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联网技术与开发范文

物联网技术与开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联网技术与开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联网技术与开发

第1篇:物联网技术与开发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无线传感网络;射频识别;安卓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2-0011-02

物联网专业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涉及到微电子技术、控制工程、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领域。2010年,教育部批准第一批40所高校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2011年初,批准第二批27所高校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2012年2月,再次批准80所高校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教育部先后进行了3批物联网相关专业审批,约200所高职高专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我校也于2012年成功申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教育部和天津市教委联合举办2012年、2013年、2015年3届全国高职物联网技能大赛,都由我校来承担此项赛事项目,对职业院校物联网专业教学改革起到巨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专业体系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高专业教学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平台、培养学生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1 历届全国高职物联网技能大赛分析

1.1 2012年全国高职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

2012年大赛,主要考察高职学生在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系统等领域的应用实践能力,检验高职学生在物联网组建、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关键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及对质量、效率、成本和规范的意识。大赛促进专业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引导专业教学方向调整,以适应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及高度关注物联网应用技术的趋势。

2012年全国高职物联网技术大赛,主要还是对物联网专业基础知识结构进行考察,围绕着专业的基本理论、简单应用设计大赛试题,考查选手使用传感器、二维码、一维码、Zigbee、RFID等基本应用的开发能力,对物联网三层架构: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的专业基础技能进行考察。可以说本届大赛促进社会对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职业岗位的了解,提高社会对高职专业人才的认可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水平。

1.2 2013年全国高职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

2013年大赛内容模拟学生“e动校园生活”的一天,集物联网时代的移动支付、智慧生活等主题应用。从本届大赛内容上看,不仅包括对物联网基础技术考察,更多融合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很多生活中应用,更加有深度和广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时代特征,本届大赛促进专业的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展示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快速增长的人才需求;促进物联网技术(包括自动识别、网络传输、应用开发等)的普及。

1.3 2015年“物联网技术应用赛”赛项

2015年大赛内容对物联网工程应用实训系统的操作,涵括了智慧社区、智能环境监控、智能商业、智能农业等物联网主题应用。可以看出,本届大赛主要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范围进行很大扩展,从2013年的生活领域应用扩展到专业领域应用,包括商业、农业、环保领域等等。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在物联网组建、物联网产品配置与应用、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关键技能和职业素养,进一步促进专业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引导专业教学方向调整,高度关注物联网应用技术的趋势。

2 全国高职物联网技能大赛引领和带动物联网专业建设

传统物联网专业建设本着专业的知识体系来进行课程设置,物联网知识体系可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三层,针对三层设置了相关的教学课程。

这3届全国物联网技能大赛,极大地拓展高职院校对物联网专业的认知,不再单纯的认为物联网就是多个专业课程的简单堆砌,而是专业课程之间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有着自身专业的核心思想、理念、技术,明确地提出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建设方向,与现有相关专业进行整合而不是孤立的发展物联网专业。

通过对技能大赛使用设备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了解物联网专业在当前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物联网应用的前沿技术信息,感知未来的发展方向。对物联网专业建设指出明确的培养方向,经过3年的教学应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以本校为例,通过参加这3届全国物联网技能大赛促进物联网专业进行深入建设:

1)结合本校在电子专业优势和计算机专业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与物联网专业进行深度结合,利用电子系嵌入式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等现有设备重点培养学生感知终端的操作和应用,包括各种传感器的使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传感器等,嵌入式芯片开发和应用技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子设备知识、数字和模拟电子知识、嵌入式开发知识等内容。

2)结合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网络技术的优势,重点培养学生在实训室物联网应用层的软件开发和设计能力,充分利用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实训室、移动终端平台实验室,锻炼学生在Android移动终端的程序设计、开发能力,具备一定的开发水平。

3)基于物联网技能大赛背景,侧重物联网基本架构及应用架构,专业建设可容纳6个班的实验场地,随着专业规模的扩大,实验场地也将及时增加。实验室的建设将包含4个平台:基础实验平台,云信息处理平台,综合实训开发平台,创新实训平台。

3 全国高职物联网技能大赛改革专业课程和课程内容

全国物联网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课程建设,课程内容的设定有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2012年物联网大赛内容主要是对物联网专业基本技术的考核,即物理网专业核心技术的应用,包括传感器、二维码、一维码、Zigbee技术、RFID技术等基本技术,可以说这些技术早已经广泛应用在超市、商业街区、局域网等方面,但是并没有得到重视、认同,原因在于物联网的基础应用领域早已存在多年,并没有更多新技术的产生,更没有在社会多领域的应用和普及,所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物联网。

2013年物联网大赛内容有突破性进展,在硬件设备种类上有很多更贴近生活,例如:无线射频IC卡、RFID电子标签、智能电表、智能窗帘、感应式门禁、火焰探测器、烟感探测器等,这些设备都会在生活中的某个领域得到广泛使用,有了这些实际应用设备作为开发对象,再有2012年物联网中的部分设备让很多高职院校对物联网应用前景、应用领域都有深刻认知,在广大职业院校引起强烈反响。很多高职院校在大赛结束后,组建专门团队学习研究物联网专业的课程,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转变教学方式。

2015年物联网大赛在2013年基础上有新的变化,把这2年来物联网应用领域进行大规模扩展,涵盖智能社区、智能环境监控、智能商业、智能农业、智能楼宇等物联网主题,对于物联网专业的人才需求有很大促进作用;同时,大赛上物联网设备种类进行一步扩展,出现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智能网关、LED电子屏等,前2届物联网大赛设备也都出现,与计算机无线网络进行互连互通,桌面软件开发、移动终端软件开发的综合性、难度有很大提升,可以说是真正的实现多种设备的“物联网”,整合到统一的开发平台,成为一套综合性的物理网管理平台。

物联网技能大赛出现各类设备、仪器,考核的内容引领着专业课程建设,改变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进行全面优化,围绕着物联网核心技术、重要知识点重新安排专业课程,尤其是安排大量的实验、实训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再以“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进行课程设置,而是以“核心技术课程实验实训”、“开发技术课程实验实训”、“物联网平台综合实训”为主。

1)核心技术课程实验实训,主要是传感器技术实验、RFID射频识别实验、Zigbee网络技术实验等物联网核心技术课程实验。

2)开发技术课程实验实训,Android移动终端技术实训、嵌入式技术实验、移动终端平台实训等。

3)物联网平台综合实训,智能社区实训、智能家居实训、智能温室控制实训、物联网RFID智能车辆管理实训等,既包括对核心技术的应用也包括对开发技术的使用。

例如,本校在举办物联网大赛后进行课程改革,设立物联网综合实训课程,主要采用技能大赛中的各种物联网设备,对竞赛试题进行改造进行实训。其中智能家居实训内容: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通过手机、PDA、互联网用户可以控制家用设备、执行场景操作,使多个设备形成联动。主要功能为楼宇对讲、安防视频监控室内灯光、窗帘控制、家电控制、远程操控访客环境、灾害远程监控与报警、老人健康监测、家庭能源管理、社区信息查询与服务。智能家居是物联网技术的综合应用,涵盖有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无线传感、RFID技术、嵌入式网关、中间件、电机控制、计算机、网络通信、音视频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1] 温显斌,肖迎元.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建设初探以及注意的几个问题[J].物联网技术,2015(3).

[2] 孔锐,张冰.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课程设置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2).

[3] 刘韬.物联网专业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研究[J].软件导刊,2014(1).

[4] 周亮,张克功.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5(6).

第2篇:物联网技术与开发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地球;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0、引言

物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被关注才只有十几年时间,而引起重视并获得快速发展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却已经开始在军事、工业、农业、环境监测、建筑、医疗、空问和海洋探索等领域投入应用。随着教育部批准各高校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以来,国内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基础的高校陆续响应,积极投入师资力量和硬件资源。物联网工程专业属于计算机、通信、电子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各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是培养具有多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根据当前国内物联网技术以应用为先导的特点,大部分高校在注重物联网理论知识体系架构的同时,还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为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为信息产业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人才。显然,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使得社会对物联网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步提高。面对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如何培养面向广大应用市场需求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和科研人才,成为现阶段物联网教育领域的一项研究课题。

1、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可以概括为c3sd,即建立在传感网络fsensor network)之上的通讯(communication)、计算(computation)、控制(control)、数据海(data ocean)集成的架构。物联网由通讯系统、计算系统、控制系统、感知系统和数据海5大技术系统支撑。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必须是以物联网体系结构为核心进行设计和技术开发。相应地,我们在学生培养的不同时期设置不同的物联网专业实践课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物联网5大技术的不同层次的开发和集成应用,具有较强的物联网技术综合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和维护等相关工作。

2、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以物联网专业的需求为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应用方向和已有物联网领域知识进行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巩固已有的物联网专业理论知识,形成将理论学习与运用创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在注重物联网理论知识体系架构的同时,也加强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1 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学习

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方式的侧重点在于全方位的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物联网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不局限于单一行业的知识运用需求。区别于计算机专业学习,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将计算机知识如数据结构和算法、编程语言设计、数据库等运用到物联网实际应用领域中,通过数据处理、算法分析、系统开发等实际应用验证计算机和物联网理论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算法和理论进一步理解物联网技术原理,尤其是通过相关实训应用程序开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re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网络原理及应用、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控制、物联网信息安全等)进行物联网理论和方法相关课程的创新思维培养,达到创新性学习。

2.2 以工程应用需求作为创新性培养方向

基于工程应用需求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建立在市场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有较高的物联网发展洞察力、解决特殊问题的创新能力等要求基础上。学生需要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对当前物联网工程应用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切入物联网的兴趣点,将物联网理论和技术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如智能交通、智能仓储,进入运用理论解决问题以及利用问题促进理论创新的良性循环。

将计算机、物联网理论和工程应用相结合,为物联网理论创新性教学提供了一个方向。目前,计算机学院已建设智能交通、智能仓储等实训综合平台,基于工程应用需求不断更新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训和实践能力锻炼,采用项目案例库的方式培养学生物联网工程设计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

2.3 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创新

在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

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允许学生自主选题并自主研究,将自身兴趣、专业知识和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尊重学生的思想独立性,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计算机和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和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物联网技术具体应用,选择自主研究领域。同时,为学生提供开发资源如开发平台、数据库系统、rfid+gps物流管理系统(利用rfid技术、gps定位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网络通信设备等搭建物流管理实验平台)等,让学生从实际应用中体会物联网的体系结构,针对不同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开展具体的研究并不断创新。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思考物联网技术问题,鼓励学生从计算系统以外的角度进行系统创新,将计算机和物联网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程运用需求相结合,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自主科研能力培养方式

第3篇:物联网技术与开发范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中应用的逐渐广泛与普及,为了满足企业生产中的更多需求,实现自动化、机械化生产,逐渐衍生出物联网技术。因此可以将物联网技术看作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种扩展和延伸,实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的相互交换,这也就加快促进了物联网技术在物流包装生产过程中的运用。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在物流包装当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有效的增强其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物流包装 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可以看作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之后的另一项新型技术,可以看作是第三次信息与信息技术革命,目前已经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在物流包装的过程中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推动物流包装的现代化发展,提高供应链系统中的运行效率和智能化发展,增强了系统的敏锐性和透明度,并且能够及时反馈产品在生产、运输、配送、销售等所有环节中的系统信息,能够实现实时产品信息跟踪以及监管。因此,在物流包装的过程中加强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物流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

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指的是借助传感器、激光扫描仪、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等各种类型的信息传感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定将互联网与物品之间进行有效的连接,实现信息通信和呼唤,并且能够进行智能化管理、监控、跟踪、定位、识别的一种网络。如果从技术方面来说的话,就可以将其看作是利用感应装置,将物体的信息进行网络传输,并在某一指定中心进行集中处理和分析,能够实现自动处理和交互的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信息的一种智能网络。

因此,可以将物联网技术看作是云计算技术、数据处理/挖掘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各方面技术的相互交叉和融合,并通过开发和应用对处理对象进行实时的动态观察、监控以及数据收集,并且借助相关的信息处理和软件系统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和处理。

2 在物流包装中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对商品进行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商品,同时提高商品运输和储存的便捷程度,有利于促进商品销售,也可以看作是对相关容器、材料以及辅助物的统称。在商品供应链系统中,包装工程既可以看作是所有生产过程的结尾,也可以看作是物流作业的开始。为了进一步提高商品运输、收货、发货、堆码、装卸、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便利程度,还可以对部分商品按照销售的实际情况来畸形再次包装,比如按照一定的数量单元来再次包装,或者是进行重新包装、分装、加固等操作。简单来说,物流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包装,对商品进行包装是其最基本的一种操作形式,在供应链系统中贯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包装和物流是相辅相成的,其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实现是同步的。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物流服务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也对物流管理和物流运作过程的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物流包装的过程中加强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1 在物流包装中物联网技术的工作原理

在开发和应用物流包装的过程中,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是RFID技术,一般会在需要进行物流包装材料中嵌入芯片,该芯片已经对RFID电子标签进行集成,通过对射频传输、空间耦合以及信号识别等特性的运用,能够自动识别处于移动或者是静止状态下识别物的信息,并发生一系列身份验证、数据通信等互联活动。物联网中的RFID系统主要是由应用软件系统、RFID阅读器、RFID电子标签等部分共同构成。

其工作原理是:首先RFID阅读器会无线电波信号或者是能量向RFID电子标签发射出特定的频率,实现信息的传递;然后RFID电子标签中的集成电路会驱动,自动发送出内部储存的信息数据;再然后RFID阅读器会对所接收到的信息数据进行依次解读;最后将解读完成的信息数据发送到相应的程序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信息。一旦在磁场范围内放置电子标签,其就能够将所接收到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利用感应电流将芯片中原本储存的商品信息数据发送,或者是标签也会自动发送某一特定频率的信号;解读器会将所接受到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解码,解码完成之后会向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管理与处理。这样一来,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就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对所有的商品环节实现智能化的管理与控制,实现物流活动的信息化管理。

2.2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包装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在物流包装中对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RFID电子标签中原先已经储存好的信息数据,主要应用在系统的防卫、门禁等领域中,可以看作是一种静态应用;另一方面是应用在供应链系统作业当中的,有效的连接系统上的信息与电子标签上的信息数据,比如财务管理系统、商品声明周期管理系统、定位系统等,充分的发挥其效用,对商品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可以看作是一种动态应用。

供应链系统以及物流作业上面的商品信息流,需要通过对每一个单独的商品信息进行研究。因此包装商品的最基本的材料就是RFID膜或者是RFID纸,这样一来,每一件商品就能够取得唯一的、具有代表性的商业代码,并且还具有信息储存、读、写的功能,这样逐渐就能够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供应链系统。

3 结语

随着不断开发和研究物联网技术,促进了包装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趋向于智能化、信息化。同时为了物流包装行业更加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形成供应链系统,也需要不断的促进物流包装的不断优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文振华,黄友森,邓子云.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与创新[J].开放导报,2012(01):64-67.

[2]秦立公,吴娇,董津津,袁媛.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物流设备管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42-9945.

[3]张文瀛,王喜富.现代物流行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2(17):378-380.

[4]都牧,胡祥培,周宽久,何占良.基于物联网的蔬果网上直销“农-宅”配送系统[J].系统工程学报,2014(02):215-222.

[5]肖和平,闫怀志,金福生.探究物联网技术及其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3):35+37.

作者简介

李文强(1993-),男,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技术的相关应用。

第4篇:物联网技术与开发范文

每一个新兴经济时代的来临,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无论是很久以前的蒸汽机,还是上个世纪才出现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都给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物联网技术作为下一个新兴技术产业核心,将给现行的传统经济带来翻天覆天的变化,同时也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商机。正因为如此,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将物联网的发展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也将物联网技术确定为对美国利益具有潜在影响的六种关键技术之一,认为物联网技术存在裂变性的影响力,将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事实上,欧洲联盟也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系统地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战略设想,开始从感知、宏观架构、通信、组网、软件平台及中间件、硬件、情报提炼、搜索引擎、能源管理、安全监控等10个层面进行系统研究。同时,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已开始大力部署本国的物联网发展战略。

200 9年儿月3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总理发展物联网技术的理念得到了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各省市纷纷成立了旨在推进物联网技术的产业联盟。我国物联网产业的主管部门,工信部已经明确,我国未来将从五个方面着手培育物联网产业,具体包括:培育物联网的应用:鼓励企业建立创新机制:建立物联网的标准:打造物联网的产业链:制定物联网发展指导意见等。

大量迹象表明,人类社会将进入物联网时代,一场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必将带动全球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形成新一轮经济增长。商贸活动的物联网化将是这个新兴产业时代的排头兵,因此,只有积极应对,迎接以物联网产业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才能充分把握未来整个商贸事业发展的先机。

商务事业离不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将物质实体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产物,也是商品服务社会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商品市场有机结合的一种创造。在传统商务过程中,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在目前条件下,前面三种“流”的管理过程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实现。而物流则是最为特殊的一种,它是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包含着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物联网技术正是旨在对商贸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智能化处理和控制的一种新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商务服务对象不受地域限制,所以,建设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既是商务发展的需要,也是各个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物联网技术无疑将成为人类社会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事实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解决传统商务活动中物流与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严重脱节的问题。它可以从商品生产的原材料采购开始,对其整个生产过程、包装,存储,运输、交货,直到商品应用等进行全过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处理和控制。另外,物联网技术也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使?肖费者最小的成本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消费服务,以最大程度地方便最终消费者。

物联网技术将促使企业重新认识商贸和物流过程,明确商贸工作的管理目标,促进新的商贸供应链的形成,并使商贸物流管理的内涵得到新的延伸。

抓住关键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发展物联网技术,对于经济和商贸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已在各方面积极准备全面推动物联网的发展。然而,物联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管理上需要政府主导,在实施上急需建立标准体系。政府主导和建立标准体系是保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

物联网技术架构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也就是硬件、网络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开发。从这个角度看,陕西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省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及产品,几乎涵盖了物联网行业应用的全部产业链。作为政府主管商贸流通业的综合管理部门,重要的是通过商贸和管理职能,将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目光和研究重点引到物联网产业和关键技术方面。同时引导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的开发和招投标工作,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加快建立一批涉及国计民生的示范工程项目,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要实现产业化,其实有很多非常复杂的标准化问题。国家相关的组织也在加紧制定标准,但这个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国家管理部门希望把车联网的项目推向全国,同时商务部也在这个方面制定了标准,并正在建立商品网,这些都是物联网产业中不同名称的独立应用。物联网有很多核心技术,这些技术都是和物联网相关的,这些技术的标准化工作现在都已经开展,包括传感器、识别技术、云计算技术等,都应有相应的标准技术,商务部门是社会商贸活动的政府管理机关,参与制定有关物联网技术的标准化工作责无旁贷。

加强应用探索抢占物联网技术应用市场先机

第5篇:物联网技术与开发范文

关键词 物联网;发展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9-0001-01

1 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经验

1.1 美国

美国是物联网的主要起源地之一,因而其物联网发展的历史也较长,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其物联网发展水平更高。

1)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一经产生就被业界认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经济产业。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呈现低迷状态,为了进一步促进美国经济发展,保证美国经济始终走在世界前列,美国政府高度看重物联网产业,把其当作复兴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为此,在2009年2月,美国政府制定了《经济恢复与再投资法案》,大量投资与物联网有关的产业,如批准推进“智慧地球”中智慧电网和智慧医疗的发展,分别为其投资了110亿美元和190亿美元。

2)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战略产业,要想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就必须具有强大的物联网技术,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物联网在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升级的作用。美国政府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主要依靠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是企业。美国政府鼓励科技企业参与物联网技术研发,使得一大批美国科技企业参与物联网技术研发,如微软、谷歌、英特尔等;二是科研院校。美国政府每年都会拨大量经费用于物联网技术研发。如鼓励美国大学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对进行物联网技术研发的大学实行联邦财政支持等。

3)强化技术应用。美国政府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物联网技术,不仅仅只在传统的商业零售、物流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更是把物联网技术扩展到了汽车行业、运输行业、生物医疗以及电子产业等多个产业和领域中,如思科已经开发出“智能互联建筑”解决方案,为硅谷的美国网域存储技术有限公司节约了15%的能耗等,只有加强技术应用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

1.2 欧盟

欧盟作为物联网的主要起源地之一,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经验也走在世界前列。

1)制定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引领世界物联网发展潮流。欧盟为了进一步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最近十多年中制定了一系列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如1999年,欧盟在里斯本推出“e一Europe”全民信息社会战略计划;2009年2月,欧盟了《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2009年11月,欧盟了《未来物联网战略》等,这些都是欧盟希望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战略规划以此来引领世界物联网发展潮流。

2)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充足的经费保障,是物联网技术得以发展的基础。欧盟为了赶超美国,确保自身可以引领未来物联网技术发展潮流,欧盟制定了一系列投资物联网发展技术的项目,如欧盟将物联网及其核心技术RFID纳入欧盟“第七个科技框架计划”(Eu一FP7),从2007年至2013年,计划投入532亿欧元研发经费推动Eu一FP7。又如欧盟将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作为提升欧盟全球竞争力的主要工具,为了加强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研发,欧盟在2011―2013年每年新增2亿欧元用于ICT计划研发。

3)制定管理规则,规范物联网发展。物联网的发展还处于发展初期,不管在哪个方面,其发展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规范物联网发展,这样才可以规范物联网的发展方向,使其可以沿着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方向发展,而且也可以使物联网在一个相对公平、规范的市场中发展。为此,欧盟政府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物联网管理、个人隐私保护、安全性保证、标准化、研究开发、开放和创新、达成共识等10个方面14项计划,从各方面规范物联网的发展。

2 物联网发展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2.1 制定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

不管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进一步促进本国和地区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和地区的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希望通过政府制定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可以把物联网发展放在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2.2 加强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现阶段,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还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为了进一步缩小甚至赶超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政府必须加强对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尤其是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如核心芯片等。因此,一方面我国要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将物联网技术作为核心技术来研发,比如国家科研机构、企业、大学院校等;另一方面,在进行技术研发的同时,要加强标准的制定。现阶段物联网技术的标准化问题还相当不完善,美国、德国、韩国和中国是制定物联网标准的四大主导国,我国作为其中之一,必须加快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只有抢占先机,才能在行业内掌握话语权;最后,我国还要充分认识物联网产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必须加强和鼓励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如电网、交通、家居、物流、医疗、军事等领域,加快物联网的产业化进程,加大对物联网产业链机制的研究,逐渐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体系。

2.3 制定管理规则,规范物联网的健康发展

欧盟提出的《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首次系统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管理设想,这对我国物联网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物联网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战略产业,不仅改变了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式,更会改变未来的社会和生活形式。但是物联网的发展仍然蕴藏着诸多的风险,如个人隐私问题、国家安全问题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不仅会影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更会给国家和群众带来种种危害。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应该要借鉴欧盟政府,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我国的物联网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这样不仅可以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可以保证国家安全和个人的隐私不受侵犯。

参考文献

[1]陶冶.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第6篇:物联网技术与开发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 物流金融 安全监管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166-02

物流金融是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和保险等相关服务的统称,其核心是物流融资(狭义上物流金融指的就是物流融资),即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创新,以企业所从事交易项下的担保品为依托,对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与资金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依靠企业对处于银行监控下的商品和资金的贸易流转所产生的现金流实现对银行授信的偿还。随着物流金融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已达到了较高层次,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物流金融产品的安全监管问题。物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具有全面的信息感知、无缝的互联协同、高度的智能化等特点,将其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有助于物流金融产品信息获取更加实时、快捷、准确,产品动态信息的传递、共享更加精确,供应链指挥决策更加智能、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物流金融产品的安全性。

一、物联网技术特征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是“物与物相联的网络”,其基础和核心仍然是互联网,但相比于传统的互联网,物联网还有其自身的技术特征:

(一)全程性

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格式不同。传感器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地采集信息,不断更新数据,物联网可以说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物体上的传感器,物联网对物与物、物与人之间传递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对物体的流通进行精细的管理,实现物体之间、物体与人之间信息交换和通信的全程监控与管理。

(二)技术性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与基础仍然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物联网上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并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识别技术,以实现物联网络稳定高效运行,因此物联网具有高技术性特征。物联网络的构建不仅要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还要综合各种传感器数据获得与处理技术,运用大数据处理理念,融合互联网与先进数据处理手段的优势,真正实现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实时精准“沟通”和“对话”。

(三)智能化

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还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大数据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国。所以物联网本身也具有强大的智能处理能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网络,而是物与物、人与物的智能链接。

二、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的需求与条件分析

结合物联网技术特征,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全过程,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和各类可能的网络,对物流金融业务过程实施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应当具备三大特点:一是全程性,要对物流金融业务全过程实施管控,而不是局部或部分;二是技术性,要全面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金融业务的“可知、可视、可控”;三是智能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网络,而是物与物、人与物的智能链接。

(一)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的需求分析

1.降低物流金融业务过程信息不对称的需要。随着物流金融行业的加速发展,物流金融模式越来越复杂化,物流金融业务过程涉及的利益主体更加多元,物流金融产品信息层级逐渐递增,准确及时的信息获取愈发困难。准确及时信息的获取来源于产品流通过程的精确管控,物联网是实现精确管控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从产品信息采集、信息联通、信息管理、信息决策等全过程,以信息流调控物流,大幅提升动态信息的抓取效率。因此,从降低物流金融业务过程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客观要求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业务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

2.降低物流金融服务违约风险的需要。物流金融服务主要涉及三方即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第三方物流提供商选择是物流金融服务能否成功的关键。但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鱼龙混杂,好坏参差不齐,一些物流企业的资产规模、信息化能力、内部管控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对供应链环节的管控,使得物流金融面临较大的失》缦铡N锪鹘鹑诎踩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减少物流金融违约情况的发生。

3.提高物流金融安全监控效率的需要。当前,物流金融安全监控技术已经较为落后,信息化程度已不能跟上物流金融发展的步伐,严重影响了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的效率。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的先进技术,对物与物、物与人之间传递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对物体的流通进行精细的管理,将其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过程,能够较好地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整合,形成以信息互联互通为核心,数据集成交互为纽带,有线无线随机链接的安全监管体系。因此,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有利于从技术上突破物流监管瓶颈,促进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的科学高效开展。

(二)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条件分析

物联网技术虽然在我国提出的时间较短,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产品等通过新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技术具有全程性、技术性与智能化的特征,能够对质押品在供应链中动态信息进行全程监控,实施精确远程管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排除安全隐患。物联网技术网络以全程记录的供应链信息为依托建立风险数据库,其中不仅包含了质押品的物流与资金流信息,还包含通过实际调研所获得的大部分风险类型,以及相应的风险解决方案。通过风险数据库就能实现风险的基本应对,尽可能的降低风险,提高物流金融产品的安全性。物联网的整个技术体系与运作方式,为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业务应用物联网技术提供了经验帮助和技术支持。物流金融安全监管按照物联网运作要求,进行设施设备建设,优化信息流程设计,完善技术接口和模块嵌入,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依托,能够较快的实现技术的投入使用,尽快发挥物联网技术在安全监管方面的应有作用。

三、加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的对策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与环境基础,2012年,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在这个基础上应运而生,于2014年6月正式上线,并且以快速大踏步的节奏发展壮大。目前已整合了包括货权登记、物联网监管、仓储管理、仓单流转、现货交易、存货质检、价格预警、价格保险、征信融资、不良处置等全过程的物流金融产品链条,并形成了一个开放型的合作平台,吸引了成熟产品和成熟用户服务平台的资源聚集。但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运用物联网技术方面,软硬件配套上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一)加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的总体设计

物联网实现的是人与物、物与物的智慧“沟通与交流”,是多种力量的整合,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过程,需要将物与物、物与人信息交互的各个环节统一为有机的整体,并保持其内部的顺畅流通。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信息化与智能化,提升物流金融产品供应链的安全性,必须加强总体设计,构建智慧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大脑”,从源头增强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的分析判断能力、决策指挥能力和协调控制能力。着力建设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物联网运行平台,借助“智能化”的物联网管控系统,实施辅助决策、管控指令,实现对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各环节的协调控制和决策指挥。健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物流规划和决策指挥制度,实现供应链信息的综合分析、流通环节的集中控制、运行流程的决策优化。

(二)加大物联网技术应用设施设备建设力度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除了要研制贯穿全流程的信息系统之外,还应当分系统重点推进一些信息工程建设,以具体任务为牵引逐步建成物联网系统。为了积极配合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有必要按照物联网技术的要求,加大物联网技术应用设施建设力度,从智能感知技术应用、自动仓储系统建设、运输调度可视化建设、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数据中心建设等方面,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突破,全面构建物联网系统,开发和购置相配套的设施设备。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全过程,借助先进的物联网设施设备,整合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使产品信息(物资的运动轨迹、存放状态)和供应链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组织、访问控制和分析)互联互通,实现物流金融全程可视可控,从而有效提高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的安全性。

(三)加快物联网技术人才业务能力培训

为保障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加快物联网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建设工作。(1)结合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过程的实际运用,构建适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全监管模式,明确物联网运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安全操作手册。(2)着力培养精通物联网技术的技术员,掌握物联网设施设备的操作流程,严格依照流程科学高效运用物联网设施设备进行物流金融管控,提高物流金融安全监管效率。(3)加强物联网技术研发工作,结合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业务工作实际,对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中的物联网设施设备以及相关技术进行相适应的研究、设计和开发,规范物流金融产品标准化编码,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业务处理平台,促进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工作的不断深化。

⒖嘉南祝

[1] 李严锋.物流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黄玉兰.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详解(第二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3] 李美艳.金融物流的变迁与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第7篇:物联网技术与开发范文

关键词: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物联网农业

1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异化大,城乡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特别是农村区域发展差异巨大,现阶段促进农村发展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规划,而农业是农村发展的首要环节,我国应该重点推进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传统农业和现代智能设备对接、加快建设农业物联网产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物联网技术是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会对我国农村建设和现代化、智能化农业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推进“三农”变革的重要动力。这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文明、和谐、富裕、幸福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影响。

2乡村振兴下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的结合

物联网技术在国外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然而我国的物联网技术起步较晚,很多方面均落后于国外,但最近几年我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取得了较大进步。农业和物联网技术结合领域是世界各国的重点研究方向,但其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复杂程度高,具有集成性是以结果为导向。农业物联网是通过各种软件和硬件设备的相互配合实现各种任务指令的落实,它通过各种设备的连接从而实现温湿度监测、视频采集、土壤土质监测,依靠互联网设备连接实时情况与虚拟数字世界,从而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程监测,以到达生产绿色、高效、安全的农产品。农村农业的物联网化、智能化表明,农业和物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不仅是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技术进步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农业产业快速增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新的突破口,更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力手段。

3乡村振兴背景下物联网农业面临的问题

3.1成本高、收益周期长且不显著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有着广泛的发展基础,但我国农业的经济效益低迷,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基本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几乎没有农业深加工产业。因此,加速推广物联网农业的实施,相关部门必须考虑前期的投入成本,必须考虑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民对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认知和接纳程度,必须考虑农户的收入水平,农户是否有经济条件引入新的技术以及新技术的实际收益。根据调研情况,农业物联网体系(软件+硬件)的价格在9000~40000元。高昂的投入与实际获取的收益相差巨大,而且投资收益周期太长,这是大多数个体农户不能承受的。

3.2物联网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完善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是我国物联网农业技术的主力军,三方在物联网农业的规划、设计、实施、反馈等方面的标准不统一,不能按照固有的标准来建设物联网农业体系。三方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开发和实践等方面的配合不紧密,农户需求的和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设计的差距巨大。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出的物联网技术实践效果不明显,对农业生产帮助较小,甚至增加使用者的负担,农户不知道怎样使用,物联网技术实施效果基本没有,不能对农业产生经济效益。因此,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方要认真听取农户的意见和使用反馈,增加基层调研,完善顶层设计,尽快建设一个完善的、标准化的物联网农业体系。

3.3农业生产规模达不到要求

对于物联网农业来说,农业生产必须要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能更好的实施。我国农村农业大多是个人种植,虽然也有土地流转,但流转规模还是不能达到要求。现阶段我国出台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不断引导农村土地健康流转,为一些种田大户实现物联网农业打下来坚实的政策基础。

3.4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技术人才储备远远低于各国。对科研机构、高效来说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不仅严重缺乏技术设计类(软件类)人才,而且对实施农业物联网硬件设备的设计、制造型人才缺失严重。对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使用者农户来说,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的教育水平不高,大多为小学或初中,缺少中高级务农技术人才,且农户对于新技术的接纳程度有限,没有即了解专业技术知识又懂得农业生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广大农村来说,长期处于弱视发展的农村在经济、环境等方面与城镇差异巨大,导致农村留不住专业的技术人才,人才流失严重。因此,制约农村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最大屏障为人才的缺失。

3.5专项资金利用率不高

近年,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物联网试验区工作,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后,政府筹集资金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加快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但由于受传统农业思想影响大部分农民对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农业的现代化、智能化并不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认为物联网对农业产业的升级提升动力不足。因此,导致政府专项资金利用率极低,甚至利用专项资金购买其他生产资料,致使极个别的农业物联网示范性工程变成了“表里不一”的形象工程。

4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产业兴旺与农业物联网建设对策措施

4.1通过农业产业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农业产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首先,确定农村产业发展的因地制宜战略。依据农村资源情况,区位优势和开发过程来聚集其他优势,以此来确定主导产业,可以充分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其次,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农业产业种植规模与种植品种,要充分挖掘农业的附加产业,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与文旅产业及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新农村旅游服务业。最后,加速农业供给结构改革,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多种产业经营形式,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4.2降低实施成本,提升产业效益

当前我国政府是农业物联网产业化建设的主要部门,大部分农业物联网产业都是依靠政府的专项资金建设,其他社会建设资金的投入占比很小。然而政府部门的建设资金十分有限,要想更快、更好地建设物联网农业必须广泛发动其他社会资本,使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物联网领域,拓宽资本进入渠道。拓展建设资本渠道,首先要使农业产业的生产规模得到扩大,形成产业化农业,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进而使社会资本获得农业的生产效益。其次要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规模化和土地集约化。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土地的合法流转,当加快土地的合法流转,鼓励种田大户承包土地,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通过提高农业效益不断降低农业物联网的实施成本,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不断扩散,更好的服务农户,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实现乡村振兴;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要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应增加对农业物联网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创新研发力度,在硬件和软件上摆脱依靠进口,从而从根本上降低物联网的实施成本。

4.3建立健全的农业物联网产业体系

相关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台规范性的政策要求,加快健全现代农业体系、物联网技术体系、农业市场体系,深化农业体质改革,构建以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对物联网产业化技术的成果转化。健全农业物联网体系,需要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协同作用,政府部门要保证对农业物联网的调控能力和引导能力,将农业产业效益放在首位,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把技术与实际生产结合,企业来转化相关的科研成果,从而使农户更方便有效的使用物联网技术。通过这样的方法,形成有效的一体化的沟通合作体系和平台,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技术运用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不断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使用率。

4.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要增加物联网人才培养和储备计划,出台各种政策吸引人才并能够留住人才。不仅要培养物联网技术研发人员,更重要的是培训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加强他们的技术认知,熟练掌握基本的农业物联网技术,使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正常运行。同时,要增强农户对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学习培训,定期开设新型农业技能培训班,以企业、院校为龙头,鼓励专业人才走入企业、校门,走入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的交流,推动农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4.5资金支持

财政部门对现代物联网农业资金投入规模总量较少,资金投入增长缓慢,且没有一个稳定的投入机制。因此,政府部门应当给予农业企业税收的优惠,促使农业企业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既保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又要保证企业自身的利益;其次,确立起农业物联网建设专项资金,通过立法形式确保专项资金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建立一个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最后,优化物联网的投资和融资政策手段,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机构对物联网的支持力度。

第8篇:物联网技术与开发范文

摘 要 很多高校设置物联网专业课程,然而课程开发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此进行研究,主要分析课程开发实践路径。

关键词 物联网;实验室;智能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086-02

物联网指的是一种物体与物体间进行连接的互联网,是严格按照相关协议对专门的设备进行连接,实现互联网、任意物品间的相互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跟踪、定位等目的的全新技术。人们将其誉为第三种类型的信息技术,是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新,被视为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业务和应用。因此,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依然是互联网,它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延伸,其用户终端覆盖世界上全部的物品,能够实现包括物品与物品之间的通信。

1 物联网专业课程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物联网课程开发现状 物联网是由负责标识物品感知层、负责网络接入和信息传播的传输层、负责信息分析和应用的处理层等三大部分构成的庞大信息系统。物联网技术涵盖材料、通信、信息、电、机等各个领域。作为新型专业,物联网在很多高校已经存在。本文分析各个高校的情况,为物联网课程开发提供借鉴。从培养层次角度来看,大部分高校主要是培养中级技术人员,只有少数高校侧重培养高层次人员,与此同时重视培养产品研发人才的也是少之又少。从培养方向看,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系统维护以及调试;2)相关设备安装;3)项目管理以及施工。从招生规模看,各个高校的招生规模主要是1~2个班,与其他学科相比,招生人数较少。从主干课程看,近几年高校同时考虑到应用程序、电子技术等方面技术,如安卓系统、C语言编程、安装智能家居、电子电路等。很多高校招生学生较少,而且培养方向也有所不同,主要集中在管理、生产等方向,很少涉及产品研发。

物联网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定位间存在矛盾。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多数高校物联网人才培养主要是设备管理、维护、调试等人员,少数涉及产品开发,这说明该专业主要是提高学生物联网基本技能。换句话说,大部分高校的课程集中在物联网终端以及感知这两个层次。然而课程设置与此情况存在明显矛盾,多数课程侧重物联网相关程序开发,难以充分显示出人才培养方向。

2)教材难以满足发展需要。一是教材知识跟不上发展步伐。目前,很多特殊学校仍然采用十几年前的教材,存在严重滞后性。同时,一些学校过度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今后踏入社会的情况,忽视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难以适应物联网的发展。可见,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与今后发展需求存在矛盾,难以满足今后发展需要。同时,教学过度重视灌输书本知识,难以达到切实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进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教学内容较难。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教材较难,偏向理论,加上学生基础差,因此达不到教学效果。

3)实训场所落后。多数高校使用一些市场上较为常见的设备,确保先进技术以及设备。实训场所对于提高学生技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明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物联网中的RFID、传感等技术都发展较快,设备更新较快。但是很多高校开设的实训课较少,而且相关教学资源落后,难以提高学生的物联网技能。

2 课程开发实践路径探索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对于课程设置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实践表明,培养目标是否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目标包括:社会对人才需求;行业发展;培养人才类型。其中,现阶段社会需要的人才大致分为四类:1)研发类,主要工作是开发硬件以及软件、设计系统等,要求具有完善的物联网知识,而且在创新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2)施工类,工作是设备调试、选型以及制订具体施工方案等,要求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3)运营维护类,工作是系统管理、测试等,技能较强,而且熟悉物联网的大部分技能;4)营销类,工作是服务客服、产品营销,熟悉一定的技术以及技能,而且全面了解产品的特点以及使用,同时善于与人交流。

强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对于物联网教学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首先,代表着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也象征着一种教育发展趋势或教育潮流;其次,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校企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使学生更加勤奋、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校企合作强化了学校的教育、管理,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学生职业生涯的有序衔接,不仅帮助企业找到优秀的人才,还使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为了制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方案,学校应该与企业进行合作,并以企业为核心,无论是市场调查还是技能培养,都应将教学结构、教学内容与企业相结合,一方面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一方面在课堂上将教学与实践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工学结合制订培养计划,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习惯与就业意识,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岗位技能训练,还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此来满足社会的需要。要想充分发挥此种方法的作用,学校关键点在于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借助这个评价系统,可按期对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技能进行考核与观察,不仅可以充分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还可以检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因此,校方应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并展开评价活动,检验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是否具备专业水平、专业素养。由于企业与学校各自的目的存在差异,因此在学校中主要以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为首要目标,以此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

开设特色课程 高校的人才平培养有所不同,因此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开设特色课程,形成差异化课程,如农业学院设置物联网农业,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进入培育阶段后,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及时掌握种植环境状况,如温度、湿度、CO2等信息。同时可根据收集的信息设置自动检测,对产品进行及时管理,那样可以高效应对环境变化,马上采取措施,确保幼苗生长环境最佳。进行温度信息采集,能够远程调节适宜的温度,高科技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人员成本,而且能确保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在生长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同样可采取物联网监测功能,这样有利于农民及时、准确掌握植物的生长环境、营养情况及病害虫情况。利用传感器能够及时获得土壤、水分、光照等情况,通过监测的结果分析,可帮助农民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进而减轻病虫害的损伤,稳定作物的生长条件,运用光感科技获得信息对产品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家居设计专业课将其应用于家居建设过程中,通过综合布线,建成一个具有网络通信、安全防范、智能控制以及音视频等效果的实验室。

强化教学资源建设

1)强化实验室建设。相关人员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改造。物联网技术发展迅猛,具有较快的更新速度,目前不少高校实验室已经难以跟上时展步伐,导致大量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为此,高校应当强化对此类实验室的改造,置办一些先进设备,同时全面考虑经济、安全等因素。另一方面是新建。高校可新建具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如智能类型的家居、安防、交通等。如智能家居,在软件方面,其网口的驱动设置为10 M/100 M的适应模式,其无线网Wi-Fi设备驱动应用802.11b/g;Tvout驱动是NTSC模式,3D驱动是Graphics;视频驱动支持JPEC CODEC的标准;GPS驱动支持全球定位;网络协议设计支持大部分应用,比如HTTP等。在硬件方面,主处理器是应用ARM13,网络盒应用家里现有的无线Wi-Fi设备;GRPS模块应用SiRFStar IIIGSC3F/LP.7979,在捕获时是144 dBm;VGA接口应用液晶显示器,将250 M内存集成,可以播放出高清视频。

2)在智能教学环境中的应用。物联网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依据相关的网络协议,通过GPS、射频识别、传感器、感应器等先进技术工具,实现物体、互联网间的连接,并在网络中完成信息的交换,最终达到监控、定位等效果的全新技术。通过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构建出智能化的教学环境,让学校直接在智能化教学平台中对校园中的各类电子设备进行管理。例如:教师或学生走进教室后,校园网络中的温度感应系统可以依据教师身体温度,对中央空调的温度进行调整;光线识别系统可以对教学环境的亮暗程度进行判断,之后自动启用相应的照明设备;人像识别系统则可以识别出进入教室的人是教师还是学生,如果进入对象是学生,系统将会启用自动识别签到,若是教师进入则自行启动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并直接将学生的签到信息发送到多媒体设备中。此外,智能化教学环境运行时,如果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物联网络中的传感器系统能够及时对故障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并传送到校园网络管理平台中,提醒相关的管理人员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

3 结束语

如今社会是信息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更新较快,同时互联网、电脑等技术也得到长足发展,而且对于物联网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实现新技术的革新与进步。物联网是一种全新的科学技术,是信息、通信、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体,为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提供了庞大的信息量,其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的传输、感知与交互。本文基于物联网概述以及前景分析,剖析该专业课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进行课程开发的行之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赵雨境.以“三线并重”为核心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学园:教育科研,2013(1):12-14.

[2]唐敏,尚勇,林昕.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物联网技术,2014(2):85-87.

[3]王其,等.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3(12):23.

[4]马勇赞.以“体系架构”为核心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5(3):211.

第9篇:物联网技术与开发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 问题 现状 发展

二十一世纪,物联网已经被很多国家提上战略发展方向日程。美国政府支持相关专家提出了围绕物联网的“智慧地球”计划,欧盟早在2008年初成立的微纳制造技术平台便是在全欧洲发展物联网技术的信号。与此对应,日本和韩国相继提出了适合于本国的“i-Japan 战略2015”和“u-Korea策略”,温总理提出的“感知中国”也是在给予市场积极的信心,推动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1 物联网概念以及内涵

物联网,字面意义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指由信息传感设备在一定的协议规则下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连接到互联网中,方便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用来达到物体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等等目的。物联网包含的意义有两层:第一是物联网只是互联网在实物上的延伸和扩展,其基础架构仍然是互联网;第二,用户端不再是人,而是没有生命属性的物体,信息交换也不仅仅限于人和物,物和物之间也能进行通讯。其产业链从上至下有芯片提供商、终端设备开发商、网络供应商、软件应用开发商和用户等环节,所涉及到的技术有电子标签、传感器、智能卡、条形码等。

2 物联网体系结构模型以及意义

纵向上看来,物联网上游是制造行业,包括的硬件有网络设备、芯片、传感器等,设备供应商起主要作用,中游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把上游的相关设备和技术进行整合,同时为处于下游的的个人用户或者是企业用户提供服务,例如软件开发商、系统平台构建商,处在下游的用户和服务供应商。产品制造和提供服务是物联网的两大产业范畴。产品制造主要指物体感知设备,提供服务则包括网络服务业、基础设施服务业、软件应用等等几大类。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是各国经济转型的目标,而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经济的服务业正是服务业的核心发展方向。物联网服务业是服务业的新形势,它在物联网的相关应用中加入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通信技术,通过相关物联网终端应用,企业可以提供给用户关于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智能管理和控制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它必将在科教文化、娱乐医疗、通信物流等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产业,涉及到政府公共管理市场、以企业为主的行业市场和以个人家庭为主的消费市场等等多个行业。

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作为技术革命的物联网技术是未来计算机与通信联合产业的发展趋势,其特点是信息量巨大、接入设备复杂、物物智能等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多种技术,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3.1物联网架构。架构是指物体连接网络的网络模型,架构的目的是增强服务的健壮性、可扩展性和保证用户公平。现阶段可以采取的架构有集中式管理和分布式支撑两种。云计算和存储、基于事件驱动、非中心控制职能架构等等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思路。

3.2统一标示。物联网搭建起来的网络中包含着海量的物品,正确对数目庞大的物品进行正确区分和有效率查找是统一标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构设计、标示分配管理、加密解密、映射机制等是统一标示的内容。主要运用的技术是射频识别技术,利用电子标签发送数据给读写器,利用RFID系统进行软件功能集合。

3.3网络通信技术。高层协议多样性和通信数据量大、通信范围广是物联网网络通信的特点。多协议之间的融合可以采用本体翻译技术,各种类别的组网方式譬如传感器组网、射频识别组网和DTN组网等,结合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利用软件无线电和数据挖掘来实现大范围的海量通信数据要求。智能化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使网络终端自发式地对于外界变化做出反应。

3.4安全和隐私保护。没有授权的识别访问、数据保密、用户隐私、企业机密等等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内容,牵涉到用户身份验证、云存储安全、高端数据的可用性在非集中管理方式下的实现问题。

4 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4.1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物联网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很多企业打着物联网的旗号在原来各自擅长的领域独自作战,开发的应用主要是闭环,所涉足的产业也很分散。但是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这些新兴领域缺少成熟的商业模式,某一企业开发制定的物联网项目缺少可复制性,企业之间无法资源共享。编码与寻址问题没有统一。海量物品的唯一编码在我国物联网企业也没有完善。这是全球性的问题,涉及到所有物品统一的编码和寻址问题。协议算法局限。低功耗的多跳模式与传统协议算法存在很大差别,全新的适用于短距离节点之间的多跳算法没有出现。

4.2我国物联网发展战略。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协调和指导。构建完善的物联网是提升信息技术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产业形成期的我国物联网行业需要国家战略来改观混乱的产业界状态,国家对于物联网发展方向、关键技术做出明确指示和规范,对行业资源进行统筹安排。重视物联网在经济发展方向中的战略地位。标准的制定对于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在设计物品互连共通的统一编码、基础平台等方面制定标准可以抢占国际市场的先机。同时,将物联网技术与低碳环保的和谐社会经济发展观联系起来,这对于我国物联网方向的确定和重点领域的突破有着重要作用。完善商业环境。物联网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我国物联网市场的风险投资环境不够完善,不够成熟的商业环境使得人们对于物联网的接受认可程度较低,企业本身的投资回报率不高。工信部门和商业部合作,展开物联网商业环境搭建对于物联网企业的成长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5 结语

物联网的兴起必带给物品的使用功能一场革命,也是我国未来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物联网的建立需要解决架构、统一标示等问题,我国物联网存在不少问题,国家可以从战略层面规划物联网发展,建立成熟完善的商业环境来促进我国物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锦,顾加强.我国物联网现状及发展策略[J].企业经济,2013,04:114-117.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