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康复医院开展人力资源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
康复医院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意义主要表现在其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两个方面。
其一,从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上而言,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医院建设的好坏程度,而管理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医院综合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而言,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其二,从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性而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国家医疗保障体制的改革以及医院分类管理的实施,从资金实力、经营观念和市场策略等三个方面为外资或盈利性医院提供发展机会,进一步激化医疗市场和资源的竞争形势。为应对这白热化的竞争趋势,医院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在提升自身专业实力的同时,也要进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现代化管理素质培养。
二、康复医院人力资源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1.建立新型的用人机制
(1)要建立规范的人员进入程序,加强对新进人员数量和质量控制。不论内部选拔还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在内部选拔时,不仅要看到人才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更要看到人才的基本素质、发展潜力和培养价值。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时,要拓宽用人渠道,敢于打破单位、行业、地区界限,增加透明度。医院和人才的双向选择,不仅依靠本生的光环和名气、综合实力,更重要的是医院对人才的重视程度,管理、培养和激励制度来吸引人才。采用多元化、高投入的培养模式。恰当地使用人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为医院创造更多价值。
(2)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上引入竞争机制。在人员选拔上要允许一个岗位多人竞聘,通过优胜劣汰来录用与招聘岗位最匹配的人选。对管理干部建立公平选拔制度,科及科级以下干部职工进行竞争上岗,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轮岗制度。强化劳动契约,知识和能力差的人员可以实行高职低聘或落聘而待岗或转岗。
(3)在分配制度上要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原则。在同一个医院要按贡献和工作效果的不同,各种待遇上要明显拉开档次,特别是职称评定、住房分配、奖金分配等方面要改变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的陋习,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2.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根据一个人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其职业发展作出规划与设计,并为其实现职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学习、岗位选择、职位晋升和才能发挥等所作的一系列工作。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应该是多元化的。医院应该针对员工情况,对其职业生涯作出合理规划,为能够挖掘其潜力并得以发挥特长创造条件。通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
3.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培育医院文化
“以人为本”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医院文化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中的首要因素、本质因素和核心因素。通过员工之间的互助互爱,建立和谐工作氛围;通过鼓励奉献,弘扬正气,培养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和职业操守;通过塑造医院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让医护人员自觉投入到“把治疗病人作为主要任务”、“把心思放在病人身上”、“以病人为亲人”、“以医院为家园”的医院文化建设中;通过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挖掘人的潜能和发挥人的专长来放大管理的效能。
惠民利民意义重大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陆俊告诉我们,构筑农村养老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是一项利民之举,意义重大。
1.进一步改善民生,提高全体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在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领导明确提出:在今后发展中,*将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按照十七大的新要求,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改善民生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到实处,将农村养老人员纳入城乡一体养老社会化管理服务就是一个改善民生的具体行动,市政府已将这项工作作为今年的政府实事工程之一。
2.共享改革成果,促进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市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相比来说,农村居民的生活总体上还赶不上城镇。因此,政府应当本着“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精神,将公共资源适当向农村倾斜。构筑城乡一体养老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正是让农村老人共享改革成果的一个重要举措。
3.落实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保障体系一体化建设。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统筹发展,城乡劳动保障一体会就是统筹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我市已实现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服务和农村养老待遇社会化发放的基础上,进一步下移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重心,建立农村养老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是建立健全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
4.改善农村老人的福利,提高农村养老人员的生活水平。那对养老人员的管理服务延伸到农村,建立城乡一体养老管理服务体系,可以使农村老人与城市老人一样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让农村老人颐养天年,延年益寿。
5.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村老人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方面,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基础扎实条件成熟
陆俊局长告诉我们,我市实施城乡一体养老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1.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成效显著。自20*年5月启动,20*年底,全市3.2万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纳入率达97%。2年多来,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立足“高起点”,坚持创新理念,积极创造条件,不断丰富社会化管理服务内涵,创造出很多独特的“品牌”,工作成效显著,得到群众的肯定,很多方面处在全苏州市乃至全省的领先态势。
2.已经建立起养老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平台。在20*年建立67个居委会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基础上,20*年又在全市实施“村村通”工程,在92个行政村建立了村级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配备了162名村、居委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和4000多名劳动保障联络员。全市已形成“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系统,并现代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的科学化水平,从而使农村有了劳动保障体系的基础平台,为实施城乡一体化养老管理服务奠定了基础。
3.已经实行了农村养老待遇社会化发放。20*年,全市农村养老人员的养老金已纳入全市统一管理,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标准,统一发放,因而进一步实行农村养老人员统一管理服务已经有了基础,必将水到渠成。
4.市财力不断提升为城乡养老一体化管理服务创造了物质基础。近年来,全市财政收入快速提升,地方可支配收入也水涨船高,逐年增加,20*年全市财政收入达8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35.86亿元,近年来财政年增长率接近40%。这些,无疑为城乡养老一体化管理服务奠定了物质基础。
强化领导有序推进
目前,*全市城乡一体社会化管理服务正在顺利展开,有序推进。具体做法是:
1.理清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理念,进一步改善民生,把实现城乡一体化养老社会管理服务作为社保部门“五民工程”(强民工程、利民工程、惠民工程、安民工程、便民工程)重点之一,用一年时间,把全市9.8万土地换保障及农村养老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开创*劳动保障新局面,并使这一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制订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步骤。从今年三月份开始,用一年的时间,全面启动实施农村养老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并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将管理服务的职能落实到全市162个村(社区)。3—5月搞好“资格认证”,5—6月各村(社区)保障服务站承担起管理服务职能,全面实施农村养老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6—12月完善管理方面的机制、体制,探索启动各项管理服务项目,年底前全面构筑起城乡养老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
目前,我国对于富裕人群没有固定定义。因此,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从不同角度估算有不同的结论。有研究指出,富裕人群(也有称为高端人群)一般指年收入中个人收入在15万元左右及以上、家庭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及以上的人群,或者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按照这一标准,《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慧聪网)估计,我国富裕人群数量约占总人口的2.3%,约3152万人。
富裕人群的医疗消费特点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后,都具备承担其他一般性医疗消费的能力,其高端医疗保障需求主要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如癌症、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报销问题。汇丰人寿2012年《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储备(78%),以及补偿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即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经济实力很强,不太需要单纯补偿其医疗费用,而是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购买高端健康保险及附加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品,获得量身定做的系统化、持续性的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据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个人资产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3)上述人群由于财富并不缺乏,对生活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且具备一定的健康认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带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处于疾病状态,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务。据一项调查显示,自我评价时,约50%左右的人群健康状况从“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亚健康状态为42.7%,慢性病状态为19.9%。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潜在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1)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的潜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指购买包括家庭医生(或私人保健医生)、诊疗绿色通道、专家诊疗、健康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评估、健康监测、饮食运动管理、心理咨询与干预和慢性病管理等)费用的潜力。据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50%受访者看重医疗服务品质,其中,37%看重安排专家医生手术及治疗,90%受访者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88%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对重疾治疗有帮助;90%以上受访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费用占家庭生活消费性支出比重为10.8%,假设富裕人群按个人(或家庭)年收入15万元中10.8%为医药卫生支出计,其中40%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即占收入的4.32%。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富裕人群愿意为医疗保障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较而言,上述估算仍较为保守。
基于前述假设,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费及费用支出约6480元(包括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自费、按比例分担及超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误工费补偿问题等;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主要定额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费用损失。总的月均费用支出约540元),年健康保障总需求约2042亿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务费按1000元计,包括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其他健康服务等费用,年健康管理服务总需求约315亿元。也就是说,至少富裕人群中,这两项医疗保障需求,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而实际上,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总的保费收入只有691.72亿元,与上述预测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保险行业,高端健康保险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板块和成熟的市场。经营高端健康保险的各个保险公司,经营策略还不够清晰,产品种类还比较零散,服务人群还非常有限,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还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服务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市场开放度非常有限,没有形成独有的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来建立服务平台,并获得这些服务资源,还有很多政策和运作的障碍,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开拓相关业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对医改形势下,如何发展适宜的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缺乏明确定位及一整套战略思路,且对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点研究不够,同时,提供高端健康保险服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较难形成应有的服务品牌和营利来源。
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意义和对策
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未涵盖的高端健康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设计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促进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减少和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3)利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灵活的合作机制和“优质优价”的杠杆作用,引导高、中、低端的医疗服务资源有效利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4)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突出自身特色,树立专业品牌,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服务领域,促进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商业健康保险应牢牢抓住医改契机,高度重视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开发。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深入研究医改政策,全面分析保险业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控制医疗风险上的政策机遇和挑战,确定开展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的战略定位和经营举措。
二是根据富裕人群健康保障需求特点,细化目标市场和服务人群,开发系列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计划,逐步形成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等健康周期,病前健康维护、病中诊疗管理、病后康复指导等全过程,既补偿医疗费用,又提供健康服务的全面健康保障产品体系。
三是争取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与医疗机构尤其是拥有优质资源的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利用多种付费方式和合理补偿机制,调动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尽快搭建由“内部服务队伍——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特色医院(科室)——著名专家”组成的服务网络平台。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社区
Abstract: this paper advance our country enterprise retiree socializ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from the increase of retiree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improve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expand capital channel, enhance the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community staff in five aspects such as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to drive our retiree socialization management, with strong targeted and value.
Keywords: enterprise retiree; Socialization management services; community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在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与原企业分离,人员由原来的单位管理现交给城市街道或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街道或者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街道和社区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我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不再由企业来管理而是实行社会化管理;二是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纳入到社区,由社区来负责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
加强企退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趋势,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和“全面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的号召,符合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虽然但是由于我国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很多问题函待解决。社区服务作为居家养老得以发展的支持力量,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整合有限的资源,不断对其加以发展和完善,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紧密结合,确保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社区中安享晚年。“社区服务”是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推进下,如何强化社区的服务功能,如何做好社区服务的工作,使企业退休人员真正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角色的转换,更好的推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1增强退休人员的社区意识
1.1强化社区退休人员的归属感,增强参与意识
充分认识发展和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一点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中显得极为重要,在发展过程中,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积极宣传社区化管理的意义和好处,使退休人员从心理上接纳社会化管理。积极引导退休人员“企业化”管理转向“社会化”管理,逐步融入社会,在社区中找到家的感觉,建立起“社区意识”是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思想基础,这也是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得以顺利发展的因素之一。
1.2.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社会化管理服务在我国现行企业退休人员管理体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管理体制上的一种变革。思想认识不到位,就会造成退休人员对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在思想上存有疑虑。
一是从政府到企业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为老年人创造出一个好的氛围。各地政府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制定宣传计划,抓好落实,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络等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有关政策规定、措施及各地推进这项工作的安排情况等,扎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宣传工作,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平稳与原企业分离,逐步过渡到社区管理。
二是社区要积极地引导退休人员走进社区。鼓励退休人员积极参与社区的文体、公益各种活动中,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水平和质量。社区积极组织开展退休人员文体娱乐活动,开办各种兴趣培训班,引导广大社区群众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和活跃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企退人员外出旅游、参观见学、老年棋类(球类)赛、九九重阳节等活动,切实做到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新格局。
2建立健全政策法律体系,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
2.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发挥政策和法律的基础性、引导性作用,在完备的法律框架内,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规范、持续的发展下去。建立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工作目标,就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落实情况纳入考核,定期进行检查评估测评,奖优罚劣,切实把把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贯彻好、落实好。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区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切实履行职责,形成完整的政策操作链。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协商沟通制度定,就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采取期或不定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与各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和探讨,对本地区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讨,充分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单位的作用,特别是要进一步挖掘和发挥社区服务组织、志愿者组织及其场所、设施的作用,广泛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为退休人员提供服务。
2.2.明确企业的责任
作为企业来说,企退人员虽然实行了社会化管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退休人员是由企业进行管理并提供相应服务的,形成了特有的“企业情结”。企业不能因为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就一下子把退休人员拒之门外,企业就撒手不管了,即便是退休人员进了社区,有些思想工作企业也还要协助做好,继续承担一定的责任,对退休人员遇到的困难要耐心的去解决,加强与社区联系和配合,只有在一步步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才能逐步走上正轨。
3拓展资金筹集渠道,畅通服务渠道
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政府履行其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大量资源、经费的投入是保障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各地政府要积极解决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要探索多方筹集经费的渠道和方式,动员和呼吁社会各界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要把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按照一定的比例或标准进行拨款,探索建立财政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支出机制。依照当地社会化管理服务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项资金管理,如退休人员档案库建设、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网络平台建设、退休人员活动场地设施建设等,并把专项资金的投入和社会化管理服务项目的进度相结合,增强资金的利用率。在多渠道筹集经费方面,通过政府财政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多方筹资方式,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为了节省开支,要充分利用街道、社区现有的各种服务资源,特别是改制、关闭、破产的国有企业,在资产处置时,力所能及地把原来用于职工和退休人员活动的有关场地、设施移交一部分作为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办公和活动之用,以便更好地为退休人员提供便捷、良好的管理服务。以山东黄岛社区为例,社区充分利用了其辖区内单位的资源,以“共建共享”的名义,获得了辖区单位在老年活动中的支持,比如场地、活动器材等,这些在开展企业退体人员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4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4.1.加强退休人员服务设施建设
针对退休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社区应提供多样性的服务基础以供退休老人进行选择。社区基础设施是推行社区养老服务的“硬件”,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便捷安全等特点,比如在社区内的楼道内可以统一安装楼梯扶手和声控路灯,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修理损坏的设施,确保退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更方便更安全。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在街道、社区以共同筹资的形式,建立退休老年人文化、体育、卫生、保健、福利等方面的设施和活动场地。随着本地区社区建设的发展,当地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合理安排,统筹兼顾,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社会化管理服务活动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建设和谐社区的规划中,逐步解决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活动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
4.2.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当前退休老人对社区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和多样化,社区要不断丰富和完善退休人员内容,拓宽服务渠道。身体健康对退休老年人非常重要,退休人员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社区应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机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加强老年医疗卫生设施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增加药品种类,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为老年人免费体检,对高龄、重病、特殊人员定期进行上门义诊活动,减少老年人在看病途中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积极宣传健康保健知识,提高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医疗咨询等意识,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加强自我防病能力。
4.3.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体系
发挥退休人员的作用,盘活社区退休人员人力资源,针对企业退休人员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娱乐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除了依靠相关保障机构和社区服务人员外,也可以依靠退休人员的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自我管理和自娱自乐活动。同时,对有一技之长的退休人员社区可以积极吸纳进来组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发挥其资源优势,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有偿与无偿服务等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互助服务,提升退休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5加强社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
社区服务中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其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服务行业发展的速度较慢,目前在社区工作的服务人员基本上没有专业服务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多为下岗职工,文化水平较低的非专业者,日常工作中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服务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进展。
5.1.加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一方面需要一大批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甘于奉献、工作仔细、脚踏实地的同志充实到企退人员工作队伍中来;另一方要选用相应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社会工作者队伍,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通过定期组织和选送在职工作人员到有关高校或培训机构轮训学习、集中学习、现场观摩、工作探讨、经验交流等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社会保障业务知识、服务工作的基本技能、业务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档案管理知识和老年人保健知识,大力开展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提升进入社区工作的门槛,进而从源头上提高专业工作者队伍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5.2.大力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队伍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倡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工作,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弥补政府与相关组织的人力资源不足。通过成立“退休老年服务小组”、“送温暖送爱心小组”等组织,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福利服务,特别是要做好退休老年人特困家庭、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我国很多地区不同程度的成立了志愿者队伍,虽然目前发展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诸多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志愿者队伍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较好。同时要适当提高社区管理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工资收入待遇,尊重和重视他们的工作,倡导和呼吁更多的社会组织和居民组织参与到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共同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离退休职工 管理服务 创新
1.创新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1.1重视和加强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是应对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但是各种社会保障工作与当前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还远远不能够适应。国有企业广大离退休职工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为企业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做好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是为国家分忧,是让老同志安享晚年。
1.2重视和加强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社会保障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要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一方面要靠保障政策的逐步落实;另一方面,就要靠我们各级组织和广大离退休管理工作者积极开展工作。认真做好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正面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退休职工排忧解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以促进社会稳定。
2.镇海炼化分公司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现状
2.1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现状
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现有离退休人员3300多人。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公司大多离退休职工集中居住在以公司管理为主的企业型居民社区。炼化社区占地61万平方米,社区内学校、医院,电影院,菜场等配套生活设施齐全,能够基本满足社区离退休职工的生活需要。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高于宁波市平均养老金水平,看病门诊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0%以上,离退休职工对企业有着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多年来,公司在坚持落实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广大离退休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针对离退休职工进入“双高”群体不断扩大的趋势,积极开展亲情化、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充分利用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两个主阵地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了老同志求知求乐的愿望。
2.2当前离退休职工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在企业离退休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离退休服务管理模式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
(1)职工社区和地方社区管理体制上差异明显
镇海炼化离退休职工进入“双高期”特征日趋明显,且退休职工人数逐年增加,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由于历史、体制等原因,炼化社区目前仍属于比较典型的企业型社区。由于诸多因素,地方政府许多公共服务还未能直接延伸到社区,特别是企业退休职工居家养老的迫切需求,与社会能够提供的满足居家养老的服务资源存在较大差距。社区中离退休职工的居家养老需求与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相对缺乏的矛盾日益凸现。
3.创新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的主要思路
针对目前企业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薄弱、功能不全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创新工作思路。
3.1增强做好离退休职工服务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企业各级组织要坚持人文关怀的理念,自觉把为离退休职工管理和服务的工作当作推动社会发展、企业稳定工作来认识,切实将各级政府和企业“关心、尊重、学习老同志”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3.2积极培育离退休职工社会化服务意识和有偿服务意识
无论是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还是从企业内部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社区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和推行有偿服务将是一种趋势。因此,要重视企业型社区服务功能的建设。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而探索并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服务为辅的管理服务模式。同时,要在加强对企业离退休职工的引导,转变观念,培育居家养老有偿服务意识的基础上,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开设家政服务、钟点工、护理工、全天工、保姆介绍等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为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区居家养老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3.3改进工作方式,拓展离退休管理服务内容
企业离退休管理服务部门的工作有着明确的主题,那就是要紧紧围绕“六个老有”的方针来开展。按照“六个老有”的要求,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要求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要多为“老有所学”创造条件,多组织开展“老有所乐”的文体活动,多增设一些“老有所医”的服务项目,多开辟一些“老有所为”的渠道,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离退休管理工作的要求。
3.4重视研究建立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
为建立离退休管理服务长效机制,离退休管理服务部门要重视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等群体的身体健康情况、生活失能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建档立卡。根据不同的对象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对高龄、独居和失能老人,要采取包保措施,逐级签订包保责任书,定期联系和入户慰问,做到包保到人,责任到户。同时,要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组织和动员离退休职工党员开展“以老助老”、“银龄志愿者”等活动,为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共同推进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作出老同志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弘.关于做好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06).
关键词:健康管理中医“治未病”医保支付
一、健康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健康管理是一种新的疾病干预模式,从疾病治疗向事前预防、事中治疗、事后康复的全过程管理转变,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鼓励医患双方主动采取疾病防控措施,从源头上遏制医疗费用增长。据估算,每投入1元用于健康管理,就可以节省约45元的医疗费用支出。这说明在健康管理方面投资可以起到良好的节约医疗费用的效果。同时,如果能够在基层对慢性病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避免慢性病患者涌向大医院从而产生额外的检查及药品费用,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因此健康管理模式出现后,对医疗保险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外许多保险机构都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健康管理,并使之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虽然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较晚,但从医保基金中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健康管理,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探索的方向。我国多地也已开展对医保介入健康管理的探索:2006年,镇江市对参保人员实行规范的门诊慢性病管理,这是我国医疗保险开始关注健康管理的最早探索;2008年,青岛市将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初级体检、健康教育、医药费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09年,北京市将“知己健康管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11年,太仓市医保部门支持配合人保健康公司,把“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的理念引入了大病保险;2015年,天津市将符合规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上探索为我国医保介入健康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过我国医保介入健康管理的制度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二、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的必要性
(一)顺应国家政策的引导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健康管理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要“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2013年,《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为参保人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干预等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加强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提供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降低健康风险,减少疾病损失”。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而医疗保险或健康保险作为医疗与健康服务资金供给的政策安排,相应的支付政策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二)符合医疗保险改革的要求
自1998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医疗保险改革是我国医疗改革成效最为显著的领域之一。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医保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的背景下,创新完善医保管理制度成为下一阶段医疗保险改革的重要任务。现阶段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以支付疾病住院治疗为主,如果医保基金支持健康管理服务,既可以盘活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又可以提高基金使用效率。从世界主要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从单一的医疗保险发展到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护理等全方位的健康保险是医疗保险的必然趋势。因此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符合医疗保险改革的要求,可以促进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的变革。
(三)满足群众现实的需求
积极对“未病”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疗保险是群众的现实需求。在对南京市某社区600名老年人的调查中,561名拥有社会医疗保险的老年人中有539人希望医保支付健康管理服务。在对上海市403名社区医务人员的调查中,认为相关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应该纳入医保的占50 2%。上海市闸北区是2011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试点地区,闸北区在高血压患者人群中实施中医健康管理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发现尚未与医保制度衔接不利于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及推广。因此,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是急切的现实需求。
三、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管理价值
在我国,“治未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健康管理理念和方法,“治未病”不仅是我国中医学思想宝库的瑰宝,也是健康管理的具体实践。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提出:“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同时,中医“治未病”根据五脏调节、四时养生、体质调理的中医理论和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的临床实践,在提高健康水平、避免疾病发生和减少疾病伤害等方面有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加快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核心就是探索深化“治未病”健康工程。中医“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病防复”,这与现代健康管理“事前预防、事中治疗、事后康复”的做法完全一致。时至今日,国外仍然在对健康管理的技术进行探索,而我国传统医学中早已有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无论在理论还是技术层面都是对健康管理学科的重要贡献。然而在制度层面,我国的健康管理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我国医疗保险对健康管理进行探索的时候,应当重视中医“治未病”这一宝贵财富,发挥理论和技术层面的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制度。
四、健康管理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思考
(一)医保支付应从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起步
将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体系,应当从社区起步。这是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健康管理的职能,是中医“治未病”的第一线。近年来,为了加强基层卫生力量,我国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医疗条件和能力开展健康管理,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中就包含中医体质辨识的内容,方便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最关键的是,社区就诊便利、成本低廉,能够降低总体医疗费用支出,便于医保介入。因此应当将中医“治未病”项目列入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范围,并且由医疗保险提供保障,以便让社区居民享受中医“治未病”服务,同时又达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二)利用个人账户支持健康管理服务
一直以来,我国医保个人账户使用情况的监管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部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资金积累较多,存在与定点零售药店合谋违规使用个人账户的资金“购买”生活用品等情况,既造成了医保资金的流失,还无助于参保人员健康水平的提高。将中医“治未病”纳入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可以使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引导,引导参保人员将个人账户用于中医“治未病”服务,从而使参保者对自身健康负责,加强对疾病的预防从而能够最终起到节约医保基金的作用。同时也方便患者在康复阶段通过个人账户继续使用中医“治未病”服务,避免病情出现急剧恶化,同样也有利于患者和医保基金。
(三)采用参考价格法制定个人账户支付标准
在目前我国的医保管理制度中,为一个医疗项目制定支付标准之前,先要制定这个项目的价格。而对于中医“治未病”这种健康管理服务而言,其价格制定较为困难。为了避免陷入这一困境,可以借鉴德国的参考价格体系。参考价格体系原本含义是指在药理学或治疗学上具有相等作用的一些药品中,选择其中最低价或平均价作为参考标准,确定该价格作为该类药品的报销标准,如果患者所选用的药品价格超出了这个参考价格的标准,其差额将由患者支付。通过综合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项目的收益、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医保政策的导向等因素为中医“治未病”目制定相应的参考价格,作为支付标准。参考价格体系既能够支持参保人员享受中医“治未病”的服务,又能控制支付成本,同时把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价格的形成交还给市场,而医保又可以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
(四)将按人头预付作为医保统筹基金的支付方式
美国健康管理模式成功的基础在于按人头预付的补偿模式,这是因为按人头预付方式的激励机制与医疗体系的健康管理功能相吻合。一方面,人头预付方式可以激励医疗机构的疾病预防行为,促使医疗机构采用中医“治未病”等适宜、高效、廉价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无病时主动预防、小病时积极诊治、治愈后跟进康复,能够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在按人头预付的情况下,医疗机构能够获得的医保资金与在本机构注册的参保人员数量挂钩。为了吸引居民在本医疗机构登记注册,医疗机构会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提高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的效果,而不是推诿病人的方式降低成本,真正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因此医保统筹基金应当采用按人头预付的方式,促使医疗服务机构重视提供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并且运用各种手段来监管服务提供者的行为,确保服务的质量。
(五)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创新作用
健康管理原本是美国商业保险机构为了控制成本,增加利润而主动采用的方法,这客观上开启了医疗保险的新模式。相对于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除了控制成本以外,还有增加利润的要求,在这双重动力之下,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会积极采取健康管理措施,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敢于积极尝试,围绕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项目开发保险精算制度、核保制度、理赔制度和数据管理制度。而且,社会医疗保险的经办管理往往受到法定规则的约束,而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则较为灵活。因此可以借助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对利润的追求,鼓励并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设计包含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的保险产品。同时也支持商业保险公司整合市场资源,与医疗机构合作或者直接开办中医“治未病”服务机构,提高健康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从而能够形成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涛,袁伦渠美国医保管理模式――健康管理[J][JP]中国劳动,2012(11)
[2]刘伟,陆晓农,王秀瑛等医保经费用于慢性病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7(2)
[3]王波,韩春丽,张D在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中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途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3)[ZK)]
[4]许晴,邬建萍健康管理纳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中国市场,2016(29)
[5]沈焕根加强健康管理服务放大医保功能效应――江苏省太仓市实践大病保险制度的启示[J]中国保险,2014(2)
[6]江莉莉,巢健茜,刘恒等老年人健康管理引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体系初探[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医疗行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840.684;C91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02
一、医疗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看病难、看病贵
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国计民生,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呈现出公平、普惠、非营利的基本特点[1]。但自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改革至今,医院越来越注重对于自身利润的追求,由此而引发医疗消费上涨过快,人民群众普遍感觉“看病难、看病贵”,而这一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究其原因,第一是由于就医人数的增多造成。人口数量在增长的同时,经济也在增长,人们除了满足温饱,更多的开始关注健康的维护与疾病的治疗。一旦有了疾病,更多的选择积极的寻医问药,到医院诊治。另一方面,现代人们饮食起居无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以及三高的饮食结构导致人们体质下降,发病率上升,就医率增高。最后再加上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少数地区或者少数医院,导致就医过度集中,人民群众无不抱怨“看病真难”。
原因第二则是药价虚高、检查项目过多,检查费用高等因素造成的医疗价格的过快上涨。医疗价格的过快上涨成为了广大群众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在面对重大疾病的时候,往往会不堪重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很多家庭真实的写照。
2.公立、非盈利性医院政府投入不足
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占据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绝大部分比重。然而这些医院的建设和投入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然而,这部分的投入相比医院快速的发展而言,杯水车薪。因此,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只能通过诊疗业务收费来维持[2]。
与此同时,医院要维持运转就需要较高的成本。医院之间会通过新设备、新病房、新大楼、新就医环境等来竞争,而这些竞争需要高投入,政府的投入远远不够。面对这些,医院除了治病救人,还需要考虑如何开源节流。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医院各职能科室考核的重要指标,也是医疗从业人员工资、奖金、福利等收入的重要来源。
3.医疗纠纷突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众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医患关系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以前的和谐共处变得越来越紧张,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新的治疗技术、新药品的使用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增长了医疗行为的风险,增加了医疗行为的难度。另一方面,很多疾病至今仍存在很多未知性与病情转变的突发性,有的甚至是无法预测,无法避免、无法治愈的。由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专业知识的缺乏,再加上与医护人员沟通不够,甚至是“医闹”的非法参与、舆论的不正确引导与宣传,往往会引发矛盾,造成纠纷。
不可忽略的是,许多患者为了治病几乎是花费全部积蓄,甚至要举债就医,花了很多钱,却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从而采取不理智的维权方式,导致了医患矛盾的多发和升级。
二、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
1.商业健康保险定义及其转变
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义在我国保监会颁发的文件当中被两次提及,第一次是在2006年保监会《商业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二条,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商业健康保险的险种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第二次是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的第一条,再次对商业健康保险进行的重新的定义。第二次定义与第一次相比有两点明显的区别。一是扩大了商业健康保险承保的范围,从原来的仅仅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变成了因健康原因和因医疗行为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二是增加了相关的险种业务,增加了医疗意外保险、医疗责任保险。这为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在概念上和政策上提供了依据。
2.商业健康保险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商业健康保险的目的不仅仅是在疾病发生以后的对其费用进行补偿,更重要的应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促进被保险人的身体健康为最终目的。保险公司可以提供预防保健、健康体检和疾病后的康复等多种项目的健康管理服务,在正确健康管理观念的指导下,促进和鼓励客户保持身体的健康,降低疾病发生率,降低就医率,从而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为积极应对健康问题和挑战,《“健康中国2020”鹇匝星杀ǜ妗贩直2008年启动、2012年正式,首次提出突破医疗卫生局限进行大健康管理的建议。2012年1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提出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其中就包括健康管理。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9月,保监会了《关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正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六条明确要求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
从以上国家的宏观政策不难看出,商业健康保险不仅仅只是承担保险事故发生后的保险金的给付,更重要的还包括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健康管理理念的引入,保险公司将单纯的事后赔付(给付)模式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赔付(给付)全过程的保险保障及服务模式。这样的模式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过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手段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从而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减少赔付金额。同时,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以“健康保障+健康管理”为标志的“大健康险”产品既是未来保险公司竞争的主要领域,也必将成为未来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趋势和主流。
3.商业健康保险化解医疗纠纷
在医疗纠纷中,使用最多的方式是医患双方协商解决[3]。其次是诉讼,卫生行政调解次之。在近几年,人民调解作为一种新兴的方式解决医疗纠纷逐步受到关注和认同[4]。
商业健康保险除了针对个人提供健康保障之外,也是针对医疗风险的一种保险实务。在最新的商业健康保险定义中,已经明确了商业健康保险可以分散和转嫁医疗执业风险,新增了医疗意外险和医疗责任险。2014年10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以〔2014〕50号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第三点明确提出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以及其他形式的医疗执业类别保险的发展。这一意见充分表明,国家希望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机制来分散医疗执业中的风险,促进医疗纠纷的化解和处置,保障正常医疗秩序,推动建立平等和谐医患关系。
4.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医疗机构的改革
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不仅仅是基本医疗保险的经办者好补充医疗保险的经营者,而且是医疗机构改革的参与者。商业健康保险将会助推公立医院的改革以及私立医院的兼并重组、股权合作,将产业触角深入到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领域。养老机构的开设,私立医院的建设,“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5]。
2014年10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提出:引导保险机构投资健康服务产业,以出资新建等方式新k医疗、社区养老、健康体检等服务机构,承接商业保险有关服务。建立以商业健康保险为核心,衔接医疗、养老、护理、健康管理服务的健康产业链,提供系统化的养老、护理、保健、疾病管理等服务,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
参考文献:
[1]宋瑞霖,张正光.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挑战的深层思考.中国新药杂志,2009,21.
[2]张子扬,张国栋,姜玉泰.过度医疗不止,看病贵难解.大众日报,2011-3-5(4版).
[3]李丽洁.我国医疗纠纷化解机制多元化构建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2,25(09):39-4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管理服务;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作为一名农机管理服务部门的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通过本文谈一谈如何做好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履行职责,维护农民利益
作为农机管理服务部门一定要秉公办事,充分发挥农机管理服务部门的作用,为农民朋友的利益把关,做人们的守护神。尤其是对于农机购置补贴这一惠农政策,要严把关,不能敷衍了事,必须严格执行,保证透明执行,确保农机购置补贴完完全全的发放到人们手中。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对经销商的监管,根据补贴政策所规定的实施办法,经销商的销售行为进行规范,督促他们按照相关要求来建立起健全的经营模式,并对补贴机具销售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努力的营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补贴市场环境,加强对经销商的常态管理,对机具销售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核实,对出现的各种补贴产品投诉纠纷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并最终做到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2 加强对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现代农业已经走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也在稳步前进当中,当今时代是科技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而我们的管理服务体系,存在从业人员文素质不一的情况。可以说农机管理服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是农机管理服务的主力军,但是部分农机管理服务工作者对于新事物、新机具、新技术的敏感程度不高,热情不够,不能及时的给自己充电,知识更新慢,不能够跟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脚步,不利于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展开。
面对当前的这种情况,农机管理服务部门一定要建立科学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高标准的管理服务人员,增强专业知识,从而逐渐提高农机管理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是做好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
3 农机推广与农机培训相结合
伴随着国家的惠农政策中出现了农机购置补贴之后,提高了农民朋友们的购机热情,几乎现在的农户家中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农机具,确实是提高了农业机械的普及利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一定不能忽略农民朋友在购置了新机具后,一定要会用,会用不行一定要保证用的好,用的好的同时还要用的安全。因此,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去给农民朋友们讲技术,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秉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辞艰辛,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朋友送知识、传技术。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农机化工作人员要认真备课,想尽一切办法活跃现场讲课气氛,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课堂效率。在课程编排上一定要以实用为主,讲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尽量用通俗的语言给大家讲解,因为农民朋友的文化水平还没有达到太高的标准,不要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授课,不利于大家吸收,同时容易导致大家积极性不高。
同时,要运用好机械化示范基地,大力引进先进的农机具以及实用技术,将农产品机械化示范基地演变成农民学习农机技术的课堂,为他们提供一个实用的交流农机运用技术的场所,让大家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学习农机技术,从而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4 优化农机配置,促进农机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为了确保农机化进程健康、有序发展,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要经常深入到农村,了解农村农机配置情况,主要是了解当地现有农机具的类型与数量,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引导农户朋友选购或添置新的农机具类型,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某些地区农机配置不合理的情况,有利于优化农村农机配置情况。
5 结语
总之,努力完善我国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有利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对于现代农业健康、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农机管理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做好农机管理服务工作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 王培文,郝丽娟,底丽萍,等.包头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0(01).
[2] 詹新伍.关于加强刘集乡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08).
[3] 刘树波.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0(02).
[4] 毕占伟.基层农机管理中的不良现象及该采取的措施[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4(04).
[5] 曹红波,闫东风.浅谈如何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2).
[6] 郎温明,宫海波,崔东振,等.加强农机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J].现代农业,2006(09).
从乡镇府的实际情况来看,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一、要充分认识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义
离退休老干部职工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认真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切实为离退休干部办实事、解难事,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更好地让离退休干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对离退休干部的历史功绩和巨大贡献永远不能忘,离退休干部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永远不能丢,尊重、关心和爱护离退休干部的政策原则永远不能变。乡镇各部门,要强化政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强化服务意识,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离退休干部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主动积极地做好服务工作。要强化创新意识,立足形势发展的需求,以更高的站位、宽阔的视野、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探索工作机制、思路和方法,不断提升工作水平。要强化大局意识,鼓励和支持离退休干部发挥自身的政治、经验和智慧优势,为推动各乡镇科学发展作贡献。
二、要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信息资料工作
在很多乡镇离退休干部中,信息资料很不完善。我们要及时登记每位离退休干部的详细住址、年龄、联系电话等,目的就是随时掌握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生活状况等。我们还要索取他们的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照片等相关资料,通过这项基础资料的收取,对各乡镇离退休干部人员由不认识到认识,由陌生到熟悉,为以后开展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要“以人为本”,落实各项待遇
增强政策意识,抓好离退休干部“两项”待遇工作。要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离退休干部,生活上照顾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方面,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要进一步规范老党员的学习、培训、活动等制度;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校建设,制定科学地培训计划,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每名老党员都能过上组织生活,受到党内关怀。生活待遇方面,本着略为从优的原则,确保各乡镇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的落实。配合有关部门提高定点医疗单位的管理服务水平,做好医疗保健工作。特别对那些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的离退休干部、身边无子女、鳏寡孤独的离退休干部,要加强家庭病床、健康陪护、“一帮一”结对服务等措施的落实,切实把“双高期”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做的更细、更实。
四、增强大局意识,加强对乡镇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领导
要进一步强化“离退休干部工作不是中心,但影响中心;不是大局,但牵动大局”的思想观念,从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谋划离退休干部工作。进一步认真落实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责任制,加强对各乡镇领导的要求,切实把离退休干部工作放到全局来考虑,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来开展。对离退休干部工作,各乡镇加强监督考核,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整合各乡镇的保障资源,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做好新时期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良好形势。
五、增强创新意识,丰富离退休干部生活,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