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寒食翻译范文

寒食翻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寒食翻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寒食翻译

第1篇:寒食翻译范文

关键词: 日汉同形词 日汉翻译 同形同义 同形近义 同形异义

1.引言

中国汉字早在公元三四世纪就传到日本。此后,大约在公元八九世纪,日本人利用汉字的简体逐渐创造了“假名”文字,于是逐渐形成了汉字和“假名”结合的独特的日本文字。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的汉字对日语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日本引进中国的汉字之后,经过消化、吸收后,融化在本国的语言之中,直到现在,日语中都还存留着相当数量的汉字词汇。日语中的汉字词汇,尽管有不少看起来和汉语相同,但是在历史上,汉语被吸收后,已变成日语的词汇,不能再把它当做汉语来对待。很多人也许会认为日语中汉字多,而且部分汉字的意思与中文大同小异,故认为日语好学,其实不然。日汉同形词有时候会成为日汉翻译的拦路虎,特别是对于刚掌握日语基础的学生来说,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有些日语中的汉字词汇与中国的词汇是似是而非的。这些很容易和汉语词汇混淆,所以,在日汉翻译时必须掌握它们的确切含义,切不可望文生义,以免发生不应有的错误。下面我将结合实例,探讨不同种类日汉同形词的日汉翻译问题。

2.日汉同形同义汉字词的翻译

汉语的词和字传入日本后,有一部分意义是没有发生改变的。这类词在日语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翻译的时候完全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比如下面一段话中就有很多同形同义词,翻译时完全可采取直译。“理性的認識は感性的認識に依存するし、感性的認識は理性的認識にまで発展させるべきである。これが弁証法唯物論の認識論である”。这段话可以基本直译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又如,学生在做翻译练习的时候,碰到过这样一个句子:“本田宗一郎、1906年静岡県盤田郡光明村に生まれる。”这句话里面也出现了好几个同形同义词,整句话基本直译为“本田宗一郎1906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磐田郡光明村”就完全可以。

像这样在日汉翻译时可以完全直译的同形同义词还有很多。比如,“山”、“海”、“猫”、“椅子”之类的普通名词;“中国”、“田中”、“东京”、“日立”之类的固有名词、专有名词;“一人”、“三年”之类的部分数量词,等等。这些日语汉字词在译成中文后,形态、含义均可保持一致。所以可想而知这些词的翻译是比较简单的,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3.日汉同形不同义汉字词的翻译

刘宓庆在《当代翻译理论》一书中就有提到:在翻译中,词义辨析工作是大量的,也是很重要的基础分析工作。那么,在日汉翻译中,辨析日汉同形词的不同词义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基础而重要的工作。下面试将日汉同形不同义的汉字词分成两类,即同形近义词和同形异义词,分别结合实例分析在日汉翻译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点。

3.1形态基本相同,词义不完全相同(同形近义)。

3.1.1形态基本相同,词义范围不同。

日文中有的汉字词,在汉语中也有同样的词语,只是词义范围不同,有的是汉语一方词义宽,有的又是日语一方词义宽。这种一方词义宽而另一方词义窄的现象其实就是范海翔(2006)在“浅谈日汉互译中同形词的语义差别”一文中所论述的词义“包含关系”。包含关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汉语的词义包含日语,另一种则是日语的词义包含汉语。翻译时,必须根据上下文的意义,选择适当的译词,切记不要只看到词义相同的一面,而忽略其词义宽的那一面,盲目照搬,以致造成误译。

汉语词义包含日语词义的,也就是说汉语一方词义宽的,例如“对象”一词在汉语中有两个义项:a.行动或思考时的目标(以青少年为对象的杂志∕青少年を対象とした雑誌);b.恋爱的对方(找对象∕結婚の相手を選ぶ)。在日语中有a这个义项,却没有b这个义项。这种汉字词在日译汉时可能比较少出错,而常常会在汉译日中造成错译,其错误往往发生于日语中没有的义项,就是用对汉语的理解来译日语。又如“先生”一词在汉语中除了称呼教师、医生、律师、艺术家等职业的人为先生外,也可作敬称。此外,还可以称别人的丈夫,用的场合比日语多。像“先生”这样的词,不管是在汉译日时还是在日译汉时,都是需要格外注意的,不能盲目照搬原词。

日语词义包含汉语词义的,也就是说日语词义较宽的,例如日语“要求”有四种意思:a.強く請い求めること;b.必要とすること;c.人間の行動の基礎にある動因;d.法律で相手にある行為を求めること(强烈请求;需要;作为人的行动基础的动因;根据法律,要求对方做出某种行为;意思比汉语宽泛)。所以“社会は真面目に働く人物を要求しています”这句话里的“要求”不能直接译成汉语的“要求”,这里的“要求”是“需要”的意思。又如“助手”一词在日语中不光有“助手”的意思,它还有“助教”这一层含义。对于这些词的翻译,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来选择合适的译词,绝不能望文生义。学生的翻译练习中有这样一句话“妻の殺害を依頼した夫……”,很多学生都把它译成了“雇人杀妻”,也就是把“依頼”译成了“雇”,这是一种很好的译法,没有掉进日汉同形词的陷阱里。“依赖”这个词也是属于在日语一方词义宽的,日语的“依赖”除了有依靠、依存的意思以外,还有委托、请求、托付的意思。上面提到的那句话里“依赖”的意义显然就是后者,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区分。

日汉同形近义词的词义除了有以上所说的“包含关系”以外,其实还有一种“相交关系”(范海翔2006)。相交关系是指,两个同形词的词义一部分相同,一部分不相同,也可以说是词义分岔现象。日语“结束”:a.物を縄などで縛ること;b.束縛すること;c.志を互いにかたく結合すること;d.衣服など身に着けること(用绳子捆扎东西;束缚;紧密团结;穿衣、打扮;)汉语“结束”:指事情完成、停止;装束、打扮。日语的“结束”和汉语的“结束”都有穿着衣物的意思。但日语的“结束”没有事情完了的意思。汉语的“结束”没有团结的意思。“町中が結束して暴力追放に立ち上がる”。这句话里的“結束”显然是“团结”的意思,译成汉语时就不能译成“结束”,而是“团结”,即“全镇的人紧密团结驱逐暴力”。在翻译练习里面也能举出此类的词例。如“満足な機械もなかったころから、自動車の修理にはじまり……”中的“満足”译为“像样”是比较理想的。“满足”一词在日语和汉语中都有满足、满意、心满意足的意思。然而日语的“满足”还有一个意思是汉语的“满足”所不具备的,即“条件や規格が十分に満たされ、機能も完全に満たされている”。(符合要求、像样、令人满意、没有缺憾)所以这里日语的“满足”就不能直接译成汉语的“满足”,它们表达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另外,汉语的“满足”有“满足对方的要求”这一层意义,这是日语的“满足”不具备的。日语在表达这个意思时会说成“相手の要求を満たす”,用的是“満たす”而不是“满足”。日汉同形词中像这样词义分岔的现象有很多,翻译之前需要好好分析把握词义,以免译错。

如上所述,词义不完全相同的同形词,有的是在汉语中词义范围较广,有的是在日语中词义范围较广,也有的是互有不同。总之,它们在日、汉语中的词义错综复杂,很难分辨,译者稍不小心,就可能出错,甚至经验丰富的翻译家或词典偶尔也有类似错误。所以,翻译时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汉字词,必须仔细查阅日、汉辞书,然后根据上下文作出准确的判断。

3.1.2形态基本相同,词义接近。

形态基本相同,词义接近的日汉同形近义词的主要特征是词义比较接近,看起来似乎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其实又有细微的差别,是不能完全采取照搬的方式来将相应日语汉字词译成汉语的。如“支配”,汉字词和汉语形态完全相同,词义也接近,但翻译时,有时却是不能对应的。“支配な地位を占める”要译成“占统治地位”而不是“占支配地位”;“支配人”要译成“经理”而不是“支配人”,否则就算不上是合格的翻译。又如“親切”,形态上,汉字词和汉语只是繁体和简体之差,意义接近。翻译时,亦应根据上下文,选择适当译词。“ご親切にありがとう”译成“多谢你的好意”是比较可取的。

前面多次强调“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来选择译词”,这一点很重要。翻译并不是简单地译字、译词,而是在理解字义、词义的基础上来译句。字、词译得再好,如果放到句子里读不通的话,那也是白译。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很早就有人提出“字译与句译”的问题,并主张“翻译应以句为主体”、“译文须以句为本位”。林语堂提出翻译的“忠实标准”之一就是“非字译”,即“译者对于原文有字字了解而无字字译出之责任。译者所应忠实的,不是原文的零字及零字所成的语意”。“字义了解的确是句义了解的根基,但是所谓字义不能看做死的、固定的、分立的,须当做活的,有连贯的,不可强为分裂的东西”。他认为翻译要达到“通顺”的标准必须做到两点:第一,须以句为本位。“译者必将原文全句意义详细准确地体会出来,吸收心中,然后将此全句意义依中文语法译出”。第二,须完全根据中文心理。“译者心中非先将此原文思想译成有意义之中国话,则据字直译,似中国话实非中国话,似通而不通,决不能达到通顺结果”。

由此可见,日汉翻译时,“译句”、让译出的中文句子符合中文的语言表达习惯这两点非常关键。生硬地只译字的话,很可能会出现不符合表达习惯的现象。但字义、词义的理解又是必需的,它是为译句服务的,是译句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准备阶段。所以在日汉翻译时,不应太过拘泥于单个词的翻译,碰到那种形态基本相同,词义又比较接近的日汉同形词的话,我们应该根据它所处的句子环境、上下文来灵活地进行翻译。例如,“私にはこの手より何より大切な存在がある”这句话中的“存在”是属于日汉同形词中词义比较接近的。如果将这句话译成“对我来说比手及一切东西都还重要的存在”,就会显得不太通顺也不太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在这里应该根据上下文把这句话灵活地译成“……在我看来,他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我的这双手和其他任何东西”。再举一例,“……期待以上の支持を得ているようです”,其中“期待”、“以上”、“支持”三个词几乎都是日汉同形词中词义比较接近的,一看就能明白它们的意思,可要如何来翻译才够完美呢?可以比较一下下面几个译文:译文一,“……看起来得到了比期待还要好的支持”;译文二,“……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欢迎”;译文三,“……其受欢迎程度已经超出预想”。比较这三个不同的译文,我们能感觉到译文三是最好的。因为它同时做到了两点:①保留了词义而又没有拘泥于原词,做到了“译句”。②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读起来朗朗上口,没有异样的感觉。这正是我们在翻译这类同形词时需要注意的两点。

3.2形态基本相同,词义完全不同(同形异义)。

这类汉字词在日语中的意义和它在汉语中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如:“丈夫”在日语中的意义:a.(身体)健壮、健康,b.结实、牢固;在汉语中的意义:a.成年男子,b.男女结婚后女方之夫。“野菜”在日语中是“蔬菜”的意思,汉语“野菜”指的是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这类汉字词对初学者在理解原文上是一个障碍。对这类汉字词的理解,要比理解其他外语难些,因为它是以我们母语(汉语)的形式出现的,很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能够注意到这种迥异现象,并认真对待,还是可以避免错译的。相比于上一类别的同形近义词,这类同形异义词算得上是比较好把握的。在参看刚学日语不久的二学位学生的翻译习作的时候,我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能将“迷惑”一词正确地译为汉语的“麻烦”。这说明了一点:同形异义词的翻译并不难,只要留点心就能把它翻译好。

4.结语

中日文中存在大量的同形汉字词,作为我们这些不是以日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容易依赖这种相同点,一味地根据母语中的词义,望文生义地判断日语中同形汉字词的意义而忽视两者间的差别。本文从中日汉字词的对比研究出发,结合实例探讨了不同种类日汉同形词的日汉翻译问题。同形同义词基本可以采取直译的方式;同形近义词词义错综复杂,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作出准确的判断,同时要注意体现出翻译的灵活性,不要太拘泥于译字,而是要译句,使译文通顺,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同形异义词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比较容易译错,但只要正视这一问题、认真对待,多多接触、记忆此类词语的话,是完全可以避免错译的。总之,对于每一个汉字词,都必须仔细考察研究、仔细推敲。如果一见到同形词,就照搬原文的汉字会使译语欠妥甚至错误。

参考文献:

[1]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3]范海翔.浅谈日汉互译中同形词的语义差别[J].科技信息,2006(4).

[4]唐晶晶.日汉翻译中的难点[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6).

[5]席宏晔.高校日汉翻译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10(14).

[6]朱蒲清.日汉翻译技巧[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张小林.简明日汉翻译技巧研究[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8]孔繁明.日汉翻译要义[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9]鲁宝元.日汉语言对比研究与对日汉语教学[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

[10]思果.翻译新究[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11]新明解国语辞典.三省堂.

第2篇:寒食翻译范文

【会议邀请函的结构与写法】

1.标题。

由会议名称和“邀请函”组成,一般可不写主办机关名称和“关于举办”的字样,比如:《中国素材网论坛邀请函》。“邀请函”三字是完整的文种名称,与公文中的“函”是两种不同的文种,因此不宜拆开写成“关于邀请出席××会议的函”

2.称呼。

邀请函的邀请对象一般有三种:

(1)发送到单位的邀请函,xx单位名称。由于邀请函是一种礼仪性文书,称呼中要用单称的写法,不宜统称,以示礼貌和尊重。

(2)邀请函直接发给个人的,应当写个人姓名,前面加上“尊敬的”敬语词,后缀“先生”、“女士”、“同志”等。

(3)网上或报刊上公开的邀请函,由于对象不确定,可省略称呼,或以“敬启者”统称。

3.正文。

正文应逐项载明具体内容。开头部分写明举办会议的背景和目的,用“特邀请您出席(列席)”照应称呼,再用过渡句转入下文;主体部分可采用序号加小标题的形式写明具体事项;最后写明联系联络信息和联络方式。结尾处也可写“此致”,再换行顶格写“敬礼”,亦可省略。

4.落款。

因邀请函的标题一般不标注主办单位名称,因此落款处应当署主办单位名称并盖章。

5.邀请时间。

写明具体的年、月、日。比如:XX年4月20日

【会议邀请函范文一】

尊敬的xx先生/女士:

您好!

我们很荣幸地邀请您参加将于×月××日在×××××××××举办的×××××××××××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

真诚地期待着您的积极支持与参与!

xxxxxxx

××××年×月×日

【会议邀请函范文二】

从前沿语言学理论到汉语国际教育应用 ——汉语国际教育语境下的句式研究与教学专题研讨会 邀请函

尊敬的李先生/女士:

为进一步满足第二语言教学对汉语句式研究的迫切需要,促进语法研究新成果向国际汉语教学应用的转化,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拟于xx年 8 月 20 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汉语国际教育语境下的句式研究与教学专题研讨会”。鉴于您在第二语言研究领域的丰厚学 术成果,诚邀您出席并发表鸿文,嘉惠学林。

有关会议安排如下:

一. 会议时间: xx 年 8 月 20 日-22 日

二. 会议地点: 北京语言大学

三. 会议主旨:

促进前沿语言学理论的创新及其向国际汉语教学的转化与应用; 推动语言学理论的本土化研究

四.会议议题:

1)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句式研究;

2)汉语句式研究的跨文化视角与相关语言事实;

3)跨文化视角下的汉语第二语言句式教学; 4)汉语教材、大纲、教学设计中的句式问题;

5)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句式教学中的相关问题

五.遴选参会论文,出版论集《汉语句式研究与教学》。

六.xx年x月x日前,将论文题目及摘要以 wordXX 文档发至会务组邮箱。 摘要 1000 字,标题用三号宋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摘要请标 注作者姓名、单位、电子邮箱、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 真。 请于 8 月 10 日前提交论文全文,以便制作论文集。.

七.会议日程

8 月 19 日下午,在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大堂报到。

报到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15 号。乘坐地铁 2 号线到西直门换乘 13 号线 五道口下车(a 西北出口),步行至北语会议中心。

8 月 20 日,8:30 开幕式、大会发言、分组研讨

8 月 21 日,上午分组研讨,下午闭幕式

8 月 22 日,文化考察一天(京郊)。如不参加文化考察,请回 函说明,以便筹备组统计人数。

8 月 22 日,离会

八.会议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15 号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100083)

九.往返交通由会议代表自行购票。

会议筹办费、餐费、住宿费、论 文集出版费由会议主办方承担。 如有特殊情况,需代买车票,请于 7 月 8 日前将身份证号及返程

日期通过邮箱通知会务组,过期不再受理。

电话:010-8230342

e-mail: wenyingmy@kt250.com

第3篇:寒食翻译范文

关键词:英汉翻译 表达方式 忠实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223-01

1 英文对同一事物的表达方式的不同造成的错误

1.1 词性错误

很多同学在英文写作时只注意所选词的词义,而忽视了该词的词性,造成用词错误的发生。

(1)My friend doesn’t afraid of dogs.

(2)His father adviced him not to fight with anybody.

例句1)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而例句2)把名词误用为动词。这是由于基础不牢,对一些常用词不认真考证,导致用词的错误。

1.2 词形错误

在英文写作中经常会出现遗漏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形态,还有关于名词单、复数的错误,这是因为在汉语中,汉语的名词一般不分单、复数,也无可数、不可数之分,主谓间也不存在数的关系,谓语没有第三人称单数的问题,由于中英文用词这明显的区别,在英文写作时会写出这样的句子:

(1)There are many sheeps on the grassland.

(2)She look after 3 children.

例句(1)中,sheep被当作可数名词,其实它不可数名词。例句2)中,look应为第三人称单数looks。

1.3 虚词错误

英语虚词包括冠词、介词和连词,冠词和介词在汉语中根本就不存在,用错的几率很频繁,而唯一在汉语中可以对上号儿的连词显然起到了很是深远的负迁移的作用:

(1)He arrived Beijing yesterday.

(2)I bought the dictionary in 1980s.

(3)Although it is raining, but I go to school all the same.

在例句1)中,arrive是不及物动词,其后一定要用前置词in或at,所以arrive后应加in。例句2)中,英语中“…年代”前必须用定冠词,所以应改为“in the 1980s”。例句3)中,由于受到汉语“虽然…但是…”结构的影响而出错,所不同的是在英语中although…but只能用一个。

1.4 语境不同所选词也应不同,这是又一个易出错的地方

语境不同,用词也应不同,语境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用词,因此在写作时必须要选用适合上下问的词语来选词,如不注意语境对选词的影响,就可能因用词不当而写出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的句子。

May I open the gate?The are in the room is too close.

此句从上下文看,说话者gate指的是房门,应该用door才合理,而gate指的是“院落的大门”,不符合上下文的表达。

2 翻译界在翻译的标准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但有两条标准是大家所公认的忠实、通畅

所谓“忠实”,首先是指译文必须准确如实的传达原文的内容,对原文的意思既不能随意歪曲,也不能任意增减。内容除了指原文中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道理,描写的景物以外,也包括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忠实”还指对原文风格的如实传达。译者者不能随意改动原作的风格面貌,如原作是口语体,就不能译做书面体;原作是粗俗的文体,就不能译成高雅的格调,也就是说,译者不能用自己的风格去代替原文的风格。

2.1 有些译者过分拘泥于原文的字面形式,译文晦涩难懂,不知所云

汉英翻译中,“忠实原著”一向是第一要求,是多少年来翻译理论和实践一直围绕的中心。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呼吁想要告诉大家对翻译的仅仅“忠实”已经满足翻译要求。《外国语》1998年第3期所载《从梦想到现实:对翻译学科的东张西望》一文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文中引勒菲弗尔语曰:“忠实只不过是多种翻译策略里头的一种,是某种意识形态和某种文学观结合之下才导致的产物。把它捧为唯一一种可能的、甚至唯―一种可容许的策略,是不切实际的、徒劳无益的。”文章作者据此及其他一些类似论点得出结论:“忠于原文不是理所当然的、唯一的标准,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绝对正确的标准。”

2.2 译者可否选择百分之三十、五十、七十的忠实

翻译的出现是出于文化交流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把它比之于向国人介绍西洋绘画、西洋音乐,或者相反,把中国画或者中国的民族音乐介绍到国外去。无论这种介绍活动的其他目的怎样,在一个首要的、根本的目标上它们是一致的:向文化的接受者呈现原作的本来面貌。在这个起点上要求的是绝对忠实,我们并没有“百分之三十、五十、七十”的选择。

这时“忠实”就意味着一个客观存在的对象完完全全、不多不少的再现。但是我们无法把翻译与介绍绘画、音乐的类比坚持到底,其根本原因在于,两者所使用的媒介不同。钱钟书先生早就指出,“我们该辨清,假使绘画的媒介(medium)是颜色线段,音乐的媒介是音调,那末诗文的媒介不就是文字,是文字和文字的意义;假使我们把文字本身作为文学的媒介,不顾思想意义,那末一首诗从字形上看来。只是不知所云的墨迹,从字音上听来,只是不成腔调的声浪。”

到这时“忠实”就成了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缺乏客观性就缺乏可操作性。

但是,翻译的“忠实”标准并不是如此就能被轻易否定的。在实践中,人们可能牺牲一部分“忠实”,但这往往是为了保证更大部分的“忠实”能够实现,仍然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忠实”。事实上,―旦放弃对于忠实的主观追求,译者就没有理由停止在“百分之三十”,而会走向百分之十、百分之五甚至更少。对忠实的追求是维持原文与译文之间联系的纽带,这根纽带一旦被切断,也就无从被称之为译文,翻译也就随之不复存在。

第4篇:寒食翻译范文

关键词:英汉翻译 翻译转换 层次转换 范畴转换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西方各国的翻译活动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各种翻译理论研究也逐渐兴起。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兴起,西方翻译界开始对“翻译转换”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背景下,Catford(1965)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作为其翻译理论研究的基础,首次在他的翻译代表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该书以微观语言学为基础,提出了“翻译等值”这一中心概念,并就翻译的其他各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虽然本书出版于几十年前,但是Catford将语言学成果应用于翻译研究,从新的视角来探讨翻译研究,使得翻译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本文将基于Catford的翻译转换理论,详细探讨翻译过程中的“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结合具体例子,说明翻译转换理论的可操作性,探索英汉翻译的规律。

二、翻译转换理论

基于Halliday的系统语法和语言层次理论,Catford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他把“转换”定义为“源语进入译语过程中离开形式的对应”,并提出了两种类型的翻译转换,即“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Catford,1965)。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源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Catford,1965)。基于Halliday的理论,Catford认为语言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次:语法、词汇、词形和语音。由于词形和语音这两个层次之间,或两者中任何一个层次与词汇或语法层次之间的翻译是不可能的,因而,Catford认为层次转换只存在于词汇到语法或语法到词汇的翻译过程中。

Catford(1965)认为翻译可以分为等级限制翻译和不受限制翻译。等级限制翻译即有意把源语与译语的对等语限制在特定的等级上,也就是词对词,句对句的翻译,这种翻译容易产生生硬死板的译文。而在实际中,翻译很少能够保持在一个等级上,如果非要这样,则会造成译文表达不当。另外,不受限制翻译相当于意译,其中源语与译语之间的等值关系可以建立在任何恰当的等级上。一般来说,句子之间存在着等值关系,但在一段文本中,等值关系可以在级阶之间上下转换,而且常常建立在比句子低的等级上(Catford,1965)。在翻译实践中,不受限制翻译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适用的翻译方法,范畴转换就是指这种类型的翻译。因而,Catford(1965)将“范畴转换”定义为“翻译过程中形式对应的脱离”。根据Halliday对范畴的定义和归类,Catford从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内部体系转换四个方面细致地探讨了范畴转换在源语和译语之间的操作。下面将结合英汉翻译实例,从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两方面来具体分析翻译转换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三、基于层次转换的英汉翻译

汉语与英语具有非常不同的特点,汉语通常利用词汇手段来表达数、时态、体等范畴,而英语则通常利用语法手段,因此,英汉翻译时常常需要利用词汇和语法之间的层次转换。由于汉语和英语都没有特定的手段来表达“性”这一范畴,下面将主要从数、时态和体三方面来论述层次转换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一)数

数主要是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英语中名词有单复数形式,一般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而汉语名词数的变化则需通过一些词汇手段来表示,因此,英译汉时需将这些语法关系用词汇手段表示出来。例如:

(1)Giving ludicrous appellations...(Washington Irving John Bull)

取一些滑稽的别名

上例中,原文复数“appellations”译为汉语的“一些别名”,其中汉语中的“一些”是原文中“appellation”的词尾“s”的对等语。由此可见,英译汉过程中,译者常常需要将英语的语法形式转换为汉语的词汇形式,汉译英则反过来。

(二)时态和体

英语语法中动词具有时态和体的变化。时态一般包括三种: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体一般分为完成时和进行时。英语运用动词时态和体的变化表示不同的时间、状态、方式、动作等。与之相反,汉语没有时态和体的范畴,动词也不会为了表达时态和体的差别而产生形态上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时间可以由不同的副词来表示。请看以下例子:

(2)...has contributed to fix it upon the nation.(Washington Irving John Bull)

久而久之,这一形象便成了英国人的国民性了。

(3)古代即已形成“溪口十景”。(《奉化溪口》)

The beautiful and picturesque scenery here has made up the famous “Ten Scenic Spots of Xikou”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例(2)中,“has contributed”是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转换为汉语时运用词汇手段表达为“久而久之”。例(3)中,“即已”是汉语的词汇表达手段,意为“从过去一直到现在”,转换成英语时直接用现在完成时“has made up”来表示。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汉两种语言无论是在语音、词形,还是在词汇、语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在实际应用中,英汉翻译通常需要在词汇层面和语法层面之间进行转换。英汉翻译时,译者常常会不自觉地运用层次转换理论来达到使语义忠实于原文的效果。

四、基于范畴转换的英汉翻译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翻译时进行各个等级之间的范畴转换是必然的。下面将从“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内部体系转换”四个方面具体分析范畴转换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一)基于结构转换的英汉翻译

结构转换指将源语译为目标语时,句子的结构发生变化。这是在所有等级里最常发生的范畴转换,适用于各种等级。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内在差异,结构转换在英汉翻译中十分常见。结构转换存在多种形式,包括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之间的转换、物称主语和人称主语之间的转换、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转换等等。

1.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的转换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它表示主语和谓语的关系。语态有两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一般来说,当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不必说出动作的执行者或动作的执行者并不明确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被动语态。英语是一种被动语态使用频繁的语言。汉语则不然,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会使用被动语态。因此,英汉翻译时,译者常常需要考虑到这两种语态之间的转换。例如:

(4)At the gates of the forest,the surprised man of the world is forced to leave his city estimates of great and small,wise and foolish.(Ralph Waldo Nature)

译文一:森林入口处,满脸惊讶的世人被迫抛弃了他的世俗愚见。

译文二:通往森林的大门,满脸惊讶的世人无不抛弃了大小贤愚的观念。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译文一严格地采用了原文的被动语态形式,使用了“被”字句,读起来带有翻译腔,不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译文二则打破原文的形式,将原文的被动语态改为主动语态,比较符合汉语的表达法。

2.物称主语与人称主语的转换

句子的主语可以分为物称主语和人称主语两种类型。“人称主语句”显得较为主观,“物称主语句”显得较为客观。英语多使用物称主语句,让事物以客观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少用人称来叙述;而汉语较多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常常使用人称表达法。因此,英汉翻译时,译者常常需要考虑到人称之间的转换。例如:

(5)The recently established chair in the history,literature,and institu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is to be shared among the several universities of Great Brain,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exchange professorship of sometimes unhappy memory.(Harry Morgan Ayres America and the English Tradition)

译文一:最近在美国历史、文化、制度等学科设立的教授职位,这些教授也会派往英国一些大学讲学,与以往那些令人不快的客座教授职位非常不同。

译文二:美国人最近在历史、文化、制度诸多学科设立了教授职位,这些教授今后也会被派往英国几所大学讲学。这与以往不太成功的交换教授的做法不同。

上例中,译文一忠实地保留了原文的主语“教授职位”,这在汉语中显得不太自然,因为汉语中较少使用物称主语;而译文二将“教授职位”提到了宾语的位置,改用“美国人”作为主语,读起来就顺畅得多了。

3.肯定与否定的转换

英语句子常使用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加强语气。汉语虽然也有否定形式,但较之于英语相对少见,除非是为了表达否定的意思。因此,英译汉时,译者常常要将英语的否定形式转换为汉语的肯定形式;汉译英时,译者也可以将汉语的肯定形式转换为英语的否定形式,以加强语气。请看下例:

(6)There is no species of humor in which the English more excel,than that which consists in caricaturing and giving ludicrous appellations,or nicknames.(Washington Irving John Bull)

译文一:没有哪一种幽默比得上英国人取名方面的幽默了,他们画漫画讽刺别人,给别人取滑稽的别名或绰号。

译文二:英国人之幽默最见于取名方面,他们用漫画讽刺别人,给人取别名或绰号。

上例中,原文的“no species of humor...more excel than...”这个句型采用否定的形式表达了一种肯定的意思。译文一保留了否定形式,译文二则转换为肯定形式,两种翻译都是可取的。但是相比较而言,译文一对于汉语读者来说较为拗口,而译文二读起来就较通顺,因此,译文二是更好的译文。

英汉翻译中的结构转换是一种常用的翻译手段。为了使译文通顺流畅,译者常常不得不转变句子的结构。英汉翻译时,译者应该灵活使用结构转换手段,保证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方式。

(二)基于类别转换的英汉翻译

类别转换也可以称为词性转换,即通过源语与目标语之间词类的词性转换,以达到符合目标语表达方式的目的。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是最常用的一种翻译策略,可以避免嗦生硬的译文或中式英语。在翻译实践中,词性转换多种多样,比如,名词与动词的相互转换,形容词与副词的相互转换等等。以下仅举例说明词性转换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7)But the excellence of English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methods,the charm of English life,the tremendous power of the Empire for promoting freedom and civilization in the world, these are things which Americans have long recognized and in a way understood.(Harry Morgan Ayres America and the English Tradition)

译文一:但是美国早已认识到英国政治体系和管理手段的优点,英国生活的魅力,大英帝国在全世界提倡文明与自由所发挥的巨大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认可这一点。

译文二:但是我们美国人知道英国具有完美的政治体系和管理手段,优雅的生活方式,大英帝国具有推进世界文明与自由的雄厚实力,这是早已承认也认可的。

原文中的名词“excellence”和“charm”在译文一中仍然使用名词形式“优点”和“魅力”,读来蹩脚生硬,而译文二则将其改译为形容词“完美的”和“优雅的”,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法。

由此可见,英汉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该灵活运用词性转换策略,自由转换词性,使得译文达到不仅忠实,而且通顺流畅的效果。

(三)基于单位转换的英汉翻译

Catford(1965)指出单位转换即指源语中某级上一个单位的翻译等值成分为译语不同等级上的单位这样一种形式等级上的脱离。通俗而言,单位转换指翻译过程中若在目标语中找不到与源语同等级的等值对应,译者可在目标语的其他等级中寻找能与源语最大程度对应的等级,达到符合目标语表达方式的目的。请看以下例子:

(8)Here is the hospitality which for ever indicates heroes.(Walt Whitman Leaves of Grass)

译文一:这里拥有永远象征英雄人物的慷慨气度。

译文二:美国人热情好客,尽显英雄本色。

上例中,原文中的名词“hospitality”在译文一中转换为名词短语“慷慨气度”,译文二将其转换为形容词短语“热情好客”,两个译文都采用了单位转换的策略,使得译文更通顺。但译文二还运用了词性转换策略,更加贴近汉语表达方式。

从上例可以看出,各种转换策略可以同时使用。一个句子或短语的翻译可以使用多种转换方法,译者进行翻译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合适的转换策略,结合多种转换策略,以达到译文通达的目的。

(四)基于内部体系转换的英汉翻译

内部体系转换指源语和译语具有形式上大致对应的结构,但翻译时需要在译语体系里选择一个非对应的术语来指代原文术语。英汉翻译中,内部体系转换常见于英汉语习语或成语的翻译。比如:成语“杀鸡儆猴”可以译为“beat the dog before the lion”,“瓮中之鳖”译为“like a rat in a hole”。第一个成语中,汉语的“鸡”对应的是英语的“dog”,“猴”对应的是“lion”,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并没有一一对应,但是整个成语在形式上是大致对应的结构,而且意思也一样,第二个成语也是如此。这就是内部体系转换。由于内部体系转换在英汉翻译中并不常见,在此就不再详加讨论了。

五、结语

本文基于翻译转换理论,结合英汉翻译的实例分析,说明翻译转换理论的可操作性。英汉翻译不能拘泥于形式对应,译者应该脱离形式,积极采取各种转换策略,力求译文不仅意思忠实于原文,而且表达通顺流畅。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结构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翻译转换理论从语言学的角度,使译者在充分了解语言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英汉翻译实践中,译者常常会应用各种翻译转换策略来达到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表达方式的目的。因而,翻译转换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

参考文献:

[1]Catford,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Mu Lei,Trans.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2]郭磊.试论卡特福德翻译转移理论与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J].科技信息(人文社科),2010,(32).

[3]林茵茵.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英汉、汉英翻译的有效性――以词类转换和单位转换为主的探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4]刘文华,梁燕.卡特福德翻译等值论中的翻译的转移及对语言教学的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3).

[5]汪艳.从等值理论看卡特福德“翻译转换”说[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6]张景瑶.浅析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说文解字),2012,(7).

[7]林茵茵.论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有效性及其局限――以《爱玛》的两个中译本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0.

第5篇:寒食翻译范文

【关键词】函数的实质 直接函数 矫形反函数 本义反函数

巧妙使用求导符号

一、函数的实质

在函数的学习中应理解好函数y=f(x)的实质,即对应法则f是作用在函数y=f(x)定义域上的函数。

二、直接函数

1.函数y=f(x)扮演的几种角色

在反函数教学中,学生容易把函数y=f(x)称为原函数,为此需解释函数y=f(x)扮演的几种角色。

在隐函数教学中称函数y=f(x)为显函数;在反函数教学中不要称函数y=f(x)为原函数,而称函数y=f(x)为直接函数;在微积分教学中称函数y=f(x)为导函数f′(x)的一个原函数。

2.直接函数的简单解释

由于函数y=f(x)是直接给出的函数(已知函数),故把函数y=f(x)称作直接函数。

三、要里子的反函数――本义反函数

在直接函数y=f(x)中是用x表示y,所谓函数y=f(x)的反函数就是反过来表示的函数,即用y表示x,函数 反函数的专用记号为x=f-1(y),把函数x=f-1(y)称为函数y=f(x)的本义反函数,函数x=f-1(y)就是要里子的反函数。反函数要里子为的是追求本,本的反函数是本义反函数。

案例1需求函数Q=f(p)的反函数――价格函数P=f-1(Q)就是本义反函数。

四、要面子的反函数――矫形反函数

本义反函数x=f-1(y)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记法与习惯表示不一致,为了与习惯表示保持一致,需要把本义反函数x=f-1(y)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互换位置,得y=f-1(x),把函数y=f-1(x)称为函数y=f(x) 的矫形反函数,函数y=f-1(x)就是要面子的反函数。反函数要面子为的是追求美,美的反函数是矫形反函数。

案例2指数函数y=ax的反函数――对数函数x=loga就是本义反函数,而对数函数y=logax就是矫形反函数。

案例3正弦函数y=sinx的反函数――反正弦函数x=arcsiny就是本义反函数,而反正弦函数y=arcsinx就是矫形反函数。

五、矫形反函数与本义反函数的同一性

1.矫形反函数与本义反函数中的变

矫形反函数与本义反函数中的变只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互换位置,变是为了美,美是人们追求的东西。

2.矫形反函数与本义反函数中的不变

矫形反函数与本义反函数中的不变是反函数的专用记号――对应法则f-1,不变是本质,对应法则f-1是作用在函数y=f(x)值域上的反函数。矫形反函数与本义反函数实质上是同一函数。

六、反正弦函数的求导推导

下面借助案例4澄清反函数为已知函数时就是直接函数,显见反正弦函数的反函数就是正弦函数。

七、巧妙使用求导符号

案例5求(siny)′

解此求导符号的使用易产生歧义,对谁求导不明确。若使用微商的求导符号,则对谁求导很明确,不会产生歧义,如

(案例4中正是此妙用),而

第6篇:寒食翻译范文

多年来,学院探索出了以“双起点、双证书”、企业行业参与培养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模拟真实职业环境、边讲边练为主要标志的高职教育“邢台模式”,并在全国得到推广。

一、准确定位办学思路,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的办学指导方针,积极深化学院内部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成立了30余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保持所开设专业同行业间的密切联系,使培养人才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与需求。

实施国家示范校建设一年来,学校党政领导集体率领广大教职工积极拓展国际视野、深入企业行业调研、关注最新教育科技前沿,对高职教育的本质、任务、特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加坚定了走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信念,逐步形成和凝炼出“企业运作、岗位育人、服务军地”的办学特色和以“能力培养层次化、师生身份双重化、实践教学生产化、基地建设企业化”为主要标志的“邢台模式”新内涵。结合军队院校传统和军队院校文化氛围,导入优秀的企业文化,着力营造“德为先、能为本、用为实、创为魂”的校园人文环境。比照企业“CIS”形象策划标准,实施了学院“UIS”形象策划工作,以多种形式与手段,打造融军队、企业和学校文化为一体的特色品牌文化。学院办学定位更加清晰、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质量人才

1.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为主线

各重点专业携手行业龙头企业,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校外实训基地达到372家,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比例达到97%。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积极承接生产任务,全院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72%,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8.5%。各专业在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时结合地域和行业特点,创新思路,独辟蹊径,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核心课程项目吸纳企业人员实质性参与,使工作分析准确到位,课程整体设计科学合理,核心课程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度有3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2门课程通过河北省评审,9门课程获学院精品课程,其配套课件在教育部第七届全国多媒体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2.实施订单教育战略

企业人才战略需要学校支持,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订单班数量显著增加,如汽车工程系与德国博世公司、河北汽贸集团、宇通集团、唐山冀东物贸集团、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签署协议组建订单班,并得到博世公司捐赠的20万元设备;数控技术专业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与北京精雕公司合作组建了“精雕班”,与天津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天汽模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邢台德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组建冶金自动化专业方向的试点班;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与旭阳焦化集团、中钢邢机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确定成立订单班。全院订单班数量达到27个,学生总人数达900余人。订单教育使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战略伙伴,双方的合作关系更加稳固。

三、强化特色专业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核心课程建设成效明显

各专业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采用BAG法进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开发。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职业典型工作任务,转换配置为学习领域课程。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采用这种方式构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在“中德高职师资培训”项目中,得到中德双方专家的肯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第二批“赴德学习汇报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自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以来,贯彻“校企融合、学工一体”的思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如以“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观为指导,扎实推进课程建设;探索实施“三学期制”,规范开展生产性实训,扩大订单培养规模等。

四、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建立起就业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学院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训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我院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设22个技能项目鉴定站,24个技能项目培训点,覆盖所有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高达92%。培养的人才具有军人素养与职业素质相结合的特色,毕业生以过硬的业务素质、职业能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10多年来,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学院与内地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原军队企业、一些知名企业集团及科研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市场。

围绕示范性院校建设工作,学院在实现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和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在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名列同类院校前茅的情况下,成立了就业质量促进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工作重心由增加就业数量向提升就业质量转移。招生就业处与教学部门联合成立了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研室,加强了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就业信息资源库,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要求,积极为企业人才招聘和学生就业搭建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辟新的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制定《就业质量评估、考核和监控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和定性评估,促进就业质量提高。通过就业部门、教学部门和学管部门相互协作,逐步构建起“以加快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内涵;以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就业能力为保障”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

五、开展社会服务,为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1.牵头组建河北省“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

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要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之间、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加强合作,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联合组建不同类别、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

在此契机下,2007年11月25日,由我院牵头组建了河北省“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包括河北省服装协会、河北省各纺织服装职业教育学校以及河北省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共计52家。联合企业共同组建河北省“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促进了纺织服装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为企业争取了人才招聘、税收等多项优惠政策,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搭建了校企合作的新平台。

2.形成校企合作恳谈对话机制

通过邢台市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安排,我院与邢台市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举办了“校企合作恳谈会”,与会企业代表60余人,各专业已经与德龙钢铁等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以后将定期召开“校企合作恳谈会”。

第7篇:寒食翻译范文

一、公示语的定义、特点及功能

“公示语”顾名思义,就是公开面对公众, 告知、指示并标志与生活、生密切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公示语的应用范围涉及到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公示语具有发散性、公众性、及时性等特点,所以要求公示语语言短小精炼,信息一目了然,同时要符合语言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因此对公示语的翻译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意思传达准确,语言还要规范得体,符合外国人的使用习惯,既能够达到公示语告知、提示、警示大众的目的,又能够展示我国城市对外开放的风采,体现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据调查,外国友人在中国旅行时借助的主要向导,英语公示语占到近三分之一,而且这一比例在不断扩大;有四分之一的调查对象认为中国的英语公示语“非常有帮助”。(全国公示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国翻译,2007)

二、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分析及策略

现实状况中,公示语的翻译不仅随性、任意,有些偏离了汉语本来的含义,更有甚者用词不恰当,造成翻译笑话,影响了城市形象。适逢今年“十”提出社会全面加速改革,尤其是在文化领域的改革,尽管之前国家技术监督局编制了国家公共标志与标识语,提供了涉及道路、旅行、安全、环保和储运等方面的标准汉英翻译规范,但是各级单位和组织并未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现实中翻译状况谬误百出;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迅速发展,公示语中涌现出大量新词汇,当下的公示语翻译规范急需扩充。笔者经过调研,总结出以下几种常见翻译问题:

(1)汉语拼音代替

一些重要的公示语如街道名称、商店名和主要建筑名,只标出汉字和汉语拼音,没有翻译成英文。这类偷工减料的翻译不仅不能帮助来投资旅游的外观商人和友人,还会影响他们对城市的印象。

(2)单词拼写错误

公示语翻译要求符合语言使用和表达规范。例如,在拼写规范上,英语标牌文字通常每个单词的首字母都需要大写,特别是公司名和店名,甚至全部大写,其他标牌至少第一个词的首字母一定要大写,例如丹尼斯百货,应翻译为Dennis Department Store,而不是Dennis department store。另外,街道名称翻译时通常先译方位词,再译道路名字,汉语拼音应该以词为拼写单位,将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分开书写。如 建设东路 应拼写为East Jianshe Road,而不是Jianshe East Road, 或者Jianshe Dong Road。

(3)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错误,由于译者对词性的误用,忽视英语句法结构,造成了表意不明,逻辑混乱,令外国友人理解困难。例如,开车前十分钟停止检票,我们看到现实中翻译为 Check in Stops 10 Minutes Before Train Departure. 首先,check in 作为名词使用时,中间应加上连字符“-”;其次,即使采用check-in,用在这里也不够恰当,根据柯林斯高阶英语学习词典查询的check in 的使用情景:1. When you check in or check into a hotel or clinic, you arrive and go through the necessary procedures before you stay there. 2. When you check in at an airport, you arrive and show your ticket before going on a flight. 可以看到check in 多用于酒店、旅馆、诊所或者飞机场的检票,而火车的检票口多用 ticket wicket 或者 ticket entrance。再比如 此地禁止吸烟,违者罚款,有些公示语翻译为 Here no smoke, and offenders fined. 很明显的no smoke 和 offenders fined都属于基本的语法错误,应改为no smoking 和 will be fined. 这些错误只要我们拼写仔细认真并稍加研究都是可以避免的。

(4)盲目对等翻译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许多诸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每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篇组织结构自然各有其特点和风格,例如汉语宣传标牌结构上多见四字成语和字数相同的并列句式,讲究对仗,而英文标牌常用通俗易懂、富于表现力的日常口语等。我们不能简单的将汉语按照字面意思按部就班地翻译成英语,这种想当然的翻译让外国友人一头雾水。例如,货物电梯 应翻译为Freight Lift 而不是Goods Lift。再比如,前方施工,请绕道行驶 有的公示语翻译成 Front of the construction, please bypass。这类翻译过于机械化、生硬死板,不仅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更无法达到公示语应有的目的。因此,翻译时需入乡随俗,尽量套用译语中相应习惯说法,参照国家公共标志与标识语汉英翻译通用表达规范,进行必要的调整。

(5)语气使用不当

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所导致的不同的接受习惯,汉英标牌内容迥异。特别是一些宣传性的标牌,它们在内容上带有深刻的文化印记。如汉语宣传标牌喜欢使用铺张夸张的形容词和套语,英语则比较平白朴实,重实质信息。汉语标牌通常具有明显的限制性和强制性,而翻译成英语时应尽量婉转、客气。例如,禁止采摘花朵的标语翻译成Don’t pick the flowers,尽管拼写、语法和意义都没有问题,但是这样的语气未免太过强硬,不够友好,容易引起外国友人的反感,显得过于侵略性。既然公示语的目的是吸引人们的注意,不去做违反规章制度的事情,我们不妨采用让外国友人更舒服的翻译方式,人们看的舒心,自然更愿意遵守规章制度。例如翻译成Please keep away from the flowers 或者 Please take care of the flowers会更好。

三、结语

公示语是一个城市展示经济发展水平、文明建设和国际地位的窗口。面对目前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建议翻译者本着严谨治学的精神,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句公示语,按照公示语特点,遵循翻译原则,确保翻译准确规范得体。同时建议地方政府能够在城市建设和城市文明推广的过程中,关注公示语翻译,引导媒体宣传公示语的重要性,号召各界共同关注公示语翻译。只有认真探讨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公示语的翻译,公示语才能真正为城市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邹彦群,满颖,孟艳梅:“公示语翻译研究十年综述”,上海翻译,2011

[2]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

[3] 丁南:“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汉英公示语翻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

第8篇:寒食翻译范文

【关键词】 信息交流;应激,心理学;行为;学生;少数民族,藏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61.5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3-0272-02

烦恼行为指行为者因为首先考虑到满足自己的需求,虽然没有主观上的动机,但客观上造成了他人的一种不愉快情感体验的行为[1-2]。为了解汉、藏族大学生在异往中对烦恼行为感受的民族和性别差异,为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异往的顺利提供帮助,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部被试选自河北省某师范大学一年级学生,共300名。其中藏族学生143名(男生56名,女生87名),汉族学生157名(男生68名,女生89名)。

1.2 方法

1.2.1 问卷的编制 首先随机抽取164名大学生,采用开放式问卷,要求他们回忆在异往过程中,对方的哪些具体行为可能只是为了自身的方便或出于无意,但是客观上引发了自己反感的行为,共搜集到211条具体行为条目。通过将相似的内容进行合并,剔除不合要求的部分行为[3],最后分析整理出103条具体行为组成一份问卷。

其次从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文学院、政法学院和物理专业随机抽取29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初测,将结果输入SPSS 12.0,通过因素分析,筛选出6种因子,根据各因子所包含的内容分别命名为“轻浮”、“行为没有预期”、“公共场合不良仪表和举止”、“自大”、“交流时以个人为主”和“公共场合不良个人习惯”。6个因子的α系数分别为0.70,0.71,0.70,0.70,0.69 和0.73。在此基础上组成一个包括61个项目的自编问卷。上述6个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98,0.741,0.676,0.606,0.640和0.730。各因素信度系数在0.70左右,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1.2.2 问卷调查 通过自编问卷进行团体施测,要求被试针对问卷中的各种行为,想象在异往过程中有何种程度的厌恶。问题回答采用5级计分,1~5分别表示“很讨厌”、“讨厌”、“不确定”、“不讨厌”、“一点也不讨厌”。得分越低,表示对该行为的讨厌程度越高。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7%。

2 结果

2.1 异往烦恼程度 汉、藏族不同性别大学生异往烦恼问卷各因子得分见表1。以民族、性别为自变量,以6个因素烦恼程度得分为因变量,进行2×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在轻浮因素上,民族与性别交互作用显著,F(1,296)=3.938,P<0.05;民族的主效应显著,F(1,296)=72.783,P<0.01;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296)=63.275,P<0.01。在行为没有预期因素上,民族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民族的主效应显著,F(1,296)=15.629,P<0.01;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296)=10.806,P<0.001。在公共场合不良仪表和举止因素上,民族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民族的主效应显著,F(1,296)=31.938,P<0.01;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296)=11.592,P<0.01。在自大因素上,民族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民族的主效应显著,F(1,296)=14.575,P<0.01;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296)=9.940,P<0.01。在交流时以个人为主因素上, 民族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民族的主效应与性别的主效应均不显著。在公共场合不良个人习惯因素上,民族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1,296)=7.922,P<0.01;民族的主效应显著,F(1,296)=42.482,P<0.01;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296)=31.501,P<0.01。

2.2 汉、藏大学生最讨厌的异比较 汉、藏族男生最讨厌的行为5个是重合的,分别为在教室把光脚伸在外边、浓妆艳抹、说话尖酸、不洗脚和在异性面前挖鼻孔。汉、藏族女生最讨厌的行为有4个是重合的,分别为不洗脚、在教室把光脚伸在外面、性别歧视、说话尖酸。见表2,3。

3 讨论

汉、藏族男女生最讨厌的10种行为有多个是重合的,可见他们对于公认的社会交往准则有较为一致的认识,但是在具体行为分类上依然表现出差异。

3.1 异往烦恼行为感知的民族差异 在轻浮、公共场合不良仪表和举止、自大、公共场合不良个人习惯4类烦恼行为上,藏族大学生的平均分分别高于汉族大学生,说明藏族大学生对这4类行为的讨厌程度均低于汉族大学生。这可能与藏族文化有关,藏族文化强调行善修好、慈悲无争、博爱;同时也与其生活环境有关,如宽阔的无拘无束的高原生活,使他们形成了粗犷、不受拘束、热情开朗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因此,他们在这4类行为上的感知程度低于汉族大学生。

另外,青藏高原特殊的生存环境、道德风尚及习俗,产生并发展了基本为全民信教的普遍社会心理,形成了具有一定秩序的生活模式[4]。因此在行为没有预期这类行为上,藏族学生的讨厌程度高于汉族学生,藏族学生更崇尚一种有秩序、可预期的生活,对交往中的各种不能预期的行为极为厌恶。

3.2 异往烦恼行为感知的性别差异 对轻浮、行为没有预期、公共场合不良仪表和举止及自大4类烦恼行为上,汉、藏族男生的平均分均高于女生,说明女生对这4类行为的讨厌程度均高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女性的性别角色,使她们在交往中更在意公共场合形象的整洁和举止的得体,更期待一个有秩序、安定平稳的生活环境,因此对交往对象这方面的要求更高。而在公共场合不良习惯这类行为上,男生对这类行为的讨厌程度高于女生,原因依然可能是在异往中男女的性别角色不同,女生更看重的是男生的能力和才华,而对男性的这些不良习惯持宽容态度,甚至会认为这些行为代表着男生的个性,而男生则更喜欢女生稳重、大方、朴实、纯洁,不接受女生的张扬“展示”,所以男生对这类行为比女生表现出更高的讨厌程度。

4 参考文献

[1]石田靖彦,吉田俊和,藤田雄.社会的迷惑にする研究(2) 迷惑知の根にする分析.名古屋大学教育科学研究科要:心理学,2000, 47:25-34.

[2] 阎晓军.日本关于社会迷惑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当代青年研究,2005(5):54-56.

[3] 阎晓军.大学生异往中烦恼行为的认知结构.大学时代.2006(7):54-56.

第9篇:寒食翻译范文

关键词:句子翻译;英译汉;错误分析

翻译在教学中被广泛地用作外语能力的测试手段。它不仅被用来测试翻译能力,也被用来测试对语法、词汇等语言结构的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等语言能力。本文选取了我校英语专业专科生期末精读测试答卷中的汉译英句子翻译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其中50份答卷作为样本,对答卷中英译汉的句子翻译进行语法错误辨识、分类和汇总。

一、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我校英语专业专科生英语翻译中的语法错误进行辨识、分类和统计,了解学生常出现的语法错误有哪些以及其发生频率,以找到行之有效的语法和词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了我校2013级英语专业专科生作为研究对象。该级学生已经完成了精读课程及其他基础课程的学习任务。

三、研究步骤

1.期末测试。

2013级英语专业全体专科生统一参加第四学期精读期末测试(闭卷);考场由全院统一编排,考场内考生人数30人以内,考生序号由监考教师临时更换。

2.答卷评阅和抽取样卷。

考试结束后,学生的测验试卷由同一位教师评阅。笔者随后随机抽取了1班1-25号和2班1-25号共50名学生的答卷作为研究样本。

3.数据收集。

笔者对样本中5个汉译英句子翻译进行语法错误辨识、分类和统计,找出此次研究所需要的详细资料和数据。此次期末测试中的汉译英5个句子重点涉及要求掌握的词汇、短语和常用的几个基本时态以及助动词情态动词的用法等。笔者依据传统的语法错误分类方法,将错误分类设计为以下几种: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冠词、介词、连词和句式法使用错误,其余的错误不列入其内。

笔者依据以上原则对50份样本译文中出现的语法错误进行研究,发现了214个错误。具体错误数量和所占比例从多到少依次如下:动词类型错误数112个,占总数的52.3%;名词类型36个,占16.8%;句式类型24个,占11.2%;代词类型14个,占6.5%;形容词类型13个,占6.1%;连词类型7个,占3.3%;介词类型4个,占1.9%;冠词类型1个,占总数的0.5%。

以上分布显示学生的译文中出现的错误由多到少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动词错误,名词错误和句式错误。下面对以上三类词类错误中的错误类型进行分类。

(1)动词错误。动词错误又细分为9类。其中动词形式的错误主要是动词作谓语时动词形式的错用,包括主谓一致问题。具体错误数目和所占比例如下:动词形式错误数22个,占总数的19.6%;情态动词7个,占6.3%;助动词23,占20.5%;系动词14个,占12.5%;非谓语动词8个,占7.1%;时态5个,占4.5%;语态5个,占4.5%;动词搭配错误23个,占20.5%;动词误用5个,占4.5%。以上分布表明:动词搭配错误、助动词误用和动词形式错误出现频率几乎一致,占据前三。但是笔者发现动词搭配错误出现率虽然最高,该错误却主要集中出现在同一句子同一个动词上,余两类错误在5个句子的汉译英答卷中皆有出现。

(2)名词错误。名词使用方面的错误为36,位居第二。名词类型错误又细分为4类。具体错误数目和所占比例如下:名词单复数形式错误14个,占38.9%;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错误使用0;名词误用21个,占58.3%;名词所有格错误1个,占2.8%。以上分布表明:名词误用错误位居第一。在此,名词误用指名词意义不贴切或用错。由于该翻译部分未涉及不可数名词的问题,所以没有找到到不可数名词使用错误。

(3)句式错误。 学生句式方面的错误比较多,位居第三。句式类型错误又细分为3类。具体错误数目和所占比例如下:语序错误1个,占4.2%;句法错误13个,占54.2%;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错误10个,占41.7%。

此次汉译英句子中简单句4个,但是学生在句式方面的错误比例较大,不容忽视。研究中,笔者发现句式方面的错误集中出现在2个简单句上。此外,通过对各个小点之间的错误数目比较,笔者将错误数目位于前八的几项汇总了,具体错误数目从多到少依次如下:动词搭配错误和助动词错误23个,动词形式使用错误22个,名词单复数和系动词使用错误以及代词误用各14个,句法错误13个,句子成分残缺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