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饮食安全管理范文

饮食安全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饮食安全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饮食安全管理

第1篇:饮食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卫生隐患;HACCP

食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有主要的位置,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人们饮食安全意识的加强,以及相关制度的监督规范,我国食品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近几年危害人们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从2003年的南京冠生园食品厂“月饼事件”到2006年“福寿螺事件”,直至2008年“三鹿阜阳奶粉事件”都说明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这些事件一方面暴露了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不力,同时引发了全社会对卫生安全的关注,公众性的安全意识大大增强,也给饭店企业的经营管理敲响了警钟。

一、饭店餐饮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餐饮和客房是饭店构成的两大支柱,餐饮业务一直是饭店收入的重要来源。统计数据显示,我国4星级和5星级饭店收入构成为:客房8%、餐饮36%、租金及其他7%、小型营业部门5%、水疗及健身3%、通讯1%。

饭店餐饮经营活动环节众多,饮食安全涉及的方面很多,是最具复杂性的一项业务活动。做好餐饮管理是饭店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顾客对饭店餐饮的满意主要涉及两方面:无形产品和有形产品。主要表现在服务过程和食品。从餐饮卫生的角度看,这主要表现服务人员的规范化服务、就餐环境以及菜肴等方面。

二、饭店餐饮环节存在的卫生隐患

(一)就餐环境的卫生隐患

餐厅是客人就餐的场所,其装饰、设施设备的清洁程度,用餐环境的空气质量对于饭店的企业形象至关重要。客人在餐厅的全部体验常常在餐饮消费过程中形成,无论哪个环节出现纰漏,都能成为卫生隐患,这是餐饮管理过程中绝对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二)食品用料的卫生隐患

在用餐时,能否为客人提供卫生健康的食品材料是餐饮食品安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食物原料是否有固定的采购渠道;厨师所用的烹调用油是否是合格的;餐厅能否保证烹调用的半成品原材料都在保质期内等等。还有假冒伪劣食品充斥餐桌,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等等现象的报道比比皆是,这些问题也可能在饭店的就餐环境中出现,因此也形成了饭店企业餐饮部面临的卫生隐患。

(三)服务中使用的各类用品及工具的卫生隐患

用餐客人使用的各类服务用品和服务用具如餐具、热毛巾等在使用前是否清洁、消毒;是否确保无毒、无污染、安全可靠等等。

(四)从业人员自身存在的卫生问题

服务员、厨师等的不良卫生习惯为餐饮服务带来一定的风险。如服务员是否在方便后洗手;在拿完已脏的餐具后是否洗手;接触钞票后是否洗手等。

三、造成饭店餐饮卫生管理问题的分析

(一)经营管理不当

对饭店的餐饮管理上,部门缺乏对产品生产流程的调查,餐饮管理者缺少对餐饮产品产生流程的整体了解,往往侧重某一个或几个环节的重视,如采购等问题,缺少一个从原料的采集到餐饮产品、服务流程的监测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偏重事后控制而忽视防范,往往等问题发生后才去追究责任,考虑补救。

(二)管理者的危机意识不强

据2004年零点调查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72.7%的调查对象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的被访者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而仅有 18.8%属于高危机识别能力者。这项报告显示,我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在我国绝大多数饭店企业也很少有提供危机管理的专业培训,反映出管理者的危机意识不够强。

(三)员工素质不高

客观而论,我国国民文明素质总体偏低,这对饭店业的服务质量起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人的危机意识和卫生意识都不强,饭店多强调服务过程的技术服务,员工易忽视一些卫生问题。

(四)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饭店的操作规范等制度方面,缺乏独创性,一些规范制度留于表面,真正实施的少,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

四、HACCP体系的界定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国家标准GB/T15091-1994《食品工业基本术语》上的定义为生产加工安全食品的一种控制手段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HACCP体系被CAC认为是最理想的保证的方法,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食品企业应用于食品卫生管理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从世界范围来看,引起餐饮业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的原因就是食源性疾病。而在我国高达60%的食源性疾病发生在餐饮企业,由此可见,加强餐饮企业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的食品安全危机已经给饭店经营管理敲响了警钟,为了降低损失,加强饭店餐饮危机管理很有必要。我国国家卫生部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行动计划”提出2007年餐饮业实施HACCP管理,餐饮业中HACCP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据了解,在2008奥运期间,部分奥运接待饭店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我国在提高饭店餐饮服务管理上又有了新的尝试。由此可推断,全国范围内将陆续有其他饭店启动HACCP认证工作。

五、完善饭店餐饮产品卫生管理的措施建议

顾客在饭店餐饮部除了享受餐饮服务,另一方面就是享受这里餐饮产品。完善饭店餐饮产品卫生管理可以参鉴HACCP体系采取相应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严格把关,依据《食品卫生法》餐饮行业的从业人员要在指定地点接受相关的健康体检,持证(健康证明)上岗。“五病”人员必须立即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治愈后方可恢复从事原工作。雇员的健康状况与餐饮工艺流程是保证餐饮食品安全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做好基础环节的准备。实施饭店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是建立在严格的GMP和合理的SSOP之上。结合前期对饭店企业卫生现况调研的结果,对现行的饭店企业的GMP执行情况提出了改进意见,并指导其建立了自身的SSOP。

分析饭店餐饮产品的工艺流程。一般餐饮产品的工艺流程分为:原料采购原料储存原料预处理原料加工烹调盛放分装就餐食用用具清洗与消毒

分析流程中可能产生问题的环节,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易产生卫生隐患的关键点,提出解决的问题的措施,将其整合起来建立危害分析表,以备卫生监测分析所用(如表1)。

对这个流程建立文件档案,做好记录登记,以供日后监测调阅。准备并保存一份书面的HACCP计划和计划执行记录,通过建立有效的记录程序对HACCP体系加以跟踪、完善。

发现问题,做好环节的纠正措施和做验证,完善饭店食品的卫生监测。当监测结果显示CCP失控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当监控表明偏离关键界限或者不符合关键界限时所采取的纠正程序或行动。纠正措施一般包括两步:找出发生偏离的原因,找出根源;纠正或消除发生的偏离,重新进行流程控制。

建立验证程序。通过验证、审查和检验,确定HACCP体系是否正确有效地运行。验证程序包括对CCP的验证和对HACCP体系的验证。

参考文献:

1、谷慧敏.积极构建中国饭店产业的理性运作平台[EB/OL].最佳东方,2008-02-26.

2、张利民.饭店企业餐饮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J].江苏商论,2006(8).

3、樊立华.卫生法规与监督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第2篇:饮食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机;安全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S2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5.023

1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不申请落户

根据调查摸底,多数县市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有将近50%没挂牌就投入作业,给农机管理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申请登记。现实中有相当比例的农业机械不申请登记直接参加作业,分析原因:一是养机户法律意识不强,认为自家买的机械主要从事农田作业,相当于牛马一样,没必要挂牌;二是农机管理人员少,面对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养机者实施管理力不从心;三是执法难,农业机械作业季节性强,时间有限,加之在田间作业,执法时驾驶员不配合,又没有强制措施保障执法,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执法效果。

1.2驾驶操作人员无证操作现象普遍

根据国家规定,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应先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相应驾驶操作证才允许作业。实际情况是一半以上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没参加过培训,无证操作。究其原因:一是很大一部分养机户认为农业机械操作比较简单,且在田间作业事故率低,不愿意投入精力和财力参加培训,农忙时一家老少齐上阵,全家人轮流操作,不可能每个人都办证;二是养机者之间互相攀比,在农村个别村农业机械数量不少,但驾驶操作者都没有参加培训,都无证操作,形成了你不办证我也不办的不良风气,导致不参加培训和无证操作现象普遍。大量没经过培训人员不按操作规程从事作业,给事故发生留下隐患。

1.3缺少农机检验设备,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安全检验率低

《道交法》和农机管理的《条例》明确规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实行年度检验,检验合格后从事作业。实际工作中受人员、经费等条件限制,加之养机户不配合,年度检验率不足50%,许多技术状态差、存在安全隐患的机械仍在从事作业。农机管理部门由于经费不足,没有标准检验设备,大部分靠人工检验,检验结果不规范。

1.4收获机械增幅快、事故率增加

发生的农机事故拖拉机所占比例较大,但从近两年所发生的农机事故看,秋收季节收获机械发生的农机事故直线上升。主要原因是: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调动了购机者积极性;还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土地连片经营、农村劳动力减少、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中秸秆还田等因素,导致收获机械保有量剧增。某县2012年各种联合收割机保有量300台,2014年增加到1000台以上。大量收获机械购置后立即投入作业,而操作人员培训却没有跟上,常见的无证驾驶、违规操作现象严重,有的连使用说明书都不看就上岗作业,安全隐患突出。了解到一起玉米收获机作业时发生事故,机主在没有切断动力的前提下违规排除堵塞故障,被机器搅入致死。据说该人新买一台玉米收获机,为着急挣钱不去培训,只是到邻村养玉米收获机的朋友处咨询一下操作技术,便驾驶自家车给他人作业去了,最终酿成惨剧。2014年秋天此县收获机械发生致人死亡事故三起,伤残两起,给当事者经济、精神造成了重大损失。

2加强农机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做好安全宣传工作,营造遵章守规的氛围

农机安全生产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贯穿整个农业生产活动。要实现生产全过程安全操作,安全宣传工作必先行。县、乡、村各级政府及农机管理部门从财力、人力、物力进行投入,除开展常规宣传教育外,针对农时季节特点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宣传工作要长期坚持,面向所有参与农机作业人员及家属,不搞一阵风,不留死角。宣传要采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方式,用发生在身边的事最有说服力。通过宣传教育达到农机作业时人人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杜绝违法违规现象。

2.2提高挂牌率、持证率、安全检验率

农机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养机户家中,通过宣传法规,细致工作,周到服务等便民措施及国家给予相关政策,使购机者配合办理相关手续。如当前实行凡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必须注册登记;参加驾驶操作培训通过阳光工程财政补贴不收培训费;实行免费安全技术检验等,有利于提高挂牌率、持证率和安全检验率。

2.3加大田检路查执法力度

第3篇:饮食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子监管 食品安全 餐饮 意义 实践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86-01

1 深刻认识建设餐饮电子监管平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涉及面广,工作繁杂,与药品安全相比,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更加突出,保证食品安全的任务与形势更为严峻。如果我们还继续沿用传统的监管方式、手段,即使全部人员发扬“白+黑”、“五+二”的精神,仍然会形成监管不到位、甚至出现监管空白,监管效能低下,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要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更新管理的观念和手段,增强管理的理性和科技含量,才能确保科学监管、有效监管。

此外,我们还充分认识到推进电子监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抓住机遇,推进发展,提升监管效能。推进电子监管平台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和丰富科学监管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公众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是创新社会管理,改革监管方式,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是缓解人员不足与繁重监管任务矛盾,强化执法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有效手段;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执法效能,增强部门公共服务能力根本保障。

2 实行餐饮电子监管的主要优点

2.1 高效快速溯源,将问题产品及时阻断。将各餐饮企业的索证情况与进货信息分类存储,方便检索出食品的供应商以及该食品的流向,提高食品的溯源速度,及时掌控并有效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可以及时把发生突发性事件的食品批次、供应地、以及供应商消息第一时间通报给各个餐饮企业,起到一个很好的信息沟通和阻断功能。

2.2 规范了食品进货验货记录,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规范性。可以规范餐饮企业填写格式和标准,电子台帐可以大幅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台帐记录的速度,结束餐饮企业长期制作大量报表的现状,大大提高了监管部门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数据质量。

2.3 为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提供了信息与交互功能平台。不仅在加强餐饮企业与监督部门的管理,而且更有利于通过平台宣传提高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餐饮企业及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整体认知水平,减少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盲点。

2.4 更方便档案管理。强大的档案管理和统计功能建立了餐饮单位电子档案库,信息全面,调取轻松,节约了监管成本,解决执法人员不足、执法手段落后及监管易出现盲点等问题,实现食品安全的长效监管。

2.5 提升了餐饮酒店内部管理水平。对于餐饮单位自身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了提高了他们的内部管理水平。做饭是人工活,不可能实现机械化流水线作业,而人难免会有情绪的波动,一个后厨人员心情不佳,极有可能把不悦情绪带到做饭的环节中,所以说,这个系统对于协助他们管理饭店后厨大有裨益。

3 提升食品安全电子监管质量的建议

3.1 完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的法律规范。是否有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关系着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的成败,加强立法是完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法律体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国虽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他相关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但现有的法律法规仍存在缺陷,为了避免或减少在立法或执法中造成冲突,必须妥善解决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混乱问题,对现有法律法规认真清理整合,尽可能确保法律的完整统一。在构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逐步体现《日本食品安全基本法》中“消费者至上、国民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规范体系。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针对现有法律法规与之不配套情况,应该予以清理与编纂。第一,以《食品安全法》为依据,制定与之配套的法规规章,逐渐形成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其他配套的单行法律法规齐备的法律监管体系,从而满足相关监管部门从食品生产、流通到消费各个环节监管的需求;第二,整合散见于相关规范性文件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内容,清理和修正存在交叉和矛盾的法律规范,通过出台司法解释、制定相对应的规章或其他法律性文件等方式对现存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予以补充,使之统一协调,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法》省、市、县三级监管体系中各监管机构的权责,尤其是补充和完善食品安全委员会协调统筹全国食品安全事务的职责;第三,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国家层面暂未涉及到的地方,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调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先行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

3.2 加强食品安全电子网络化监管质效。第一,加大宣传,正面引导,加大对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推行电子监管的目的和意义,充分调动经营户的积极性。纠正监管人员、经营者对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工作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搞好监管人员与经营者之间的衔接和配合。第二,加强学习,提升能力。要采取集中培训学习与个别分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监管人员进行电脑操作和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中工商监管平台、经营户平台操作进行培训。第三,不断探索,完善系统。通过不断创新,建设一套网络平衡系统,彻底解决单一服务器一旦瘫痪将导致业务系统无法访问的窘境。此外,协调软件开发公司增加软件操作提示,最大程度简化软件操作过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软件系统。

4 结束语

通过推行餐饮电子监管平台建设,监管人员可以随时了解餐饮单位的采购记录、原料供应、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教育等基本信息,也可以通过视频连线对食品加工、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总体来说,电子监管系统便捷、高效,有效促进了我局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我们要根据自身当前存在的问题深入整改,不断完善,使我们的电子监管系统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第4篇:饮食安全管理范文

1 安全管理对高铁运行安全的影响

先进的设备必须采取科学严格的管理,高速铁路快速迅猛地发展,而没有现成的管理经验来借鉴,一切管理制度必须从零建立。高铁的各个部门,如接发列车工作人员(车务)、高铁司机、线路维修保养部门、电务、车辆、供电等各部门衔接不紧密,各自为政,这就导致高速铁路系统在运转过程中不能相互配合,影响联动机的正常运转。举例来说,动车组制造厂家颁布了故障处置守则,但铁路总公司会有相关规章要求,各个铁路局会处置细则,各机务段又会制定土规定,每个规定都会严一码。各个行业标准不一,高铁工作人员往往在某个地段是一个规定,运行到另一个地段就会发生变化。这样给原本任务繁忙调度人员和司机添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也给其他人员加大劳动量,同时也会发生相关部门或单位的相互扯皮和互推责任。

对高铁的迅猛发展,要保持科学地研究高铁的安全规律, 找出它的风险源、认真对待高铁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的改进和防范措施,把高铁和既有线区别对待,根据它们的运行特点、设备特点、管理的技术特点,提出不同的安全应对方案, 特别对基层运营人员反映的安全问题,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等,要归纳总结,专题调研,形成详细的故障解决方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成熟的工作管理方法要纳入高铁规章,不断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提高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可实性,全面覆盖高铁的各行业、相互衔接紧密。

因此,要从各层面、各环节、各种设备管理单位的规章、制度、作业程序入手,建立健全高铁安全运行管理制度,从动车组车辆安全管理、工电务设备维修管理、通信信号设备质量管理、旅客服务等生产管理上,细化分工,制定一流的管理制度。

2 人员素质不均衡对高铁运行安全的影响

人是生产过程中的第一要素。高速铁路的运行不但速度高、还拥有一流科技含量,但依然离不开“人”,也就是高铁运行工作人员,这是关键因素,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达,都需要人来操作。任何先进的设备,都需要人来维护和管理,设备作用的正确与否,特别是设备故障后,由自动操作转入人工操作时,需要严格的安全保障。这就给高铁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标准的业务素质和操作能力,来确保高铁安全。所以为确保高铁运营安全,需要在制定详尽完美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是每一条措施都能解决问题,都能转化为现场作业的指导力量,使每一条都落实到具体问题上。一流的高铁线路,需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素质、一流形象,技术标准要更细、作业标准要更严、管理标准要更高。此外,要加大现场作业控制,细化各项作业流程,制定具体的安全卡控措施,确保危及安全的关键环节、容易发生故障的关键点要进行双人确认,事后复检。最后,需要对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因此需要高铁各部门、各单位、各管理及监察机构,共同努力,联劳协作,切实保证高铁的运行安全。

3 努力培养合格的高铁运营人员

高铁虽然是新生事物,但其工作和管理人员大多由既有线路转岗过来,所以在运营之初,按照科学规范制度高铁主要岗位人员的准入制,把优秀的人员选拔到高铁岗位。进入高铁岗位后,加强教育培训,优胜劣汰。因高铁运营涉及各专业人员,所以必须从不同单位、专业、跨区域选拔优秀人员。

首先要加强培训,造就大批优秀高铁工作人员。高铁运营后,要推行模块化教学,切实提高高铁管理技术人员培训力度,保证培训时间,严格实行岗前培训,对培训不合格人员,严禁上岗作业。

要按照运营需要,统一编制高铁人员模块化培训教材,根据实际分解培训单元,制定详细的课程子模块,并对应不同岗位需要安排学时。结合不同岗位需求,确定职工需学习培训的模块和学时,切实组织培训,做到随学随用。

第5篇:饮食安全管理范文

(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手工印染作为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除了是基础理论课程外,还是创作性实验课程,但在实验课程中存在大量安全隐患问题,诸如:实验室环境、实验设备和实验废液、实验秩序等。现从分析手工印染实验课程所存在问题入手,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如更换防火型实验设备、收集印染废液、加强课堂秩序控制,以提高了印染实验的安全系数,让学生在享受创作的乐趣时,保证他们的安全。

关键词 手工印染;实验室安全;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4.029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15)04-0086-02

手工印染是一门古老的印染技术,包括了扎染、夹染、蜡染、型印、糊染和泼染为主的手工印染技术。绍兴文理学院的手工印染课主要包括扎染和蜡染两部分。用线、绳等对织物进行紧固的结、系捆、绑、缝扎、然后放在“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均,拆除扎线后,织物上既可出现意想不到的花纹,这便是扎染[1]。作为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手工印染课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服饰类作品的设计思路,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2]。

手工印染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创作性实验两大模块。学生以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为主导,验证性实验联系实际理解知识。最后通过创作性实验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个再实践的机会,并对学生知识的最终掌握情况进行评价[3]。实验室需要提供完善的实验条件,需要有经验的教师辅导,还需要正规的管理手段,如此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端正,学习热情也会跟着高涨,教学的目标也就能实现了。

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手工印染课程的实验特殊性和学生实验素质的差异,会使许多安全问题暴露出来。这些安全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一旦发生事故将是灾难性的。

1手工印染课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室环境隐患

手工印染实验室安排在纺织服装学院实验基地内,实习基地由以前的的旧厂房改造。学院扩充为实验基地后,将厂房内部2000m2空间分割成若干块,成为各个实验室,诸如针织实验室、纺纱实验室和服装工艺实验室等。由于实验设备的不断引进和实验课程的设置,每个实验室内都拥挤不堪,为安全留下隐患。

手工印染实验室安置在实验基地靠内的一个房间,约有50m2,只有一个进出口,一面墙上安装有排风扇。实验室内中央位置安放6张实验台,实验台上放置铝锅、煤气灶等实验设备。实验台一侧安装水池,提供实验时的用水需求。实验室靠墙一边堆放了实验用的化学原料,如蜂蜡、氢氧化钠和肥皂粉等;另一边堆放了铝锅、塑料桶等实验用具。

整体来说,实验室内的用品杂物堆积,空间狭小,安全出口少,物品放置不合理,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1.2实验物品隐患

手工印染课使用的实验设备主要是煤气罐、煤气灶、电子秤、大脸盆和铝锅。煤气瓶就安放在实验台下面,然后由橡皮管连接到实验台上的煤气灶上。由于手工印染课一个学期只上8个课时,因此煤气的使用频率不高,一罐煤气往往要用上三年以上,存在老化易泄漏的风险。实验结束后如果不及时关闭煤气阀门,也极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爆炸事故[4]。

手工印染课实验用药品主要有:活性染料、蜂蜡、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等,由于使用的是明火,实验过程中如有不慎容易发生起火事故。手工印染课实验另一个重要原料是棉布,实验时需要将棉布放入铝锅煮炼上色,棉布是一种极易引燃的面料,一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引燃棉布,就会引起大范围的火灾事故。

由于是印染实验,印染会产生一些染料废水,染料废水排放到环境水体中,会导致对自然水体的污染[5]。实验结束后学生将实验废液直接倒入水池,而倒入水池的印染废液是没有经过过滤和降解就直接进入了学校的排水管网系统。

1.3实验教学过程混乱

手工印染实验课主要面向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服装设计方向的学生相对于工程类的学生在实验纪律和操作能力上稍差一些,在上实验课时会出现不听指挥、四处乱摸、随意走动的情况。由于印染涉及到用火,有些时候学生操作不当锅里的水烧干了引起锅内起火,就会场面失控、大呼小叫。而锅内起火只需要将锅盖盖上就能灭火,学生缺乏常识而产生的慌张反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2手工印染室管理模式改革探索

这几年本校极力推进绍兴大学的建设,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针对手工工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实验室建设组进行了手工印染实验室的安全整改,极大地改善了手工印染实践环节的实验环境。

2.1整改明火装置

由于传统的煤气装置有很多安全隐患,本学期经过设备更换,手工印染实验室内的煤气装置全部更改为电磁炉,现所用电磁炉为C21-51SH型老板牌电磁炉。电磁炉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安全隐患减少,热效率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若锅体离开电磁炉1min,电磁炉将自行关闭,电磁炉还可设置加热温度,较之于煤气灶更能满足实验的温度的定量要求。

将铝锅改为不锈钢锅。之前使用铝锅时,铝锅在使用几次后内壁产生很多染料污渍,不易清洗。不锈钢锅具有稳定、硬度高、耐腐蚀和易清洗的优点,使用安全可靠。

2.2整改环境通风设备

经过整改,实验室内的物品重新安排放置。把易燃的药品统一安放在密闭干燥的橱柜内,把棉布等实验原料放到专门储存面料的仓库内管理,把无用的实验物品清出实验室。以此来增加实验室空间,减少杂物堆放,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不会因为杂物拥堵而阻挡出口路线。

另一方面,染液煮练过程中会产生气味,虽然该气味对身体没有大的伤害,但具有一定刺鼻性。对此,实验室增设了6个排风扇,实验过程中开启排风扇,加强空气流通,减少实验室内刺激性气体浓度。排风扇在实验完毕后20min后关闭,恢复实验室舒适环境。

2.3整改废液排放措施

手工印染虽然不像化工印染企业那样产生大量印染污水,但所使用的靛蓝等活性染料仍产生污染。据测算,每批次手工印染课需要使用5~8kg活性染料,如按照以前直接排入排水管道的做法,日积月累会产生大量污染。另外印染废水的处理与生活污水的方法不同,印染废水需先经过微生物降解,消除有机物后才能进入排水管道。因此在整改后,实验完成后的废液被集中,然后统一倒入到专门的废液收集桶。废液桶在回收之前先储存在仓库,并贴上标签,注明液体名称、性状、毒性、处理方法。本院的化工学院等专业也需要进行化工废液处理,因此学校会定期回收废液,以集中统一处理废液。

2.4提升实验教学过程管理

在实验教学中,加强过程控制也能避免手工印染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会演示操作手工印染的实验步骤,重点讲解电磁炉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用水用电安全。然后等到学生上手实验操作时,任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员会全程密切关注学生实验状态,严防操作不当引起的事故。

实验结束后要仔细检查电磁炉电源的关闭情况,督促学生将实验废液集中倒到收集桶,整理各种化学试剂,最后清扫实验室卫生。

在严格的过程控制和严密的安全教育下,学生操作规范性大大提高,也自觉地维护实验室安全。

3结语

总体来讲,手工印染实验室的整改较为成功,改善了实验室的安全环境,废液处理过程也符合教育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高校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要求。采取整改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也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今后进一步改进。

3.1用于将煮炼时废气排出实验室的排风扇在开启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到教师的讲授,学生在嘈杂的环境中实验也容易浮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课的质量。因此下一步的整改,需要把排风扇更换成噪音较小的扇片,以提高教学质量。

3.2学校对废液的处理为集中处理,废液桶交由学校后与其他实验室的废液桶混合,故废液桶一般不归还。因此每次回收完又要重新购置一批废液桶,处理成本加大。

3.3手工印染实验有其工艺特殊性,在做正式染色实验前需要使用白蜡对棉布进行防染处理。实验的前处理工艺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前处理工艺每个学生完成的时间不一,导致染色时不是集体进行,需要个别辅导。因此下一步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防染工艺处理,在课堂内直接一起染色,提高上课效率。

参考文献

[1]徐蔚.“手工印染”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2):131-134.

[2]胡锦霞,吴微微,董洁,罗中艳.扎染艺术实践课程教改探索[J].设计,2014,(10):187-188.

[3]虞波,王维明,杨建平.“手工印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纺织服装教育,2013,(6):485-487.

第6篇:饮食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脊髓损伤病人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自然灾害的频发,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后,康复科住院病人中脊髓损伤病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以我科为例开放床位数90张,脊髓损伤病人总数占住院病人总数的比例高达16%-25%。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病人住院时间长,致残率高,并发症多,易发生意外,任何疏忽均可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和医院带来损失。因此探讨容易出现意外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对避免意外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脊髓损伤病人康复期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 主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压疮

脊髓损伤后病人出现截瘫、四肢瘫痪,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或双上肢合并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不能自主更换卧位;此外尿失禁;轮椅以及矫形器使用不当;营养摄入不足等。这些均成为引发压疮的高危因素。

1.2 跌倒、坠床

脊髓损伤后病人双下肢无力,肢体瘫痪,步态不稳;长期卧床引发性低血压;辅助器使用不当;未使用床栏;鞋底不防滑;地面湿滑;环境光线不足;一部分病员自尊心强不愿接受护士和家属的帮助等。这些均成为引发跌倒和坠床的高危因素。

1.3 烫伤

脊髓损伤的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存在感觉障碍,对痛、温觉不敏感,加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病员及家属未引起重视,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等,病员极易发生烫伤。

1.4 自残、自杀

脊髓损伤病人较患病前生活经历了较大的变故,患者往往不能接受瘫痪的事实,不能忍受疾病的痛苦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如不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可出现自残、自杀的倾向或行为。

1.5 院内感染

脊髓损伤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特别是老人、小孩;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部分尿储留的患者由于需要长期留置尿管或行间歇导尿,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此外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未严格执行手卫生要求,均可能导致医院感染。

1.6 呛咳、误吸

第二胸椎以上脊髓损伤的患者由于损伤位置高,影响了患者的吞咽功能,咳嗽反射减弱,极易发生呛咳和误吸。

2 防范措施

2.1 压疮的预防

2.1.1 对新入院的脊髓损伤患者均发放预防压疮的宣传册,行压疮健康教育,行Braden评分,当评分≤12分时,病员则属高危患者,应悬挂小心压疮的警示牌于床旁,并上报护理部,定期监控。

2.1.2 护士在工作中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并注意交接班。

2.1.3 定时翻身,使用矫形器时应垫衬垫,并定时松解,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必要时可行气压治疗,骨隆突处给予减压贴或透明贴保护;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和干燥;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每日行主动或被动的全范围关节运动练习,以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张力;增进全身营养,指导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

2.2 坠床、跌倒的预防

2.2.1 对新入院的脊髓损伤患者均发放预防跌倒的宣传册,行跌倒安全知识宣教,按美国Morse量表进行评分,当得分>45分时,病员则属高危患者,应悬挂小心跌倒的警示牌于床旁,同时上报护理部,定期监控。

2.2.2 指导患者康复锻炼时正确使用轮椅、拐杖、助行器,避免独自锻炼、过度锻炼,变化时动作宜慢。

2.2.3 为患者提供光线充足的环境,保持地面干燥,避免湿滑,清除病房和厕所中的各种障碍物,夜间睡觉时使用床栏,穿大小合适、舒适、防滑的软底鞋。

2.3 烫伤的预防

2.3.1 向病员及家属介绍预防烫伤的知识,使用热水袋时应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热水袋外面要加套布袋或用毛巾之类的东西包裹,适宜的水温为60℃-70℃,感觉功能障碍的患者水温不可超过50℃,加强巡视并做好交接班。

2.3.2 开水房专人管理,开水瓶妥善放置,行动不便的患者避免自行到开水房打水。

2.3.3 使用电磁波谱治疗器(TDP)时做好宣教,烤灯高度为30CM为宜,告知病员和家属勿自行调节高度,同时护士应加强巡视。

2.4 自残、自杀的预防

2.4.1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有自残、自杀倾向的患者24小时留陪伴,护士班班交接,加强巡视。

2.4.2 理解、关心、同情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丰富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如科室可提供书籍、报刊、杂志等,鼓励病人多与病友交流,给病人推荐康复效果佳、态度积极的病友认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4.3 护士应加强心理学和人际交往学知识的学习,并把这些知识合理的运用到病人身上。

2.5 院内感染的预防

2.5.1 长期卧床的患者,应落实好晨、晚间护理,经常为患者拍背,预防肺部感染,每日行尿管护理,严格在无菌技术下行导尿术,医务人员应掌握洗手的指征,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同时不断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

2.5.2 合理使用抗生素,增进全身营养,提高抗感染的能力。

2.6 呛咳、误吸的预防

2.6.1第二胸椎脊髓以上受伤的患者由于存在吞咽障碍,饮食的选择应以半流质为宜,饮食宜软、烂,呈糊状或冻状,少量多餐,并减慢进餐的速度。

2.6.2 加强吞咽功能的训练,加强舌和咀嚼肌的按摩和运动,指导行伸舌、屏气、吹起的训练,以提高咽下反射的灵活性。

总之,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还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病人的就医安全。

参 考 文 献

[1]周立宁. 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第7篇:饮食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在产房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从而为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成长以及患者的康复提供保证。作为产房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产房护理队伍,创新管理机制,更新服务理念,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产房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1产房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

第一,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较差。很多产房护理人员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未完全掌握,医院和科室也从未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法律学习,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对于护理人员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和灌输。从护理人员自身的角度来说,缺乏主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的积极性,没有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义务和权利,因而操作方法不规范,护理过程盲目性较高,语言不够严谨,容易侵犯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第二,差错事故隐患。产房是差错事故发生率较高的部门,一旦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流程,或是疏忽大意,则很易发生写错新生儿性别、抱错婴儿等问题,任何一个护理过程出现了差错事故,都会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三,无菌操作不规范。产房具有较为特殊的工作环境,产房工作环境对于空气质量的要求较高,操作较为繁琐复杂,人员流动性较大,且相对较为密闭,因而无菌操作对于产房护理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助产人员因素。助产人员与普通护士的工作不同,其接生、监护和产程观察等所有过程均需独立完成,若助产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或是体力无法胜任,则很易造成安全事故。另一方面,产房护理工作会涉及到健康教育、儿科护理和产科护理等各个环节,因而对于助产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若助产人员操作不当或是安全意识较差,则易发生安全隐患事故[1]。

2产房安全隐患管理措施

2.1健全科室管理制度,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科室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能够为产房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保证。首先,产房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以提高其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其次,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或年资较长的助产人员对护理质量进行监督控制。每个月对产房工作记录、抢救设备、仪器和设施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追究管理责任,并进行及时处理。最后,提高护理操作的规范性,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2]。

2.2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和学习首先,重视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开展产科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其次,对于年资较低的助产人员,可通过帮带的方式提高其助产技术,经验丰富的助产人员应加强工作经验的传授。最后,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针对产房内发生率较高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进行重点讲解,保证所有产房护理人员都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以降低风险的发生率[3]。

2.3实施人性化管理,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一方面,在工作过程中给予护理人员充分的尊重,对于护理人员偶尔发生的工作失误,尽量避免当众批评,可选择适当的场合进行一对一教育。另一方面,对产房护理人员工作进行合理安排,避免护理人员过度疲劳,减轻体力劳动,减轻其工作压力。护士长在工作中要给护理人员部分自,保证护理人员的合理生活和学习要求得到满足[4]。

3讨论

综上所述,产房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且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其中,护理人员是导致安全隐患发生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产房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降低产房护理过程中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各个医院应该不断加强产房护理工作管理,加强护理过程中的细节管理,提高产房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质量控制规范,对于护理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预防,从而不断提高产房护理工作质量,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满足所有患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金玉.产房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1):311-312.

[2]陈秀莲.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48-49.

第8篇:饮食安全管理范文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突出体现“预防为主”,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水平,切实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从除“隐患”着手,将隐患消灭在萌牙状态,全面全过程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使生产现场人、机、物、料、环,管理诸系统实现最佳匹配,确保实习教学安全、有序进行。现根据江铜集团有关精神,借鉴校办工厂的经验,结合实训基地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无隐患管理的范围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l、实习、生产者的违章作业。

    a、违反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及有关规定。

    b、违反学校及工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标准及有关规定。

    c、违反本工种及相关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程序与动作标准。

    2、管理者违章指挥。

    a、指派未取得操作证资格的学生、人员上岗作业。

    b、不执行危险作业申报监护制度,擅自决定进行危险作业,不顾安全准备工作,强行提前作业。

    c、对实习作业中的违章、违纪现象不制止;对实习现场隐患不及时整改。

    d、要求学生使用无安全保障的设备及工具或进入无安全保障的危险场所,或强令拆除设备上的安全装置等。

 e、强令身心有病的学生担任力所不及的作业,或者对处于危险状态学生不认真组织救援。

 f、实习管理者不懂安全操作规程,不具备指挥生产的能力,而在指挥生产时凭个人想象蛮干。

   g、强令超限度运行设备。

  3、实习者、管理者违反劳动纪律。

    a、擅自代岗、离岗、睡岗。

    b、干私活,擅自开动机器、设备等。

    c、带小孩上班或擅自带亲友进人生产现场。

    d、工作现场嬉戏、打闹、追逐。

    e、协助作业时,不认真配合。

    f、担任监护时不坚持职守。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

    (一)实习现场设施、设备无醒目安全标志。

    (二)各种机械、电气设备上的安全装置不齐全可靠。

    (三)实习现场及作业点未实行定置管理。各种物料堆放、设备安装停靠、工器具摆放不整齐、平稳、可靠;垃圾、碎屑、废油、废物等未及时清理干净;现场无安全通道或通道不畅通。

   (四)电气线路、开关、插座、动力、照明箱使用不规范,绝缘接地不完好可靠;各元器件与线路连接不可靠,严重发热或烧损;电气设备接地不好,架空线路不规范。超负荷运行动力设备。

  (五)物料运输、提升设备无安全停靠设施、断绳(带)保护、停靠栏杆、安全门、上下限位、断电开关、事故开关、通讯信号装置。

     (六)实习现场各种坑、洞、沟、池、轮、轴、台无可靠的盖板、护罩、栏杆、护沿等防护措施。

     (七)实习现场通风设备不完善,产尘、产毒、噪声超标等点无治理及防护措施。

     (八)实习现场防雷击设施、消防设备、设施不齐全。

     (九)各种设备、管道、设施、阀门不清洁,有跑、冒、滴、漏现象。

     (十)实习现场、通道、楼梯无充足照明,照明线路、开关灯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十一)实习现场不符合防洪渡汛要求。

     (十二)实验室、化验室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十三)工作现场零乱,不整齐、不清洁、不卫生。

     (十四)其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

    三、安全管理措施、规定不完善

    (一)各教研室(组)现有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标准不健全、不完善,或在落实、执行的过程中不严格、不规范。

    (二)与国家、上级有关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定不相符或有抵触。

    (三)对校及工厂有关安全规章制度、规程等不执行或执行不严。

    (四)对新建、改建、扩建、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不及时建立科学配套的安全管理措施、规定或措施、规定无可操作性。

    (五)对新增工种、岗位未建立起相应的制度、规程等。

    (六)未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或责任状签订不合规范。

    四、无隐患管理的措施

    l、坚持检查制度

    a、定期检查:教务科每月组织由教研室、教研组有关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安全检查;教研室要每两周进行一次检查,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教务科要做好日检工作并认真做好记录。

    b、专业性检查:由教务科主管领导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针对特种作业、特种设备、特踩场所进行检查,如易燃易爆场所、交通、消防、电气、设备(起重、压力容器)检查等。

 c、季节性检查:由教务科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根据季节特点,为保护安全生产的特殊要求所进行的检查,如防暑降温、秋冬季防火、防寒等。

 2、加强考核手段

    a、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考核标准:100———300元/次。

    h、对物的不安全状态考核标准:100———300元/次。

    c、对管理上的问题考核标准:200———600元/次。

    d、对教研室第一责任人的考核: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责任部门第一责任人予以黄牌警告:

    I:各教研组经校安全检查或教务科安全检查出三个隐患(含)以上的;

    Ⅱ:各教研组经校安全检查或教务科安全检查出隐患的考核结果汇总超过500元(含)或年终累计超过2300元(含)的;

    Ⅲ:经校安全检查或教务科安全检查查出未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或责任未层层落实的;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责任教研室第一责任人予以低聘:

    I:经校安全检查或教务科安全检查一次查出六个隐患(含)以上的;

    Ⅱ:经校安全检查或教务科安全检查发现重大隐患的:

    Ⅲ:经校安全检查或教务科安全检查查出一次的事故隐患(除登记上报同意备案外)未及时整改的:

    Ⅳ、各部门经校安全检查或教务科安全检查查出隐患的考核结果汇总超过1000元(含)或年终累计超过50O0元(含)的;

    Ⅴ:经校或教务科已查出未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或责任未层层分解落实,再次安全检查仍未签订责任状责任未分解落实的:

    Ⅵ:隐瞒事故不报的;

    Ⅶ:被两次黄牌警告的;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责任单位第一责任人予以解聘:

  I:经校或教务科安全检查查出两次(含)以上的事故隐患(除登记上报同意备案外),仍未落实整改的;

    Ⅱ:经校或教务科安全检查查出的事故隐患(除登记上报同意备案外)因未及时落实整改导致发生事故的;

    Ⅲ:经校或教务科安全检查查出管理者严重违章指挥,严重违反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及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程、规定的;

    Ⅳ:低聘期间被黄牌警告的;

    五、无隐患管理的考核程序

    (一)教务科每次安全检查后均下发《安全检查隐患整改通报》和《无隐患管理检查考核汇总表》。

    (二)当某个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达到黄牌警告条件时,工厂检查组将提请教务科办公会批准下达黄牌警告通知。

    (三)当某个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达到低聘或解聘条件时,教务科检查组将历次安全检查汇总材料提交学校党政联席会进行讨论,适时形文给予低聘或解聘。

  五、其他事项

    (一)各单位在自查中发现的隐患而自己无能力整改或短期不能整改完毕时,必须及时以书面形式报教务科。

    (二)凡不在考核范围内的(如事故、创建等)按学校其它文件执行,考核金额不列入此汇总金额中。

    (三)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属教务科。

 

附件1:实习教师安全责任状

附件2:安全隐患通知书

附件3:安全隐患整改报告单

第9篇:饮食安全管理范文

一、餐饮单位法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餐饮单位须配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二、餐饮服务许可证应悬挂于就餐场所醒目位置,从业人员应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证并经培训后方可上岗,从业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凡患有传染病者不得参加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三、做好经营场所内外环境卫生,做到每餐一打扫,每天一清洁,工作人员上班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保持个人卫生。

四、按规定做好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建立原料出入库台账记录。

不购进、不加工、不出售腐烂变质、有毒、有害、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五、食物需烧熟煮透,生、熟食品与成品、半成品的加工和存放要有明显标记,分类存放,不得混放。

六、餐具必须经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消毒后的餐具应放置于专用保洁柜保存;

使用集中消毒企业餐饮具的,应向供应商索取营业执照、消毒合格证明;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使用的一次性发泡餐盒。

七、制作凉菜(烧卤熟肉)、生食水产品、裱花蛋糕等直接入口的较高风险食品,必须有相应许可项目,并专间操作。

八、食物制作严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使用人应熟悉使用知识、设有专人管理、专柜存放、有称量工具和使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