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艺茶道培训范文

茶艺茶道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艺茶道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茶艺茶道培训

第1篇:茶艺茶道培训范文

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茶艺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艺心得体会1我常常喝茶,但只是把它当做饮料而已。虽然有时会仔细品味一番,略能感觉不同茶汤之间的些许差异,但终因对茶了解甚少而不得要领。因此,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品茶,茶道就更不必说了。在听了罗蒙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激发了我对茶文化的兴趣。

对于品茶,分为三种境界。最初级的为识茶,即认识茶,是与“制茶”、“泡茶”相对应的名称。识茶除了用眼识,还要用口尝、用鼻嗅、用触感。而这些对茶的认识除了用于市场上的买卖之外,重要的还在于享用,所以“识茶”尚包括了“评茶”、“赏茶”的内容在里面。第二个境界为茶艺。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最高的境界乃茶道。茶道是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茶道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在烹茶品茗的过程中,老师特别提醒要心静(禅静)。老师还引用老子的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语中的地道出了茶道修身养性之作用。

通过饮茶使人能够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和愉悦,从而完成个性品德修养,在刹那间体会到廉、美、和、敬之真谛和永久,正所谓“道由心悟”当然意境很重要,有一个很好的意境,再加上人们用心灵去体悟茶道的玄妙感受,正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跃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月露禅心”。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晴,白云明月露全真”。月只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各个茶人由于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在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感悟,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返璞归真,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珍爱人生。

第一次听茶道的讲座,不仅了解了很多关于茶道的知识,而且还喝到了老师亲自泡的珍贵的茶,也很有幸得到老板的赠茶。茶,不仅需要懂,更需要品,需要体悟。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想我肯定会不断地了解茶,学会做一个懂茶、会喝茶的人,并以茶道悟人道。

茶艺心得体会2常言:今朝有酒今朝醉;我言:今夜有书今夜阅。阅读茶艺先生大美推荐的《品茶图鉴》,忽然记起要写课后感想,脑海里浮现善壮和大美在美好生活馆门口送别的身影,现在才觉知原来茶艺课已经结束了。因为不清楚还有哪支古琴曲与茶有关,我听着《酒狂》,写“茶道”课后心得体会。

为什么来学茶艺?

因为朋友丁丁引领我体会陶瓷和香薰的文人闲情逸致,我才略知道这个世界里有一些人以茶会友,召集茶席雅集;有的通过茶参禅悟道,有的坚持做一个传统的茶人。现代工业化的浪潮里,还有许多人炒作茶叶犹如股票。在这样的背景中,我想初步认识茶与人的世界。

从技能方面,我想考个证,或者有一天在有关国际文化交流的工作里用得上。前几年,我在日本大阪附近短期学习交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践,当地民间组织就安排我们欣赏了茶道。那时候,与日本翻译分享有关宋茶和建盏的皮毛认知,我感受到那位翻译对中国文化的敬意。我有回归传统的愿望,在行茶仪式里,与各色人等分享传统的茶道,大有无声胜有声的妙趣。

学到了什么?

听课的时候,我觉得很惬意,听得兴致盎然,感受到一个茶人的心态和气质。对照之下,大美老师每次都讲了3、4小时的内容,包括茶的产地、茶的历史、茶的化学成分、茶的分类、日本茶道、品鉴茶质、4种行茶法。这些知识在四次课里,固然属蜻蜓点水,略泛一圈涟漪。

作为一个学生课后功夫,我主要把握几点:1)阅读《品茶图鉴》,2)观想行茶仪式的点点滴滴,3)锻炼腕力,4)三五人凑一起喝喝不同的茶,模拟品鉴,从眼耳鼻舌意身去品鉴:

(1)茶叶、茶汤、器皿色、

(2)水沸声、沐霖瓯杯的声音

(3)水之味、茶之味、

(4)茶器特性

(5)茶叶、茶汤、茶底、杯底气味

(6)口腔与喉咙的各种味道、

(7)身体其他部位的反应。

谢谢真诚分享茶人知识和茶之感官世界的大美老师,我也很喜欢精致的美好生活文化馆。

茶艺心得体会3茶的韵味,是由心的味道决定的,所以佛家常讲“茶禅一味”。禅意太深,但弄茶时,专注于安处自在的深处,常常带我走入青灯古寺的宁静。

我经常会在袅袅的茶香中,闻到自己内心的孤独,喜悦,但更多的是笃定。无论在都市的喧闹中,还是在空谷幽静的山野,那杯盏之间发出的清脆,有如钟罄之声,让人洗尽铅华。

当年学习茶文化,是因为生命里一位挚爱的亲人喜欢,于是也试着去品尝。尽管苦涩绕于舌间,情境的惬意与美好,却牵着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学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师的教导是真诚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实的,陪着自己慢慢的品,浅浅的尝,心事说尽,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尽显人生百态。

如今,学会了这份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让我摸清了这个难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虽然各据一方,倒真地体会到一点点物是人非的人生况味,但那份情怀,却如这茶香,在心的最深处,挥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于任何情境下,都拥有一份不被打扰的心情;于任何因缘中,保持最真挚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

茶艺心得体会4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饮茶的习惯及爱好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艺学习,对我来说,才是刚刚开始。

这学期的茶艺茶道课程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花茶的知识,重点学习了绿茶、乌龙茶、花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多以矿泉水和饮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乌龙茶和花茶),而且以往我泡茶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冲泡,也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错误,没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而通过这一学期茶艺茶道课程学习,很好的帮助我弥补了这一点不足,使我对茶、对茶艺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现就我个人的茶艺心得总结如下:

一、绿茶

绿茶,是茶艺课程开始后所接触学习的第一种茶。没学习之前,还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个绿茶都是一种浪费,简直就是茶叶兑开水。我最欣赏绿茶的纯与淳,绿色的芽叶干净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宁神,能让人卸下一身疲乏,舒缓身心,有种回归自然之感。

二、乌龙茶

乌龙茶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茶类,相较于绿茶和花茶来说,于我是最最陌生的一类。而在乌龙茶的实训中,我担任的是主泡。因为乌龙茶的泡制比较繁琐,使我经常忘记一些步骤,所以它是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类茶。

最后我发现,它是最能锻炼人的心境的一类茶。因为无论时间多么的有限,它还是得按照步骤一步步来,既不能增也绝不可减。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困难如何大、如何难以解决,无论所剩时间有多紧迫。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问题还是得一个个解决。所以,浮躁的心难以泡出一杯好的乌龙茶。我觉得乌龙茶的茶盘就是一个缩小的人生,而我们练就的何尝又不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

“芳香四溢、倍感温馨”是我对花茶最直观的印象。当桌前摆起花茶茶具,无论是清洁茶具、投茶冲泡还是提杯品茗,自始自终都有那么一种如春天般的温暖围绕在心头,让人能有种春日的盎然,无论心情、精神都顿觉美好。由于课程条件有限,在具体泡制时仍旧以绿茶茶叶代替,无法真正体会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儿、融暖的芳香,但我觉得在泡制时,只要我们心中怀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处处有甘甜,周身处处有花香。花茶的泡制让我学会了感知,感知生命勃发的力量,感知生活里那些温暖的美好。

综上所述,这学期茶艺茶道课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泡茶,最贵乎“心”。当然我也深知茶艺并非仅靠一学期的学习就能练就的,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的练习。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

茶艺心得体会6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虽然我对茶文化的知识知之甚少,但有一句话却是深印在我脑海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有客人来访时必泡一壶好茶,以表对客人的诚心欢迎与尊敬。

"茶艺师"在我的字典里是个新鲜的名词,在参加天晟茶业有限公司举办的茶艺师培训班之前,我想大部分同学也和我一样对这个高雅的称谓感觉陌生吧。

"茶艺"是个什么概念呢?通俗地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巧。泡茶的技巧包括识别茶叶、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饮茶的技巧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的色、香、味、形、韵的体味。只有掌握了这两样技巧,才能真正地、深入地体会到茶艺的精髓。

在这短短的十多天培训中我们学习到很多茶艺的相关知识,比如茶艺师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茶文化的理论,各种茶的特质,各种泡茶器具以及泡茶方法等等。

品茶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品茶增进友谊,修徳习礼。

茶艺心得体会7一节茶艺课的感想

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很多。

茶艺并不只是简单的泡茶、品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所有茶具的尊敬,也反映出了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个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理解它。上天赋予了世间万物生命与灵性,若给予它们尊重和理解,那么它们也会给予你一样的回应。你爱戴生命,生命也会回馈你。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倒茶要倒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也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对人或事。这能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觉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

“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

“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

“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例如我们常常在泡茶之后洗壶,就是对茶壶的尊敬;

“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忍受寂寞。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

茶艺心得体会8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参加了由岑溪市天晟茶业有限公司创办的岑溪市首届"茶艺师"培训班,经过了两个星期的学习和积累,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了解了茶最早起源于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丰厚的传统文化和沉淀。中国不仅是茶叶的故乡,还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

过去只知道绿茶、红茶、花茶、龙井茶、乌龙茶这几种茶,殊不知,茶的基本种类分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而龙井茶属于绿茶这一分类。除此之外,它们的加工方法和冲泡方法都各有差异。

何为茶艺?茶艺是指泡茶和饮茶的技艺。泡茶的技巧,实际上是包括茶叶的识别,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比如,冲泡绿茶要用玻璃杯,因为玻璃杯是透明的,且不容易吸香,用其泡茶可使茶之清香,嫩香充分显露出来,也便于我们欣赏茶芽形态和茶汤的颜色。明代茶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就有写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到茶质,泡茶的水质好坏,对茶叶的色、香、味,特别是对茶汤的滋味影响很大。而饮茶的技巧则是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色、香、形、味、韵的体味。要泡好一杯茶,主要是要根据不同的茶类,加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开水的温度,冲泡的时间。因此,可将茶水比例,开水温度,冲泡时间归纳为泡茶的三要素。

现如今,茶艺已经慢慢的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有客人来时都是以茶代礼,聚会时一起聊天喝茶,这些都与茶息息相关。其实,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但愿中国的茶文化越来越发扬光大。

最后非常感谢茶业有限公司给大家带来的这一次学习茶艺的机会,让爱茶的人相聚一堂谈天论地,也让我的心慢慢沉淀下来,变成一个优雅的女子,而这只是刚刚开始,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爱茶,懂茶,惜茶的人。

一期茶艺培训优秀学员梁诗诗培训心得

茶艺心得体会9没去茶业公司学茶艺之前,我并未接触过太多关于茶相关的知识,仅仅认为泡茶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但经过这十几天的专业学习,我从中感悟到:当一个人的心由原来的浮躁变为平静时,便可以看到生活中的很多美,这是一个人品质的升华。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心境,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受益匪浅 .

茶艺并不只是单纯的`泡茶、品茶如此简单。"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倒茶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常识,同时也是寓意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做人做事,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这会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受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例如日本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抵住清寂。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需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茶的一生如同人的一生,经过荆棘与曲折的考验才能达到人生的顶峰,才能把最浓郁的清香散发出来。

成长是一种蜕变,茶艺的学习过程对我而言就是个蜕变的过程。除了享受茶水带来的甘甜之外,还有待人接物淡定而平静的心境。茶道虽然在日本盛行,但却是源自于中国,这让我从中领悟到中国艺术的伟大和精致。茶艺的学习过程中,我不只感悟了人生,也有对中国历史和艺术的崇拜、尊敬和热爱。

天晟茶业有限公司的茶艺培训课程让我发现美丽,创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无论将来是否从事茶艺师的工作,我都会永远热爱茶,热爱茶文化。我要用我之所学,倡导更多的人来喝茶,让更多的人来爱茶。

茶艺心得体会106月15日下午的茶艺课主要是学习泡茶实践,学员们拿着各自家中的好茶请孟老师点评介绍,孟老师首先一一讲了这几种茶的产地和起源,并对茶的挑选也做了介绍。

比如武夷山乌龙茶,有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半天腰(岩茶 闽北);绿茶中名为白茶的有安吉白茶、溧阳白茶、天目湖白茶;九龙窠是大红袍的母树所在地,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乌龙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深受茶友喜爱。

今天聊一下这节课老师讲的岩茶的冲泡方法及茶艺师和评茶员闻茶的方法,闻茶时要放到鼻子前嗅,很有技巧;冲泡时可以用紫砂壶,用100摄氏度的沸水冲泡,高冲水,十秒左右出汤,壶内不留余水。

老师把带来的高品质的传统工艺正山小种示范冲泡给学员们品尝,讲了传统工艺正山小种的起源,是(1609)明末清初年间,武夷山星村镇一家茶厂正在加工一种绿茶,茶厂被军队占领,等军队走后,茶厂人发现茶叶红变了,扔了可惜于是用松枝点燃熏干茶叶后运到厦门请茶商带到国外去卖卖看,茶商运到荷兰后,荷兰人没见过这种颜色的茶,因为他们以前一直买中国的绿茶,很好奇冲泡出红的汤色的茶,品尝后直说好喝,很快销售一空。荷兰人给这茶起名black tea,欧洲从此流行开来,这就是咱中国的红茶。

现代工艺的正山小种就是茶叶不揉切不用松枝熏,十秒左右出汤。

学员们按照老师的授课要领冲泡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学习领会的精髓,自然是一堂愉快的茶艺课。喝茶多了后,要补充点甜点类的食物哦,我第一次有醉茶的感觉。

第2篇:茶艺茶道培训范文

茶艺校本课程的设置

社会上对茶艺教育有一些片面认识,认为茶艺教育就是认识茶的活动,只要让学生了解了茶文化的知识,就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中国“廉、美、和、敬”的茶道精神及本校学生德育的实际情况,依托北师大丰富的教育资源,共同研发出版专著《茶道五千年》校本教材,它作为我国第一本针对青少年茶艺培训的教材公开在全国发行。教师们设计了大量开启学生人文素养意识和茶艺实践能力的有益活动,多维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多元化的茶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完善自身品德的行为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我校针对学生的兴趣、需求、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等,开发茶艺校本教材,进一步规范了茶艺教育的内容,初步建立了学校茶艺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课程内容包括:《走进茶世界》《中华茶上下三千年》《中国名茶》《茶艺与茶道》《茶与健康》等六个模块。课程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的形式在茶艺教室进行授课,并开展走进茶基地、走进社区等实践活动。最终达成学生能够简述茶文化历史起源、指出中国茶区分布图、认识中国十大名茶、掌握简单冲泡不同形状的茶叶等课程目标,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茶艺校本课程的实施

1.“体验式教学”培育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融入地方课程,学校在传承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拓展茶艺课力度。在3-6年级共9个班的学生中,开设以传授茶艺、感知茶德为主要内容的茶文化教学,通过漫画形式的茶德、茶史讲解,以逼真茶具的校园墙壁画为背景,以班级茶文化与学生日常行为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板报为运用载体,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茶文化的内在动力与外在环境氛围。同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班级授课、个体观摩、亲自操作、基地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形成针对这门课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校园茶文化环境的熏陶、课堂茶艺技能的培养,多维度的实践操练等途径,学生提升了对茶艺的学习兴趣。

2.“参与式教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茶艺教育与国家课程的融合。全校3-6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开设2课时传授茶艺、感知茶德的茶艺与实践课相结合。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认真学习泡茶、品茶的技能,还搜集课外的茶艺技能,并将其适当加入茶艺课堂与同学分享课外所学的技能。学校为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的学生,成立的茶艺社团,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茶艺技能。在茶艺社团中,学生通过参与式学习实践,收获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茶艺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品茶、泡茶技能为主,课下突出“以茶育德”的功能为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探究式课堂”发掘学生探究潜能

第3篇:茶艺茶道培训范文

据《新唐书》记载: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现湖北省天门市)人。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创立的茶道、茶艺和茶文化,经唐而大成,经宋而兴盛,经明清而普及,近代而国际化。与饮茶瓷器一道,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和最国际化传播的中国符号。

2013年,源于陆羽故里的陆羽国际集团在上海成立公司,并在浦东浦西开设数间“陆羽会”会所,使我们得以近距离了解茶圣陆羽、中国茶文化、陆羽国际集团及陆羽会。近日,记者专访了陆羽文化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汪丽女士。

茶可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物质生活必须品,也可以是“琴棋书画茶香花”—精神生活艺术表达。可以说陆羽之所以为茶圣,就是因为他将茶从日常生活元素,提升到了茶艺、茶道、茶文化的精神层面,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外在表达。陆羽国际集团源自茶圣故里湖北天门陆羽研究会,由天门陆羽、陆羽投资和香港陆羽联合组建而成,集团总部设在湖北武汉和天门,在北京、上海等全国8个核心城市设有经营机构,在斯里兰卡、香港和美国设有海外分部。他们希望将最优品质的茶和健康高雅生活方式,带给全世界。

《投资有道》:回首过去这些年,在文化营销长河中此起彼伏的本土品牌,相当一部分品牌是在玩文化概念,且很多陷入了概念迷思而难以自拔,如何避免从故纸堆里找概念,依托古迹编故事?

汪丽:我们总结了陆羽会的三大特色,一是品牌历史最悠久,二是品质最高端,三是茶文化是唯一和首选。陆羽会品牌是国内极少的所有产品都通过国际和国内双认证的品牌,陆羽会坚持出品十大名茶,按四季不同时节以四季精选推出,陆羽会只有特级精选级,产品永远最鲜嫩、最养生、最适合您。但只有好的产品绝对代表不了陆羽会,陆羽会作为有1300年历史传承、30年茶文化研究经验的品牌,成功举办多届国际茶道邀请赛,组织茶艺培训,是茶艺、茶文化行业标准制定者,也是四季酒店等高星级酒店、私人银行、私人飞机、国际知名品牌、国际组织会议、私人会所等机构和组织的茶文化及私人茶道服务合作首选。

也许有人会说,饮茶不必有那么多讲究和说道,其实从采茶、制茶、茶具、冲泡方法乃至用水,最后到品茶,都蕴含着很深的茶文化和哲学思想,不仅仅是某种仪式和修身养性简单的事了。陆羽以器、具、饮、事,首创中国茶道、茶礼、茶文化。“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道,即以茶行道雅志之艺术。茶道,包括茶器具、茶艺,还包括茶宴、茶席等仪式,是茶文化的核心。茶可健康养生,茶可以茶会友,茶可自省修身。在现代,体验茶道是高端人士理想的休闲生活方式。在商务之余,来到按陆羽茶道理念打造的专享私人茶道会所包间,约友品味,或静处涤思,倾刻即有雅逸从生,皆有不同天地情怀。

《投资有道》:陆羽会“会中会”模式非常独特,你们选择合作伙伴看中什么?

汪丽:我们只选择与陆羽会品味相近的企业,一个地区我们的合作伙伴不会选择太多,目前上海也只有四家,两家在浦东、两家在浦西,其中两家是酒店、两家是高端会所。这样做一是适当分布,让客户就近方便,二是初期也要适当为合作伙伴集中客户资源。在这个过程中,陆羽会要投入大量的培训和中国茶文化要素植入,必要时还将植入整个“琴棋书画茶香花”的团队和资源,从而使合作伙伴客户满意度、客户重复消费、客户带客及商务消费大量提升。目前来看,除了带来文化传承和经济利益外,合作伙伴最满意的是,我们对其员工茶文化的培训,和将合作伙伴酒店和会所变为精英人士的社交平台。

正因为我们非常敏感高端高雅客户的需求和提升其价值,所以我们选择合作伙伴最看中的是“品味相近”,我们的理想合作伙伴通常是超五星酒店和文化场所或会所。

《投资有道》: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陆羽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汪丽:以陆羽标准和文化为核心竞争力,制定了“一个品牌、三个平台”发展战略,打造高端高雅的茶文化品牌“陆羽会”,和引领行业发展的陆羽国际检测、中国茶交易和陆羽国际茶文化中心。我们把“陆羽是茶、茶是陆羽”当作1.0版本的陆羽公司,把“陆羽会”当作是2.0版本的陆羽集团,把“三个平台”当作是3.0版本的陆羽国际集团的未来。1.0版本我们卖的是茶,2.0版本我们卖的是服务和文化,3.0版本,我们希望以检测和交易中心服务茶行业,以陆羽国际茶文化中心汇聚中国传统文化大家、当代艺术和国际时尚,打造国际核心城市和全球核心茶产区文化地标,以更好弘扬陆羽、弘扬中华文化。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茶叶消费国,也是茶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作为茶叶的故乡,中国拥有5000年茶文化历史,是茶的原产地。中国茶产业覆盖1/2国土,影响3/4人口,1亿茶农、7万家茶企。我国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世界首位,虽是茶业大国,但不能说是茶业强国。推进行业标准经、现代化与国际化,实现中国茶叶大国向茶叶强国的顺利转变,是茶行业的“中国梦”。

《投资有道》:陆羽国际集团在这方面有什么优势,或者说有什么准备?

汪丽:陆羽国际集团过去就是中国名茶评鉴权威和名茶评选标准制定者之一,同时陆羽国际集团和陆羽研究会曾咨询和拥有行业近3万家茶企、茶生产和经销商户会员。

第4篇:茶艺茶道培训范文

目前,邢台市桥西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引进的河北省校外教育研究会茶文化分会的“小小茶艺师”茶艺培训课程,是中心最具特色与亮点的新型项目。少儿习茶是一种将礼仪、礼节、礼貌融于一体的艺术活动,可使孩子在高雅有趣的活动中接受茶文化熏陶,提高综合能力。

“小小茶艺师”课程分三大版块:

深入浅出的茶知识介绍。茶叶史与中国人类五千年文明史几乎一样长,茶叶知识量不管是从宽度上还是深度上都非常丰富。“小小茶艺师”课程内容设计深入浅出,穿插许多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与课程紧密结合,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增强注意力。

实践性极强的茶技艺。在课程内容安排上,60%都是实践操作,以泡茶为主,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传承和活用茶文化。通过茶文化熏陶,培养孩子知礼仪、懂感恩、尊师重教的美德。普及茶健康,让孩子少喝冷饮多喝茶。通过学习冲泡人生第一杯茶,让孩子注意对父母、对社会、对师长心存感恩。

从品茶到品德

教少儿习茶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粹技艺。2015-2016学年的上学期,邢台市桥西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在金华实验小学开设了一门特色课程――“小小茶艺师”。

“小小茶艺师”特色茶艺课程以“弘扬中华茶文化,培养薪火茶传人”为核心价值观,立足于校外教育,进行茶文化推广。通过对茶类、茶器、茶仪等茶艺文化的系统学习,拓展青少年文化知识,陶冶青少年情操,提高青少年动手能力,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并且秉承“快乐学习”的原则,使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茶文化。

“小小茶艺师”课程,既能提升孩子们的内涵修养,又能陶冶情操,让同学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金华实验小学充分征求家长学生意愿,选取了在校三、四、五年级对茶艺课程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免费学习茶艺。

在课程开设初期,同学们对各式各样、不同材质的茶具很是好奇。还没有上课就询问老师茶具的名字和功用。看到同学们对茶具充满了好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很是欣慰。在练习各种茶具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同学们小心翼翼,对茶具爱护有加,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相互尊重。

茶艺课程让孩子们了解了茶叶历史,认识了茶具,懂得了茶道程序和茶道礼仪。学习六大茶类时同学们非常用心。六大茶类中每种茶都有多种名品茶,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不同名品茶的外形特点进行区分,闻不同名品茶的香气,品尝其口感进行总结和加深记忆。在冲泡过程中不仅对泡茶的程序越来越熟练,还学会了不同种类茶的冲泡技巧。

第5篇:茶艺茶道培训范文

述职报告是检验我们工作的试金石,从一份述职报告中可以看出你一年的工作状况是否合理有序的进行。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茶艺师年度个人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茶艺师总结报告1前些时日,思想老化,闲于品茶,不禁对茶产生了许些好感。于是竞开始研究起中国茶艺之道来。了解到一些关于茶艺的作品以及几千年的中国茶文化,鉴于其学问的雅致,加之兴趣所至,故亦思得若干茶艺,撰写成文,以供赏阅。

有位作家说,人类历史中的杰出发明中,其能直接有利地帮助我们享受空闲、友谊、社交与谈天的,莫过于饮酒、吸烟,饮茶的发明。

烟酒之道我知之甚少,但于茶艺术却颇感兴趣,且略通一、二。茶录有云,“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可见自古以来饮茶发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文化,且有相当浓厚的学问。而诸种茶文化之中,上茶有礼,品茶有道,泡茶有法为其精髓。

古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而以茶待客须讲茶礼。有俗成之礼曰:酒满为敬,茶满为欺。一般来说,予客上茶不当上满,满则不敬。倘若用大茶杯给客人泡饮,还应注意不时给客人加开水以保持茶温,以让茶之香气萦绕不绝。可见茶当品、当慢,贵在雅趣,而酒当饮、当快,贵在豪情。所以,以茶代客是万万不宜催促的。

对于品茶,一般说来宜慢品而不宜豪饮,小茶杯三口一杯,谓之品也。此外喝茶亦需讲究气氛,古人云:“饮茶以客少为贵,客多则喧,喧则雅趣乏也”。严格来说,茶有三泡,第一泡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如妙龄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则如婚后了。一般来说,幼女茶苦涩,提神醒脑;少女茶甘雅,鉴赏家认为此泡的茶最妙;而茶素淡,不可复饮。但实际上,享受“”茶的人仍很多。

关于泡茶之法,见经卷者诸多,且因茶的制作工序不同而异。在此不一一比较论之,但有一点重点共识:泡茶宜用陶瓷器皿而不宜用铜、铁、玻璃等器皿。而且茶具的茶垢不宜清洗尽去,因为茶可养生,而垢可养壶也。

茶艺师总结报告2通过为期一周的茶艺实训,我学到了好多平日里学不到的东西,从对茶文化一无所知的状态里走了出来,不仅了解了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甚至发展至海外,而且茶的种类有六种之多,每一种茶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功能,茶的制作方法及其泡制更是有深刻的考究,饮茶的意境也有讲究,饮茶还有营养保健,修身养性,增进友谊,学习礼仪知识的作用,这些对我走向工作岗位,对人对事的态度有重要的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也有饮茶的习惯,但是也仅限在家里,从地里回来饭前往往会泡一壶茶,但是即不讲究茶的种类和质量,也不讲究茶的泡制和品茶方法,只是平常意义上的喝一杯有味道的茶,解解渴而已,所以在我的脑海里对茶并没有深刻的了解也从没有研究,就把它定义为家用茶水,后来见到的饮料如绿茶,冰红茶也并不知道它们同属一类,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直到学了茶艺之后才开始了解并认识茶文化,体会茶的意境和精神。

茶的历史悠久,制作方法多样,泡制也十分考究,对我们做人处事有一定的借鉴。茶的制作方法有蒸青,炒青,烘青等每一种里面又有使用工具和手法的区别,制作出的茶的色泽,形态等也不相同,而且泡制时应用不同的方法限制时间和次数等可以把各种茶的味道达到最佳。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特点的作用,所以在做的时候也要用适宜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最佳的效果。我们从事公共关系,就必须要学会应对不同性格不同职业和不同爱好的人,要想取得好的业绩就需要灵活的应对这些人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从而把工作做好。同样的处在相同领域的人其处事方法和做事原则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所以选择的应对方式和原则也要因人而异,学会和他们相处好的同时也能发挥出他们的作用,让他们为己所用,这也是一种智慧。

喝茶还要讲究周围的环境同时体会茶所代表的文化和意义。饮茶之风是由文人雅士发展到宫廷之中再由宫廷流传到民间的,其间茶的种类也有了明确的分类,茶艺也日趋成熟,茶礼也形成了统一的风格。文人在饮茶时往往会选择一处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精心泡制茶种,以静气凝神,同时领略大自然的和谐之美,领悟人生法则,有人还会突发奇想吟诗作画,在古代就有以茶会友的说法,请客人饮茶也就表示对他人的敬重成为一种礼数,同时有清政廉洁,远离污秽,消除杂念,修身养性的文化内涵,茶也就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象征,这就是所谓茶的“廉”,“美”,“和”,“敬”,尽显茶的本色。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需要静心静气,以平和的方式待人处事,静乃和之根本,我们工作本来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往往会被一些琐碎的事情而困扰,导致心情烦闷,甚至改变自己的心性,让自己过的不愉快,所以以静待人的同时也要以静待己,这样生活才会丰富而精彩。

谢谢老师给了我这次实训的机会,也感谢老师这一周来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此次实训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处事之道,为有效的工作打下基础。

茶艺师总结报告3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饮茶的习惯及爱好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艺师总结报告4到公司工作了一年了,对公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认为会所的茶艺师对茶文化的认识层面比较浅,并且我在茶文化这一方面比较占优势,所以我就以茶文化>培训和销售为主来开展我的工作,将我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为公司创造出利益。计划如下:

1、与老客户和固定客户保持联系,并根据情况请客户来会所喝茶,维护客户关系。

2、通过各媒体了解客户信息,并能根据客户所需提供相应的帮助。

3、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多于同事,领导们及时沟通交流。

4、每周增加1~2个新客户,每月要增加5~8个潜在客户。

5、每天留出一个小时来学习销售知识,并且利用到工作中。

6、每天下班后,对当天工作做一个工作总结,检查工作中失误与漏洞,以及怎样才能将工作做的更好。

7、在三个月内让会所的茶艺部在技术与茶文化知识上有一个提升,能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培训计划如下:

A、每周二利用一个小时来交流学习泡茶技术。

B、每周三周四利用一个小时来交流学习茶文化知识。

C、每次培训之后向茶艺师提出问题,并于第二天解答。

8、积极配合领导与同事的工作,认真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并且做到最好!

茶艺师总结报告5时光飞逝,转眼间又到了总结的时候,这既是对之前的回顾反思,又是对新的一年的规划。

茶艺师首先是一个服务人员,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而是一种服务的外在体现。好的服务质量需要我们首先要喜欢这个工作,真心实意地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成长和快乐,并能够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形象气质俱佳、仪容仪表整洁大方;主动热情地接待客人,并根绝顾客状况和季节不同推荐相应的茶饮。虽然临近春节之际,心情会因大家的回家过年而出现稍微的波动,但就像边防战士一样,即使八年没有回家和父母过团圆年,也要兢兢业业为国家的边防工作做出努力,因为这是一种对顾客、对公司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第6篇:茶艺茶道培训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 茶艺创新人才 评价体系 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158-02

中国茶文化包含面很广,博大精深,包含政治、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与健康成为这个世纪的生活主题。科学家推测,茶将以其独有的无可替代的健康理念取代咖啡、可可,成为21世纪最值得推荐的饮料。因此,茶逐渐成为这个世纪最受欢迎的集养生美容健康为一体的饮料,在未来,不应该只停留在茶的表面上,而是要把他融入到生活中去,品茶是人们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应如何完善茶文化专业建设、培养茶艺创新人才是市场极其需要的,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茶艺表演,创新人才评价的体系,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建设进行了讨论。

1 校企合作下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1 茶艺师的发展前景

茶艺师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职业,它既优雅又充满了文学色彩,茶艺表演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追捧,容易理解,茶与茶修、禅修、禅茶文化,融为一体,茶是现代生活一个合适的载体。茶艺表演的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茶文化与茶艺是该院的一门课程,茶艺表演,它可以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有人说茶的艺术是最亲和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无论过去或现在,茶艺像一把钥匙,打开窗棂,在人们的心中开花结果,优雅的芬芳。茶艺师现在就业前景很好,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要培养能走出校门,有一技之长,有自己独特茶艺创新理念,能传承中国茶文化,并发扬光大的茶艺创新人才,任重道远。

1.2 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茶艺培训的技能实践,学校很难真实模拟,茶馆、会所、茶园有很多相应的设施不可能完全实现,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顶岗实习,走进茶园,了解茶树生长环境,茶叶的保存环境,学生到茶企业去体验生活,学会泡茶,在相应的位置上体会茶农的辛苦,教师在传授茶的知识的同时,更要做好服务和管理,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相关茶的专业知识,在做茶中学习,在学习中逐渐明白做茶就如同做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茶艺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可以考虑季节性,茶叶行业的特点,结合长度,灵活实现教学管理,每学期教学时间的安排。如夏季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短期茶企业参观、技能培训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茶叶企业工作的流程,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职业素质,每年3~4月,采茶季节安排学生到茶园现场工作,超过1个月,通常可以安排在第二学期,学生作为一个专业的人完全进入特定的工作环境,在实践中学习专业技能。所以,实践时间和学习时间相互融合,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使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具体的实践环节,达到了培养茶艺创新人才的目的。

1.3 构建茶艺创新人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茶文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仅要有专业教师来教学,并且应该定期请由茶研究所专家和企业的专家来讲课,根据学生就业的专业能力,结合茶企业的专业标准,通过专家详细讲解,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不断强化实践能力的拓展学习,开阔学生的专业领域和知识面,在校企三方合作的平台上培养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茶艺和茶文化课程中加强实践课时,走出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构建茶艺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2.1 目前茶艺教学存在问题

高职现有茶艺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是,评价内容单一,缺乏考核评价过程,需要多元化、开放的评价模式,需要培养更具有创新能力的茶艺人才,校企合作下的茶艺职业和终身发展能力的评价模式相结合,“1+3”茶艺多元化评价模型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未来会作为一个课题跟踪研究。 “1”指的是在一个新的茶艺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大平台为核心,“3”指的是在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下的三个评价模式,茶艺培训实践评价平台,茶艺技能竞赛评价平台,学生创业实践评价平台,教师结合三个评价的子项目,给出W生最后的考核成绩,这个项目也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构建茶艺创新评价体系的基础。

2.2 茶艺创新评价模式的核心

茶艺“1+3”模式的多元化评价主要用于休闲服务专业、酒店管理专业茶艺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据专业的特点和自身发展方向的需要,在学校期间理论与实践相互依托,搭建校企合作三方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强化茶艺的创新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训。重视茶艺技巧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茶艺创新人才。“1+3”多元化的评价平台,即1个校企合作评价平台,三个个性化平台(茶艺实践项目评价平台,茶艺技能竞赛评价平台,学生创业实践评价平台)。

第一,校企合作评价平台是一个全面的基础平台,所有评价项目设计应该基于多元化校企合作的平台下,三个个性化平台有自己的评价考核方法,要有自己的评价个性化特征。第二,三个个性化平台关注不同的方面进行评价,提高的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茶艺实践项目评价平台,强调学生核心技能,专注于茶艺综合技能考核项目。茶艺技能竞赛平台主要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茶文化,茶艺创新艺术、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学生创业实践评价平台主要是依靠市场、企业、客户维护、关注茶企业、茶加工、茶产业等。第三,通过这个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构建人际交往能力等各种因素。茶艺技巧创新评价平台不仅是评价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的知识、技能、同时也是评价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要看模块项目的评价结果,更要关注项目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考核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包括情绪状态、关注和参与状态、接触状态、心境、产生六个方面。不仅在小群体作为一个单元进行评估,还要根据团队合作程度,每个学生的参与和贡献的进行科学评价打分。

2.3 解决的主要问题

构建“1+3”评价平台为核心,构建特色茶艺创新人才评价模式,模块化评价指标、培养创新人才,构建休闲、酒店专业茶艺全面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校企合作三方平台。三方主体的联动,扩大新的就业创业的渠道。“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三方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锻炼创业的机会和平台,形成一个专业的茶艺实践园地,在这个实践园里,学生是主动者,在这里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才能,最大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展专业技能比赛,进行的茶文化艺术展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形式,建立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技能训练实践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几年的实践证明,该院“茶文化和茶艺”课程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校企合作促进该院茶文化的专业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校企合作在该院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茶艺创新人才实践基地建设

为了满足企业需求的茶艺创造性人才,尽快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悉茶叶行业在教学环境中,基本的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茶艺创新人才能力的评价考核,首先要有配套的实践基地,因此,加强校园的建设场景训练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师资专家的配套,都是培养茶艺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基石。

3.1 建立校内茶艺创新实训室

茶艺专业实践教学一般分为六大茶类技能培训、综合技能培训和外部领域工作等这几个实用的类型,必须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学校有必要通过模拟茶馆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在学院开设茗约茶馆,让学生可以在校园体验创业的艰难,提供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建立了茶的艺术创新能力培训基地、日本茶道培训基地、仿宋斗茶基地,红茶培训基地,绿茶培训基地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提供学生专业的技能培训,建立的培训室,完全根据茶馆标准,使培训室不仅可以满足高职教学的需要,更是给学生提供创业的平台,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提高很快,多次在各种茶艺大赛中获奖,得到社会上的肯定。

3.2 茶艺创新人才校外实践基地

茶文化企业实践是茶艺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教学环节, 定期让学生到企业实践、茶叶研究所实践、茶文化农庄实践、可以让学生了解茶叶营销管理概念,直观了解茶产业和茶企业管理模式,掌握服务和管理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应选择一些著名的茶馆和休闲俱乐部深入合作,作为自己的实践基地。聘请茶加工方面的专家,按照社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开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内容领域工作和检验标准等,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按照设定的计划,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通过实践的操作和学习,并要求学生回学校定期反馈;实习后,茶艺教师要对学生在企业实践进行考核评价,启动三方评价体系,进行专业的评价学生实践的效果。要保证学生在实习基地有序完成实践任务。

4 Y语

与茶文化和茶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创新型茶艺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加大了,而且更注重人才的内涵,高素质,全方位的茶艺创新人才受到企业的欢迎,因此,必须采取企业、院校和校内实践基地三方结合的专业道路,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变评价模式,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面对面以便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茶艺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提高创业的能力,更好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最大化体现自我价值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赵昕,宿林林.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25-26.

[2] 王玲.中国茶文华[M].北京:中国书店,1992.

[3] 吴俊杰.高校市场营销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12-113.

第7篇:茶艺茶道培训范文

一、校园茶香飘溢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的精神透露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在我们沩山,“名山、名寺、名茶”闻名遐迩。作为沩山的孩子,有理由传承我们民族独特的茶文化。清茶可以怡情养性,擂茶可以迎宾待客,美丽的茶园更是沩山绿色生态旅游的新景观。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实践能力,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学校把“沩山茶文化”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实践能力,建设文化校园,熏陶高雅品质。

一是建设阵地。学校努力渲染茶文化氛围,设立了专门的劳技室,室内摆放了揉茶机、擂钵等制茶用品。劳技课上,老师对学生进行工具的使用及实践操作的指导。在校内醒目的位置,我们通过宣传海报、标语版面介绍茶的历史、茶的礼仪、茶的精神,展示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的精彩书画作品,定期总结汇报学生的活动情况等。建立好校园茶文化阵地,在校园倡导良好的学风。

二是研习茶艺。师生共同学习茶文化,以种茶、制茶、品茶为题,我们编写了校本教材,开设了茶文化课,向学生系统介绍茶史、茶叶分类、制作、鉴别、茶道茶俗等知识,让茶引领师生走进源远流长的文化殿堂,感受其蕴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是经典吟诵。中国的茶文化起源久远。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品茗弄诗,留下了流芳百世的名句佳篇。开展“经典诵读茶文化”,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茶的历史,领会茶的精髓,通过对茶与诗词、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与故事的学习,领略茶文化的内涵。

四是茶艺展示。茶艺表演是茶歌、茶诗、茶曲、茶艺、茶舞的综合表演,文艺素质要求非常高。既要求演员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更要有较强的表演功底,以及对茶文化的热爱。优雅的茶道是优雅生活的体现。当茶香飘满校园的时候,相信,茶文化已深深扎根于小导游的心中。

二、导游引航人生

站在时代的前沿,引领教育的。让学生把书读活,关注身边鲜活的社会课本,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成长的要求。“争当小导游”就是利用沩山的独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新型学习。在学当导游的过程中,学生要不断积淀沩山历史、文化、地理知识和当地民俗文化遗产等,同时还要结合环境、空气、污染等,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探究对大自然、社会的许多“为什么”和“怎么办”,通过全身心的体验学习、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和修养的提高。在修习茶文化的同时,学校单独开出了小导游课程,“我是沩山小导游”成为了学生一张自我介绍的名片。

一是体验品读,做家乡的小主人。学校把密印寺作为小导游实习基地,将湘茗茶园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落实导游指导老师,采用“走出去”的方法,组织学生去爬万佛灵山,游密印寺,观看芦花瀑布,采摘绿茶,让他们亲身体验感悟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同时,在节假日组织小导游在专职导游的带领下参观各个景区,实地学习当导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是习艺强能,体验快乐生活。学校利用各位老师的专业特长,逐个突破各个专业难题:语文老师运用写作知识、口语表达技巧等,教学生写导游词、说导游词,学生文学素养在明显提高;美术老师运用美术知识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小导游旗、小导游证;劳技老师进行茶叶专题讲座;信息技术老师指导师生交流研究内容,汇编校本课程,等等。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更专业的导游知识与技能,学校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对小导游进行培训,请密印寺的专职导游来校向学生介绍沩山的主要景点、人文故事以及导游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研究学习,习艺强能,合作提高。

三是实践锻炼,个个争当小导游。接待外来领导和游客时,学校派出学生导游介绍学校情况,口齿伶俐,落落大方的导游受到来校指导工作和参观考察的客人的啧啧称赞。学校定期进行总结,评选“沩山优秀小导游”,有姜XX、杨XX等20名学生荣获“沩山小导游章”,并被评为“优秀小导游”。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的评价,让学生学会了欣赏他人的优点,丰富了见识,提高了评价能力。通过一年多的摸索与实践,沩山各个景点的中文小导游团队已经初具规模。现在课题组已引进英语教师进行英文导游的培训,在期待中的第二届国际佛文化节上,学校将推出中英文相结合的导游到各个旅游景点接待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向远方的嘉宾介绍我们家乡的风光,推销家乡的特产,届时,我们的小导游们将是沩山最靓丽的风景。

第8篇:茶艺茶道培训范文

转年,陈柯辞职,流涟于茶庄、茶馆之中,“他的作息时间是下午和晚上活动。一天喝8个小时的茶。一家家不停地喝。还好,没有将嘴喝‘坏’。”陈柯的发小儿吴先生说。陈柯结识了诸多茶人,特别是台湾茶界有“茶痴”之称的罗健武。他常跟罗先生“挑场子”:到一家茶馆品茶,指茶不地道,再沏泡上自己携带的茶与茶馆老板共品。这是结友的过程,也是习茶的过程。

陈柯短暂开过茶馆和茶庄。“越了解茶,越觉得不适合开茶馆。因为,我只会找品质好的茶,而茶馆的高档茶消费群体极少,难以营利。再者,北京茶馆生存空间狭小,不少茶馆兼顾麻将,成休闲娱乐室了。”他现担任一家茶馆的顾问。“他是茶馆的‘镇馆之宝’,有人‘挑场子’,他是最后一道防线。”吴先生说。行走茶界多年,陈柯对茶和事有着自己的看法。神话

“‘喝熟茶,品老茶,藏新茶’是台湾茶界策划出的普洱茶宣传口号。”陈柯说。

港台是中国最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亦是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引领者,文物艺术品收藏界如此,茶界也如此。有人说,相关人士挣得盆满钵满。但是,必须承认的是,有知识的先知先觉者本应得到丰厚的回报,而不是相反。

二三十年前,普洱茶是廉价茶,一片七两重的茶,价格一元左右。有早茶习俗的香港和东南亚是主要消费区。香港茶商多“做仓”,即在一定条件下仓储新茶,促其发酵,以求最短时间内做出几十年自然发酵的效果。上世纪90年代,台湾茶商通过香港大量引入普洱老茶,逐渐推广开来,掀起了普洱茶热,普洱茶成为高档茶,价格持续攀升。一片上世纪50年代勐海茶厂的“大红印”(原重357克,现重约300来克)初卖5000新台币,20年后的今天已达百万以上新台币。

市场容量有限,台湾茶商将视线转到广阔的中国大陆。于是,“收藏能喝的古董”就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时尚流行语。在股市模式操作下,普洱茶热在大陆成功复制。“中关村IT业人士是首批接受普洱的人。为什么?IT业投资者或高管中,台湾籍人多,上行下效使然。”

在火热的普洱茶行情中,有知名茶厂改变经销模式:缴500万元成为经销商,茶厂以货冲抵,这种“入门费”一度涨至1500万元。“新茶一大件(84片)出厂价2000多元,曾涨到2万多元。”过度投机终使“普洱茶神话”在2007年崩盘。“回想起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普洱茶,接触了普洱茶,是这场炒作的最大收获。”陈柯说。投资

近年,茶叶生产成为部分大型企业的投资目标,其目的能添新农业的身份,可能得到政策方面的照顾,且投资额不大。但对大众而言,并不是随便买些茶叶放起来就会越来越值钱的,更不是所有的茶叶都可以长期存放。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老茶有普洱、乌龙和白茶等。茶品的升值与否,跟茶叶品质、工艺和存储条件息息相关。

普洱茶泡沫破灭后,广东投资者囤积了茶,出货的台湾投资者转战云南包起了茶山,以垄断茶生产链的上游资源。就大厂货而言,“‘大益’短暂下挫后重拾升势,而‘下关’则一蹶不振。”陈柯说。

与大厂货不同,古树茶成了新的炒作目标。“茶园多是人工栽植的小树。古树茶散布高山,根深叶茂。古茶树按区域山头划分,不是所有的古树都好喝。古树茶先是‘易武’领衔,接着‘班章’又充领头羊多年,这两年‘冰岛’已一马当先。”之所以如此,陈柯分析:“班章出名早,采摘过度的情况也最先出现。班章有‘茶王’之誉,刺激性强;‘冰岛’柔、甜、香,更易为人接受。”

连年颇有起色的大厂货行情,今年再度下挫。陈柯认为原因有二:“广东地区的消费能力下降和大茶厂的调整。”普洱茶主要消费地在广东,囤茶人少了,价格自然下跌。“茶厂也意识到,市场一旦饱和,先‘死’的就是茶厂。价格降下来,鼓励大众消费是解决之道。”

识茶

“好茶的基础是原料。工艺只能稍补缺憾,改变不了茶的本质。”陈柯总结出评判好茶的四个原则:原产地、原生态、原树种和原工艺。“遵守这四个原则找到的茶,一定是好茶。”

事实上,有的茶叶企业片面追求产量,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甚至铲除原有树种,移栽新品种。这样的情况下,原产地还在,原生态、原树种均“物是人非”了。

传统加工工艺是针对茶叶特性,历经千百年探索出来的,而新工艺则是短期的“急就章”。“以乌龙茶为例,新工艺源自台湾。为了赢得年青消费群体的喜爱。茶商采用减轻发酵和焙火,做成清香型乌龙茶,迅速占领市场。之后,影响到铁观音、武夷岩茶。这种快餐型的茶慢慢地流行起来。”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发酵度在40%至50%。新工艺发酵度在百分之二三十以下,偏绿茶。乌龙茶传统工艺的最后一道是焙火,意在使茶叶醇化。无焙火工序,茶的滋味、香气便不能稳定持久,只能存放于冰箱。“这还不是主要问题”,陈柯说:“轻发酵的茶喝多了伤肠胃。有位朋友喝铁观音两年,脸色灰暗,吃不了饭。停喝好一阵儿才恢复过来。”

省工艺也有成本考量。“比如龙井炒完茶后,有收灰工艺:用草纸包好茶放在缸里,边上放生石灰,密封存放十天以上,吸附茶叶中的水气和火气,稳定茶性。如今,市场上多少龙井茶有这道工艺?”陈柯问,“且工艺环节越多越易出问题,一旦出问题,茶就坏了,损失就更大。”

某些黑茶传统工艺在现代不易复制或复制成本过高,为此,茶企借鉴成功的普洱茶模式,改变工艺,人工加速发酵,也分生茶和熟茶了。“这样的茶,名是还原来的名,茶已不是原来的茶了。”陈柯不赞同盲目饮用野生茶,因为“野生茶树在自然界中为抵御虫害和其他侵害,多具毒性。”茶艺

中国大陆茶业复兴,茶艺馆遍地开花,台湾茶人西进,包括失意者、边缘人、“南郭先生”,经幕后团队专业包装为茶艺大师,创造了个人事业的辉煌,或重启个人事业的“第二春”,收徒动辄万元、十万元,俨然茶界符号。港台三流歌星凭一首歌红遍大陆的歌坛奇观,在茶界重现。

“‘茶艺’是台湾茶界倡导茶文化复兴时确定的名称,以别于日本茶道,并演绎出相应的程式。”陈柯说。“艺”和“道”两字,意义差之大矣。日本禅宗思想是茶道的核心,某种程度上,茶道就是包着茶外衣的佛教。而“茶艺”从字面上看就是侧重外在和仪式,事实亦是如此。“报名学个高级茶艺师证,必需自己编一套茶艺表演”陈柯说,“各式各样的茶艺表演太多了。”

当然,很多有识之士也在探索纯正的中国茶规。原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茶禅学会会长吴立民(信如法师,1926―2009)精心研究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茶具,依此设计了一套密宗茶规。

品牌

“全国七万家茶企的年总产值,只相当于立顿一家。”这是媒体对中国茶没有品牌的感叹。1992年进入中国大陆的英国立顿,定位大众化、年轻化、小资情调,已涉足红茶、绿茶、奶茶、铁观音、茉莉花茶等20多个品类,发展成中国茶界的“恐龙”。

立顿是工业化生产的典型:寻找足够便宜、足够多的原料,按一定比例磨碎混合,以保证统一的口味。中国茶地域性强,多以产地为名,如普洱、龙井,茶企缺乏品牌;在花茶流行的北方,几人知道四川的碧潭飘雪、江苏的苏茗毫这花茶翘楚?

第9篇:茶艺茶道培训范文

架在埃斯堡的茶文化桥梁

2008年10月,中国茶文化展开幕之时,芬兰迎来了漫长的冬季,世界则遭遇了罕见的金融危机。这一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和天津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中国茶文化展在芬兰埃斯堡现代艺术馆如期展出,而且一展就是3个月。

埃斯堡现代艺术馆是芬兰最大的现代艺术博物馆,馆藏艺术作品相当丰富。它位于芬兰第二大城市埃斯堡市。该馆热爱中国文化,中国驻芬兰大使馆文化处也与其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情和良好的合作关系。早在2004年,该馆就曾成功举办过一届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展。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副总经理阎东、副总监孙毅告诉笔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经费紧张起来,但芬方对中国茶文化非常感兴趣,坚持要促成这一展览。该馆馆长Markku Valkonen一直钟情于中国文化,对中国茶文化也有较深的认同感。为了完美展现中国茶文化,馆长选派的专家在筹展期间不下5次来到中国,亲自挑选展品,看茶艺表演,与专家接触。他们一致认为,只有看到拥有千百年历史的珍贵茶具,看到赏心悦目的当代中国茶艺,人们才有可能真正开始体验中国茶的文化韵味,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这与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的策展构想不谋而合,“我们要办的不仅仅是一次茶产品的展览,还要有高级茶艺师现场表演给人以感性的互动体验,更要有博物馆专家讲演,给大家带去理性的文化知识”。

在中芬双方历时一年的共同努力下,这次展览与以往茶展大不相同:它在展出中国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及黑茶,以及造型各异的饼茶、沱茶和砖茶等各种茶产品的同时,还展出了共119件茶文化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件(明陈洪绶所绘蕉林畅饮图轴)、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23件、一般文物87件。展品时代跨度从汉代一直到近代,展品材质不仅有欧洲人所熟悉的陶瓷器,也有金属、木器以及书法、绘画作品,力图通过茶具变化反映出中国人喝茶方式的演变和丰富深厚的文化。茶艺表演、茶文化讲座等丰富的文化活动则为整个茶展增添了茶文化氛围和内涵。

主流社会倾心中国茶文化

2008年10月7日晚6点,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内嘉宾云集,700余位芬兰主流社会的友人参加了此次茶展的开幕式。为茶文化展揭幕的中国驻芬兰大使马克卿热情洋溢地说,数百年来,中国茶文化通过文化交流与贸易香飘万里,架起了华夏文明和异域文明之间的桥梁。“以茶会友”的中国茶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和道德风范。和谐,已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不朽灵魂。

前来观展的芬兰友人们在多媒体展示台前流连忘返,认真观看中国传统采茶、制茶和品茶视频,与高级茶艺师一起细细品味中国茶艺的韵味。众多展品中,最引入注目的是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征集自法国的清代青花诗文茶具。茶具器身以青花手写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唐宋诗文,并配以在法国加工的铜鎏金提梁,中西合璧的茶文化器具反映了中西茶文化交流的特殊历史。为了便于芬兰观众更好地理解这套茶具的装饰,埃斯堡艺术博物馆还特别选择几首唐诗翻译成芬兰文。当人们得知展品中最古老的文物是来自近2000年前东汉时期的茶壶时,更是不约而同地赞叹中国茶文化的悠久、绵长。人们为能够在寒冷冬季里感受如此清雅的茶香感到温暖,从而对中国茶文化显示出浓厚的兴趣。

10月11日、12日,来自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的茶艺师为芬兰观众献上了西湖龙井茶和乌龙茶的茶艺表演。茶艺表演所用的仿古茶桌,即是埃斯堡现代艺术馆专家用数天时间在北京朝阳区古玩店“淘”来的。在茶艺表演过程中,参观者对茶具、服装以及精湛娴熟的表演技艺的赞叹声不绝于耳,茶美、水美、器美、境美、艺美的中国当代茶艺获得了堪称“惊艳”的现场效果。此后,茶艺师们还为中国驻芬兰使馆的女外交官进行了简单的茶艺培训。10月14日,芬兰总统哈洛宁造访使馆,使馆外交官们为哈洛宁总统献上了正宗的中华茶艺。

10月26日,作为展览的延续活动之一,中华茶文化讲座再次吸引了众多观展者。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和天津博物馆的专家们分别以中国茶文化历史、中国茶艺、中国六大茶类的分类与加工为主题,将茶文化娓娓道来。芬兰观众兴趣浓厚、反馈踊跃,一位女士当场询问外国人是否可以到茶叶博物馆学习茶艺,一位观众则称自己所饮的是40年的老普洱……

埃斯堡博物馆基金会主席赫米女士表示,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现展成就使很多芬兰人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17世纪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茶文化交流开始频繁,大量的中国茶叶及茶具输入欧洲。茶,作为健康的饮料随之传入芬兰,芬兰人民也喜欢上了饮茶。通过茶这种媒介,中国与芬兰的文化交流不断地加强。

把茶文化推向世界

让芬兰人乃至欧洲人充分认识中国茶的“喝法”,进一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是这次中国茶文化展的初衷之一。同时,策展方也有市场方面的深层考虑――借助展览打开中国茶在欧洲的市场,增进中式茶具、茶艺的文化贸易的可能性。中国茶的有关展览在日本较多,但该类茶展要么只是茶产品展销会,要么只突出日本茶道,中国茶往往作为一种产品现身。实际上,茶贸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茶产品本身,不属于文化贸易的范畴;另一部分则是与茶艺有关的茶具等工艺品,是文化贸易。如何在举办展览的同时,让与茶有关的文化贸易随之跟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