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岁小孩的启蒙教育范文

三岁小孩的启蒙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岁小孩的启蒙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岁小孩的启蒙教育

第1篇:三岁小孩的启蒙教育范文

一、国学的定义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之初,正值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关于国学的定义,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二、国学启蒙教育的兴起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国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稳固基石。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断言:“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显,为这项工程所作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意识到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新世纪的“国学热”正逐步升温。而且世界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目前全球有10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孔子学院349个,孔子学堂400余个,注册学员约50万人。所以国学启蒙教育的兴起也是顺应潮流不可逆挡。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以提高人才竞争力。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优秀人格,是实现青少年素质、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而且能够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教育和塑造人们的心理、性格和自我意识,是青少年能够自觉的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产生一致和自觉的行为方式,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升华。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从出生开始发展,一到六岁即有明显快速的发展,六到十三岁则是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利用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小学生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小孩子可以唱很多流行歌曲,却对充满先贤智慧的经典毫无知晓,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吗?国学启蒙从幼儿时期开始,还因为他们拥有两项得天独厚的本钱,一曰“德性净、记性强”,二曰“时间充裕”。一名小学生假若不自一二年级开始启蒙, 那么他顶多只有三四年时间接触经典,然而一名幼儿园中班开始启蒙的小朋友则大不相同, 他可以有八年的时间浸润在经典世界中。

四、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如何有效地使国学渗入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呢?

首先,在不影响孩子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学或分组或个别的进行。

其次,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易懂。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幼儿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孟母三迁的故 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在区角游戏活动中,有的还模仿有些精彩的故事。再者,选取对培养幼儿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为了形象生动,尽量配合幼儿喜闻 乐见的形式。国学教育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先养德,再启智。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的 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学习《弟子规》时,我们很多时 候都配以情景表演,“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育幼儿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幼儿对这样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电视是孩子生活的必需品,把有意义 的经典故事制成幻灯,在多媒体上播放给孩子看,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你做到了十分的功夫,幼儿就能从中获取新知。

最后,家庭、学校紧密配合,使国学经典成为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如果单靠孩子的机械记忆的话,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关于

转贴于

做人礼仪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三方互动式教学才能实现。在学校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里父母要督促孩子“亲师友,习礼仪”。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他们几乎是家里的小霸王。要改变这个现状,现代家庭更要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 加强德育教育,教会他们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诚信、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不需要孩子背诵的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孩子做到没有。“好读书,不求甚解。”凡是十分在意孩子背诵的成绩或成果者,乃是由家长“欲速”与“见小利”的心态所致,请诸位家长牢记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不要求每个经典孩子都能理解,只希望在孩子记忆里有美好的东西,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去体会。

五、国学启蒙教育旨在“正德”、“启智”

国学教育秉承“修正德行,启迪慧智”的宗旨,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实践,继承传统经典中的智慧和道德,联系契合时代特色的教育,引导学生塑造独立完整的人生品格,通晓为人处世的生活礼节,培养对自我和社会的信心和爱心,提升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第2篇:三岁小孩的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 早教心理引导原则误区

一、什么是早教

早教,广义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

一些国家出现提前开始学习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但另有人主张早期教育应重在发展智力。还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应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亲怀孕期的胎教。早期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的开端。

目前大家对早教有一个错误的认知,以为学龄前教育就是早期教育,也就是0~6岁,然而目前我们各大院校的早期教育系所规定的0~3岁才属于早教范畴,大家比较认可的归纳为对0~3岁的孩子教育称为启蒙教育或者小童教育,4~6岁孩子教育为大童教育。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侧重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早教的意义

早教对于孩子成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增强学习效果。例如有人认为,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1964年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有名的智力发展的假设: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其次,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的。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反而会促进大脑的发育。专家表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确实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是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也是宝宝获得智慧的最佳时机。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国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对猫头鹰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使它们的大脑产生持久的生理变化,这样它们在幼年学习到的技能也能保存到成年时期。科学家们引申说,对孩子进行的早期益智教育,也会在其脑海中留下永久印记。

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大脑的发育,包括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家庭环境、日常经历和身体锻炼。过去,一些科学家们认为大脑的发育是由遗传决定的,拥有什么样的基因就发育成什么样的大脑,发育的过程遵循一个既定的程序。但现在越来越多人相信,早期经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大脑和特定回路的形成。婴儿第一次闻到妈妈皮肤传来的味道(嗅觉),父亲浑厚的声音(听觉),房间里色彩明亮的一件玩具的颜色(视觉),或者温暖大手的轻柔抚摸(触觉),这些感受都会传入大脑,共同塑造大脑回路的形成。

最后,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的黄金阶段。因为正常的大脑发育在3岁以前最快,出生时脑重量为370克,此后第一年内脑重增长速度最快,6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占成人脑重的50%,而儿童脑重要到10岁才达到成人的50%。可见大脑发育大大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第一年末时,脑重接近成人脑重的60%,到第二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三岁时,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变慢。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良好的刺激对脑力的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在3岁以下,特别是在0~1岁,小儿的智能发展日新月异。

三、早教应遵循的原则

一般认为,早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生活化原则。所谓生活化原则是指在对孩子进行早教时,最好运用我们身边现成的教材。生活中,现成的“教材”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而且孩子对他们非常感兴趣。让孩子阅读各种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养他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其拓展生活空间。

第二,指导性原则。两三岁的小孩正处在观察、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但他们对行为的辨别能力还很有限,因此通过教他们识字阅读提高认知能力,也要注意指导性原则。孩子的格调要从小培养,从小事开始培养。

第三,兴趣原则。小孩的有意注意尚处于发展时期,其更擅长的是无意注意,家长不应该期望两三岁的孩子用意志和努力学习,但只要引起孩子兴趣,发挥出他们无意注意的优势,他们就可以较长时间地专注于一项活动。只要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就能创设很多教孩子学习识字和阅读的情境。

四、避免早教误区

父母在对小孩进行早教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陷入以下误区,否则会适得其反。

第一,过分溺爱。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家长应该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让宝宝自己爬起来,这样才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采取正确科学的早教方法,家长就能让孩子更快更好地成长,避免走一些弯路。

第二,把早教等同于学习。目前,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视同于早期学科教育,孩子1岁以内学认字,3岁以内学外语。会识字、会背诗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至3岁的孩子正处于情绪情感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早教的重点是把握好语言、智能、体能、感官等七个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和规律,采取鼓励性学习,创造快乐环境,开发其本身已有的潜能。开发体能、想象力、社交能力的娱乐课;帮助记忆、提高语言能力的音乐课;提高想象力和体能的艺术课比单纯的学习和机械记忆更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在早教中心报了很多课程。家长切忌以为学习越多的课程,越能让宝宝全面发展。其实这样只会把自己和宝宝弄得疲惫不堪。如果孩子喜欢课程内容,上课的时候就会特别积极和老师互动,进步也不小。如果早教课程报得太多,从表面上看是各有侧重,但对宝宝智能的提高并没有加倍收效,还会造成宝宝的大脑疲劳,不如悉心选择一两门宝宝喜欢的更有效。

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了解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一直在接受早期教育而没有任何进步的话,家长就不要怀疑孩子的天分,可能是作为家长的自己,没有了解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能做到以上一点,并选择一家专业可靠的早教机构,那么孩子一定会带给你惊喜。

孩子在家里和父母交流对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通过谈话、做游戏、做运动等方式实现和父母的良好沟通,让亲子关系更融洽,这样对于孩子以后注意力及行为习惯的培养都非常重要。早教机构提供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也能学到一些促进亲子互动的知识,是否参加学习还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需要权衡。

第3篇:三岁小孩的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早期阅读 图画书 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

早期阅读是指零到六岁的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者凭借成人的语言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儿童读物过程。

为什么要开展早期阅读?就儿童语言的学习发展来说,零到六岁的阶段有三个关键期不能忽视,三岁前主要是口语的发展,四至五岁主要是学习书面言语,五至六岁主要是掌握词汇。因此在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生受用的自主阅读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孩子的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都会在这一阶段形成。可以说,早期阅读是孩子在黄金期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早期阅读读什么呢?文学类、科学知识类、益智类等都属于早期阅读的范围,一般都要求具有儿童性、传达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一般来说,早期阅读的内容有很多,但有一样必须读——图画书。

什么是图画书?图画书,又名绘本,英文名称为picture book。图画书由文字与图画两要素组成,并默契配合共同讲述一个故事。图画书的作者和画家,相当于电影导演,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得既好看,又清晰。在图画书中,“图画”在整本书中扮演着鲜明、活泼的角色,“图”与“文”一样不可缺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画书的版式精到独特,以封面、扉页、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图画书阅读的吸引力让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是对孩子进行早期阅读的最好方法。

如何为孩子挑选合适的优秀的图画书,又怎样指导孩子欣赏图画书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用图画书的优秀品质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1.图画书内容范围很广,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小的时候,可塑性很高,大人可以拿着图画书给孩子们讲故事、唱歌、画图……这样能使孩子确立一个正确的认知方向,那么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自然就会慢慢养成。

2.图画书给人赏心悦目之感,给孩子艺术审美的熏陶。

“悦目”是指其图画的表现形式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给人难以忘怀的感觉。“赏心”是指其图文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互相交融,衍生出契合当机的精神上的享受。

孩子们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也是娱目娱心的过程。图的线条、色彩、形状,文的流畅、优美,是奏响图画书乐章的乐谱,让孩子的情感得到熏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

(二)为孩子挑选合适的图画书

1.图画书也是很讲究趣味的。

趣味是有高低的,有的志趣高远,有的趣味低级,这一切都与“先入为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挑选一些趣味高远的图画书给孩子阅读,一旦有了经典精品的“先入”,孩子们自然会对无聊、低俗的小口袋图画书产生了免疫力。

2.根据幼儿的年龄选择适合的图画书。

一、二岁左右的幼儿正处于口语形成发展阶段,可选择一些短小有趣的童谣,重复一些简单温馨的故事。如绘本《小熊宝宝》,情节简单,画面简洁,内容丰富,涵盖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吃饭、睡觉、洗澡、穿衣、问好、交友等。在增长宝宝知识的同时,还能规范宝宝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处于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因此除了讲故事之外,还要给这一时期的儿童提供复述或跟读的机会,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绘本《逃家小兔》,讲述的是一只很想离家出走的小兔子和兔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简单故事。兔子妈妈和小兔子之间富于韵味的奇妙对话,清新活泼,简明有趣,诗意盎然,荡漾着温暖而甜蜜的爱,分角色读起来非常有意思。

(三)带着孩子快乐地、完整地阅读图画书

孩子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也是与成人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应该热情地、平等地参与,亲子之间快乐地读,师生之间快乐地读,这样都会直接增强孩子的阅读兴趣。 同时,在阅读图画书时要指导孩子从头到尾阅读图画,完整地欣赏图画书,这样对内容才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1.有意思的封面。一本书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它的封面。对图画书而言,封面更具意义,至少可以进行两项有意义的阅读活动,一是猜测大意,产生期待;二是激发兴趣,乐于阅读。

2.不能漏读的环衬。封面和书芯之间有一张衬纸(简装绘本则没有)。这就是环衬。绘本的环衬不仅与正文故事密切相关,有时还升华故事的主题。比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的蝴蝶页是那条神奇的毯子,上面布满了闪烁的星星,给人一种神奇的梦幻色彩。孩子们置身于这么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环境,更能感受这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感受爱的暖意。

3.会讲故事的扉页。环衬之后便是扉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作者和绘者以及译者和出版社。大部分图画书的扉页总是阅读的起点,能引起我们的无穷兴趣。

4.必须精读的正文。图画书至少包括以下三种语言:一是图画语言,二是文字语言,三是图文相结合、对照、碰撞产生的新的语言。正因为图画书适合这样的语言,所以很多学者一直认为图画书是大人充满爱意地读给孩子们听的书。

如在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子拉住大兔子的耳朵,有些神秘地问:“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是一个小孩子的天真问题,也是值得每一个成年人深深思考的问题。故事结尾处,大兔子对进入梦乡的小兔子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在阅读中,孩子学会了真爱不许打折,真爱也不需打折。

5.不容错过的封底。封底上的信息非常丰富,可能是这本书的简介与导读,也可能是这本书的推介与评论。合上一本绘本,不是一个结束,很可能是另一个开始,新一轮阅读的起点。

在图画书阅读中,我们与孩子从从容容、坦坦荡荡地阅读,涵泳,越看想象力越丰富,从而在心中构建自己的图画书世界。借着图画书这一舞台,让孩子自由翱翔;借助图画书这一纽带,建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情;借助图画书这一媒介,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第4篇:三岁小孩的启蒙教育范文

从事教育已有二十多年,接触最多的除了学生,就是家长。这么多年的耳闻目睹,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的言行举止、品行习惯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则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说:家庭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家庭这个港湾出发的。教育专家李镇西说:在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体会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的;我一直坚持认为,一个孩子的成材,主要功劳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家庭氛围如何,家庭教养如何,家长素质如何,都将决定孩子的人生!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下面浅谈一下我对家庭教育如下方面的几点观感。

一、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的许多基本能力,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都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在4岁时就达到了50%。托尔斯泰曾经说,孩子自出生到5岁的这段年龄期内,他在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从周围世界中所摄取的,要比他从5岁到一生终了所摄取的多许多倍。这些都说明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早年家境贫寒,父亲在他四岁时就去世了,母亲担负起教子的重任,她每天教欧阳修识字,买不起笔墨纸砚,就用木棍在地上划字。在母亲的教诲下,欧阳修长进很快,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文学家。童话作家安徒生小时候是伴着父亲讲的《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故事和莎士比亚的戏剧而成长起来的。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同样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在两三岁时,父亲就抱他到野外郊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三四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八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十四岁写剧本,二十五岁时用一个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世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这些个案都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人一生的前途,是与小时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的。

二、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并与孩子一同成长

(一)家长的榜样力量

孔子曰:“欲教子先正其身。”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成年人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时,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微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意义。”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论语》上记载了孔子弟子曾参(即曾子)的修养原则:“吾日三省吾身”。他也时常用这个原则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上街。小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又哭又闹,要跟着去。曾参的妻子被闹得没有办法,就对孩子说:“你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听后就乖乖回家去了。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到家时,看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正准备杀猪,忙制止说:“我刚才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今天你说话不算数,就是在教孩子讲假话。再说,母亲骗了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就难了。”结果,他真把家里的猪杀了。也许曾家的这口猪还没有养到该杀的时候,他杀了这口猪会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可是,换来的却是在孩子面前树立了一个诚实守信的形象。

很多家长在生活中也会和曾参的妻子一样,认为小孩哄哄就过去了,其实不然。家长只有信守诺言,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会从父母那里学到品质、人格、习惯和处世态度,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将产生极大影响。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这样,在孩子身上才能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注重孩子品格的培养

马丁・路德・金曾说:“人,如果只需智能是不够的,智能加上品格才是真正的教诲。”没有品格,教诲只完成了一半。知识上的谬误将来还可以弥补和救济,而性格上的错误几乎无药可救。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好的品格,从来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从小培养。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及时给孩子正确的导向,积极培养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和吃苦的精神,教导他们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使孩子具备一颗善良快乐的心。

很多家长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业,认为其他方面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做法极其不可取,直接后果是导致孩子厌学、难以沟通,与家长的期望截然相反。如果父母注重孩子品格的培养,孩子自然会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不仅成绩会好,其他方面也不会让家长失望。

现如今,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上贵族学校,希望他们毕业后也能成为“贵族”。但当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学校――伊顿公学的学生,也要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严格和艰苦的军事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的学生还要苦。因为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爆发户精神,而是自律、具有强大的意志力、勇于牺牲和奉献、有责任感和荣誉感,这些其实是一种尊严和品行。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家长要始终把品格教诲融入每天的生活中,这样孩子的心灵自然就会播下一颗优良的种子,等到将来进入社会,就会开花结果,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受人尊崇的人才。

(三)尊重孩子,多赏识鼓励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在美国,孩子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被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父母与孩子说话如同大人之间的对话。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做什么,而且还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不管做得怎样,父母总是不断地鼓励赞许孩子,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比如,当美国孩子骄傲地宣布自己的梦想:“我将来要做美国总统”,这在父母看来很正常并会高兴地赞许孩子有出息、有志向。而中国的家长对待孩子多是居高临下的态势,这样的行为和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多少的梦想和想象力!孩子是需要鼓励和赏识的,鼓励和赏识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做父母的何乐而不为呢?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父母的一句“我相信你”,会给孩子带来尊重、信任和鼓励;一句“你是最棒的”,会给孩子注入无限的肯定和激励;一句“别人能做到,你一样可以做到”会给孩子启动梦想、践行成功的动力。多多鼓励和赏识,总能点燃正能量,激发孩子十倍百倍的潜能,成就孩子不同凡响的人生。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身体力行

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在8.4~8.5本之间。全世界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

犹太人经商的精明在世界上是出类拔萃的,而且仅占全球人口的0.3%的犹太人却获得了22%左右的诺贝尔奖,其成功的奥妙在哪里?答案已经很明确,就是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学问的高度重视,这也是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成果。

在每个犹太人家庭里,当幼儿稍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让孩子去吻。其用意是: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在犹太人家中,书柜都放在床头,而不放在床尾,如果放在床尾,会被他人认为是对书的不敬。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竟然在墓园中也常常放有书本。他们认为当夜深人静时,死者也会出来看书,寓意生命有结束,但求知却永无止境。

中国的父母也需要借鉴犹太人父母的做法。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认识到,很多孩子不愿学习甚至厌学的主要原因就是对读书不感兴趣,孩子对读书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做父母的没有好好引导孩子对书的热爱,不会像犹太人母亲那样,滴蜂蜜在书上,让孩子知道书是甜的。要想让孩子有所作为,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且和孩子一同读书,一同成长。

有这样一则教育寓言:

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漆黑的山路上,突然有个神秘的声音传来:弯下腰,多捡一些石子,明天会有用的!此人照办了。第二天当商人从袋中掏出“石子”看时,居然发现所谓的“石子”原来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他立即后悔不迭:天哪!我怎么没多捡些呢!书籍就好比寓言中的石子,当我们读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自会体会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爱读书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学习兴趣、知识储备、情绪管理上都要更高一筹。0~6岁是孩子读书的黄金阶段,家长安静地读书时,会给孩子创造比较安静的环境,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会延长,不容易分心。如果每天用二十分钟左右培养孩子阅读,几年后孩子就会自动养成阅读的习惯。父母还应该和孩子一起读书。陪伴孩子读书,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的国度去旅行,共同分享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即使经过几十年,孩子们也一定会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内心深处。这些经验和回忆将会伴随着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心中永远充满爱,永远有战胜困难的力量。

三、结语

第5篇:三岁小孩的启蒙教育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幼儿工作已经不是过去人们认为的只要看好孩子,教他们识几个数字,唱几首儿歌这么简单了。“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是社会和家长提出的新要求。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包含着很多的因素,在诸多因素中,我认为爱心、耐心,科学的教育观是核心,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爱心与耐心是幼儿教育者最基本的素质,三岁的孩子脱离襁褓的温暖,离开母亲的怀抱,每天要在一群陌生的小朋友中生活6小时,他们像刚出巢的小鸟一样,开始打探这个世界。生活不能自理,对外界充满好奇感和不安全感,幼儿教育者就要接替妈妈温暖的双手,给孩子安全的引导和扶持,引导和扶持将伴随着每一个入园儿童从早到晚,从幼儿迈向小学生。孟子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直是我的工作准则。 像母亲关爱儿女一样,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心理,身体,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

“在快乐中学习”,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是幼儿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幼儿期孩子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处于发展期,三四岁之际,是这些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能力的发展,需要成人的指导与启发,幼儿教育者怎样做好这项工作?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对儿童进行六大解放:解放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嘴,使他们能谈;解放空间,解放时间。这六大解放,是科学的教育观,是从事幼儿教育者应遵循的科学规律。下面我结合我的工作,作浅薄的论述。

一、解放头脑。

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战。过去,我们都认为孩子的能力较差,经常采取一味迁就的方法,将所有知识细细嚼碎后再喂给他们。这样越是迁就,他们的脑筋就越不肯动,时间长了,孩子们喜欢上了这种“不劳而获”的学习套餐,孩子的智力得不到提升。正确的幼儿教育要求,在平时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多动脑的习惯,给他们想象和提问的空间,并且鼓励爱动脑的孩子,而不能认为他们有些想法很幼稚或是异想天开而给以否定或是嘲笑。在我的课堂上,我总是给他们想象的意境,比如给它们画些含意丰富的图形“O”,让他们发动他们的小脑袋去想,这时候我总能收到很多的答案,有的说像太阳的,有的说像饼干,有的说像车轮子,还有的说像眼睛……。这些答案有的我也不曾想到的。这样的方式开发了幼儿大脑的灵活性,我还用奖励的办法鼓励他们,别看这些小小的奖品,也能激励他们。

二、解放孩子们的手。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儿童的兴趣表现为事物的心理倾向性。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因此,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游戏中,幼儿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生活常识。在愉快中体验科学,效果更佳。

三、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

自然界充满着许多诱人的奥秘,富于好奇心的孩子们总是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或是亲手拨弄一下探个究竟。所以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好课堂和材料,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的景象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春天,在进行“认识迎春花”的主题教学时,我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看观察。让每个孩子都像植物学家一样去观察迎春花?它是什么颜色?开在什么季节?除了迎春花在院子里还有没有别的花开?……孩子们对自然界充满好奇,他们常常会睁着自己明亮的眼睛观察花草树木。最后在学习迎春花这首儿歌的时候,他们学的很快。“迎春花,开黄花,……它像公园小号手,迎着春天吹喇叭”。 此外我们还组织幼儿去公园。这种外出游玩的过程,便是幼儿探索科学的过程。当我们来到公园时,幼儿就提出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为什么人们要种这么多花草树木?它们有什么用处?为什么要造这么多的公园……。幼儿对科学经验的吸取和积累,认知结构的建立,技能方法的学习,情感、态度的培养,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靠一点一滴逐渐积累的。

四、解放嘴,使他们能谈。

幼儿真正主动探索是从意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想寻找答案的愿望,才能进入主动探索状态,教师要处处留心观察,给幼儿提问的机会,并且给他们自己做答的自由空间,再由老师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能够加深孩子的记忆,也激发了孩子的探索能力。有一个反面的例子,我的小侄女一年前在另外一个幼儿园接受教育,但没过多久,她就又哭又闹不去了,问起原因,她总是说老师叫她“闭嘴”,而我的小侄女恰是一个爱提问的孩子。老师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更使得幼儿感到压抑不快乐,一年后转入我们的幼儿园,她现在是一个快乐,积极的小天使般的儿童。幼儿教育者可以通过实物教学,让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由教育者要把自己预想的问题变成幼儿自己的问题,适当地多提一些“为什么”。当幼儿在探索活动中遇到问题或产生疑问时,教师应鼓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使幼儿从各个方面主动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如在“认识青椒”活动中,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爱吃的蔬菜有哪些?”这时教室里活跃了起来,小朋友们纷纷发言,当他们其中有人说到青椒时,我拿出了准备好的青椒,还有其他的蔬菜,让幼儿们观察,再次提问青椒都有什么颜色,它的食用方法,以及它有什么营养,孩子们还是争先恐后的发言。由于这一活动较多地采用了开放性、启发式提问,因而幼儿的思维非常活跃,学习探索也更加主动、积极。

五、解放空间。

幼儿教育不能囿于几十平米的小教室里,几张小桌椅,一台电子琴,几个购来的玩具,没有生气的摆在哪里,天天如此的教育,会让他们失去新鲜感,活力感。适当的选择好天气,选择环境宽敞的场地,做师生游戏或是孩子们自由玩耍,让他们感受天地之大,感受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利于开阔孩子的视野,也有利于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六、解放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给幼儿足够自由活动的时间,让他们之间多点彼此的交流,增进他们的友谊;给他们跌倒爬起来的时间,让他们有克服困难的能力;给他们相互争执的时间,让他们形成化解矛盾的意识;给他们乱动的时间,破坏、重建的时间,养成他们的责任心意识;给他们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自我开发。给孩子创新的空间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