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启蒙教育心得范文

启蒙教育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启蒙教育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启蒙教育心得

第1篇:启蒙教育心得范文

关键词:学科素养;初中化学;化学兴趣;启蒙教育

化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老师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让学生们形成化学素养,发现化学的本质,培养化学思维能力。在以往的教育中,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背诵概念与原理上,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科素养培养自然受到了影响。部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对有的物质性质没有掌握清楚,引发了很多笑话。比如有学生因“一氧化二氢”可能引发呕吐而呼吁禁止它;有学生因“二氧化碳”可能导致温室效应而认为其没有使用价值。随着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明确提出,老师在化学教学中要进行启蒙教育,重点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

一、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现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已经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在探索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构建。核素素养包含着学生的各项能力,包括自主发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一般包括化学思维、化学能力、化学信息素养与化学精神。化学核心素养的本质是育人,老师在化学素养的培养中,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最根本的位置,要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理解其中的原理。初中学生刚学习化学,他们一方面对化学有着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他们不具备化学思维。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化学课程的特点,在设计上多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化学中的知识。这样,学生才会具备化学素养,树立科学的态度,养成化学精神。

二、目前初中化学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在很多学生看来,化学属于化学家的研究范畴,与自己的生活关联性不大。部分学生虽然认为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也不会过多研究化学,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同时,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化学,对化学还不是很了解。因种种原因,导致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不明显,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背诵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但是因学生没有与生活建立联系,导致学生在记忆过程中非常困难,即使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记住,如果长时间不用,也会很快忘掉。另外,学生对教材中的很多物质都不认识,教材中的化学现象都是学生生活的反映,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记住了其化学性质,但是很难在生活中应用化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很难用化学知识解释。初中学生的基础薄弱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

(二)缺乏学习氛围化学体系非常庞大,但是初中化学课程开设得比较晚,与其他科目相比,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非常少。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知识,都需要学生们掌握,但是部分老师在升学的压力下,教学心态比较急躁,他们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总结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学生根据老师的计划学习,导致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在课堂上,老师以教材为主,带领学生们学习一些浅层次的东西,不断灌输化学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实验教学则没有充分利用[1]。众所周知,化学离不开实验,几乎所有的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但是部分学校因实验器材设备的缺乏,学生们无法进行实验操作。另外,部分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不想在实验方面花费较多的时间,导致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初中化学课堂本应该发挥启蒙作用,但因种种因素导致学生学到的化学知识没有灵活性。

三、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措施

(一)培养化学意识与观念在化学启蒙教育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就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与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化学思想是学生认识物质的重要基础,学生们通过化学学习,化学理念便慢慢养成了,对各种社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便会有自己的想法。因此,老师在化学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通过常见的一些物质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用化学的思想去解释造成各种问题的原因。比如,在学习“燃烧”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观察蜡烛燃烧的反应,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蜡烛燃烧会产生什么样的物质呢?”学生们在下面思考开了,老师接着提问:“蜡烛产生的这种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老师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发现化学中的每一个现象都与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这种方式不仅会让学生们明白化学反应的规律,还会让学生树立化学思想与观念,这对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也形成了。

(二)培养化学思维与能力虽然初中学生在初三才开始学习化学,但是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启蒙教育中,老师仅仅是引路人。因此,老师要发挥学生的潜能,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们的思维在探索中得到开阔。同时,老师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用化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2]。例如,在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中,为了探讨氧化铜是否已经消耗完,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老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老师创设的情境思考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不仅会增加,还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到达真正启发学生的作用[3]。

(三)培养化学学科精神初中化学属于启蒙教育,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物质的结构与形式,最终的目标是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学科精神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在化学课堂上,要让学生们看到化学对我们生活的贡献。为达到教学效果,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树立科学精神[4]。首先,老师要用化学中的重要人物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通过门捷列夫、侯德榜等人物,让学生们了解他们在各自领域中对化学所做的贡献,学习他们探索、坚持的精神,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其次,老师要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在学习教材中的知识点时,老师要让学生们自己探索,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不断改变条件,总结化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精神。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化学启蒙教育,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们喜欢上化学。学生也要发挥自己的智慧,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结束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时期,学生们对化学的了解不多。老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们打好基础,通过引导,为学生打开化学的大门,让学生在化学的领域中主动探索。在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生活的意义,让学生树立化学思想,并给学生创建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美妙,提高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许宏林.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分析[J].新一代:理论版,2018(10):31.

[2]丁丹丹.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8(001):15-19.

[3]贾广英[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思考分析[J].下一代,2018(9):1.

第2篇:启蒙教育心得范文

【关键词】中国梦 思想教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2-02

我国要发展,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这才能促进我国快速的发展。随着主席“中国梦”的提出,为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是对广大青少年的引领和激励,可以使广大的青少年将中国梦与自己的梦想融合在一起,在达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这就需要各大高校在中国梦的背景下进行对青少年的思政教育,让学生领悟中国梦的真谛以及精髓,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适应国家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中国梦,使广大的青少年为实现这个梦都能发奋图强,刻苦钻研。

一、中国梦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新目标

思政教育在中国梦的影响有了新的教学目标,重在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青少年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能为实现中国梦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实现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个梦想。对青少年调查就会发现,许多青少年对理想这个话题总是避而不谈的,这说明青少年的梦想是空虚的,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中国梦具有广阔的视野,能够对青少年进行引领,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可以说是为青少年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因此各大高校在思政教学中应该积极的渗入中国梦思想,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领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理想,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学生未来的人生追求有很大帮助。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前进的灵魂,所以在思政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思想的开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广大的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因此青少年必须成为创新的开拓者,这才能进一步实现中国梦。因此在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要敢于想象,大胆的猜想,不要受一些条框框的影响,要善于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以全新的思维来判断问题,勇于挑战,不断的提升自我挑战能力,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上工作上总是走前人的道路,必须要有一套自己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也是中国梦的精神,在对广大青少年调查中就会发现很多青少年身上都缺乏这种实干精神,总是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脚踏实地的学习,所以在当前的思政教学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要心怀中国梦,潜心的钻研。因此在当前各大高校的思政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不断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深化学生学习的层次,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做好本分的工作,始终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中国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既要学习还要实践,始终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不断丰富自己知识以及经验,把自己的知识以及经验转化为实干的本领,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且还要主动的承担责任,迫使自己不断的学习,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最终成为一名脚踏实地的实干者。

二、将中国梦的精髓融入到学生的思政教育中

1.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梦想,与个人的梦想有紧密的联系,这就要体现对人的主体需要的契合和满足。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并要熟悉学生成长以及发展的规律,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服务,最终将学生的梦想与国家梦想和全民族的梦想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最终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在教学中的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思想,中国梦是一个宏大的梦想,如果将学生梦想和中国梦联系在一起,学生就会非常的迷茫,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将宏大的中国梦想划分多层面的梦想,例如成才梦、创业梦、报国梦等等,引导学生与其中一个梦想的结合,在一步步的实现与中国梦的结合,这样学生才不会茫然,最终才能双梦想的实现。正如中国的教育梦一样,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学习的首位,全方面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只有中国梦真正走进学生的思想,才会实现全中国人民的梦想。

2.系统推进的教学思路

中国梦是极其有内涵的,她不仅仅承载着我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而且还体现了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特点,正如主席所说的,要想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特色主义道路,不断的进行创新,发扬民族精神,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才能成就中国梦。中国梦也可以说是一个严密的体系,只有深刻的理解这个体系,并将这个体系融入到学生的思政教育中才会发挥效果。在21世纪的今天,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这样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所以在各大学校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将中国梦引入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促进双梦想的实现。

3.众力推进的教学途径

将中国梦引入到各大高校的思政教学中实行众力推进的教学途径,这里所说的众力推进主要指的是时间的纵向推进和空间的横向推进,在时间的推进中主要强调教师要积极将中国梦的内涵和精髓贯穿在思政教学中,并有效的实现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的有效结合,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发展方向进行定位。

三、教育者的育才梦和中国梦

各大高校思政教育者即是教育的组织者,还是教育的协调者和实施者,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而且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一个育才的梦想,育才是每个教育者的职责和本分。而当前的青少年不仅是中国梦的参与者,而且还是中国梦的实践者,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队,因此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各大高校的思政教学中,中国梦对教师来说就是育才梦,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实现了自己的育才梦也就实现了中国梦,所以在各大高校的思政教学中,教师者必须肩负起育人的使命,不断提升自身的魅力,不断的去影响学生,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来打造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凝聚每一个学生的力量,才能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从学生角度来说,中国梦对学生来说就是学生的成才梦,这样便于将学生的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不断进行自我的完善与发展,在实现自己成才梦的同时还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在中国梦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的阅读中国梦之类的文章,不断的了解中国梦的内涵与精髓,领悟中国梦的真正精神,才能有效的进行中国梦教学。在当前各大高校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中国梦与思想教育的理论联系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要对中国梦理念的阐述,使中国梦理念能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梦理念的精神念与精髓,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以及创新创造的能力,这有利于学生成才梦的实现,其次教师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自身的魅力,不断的去影响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始终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道路上为学生保驾护航,也可以在学校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还可以开展一些中国梦的演讲比赛,这更能将学生的梦想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在学生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还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尽自己一份力量。

总的来说,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的梦想,要想实现中国梦首先应该做好基础教育,教育是关键,人才是基础,而青少年又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所以在各大高校中进行中国梦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梦思想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干精神、承担精神,有效的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实现双梦想的实现,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梦在高校开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高校开展中国梦教学,希望对广大的教育者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哲.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党政干部论坛.2011(05)

[2]梁艳.延安精神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价值工程.2011(05)

[3]李爱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社会实践路径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4]胡松,杨宇光,朱小理.“红色资源”的界定及其转化的必然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5]徐朝亮,周琰培.利用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J].继续教育研究.2009(07)

第3篇:启蒙教育心得范文

当前全国有许许多多农村小学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如我们石滩镇小学就是其中一例。

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十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完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精神,学习领会有关“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要求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的讲话精神,学习了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后。我们对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于是笔者组织有关小学校长商量,决定在镇中心小学与麻车小学两间学校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实验,并于2015年下半年向“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与研究》总课题组申报了《农村小学国学启蒙教育实验研究》的子课题(课题批准号FHB120520)。

本文仅以我们石滩镇两间小学开展研究为例,谈谈农村小学在非政府机构统一牵头组织情况下开展国学启蒙教育遇到的困难与对策,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农村小学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工作。

二、启动国学启蒙教育遇到的困境

教育学告诉我们,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手段。即告诉我们由谁来教、教给谁、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那么我们在开展国学启蒙教育过程中上述要素齐备吗?非也,或者说很多要素不尽如人意。

(一)产生在教师方面的困境

为了解教师对国学启蒙教育工作有关情况,我们编制了“教师对国学启蒙教育的认识调查”、“ 教师当前对国学经典学习情况调查”、“教师对指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情况调查”、“教师参与国学启蒙教育的意愿情况调查”等问题表格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反映,总的情况是乐观的。但从有关数据与原因情况看,也存在着不少困难:⑴增加额外工作量;⑵怕影响义务教育刚性规定考试科目的学习与成绩滑坡;⑶阅读国学经典少,怕不能胜任指导学生的工作。

(二)产生在学生方面的困境

为了解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情况,我们编制了“学生国学启蒙教育前学习经典情况调查”、“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表现调查”两项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

从调查数据反映出来的困难:⑴学生阅读过我们所要开设的篇目不多;⑵有部分学生感觉国学文章难读难理解,学习起来辛苦,导致有些畏难情绪。不过这些都不是大问题!

(三)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我们是采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篇目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声律启蒙》、《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这些篇目与内容是教育部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推荐书,无可厚非。

(四)产生在教育手段上的困境

教育手段包括精神手段和物质手段。精神手段主要是教育者对教育客观规律的认识,教育方法的掌握,教育艺术的运用等;物质手段主要是进行教育时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我们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精神手段困扰我们主要是:⑴缺学科带头人;⑵缺上级教研机构与指导;⑶缺教育评价。物质手段困扰我们主要是:⑴没有可专设国学启蒙教育之课时;⑵缺经费,难为学生人手一册订购国学教材读本;⑶缺乏可供教师、学生集中学习与活动的时间。

三、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问卷调查与行动研究发现,农村小学国学启蒙教育在非政府机构统一牵头组织情况下开展主要存在于教育者(教师)以及教育手段方面。

(一)产生在教师身上的困境原因

1. 增加额外工作量。因为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不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牵头组织的工作,并非全镇各小学都开展,不是常规教学计划内的任务。另外,对经典的教育价值意义认识不足,在金钱利益至上的风气下奉献精神薄弱。再者怕影响刚性规定考试科目成绩的降低。因而,部分教师产生厌烦与担忧的情绪。

2. 对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阅读理解有畏难情绪。这方面对农村小学教师来说很现实。因为平时对国学经典书籍接触少,阅读量不大,年龄又偏大,记忆力不强,开卷读书做笔记不断汲取书中营养的意念也未很好养成,加上现在很多教师空余时间都花在“玩手机”消遣或阅读上。所以对打开国学经典细心研读必费神费脑,不愿意吃这个苦。

3. 为数不少的教师难胜任国学经典诵读指导与讲解教学活动。因为以前对国学经典读得少,怎样诵读连自己都不晓,何以指导学生?对经典语句自己不看译文都不明,何以对学生“详训诂,明句读”?所以教师确有难胜任国学经典诵读指导与讲解之实。

(二)在教育手段方面存在困难的原因

教育手段(精神手段、物质手段)方面存在困境说对农村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最大的困扰。

1. 精神手段的困境

⑴ 缺学科带头(引路)人。对从未开展过国学经典教育工作的农村小学领导与教师,如何报告申请,谁来主持,开设什么课程,谁来指导与讲解,用什么方式方法开展等等都是一头雾水,学校中根本找不到这项教育活动的带动引路人。

⑵ 缺上级此项教研机构咨询与指导(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设传统文化教育教研机构)。因为我们增城区教育局尚未统一牵头系统组织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所以教育局也不在教研室设置传统文化教育教研机构。我们在开展国学启蒙教育过程遇到的问题,没有直接咨询之处与求得指导支持力量。

⑶ 缺教育评价(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设评价体系)。教育评价具有“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教育系统正常运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作用。教育教学评价又具有“检查、反馈、激励、研究、定向、管理”等功能。因为我们是在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牵头组织下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农村小学,教育局关于学校教育评估不设此项教育评价指标。由于缺乏评价,教师没有激励成功感,没有惩罚批评的畏惧,加上部分教师又缺主动积极工作态度,所以有“随意”应付之嫌。

2. 物质手段的困境

⑴ 没有可专设传统文化教育之课时(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设有专用课时)。教育活动如果解决了“谁来教”、“教给谁”、“教什么”问题,但缺乏“什么时间教”,这“什么时间”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需条件。那么,我们当前课程表被义务教育规定的主课程以及地方课程等排得满满的,所以找不到一节课作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专用课时。这是我们开展国学启蒙教育遇到的最大困境。

⑵ 缺教材专项经费,难为学生人手一册订购国学教材读本(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有专项拨款)。因为传统文化教育实验教材尚未纳入中小学教材选用教材目录,又非教育局统一牵头组织开展的,上面没有该项款拨给,又不能向学生收书费,所以缺教材经费,不能为学生人手一册订购读本成了我们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又一大困境。

⑶ 缺乏可供教师、学生集中学习与活动的时间。由于上面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竞赛、培训、特色创新、教师考试、学生统考等等,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都排得满满的,让学校应接不暇,疲于应付。所以要挤一个单位时间集中教师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专题开会,布置任务,培训教师,教学研讨,总结情况等很难。要在学生中开展集体活动,要找一小时左右的时间也难。

四、如何走出困境

(一)走出来自教育者(教师)的困境

1. 达成共识,甘于奉献。思想决定一切,要把事情办好,首先要有正确统一的认识,才有合力的行为。鉴于教师们认为开展国学启蒙教育是额外增加工作量,添辛苦,加麻烦的思想。我们如何克服这方面困扰?⑴意义认识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党的十七大、十报告关于“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学习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请专家作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专题讲座。讲形势,谈认识,讲意义,谈价值,提高全体教师对在小学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意义认识;⑵奉献认识教育。与教师谈清楚拨出一些时间与精力学习与指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不仅让学生从中收获更多的做人道理与文化知识,自身也得以“教学相长”。使教师们提高该项工作的价值认识,从而去除“额外工作量”的心理负担。

2. 科学认识,却除顾虑。鉴于教师们怕学生学国学占用考试科目的学习时间,影响成绩滑坡这方面顾虑。我们开展“学习、行为、效果的关系”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国学经典如《弟子规》、《三字经》这些启蒙读物中,不仅教育孩子们养成行为品格,还培养孩子们刻苦努力学习的意志。如果从中汲取到营养,改变了不良行为又立志于学习,不仅不影响学业成绩降低,反而会大幅度提高学业成绩。

3.需求认知,激励教学。鉴于教师们对国学经典阅读少,指导学生诵读与讲解功底差这方面困难,我们采用的是精神需求与循序渐进法鼓励教师。⑴读经诵典正己化人。先请酷爱国学经典的教师谈个人阅读国学经典的积极心得,再在教师中开展讨论学习传统文化的裨益问题。让教师们正确认识学习传统文化,阅读经典不仅能有深度地丰富母语的认知,还能唤起良知自觉地修养思想行为,提升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品质,从而激发教师的“我要读”的需求。教师们“开卷读经”并指导学生后,我们设置《学习传统文化心得集》,登载教师的教学心得,以激发教师们读经诵典,正己化人;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与讲解。即按规定的篇目由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认知与理解水平选学选讲。

(二)走出来自教育手段的困境

1. 走出精神手段的困境

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鉴于缺乏学科带头(引路)人,可以聘请或请教行内熟悉国学启蒙教育的教师或专家到校来规划与指导。如我们聘请来自多年潜心研究国学启蒙教育的增城区广播电视大学退休教师朱兴为我们拟定传统文化教育方案、申报课题、指导日常具体工作。朱兴老师还开设国学教育实验班亲自上课,为教师们指路引径。

⑵ 多种形式开展教研。鉴于缺乏上级教研机构的指导的困境,教研工作可采用:a.请外面教师指导;b.积极参加相关的研讨会;c.学习报纸杂志有关文章经验;d.校内教师互相观摩探讨。

⑶ 以“无为而治”代显性评价。《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为无为,则无不治”。在国学启蒙教育未纳入考试科目之时,我们不必确立望而生畏的教育目标,“摸着石头过河”,采用教师不感到压力而自觉执行教育行为方式开展,让台湾的王财贵教授对国学学习告语“不学不得”、“早学早得”、“多学多得”产生出不同效果,从而自觉唤醒教师们的行动,让“不评价”变“大评价”推动教师们对国学教育的积极性。如我们采用“经典吟诵表演汇报”、“经典背诵抽查”、“学生行为改变汇报”、“学业成绩汇报”以及“班风班貌汇报”等形式检查学习效果,不评名次,不设奖项。这些汇报不是显性竞争而是自然形成结果。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教师仍自觉性形成,基本能完成教学任务,教育效果喜人。

2. 走出物质手段的困境

⑴ 形式多样凑课时。鉴于没有可专用课时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困境,我们采用累积时间与多元形式给学生讲足一周不少于1节课内容与一周不少1节课让学生诵读经典。a.利用每天午读10分钟时间全校性广播读或由各班选读;b.班主任灵活运用班会课读讲;c.语文、品德课教师每节课课前用三五分钟读讲;d.班主任灵活利用课外活动课读讲。还有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诵读与背诵。

⑵ 编制简易读物解决学生人手一册之困。由于缺乏订购国学经典实验教材读本经费,我们采用a.用学校办公经费编制简易小读本发给学生;b.于全国(广东版)实验教材中选择部分章节内容组织教师打印在A4纸上,装订成册发放给学生。

第4篇:启蒙教育心得范文

关键词:科学启蒙教育;小学新课标;科学素养

任何一种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终身的学习者,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补充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新观念,拓展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始终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通过对小学新课标的学习,收获颇多,获益匪浅。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自然”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是拓宽了学科教学的功能,加强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联系,从过去单纯的学科知识教学发展到进一步关注学生知识、能力与态度等多方面发展,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转变教学观念,大家将更多的关注投射在如何利用学生的经验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其强调的重点为自然科学知识与技术和社会的联系及学生身边的有关事物同现象之间的联系,在联系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目标上除了知识技能外,我们还要时刻关注学生与社会有关的思想、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二是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即将传统教学中讲生物与环境、物质与能、地球与宇宙的学科知识为主,发展到更关注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入了许多环保、资源、生态、人口、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自然”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同时,还增加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是在小学“自然”教学的不断改革完善和实践中应运而生的,这是一门综合课程,在课程设置时将科学这门学科同其他的课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将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放在核心宗旨上,它能够将自然科学和技术各个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综合有效地结合起来,且能够让学生通过运用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来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时具备必须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同自然界能够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所以科学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开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学习的目标要以探究为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师要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素质高、勇于进行探索、敢于进行创新的人才。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在科学知识学习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启蒙教育,所以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科学课程的素质发展起到了科学定位的作用,在科学课标中科学素养的内涵为:“科学探究、情感与态度、科学知识”三个方面。科学学习的动力表现在情感与态度上,然而科学学习的材料来源于科学知识,科学学习中科学探究表现为学习的中心环节,这也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在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信心,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科学的态度,进而在探究中获得科学知识。学习的目标达成了,最终获得科学学科的真正意义。

二、探究要科学学习的核心

探究学习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最终目标。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是探究学习时学生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是由科学课程提供的,使得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够像科学家进行探究一样,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探究科学的能力不断增长,学生会在学习中获得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了解科学发展历史的正确科学态度。

三、科学的启蒙课程在小学课程阶段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

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科学启蒙这门课程所要承担的任务将会是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加倍的呵护,进而培养小学生对于科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教师要做到引领他们学习科学知识和联系周围世界的能力,帮助学生对科学活动的过程认识和学习方法进行科学体验,使得学生能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关系具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乐于与人合作,同环境和谐相处,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科学教学活动不能够简单地认为只是让学生去学习与科学相关的知识,而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以及自己动手实验对科学知识的概念进行掌握

实验过程中探究是最主要的实践活动,在实验开始前所有的猜测、假设和猜想都是没有事实作为依据支持的,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反复实验,最后才能在试验完成时得出结论,然而在实验活动进行时如何合理进行操作呢?如何正确地处理获得结果便是一个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而这个实验过程我们不能只是为了验证才去进行实验活动,而应该是为了验证我们之前所做的猜测、假设和猜想是否是正确的。在科学学习中“探究”的运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感觉到这样的学习形式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走出课堂。

五、从“课堂模式封闭的”转向“课堂模式开放的”

第5篇:启蒙教育心得范文

【关键词】幼儿足球;有效;教学措施;分析

2007年,国务院印发《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可见国家对青少年的体质尤其重视,但现如今的现象是青少年的速度、力量、敏捷度均有所下降,如果不解决,将来有可能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足球训练则可以使身体健康发展。还可以改善身体机能,通过足球训练,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呼吸系统、心脏等器官的功能,增加食欲,提高吸收能力。同时,对提高孩子的肌肉、韧带力量等具有较好的锻炼效果。通过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对处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质、智力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现如今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宠成了小皇帝小公主,打不得骂不得,摔一跤家长心疼得很,在与人交流中,难免比较自我,而幼儿足球,除了锻炼自身体能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协作能力。儿童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也学会了照顾他人,考虑大局,对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能使身心健康,而且在足球教育中,挫折尤为重要,许多孩子一直被宠着,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受到了打击,还会生气不高兴,而胜利的那一方便会沾沾自喜,炫耀战果,这时候,运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孩子们能正视挫折与胜利。在今后的道路上,也可以使孩子们能正确的意识到成功和失败。

一、何为有效启蒙教学措施

在一些不知道新理论的人特别是儿童,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时,只能简单使他们记住结果而应用科学知识,这种忽略证明过程的教育方法叫启蒙教育。启蒙教育常用的说理方法是用一些被启蒙者已知的类似常识,来说明道理,而不是讲述科学证明过程。有效,何为有效?新华字典上的释义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

而有效的启蒙教学措施就是使儿童在足球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的喜欢上足球,对足球萌发兴趣的一种措施。

二、有效的启蒙教学措施

1.激励政策

在足球运动中,有学者研究设置适合儿童掌握的动作进行教能使孩子们获得成就感,再进行相应的激励政策,比如说物质奖励,分数奖励等行为会让儿童们更有兴趣去练习足球,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也不容易引起组织练习时的冲突。就像是,当孩子取得相应的胜利之后,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说小红花奖励,或者给予一些糖果,再比如设置一些奖项,类似于,最佳前锋奖,最佳后卫奖,最佳参与奖,等等来激励儿童,让其更轻松愉快的去踢足球,得到奖励之后,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即使是注意力短,在老师教导下,也会享受到足球的乐趣。

2.游戏形式

幼儿心理中兴趣占主导地位。兴趣是幼儿活动的最重要的动机,在练习足球时,应着重以培养兴趣为主,将儿童的兴趣带动起来。所以教学形式要采取多样性。例如,足球练习一般比较枯燥,有学者研究,学生们在联系扣,拉等动作的时候要比较感兴趣一些,在争夺一些比较专业的练习的时候,学校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再就是,可以进行一对一练习,或者比如说进行跑步比赛来锻炼脚力,进行一些智力小游戏,还可以讲足球的一些理论知识设置成知识抢答等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更多的足球运动,从而更加喜欢足球运动。再者,有些儿童进入小学或者初中之后仍爱踢足球,这与幼儿时期的教学也是息息相关的。其次,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不会过于枯燥,对于儿童而言,足球是一个未知的领域,除了新鲜感之外,还应该使其保持浓厚的兴趣。学龄前的儿童应主要以“玩”为主,从游戏中获得知识。但,在游戏之余也可穿插一些基本的技术,切不可一味的枯燥的练习。对身体机能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激发儿童兴趣,使他们沉浸在愉悦的游戏之中。在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为主,能够更好的使孩童们兴趣持久。

3.安全性

幼儿在生长发育中许多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骨骼也在生长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受到伤害,在足球运动中,受伤的风险率大大增加,这便使得足球的安全性得以重视。一些专业人士对于儿童运动生理的研究表明:“九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心肌收缩的调节机能发育尚不完全,因此在肌肉运动时机体是以增加心脏收频率来适应工作。所以肌肉活动后脉搏增长明显,血压变化轻微。”因此,对于儿童运动的强度性和实践性要十分关注,否则,大量的强度运动会导致儿童们的不适反应。比如,在孩子们运动的时候,老师要格外的关注,每个小孩子的身体素质不一样,一丝的疏忽变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在足球训练方面,应当选择适宜的强度、适宜的时间,和一些必要的提示。比如说,在经过强度训练之后不要大量饮水,饮用少量牛奶补充钙,出汗时不要马上脱衣服,将毛巾塞入背后吸汗,运动后不要立刻进入阴凉的地方,强烈的温差会容易引起孩子们感冒。

4.心理因素

幼儿的心理发展以及身体发展都十分不成熟,为了能使儿童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学校及老师得制定相应的措施,按照每个学生的适应性提供相应的帮助,了解幼儿的习性与幼儿的平时习惯,制定良好的足球计划,为其量身制定适合其的游戏活动,比如,A比较安静,不是很喜欢抢球之类的活动,可以将其安排在守门员的位置,B比较喜欢冲在前方,身体素质也挺不错,就可以使其在球队中担任主力位置。在游戏活动中,能够慢慢的喜欢上足球,进而可以保障幼儿的健康,家长们也可以更放心的将儿童交给学校。同时也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幼儿足球方面,家长的想法尤为重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支持会让他们更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更愿意去配合老师进行活动。

由此可见,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能使儿童们更好的热爱运动,学会了团队合作,身体机能也可以更好的发展,身心也能健康地发展,安全性的问题得以解决之后,家长们也会更放心的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寻找乐趣。

第6篇:启蒙教育心得范文

一、保持优良园风。

师德是一个园所的灵魂与根基,师德高尚的幼教队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孩子一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我园重视师德队伍建设,强调并实施着打造崇高师德队伍的工作目标。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个个是业务骨干,人人是师德模范的团结向上、勤奋善学、求实创新的幼教队伍。

“团结”代表着我们全体员工目标一致心连心的工作态度;“勤奋”阐述着我们“知识务必日日新,工作日日有收获”的工作要求;“求实”践行着我们“重在把握实践”的教学理念;“创新”则开启了我们“发展动力源”的宏伟志向。我们全体教职工共同巩固学习型组织,构建温暖祥和的氛围,人与人之间传递着爱的种子,大家共同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下完成每天的工作。

作为园长,要多给老师们机会,多与老师沟通,解决实际问题。对做过贡献的老师给她们舞台,对没做过贡献的老师给她们平台,这样老师们才会对工作充满感恩。同时,我还严格要求老师们的言行――讷于言,敏于行,让她们在工作上不迷茫――做以“爱”为武器的智者,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身心愉悦,教学相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还与全体教职工共同学习《论语》,领会做人做事的真谛。

作为一所崇尚国学经典教育的幼儿园,在对教师的培养中,我们要求她们学习国学经典。如:吟诵、中国书法,中国水墨画等。要求每一位老师会背《弟子规》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将国学经典运用到现实的工作中,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途径。享受工作的过程,感受生活的幸福。与人交要有情有义,与人谋要有忠有信,这也是我做人的标准,先经营自己才能慢慢影响别人。

二、浓重的国学氛围

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真正的“润物细无声”,要使他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教育的元素,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之中时刻感受到教育的乐趣,特别是国学的乐趣,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启蒙观,使他们在幼儿阶段就体会到国学之魅力。

作为孩子们天天生活的地方,园所环境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充分利用空间环境,为孩子们创设浓重的国学氛围。一面墙壁、一幅画卷、甚至一个小小的提示牌都是我们眼中的“重要部位”,教师们抓住每一个微小的细节,用心、用情、用责任布置着。渐渐的,我们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了,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国学的气息。鉴赏文房四宝,点滴感受古朴,字画装点环境,稚茶品味人生,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在我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我园的教育理念是以“育人”而不是“育才”为教育的出发点;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调动其天性的积极成分,让孩子沿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厚德中和。让孩子身心健康,有智有能。让孩子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孩子做关心他人的幸福的人。

经典诵读,有文化积累、智慧启蒙的作用,还有培养人格、规范言行的功能,非常适合孩子们诵读。我认为现在好的儿歌太匮乏了,不如让孩子们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我们不要求他们理解其意,储存起来就好,经典读多了,融会贯通。

我们过传统节日和24节气。让孩子们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重要节日老师孩子一起穿上汉服吟诗做画,培育他们的文雅气质,“幼儿养性,少年养志,成年养德”,也经常教育孩子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德,明白事理。

三、德育的起点和路径

德育,对于幼儿来说是必不可缺的,只有拥有了良好的道德基础,才会成就孩子的未来。为此,我园将“从珍惜个人的财物到珍惜他人的财物、从珍惜个人的心灵到珍惜他人的心灵、从珍惜个人的声誉到珍惜他人的声誉、从尊重自己到尊重他人、从履行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到帮助他人履行他们的义务和责任,从爱自己,爱父母,爱家庭,爱老师到爱集体、爱幼儿园、爱祖国”确定为德育的起点,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点滴做起,将“道德”的种子播种到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在落实德育目标的时候,我们选择了“爱”和“包容”两条途径。

爱是一种无声但饱含力量的情感,爱是一颗能不断传播且生根发芽的种子,所以,我园教师要做一名以“爱”为武器的智者,通过自己的爱感染孩子的心灵、得到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只有如此,拥有模仿天分的孩子们才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开始自己人生“爱”的旅途,将来,成就自己对家长对祖国的“大爱”。

孩子犯错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我园全体教师都有一颗“包容”的心与孩子生活学习在一起,“凡事盼望;凡事相信;凡事忍耐,凡是包容”已经成为我园教师的座右铭。

四、我的管理者心得与感悟

作为一个园所的管理者,首先是高尚思想的引导者,阳光自信博学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园长应以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的幼儿终身发展为己任,让教师与孩子共同感受幼儿园的真诚与挚爱。

园长一定是和美家庭幸福与快乐的拥有者,只有有,她才能将自己的幸福喜悦传递给教师和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快乐与温暖。

园长必须学会忠心、学会敬业、学会感恩、学会在逆境中反思、学会在竞争中生存。我经常鼓励自己的一句话便是“我有价值、我配得到、我爱自己、我一定成功”!

为此,我将自己的教育哲学定义为:

人生一切习惯,皆从躯体起。

身教重于言教。精神高远,情操高雅。

仁义礼智。遵守仁爱,规范伦理。

担当责任,有社会责任感。

对待事物要持肯定的态度。

要善于与人共事,内心要充满善意。

要知足,要勤奋。胸怀大,包容心大,知识面广。

用爱心的口吻,理解的状态引领幼儿成长,成为朋友,成为知己。

要求孩子优秀,首先要看自己优不优秀。

要把自己的见闻告诉孩子,多和孩子沟通。

学会尊重,尊重是一种原则,不是一种选择。

学会活像一个人:信任感、责任感、幸福感、大爱、大家、大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7篇:启蒙教育心得范文

一、《弟子规》教育是幼儿成长的需要

如今的幼儿由于物质生活的优越和家长的溺爱,被缔造成了一个个现代版的“小皇帝”。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稍有不如意就哭闹不止;他们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却很脆弱,恭敬、谦让、孝道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已经不多了。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感到头痛,教师为之担忧,这样的幼儿能担负起建设祖国大业的重任吗?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幼儿从小就懂得“仁、义、礼、智、信”,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国学的魅力,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共同学习《弟子规》。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学龄前幼儿天真无邪、禀性纯良,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其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可以用圣人的道德智慧滋养心性,帮助他们养成敦厚善良的秉性,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高尚正直的人格。

二、《弟子规》教育在探索中前行

到目前为止,在幼儿园开展《弟子规》教育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考,也没有成功的方法可借鉴。教学中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理解,探索着开展教育活动。由于幼儿年纪小,理解能力有限,教学中我将枯燥的文字转变成了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和一场场生动的情景剧,让幼儿在听一听、演一演的过程中理解、记牢,进而在生活中知道该怎样去做。回想一学期的《弟子规》学习,我与幼儿共同经历了许多:从一句一句的学习,到逐句逐句的讲解,再到一件一件的去实践,最后再从家长那里收集反馈回来的信息,有效地改进。有的家长还专门为幼儿买了《弟子规》教材或光盘,在家中帮助幼儿巩固学习,遇到事情就用《弟子规》来讲道理。比如有的幼儿说话习惯性的大声嚷,家长就用“尊长前,声要低”来约束;幼儿出去玩没有跟家长打招呼,家长就用“出必告,反必面”来提醒。就这样,通过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幼儿变化了,成长了,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习惯最终成为自然。

三、《弟子规》教育结硕果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欣喜地看到幼儿们不仅会背诵《弟子规》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在生活中按照圣人的教诲去做了。许多幼儿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原来傲慢不逊的变得彬彬有礼了,原来骄宠任性的变得乖巧可爱了,原来霸道自私的变得恭敬谦和了……

瑞瑞原来是个很任性的幼儿,不服管教,常跟妈妈顶嘴,从来不把父母为他做的事情当作一回事,更不知道感恩父母,这让他的妈妈很伤心。一天,瑞瑞妈妈一大早就来送他,兴冲冲地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儿子最近变化可大了,不但不顶嘴了,昨晚还打来热水给我洗脚,我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感谢你们的教育……”看着瑞瑞妈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内心也有股暖流在涌动……

要说变化最大的当数辰辰了。他刚来班级的时候不懂得礼貌待人,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经常与小朋友发生矛盾,小朋友的告状声常常是此起彼伏,即使在家里父母拿他都没有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辰辰的表现有了较大的变化,早上入园时会恭恭敬敬地给教师鞠躬并问声“老师好”,与小朋友相处得也越来越融洽了。听他妈妈说,晚上回家辰辰还经常给她揉肩捶背,妈妈逢人就夸儿子懂事了。

一天,辰辰午睡后起床,迷迷糊糊地冲进卫生间,正巧我在卫生间。当他正准备小便时却突然提起裤子站到门外了,他的举动让我很诧异,我就问:“辰辰,你是想小便吗?”“是。”“那怎么又出去了呢?是不是老师在你不好意思啊!”辰辰此时闷声闷气地说:“不是的,老师,《弟子规》不是讲了嘛,‘长者先,幼者后’,老师你先来!”多么朴实的话语啊!当时听得我真是又好笑,又感动。好笑的是,我只不过是去卫生间拿拖布而已,辰辰却误以为我要上厕所;感动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最初不懂礼貌的孩子,如今竟能自己憋着尿来礼让教师。这一举动中包含着多少对师长的尊敬啊!

四、《弟子规》教育期待家园携手

第8篇:启蒙教育心得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传统玩具;游戏;结合

传统玩具就是指那些具有一定历史传统的、具有一定民间性并广为流传的玩具。科技的进步使得玩具市场出现了很多现代玩具,这些现代玩具虽然科技含量很高而且时代感强,但是却缺少了一些人文气息在里面,使得幼儿从小就受到物质文化的影响,失去他们在那时候该有的童真。

一、传统玩具应与游戏相结合

1.传统玩具与游戏结合的原因。鲁迅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句话表明,玩具和游戏与幼儿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幼儿教育中,幼儿需要游戏,但是更需要玩具。

传统玩具源远流长,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满足人们益智、娱乐、审美的需要。如果让幼儿在启蒙时期就接触传统玩具,那么就会对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耳濡目染,那么这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有重大意义的。传统玩具源自于生产劳动中,是劳动人民建立起社会关系的基础,具有维系人际关系的作用,传统玩具是人类感情沟通的桥梁,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人文气息。而现代玩具时代感强,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商业色彩强,个性化明显等。这些现代玩具对于大众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玩具,可是对于幼儿来说过早的接触这些玩具,就会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将传统玩具与游戏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的成长。

2.结合的方式。因为传统玩具体现科学环保的思想,它的选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见到,比如:木,布,纸,竹等。这些材料有环保,取材方便等特点。比如在春天时,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们去野外放风筝,只要带几根竹条和几片纸张,然后教孩子们如何做风筝,教会他们方法后,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开始做风筝,不管做成什么风格各异的风筝,接着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们去玩放风筝的游戏。这种做法就体现出了传统玩具与游戏的结合。又比如七巧板,七巧板就用了几块木头就做成的。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玩一个拼七巧板的游戏,这样既激发了孩子的热情,又锻炼了孩子的思维。

二、传统玩具和游戏结合的意义

传统玩具具有传承性和稳定性,传统玩具手工制作的特点将传统的审美情趣和意识都传承了下来。继承和发展传统玩具不仅是对传统玩具的发展,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比如说九连环,里面蕴藏着深奥的数学原理。孔明灯体现了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与科学接触的亲身体验。游戏是从不同角度让幼儿去认识世界,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断与其他孩子接触,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游戏时总是会很开心,愉悦的心情使得幼儿的身心得到很大的满足,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同时,游戏有助于幼儿情感社会化,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长辈都会骄纵和宠溺他们,导致很多幼儿会依赖长辈,产生自私、好胜的心理,严重缺乏协作精神,这对以后以集体组织为中心的社会生活是有害而无一利的。但是幼儿加入到游戏中,他们通过游戏探究世界、感受社会生活、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得他们的情感社会化。

以上为传统玩具和游戏各自对幼儿教育的意义,如果教师将传统玩具和游戏结合起来教育幼儿,又将产生怎样的意义呢?

首先,传统玩具具有人性化和参与性,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与其他孩子面对面的接触交流,能够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在玩耍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幼儿参与进来,使得幼儿学会团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传统玩具比如七巧板是一种智力玩具,教师将一组七巧板交给幼儿,看谁拼出的图案最多而花费的时间又少。在这个游戏中,就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可以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

第9篇:启蒙教育心得范文

小学生思维存在不少缺陷: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以偏概全;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浅尝辄止;不善于联系地看问题,孤立思考;不善于创造性地分析问题,生搬硬套。因此,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全面性、深刻性、联系性和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形成正常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蕴藏着科学道理:《画杨桃》中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蛇与庄稼》告诉人们面对事物之间复杂的联系,应仔细研究,把握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古诗《题西林壁》强调冷静客观地进行调查分析,全面正确的认识事物;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要人们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揠苗助长》告诉人们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就会把事情办糟等等。通过一些蕴含哲理的课文教学,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行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四、让科学技术贴近学生生活

《奇妙的电脑》一课属于科普知识小品文,向学生渗透了电子计算机的有关常识,可以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志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构造功能以及和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技术发展速度的惊人。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计算机和网络日益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到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为适应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一系列电脑应用技术的必要性。

《新型玻璃》一课介绍了新型玻璃及其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中,让学生当一回推销员,把某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向顾客进行介绍,在问答表演中掌握新型玻璃的功能,感叹科学发明的了不起。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应用,让学生开展社会小调查,把生活中科学发明的特点和用途记录下来,通过调查报告、学生举例说明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

五、让科学幻想激发学生创新

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神话中的奔月、补天,插上翅膀飞翔,脚踏风火轮穿行等等,现在几乎都已成为现实。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展开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蝙蝠和雷达》一课讲的是科学家通过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出蝙蝠能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的故事。事实上,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就产生了一门新兴的科学——仿生学。学习完课文后,教师设疑,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人们还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学生争着回答:鲁班从植物的叶子得到启示,发明了锯;人们从鱼得到启示发明了船;从鱼鳔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从鸟儿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青蛙等得到启示,创造了蛙泳……一下子就举出了十几个例子。这些都是人类已经发明出的,再请学生们想一想,自己从什么得到启示,觉得可以发明出什么?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尽管有的设想显得可笑,却也闪耀着学生们创造思维的火花。

六、让科技制作锻炼学生能力

江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21世纪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通过科技制作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追根求源,不断探索刻苦钻研的精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