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药企业财务风险范文

医药企业财务风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企业财务风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药企业财务风险

第1篇:医药企业财务风险范文

【关键词】医药行业;财务战略;宏观环境

一、 财务战略概念

财务战略是指企业在价值管理的基础上为了实现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所采取的管理方针及决策方式,即企业在利益最大化及企业资金平衡的基础上使公司稳定长远发展下去所制定出一系列的谋划。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迅速的发展,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医药企业来说,财务战略更成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有利工具。

二、我国目前医药行业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随之而来的医疗保健需求逐渐增长,这更加推动了我国医药企业迅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医药工业体系且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医药企业经济也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一部分。正是由于这种突飞猛进的发展,医药企业竞争也在日益加剧。部分医药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财务战略的重要性,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企业财务风险,由昔日“永远的朝阳产业”变为如今风险不断升高收益不断降低的产业。为有效规避财务经营风险,我们必须从医药企业财务战略出发,把握好财务战略这一关,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对我国医药企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三、医药企业有效规避经营风险的财务战略

1.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动态分析战略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宏观环境)和内部环境。宏观环境是指现在社会下的经济、市场、社会文化、资源等各方面的环境。我国大部分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因无法适应外在宏观环境变化,缺乏对宏观环境的应变能力,最终导致医药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变化对医药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一般表现在:企业资金回收、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几个方面。我们应该提高对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变化的警惕,并认真分析它将对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充分掌握各宏观环境的变化,从根本上完善我们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并在财务管理人员及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中下功夫,加强各项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才能有效的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损失。

2.构建财务风险预先警示战略

无论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是企业经营活动中,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只有等困难或者灾难真真切切的来临时,我们才知道痛之切。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预先警惕它的风险呢?做好对财务风险的事前评价及警示,能减少甚至避免医药企业在经营决策时的失误,比如:企业资金回收、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各方面带来的财务风险。而构造财务风险预先警示战略,是以现金流量为基础、重点以现金盈利和现金增加的数据变化为动态指标。现金盈利值与现金增加值是最能反应企业财务是否正常运作的因素,最直观的反映出企业财务的收益情况。当企业没有了盈利,企业不能发展无法生存最后只能宣告破产。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指标上,第一是收益性指标,其次是流动性指标,再一个就是偿债能力指标。我们要清楚意识到这三个指标对我们带来的经营风险,预先对其评估并高度重视与警惕,构建财务风险预先警示战略。

3.完善内部财务结构战略

大部分医药企业内部财务结构的不严谨性已经严重影响到医药企业的发展。我们都知道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为了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应调整企业内部账务结构,制订统一的财务会计政策并调整企业内部财务结构。通过这一调整完善内部财务结构,成员企业必须按照集团整体的财务战略要求来走,使集团企业与各成员企业明确且了解资金的筹集、投放、及收入与利润分配。与此同时制定合理的激励与约束的用人制度,使企业成员不再单方面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而是跟企业共同利益相挂钩,不断完善内部财务结构,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到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危害的重要性。

四、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医药企业来说,财务战略是他们规避经营风险的有利保障。即使在外部看来自我感觉比较良好的医药企业也要从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及内部环境出发做好预警工作。避免在企业筹资、资金回收、投资、收益分配等方面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制定各项财务战略才能使医药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芮.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8

第2篇:医药企业财务风险范文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控制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却在不断下降,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与此同时,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更是带来了老人对医药产品的巨大需求,从一些数据来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已经超过农村人口比重,2016年相对于2015年已经提升了1.5个百分点。社会“亚健康”与老年病并存,更加催生了对医药产品的需求。对于医药企业来讲,这是其发展的机遇,但是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也会带来管理上的困难,滋生一系列的财务风险,这些因素和医药行业本身的行业特点如高风险性贴加起来,使其面临的风险更加集中。

1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医药制造业是指按照国家规范要求,按照一定的加工程序,生产出人们需要的医疗产品的企业。医药商和相关的工业也属于广义上的医药制造业,本文仅仅研究医药产品的生产。显然,医药制造业的财务风险就是指医药产品在制造、经营、出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失的可能性,还有因为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如国家政策变动、市场需求变动、产业政策变动等因素造成的潜在损失,以上综合定义为本文所研究的医疗制造业财务风险。

2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2.1投入大

医疗制造业因为自身的行业性质,其研发投入和标准生产线建设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的。一般而言,药物的研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尖端的人才和大量昂贵的材料。一般医药企业的研发支出占企业全部投入的30%以上的比重,并且难以保证其未来的效益预期。从世界上的案例来看,高端药物从开始研发到最后面向市场销售需要超过10年的时间,需要投资将近100亿元。此外,由于医药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医药的制造还需要通过一系列质量管理规范,这就需要医药企业建立具有严格质量标准的生产线,而这项投资粗略估计在5000万~3亿元。

2.2回报高

伴随医药企业的高投入性之后的是高回报性,这是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所在。前面提到,医药企业是研发投入占比很大的企业,这就决定了医药企业具有较多的专利技术,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一个产品在专利保护的时间段内,会形成市场垄断从而赚取超额利润,给医药企业带来巨大的回报。比如美国一家医药企业曾因为研制成功一种叫作细胞生成素的新药而成为世界最大的制药企业。

2.3风险高

医药企业的产品因为前期的巨大投入和对法治环境的依赖而存在很大的运营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存在两个时间段:一是产品研发阶段。在该阶段产品能否突破技术难关,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占领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那些具有创新性、市场紧缺的药品,其效益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如果医药企业生产的药品没有特色,市场上类似产品很多,即便后期以低价促销,未来也可能难以赢利;二是产品投放市场的阶段。该阶段面临的风险来自政府部门的监管,医药企业因为其社会性较强,药物的出售常常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一旦药物质量出现问题不能通过检测将面临很大的损失。

3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评估

3.1财务风险的定性评估

所谓“定性评估”就是通过经验主观判断风险的大小,由于每一个人的判断标准不一,定性评估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的定性评估手段就是专家会议,即首先将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列举出来,制定每一种因素评分标准和权重,然后由专家们进行打分,依据分数的大小和之前设定的行业标准值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风险状况。

3.2财务风险的定量评估

(1)概率分析。我们知道在概率论中,常用方差来衡量风险大小,同样,医药企业财务风险的计算同样据此法:首先计算,每一个产品未来收益的期望值,然后计算项目的标准差或者方差,通过方差的大小和同类行业标准值对比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2)风险价值度量。风险价值度量就是计算在一定的置信度下产品投资产生的最大损失值。该方法显然可以计算损失的大小,对投资者而言更能提供一个较为精确的数据,从而帮助投资者选择科学的投资组合或者产品组合。(3)杠杆系数分析。该方法的原理是依据会计中衡量企业运营风险的系数来衡量医药企业面临的风险,这种方法可直接依据财务数据计算,测算出杠杆系数从而有一个直观的判断,此外,可以和同类企业进行比较。

4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4.1拓宽融资渠道

(1)争取政府优惠和补助。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升和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支持生命健康产品的开发,其中就包括技术先进、功效显著的医药产品的开发。医药企业要抓住机遇,及时争取政府补贴资金和税费方面的优惠。(2)引入风投。鉴于医药企业的产品开发具有高技术性、高回报性的特点,可吸引风险投资者的关注,引入国际或者国内的风投资金,为新产品的研发注入资金。(3)上市发行股票。由于医药企业具有高回报性,医药概念的股票在市场上会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可以为项目募集资金,同时不会提升企业的负债水平。

4.2延长产品专利保护期

从医药企业的产品特点可知,其未来运营风险的大小和专利保护期息息相关。为此,对于医药企业而言,要想方设法提高产品的专利保护期:一是就一种产品而言,要加大该产品的创新性,保证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和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模仿;二是要对已经向市场推广的产品进行深度挖掘,一些产品可能已经被别的企业模仿,但是如果企业能继续开发该产品的别的功能,然后积极申请新的专利保护期,就能继续在老产品上开发出新的市场。

4.3减少资金回收的不确定性

资金回收显然会影响医药企业的现金流。医药企业的产品即药品的销售不同于其他产品,其主要是通过医院、药房等机构卖给消费者,而在很多医疗机构中药品的销售往往不能现收现付,赊销占用了医药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形成大量短期或者较长期的应收账款。对于企业而言,大量的应收款项会产生坏账的可能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药企业需要控制应收款项的“质量”,具体措施是为赊销药品的客户建立征信体系,该体系要包含客户的信用状况、收入来源等信息,要据此设定每一客户的赊销额度。同时可以通过现金折扣的手段鼓励客户提前还款。

4.4控制创新研发风险

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是非常庞大的,为了减少未来运营风险,企业要研制一款新的医药产品前,要充分了解新的产品市场前景和类似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要在药品面向市场前做好经济估算,明确未来的销售规模和带来的经济效益,要在每一个阶段及时根据市场情况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测算数据,做好应对机制,增加产品研发及销售成功的可能性。此外,要在做好一项产品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多产品多技术维度的研究,这样可减少因为仅仅依赖一种产品而产生的巨大运营风险,以多产品同时跟进分散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马雪青.制药企业创新药物研发的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05(6):37-38.

[2]陈洁.维持医药制造业可持续增长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4.

第3篇:医药企业财务风险范文

关键词:医药企业;江苏省;资本结构;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25

1研究范围界定

江苏省是中国传统的医药强省,医药产业作为江苏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为江苏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本文研究对象选取江苏省11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的医药公司,主要有四环生物、金陵药业、鱼跃医疗、恩华药业、恒瑞医药、精华制药、千红制药、江苏吴中、南京医药、联环药业、康缘药业等11家医药公司。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总额中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主要可以分为期限结构和所有权结构,本文研究的内容是资本结构的所有权结构,包括有息负债资本结构和无息负债资本结构。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企业的资本结构一般包括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那么什么类型的资本结构才是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呢?笔者认为,资本结构最优化结构应该是能够使公司价值及利润达到最优的资本结构。我们之所以研究资本结构,就是为了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减少企业资金成本,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使企业资金结构达到良好的状态。

2数据来源

本文基于江苏省泰州、连云港等11个地级市具有代表性的11个医药上市企业2010年至2014年的财务数据,笔者从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调取这11家医药企业近五年的财务数据,主要通过对比资产负债率,评价其资本结构区别。

根据表1我们可以发现,江苏省11家医药上市企业从2010年至2014年12月为止,资产负债率的算数平均值为35.71%,其中最大值为86.44%,最小值为3.04%,分别出现在2013年12月和2012年12月。表中数据比较分散,大部分都偏离了平均值,离散程度很大。

3数据分析

参考国际相关行业标准:在发达国家,1992年~2002年主要企业的平均负债率介于45%~60%之间,其中:美国为63%、德国为62%、法国为58%、加拿大49%。与此相比,我国企业的负债率偏高,我国同期独立核算企业负债率约为55%~65%。横向对比发现,我国不同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也各不相同,例如交通、运输等基础行业为50%左右,加工业为65%左右,商贸业为80%。对于医药企业来说,理论上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这与所处地域、行业、经济环境有关。在江苏地区的医药企业,35%左右的资产负债率从实际情况来讲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五家的指标比较异常:四环生物、千红制药、江苏吴中、恒瑞医药、南京医药。笔者为了更好地分析上面提到的五家医药上市企业资本结构的内在问题,通过比较分析上述企业有息负债资产负债率。有息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在进行资产负债率计算时,把企业负债中比如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应交税费之类等不需要支付利息费用的项目扣除之后,再计算出的比率。笔者数据分析截止2014年12月份。统计得出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江苏吴中资产负债率71.67%,有息负债资产负债率为59.45%,处于风险非常高的状态;与此截然相反的是,四环生物和千红制药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1.79%和7.71%,有息负债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95%和4.26%,并未充分盘活资本;南京医药的资产负债率为78.55%,但是有息负债资产负债率约占资产负债率的1/2,这说明该公司负债主要为无息负债,同时无息负债并未对企业造成财务威胁,企业通过无息负债延缓了未充分利用市场资本的弊病;恒瑞医药的资产负债率为8.77%,有息负债资产负债率为2.6%,资产负债率和无息资产负债率均处于较低的水平,未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4结论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总体上看,11家江苏省医药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大体合理,其中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综合考虑到经济和地理等因素,35%的平均水平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数据的离散情况不够理想,个别企业的数据明显偏离了平均水平。

这其中,个别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加大,容易导致现金流、资金链断裂,公司无法及时偿还负债,严重影像公司信用等级。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也会提高融资成本。部分医药企业资产负债率是正常的,但是有息负债资产负债率比较低,企业持有大量的无息负债。个别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有息资产负债率都处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企业没有在保证公司财务健康的前提下很好地利用财务杠杆为股东谋求收益。在实践中,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不愿意承担企业违约和企业破产的风险。众所周知,企业举债是存在风险的,如果不能及时归还给债权人的话,企业将会面临着违约,届时公司需要支付大量的违约金,还可能会面临破产退市。

5对策与建议

(1)对于负债率较高的医药上市企业来说,就比如江苏吴中,我们建议可以适当地减少负债、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众所周知,负债对于增加股东收益有好处,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过多的负债给企业所带来的风险,它会使企业面临着资金链的断裂直至破产的风险。建议这类企业通过提高无息负债比例:利用外部资金解决企业的“资金短板”问题,如增加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等方式,使企业的流动资金增加,此外,企业还可以协商延长付款账期。对于长期资金的需求,医药上市公司可通过发行增资扩股等方式,降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进而降低公司财务风险。

(2)对于千红制药这样的低负债型医药上市公司,笔者建议其适当提高企业的负债水平,获取更多外部流动资金。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都会大于借款利息率,因此,低负债上市医药企业可以适当的提高自己的资产负债率。医药上市企业一般倾向于采取“债权融资”方式,因为目前我国的企业所得税还是相对偏高的,但是仍有类似于千红制药这样的上市公司存在着对股权融资的强烈偏好。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目前外部经济增长放缓、债券融资环境不利、银行信贷紧缩等。但是不能以这些作为过低的资产负债率的借口,从财务杠杆的角度来说,负债可以为企业带来的客观收益。另外,从管理公司的角度,负债可以降低股权成本,因为负债具有还本付息的特性,不能降低企业的可支配流动资金,一定程度上会限制经营者非生产性消费和过度投资行为。另外,假设医药公司投资总额保持不变,且管理层投入到公司中的股权资金也相对稳定,那么,通过引入负债可相对减少所需的外部股权资本,并提高了公司高层持股比例,进而缓和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

第4篇:医药企业财务风险范文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社会相关监管机制的不健全,致使企业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难点主要存在于成本控制、应收账款控制、会计报表信息、财务监管以及账目管理等方面,这些都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数据的准确性,甚至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因此,我们必须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剖析,并制定科学的措施进行解决,以避免企业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

财务管理;难点;对策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各种类型与规模的企业层出不穷,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内部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主要为了理清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控制企业内外资产的存在情况,并且控制企业的市场交易信息,一方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另一反面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客观的经济数据。然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的难点问题,而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则是搞好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成本控制问题

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而企业财务管理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财务管理既属于企业成本控制的一部分,又包含成本控制内容,因此,抓好成本控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现实意义十分重大。在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长期束缚着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或者进行成本控制时,多采用传统的总成本核算,而非基于全面成本控制核算体系。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能够比较直观、真实地在企业财务管理名目之中呈现,然而许多企业对于市场公关、额外成本的控制却稍显乏力,如医药企业对于服务成本费用的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安全事故赔偿的成本控制等等。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成本控制的管理,那么就必须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中去进行。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企业要从年度、季度财务预算开始进行严格控制,对已制定的财务目标,除特殊情况之外,按照预算规定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动,并需要将实际和预算进行差异比较,以便于财务管理。对企业各部门的采购进行严格核实,尤其是对各部门的采购现状、物资分配、质量控制等进行科学地审核,以控制企业内部的财务成本。同时,针对财务管理的效率成本问题,企业仍需采取财务绩效考核制度,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行为进行评比,以评比促竞争、以竞争促效率。

二、应收账款问题

应收账款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财务问题,也是企业财务风险最大的难点问题之一。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向乙方收取应得的款项。应收账款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给企业的支付带来了巨大的现实便利性,应收账款从账目形式上来看属于事后付款,虽然企业财务账目中并未将其归为已到账项目,但是,其仍然属于企业的资产。然而,假如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且所占企业资金量较大,那么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运转。应收账款完全建立在社会商业信用基础之上,企业之间的赊账形式,会导致企业的账务互相拖欠,假如一方出现问题则很可能影响全局,出现连锁反应,不仅会对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还将影响整个市场金融行业的稳定与健康。企业在产生应收账款时,会相应地形成“待收回款项”,由于不能企业自身原因而不能立即到账,仅存在于会计报表上,导致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资产差额变动较大,从而导致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企业往往账面利润较高,但是却不能将现金计入财务会计账面之中,入库资金减少。同时,由于长期赊账,还必将因此而产生信息收集费用、催帐费用等,一方面造成企业管理的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会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短缺。

要规避应收账款所带来的财务风险问题,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尝试:

1.建立债务准备金制度,规范债务处理程序。

应收账款行为必须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制度》来执行,并且,要将财务会计账目进行科学监控,建立相关会计账目,在进行应收账款行为之前,充实准备金,以此来有效应对坏账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同时,企业要建立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在催收账款之前要定期向乙方寄送相应账单和确认函证,特别是对于具有风险的财务单据,要进行入档备份,以留作诉讼原始材料证据。

2.建立较为灵活的债务转换机制,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

企业在发生应收账款时,必须按照企业的需要以及二者的相关协议进行资金的收回,若不能收回或者不能按时收回的账目,按照合同规定可以通过债务抵押、债转股、市场交易等方式进行灵活的变现处理。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目的在于调节内部财务资金的运转,使之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应收账款在暂不能收回的情况下,可以将债务抵押资产转为股权或者其他同等实际资产来参与市场交易,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因资金问题而造成的损失。

3.强化企业财务款项的风险预警建设。

企业要进行应收账款行为,那么就必须事前预测到在财务执行过程中将要面对的各种风险,并以此来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在风险预警系统中可以设置最高赊销额和最长赊销期,将客户的动态信息以及信用等级进行对比,以实时监控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提前的调整,以有效规避应收账款所带来的巨大财务风险。

三、资金管理问题

资金管理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根据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其资金管理的规模与方式也有所区别,具体来说,企业资金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现金管理、固定资产与虚拟资产的管理。

1.现金管理。现金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最为直接的管理项目,它负责对企业的现金进行统一的分配、记录,同时负责对企业的现金投资、建设等进行管理和审核。由于现金的“闲散性”导致现金管理困难重重,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对于现金支配具有较强的随意性,隐形支出现象凸出;另一方面,大量现金储存于企业内部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闲散资金存放于企业内部,长期以往会产生一定的过剩现象,而长期粗放式的现金管理模式,也容易导致财务的持续紧张。

2.企业固定资产与虚拟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即为企业所固有的实物资产,而对于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风险主要源于对一些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折旧率的计提,这要涉及到计算年限、折旧率等问题。而针对虚拟资产的管理则更加复杂,包括待摊费用、资产损益与减值、坏账等。

3.财务账目问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在具体执行时需要设置不同的二级账目以及子账目,我国企业资金运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早已普遍存在,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缓慢、不良资产比重较大,对于子账目的控制不严,极易形成“小金库”或者不良资产、“呆账、坏账、死账”等情况。

对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从制度上和监管上采取双重措施,以确保财务管理的安全。一方面,要加强内部财务监管力度,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监管部门,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全面、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并且,企业要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每一笔现金支出进行审计,做到从源头上监管,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从横向与纵向上分别强化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以及同一集团不同分公司要采取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其次,改善企业的市场环境,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力度。政府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创造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并且,政府要从整体上转变职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指导和规范,合理布局地区经济结构以及经济集中区域。

四、财务会计报表粉饰问题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最大难点,企业一些经营数据都直观地反映在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之中,若将财务会计报表进行人为地修饰、美化,那么这份报表也失去了其真实性、权威性和准确性。财务会计报表粉饰行为是一个社会性的大问题,也是财务管理的重难点所在,财务报表信息是企业决策者以及投资者进行决策时的主要依据,粉饰行为将不仅会误导投资者,还会导致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对企业的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财务会计报表粉饰行为主要作用于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财务记录对象两大方面,使用粉饰的手段那么就必然会使用其它的欺骗方式或者数据,从而使财务难题逐步增加,引发一连串的财务管理问题。

财务会计报表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财务报表粉饰问题早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研究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采取如下两点措施去防范财务会计报表的粉饰行为:

1.加强约束。企业要防范财务会计报表粉饰行为,那么首先必须从内部制度开始,企业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核心,将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机地整合起来,并纳入统一的监管机制之中。同时,对内财务信息要实行严格的账目核查,以减少报表的粉饰行为。

2.推行诚信平台建设。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分粉饰行为多由于缺乏诚信而导致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其在主观上都缺乏市场诚信。对此,我们必须从内外两个方向去建立诚信机制。一方面,加强对内部财务会计人员诚信意识的培养,锻炼其职业道德;另一方面,积极配合政府去强化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净化外部财务会计环境,以制约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

参考文献:

[1]张春生.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辨析[J].现代商业,2009(35):94

第5篇:医药企业财务风险范文

2011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GSP”),对医药行业的经营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同时针对药品的制造、仓储、运输、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相关环节也进行规范,以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保证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另外,随着“医改”的深入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械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可以说,医药行业整合的时代已经到来,不达标的企业将遭到淘汰,市场份额将向优势企业集中。

二、文献综述

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深受当时研究环境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研究侧重点的变化。张蕊(2008)根据企业组织形式与评价方法的复杂程度,将业绩评价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观察性业绩评价阶段、统计性业绩评价阶段、财务性业绩评价阶段和战略性业绩评价阶段。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有关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研究,尤其是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成为了学界的一个热点。

确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是评价体系设计的首要工作。任云海(2005)认为建立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委托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核心能力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等。美国思腾思特管理顾问公司创设了EVA这一财务业绩评价指标,该指标是对传统财务指标的补充,从理论上给出了更准确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一种测度方法。进一步地,MVA指标是在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下发展起来的,从金融市场的角度表述了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其优势在于可以同时反映上市公司的风险。薛云帆等(2006)通过研究指标体系与公司业绩的相关程度,得出以“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为基础的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地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结论。马巾英和宋宏福(2008)对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进行完善和拓展,形成了充分体现企业战略管理要求、核心竞争力和知识与智力资本作用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的动态实施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经营业绩评价模型的设计与指标选择有关,评价指标的类型和多少直接决定着评价模型的复杂程度。早期的评价方法通过考察单一财务指标数值的大小来评判业绩优劣,而广泛采用的评价模型则借助“加权”的方法得到相对综合的业绩得分。杜邦公司提出的“杜邦分析法”以资产收益率为起点,将该指标分解为几个相关的财务指标,在评价业绩的同时得到有关业绩改善的途径(袁雁鸣,2006)。卡普兰设计的平衡计分卡(BSC)模型,将企业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联系起来,实现了战略与业绩的有机结合。该体系被广泛地应用于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李雯清(2009)提出将EVA与BSC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周琳(2011)对BSC稍作调整,增加对绿色产品效益的衡量指标,认为该评价体系能够与循环经济下的经营战略相匹配;刘利群(2011)对体系维度和指标进行调整后,设计了低碳经济背景下的BSC评价体系。

从体系研究的发展来看,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选取已经进入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时代,但是考虑到学术研究条件的限制和资料的可获取性,在实证研究中往往只选用了财务指标。根据Jean-Francos Henri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企业采用财务指标进行业绩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基本能够反映企业业绩状况。因此,笔者认为本文选用财务指标作为评价指标是合理的。

三、医药行上市公司经营绩评价体系设计

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由三个要素组成: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目的,确定本文的评价对象为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相关性和可得性原则,即选择最能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同时该指标应具有可获取性。基于以上考虑,以新GSP为出发点,设计适合本研究的财务指标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构建医药行业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一)数据来源 从“国泰安数据库”中筛选出2010年以前上市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共计92家。考虑到ST公司自身财务状况不佳,或者出于特殊目的造成报表数据不正常的情况,本研究首先将这类公司剔除。另外,为使样本公司更具可比性,在研究中也不涉及“创业板”和B股上市公司。由此本文共获得79个研究样本,其基础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二)指标选取 为评判企业经营业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考察:盈利性、风险性、成长性和营运状况等。其中盈利性是指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风险性是指企业无法偿付债务的风险;成长性是指企业实现的增长率及其潜力;营运状况是指企业对资产的运用情况和相关的成本费用指标等。新GSP 对医药企业的经营条件进行了规范,将相关要求设定为业绩的考察指标,来评判企业的经营状况。例如:质量管理中对计算机系统的要求、人员培训以及卫生制度等会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生产设备和厂房限制、仓储的库房条件和设备要求将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产生影响。另外,考虑到高新技术行业的特征,无形资产和研发的投入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潜力。本文选取的业绩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

(三)主成分分析 运用SPSS17.0对医药类上市公司2010年的经营业绩状况进行主成分分析。在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包括无量纲化和同趋化处理,使各指标具有可比性和同质性。同趋化处理是将“负指标”和“适度指标”转化成可以与“正指标”直接相加减的指标值,其转化方式为:一是负指标:X'ij=-Xij;二是适度指标:X'ij=-|Xij-kj|,其中kj为该指标变量的平均值。再对上述数据进行Z-Score变换: Zij=(X'ij-kj)/Sj,其中Sj为该指标变量的标准差。下文凡涉及财务指标的都是指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为了表述方便,将不再区分中文表达。

(1)相关性分析及KMO检验。首先要对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因为指标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是应用该研究方法的首要条件。 企业财务数据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由此可以推断,财务指标之间也必然满足相关性要求。在对实际指标样本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后, 验证了假设。进一步地通过KMO检验,得到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观测值为762.604, 认为相关系数矩阵有显著差异; KMO值为0.657, 可知本指标体系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2)主成分个数的确定。运用SPSS对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从13个指标变量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6.468%,也即,用这4个主成分代替原有的评价指标能够反映所有信息的76.468%,具有较好的反映能力。各成分以及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

(3)主成分命名。各指标变量在上述四个主成分之上的因子载荷如表3所示。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资产报酬率、技术投入净利率、现金流量比率、营业利润率和固定资产净利率在第一个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可将该因子命名为“利润因子”;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在第二个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可将该因子命名为“增长因子”;管理费用率、存货周转率和长期资产周转率在第三个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可将该因子命名为“资产费用因子”;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在第四个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可将该因子命名为“偿债因子”。

(4)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由因子得分表得到的各主因子与财务指标(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表达式如下:

F1 = 0.283arr +0.227npfa +0.238opr+0.005alr-0.006cr+0.235cfr+

0.247npt+0.015grta+0.013groi-0.008grnp-0.073it+0.036ltat+0.028mcr

F2 = 0.012arr -0.017npfa +0.067opr-0.027alr+0.058cr-0.043cfr+

0.012npt+0.361grta+0.363groi+0.322grnp-0.106it+0.013ltat-0.1mcr

F3 = 0.008arr+0.067npfa-0.085opr-0.063alr+0.085cr-0.047cfr+0

npt-0.094grta-0.098groi-0.052grnp+0.443it+0.335ltat+0.453mcr

F4=0.121arr-0.008npfa+0.19opr+0.426alr+0.55cr-0.209cfr-0.103

npt+0.041grta+0.041groi+0.01grnp-0.006it-0.087ltat+0.106mcr

将因子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总贡献率的比值作为主成分的权数,得到综合业绩评价模型为:

F = (24.733F1+22.837F2+15.980F3+12.918F4)/76.468。

四、结论

运用上述评价体系对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2010年的经营业绩进行考察,发现本行业总体的经营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业内企业的业绩差异不明显,集中在-0.5~0.5之间。从各主因子得分来看,企业的“利润因子”表现优于其他因子,可见公司对于获利情况有较多关注,各项资产投入后能产生较高的收益。同时发现,企业在“增长因子”上的表现普遍较差,总体增长率不高,这是导致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负债因子”得分较低,可能源于业内企业的债务水平不高。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整体业绩表现不如人意,企业过分关注利润这一指标,忽视了对成长性的培养,这将导致行业后续发展动力不足。为改善这一现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研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只有不断地研制出更高效、优质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虽然年度利润表现不错,但是结合“增长率”指标,发现业内企业的增长已初现疲态。第二,增加固定资产投入。新GSP对医药企业的不动产和设备有较高的要求,对于那些还没有达到标准的企业,其首要任务就是筹建库房、购置设备。虽然该规定目前还未实施,但是企业应该在利润状况较好的时期做好预算或准备,以避免仓促执行下使企业陷入困境。第三,适当增加负债水平。根据因子贡献情况可知,负债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不大,而且医药企业具有债务水平较低的特点。为此,笔者认为可以适当运用举债经营,发挥的财务杠杆作用。由于医药产品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行业的经营风险较低,财务风险也会有所下降,这为企业举债融资增加了可行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