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的宣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文化报道新路径 文化推广新思路
一、广播文化报道的新路径
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提出,如何进一步加大文化宣传报道力度,成为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文化是多元的,与之相对应的文化报道也应具有多元属性。尤其处于i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们获取和信息变得更加容易。这也就意味着传播和引导文化观、价值观,也更加容易和迅捷。
目前,受众已经形成了碎片化的接触习惯,这也对文化报道如何针对受众作出调整,更加适应时代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伴随性最好的传统媒体,随着有车一族的不断增多,广播迎来了新的发展良机。抓住机遇,积极拓展文化报道的新路径,成为广播吸引更多受众、凸显传媒影响力的重要方面。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
1、挖掘地域特色,突出文化自信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个没有了地方独特魅力的文化表现,是不能引发关注的。特别是作为省级媒体,挖掘本省的文化地域特色,既是媒体责任,也可以拥有丰富的资源。尤其在网络信息时代,文化报道更要注重地区、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建立。因为文化自信能够带来的是一种脱离低俗和更加积极、乐观的人生状态。在湖北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进程中,在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上,这种可贵的精神状态将是整个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要找到提升文化自信的兴奋点,需要经验的积累进而提升新闻的敏感。
比如,在2011年第六届中国京剧节的报道中,笔者的作品《录音报道:京剧与湖北,剪不断的缘》:“六京节”的开幕式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用京剧的韵白朗诵了诗人艾青在武汉写就的名篇《我爱这土地》。记者敏锐地抓住京剧韵白中“湖广音、中州韵”与湖北的特殊关系,采访了尚长荣先生以及省内的著名艺术家,结合余三胜、谭鑫培等前辈的故事,点明了“京剧的老家在湖北”,阐述了湖北艺术家在京剧诞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阐明了京剧和湖北的历史渊源。
文化报道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而要将这件事做好,平日对细节的关注以及知识的积累都必不可少,这也要求记者对自身要有更高的要求。
2、梳理海量信息,立足文化思考
文化报道很长时间以来被认为是各种专业文艺、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文化活动等等一类的报道。这样的理解其实是狭义的。海量的文化信息,蕴藏在各类经济社会活动中,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挖掘,因此,文化报道要有宽阔视野。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总结如下:
(1)文化演出以及节庆文化报道
这类报道在文化类的报道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新闻的要素阐明,并且通过音响对现场进行适度还原,让听众在了解信息的同时也对现场有一定的感知,是这类报道的主要目的。
笔者认为演出和节庆报道在报道的操作上要把握的原则有以下几点:一方面,文字要精炼且表意清楚,能够让听众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事件的梗概;另一方面,要利用精彩的现场音响以及采访,对现场以及事件的背景、目的、特色等内容有简要而精道的表述。尤其在使用现场音压混方面,要注意对现场的还原,压混现场音最好采用2段以上,而不要1段到底,这样现场感会更强。
(2)文化观察和评论
文化观察和评论是文化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类文章是建立在作者对文化事件的积累和理解达到一定程度后而发表的观点。
比如,2011年是湖北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笔者曾就当年的湖北文化体制改革撰写了系列评论,反响良好。此系列分为5篇:1、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影响力,实现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2、改革是唯一出路,克服思想上不愿改的误区;3、解放思想是改革首要前提,变压力为动力,破除
“不敢改”的误区;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改革中学会改革,走出
“不会改”的误区;5、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前后两篇分别谈到了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中间三篇分别就“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这三个误区分别阐述,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谈出了见解,并落脚于“改革不是‘减人减钱甩包袱’,而是从根本上改变投入方式,通过市场机制建构更透明、更有效率的政府财政投入模式。”这一主旨,对平常一系列文化体制改革的报道也是一次深化。
(3)蕴含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解新
任何事物,只要存在有表现形式,其内在就必然拥有一种文化的、哲学的支撑,而这种支撑就是我们需要理解和挖掘的内容。
比如,“苹果教父”乔布斯所追求的产品理念就是简化、实用、时尚,这也是他所推行的产品理念和企业文化。而这些理念则集中地体现在他的一个衣着细节:每次产品,从来只穿圆领套头T恤。他的用意很含蓄,也很明确:No Button。而Button这个单词的中文翻译包含两个解释,纽扣、按钮。所以不论是iPhone、iTouch、iPad等苹果品牌的产品,都是以触屏为主而尽量减少按钮的原因。
从经济、生活现象中观察、传播文化思考,通过真实的细节把握、传递文化气息,是文化解析类报道最吸引人的部分。
3、丰富表现方式,拓展报道路径
仅就文化报道而言,主要集中在新闻报道的各类表现形式;如果是文化宣传,就更广泛了,可以延伸到节目编排乃至活动推广等。
广播文化报道的新闻表现方式,主要分为:
(1)传统的消息和专题、通讯等
这类文化报道,内容精炼、全面是基本要求。而要出新出彩,则必须灵活使用录音、压混以及注重知识的积累。
在录音使用上,一般先出一小段录音,将受众注意力收拢,然后展开后续的叙述。叙述的同时可以适当采用部分现场音响压混。这样一方面活跃了受众的听觉,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作品更有现场感。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现场音压混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尝试使用2-3段现场音响,这样既有现场感,也能让录音报道听上去有一定的画面感和跳跃感,让听觉具有可视性,更加生动。采用一段或者更多段的录音,则前者容易让人感觉乏味,后者则让人感觉凌乱。
(2)现场连线、现场直播
这类文化报道更强调现场感。现场直播中会出现部分现场连线,这时尤其要把握好频次。笔者认为,广播的现场直播中解说的频度也不宜过于频繁。尽管在没有画面的情况下,语言的描述能起到引人联想的作用,但解说过频则易导致广播的直播失去画面感,也让人缺少想象的空间。因此,不论是直播还是连线,频次的把握是关键。
除了以上传统的文化报道,广播媒体要加大自身文化报道的力度,则需要将文化元素拓展到各类专题类、对话类节目中,特别是和自我包装有关的各类片花和短片中,由此能够更好地提升文化传播的效果。
(1)形象短片
形象短片既是一种品牌宣传,同时也是彰显广播媒体文化气质的重要载体。大气、时尚、活泼等等不同的形象短片根据不同的广播频道定位,有着不同的风格。将专属于自己的形象短片做好,可以为广播频道文化气质和收听率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比如,2011年10月8日起,中国之声进行节目改革,在整点报时方面,突破传统枯燥的时钟打点方式,推出了“公益报时”这一全新形式。“公益报时”在每个整点固定播出,每天24次,倡导“爱于心,践于行”的公益理念,传播的是中华传统美德,蕴含中华文化精髓。录制《公益报时》的嘉宾包括:推动公益事业的政府部门官员、组织公益行动的企业和民间机构、参与公益活动的社会名人。“公益报时”推广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也强化了中国之声的公益媒体形象。
又比如,2012年全新改版的湖北之声,在每档节目之间推出了“荆楚文化新名片”的形象短片,每次不过30秒左右,内容涉及湖北文化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代表场馆及地区等,将湖北文化的精髓一一展示。
精炼地讲述、循环地播放,既适应了当今听众碎片化的接受习惯,也提升了文化宣传的传播效果,更让湖北之声,独具荆楚文化的风韵。
(2)脱口秀
脱口秀类型的节目是目前文化类报道的一种形式。各媒体之前也有了很多成功的探索。
比如《冬吴相对论》,是《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旗下的一个广播脱口秀节目。它以经济生活类话题为载体,但传达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其中的《从阿凡达看懂庄子》、《快公司与慢公司》等等,至今近300期节目,将商业、生活、文化紧密结合,每期一个话题,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对话,让人听后有所感悟。
脱口秀类节目制作成本相对低廉,通过对话、聊天的形式,让原本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让原本乏味的东西变得生动,让原本幕后的背景成为聚焦的新热点。同时,脱口秀类节目也更容易将各种细节交代得更清晰,使得文化的内涵得到更好的阐述。
二、广播文化推广的新思路
网络时代的广播发展,必须提升品质,打造精品,做有深度、有品位的广播。同时延伸产业链条,让精品节目内容成为市场的抢手货。而要实现这一系列目标,文化的积累和表现不可或缺。
文化报道是提升广播品质的不二良方,文化类节目更是广播延伸产业链条的绝对主力。
(1)由文化报道向文化表现延展
加大文化新闻的分量是提升收听率最有效的方式。每个人都需要文化的滋润,也都需要娱乐的调剂。这部分新闻如果做得更丰富,将有利于提升广播频率的收听率和认可度。
要让广播节目充满文化味道,提升品质,新闻、片花、节目都可以实现,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目前,湖北之声已经在这方面作出积极尝试。双休播出的《慢慢绕着地球跑》节目,与6家海外华语广播媒体合作,定期推出“灵秀湖北”专题,用湖北的歌曲、音乐、诗歌、文字等多种表现方式,向全省听众及海外听众,介绍湖北的风土人情。湖北之声的频道主题曲和系列宣传片,都以“洪湖水浪打浪”作主题变奏,用这首传诵最广、最能代表湖北的歌曲,演绎出不同的风格。其中,频道总版头中,还加入了编钟的声音元素,更加凸显历史的积淀。在晚间下班高峰时段,还推出了方言节目《越说越有味》,用武汉话演绎武汉地域文化特色,其中专设的小专栏《乖乖隆迪隆》,围绕武汉的各类历史文化传承,每天推出一个小话题或者小故事。与此同时,加大新闻节目中文化报道的含量,以消息、通讯、专访等多种方式,第一时间传递湖北最新的文化信息。以上这些尝试,都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和社会反响,也让湖北之声作为湖北广播主频率的影响更加彰显。
(2)由声音媒体向声音产品转变
网络时代为广播的产业开发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这其中的核心理念就是:由声音媒体向声音产品转变。改变过去的编办模式,将自办节目、自身资源开发,甚至将制播分离的版权交易作为产业开发的基础,做到有针对性地推送、服务。这成为文化推广的一个重要形式。
比如,中国之声充分利用广播特有的人才资源,推出《夏青朗诵版唐诗三百首》等音像产品,这也让爱好古诗、对普通话学习有热情的听众和消费者有了自己的选择。上海故事广播,推出了一系列新闻解读类节目,如《新闻故事》、《档案揭秘》等,都已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
在湖北的广播界也已经有了产业开发的探索。楚天音乐台《阿申爱乐》节目广受古典乐迷的欢迎,而主持人阿申也已经将个人“爱乐”的经历和感受出版成书《读音乐》。
网络时代让我们产生了“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的争论,但这并不是媒体发展的问题,渠道是为内容服务,内容要借渠道传播,二者相辅相成,并不存在谁统治谁的问题。但一点可以确定,好的内容才会被大众所接受。
对于广播而言,无论是文化类新闻报道还是专题节目的制作,只要坚持在“声音博物馆”的思路上走下去,相信必将借助网络浪潮迎来更大发展。
(3)由单一节目向户外活动推广
“办看得见的广播”是目前广播经营者们共同的观点。通过活动不仅能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对文化起到进一步的推广。
比如,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在每年春节前夕都会举办“春联大奖赛”。这项活动到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33年,影响力也逐步扩大,从一个省内的活动逐渐发展为世界华人参与的年度文化盛会。这对于推广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提升广播频率影响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还举办了“用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睛――为盲童录制有声读物”、“书送希望”等一系列品牌公益活动,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传播效果。这些都是提升媒体公信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力量,是企业不同于物质财富的一种另类精神财富,其对企业健康、和谐与稳定发展起着显性或隐性的促进意义。诚然,在构筑健康、和谐、向上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企业新闻宣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这一作用进行了相关阐述,以飨读者。
关键词 小议 企业文化 新闻宣传 推动作用
新闻宣传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载体。企业做好新闻宣传一方面可以传播企业理念、文化与价值,另一方面还能扩大企业社会知名度,塑造金牌企业形象,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诚然,以上两方面均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企业文化发展。因此,企业要科学认识,并十足重视新闻宣传之于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
一、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拓展社会影响力
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较量不仅仅单纯体现在产品质量优劣以及产品价格高低上,而是更直接地体现在企业间的品牌竞争。因此,打造具有社会广泛知名度以及深刻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已然迫在眉睫。众所周知,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是高素质人力资源、自主研发技术、较强管理能力、企业文化建设等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这些因素中,企业文化的作用不可忽视。新闻宣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例如,新闻报道、广告效应、新闻公益事业开展等新闻宣传手段极大凝聚了人心,轻松实现了企业文化与产品质量的有机融合。毋庸置疑,通过必要的新闻宣传,一方面可以向社会公众展示企业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良好企业形象,另一方面,还提供给群众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赢得社会的青睐和信任。这样,企业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便骤然提升。
二、便于构筑和谐、温馨、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除了依赖企业领导者、管理者的组织、教育与指导之外,还离不开广大企业职工的积极配合与努力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与鼓励作用。而这一过程中,新闻宣传的效用不容忽视,其、衔接、融合的价值极大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当然,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的新闻宣传,其均有助于企业和谐温馨、积极向上企业文化的构筑。对内,新闻宣传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认知,提升其对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视,便于调动企业员工积极主动性,使其全神贯注致力于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再者,新闻宣传有助于提升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使其在政策、物力以及财力上给予大量的支持与鼓励,如坚持以人为本,加大资金投入、重视员工个体利益实现、优化员工激励政策等等。对外,企业通过新闻宣传途径传播了企业价值理念、经营方针、目的,有利于赢得社会认同,与公众建立一种互助互信的关系,这反过来将更加有效推动者企业文化的构筑与创新。
三、强化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向心力与凝聚力
新闻宣传之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还表现在强化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向心力与凝聚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宣传之于文化建设是鱼与水、源与流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喉舌,通过喉舌的宣传与教育,可最大限度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它是企业核心价值与理念的充分体现。通过新闻宣传方式将企业文化展现出来,有利于实现宣传教育效果,使职工更好地了解企业发展、进步以及创新,提升企业认识,增强职工自豪感与自信心。再者,通过宣传教育,企业文化中一些精髓文化逐渐渗透职工内心,并对其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这必然能使职工不断增强企业向心力与凝聚力。毋庸置疑,新闻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将极大增强职工归属感,使其积极主动、精神饱满地投入和谐文化建设,继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四、可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稳定、和谐、长远发展
新闻宣传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另一重要推动作用体现在:可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和谐、稳定与长远发展。诚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和谐、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功劳,而在此方面,企业新闻宣传的效用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极大肯定。首先,企业新闻宣传是“减震器”。新闻宣传除了具有宣传、教化等作用之外,还发挥着“减震器”功效,能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在职工群众遭遇困境时,新闻宣传可以通过相关政策、手段等的宣传激励政府、社会相关部门、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关注员工,帮助其解决基本难题。当然,员工问题一旦解决,企业实现和谐发展便很容易。其次,新闻宣传是“防火墙”。一旦企业遭遇发展危机,新闻宣传变起到了“防火墙”作用。也就是说,新闻宣传能及时向社会公布一些正面信息,遏制不良信息传播,防止第三方扭曲事实,为企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企业新闻宣传的推动作用有目共睹。首先,新闻宣传科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使其发展和成长为社会知名企业。其次,新闻宣传对构筑积极向上、温馨活跃、生机盎然企业文化氛围具有推动意义。再次,新闻宣传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宣传教育的功效,调动员工积极主动性,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最后,新闻宣传是“减震器”,是“防火墙”,可推动企业稳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晓勇.新闻宣传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建议[J].新西部(理论版),2015(03).
[2] 杜丹.强化企业新闻文化宣传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0).
一、创新宣传文化工作理念和思路
思想的解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得益于思想的不断解放,新形势下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更需要在解放思想上达到新的境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宣传文化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把握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创新思想意识、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整合宣传文化资源和力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首先是思想意识的创新。思想意识是做好宣传文化工作的向导。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思想意识方面有新的提高,不断强化“六种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精细意识、创新意识和统筹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要求宣传文化工作不能为宣传而宣传、就文化说文化,必须把宣传文化工作放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人的全面进步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彰显作用;责任意识和精细意识要求宣传文化工作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谋其政、尽其责、做其事,做到精细谋事、精心做事、精诚共事;统筹意识要求宣传文化工作必须从系统的、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通过系统集成、协调联动,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推动工作;而创新意识则是宣传文化工作的生命,要求宣传文化工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实现内容、形式、手段、方法的创新,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推动宣传文化工作的发展与繁荣。
其次是发展理念的创新。理念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前提。在推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宣传文化工作要实现由区域的、内敛的内循环向开放型、发散式转变,切实做到“三个树立”:一要树立以人为本新理念,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宣传文化工作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体现对人民群众,对各个社会群体,对每个人的关心、关爱、关怀和关切,在尊重人、爱护人与教育人、引导人的过程中展现作用、发挥优势。二要树立文化传播新理念,更加注重宣传效果。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传播手段创新,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的要求,善于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工处理信息,优质快捷地进行传输和反馈,突破区域局限,向外延伸,发散辐射,覆盖更广泛的人群;要充分体现传播双向互动的特点,创造思想文化交流的条件和环境,激发大众的参与愿望,使人们在交流、碰撞、激荡中达成思想共识;要充分发挥高科技集声、形、文等多种宣传文化要素于一体的优势,运用丰富多彩的有效形式,拓展人们的文化生活空间。三要树立文化民生新理念,更加注重为民服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突出的文化问题,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和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要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让人们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
第三是工作思路的创新。创新工作思路是增强宣传文化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关键。当前,宣传文化工作还存在诸如传统单一、方式方法陈旧、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不足、解疑释惑与引导教育能力不强等问题。要按照外向化、大众化、个性化、数字化的思路,实现宣传文化工作的“三个转变”。一要由传统的总结提炼概括为主,向超前策划、突出主题、逻辑链接、亮点聚合并重转变。宣传文化工作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党和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结合点、共鸣点,形成强大的主流舆论场和外向化的宣传态势,不断扩大社会影响面。对宣传对象要提前介入,倾力打造亮点,系统展现亮点,形成亮点纷呈、相互聚合的局面,不断吸引受众的眼球。二要由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为主,向渗透式、感召式与菜单式的方向转变。要摒弃照本宣科式、“传声筒式”、“填鸭式”、“上热下冷式”的宣传教育方式,把宣传文化工作融入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融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全过程,用共同理想去召唤人,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去感染人,用先进典型去激励人。既要提供大众化、普遍化的宣传服务,做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又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受众,提供更多个性化、专业化的菜单式宣传文化产品。三要由传统的以播(讲)为主的单项过程,向多媒体、多元素、新手段、新技术综合运用和全过程展现转变。要适应现代社会新型媒体发展及大众需求的需要,积极探索跨领域、跨地区、跨媒体的集团化、集约化传播,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及各种宣传手段,实现宣传文化工作的多元素集成、多亮点聚合、系列规模效应和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要突出背景铺垫、过程展现、主播引路、内容互动四个关键环节,改变过去就事论事、单调刻板的宣传方式,注重发挥宣传内容及内涵逻辑联想,让受众在自我分析、认知判断中全面理解和接受,达到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的效果,形成震撼力、感染力。
最后是工作方法的创新。内容决定形式,但同样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会产生不同甚至完全不同的效果。在明确“三个转变”思路的同时,要运用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帐式督查的工作方法,把握好“五个关键”,即关键时刻、关键地点、关键事件、关键人物的关键表现,把这种方式方法运用和体现在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点事件的宣传和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之中,使宣传更生动鲜活,更具有现场感。
摘 要:S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域文化的体现开始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手绘创意表现作为一种富有魅力的艺术手段,运用其制作系列创意产品进行地域文化宣传是一种现实有效的途径,例如校园、景区、民俗风情区等地域文化的表现。
关键词:手绘;地域文化;应用;创意产品
1地域文化现状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及自然人文景观。随着中国发生的巨大变革,一些传统文化却逐渐淡化甚至丢失了,如汉字、古诗文、古建筑及古典园林等均受到了波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软实力才是核心竞争力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意识到文化缺失、丢失的危险性。千城一律,万景一色,地域特色失去了原本的魅力,民族魂和国家凝聚力也随之相应的缺失,所以我们需要开始行动,去思考和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如果说一个地域的文化或者景观就像是沙包里的一粒粒沙,那么我们需要一层外皮将其包裹整合,才能形成体系,而手绘创意表现正是这种优良的“外皮材料”。沈阳工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组建了“意象手绘创新团队”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
2手绘的独特魅力
手绘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简洁明快却又不失艺术特色,直观真实却又不失生动活泼。手绘是设计师思维的外在表现,也是一种简练直接表达情感内涵的方式。通过将实际的景致加以艺术提炼及处理,既还原了现实又添加了艺术效果,并在其中糅入了人文思想和文化内涵。在电子信息技术盛行的今天,手绘可以被模仿,但不能被替代。现代的手绘表现不仅仅只停留在纸张上,而可以运用到各种媒介去表现,以独特的方式形成一种更有冲击力的表现,在现代社会多元化的文化形式中形成一股新的风气。
3手绘创意表现在地域文化宣传中的应用
手绘创意表现可以有效的成为传播和完善地域文化的手段和方式。
3.1高校地域文化中的手绘创意表现
目前,以手绘表现传播文化的较为成熟的案例,就是运用手绘表现校园风光和文化。人民网曾报道:“大学生推出水墨版高校手绘明信片走红网络”。许多高校均意识到这种表现可以有效地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意象手绘创新团队”的成员,运用所学的专业技能,将校园风光与文化相融合,通过艺术性的创作进行绘制表现,以”意象沈工”为品牌,形成系列富有校园特色的手绘创意产品,其中包含受众较为广泛的明信片、环保帆布袋、年历、钥匙扣、书签等。这些产品不仅使大家清晰的认知校园,体会校园的美,还引起了广大师生对校园景色及文化的共鸣。这种手绘创意表现方式不但有效的对校园文化进行了宣传,同时也是国家倡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校园中一种较好的体现途径。
3.2景区地域文化中的手绘创意表现
将手绘创意表现这种模式运用到风景区非常适合,如西安、南京、等很多城市都有手绘明信片及创意产品对城市文化进行宣传。但沈阳棋盘山风景区这类型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特色景区,却缺少相关文创产品的宣传。沈阳棋盘山风景区的主体为棋盘山、辉山、石人山和秀湖(棋盘山水库)“三山一水”。有效运用手绘创意表现的形式将其进行文化的串联和艺术的渲染,必将会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作为旅游文化产业的衍生产品创造经济价值。在本次项目中,“意象手绘创新团队”就景区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制作了相关文创产品,例如钥匙扣、明信片、帆布包、环保袋、文化衫等。
3.3民俗地域文化中的手绘创意表现
中国是民族团结的大家庭,民族特色是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民俗文化传承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对特色濒临失传的民俗加以宣传和传承至关重要。在体现地域文化方面,手绘创意表现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录、传承和发扬的方式,民族的节日、服饰、传统建筑、生活环境等地域特色,是一部精彩纷呈的但尘封未动的书,需要我们用心去研读。“弘扬和记录,留存和欣赏”这样的主题非常值得思考。“意象手绘创新团队”会在接下来的创作研究中去探索及实现这一层面的表现。
4结语
在探求运用手绘创意表现在地域文化宣传中的应用过程中,创新团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创立了制作手绘创意表现产品的工作室。其形式和成果得到了广大学生和老师的喜爱,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和支持,这些鼓励使我们信心倍增,感受到了这种方式的可行性,并意识到只有不断的完善及创新,才能继续更好的发展推广所取得的成果。沈阳工学院“意象手绘创新团队”将继续以手绘为契机,脚踏实地的继续探索如何更好的运用手绘创意表现表达地域文化及特点,从而为增强国家软实力以及创造社会新动力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晓宏.福建客家土楼文化系列产品开发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2(10):43-45,53.
本文系基金:2016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613201024;沈阳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
一、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已成为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移动社交网民和微信公共账号数量大幅度增长,传统媒体深刻的意识到过去单一的传统媒体在应对网络热点时已不能满足受众需求,只有不断创新,自我扬弃,才能迎合现如今“喜新厌旧”的客户胃口。新媒体传播的巨大效应,使微信、微博已经被巧妙利用成为企业对外宣传的利器。
陕汽控股集团作为国内知名车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开通了陕汽德文化、陕西汽车报、陕汽贴心服务、陕汽青年、清风陕汽、德之树等微信公众平台和文明陕汽、陕汽德文化、陕汽行政交流、陕汽青年QQ群等近30个企业相关网络交流平台。其中陕汽控股集团内各个系统如研发、销售、厂报、文化、团委、保密、研发、工会、纪监、保卫分别建立微信平台,各分厂也纷纷建立自己的微信宣传阵地。截止2015年底,“陕汽重卡销售公司”微信平台粉丝人数已达25418余人,“陕西汽车报”和“陕汽青年”微信平台粉丝人数分别已达6000人以上,这些新媒体宣传同时在已开通的文明陕汽微博、博客上及时传递公司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生产的可喜成果,全方位展现一线员工的风采,营造陕汽德文化的宣传氛围,扩大陕汽影响力。
二、通过实践,笔者发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一)及时性
当最新事件发生时,传统媒体报道从制作、采访到传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新媒体可以利用人人有手机、处处有网络的特性形成24小时不断滚动播出的信息海洋。如2015年11月11日至13日,陕西省省属国有企业优秀文化成果展在西安高新绿地笔克展出,陕汽控股集团以12个部分28个展板,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陕汽德文化的孕育、发展、升华及开花结果的成果,并组织600多名陕汽员工及离退休老干部观看。展出的三天微信朋友圈里已经被“陕汽蓝”照片刷屏,陕汽德文化专题片、感动陕汽人物视频、陕汽创业歌等专题视频,吸引了大量与会领导、员工驻足观看,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微信的迅速、广泛传播展现了陕汽优秀的德文化、企业风貌和经济活力,极大地提升了陕汽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互动性
新媒体以微博、网络视频、移动终端等为载体,在传播过程中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加关注受众的参与性和体验度。当信息发出后,受众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并跟帖留言发表感想,甚至可以通过朋友圈转发,进行二次传播,利用粉丝互动传播范围更广。
因为微博、微信粉丝之间很多都是熟人,相互之间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和信任感,用这种熟人间的传播方式,很容易让关注者对企业产生认同感。这是企业广告或者通过向媒体供稿或提供新闻题材所产生的报道完全达不到的效果。如2015年12月20日,深圳发生全国震惊的“12.20”特大山体滑坡事故,陕汽控股集团及时交付武警部队救援车辆参与救援,并组织人员在车辆到位之前就赶到现场待命等候,就地指导司机车辆驾驶方法及技巧,与部队官兵共同努力抢救救援,此次救援在互联网媒体上一经报道,在微信平台和朋友圈迅速转发,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形象和员工自豪感,充分体现了陕汽重卡与部队不惧灾难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具有四十多年军品制造经验的企业心系灾区人民的负责任的汽车企业形象。
(三)更大的受众信息选择性
新媒体是把传统的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等传播要素集于一体,彻底改变了媒体形态。是不是收听或做不做粉丝,都由受众自行选择。至于信息以何种形式出现,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粉丝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和接收条件自行选择。
三、要想通过新媒体传播好陕汽德文化今后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材要新颖
你的信心要想吸引受众的眼球,打动受众,就要找准典型,选好素材。每一个素材从选题的角度、形式的呈现、活动的策划,无不需要创意的支撑。而真正让人眼前一亮、记忆深刻的内容,也多半都是创意的功劳。如2015年2月份陕汽德文化微信平台的“【贺岁微电影】锣鼓敲、鞭炮响!天南海北陕汽人给大家拜年啦!”和“【呦呦!切克闹】车轮滚滚乐队――rock来袭!陕汽总装厂“90后”激情摇滚 !”数天内微信阅读人数突破17420人,转发人数高达1487人次,就是创意选材的成功传播案例。
(二)语言要亲民
【关键词】精神文化;阵地文化宣传;多功能文化阵地;物质文化需求
一、引言
作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树立文明社会新风的重要载体,贴近群众的阵地文化宣传能够对地区发展群众文化和风土人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阵地是宣传公共文化的基本要素,因此建设发展健全的服务平台是进行文化阵地宣传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个乡镇、社区、企业都积极打造多功能文化阵地,建立了信息资源阅览室,特色文化展示厅,图书馆,以及电子阅览室等,还定期号召大家参加特色娱乐休闲活动,使群众的精神家园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充分发展综合性文化站也有利于阵地文化宣传,文化广场、老年大学、群众性艺术团成为文化站的主要阵地,其活动主要包括广场舞、健身操、民间器乐等,随着时间的积累,逐渐发展为规模性的民俗文化聚集地,这些都是宣传传统民族文化,传播现代文明的有效方法。下面,本文就建设贴近群众、满足群众需求的阵地文化宣传基本策略和意义进行简要分析。
二、建设贴近群众的阵地文化宣传基本策略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的需求成了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建设贴近群众的阵地文化宣传基本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 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建立多功能文化阵地
文化阵地是群众进行文化交流和参加活动的基础设施,只有完善文化阵地,建立多功能的服务平台,才能使阵地文化宣传有坚强的基础和后盾。漾濞彝族自治县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文化方面的资金投入相比宾川、祥云等大县有明显的不足。但为了满足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依然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建立了建筑面积达300多平米的多功能体育场、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文娱活动室等多个区域的活动室,大大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建立了多功能体育场包括400米标准化塑胶跑道、足球场、羽毛球区和篮球区,阅览室和电子图书馆中的书目达1000多册。多功能文化阵地成了漾濞县进行各种活动的主战场,如每年的春节、重阳节、国庆节、体育竞赛等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及节假日文艺晚会等,每逢节假日还定期送上电影或文艺节目。总而言之,多功能文化阵地的建立为当地群众茶余饭后的休闲提供了更多的乐趣和精神享受,广大群众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的参与文化活动,极大的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二)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开展多样的精神文化活动
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由于政府重视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强化活动经费保证,从2011年开始,国家每年下拨的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补助资金,使文化馆站业务经费得到了充实。同时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唱自己喜欢的歌,演自己喜欢的戏。
(三)完善文化长廊,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精神盛宴
加强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的人文环境。真正实现“文化大繁荣”的建设目标。近年来,各地区对于阵地文化的宣传力度越来越大,它们分别以不同形式宣传着阵地文化,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着精神文化的盛宴。
三、加强阵地文化宣传的有效途径
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还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阵地文化宣传就体现了传播手段丰富、传播渠道宽、贴近群众等特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责任
文化阵地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杨和发展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要阵地之一,通过阵地宣传,让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播健康有益的文化信息和动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宣传阵地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才能做好阵地文化宣传工作。同时要加强阵地文化宣传的领导工作,完善阵地文化宣传责任,把阵地文化宣传工作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考核,以此加强阵地文化宣传工作。
(二)积极多方筹积资金,促进阵地文化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根据县情、经济欠发达,保证人员工资都困难的情况下,应向上级积极主动的筹积用于开展阵地文化宣传工作,确保县九个乡镇的阵地文化宣传资金,待条件好了,还可积极协助各单位、各部门、各企业、各社区积极开展阵地文化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各社区阵地文化宣传工作的沟通与联系,扩大阵地文化宣传面,提高阵地文化宣传工作。
阵地文化宣传通常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进行,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每当走进居委会办公楼,以名言警句、人文景观、中国梦为内容的楼道文化使人耳目一新,各大公园、自然景观游览区、生态园林观光区都引导文明之旅、绿色出行,高速路口的提示牌、LED电子显示屏都提醒司机乘客安全第一,大力宣传文明新风和公民道德规范。
四、总结
综上所述,建立贴近群众的阵地文化宣传,不仅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从侧面推动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和文化副业的发展,将服务大众与教育大众紧密结合,更好的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为促进漾濞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构建和谐平安漾濞做出积极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戈铁胜,赖晓葭,庞菲.论独立学院新建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考试周刊》.2010年9期
一、理论武装立足“三解”。把解放思想、解答困惑、解决问题作为落脚点,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制度、各党支部学习制度,开通“周周网上党校”。结合工作学理论、学政策,集中学、个人学、相互学相结合,帮助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掌握政策,学到理论,开拓思路,解除思想“疙瘩”,推进招商引资、集镇建设、环境保护等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二、思想政治立足“三深”。结合本镇工作实际,在班子成员中和全镇党员、干部、群众中开展“如何打造学习型机关”、“如何打造诚信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投资环境”、“打造五个示范区,顾高怎么办”等具体而实在的主题讨论,及时妥处、回复义茶亭、罗塘人家等涉及本镇的网络舆情,关注、引导社会舆情,让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深化主题、深入宣传、深入人心的效果。
三、精神文明立足“三化”。大众化、群众化、普遍化,从最基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着手,通过身边人说身边事,倡导家庭和睦、人脉和气、社会和谐的环境,让各个层面的人群都能修身养性,提高思想道德涵养,通过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户的评比,形成比精神、比荣誉的良好氛围。尤其突出“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持久、有效开展。
四、新闻宣传立足“三突”。突出主题、突出重点、突出影响,围绕科学发展观,围绕思想道德建设,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按序时完成《姜堰日报》、《泰州日报》用稿任务,形成一批重点稿件,其中《学雷锋活动写进人代会决议》、《举办村庄环境进修班》、《建亚太最大瓦楞纸制品基地》等稿件,让本镇对外宣传工作既形成较好的社会影响,又在全镇干部群众中达到鼓舞人心、激励斗志的效果。
五、特色工作立足“三有”。有思路、有典型、有效果,围绕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重点在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选树典型,达到宣传典型、激励典型、影响一片的效果。既注重老典型的继续培养宣传,又注重新典型、新做法的培养创新。进一步深化挖掘、宣传、彰显顾高好人现象,其中《顾高镇让好人现象产生“叠加效应”》一稿被省委宣传部表彰为优秀创新案例。按照市委宣传部的指导和布置,建立“道德发展中心”,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开展“讲德堂”、“议德栏”、“评德会”活动,在全镇上下引起强烈共鸣。《举办村民讲事堂》、《设立月度、年度好人榜》、《试点建设“道德发展中心”》、《时事宣讲员活跃村头》等做法在《泰州日报》刊登。
六、文化工作立足“三强化”。强化队伍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历史文化彰显,建立健全镇村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创造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参加全市第八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的两个文艺节目分获一、二等奖,其中王春华家庭表演的《我家就是你家》好评如潮。启动滨河文化长廊等硬件建设,完善充实农家书屋,注重挖掘、保护、宣传民工、民艺、民俗等顾高历史人文。
下半年主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1.在宣传部的统一布置下,营造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的良好氛围,学习好、宣传好十精神。
2.深化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好宣传部门在理论武装、思想政治方面的作用。
3.关注并正面引导社会舆情、网络舆情,做到既要让人说话,又不出现不利发展、不利稳定的“出格话”。
4.时刻绷紧外宣工作这根弦,确保完成外宣任务。
关键词 更新观念 拓展功能 扩大覆盖 丰富内容 改进方式 优化机制
一、更新观念
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工作中体现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要树立协调发展观念,充分发挥各单位宣传文化部门的作用,各展所长,各展所能,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广泛调动其他各部门的联动宣传力量,形成大宣传格局。
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更加注重使命意识,争取工作的主动权,追求常态和长效机制,达到润物无声的功效,增强影响力和渗透力。
二、拓展功能
加强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融入到经济建设中去,为发展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融入到政治建设中去,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挥鼓与呼的作用;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融入到文化建设中去,不断满足大家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将宣传思想工作融入到社会建设中去,凝聚人心,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增加和谐因素,使人们保持动态平衡、和谐有序的心理状态。
三、扩大覆盖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内容上,要求突出重点,还坚持要整体推进,使宣传理论、道德建设、精神创建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宣传方式上,要充分利用好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
扩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覆盖面,把工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地方和角落,实现宣传工作的社会化、群体化。
四、丰富内容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心理上的解渴、解压的需求越发强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要与时俱进适应人们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和拓展工作内容。
丰富思想工作内容就要努力增强内容的全面性,既要加大对经济和政治建设的宣传力度,又要加大对文化和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宣传力度。
大力提倡主流思想文化,又要正确对待多种思想文化的存在,增强内容的协调性。坚持把最新的思想、理论成果及时纳入宣传内容,用平实,和谐、贴近生活的话语来表述出来,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具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五、改进方式
以人为本是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丰富的手段、多种信息载体、立体全方位的工作渠道,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在工作中,要通过采取个性化、人性化、多样化的形式,通过灌输也渗透教育、习惯教育、典型示范教育来推动工作。以人为本还要坚持尊重、理解、关心,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坚持通过平等交流、民主讨论,号召和引领人们共同进步;努力使各项工作做到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
要丰富拓展活动形式,通过开展集体公益活动、创建共建活动、评先创优活动、文化体育等活动,深刻反映家庭、人际、社会等方面的亲情、友情,并为大家提供展示才华、交流感情、锻炼能力的平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健康身心、展示才能、陶冶性情,从而在谋家庭幸福、送他人温暖、为社会奉献的过程中感受人文关怀,实现丰富情感体验,创造和谐温情的社会氛围。
六、优化机制
优化机制,不断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持续性、长远性。要坚持“”拿来主义“在借鉴成功经验、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日如既往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新思路、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取得新成效。
一、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精神
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进会后,一是迅速召开镇党委会,传达会议精神,专题研究全镇**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特别是意识形态、舆情研判等工作,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二是及时召开镇、村干部会,传达贯彻县会议精神,统一参会人员思想、提高参会人员认识,明确全镇今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目标、任务、重心、重点,上下一心,通力合作,推动全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呈现新亮点、取得新实绩。
二、强化组织保障
深刻认识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镇党委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舆情研断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为全镇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细化工作措施
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列入党委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做到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纳入干部职工的年度目标考核。制定了全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计划、新闻宣传及外宣工作目标责任制、意识形态管理办法、舆情研断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将任务分解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指标”,切实抓好责任落实,真正做到“四有”:即有计划、有布置、有督查、有考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全镇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政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