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方案
为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搞好厂区安全工作,认真做好各种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将可能发生的事故降到最低限度,根据《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和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组长党支部书记xx同志担任,副组长由生产经理xx、技术经理xx同志担任,成员由部门、车间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指挥组,抢险组和后勤保障组。
1.指挥组由xx、xx组成。在第一时间突发事件的相关情况,第一时间组织员工疏散,第一时间组织员工自救,保证员工人身安全,第一时间保证公司财产和员工财产安全,第一时间组织协调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抢险组:由20名员工组程:由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组员由xx、xx、xx、xx、xx、xx承担危难工作,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任务。
3.后勤保障组:由6名同志组成,xx任组长,xx为副组长,组员由xx、xx担物资装备供应,切实保证突发事件工作所需。
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措施
1.发生一般火警、火灾事故、设备事故、人身伤害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当班值班人员应立即报告车间、部门和公司领导,逐级上报。火警火灾拨打119请求救援。人身伤亡事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或拨打120请求救援,但不管是哪类事故,抢险救护时都要先切断电源或采取防护措施后再组织救护,防止事态扩大。
2.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迅速向公司汇报,公司逐级向上反映。岗位人员拨打119救援电话请求援后,首先组织自救,使用现场的灭火器进行灭火,根据着火部位、性质也可用现场备用的防火沙、土、水进行灭火,电气火灾要用干粉灭火器,变压器、油罐等用水冷却时,人要远离,严防爆炸伤人,待消防专业人员赶到后,在专业人员指挥下配合灭火。
3.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发现人员要立即向班组长、车间主任、部门、公司逐级上报后,还要通知医院工伤抢救小组,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救援。若伤部位属擦伤、碰伤、压伤等要及时用消炎止痛药物擦洗患处,若为出血严重,要用干净布料进行包扎止血。若伤者发生骨折要保持静从事静卧。若发生严重烧伤、烫伤,要立即用冷水冲洗30分钟以上,若伤者已昏迷、休克,要立即抬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人工呼吸或按摩心脏,待医生到达后立即送医院抢救。
4.若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救援人员在救援时要了解中毒原因,迅速把中毒人员抬至通风良好处进行一般性抢救,并立刻送往医院抢救。
5.发生重大设备事故,要立即报告,同时停止设备运转,处理事故时,要有专业人监护。严格执行检修程序和停送电确认制度,防止打乱仗,冒险作业。
6.发生爆炸事故,要立即关闭爆炸源,若有人员伤亡,按人员伤亡预案救援。
7.发生各类事故都要保护好现场,待事故调查分析处理。
三.注意事项
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保证24小时开机,认真做好各项预防工作,随时准备应付各类突发事件发生。
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作要听从指挥,服从安排,要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本预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
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方案
为切实做好网络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预防和控制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我局网络与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积极处置”的工作原则,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和救护能力,以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为中心,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领导及职责
成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主要职责:负责召集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工作,安排、检查落实计算机网络系统重大事宜。副组 长负责计算机网络系统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处理突发事故,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三、安全保护工作职能部门
1. 负责人: xx
2. 信息安全技术人员:xx
四、应急措施及要求
1. 各处室要加强对本部门人员进行及时、全面地教育和引导,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 网站配备信息审核员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执行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办公室、计算机机房等上网场所的管理,落实上网电脑专人专用和日志留存。
3. 信息所要建立健全重要数据及时备份和灾难性数据恢复机制。
4. 采取多层次的有害信息、恶意攻击防范与处理措施。各处室信息员为第一层防线,发现有害信息保留原始数据后及时删除;信息所为第二层防线,负责对所有信息进行监视及信息审核,发现有害信息及时处理。
5. 切实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防火、防盗 、防雷和防信号非法接入。
6.所有涉密计算机一律不许接入国际互联网,做到专网、专机、专人、专用,做好物理隔离。连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绝对不能存储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的文件。
附:
应急处理措施指南
(一)当人为、病毒破坏或设备损坏的灾害发生时,具体按以下顺序进行:判断破坏的来源与性质,断开影响安全与稳定的信息网络设备,断开与破坏来源的网络物理连接,跟踪并锁定破坏来源的ip或其它网络用户信息,修复被破坏的信息,恢复信息系统。按照灾害发生的性质分别采用以下方案:
1、网站、网页出现非法言论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网站、网页由信息所值班人员负责随时密切监视信息内容。
(2)发现在网上出现内容被篡改或非法信息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信息安全负责人通报情况;情况紧急的,首先中断服务器网线连接,再按程序报告。
(3)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作好必要记录,清理非法信息,妥善保存有关记录及日志或审计记录,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并将网站网页重新投入使用。
(4)追查非法信息来源,并将有关情况向本单位网络领导小组汇报。
(5)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则立即向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和公安部门报警。
2、 黑客攻击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或者已经被攻击时,首先()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从网络中隔离出来,保护现场,并将有关情况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
(2)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对现场进行分析,并做好记录,必要时上报主管部门。
(3)恢复与重建被攻击或破坏系统。
(4)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则立即向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和公安部门报警。
3、病毒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有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后,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将该机从网络上隔离开来。
(2)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员在接到通报后立即赶到现场。
(3)对该设备的硬盘进行数据备份。
(4)启用反病毒软件对该机进行杀毒处理,同时通过病毒检测软件对其他机器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工作。
(5)如果现行反病毒软件无法清除该病毒,应立即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报告,并迅速联系有关产品商研究解决。
(6)信息化领导小组开会研究,认为情况严重的,应立即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和公安部门报警。
4、软件系统遭破坏性攻击的紧急处置措施
(1)重要的软件系统平时必须存有备份,与软件系统相对应的数据必须按本单位容灾备份规定的间隔按时进行备份,并将它们保存于安全处。
(2)一旦软件遭到破坏性攻击,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并将该系统停止运行。
(3)检查信息系统的日志等资料,确定攻击来源,并将有关情况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再恢复软件系统和数据。
(4)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则立即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和公安部门报警。
5、数据库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对于重要的信息系统,主要数据库系统应按双机设备设置,并至少要准备两个以上数据库备份,平时一个备份放在机房,另一个备份放在另一安全的建筑物中。
(2)一旦数据库崩溃,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备用系统,并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
(3)在备用系统运行期间;信息安全工作人员应对主机系统进行维修并作数据恢复。
(4)如果两套系统均崩溃而无法恢复,应立即向有关厂商请求紧急支援。
6、广域网外部线路中断紧急处置措施
(1)广域网线路中断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
(2)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员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判断故障节点,查明故障原因。
(3)如属我方管辖范围,由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立即予以恢复。
(4)如属电信部门管辖范围,立即与电信维护部门联系,要求修复。
(5)如有必要,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
7、局域网中断紧急处置措施
(1)设备管理部门平时应准备好网络备用设备,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2)局域网中断后,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员应立即判断故节点,查明故障原因,并向网络安全组组长汇报。
(3)如属线路故障,应重新安装线路。
(4)如属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故障,应立即从指定位置将备用设备取出接上,并调试通畅。
(5)如属路由器、交换机配置文件破坏,应迅速按照要求重新配置,并调测通畅。
(6)如有必要,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
8、设备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服务器等关键设备损坏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
(2)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员立即查明原因。
(3)如果能够自行恢复,应立即用备件替换受损部件。
(4)如属不能自行恢复的,立即与设备提供商联系,请求派维护人员前来维修。
(5)如果设备一时不能修复,应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
(二)当发生的灾害为自然灾害时,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首先保障数据的安全,然后是设备安全。具体方法包括:硬盘的拔出与保存,设备的断电与拆卸、搬迁等。
(三)当发生火灾时,若因用电等原因引起火灾,立即切断电源,拨打119报警,组织人员开启灭火器进行扑救。
(1)对于初起火灾,现场人员应立即实施扑救工作,使用灭火器具实施灭火扑救工作;
(2)火势较大时,应立即拨打119火灾报警电话和根据火灾情况启动有关消防设备,通知有关人员到场灭火;
(3)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按上款保护数据及设备。
(四)当市电不正常时,采用ups供电,供电时间视电池容量而定,一般不超过1小时,若超过此时间,关团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等市电供应正常后半小时再重新启动服务器。
(五)其它
做好机房及户外网络设备的防盗窃、防雷击、防鼠害等工作。若发生事故,应立即组织人员自救,并报警。
其它没有列出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灾害,可根据总的安全原则,结合具体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不能处理的可以请示相关的专业人员。
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方案
为了尊重生命、维护顾客的生命安全,在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前提下,按照《xx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为落实游泳馆的属地责任制,更科学有效地处理泳馆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特制定应急预案。
一、突发事件应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联络员: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法
1.紧急处理并报案
在场的救生员及安全员应在第一时间实施抢救措施,并向120急救中心、应急小组负责人报告;
2.处理
游泳馆接到安全事故突发事件报告,应迅速派人赶到事故现场,立即进行专业处理,应急小组负责人应迅速赶到事故现场指挥解决问题,并及时上报董事会。
3.联系电话
处理溺水的应急小组电话:
处理受伤、突发疾病等事故电话:
急救中心:120
安全事故:110报警,
档案安全体系是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齐备、各项制度完善、整理操作规范的系统工程。包括档案安全政策法规及规范保障、物质保障、机制保障和制度保障,档案馆建设、档案抢救与保护、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和档案合理开放利用等档案安全的各个环节。基础设施是基础,制度规范是关键,基础业务是前提。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确保档案实体的安全,不损毁,不丢失;二是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不失密,不泄密;三是确保档案的完整齐全并尽量延长档案实体和信息的保存时限。
2 当前影响档案安全的问题及成因
2.1 档案库房设计不规范。①选址不科学。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大,档案库房选址如不能因地制宜,远离自然灾害多发地段,无疑会增加档案库房安全隐患。②设计不合理。由于档案安全意识不强、经济条件的限制,库房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档案库房不能严格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档案馆建设标准》等来进行设计。
2.2 档案装具、档案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①目前市场上的档案装具品种越来越多,质量却参差不齐。②档案库房没有防火、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③地处雷电频发地带的档案馆,档案库房没有防雷避雷装置,容易遭受雷击引发火灾。
2.3 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空泛。虽有制度,但由于档案安全意识不强,不严格按照规定执行,麻痹大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2.4 档案库房安全预案缺失。虽有《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但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便不知所措,束手无策。
3 确保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设想及对策
3.1 统一思想,形成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生命线的认识。档案安全绝不能出问题,无论哪一方面出现问题,造成损失,都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全面提升档案安全的保障能力,抵御自然、人为灾害的侵袭,对于保护民族记忆、传承中华文明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是当前和今后必须面对的一项紧迫的任务,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
3.2 履职尽责,切实增强维护档案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档案安全是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全体上下共同努力,始终绷紧档案安全这根弦,切实履职尽责。
3.3 建立档案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做好档案备份工作。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启动预案范围、组织保障、工作职责、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紧急救助等。只有这样,当灾难发生时,按照应急预案办事,管理人员才能做到不急不躁,及时控制和迅速消除灾害对档案造成的危害,提高档案部门的安全保障和抗灾能力,确保馆藏档案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灾害对档案造成的损失。同时,开展档案备份工作也是确保档案安全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档案和数据绝对安全的关键措施。
3.4 夯实基础,狠抓业务,强力推进档案规范化等级认证。档案规范化等级认证是加强档案事业管理、推动档案工作健康发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实行档案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档案工作做得好与差,只有等级认证才能给予评判。认证一个单位,可以带动好多单位效仿、学习,可以助推一个地区的档案工作整体向前迈进。档案安全只是档案规范化等级认证中的一项,只要能通过高级别的认证,档案安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关键词 油田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中图分类号TE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224-02
石油的勘探和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发生的事故也不断增加,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但是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各大油田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只是文件型或文本型,远远不能达到当前的需要,因此,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跨机构、跨地域、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与实时调度,实现油田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的科学化、高效化、全面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油田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不到位,应急救援尚未实现安全的统一指挥,导致指挥效率不高;2)救援力量通讯不方面,无法协同作战;3)“信息孤岛”信息严重,信息传递不畅通;4)应急管理缺乏完整的决策信息,很大程度上还依靠经验。但是通过建立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问题,将分散的、零碎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整合, 最终实现各类应急信息资源的跨部门交换与共享。
1 应急救援响应流程分析
2 平台总体构架
系统由技术平台、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体系组成,其中技术平台由网络与硬件层、应急信息资源层、应急信息资源目录、应急共享交换平台、应急应用系统层、应急门户层组成:
1)网络与硬件层在参考模型中处于最底层,是支撑应急指挥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包括有线信息专网、无线信息专网、模拟图像网、公用网络和各类硬件设备;
2)应急信息资源层构建于网络与硬件层之上,并为上层的应急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层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油田事故灾难基础数据库、应急共享数据库、应急专业数据库等;
3)应急信息资源目录层的元数据库与应急信息资源目录是描述应急信息资源层的信息资源,为应急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应急信息资源的注册、管理、查询、定位和共享交换等应用提供基础信息;
4)应急共享交换平台层在整个参考模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处于应急应用系统和应急信息资源层之间。它是一个与网络无关、与数据库无关、与应用无关,能够实现应急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与整合。该平台主要提供数据交换服务、安全服务、导航服务和目录服务;
5)应急应用系统层是在应急共享交换平台基础上构建的各类应急业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预案管理、决策支持和办公OA等应用系统;
6)门户层是整个应急指挥系统面向最终用户的统一入口,是各类用户获取所需服务的主要入口和交互界面,包括应急门户、OA门户、互联网门户。对于各职能部门内部的应用系统或密级较高的应用系统,有关人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访问。
3 平台的应用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3.1应急预案管理
在整个应急救援工作中,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是重中之重,是油田企业应急救援体系的核心内容。应急救援管理包括应急预案浏览、新建应急预案、修改应急预案、删除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审核、应急预案分类管理等。
3.2救援资源管理
救援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在应急救援的过程中能够迅速提供可用的救援资源,为应急救援提供物资支持。救援资源管理系统包括基层救援人员管理、救援专家管理、公安消防单位管理、医院和救助占管理、救援常用物资管理、专业队伍管理、危险源管理和重点目标管理等。
3.3救援指挥调度
救援指挥调度子系统以应急救援预案为基础,依据现场情况进行救援指挥,最大限度的完成救援行动。救援指挥调度子系统包括事故登记、事故确认、应急启动、事故记录、应急处理、事故续报、应急终止和事故总结等。
3.4应急救援地理信息管理
为了保证应急救援行动的科学化、合理化、高效化,利用救援救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地进行地理信息定位,提高查询检索效率,也可以很好的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3.5应急培训
应急救援培训也是应急救援管理的重要一部分。该系统主要负责井场人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等的培训和学习。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可以很好的提高大家的应急救援意识和救援救援的行动能力。通过长期的演练,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可以使救援人员圆满完成应急救援目标。
3.6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部分是整个系统的调度部分,由专门的管理人员来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系统管理子系统包括组织结构管理、系统用户的管理、系统角色的管理、系统参数的设置和系统日志的管理等。
3.7综合查询分析
综合查询分析子系统很好的完善了传统的信息查询分析方式,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内容。该子系统包括综合信息搜索、图片信息搜索、视频音频信息搜索和统计分析报表等。
3.8网站信息管理
网站信息管理是日常管理的补充。该模块主要包括通知公告、行业新闻、工作动态、预警信息和公共文件等。
4结论
油田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是在油田事故灾难发生逐渐增多、影响范围逐渐增大、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的形势下提出来的,其自身结构、管理模式、机制等还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
本文针对目前油田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管理的建设现状和业务需求,从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流程入手,构建了系统平台的整体框架,对平台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的。
本文提出了具有较高扩展性和效率的设计思路,使油田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能够更加适应现阶段各油田的需求,并为后续的系统开发和应用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琪,徐英卓.钻井事故灾难应急信息共享与决策指挥系统研究 [J].石油钻采工艺,2012,34(5).
[2]高晓荣,徐英卓.油田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体系设计与实现[J].石油钻探技术,2011,39(6).
[3]仝贵来.城市应急联动信息共享交换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21(10).
关键词: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TP3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3)01-0048-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对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缺口日益扩大,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显得日益迫切,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应该在传统说教教学模式的束缚下解放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对世界的积极探索,提升其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客观上对初中化学教学现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我国银行信息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出发,分析了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的方法,并系统的提出了对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的合理措施,希望能够我国银行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带来有益启发。
银行系统对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这客观上要求我国银行业要加强新形势下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及防范对策的研究,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与风险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信息风险识别、信息风险评估、信息风险防范等方面。
1 我国银行业信息安全风险识别现状
1.1 我国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银行业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但是新形势下,一方面,由于网络资讯的发达和电子商务等涉及网络渠道业务的占比不断增多,银行信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风险,如客户重要信息泄露、黑客对银行信息系统的网络攻击、银行信息系统自身架构存在安全隐患等;而一方面看,银行客户本身乃至整个社会对个人财产信息等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大,企业客户或重要个体客户对银行安全系数要求的不断提高等。各种内外因素影响下,客观上要求我国银行业必须加强对信息安全风险的管理,对信息风险识别能力要不断提高,但是现阶段受到技术、人才、设备、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制约,我国银行信息系统对风险识别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1.2 我国银行业信息安全风险形势严峻
我国银行业信息安全风险形势较为严峻,进入新时期后,银行业信息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外部挑战,特别是一些银行由于信息系统的开放性,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等业务量的增长,银行为了更大限度的方便客户,往往更依赖于信息系统,而信息系统很容易受到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等影响,使得银行业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形势较为严峻,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信息犯罪,主要针对目标就是银行等金融信息系统。如2012年发生的特大跨国电信诈骗犯罪,犯罪分子利用盗窃的银行个人信息有针对性的对银行客户实施诈骗等。
2 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的方法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在风险管理理论中,风险识别是指通过一系列风险评估手段对风险评估主体开展风险评估的过程,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是指依据相关国际或者国家标准,对相关组织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价的过程,这一过程应该包括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评价。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基线评估法重点强调对信息系统的定性评估,特点在于投资较小,而效益较高。详细评估法重点在于对信息系统中所有资产进行详细评估,一般由资产安全性与脆弱性评估两个方面组成。组合评估是一种详细评估,对系统采用差别化针对性评估。运用以上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方法时要注意分析风险评估对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并要充分考虑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要实现的目标,针对不同的风险评估对象、风险评估预期目标作出合适的选择,各种不同的风险识别方法重点不同进而运用的对象和结果也会不同。
3 银行信息安全风险防范的建议
3.1 重视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体系建设
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进行银行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时要重视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体系的建设,完善的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体系,是确保银行信息安全风险可控的重要前提,具体做法是先从起点上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系数标准,建立严格的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原则和相关风险识别操作流程,并且要定期对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体系可靠性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3.2 建立完善的银行信息安全风险应急预案
建立完善的银行信息安全风险应急预案,这是保证银行信息风险可控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新时期,建立完善的银行信息安全风险应急预案是给金融系统稳定上了双保险,如针对黑客对银行信息系统进行攻击时应该采取什么具体措施进行有效应对,还有如果银行信息系统出现突况,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银行和客户的损失,如果银行信息部分重要信息泄露如何处置等等,完善的银行信息风险预案要求对各种可能突发事件进行事前考虑,并事前提出应对的具体措施。
3.3 加大对银行信息安全犯罪的惩罚力度
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银行信息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从根源上严肃管理,落实常规化的管理,避免出现“签签名”“走过场”的形式化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人员给予严厉处罚,特别是针对银行信息系统的特大犯罪要严惩不贷,坚决打击各种类型的网络金融犯罪,形成对银行信息安全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只有在对银行信息安全犯罪的惩罚上加大力度,才能使整个银行系统从意识上提高警觉,更加重视维护自身的信息安全。
3.4 建立银行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机制
银行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机制的形成需要对这个信息系统的架构进行合理设计,在目标设置上做到精准精确,而进行设计时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特别是要使银行信息安全风险控制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并且能够通过该风险控制机制不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的风险责任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责任机制重点就在于在银行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体系要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责任进行细化,做到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专门人员对重要事项进行负责,做到对风险负责、对安全负责。
(2)建立完善的风险通报机制。对银行信息安全风险发生后,应该如何对相关风险通报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通报包括对上级通报和对下通报,对上级通报要客观真实准确,而对下通报要严肃认真既不夸大也不隐瞒。
(3)建立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团队。人才是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团队是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主力军,他们在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等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总之,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重视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方法的研究和运用,把握其运用的重点和相关方法,特别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对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建立可靠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机制,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银行信息安全,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银行信息安全的保护,维系着整个国家金融安全的稳定和繁荣,只有加强重视程度,提高防范意识,严控严防,才能使银行信息安全体系在良性环境中健康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覃正,郝晓玲,方一丹.IT操作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23.
PDCA循环是由被誉为“现代质量控制管理之父”的美国统计学家爱德华兹·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包括P(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活动计划;D(Do)执行,实现计划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结果,找出问题;A(Action)行动,对总结结果进行处理。经过一个循环后,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为了准备此次评审,医院必然会将PDCA模式融入管理建设中,规范了医院的管理流程。例如,很多医院信息科都有基于会议、电话或网络的沟通机制,但这一工作在面对评审时需要支撑材料证明,如会议纪要、反馈制度、邮件记录等。这促使医院将日常工作总结为规范,形成制度,并套用PDCA模式进行科学的管理。
由于PDCA循环是一种不停运行的、持续改进的管理方式,为了能够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中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新评审改变了原先的静态的、基于资料的评审方式,在其中加入了大量追踪方法学内容。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追踪”一词共出现256次。
追踪方法学的本地化
追踪方法学是2004年由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引入到评价流程中的,它强调评价程序要聚焦于患者安全和质量的操作标准。中国在2011年开题研究追踪方法学在医院评价流程中的应用方式。经过课题小组对追踪方法学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对追踪方法学研究项目作出了多个本地化创新:标准的创新、地图的创新、访谈习惯的创新、理论的创新、概念的创新。
研究小组通过分析美国JCI追踪方法学的个人追踪地图,总结其特点为“水平状、横断面、跨越多个子系统”。但具体应用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医院的院情,使得追踪地图能够操作。研究小组开发的追踪地图特点有别于美国,可总结为“垂直状、纵断面、覆盖一个系统”。为了把概念地图变为可操作的地图,甚至地图不仅提供给外部专家用来操作评审,也要为医院内部的医务人员管理者提供一个自己的操作方式,将其分成三个部分:管理组地图、医疗组地图和护理组地图。
为了更加完善追踪方法学对医院管理评价的效果,“‘围评价期’医院评价”这一新理念应运而生。传统方式是利用标准到医院来找毛病,但实际上要想构建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主体应当是医院本身。“‘围评价期’医院评价”将世界上有关安全和质量的几大理论按照评审评价前期、评审评价期、评审评价后期分阶段进行,对医院自身的安全质量管理建设有指导性的作用。
信息化评审中的追踪方法学
由评价者与员工和患者的交流、医疗记录、评价者观察构成的动态现场调查过程可以全面描述医院的组织服务流程。这让抽象的信息化评审从纸面上转换到现实中,从实际应用考察信息系统对于医疗服务的支撑以及其可靠性。
追踪方法分为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两类,个案追踪是以个别患者的就医流程角度切入进行追踪,而系统追踪是从系统中的风险管理以单一流程的角度切入进行追踪。
在个案追踪过程中,评审员将与所追踪患者的治疗、照护和服务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这些工作人员包括护士、医师、治疗师、病历管理者、助手、药剂人员、检验人员和辅助人员。过程中重点检查的资料为在院患者的临床病历。
个案追踪方式可能将包括:与对该患者治疗或服务负责的员工一起审查病历;观察患者诊疗;讨论数据在医院的使用,包括正在使用的质量改进措施,如信息获取、数据应用改进措施,以及数据;观察环境对安全的影响、工作人员在减少环境风险中的角色;观察医疗设备的维护,医疗设备维护工作人员资质和职责;与患者和家庭针对诊疗过程进行交流,并尝试验证在追踪过程中确认的问题;重视在急诊科的应急管理,并探索该科室的患者流动问题等。
例如,评审中要求医院信息系统中数据共享,评审专家会从挂号开始实地跟踪一位患者,检查患者信息是否能从医生站发至各临床科室。对于一个放射科的检查,评审会追踪门诊医生是否将电子申请单发送至检查科室,检查科室收到的申请是否进入PACS系统,患者信息是否齐全准确,检查之后检查报告是否进入PACS系统,是否正确计费,以及检查结果和收费信息是否正确传回医生工作站等。
系统追踪方法暗含的理念是审查医院的工作流程,而非纯结构。通过检查围绕共同目标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情况,评价者可以评估医院的组织系统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实现的程度。这种方法强调与医疗安全、优质服务、标准遵循相关的不同要素和部门的协作情况,以避免整个组织系统内的潜在漏洞。系统追踪被分为以下四类:药物管理、感染控制、改进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设施管理和安全系统。
在信息化领域,系统追踪方法的评审有效地敦促医院建立保证信息安全、信息质量的管理机制。对于相关制度,如数据库变更制度、电子病历修改制度以及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等。评审组除审查制度规范外,还会按实际要求核查数据库记录、电子病历修改申请记录和应急预案的模拟操作。
追踪方法学促进质量改进
关键词:项目预算监控;中医药;信息安全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11.002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11-0004-04
Abstract: With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and Internet of Things, traditional management style and thought patterns of TCM are being changed.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introduce information security into budget management of TCM projects. This article discussed security factors in TCM budget monitoring platform, organized key content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construction, built information security model for monitoring platform, and analyzed security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CM budget monitoring platform, with a purpose to guarante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budge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of TCM projects.
Key words: project budget monit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security
信息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加快了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改变着传统中医药管理方式和思维模式。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医药行业各业务的深入应用,信息加密、病毒防护、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入侵防范、数据保护等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医药项目预算监控平台(以下简称“监控平台”)作为中医药重点信息化工程,构建了国家、省级、基层单位三级信息网络平台,覆盖全国31个省、3000余家基层单位,对信息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以监控平台安全建设为基础,深入分析影响监控平台的安全因素,从安全保护等级确定、信息安全模型构建、物理环境和网络体系创建、自身安全策略制定、数据传输通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养等方面探讨信息安全的应用。
1 中医药项目预算监控平台安全隐患分析
1.1 项目预算信息
中医药项目预算是反映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的具体措施,主要涉及项目经费分配、预算执行、组织实施、项目绩效等信息,若预算经费信息被篡改,将影响中医药行政部门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易造成基层单位项目经费下达与执行数据不符[1]。预算执行是反映项目建设单位经费使用和任务完成的具体体现,若执行数据被篡改,将影响预算执行过程监管的精准性,造成对项目建设单位执行能力和效率的决策失准。
1.2 监控平台
监控平台的数据中心承载着中医药项目预算监控数据的计算、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等主要功能,支持数据安全存储,提供持续可靠的信息服务,其安全对信息服务和运行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1.2.1 物理因素 监控平台所应用的服务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以及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安全设备都运行在数据中心,保证这些设备的安全是监控平台稳定运行的前提。若遇盗窃、突然断电等,监控平台将无法运行。
1.2.2 网络体系 监控平台网络体系设计不规范、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施和防火墙、网络审计、行为管理等安全设备的选型、部署、使用、管理与中医药项目管理业务处理能力和安全需求不协调,安全策略规则不符合中医药项目预算管理流程,安全设备不能有效监测和防御,易出现中医药项目经费监控数据不准确、监控手段不灵敏、监控时效性不强,使中医药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受影响。
1.2.3 系统服务器 监控平台服务器运行着数据库、系统软件及电子签章等,存储了所有中医药项目预算实时监控数据,是监控平台运行的关键设备。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易存在默认的、多余的、长期不使用的、共享的账户,用户口令长度和复杂度不符合等级保护要求,各类补丁未能及时更新,这些均容易给网络黑客破坏监控平台服务器创造条件,导致监控数据丢失、数据库信息被篡改等。
1.2.4 信息系统 监控平台除依赖于网络安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安全措施外,其自身也需部署相应安全策略,如用户身份识别、口令长度和复杂度控制、用户访问权限和粒度设置、用户登录与操作痕迹的不可否认性、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等,这些因素均是监控平台信息系统在开发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
1.3 监控信息传输
监控平台在互联网和局域网中同时应用,互联网传输易遭受黑客和恶意软件攻击,存在诸多人为因素破坏的潜在威胁。监控平台在国家层面、省级、基层单位之间的数据传输依托互联网,如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抗否认性、准确性,需要重点考虑,如采用加密、访问控制、安全认证等措施;国家级平台和省级平台内部使用的安全性取决于单位内部网络体系安全建设[2]。
1.4 用户终端
监控平台采用B/S模式,用户终端涉及全国中医药项目建设单位,且无需运行任何程序,但终端的安全短板效应依然会影响监控平台整体安全防护能力,如操作系统漏洞、防病毒软件缺失、USB Key丢失、帐号/密码泄露等,易给攻击者假冒合法用户进行某些破坏动作留下可乘之机。
1.5 系统管理维护
监控平台覆盖范围广,用户复杂、水平参差不齐,若无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安全管理或使用人员操作手册缺失,易产生人为的误操作等;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安全审计员的职责不清、人员不明,安全策略管理手段缺乏,易造成监控平台运行维护的混乱;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缺乏,易引起备份数据的不可恢复、监控数据的永久丢失;系统应急预案和演练缺乏,一个很小系统安全问题可能出现监控平台长时间瘫痪、数据丢失等。
2 中医药项目预算监控平台的安全措施
2.1 确定监控平台安全保护等级
监控平台建设初期,我们分析中医药项目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和安全防护需求,邀请中医药财务、信息安全、信息技术等领域专家规划和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和体系框架,确定监控平台的应用覆盖面、预算管理业务依赖性、系统数据敏感度、平台服务范围等。监控平台业务信息和系统服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客体是国家和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药项目建设单位,中医药项目预算管理和执行信息篡改、不准确,将会严重影响国家和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业务信息破坏达到严重损害程度,所以,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确定为第三级。监控平台主要为国家和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药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系统服务,当其遭到破坏时对使用人员损害程度比较有限,所以,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确定为第二级。根据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由业务和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较高者决定的原则,最终确定监控平台安全保护等级为第三级[3]。
2.2 构建监控平整安全防线
2.2.1 监控平台信息安全 模型在监控平台信息安全等级第三级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开放式系统互联(OSI)安全体系结构、分布式动态主动模型PPDR(策略、保护、检测、响应)等信息安全模型结构,从中医药项目预算管理业务的需求出发,保障预算管理与执行信息的安全可靠,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中医药项目预算监控平台信息安全模型。在系统部署层面,采用B/S/S服务器级连接模式,通过WEB服务器将外部终端与数据服务器隔离,防止非法入侵者通过系统漏洞直接获取预算数据。在数据传输层面,在平台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之间部署防火墙和基于SSL协议的VPN通道,引用电子签章、数字认证等数据加密手段。在数据存储层面,采用安全性较为完善的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所有预算相关数据存储均进行加密,采用磁带机等进行数据的自动备份,防止数据库服务器遭受意外攻击或损坏后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在表示应用层面,运用S-HTTP协议分离CA认证与应用界面,严格区分前后台系统,应用层数据须经加密认证后再由传输层传输。在平台内部网络层面,配备安全管理平台,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网络审计、防病毒等安全技术,实现实时全方位监控[4]。详见图1。
2.2.2 创造安全的物理环境和网络体系 国家级、省级监控平台分别部署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各省中医药管理部门机房,均具备一定的安全物理环境,按照三级等级保护要求完善安全措施,如为国家级监控平台数据专门配备气体灭火器,增装机房专用空调,国家级和省级监控平台使用的所有服务器、安全设备等粘贴统一的监控平台专用标识。
针对中医药项目预算管理需求,基于互联网建立国家、省、项目建设单位3级信息网络架构,划分国家级、省级等不同安全域,统一制定安全管理策略。在国家级监控数据中心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主机监控与审计、网络安全审计等;在省级监控数据中心部署防火墙、网络安全审计、防病毒系统等,共同监测、抵御和防范病毒木马和黑客等各种攻击、入侵行为及非法访问和操作等,做到非监控平台使用人员进不来、看不到、看不懂。在服务器和数据库安全防护方面,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补丁、漏洞,删除或停用默认、多余和共享的账户,特别是测试阶段所使用的账户和已经撤销的机构账户,只开放监控系统用到的服务器端口,数据库帐号由监控平台数据库管理员负责。在数据保护方面,国家级平台采取磁带库和服务器备份双备份方式,省级平台采取服务器备份方式。
2.2.3 实施监控平台自身安全策略 监控平台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安全模型,做到信息操作轨迹可追溯。用户管理员将监控平台用户分别授予国家级用户、省级用户、基层单位用户、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安全审计员等角色组,各角色组和角色之间具有角色互斥关系;角色管理员针对不同角色分配给监控平台数据的查询、增加、修改、删除、退回等操作权限。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员被授予国家级用户角色,只能操作国家级平台,授予查询和退回各省报送数据,不能修改和增加省级、项目建设单位报送的数据。针对监控平台财务数据的高保密性,用户身份验证采用基于数字证书的双向认证并结合静态口令认证的USB Key,口令要求字母、数字、符号两者以上组成的8位以上长度。严格监控平台账户访问和操作规则,口令输入错误超过5次立即锁定,30 min后方可再次登录,30 min无操作监控平台的账户自动退出,避免无关人员攻击或操作监控平台。
2.2.4 建立安全可信的数据传输通道 监控平台是基于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如何确保预算数据下达、预算执行数据上报、预警信息通报等过程中信息不被泄露或篡改,监控平台通过部署SSL VPN设备和PKI系统,利用SSL安全套接层协议对监控平台预算信息进行加密,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建立虚拟专用网络,应用数字证书和私钥进行用户数字认证和身份确认,从而保护在互联网上预算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完整性、机密性。同时,搭建基于CA认证的统一身份管理平台,在PKI系统的基础上,将电子签章、电子签名技术与CA数字认证技术相结合,统一将用户信息存储在身份认证服务器,实现各级各类用户身份的统一强鉴别认证和访问控制,保证监控平台数据的真实性和使用人员的不可否认性[5]。
2.3 建立监控平台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在监控平台建设过程中,成立监控平台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监控平台的信息安全,设立信息安全工作小组,全面负责监控平台信息安全措施的执行和监督,要求省级监控平台由专人负责信息安全维护。制定监控平台操作手册、安全设备管理、账户与密码管理、用户访问控制、监控数据存储管理、监控数据分析与利用规范、运行维护手册、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应急预案、风险评估等一系列25个安全管理制度,编制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VPN设备等安全策略,做到监控平台的每个环节、每个操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设立监控平台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安全审计员,定期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监控平台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创造信息安全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和保障条件。
2.4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培养
高素质的信息安全技术队伍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智力支撑。开展监控平台管理和使用人员的操作培训,将监控平台信息安全建设和后期运行维护纳入监控平台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主要内容,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重实效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监控平台管理和使用人员安全意识、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规范用户合法合规操作。委托监控平台开发单位和信息安全专业机构定期举办培训班,开展系统安全使用、电子签章、CA认证等专业技术培训。
3 结语
中医药项目预算监控平台是“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信息安全保护不容忽视,信息安全管理与技术体系建设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管理者和使用者,应充分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设计、开发、建设、运维的各个阶段,强化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落实,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应急,保障监控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有效提高中医药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为中医药行业其他应用系统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田双桂,沈绍武.中医药项目预算管理信息化需求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8):802-803.
[2] 李继珍.重视中医药发展时期信息安全问题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4):391-392.
[3] 肖勇,沈绍武,田双桂,等.中医药项目预算监控平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践[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9):7-11.
一、信息流的形成
*环境与设备运行参数的自动采集通过接口通讯实现对已有的各种系统的整合,让不同协议的系统互相连接并通信,帮助医院管理各方从所收集的数据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实现对供配电系统、锅炉系统、照明系统、楼宇自控系统(BA)及分项计量等系统实时采集、传送及数据信息的处理,如冷机供回水温度和压力、空调机送风温度、设备故障状态、设备能耗等基础参数。在上述系统的基础上对设备运行安全参数进行拾遗补缺,通过加装相应的采集装置实现对医疗气体压力、设备过流等参数的收集。自动采集主要医疗场所的环境参数和运行管理信息,如室内新风量、门窗开启状态、空调开启状态等,目的是在有效保障室内健康环境的同时,在行为节能上也能达到最佳状态。
*静态数据录入服务需求输入:主要是以“一门式”报修平台为基础,录入全院对后勤服务的相关需求,由系统管理人员梳理后,通过智能化系统发送给后勤管理或服务提供单位,服务结果经确认后记录到系统中。外包服务的运行信息:定期采集服务提供单位人员数量、运行费用、物料消耗、能源资源消耗等数据;涉及服务收费的应包括收入、支出、原材料消耗、服务工作量等。数据可直接在系统上输入,也可以通过远程登录系统后输入。基础信息:主要包括人员、资产等信息,以及图纸资料、大修及工程信息等。信息的采集是智能化后勤管理的信息来源,经过系统整理分析后,为后勤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信息流的处理多种信息汇集到后勤智能化平台,通过积累、统计和分析等处理方式,以报表、表格或图形的方式,直观地显示服务和设备运行的情况,使操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服务中的问题。在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多数情况下各级管理人员要了解判断大量信息,管理效能的形成与发挥,将取决于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程度。信息的统计分析最终应能够实现分析、校正、优化三大功能——分析:即分析汇总各种负载信息,评定设施能效,根据能源消耗来判定大楼的特性,如管理面积、设备类型、运行时间计划和天气的相关性。同时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任意标准的Web浏览器来完成查询和管理。校正:可以让用户基于一个时间段校正数据,预测在外部需求或环境变化后相应的能源成本变化的结果。如长期预测表明门急诊量与能耗数据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则利用平台管理部门得到这个信息,基于过去的“平均”年数据做校正,然后就可以预测任意给定时间段的能源消耗的变化。优化:根据测量参数调整实施计划,测量效果并且评估如何明显地降低整体能源成本,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设备全寿命周期的运营成本。
二、信息的应用
信息流的应用是智能化实现价值的体现。信息是现代医院后勤管理的重要资源。通过不断更新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协调整个后勤工作。根据管理权限的不同,经过系统的确认,不同的层级能够拥有不同的使用信息的权限。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信息输出对象主要包括4个层面:最高管理层,主要作用是决策、指挥、控制等。通过对后勤基础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可视化展示,以报表形式给相关领导提供参考,根据分析数据所反映的客观信息,方便判断及决策,做出相应的措施或决定。普通管理层,能够实时了解人员情况、能源资源消耗、设备设施的运行、服务和设备运行的数量和质量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起到智能化监管作用,并根据反馈的信息采取应对措施。现场人员,能够在供应的起始端,通过信息反馈,直观地了解系统末端用户的使用情况,并据此及时对系统进行调整,实现精确保障,减少过渡供应而造成的资源能源浪费。其中部分统计信息将通过网络定期提供给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纳入上级控制系统平台实施监管。原则上,权限较高的使用者能够使用权限较低者的信息。主要输出的内容能耗信息,主要包括各部门能耗情况的汇总,通过统计、分析,判别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能现象,管理层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及是否应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动力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等,包括从设备采购入库、维修保养到设备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员工信息,包括后勤所有的管理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建筑物信息,如图纸资料等;服务和运行信息,对于所有的服务项目,可以随时对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汇总统计;环境评估信息;外包服务监管,对餐饮、卫勤、物业等社会服务的运行过程的相关各要素,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化监督和控制的目的;动力设备运行信息,主要包括保障医院正常运行所需的后勤动力设备的运行监测和管理,同时平台能自动提供运行策略;综合管理域(一体化集成),主要包括供电系统、BA系统、手术室运行管理系统、照明控制系统、锅炉系统、生活水系统和分项计量等独立控制系统的状态;提供应急状态的操作指导,了解医院目前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建立应急系统,包括应急指挥体系、相关应急预案和应急流程、应急物资和应急设备的储备等;相关合作方(供应商)相关服务的管理信息。
三、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信息安全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信息流动是智能化后勤运行的血液,信息系统安全是智能化后勤运行的保证。打牢数据安全地基,一是需要建立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经常对涉及信息的各类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教育;二是制定安全制度,明确接触软硬件和信息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留下痕迹;三是硬件储存设备必须有备份,或者使用云计算和储存技术,确保数据源不丢失;四是对信息系统进行周期性检查维护,对重要环节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经济性和协调性适当的规模、系统间的高协调性对今后系统运行和维护所发生的费用有长远影响。后勤智能化系统不仅要考虑功能性和先进性,也要考虑系统的规模与后勤的发展相适应性,还要注意运行和维护成本。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后勤保障能力需要不断提升,后勤智能化系统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根据医院后勤保障的具体情况,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智能化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效果,来确定后勤智能化系统的规模,避免超前建设而产生的浪费,同时要根据已有的一些成熟的软硬件设施,保证系统之间、数据之间和业务之间的协调一致性,加快整体效益的形成,降低集成改造带来的二次投资的浪费。
一、面临的形势
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型工业化最本质的特征,加速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乃至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地区)如果能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取得优势,就能在发展中赢得主动。国务院《指导意见》要求“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和“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信息化的工作方向和重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工作放在了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并作为核心发展手段,纳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优先发展。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特别是随着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市)、郑汴电信同城、“三网融合”等重大项目的逐步实施,信息技术必将快速普及,信息化渗透全局、影响全局、服务全局的作用必将进一步彰显。另一方面,物联网、云计算、数字电视、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的发展,赋予了信息化全新的任务和挑战,也进一步拓展了信息化应用空间,全省信息化迎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扩需求、创优势、解瓶颈、惠民生”工作大局,坚持“整合、应用、共享、安全”,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核心,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电子政务和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水平为主线,加快资源整合和互通共享,催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业态,深入推进“数字”建设,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支撑能力。
三、基本原则
(一)顶层设计,资源共享。加强信息化的顶层设计,统筹制定整体解决方案,统一标准规范。推进资源整合,建立和完善应用与共享机制,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二)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紧紧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核心任务,优先推进两化融合、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三)政府引导,协同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引导和扶持,规范信息化管理,推进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四)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开展试点示范,总结成功经验。根据实际需求,区分轻重缓急,急用先行,重点突破,分步实施。
(五)综合防范,安全可控。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加强保障能力和支撑体系建设,增强对重要信息网络的掌控能力和重点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四、重点工作
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围绕新型城镇化,抓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推进郑汴电信同城。积极争取国家对郑汴电信同城的政策支持,协调、开封两省辖市政府及全省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研究制定郑汴电信同城总体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做好相关技术准备,全力推进郑汴电信同城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推进智慧城市、无线城市和光网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智慧中原建设,力争完成投资39.5亿元,重点打造智慧通信基础设施覆盖和通信枢纽中心建设工程,开展强政、兴业和惠民智慧应用试点示范。促进传统电信网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发展,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无线宽带城市,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和业务模式,普及无线城市应用,使无线城市成为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物联网应用等互动聚合的平台。实施光网城市工程,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提高城乡宽带接入能力和宽带普及率。实施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提升工程,推进3G网络向乡镇延伸,实现3G网络覆盖到所有乡镇。
三是推进三网融合。推进市国家级三网融合试点建设,加快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扶持三网融合业务发展,加快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系统建设和宽带网络升级改造,不断探索业务合作模式、商业模式。建设三网融合省级集成播控平台并初步具备接入能力,加快有线电视网络设施改造,提升数字电视平台服务功能,促进数字电视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
四是推进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中国联通在豫建设数据处理中心,提升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地位。在此基础上,推进信息服务云平台建设。
五是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试验室,实施现代工业、精准农业、交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进工业生产管理、节能减排物联网应用,形成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业企业。围绕粮食核心区生产安全,开发动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实现重点农区风、光、水、肥、病、虫、害等数据的采集和农业生产环境的自动监测。普及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应用,扩大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覆盖范围,提升交通运输和管理水平。
(二)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信息服务业提速发展
一是建设中国移动(洛阳)呼叫中心。加快推进中国移动(洛阳)呼叫中心建设,完成年度计划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推动洛阳形成全国呼叫服务业基地。
二是发展物联网产业。鼓励和扶持物联网技术研发和服务业发展,重点支持气体传感、轨道监控、电力电网传感和无线射频技术产品产业化,力争年全省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三是推进物流信息化。指导推进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我省已有物流企业资源,提供物流信息查询、会员服务、智能配送、货物跟踪、位置服务等,为构建中原现代大物流产业体系提供条件。
四是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普及市民卡、数字证书推广应用,推进网上商都电子商务、农产品市场信息等重大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商贸流通、医药产品和移动支付等电子商务发展。
五是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鼓励无线通信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三网融合技术研发,以应用创新和催生新技术,形成技术与应用相互推进的良性发展格局。扶持网络增值业务发展,不断提升基础网络对信息化的支撑能力。
(三)围绕“两转两提”和改善民生,抓好电子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一是推进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各市、县(市、区)要大力推进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并和省级网络连接,形成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统筹规划网络资源,合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依托电子政务网络资源,建设国家政务公开试点和省信息资源共享试点,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是建设和完善2个平台和6个重要信息系统。建立省级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推进省级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建设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推进人口管理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卫生等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建设水资源管理系统(一期),初步建成省级和部分市级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建设金农工程一期,完成两个数据中心、六个应用子系统和一个应急平台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应急指挥、环境自动监测和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4个系统,不断深化应用。
三是抓好4个惠民信息工程建设。实施“居民健康卡”工程建设,建成省级卫生综合业务信息监管系统。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普及医院综合信息平台,逐步实现预约挂号、智能分诊、远程会诊、远程探视等功能。完善医保和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异地报销。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搭载金融应用,融合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功能,扩展社会保障卡应用范围。建设全省社会保障“一卡通”,年底覆盖人群2000万人。加快住房保障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住房、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金融、工商、税务、住房公积金等管理部门及房屋登记机构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省、市、县三级信息联网,提高住房保障管理水平。实施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提升工程。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科技部等五部委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省市两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普及推广12316“三农”服务热线。
四是抓好融资担保、土地监管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信息化系统,建立担保机构业务实时直报制度,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非现场监管。完成“金土”一期建设任务,启动“金土”二期工程,建立耕地保护监控系统,建设土地、矿产和地质环境等基础数据库。加快教育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整合全省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资源,形成覆盖面广、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教育资源体系,推进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四)围绕产业升级,抓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一是强化工作指导。制定出台“两化融合”指导意见,编制“两化融合”指标体系,实施对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定级。增加《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标比重,加强产业集聚区软实力建设。
二是抓好试点示范。抓好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和14个省级试验区建设。筛选确定10个产业集聚区作为示范,规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建设引领作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助推工程”,抓好100家“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试点。
三是抓好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信息平台建设。依托“招商网”,完善具有特色的招商引资信息平台。依托现有网络资源,建设产业转移信息平台,开展咨询、联络、审批、洽谈等网上业务。在此基础上,加强资源整合,实现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信息平台的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
(五)围绕信息安全,抓好管理和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落实三项制度。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严格政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开展信息资产普查。落实信息安全检查制度,依据《省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指导方案(试行)》,扎实开展信息安全检查与测评。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
二是建设两个中心。完善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建设产品测评实验室、网络攻防实验室和信息安全通报平台。建设省政务信息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开发数据库和业务管理系统,初步具备容灾备份功能。
三是加快建设两个支撑体系。制定网络信任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加快推进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依据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建设省、市、县三级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协调作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加强、充实信息化组织领导机构的力量,强化其统筹规划、调配资源、制定政策、督促检查等职能。成立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健全工作机制,为省政府信息化决策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
(二)推进顶层设计
依据信息化顶层设计要求,制定《省电子政务—年建设规划》,按照“统一传输、三级中心、多个终端”的要求,科学设计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支撑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尽快形成规范、统一、集约化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和管理机制。
(三)完善政策措施
积极开展信息化政策研究,尽快形成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省信息化办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在审批涉及信息化方面的项目和资金时,应征求省信息化办意见,做到专业和综合的统一。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工作监督,适时对使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信息化工程项目落实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完善信息化责任目标考核,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推动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四)强化资金保障
要进一步强化对电子政务和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信息化的资金保障,确保专案内容落到实处。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两化融合、电子政务、社会领域信息化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鼓励建设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我省信息化建设,保障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网络安全;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是以互联网为功能搭建的医院管理工作模式的产物,通过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消耗,达到高效管理,并可以有效减少医院内部由于应用人力进行基础信息收集和记录而造成的意外差错。医院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基础信息上传至相关网络,通过动态管理信息,有效提升工作管理效率。但是由于医院信息系统与互联网进行接洽,在应用信息系统的同时也会具备更大的信息泄露风险,医院的信息系统会更加容易被网络中的不法分子所攻击。
1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医院信息系统自从被应用以来极大帮助了医院记录和管理工作,医院管理层能够准确了解管理工作的效果和基础医疗工作开展的情况等等。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应用,国际上已经公认医院信息系统是新的医学类分支,是现代科技成果与医学行业结合的典型应用成果之一。医院信息系统在促进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使用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工作人员原本较多的工作量能够得到减少,工作人员能够具有更多的时间来开展科研活动,医院内部的部分烦琐基础的简单管理工作也能够采用医院信息系统对其进行自动化管理。应用信息系统包括对于数据的收集,处理数据的储存,数据的交换三种重要的功能,医院信息系统与互联网相连接,因此医院信息系统也同样需要有效的防范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主要指的是计算机设备安全、系统数据安全等等,在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需要特别注意防范计算机病毒和有关的步伐人员到去医院的信息数据。目前我国众多医院采用的医院信息系统仍然是旧式网络布线方式,医院各个楼层都具有网线,大多数网线都缺乏外界保护设备,因此医院信息网络具备更高的安全风险。医院的网络安全不但涉及医院的信息安全,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院需要保证医疗信息的高度准确性和安全性。一旦医疗信息被窃取,医疗信息很可能被不法人士为了非法利益而盗取影响医疗救治,造成信息的误差,因此需要针对医院信息系统安全进行有效的保护。
2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
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和普及虽然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使人们的生活越加的便利,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也给各行各业衍生了新的安全危机。互联网所具备的网络交流空间如果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以互联网作为契机窃取其他公司的材料和信息,很可能会影响个人或者组织的安全,造成大范围的利益侵害。因此在应用互联网时需要重视保证互联网设备和互联网系统的网络安全,特别是医院信息系统涉及了数百数千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一旦医院信息系统出现了网络安全问题,导致信息被泄露,医院在管理工作失序的情况下将会影响到更多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
2.1网络病毒
网络病毒的危害性也会导致系统更加容易因受到危害而瘫痪,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升级,网络病毒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开展网络病毒清除和防范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也具备更大的难度。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操作者在开展操作时采用了不安全的外部连接器,如U盘等等,或者登录了有木马病毒的网站或下载的东西当中有病毒,导致病毒侵入系统引发泄密。系统泄密和窃密的表现还可以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种,主动攻击是指的医院信息系统受到外部攻击后出现系统瘫痪,被动攻击指的是系统在受到攻击以后还能够保持正常运行,但是其中的信息被窃取。
2.2技术因素
医院信息系统的完备性与医院编写系统时与技术有关的医院信息系统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存在一定的漏洞,如果不法分子在进行信息窃取时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当中的漏洞,进一步扩大系统当中的问题,导致技术漏洞扩大从而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会直接影响到信息系统的安全。
3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方法
3.1增强技术安全保障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分为系统外部风险和系统内部风险两种,通过加强医院内部所面对的安全风险防范,可以为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首先应该优化信息技术设备,通过提高信息设备管理技术来有效增强对于风险的防范能力,医院信息系统建立的基础是现代化设备,医院内部产生的安全风险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现代化设备落后,维修不及时,应用不合理而造成系统出现漏洞,医院应该定期更新和配置先进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等。同时还要注意配置网线系统,为了避免由于内部系统故障而出现信息泄露的安全风险需要定期的升级和检修医院的互联网设备,从而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其次,医院需要配备相关的技术人员负责维护信息系统的风险抵抗能力,医院技术人员日常需要注意维护网络终端和服务器,服务器是医院信息系统储存信息的主要位置,一旦服务器遭受到恶意攻击就会极大威胁医院系统安全,因此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提高服务器的质量,优化信息系统,以提高信息系统应对外界不法分子采用病毒攻击的能力。技术人员在系统内部可以搭建防火墙防御外界攻击,由于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会使用多种移动设备连接系统,因此为了保证医院工作人员的移动设备并不会导致信息外泄,需要限制医院工作人员使用移动设备连接医院系统终端的功能,禁止医院工作人员通过移动设备实现网络共享,并且禁止随意改变终端内容,从而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安全监管。
3.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不法分子对于各种信息获取和攻击的渠道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因此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也需要不断发展,医院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医院信息系统的特点,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变化,不断完善医院信息安全制度,以提高对于外界风险的防范可行性。工作人员在建立安全管理机制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提高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对于保护医院系统安全的意识,在医院内部加强关于保护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重要性的教育宣传,医院内部管理层需要制定相关的信息安全宣传内容和宣传步骤,在各科室内进行有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宣传,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对于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视程度。其次需要制定有关信息泄露的惩罚制度,以此来约束工作人员执行相关安全制度,避免工作人员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导致外界病毒侵入。日常信息系统技术人员进行系统运行检测的时候,需要注意观察和了解系统使用者是否出现了不良行为,系统是否发生了异常,一旦出现原因需要立即排查原因,找到相应的责任人进行追责,并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惩罚措施包括罚款,降职,停薪,开除等等。最后需要建立信息系统的应急预案,一旦医院内部信息遭到侵入,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立刻采用紧急预案以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信息系统瘫痪而导致医院工作停止,从而保障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