,因此,哪怕患者仅仅属于单侧积水,也极有可能因为上述原因导致不育、不孕[2]。

目前临床上治疗、出来输卵管积水的方法很多,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碘油造影或者输卵管通液来诊断、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效果不理想。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很多医疗器械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腹腔镜术对于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的诊治得到人们的肯定。这种手术方式能准确判断患者输卵管通畅的程度,然后发病的原因,还能发现一些其他有可能造成不孕的疾病,并且同时得到治疗;通过腹腔镜术可以清楚地观察患者输卵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便于医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患者卵巢、子宫以及输卵管形态等,对于输卵管形态变化、阻塞部位以及粘连范围等都能直观地观察了解到。除此之外,腹腔镜手术不会对患者的输卵管造成较大损害,创伤很小,不会对患者卵巢动脉弓造成损伤,最关键的是行该种手术不会影响患者的卵巢排卵功能等,在手术过程中应当避免对患者的盆腔等造成感染。腹腔镜手术还可以大幅降低术后粘连发生率以及术中出血量等[3]。

在地输卵管积水性不孕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过程当中,医护人员助手注重自身的手术技巧和相关注意事项等都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确保输卵管积水造口成功、保护患者卵巢功能则属于手术的基本原则。想要提高造口成功率,务必使得患者的输卵管达到充分游离状态,并且沿其背侧进行理顺,然后再通过使得美蓝液来闭锁输卵管,使其达到膨胀状态,便于手术操作。在手术过程中,医生要特别注意保护患者的卵巢功能,而采用超声刀则可以减少手术对患者输卵管粘膜、卵巢功能以及伞端粘膜组织造成的损伤,而且必须采取带点状的电凝止血,避免电凝热能辐射对卵巢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4-7]。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输卵管积水不孕患者,输卵管的通常率达到96.67%,总妊娠率为90.0%,复发率为8.3%,临床治疗效果极为显著,能够提高输卵管通常率和妊娠率的同时,还能降低积水复发率,此结果与邱新梅[8]的研究结果92.0%相似。可见采用腹腔镜术治疗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患者,有助于帮助患者重建通常的输卵管,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当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欧阳粤湘.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的价值评估[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83-84.

[2] 潘丽贞,王英.中医多途径疗法在输卵管积水性不孕腹腔镜术后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4):428-429.

[3] 王瑜,韩玉芬,王志勇,等.126例输卵管积水性不孕术后疗效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9):141-142.

[4] 龚翠梅,李丽婷.腹腔镜输卵管修复整形术治疗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223-224.

[5] 刘宁,刘贵鹏.腹腔镜输卵管修复整形术治疗输卵管积水性不孕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6):500-503.

[6] 陈燕华,汤莉.腹腔镜术后联合中药柴穿通任合剂治疗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6):1214-1216.

[7] 龚伟,王宏吉.探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输卵管不通不孕症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2015,9(21):92.

第6篇:水域环境整治范文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跨区域;环境整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58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1 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现状

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好,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性地区之一,现有约7 500万人口。在过去30多年间带动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长三角地区也真正地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之路。一是水环境氮、磷、有机物复合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普遍。除长江和钱塘江干流水质保持良好外,其余长三角区域的河流均污染严重,特别是有机物污染问题,水质标准远远达不到V类标准(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黑水、臭水现象频现。二是空气污染加剧,酸雨、雾霾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密集的大型火力发电厂,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造成长三角地区酸雨频发。石化工业中,塑料、橡胶、轮胎等制造业,都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2013年,南京、合肥、杭州这3个城市的霾日都超过250天。三是生物资源衰退,农、水产品污染物超标严重。农作物中农药残留、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海产品和淡水产品中的重金属、生长激素、有机污染物已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多倍。四是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地质环境恶劣。地下水位漏斗已成区域连接,且呈逐年下降的态势。长三角地区内已基本处于疏干型的开采状态,地面沉降引发地质灾害的情况时有发生,沿海部分地区出现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严重的现象。

2 长三角地区环境合作整治机制研究

2.1 现有长三角地区环境合作整治机制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显著,近年来,各地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工作,长三角地区政府间借鉴国际间环境整治合作经验,搭建了环境保护重点领域的府际合作平台,在区域环境管理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水资源环境综合治理、大气污染控制、环境监测和联合执法等方面进行了共同探索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8年12月,沪、苏、浙三地在苏州签订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合作协议(2009-2010)》;2013年4月,《长三角城市环境保护合作(合肥)宣言》确定建立联防联治合作、区域联合执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合作、区域内重大环境事件通报等机制;2013年5月,沪、苏、浙、皖环保部门签署了《长三角地区跨界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方案》,通过建立跨界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共同打击环境违法和生态破坏行为。

2.2 长三角地区环境合作整治机制实际运行中的几个问题

一是部分地方政府跨区域合作的意识不强。部分政府的地方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喜欢单干,不愿意外界政府参与地方环境整治工作,怕风险、怕负责,地方政府间没有建立良好健康的信用基础。二是跨区域环境合作整治遭遇“囚徒困境”。现有跨区域环境合作整治机制中没有明确跨区域环境合作整治的财政保障途径,大家要拿出钱来共同治理,但是费用分配没有相关依据。三是跨区域环境合作整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多层次的区域环境合作整治框架,但是框架下没有具体的、统一组织协调部门,各地政府之间在处理具体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时无法做到统筹指挥、有效治理。四是跨区域合作整治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支撑。长三角地区环境合作整治仅停留在签订协议、制订方案的层面上,在国家法律框架下的具有法律效益的跨区域政策法规还有待完善健全。

2.3 对健全长三角地区环境合作整治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是从改变观念开始。地方政府要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摒弃“独善其身”的想法,抱着开放的合作态度互信互利,通过“协同”达到“共赢”才是地区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制订“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从国外大都市区实行区域协调管理的做法和经验看,跨地区行政组织把区域规划作为主要政策,重点体现区域规划的全局性、公共性、战略性、长远性。”制订区域内各地政府共同遵守的整体发展规划。三是构建长三角地区环境网络化整治合作机制,将区域环境整合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设立统一的、合法的环境合作整治执行协调机构。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定期横向交换各项环境整治完成情况、纵向汇报环境整治情况和环境参数,统筹协调各地整治工作进度。四是完善长三角地区区域性生态补偿机制。增收区域性生态补偿税,通过税收杠杆把资源开采使用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3 结 语

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不能简化为数量上的叠加,要解决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光靠各地政府埋头苦干是绝对行不通的,我国早已开始探索建立跨区域的环境合作整治机制,从运行的情况来看,这种跨区域的合作整治形式在机制方面还需更大胆的尝试。跨区域环境整治困难的本质是利益问题,解决利益冲突是跨区域环境合作整治过程的关键。地方政府间应加强沟通协调、彼此信任,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强化大区域概念,在区域整体和谐发展上下苦功,通过健全环境合作整治长效机制、出台区域性环境整治系列法规、创新发展生态补偿机制、补充环境整治监督机制等措施,构建出科学有效的环境合作整治机制体系,确保地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水域环境整治范文

一、工作成效:

各村持续开展整治行动力度不减,根据各村上报的情况统计,此次秋季战役行动中,列屿镇针对卫生死角进行排查整治,坚决做到全覆盖、全清理,确保环境卫生无死角。一是继续对农村各类垃圾进行排查,清除村内残留私搭乱建等临时建筑物和乱贴、乱画,有效解决了垃圾围村、围田、围路、围河问题。二是清除村内道路堆放的砖、砂石以及废弃的建筑材料和杂物,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杂草、杂物乱堆,拆除道路两侧的违章建筑等,达到了道路畅通、整洁、干净。三是开展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对集华路旧农贸市场占道经营行为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实现了道路清畅、秩序井然。四是实行农村环卫保洁承包,对镇区、各村的垃圾进行了统一收集清运。截止目前,全镇清理农村垃圾3220吨,清除村内水域33.4公里,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389吨,清理乱贴乱画314处,基本达到了全镇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此次行动营造了人人理解、参与的浓厚氛围,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和保护上来,确保农村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提升。

二、做法和措施

(一)强化领导,建立长效机制。我镇迅速组织召开由各村主干及主要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人居环境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工作会议,下发《关于转发<云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的通知》(云列委[2019]17号)、《关于推进列屿镇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的通知》(云列委[2019]29号)和《关于成立列屿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领导小组的通知》(云列政[2019]31号)文件,安排部署各村改善人居环境工作,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各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责任主体,各村主干是第一责任人,务必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摆上重要日程,重点推进。要求各村要各自建立了保洁长效机制,彻底改善、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制作宣传标语、展板、发放环境整治倡议书等方式,扎实开展“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家园。”为主题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活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关注改善人居环境、支持改善人居环境、参与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此次行动共悬挂各类标语横幅120条,发放宣传倡资料6008份。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镇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农村环境还需提高。“脏、乱、差”现象还一定存在,多数农村建设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草堆杂物堆放、畜禽养殖等农村实际问题,存在抢占、乱占和重复建设现象。

二是村道存在重建轻管。由于维护保养不善,部分乡村道路严重损毁、建筑材料占道,且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备,既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也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三是农村绿化美化标准不高。总体规划比较滞后,有的地方绿化不切实际,有的地方绿化管护不到位,“没有形成“环村有林带,村中有游园,农村像公园,庭院有特点”的特色。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镇将严格按照上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我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水平。

(一)思想上再重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工作要求,按照“三清二改一提升”的目标,加强投入,强化措施,有效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为甚管护长效机制,逐步提高我镇农村村容村貌整治标准和管理水平,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

第8篇:水域环境整治范文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我局按照河长制系列文件要求,成立了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巡查联系人员、巡查周期、巡查范围及巡查内容,建立日常管理机制和工作台账。根据文件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协助所在河道县级河长履行指导、协调、监督职能,牵头开展巡河活动并定期报送工作信息及巡查记录。(二)广泛宣传,提升护河意识。我局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微信微博、宣传手册等线上线下平台开展宣传活动,多角度宣传河长制工作,提升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动员县、乡、村级河长级群众积极参与到河水流域的保护工作之中。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党员活动之中。(三)制定措施,开展综合整治。2020年上半年共开展河道巡查活动6次,日阿沟、邓夏沟河水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生活垃圾。针对此类问题,我局同联系河长单位已多次同督促乡村组开展河道垃圾清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沿河群众对河道环境保护的主观意识不强,把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倒入河道,导致河道环境整治易反复。二是河长制工作缺少专项经费,财力、物力投入不足,无法从源头解决河道污染问题,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三是建议完善环境监测、环境监管网络建设,利用网络平台监测水质情况,为河长制工作进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第9篇:水域环境整治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林俊荣”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河长制政策落实、工作推进监督检查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以来,全镇上下严格按照省、市、县河长制工作要求,结合本镇实际,积极推行河长制改革各项工作的落实,广泛开展宣传;确立两级河长管理规范,明确职责,全力保障全镇河流水域免于污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加强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建设。目前镇村两级河长已全部下载河长通并已投入使用。

二是压实两线河长制责任。一方面,压实街道村河长履职责任。一手抓河长巡河,实行月通报制度,保证镇村河长巡河频次;一手抓四乱问题排查整改。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河道巡查,查看沟河水量是否充足、水体颜色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现象,是否存在非法捕(捞)鱼行为,是否存在乱占、乱堆、乱建、乱采、乱挖等侵占损害河湖水域岸线行为,检查上级交办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检查河道日常清漂、保洁、绿化等情况,听取村级河长和群众的意见建议,督促村级河长履行相应职责。

下步计划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