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孩子的教育建议范文

对孩子的教育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孩子的教育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孩子的教育建议

第1篇:对孩子的教育建议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变化时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容易导致自卑、封闭、内心孤独无助等心理问题。

(二)家庭管教无力。留守儿童一般都由爷爷奶奶等老人抚养,由于老人对孙辈十分溺爱,对孩子的管教持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导致孩子自制力较差,出现学习成绩差、不按时完成作业、厌学、不尊重老师、不讲卫生甚至说谎、打架等现象。

(三)学校条件有限。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基本没有寄宿学校,也不开设心理教育、法制教育课,而这些内容对留守儿童又是最重要的。

二、提出几点建议

    (一)发展农村产业化项目,鼓励更多的农民在本地就业,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使更多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身边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二)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元旦、春节、秋收等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通报留守儿童各方面情况,让父母多关注自己孩子,主动承担教育责任,不能把孩子全部推给老人和社会,使学校与家庭产生教育的合力。

    (三)加大投入,落实政策,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发展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寄宿到学校,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心理教师这个岗位,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增加法制教育课内容,提高留守儿童法制意识,避免出现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基层反映:留守儿童生活境遇及建议  

一、留守儿童生活境遇主要表现: 

一是监护上存在着“盲区”。一般情况下,父母外出的家庭,孩子多由父辈、祖辈照看,或者寄宿亲戚家中照看,他们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注重安全管理,缺乏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和沟通。 

二是学习被动,缺乏有效指导和督促。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孩子在学习上一旦遇到了难题,除了老师,没有人帮他们排解。 

三是缺少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二、解决留守儿童境遇的建议: 

一是健全制度,完善校家双重监管模式。建议相关部门积极探索管理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制度形式,明确学校、家庭双方各自管理责任,注重加强校、家双向沟通联系,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切实履行好留守儿童的监管责任。 

第2篇:对孩子的教育建议范文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最诚挚地欢迎!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对毕业班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六年级毕业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也是十分紧张的一年。这一年中,既要完成本年度的教学任务,还要对六年来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将零散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既是对小学阶段的一个总结,又是为初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所以,不光是你们家长,包括我们学校及我们的老师都十分重视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

今天,在这里召开家长会,一是为了建立“家校共育”的通道,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以便老师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为了和各位家长探讨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最终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达到双赢。

六年级的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各位家长所关注的焦点,下面,我就毕业班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与各位家长进行交流和探讨,请各位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主要采取了一下措施:

1.选配优秀教师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可以负责任的说,毕业班的所有教师们都是学校精挑细选的经验丰富、干劲十足、责任心极强的一支教师队伍,他们有的是已经带了几届毕业班的教师,有的是学校骨干教师,有的是连续几年考核均为优秀的教师,所以,请各位家长放心。

2.强化毕业班管理制度。一个学校没有严格的管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成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为此,学校重点强化了毕业班师生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重点抓教育教学工作。

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课堂、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品行习惯养成教育,增强学生信念与成才欲望,促使学生达到学习主动积极,成绩稳步提高。

4.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所以,学校始终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关心鼓励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这几年也取得了成绩的不断提升。

5.注重学生的长足发展。开展社团活动,课后服务的文体活动。演讲朗诵比赛。马上又有班级联赛,元旦艺术节的作品展和大合唱比赛。我们是为自己的初中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各位家长朋友们,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品学兼优的孩子,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携起手来一起努力,这里,我给家长朋友们提出三点意见,四点希望,五点建议:

三点意见:

1.部分家长对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责任没有分清,认为自己忙,认为教育孩子都是学校的责任,这是极端错误的理解。

2.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极端化,要么严格残酷,要么溺爱无比,这样,非常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普遍忽视家庭教育意识,导致学生放学回家成了三不管区域,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点希望:

1.希望各位家长支持全体教师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2.希望各位家长更多一点投入精力关心学生的学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希望家长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加强对孩子的不良习惯的管理约束。

4.希望家长多一些时间和耐心去和孩子交流谈心,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点建议:

1.建议家长抽出时间耐心辅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好家庭作业。(主要看是否完成,态度怎样)特别是双休日的管理。

2.建议家长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关注孩子在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在教育孩子上达成共识。

3.建议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多激励、多引导、严要求、少体罚。

4.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

5.建议小学毕业后就在四中就读初中。介绍现状:近几年中考一中生,2020年中考各科成绩,目前教师结构和教育教学活动得奖。(不缺生源,不希望人气受损,家长不必舍近求远)

家长朋友们,我们的目标是统一的,我们的任务是一致的,愿我们携手合作,为孩子最后一年的小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第3篇:对孩子的教育建议范文

关键词:隔代教育;利弊;优化;个性发展

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两种主要形态。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形态,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必然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并提出可以优化隔代教育的建议,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1.隔代教育现状

现在年轻的家长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教育孩子的任务很大程度上已经转移到了祖辈身上,导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自觉地晋升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较早的入学教育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主的性格,所以他们几乎不存在隔代教育。虽然我国隔代教育现象比较普遍,但也有不容忽视的优势,只有针对隔代教育的不同类型,提出不同的优化建议,才能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2.隔代教育的类型

2.1过分关注型

祖辈对孩子的爱是倾尽更多心血和关爱的,孩子们本来自己能做的事情,由于祖辈们的关怀备至,替他们把所有的事都完成了。孩子本来能在成长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能力,也被祖辈们剥夺了。

2.2过分监督型

有的祖辈由于自己对第二代的教育问题,然后会在第三代身上改变教育方式,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这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以及不自主性,由此还形成了对成人的不信任感以及惧怕感。

2.3严厉惩罚型

这种教育方法遵循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认为这样就能督促孩子们学习和提高社会能力。其实不然,过度严厉会阻碍他们性格的发展,使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或者叛逆心理。

2.4民主、温暖和理解型

这种祖辈对孩子的教育采用积极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他们对孩子的耐心和细心,让他们能用较适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在祖辈家长中也有的采用这种方法,只是数量很少。

3.隔代教育的优劣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隔代教育作为中国一种很普遍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隔代教育作为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应该清楚明确的把握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3.1隔代教育的良性影响

1)由于祖辈时间富裕,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又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这就有了隔代育儿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础,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安全监管、情感需求等给予相当妥善的保障,容易与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例如:玩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和天性,他们通过游戏进行学习和获得发展。而祖辈充裕的时间为幼儿创造了游戏的条件和环境,亲身参与,引导学习。3到6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对孩子在身体、智力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而祖辈充裕的时间使这项活动的实现成为可能。

2)祖辈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能应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的常规性问题,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例如,在对于感冒这个问题上,年轻家长就可能小题大做,但是祖辈们就能用比较适宜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

3)祖辈的传统美德对孩子是很好的榜样。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是幼儿学习的榜样。祖辈们具有大半生的人生阅历,在孩子身上能传承善良美德、是非原则、生活智慧,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例如,在节约食物方面,祖辈的勤俭朴素习惯对幼儿是很好的榜样,祖辈们经常性的习惯会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2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

1)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过分保护扼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养观念相对滞后,对孩子的要求很单一,只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当,这样也容易泯灭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多数祖辈常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隔代亲”特殊的宠爱泛滥,往往导致“隔代惯”。于是孩子很难再接受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容易形成与父母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

2)过分的安全保,使孩子的创新品质受到限制。祖辈对孩子表现出的某些行为总是急于阻止,这使得孩子天生的创新品质难以充分拓展。

3)祖辈的知识水平较低,这种说法是相对的,一些祖辈的知识水平较低,尤其对于英语教学,不能很好的辅导孩子;对于音乐、绘画等特长培训,积极的引导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是祖辈对这方面的引导作用明显不够。

4)家长和祖辈教育理念不一致,祖辈的教育方法老套,主观、简单,而现代家长的教育理念前卫、新潮。现代家长更多的是要培养孩子们积极、热情、以及独立自主的社会能力,让他们从小就锻炼成一种开朗的性格,而祖辈对孩子的重视主要是体现在衣食住行方面,导致教育理念的偏差。

4.隔代教育的优化建议

4.1从家长角度

父辈和祖辈要相互配合,做好各自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定位。孩子的父母应该主动承担起教育和抚养子女的责任,在要祖辈帮忙照顾孩子的同时,协调好祖辈教育和亲自教育的关系,形成合作教育。做父母的哪怕工作再忙,也要争取多跟孩子在一起,培养与孩子的感情,引导孩子兴趣的发展和性格的养成,而不能把孩子全权交给父母。

4.2从祖辈的角度

祖辈们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不能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孩子,要培养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干”观念。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儿童自己收拾碗筷、自己穿脱衣服等。并且将一些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对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还应主动阅读一些早教普及性读本,学习一些现代的关于儿童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原则。要靠科学的力量教育孩子,不能单纯的靠经验来培养孩子。

4.3从社会舆论角度

社会舆论的力量对改善隔代教育问题来说不容小觑,要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推动,形成全社会重视隔代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要鼓励编写和出版祖辈家长读物,增加隔代教育的广播、电视节目,以满足祖辈家长这一广大人群的实际需求。逐步建立隔代教育的指导网络,多宣传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结合好的典型。

5.结语

隔代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从家长的角度、祖辈的角度和社会舆论的角度出发,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幼儿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善,使我们的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钱玲玲.关于现代家庭如何跳出隔代教育困境的思考[J].农村教育,2009(10)

第4篇:对孩子的教育建议范文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现代家庭教育的常见方式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二、现代孩子差强人意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5)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三、造成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

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纵观社会,不难发现,现代家庭教育确实存在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东西。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成天把孩子关在高高的院墙里,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硬逼孩子在书的海洋中遨游,不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成天不是做作业就是读书,不是读书就是做作业,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单调的生活别说天生活泼好动的孩子十分讨厌,就是成人也难以适应,难怪孩子不喜欢家长,甚至讨厌。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有的家长则在孩子面前说一套做一套,甚至干坏事,这样的家长在纯真的孩子心中简直就是大坏蛋,深恶痛绝,彻底没有地位,这时你的教育会有效吗?……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四、家庭教育的对策

面对现代教育的发展,面对两代人的关系日益恶化,现代家庭教育该如何适应呢?

(一)家长要改变教育观念。“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年代已逝,父母与孩子的社会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而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孩子有他独特的思想,独特的思维方式,作为父母应该时常换位思考,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做积极的肯定与支持,即使发现孩子有错误,这个错误是父母认为的,孩子却不认为是错,毕竟孩子的社会阅历不深,还有许多东西是他们未知的,这是的父母更多的应该是说服教育,用浅显易懂的例子、用心平气和的语调讲明这样做的危害性,而不是过去那种大声呵责,除了打就是骂,这种简单的教育方式,没有从思想上解决,孩子也许当时服从,但内心都在咕哝,不服气,甚至产生逆反心,如果长期积存,一旦爆发出来,后果可想而知。

(二)家长应该了解一些现代教育思想。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出类拔萃的人才,你的孩子即使考不上大学成不了“李四光”、“陈景润”,但他也许能成为“徐虎”、“刘翔”之类的人才,你有何必苦苦要“分”、要孩子考大学呢?现在推行的是素质教育,培养的是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都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光有高分,身体素质、思想素质不好,即使考上了大学,将来也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被社会淘汰出局,甚至走上歧道,那时后悔已无济于事了。

结合教育的现状,笔者总结出了现代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十原则,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1.爱:孩子都需要爱,他们对爱的需要远远胜于对玩具的需求。

建议: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

2.规则: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你应该教给他一些为人处事的规则,让他懂得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建议:使用严厉的但能被孩子理解的规则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平心静气地告诉孩子:“不管你什么时候再犯这样的错误,我都会阻止你的,直到你自己改正为止。”

3.以身作则:对孩子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往往不是你的言语,而是你的行为,因为在孩子整个成长中,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榜样。

建议:时刻提醒自己,孩子正在看着自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4.自尊:儿童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他的尊重培养出来的。

建议:即使孩子的发展与你为他设计的目标不一致,或者他的表现令你难以理解,你也应该尊重他的个性。你要关心他,但不要什么都替他作主,而应该鼓励他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还要让他知道你在关注他。

5.表扬、批评恰当:对孩子良好的行为给予称赞是重要的,但如果言过其实,反而有损孩子在自我评价方面的健康发展。相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则会破坏孩子的成就感。

建议:让孩子独立地去做一些事情,在他做完后说一声好,让孩子有成就感。

6.良好的健康习惯:父母注重身体、饮食卫生,无疑是在告诉孩子,照料好自己的身体很重要。

建议:让孩子定期去医院接受必要的体验,让孩子了解坏习惯对身体的危害。

7.多跟孩子在一起:即使工作再忙,你也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建议:每周和孩子一起计划一次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孩子期盼这个时刻的到来,让他知道你非常乐意和他在一起。

8.学习动力:要注重孩子内在学习动力的培养,切忌拔苗助长。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过大的压力会影响他内在学习动力的形成,影响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在幼儿期就开始指导孩子阅读;培养他对自然和周围环境的好奇心;经常倾听孩子的想法,和他一起讨论问题。

9.幽默感: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和孩子一起欢笑: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要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地看待事物。

建议:和孩子一起阅读幽默书籍,看喜剧电影;当孩子尝试幽默行为时,父母应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10.伙伴关系:孩子需要和同龄或年龄稍大的孩子一起玩耍,你所要做的是适时给他们一些指导。

第5篇:对孩子的教育建议范文

沉默寡言。表现为孩子不回答任何问题,或是以短语及口头禅来回答各种问话,如“嗯”、 “知道了”,但在行动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反应。造成的原因是孩子不认同家长的提议,或是担心答案不合父母的意,也有可能是对家长的说话方式产生某种抵触情绪。

建议:尽量创造共同参与活动的机会,要多注意亲子交流与沟通,不用命令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问题归外因问题归外因。是指孩子将事情的结果,完全归结于外界的作用,回避其自身的责任。造成的原因主要是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当孩子认为达不到时,就会找一些理由来进行变相反抗。

建议:这是孩子遇到困难缺乏自信的表现,而始作俑者正是家长,所以家长要积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重建其自信心。

选择性健忘。指孩子在回忆时,自动地选择忘记某些事情。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孩子有过某种不愉快的经历,在父母的反复强化下,精神过度紧张,长期压抑造成的。

建议: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批评孩子应当就事论事,不要“翻旧账”,否则,家长再费口舌,也收效不大。

磨蹭。孩子做事拖拉,故意消磨时间。主要原因是父母控制孩子的欲望太强,或父母的期待太高,导致孩子对完成事情兴趣不高,消极怠工。

建议:家长不要总是决定孩子做什么,应当将权利交回给孩子。磨蹭还有可能是性格、能力不足造成的,所以父母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信心,多给孩子机会。

甜言蜜语。孩子面对家长的责备时,采用甜言蜜语来应对,以此消除家长的怨气和怒火。造成的原因主要是父母的社会化示范。当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他们会采取逢迎家长的态度,以此获得关注和赞许。

建议:孩子说甜言蜜语,并不一定是坏事,这表明孩子的、观察力细致,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但在赞许孩子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被孩子牵着走。

转移话题。是指孩子通过其他话题来回避家长想谈论的重点,这是为了减轻其内心的焦虑,或是想控制谈话的主动权。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孩子比较自我中心,希望事情朝着他能够控制的方向发展。

建议:首先要从日常生活中纠正,降低孩子的自我中心感。其次,要给孩子适当的控制权利,让孩子得到部分的满足。

装病。最常见的是孩子说肚子疼,以此来换得不去上学、不做作业等权利。装病既是逃避的一种表现,同时也说明孩子在寻求父母的关注。

第6篇:对孩子的教育建议范文

一、加强宣传,促进家园信息交流

我们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促进家园间的信息交流。

1、宣传橱窗。我园在门厅显要位置设置了家园宣传栏,每学期根据教育要求出2-3期,向家长介绍园内发生的大事、学前教育动态、孩子的各项活动以及有关科学育儿等方面的知识;每个班级在门口也设置了“家园联系”栏,每月一期,内容涉及到幼儿卫生保健、家教成功经验、幼儿园教育内容和信息等多方面。通过宣传橱窗,向广大教师和家长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教知识等,同时也成为了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渠道。不少家长利用接孩子的时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接受信息并付诸实践。

2、书刊宣传。我园为让家长从理论上较系统的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更科学的教育孩子。我们定期向家长发放了《家庭教育活页文选》等多种书刊,并坚持为家长们订阅了《早期教育》、《幼教园地》等杂志,开拓家长视野,增长知识。

3、材料宣传。我园通过每月一期的《幼教信息》、各班每周一期的《家长园地》,每周一反馈的《家园联系册》,定期向家长宣传保教知识,并进行实例指导。我们还创办了《家园共育》小报,内容有教师的“教育心得”、家长的“育儿经验”、孩子的“佳作欣赏”等多个专栏,成功架设了家园沟通的桥梁。

二、开展活动,促进家园合作共育

为了实现家园两轮互动,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我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活动,开创了家园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1、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近几年,我园充分利用家长群学历高、素质高、理念新的特点,采用招聘、参与、交流等方式,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教学,专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开会、座谈、探讨家教工作、幼儿园管理工作和家园联系等情况,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家园沟通中的障碍,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互动。

2、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重视智育,忽视德育;超前教育,任其发展;滥用奖励,关照过度等问题,我园认为要提高保教质量,必须首先从更新家长的观念入手,为此,我园每学期都聘请有关专家、学者通过讲座、报告、看录象等形式向家长进行育儿指导,我们聘请了有丰富经验的叶大夫为大家做了《春季常见病的预防》报告,并组织家长观看了《金色童年》系列讲座,《0岁方案》以及王才贵教授的新经典导读活动录象,使家长们受益非浅,从根本上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

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我园定于每年的三月、十月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们来园观看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听课、评课,了解幼儿在园的种种表现和发展情况,亲身感受幼儿在园的成长和进步,也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同时,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联系和探讨,以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达到最优化。

4、开展家园联欢会。每年的“六一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家园共庆活动。每个孩子都准备精彩的节目,并在和家长的共同合作中,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以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而且通过家园同乐活动,促进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的交流,为每位幼儿都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深受家长的欢迎。

5、开展运动会等比赛活动。我们每年召开春、秋两次运动会,每次运动会都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并设计了“赶小猪”、“踩气球”等多项亲子活动,使家长和孩子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比赛,既锻炼了孩子体质,又增进了亲子间的交流。另外,我们还组织了“生活技能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在家长与孩子的合作中,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让家长们学会了如何与孩子相处。

6、新学期的家长会。家长会是增进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新学期开始,我园各班都要针对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家长的思想状态,召开家长会。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园里的工作汇报、孩子的分析评定、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最后要请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和家长在这一段时间内,共同对幼儿在家、在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现场分析,研究并找出对策,以确保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7、膳食品尝活动。每学期,我园都要邀请部分家长来我园进行“膳食品尝活动”。通过现场观看幼儿食品的制作过程,亲自品尝幼儿食品的味道,然后在“色、香、味”和营养搭配上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的改进和提高膳食质量,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8、“家园衔接”亲子活动。为使新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园利用7、8月份的双休日时间开展了“家园衔接”亲子活动。本活动采取家长陪伴的方式,通过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让幼儿在正式开学之前,渐渐熟识幼儿园环境及班内老师,慢慢消除幼儿在陌生环境中的恐惧心理。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幼儿很顺利的度过了家与园之间的衔接,而且还可以使家长从中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老师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也了解了孩子的个性特点,为更好的开展保教工作做好了准备。

通过以上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不断增强对教育的重视度,提高教育素质,更重要的是,在家园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建立起了真诚的伙伴、互动关系,使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了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及时反馈,促进家园共同提高

我园十分重视家长的反馈意见,通过开展多途径的反馈活动,及时分析家长们反馈回的信息,认真整改,来促进家园的共同提高。

1、发放“家长评教表”。我园每学期末都发放“家长评教表”,通过书面形式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建议,教师的“育儿观念”、“奉献精神”、“幼儿在园发生的安全事故”等多个层面进行调查,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从中了解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整体水平,适时调整我园的目标、计划及管理方法。版权所有

2、各项活动后的反馈。在每次活动开展后,如“六一”、“元旦”、“开放日”结束后,我们都请每一位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整理、汇总家长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家长的心声,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和家长携手教育好孩子。

3、建立“家长信箱”。我园在门口设立了“家长信箱”,请家长随时向我们反馈情况、意见及建议,并定期开箱,汇总信息,及时改进工作。

第7篇:对孩子的教育建议范文

中国自古以来倡导男主外,女主内,现在情况虽有所改观,但男主外女主内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有调查显示,中国家庭60%以上的父亲把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交给母亲。母爱教育较为阴柔、慈祥、亲切、文静,这样导致部分男孩子有“女性化”、女孩子“软弱化”的倾向。父爱缺失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针对这种父爱缺失现象的出现,我在幼儿园进行了调查,发现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并在继续着。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要身体健康,而且还要心理健康,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既要母亲的教育,也同样需要父亲的教育。父亲的教育在子女的成长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有着母亲不可也不能替代的作用。父亲参与家庭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态度,也是一种教育方法,而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就是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未来。

我们知道母爱教育阴柔、慈祥、亲切、文静,父爱教育阳刚、果断、强健、刚毅。只有母爱教育和父爱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格。双方缺一不可。从部分男孩子有“女性化”、女孩子“软弱化”的倾向可看出父爱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现代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威严的,孩子与爸爸接触交流的机会较少。幼儿园的活动一般是孩子的妈妈、爷爷或奶奶参加,爸爸参加幼儿园活动的不多。为唤醒爸爸的护幼之爱、育幼之责,让每位父亲认识到父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知道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引导幼儿了解父亲的责任和工作,让幼儿体验到浓浓的亲情,激发幼儿爱的情感,从小让他们懂得饮水思源,尊重、感激别人的劳动,知道回报、关爱他人,我于5月23日开展了“爸爸,我爱您”特色活动,目的是发挥父爱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活动在幼儿配乐诗朗诵《我有一个好爸爸》中拉开序幕,通过亲子表演《爸爸去哪儿》、亲子游戏《抢尾巴》、《蜈蚣竞走》、教师和爸爸们共同交流父爱教育中的重要性、给爸爸们提出在教育中的建议、以及赠送爸爸代表幼儿心意的奖牌并合影留念这些环节拉近亲子关系,提供孩子和爸爸沟通交流的机会。

幼儿配乐诗朗诵《我有一个好爸爸》牢牢吸引爸爸们的身心,爸爸们眼睛湿润了。

亲子表演和亲子游戏活动让孩子亲近爸爸,让爸爸了解孩子,增进了爸爸与孩子间的感情,给孩子和爸爸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通过本次活动,让爸爸们充分展现出他们可爱、温柔、智慧的一面。

我和爸爸们共同交流父爱教育中的重要性,给爸爸们提出在教育中的建议:

1.用教育理念使爸爸们充分认识到了父爱教育的重要性,并用真实事例感化幼儿的爸爸,激发了爸爸参与的热情,以诚意留住爸爸关注的目光,唤起爸爸的教育意识,激发他们重视自己的独特作用,促使父亲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让爸爸们教育孩子的热情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教育建议的提出让爸爸们知道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但如何参与却大有学问。让爸爸们知道父亲应如何参与教育孩子。为爸爸们设计提供教育交流平台,共同交流育儿心得。教育交流平台是解决交流问题的一大好途径。

3.接着我又给爸爸们推荐了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副所长,家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建翔老师的《孩子的爸爸去哪儿了》这本书,希望爸爸们更进一步了解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应该如何教育孩子。让他们成为孩子的朋友,真正融入孩子的世界。

赠送爸爸代表幼儿心意的奖牌并合影留念,再次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同时,活动培养了幼儿对爸爸的亲近感,使孩子对爸爸保持一种感恩的心情,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整个活动现场爸爸和孩子的脸上都写满了幸福,他们享受了快乐,收获了感动。

第8篇:对孩子的教育建议范文

情景一:

孩子在客厅厨房来回乱跑,玩具扔了一地。

妈妈: “你看你整天疯个不停,再这么调皮捣蛋,妈妈就不要你了。”

分析:贪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并不会因大人的喜好而改变。当孩子调皮捣蛋甚至无理取闹时,我们可以劝戒、引导和纠正孩子的行为。对孩子进行训斥、打骂甚至情感否定,也许能让孩子暂时安静下来,但也会使孩子产生更大的抵触心理,甚至认为父母不喜欢他,从而产生自闭心理,影响亲子感情。

建议:对于好动贪玩的孩子,父母不要期望短时间内就能让他静下来,可以考虑多给他玩些需要安静思考的游戏或玩具,比如猜脑筋急转弯和玩魔方、堆积木等;或者和孩子一起进行“背儿歌”等亲子游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考虑把孩子主要活动区域的墙壁颜色换成蓝色、灰色等冷色调,研究表明,这对于抑制过于亢奋的孩子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情景二:

孩子正在写作业,父亲凑过来看,发现孩子的字写得十分难看。

父亲:“你看看你写的字多难看,像画符似的!”

分析:不当面羞辱孩子,是父母需要坚持的原则。如果像上述案例中的父亲一样,虽然说的是实情,但这样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中对自己作出“我不行”、“我的脑筋不好使”等否定性的消极暗示。久而久之便会缺乏基本的自信,过分依赖他人的评价,从而产生“评价综合症”。

建议:孩子没做好,安慰他慢慢来,鼓励他找到改进的方法。就像孩子写不好字,父母可以采取“缺点中找优点”的办法,从中挑选出写得稍微好点的字,告诉他:“要是其它的字像这几个字一样漂亮就好了!”然后鼓励孩子一笔一划慢慢写,争取把所有的字写工整,或者给孩子买字帖练字。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不依赖别人的评价,而依靠自己内心的动力前进。

情景三:

父亲:“看看你,练了这么久,还连个音阶都弹得断断续续,白白枉费我花钱给你买这么昂贵的钢琴!”

孩子:“我就不喜欢弹钢琴嘛!”

分析:如今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于是不管孩子是否喜欢,硬是要求孩子学这练那,以为只要花钱买好的设备、请有名的辅导老师,孩子就能培养成为音乐家、绘画家。其实,这种不顾及孩子“消化”能力的“填鸭式”教育,注定最终只能让家长失望。

建议: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个性喜好。家长可以考虑让孩子自己选择参加什么兴趣班,然后帮助他巩固和加强这项兴趣。还可以带孩子多参加一些少儿才艺表演的现场活动,激发孩子的参与欲望,在孩子“我想”的时候,激励孩子“我学”,从而让孩子“我能”,最终将孩子的喜好转化成特长。

第9篇:对孩子的教育建议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政行业在中国市场上迅速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婴幼儿早期的教育问题重视起来,而聘请保育员对婴幼儿进行科学的护理和早期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就使保育员逐渐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职业领域。

(一)婴幼儿保育员简介

婴幼儿保育员,顾名思义,即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小学里负责照顾、照看婴幼儿生活的人员。婴幼儿保育员在婴幼儿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她们在婴幼儿的早期生活与教育中扮演着照顾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对婴幼儿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以及个性、情感等各方面均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二)婴幼儿保育员工作职责

婴幼儿保育员在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小学等保育机构中,需要辅助教师负责婴幼儿的保健、养育和协助教师对婴幼儿进行教育等工作。

1.婴幼儿保育员需要负责本班房间、设备、环境等的清洁卫生工作,需要做到按时打扫婴幼儿生活、学习环境,并进行室内通风,保证婴幼儿有个舒适、干净的生活、学习环境。

2.婴幼儿保育员需要认真做好水杯、毛巾、碗筷等的消毒工作,以及饭前饭后餐具及餐桌的消毒工作,并且做好每天的厕所清洁工作,保持厕所清洁无异味。

3.婴幼儿保育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安排好婴幼儿的一日生活,做到教育与生活兼顾,全面了解婴幼儿的饮食、睡眠等各项情况,保持婴幼儿的仪表整洁等,认真细心护理婴幼儿生活。

4.婴幼儿保育员需要在教师及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园区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夏天做好防暑降温以及预防蚊、蝇等工作,冬天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定时清洁婴幼儿玩具。

二、保育员与家长及时沟通的重要性

在婴幼儿保育员工作过程中,与婴幼儿家长进行有效的、日常的、及时的沟通尤为重要,是实现保育机构与家庭之间共同培养婴幼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意义非凡,而且,这也是一个优秀的婴幼儿保育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婴幼儿保育员与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有利于婴幼儿保育员与家长之间对婴幼儿保育工作的相互理解与支持,有利于保育机构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进行,共同促进婴幼儿的全面发展,保证婴幼儿早期教育与发展的正常、有序进行。

在婴幼儿保育工作进行过程中,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育员与家长相互沟通、互相理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保育工作的进行。婴幼儿保育员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可以促使家长理解及支持保育机构的各项工作、理解保育员工作的艰辛,促使家长与婴幼儿保育员就教学目标、工作任务及内容、作息安排等各方面达成一致,相互理解、互相支持,更加有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保育员与家长及时沟通的技巧

(一)建立健全沟通制度、拓宽沟通渠道

在保育机构中,需要建立健全保育员与婴幼儿家长的沟通交流制度,拓宽相互沟通的渠道,定期开展相对应的活动,鼓励家长多参加保育机构举行的各项有利于保育员与家长相互沟通的活动,促使家长多渠道地了解婴幼儿在保育机构的生活状态、了解保育机构的日常工作重点,促使家长亲眼看见婴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保育员的照顾下学习、生活、做游戏以及婴幼儿之间的互动活动,使家长全方面、多渠道了解保育工作,增加家长们对保育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二)保育员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语气

在保育员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语气,在就婴幼儿问题进行讨论时,要多采用“您觉得…怎么样”或者“我认为…更好”等委婉的、商量性的语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也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保育员的建议,以防止因语气等问题导致保育员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而当涉及婴幼儿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时,也不能一味地谦让,必要时可以采用强势的、十分肯定的语气,使家长们相信保育员的一些有利于婴幼儿发展的建议,以及对婴幼儿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意见不容置疑,只有合理地注意与家长沟通时的语气,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基础,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三)保育员与家长沟通时要有针对性

婴幼儿保育员在c家长沟通时,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解答家长们的疑问时,或者在给家长建议时,要做到有针对性。对婴幼儿出现的具体情况,或者家长的具体疑问给出具体的解答,针对各婴幼儿的实际情况给家长提出宝贵的、有效的意见。每一位婴幼儿保育员需要时刻观察婴幼儿的情况,做到了解婴幼儿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及优缺点等,以便于就婴幼儿的具体情况可以给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要有针对性地回答家长的问题,使家长及时了解婴幼儿生活状况以及学习情况,使家长听瞳保育员建议,使保育员工作得到家长们的肯定。

(四)保育员与家长沟通时要做到换位思考

在婴幼儿保育员与家长沟通时,要做到换位思考,例如,在孩子生病时,家长会心疼孩子,而此时如果保育员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态度,甚至觉得家长是大惊小怪的话,会直接影响保育员在家长心中的形象,此时需要保育员做到换位思考,以父母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或者将婴幼儿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去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家长的心情。在与家长沟通时,也要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保育员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五)保育员与家长沟通时以孩子情况为主

在保育员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要以反映孩子的具体情况为主,保育员需要借助具体事件,来反映孩子的日常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家长感受到保育员对孩子的关注与关心。在反映孩子情况时,要做到就每个孩子的不同进行具体分析,切忌不可笼统地介绍孩子的近况,这样只会让家长感觉保育员是在应付自己,通过分析每个孩子的不同,就具体事情与家长进行交流,才能使家长感受到保育员对孩子的关注与上心。

(六)保育员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家长自尊

在保育员与家长沟通时,难免会遇到反映孩子情况的事件,在反映孩子情况时,要注意维护家长的自尊,不可以用告状的口吻说话,也不可以用一些过激的语言。当遇到需要反映孩子缺点的情况,要注意谈话地点,尽量避开其他家长,进行单独谈话。同时,反映情况要采取“一表扬二建议三希望”的原则,从侧面反映出孩子的情况而又不伤害到家长的自尊以及孩子的形象,尽量多采用“孩子在校园里特别积极,喜欢参加各项活动,非常值得表扬,要是……就更好了,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他会变得更加优秀,更加乐于助人”的形式来反映情况,既维护了家长们的自尊,又反映出了孩子们的情况。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