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纪法教育方案范文

纪法教育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纪法教育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纪法教育方案

第1篇:纪法教育方案范文

全体中小学教师(含幼儿教师);截止到*年6月31日,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者,鼓励自愿参加。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和校本研修,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树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特色与内容,运用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进行教学。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举止文明,以学生为本,依法施教。

3、信息技术未达到初级水平的教师经过培训,全部达到初级水平。已经达到初级水平,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达到高级水平,并且进一步提高已经达到高级水平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拓宽学科知识领域,更新学科知识结构,使广大教师的学科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并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力求成为创新型教师。

5、指导教师学会自主学习。立足校本,积极主动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自主成长的培训机制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6、使教师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和世界,逐渐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三、集中培训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教育实践活动、远程教育等形式。其中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0个学时,具体内容和培训学时分配为:

1、师德教育:32学时,4学分,这是贯穿整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主要通过举办讲座,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看《师德启思录》,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及师德教育论坛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教育。所学课程为:《教师礼仪》《探究教学论》《中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见的读本》。

2、新课程培训:42学时,5.5学分。这是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精心组织,使教师在进入新课程之前接受不少于42学时的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转入校本培训。所学课程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走进新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及教材。

3、信息技术培训:60学时,7.5学分。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升我区教师信息技术的层次和水平。信息技术已达到高级水平的教师,可以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发挥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学课程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下册》。

4、学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培训:88学时,11学分。具体内容包括新知识、新理念在本学科教育技能训练中的培训。按照基础教育课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开展素质教育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使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我区的教育教学实际,重点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和课堂教学技能、学科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把教学技能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所学课程为:

(一)小学教师用书:

语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论,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语文》。

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小学数学参与培训教程》、《新课程教材教法》。

品德:《新课程教学法丛学》(品德与生活)。

体育:《体育新课程教学法》。

音乐:《音乐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

美术:《美术教学实施指南》。

(二)中学教师用书由市教育局和培训院校确定

5、地方课程:24学时,3学分。培训教材由市教育局根据教师的需要另行选定。

四、培训时间安排

根据省市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部署,*~*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已有90%参加了新课程通识性培训,1、2、7、8年级各学科教师已参加了课标、教材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区教师运用新理念推进教学改革的能力。为确保我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拟定于:

1、*年4月23日开始举办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班,首先组织小学1~3年级全体教师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进行培训。中学教师由市教育局组织开始分批分专业的新周期继续教育培训。(中学教师的通识培训由区师训中心负责)

2、*年暑假对走入新课程的1~3年级、9年级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培训。并按照新课标、新教材逐年推进的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完成小学4~6年级教师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

3、定期组织教师到中小学听课、评课,开展课题研讨,加强学习反思,有效指导我区课程改革的实施。

4、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制定我区校本研修的指导意见和评估管理办法,确立校本研修培训基地,并认真总结推广经验。

五、培训要求

1、树立先进培训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师培训理论和实践,总结以往教师培训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主体参与、开展实践反思、加强合作学习、体验成果分享,突出研训一体,发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学习型团体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使教师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过程。

2、更新培训手段,变革培训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坚持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把讲授与研讨交流、教学反思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推广专题讲座式、“菜单式”、“自助餐式”,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校本研修的学时数与集中培训学时数的比例应达到2:1以上,针对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自修反思,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把学校建成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基地。积极探索以参与式为主的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培训基地的师资、设施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根据省市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卫东区教师培训中心承担全区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培训任务。多年的师资培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新的培训任务中,师训中心将在先进培训方式的实践、新理念与中小学实际的联系、校本培训的实施、反思型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师训中心、局教研室、电教站的资源有必要进行有效整合,不断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手段,大量运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教学。同时为提高培训者的素质,师训中心还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培训者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听课指导、学习反思、课题研讨、切实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圆满完成提供保障。

2、严格培训的管理、考核登记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要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考核坚持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查与作业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估相结合。

考核内容包括培训要求的各门课程,以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等方式灵活进行。学员学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经市教育局审核验收后发给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3、落实各项措施,保障培训经费。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分级负责,确保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逐步完善中小学继续教育经费由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共同负担成本经费的机制。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解决办法》的规定,本区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的教师需交纳的培训费如下:

1)、中学教师参培院校由市教育局决定,其培训费用由所培训院校确定。

2)、小学教师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为,预交书费、证书费160元,培训费240元,(除政府补助外应交160元)(已参加通识性培训者交书费100元,培训费110元)

七、有关政策

1、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进修期间在原单位享有的一切待遇不变,学员学习期间各单位要按有关规定酌情给予生活费和交通补助。

2、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费原则上由学员所在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书费、证书费等由学员个人负担。

3、持有新周期继续教育合格证书者,在晋升职级、评先表优等方面各单位应给以优先照顾。

第2篇:纪法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 S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214-01

近年来,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持续给力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正愈来愈快、愈来愈广地进入农户,给农业节本增效、农民致富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装备支撑。但同时也看到,农业机械拥有量增加的同时,农机安全隐患与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增加,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既要扫除盲点和盲区,也要使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真正使农机驾驶与操作人员时刻铭记于心。因此,在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机安全宣传教育[1-4],并做到有的放矢,时刻保持警钟常鸣。

1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内容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在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部分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未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规范要求组织生产,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技术不达标现象严重;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农业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检测手段落后,无法按照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落实生产流程,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与安全性。例如青饲料切碎机,国家安全标准《GB10395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和 《NY1025青饲料切碎机安全使用技术条件》要求,其喂入口防护装置长度应大于550 mm,而实际生产的同类产品,其喂入口防护装置长度为200~300 mm,操作者进行喂料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操作不慎,极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个别企业生产的切刀存在裂纹,操作过程中若高速旋转的切刀断裂飞出也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于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促进法》第十四条对上述问题做了明文规定:农业机械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农业机械使用者造成农业生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农业机械使用者有权要求农业机械销售者先予赔偿。农业机械销售者赔偿后,属于农业机械生产者的责任的,农业机械销售者有权向农业机械生产者追偿。因此,根据《促进法》的相关规定,农户发现农业机械存在缺陷或其他安全隐患的,应依法向农业机械生产者与销售者要求赔偿[1-3]。

为提高农业机械的安全性,应加大《促进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学法守法的前提下还应懂法,一方面鼓励购机户拿起法律的武器,强化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向广大农业机械购机户提供农机产品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杜绝假货,不用仿品,购买农业机械通过正规渠道。

1.2 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农业机械的使用存在季节性,大部分农闲时节都处于停用状态。在农业机械的停用时期,若未妥善保存,定期养护,往往易因存放不当而导致机件松动、破损等,给农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为了保持农业机械良好的安全技术状况,降低农业机械事故发生率,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作业前应全面、认真检查农业机械,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在年度检验时也应认真仔细进行安检并告之检验状况,提出行之有效的维修措施。农业机械开始使用前,应重点检查运转部件及防护装置是否齐全、可靠,操作系统是否安全、有效,同时检查现场作业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近年来联合收割机作业时,伤亡事故不断发生,究其原因乃是驾驶操作人员未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而引发惨剧[4-7]。

《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明文规定: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作业前,应当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查验;作业时,应当遵守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这既要求广大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农业机械,积极配合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坚持年检与自检相结合,切不可图省事而导致“大意失荆州”,同时也要求农机安全教育走在前面。

2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方法

2.1 大众传播法

大众传播法就是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将宣传教育的内容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报纸、杂志、墙报、黑板报、广播、电视、专题片、幻灯等形式传播给广大农机驾驶人员及群众,内容既要具有乡土气息,也要生动活泼,使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带来的人身伤害、不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引发血淋淋的事实真正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2.2 集体教育法

集体教育法就是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组织起来,通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讲座、违法违规操作而引发事故的当事人培训班、农机事故联防小组讨论、事故现场会等形式,集中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2.3 个别教育法

个别教育法就是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和个别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接触,通过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法律援助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3 结语

《促进法》和《条例》是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应加强对基层农机户的农机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宣传教育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广大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提升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生产效能。

4 参考文献

[1] 吴飞.大众传播法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 孔宁.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农机监理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4(14):285.

[3] 曹莉.宁夏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三率”调研报告[J].中国农机监理,2011(3):17-18.

[4] 陶维华.对创建平安农机的思考[J].中国农机监理,2009(11):23.

[5] 贾热斯・赛山拜.对富蕴县农机设备规范管理安全生产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5(16):305.

第3篇:纪法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 案例分析; 互动式教学;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97- 02

1 引 言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显然已不符合现代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现阶段最关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斯卡特金(1982)说过:“我们已经建立了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性情感的粮食太少了,因而引起了许多学生学习的苦恼、恐惧或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学习。”特别是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应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旨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故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互动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做到这些,它把学生真正置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地位,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展开,其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单向知识传递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与信息的双向流动,从而激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如果说互动式教学法是个纲,案例就是里面的真材实料。

2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界定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法,早在1918年就在哈佛大学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模式被运用。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发展,曾被誉为该校的法宝。这种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样式,而是通过师生双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通过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李春意、陈洁(2011)研究认为: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法是建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上,仅以“黑板+粉笔”为媒介,单纯采用纸质的教学素材,通过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来讲授知识的过程,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更忽略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教学案例互动的多元互动因素。而广义的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是建立在现代教学基础设施之上,即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法,应在明确互动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择典型的、具有时效性的、相关联的案例素材,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充分的讨论、辩论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应用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构建严谨的教学框架予以完善。

3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互动模式两极化

互动模式两极化是指在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时要不过于互动,要不呈现互动形式单一的局面。既然传统课堂枯燥、沉闷,互动式教学能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如今的高校课堂上,很多课程就变得游戏化了,在嬉笑怒骂中时光悄悄流逝,也未留下发人深省的观点,过于互动。也有的互动教学存在互动模式单一、互动深度不够的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仍沿袭了传统的互动模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导致课堂上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学生仍随着老师的指挥棒思考,无发散性的的思维,无创新,不存在思想的碰撞,更没有情感与心灵的交融,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空间的创设只是“有形无神”。

3.2 缺乏有效案例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质量取决于课堂所选择的的案例质量,案例质量关系互动式教学的成败。而在实际教学中,尽管很多老师都穿插了不少大小案例,但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学生仍然感觉茫然,没有思路,考试结果很不理想,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仔细分析下来,应该是案例选择不当,缺乏巩固新知识,综合运用旧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的效果,事倍而功半。具体来说,目前互动式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存在如下问题:① 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课堂上穿插的案例往往是随手拈来,只能反映某个阶段某个特定知识点上的问题,毫无拓展性和深度可言,再加上一问一答的低级互动模式,学生的思维无法发散,根本达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② 缺乏时效性和关联性。信息时代的都来,这个世界瞬息万变,不可否认以史明鉴,但这个时代更需要前瞻性的眼光,过时的案例对有限的课堂时光是个极大的浪费,一学期下来,案例之间再缺乏一定的关联性,各自为政,对学生系统性知识点的掌握无疑是有害而无利的;③ 缺乏实践性。目前,国内课堂上的案例大都是通过老师杜撰或者媒体被教师收集起来用作课堂所需,而并未像哈佛大学那样建立真实的案例库。消弱了学生的参与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面对媒体披露的事实成为了一名旁观者甚至是八卦者,往往不能对案例结合自身的专业进行深入的剖析,效果减半。

3.3 师生准备不足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课前将讲义下发,设计各个环节的问题,做好总结陈词的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阅读相关案例材料,网上检索信息,并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准备,甚至应该提前与同学交流,准备问题和观点,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准备不足,学生习惯了填鸭式教育方式,课前无任何准备,只想看老师如何表演,直接导致了互动教学效果无法凸显出来。

4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框架

从而,笔者认为,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不应是放任自流,停留于美好的愿景中,应该形成规范的教学框架。

4.1 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不应是一盘散沙,随性而教,应该在开课之初就明确教学目标及每节课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并采集真实案例资料,形成科学规范的案例库。

4.2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发挥。所以,在互动式教学开展中得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高校校园营造合作共赢的研讨氛围,师生间的联系不仅在课堂,并延伸到课外。

4.3 课堂讲授主要知识点

在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仍然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重要理论的讲述,明确相关知识点。

4.4 案例分析

按照教学目标和任务,精选切合主题的案例,同时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及关联性,争取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提前作充分的准备,利用假期建立围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形成的案例库,设定合理的问题,制作详细的教案,做好必要材料下发的准备,明确学生在参与课堂时需要的知识储备及必要的资料准备。并要求学生分组,就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讨论,当观点出现正反交锋时组织辩论,以实现围绕案例分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5 提供实践的机会

围绕案例分析在课堂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后,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公司进行调研,参与上市公司上市咨询课题研究,行业现状及未来等课题研究,并形成相应的分析报告,让学生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查遗补缺,结合实际更好的掌握知识并延续内涵,甚至有所拓展及发现,让互动教学在实践中继续延续。

4.6 主要知识点反馈

在围绕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及时总结关键知识点,拓展思维,提醒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总结及启示,同时教师也需要立刻做出点评与总结。

5 结 语

从以上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框架可知,不管案例分析多么的重要,它也只是整个互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目标一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采用了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来完成《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们从网上下载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一个个鲜活的现实故事,典型性、时效性、实践性非常强,彻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非常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并且把学生的学习从有限的四十分钟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课外时间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主动地“逼”学生去熟悉教学内容,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授课的知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要在师生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投入了大量课外时间和精力到图书馆、网上查资料,经常召开小组讨论,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请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性能力,极大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人际沟通的能力。此外,在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心是异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明确,案例库的建立,课堂的组织,课外的交流,及时的归纳总结等都是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付出艰辛的劳动的。因此,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需要师生改变传统观念,共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方正松. 互动式教学: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38-140.

第4篇:纪法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处理;教材特色;课堂设计

时下,中学语文教学面临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加之其它原因,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学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试作一些探索。

一、巧置悬念,以疑激趣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味,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原因,那么课堂教学定会活起来。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群英会蒋干中记》时,预习之后,设置悬念,是蒋干中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争论,不是蒋干,还会是谁呢?进入课文,学生分析后便得出答案,并能理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情节了,进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创设情境,以境致趣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激趣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笔者曾执教市级赛课《荷花淀》,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美丽的荷花,美丽的荷花淀。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美而产生学习兴趣,因美而震撼心灵:荷花的美就是家乡的美,就是祖国的美。丈夫们有如此美丽的祖国,有如此美丽的家乡,而如此美丽的家乡却正在遭受日本侵略鬼子的蹂躏,为了美丽的家乡,为了美丽的祖国,荷花淀的普通人民甚至女人逐渐成长为坚强的抗战游击队员。进而学生便不难理解荷花淀人如荷花一样的美好品质了。他们善良纯朴,他们热爱生活,他们向往和平……也理解了反侵略、保家卫国的小说的重大主题,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的艺术描绘。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三、利用朗读,以读促趣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以《荷花淀》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夫妻话别”段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水生的语言,女同学读水生嫂的话,教师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演泽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学生兴趣味浓了……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让学生爱学高中语文课文历来就吸引学生,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更是占了很大比重,它们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更能引起读者(学生)共鸣,“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必然吸引学生,让学生喜爱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四、用活教材资源,使学生在“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中驰骋。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和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生活习惯等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了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在不断思维中轻松地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是《课标》的载体,是课程目标实现的手段。因此,教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应用活教材这个例子,而不是把它当做死材料。

用活教材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促织》分析到文章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文章结局太圆满,削弱了鞭策的力度,是个败笔,应该删去。”问题一出,课堂热闹了,我将同学分组讨论,几分钟后,一个或稚嫩或成熟的闪烁着思维火花的看法登场了。有人认为“魂化促织”,尔后“裘马过世家”是不可能的,是用荒唐写社会黑暗。但马上有人站起来反对这个结局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是宿命论的体现。又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心有美好的愿望而已。给小人物一个美好结局何尝不可,任何中国古典文学总是喜剧多过悲剧,即便是悲剧,也往往是悲极转喜,如《窦娥冤》尚可昭雪,《梁祝》不也化蝶双双飞了吗?一个同学补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人生存的空间,只好把愿望寄托于虚幻的东西上。”另一个同学得到启发,“让我想起了前边学过的卡夫卡的《变形记》,人为了活下去竟然心甘情愿是去做一只小小的蟋蟀,这是人的自我否定。不仅否定了自己的生命,而且连人的价值,尊严也一起否定了,有什么比这可悲的?”“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新教材中选入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不少文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的内容。《伶官传序》“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论述,《我与地坛》对生与死的思考,《我的空中楼阁》中“动与静”、“大与小”有形与无形,有限与无限的阐释,《米洛斯的维纳斯》残缺与完美探讨……无一不染上强烈辩证思维和理性色彩,若能对文中涉及矛盾关系细加品味,深挖本质,触类旁通,改变视角,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些矛盾关系的看法。不仅使课堂活跃,而且有利于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国栋,吕达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

第5篇:纪法教育方案范文

一、切实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到重要位置

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对促进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积极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缩小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保证少年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我校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职责和执政理念,将此项工作纳入我校发展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特成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吕杰

副组长:陈彦平李淑明 邹立民

成员:丁刚张雪芬 张占 周建熙

2、通过调整和改造,我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育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但是, 由于这样那样的差距仍然存在,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切实转变教育发展理念和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着力解决教育在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促进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和谐、普惠、优质、均衡和人民满意教育,为把我校建设成全市教育强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

3、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依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办学标准建设和发展学校,引导各年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办法提高教育质量,缩小与其他学校之间的差距,全面提高我校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积极促进教育公平。

4、主要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努力,初步达到布局科学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育质量优质化,为构建和谐、普惠、优质、均衡和人民满意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5、实施学校布局规划工程。根据城镇化建设、学龄人口变化等情况,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和国家规定的办学规模确定学校布局,制定我校规划。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6、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根据国家和《吉林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试行)》要求,努力使我校达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园校舍建设、设备设施配置标准。结合省乡镇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和微机室建设和装备项目,每年按照标准装备一所中小学校,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学校功能室建设和装备任务。根据我市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有关要求,研究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年度目标、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到2011年,逐步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把我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7、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按照有关规定,适时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保质保量地为我校配齐教师,保证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每年空出的教师编制都要及时补充,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公开招聘,择优录用。

8、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加强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基地校建设,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地培养教育教学专家和教坛名师,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9、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市、县统筹、政策引导、城乡互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我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和我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农村教师到我校跟岗学习制度。建立骨干教师巡回授课和紧缺教师流动教学制度,广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我校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情况记入教师档案,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以及各类推先选优中予以优先考虑。

10、强化校长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强校长培训,实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建设一支守法规、懂业务、会管理的专家型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行校长竞聘上岗、任期制和轮岗制,校长在一所学校任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届。

11、实施教育教学管理提质工程。加强学校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坚持德育为首,寓德育于教育教学和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贯彻《吉林市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强化常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基础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组织开展“露一手” 素质教育系列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12、加快推进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积极推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改革措施。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继续推行将公办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改革措施。

13、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按划定的学区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不以考试、竞赛、表演等各种形式选拔招生。校内不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得以任何形式违反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建立覆盖学校所有工作环节的责任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三、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教育均衡发展顺利推进。

14、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各自职能和责任分工,制定配套措施、认真履行职责,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领导干部联系薄弱学校制度,加强对薄弱学校建设的指导,帮助解决薄弱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5、落实以校为主、部门配合的教育管理体制。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承担起建设任务和管理责任。接受社会监督。要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优先发展、重点保证,确保2011年通过督导验收。

第6篇:纪法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案例教学法 教学实践

西方经济学作为国内财经类高等院校的核心课程,在市场经济日益健全和完善的社会实践中,在高等院校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职责中,该课程开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探讨一直受到高等教育从业者的关注和重视。经济学本身具备丰富的理论内涵,学派和学术思想众多。服务于本科学生的西方经济学由于其理论的广泛性和抽象性,在学时紧张的条件下,使得修读该课程的学生往往感受到理论难以理解,跟不上教师授课进度,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西方经济学授课效果,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兴趣,引发学生关于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更多思考,是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而引入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此,本文将案例分析教学法运用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进行相关的探讨和思考。

一、案例教学法及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其实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就出现了萌芽,但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的[1]。哈佛大学的案例分析法,开始时只是作为一种教育技法用于高级经理人及商业政策的相关教育实践中,到了20世纪初,案例教学法开始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教学,其内容、方法和经验也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

案例教学法可以缓解学生讨厌学习理论的情绪,增强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概括来说,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在于:首先,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其次,案例教学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抽象理论及模型推导和计算等深层次的思考;再次,案例教学能活跃课堂授课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后,案例教学也有利于教师不断丰富授课内容,改进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二)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案例的使用方式单一,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足。

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习惯于课堂讲解,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容易将案例教学简单理解为举例,在讲解某一个理论时,通常举一个小例子来辅助说明问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理论,但学生仍然是在被动学习,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

2. 案例相对陈旧,与经济现实不匹配。

经济学经典案例在各种国内外教材中大量存在。国内教材偏向于对概念和理论进行介绍,案例使用相对较少,且较为陈旧,更新缓慢。国外教材版本经常更新,其案例的更新速度较国内的教材来说相对快一些。但国外教材大多根植于欧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案例介绍,与中国经济现实不匹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属于新兴经济体,其经济运行与欧美相比有所差异。例如,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正式的契约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十分重要,但在新兴经济体中,由于正式的制度不完善,非正式的制度如社会关系等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作用更大。

3. 缺少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

目前国内教材中使用的许多案例与学生生活与成长实践紧密结合的较少。实际上,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一些案例。例如,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关注,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结合相应的宏观经济理论,以大学生就业为话题展开讨论。又例如,近年来,创新创业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相应地,许多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鼓励大学生创业,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宏观经济政策讨论大学生新创业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将这些问题当作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搜集和选择案例

案例的搜集和选择要按照符合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体量适中、矛盾冲突明显等原则来展开;并且要围绕西方经济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尽量选择经典、代表性强的案例。

同时,案例的选择还应该符合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经济制度的总结和理论讨论,学派众多,理论性强[3],同时还具有抽象性和数学化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方面,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部分更为抽象,学生难以将微观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宏观部分则有不同学派的理论观点,相对于微观部分,学生更容易将宏观部分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微观部分与宏观部分的差异,在微观部分,可以突出数理方面的训练;在宏观部分,则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经济的热点问题。

(二)引入案例

案例引入要在教学难点重点、学生知识背景、注重与其他知识点结合等方面进行考量,引入案例的切入点非常关键,并有一定的技巧可以遵循。具体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引入。

1. 数理推导型案例。

结合西方经济学抽象性和数学性的特点,可以引入数理推导型案例。数理推导型案例是课堂练习的延伸,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理解[4]。例如,需求和供给理论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推导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并推导均衡点;消费者理论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推导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 引导型案例。

此类案例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现象出发,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例如,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例子出发,分析当面临毕业选择的时候,如果选择继续在学校深造,那么放弃工作所获得的收入就是选择深造的机会成本。再例如,学生每天到食堂吃饭都要排队打饭,如果有人插队,则将对效率造成影响,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来分析排队这项制度对效率的影响。这些案例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和运用经济学的兴趣。

3. 现实型案例。

此类案例主要是贴近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从现实经济生活和经济热点问题中归纳案例进行讨论,适合在宏观部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理论。例如,通货膨胀部分,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前经济中的通胀现象进行讨论;宏观调控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分析;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当前经济的热点问题,例如互联网经济等问题进行讨论[5]。

4. 课外调研型案例。

此类案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来提高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主题,安排学生在课外进行调研。例如,近年来互联网“双十一”购物节消费增长迅速,于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大学生的互联网购物需求情况进行调研,让学生学会理解并运用需求理论;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一个直观的认知,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厂商理论。

三、总结

总的来说,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既要注重经济学抽象性、理论性和数理性的特点,又要注重与现实经济问题的结合,运用多种方式,引入多种类型的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让学生理解是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主动融入课堂,深入思考,培养创新思维,也能提高对经济现象和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宝莉.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02):52-54.

[2]王文霞.基于西方经济学案例的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126-128.

[3]田江.探究式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智富时代,2015(06):326,328.

第7篇:纪法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安全事故原因 预防

近年来学校中学生安全事故时常发生,特别是2005年11月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发生的造成21名师生死亡、18名学生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给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了重大的伤害。为了汲取这起特大交通事故的沉痛教训,保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师生的安全与健康,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在通知中明确提出学校开展一切体育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首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要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一切体育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安全事故发生呈上升趋势,经常会发生摔伤、碰伤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轻者影响学习,重者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所有这一切无疑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诸多负面的影响,也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有的学校或体育教师为了安全,取消了一些必要的体育活动和一些器械性的运动项目,这样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我认为:体育的竞争性、对抗性很强,本身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出一点事故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安全防范措施得力,是可以避免出现损伤的。下面就从体育教学的实践中谈谈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

一、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体操教学是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之一,学生受伤的机率比较大,特别是单杠、双杠等器械体操项目,由于学生要离开日常生活中所习惯的地面运动,在不熟悉的器械上完成运动动作,导致心理紧张,身体也容易失去平衡,受伤的机率大大增加;还有在投掷教学中组织不好也容易出伤害事故;在学校大型运动会上未及时清除起跑点上跑道道次箱,导致学生冲刺时绊倒摔伤等。纵观学校体育活动,不难发现导致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1. 学校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将“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对体育活动中安全教育意识比较淡薄,这是造成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之一。

2.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不安全患多,这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发生伤害事故的直接外部原因之一。如体育设施陈旧,活动场地上不安全因素较多。

3. 体育教学活动的直接承担者体育教师缺乏责任感,不重视向学生传授体育保健知识,忽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这是造成学校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如课前对学生所做出的相互推挤等一些不安全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课上未详细地给学生讲明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学生往往因为未得到及时教育和制止而发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

4. 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加之没有得到安全相关的生理心理知识、社会知识、生活经验的传授,这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发生伤害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预防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

以上原因和一些不可以预见的因素,导致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要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一)学校要根据教育部通知精神,认真遵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高度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应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体育教学及运动场地、设施和器材。

(二)体育教师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伤害事故,又要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安全措施;体育教师应结合教师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教育,树立安全教育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水平、健康安全意识和预防事故能力,树立“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中要把预防伤害事故所采取的措施贯穿到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中,要加强运动技术动作的保护与帮助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等,科学地安排活动,特别是针对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季节特点,选择好相应的准备活动内容。体育教学活动中要耐心地指导学生进行练习,重视学生练习中的保护与自我保护,特别是体操运动,由于动作比较复杂,要采取不同方式的保护与帮助,并指导学生相互进行保护,这是预防伤害事故的一项重要措施。如在进行跳马、跳箱等教学训练时,器械前要有跳板,器械后要有保护垫,同时要有老师和同学在器械两旁站立保护。在体育课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要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教育列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中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重点工作是安全教育,体育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学生宣传体育教学安全的重要性,传授预防伤害的方法,增强学生预防的自觉性。如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知晓参与体育课程时,学生应对自身的健康与安全最大程度地注意,要遵守如下规定:(1)无论是上体育课还是参加体育活动,应穿运动鞋、运动服;严禁穿皮鞋、裙子等上课;(2)身上不准携带小刀、剪刀之类的尖锐器物,不准佩带任何首饰上课;(3)听从教师安排与要求,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严禁嬉闹争斗等具有危险性的行为;(4)遵守运动场地及器材设施使用规则,严禁违规使用场地器材。

(三)学校要重视体育设施的安全问题,加强对体育设施安全的检查,加快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械的建设,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学校要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因此要定期检查体育设施安装是否牢固,使用是否得当。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再进行组织教学。例如,学校的单杠、双杠、爬竿等被风吹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容易发生断裂,致使学生摔伤。所以在进行器械体操等教学时,体育教师必须全面检查器械的表面是否不平或有裂缝,金属部分是否生锈或年久失修,螺丝、链条是否坚固,设备的安装或放置是否妥当,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同时器械下面要铺设垫子,还要加强保护措施,预防脱手受伤等。从而减少伤害事故发生的机率。

总之,对于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安全事故问题,既不要谈虎色变,又不可掉以轻心,应时刻牢记学生安全无小事,只有这样才能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2]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

第8篇:纪法教育方案范文

高职实践教学 项目教学法 管理学基础

一、高职《管理学基础》教学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管理学是为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其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本课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更为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即着重于使学生形成动态的、权变的观念,形成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仅有一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但是,纵观目前高职学校管理学的教学现状,实践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成为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因此,在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无疑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项目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整个项目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分析、不断总结,在掌握理论的同时进行实践,通过项目完成的好坏总结学习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对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它注重实践教学,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可引导学生模拟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学生有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自行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项目工作具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项目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三、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实设计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体现三大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所以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时,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其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以及可评价性。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及思路,笔者结合管理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项目“组建模拟公司”项目进行了如下教学方案的设计,以此对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管理学教学中的实施作一说明。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组建模拟公司,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管理系统的思想建立现代组织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组建模拟公司、制定企业规范与计划、组织实施专题活动、控制与总结等阶段,模拟企业的一个管理循环,掌握管理者应具备的初步的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环境的分析与洞察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所学知识与对实际企业调查访问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以自愿为原则,6~8人为一组,组建“××模拟公司”,自定公司名称;课下进行总经理竞聘,每个人以“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管理者”为题,发表竞聘讲演。

对组建的模拟公司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初步制定相应的企业规范,编制创业计划书,并安排时间在课堂上集中进行一次交流。

每个模拟公司分别组织实施一次专题活动,根据各公司的经营形式和特点进行一次活动策划。在每个人进行个别策划的基础上,以模拟公司为单位,运用“头脑风暴法”等方法,组织深入研讨,形成公司的创意。编制活动策划书。

通过运用发展性学习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工作目标

在进行项目教学时,让学生组织若干个模拟公司,根据企业管理运作的基本流程,把这一工作项目细分为如下工作任务,并根据每一工作任务的内容和条件,提出项目工作目标。

3.实施步骤

在进行项目教学时,学生以模拟公司为单位完成任务项目,具体的步骤如下:

(1)明确工作任务

教师首先要根据以上所确定的工作任务,向学生讲述清楚每一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

(2)尝试完成工作任务

教师结合管理学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管理运营的基本流程。同时选取较有创新性的优秀创业计划书作为范本给学生提供参考,带来启发式思维,让学生以模拟公司为单位开始尝试完成工作任务。由于完成模拟公司组建及专题活动策划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学生还缺乏对必要知识的准备,因此在尝试完成以上任务时会碰到很多困难,很难把任务完成,甚至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所以教师要尽快转入下一个阶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4.问题探讨

学生在尝试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把问题理顺起来:

(1)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尝试完成任务的情况提出问题,思考讨论要完成组建模拟公司这一项目,需要先完成哪些任务?先获得哪些知识?然后指导学生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理顺,以利于进入下一阶段。

引导学生思考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这些:应该组建一家什么样的模拟公司?组建的模拟公司应该进入哪个经营领域?所要进入的经营领域市场现状如何,竞争者的情况如何?模拟公司应该瞄准什么样的目标市场?相对于竞争对手,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怎样进行部门划分,怎样选配人员?如何进行专题活动策划?

根据以上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引出相关的知识:要组建大学生模拟公司,首先应确定公司的经营领域,这需要充分了解市场,了解现代企业经营现状。因此,需要掌握环境分析与识别机遇的能力,这需要了解市场调查类型、方法,掌握简单的环境分析的方法;要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必须明确组织结构设计的方法、类型,掌握人员选聘的程序、方法与要求,掌握制定规范的要求与方法;要策划好企业专题活动,必须做好专题活动的策划方案,这就需要明确策划方案的编写方法;掌握一定的沟通与写作的技能,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

(2)查阅并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他资料获得回答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也可以由教师讲解来让学生获得这些理论知识,并理解和记忆这些理论知识。

四、教学效果

通过在管理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笔者和学生都深有感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获益匪浅。

对教师来说,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师的角色从教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探究者和合作者。在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技能和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无论在专业技能或专业理论上都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走到了教学过程的中心。

对于学生来讲,首先,项目教学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通过有意引导,管理学一些管理理论和方法在课堂上非常生动地体现出来,使学生体验到管理就在身边,管理知识具有实际效用,将管理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学习中,使自己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管理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管理知识的积极性。由于所确定的项目涉及到学生将来毕业去向,所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其次,项目教学法的使用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动性。项目大小并不重要,关键是在执行之后能取得效果,让学生体会在学习管理学后自身行为发生了哪些改变。通过项目教学法,很多学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在小组成员讨论的过程中,在彼此合作完成策划书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懂得了独立思考,共同决策以及团结协作。还有的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沟通能力不断提高,变得更加开朗热情和自信。

参考文献:

[1]李庆武.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讨.教育探索,2008.

[2]贺欢.高职学校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考试周刊,2008,(31).

[3]勾晓瑞.管理学项目教学法研究.管理教育,2008,(4)

[4]苏敏琦.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科协论坛,2008,(8).

第9篇:纪法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方法和技能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在幼儿阶段烧烫伤、气管异物、交通事故、意外堕落是几种常见的意外伤害,这些意外伤害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同时也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影响。教师不仅有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同时要及时检查幼儿园的设备、设施,更重要的是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

一、 让幼儿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幼儿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是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如热水、药品是幼儿日常经常接触的物品。花花绿绿的药品会让幼儿误认为是糖豆而吃进肚里。杯里的热水也会因为幼儿不会判断而造成烫伤。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对事件的预见性呢?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识。教师组织专门的讨论活动,倒一杯热水、拿来一些药品,请幼儿讨论一下,从而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在讨论中幼儿纷纷发表意见。吴征说:“杯里冒着热气,一定非常烫,不能马上喝。”黄语璇说:“用手摸摸杯的外面,如果烫手就不能喝。”金淇然说:“喝水的时候,也应该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的喝,就不会烫着了。”当教师拿来花花绿绿的药品时,开始幼儿真的以为是巧克力豆呢,纷纷问老师:“真的是巧克力吗?真的能吃吗?”教师和小木偶一起进行情境表演,小木偶将药粒喝下,不一会开始肚子疼,幼儿马上意识到药是不能随便吃的,生病了应该去医院。在幼儿园应请老师帮忙吃药,在家应请爸爸妈妈帮忙。

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那么就应提高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如插座、火、药、热水、食品、玩具等,请幼儿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预防悲剧的发生。

二、 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幼儿形成自我的意识

幼儿园的环境应是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一次,我发现幼儿常常在室内乱跑,发生相撞的事情,于是与幼儿进行商量,我们决定在室内布置一些安全标记,提醒幼儿注意。但幼儿不了解安全标记。我们就从认识安全标记入手。在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在班内的电视机及电门上张贴了禁止触摸的标记;在窗台张贴了禁止攀爬的标记;在楼道张贴了下滑危险的标记,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区,我们还开设了安全角,墙上贴有安全图、110、120、119标记。玩具柜内摆有救护车、救火车、警车等,还有电话、手机模型。在进行活动区活动时,通过游戏训练了幼儿遇到困难如何救助的方法。

三、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户外发生摔伤、磕伤或被尖锐物扎伤等情况其实多数是因为幼儿不会正确进行游戏或不会使用一些工具引起的,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课程,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如为了让幼儿了解户外幼儿时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的方法,我们设计了“小猪笨笨”。幼儿看到贴满创可贴的小猪,通过观看图片,大胆想象小猪受伤的原因,并说出怎样做才不会受伤。开始幼儿看到满身贴着创可贴的小猪时都哈哈大笑,但一会就被情节吸引了,都开动脑筋想小猪怎样受伤的。从而掌握了一些户外活动的方法。如万一摔到,要用手撑一下,以免摔伤脸;滑滑梯时要扶好扶手。在活动中教师还请幼儿进行模仿,怎样用双手“撑住地”,怎样是“抓紧”。使幼儿学会怎样进行游戏。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学会了如何游戏,如何安全的游戏。并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四、通过直觉体验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幼儿园里各种器械、各种玩具都有,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奔跑,进行游戏,可以说是快乐天堂。但有时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往往会对幼儿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这种自身痛苦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所以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摔伤磕破时,就能把自己的痛苦记忆类推到别人身上,这种体验会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我保护的意义。但是光有这种体验是不够的,于是我们用及时贴剪了一些大眼睛,请幼儿找一找,活动室的哪些东西、大器械的哪些地方有危险,贴上大眼睛让大家都看到。有的幼儿贴在了活动室的水杯格上;有的贴在画架上;有的贴在玩具柜上;有的贴在了老师坐的大椅子上。在户外,更能让幼儿发挥了,有的贴在栏杆上说:“上次我在这磕着过。”以后在活动时,幼儿看到这些大眼睛,就自然引起了注意,减少对自己身体的伤害。

五、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自我保护能力是紧密结合的。小班刚进入幼儿园,幼儿年龄小,一些常规的养成还不能形成习惯。于是,形象的标记帮助了幼儿。刚开学,幼儿入厕、喝水常常拥挤,我不断的提醒,但不见成效。偶然的一次,我想起了银行的一米线。有了一定的限制幼儿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了。但“一米线”显然不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于是我在幼儿的小便池、洗手池、水罐旁贴上小脚印儿。幼儿马上明白了,只有踩上小脚印,才能洗手、接水,没有了小脚印儿就要在旁边等一会。一段时间过后,拥挤的现象减少了。在一次入厕时,我发现白乾锐小朋友在等待时对前面的小朋友说:“你洗完我在洗好吗?”前面的小朋友高兴的说:“好吧。”并且洗手的速度明显加快。很快就轮到白乾锐洗了。我及时表扬了这两位小朋友,并将这句话告诉其他小朋友。此后,幼儿入厕、洗手时我常常能听到这句话。即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同时幼儿的行为规范也养成了,自然,安全的隐患也消除了。

六、让幼儿学习和巩固自我保护的技能

相关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