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诊患者心理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

第1篇: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 急诊 危重患者 心理护理

急诊科接诊危重病患者,在搞好临床抢救工作的同时,还应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这一工作主要靠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密切配合共同来完成。现代医学与免疫学表明,人的大脑与免疫系统存在着某种联系,人的心理与健康密切相关。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心理护理对于急诊抢救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旦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简要总结如下。

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急诊危重病人机体重要脏器或原发病变或严重损伤,或急性中毒等,病情复杂,涉及临床各科,患者身体痛苦和心理痛苦都很大。医护人员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应根据病人的病种、病情、体质、个人嗜好、精神状态、家庭状况等,区别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心理护理,用准确“钥匙”,去打开病人的心灵之“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才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信心,提高勇气:急诊危重患者,因为病情重,面临死亡威胁,故心理护理要利用病人的求生欲望,抓住有利时机,采取有效形式,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他们接受治疗的勇气。一是要对患者进行唯物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改变过于恐惧的紧张情绪;二是要教育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既来之,则安之”,达到心理相对平衡;三是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症结,及时进行疏导,以诚相待,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摆脱一切不利于治疗与康复的阴影,全身心地投入到医护人员的治疗上。

综合开展心理护理:不仅对患者,还包括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一切为了患者,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启发患者家属加入心理护理行列,以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当患者病情危重时,很多家属都会惊惶失措,哭哭啼啼,有的甚至只会不停地抖擞病人,大声呼喊,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唤回病人的魂魄,岂不知此举非常危险。病人在处于生与死的关键时刻,心理护理非常重要,稍微不慎,病人就会因护理不当而死去。此时医护人员首先当用温和的语言劝说他们离开患者,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然后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劝慰,说明他们失态将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让他们安下心来,相信我们的治疗和护理。对于担忧、焦虑的家属尽可能多做解释工作,争取他们的积极配合,通过他们再去影响和鼓励患者,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便于医生进行治疗。

总之,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心理护理中,应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促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情绪,代替悲观消极的心理。只有做好急诊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才有益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第2篇: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加护病房非常重要。它在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急诊重症监护室是急诊科的一个重要部门,具有急诊患者的特点、急救处理和医疗过程的连续性,其中患者面临生理和心理压力,身体环境不适应于身体环境、人的需要、自我形象的紊乱,使患者在情绪、行为上发生变化[1]。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对患者进行了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在的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65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41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8.23岁。7例脑血管意外,脑出血,5例心功能不全,高血压,8例肺感染,19例肺性脑病,慢性支气管炎,呼吸衰竭, 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2例交通伤,19例其他。患者结局:35例出院,23例转科,7例死亡。

2急诊ICU 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2.1紧张和恐惧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中包括突发性猝死患者的急诊治疗,或转移到手术室等部门的危重患者,许多患者急性起病的意识和昏迷,处于稳定状态,恢复意识会对我们生活的身体环境感到奇怪,造成紧张和自觉发现使用机械通气或保护肢体的心理负担的患者更为明显。同时,所有患者均不熟悉的先进医疗设备,配备了急诊ICU,如显示器,除颤仪,呼吸机,血滤机,加上医务人员继续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可以使患者产生心理压力,表现出恐惧和情绪,交感神经系统的刺激,的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强,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2.2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孤独和焦虑是完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严格的探视制度,没有家庭伴侣,缺乏和外部沟通,可以使患者有孤独感,分离焦虑的形式,如果病情变化更急于照顾自己的亲人。紧张的氛围视觉超负荷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更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患者不愿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具有高度的家庭亲密度,患者可能会比较固执的性格,适应家庭的感情依赖性强。

2.3愤怒和敌意急诊ICU医务人员从事各种治疗和抢救的身影喧嚣,严肃的表情和患者暴露于各种监测仪器,各种留置导管中,形成被迫卧位,肢体活动受限,使患者感到生命的绝望,处于瘫痪状态严重的精神,自制力下降,愤怒,亲人,医护人员发泄,烦躁,易怒,哭闹不止的现象,如果仅用药物控制,效果差。

2.4睡眠循环障碍一直在ICU(重症监护室)有没有“时间”和紧急治疗是白天和夜间灯,光刺激睡眠患者的睡眠周期不适应的物理环境,夜间抢救,护理患者的睡眠也是一种隐性刺激,使患者感到急诊室没有安静,破坏生物钟,睡眠不足,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产生各种潜在的危害或生理和心理的影响。美国环境保护局建议,该医院在白天不超过48分贝噪音,夜间不超过35分贝,但调查发现,在任何时候的重症监护室的声音污染高于标准,最高可达80分贝,环境噪音的患者的睡眠很多。

2.5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由于需要抢救和治疗,往往需要患者暴露的身体,有时医务人员紧急或工作等,忽视了个人隐私的保护,从而损害了患者的自尊心,造成了自我形象紊乱。有时患者因病情变化,冲动,自我伤害的行为,以确保与安全保障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医务人员经常为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强制肢体,患者苏醒后人体约束会产生拘束感,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

3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

3.1营造人文氛围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病房,中央空调系统,保持适当的室温(21℃~24℃),使用加湿器保证相对湿度(70%),也在保护与电气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家庭准备小加湿器。在患者的角度,放置一个大的时钟或日历,让一个有意识的患者能够意识到白天和晚上的时间,以保持时间的想法,尽可能地保持在夜间和夜间醒来的习惯[2]。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设置监测报警音量,减少夜间报警量,加强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危重患者的变化,并采取积极措施处理。加强与医生沟通,合理监测患者血压,在稳定状态和稳定血压的情况下,将有史以来的血压监测血压每小时变化2次测量,减少血压袖对肢体长的束缚和增强患者的舒适度。

3.2调整护理工作流程和模式,落实责任制护理模式,由1名护士负责2~3例患者的严重治疗和护理,对一个专职的护理。改进的模式,以确保患者的护理,可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需求,以减少护士和护士站和治疗室治疗的频率,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沟通,回答问题,患者,患者的基本护理和生活照顾,并使患者在视野中可以看到护士,以确保心理意识,安全意识。在护患沟通模式下,从家庭成员、咨询和咨询到积极沟通,制定家庭沟通手册,对患者的主要治疗、饮食、用药的责任进行解释,尽可能避免使用专业的医学词汇,使患者及其家属保持疾病治疗的积极性。鼓励家庭访访期间的心理支持和舒适度,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孤独感,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提高患者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的认识,所以有意识的患者应使用普通的语言来帮助他们了解病情,对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和系统作简要介绍,使其作好准备,以帮助他们实现急诊治疗和护理,更好地解释本病;患者需要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效果和报警的原因,如通知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以帮助监测心率和呼吸,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损害,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敌意,消除对重症监护的感觉。

3.4加强心理指导患者在ICU,护士要有同理心,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交流,鼓励患者积极使用语言或非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使患者居佑安全感,有利于恢复条件的改善。对于患者的不安,他们可以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3]。如,各阶段的疾病应采取卧位、运动和饮食要求的形式,在床上悬挂的照片可以放置,根据病情及时转页并指导患者进行仿真。

3.5在护理实践中的其他措施,护理人员应动作熟练,尽可能的减少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暴露患者全身,保护患者的自尊;在患者机械通气镇静治疗规范;各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恢复意识,能与患者治疗肢体配合,及时解除保护性约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用非接触式温度计测量温度,如红外耳温计,可节省人力,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特别是,它可以减少患者夜间睡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日东,张淑香.ICU 机械通气患者心理障碍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83-84.

第3篇: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急诊;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20-01

急诊是紧急情况下的治疗,能够保证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当意外发生时,在掌握准确的急救知识和技术的情况下,积极挽救病人的生命。急诊患者多为病情急、突然发病,病情变化快,病人及家属特别渴望得到别人医生护士的帮助,护士对急诊患者不仅注重躯体疾病护理还要注意心理方面的护理,在抢救工作中应注重躯体功能与心理活动相互作用,在临床护理中观察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救治,提高抢救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6年8月~2007年9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诊患者639例,均实施了心理护理,男526例,女113例,年龄16~78岁,平均35.6±12.7岁,其中外伤患者484例,急性高热患者36例,服毒患者30例,急腹症患者18例,心肌梗死患者7例,其他患者63例。

1.2 方法对急诊的患者,在接诊时即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对患者给予积极的处置的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等具体病情,分别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采用语言交流或非语言交流得方式,在接诊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做到语言肯定积极,给患者讲明有关疾病的知识及注意事项,耐心解释紧张对病情不利的因素,使患者产生信赖感、安全感、稳定情绪,减轻精神压力,明显缓解了病人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配合治疗,从而达到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的目的。

1.3 评价方法效果评价标准根据①焦虑自评量表(SAS)[1]评分,包括20个条目,正向15个条目和反向5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级评分。②抑郁自评量表(SDS),包括20个条目,正向和反向评分各1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级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对2006年8月~2007年9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639例急诊患者,对心理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由患者填写后回收,共发放639份,收回有效问卷620份,有效回收率97.02%。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急诊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3 讨论

随着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由注重病的疾病护理转变为注重人的身心整体护理[2],急诊患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紧急等特点,患者多是处于紧张、恐惧的状态,加之病痛的折磨,患者心理反应十分复杂,在临床往往只重视对患者的抢救,而忽视了心理护理,我们采取了心理学知识对639例各种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充分说明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因此,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的特点,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有效地运用心理护理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急诊诊疗工作是一项重要补充。在急诊病人中,各种原因的外伤较多,多伴有伤口出血现象,这时病人感到不安、焦虑,甚至惊恐,这种心理可能加重病人的病情,病人急切达到医护人员的帮助,抢救人员应及时依据病人现状迅速做出应急处理,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尽力让患者与家属得到安全感,使患者情绪稳定,做好受外伤人员抢救中的心理护理。对服毒患者,了解引起服毒的具体原因,因势利导,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做相应的心理安慰和心理指导,做好说服开导工作,树立从新对待生活的勇气,也是病人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应注意:(1)语言的交流:语言的交流是心理护理主要的方式,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急诊接诊后,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点,常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暗示治疗的方法给予护理。(2)非语言交流:非语言的交流也是心理护理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非语言是指人的仪表、体态、行为语言,非语言交流是通过眼神、动作、表情、姿势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是无声的、持续的[3],起着强化感情、辅助仪表的作用,护士通过微笑的表情 、关注的目光、娴熟的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给患者以亲切和依赖感,从而达到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的目的。

总之,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从分运用心理护理,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因素,帮助其树立信心,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

第4篇: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3年11月份到2015年3月份急诊收治的39例骨科创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3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2±4.5岁。其中有10例患者为上肢骨折,6例患者为骨盆骨折,3例患者为锁骨骨折,肋骨骨折患者13例,其余7例患者为合并对处骨折。

1.2 方法

对39例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理情况进行观察和调查分析,对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同时对针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护理。

2.结果

2.1 不同年龄急诊骨科创伤患者心理特点

儿童患者多表现为紧张和恐惧,中青年患者多表现为紧张、恐惧以及焦虑,而老年患者不仅表现为紧张、焦虑、抑郁还有大多患者伴有依赖性。具体情况见表1.

2.2 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心理特点分析

骨科创伤患者心理表现主要为紧张、恐惧、焦虑、抑郁、依赖、悲观,通过询问、调查、观察等方法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统计发现,创伤初期表现为紧张的患者占94.9%,恐惧心理患者占82.1%,绝望和依赖心理特点所占比例较小。中期患者紧张情绪有所下降,焦虑和抑郁有所上上,创伤后期患者已经适应因此紧张和恐惧心理会下降,但多以依赖和焦虑为主。具体情况见表2。

3.讨论

3.1 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心理状态

急诊创伤患者因各种急性创伤到医院急诊,缺乏一定的心理适应,会出现紧张的情况,在创伤初期多数患者迫切希望得到治疗,其对治疗的需求较甚,因此初期的紧张的心理情况严重[2]。加上因突发事故导致,很多患者在急诊中还处于未摆脱事故的状态,加上伤口严重、出血不止等都会使得患者出现恐惧。

患者在治疗中除有病情损伤疼痛导致的紧张和恐惧外,还有一个主要的表现为焦虑。患者焦虑主要是害怕创伤影响自己后期活动,对骨科创伤是否会影响身体功能,落下残疾等存有担忧。

在急诊创伤骨科患者中还有个别患者会出现自杀行为,这些患者多是因为长期处于心理压抑和悲观的情绪而导致行为偏激。患者在中后期治疗中易出现。

3.2 护理方法

3.2.1 不同治疗阶段患者心理护理

创伤初期患者中紧张和恐惧人数较多,护理人员在接诊的过程中应热情,让患者得到爱护的情况下接受治疗。

创伤重期患者多表现为焦虑、紧张和恐惧,因此在进行护理时应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向说明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在让患者认识到手术安全性情况下消除患者恐惧感,以好的心态配合手术。

从结果中可知,患者创伤后期的心理情况较为复杂。以焦虑突出,伴有依赖。对此,护理人员应给与精神和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问题。同一些患者进行疏导和安慰,让患者能够适当的进行心理宣泄。另外,安排患者家属同患者多沟通,患者患者焦虑情绪。

3.2.2 不同年龄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

儿童创伤骨科患者多以紧张和恐惧突出,因儿童年龄小,对护理的依赖也较大。护理人员对儿童患者应耐心细致,多同儿童沟通,减少儿童对父母的依赖,提高彼此间的信赖。在鼓励儿童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多使用一些赞扬性和鼓励性的语言,让儿童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

第5篇: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

清创缝合是门急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个小手术,绝大多数患者都是源于意外伤害,是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造成的。由于患者对医院的恐惧心理以及伤后的紧张因素,致使在医生处理伤口时不能密切配合,给医生的操作带来很多不便,因此护理人员做好清创缝合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78例急诊清创缝合术,其中男52例,女26例,年龄6~65岁。创伤部位:头面部损伤30例,四肢损伤48例;伤口愈合拆线最短5d,最长14d。

2术前护理

2.1病情观察。①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注意观察神志及呼吸、血压的变化。②检查患者受伤部位、伤口大小、出血多少,皮肤苍白、湿冷是休克的征象。③问患者有无不适,例如有无头晕、胸闷等不适,及时了解病情的细微变化。④采集受伤史:向患者或第一目击者了解发生了何种意外及受伤经过,如:割伤、刺伤、砍伤、坠落伤、交通事故等。

2.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医疗常识的缺乏,多数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担心和害怕心理,担心术后伤口能否恢复,女性患者多会顾虑手术后会留下瘢痕等。

针对这些心理状况,首先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主动的对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耐心细致的做好解答,尽可能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全过程和麻醉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主动介绍手术医生的资历和责任心,讲解术中与医生配合的重要性[1]。解除患者思想负担,告诉患者在门诊做清创缝合属于小手术,出血不会太多。打麻药时,除进针有轻微疼痛外,手术中不会感到疼痛,只要配合好医生手术就会很顺利。其次,根据患者情况适度允许家属陪伴,给患者以关心和鼓励,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保持手术室环境安静、整洁,及时清理手术用过的器械及污物,避免给患者造成恶性刺激。患者进入处置室后,告诉患者,手术过程中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有什么不适和需要随时可以告诉护士。总之,通过术前心理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3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以转移和缓解患者对疼痛的恐惧感为主要目的。疼痛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征象与症状,是病人最痛苦的感受,是不舒适的最高形式[2]。由于清创缝合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处于清醒状态,部分患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疼痛十分敏感,耐受力随之降低[3]。因此,护士一定要为患者安置好舒适的,使其安静休息。手术中一边观察其面色、呼吸及脉搏等有关体征的改变,一边进行交谈,使其心情放松,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并适时地进行安慰、鼓励患者[4]。对害怕手术哭闹的孩子,护士可允许家属陪伴,抚摸、安慰、鼓励他要坚强勇敢,以保证手术的快捷和成功。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也很重要,如言词不当,往往会增加患者的恐惧感。因此,医护人员的神态应当庄重、沉着、机敏、果断、动作稳、准、轻快,从举止上消除患者疑问,给患者心理安慰,有利于手术的进展。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器械响声过大,以免对患者造成恶性刺激而影响手术效果。

4术后护理及宣教

4.1手术结束,一边包扎伤口,一边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护理人员把患者安排到安静舒适的地方休息,必要时进行破伤风皮试与肌注,半小时后患者无特殊不适,方可离开医院。交待患者术后复诊、换药以及拆线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由于术后部分患者伤口疼痛难忍,表现烦躁不安,精神紧张,此时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此为手术正常反应的表现,消除患者的顾虑,并给予关心照顾,嘱其保证充分的休息,促进伤口的早日愈合。

4.2饮食营养方面尽量少食多餐,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如鱼、肉、猪肝、豆类、水果等。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可能以重要的方式影响创伤修复,蛋白质缺乏与创伤修复损伤和抗感染降低有关[5]。因此,对失血量多、伤口较大较深的四肢伤以及较重的摔伤等重度清创缝合患者建议多进食优质蛋白,其组分中的亮氨酸和组氨酸可提供皮肤伤口愈合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帮助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功能控制感染,促进组织修复[6]。

4.3术后康复指导,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向患者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适当活动关节,动作要轻柔,以不使切口疼痛加重为原则。分类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对在校学生,伤口未愈合前勿剧烈运动;对老人要强调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随时有人陪护。

5讨论

清创缝合术虽小,但毕竟是手术,和所有手术一样,医护人员仍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有效的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是一个很重要的护理环节。护理人员以丰富的医学理论为指导,敏锐地观察、分析并掌握患者身心两方面的动态变化,通过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护理行为,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与行为,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有利治疗、康复的正面心理,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手术治疗。近年来,我们通过对门诊清创缝合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术后饮食营养及康复指导,普遍得到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雪.急诊外伤患者的健康教育技巧初探[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70

[2]殷磊,护理学基础,第三版,157

[3]张秀珍.浅谈小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效应[J].福建医药杂志,2002,24(4):100—101

[4]陈艳.急诊护士在清创缝合中的护理配合.护理研究,2004,18(10):1840—1841

第6篇: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急诊抢救室;护理对策;心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38-01

急诊科是医院中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科室,接收的多为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中毒或外伤等危重症患者,而进入急诊抢救室救治的患者病情多发展迅速,如急性中毒、心肌梗死、脑出血的等,对患者的生命存在一定的威胁[1-2]。

随着社会的高速进步以及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也有了新的严格要求。抢救室的护士不仅要能够对危重症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应注重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认识到心理护理对患者的重要意义,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3]。笔者对我院急诊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的4650例患者进行了心理研究,分析了影响患者情绪的危险因素,并进行了积极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的46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症状表现为病情突发者2350例,交通事故患者1467例,慢性病急发者620例,自杀未遂患者213例。其中男2600例,女2050例,年龄均在13周岁以上。无意识障碍患者,且表达能力良好。

1.2 方法

首先,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过往病史等一般资料;通过与患者聊天对患者的急救心理状态进行大致评估。由主管护理人员和专门人员制定90项症状自评量表,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研究。制定量表前应参考一定的相关文献,根据对过往文献的理解并结合对患者心理状态的了解进行制订。待病人病情稳定后,向患者讲解填写过程中的部分细节和注意事项,由患者本人进行填写,对于肢体不便患者,可由家属代为填写。仔细分析填写后的问卷,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如何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

2 结果

3 讨论

影响患者心理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如下:①疾病因素:急诊室患者的病情一般较危重,甚至于面临一定的生命危险,多为急性病、慢性病突发、急性中毒和外伤等,患者多遭受严重的身心伤害,不可避免地抱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状态,临床多表现为神经紧张、睡眠障碍等,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疏导各种负面情绪。②环境因素:急诊室多为为固定床铺,患者不可自由移动,感到私人空间受到侵犯,此外,同病房内其他患者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心情多暴躁、易怒。急诊室内多放置各类的监护、急救及治疗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的等,气氛比较凝重,给患者造成严重刺激和恐惧,而且仪器运转声和报警声等噪音易引起患者睡眠障碍,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和焦躁感,临床表现为头痛、幻觉、抑郁、生活节奏不规律等。急诊室护理人员多忙于进行救治工作,忽略了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从而使患者产生被忽视的感觉,产生严重的孤独情绪,对家属依赖性较强。对此,应保证住院环境的干净、整洁;定时检查各种医疗仪器,减少不必要的运转噪音;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等。③医护人员的言行:护理人员应轻手轻脚,举止轻巧,说话声轻,减少室内噪声的产生,保证急诊抢救室的环境。定期度室内的监护及抢救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降低仪器运转声;调节电话、传声器等通讯设备以避免干扰。④疾病的治疗护理:除了对患者实施一般的治疗外,常进行一些辅助治疗措施,如吸氧、心电监护、输血等,这些辅助治疗对患者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错误评估自己的病情,产生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临床上多种因素可导致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包括疾病因素、住院环境、护理人员的言行以及特殊的治疗和护理等[4]。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对治疗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有所了解,缓解各种负面情绪,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优化住院环境,保持急诊科抢救室的干净、整洁,布局合理有序,依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就诊区域和就诊顺序,规定探病时间,非规定时间内病人家属不得探视,从而创建一个安静、舒适的就医环境;此外,护理人员的言行对患者心理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注意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注重心理护理工作,掌握扎实的护理技能,准确判断病情,学会及时采取抢救措施,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建辉.急救观察室环境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3):127-128.

[2] 周涛红.急诊抢救室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及管理对策[J].大家健康,2012,6(12):74-75.

第7篇: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心理护理;骨外伤急诊;效果

骨外伤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性病症,多由于意外事故导致,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对患者造成极大危害甚至威胁生命[1]。由于起病快,发展迅速,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恐惧的情绪,因此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全方面的护理,尤其是心理方面的护理对于治疗效果的提高意义重大。本研究中,选取来我院治疗的骨外伤患者22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到达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骨外伤患者22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13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30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为(38.7±18.4)岁;对照组113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38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为(39.4±17.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均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

1.2.1入院后的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应先安抚患者的情绪,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有助于医生对其病情进行最准确的判断。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向患者讲解病情发展状况及医生的治疗手段,并介绍成功的案例,减轻患者的负担,增强其信心。

1.2.2术中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对手术过程有具体的了解,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特殊情况的紧急应对措施有着充分的了解。手术时,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同时应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经常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体贴感和信赖感。

1.2.3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结束后,应告知患者手术的成果,重点描述成功之处,防止患者焦虑。由于骨外伤患者通常需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往往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积极鼓励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以早日康复出院[2]。

1.2.4意外情况的心理护理 一些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未好转甚至有加重倾向,为避免患者的担忧,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说明具体情况,宽怀劝慰患者,增强其克服疾病的信心。

1.3评价标准 显效:疼痛减轻2级以上,且患者就诊情绪稳定;有效:疼痛减轻1级以上,就诊情绪有所缓和;无效:疼痛无减轻或反而加重,患者情绪低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 for windows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资料(x±s)表示,组间差距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2.6%(82/11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6%(72/11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9.536,P

3 讨论

骨外伤常常是意外事件引起,对患者的情绪影响较大,常使患者感到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在常规治疗以外的心理护理也极为重要。护理人员不仅要在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稳定其情绪,缓解患者的紧张心情,配合手术的进行,而且在术后也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积极鼓励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以便早日康复出院[3]。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要灵活运用,护理人员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站在患者的立场思考问题,解决患者急需的问题。患者一般对病情的情况了解较少,无法正视自身出现的问题,焦虑情绪严重。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决,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还要为患者创造温馨的环境,保证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充分恢复。本研究中,选取来我院治疗的骨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他各方面的恢复情况也要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在对骨外伤急诊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革,张键.我院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2(16):110.

第8篇: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

1 恐惧心理

瞬间袭来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激能力易产生频死感,表现出恐惧、悲伤、绝望等消极情绪,甚至对自己的言行失去控制,加重病情。此时心理活动也受病情、年龄、文化、经济等因素影响而表现不同,要善于分析以便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此时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患者的安全信任感。

1.1 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可信;患者受伤后最担心的是生命是否受到威胁,是否会残疾。这是护士应做到热情、耐心地解释、认真、仔细地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1.2 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分,不仅能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同时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给患者积极暗室性语言。认真、细致、热情地做好心理疏导,支持和鼓励患者,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2 悲观失望心理

这是患者的一种失助感、绝望情绪和治疗失去信心的综合反应,它表现为患者饮泣不语或哭叫连天,还有的自暴自弃放弃治疗,对此心理护理的任务就是加强患者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使他们不断振奋精神。鼓励患者;用鼓励性语言与患者交谈,使患者充满信心,并告诉他有医术高明的医生采取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暂时的痛苦很快就会过去,从而获得较满意的期待效果。

3 孤独心理

对外伤患者来后,护理人员要表示关心、同情并全力设法解除其疾苦。通过延长护理时间、满足患者需要,消除患者的孤独感。

3.1 不断大声是患者要求援助信号,也是想唤起我们对他的重视和关心,我们通过关心和同情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分散他的注意力,再加上婉转的谈话和暗示,使患者明白这样做有害于身体健康。

第9篇: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诊手术;患者心理;治疗效果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方法与服务都日趋完善,加强对患者心理的护理逐步成为护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对于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更是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普遍关注。众所周知,急诊手术患者与一般患者的情况不同,通常急诊患者承受的痛苦更大,且在生命受到突然性威胁的时候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心理压力的突增使得患者的负面情绪较大,从而术中各项指标容易出现异常,进而影响手术疗效。为了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笔者利用在焦作人民医院实习的实践机会,选取焦作人民医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诊手术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期通过优化护理方法来提升对急诊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研究的数据资料来源与研究分析方法

(一)研究的数据资料来源

利用在焦作人民医院实习的实践机会,选取焦作人民医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诊手术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50例(包括:22例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20-78岁,平均年龄[46.2±6.12]岁),对照组患者50例(包括:21例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21-81岁,平均年龄[46.4±6.25]岁;实验组的急诊患者与对照组的急诊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其他一般情况下均无统计学差异,能够进行比较。

(二)研究的具体分析方法

研究将研究单元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急诊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而对于对照组的急诊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而实验组的具体护理内容包括:(1)进行常规的护理工作与程序;(2)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手术前对急诊患者进行安慰性谈话,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3)利用相关手段与方法,引导急诊患者释放负面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抚工作,使其保持良好状态;(4)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时也关注患者的身心状态,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4)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手术后,以更缓和的方式告知患者的手术结果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最后,通过统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心理症状自评表指标。

(三)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利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

二、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实证结果分析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急诊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对比,主要采取患者心理状况的自评测算,结果显示:实验组急诊患者的心理自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身体指标的稳定性高于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三、加强对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及对策探究

从文章的实验结果来分析,在对急诊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急诊患者的心理自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身体指标的稳定性高于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本文的研究的结论与现有心理护理研究文献的结论基本一致,并且符合心理学的研究结论。国外心理学研究结论显示,每一个自然人的各项生理指标会因为自身的心理状态而产生显著的变化,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心率、血压是表现最为明显的“心理影响生理”指标,虽然手术中我们常常采取物来降低心理带来的身体反应,但是物的使用会刺激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加重患者机体的不良反应。故而,在临床的急诊患者治疗中,心理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建立对手术的信心,消除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怀疑,调整患者的整体状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抑郁或者焦躁等负面情绪,帮助患者能够尽快尽早的康复。

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对策,以期最大可能的安抚患者的心理情绪,减少负面情绪带来的对治疗形成不良影响,具体包括:第一,急诊手术患者与一般患者的情况不同,通常急诊患者承受的痛苦更大,且在生命受到突然性威胁的时候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心理压力的突增使得患者的负面情绪较大,从而术中各项指标容易出现异常,因此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安抚与各项身体指标检测必须要重视;第二,要搜索、汇总并在实践中形成一套缓解急诊患者心理压力的方法与工具,如播放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效果,多播放成功的治疗案例,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压力;第三,做好急诊患者在手术中的心理护理工作,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稳定其心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遵从医生的嘱咐;第四,如前所述,对于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非常大,因此若]有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关注,发生意外事件的概率较高,从而必须对心理护理设计监督机制,并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期确保心理护理的质量。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四、结论

总而言之,心理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平衡患者相关生理指标。本文探讨了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选取焦作人民医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诊手术患者进行了对比试验,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最终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急诊患者的心理自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身体指标的稳定性高于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参考文献:

[1]叶群英,蓝惠兰,黎春常,等.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应激和疼痛耐受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851-2853.

[2]孙群.人文关怀护理在择期行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7):4214-4215.

[3]郭玉丽,王斌全,商临萍.岗位分析原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0(11):95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