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下里巴人的意思范文

下里巴人的意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下里巴人的意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下里巴人的意思范文

我认为在这种现象背后,有一种特别的意味,反映了文化领域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摩擦。我把它理解为是一种社会转型冲突。网络兴起后,以文本和专家为中心的现代性范式,正转向以大众和阐释为中心的后现代性范式。超女、红学热暴露了发生在适应与不适应之间的现代化摩擦。

下里巴人的红学

刘心武对红学的诸多贡献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创立“秦学”分支这一条。他考证出一个惊人的线索:红楼梦中的秦可卿,有很大可能是被废太子的公主。红楼梦中贾家(以及现实中的曹家)的兴衰,与康乾时期的皇位争夺休戚相关。“无端”显赫的秦可卿就是反映这一矛盾的线索。其中有一些内容确实很有道理。比如刘心武认为给秦可卿看病的医生张友士,“友士”是“有事”的谐音。按《红楼梦》“真事隐、假语存”的起名习惯,这可说是一个有根有据的发现,就是专业红学家也不能轻易驳倒。

我和大多数网民一样,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红学家对刘心武有那么大意见。按说,刘心武研究红学作为一家之言,尤其是在秦可卿研究上有重大突破,引起了全社会对红楼梦的再次大规模关注,作为红学界,应当高兴才是,起码应当容纳。怎么不以为喜,反以为耻呢?想来想去,可能真实原因,还是在所谓“规范”上,道不相同,不与为谋罢。

传统时代,有传统时代的范式;网络时代,有网络时代的范式。这一次,网民与刘心武在范式问题上共鸣了一把。而且在我看来,是一种深层共鸣。有的红学权威,在得罪刘心武的同时,可能没有想到,他们也深深得罪了网民。因为权威的言下之意就是下里巴人没有资格搞红学。而网民正是这样一群下里巴人,他们不认为只有专家可以谈论红学,而认为《红楼梦》是大众话题,红学是公众共享空间。

网民形成这种共识,往深去想,代表着“解构专家”这样一种共同意志。这不是一种偶然冲动。不管网民自己意识到没有,解构专家实际是以后现代主义对本质主义的解构为思想基础的。专家往往代表对事物本质的专业认识;解构专家既是针对本质,也是针对专业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就成为一个比事件本身更有意义的话题。

就我个人而言,对刘心武的红学观点并无特殊偏爱。除了对他研究秦可卿的成果,觉得大受启发外,其它的或者印象不深,或者不太认同。这里只是想对后现代的一般话语权利进行一些辩护。

解构专家

所谓解构专家,就是一种否定权威的立场。在刘心武解红楼这个案例中,刘心武之于红学权威,一般网民之于红学家,就处在这种解构关系中。这种解构,触犯了传统的教条,也显示出了后现代的新规范,因此显得十分典型。

1、解构“以专家为中心”的范式

红学家指责刘心武的一条重要理由是─他不是专家。言下之意,刘心武如果写小说,不管他写得好坏,都是正当的;而刘心武谈红学,不管他说得有没有道理,都是不正当的。从互联网的观点看,这是一种非常无理的指责。按照这个逻辑推理,所有网民都不能超出自己的专业发表系统的意见,推而广之,所有人都只能安于社会分工。这是一种不符合现代化潮流的传统观念。

以专家为中心,只是这二三百年工业化阶段中存在的典型文化意识。它隐含的前提假设是─专业化分工先于全面发展。这里的“先于”,是指“价值优先于”的意思。其实,专业化分工的倡导者斯密、李嘉图也不过是业余经济学家,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创造了专家产生的条件。只有在工业化状态,才使专家这种片面发展的人,得以“大规模、批量化制造”。

从未来学观点看,社会以专家意见为中心这种畸形现象,将会随着人的全面发展而趋于弱化。刘心武固然是一个小说家,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了一个红学家、美学家或其它他想成为的什么家。这个道理对一般网民也适用。网络上多次重演非专业人士战胜专业人士的事件,这种事现在不是开始,将来也不会结束。历史地看,在前现代状态,人们的专业化意识并不发达。老子、庄子不过是“业余的”,这不妨碍他们超过一般专业哲学家。而在后现代状态中,人的全面发展和知识融合,将取代人的专业异化。妄言专家意见一定高于大众意见,将不能适应这一趋势。

2、解构“以文本为中心”的范式

对刘心武的又一指责,认为他有许多地方牵强附会,是在搞“六经注我”。我以为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确实,如果按传统观点评价,刘心武的红楼梦侦探学确实有点“强解”或阐释过度的味道;他对红楼梦人物的理解,在许多地方,有拿现代人的思维往古人头上硬套的嫌疑。

最典型的是刘心武以“刚、烈”解妙玉,实在过火太甚。妙玉本是弱不禁风的画中人物,刘心武偏把她写成式的英雄。我以为这与刘心武的个人特点有关。以他独特的审美取向,他似乎把南方古代淑女想象成了北方现代女将。实际上,《红楼梦》作者写女子,并非从是非善恶着眼,而是当作道法之自然的象征,成为与男子社会对比的参照系。作者“无才补天”,迫走江湖之远,遂恶庙堂之高,进而上升到认为所有远离自然的社会现象(四大家族)、社会代表(男人),都是没有价值的,应彻底否定的,凡社会(男人)所有相,皆应自然(女人)化为“茫茫大地真干净”。这很符合曹雪芹长辈入世经营织造,出世寓于寺庙的生活经历。从这个主旨看妙玉,怎么会象刘心武写的那么认真入世,与人做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呢?

以上似乎在说刘心武的不是,其实不是。现代性的阅读,是以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按这一标准,刘心武即有诸多不是。但后现代性的阅读,是以阅读者为中心的阅读。按照伽达默尔的阐释方法论,从个性化意义说,所有文本都是未完成的,只有当文本的“语形”与某一具体阅读者的“语境”产生对话关系,形成一个意义的循环时,整个过程方才完成。从后现代的意义上说,有多少阅读者和阐释者,就有多少种红楼梦。这就是后现代的阅读立场。

第2篇:下里巴人的意思范文

讯:现在一些人争当网红不择手段,自有其内在的经济动力。

本月26日三男子在广州地铁内摆桌吃喝并在地铁扶手横梁上晾衣服,结果被揭发出来其中一人为网络主播,涉嫌为某网络直播平台炒作;广州地铁方面称,不管是否炒作营销,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这条新闻让我想起了一个最近很红的网络词汇:网红。所谓网红,大概就是网络红人的意思,现在盛传只要成了网红月入可以多少万元,而十年八年前的网民红了多数只得虚名,现在一些人争当网红不择手段,自有其内在的经济动力。而说起网红这个新词,我不由得想起一个老词:歪瓜裂枣。这两个词不知道有无内在联系?

作为个人,如果要成为网红,许多人选择了丑陋。当年的芙蓉姐姐,现在的地铁上吃喝晾衣者,假如还有下一个,不管最后红不红,依然会这样。再看一些本来还有点格调的报纸和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现在也争先恐后地使用起很多格调甚低的所谓网络新词了。

多年前火过的一本书《格调》,里面不厌其烦地教育人们必须要有中产阶级的格调,连“小资”也基本列入被鄙视的圈子,就更不用说下里巴人小市民的生活和审美情趣了。但是这本书最终没成为生活指南。这些年来,“文艺”和“小资”逐渐成为被嘲笑的贬义词的同时也让更多人为之追求不舍。现在,无论是走在街头还是看电视剧,不用太细心,你就可以发现不知多少假冒伪劣。现在又流行一个词,叫做“工匠精神”,意味着精致、认真以及追求永恒的工匠精神。这就是现实。

说起网络文化,人们都容易冒出诸如“把幼稚当资本”、“把无知当个性”、“拿肉麻当有趣”等归纳,并且把批评的对象聚焦在90后和00后,但是老话说,当我们用一根手指在指点别人时,别忘了还有三根手指正指向我们自己。假如有一天丑陋不再成为网红选择,那一定是现实开始被正视的时候。(来源:南方都市报 文/陈扬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第3篇:下里巴人的意思范文

一、涸泽水蛇

泽涸①,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②也!”

(节选《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泽涸:池塘水干了。②神君:神的尊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蛇将徙( )

②子行而我随之()

③子行而我随之()

④人以为蛇之行者耳()

2.文言文中“以”主要有A.因为;B.连词,相当于“而”;C.介词,把、拿等意思。请分别选出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

①负我以行()

②人以我为神君也()

③乃相衔负以越公道()

④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3.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子行而我随之B. 人皆避之

C. 子将安之D. 默而识之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楚王问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

②引商刻羽( )

③杂以流徵( )

④是其曲弥高(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可用哪个成语来概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还可以用来比喻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困陈蔡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

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藜羹不斟( )

②得而爨之()

③攫其甑中而食之( )

④谒孔子而进食( )

⑤向者煤炱入甑中( )

⑥所恃者心也(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

②所恃者心也()

③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

④谒孔子而进食(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所述之事被后世用一个典故来概括,请说出这个典故,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典故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简洁的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澄子亡缁衣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缁也,以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宋有澄子者,亡缁衣()

②见妇人衣缁衣()

③援而弗舍,欲取其衣()

④子不如速与我衣()

2.翻译下面句子。

以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你有什么体会和感受?请你联系现实生活,写一段读后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阳桥与鲂

宓子贱①为单父②宰,过于阳昼③,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纶④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

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节选自汉・刘向《说苑・政理》)

【注释】①宓子贱,人名。②单父(Shànfǔ),古县名,今山东单县。③阳昼,人名。④(chà),举。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过于阳昼()

②子亦有以送仆乎()

③请以送子()

④夫纶错饵()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其为鱼,薄而不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亦有以送仆乎?”写宓子贱去单父赴任前拜访朋友阳昼,虚心求教、广纳为政良言,表明他有正直清廉的思想。

B.宓子贱曰:“善!”一个“善”字表明宓子贱从朋友阳昼钓鱼的经验里领会了治理百姓的道理,深切赞同朋友的看法并流露出由衷感激之情。

C.面对夹道欢迎的达官显贵,宓子贱说:“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表明宓子贱是一个低调的人,不喜张扬,洁身自好,不愿与一般人结交。

D.“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写宓子贱重视发挥当地德高望重的贤德之士在治理百姓上的作用,这是他对阳昼钓鱼经验的活学活用。

4.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背道而驰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①,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②,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③。方北面而持其驾④,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⑤?’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⑥。’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⑦。’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⑧。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扬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节选《季梁说魏王》)

【注释】①季梁:魏国人。②衣焦:衣裳皱缩不平。申:同“伸”,伸展。③大行:大路。④方北面:正朝北方。持其驾:用手持着缰绳,驾着车。⑤奚为:为什么。⑥吾用多:我的路费多。⑦御者:马夫。⑧举欲信于天下:一举一动要取信于天下,使众望所归。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中道而反()

②恃王国之大()

③犹至楚而北行( )

④举欲信于天下( )

2. 选出下列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我欲之楚

B.此非楚之路也

C.小大之狱

D.王之动愈数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觉得季梁是否能劝说成功?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楚人患狐

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牖下。狐入,遇焉,啼而踣。他日,豕暴于其田,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曰:“是驳也,真虎且不当,往且败。”弗听。马雷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

(节选自刘基《郁离子》 )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咸而亡其神( )

②出于牖下( )

③啼而踣()

④马雷而前(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伏而俟命()

②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 )

③往且败( )

④颅磔而死(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八哥学舌

鸲鹆①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

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敢效人言。

(选自明・庄元臣《书苴子・内编卷五》)

【注释】①鸲鹆:鸟,羽毛黑色,头部有羽冠,吃昆虫和植物种子,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俗称八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南人罗而调其舌( )

②蝉鸣于庭( )

③曷若我自鸣其意哉( )

④终身不敢效人言( )

2. 下列“言”与“久之,能效人言”中“言”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A.子能人言,甚善

B.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

C.此人一一为其言所闻,皆叹惋

D.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曷若我自鸣其意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读完这篇文章,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教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

一、阅读白居易的《白云泉》,回答问题。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所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_____王____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释]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诗题《城东早春》,在诗中作者是如何扣题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景”一词很值得玩味,其“清”字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这首诗以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华子岗的景物,试分析一下 “侵”和“拂”这两个动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它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新年是春天到来的标志,还没有芬芳的鲜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在焦急等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作者为写出人们内心情绪的跌宕腾挪,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的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增添了诗的趣味,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这首小诗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作者王维被后人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人赞誉其诗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妙境。

2.张旭的《山中留客》“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句中,“沾衣”为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本诗中的“湿衣”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世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这首诗通过山行所见,歌咏了什么?诗围绕一个“留”字,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第三、四句笔锋一转,又引申开去,用“纵使”来写“莫为”,写出一番什么样的景色?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宋诗,简答后面问题。

村行王禹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注释]本诗是王禹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颂传诵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文言文

一、1.①徙:迁移 ②子:你 ③随:跟随④耳:罢了

2.①B ②C③B ④A3.C

4.①倒不如咱们互相衔着,您背着我走,这样,人们看见就会把我当作神君呢。②人们看见,果然都避开它们,说:“这是神君呀!”

5.说明了迷信思想的可笑。

二、1.①跟着 ②引用 ③夹杂④高雅

2. ①有个客人在郢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 ②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唱和的人也就越少。

3.曲高和寡。曲调越高雅,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4.比喻知音难觅。也比喻品质高洁的人容易受到别人的误解。也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理解正确即可)

三、1.①lí ②cuàn ③zèng④yè⑤tái ⑥shì

2.①穷困 ②依仗 ③吃④拜见

3.①(孔子)白天睡觉,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②(按说)应该相信眼睛(看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应该依靠自己的心(的感受),自己的心也靠不住。你们记住,要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啊。

4. 陈蔡之厄。原指孔子及其弟子从陈国到蔡国的途中被围困,粮食断绝的事。后比喻旅途中遇到食宿上的困难。

5.这则小故事说明,只凭一些表面现象去主观臆断事情,就很容易犯错误。要做到真正地知人识人,非常不容易。这则故事还表明,作为老师,孔子能知错就改,而且以自己的教训去教育学生,这是相当可贵的。

四、1. ①遗失、丢失 ②穿,名词作动词 ③牵,拉,扯④还给

2.用一件黑色的单衣抵偿一件黑色的夹衣,你难道不是赚了吗?

3.要以理服人,不要强词夺理。

4.略(围绕“不要强词夺理”来写即可)

五、1.①拜访 ②用来……的办法③请允许我 ④同“措”,置放。

2.①这种鱼,瘦并且没味道。②这些就是阳昼所说的“阳桥”鱼来了。

3. C(这是宓子贱对一群阿谀奉承的小人避而远之,表明他知人善任,有自己的为政用人原则)

4.尊贵的人,是不会贪图蝇头小利,也不会放下自己的尊严去趋炎附势的。

六、1.①反通“返”,返回②依仗 ③向北 ④讲信用、取信2. A

3.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

4.背道而驰。(或:南辕北辙) 做什么事,首先要看准方向,才能发挥优势达到目的;如果方向错了,所有的优势只会导致离目标越来越远。

5.能。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

七、1.①zhé②yǒu ③bó④xū

2. ①等待 ②靠着③将 ④裂

3.①有个楚国人因狐狸而伤脑筋,用很多种方法捕捉它,没有抓到。②那楚国人大喜,认为虎偶是可以用来让天下所有野兽臣服的。

4.没有真本领,以假象吓唬人者,终将失败。

5.人们一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便总是自我膨胀到愚蠢的地步,以至于送了卿卿性命。

八、1.①网捕②庭院 ③哪能像…… ④仿效2. D

3.哪里比得上我自己鸣叫自己的心意呢!

4.这则寓言讽刺了写文章剽窃模仿别人的思想的人。告诉我们:为文者千万不要学鸲鹆鸟,不要落入别人思想的窠臼,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要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

5.当今社会是创新发展的时代,需要的是各方面的创新人才。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探索,勇于创新,努力使“自己的歌声更响亮”。

古诗词

一、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人。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何必”两句更表达了诗人的这种性格特点。

2.主要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以泉水激起的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

二、1.天色已晚,下起细雨。(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扣住“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

2.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以及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三、1.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2.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那里了。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3.“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4.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5.“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四、1.作者用“才”、“半”暗点“早”字,“半未匀”的柳芽冲寒而出,最富生机,最能显示早春的特征。

2.“清”不仅写出早春之景本身清新可喜,也指春景刚刚显露出来,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五、“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照下一步步下行的生动情景;“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正折射出作者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六、1.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2.增加了诗的浪漫主义色彩,“却嫌”、“故穿”,用拟人化手法,把春雪描写得美好而有灵性。

七、1.诗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幻觉、错觉。青翠的山色给人带来的浸染、滋润、细雨湿衣似的凉意美感。

八、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柳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柳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的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九、1.此诗歌咏了山地春天的美景,表现了留客的主旨。

2.写出了“入云深处亦沾衣”的又一景色;在一般人看来,只注意雨天的雨,没想到晴天同样有雨意。

十、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孤独,斑斓色彩中蕴涵哀伤。

2.悠闲中透着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3.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声景映衬,意味隽永。

第4篇:下里巴人的意思范文

根据公司的搜索引擎传播计划,我们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在一家著名的搜索引擎网站注册了自己的账户,准备做竞价排名,但是由于产品还没有到市场的投放期,网站注册后就没有进一步落实,搁置了一段时间。这一行动引发了一系列的推销行为,令人啼笑皆非,颇有借鉴意义,现在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一、推销人员纷至沓来,但是都是一家商的

网站用户注册后,除了关键词之外,我们将网站上需要的所有信息都认真填写好。之后由于还有其他传播工作要做准备,我们没有继续和这家搜索引擎公司继续联系。故事的主人公开始登场了。

注册完成几天后,就接到了推销电话,自报是那家搜索引擎公司,询问我们是不是某某公司?是否需要做网络推广?公司总经理姓氏名谁?手机号码?接到电话后,我问打电话的人从何种渠道知道我们公司?对方回答在网上看到,转而问我的姓名,并问我知不知道他们的竞价排名推广?接着推销他们的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我感觉非常不爽,加上并不急于开通,于是一口回绝了他。

随后一段时间不断有不同的人打电话,向我们推销该公司的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有时甚至一天要接到三四个同样内容的电话,给我的感觉非常不好。

评论: 这家公司的销售部门反应迅速灵敏,销售人员锲而不舍的精神也可圈可点。但是,对一个购买需求已经非常明确的客户,公司应该安排专业人士跟单,并将每次与客户的沟通过程记录下来;而不是随意与客户联系。销售员在与客户联系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客户的资料,如此莽撞的推销未免让人感觉突兀,这样销售管理未免也粗放了一点。

二、商的经理打来电话

过了一段时间,根据公司的计划安排,我们的新品已经完成在本地区的投放测试,准备向华东地区投放了,于是我们准备将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开通。这时候,该家公司销售人员又打电话约见,我同意了。很快来了一个小伙,自报是那家搜索引擎公司的商,在这之前根本没有一个人在电话中提到商的名称。我想更多地了解一下有关竞价排名方面的知识,但是小伙子显然没有做好准备,除了拿出一本产品使用说明书外,基本上对业务一窍不通。来我们公司的目的就是签合同,要服务费。我很不满意,将他打发。

当天下午,该公司的一个女销售员打来电话,她曾经有过电话联系,约好第二天来公司谈业务。

电话刚放下,又接到一个电话,自称是这家商公司的经理,向我了解到底是谁跟我联系?是哪个销售员找到我的?因为有2个业务员都自称我是他的客户。我告诉他,是我们自己注册的,并不了解他们的情况。于是他就承诺让那个女销售员第二天来拜访我。

评论:客户没有责任帮你管理销售员,管理、协调销售员之间冲突是销售经理的责任。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管理工具,不知道如何将客户分配给不同的销售员管理,也不对销售人员的过程进行跟踪,于是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客户要成交时,销售员开始争客户,搞得一团糟。经理裁定后,虽然息事宁人了,但是在员工的心中埋下了不满情绪,这是销售团队的大忌。

三、相互压价,还是没有签单

第二天,女销售员没有如约而至,倒是又换了另外一个男销售员打来电话,闭口不提之前的事情,而是说他们要到月底了,希望和我签单。于是我就让他报价,并告诉他之前也有他们公司的销售员向我报过价。于是这位急于成交的销售员就开始压价,除了正常的充值费用外,开户等其它一切费用都可以减免掉;看到我还没有表态的意思,又承诺送礼品等,目的是换取次日的签约。

考虑到我们的推广工作的进程,也到做网络推广的时候了。于是就同意他次日来见我。

评论:一个销售机会的跟单过程往往是一波三折,在这个过程中,更换销售员是常有的事情。更换跟单的销售员时候,销售员之间需要沟通,特别是新更换的销售员,应该认真查阅之前销售员跟单的情况,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轻者失去了谈判的筹码,重者失去销售机会。销售虽然追求的是结果,但非常需要过程管理,记录、检查销售过程是销售管理的基础。

第5篇:下里巴人的意思范文

关键词:流行歌词  文学美  意义

一、引言

  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文学作品,具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和“离谱能赏”的文学性,形成了“别是一家”的审美特征。“音乐性”要求作者必须“唱着写”,使歌词成为“乐化的诗”,具有形式的可谱性、内容的可唱性和语言的可听性等艺术特征;而“文学性”则要求作者不仅要用语言反映生活,抒情写意,更重要的是要讲究“情韵”,富有“诗意”,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把更广阔的空间留给音乐,使音乐能适时地从词尽之处起”。正因为这种“情韵”和“诗意”,使得歌词既具有“音乐始于词尽处”的引发功能,同时还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学价值——“离谱能赏”。以创作《卡秋莎》《红莓花儿开》等歌词而获得第一届“斯大林文艺奖”的苏联词作家伊萨柯夫斯基就曾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这里需要指出一个极其重要却往往被人们忽略的事实是,原先的“诗”其实就是“歌词”,或者说是一种“可唱的诗”,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一部“入乐可唱,离乐可诵”的歌词集,故《孟子·公孟》有“诵诗三百,歌诗三百”的记载,《史记.孔子世家》也有“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舞、雅、颂之音”的话……虽然当时与这些歌词“共存”的乐曲如今早已“烟消云散”,但它们依然能够“独立存在”且成为“文学经典”。流行歌曲歌词也具有这种“独立”功能。在日常交际、说话作文、商品广告等现实生活行为中,人们常常运用唐诗宋词那样,有意无意地借用、活用它们来表情达意,如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作为情书用语,用“明明白白我的心”来做核桃广告……这种“辐射”现象,说明歌词并非音乐的附庸,它不仅可“唱”可“赏”,而且还可“用”。既然流行歌曲歌词也是“文学作品”,那么,对中国流行歌曲进行文学研究,既有学术价值,也有实际意义。

    二、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歌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同样是以语言为物质材料显现在人们眼前的。但歌词与一般的文学作品又有区别,有它自己的独特性。由于它的受众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大众,它就不能艰深晦涩,必须得明白易晓、通俗易懂。但歌词若只追求“通俗易懂”,而没有余味与“回味再三”的韵致的话,便只能流行一时一地,而不能成为广为传唱的经典。况且,大众的审美需要是多样化的,“下里巴人”的需求固然占主要地位,但“阳春白雪”的需求也不可忽视。正如乔羽先生指出:“音乐这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严格地制约着它的歌词,使歌词这种文学体裁区别于任何其他文学体裁,即它不是看的而是听,不是读的而是唱的,因此它必须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乔先生的五个“寓于”,实则是对音乐文学之语言提出了一项要求,即质文相谐。一方面,它追求口语化与自然化的质朴之实;另一方面,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它还追求华丽精巧、优美生动的文饰之美。

歌词,做到质朴之实,容易被大家接受,便流传得广;又能兼顾文饰之美,便如一坛陈年老酒,经得起品,便能流传得久。综观当代歌坛,真正被人们记住的经典之歌,无一不是质文相谐的典范,如歌手邰正宵演唱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往事如风,痴心只是难懂/借酒相送,送不走身影蒙蒙/烛光投影,映不出你颜容/仍只见你独自照片中/夜风已冷,回想前程如梦/心似云动,怎堪相识不相逢/难舍心痛,难舍情已如风/难舍你在我心中的芳踪/我早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从分手的那一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到凋谢人已憔悴/千盟万誓已随花逝湮灭//夜风已冷,回想前程如梦/心似云动,怎堪相识不相逢/难舍心痛,难舍情已如风/难舍你在我心中的芳踪/我早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从分手的那一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到凋谢人已憔悴/千盟万誓已随花逝湮灭。”平白如话的语言,让人一听就能明白歌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歌词中用“风”、“酒”、“烛光”、“玫瑰”、“云”等词语加以修饰,增添了文采,尤其用“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夸张手法,反复吟唱,达到了一种情深意切的感人效果。

    质文相谐的歌曲还有许多,如陈红曾唱响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之所以人听人爱,除了其题材上抓住“老年问题”、主题上呼吁“亲情回归”外,也是由于口语艺术化的结果。比如开头一节:“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粗略看上去,就像百姓平日在聊家常,词中之语与日常口语无异,但仔细琢磨,其实它们是进行了不露痕迹的修饰,这只要略看“找点”与“带上”、“领着”与“陪同”两对句子就不难发现。

三、意象美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意象是诗歌的重要元素,也是歌词的魔方,可以旋转出不同的审美天地。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词作者手里,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与主观色彩入词,给歌曲带来不同的境界与氛围。

“歌词首先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与小说、散文、诗歌等一样,有独特的叙述方式,独特的审美角度,独特的结构形式的艺术表达形式,歌词的文学性语言必须能概括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氛围,”这一点受到了古典诗词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如“月亮”早古典诗词中多是以思乡、思家的意象出现的。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面对寂静的夜月,思乡、忆弟之情油然而生。现代流行歌曲有的也沿袭了这一意象的思乡情怀,如《月之故乡》(彭邦祯词,延生、刘庄曲)“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到了《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中“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依稀看到你的模样……你像那天上月亮/停泊在水的中央/永远停在我的心上。”月亮纯净而美丽,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望向思慕已久的心上人,是何等的清新柔美、深情款款。这时“月亮”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早已成为美丽心上人的代名词了。

再如“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许多人都以龙的子孙而自豪。一曲《龙的传人》(侯建德词曲)唱遍大江南北,更是激起不少人的民族自豪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然而在《龙的命运》(陈小奇词,毕晓世曲)中,作者利用最新的考个资料对历史文化进行了翻新的审查与反思,并且用充满隐患意识的内核与风趣幽默的语言做外壳,对“龙”这一意象做出了新的诠释:“龙”同时也是阿Q精神的沉淀。所以“从此后不再崇拜龙的伟大,从此后不再迷信龙的威力,从此后我们懂得龙的命运,不在天不在地就在我们手里。”

第6篇:下里巴人的意思范文

几个天南地北的学子,来到一起。专家、小D、老俵、老大,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爱好,知识的熏陶,为他们分析新一代的爱情生活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经历,又使他们常常对同一现象有不同的评价和认识。他们没有道学家式的说教,也没有仕女式的做作。他们有海阔天空式的狂热,然而却是在真诚地探讨人生、探讨他们自己。

让我们听听这4位大学生的对话吧。

A 第一幅的力度

“初恋像是刻在记忆岩石上的第一幅画,深刻而清晰,让人常常萦回、怀念。”专家深有感触地说。

专家望着窗外。月光下的雪,显得格外洁白。几个人静静听着专家的故事。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有次一个跟我关系不错的同学问我:‘你觉得小燕怎么样?我看她挺漂亮,配得上你这位美男子。’我一直也认为小燕很漂亮,只是羞于说出此话,平时连正视她一眼都觉得不好意思。他突然提到小燕,我心里猛地颤动了一下。我附合着他,尽量不露声色地说:是不错。‘我给你介绍介绍怎么样?’我含含糊糊地答应了。这位仁兄还真卖力气,不久便大功告成般向我报告事情办妥,告诉我:‘小燕认识你,而且对你印象很好。’几天后路遇小燕,我们互相问候、交谈,开始了我们的交往。我们的交往真是君子之交,像酒那样醉人,却像水一般纯洁。可不知为什么,她总是急于密切我们的关系,而我总觉得年龄尚小,应延以时日。加上一些误解,我们分手了。很奇怪的分手,没有争吵,没有埋怨,甚至没有矛盾。随着年龄增大,我又谈了几次对象,不知为什么,总觉不如第一个。我常常回忆起她的温柔、高雅。她的动作,她的眼神,她的语言,都充满了让人着迷的修养。我想,她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在外貌的美丽,而是在美丽的外表内有一颗精雕细琢过的心。后来我接触的女孩,从外貌上看有超过她的,但修养、气质、性格没有一个够得上她的一半。这也许会成为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我常常在不顺心的时候想起她来。”

小D、老大、老俵都以为专家是受人羡慕的美男子,没想到内心深处还有这样一段不顺心的事。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情系过去?”老大安慰道。

“人们往往是这样安慰别人,可你知道,人是很复杂的。人是由许许多多特定的外在因素和多种多样特定的内在因素构成的整体。你怎么可能找到另外一个整体,恰好具备了这些特定的因素呢?”

“但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后来找的对象,优点、长处普遍地超过第一个,使你乐不思蜀。”老俵道。

“这是可能的。可是第一个的位置,后来的是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的。初恋的深刻、甜蜜印象是后来者所抹不去的。”专家强调说。

“初恋何以会有那样大的魅力?”小D问。“我想这同初恋的特点有关。初恋是情窦初开时与异性的第一次密切接触的体验,一切都是那样新鲜、强烈,一切都是未曾经历过的,那么让人心颤。初恋还没有染上后来谈恋爱时那么多的世俗色彩,双方都那么痴情、纯洁。初恋有更多的隐蔽感和羞涩感,更为恋爱创造了一种让人心醉的情感享受。初恋极少有那种占有欲念,大多数人都愿真情地为对方奉献一切。初恋不存在恋人间的比较性,理想的审美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容易获得,容易得到一种高峰体验。”

“初恋一般是不成功的。”老大分析道。“两人往往因种种原因分手,而恰恰是两人的分手,给记忆和想像留下了美好的空间。如果按照自然发展顺序,恋爱、结婚、育子,一步步地发展,爱的回忆,便与商量结婚、彩礼、典礼花费、家务劳动、家庭烦恼,家庭关系、家政管理等等掺和在一起,一切便不那么浪漫和纯洁了,世俗的色彩便相对浓厚,记忆的色彩必然随之暗淡。初恋的分手,使对方的缺点并未充分表现,使她美好的一面非常突出。假如你真同她结了婚,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也许你们会闹矛盾、吵架、不和。可初恋后的分手避免了这一切,使对方形象留下许多空白点,于是,想像掺和着记忆理想地修复了对方形象的空白,更让自己心动、追忆。”

“不过初恋的不成功,也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专家道。“初恋遇到的对象可能是很理想的、大致相配的或不理想的。老大讲的是后两种情况。还有第一种情况:同很理想的对象分手了。初恋时一般不够成熟,心猿意马,自己也不很明确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对自己的和对他人的评价都不十分准确,可能会随意地对待初恋的分手。一旦他成熟了,回想起来,他才发现铸成了大错。可是一切往往已经不可改变了。这种情况下,对初恋尤为怀念。”

“我有时候就会突然萌发 一个愿望,想去看看第一个恋人,”小D道。

“可是你要是真的去看了,结果可能会很糟。一种可能,你的初恋对象正处于‘良好状态’时期,超过或接近你记忆中的美好形象,你可能会更加思念她。另一种可能,你也许会发现她早已失去当年的风采,正在锅台旁蓬头垢面地忙碌,你会怀疑:这是她吗?或者让你看到了你以前所不曾发现的她的毛病、弱点,立即损害了你记忆中的美好形象。”专家深思熟虑地说。

第7篇:下里巴人的意思范文

谁是最好的女喜剧演员

问题真让英大师一愣,做不知如何应答状。主持人阿忆那也是水中蛟龙、人中诸葛,又是解围又是推波助澜的插话:第一是宋丹丹,第二赵丽蓉,第三蔡明。台下一片坏笑声。英大师回过神、接过话茬,“我认为第一是赵丽蓉,第二是杨青,就是《候车大厅》中扮演王秀花的那位。其实她本人长得不难看。阿忆搭茬,“算美女。”英达扭头对阿忆,“我怎么觉,导你审美有毛病呀。”然后接着说,“中国好的喜剧演员,数不出十个。赵丽蓉单独开拓了女演员的喜剧表演风格。所有的表演技巧,都是她自己个攒的。那时她身边也没有我这么优秀的导演点拨,太不容易了。其他人都是我手把手教的。”说完自己先笑了一下。有点苦,也有点坏。“宋丹丹认识我之前并不是喜剧演员”,阿忆边上纠正,“85年我就看过宋丹丹演的一出莫扎特的喜剧”。英达反驳,“那不算喜剧”,然后话题一转,“这些演喜剧的女演员,都不太漂亮亮,包括蔡明。并不是喜剧不需要漂亮的女演员,而是漂亮的女演员都演偶像剧去了。其实本人在美国时看到,有许多大美妞演喜剧,跟咱这不一样,咱这是长得不怎么样的都不愿演喜剧。也是,赵丽蓉只能演阮妈,不让演张五可。”

我最佩服陈佩斯的原因

男演员甭说国外的了,说卓别林没意义。国内我最敬佩陈佩斯。为什么?首先在中国近三十年喜剧的这块荒漠中,他是开拓者、先行者。他所达到的高度,至今没有人超过。今天中国的喜剧局面,陈佩斯有开拓之功。其次,他的喜剧难弄。他和赵本山不一样。赵本山小帽一戴、东北话顺口溜一说,有程式喜剧成分。刚才我们说喜剧的本质就是出丑,赵本山的顺口溜,就是比平常人说话工整,就是在献丑,而人们对方言内心是鄙视的,所以也能引发喜剧效果。而陈佩斯说普通话,靠形体语言和神经中枢控制的脸部肌肉,这些更需要完美的喜剧才能。陈佩新的喜剧是闹剧,而闹剧是喜剧的重要分支,源自法兰西,更高级。他自己独立开拓了一种喜剧风格。再有,陈佩斯带出了一批喜剧人才。宋丹丹第一部喜剧电影,就是和陈佩斯演“傻帽经理”,就是陈带出来的,不说是手把手教也差不多,开始宋丹丹还不乐意演,我就劝她,喜剧是戏剧之王,别看不起喜剧。蔡明也是陈带起来的。我记得是八几年,陈邀请蔡明演了一场有关消防的晚会。还有梁天。陈邀请他演二子开店的麻秆,才红了。

为什么情景喜剧超不过《我爱我家》

英达说,“重要的一点是,那个时代环境相对宽松。文兴宇饰演的那个老干部形象,是个突破。当时摄制组有个摄像,父亲是个老干部,我就问他,你爸爸觉得怎么样?他说,乐归乐,看归看,但评价老干部是个二百五。还是有隔阂。再有,没有了编剧梁左。他对这个剧的贡献更大。现在没有了能和他比肩的编剧”。阿忆不服,接话,“其实我有可能成为梁左”。英达不屑地回应,“你不行。首先你没梁左聪明。再有,梁左在编我爱我家前,写了好多相声等。你现在又弄法律,又弄策划、主持的”,英达言外之意是阿忆没有那份坚持。又讲到“那个时代弄这些是让人看不起的。我现在的太太梁欢,后来也是读的北大文学系。有天教授上课,说,你们要好好学习,要向上进取,从宋代开始,没落文人就天天勾栏瓦舍、下里巴人的,比如像你们的师哥梁左那样没出息的……下边的同学知道梁欢是梁左的妹妹,大家憋不住冲她直笑,教授不知怎么回事,冲着梁欢问,你是他女朋友吗?整班笑晕”。英达总结道,“也不能说,现在的情景喜剧超不过《我爱我家》,艺术不好这么比,不像刘翔跑110米栏,这次多少秒,上次多少秒,不过,就是今后有超过《我爱我家》的出现,《我爱我家》的历史地位还是存在的。”

关于今后的打算

听众提问前,总是先问候一声英达老师好。英达在忍了几个后,终于忍不住了。冲着听众席,“我挺好的,我挺好的,再提问,这句话可以省略。”

有听众问,英老师以后不拍个大片吗?英达说,“那是人家陈凯歌、张艺谋的事,噢,怎么我一出手,就行,那还今后干吗,今儿晚上咱就开始得了,你投资,10个亿”。收住笑容反问提问者,“你们看我拍过电影吗,倒是演过不少电影。”

关于看好的喜剧演员,英达出人意料地说,“邓超是不可多得的喜剧人才,可惜,人家演偶像也挺好的,没能留住,但他却是演喜剧的苗子,以后有机会,一定用他。”

有人提问,“夫妻剧场”,可不可用普通人,英达回应,“试过,没人看。甭说普通人,名人也必须是演艺圈的。比如,有人说请个科学家,我让你现在说出几个物理学家,你说,一个也行。”现场无人应对。“所以,各有各的难处。”英达说。

电视人语

孔洁

坚持是一种精神放弃是一种境界

孔洁说,“坚持是一种精神,放弃是一种境界”。这是最近一个朋友跟我说的。我知道他在鼓励我走自己想走的路。我听从内心的呼唤,决定要过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生活,让自己节奏慢一点,去一个安静一点的地方,看一点闲书,多和朋友聊一点闲天,总之让自己闲散一点,而这一切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沉淀一下,我认为:热闹的是周围的世界,浮躁的是自己的内心。道理是明白了,但是真到开始做的时候才真正感觉到,“放弃”确实是一种境界,比“坚持”更难,难就难在患得患失,总觉得内心还是缺少一种安全感。其实渴望解脱的人远不止我一个,但是放眼望望有几个能挣脱滚滚红尘的?每个人都能说出无数个牵绊,每个人都有太多的原因不能离开,最后只能使自己内心的渴望成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李毅

主持人也要换位思维

李毅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后进入北京电视台主持过文艺、生活、科教等频道的多档电视节目,爱好音乐,摄影,读书,旅游,亲近大自然;座右铭:不要把生命当作一个问题,把它当成美酒,去喝它,成为一个饮生命之酒的醉汉。李毅讲:有时,当我从说者换位成平心静气的聆听者时,世界又为之洞开了一扇窗。1991年大学时期主持的BTV首届电视广告艺术大奖赛系列节目暨颁奖晚会,因此获优秀电视节目奖。此外,她还大量主持大型活动、大型晚会。如BTV多届春节晚会;大连国际时装节;多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系列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走进东方”大型服装服饰晚会等。同时参与了大量的宣传片、专题片、纪录片、广告片配音工作。李毅的主持风格知性大气,平和亲切,曾荣获中国新闻奖—等奖,北京新闻奖一等奖,北京广播电视奖一等奖等奖项。

梦遥梦不遥远

第8篇:下里巴人的意思范文

    关键词:流行歌词  文学美  意义

    一、引言

    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文学作品,具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和“离谱能赏”的文学性,形成了“别是一家”的审美特征。“音乐性”要求作者必须“唱着写”,使歌词成为“乐化的诗”,具有形式的可谱性、内容的可唱性和语言的可听性等艺术特征;而“文学性”则要求作者不仅要用语言反映生活,抒情写意,更重要的是要讲究“情韵”,富有“诗意”,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把更广阔的空间留给音乐,使音乐能适时地从词尽之处起”。正因为这种“情韵”和“诗意”,使得歌词既具有“音乐始于词尽处”的引发功能,同时还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学价值——“离谱能赏”。以创作《卡秋莎》《红莓花儿开》等歌词而获得第一届“斯大林文艺奖”的苏联词作家伊萨柯夫斯基就曾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这里需要指出一个极其重要却往往被人们忽略的事实是,原先的“诗”其实就是“歌词”,或者说是一种“可唱的诗”,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一部“入乐可唱,离乐可诵”的歌词集,故《孟子·公孟》有“诵诗三百,歌诗三百”的记载,《史记.孔子世家》也有“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舞、雅、颂之音”的话……虽然当时与这些歌词“共存”的乐曲如今早已“烟消云散”,但它们依然能够“独立存在”且成为“文学经典”。流行歌曲歌词也具有这种“独立”功能。在日常交际、说话作文、商品广告等现实生活行为中,人们常常运用唐诗宋词那样,有意无意地借用、活用它们来表情达意,如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作为情书用语,用“明明白白我的心”来做核桃广告……这种“辐射”现象,说明歌词并非音乐的附庸,它不仅可“唱”可“赏”,而且还可“用”。既然流行歌曲歌词也是“文学作品”,那么,对中国流行歌曲进行文学研究,既有学术价值,也有实际意义。

    二、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歌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同样是以语言为物质材料显现在人们眼前的。但歌词与一般的文学作品又有区别,有它自己的独特性。由于它的受众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大众,它就不能艰深晦涩,必须得明白易晓、通俗易懂。但歌词若只追求“通俗易懂”,而没有余味与“回味再三”的韵致的话,便只能流行一时一地,而不能成为广为传唱的经典。况且,大众的审美需要是多样化的,“下里巴人”的需求固然占主要地位,但“阳春白雪”的需求也不可忽视。正如乔羽先生指出:“音乐这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严格地制约着它的歌词,使歌词这种文学体裁区别于任何其他文学体裁,即它不是看的而是听,不是读的而是唱的,因此它必须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乔先生的五个“寓于”,实则是对音乐文学之语言提出了一项要求,即质文相谐。一方面,它追求口语化与自然化的质朴之实;另一方面,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它还追求华丽精巧、优美生动的文饰之美。

    歌词,做到质朴之实,容易被大家接受,便流传得广;又能兼顾文饰之美,便如一坛陈年老酒,经得起品,便能流传得久。综观当代歌坛,真正被人们记住的经典之歌,无一不是质文相谐的典范,如歌手邰正宵演唱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往事如风,痴心只是难懂/借酒相送,送不走身影蒙蒙/烛光投影,映不出你颜容/仍只见你独自照片中/夜风已冷,回想前程如梦/心似云动,怎堪相识不相逢/难舍心痛,难舍情已如风/难舍你在我心中的芳踪/我早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从分手的那一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到凋谢人已憔悴/千盟万誓已随花逝湮灭//夜风已冷,回想前程如梦/心似云动,怎堪相识不相逢/难舍心痛,难舍情已如风/难舍你在我心中的芳踪/我早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从分手的那一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到凋谢人已憔悴/千盟万誓已随花逝湮灭。”平白如话的语言,让人一听就能明白歌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歌词中用“风”、“酒”、“烛光”、“玫瑰”、“云”等词语加以修饰,增添了文采,尤其用“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夸张手法,反复吟唱,达到了一种情深意切的感人效果。

    质文相谐的歌曲还有许多,如陈红曾唱响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之所以人听人爱,除了其题材上抓住“老年问题”、主题上呼吁“亲情回归”外,也是由于口语艺术化的结果。比如开头一节:“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粗略看上去,就像百姓平日在聊家常,词中之语与日常口语无异,但仔细琢磨,其实它们是进行了不露痕迹的修饰,这只要略看“找点”与“带上”、“领着”与“陪同”两对句子就不难发现。

    三、意象美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意象是诗歌的重要元素,也是歌词的魔方,可以旋转出不同的审美天地。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词作者手里,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与主观色彩入词,给歌曲带来不同的境界与氛围。

    “歌词首先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与小说、散文、诗歌等一样,有独特的叙述方式,独特的审美角度,独特的结构形式的艺术表达形式,歌词的文学性语言必须能概括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氛围,”这一点受到了古典诗词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如“月亮”早古典诗词中多是以思乡、思家的意象出现的。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面对寂静的夜月,思乡、忆弟之情油然而生。现代流行歌曲有的也沿袭了这一意象的思乡情怀,如《月之故乡》(彭邦祯词,延生、刘庄曲)“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到了《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中“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依稀看到你的模样……你像那天上月亮/停泊在水的中央/永远停在我的心上。”月亮纯净而美丽,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望向思慕已久的心上人,是何等的清新柔美、深情款款。这时“月亮”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早已成为美丽心上人的代名词了。

    再如“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许多人都以龙的子孙而自豪。一曲《龙的传人》(侯建德词曲)唱遍大江南北,更是激起不少人的民族自豪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然而在《龙的命运》(陈小奇词,毕晓世曲)中,作者利用最新的考个资料对历史文化进行了翻新的审查与反思,并且用充满隐患意识的内核与风趣幽默的语言做外壳,对“龙”这一意象做出了新的诠释:“龙”同时也是阿Q精神的沉淀。所以“从此后不再崇拜龙的伟大,从此后不再迷信龙的威力,从此后我们懂得龙的命运,不在天不在地就在我们手里。”

    四、音乐美

    无论诗词,都追求“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的音乐美。诗的“音乐性”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可诵性,甚至也可以置之不理(如现代诗);而词的“音乐性”,是为了适于入乐,便于传唱。所以,词作家金波在《词刊》1990年第一期撰文强调要“唱着写”:“歌词作者要有独特的写作方式,这就是从创作一首歌词开始,就习惯于在内心深处默默地歌唱着去构思、去提炼,以至于字斟句酌地去推敲语言。”

    歌词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鲜明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歌词的节奏是通过歌词语言的句式结构来呈现的,这种节奏的句式结构往往是两句一组,回旋反复,形成歌词的音乐性。

    如《月朦胧,鸟朦胧》(琼瑶词):“月朦胧/鸟朦胧/萤火照夜夜空/山朦胧/鸟朦胧/秋虫在呢哝//花朦胧/夜朦胧/晚风叩帘拢/灯朦胧/人朦胧/但愿同入梦。”这首歌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节奏十分鲜明。第一句以 x xx 形式的节拍反复两次,第二句以 x x  x x x 形式的五字句的节拍,与第一句共同组成统一的句式结构。这个句式结构,又在第二、三、四句结构中循环出现,使歌词的音乐性非常强烈。这种音乐性给人的感觉是平和的、柔美的,恰当地表达了思念、祝愿的主题。

    (二)和谐的韵律

    鲁迅先生说:“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这里所说的“押大致相近的韵”是指同一个韵脚杂歌词中有规律的反复出现。这样做,可以使歌词更加和谐,更加流畅,从而增添歌词的音乐性。

    如《命运不是辘轳》(张藜词):“白涯涯的黄沙岗/挺起棵钻天杨/隔着篱笆有一座海青房/没有的总想有/得到的还盼望/盼来盼去谁愿盼个透心凉/女人不是水呀/男人不是缸/命运不是那辘轳/把那井绳缠在自己身上//黑油油的铁脊梁/汗珠子滚太阳/风吹篱笆雨洗窗/泪花泡月亮/人心可难测量/啥事都能碰上/挑水的媳妇谁愿挑着黄水汤/女人不是泥呀/男人不是筐/命运不是那辘轳/要挣断那井绳/牛铃摇春光。”这首歌词中的“岗”、“杨”、“房”、“望”、“凉”、“缸”、“上”和“梁”、“阳”、“亮”、“量”、“上”、“汤”、“筐”、“光”,都是同一个“江阳韵”,所以读起来和听起来都很和谐好听,音乐性特强,这也是押韵在歌词中的重要作用。

    五、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独特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意境有时也称为境界,出于佛经,佛家常把希望达到的某种悟道的理想境界地称为“境”或是“境界”,看成一种心灵派生的虚幻的东西。唐代以后进入文艺理论领域。王国维曾对“意境”做出这样的明确界定:“何以谓之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如其口出是也……故能写出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界。”由此可见,意境是诗人主观的情志意向与客观景物的有机融合。意境不久是意象的综合结晶,还是意象的拓展、重建与升华,既有鲜明立体的时空感,形成一幅完美的形象画面,给予人感观上的美感,同时也蕴涵着无限丰富的情思寓意,能激发读者无穷的想象与思索,产生感情的共鸣。

第9篇:下里巴人的意思范文

文献标识码:B

雅与俗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也是艺术中的一对矛盾。我们通常讲的阳春白雪类的高雅,是指上层社会所崇尚并占据艺坛主导地位的艺术,所谓通俗艺术,一般指为下里巴人、市井小民所喜爱的艺术。其实在社会的生活中,艺术的雅与俗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很多共性,因为雅与俗有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艺术作品的接受群体亦是如此,并非截然能分的开。

另外,“雅”代表的是文学艺术发展的纯正方向,其理想的模式是:思想内涵的博大崇高,深刻与先进,境界的高洁,形式语言的优美等等,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追求和达到高雅境界。这是代表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化成就的标志。相对来说“俗”,或日通俗,则主要代表着文学艺术价值的世俗化取向,一般不太注重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开掘式的“灵魂拷问”,是以浅显易懂、为多数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力求满足大众的口味,虽难免粗浅杂芜,但却常常洋溢着普通人的情感浪花,由于得到的是大多数民众喜爱,因此俗亦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绘画艺术方面确立雅的标准,早在唐末五代便初见端倪,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把画分为四格,即:逸格、神格、妙格、能格。逸格为最高境界,并日“画之逸格,最难其俦。”这个逸字是超出技法层面的东西,是画家各方面的修养及精神境界的流露。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更是明白的提出雅与俗评价标准,其在论王维吴道子画的诗中云:“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衽无间言。”我们从苏轼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其对吴道子的画尽管以妙绝评价,但却流露出轻视画工的意思,把工匠们的绘画列为俗类,而对王维这个文人士大夫的作品赞不绝口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苏轼把诗人(逸士)与画工(俗人)的作品进行了比较,极力褒扬前者而贬后者。他的“古来画师非俗士”,“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并称文人士大夫的绘画“非高人逸才不能辨,”其泾渭分明把文人画称为高雅艺术、将画工匠人的绘画称为低俗艺术而进行褒贬,充分体现了其在美学概念推崇的“淡泊”、“萧疏简远,超凡脱俗”的境界。由于苏轼在文人士大夫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力,他的这些理论对后世“文人画”的兴盛和工匠绘画的衰微则起到了不同寻常的影响作用。

元代是“文人画”占据画坛主导地位的时期,这期间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赵孟兆页、钱选、倪瓒等。其对文人画的理论加以演绎与发展。钱选提出“士气画”是不求形似,以得天趣为高的主张,倪瓒则提出“逸笔”和“逸气”的理论日:“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余之竹以为写胸中逸气耳。”这样的重“君子之风”,主张“游于艺”,强调“清雅、超然于物外”,力求“萧、疏、简、淡”的意境,为元代“文人画”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雅俗问题进一步作出了诠释。

明代董其昌更是把个“文人画”推崇到了极致,他的“南北宗论”可谓是在中国美术史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不论其提法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有多少负面影响,仅是他将禅宗思想理论融汇到中国画流派的评价体系中这一点来说,便是意义深远,使雅与俗更加清晰的对立起来。明清两代的文人士大夫在闲适无奈中,把绘画创作看作是纯粹的个人娱乐,“以画为乐,寄情笔端”,把绘画当作闲情逸致的享受。因为他们的审美尺度是“虚和萧散、神逸气静、澹泊天真,”达不到这种境界便是“俗”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唐宋以降的文人画家大都是文学家、诗人以及有一定地位和官职的士大夫,他们在绘画中文学趣味非常突出,“画中有诗”成为他们的审美标准和评价取向。因此在“文人画”中诗、书、画、印相结合并融为一个整体,这便成为“文人画”的基本样式。要符合这些标准便要求自己“读万卷书”始能“通神”,作品中要有“书卷气”和“士人之气”。柯九思在他的题画兰石小品中写到:“画到书生本色始见清绝”,所谓“清绝”便是文人士大夫要求的高雅绝俗。

自古以来的职业画家所注重的是描绘物象的形与色,如唐代宫廷绘画、宋代“院画”,以及风俗画、元代宗庙的壁画,这些职业画家的作品或植根于现实生活,或植根于民间神话传说,或为宫廷显贵所珍爱,或为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然而这类绘画在宋代却被贬为低俗的“工匠画”,这便毫无疑问的使其正常的发展受到了抑制。

实际上,绘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有自身的语言规律,客观地说,宫廷绘画、院体画、风俗画、宗教绘画等,这些被称为所谓北宗画派,均是由职业画家所组成,他们所重视的是物象的形体结构、色彩的变化,重视现实生活。这种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以民间和神话传说为题材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式,才更应该是绘画的本体语言形式。然而,由于唐宋以降的审美标准与价值取向的变化,使绘画的本体语言的探索受到了抑制,从而导致中国传统绘画在唐以后的整体发展以及技法演变不够全面。一般来说,古人把职业画家和文人画家分别称为“行家”和“隶家”,隶字便含有书、诗、文等意蕴。“行家”被认为是重技轻道,缺少诗、书、文等方面的修养,因此,便又被看作俗了。世俗画家要描绘现实生活与眼前的事物,首先要求所描绘的物象形体结构的准确,以达到表述客观物象和事件的真实,这样才能使大众理解接受。比如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题材上来说其为中国较早的以现实社会生活与风俗为内容的杰作;从技法上来说其严谨准确、生动多样的造型;繁复纷杂的构图处理;可谓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绘画的一个里程碑。然而即便如此,在文人士大夫的评价体系中仍被认为是:所绘皆舟车城郭桥梁市隆之景,亦谓之寻常品无高古之气。

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文化背景是源于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理念,儒家主张积极人世、注重现实,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倡:“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种忧国有民积极进取的精神。而道家则主张出世超脱,提倡:“无为自化,清净自正。”但若细究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便可以看出其实是儒道互补的综合体,表面上看所描绘的山水林木、花鸟虫鱼,却从另一层面传达着关注人生世事的意念。正所谓:“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然而这才是真正的儒和道、雅与俗两对矛盾对立而又统一的整体。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行家(工匠)画中有雅俗之分,同样是隶家(文人)画亦有雅俗之分。而且雅俗问题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变化,古代俗的东西今天可能变为雅的,今天俗的东西若干年后又可能变化为雅的东西,这种雅与俗的换位,其实乃是评价体系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价值观念方面的变化。六朝的清瘦俊爽之美,充满了文人的审美气息,而入唐后便改为崇尚丰满肥腴、色彩浓艳厚重,与六朝相比是不是显得俗了些?然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唐代周肪、张萱的仕女图以及唐三彩的造型和色彩,则会有另一种风韵和雅致。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的雅俗观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在这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国家与国家、东方与西方,全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相互影响,人们足不出门便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世界各地。在这不同文化的碰撞中,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的后生们在不断地否定着自己前辈的评价体系。我们传统观念中的高雅艺术,如绘画方面的“文人画”,音乐戏曲方面的交响乐、芭蕾舞、歌剧、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冷落,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这是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也是一种消费型文化的时代。这种文化的崛起是与现代化进程同步的,在这以都市文明主导下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民文化,主要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需求。它的结构十分庞杂,但其本质却是商业文化,具有市场化、世俗化、游戏化、平面化和大众的参与性等等特征。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