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儿童的正确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特殊儿童家庭 社会支持 儿童发展
随着《义务教育法》的颁行,后来《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的实施,推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教育部为主,民政部门、残联部门、卫生部门和社会力量做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渠道,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贺州市桂岭镇平安村特殊教育儿童家庭的学生家长,贺州市市内特殊儿童教育学校校长和特殊教育老师,贺州市爱心人士和贺州市市民为调查对象。共进行家庭访谈五次,其中智力障碍儿童家庭一次,肢体残疾一次,智力残疾两次,情绪障碍一次。
1.2研究工具。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中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成果以及特殊教育儿童家庭经济研究成果为基础,自行编制学生和家长问卷两份,爱心人士问卷一份。结合特殊教育研究成果和特殊教育儿童发展为基础,自行编制校长老师问卷各一份。为了方便讨论,我们以特殊儿童父母为轴心,把他们获得的社会支持来源分为三个方面。我们把特殊教育儿童的家庭内部的核心成员,父母、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分为一方面;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群体(如特殊儿童父母的亲朋好友、同村村民、志愿者以及特殊教育机构中的老师等群体)分为一方面;特殊教育儿童所在的村委会、民政办等机构分一方面。在每一个支持方面,我们将探讨他们对特殊教育儿童父母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以及特殊儿童对支持的利用情况。
2调查结果
2.1社会对特殊教育儿童家庭基本问题支持体系现状
2.1.1特殊教育儿童家庭基本问题。据调查,特殊教育儿童父母的客观支持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经济支持。二是技术支持。
2.1.2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特殊儿童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在所得到的经济或技术支持中,给予支持度最高的是特殊儿童所在的教育机构的老师,经过特殊教育的老师懂得如何和孩子们沟通,在沟通中进行一定的教育。在与特殊儿童教育学校校长的交流中,我们发现,现在学校最需要的是在边缘农村和偏远农村建立更多的教育点以及需要更多的经过特殊教育的老师们担任特殊儿童的教育工程。再而是志愿者,作为志愿者,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农村父母一些在城市内的家庭教育和一定的经济物资,但是接触的时间和次数不是特别多,因此,农村父母得到的支持率较低。
2.1.3社会对特殊教育儿童家庭的支持状况。在农村,特殊教育儿童基本没有受到过来自于机构或团体的经济或技术支持。在以上的支持的选项中,支持率的高低依次为:特殊教育机构的老师、志愿者、家庭所在的镇街道办、家庭所在的村委会。
2.2特殊教育儿童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现状
2.2.1特殊教育儿童主要成员支持。特殊儿童父母在和其家人讨论家庭教育的问题上,一致得到家人们对自己的支持,虽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但是家人因为文化程度不高,不懂得如何向特殊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很难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在遇到很多情况是,都是给予自己一些言语上的安慰。
2.2.2社会对特殊教育儿童父母的支持体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特殊儿童父母明显的感受到来自中观层面不同群体的支持。首先,就是孩子所在学校的老师,他们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家访,和特殊儿童父母相互交换孩子在校在家的状况,为开展下一步的家庭教育奠定基础。其次,志愿者不定期的开展活动,在和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正能量传播给孩子们。
2.2.3有关机构就特殊教育儿童现状分析。在与宏观层面的有关机构的交流中了解到贺州市内的特殊儿童数目过于庞大,在进行登记特殊儿童时都是由街道办进行登记的,在前期关于特殊教育儿童的宣传中,因为城市边缘农村的普遍文化程度偏低,所以还有很多孩子没有得到相关的教育。
2.3特殊教育儿童父母对社会支持体系的使用现状。在特殊教育儿童父母支持体系利用度上,我们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父母是否向他人倾述,二是在遇到问题时是否愿意向他人寻求帮助。前者注重于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问题时的情感状况,后者注重的是父母遇到问题的解决。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很多人都是选择自己默默承担,很少向他人倾述,不是不愿向他人倾述,据了解,主要还是因为家庭经济问题,父母的大多时间都花费在经济问题上。
2.4目前特殊教育儿童家庭急需的援助。在谈及当前最需要的帮助,我们发现父母们最需要的是经济上的帮助,其次就是技术上的帮助,还有就是情感上的帮助。
3分析讨论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贺州市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现状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家庭教育需要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2、特殊儿童所在学校的老师为特殊儿童父母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3、特殊教育老师和特殊教育学校的欠缺。4、群众对特殊儿童了解程度不高。5、特殊儿童宣传的效应未达到最大化。
活动一:举行启动仪式,呼吁给孩子适宜的爱
5月19日下午,2015年广东省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在佛冈县机关幼儿园举行。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清远市副市长陈建华、佛冈县副县长黄丽、清远市和佛冈县教育局负责人,以及部分幼儿园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幼儿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设立于2012年,此次的宣传月是我省开展的第四届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为“给孩子适宜的爱”。本届宣传月重点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从而引导和帮助广大家长理性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陪伴孩子成长。
启动仪式上,朱超华副厅长向全省的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和家长们提出三点意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精心组织部署学前教育宣传月工作;各幼儿园要以“给孩子适宜的爱”为主题,积极开展科学育儿指导工作;广大家长要更新育儿理念,积极吸收科学的育儿知识,正确把握“给孩子适宜的爱”的方式,有效地理解、倾听、尊重、支持和陪伴孩子。
自2011年实施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广东省学前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入园难”问题得到缓解。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举办幼儿园15416所,比2010年增加4255所;在园幼儿数达379.34万人,比2010年增加102.1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67%,比2010年提高13.1%;省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到60%以上。今年2月底,《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正式印发并开始实施。
据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张宏伟介绍,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巩固和扩大一期行动计划成果,进一步落实好关于幼儿园规划建设、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按照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16年,学前教育资源将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初步建成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届时,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将达96%以上,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到7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达75%以上,全省95%以上的乡镇建有1所以上规范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
活动二:学习《指南》精神,倡导“科学育儿”
5月25日―26日,省教育研究院举办的“科学育儿”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工作总结暨学前儿童家庭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策略研讨会在广州召开。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树生,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大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与来自全省各地的幼教管理者、教研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300多人聚首研讨交流,共谋学前教育科学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
会议对在去年9月省教育研究院组织开展的全省“科学育儿”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取得优秀成果的组织及个人给予表彰,并交流研讨有效实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策略与途径。
会议指出,学龄前的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幼儿园保教阶段是儿童从家庭生活逐渐融入集体生活、从家庭教育为主向学校教育为主转化的过渡阶段,在保证幼儿园保教质量和水平的同时,要切实做好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最大效度发挥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一要加大《指南》的家庭宣传力度,最广泛地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认识,普及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二要强化教研力度,提高《指南》的实践操作性,充分发挥应有效益;三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使幼儿园保教与家庭教育和谐一致,实现家园有效共育。
【关键词】 婴幼儿;综合干预;早期发展;研究进展
O~3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阶段,“科学系统的早期干预可促进儿童早期身心发育并持续影响终生”这一主要观点[1-2]已得到国内外广大专家学者的共识和实证研究的充分论证。随着脑科学和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相关学科的研究新进展,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研究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本综述将从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国内外干预研究现状及比较、存在问题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梳理,并提出该研究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的启示和建议。本研究中“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是指为促进婴幼儿早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向婴幼儿及其育儿者提供的经证明有效的多种综合干预方法和途径,是医疗保健机构帮助家长实现科学育儿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
1 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研究的新进展
近二十年来,儿童早期发展的学科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形成了“发育儿科学”等全新的领域。这些学科进展[1-6]认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整体表征突显的过程,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早期干预是环境因素促进发展的关键,存在不可替代和逆转的关键时期;儿童早期经历对其发展至关重要,养护人适宜的保护、照顾塑造了儿童的早期发育,因此父母育儿观念和技能是影响儿童早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儿童早期发展是一门系统科学,具备复杂系统的所有特性和原理,促进儿童早期的全面发展,重要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提供或创造一种丰富、适宜的环境,促使儿童整个脑全面成熟起来,因此要树立整体和系统的观念,构建儿童早期发展的综合目标和策略;儿童发育的“编程理论”认为儿童通过编程实现系统化,构成了儿童发展固有的潜力和内在规律。这些最新的学术进展,为儿童早期发展的保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也为我们进行促进儿童发展的策略性思考提供了重要启示:关注婴幼儿,就必须关注他们的抚养人和所处环境。因此,早期干预的对象就不能只有孩子,更要指导家庭教养人,即通过早期干预工作,让婴幼儿的家庭教养人不仅从理念上对孩子的早期发展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能掌握最适合孩子的教养技能与策略,从而为孩子的发展创设适宜的发展环境。 2 国内外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的实践应用研究
国外许多儿童早期项目[1,3,7-8]都考虑到父母亲介入到孩子教养中来,早期干预定位从单一为儿童服务为中心转向以整个家庭为服务对象,干预群体从关注弱势、不平等到为所有的家庭和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目前,欧美等国家已普遍开展诸如“抢先计划”等婴幼儿早期综合干预开发项目,早期干预模式从单纯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发展,向家庭提供医疗、保健、心理健康、家庭支持与婴幼儿教养帮扶等综合服务,来确保所有儿童都能拥有良好的生命开端。该项目实施以来,有效扩展和提高了早期儿童保育和教育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以后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都出现保育与教育结合的早期综合干预实践研究,均取得了好的效果并具备了成熟的经验。
我国的早期干预应用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协和医院儿科教授鲍秀兰牵头搞的“八五”攻关课题“0~3岁早期干预”研究,该研究作为一种成功的早期干预模式在全国推广应用。我国卫生工作者在八五期间进行的多项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干预研究[2,9-10]表明,早期综合干预不仅可以预防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智力低下,而且在促进正常儿智力发育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是促进正常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随着国内外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的深入研究,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儿童早期综合干预不仅包括对儿童发育及其养育环境的促进和干预,还涉及儿童发育问题的预防和监测。早期干预干预对象由过去的为儿童服务或是为家长服务,发展为今天的既为儿童服务同时又为家长服务,且注意到干预对象的全体性和干预内容的全面性。研究的范围覆盖3岁前婴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以往比较单一的机构教养研究相比,这些研究还涉及到家庭(包括家长)和婴幼儿生活的社区,充分肯定家庭影响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为各地探索建立儿童早期发展的有效模式提供了参考。
我国卫生部于2005年5月正式在全国启动了“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其目的是让所有儿童都能接受早期综合干预服务。项目的关键在于将儿童营养、体格发育、疾病预防、教育、心理等融为一体,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使家长接受正确的育儿方法和理念,从而促进早期儿童的良好发展。
3、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启示
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是针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身心生长发育快速的特点,对0-3岁儿童持续地进行营养、体格发育、疾病预防、神经心理发育等全方位的指导,因地制宜创造舒适的环境,开展科学的综合干预活动,使儿童的体格、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性达到健康完美的状态[2-6]。早期综合发展干预服务所采取的措施是综合性措施,其目的既要促进婴幼儿的身体生长,又要促进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全面的综合的发展。它不等同于过去的早期教育,也不是纯粹的儿童保健。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现有研究存在或提出的问题,或尚未涉及的问题为我们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给我们带来更多启示:
3.1 如何为实施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我国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政策的同步措施是“优生优育”, 但长期以来,0-3岁早期干预只是教育部门在做相关工作,实际上,优育更需要卫生保健工作者的介入。此外,早期干预实际上还停留在一般性宣传,并没有找到实现优生优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例如,如何建立指导者与家长之间平等、合作的关系?如何根据家庭需求拓展有效的干预指导形式?如何使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在实践中更加系统化、具体化和科学化?早期综合干预的形式和途径怎样开展更加有效等,后续研究应尝试对这些问题有所建议。
3.2 如何丰富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理论 当前,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理论关于干预的目标、内容、原则、形式等诸多理论点,都还处于总结架构阶段,要深入开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从婴幼儿到对整个家庭的干预转变,不仅要思想上接受和深刻理解,更需要通过实践的不断尝试才能真正掌握。依据目前国内外研究及我国儿童保健任务,需要我们在现有保健模式基础上探索一套适宜社区儿童保健医生使用的早期儿童发展综合评价标准及干预模式,在初级卫生保健和妇幼保健项目的基础上,整合已有的技术干预途径,如母亲安全、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等,使之成为一个更为系统的、必不可少的妇幼保健技术行为规范。后续研究应试图为该理论的丰盈添枝加叶。
3.3 如何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提供借鉴 国外早期干预的实体是不同服务部门的一个融合体,包括医疗、教育、福利、社区等各个部门协同开展,服务内容才有可能以平面推进的形式展开。而我国主要则是以教育部门为主开展0-3岁早期教育服务,实际上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更需要儿童保健专业机构的介入。我国妇幼保健系统通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拥有一套广泛的基层服务网络,并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同时由于承担围产期保健和婴幼儿保健的独特专业特色,对0~3岁儿童早期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十分了解,并有接触0~3岁婴幼儿的便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探索建立一种将社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与儿童保健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十分必要。我们应将早期综合干预服务应用于儿童常规保健门诊,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一体化的早期综合干预模式,加强对社区早期干预专业人员的培训,建立父母接受早期干预的制度,健全家庭干预指导网络,提高父母及看护者科学教育儿童的能力,使每个家庭都能得到专业人员的早期综合干预指导,让儿童享有高标准的健康咨询、保健、教育指导等各项服务。
参考文献
[1] Alsh,Duffy FH,Mcanulty GB,et al.Early experience alters brain function and structure. Pediatrics. 2004,113(4):846~857
[2] 鲍秀兰. 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 [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236~248
[3] Burton L.White.从出生到3岁[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290
[4] [刘湘云,陈荣华,薛沁冰,等.儿童保健学第3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27~228.
[5] 朱宗涵.儿童早期发展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1):13.
[6] 刘湘云.现代育儿新理念.[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2,10(01):36~37
[7] O'Mara L.A cognitive behavioural parenting intervention reduced conduct problems in Children and improved parenting skill and confidence:[J]Evid Based Nurs.2007,10(2):46.
[8] Gardner F,Burton J,Klimes I.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parenting intervention in the voluntary sector for reducing child conduct problems: outcomes and mechanisms of change [J] .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2006,47(11):1123~1132.
作为专业的幼教工作者。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或者说,这一事件折射出我国幼教实践中存在着哪些深层次问题?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由于客观存在的观念、师资以及投入等问题,常会出现各种乱象,这些乱象严重影响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全国第二个“学前教育宣传月”到来之际,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学者,从对幼儿“集体婚礼”事件的分析切入,深入评析当前幼教实践中的一些不科学做法,以帮助幼教工作者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进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本刊同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的“热点聚焦”栏目也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角度聚焦了幼儿“集体婚礼”事件,敬请参阅。
最近一个时期,大家对学前教育领域出现的“特色化”“专长化”“提前化”等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分析,大部分的意见是学前教育要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出发,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要坚持学前教育的科学性。但不同的声音还是存在的,需要进一步讨论。我们不期待对学前教育发出的所有声音都一致,如果那样,学前教育就失去了发展的活力;但我们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立场必须是一致的,否则,学前教育的发展就失去了根基。为此,我想谈几点体会。
一、心随身移——真正把儿童当做独立的主体
在访问俄罗斯时,提醒有些国家的领导入,不要身体已经进入新世纪了,思想还停留在冷战思维。不论什么领域,身心不共时,就会产生不和谐,甚至会产生冲突。其实,身心不共时的现象在教育领域也大量存在。因此,时至今日,我们还是要追求儿童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即呼吁人们身心共时,用现代文明武装头脑,真正信仰、依循现代儿童发展研究的理论成果。把教育建立在科学认识儿童的基础之上。承认和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人生权利和人格尊严,进而确认儿童的学习者主体地位,积极倡导儿童以适宜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主动学习。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用适应时代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不能死守传统的教育思想,否则儿童就不会有良好的发展,也不会有美好的童年。事实上,大量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其本质和根源都是教育观念和立场的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立场和观念没有问题,甚至认为对科学的儿童观已了如指掌、滚瓜烂熟。其实,科学的儿童观不是记得就行了,它不只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立场,甚至是意志。它必须在心灵深处扎根,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科学的儿童观的确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们对儿童的态度,儿童在这个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儿童的生活境遇,经常是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科学的儿童观要求社会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把儿童需要当作社会最大的需要,把儿童权益放在优先的地位;要求与儿童相处的人们理解儿童成长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尊严,尽可能满足儿童合理的需要,同时,真正将儿童当作独立的存在,保障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确立科学的儿童观,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科学的儿童观是跟整个社会的文明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整个社会的文明作为基础,科学的儿童观不可能从根本上确立起来。西方社会儿童观的确立也经历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儿童从宗教的枷锁中、从成人主宰的牢笼中挣扎出来,是一个艰辛而持久的历程,它伴随着整个人类的思想解放和科学进步,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明进步。
儿童观问题是文化,是习惯,它有由来,有根源。让我们来分析下面的案例。一位中国母亲带着孩子遇到了一位认识却并不很熟的人,她向对方介绍“这是我的女儿”,并让自己的女儿“快叫叔叔”,这位叔叔赶紧说“多乖的小姑娘啊”。这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体现了中国式的交往传统和尊重长辈的美德,还体现了中国人评判孩子的标准。一位英国母亲带着孩子也遇到了一位认识却并不很熟的人,她向对方介绍说“这是艾伦”,那位叔叔会直接跟小女孩打招呼说“艾伦,你好”,小女孩也会跟叔叔打招呼说“你好”。这体现了英国式的社交文明和长幼礼仪。在前一个情景里,中国叔叔如果不主动问是不可能知道那女孩的名字的,因为他只听说是熟人的女儿,那个女孩的身份就是别人的女儿,她叫什么名字似乎并不重要。其实她是别人的女儿这个信息往往是不需要介绍的,大部分人都看得出来。因此,这次偶遇的过程是妈妈向叔叔介绍了一个不太必要的信息,而漏掉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但大家似乎习惯了。都这样介绍。说“这是我女儿”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在说“这是我的包”“这是我的自行车”,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从属关系。在后一个情景中,那位英国叔叔应该能猜出那个女孩是熟人的女儿,他不知道的信息是她叫什么名字,而那位母亲就给了他这个信息。他们偶遇的主要过程是叔叔与艾伦之间的打招呼。艾伦就是艾伦,艾伦首先属于艾伦,艾伦是她自己。这不仅仅是语言习惯的问题,更是思维传统的问题。今天我们的幼儿园和家庭中成人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让儿童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按照什么方向去塑造,不就是认为儿童是属于成人的,成人有这个“责任”去替儿童规划吗?
我们对科学儿童观的确立不能抱过于乐观的态度,更不能认为当前儿童观已经没有问题了,或认为学前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和方法问题。但我们对科学儿童观的确立也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因为社会文明的脚步是势不可挡的,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和理解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科学儿童观的确立需要全社会不断作出努力,尤其是需要与儿童共同生活的人们作出不懈的努力。今天,错误的儿童观已经较少以危害和摧残儿童身体的方式表现出来了,但它会危及儿童的心灵,危及儿童的生活,进而危及儿童的发展。不科学的儿童观经常会带来不科学的想法和做法。对儿童的过多保护、溺爱,没有原则地满足儿童的不合理需要,或对儿童有过高的要求、过高的期待,凡此种种,都是成人不科学的儿童观的具体表现。
二、以学定教——真正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古往今来,学习者在学校学什么,往往是事先就定下的。从“四书”“五经”到今天的各科“课本”,从来就是以教定学,教师在学习者学什么的问题上也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所谓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在以教定学的背景下,没有谁真正会去关注。我们并不反对对一定年龄儿童的学习设定目标和进行适度规划,但在如今教材主导、考试主导的情景下,儿童仅仅是一个接受者;教师能做的、能制约的似乎也只有如何让儿童接受的问题了。这种状况在今天的基础教育实践中大量存在。学前教育必须颠覆以教定学的宿命论调和实践惯性。这是因为以教定学背离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无视儿童作为独立主体的存在,无视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只有颠覆以教定学的旧观念,学前教育才能真正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科学的学前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难以落实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也指出:“幼儿园(含学前班。下同)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激发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可见,我们一直强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偏离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学前教育就会出现诸如“成人化”“小学化”的现象,就会偏离学前教育科学化的航向。真正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意味着让幼儿通过经验来学习,意味着让幼儿做事,做符合他们需要的事。做适合他们天性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做能感受到挑战的事,做能感受到趣味的事,做能激发他们思维参与的事。
与中小学生不同。学前儿童不是以符号学习尤其是文字符号学习为主要任务的,探究、操作、交往、表达是学前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这是由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以学习者的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和兴趣需要为出发点和前提,来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学前儿童有一定的年龄特征,也有区域特征和文化特征影响下的发展特征,更有个体差异特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我们可以大致确定课程的方向、课程的内容和资源以及课程的实施形式,但决不能一成不变。以学定教作为课程与教学的一个原则,在具体的教育情境里意味着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理解儿童是教育的前提,这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础,也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就一个具体的班级来说,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无法完全预知,儿童对即将到来的活动有什么反应我们也无法完全预知。因此。我们的课程与教学必须随着我们对儿童的观察和了解不断调整。由此可见。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观察儿童、分析儿童的活动及成果、利用各种资源为儿童创设活动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能力。一定要消除将弹唱跳视作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误解,会弹唱跳的人有很多,但不一定都具有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不一定能成为好的幼儿园教师。真正优秀和专业的幼儿园教师必须有观察、谈话、作品分析、课程设计、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这也是落实“以学定教”原则的专业基础和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中出现“特长化”“定向化”“提前化”和“成人化”的活动内容,是教师缺乏专业素养的表现,也是教师违背“以学定教”原则的表现。
三、同心协力——真正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意见》指出:“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办好学前教育,让学前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全社会都有为儿童健康成长而不懈努力的责任。
第一,要努力接近教育科学。首先耍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了解和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真正从学习者出发,考虑教什么和如何教。当前,应重点学习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教育和引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尤其是应把握《指南》别强调的几个核心精神,如: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我们应努力将《指南》的精神落实到学前教育的实践中去,转化为引导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力量。
一、树立正确的育儿思想观念,摒弃小学化倾向陋习
常言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如果没有好的办园思想作为指导,没有高远的奋斗目标进行指引,要想达到科学、规范化的管理,谈何容易。所以,有了既定的办园理念,相关的政策制度,首先调动教师参与小学化倾向转变工作的积极性;其次进行园内外的广泛宣传,利用板报、深入农户、开展的各项活动等对幼儿家长、社会宣传《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科学的育儿方法”等政策和教育内容,营造一种良好的育儿氛围,帮助家长转变育儿思想观念。
二、开展针对性活动,纠正小学化倾向
众所周知,小学化弊端不仅摧残着幼儿的身心发展,而且正在错过幼儿教育的黄金成长时机,必须要进行正本清源!因为幼儿教育过程中要经历重要的关键时期。小鸡在10~16小时认母,即便是随鸡蛋孵出的小鸭也会陪伴鸡妈妈左右,而儿童的口语发展关键期是在2~3岁,在此期间幼儿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说;4~5岁是儿童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听故事、看书等有强烈的欲望和兴趣;3~5岁的儿童是艺术培养的重要时期;而独立性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是在3~8岁,包括幼儿独立吃饭、穿衣等动手操作,包括游戏规则、行为习惯养成等。印度狼孩从小与狼为伍,七岁回到父母身边时不会说话,就是错过了语言发展时期。如果我们错失了这些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培养良机,将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
所以,我园在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利用农村特色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五大活动区的功能作用。同时开展家园合作活动,进行了“六一”儿童节、家长开放日、亲子教育、宣传月活动等丰富精彩的节目表演,经过中心园具有针对性的讲座和宣传,家长亲眼看到孩子的变化,听到科学育儿知识的道理,慢慢地就会认识和体会到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2013年我园幼儿在区级艺术作品竞赛中多人荣获个人三等奖;在市级珠心算竞赛中连续多年荣获学前组一等奖。通过幼儿园对防止小学化倾向的宣传教育和幼儿不断发展并取得的成绩,使家长更看重了幼儿长远发展基础的重要性,在理解办园思想的同时也给予了幼儿园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三、扎实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杜绝小学化倾向发生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简称“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这个过程,正好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所以,不难看出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的转换是孩子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环节,正因为如此,针对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合理、正确的培育无疑就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决定因素之一。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开学初,我们开展了关于幼小衔接的知识讲座,让家长知道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明白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和一些平时忽视幼小衔接、把责任推给老师的家长进行沟通,把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告知他们,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在家里应该给孩子怎样的帮助和指导。比如说,孩子的事情自己能完成的尽量自己做,因为到了小学,他就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要独自去解决可能面临的困难,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要用正确的语言和心态去引导孩子,不能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另外,我们还和那些过度看重幼小衔接的家长联系,首先让他们明白幼小衔接不用操之过急,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有一个自然的过渡阶段,那些小学的课程尽量不要拿到现在去教授给孩子,因为他们的知识能力还没有达到那样一个水平,如果一味的强加给孩子,只会适得其反,对孩子反而不利。同时我们还向他们介绍推荐一些适合孩子的幼小衔接书籍,帮助他们正确地辅导孩子。此外,我们在平时注意及时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将孩子在家的一些情况和我们做及时的沟通,通过这些,我们来共同实现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
大班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为了激发他们的上学欲望,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和小学联系,带领孩子去实地参观小学,通过到各个教室参观、观看一些活动、小学老师的介绍、幼儿到教室上体验课等从思想和情感上帮助幼儿消除恐慌,帮助幼儿真正理解入学求知的目的,形成正确的入学态度和情感。
摘要: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好坏会直接影响家长在企业中的工作表现。本文通过五羊-本田公司在企业内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背景、措施及取得成效的实例介绍,论证了在企业内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活动,不但对企业和谐、社会和谐有贡献,而且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企业 家庭教育 重要作用
一、家庭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三是儿童所在的集体;四是儿童本人;五是书籍;六是偶然出现的因素。从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父母是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与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
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对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并不理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而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不闻不问。这样的家庭教育严重地扭曲了孩子的心灵,使孩子倍受压力,以致产生内向、压抑、情绪焦躁等不良的现象。孩子出现问题,家长一定会受到影响,也相应会影响家长在企业中的正常工作表现,出现安全事故、质量问题乃至工伤事故的风险都在在增加……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家庭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和谐乃至国家和谐功在千秋。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企业内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运行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下面通过五羊-本田公司的实例进行论证。
二、五羊-本田公司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五羊-本田公司自1992年成立以来,至今已有23年。公司目前有员工近4000人,其中员工仅14岁以下的子女将近1600人。随着员工子女的不断增加,围绕子女教育而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公司了解到一些员工对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非常苦恼,导致家庭矛盾突出,吵架不断。有员工因此在上班时心烦气躁,屡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有员工工作中心神不宁,导致发生轻微伤害;还有的员工干脆因此离婚,家庭破碎,令人叹惜。为深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更好地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2011年在公司内开展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员工深为孩子越大越难教等问题苦恼,感叹自己如此优秀,而孩子却不争气;第二,员工因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引发家庭矛盾;第三,员工意识到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缺乏正确的方法;第四,员工渴望学习育儿知识,但找不到可以咨询的专家。
由于员工受家庭教育问题的困惑,在工作时间也很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了解到此种情况后,公司意识到在员工中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一方面在现实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一项功在千秋的工作。为在全体员工中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提高家长对科学教育孩子的客观认知,更好地培养和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解决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公司于2011年9月起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共同组建了《和谐亲子驿站》,开始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三、家庭教育活动的措施
1. 小故事大道理,串联月月大讲堂
新生代父母们都希望自己事业有成、能够拥有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温馨之家。事实上,许多家长却不如意,他们都在被孩子越大越难教等等相关的问题困扰着,常常感叹自己已经很尽力了,但是孩子还是不如意。更有家庭因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引发夫妻矛盾。多数员工家长深深意识到,家庭教育的学习已是迫在眉睫了。但是,现实的生活工作又导致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望而却步,很是无奈。因而,公司开办了“父母教子大讲堂”系列讲座,通过邀请众多家庭教育的专家学者来我司开办讲坛,围绕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担当的重要角色,结合成功的育儿经验和大量生动的事例,明确指出父母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和应该承担起家庭教育中的主要责任。通过开办《智慧母亲》、《如何培养小淑女》、《如何培养小男子汉》、《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等专题讲座,专家们的小故事大道理启迪了每一位员工的育儿智慧。每一次的互动环节总有部分家长在恍悟中成长。专业性的高质量讲座,荡涤着每一位家长的心灵,开启了员工们的育儿新理念。
2. 寓教于乐,亲子活动不断向前
说起育儿,多数父母们认为,就是长辈对晚辈的教育,实则却不是。在育儿过程中,同时也是父母们自身成长的机会。因此,在家庭教育活动中,除了理论性的讲座,还结合我司实际,设计了系列化、专业化的亲子活动和课程,组织各种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相互合作进行的一系列的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以互动体验的教学方式,让父母们在轻松、快乐中认识自己,学习做一名真正懂教育的好父母,让父母和孩子们在活动中感知、感悟亲子沟通的技巧和科学教育的魅力。具体有以下特点:
(1)亲子活动形式多元化。经历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必须要经历过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孩子的生长规律,设计了富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活动的主角是孩子们,由孩子们引领父母这群“大孩子”参与活动,专家一路随同参与,与时指导,及时跟父母沟通并且纠正“小爸爸”“小妈妈”及“大孩子”的行为规范,这种寓教于乐有趣的角色互换的亲子活动方式,让员工们发自肺腑感叹:此行真是受益匪浅!针对学龄儿童的特点,还特别设计了参观游览活动,如梁启超故居、开平举人村,以及野外露营和野炊等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既可身临其境了解近代历史,也可以有机会体验野外生活,尝尝自己生火做饭野炊的乐趣。尽管各种条件不是很好,但孩子们都挺过来了。事实告知父母,在以后的生活中,只要父母肯放手,放下孩子,孩子个个都是精英。
(2)亲子活动内容多样化。亲子活动十分有利于父母及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故此,在设计活动时会考虑内容多样化。通过不同的活动内容去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其动手能力、反应力、创造力,使孩子能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岭南印象园”活动中,通过教育专家的随团指导和交流,采用亲子互动游戏和活动,加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改善亲子关系。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可谓是亲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
(3)亲子活动常态化。活动常态化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家长和孩子们能够接受系统的学习指导。真正将科学化的家庭教育融入到常态化的生活中。活动内容随气候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初秋9月设计了“寻找秋娃娃”、金秋10月亲子游“岭南印象园”、初冬12月举家“同游水乡小洲村”、新年伊始,别出心裁带领会员们“畅游火炉山”,寒假为孩子开办专场“清远思维拓展”、8月“四川大熊猫义工夏令营”……每一次活动过后,员工们都积极参与反馈座谈会,给予的宝贵意见更加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四、家庭教育的成效
五羊-本田公司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做员工之所需。因为孩子的成长将会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乃至一个家族的兴旺,为此积极寻求最科学的、最有效的育儿理念和高瞻远瞩的育儿思想,寻求最佳的、能够真正帮助员工们解决后顾之忧的育儿方法。在对员工需求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与教育机构一起,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潜心设计每一个课程;细心安排每一位专家;精心策划每一场活动。此外,参与活动的每一位成员,他们放弃休息时间踊跃参与的态度,认真聆听专家讲授的品格,谦虚学习的姿态,也是家庭教育活动迅速取得实效的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儿童体格发育; 身高; 体重
昆明市城区东南董家湾片区是旧城区人口稠密区域,预防保健科承担着该片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生长发育监测、疾病防治及预防接种等工作。儿童是一个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的特殊群体,其体格发育的情况反映了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1-2]。在对本区0~7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抽取2003-2010年0~3岁儿童1223例,其中男639例,女584例,进行体格发育状况回顾性分析,与我国九城区儿童身长、体重(2005年)标准比较,正确分析、评价本社区儿童健康水平。对今后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并能给相关统计部门提供参考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2003-2010年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系统管理的1223例儿童,取0~36月龄的婴幼儿,其中早产23例,双胎9例,出生低体重儿49例和巨大儿57例。
1.2 方法 全部资料来源于儿童保健门诊系统管理2003-2010年的1~36月龄的儿童体重、身长测量值。体重的测量值为取得儿童保健资格证的专业人员操作,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儿童扛杆秤,准确读数100 g;身长采用儿童卧式床测量,取小数点后一位。出生体重、身长数据源于出生医院的测量结果。并对每一个体的分娩方式、健康状况记录。将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1.3 评价标准 采用2005年我国九城区儿童身长、体重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年龄性别体重低于同性别x-2SD为低体重;年龄性别身高低于同性别x-2SD的为发育迟缓;身高性别体重低于同性别x-2SD的为消瘦;体重大于同性别身高体重中位数的20%为肥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003-2010年本片区1岁以内儿童系统管理率(除04年外)均超过93%,2004年不达标是由于在这1年里,本区其中2个社区进行城中村改造,有部分儿童因搬迁,故造成当年系统管理率降低。调查的资料基本可反映本片区0~3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及一定程度反映昆明市城区儿童的体格发育、喂养、母亲分娩及其营养状况等情况。分娩方式除2003年外,连续7年大于57%的人选择剖腹产,仅有不到一半人选择产道分娩。早产占建卡人数的1.64%,低体重儿占3.49%,巨大儿占4.06%,双胎占0.85%。
表2所示,昆明董家湾片区0~3岁婴幼儿各年龄段平均身长、体重与2005年九城区标准比较,分别采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身长除刚出生组女婴和3岁组男、女童外,其余均值均小于九城2005年城区标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3岁不同年龄段健康管理及体格评价情况,受检率在~12月组前均能达到90%以上;~24月组可达到85%以上。月龄越小,受检率越高。超重男婴在6月以前,月龄越小,发生率越高,男童出生时的发生率为5.7%;女婴在3月以前,月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女婴出生时的发生率为3.1%。低体重的出现规律与超重规律类似,男童在6月前,女童在3月前,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并且男女童均低于4.8%,此结果与2005年九省市儿童生长调查总体(营养不良比率低于5%)基本相符。因此,出生时是肥胖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率最高的年龄。发育迟缓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步降低,没有性别差异。
2.4 董家湾片区0~3岁婴幼儿身长、体重均值8年间的动态分析 由表4可见,2003-2010年出生的婴幼儿各年龄段体重、身长均值及标准差,经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2003-2010年各年度出生的男、女婴幼儿在0~3岁各年龄段的身长和体重均数不同或不全相同。
3 讨论
身高和体重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最重要的指标;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3-4]。多年来按照“中国儿童发展计划纲要”的要求,通过不懈的努力,本地区的儿童系统管理率已经达到国家要求。与15年前相比,无论是生长发育水平提高,死亡率的下降都有了显著的变化,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本地区仍有差距,从如上所提供的数据来看,0~3岁儿童生长发育的状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与喂养的相关知识普及;一些落后意识以及错误的育儿知识有关[5]。昆明虽是云南省会,毕竟地处西南边疆,经济发展水平只相当于一个三线城市,很多年轻家长过度依赖于自己的父母,无形中带有一些陈旧的育儿观念,如过早添加辅食或辅食添加过晚;用米粉代替奶粉或母乳;食谱单一。又比如,年轻家长更多地选择奶粉带母乳;过度依赖一些营养保健品[6]。许多不正确的育儿知识,直接影响到儿童体格发育[7-8]。由此笔者体会到,要改变这种状况,医护工作者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普及育儿知识,更好的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各项措施,加强监管及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体,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育儿知识讲座,尽快提高儿童的体格发育水平。
生长发育监测能纵向监测儿童的生长趋势,早期发现生长偏离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在开展体格生长发育监测工作由于有家长、社会的参与,也是一种健康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家长与社会的自我健康能力[9-10]。
参考文献
[1]李辉,朱宗涵,张德英.2005年中国九市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8):609-614.
[2]盛志华,李莉平.徐州市0~7岁儿童身高、体重与体质指数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6,9(21):2516-2518.
[3]黎海芪.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及其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4):239-240.
[4]何辉,陈欣欣,孟杰,等.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趋势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4):405-407.
[5]康轶君,颜虹.2010年拉萨市农村0~35月龄藏族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不良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10):932-936.
[6]王玉英,陈春明,何武.中国儿童营养状况15年变化分析-应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评价中国儿童营养状况[J].卫生研究,2007,36(2):203-206.
[7]李辉.中国儿童生长状况:营养和发育变化趋势[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5):405-410.
[8]黄穗,谢振玉,黄君瑶,等.2007年广州2岁以下城市儿童生长发育[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9):3292-3294.
[9]李蓓,潘建平,王飞,等.陕西省商南县0~5岁儿童生长发育与喂养[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4):421-424.
80 后妈妈全面亮相
如今的80后,已经步入生儿育女阶段,这些中国的“独生子女第一代”开始全面承担养育“独生子女下一代”的责任。80 后已经成为新妈妈人群的主流。
本次调查以分段随机抽样的方式访问了全国1227 位孕妇和孩子在0-6 年龄段的妈妈。在所有样本中,80 后妈妈占孕妇、0-1岁、1-3 岁孩子妈妈的比率已经分别达到81%、69%和49%。在省会以下的中小城市,80 后妈妈占1-3 岁孩子妈妈的比率已经以58%超过70 后妈妈所占的42%的比率。
这些80后的妈妈普遍特征是,“消费意识超前、自认为生活压力更大,比70 后妈妈更舍得为孩子花钱”。同样高达92%的80 后妈妈认为“80 后妈妈比70 后妈妈更愿意互相分享育儿生活”。超过60%以上的70 后妈妈也对这两点表示同意。另外分别有90%和82%的80 后妈妈认为,她们的“时尚”特征,同时表现在更愿学习新的育儿观念。
一个孩子拥有“六个口袋”
当今孩子多为独生子女,除了父母在承担经济压力,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鼎力支持,因此在孩子的支出上,家长都相对比较慷慨。据统计,孩子出生后养育到 6 岁,全国家庭平均花费8.2 万元。其中,5000元以下月收入家庭平均累计支出5.5 万元,20000 元以上月收入家庭平均累计花费19.4万元。
调查显示,育儿支出占受访家庭平均收入 20%。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中国家庭抚养、教育孩子的平均支出,以及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0-1 岁阶段平均育儿支出占家庭收入23%;1-3 岁的占家庭收入19%;3-6 岁的占17%)。家庭育儿支出地区差异明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受访用户的月均育儿支出是其它省会城市1.6 倍,是中小城市1.97 倍。
“口碑相传”影响80后妈妈决策
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网络也是 80 后妈妈的特征关键字,超过70%的妈妈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孕育知识和信息。相比来说,选择纸媒体、电视媒体作为首选渠道的妈妈比率分别只有18%和7%。一旦需要选购某新产品,这些80后的妈妈多数会选择上网查询,了解相关产品与企业背景信息,了解更多口碑评价,以判断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此外,权威推荐与口碑相传非常关键。由于这些年轻的妈妈普遍缺少育儿经验,他们更愿意相信专家、相信专业人士的建议,特别是孩子生病后,首要考虑的就是专家怎么认为,医生如何建议?专家的灯塔效应在这个群体中还是比较明显。此外,亲友推荐、网络熟人的口碑相传颇受青睐,母婴网站广告的作用不可低估。当问卷要求受访者任意选择三种最受她信任的信息渠道时,线下亲朋、网上熟人、母婴网站广告的分别以82%、67%、63%的选中率遥遥领先于电视广播(21%)、报纸杂志(20%)、搜索引擎(15%)。
孩子退烧最信赖“知名品牌”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最担心是孩子生病,再常见感冒病中,而以发烧最为担忧。小孩一旦发烧,一般会首选医院、诊所。80%的家长认为,小孩初次发烧会先上医院,听从医生的建议。但如果孩子经常发烧,则90%的家长会家中常备儿童退烧药,一般选择医院或诊所处方开的品牌药。家长对儿童发烧相对比较紧张,一方面希望快速退烧,一方面又特别在乎安全性。如能物理降温的,则尽量物理降温,物理降温解决不了的,则选择吃退烧药。
家长选择儿童退烧药一般听从医生建议(76%)、亲友口碑(68%)、品牌企业(53%),其次是营业员(35%)推荐或广告(31%)影响。本次走访了解到,在广大一线城市,由于布洛芬混悬液只有美林,家长则主要选择美林;而在大多数二三线城市,家长普遍选择人福药业出品的迪尔诺布洛芬混悬液,很多社区服务中心、诊所医生也比较推崇迪尔诺,认为是上市集团人福医药出品,品质值得信赖。
关键词:幼儿教育;方式探究;三位一体;把握规律;提高成效
幼儿时期是塑造性格品行、个性能力和精神意志的关键时期。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好动、好奇、好问,教师要俯下身子看孩子,把握学生的情感爱好、洞悉儿童的发展特点、掌握儿童的发展动向,用自己的爱心、真诚和责任为孩子去打造一片发展的天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放飞幼儿成长梦想。
一、创设乐学情境,鼓励幼儿“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要把握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孩子打成一片,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的教育环境、乐学情境,让幼儿对自己不思不解的事物,勤于发问、敢于追问。让孩子们在快乐、自由、信任、关爱的氛围中毫无顾虑、不加约束地积极思考,交流讨论、敢想敢问,将孩子自身的内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尽情地释放出来。因此,老师要努力建设一种“平等互信、自由表达”的师生关系,用自己对孩子的信任和关爱,鼓励幼儿把内心的所思、所想、所感快乐地表达出来,此时,老师要及时地给予适当的引导、表扬和肯定。即使在孩子的想法有些片面或出错时,教师也要用宽容与微笑对他们所提问题给予积极的应答,激发孩子敢问的信心,培养孩子会说的能力。老师要根据幼儿的感知能力,设置或展示问题,让幼儿在感兴趣情况下善思好问。如,笔者在教学中常会以“老师想知道”“宝宝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等催生孩子“问”的欲望,在幼儿“认识轮子”以后,为活动中幼儿提供一些纸盒、圆形卡纸片、球、正方体等,引发幼儿的好奇与情趣,启迪孩子进一步提问的智慧。引导幼儿学会正确运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等句式的规范用语,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问,为什么要问,在故事讲完后,用亲切的话语引导孩子发问,使孩子的思维路径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二、搭建活动平台,促使幼儿“动”,激发幼儿的主体性
在开展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尊重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预先设计一些悬念,或编一些趣味活动,吸引孩子的眼球,以幼儿喜闻乐见的谜语、故事和儿歌等方式展现出来,让幼儿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提高幼儿兴趣,引发幼儿共鸣。如在开始《会变的影子》教学时,可以用谜语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说出“影子”谜底,接着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了解影子的形成以及光与影子的关系,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乐趣。孩子对事物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抓住孩子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在老师的指引下,鼓励孩子通过摸摸、看看、尝尝、拆拆、装装等活动,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手脑互动能力,尽量创造机会,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做到“孩子能想的事绝不代言,孩子能做的事绝不代做”。
三、聚合教育资源,引导幼儿“爱”,培养幼儿的团队感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性格中往往表现出一些任性和自私。如任其发展,可能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对自己、社会和国家都是一个难以弥补的缺憾。因此,从学前教育开始,教师就要整合和利用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等各种教学资源,在三位一体过程中,使这些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得到发挥,促进幼儿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快乐成长。教学要充分发挥这些教学资源在引导学生成长方面的功能和优势,逐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集体意识、交往能力、合作探究和规则意识。通过一些社会性的角色游戏把教育、教学内容内化为幼儿自身的社会行为。如,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扮演“老师”“医生”“交警”“司机”等角色,让孩子们以自己的眼光演绎生活中的现象,幼儿在扮演这些角色时,就会主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完成角色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所必须遵守规则,从而让幼儿体验生活中他人的情感、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理解角色间的关系,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建立班级QQ群,实现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及时幼儿成长发展信息,拓宽家长对孩子及幼儿园的了解途径,同时,注重挖掘社会资源,将教育延伸到社区、村庄,拓展幼儿教育活动的场所,让幼儿和家长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不断提高幼儿的能力素质。
综上所述,教师要有效整合和利用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面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使幼儿多元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幼儿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