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与工业工程范文

机械与工业工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与工业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与工业工程

第1篇:机械与工业工程范文

关键词:公路企业工程机械管理维修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机械的技术状况直接关系到公路施工企业生产的顺利,同时又是衡量公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加强公路施工企业的工程机械的管理和维修,不断提高工程机械的完好率、作业率和工作效率,才能提高公路施工企业的整体的经济效益。

一、目前公路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和维修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特飞猛进,大量的高等级公路有效提高了路网密度。保障和改善公路交通环境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公路养护技术,而先进的养护机械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前提条件。但目前不少地区公路养护机械化的程度仍然较低,依靠于传统的手工养护作业,养护机械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比较低,劳动效率和养护质量都难以适应高等级公路行车的要求,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始终处于一种不容易被重视的尴尬状况,设备管理水平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对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无法保证公路施工过程中的高效性和连续性要求。机械设备更新缓慢,设备管理人员缺乏,致使待修机械增多,一些设备甚至带病作业。专业人员管理意识淡薄,设备配备不合理,设备的利用效率较低。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对设备的管理工作实际上流于形式。在施工过程中,过分强调施工技术的重要,忽视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超负荷连续施工,导致机械磨损严重,故障率增高。不注重机械操作人员培养,机械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

在目前的公路工程施工中主要是依靠机械设备,只有科学的管理和维护机械,才能提高施工效率,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修,通过实际应用状况的调研,将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机械设备管理模式,为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公路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和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环境恶劣

公路工程一般都是野外施工,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环境比较恶劣,机械设备行走道路都是临时搭建的便道崎岖不平,机械行驶时振动剧烈,加速了机械磨损和损坏。野外施工的气候条件恶劣,夏季气温较高,机械设备各部件系统易产生高温发热,设备达不到需求的效果,加剧磨损,机械的效率下降。冬季气温严寒,发动机启动困难,机械由于摩擦造成的功率损失增大,降低了效率。

2、超负荷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过度追求进度,过分强调施工技术的重要,忽视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超负荷连续施工,没有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盲目地抢工期、赶工期,突击作业。增强了机械强度和运转时间,不能及时保养,作业机械带病施工,部件超限磨损,加剧机械设备的过早损坏,设备故障增加,使用寿命缩短,降低了经济效益。

3、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缺乏

设备管理技术人员以计划和组织工作为前提,是做好控制工作的关键,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就目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工作人员来说,既掌握理论知识、又理解维修技能的人才很少,现有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单一,没有达到知识标准化、技能专业化,复合型人才极其缺乏,普通操作型人才居多。而在施工过程中,过分强调施工技术的重要,不注重机械操作人员培养,机械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

4、体制不完善

目前,在公路施工企业针对工程机械的管理不健全,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管理模式贯彻和执行力度不够,不能适应目前公路工程建设高速化发展的步伐。公路施工企业领导看重工程进度,机械管理和维护的意识淡薄,以至于工程施工和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修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各个环节自成体系,难以实现工程施工和机械设备的管理协调一致。

重使用轻养护很多企业迫于工期压力,不顾设备运行状态和施工环境等因素而超负荷连续施工,导致机械磨损严重,故障率增高。加之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 设备维修管理常局限于施工完成之后的普通检查,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未能及早发觉、预防和修理,以致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不必要的浪费。

6、维护保养不到位

设备的维护保养根据设备的规律,经常搞好设备维护保养,延长零件的正常使用阶段;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时掌握设备情况,以便在零件进入设备问题前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修理。但目前我们好多单位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意识淡薄,经常出现机械设备维护不到位或者超过检修期却未检修,导致设备加剧磨损,过早损坏,耽误了正常施工延误了作业时间,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只有按时按期按照设备要求进行维护保养,才能正常发挥设备效能,延缓设备的使用寿命,才能不断提高工程机械的完好率、作业率和工作效率,才能提高公路施工企业的整体的经济效益。

三、公路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维修管理过程中防治措施和技术手段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基础和根本所在,设备的维护工作是大量的复杂的工作,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设备使用和维护规程,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制定设备的日常检查制度、岗位责任制和设备制度,确保定人定机,做好交接班手续和记录,做到专人负责保养,管好、用好、修好机械设备。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新员工上岗必须经过教育,使之了解设备的结构性能、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要做到会使用、会维护、会修理、会排除故障。通过各种途径引进机械设备维护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强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场所,开展各项科研活动和技能竞赛,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一支人员稳定、技术精湛的专业维修队伍。

做好设备的档案记录与保管

设备档案能够及时的了解掌握设备的变化情况、运行时间、维修记录和技术状况,合理的安排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使其在优势条件下发挥最大的效能,同时也可以为以后的维修提供比较科学有效的依据。所以应当及时的填写机械设备的档案和交接维修记录,做到档案随机移动,严禁抽换、涂改和损坏。

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

机械设备的科学合理维护是完好率、利用率、工作效率的根本保证。设备维护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科学的进行,避免盲目维护带来的危害。应该树立合理使用、加强维护的思想,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管理水平,对违章操作、重用轻管、拼设备冒险作业等不符合规定的现象要严厉制止。

机械设备的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支柱,加大管理力度,明确管理责任,合理使用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通过技术、经济的措施对设备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坚持维护与检修结合,修理与更新结合,以达到最经济的使用价值和最大的经济效益。

坚持先维护后使用、预防为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进行状态监测,提高设备的维修技能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故障发生。在管理过程中找出设备本身和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检修到位

检修是机械设备管理维护的重要部分,是消除设备故障、恢复和提高设备功能的有效管理办法,在检修的过程中,认真检查设备输出是否达到要求,紧固接头是否牢固,油温、声音是否正常,各连接部件是否平稳等等,采用各种有效的检测办法和监测手段进行检查和判断,做到故障不明不放过,故障不清不放过,对存在的隐患和缺陷,积极研究对策,及时排除和修复,努力提高维修质量,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维修的经济效益。

总结

工程机械管理和维修是公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准备周全,态度端正,注重细节,始终以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必然就会形成一套正确的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模式,才能加大工程机械的利用率,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增加公路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地促进我国公路建设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崔巍.筑路机械的使用与管理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8)

[2] 高峰.公路施工机械管理与维护[J].公路交通技术,2009年05期

第2篇:机械与工业工程范文

关键词:实地考察;教学理念;创新能力;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54-04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是我国工科院校最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具有知识面宽,受益面大,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实践性、创新性强,要求会动手、能操作等特点,是工科学生素质培养、能力提高、加强通识、衔接社会、实现宽口径专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该系列课程经历了缓慢而坚韧的“六五”至“八五”15年间(1981―1995年)的改革与发展过程。后来,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后期实施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项目以及连续多年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使得该系列课程改革从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的大跨度变革开始,逐步深入到系列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技术建设和教学管理等各个层面。此调研目的是找出《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长期发展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以形成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相应的措施。

一、调查方法和具体举措

调研范围为:华北地区7所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华东地区8所高校,包括山东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北地区6所高校,包括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西北地区6所高校,包括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被考察对象既有“985”、“211”工程院校还有一般院校。调研方式采用了以实地考察,与所在高校教学院长和相关任课教师直接谈话交流,当场填写调研报告以及收集《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文件为主,以随后电话、邮件资料证实和补充为辅的形式进行。其中调研报告内容具体包括:系列课程的上课学期,系列课程的理论学时数,系列课程规划教材采用情况(包括“十五”、“十一五”以及“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在系列课程讲授内容中“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内容反映的比例,系列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数(包括设计型或综合型实验项目数)以及系列课程的建设情况等内容。

二、实地调查结果与分析

图1表示各地区《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具体上课学期。由图1(a)、(b)可知,各地区《工程材料》课程和《材料成形工艺》课程的上课学期基本在第4学期或第5学期。个别院校把这两门课程开在了第6学期或是第3学期,甚至是第2学期或是第1学期。由图1(c)可知,各地区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基本是在第6学期上课,个别院校安排在第5或第4学期。众所周知,《工程材料》和《材料成形工艺》课程属于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应该以金属工艺学、大学物理、工程图学、机械工程导论以及金工实习等公共通识课程和金工实践课程为前期基础课程。这些先修课程是学生学好《工程材料》和《材料成形工艺》课程的核心和基础,而《工程材料》和《材料成形工艺》课程的学习又反过来从工程应用角度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工程材料》和《材料成形工艺》课程安排在第4或第5学期符合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建构规律,而第6学期、第3学期,甚至是第2学期或是第1学期的课程安排就缺乏理论依据。而且,根据“认知实习―理论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探索性认知实践”这一工程知识认知和掌握的基本规律[1-3],《工程材料》和《材料成形工艺》理论课程也应该安排到金工实习(一般都在第2或第3学期进行)之后。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个别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缺乏工科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还有一个原因是“各自为政”的教学管理体制约束课程设置。例如,一些院校机械专业的《工程材料》课程是由材料学院的材料学专业课教师讲授,《材料成形工艺》基础课程是由材料加工专业的教师讲授。这样就产生了由于行政所属不同造成的课程设置缺乏统一和科学管理问题。

图2所示为各地区《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理论课学时数。由图2(a)、(b)可知,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工程材料》和《材料成形工艺》课程的平均学时基本在30~40学时之间,而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这两门课程分散在22~50学时之间。另外,4个地区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平均学时基本维持在50~60学时。总之,各地区《工程材料》、《材料成形工艺》以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平均学时分别为37.6学时、37.2学时、49.5学时。与“十一五”之前相比,系列课程的理论课学时明显减少了,这与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学生“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高能力”要求下的缩减专业课学时、拓宽知识体系是相一致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解决“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内容不断增加,而学时却不断缩减的矛盾。这就要求每位任课教师要认真分析总结该系列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在工科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采用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去解决相关的矛盾。例如,如何处理好精讲与以点代面的关系、课内教师讲授与课外学生自学关系、MOOC与反转课堂的关系等。

图3所示为各地区《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规划教材采用情况。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工程材料》课程基本都采用了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而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工程材料》课程少有采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图3(a)所示。在《材料成形工艺》课程上,全国各地采用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比例相对要少,图3(b),在调查的16所高校中只有6所院校采用了国家级教材,仅占37%。另外,各地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基本都采用了国家级规划教材。因为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所以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的高校基本都采用自编公开出版的规划教材或选用优秀的规划教材。部分高校没有采用规划教材的主要原因是通过使用自编或一般教材,无论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还是在编排顺序上都符合本校的实际状况。另外,《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教材种类与数量的快速增加,给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高校提供了优越的可选范围,也反映出不同院校的专业特色与侧重点的不同。

在各地区《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中反映“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内容比例的调查中可知(图4所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一部分西北地区的《工程材料》、《材料成形工艺》课程反映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内容比例较高,华北地区有3所、华东地区有2所高校在教学内容上注入的先进知识体系超过30%,而东北地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一般低于10%。另外,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方面,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反映了一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内容。但华东地区高校的教学内容中,反映先进教学内容的比例在5%~10%,相对低一些。在调查的所有院校中,绝大多数院校《工程材料》和《材料成形工艺》的最新内容不足5%,图4(a)、(b),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最新内容只有5%~10%。这个结论与当前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大工程背景下,工程领域对工科人才的先导性知识和能力体系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未来工科人才的创新潜力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低靡现象,需要工科院校的教务部门、相关的任课教师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要求。

在各地区《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开设实验项目数的调查中可知(图5所示),《工程材料》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实验项目基本在2~4项之间,但各地区《材料成形工艺》课程的实验项目数非常分散,如图5(b),有些地区高校的实验项目达到了4项或6项,有些高校根本未开设实验。另外,在被调查的东北地区4所工科院校中,无一所高校开设相关的实验项目。总之,各地区《工程材料》、《材料成形工艺》以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平均数分别为2.2项、1.7项以及2.6项。在开设的实验项目中,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设计型或综合型实验项目数就更少。具体来说,《工程材料》的设计型或综合型实验项目在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分别为1项、0项、0项、2项;《材料成形工艺》的设计型或综合型实验项目在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分别为0项、0项、0项、1项;《机械制造基础》的设计型或综合型实验项目在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分别为2项、2项、4项、0项。

清华大学基础工程训练中心傅水根教授在多次的报告中指出[4],直到今天,在我国的高等工科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设计轻工艺、重软件轻硬件”的传统习惯势力和偏见仍普遍存在。随着国家提出大工程背景下的“中国制造2025”,“教育回归工程,教学回归实践”成为当代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5-7]。因此,我们应当摈弃“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的落后于时代的教学理念[8]。《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是工科专业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的最具代表性的系列课程,因此,该系列课程应该大力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能力,尤其是设计型或综合型实验的操作能力。但从目前的调查中可知,高校对工科院校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还没有达到国家对工科院校的期待水平。

图6所示为各地区《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建设情况。由图可知,除了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材料成形工艺》课程还处于校级精品课或一般课程之外,全国范围内的《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建设情况喜忧参半,即有不少国家级精品课程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一般课程,但从该系列课程在工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和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来看,课程建设力度还需要不断加强。

三、结论

从以上实地调查中可知,尽管《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是工科学生素质培养,能力提高,加强通识,衔接社会,实现宽口径专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但从以上各地区工科院校的实地调查中,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各地区部分院校的《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在学期安排上缺乏科学性。其主要原因是个别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缺乏工科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还有一个原因是“各自为政”的行政教学管理体制制约着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2.针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内容不断增加,而学时却不断缩减的矛盾,要求教学主管部门通过认真分析系列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在工科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采用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去解决相关的矛盾。

3.必须扭转工科院校“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以理科的培养模式替代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错误思想,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

此外,调研还存在不足和改进方向。此次调研是课题组在实地考查、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在调研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数据可靠性。但调研院校只有21所,从全国范围二百多所工科院校的角度来说,此次调研的数据还不够充分。因此,今后的工作方向是进一步扩大调研范围,把《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在全国范围的发展情况分析做到更加有理、有据、翔实、信服,为该系列课程的发展提供更加客观的数据。另外,有些调研内容的界定是课题组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可能缺乏专业认同性。例如,如何界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教学内容,如何认定设计型或综合型实验项目等。因此,调研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也是今后与相关专家进行探讨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傅水根,武静.深化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全面促进可持续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7-11.

[2]刘思嘉,王冬.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意义与实施条件探究――于默会知识理论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79-182

[3]孙康宁,张景德,李爱菊.高校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J].山东高等教育,2015,(1):38-43.

[4]傅水根,张学政,要家枢,张万昌.论“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深化改革与发展方向[C].探索工程实践教育,2007:159-161.

[5]李志华,陈正伟,朱建华.德国“双元制”模式在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9):172-174.

[6]周玲,孙艳丽,康小燕.回归工程 服务社会:美国大学工程教育的案例分析与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6):117-124.

第3篇:机械与工业工程范文

关键词:工程机械,液压设备,保养,维护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目前大多数的机械施工企业采用的都是机电液一体化的施工机械,因此,保持机械液压系统的良好运行,不仅关系到机械的良好运行,更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效益。因此日常对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进行有效及时的保养与维护是十分必要的。

1 常见的导致液压油受到影响的要素

据相关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液压体系的问题其中大约百分之七十的都是因为存在污染源而导致,大多是颗粒状的,它是导致体系无法正常活动的关键要素。而这种污染现象并非是单一原因导致的,比如,液压油发生问题导致黏度改变,同时酸值也发生改变;因为没有合理的管理,导致外在的污染源进入到需要使用的物质当中;组件中不慎进入杂质;因为部件本身的原因,其发生磨损或者是生锈亦或者是材料失去效力等;最后一个要素是因为在安装或者是维护的时候有灰尘或者是杂质进入到其中。

2 常见的影响

在液压体系中,我们如果只是从外表很难看出油液是否干净,因为它其中涵盖非常多的无法用肉眼清晰看到的杂质,而正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存在,导致体系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常见的问题有以下的一些内容。

2.1 杂质会导致节流阀等出现堵塞现象,导致体系运作的时候会发生严重的压力或者是时速等的各种改变情况,导致体系无法正常运作。

2.2 导致液压泵或则还是阀组等部件出现磨损情况,导致内渗问题发生,最终使得部件无法长久地使用。

2.3 进入油中的水会对金属物质产生一定的侵蚀现象,而且会使得其以更好地速率发生变质现象。

2.4 杂质常会使得过滤器无法正常活动,使得液压泵无法正常运作,导致密封件出现过于严重的磨损现象,进而使得体系的性能受到影响。

2.5 如果杂质进到滑阀的空隙中的话,会使得其被堵塞。进而使得动作不正常或者是发生一些别的问题。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发现只有认真的处理液压体系中出现的存在杂质的问题,才可以确保设备能够长时间的使用,实现其自身的效益。

3 工程机械液压设备的维护

3.1 选择适合的液压油

液压油的使用在液压设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对压力的传递,并且对液压系统起到、冷却和密封的作用,如果液压油的选择使用不当,将会对液压设备造成极大的影响。对于液压油的选择使用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中规定的型号执行,如果在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那么也要选择和说明书中规定的型号在性能上比较接近的液压油。对于不同性能的液压油是不可以混合使用的,以防其发生化学反应,性能发生了改变,影响到液压设备的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仔细观察液压油的物理现状,发现变色和异味的情况,应该严禁使用。

3.2 注意定期保养等事项

在信息化时代,智能装置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在液压系统中同样如此,这种智能化的装置可以对系统中存在的隐患有提前预警的功能,但是在检测范围和准确的程度方面还是不够完善。那么这就需要定期的对液压设备进行检测和保养,将智能装置的检测和人工检测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的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3.3 防止固体杂质混入液压系统

清洁的液压油是保证液压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在液压系统内部,存在很多精密的零部件,如果在液压油混入杂质,这些杂质可能会使零件发生堵塞或者是发卡现象,影响到了设备的正常运行。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液压油本身携带的杂质,加油工具不干净,在维修和保养的过程中,掉落到液压油中的杂质等等。

3.4 活动时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3.4.1 活动的时候要确保平顺进行,切忌过于粗劣的施工。这是因为如果不正当的施工会导致冲击力产生,导致设备频繁的出现各种不利状况,最终使得其无法长时间的运行。活动时带来的力,不仅会使得设备构造出现严重的磨损或者是断裂等状况发生。同时会导致体系中出现严重的力,而这种力又会导致部件受损。要有效地避免产生冲击负荷: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液压阀开、闭不能过猛、过快;避免使工作装置构件运动到极限位置产生强烈击;没有冲击功能的液压设备不能用工作装置(如挖掘机的铲斗)猛烈冲击作业对象以达到破碎的目的。要注意气蚀和溢流噪声。在工程机械作业中要时刻注意液压泵和溢流阀的声音,如果液压泵出现“气蚀”噪声,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使用。如果某执行元件在没有负荷时动作缓慢,并伴有溢流阀溢流声响,应立即停机检修。

3.4.2一般在30℃~80℃之间为保持适宜的液压油温度液压系统的工作温度。液压系统的油温过高会导致:液压油的粘度降低,容易引起泄漏,效率下降;油膜强度降低,加速机械的磨损;生成碳化物和淤碴;油液氧化加速,油质恶化;油封、高压胶管过早老化等。液压油温过低时,其粘度大,流动性差,阻力大,工作效率低;当油温低于20℃时,急转弯易损坏液压马达、阀、管道等。此时需要进行暖机运转,启动发动机后,空载匀速运转4min~5min,然后以中速油门提高发动机转速,操纵手柄使工作装 置 的 任 何 一 个 动 作 至 极 限 位 置 , 保持4min~5min使液压油通过溢流升温。另外压力式液压油箱在工作中要随时注意液压油箱气压,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其压力一定保持在此范围。

3.5 确保水以及气体等不会进入到其中

首先,要确保气体不会入内。在正常的状态下,油中会有大约百分之六到八的气体存在,而当压力下降的时候其会从中跑出,而在此过程中就出现噪音现象。大量的空气进入油液中将使“气蚀”现象加剧,液压油压缩性增大,会影响到活动状态,而且对效率也有不利作用,并且使得部件发生爬行等恶劣的状态。其次,要确保水不会入内。如果其中有过多的水的话,会使得部件出现生锈等情况,常会使得油液状态受到影响,导致设备磨损情况发生。因此,我们要在保养的时候做好防水工作。

3.6 液压油的更换和液压系统的清洗

液压油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变质,变质的液压油会对液压系统内部的零部件产生磨损和腐蚀现象,影响到液压系统的正常使用,所以要对液压油及时的进行更换,保证液压油的质量可以使设备正常运行。在换取液压油方面也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因为如果液压油变质后还在继续使用,那么会对液压设备造成极大的危害,但是如果液压油还没有变质的时候就进行更换,是对液压油的浪费,并且还需要停止机器的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开支和产生效益的降低。所以说对于液压油的更换需要掌握好一个平衡点,在液压油临近变质前还可以使用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更换,这样既可以保证设备不受到损失,又会节省很大的成本。这就需要对液压油的质量有深入的掌握,对其化学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将可能影响其变质的因素全面的考虑到位,对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保证液压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转,为工程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之,只要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有效地完成对设备的保养、维护以及使用,那液压设备将会发挥出最大的效力,能真正为施工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并将施工成本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王福山.工程机械液压缸泄漏故障的诊断及维修[J].工程机械,2001,5.

第4篇:机械与工业工程范文

实施农业机械化战略的技术措施

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必须坚持农机农艺结合,实现耕地基础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化、农业生产规模化、生产过程机械化,全面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在垄作优势条件下以机械作业为载体,以秸秆覆盖地表保护土壤免受风蚀、水蚀为重点,划区轮耕,以形成良好的耕层构造、土壤水库和提高地力为核心,以深松为主体,少耕为原则,免耕为方向,建立松、原、免相结合的耕作体系。具体有四个主要技术:一是根茬秸秆覆盖技术,主要实施作物玉米和大豆,收获的同时直接用粉碎装置将秸秆切碎、抛撒于地表,秸秆覆盖率超过30%。二是少免耕播种技术,在秸秆覆盖的地表上,利用免耕播种机械在原茬上进行播种作业。三是病虫杂草控制技术,采用播前苗后机械喷药或机械除草等控制杂草生长;用农药拌种防治病虫害技术;合理轮作控制和减少病虫杂草发生。四是深松整地技术,采取3年深松一次,深松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即耕深30cm以上;超深松深度一般为50cm;苗期用间隔深松机进行垄沟深松25cm以上。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是提高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核心技术为:一是深松整地技术。建立以深松为基础,少耕为原则,免耕为方向,蓄水保墒提高地力为核心,实行深耕、浅耕、免耕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要求打破犁底层,一般深度为30cm以上,3年深松一次。二是机械精量播种技术。播种时以抗春旱保全苗为重点,春耕时要早春顶凌联合整地,抢墒播种,严格控制播深和播量,尽量减少冻土作业。有深松或深耕基础的地块,应用大型免耕精少量播种机播种、深施化肥一次完成。玉米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4~5cm,施肥深度一般为种下4~5cm,保苗株数4500株/亩以上。要选择适合本地的高产品种,播种前用等离子机进行种子处理,并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和浸种处理。三是机械植保喷药技术。进行药剂封闭灭草。四是机械收获。采用玉米收获机械直接完成摘棒、剥皮和秸秆粉碎还田,快速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一是机械育秧技术。应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激活种子活力,达到增产效果。利用播种流水线采用脱芒机、破胸催芽机、碎土筛土机、拌和机、床土输送机、自动化播种机进行播种,应用现代化育秧大棚育苗。二是试验示范钵育栽植技术。此技术在我省是有发展潜力的。这种秧苗由于带土移栽伤根少,秧苗抗逆性强,适合在生育期短的地区、低洼冷凉地块和盐碱地种植,可抵御低温危害、不缓苗,促进早分蘖,用钵育秧苗摆栽解决了秧苗分布不均的问题。钵育秧苗与插秧机结合,在寒地稻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项技术需要对插秧机进行改装。水田机械整地技术一是激光平地技术。激光平地技术与大型拖拉机平地机组组合作业,加强水田标准化、条田化建设,可增加绿色面积5%~10%,增产20%~30%,节水30%~50%,减少肥料流失,同时增加土地利用率。二是水田搅浆整地技术。采用水田搅浆平地机进行插秧前高留茬搅浆整地,做到秸秆还田,省时、省水、提高地力。三是试验示范保护性节水少耕栽培技术。采用水田带状旋耕机,同时加装施肥装置,原稻茬保持不动,在两稻茬之间对水田进行横截面为“T”字型带状旋耕及施肥作业,旋耕后进行镇压整形。水田整地后即可放水泡田,6h后用插秧机进行水稻插秧。应用该技术降低水田耕整地作业时的动力消耗,减少50%~60%耕整地费用,减少泡田用水35%~45%,作业周期由8~12天减为1~2天,根茬及秸秆还田增产8.3%。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一是大力推广水稻高速插秧技术。我省水稻种植机械以机插秧为主,将采用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进行作业,可提高粮食产量20%,亩增产100kg,亩增效150元左右。二是试验推广水稻机械深施肥和秸秆还田技术。机械插秧深施肥技术是利用带侧深施肥机的插秧机进行插秧,提高作物对化肥的利用率;对机械收获高留茬实施搅浆还田处理。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根据北方寒地水稻栽培特点,采取四结合方式:一是霜前收获和霜后收获相结合;二是联合收获和割晒分段收获相结合;三是全喂入收获和半喂入收获相结合;四是大型、中型、小型机械相结合。

实施农业机械化战略保障措施

增加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对我省农业机械化战略工程建设的扶持,加大购机补贴、连片深松作业补贴力度,做好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的各项政策;另一方面,要采用外资贷款争取政府贴息等办法,加大投入,加快农机化工程建设步伐。同时,要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农村集体、农民个人、农机大户和其他社会自然人对农机化投入,形成以国家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尽快制定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财政、信贷、贴息、保险等手段,促进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培训各类社会化农机科技服务组织,构建以县乡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机服务体系。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示范推广能力,逐步形成国家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新型农机推广体系,从而建立以县、乡农机推广机构为主导,以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为主要力量的农机推广服务网络。加强农机教育培训要深化农机教育培训体制改革,加强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调整思路,创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和智力支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目标,培养现代管理人才、维修人才和应用人才,建立健全农机教育培训技术保证体系和机制,不断加强对农机教育培训的投入,以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技术为核心,开展农机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工程,对农机生产、销售、维修行业技术工人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特别要提高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农机化新技术的能力。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股份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多种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机制创新,建立符合市场化、企业化要求的管理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股权明晰、责权统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体制和机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路线,以科学的创新谋求更大的发展。同时,要以机械化为动力,推动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强我省农机制造业的发展对农机制造企业给予政策扶持。目前,我省农机制造企业以小型居多,要扶持和鼓励农机企业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围绕当前农业生产急需的农业装备,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加大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工作力度,不断填补农业生产装备的空白。尽快改善现有生产条件,提高企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生产制造能力和水平。

作者:杨琳 单位:黑龙江省农机信息中心

第5篇:机械与工业工程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土木工程

科技论文是学者呈现科技成果的主要形式,也是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也越来越重视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这不仅是因为国内高校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有发表科研论文,甚至SCI检索论文的毕业要求,而且也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必备的技术能力。然而,目前很多研究生对英文科技论文撰写习惯、写作格式并不熟悉,科技论文写作的课程教学也不规范。本文拟通过分析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科技论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提出论文各章节的写作要求及建议。

一、传统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授课内容以专业词汇为主导目前,一些研究生对于专业英语的认知仍是学习专业词汇,而部分专业英语课堂的授课内容也是以专业词汇的介绍为主导。然而,专业词汇的学习是本科阶段的学习要求,研究生学习阶段应加强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格式及规范要求等。

(二)研究局限性及负面结果刻意回避我们在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一般会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简化,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通常也会做出一定假设。因此,针对某一科学问题的研究过程及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负面结果。事实上,我们对研究局限性及负面结果的讨论越充分,论文的可靠性越高。而教师在传统课程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对研究方法局限性的讨论及负面结果的呈现。

(三)结果讨论与展望不够重视在科技论文中,我们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讨论和展望,可以使论文的内容和结构更完整,是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英文科技论文撰写及授课更加重视对研究结果的客观描述,缺乏对研究结果的合理解释分析。例如,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多种解释,我们可以致力于分析讨论多种可能,并深入展开。结果讨论和展望的内容越饱满,表明作者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深刻。[1]

二、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设计

我们可以根据传统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的题目、摘要、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等各个部分逐一进行探讨,提出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习惯及规范。

第6篇:机械与工业工程范文

【关键词】工程机械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英语;课程教学

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育还存在着许多缺点与不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工程机械专业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收获。

1 工程机械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1 重专业课,轻基础课思想严重

近些年了,高职教育的研究出现了很多新思想和新模式,但整体是朝着强调职业技术能力的方向发展,于是很多高职院校断章取义,在专业培养方案上不断压缩基础课程课时比例,更有甚者,直接取消基础课程,隶属于基础课的英语课程也同样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对于工科专业,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2+1”,1年校外实习,2年校内学习,校内课程以专业课学习为主,英语之类的基础课则是浅尝则止,课时量一再缩减。

1.2 工科学生对英语课程学习缺乏自信

目前,大部分工科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主要是数控、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及其相近专业。实际情况表明,这些专业的学生,英语底子普遍较差。而专业英语课程教授的内容都限制在狭小的专业方向领域,而且更多的是毫无趣味的理论知识,对于20岁左右的年轻学生而言,专业英语太过单调乏味,根本不如基础英语课程那样生动有趣,有很好的互动性。

1.3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难度大,急需课改

机械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英语课程分为两段: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而这两个阶段是具有十分鲜明特色的不同阶段。

在工程机械课程体系中,专业英语阶段的学习难度要大很多,因为专业表述中,句子普遍较长,句型也比较复杂,一般有多个分句甚至有嵌套分句组合而成,谓语动词较多,并列句式多,过去分词组成的短语和状语很常见,从而导致句子看上去“又长又乱”,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同时,专业领域词汇都很长,没有规律,掌握起来困难。而学生在初中到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学习的都是生活用语、社会知识用语方面的公共词汇,极少遇到专业和行业领域词汇,进入大学,突然接触到专业词汇,就会感到畏难,不适应,如果没有及时引导,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不自信的心态进一步加重。

2 工程机械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

2.1 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体系,重视英语课程的学习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素质教育是衡量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高职院校一定不能陷入只强调技能教育的发展迷途,只有端正了思想认识,行动才不会偏航。

再者,从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看,英语能力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目前很多工科类技能岗位都要求选手能熟练运用进口的机床、仪器仪表等设备,并且能熟练识读和运用设备上的英语命令、专业术语和英文说明书等材料,为未来适应维修和检修工作做好准备。由此,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时,我们应该足够重视英语课程教学,根据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安排足够的教学课时和课程结构,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今后的发展更有后劲。

2.2 改革英语课程教材,提升教学效率

现有的专业英语课程教材,大都以本科院校教材为蓝本,进行精简后得到,很多内容和高职专业实际需求脱节,甚至很多内容十分陈旧,跟不上形式。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有必要对现有英语教材进行改进。

以工程机械专业为例,本校的英语教研室老师就和专业课老师合作编写了新的课程讲义,新的教材除了有机械专业常规知识外,也安排了最新最贴近实际岗位的专业知识,充分体现出了工程机械的时代特色。此外,课后还安排有丰富的阅读材料,便于学生拓展知识,教材的专业词汇很丰富,还准备有与课文配套的同步练习册。

2.3 循序渐进,重建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重建学习信心,提升学习积极性。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也是一样,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遵循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化繁为简,由易到难。音标就是英语教学很好的一个切入点,实践证明,音标是学好英语的窍门,掌握好音标,才能让学生学会拼写新单词,这可以让原本一窍不通而现在却能学会拼单词的学生,初步体会到用标准的英语发音,并进行简单对话、交流的乐趣感和成就感。这种神奇的体验,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励。

最后,要充分调动起英语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让英语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机械专业知识。

3 结语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高职的英语教师都有着很好的英语知识,但工程机械知识普遍较为欠缺,以至于讲起课来,自己对很多机械专业术语都一知半解,遇到学生提问,也只能临时应付。

教师应该通过自学或听一些机械专业老师的课,来不断提高机械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英语教师也要具备渊博的机械英语专业知识以及严谨的治W态度,在课堂中以风趣幽默的形式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折服于教师的专业和教学魅力。如此,学生便能逐渐佩服并喜欢自己的教师,再到喜欢英语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133-134.

第7篇:机械与工业工程范文

论文摘 要:通过对高职高专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速写现状的分析阐述,指出当今在高职高专工科工业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定位不明确,教学方式各不相同,针对学生没有因材施教的问题,提出来改变教学计划和分阶段进行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设计能力、观察、造型能力,使之能够清楚、准确、快速地记录自己的设计灵感,找到自己的设计方向,为后期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速写是一种快速描绘对象的表现形式,设计速写的最大特征是快速性表达,能够快速记录设计的灵感与设计意图。设计速写是锻炼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是收集、积累各种资料以便集中、概括、设计与塑造形象的一种手段;是设计师所使用的特殊的语言;是设计领域的沟通工具;是新产品推广的手段。要使设计理念转化为可视化的具体形态,为人们提供更加合理的使用方式,就必须重视和加强设计速写的训练。

一、高职高专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速写现状

1.1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工业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些年工业设计的发展势头迅猛,这对于高校工业设计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但设计速写这门基础课程仍然没有引起足够地重视,也没有明确的定位,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院校只重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学习,有的院校只重视基础素描的学习。这两种教学模式对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无疑都是指木为林,难以提高学生设计速写整体水平。计算机辅助设计具有形象逼真、精密准确、修改便利等其他设计表现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也将成为设计师今后的主要的设计手段。但没有设计速写的大量训练,会导致学生的创造能力、快速表达能力,设计思维能力的大大减弱,最终计算机表达出来的效果也是画面呆板、缺少艺术性和生活的真实性。素描虽然可以解决造型能力和观察到的问题,但这种长期观察、刻画的表现形式,不是在短时间就能把握并且解决产品的观察与造型问题的。这两类课程对于学生突发创意灵感的记录,以及与外界交流等方面都是无法与设计速写相比拟的。

1.2学生状况。工科类工业设计的学生没有绘画基础,对于物体的观察、写生不知从何入手,对于产品的表现形式疑惑不解,对于线条更是无法把握。这也导致了学生对于速写产生了畏难情绪,没有自信心。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练习,其速写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差,对于老师在设计速写中提出的需要思考的问题难以理解。加之课时量少,才刚刚有点成效,课程就结束了。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记录手段不够快,好的想法稍纵即逝。记录的不够准确,就会曲解原有的构思,甚至中断原有的思路。长此以往,会对自己的表达缺乏自信,会影响设计思路的展开,一些复杂的形态关系不愿去尝试,这对于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在以后的工作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工科类工业设计存在的这些问题,降低了院校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影响到学生能力提升和将来就业。针对以上问题,确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设计速写的教学等多方面的探讨,并且对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速写课程进行改革。

二、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速写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2.1 教学计划的改革。有人认为素描才是一切造型的基础,但是素描的学习需要深入精致的刻画和严谨的观察,所用时间较长,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工业设计专业,学习课时短,课程任务重,学生又毫无绘画功底的情况下,素描课程的开设无疑是事倍功半的。把素描课程的学习从专业必修课中取消,加大设计速写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的学时,并且把透视独立为一门单独的专业必修课程进行学习。设计速写在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工业设计的设计速写注重透视、结构、比例的准确、设计的严谨性。学生在有了透视基础的情况下进行设计速写的学习,会相对感到轻松。

2.2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施。设计速写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具有收集资料、触发设计灵感的功用;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可担负起信息传递的使命;有助于设计者和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鉴于这一系列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分阶段的教学。

第一阶段,基础练习阶段。先让学生对直线、弧线进行练习,然后针对立方体、圆进行练习,当徒手能够比较准确的画出立方体、圆的透视的时候,在立方体、圆上加入凹槽、导角等,使其表现出一件产品的大体轮廓。接下来就是产品的修饰练习,可以是明暗调子的排线处理技巧等。通过这种练习,使学生明白各种形体的作画步骤。在此阶段针对一些造型简单的产品进行表现,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改变学生的畏惧心理,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二阶段,兴趣培养阶段。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出一个设计题目,让学生收集资料,对已有的产品形态、结构、色彩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已有的产品写生,产品图进行临摹。使学生不是被动临摹,而是在了解其结构、形态等特征的基础上,明白结构转变与线条变化之间的关系。不但线条流畅,而且将产品图片的形态转折和结构都领悟,掌握其表现的技巧。然后对已收集、临摹的产品进行默写。并对已有的产品造型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以此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审美能力。

第三阶段,深入学习阶段。设计速写的表现形式本身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有单线形式、素描形式、淡彩形式、线面结合的形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使用的工具也不尽相同。学生在选择深入学习表现形式时,不根据老师的喜好来选择,而是根据自己的表现能力,从中寻找自己最能把握的表现形式。每次的练习作品进行公开展示、评讲,同学互评。每个同学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学生不但扩展了学习的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阶段。设计速写担负着信息传递的使命,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对产品的细节、局部进行放大表现练习,使学生对产品的结构更加了解,明确设计速写的意义与目的。

第五阶段,巩固提高阶段。提高速度,规定时间范围,在规定的时间内默写或是创作完成产品设计图。

三、高职高专工科类工业设计设计速写改革的教学成效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我校在教学计划、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工业设计专业设计速写课程依据这种分阶段的学习,学生在绘画工具的运用,表现能力、造型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绘画工具和表现能力上,由以前的不知所措,变成现在的线条流畅,结构准确、细节清晰。在造型能力与设计能力方面,从之前的不知如何入手,到能够积极主动的收集资料,并将其运用到简单的设计之中。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使学生在后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更清楚、准确、快速的记录自己的设计灵感,明确自己的设计方向。

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定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所以,对于学生的设计速写这一基本功的训练必须重视,对于工科类学生更是要有一套明确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学习空间,才能把学生培养为合格的设计师。

参 考 文 献[1] 张彦军. 论设计速写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美术大观.2010[2] 王小林. 由绘画到设计的链接.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张辉. 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

第8篇:机械与工业工程范文

关键词:公路施工机械 有效管理 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公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研究表明,一般公路工程的顺利完成80% 取决于机械设备的有效能力和合理配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好机械的有效管理,机械设备的有效选择等,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就公路施工机械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

1.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有效管理对策

1.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组织机构,统一规划,专人负责,实施全员管理,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化是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建筑企业要从机械设备的选型开始,延伸到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保养、监督检查等方面都制定出完整的、可操作的规章制度。确保机械设备管理选型有根据、操作有规程、维修有程序、检查有目的。有了规章制度,管理才有依据,操作才有方向,设备管理才能在施工生产中显现出其应有的成效。

1.2培养专业化设备管理人员

管理工作是靠人来实现的,抓好、抓住人的管理和使用是兑现管理制度最根本的方面。因此,以人为本,培养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管理人员,从根本上保证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也是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可以经常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学习,可以举办专题讲座,还可以利用企业媒介宣传推广优秀管理经验。

1.3合理配置设备资产

设备规划工程,即设备的前期管理,是设备一生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和投资技术经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投资是取得利润的手段之一。企业应重视机械设备的投入,利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资产。机械设备投入前期一定要做好论证工作,先考虑投资的依据是什么?投资效果怎么评价?然后再考虑设备选型,同其他设备的配套平衡,投入后维修保养的难易和费用,设备利用率等问题。充分做好设备的前期管理,方能合理配置设备资产,从而避免要用的设备无钱采购,没用的设备闲置在库。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合理选择

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分为技术性能选择和类型、数量选择。

2.1施工机械技术性能的合理选择

施工机械技术性能选择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主要机械与配套机械的组合。配套机械的工作容量、生产率和数量应稍大一点,以便充分发挥主要机械的作业效率。(2)主要机械与辅助机械的组合。辅助机械的生产率应略大一些,以便充分发挥主要机械的生产率。(3)牵引车与其他机具的组合。两者要互相适应,以便获得最佳的“联合作业”效益。

2.2施工机械类型与其数量的合理选择

(1)施工机械类型及数量宜少不宜多。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作业内容,尽可能地选用大工作容量、高作业效率的相同类型的施工机械。一般来说,选择的施工机械台数适当减少,有利于提高协同作业的效率。施工机械品种、规格单一时,便于施工过程中的调度、管理和维护。

(2)并列选择。只依靠一套施工机械组合作业,当主要施工机械发生故障时,就会造成公路建设项目全线停工。若选用两套或多套施工机械并列作业,则可避免或减少全线停工现象的发生,沥青路面施工中人们多采用两套沥青摊铺机、压路机并列作业即为典型实例。

3.施工机械的选择方法

3.1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作业内选择施工机械

以路基工程施工为例,路基工程作业内容包括土石方挖掘、铲运、填筑、压实、修整及挖沟等基本内容,以及伐树除根、松土、爆破、表层清理和处置等辅助作业,每种作业可根据工程类别选择机械与设备。

3.2 根据运输距离和道路情况选择施工机械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为保证沥青混合料摊铺工序所需温度(≥110℃)和压实工序所需温度(≥90℃),自卸车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距离不宜超过30km。在路基工程施工中,选择施工机械时应考虑运输机械的经济运距和道路条件。所谓经济运距,是指机械施工时较为经济的范围。道路条件是指道路的类别、路况、坡度和路面阻力等。

3.3 根据土质选择施工机械

在路基工程施工中,土壤是施工机械作业的主要对象,其性质和状态直接关系到施工机械的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和成本,因此土质是选择施工机械的重要根据之一。根据土壤性质和状态,我公司可供选择的土方施工机械有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挖掘机等,压实机械有光面压路机、轮胎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

3.4 根据气象条件选择施工机械

雨水会迅速改变土壤状态,特别是粘土。因此,选择施工机械时要充分考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气象情况。例如,久晴不下雨、土质干燥时可选择轮式施工机械进行作业,反之,旷日持久下雨、土壤过分潮湿和作业场地及道路泥泞时,则选用履带式施工机械进行作业为宜。

总之,公路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管理课题,由于影响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的因素多且复杂,因此要针对公路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施工单位的具体条件,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着重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选择高效、经济、实用的施工机械,做到施工机械达到最佳配合,加快工程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增加投资收益,使公路工程施工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状态。

参考文献:

[1]孙运柱.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6)

第9篇:机械与工业工程范文

>> 高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构建与思考 提高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加工产品提高实训技能的探讨 技校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的实践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四化”探索与实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的探索与实践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课程集体备课探索 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相匹配的工程机械维护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探索 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轮机工程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农业类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机械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探索 轮机工程专业大学生多元化实践动手能力实训体系建设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本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 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校非机械类专业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工程认证背景下机械类专业“传热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湘政发[2011]35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DB/OL].

http:///c/2011/12/02/2449531

[4]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R].2011-12-21.

[5]唐大学.2013年暑假下企业[DB/OL].

http:///SpaceShow/Index.aspx

[6]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轮机专业技能评估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R].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