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会计 职业道德
1、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低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目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尚难承受其相应职务的抵抗风险的能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的薄弱增加了企业的会计风险。我国大多数会计人员知识老化,其专业技能大大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也使会计人员无意中加大了会计风险。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素养普遍不高,加之现有软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个问题由于其“不可见性”,其危害性可能更大。
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或职业道德不高、价值观念发生偏差、主动或被动参与制假,是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毋庸置疑,会计职业道德是保证和促进会计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约束力量,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人的其他道德品质一样,一般不可能自发形成,必须加以具体的引导和启发,进行持久的宣传和教育。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2.1 净化会计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环境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际上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修养,净化环境的基本要求是各行各业都应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
首先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这样可以增加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加强会计法宣传、增强各级领导的法制观念。
其次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强化行业监管。良好的会计职业形象,不仅需要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努力,更要充分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的作用。
最后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披露失信违法典型,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2.2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修养、评价和监督每一个会计人员面对当今的形式应该进行自我解剖、自警自律,来进行自我道德修养,这是提高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重要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提高整个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素质。
首先,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能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考核分析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为企业的现代化经营与管理提供参考。还要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财会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
2.3 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财经纪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几个环节要齐抓,凡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损害社会利益的,必须依法严惩,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随时发现、随时处理,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明确单位领导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所应承担的责任,在新修订的《会计法》中,确立了单位领导者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制度。针对以往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监管不力的隐患,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考评和奖惩机制。
2.4 制定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规范体系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因此,治理会计失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上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加强财会职业道德,是财会人员从事财会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分配关系并使其相互协调的行为准则,这是提高财会人员素质的重中之重。
一、财会人员的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1.尽职尽责,敬业爱岗
财会人员应当无条件地忠诚于党和国家的财会事业,热爱财会工作,努力钻研业务,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干好本职工作。
2.客观公正,依法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财会人员应当按照财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以及要求办理财会事务,确保所提供的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3.廉洁清正,自尊自爱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坚持洁身自好,决不,贪污腐化。爱惜自己的身份,珍惜自己的品格,要有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
4.严谨务实,精打细算
财会人员有责任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技术方法,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效益服务,并且应该精打细算、勤俭持家。
5.保守秘密,诚实守信
财会人员在工作中,有可能掌握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一些决策资料、技术资料、经济数据,如果泄露将使单位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优秀的财会人员一定要守口如瓶,保守秘密。诚实守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财会人员更应具有这种美德。
二、要求财务人员加强政治学习,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1.努力学习政治,提高思想觉悟,这是财务人员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
不能只埋头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把自己的工作自觉地融入改革的大潮之中,不要迷失方向。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所制定的财会法规,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工作的监督职能,在抵制和纠正当前不正之风中发挥积极作用。
2.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与会计改革措施的陆续实施,财会会计人员所面对的将不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财会人员应在工作中坚持恪守职业道德,坚决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依法办事,依法理财。
3.建立监督机制,以法管财
监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监督业务经办人,二是社会监督会计人员。我们认为主要是发动单位职工和其他社会成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有效监督。这样监督面宽、透明度大,可以增强会计监督工作的力度。问题严重的还可追究财会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此外,作为一名财会人员,对所服务的对象都要做到文明礼貌、热情接待、周到服务。
4.加强继续教育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高职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2-0048-03
近年来,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在内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高职学生就业难有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客观环境原因,也有主观选择的原因。然而不可否认,更有因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而满足不了企业要求所造成的结构性错位问题。相关调研显示,现代企业虽然很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但更重视职业素养。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效果显著,但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不仅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1]。因此,加强职业素养的培育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则成为当下高职院校破解就业难题,改革创新发展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
所谓职业素养,就是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如何能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是对职业的忠诚度和敬畏感,是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等方面。它反映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体现了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能很好地衡量从业者能否适应、胜任所从事的岗位,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2]。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说对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很快地融入环境、投入工作,其职业能力也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得以不断提升发展。很多企业认为,有的员工虽然职业技能较强,但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过分注重眼前的实际利益,忽视单位的长远发展,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和企业的关系,更谈不上自我培养和自我发展与职业规划,这拥脑惫さ比徊皇瞧笠邓希望得到的[3]。所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意识到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双重重要性,既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使培养的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未能认识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
目前,高职学生普遍有着在校期间只要学好专业技能即可的想法,也特别重视加强自身的技能训练,但对职业素养等方面有所忽视,使得一些学生职业素养缺乏,影响了就业竞争力。高职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敬业精神欠缺,纪律观念比较差;二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能理性审视自我的能力。上述职业素养的缺失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初期,存在着自我价值认知过高,过分看重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地位,而不愿意在基层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看重企业的发展及个人的未来,却对就业岗位的薪资、福利等显性物质指标期望过高,自我定位不合理;很多毕业生频繁跳槽,变换行业,甚至变换职业、专业,这成为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的短板,对个人的职业前途很不利,同时,也给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很多问题。
(二)部分高职院校忽视职业素养养成教育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比较少,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也仅仅是满足于学生不要出事、学校局面稳定就行,而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整体规划。在此背景下,大部分高职院校比较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而并没有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一味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职业意识等的教育和培养。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但仅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既不具体、亦不系统,无法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更谈不上将职业素养有效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大部分高职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进入高职院校任教的,自己没有企业或行业的工作经验,主观上对职业素养培养的目标性和意识性不强,导致教师参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意识不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但就现状而言,很多教师认为高职学生在校时间本就不长,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是第一要素,至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应是进入企业后由企业方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社会负面因素制约着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提高
当今时代,学生接触社会的途径比较多,也很容易受到社会现象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拜金主义负面作风,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产生了消极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年纪尚小、处世不深,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导致学生们的心态浮躁,总想着能一夜暴富,不愿脚踏实地,大多数学生都不具备感恩、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美德。其实,感恩、诚实、守信,不仅是个人的优秀素质,也是企业的优秀文化精神及其员工必须具备的优良职业精神和素养。一个好的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市场和客户,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但不同的社会风气起着不同的导向作用,由于高职学生对社会的舆论缺乏理性的判断,以致部分学生心理扭曲、缺乏感恩意识,制约着其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提高。
三、高职院校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
(一)转变办学理念,将职业素养培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学生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为之努力奋斗,要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等职业理念。其次要激发教师职业示范带头作用。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职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经过教师的教导和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形象才有可能形成,特别是一个合格教师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会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自觉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最终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三是在课程体系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应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出发,围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两大内容来设计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确保在课程体系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实实在在地实现在高职教育的每一个过程都包含职业素养的培育[4]。高职院校还应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积极开设美育、音乐、文学、书法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或通过社团等形式来丰富发展校园文化生活,促进高职学生在德智体方面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为职业素养培育营造真实环境
高职教育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离不开企业和行业的参与,特别是在职业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学生尤其需要进入企业感悟和历练[5]。学生进入企业,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企业生产的氛围,才能够站在一个职业人的角度来感受企业对员工在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另外,也可以聘用企业的能工巧匠和成功人士给学生作励志创业报告,以他们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来教育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给学生进行正能量的灌输。事实证明,只有真正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挖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才能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体验企业,真正了解企业在生a过程中所要求的管理规范、纪律严明、团队合作、工作高效等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些真实感受是学生未来提升其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及动力。
(三)完善评价体系,实现职业素养的持续养成
完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能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方向起到导向、检查、控制和激励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制定科学性、可行性并重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知识技能进行考核。其中,对于学生职业素养考核来说,应综合考察他们的专业知识、社会实践、职业心理等,既要考察学生对本专业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考察他们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考察学生的价值观、职业态度,又要考核他们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行为表现;既要考察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知识掌握及专业技能,又要关心他们的职业素养、奉献意识;既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勾国华.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3):48-49.
[2]张晓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与构建[J].职教通讯,2016(17):7-11.
[3]覃绮梅.从就业竞争谈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10(8):188-189.
[4]张振伟,叶雅雅.基于职业素养视角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探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3):68-72.
[5]靳慧.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1-33.
On Strategy for Promo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under Employment Guidance
Liu Yaqi
Abstract Professional qua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develop and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At present, som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still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kill training while ignore the nurturanc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 lo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ave failed to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ntegrate professional quality into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ocess, create a real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for professional literacy, and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a sustainable professional quality development, etc.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具体可以分为思想道德、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而高职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的目的。所以从理论层面上来讲,高职体育教学和学生职业素养是相关的,而且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1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职业素养的促进作用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有许多体育活动是团队来完成的,比如足球比赛、篮球比赛、接力赛跑和拔河比赛等,在这些团队体育活动中,除了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奋斗精神外,还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团队的情况,一切从整个团队的需要出发,不能仅仅考虑到个人的情况。另外,在团队活动中,也会考验到组织内部成员相互配合的情况,怎样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团队利益的最大化。毕竟,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技能越分越细,已经不是仅靠单打独斗就能创出一番事业的年代,所以这就需要组织成员能够分工明确,并且相互配合,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团队配合这一内容,正是符合了当前社会分工的发展前提。又如,在工作中,员工很可能会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调整作息时间,甚至于加班,特别是在车间或流水线上工作的员工,高负荷的工作强度加上封闭的工作环境容易给员工带来思想压力和身体素质的考验。所以,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生理机能,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
2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方法
从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是从基层做起,对专业技能要求严格,而且工作强度大,对学生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而当前大多数高职体育教学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仅仅是教会学生体育活动的技巧,评价高职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只是看学生期末体育考试的成绩,这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没什么区别,没有体现出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所以,这就要对高职体育教学进行改革,要以增强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满足现阶段社会的用人需求。
2.1强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意识
作为教师,衡量我们是否合格、是否称职,首先要看是否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是否能从意识层面主动探索教育改革的步伐。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要重新认识高职体育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特点和重要性,改变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方法,让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能够充分落到实处。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阐述说明高职体育教学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之间的关系,积极做好体育教学的实际操作,并欢迎学校领导和同事的监督审查。
2.2创新高职体育教学方法
在职业教学中,学生的职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比如团队配合能力、管理沟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所以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灵活采用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经常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模拟教学情景,老师在讲解清楚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后,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留给学生更多展现自我优点和特长的机会。
2.3开展专业化体育教学内容
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重点体现基础类教学,如球类运动、体操和田径等,作为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过渡,并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来自主选择所修的体育项目。开展基础类体育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高年级体育教W中,就可以适当结合专业内容来开展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适当融入职业教育和专业内容,在满足学生体育爱好的同时,兼顾学生专业素养的需要。如机电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机床和车间类工作,这类工作对于体力和上下肢力量要求很高,所以,针对机电专业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耐力和上下肢力量,为学生毕业工作打下身体素质方面的基础。
2.4增加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专业的特点,让学生提前了解到毕业后的工作情况和潜在的安全威胁,通过模拟训练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保证自身安全和预防职业病的方法。“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于自身的安全保护,特别是一些高危工种、特殊工种,只有在保证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优秀的思想品质和职业素养才会变得有意义。
3结束语
以职业素养为导向,深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就要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专业状况,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达到既满足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又满足未来学生的工作要求。这一教学改革无疑是任重而道远的,但是只要坚持落实新课改的各项要求,我们就有理由相信高职体育教学一定是朝着专业化和未来化方向发展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倦怠 个体因素
【基金项目】2010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课题名称“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SZ011)。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82-02
2005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为辅导员的工作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鼓励和支持辅导员长期从事此项工作。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辅导员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大学生繁多的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使高校辅导员疲于应对,成为了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果受到了影响。通过文献研究及访谈调查发现,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社会因素、组织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而大量的研究往往关注组织、社会和职业三方面的研究,忽视了个体因素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在客观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寻找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个体因素,从辅导员自身角度去探讨缓解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对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积极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笔者对所在高校的辅导员进行了相关调查访谈,发现相当部分的辅导员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情绪衰竭。一些工作了几年的辅导员透露,刚参加工作时候的自己对这份工作充满了热情和憧憬,然而现在的自己更像是一名“怨妇”,对每天的工作满腹牢骚。在辅导员的QQ个人签名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字眼:“快要崩溃了”、“严重透支”、“为什么这么忙”、“好累好累”、“只想好好睡一觉”、“撑不下去了”……。一位辅导员还在空间日记里写到:“工作4年多了,最近一年好像经常能感到那种‘耗精力、伤元气’的情形,甚至越发频繁,觉得是自己老了,精力真的不行了,这种状态最后会不会导致自己被榨干?!”
二是缺乏人性化。表现为辅导员认为自己在近半年内经常不能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感到解脱,尤其是那些已经带完一届学生的辅导员,他们的这种感受更加明显。比起下宿舍、进班级、找学生谈话等与学生接触的工作来说,辅导员们更愿意选择安静地待在办公室里。一名大一的女生说,刚入学时,在新生见面会上他们的辅导员曾对他们说,如遇到生活、学习问题可找自己谈话,而自己也将定期找她们谈心。然而一个学期过去了,辅导员只进过她们的宿舍一次,辅导员甚至连她的名字也叫不出来,更不用说谈心了。
三是个人成就感降低。调查发现,尽管大部分辅导员非常相信自己能有效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但是,只有个别辅导员认为通过自己的工作能积极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很多辅导员都表示,现实的工作与自己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有很大差别,他们感到自己更像是学生的全职保姆,只是在重复枯燥机械的琐碎事务,既不能像专任教师一样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也无法成为文件里所谓的“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即便自己已努力做到循循善诱、苦口婆心,甚至是发表心潮澎湃情绪激昂的演讲,然而学生冷漠的表情以及屡教不改的表现却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他们的热情。
二、影响辅导员职业倦怠个体因素分析
所谓个体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工作年限、性别、婚姻、家庭经济状况等个体背景性因素;二是性格类型、情绪智力、心理控制点等人格特征;三是职业认知、职业技能等职业态度。
(一)个体背景性因素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虽然辅导员普遍都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但职业倦怠的程度因个人情况的不同存在着差别。①年龄。当前高校辅导员呈现了年轻化的趋势,不少80后的辅导员在年龄上和学生相仿,阅历较浅,工作经验积累较少,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因此工作中的困难让年轻辅导员时常感觉力不从心。②工作年限。相比来说,工作3-5年和5年以上的辅导员比工作3年以下的辅导员更容易感觉到职业倦怠。③性别。女辅导员在情绪衰竭的程度上比男性辅导员高很多。由于女性情感较为细腻,工作效果不理想时,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再加上男女性的生理差别,女性在工作中还要经历怀孕期、哺乳期等,从而导致高校女辅导员体验到较多的职业倦怠。④婚姻。由于在照顾家庭、生儿育女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因此在缺乏人性化方面,已婚辅导员相比未婚辅导员的程度要高。⑤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来说,高校辅导员的经济待遇普遍不高,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辅导员来说,一旦和经济富裕的人相比就会心神不宁,当看到熟人有房有车,而自己还在为微薄的收入劳心劳力时,失落感、自卑感油然而生,工作的成就感就会下降。
(二)人格特征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
一、“两课”是其他各类教育的前提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两课”的重要性,并不以人们的态度为转移。大学生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并不是说“两课”教育较其他各类教育高人一等,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在“两课”教育实践中,一方面,要加强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细致的集中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热情,充分发挥德、智、体、美、劳诸教育的德育功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工作。
二、高校“两课”教育的现状
学生学习“两课”的激情消失,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对“两课”学习的意义产生怀疑,对“两课”不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不强,兴趣不浓,以致流失了大量学生,这让“两课”教育处于尴尬境地。
造成大学生对“两课”产生倦怠情绪的原因有很多,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点:
1.高期望的心理负荷。
高校是精英荟萃的文化群落,大学生头脑聪颖,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抱负,大多数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广博与专深上有较高的要求。肩负方方面面的期望,当他们为期望努力奋斗却在残酷的现实中碰壁时,当与同伴相比处于弱势状态时,就会产生挫败感。难以负载的压力无形中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荷,使其产生心理焦虑、失去学习信心。
2.务实性心理。
择业、就业的务实性考虑,使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远远没有对专业课那么重视。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严重。择业行为本身属于一种社会活动,而人们进行每一种社会活动无不是从自我认知开始的,大学生也不例外。
3.人格亲和力的缺失。
苏霍姆李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而在“两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鲜活的个性及他们生活的多样性和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大多被禁锢在教师给定的一套“善意”和“论道”之中。教育本身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行为,在这个双边活动中,只有学生信任、尊敬和爱戴老师,老师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彼此情感和谐、顺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无视学生的尊严、人格,无视其需要和个性的教育模式,无形中就使师者的形象大打折扣,失去人格的亲和力,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最后陷入“两课”学习情绪倦怠的恶性循环之中。
4.社会环境因素。
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特殊经历和社会历史环境,很容易使学生对马克思理论产生冷淡和逆反心理。首先,他们没有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对为什么要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知之甚少,因而缺乏对理论的深厚感情。其次,社会上多少年来在理论教育中存在教条化和实用主义倾向。第三,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利益观念不断强化,易诱发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冲击了的阵地。于是,一些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动摇了,并逐渐形成了对“两课”的否定的心理趋势。
三、高校“两课”教育的改革和出路
1.创新“两课”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两课”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两课”的教学内容理论色彩太浓重,抽象的原理和概念太多;在教学方式上,主要是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参与,这种单调被动的教学方式不受学生欢迎。因此,“两课”教学在内容与形式上必须创新。首先,调整充实教学内容,从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深层次思想实际出发,提高课程内容对他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贴近学生的专业实际,使“两课”教学符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历史事实、典型事例和现实的新鲜内容阐明“两课”理论,有组织、有计划地采取课堂讨论、演讲答辩、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实施教学。
2.把学生的“两课”教育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
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因为这些学生的困难原因和情况错综复杂,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方法解决。千方百计地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并不仅仅意味着物质上的扶植。在给予他们物质帮助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学风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心理咨询,以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进一步扩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和信息源,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此外,关注学生的实际困难,要特别注意精神鼓励和人格培训。物质的帮助是暂时的,而精神的力量却是长久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传统人文精神应当成为广大学生的支撑性理念。唯有如此,所有困难才有希望根本解决。要教育大学生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消沉,不能怨天尤人,应该积极地面对困难,承担主体责任,学习成功楷模。
3.高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彰显“两课”教育的实践性特征。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训导;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000-00
在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形势下,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中的职业素养训导,有助于推进工学结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的现有问题进行了调查,初步编制出基于职业素养训导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
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现存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作用还不强,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1 对职业素养训导教育的重视不足
通过走访了解到,62%的专业教师认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最需要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职业素质不是主要因素。相当多的专业教师认为职业素养训导教育主要是学生管理工作的责任。
1.2 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脱节
目前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中师资严重缺乏,除了教务部门和实训教师外,几乎没有其他人员参与管理,造成在管理过程中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脱节。
1.3 训导教育途径单一
目前实践教学基地的职业训导教育仅仅依靠部分任课教师和实训教师在实训课上进行说教式教育,无法让学生意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2 构建基于职业素养训导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
通过对政府部门、用人单位、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进行走访调查,结合《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初步编制出基于职业素养训导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
2.1 制度架构管理
制度架构管理分为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执行力三个二级指标。组织架构要求组织健全、分工合理,参与人员来源多样化,除了学校外,也应该增加政府、企业甚至是学生代表。规章制度则需要渗透企业文化和借鉴企业制度,并且科学、完备。执行力要求管理规范、运转高效,具有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建立安全预案。
2.2 日常规范管理
日常规范管理主要针对人员行为、文件档案和成本控制三方面指标进行管理。在实践教学基地活动的学生和老师必须要有合乎的行为规范,如按时考勤、统一着装、佩戴胸卡等。所有运行文件档案必须真实完整记录,及时归档并保留一定时限。成本控制引入企业成本管理意识,除了控制采购计划外,还需要合理节省。
2.3 师资队伍管理
针对师资严重不足,这一指标下设人员构成和师资提升两个二级指标。人员构成除了对管理人员的来源和比例有要求外,对于师生比也要有科学的要求,同时管理人员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对接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职业素养训导的成效。师资提升主要指管理人员通过外出交流培训、企业一线实践、学历提升、资格证书获取以及参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改造等多种途径达到管理能力的提升。
2.4 多元教育管理
多元化的教育途径才能让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很好地提升,因此本指标分为学前体验和学生活动两个二级指标。学前教育主要指学生在进入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教学活动前,通过岗前培训、安全教育、情境体验等多种形式体验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而学生活动主要覆盖了社团活动、技能比赛、创新设计和企业家讲坛这些与职业素养密切相关,又能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的学生活动。
2.5 场地设备管理
场地设备管理主要由场地布置、设备管理和废弃物处置三个二级指标构成。场地布置需要突出实践教学场地高度仿真,有明显的操作指南和安全警示。企业典型人物宣传在职业素养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视。设备管理要求落实专人负责,对所有仪器设备建立使用说明,做好日常保养和安全防护,并能利用现有条件对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废弃物处置往往被忽视,因此废弃物的规范处置和循环利用也被引入本管理体系。
以上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基于职业素养训导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制度架构管理
组织架构
组织健全
分工合理
参与人员类型
规章制度
企业文化渗透
企业制度借鉴
科学完备
执行力
程序规范
运行效率
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建立安全预案
日常规范管理
人员行为
学生行为
教师形象
文件档案
记录真实完整
归档及时和保存时效
a成本控制
采购计划周全
消耗合理节省
师资队伍管理
人员构成
来源和比例
师生比
对接度
师资提升
外出交流培训
企业一线实践经历
学历提升
资格证书获取
参与建设及改造
多元教育管理
学前体验
岗前培训
安全教育
情境体验
学生活动
社团活动
技能比赛
创新设计
企业家讲坛
场地设备管理
场地布置
布局仿真度
操作指南
安全警示
企业典型宣传
设备管理
责任落实
建立使用说明
日常保养
安全防护
更新改造
废弃物处置
符合规范
循环利用
实践教学作为大学生培养职业能力、进行职业定位的重要手段,而实现大学生成才、谋求职业生涯发展又是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实践教学基地作为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对于当今高职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基于职业素养训导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能使学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更好地同职业素养训导教育相结合,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也得到了明显地提高。本管理体系从多个方面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管理,并且契合社会和行业需求,通过综合多方面资源形成合力指导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应煌,吴兴.高职校内实训学生职业素质培育训导研究[J].成人教育,2013,4:104-105.
职业道德既是指从事一定职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具有的有某种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个人基于特定职业要求、原则、规范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待自己职业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和态度。职业道德教育是以职业道德为内容的培育过程,它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知识、社会公德、道德原则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一套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和态度。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均强调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见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职业院校学生发展的素质。
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由于高职院校职业性、技能型、应用性的特点,使得在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加之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与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严峻,已经为我们的素质教育敲响警钟。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明显欠缺
职业道德素质是高职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核心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高职大学生基本都能认识到职业道德素质对将来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都充分认可职业道德的价值,但于此同时由于自律性不强导致他们职业道德素质明显欠缺。具体表现在职业道德认知水平较高,但职业道德行为能力较差。在《高职大学生道德素质及能力情况调查问卷》中显示,89.6%的学生表示,职业道德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很重要;92%的学生反对执业过程当中的不诚信、不敬业。说明学生还是很钦佩和赞赏职业过程当中高尚的职业道德人格的。但目前的高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个性突出、棱角分明,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在具体的职业道德价值选择上采取双重标准,例如在《高职大学生素质及能力情况调查问卷》中显示78.6%的学生面对同事的紧急情景,作为局外人不会施以援手;23%的高职学生与周围的同事不合作;45%的高职学生只有在领导要求下才与同事进行合作,这导致他们缺乏团结、协作、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作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没有遭受过挫折和困难,也因此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高职大学生素质及能力情况调查问卷》中显示35%的高职学生在工作需要时不愿意加班加点完成工作、21%的高职学生只是偶尔会把工作中涉及的方法和资料与同事分享。此外,当代高职大学生不喜束缚,大多向往无拘无束的做事节奏,因此缺乏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在《用人单位对高职大学生的素质及能力要求情况调查问卷》中显示89%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这样的个性特征往往不被用人单位接受和喜欢。
(二)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要求明显提高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解决好他们的就业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职业院校的责任。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已成为企业文化发展的核心要素,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把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衡量员工职业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因此,现代企业把员工职业道德素质作为聘用和辞退员工的首要考核条件。在《用人单位对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素质要求调查问卷》中,就“高职院校学生亟待加强哪方面素质”问题,大约45%的企业选择了“职业道德”。当前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职业人才,其中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职业技术,二是职业道德。所以职业道德是高职学生从业的资本。但在我们对企业的了解和调查中,发现许多企业反映职业学校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职业道德。例如:职业纪律较差,如迟到早退、违反规程;缺乏责任意识,如工作马虎、不负责任;劳动不诚实,如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不肯吃苦耐劳,如“干一行怨一行”而频繁“跳槽”等,这些都是缺乏良好职业道德的表现。综合以上两方面,在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从思政实践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与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思政教育中的优良道德品质教育、正确价值观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基于思政课与职业道德教育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关系,所以教育工作者因努力发挥好思政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加强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一)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职业道德的养成不是简单地说教,它需要在职业道德的训练和职业道德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思政实践教学的形式使学生有机会在参与实践的同时进一步感悟、体会了解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和它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实践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态度,还会使学生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熟悉理论知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开展实践教学能提高他们对思政理论知识的认同感,并乐意参与其中。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能提高思政课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有效性。
(二)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1、改革思政实践教学课程方案,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以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为平台,搭建不同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方案。由于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企业招聘员工必备的素质,所以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应该设计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的课程方案,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思政教育的极为重要的地位上。在思政教育中的优良道德品质教育、正确价值观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内容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所以在思政实践教学中,要搭建以上诉内容核心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为平台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不仅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还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因此它是所有高职院校学生因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高职院校的主要特征就是职业性,因此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要求,以大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搭建不同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方案。有针对性地引导,提高思政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会计专业要开展以“不做假账”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旅游专业要开展以“服务大众”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计算机专业要开展以“创新严谨”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制药专业要开展以“及时、优质、高效”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汽车维修专业要开展以“专研业务”为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有将不同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培养出了解本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专研本职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2、整合思政实践教学内容,以专业职业道德要求为实践教学内容的依据,进行模块化教学。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中,以职业道德为内核,把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设计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相衔接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实践模块。(如下表)这样不仅可以将实践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可以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开展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
3、以专业实践为平台,实现职业道德教育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专业化。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将专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理论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业实践,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最有效途径。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只有在职业道德规范理论学习下,在专业环境熏陶和道德实践中才能得以形成,并最终发挥作用。所以在思政实践教学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充分利用专业实践,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感悟职业道德、践行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体验中,感受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体会从业精神的内涵。
4、多举措并举,以多种教学手段夯实职业道德教育思政实践教学的土壤。在思政实践教学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发挥多种教育手段,运用多样教学资源,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促使学生更自觉地融入职业角色,践行职业道德。例如:可以开展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演讲比赛;可以聘请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涌现的劳动模范或我院优秀毕业生进行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可以组织学生设立以宣传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大学生就业社团;可以精心设计学生互助和为校园、社会献爱心的服务活动;还可以走出校门带领学生去各行各业了解参观,让学生了解各行业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锤炼了学生爱岗敬业的思想品质和团结、向上、自强的奋斗精神。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际经济形势和就业压力的逐步增大,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人的素质尤其是对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但能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使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帮助他们以后更顺利地走向成才和社会建设之路,而且能提高社会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使整个社会职业活动中的矛盾得到有效调节,促进社会关系的融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现状
当前,企业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逐年增高,从我校近年来企业用人情况反馈信息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及水平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现象,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存在诸多不良问题:如缺乏职业责任感、吃苦耐劳及团队合作精神;缺乏传统职业美德,过于看重个人物质价值的实现、知识才能的提高,轻视职业道德人格的塑造;存在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些源自于主观原因,有些由客观原因造成,其中缺乏吃苦耐劳及团队精神、急功近利的浮燥心理现象比较普遍,这种畸形职业心理如不断繁衍,则势必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带来更严峻的考验。
二、造成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缺乏的原因
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缺乏,既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原因,又有高校及学生自身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原因。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物质利益的追求成为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主旋律。多元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冲击,年轻人更注重崇尚自我、完善自我、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当前经济社会上存在的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权钱交易、腐败现象和经济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
(二)学校原因。
一是部分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认为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走上社会的社会人意识和行为中,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应由企业或用人单位通过岗前培训来承担。
二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重思想政治教育轻职业道德品质教育的状况。当今高职院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投入甚多,而在职业道德素质提高方面却缺乏专门的教材和系统教学内容。现有的相关职业素质方面的课程其实就是所谓的就业指导课,授课教师大多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人员担任,授课内容大多局限在求职技巧、政策宣传方面,缺乏实效性和说服力。
三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也对学生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三)学生自身原因。
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是关注于自己专业技能掌握的高低,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甚至认为学校应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思想道德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却没有给予极大的关注。
三、加强高职高专在校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职业道德教育关系到培养出的学生能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整个社会关系的和谐。因此,高职院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德育的系统工程之中,要贯穿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要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特别是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方面下工夫。
(一)努力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在教学内容方法形式上进行创新。
1.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管理力度,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就业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进行全方位教育,使学生一入校就接受潜移默化的职业道德教育。
2.要根据社会及行业需求进行课程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教育内容的适应性和指导性。
3.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创新。教师要在授课前充分掌握高职生的思想动态,增强备课的针对性;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因势利导,同时可以结合当今的一些行业模范人物的典型事例,生动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二)利用好实践环节,强化实习、实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充分利用教学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训练。只有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提高其职业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和巩固学生的职业意识,还可以使他们形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使他们更主动地去研究和把握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要,树立就业信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推动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
1.通过开展各类社团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所要求的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进取精神和诚信精神。
2.通过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职业道德教育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不定期聘请企业及用人单位的专家及管理人士来校作专题报告或讲座,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用人单位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实际要求,使学生自觉地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4.定期组织参与各类职业规划及创业设计大赛,使学生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摆正就业观念,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教育优势。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既要树立全新的服务育人观,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又要不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其更加适应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需要,用严谨的师风、教风和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建立与“二加一”教学模式相配套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