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资源范文

小学语文资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资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资源

第1篇:小学语文资源范文

【关键词】合理利用 开发 课程资源 优化效益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不再单纯地依靠课本、黑板和嘴巴进行教学,而要充分运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如何合理的利用课程资源和开发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语文观察能力,在感悟和积累中丰富语文素养,培养出时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当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摆在我们面前。

一、以本为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1.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教材本身资源丰富,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资源,为教学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然而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教教材”的现象,而应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陶冶作用的同时,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充分挖掘现有的教材资源,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以,我们首先要科学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教材看做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资源,全面理解教材,从整体上把握好教材,这是利用教材资源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的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而忽视教材的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宗旨,这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断章取义。教学者思想在转变,学生的思想也在进步,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语文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教学中,要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以此来充实教材资源。对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我们不能仅局限于语文学科,还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积极的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让小学生动手、动嘴、动脑,丰富他们的创新思维,让有个性化的独特想法、出人意料的探索结果,完全超出教师事先的设计范围。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相融合,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努力把学生的个性化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二、联系实际,注重利用生活资源

1.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总是与生活外延相等,所以我们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在传统的课堂环境中,洁白的墙壁、长方形黑板、整齐的桌椅、温和的老师、可爱的同学……这些都过于强调对学习的功能作用,而缺少温馨和谐的氛围,没有良好的心理环境不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挖掘生活的语文教学资源,我们在营造学习氛围的同时,使环境变得更加温馨、和谐、富有人文气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合作探究。教学中,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规律,寻找小学生生活的热点问题,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氛围。同时我们还追求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新的教科书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我们在进行教学中必须注意挖掘课文中生活化的资源课程。社会生活中的资源更丰富、更多彩、更生动,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素材。

2.把课堂融入到社会中去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一个班级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融入社会。首先是想象式,由老师或同学提供一个情景设计或者通过一个故事的开端,经过大家讨论预计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假设事情的发生经过和最终结果。其次是辩论式模式,由教师提出一个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让大家展开辩论。比如:“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大家展开辩论,肯定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见解,这些见解基本上能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不同人群的不同认识。最后是实用式方法,丰富的社会生活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把训练习作融入到社会的一个途径。其实,在课堂教学中用艺术来再现生活,也是语文课堂资源的利用。我们可以唱一支歌、看一幅画、演文艺节目、看电视短片等,来启发引导学生,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丰富多彩校园环境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合理地利用校园以及教室等场地,营造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也成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同样能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开展实践,发挥地域优势资源

第2篇:小学语文资源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82-01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满足时展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浪的冲击,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

一、要挖掘教材资源

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科学把握教材,利用课本资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尊重学生的想象世界,充实教材资源。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小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他们富有个性化的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往往超出教师预先的设计。面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二、要创建生活资源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空间,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只有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

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传统的课堂环境,洁白的墙、固定的黑板、秧田形的桌椅、严肃的老师、恭敬的同学……这样的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而缺乏温馨的乐学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有利的认知环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要求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的同时,更应使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我们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

2、追求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经济的发展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现在使用的教科书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注意挖掘课文中生活化的课程资源。

(1)把课堂融入社会。与大自然相比,社会要更丰富、更复杂、更生动。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更重要的源泉。我们虽然无法把社会搬进课堂,40分钟也很难再现丰富的生活画卷,但我们可以把课堂融入社会。有人说课堂是个小社会,这个小社会虽然只有四五十个成员,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滴水可以照出整个太阳,一个班级也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

(2)让艺术再现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它比生活要更集中,更典型,也更生动。在语文课堂上用艺术来再现生活情景,是课堂语文生活化的一条捷径。在40分钟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唱一支歌、观一幅画、演一场戏、看一个电视片段,来启发引导学生,激起学习语文的欲望,创造新的作品。

三、要整合学科资源

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关注书本,忽视人本,强调独立,缺乏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越来越狭隘。新课程淡化了学科的界限,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处处留心皆语文,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强调学科的整合。如何把学生的课本世界融会贯通,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系,成了我们课程资源开发的又一个切入点。在教学中,音乐、美术、科学、数学等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四、要开发地域资源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在乡土文化中开发课程资源。乡土文化朴实、生动、富有人情味儿,处处洋溢着“真善美”的气息。乡土文化包括本土的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曲艺文化、社交礼仪文化、婚丧庆典文化等,这些将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

2、在地方自然环境中开发课程资源。地方自然资源包括各个地方的植物、动物、山川、河流等资源。我们在开发自然资源时,既可以利用物产丰富和山川秀美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又可以利用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和对动物的乱捕滥杀以及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等不良现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

第3篇:小学语文资源范文

关键词:本土文化;语文教学;淅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040-01

本土地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本地区传统、生活历史和精神观念的精髓,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传承地域文化,不仅是生活在这一地区成员的共同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这一地区学校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

一、河南省淅川县本土文化资源简介

淅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春秋时为楚国发祥地,楚始都丹阳所在地。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曾孕育了商圣范蠡、史学家范晔思想家范缜等历史名人,近代诗人余杏雨、著名水利专家朱华航,他们的代表作至今闪烁着淅川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智慧。丰富的文化积淀,使淅川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省文物大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化缺失的具体表现

1、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不足

传统文化汇集着本民族传统的道德文化、礼仪文化、生活文化等,还包含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及民族性格、精神和意志品质。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以及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使传统文化教育严重不足,许多优秀文化在青少年身上有断裂之虞。虽然,新课改大力推行后,中小学语文课本增加了不少文学名著和古诗文阅读篇目,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途径,在改善传统文化缺失上有一定进步。但是语文教师怎样有效利用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去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没有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追求。

2、对校园文化资源的利用不够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育人为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内容的一种社会亚文化。可是,现今的语文教学,几乎全都在教室内进行,教室四周的墙壁,将学生和外面的语文世界隔离开来,严重束缚了语文教学空间的拓展。校园文化作为最贴近语文教师的校本资源,不仅可以细水长流的影响学生,而且有些方面还可立竿见影的改变学生,但却被有意无意忽略了。语文教学完全可以与校园文化的熏陶结合起来进行,在讲到相关教材内容时,可以介绍一点校园文化的内容;在开展相关教材教学时,也可利用校园的资源,到教室外开展活动,从而把语文学习和传承校园文化精神结合起来。

3、对乡土文化资源的开掘不深

乡土文化是一个地域范围内人们精神上的重要支撑点,是维系各阶层凝聚力的重要标志。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家就是国,国就是家,乡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小觑。在泱泱大国的文化卷轴中,乡土人情始终是其中难以忘怀的主旋律。可是,有些学生竟不屑于谈到自己的家乡,他们遗憾于家乡的闭塞,自嘲于家乡的落后,甚至连外地人都慕名来游的民俗景点和山川风物,他们都感到是那么土气。他们对家乡的历史人物、自然风貌、谚语俗语等各种文化不是从内心尊重,而是羡慕着大都市的繁华。

三、本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介绍全国各地的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这种资源很有可能成为教师教学的良兵利器。

2、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时间、空间跨度大,让教师不易说清,学生又难以明理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是我们教学中的重难点,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而有些课文的重难点,如果适时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就可以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重难点化整为零,逐一突破,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3、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写作训练中,我们教师除了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丰富自身见闻,积累妙词佳句等个人素养外,还应充分合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积极开发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开凿一个能使其文思如泉涌的“泉眼”,使学生能有所思,有所写,以此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4篇:小学语文资源范文

语文课程资源内涵广泛,语文课程标准做出了直接表达: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那么对于如此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如何作为呢?教师更应该具备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教师应与学生一道获取知识,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成为学生知识的提供者,也将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合作者和组织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拥有者,也将转变为学习者,更重要的是将成为终身学习者。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在阅读课方面的有效运用

阅读课是语文教科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首要阵地。

1.图片和音频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图片具有真实可感的特点,恰当的图片可以让欣赏者身临其境,拉近阅读者与文字之间的距离。海伦・辛普森曾说过:“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由此可见,音乐和图片的结合能够在教学中发挥出极大的作用,特别对于一些内容、背景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课文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

我在观看全国教学名师教授《草原》一课时,在导入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图片和音频相结合的课程资源。我们的学生目之所及的都是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是一个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环境,草原那种一碧千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是学生难以想象的。如果这个情景没有创设好,对于体会文章中心――作者老舍对草原的那份眷恋会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之初可以选取几张课文中出现的草原风光图,如:一碧千里的草原、犹如白色大花的草原牛羊图、明如玻璃的草原上的河流 、蒙古包、着传统服饰的蒙古族朋友等,并配以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在嘹亮的歌声中,体会草原的美丽和草原人们的淳朴善良。

2.视频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视频资源比音频资源直观具体。我们不得不承认,相对于文字而言,学生更易于接受动态的、立体的视频材料。对于一些课文的理解,恰当的视频无疑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就可以运用视频资源。结课时,学生已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了然于胸,可适时播放电影《赤壁》中有关草船借箭的片段。但在播放前,教师应注意引导:让学生合上书本,边看视频边回忆草船借箭的各个步骤,并与电影中的情节进行对照,给电影找找茬。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全神贯注地观看了电影片段,并积极发表对于影片中情节的意见和看法。这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资源,使课文重点通过另一种方式在学生的记忆中加深和巩固。

3.综合各学科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新课标对于语文课程定义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整合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读一些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文章,在增加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热爱。

实践证明,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使这些资源为语文学科服务,丰富学生感受,提高教学实效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在综合性学习方面的有效运用

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我们也别忘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学生除了是学习者之外,也是小小课程资源开发者。一方面学生的现实生活是课程资源的根植之地;另一方面学生也在创造着课程。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成功组织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

最有利于发挥学生独立实践能力的阵地是综合性学习。在高学段的语文教科书中,编者有意安排了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和一次大型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发挥课程资源开发者能力的最佳训练场。以五年级上册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为例,在学习中,可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收集资源,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电脑室收集有趣的歇后语、汉字故事、字谜等。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去留心观察街边的广告牌、告示牌等,寻找语言文字使用不当的现象。

第5篇:小学语文资源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资源;小学语文;有效整合

在小学教学课程体系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学科,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人文类的学科,培养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能力、很好地与外界沟通。[1]语文不仅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同时还能增强学生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顺应时代的趋势,教师要致力于研究将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有机结合,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形式,教师依靠课本及板书形式对学生进行说教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比如对于某一首诗歌意境进行分析,教师单纯靠口头表述很难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很难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爱国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教师科学有效地将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充分体现以学生“主人翁”的教学地位,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内容,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释放学生的天性,更加活跃课堂气氛,将语文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示给学生们,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信息化资源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教师要勇于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思路。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可以使学生更加简单明了地掌握教学内容、体会教学思想,巩固学生的知识,使其更加牢固;再次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推进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二、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资源与小学语文有效整合的基础,才能够通过信息技术高效地寻找教学资源,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在开展信息化资源之前首先要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只有掌握了信息技术才能为小学语文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为学生有效地拓宽知识渠道。例如,小学语文教师要定期参加科学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要求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充分地挖掘信息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以教材为基础,课堂的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网络信息技术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应用信息化技术科学有效地进行情景教学小学语文的学习,他不同于数学的抽象,但语文的灵活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写作目的,这就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人生经历、生活经验比较欠缺,或许不是因为学生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思考,而是通过传统的教师说教模式,学生的学习较为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语文的学习。[3]教师通过有效的信息资源利用,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构建情景教学,教师将小学语文与情景教学有机结合,通过更直观的感受理解语文所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代入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开展。例如,教师在讲解“江雪”的这一内容时,这一首诗言简意赅,情感丰富,主要表现诗人在遭受打击后有深感孤寂的情感。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诗人孤寂又无可奈何的感受,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为学生创设这首古诗所描述的情景,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现这首诗的内容“一座座山峰,却不见飞鸟的踪影,一条条小路,没有行人的踪迹。茫茫白雪覆盖大地,一位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渔翁,在一个小船上独自垂钓。”学生通过这样直观的感受,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高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信息技术融入小组合作教学中所谓小组合作教学就是教师科学有效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性、积极性的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使学生之间自由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也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发言,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小组合作教学中,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例如,教师在讲解“走,我们去植树”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以及怎样从自身做起,学生们展开激烈的讨论研究,教师借用信息资源充分用数据、统计图、视频的形式,向学生详细介绍我国环境的具体情况,包括森林树木逐年减少、水资源污染严重、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等,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料,然后根据学习主题,使学生充分探讨植树及节约用水的意义。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搜索节约用水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学生们共同分享,从而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的意义达到更高的层次。

(四)采用信息化技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参与意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要为学生积极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度,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以平等的态度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质疑,积极地讨论发言,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并鼓励他们别出心裁,积极探索创新,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大胆地尝试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转变为“主人翁”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空间施展自身的才华。教师在讲解“动手做做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手工制作,如折纸、卷纸、废旧物品改造等,学生通过观察教学视频,认真分析手工制作步骤,使学生深刻体会课文内容向学生传递的实践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第6篇:小学语文资源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30-01

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材料的容量问题一直比较棘手。因为无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需要广泛涉猎,长期积累。因此涉及内容的宽泛性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就成了一对比较突出的矛盾,计算机的使用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实现这些目的的关键还是要有整合的环境。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理论探讨的一个热点。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是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都知道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对此学科不感兴趣,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较慢。远程教育资源具有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多种媒体信息,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通过运用图、文、音、视、动、色等多种表现形式,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录音、录像、幻灯等电教媒体的辅助运用,不仅能创设情境,提高导入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抽象的问题简单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例如在教《美丽的小路》一课,我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运用远教资源里的动画《爱护环境卫生》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不爱护环境的猪八戒在孙悟空的帮助下认识到了乱丢瓜皮是个坏毛病。让学生有了爱护环境的愿望。

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学习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将空洞的内容形象的展现出来,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我们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还可以出示一段动画续编故事、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兴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为课堂服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7篇:小学语文资源范文

所谓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本文所谈为广义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按功能,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空间的分布,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课内资源、课外资源和信息技术。主要有三个来源:学生、社会、知识。

二、语文课程的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语文即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只有充分挖掘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因地制宜,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你擦亮双眼,仔细观察,语文课程资源可谓俯拾皆是。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有激趣、活动、选择、反馈等等。下面从人、事、景(境)、物、情五个不同角度加以阐述。

(一)人

1、教师

教师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正面、侧面还是反面,其为人,其言谈,其举止都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其成长经历、生活琐事、家庭、朋友,无不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著名教育家于漪、魏书生的语文教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教师轮流上课,利用资源优势,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同时,还可使学生有新鲜感、新奇感。成都市某小学打破传统的一个教师几年专教一届学生的做法,实行每两年教师年级循环制度。我想,目的之一就是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的教师资源,让学生吸收不同教师的长处,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体味不同教师的人格魅力。当然,打破学校、地区、省市的教师资源流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对师生双方来说,更是双赢。但目前来看,还不很现实。不过,教师自身资源的利用,贵身教而非言教。

2、学生

关注人的生活质量,人的生命质量是世界话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既要面向学生现实生活世界,如成长经历、经验、情感、兴趣、差异,自然环境,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童话世界;也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反映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把学生从课堂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拓展课程资源,还要面向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即个人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打开学生视野,穿越时空隧道,把过去、现在、未来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浓缩在一起。我们可以开展许多活动:每堂课拿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课前天天说”。每学期结合实际,确定一两个重点,学生自由选材,任意发挥。如:最新科技、时事动态、我看(谈、说等)、名人展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猜谜语、成语故事表演、趣味标点、明星模仿秀等活动,还结合书上的要求,让学生策划联欢会、进行封面设计,交流“长城”的有关资料,这样做到资源共享,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原来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它很容易,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智力差异: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有九种基本智力,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有自己智力的强项和弱项,有自己学习的风格。这就要求我们要尽量让学生表述与众不同的表现,合作小组要体现异质分组原则,给不同意见的学生更大展示自己的空间。

(二)事

包括古今中外之事,国际国内大事,校内校外之事,师生之事,日常生活小事。世界之窗,成语故事溯源,校园之星介绍,班级一周大事;学生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如国庆期间成都市第一届花卉展、成都市蝴蝶展、龙泉驿区一年一度的桃花节、艺术月活动、手抄报比赛、板报评比等……各种活动、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进行开发利用。作为航天的一员,我们关注航天,把它当作重点来开发,航天发展史,航天精神,航天英雄故事都可成为我们的话题;作为龙泉的一份子,宣传“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果之乡的美,也应成为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三)景(境)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与课外信息资源沟通,与课外社会现实现象沟通。自然景物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物古迹。如桃花山、龙泉湖、宝狮湖、石经寺……社会环境包括风俗民情,如落带古镇、客家文化研究、火龙节、泼水节,桃花节、枇杷节,航天精神,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如神舟5号升空、奥运会成功申办、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我们提倡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生活。

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文明用语、名人名言、师生书画、警示语言等,都可给我们每一个人以教育,启迪、引导、暗示、帮助。

(四)物

1、教室和学校

其结构、布局、陈设,其最初的样子、以前的故事、今后的发展,都值得我们去观察、思考、联想、想象。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教室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应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班级教室,除了学校统一要求布置的外,师生可根据教学内容,活动要求,兴趣爱好灵活布置,不拘一格。座位安排也不必统一的横与竖,可弧形,可扇形,可圆形,可成一堆。

2、教材

教科书、自读课本、教学挂图,课外读本、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设计、编排、封面封底、插图、内容无不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

3、信息技术

这是一个全新的打破了时空界限而无限宽广的令年轻人和有识之士神往的领域,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在短时间里掌握大量的信息,这样你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时间,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习、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4、其他学科

自然、社会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知识都可作为语文的学习资源进行开发,这些知识的学习,也是为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只有学会了做人,这样拥有了知识才能造福人类,否则,知识越多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

(五)情

人间至爱是真情。亲情,友情,爱情;手足情,骨肉情,同学情,同志情,老乡情;相见之情,离别之情;喜悦之情,悲伤之情;悔恨之情,感动之情……情,情满天下;情,情满人间。我们要充分挖掘,充分体味,充分感受,充分描绘这人间真情。

以上几个方面的课程资源并非截然分开的,许多时候是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的,在开发和利用时要有机结合。同时,我们要因人因时因地因境恰当选择,灵活运用,不可机械分开,也不可乱用,不可滥用。

附: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湖北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钟启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语文教学探赜索隐——中西合璧的语文教育观》(刘永康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8篇:小学语文资源范文

关键词:资源;网络;藏语文;建设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以及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网络资源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资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教学领域同样如此,近年来,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所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还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和宝贵的资源。正是这些资源大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所带来的效率和改进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同时,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建设藏语文教学的网络资源也是势在必行,甚至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一、教学网络资源的特点

教学网络资源是指基于网络的在教学系统中支持教学活动达到一定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功能的各种资源。在网上设立的这类教学资源的管理库则是教学网络资源库,包括图片、视频、教学录相、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等内容。教学所用的网络资源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资源利用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在现代教学中,教学网络资源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1、教学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资源共享,改变了以前个人教学资源收集的情况。以往要想获得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只能通过个人的努力多方面收集整理,而且很难与人共享,即使能共享也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网络普及以后,每个人的教学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共享,相互学习,互相参考,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共同收集整理资源,让有效有用的资源和信息在网络上合理的流转,从而达到资源合理配置,利用最大化的效果。既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参考的资源,同时还节省了大量重复劳动所耗费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让资源优势有效配置,提高教学效率。如网络课件的制作、教学视频资源的共享等,这些方式都已经进入了教学的实践之中。

2、教学网络资源具有超时空性,能更好的服务现代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现在都已全国普及,藏区各主要教学地区也都已经基本覆盖了网络,这为教学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打通了硬件上的道路。同样,也使网络资源的共享具有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特性,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而且也提高了效率。以往要共享教学资源,不但要花费更多的制作成本,还要花更多的财力物力和时间在交通运输上。藏区由于交通条件较差,资源共享由于空间限制而使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受到时间限制,以前的资源可能会因为保存不当而受到损失,以致后来无法使用,而现在的教学网络资源则打破了这二者的限制,用户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随时随地共享资源,大大提高了效率,也增加了资源利用率。

3、教学网络资源还具有丰富性和开放性。前面已经谈到过,教学网络资源的出现改变了以往资源收集整理单兵作战的局面,它可以让每一位教师都将自己优秀的有益的资源共享到网络资源库,也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资源库的建设者和受益者,从而让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充实和补充,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体系。而且网络资源建设还不受时间空间以及地区的限制,各地区的教师都可以收集整理资源在不同的网站共享,也可以随时更新,不断增加。因此,教学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能很好的为现代教学服务,也给了教学更多的空间和自由。

二、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现状

自从国家教育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教学相关的网络资源就在网上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建设起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教学所用的网络资源建设可谓百花齐放,但又参差不齐。有的学科资源建设已经相当成熟,不但教学所用的网站众多,而且网络资源库内容齐备,教学各方面所能使用的资源丰富实用,参考价值很大。如汉语文教学,在网上的资源可谓汗牛充栋。但也有一些教学科目的网络资源建设不尽人意,在各方面都还有所欠缺,如藏语文教学。虽然这与所使用的人数和范围有关,但这些科目的网络资源的欠缺确实不利于教学现代化的进程。笔者通过与汉语文教学的资源相比较,认为藏语文尤其是中小学藏语文教学的网络资源建设主要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

1、藏语文教学网站建设数量少,几乎没有中小学藏语学习的专用风站。和汉语类教学以及英语教学相比,藏语文教学的网络资源就显得十分的贫乏。汉语和英语作为两门主要学习科目,其网络资源建设已经十分成熟,网站众多。如中小学教学资源网、语文学习网、英语学习网、沪江英语学习网等,举不胜举,里面的资源也相当丰富,不仅有丰富的音频、视频、学习心得等资源,还有专门针对中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或专题栏目,甚至有专门的中小学生学习的网站。反观藏语文教学的网络资源,学习网站较少,主要就有藏语学习网、藏人文化网等不多的几个网站,里面大部分内容都是针对普通学习者的,很少有专门针对在校学习学习的内容,更没有跟随教材进度不断更新的栏目,也没有专门的中小学生藏语教学的网站。这样一来,藏语教学资源就无法共享,许多有效或先进的教学内容、思想理念得不到流转,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网络教研。这种情况对于藏语文教学的改进和进一步发展,以及跟上现代化教学的步伐,都是一个很大的制约。

2、网络资源内容较少,形式单一。汉语文和英语教学网站建设相当全面,内容也十分丰富多样。不仅有专门针对中小学教学所开设的栏目,而且还细化到每一个学期,内容也随着教学进度不断的更新,且内容涉及到教学研究、心得体会、课件制作、电子教案等各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很有帮助。而藏语文教学资源在这些方面都还显得不足,现有的网络上还几乎没有专门针对中小学的教学资源,现有的一些内容也相对单一,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经教学的需要。因此,藏语文教学,尤其是针对中小学教学的网络资源建设还处于空白的阶段,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

3、网络资源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成熟的网络资源建设不仅包括网站建设,还应包括资料库建设、网络交互、智能化等多个方面。在一些成熟的英语学习网站上,网站建设水平也相当高,不仅有完备的资源库,还可以现场人机交互、网上教研等,这些功能在藏语教学的网络建设上都还很少甚至没有。这也说明在这些方面仍需要加大投入,提高网络建设水平,才能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建设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的必要性

1、是藏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改的必备条件。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必然要求教育也要跟上前时的步伐,社会的进步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都要求教学必须现代化,而网络资源建设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语文教学也只有实现现代化教学才能满足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而建设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对藏语的教学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新课改也要求教学现代化,所以,建设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是势在必行。

2、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教学效率。有了教学网络资源的存在,无论是什么地区和年龄的教师都可以节省下重复收集整理资料的时间和精力,大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能更好的利用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在备课、课件制作素材的选取等方面准备得更完善,学生也可利用资源自学、补充学习或自我练习。这样为师生都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效率。

3、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对教师而言,这样的网络资源不仅可以提供教学资源,还可以提供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交流教学心得经验,互相探讨学习,甚至可以在网上进行教研,不同地区的人也可合作解决教学课题;对师生而言,这样的平台则可以完成课堂上无法完成或没时间完成的交流,起到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作用;而学生之间亦可通过这样的平台互相交流。因此,这样的网络资源建设实际上是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值得深入的开发和利用。

四、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建设的建议

1、积极倡导,引起关注。一个新生事物首先要引起大家关注和重视才能得到发展,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太少,所以很难引起人们关注。但在教学中的确存在着这种需要,因此,各藏区教学主管部门应该充分予以关注,并积极地在教师中倡导,让师生们切实感受到这种资源带来的方便快捷,才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并积极参与进来,加快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建设的速度。同时,也要加大网络建设的力度,从资金、技术到资源的整理都需要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都结合起来,共同开发,共同受益,这样更有利于藏区教学的现代化。

2、培养、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网络资源建设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的支撑,更离不开高素质懂网络的人才。网络建设需要人才,网络维护也需要人才,教学资源网络建设更需要既懂教育还懂网络的人才。因此,引进人才是必要地,但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大本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技术、能力和素质多方面培养本土的人才,能更好的服务藏区的教学工作。有了稳定的技术支撑,网络资源建设才能更稳定,也才能更好的服务教学。

3、培训教师收集整理和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让广大的教师都积极地参与到网络资源建设中来,才能使网络资源更完善,利用更充分。当然,首先就要求教师们掌握网络资源建设应用的基本能力,因此,对现在的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就显得非常必要。如此一来,每一位教师都既是资源的利用者,又是资源的建设者,网络资源的建设就会更快更丰富。

4、合理建设、整合教学网络资源,让资源合理归类,优化配置。对于网络资源,常常是海量的,当每一位教师都上传下载教学资源时,往往会出现大量的相同相类似的资源,也会出现各种各类的资源。这就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整合不同的资源,让资源优化配置,得到最合理的利用。这样既有效的管理了资源,也更方便教师的使用。

藏语文教学所用的网络资源现在还没有得到长足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每一位藏语文教师参与进来,共同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建设出高效的网络资源,推动藏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

[2] 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第9篇:小学语文资源范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情感的激发必须靠创设情境来实现,因为学生只有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才会受到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运用投影手段,就可以创设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情境.其次,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所支配,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掌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运用启发性的导语和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尽快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看看桂林吗?想看看甲天下的山和水吗?”学生听后都高兴极了,异口同声回答:“想”于是,在温婉流畅的钢琴乐曲声中,我出示了“桂林山水”的录象,并向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秀丽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动情的朗诵,使学生个个如痴如醉。就这样,老师很轻松地带入了本课的情境中,为讲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如教学《》一课时,由于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年代较远,学生要体会中国工农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观看一段精心剪辑的关于的录像片。一组组生动逼真的镜头,加上教师一句句饱含感情的解说,把学生带上了路。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很快进入诗的意境。接着,教师配乐范读全诗,以声、情感染学生。此时学生学习诗歌的欲望和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纷纷跃跃欲试。

二、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中,大量的信息、精彩的图片,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不可穷尽的资源宝库。这宝库里不乏同行的优秀论作,如优秀教案、论文、课件等,这些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本校的校园网中,也有不少的可用资源。一次,我下载网上设计的《秋天的雨》的课件进行教学,学生们欣赏着美丽的图画,聆听着诗一般的配乐朗读,渐渐地,他们陶醉了。我让学生再次听着音乐,跟着小声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学生们读得声情并茂,入情入境,读完了还要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有一次词语教学,是让学生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等。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色很美,我努力地用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想象那景,甚至还在黑板上画一画景物,以求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可是,许多学生仍用似懂非懂的眼神望着我,期待着更进一层的讲解。此时我想:要是有现成的景物图片该多好啊!下课了,我马上从电脑中查出了许多相关的风景区图片。这些景物不就是书上那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象吗?我将图片上传到教室,让学生们看景学词。这样,看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片,再听着我的讲解,学生们一脸的释然。借助网络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丰富表象,发展学生思维

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为了有利于学生体会桂林山的奇、秀、险,我分别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观赏桂林山的多姿多态,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觉得像观光一样热闹有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记忆、注意等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

四、语言训练,提高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