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教育与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医学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一、渥太华大学医学院与中国高校、医院有着广泛、多层次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刊的专访。请您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贵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项目。
雅克・布拉德温:首先,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其双方的附属医院自2013年以来建立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多层次伙伴关系,这是因为两个学院都有着雄心勃勃和兼容并蓄的国际化战略,且都有意愿与国外伙伴一起投资创造可能影响世界的项目。建立起这种伙伴关系的基石是世界上第一所中加联合医学院――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Ottawa-Shanghai Joint School of Medicine)。联合医学院引进北美医学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师资等一流资源,采取全英语授课,改革原有的本科医学课程教学体系,形成独特的“1+4”本科临床医学项目。从2015年开始,最多已有60名学生在高考后被录取并展开了一年的医学预科课程的学习。如果他们达到了预科课程的学习要求并且通过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的遴选,最多将有30名学生可以继续进入按照渥太华大学临床医学课程打造的四年制医学培训,包括两年临床前训练(Pre-clerkship)和两年临床习训练(Clerkship)。该项目不仅引入了北美医学研究的结构和内容,还介绍了如课堂学习、在小组中展开基于病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自我导向学习、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以及先进的医师技能发展(Physician Skills Development,PSD)等多元技术。
这个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要满足加拿大医学院校认证委员会和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的标准。在北美,医学院校需要获得这些委员会的认证才有权颁发具有效力的文凭, 以保证学生毕业后在全科或专科项目继续进行毕业后教育。我们对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的最初定位是从治理方式(双方院长和执行团队联合治理)到结构,再到课程内容等其他方面,都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最高级别的认证。
其次,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将为中国和加拿大学生提供独一无二的课程――在学习期间提供双学位项目,渥太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大学以及各自的医学院在本次代表团访问期间签署了一项合作备忘录,如果联合医学院的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核要求,那么他们除了能够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学士学位之外,还有望获得渥太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而对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参加暑期班的加拿大学生来说,他们也可以在完成包括中医、中华文化和卫生保健等内容的中文预科课程之后,有机会拿到双学位认证。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医学培训项目,这个双学位课程将为来自两个国家的学生提供更多参加同一联合项目以及获得两所不同大学学位认证的机会。他们将成为未来第一批真正面向世界的国际学生!
如今,加拿大与美国和大多数西欧国家一样都拥有较为完善的医疗体制,其中社区的初级和二级医疗发展良好,相互联系,与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相互协调。这种医疗体制的基础是家庭医师,他们长期跟随同一病人及其家属,并能够依据病人需要获得由专家提供的结构化支持。在加拿大和其他国家,家庭医生受到尊重且需求极大,虽然中国目前尚不存在这种情况,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贵国“十三五”计划的一个目标。
加拿大医学教育系统旨在支持这种综合医疗体制,这也是第一个医学临床本科教学计划诞生的原因,就像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实施的这一方案,在此期间,学生将简要了解家庭医学,然后完成两年的家庭医学培训或长达五年的专科培训。医师通过这种方式接受培训,以支持如前所述的从初级到超级专业(super specialty)的综合医疗体制。
因此,基于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四年制学习课程的要求,结合中国医疗改革的背景以及对初级医疗的需求,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医学院在2016年创建了一项全科培训项目,该计划正在向中国的家庭医学领域引进加拿大的培训模式,有助于支持和促进中国的医疗改革。
在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我们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设立了与其教学配套的国际家庭医生诊所。它不仅具有提供本科课程和临床实践家庭医疗培训的功能,还具备全科(家庭)医师师资及继续教育的培训功能。教师还可以通过该项目到渥太华大学接受师资培训,体验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与浦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宁区同仁医院和社区活动中心合作开展这个示范项目。虽然这只是上海的一个示范项目,但政府最终可以运用这些信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我们培训的家庭医生不仅在加拿大的医疗体系中学习,并且能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中国的示范项目中。中国政府非常支持我们的项目,但只在上海开展仍不足以发挥其最大作用。因此,我们一直探索在新疆等西北部地区设立远程培训场所的可能性,两所医学院可以通过尖端远程教育技术支持远程培训,进行师资培训。
此外,我们也努力通过协议促进渥太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及两所大学附属医院建立联系。这些举措让我们能够使双方医院和部门相互合作,如仁济医院和渥太华医院,新华医院和东安大略省儿童医院,瑞金医院和蒙特福尔医院以及第六人民医院和渥太华大学医学教育创新部门。
在过去五年中,中国基础医学取得了长足发展,这要归功于政府对实验研究的投入,但临床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协同东安大略省儿童医院一起在上海新华医院建立了联合临床研究中心(joint clinical research unit)。同时,为了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包括教学法、实验教学、医学教育技术等,我们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共同创建了模拟教学项目。
因此,我们广泛、多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远远超过了大学与大学之间或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合作,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反映并符合加拿大和中国进一步的政府战略,以期扩大两国合作以及在文化、教育和医疗方面的交流。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贵院为什么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作为合作伙伴?
雅克・布拉德温:这要从2006年我就任医学院院长说起。那时我希望制定学院的国际化战略,因为当时教授之间、系部之间有很多国际合作,但还没有学院层面的国际合作战略。因此,我们也需要找到高水平的医学院作橛畔群献骰锇椋我们共同投资对世界有影响力的且只能由我们共同完成的联合项目。
我们的第一个优先合作伙伴是巴黎笛卡尔大学。我们互派医学交换生进行合作研究,经过五年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我们决定继续发展院校间的国际合作。此后,我们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建立了伙伴关系,这是考虑到以色列机构在医学研究和仿真研究领域都卓有成就。2010年,我们相信我们的国际化战略已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接下来我们期待与金砖国家建立优先合作伙伴关系。
2011年,我们的第一个代表团来中国上海、南京、大连考察。我们受邀到上海交通大学参观,当时他们也正在寻找优先合作伙伴。两校的合作也得到了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的支持。之后,上海交通大学时任校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大麟也到我院访问。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计划投资100万美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共同致力于医疗研究和医学教育创新。2013年10月,我们在上海签署了第一份合作协议,加拿大总督戴维・约翰斯顿(David Johnston)、加拿大驻沪总领事里克・萨沃恩(Rick Savone)、渥太华市长吉姆・沃斯顿(Jim Watson)出席了签约仪式。2014年3月,第二项合作协议备忘录的签署将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双方共同打造联合本科医学教育项目,该项目得到了中国教育部的批准,这为2014年10月17日启动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奠定了基础。
《世界教育信息》:在与中国院校、医院合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雅克・布拉德温:我们的合作开展得相当顺利,因为双方的意向是一致的,同时得到了多方的支持。若说挑战,应该说是在医疗观念方面。中国人生病大多会去医院,而不是咨询自己的健康顾问,这与加拿大人不同。家庭医生实际上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他们在社区或是综合医院工作,可以及时探访有需要的家庭。在经过他们的初步诊断之后,如果患者需要专科医生,他们就会协助患者联系专科医院。在患者接受完医院的诊治之后,家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电子病历查看患者的情况,并在家中进行相应的护理。这种做法使得加拿大整个医疗体系更加完善,国民更加健康,相比于生病就到大医院就诊,家庭医生制度也节省了家庭的医疗开支。其实,五六十年前,加拿大或者说北美地区人们对家庭医生的看法也和现在的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看法一样,是政府的推动和教育体系的完善使得家庭医疗蓬勃发展。现在的加拿大人愿意选择家庭医生进行初诊,超过50%的医学院学生愿意成为家庭医生。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家庭医生在中国也会得到普遍认可,家庭医疗体制也会得到完善和发展。
二、渥太华大学医学院
具有研究、领导力培养、国际化三大优势
《世界教育信息》:在您看来,渥太华大学医学院有哪些独特的优势?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又有何种对策?
雅克・布拉德温:渥太华大学医学院是加拿大一流的研究密集型医学院,国际排名第68位,其引用率在国内排名第3。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其研究影响力世界排名第54位。
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具有三方面优势:一是研究,二是领导力培养,三是国际化。研究方面我刚才已经介绍了一些,此处不再赘述。领导力培养是指培养医学生成为医院、大学、国际组织中的未来领导者,并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化战略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处在渥太华这样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中,讲着两种语言,具有强大的研究能力,因此我们有能力也应该向世界敞开大门。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在信息化方面与时俱进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的一大优势是大模拟医学实验室的应用,如学生通过在实验室学习应用机器人进行外科手术。我们也投资教学技术研究,包括教学法、小组学习,以及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帮助。
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现阶段很多大学共同面临的――财务挑战。在加拿大,各省在教育领域为大学提供财政拨款,因此当各省经济状况不佳时,大学就会面临财务困境。我们医学院还通过捐赠和商业途径获得资金支持,学院每年会获得1200万~1500万美元的捐赠,主要来自校友和在职的医生,这些捐赠大多有明确要支持的研究项目或者具体用途。我们还有可以营利的商业模式,比如医生专科培训。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由其国家资助,根据国家需求到渥太华大学医学院接受培训,如培训放射科医生。
《世界教育信息》:在加拿大,贵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是如何与医院进行合作的?
雅克・布拉德温:我们有5家附属医院:大型专科医院――渥太华医院、东安大略儿童医院、法语区的综合医院――蒙特福尔医院、为加拿大老年人和需要继续治疗的患者服务的布鲁耶持续护理医院以及渥太华皇家精神护理医院。这些医院都承担着教学任务,医院的医生为学生讲课,也监督他们的临床实习。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并没有很多专职教授,大约只有100位教师进行生物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的教授,因此各医院的医生是我们很重要的临床教授。我们的课程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以心脏的单元为例,学生会学习心脏生理学、心血管系统、心脏解剖、药理、临床、案例学习等。临床教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如何进行教师评估?量是否在评估教师的考量范围之内?
雅克・布拉德温:我们的学生会进行“评教”,通过智能手机对教师做出评价;教师还会受到同行评议。我们的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培训课程以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如果在经过培训之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不达标,他们就不得不离开教师岗位。
在加拿大的职业体系中,教师和临床医生有着各自不同的职业路径。如果你向着教师职业路径发展,那么你可以在模拟教学、教学法上进行更多实践;如果你向着临床医生职业路径发展,你可以做临床研究。这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在中国若想成为教授,必须要做研究;而在加拿大,教师则可以专注于教学。
三、渥太华大学医学院
积极推进中医和中医教育的国际化
《世界教育信息》:您如何评价传统中医?在中医教育国际化方面,您有何建议?
雅克・布拉德温:我认为中医不仅是中国的,而且对世界也很重要。一方面,在中国,中医专业学生得到完整的培训,获得学士学位,他们有能力并且非常适合做家庭医生,因为他们具有相关医学知识,可以帮助普通家庭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素质。因此,我们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合作伙伴协议,并和上海交大联手将中医融入家庭医疗。同时,我们还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签订研究合作协议,致力于药理研究、研发化学药品和新的药物疗法。我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要,中医博大精深,中药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值得好好研究。另一方面,这种合作对于加拿大来说也很重要,加拿大人喜欢中医,但是他们不知道从哪里能接受中医治疗。我们的家庭医生大多不了解中医,因此不敢贸然尝试。在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合作中,我们希望在加拿大开设一个诊所作为示范项目,在那里,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和加拿大的家庭医生组成小组,一起工作,共同商议出最好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服务。同时,我们也共同研制认证方针和规范。加拿大拥有多元的文化,也有多种传统医疗方式,但是质量保证制度不健全,加拿大政府对此非常担忧。我们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尝试做中医与家庭医生诊所结合项目,分别在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提供中医教育培训,并共同开展质量保证项目和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中医研究和教育上都是领先的,又了解中国的环境,而我们了解北美医学认证的模式,可以将技术与其知识相结合,设计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在加拿大实施的认证方式。通过这些努力,中医更易融入家庭医疗。相信在我们的支持下,中医也将更加国际化,因为世界需要它,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它,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四、西医教育应重视医学人文,
激发学生同理心与同情心
《世界教育信息》:您如何看待在医学教育中融入人文元素?
雅克・布拉德兀喝缃裎饕浇逃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学生要学习太多信息、太多技术,他们越发像机器人一样机械地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回归医学人文,即医学文化、历史、哲学等。我们在渥太华大学设立了医学人文项目,很多其他大学也已经开设了类似的项目,因为医学院学生需要保持同理心和同情心。研究表明,经过人文项目的陶冶,学生会拥有较强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因此,我们已经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里昂一大合作开设了“医学和人文”项目。我们还希望融入博物馆元素,正在与上海、渥太华、里昂的科技类博物馆沟通,希望开创一个“医学与文化”的联合项目。
五、医学教授要重视领导力方面的专业发展
1.1医学教育的整体观
21世纪,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着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才竞争的挑战,面临着现阶段卫生事业发展与严重的社会问题的矛盾,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必须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培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医学领域中的渗透,整个医学目前呈现出4个特点:①基础医学已在微观及宏观双向深入发展,生物学研究已经从分子水平到了量子水平,并用分子水平的研究成果阐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阐明疾病的疗效和机制。②预防医学将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引导下,研制出高效安全的疫苗和新的预防药物,进行社会预防。③临床医学将充分应用高科技成果,发展和更新各种检测、诊断、治疗设备和手段。④医学将向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医学教育长期以来实行的“课题教学-实验室教学-临床教学”模式,是先基础后临床的“三段”式教学,客观上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并使教育脱离于社区与社会。而医学教育应是一个完整的、对外开放的大系统,现代医学教育强调“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的连续统一,在校医学教育只是基础阶段,是为毕业后接受进一步的医学专业培训作准备的阶段,医学教育必须适应医学的新特点,全方位的开展教育,应同未来医学人才的智能结构趋于一致,并德、智、体、美多维结构整体发展。
1.2医学教育的发展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某一水平,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医学知识也在不断发展,人类认识疾病的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医学教育也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因此,面对机遇和挑战,医学教育必须紧跟医学发展,不仅要继续培养“学院式”、“个人技能型”人才,还要培养既具有医学知识,又具有科学家的创新气质与创新能力、工程师的工艺设计和试验水平,尤其还应具有高尚的人文素养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必须树立发展观。树立医学教育的发展观,尤其应注意创造性思维的教育。科学不仅需要理智,而且需要想像。从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角度考察和认识医学创新中的灵感和想像,对于开发智能、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抓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探究问题,提倡广泛的学习和打破常规的思考,在尊重客观科学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3医学教育的平衡观
现行教育模式以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特定的岗位为目标,强化医学专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从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重专业知识,轻社会知识;重专业建设,轻个性发展;重身体素质,轻心理素质等,这就导致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办的是单一性院校,突出的是知识水平的教育,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然而,世界的激烈竞争,决定了医学教育必须把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谁掌握了面向新世纪的医学教育和科技,谁就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谁就争得了21世纪医学科学中制胜的关键。一位优秀的医生除了必须有精湛的医技外,还必须对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死学甚至宗教学有基本的认识,要有良好的医疗伦理判断水平,并尊重患者,以协调医患关系。因此,医学课程必须与自然、人文科学综合,以培养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人才,促进医学的发展。现代社会健康观念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技术的发展,生命意识的转移,医学目的的深化,保健体系的改变,医学人际关系的变化,卫生制度的改变等等,要求拓宽基础和专业教育的界面,进行均衡的学科教育。因此,时代要求我们跨世纪的医学人才应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过硬的能力素质、正确的思想观念、宽厚的理论基础、敏捷的观察能力、缜密的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实际的操作能力、独立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创造能力,成为知识、素质和能力的集合体。
2新形势下的医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门科学。它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医学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专门针对医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
2.1医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志还特别强调大学生“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既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具有健全的心智”。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教育中的重要性,没有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医学心理健康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医学教育。21世纪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已经从以往的以帮助心理疾病的学生消除障碍为主转向培养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优化心理品质,促进全面发展,实践证明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医学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如此,我们更应该关注每一位医学生心理发展及整个学生群体的心理现象,切切实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将我们的医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又具有现代的医学技能,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合格的社会高级专门人才。更重要的是,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个特殊层次,既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趋势,又有其职业定向的个性特征。我们培养的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是医学生以后的天职,他们不仅要解除患者生理上的疾苦,还要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障碍。因此,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环节之一。
2.2医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要系统学习医学心理健康知识。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心理知识的学习,而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是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措施。医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还要通过专题讲座,让他们了解心理卫生知识、心理疾病防治知识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等,逐渐掌握心理冲突化解、心理矛盾调节、心理平衡达成的方法,从而有充分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去迎接现实的挑战。
2)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正确确立和评价自我在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位置,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在成分发挥自己个性能力的同时,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融洽相处、并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3)要开展好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是解决医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咨询,让心理咨询老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采取个别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学习新的适应方式和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正确看待和解决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同时也为将来疏导病患的心理障碍打下基础。
关键词:人文教育;医学化学教学;导入式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75-02
化学各科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预防、影像、麻醉、法医、护理等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以开设在临床等各本科专业的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有机化学》为例,这是一门与生命科学紧密相关的学科,该课程从分子水平研究与生命的物质基础有关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并从分子和分子集合体水平上解释生命现象,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为医学生后续学习生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打好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是使他们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的起步。
一、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如今,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不仅应该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还要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1]。长期以来,我们的医学教育存在“重专业重技能,轻道德轻人文”的缺陷,这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模式已经使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调查研究表明,近年来医患关系纠纷个案中,27%与医学伦理问题有关,18%与法律问题有关,20%与情感问题有关。患者择医意向,47%以上与医务人员的情感、爱心、同情心、责任心与法律意识有关[2]。因此,在课程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更深入、更持久,学生也乐于接受[3]。
二、医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研究的内容
我们课题组分别在贵阳医学院本科2012级、2013级卓越医师教学改革班,2012级预防医学班,2013级临床定向甲班,2013级护理丙班,还有三本的2013级医学检验的化学教学中进行了人文教育研究和初步实践。
1.研究思路。
2.具体内容。(1)组织课题组中德育学、心理学、医事法律、化学等多方面的专家,研究对医学生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措施。(2)化学教学设计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要求教师除了讲授物质的化学结构、性质、作用外,还分析该化合物的合理使用、使用不当或滥用对医学、环境、食品卫生、人体健康的影响。明确化学物质既可以成为挽救生命的良药,也可以成为损害人类的利器。(3)采用导入式自主学习的方式。由教师提供或学生自主选择一些共同关注的人文社会现实问题,要求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咨询专家后进行总结,并制作PPT在班级汇报。(4)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加化学实验室和化学药品安全使用的考核。把《贵阳医学院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及《贵阳医学院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的学习和执行情况纳入学生实验考核中,监督学生做好危险化学药品的取用记录。教导学生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的每一个环节,指导学生精准、规范、合理、科学取用化学药品。(5)课题组的专家为任课教师和医学生提供德育学、心理学、医事法律等多方面人文知识的辅导和咨询服务。
3.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教学学时有限,以我校的临床医学本科各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为例: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18。但教学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选题、资料查找、分析讨论,到制作PPT、班级汇报,很多工作需用课余时间来完成;由于采用导入式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在选题初期无从下手,选题进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加强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有能力和经验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同时还要抽出较多课外时间来指导,怀着平等、博爱的心去关注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三、医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研究的效果
在这两年的医学化学教学中,针对人文教育研究我们共进行了4次课题研讨;组织了4次人文教育专题讲座;收到了140份学生策划案和对应的PPT,学生们都进行了课堂讲解。针对这两年来的教学改革,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对收回的459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在医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研究和实践,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尊重法律、敬畏生命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导入式自主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团队合作的精神。初步建立了医学化学教学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为新型课程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青峰,朱红.人文精神培育与医学生成才――兼谈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中医药学刊,2006,24(6):1113-1114.
[2]祝娇娇,卢建华.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6):152-153.
[3]张婉莹.高等药学教育与人文精神[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1862-1871.
[4]鲁艺,禄颖,钟相根,等.药理教学渗透医学人文精神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2012,20(10):24-25.
关键词: 2010-2015年 医学教育 会议主题
每年举行的各级医学教育会议,其主题都是当年医学教育的热点,因此,分析近五年医学教育会议主题,研究其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医学教育的热点十分必要。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通过网络搜索近五年相关医学教育会议征文通知,查询到相关会议38场次。主要研究各类会议的主题,没有主题的,以会议征文主题为准(见表1)。
表1 选取会议名称一览表
二、研究结果
通过对近五年会议中出现过两次以上的主题进行统计得知,“卓越医生教育和医学教育认证、医学教育评价、医学教育认证”频数最高,成为各类会议研究热点。“医学在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协调发展”出现频数最低,仅在2015年出现两次(见下图)。
图 各主题词频数一览表
表2 近五年热点主题一览表
从表2可得知,近五年会议的主题主要围绕卓越医生教育、医学教育评价、医学专业认证研究展开。2015年“医学在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协调发展”、“医教协同”成为当年新增会议热点,这与国家2014年出台的《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有密切联系。
三、研究结论
1.伴随医学专业认证的继续推行,“医学专业认证”还将继续成为近期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
2.随着《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的深入贯彻落实,“医学在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协调发展”、“医教协同”将继续成为近期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
研究生思想教育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承担者,本文将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时期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做出了新的思考。从理论层面深入探讨提高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方法的可行性,从思想层面积极引导医学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实践层面严格督促研究生以良好医德为准则,将思想教育落实到临床学习工作中。力图促进临床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经途径,在继续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我院作为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自2012年开始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并轨的培养模式,此次并轨的最大优势是参与培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达到毕业条件并培训合格之后可获得四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后即可行医,大大提高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然而,住院医师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思想活跃,工作积极,渴望成才。但他们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不良思潮、错误观念缺少应有的免疫力。因此,加强对住院医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显得更为迫切[2]。我院一向非常重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一直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管理者的教育引导
1.思想教育学习讨论会
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往往存在单一、枯燥且脱离实际等缺点,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院积极开展以讨论会为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管理者可以结合教育部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教育引导,定期开展思想教育相关主题的学习讨论会,以小组分组讨论形式开展,系统讨论医德医风、医学伦理等方面思想教育问题和体会,研究生也可以结合自身体会进行学习交流,师生互动,不断明确医德医术的重要性,严格要求自己,医术上精益求精,思想上不断完善,态度上积极热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将良好的医德医术内化为自觉遵守的准则,在平常学习工作中不断践行。
2.入科前集中培训
我院对进入临床的研究生入科之前实行集中培训,近年来,共培育研究生1123人次主要针对医德医风、专业素质、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集中的学习和活动使他们明确医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与伦理道德水平,加深对基层医疗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医学事业接班人。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3]:(1)医德医风教育:促使研究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本职工作和患者保持很高的热情和责任感;(2)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掌握相关的临床操作技能可以使研究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得心应手,树立自信心;(3)医疗法律法规普及:使研究生知法懂法,自觉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3.医学道德教育课程
将思想道德作为一门研究生必修的医学道德教育课程,挖掘诚信道德的典型事例[4],阐述医德失范的真实案例,并在学习结束后对研究生进行理论考核,考核主要从社会公德、集体主义、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医患处理等方面进行,满分100分,结果上报研究生办公室从理论层面对其领悟程度进行考查,针对思想道德考试不合格的同学进行进一步深刻教育。借助这种方式,督促研究生重视学术道德,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二、导师的监督指导
1.导师言传身教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导师的思想道德、处世哲学、治学态度以及成才经历都会对研究生产生影响。导师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自己的学生,还要的是在思想上对他们加强引导。我院积极在研究生入学前组织研究生导师参与德育课程的教学,提高导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还把它作为遴选和考核导师的重要指标,强化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为研究生树立高尚医德高超医术的榜样,对研究生思想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师生交流会
研究生导师应定期和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交流,加强沟通,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针对研究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进行指导教育,并定期举办师生经验交流讨论会,近几年,我院共举办院级师生交流会5次,参与人数约800人,会上师生之间畅所欲言,在鼓励研究生加强临床技能,树立良好医德,促进良好医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学术实践活动
导师定期组织研究生参加医学专业学术实践活动,例如:填写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活动,调动研究生钻研医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研究生的自我教育
1.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讲求利益,名利并重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而且在一部分研究生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医院是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行业,临床科室直接服务于病人,与病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临床研究生教学中始终贯穿:在对病人实施医疗服务中,要求高尚医德与精良技术的结合,在诊疗工作中要求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5]。为提高研究生自我道德修养,举办了多次讲座和座谈会,深入到学生的中间,了解与研究我院研究生道德情况,建立道德修养评价标准,有针对的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6],不断自省,不断总结自身不足。只有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才能攀登医学高峰,只有秉承踏实认真、兢兢业业的态度,献身医学事业,才能成为一名白求恩似的医务工作者,传承白求恩精神。
2.加强自律
研究生管理者的教育引导及导师的监督指导是他律,研究生自身的反省和自觉遵守才是自律,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归根结底要靠研究生自身的努力。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通过研究生内化为自我要求、自我约束,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实现从他律到自律升华。近年来,我院进行关于医学研究生医德医风自我管理的讲座2次,着重于将良好医德规范内化于心,并将其固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做一名具备良好医德医术的合格医师,这正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
1.出版相关学习教材
相关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专业研究生并轨的特点[7],参与出版相关思想教育的学习教材2本,作为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的学习依据和理论参考。
2.成立考核小组
成立了相关考核小组,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针对思想教育形成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对相关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进行学习教育,并组织考核评估,对表现优异的研究生给予表彰,对表现不佳的给予继续教育,努力使其达到教育的目标要求。
五、效果与体会
1.结果
我院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评价、教育、反馈,对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医学伦理、思想政治,自我修养等方面水平有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多次讲座,加强与研究生、导师之间深切的交流,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发现和解决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的践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径,在促进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体会
完善的临床医学应是一门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医学,而医学人文思想和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医学思想道德教育。医学研究生是未来医学科研、教学和医疗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其医学人文素质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多年来我院一直努力探索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力求充分发挥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自身的作用,提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促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优秀医学人才。
作者:徐广军 刘忠玲 孙小雪 汪丽 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参考文献:
[1]陈旻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可行性探讨[J].研究生教育,2011(9):118-119.
[2]王国栋,刘新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思想[J].2013(20):351-352.
[3]赵美玉,李强.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研究[J].德育研究,2010,(30):65-66.
[4]时玉平,李纯辉,付伟,麻吉河.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教育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126-127.
[5]何珂.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伦理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1-14.
1.基本内涵
创新教育一般说的是一种先进的思想理念,要在哲学领域以及教育学观念领域内进行理解创新。首先要从保守教育以及墨守成规的教育怪圈内跳出来,转向创新型的思想教育,从文化功能角度来转向文化创新教育的角度。创新教育对全面性的教育的改革以及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价值。在实际生活中,要建立好广泛的群众基础。让人们在接受创新教育的时候,能够没有其他顾虑,体现人们对创新教育的个性发展。创新教育是一项教育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抛弃传统教育的弊端方法,以及阻碍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教育模式。在研究与实践成功的基础上给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鼓励和培养。
2.基本要求
2.1创新教育要与科学方法相互统一有机结合。
一般来说,创新教育对每个学科的要求都差不多,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服务。让学生通过对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教育的熏陶下,提高其专业的技能。但是每个学科也有每个学科的特点,对于学科之间的不同点,需要认识清楚,结合科学的方法,提高专业的素质,在临床医学方面更要清楚的认识其特点。因为对于临床医学的学习是与人类的生命健康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创新教育的同时要切记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的同时,引导学生坚持走科学的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能力之路,达到培养学生高素质的目的。
2.2创新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
在传统的医学教育里,多注重的是学生的共性,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好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不好的教育影响,让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真正在临床实践中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创新教育的发展能够更加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斗志,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不一样的环境,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时候,也增长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临床医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
切实可行地发展临床医学的创新教育,首先要有可依靠的理论依据,才能让临床医学的创新教育走的更稳、更远。我们可以从现阶段的知识背景的理论角度围绕临床医学的教学策略以及操作方法等进行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其具体的实践以我校的实践为案例进行简要谈论。
1.相应的指导思想
在当今社会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建立研究型的理论课程是最为适合发展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当前社会下,对于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以及对社会和医学相结合的需求下,以人文本的理念和创新精神对于培养临床医学方面的人才至关重要。
2.相应的目标内容
相应的课程目标内容主要包括临床医学学生的创新理论知识的培养,发展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创造力;在技能与临床专业的双重指导下,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社会实践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情况下,对于临床医学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个人品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3.相应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在认知度商不深的情况下去发现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以知识的讲授为主要方式;其次,在技能专业的操作下,对学生的主要讲课方式是结合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专业操作给学生带来实际的感受,为学生创造专业的技能课程;最后,让学生能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基础操作相结合的临床医学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将遇到的难题记录下来,在课余时间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从而解决遇到的难题。
4.对于我校的具体实践一般有以下几种操作方法。
首先,建立创新的教育基地,集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在院领导的统一规划下建立相关的创新基地以及制定相关的管理建设原则。活动的方式以学生为主,自主设计相关课题题目,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其次,设立创新能力培养项目。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快的接触到相关的临床医学工作,更好更快地接受医学项目,增强其适应能力。
三、结束语
1.1感染性疾病的存在和疾病谱的改变
从20世纪初,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并通过临床实验证明它是有效的杀死和抑制炭疽杆菌、白喉杆菌、葡萄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广谱抗生药物。随着医学医药科学的发展,各种抗生素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感染病。一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抗生素在对革兰式阳性病菌治疗的临床应用取得了重要的主体作用。而到了八、九十年代初以革兰氏阴性病菌感染为主,感染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伴之而来的是真菌、厌氧菌感染率的上升。近几年来,新生的病菌和病毒又急速袭来,如SARS、禽流感、埃博拉、登革热等,更需要我们的医务人员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药物及疫苗迅速的根除它。
1.2感染病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对新药临床应用方面的学习、应用
随着现代医药科学的发展,各种新型和升级换代的抗生素飞速上市。当然这对于感染科医生和患者应该是一件好的事情,但一些临近学科的患者,(比如感冒、呼吸科疾病等)为了实现自身疾病的快速好转,也在不同程度上使用抗生素甚至过量使用,从而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后果,引起了国家医务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多次下发文件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当然治疗的过程就是初步诊断、检验、用药、观察、进一步实施有效的治疗直至病愈。而对新型药品的使用更是要通过大量的临床使用,观察其治疗效果与有关该药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从而使医务人员在使用药物上更加合理。尤其是对抗生素的使用,而这类药物的使用集中在感染科医生上。所以正确使用新型抗生素及同类药物是感染科医生要学习和领悟的重点。只有通过自身医疗水平的提高才能教育好新参加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并扩展到整个社会。这在当前也是备受社会和国家医疗管理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新的课题又摆在我们的面前,同时也说明了作为感染科医生接受教育和再教育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感染科医生在新的知识理念指导下,对新接触受外来感染患者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实施,对被感染者病理认知和对感染源的认定。比如此次对肆虐非洲大陆的埃博拉疫情的治疗和控制,我国毅然决然地派出了医疗队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和宝贵经验。从感染学上讲,这次医疗救援行动是使我国医护工作者对埃博拉这种新的病毒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治疗以及发病原因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感染学上的研究以及药物的使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这些来之不易的知识也成为对感染科医生在临床理论研究上进行再学习和再教育的重要资料,也说明了从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接受再教育并在实践中反复应用这种理论的重要性。作为这方面的管理人员更有义务在组织专业人员业务交流会上、学习资料的准备和充实等工作上把工作做细做好。
1.3多学科交叉
感染性疾病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出现,它会呈现与多种疾病的交叉感染的综合性疾病。这为治疗的初期诊断带来了困难,所以感染学不能是单一面对和解决患者病痛的学科。感染科医生必须对大内科和其他内科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同其他病科的医生共同解决患者的病痛。医疗知识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对感染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学习与感染科相关的综合性医疗知识是非常必要的。20世纪90年代通过各方面科技人员的努力终于成功研究破解了基因-这个支持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的新学科,并将这一科研成果引入诊断技术,为最终确定病原微生物做了方法上的补充。这一技术上的研究成功使人类在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等领域里迈出了一大步,其实用价值涉及众多领域。好多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迎刃而解,好多以前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了确定的答案。这说明深入研究的理论的存在意义。作为感染病的医护人员应及时的学会和应用这一成果来探索微生物感染更深层的意义,找出救治感染病更新更快捷的方法。所以更好地利用外来的科研成果为己所用,这种转换更需要刻苦学习和实践。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人员和物资的大量流动,自然和生态的负性改变,战争与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危害的存在。还有极大一部分地区的人对环境卫生和传染病存在有着极大的认识误差。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与污染致使耐药菌株的出现,为可能新的传染病暴发和快速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
2加强感染科医生的继续教育
2.1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近几十年来世界在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上都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广大医务人员深感自己原有的知识已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非常有必要接受新的理念与临床技术。因欧洲黑死病的肆虐,使人类明白了传染病的严重性。随着显微镜的发明,人类清楚地看见并认识到了细菌———这个单细胞微小动物的存在,细菌为了自身的生存而产生的生存液体,这是直接导致人类生病或死亡的致命因素。而在客观条件充分允许的条件下它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它的载体动物和植物、空气、患病者的唾液)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传播。在人类消灭了众多传染病菌(如鼠疫、伤寒、天花)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改变,新的传染病菌又先后出现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比如2003年的SARS、现在依然流行的禽流感、登革热以及新发现的埃博拉疫情。人类在承认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地发展事实的面前,就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去应对这一事实的出现,并从主观上去研究控制它。对传染科医生要广泛开展学习班,病理、临床研讨班更新他们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对新知识理念的掌握和运用,使他们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提高。
2.2重视学科交叉
现代科学不断地向高度细化、专业化发展,同时在某些领域又进行统一化和综合化发展使之系统化。医学界为了临床应用的需要首先细化了它的学科,即原来简单的内科细化成胸内、肾内、呼吸、肠道、消化等不同的专业科室,这只是让医务人员在某一领域的知识更加精细化、专一化,这是从纵向看。那么从横向来看其中各科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的纵横联系就表明了从事医疗工作人员的知识既要有它的专一性,同时还要有综合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具体讲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在掌握了一项专长以外,在其他相关领域里尽可能地造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尽快成长、提高,尽快的适应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具体一点即感染科医生要经常和大内科医生进行临床和基础理论的交流,掌握临床病原微生物知识,用以提高自己对感染病患者医疗水平的实力,从综合病情来处理患者病情。用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选择合适的用药途径、合理的剂量及给药间隔疗程,这样才能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和重症感染的综合诊治能力。
2.3加强医院感染队伍建设
将医院感染科纳入专业教育体系,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学习内容除医院感染学、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隔离与防护等基础知识外,还应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传染病学、灾害医学等知识的学习。加强对感染性专科疾病的重视,增加感染性疾病专科医务人员学习、进修和交流的机会,可以使科室学术团队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临床能力等诸方面均得到不断提高和加强,学术队伍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4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
为推广本学科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积极申办各级各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通过各级继教项目的举办,全面调动了感染科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增强了大家自觉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水平、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全面发展。广泛宣传感染病和医院感染预防知识,教育全体人员重视医疗活动中的隔离原则和无菌观念,了解各种传染病和感染致病菌的传播途径,做好针对性隔离措施。
2.5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及时掌握全球传染病流行趋势,保持与WHO等国际组织的联系、交流和合作,建立全球性信息合作关系非常重要[2]。
3讨论
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是它的创新程度。医学教育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探索未知,如果缺乏先进性,其本身的生命力也就不存在了。衡量选题是否创新,主要看选题的内容是否能开拓新领域,提出新思想,新理论。要使研究具有一定的水准,而不是低水平或高水平的重复,创新往往便是一个决定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选题的创新性决定了整个研究的结论是否具有新意。任何研究贵在开拓和创新,医学教育研究也是同样。著名历史学家候外庐先生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探索中发展的,如果一个学者不敢言前人之所不言,为前人之所不为,因循守旧而无所作为,是不可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的。”在选题中正确地贯彻创新性原则,可以保证预期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第二,科学性。
是指选题要有先进的科学依据,科学依据的主要标志在以下三个方面:以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不违背科学规律;以前人的信息资料为依据,充分了解课题的现实位置;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出发点。但对自己的经验应避免主观、片面。医学教育是一门科学,它是基于医学与教育两门学科衍生出的一门边缘学科,进行医学教育研究,要以医学教育学科的科学原理来指导自身的活动。医学教育研究选题的科学性是医学教育研究成果能否被推广应用的基础,它制约了以后的整个研究过程。因此,医学教育研究在选题时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科学的理论根据,既不能毫无事实根据地乱选,也不能与以往已被实践检验为真理的科学理论相悖背。选题应遵循:所选的“题”理论和实践基础、选题过程和方向应该符合科学性。这样做才能使整个选题过程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才能使得定题以后的整个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言之有据,述之有理,施之有效。
第三,可行性。
课题的选定要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之上。在医学教育研究选题时,应该正确估价完成所选题目的难易程度,还要对完成选题的客观条件有足够的估计,如:人员水平、研究条件、信息资料、经费来源等。正确估价完成所选题目所需的条件,正确估价完成所选题目所需的时间因素、领导、群众在道义上能否给予支持的因素,现有设备条件因素和各种协作条件因素等等,只有正确地估价了研究人员能否具有完成所需选题的各种主客观条件,选题才具备了可行性。重视选题的可行性是搞好医学教育研究的前提。为此,要对自己与选题相关的知识、能力、经验等有足够的估计,是否能承担、完成;如果选题与自己的主观条件和周围的客观条件相距很远,可行性自然要明显下降。要使选题具备可行性,必须在选题时充分认识研究人员的优势和劣势,摆正自己在医学教育研究中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学教育研究本身不走或少走弯路,最终取得成功。
第四,必要性。
开展医学教育研究是为了推动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从而进行理论与方法上的探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应用。因此,选题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到社会效益、学术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是说,预测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有多大,要以社会需要及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依据。对医学教育研究课题而言,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防止把经济效益看得过重,因为这不是医学教育研究的根本出发点与优势,医学教育研究主要是社会效益。在进行医学教育选题时应该注意:选题应根据医学教育的实际需要而进行,同时应根据医学教育这门科学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选题的过程真正符合推动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需要。
第五,目的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随着现代交通、通讯、国际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使人们不仅要面对基于全球的竞争,更要着眼于全球进行交流与合作。本文着眼于全球化背景下医学教育国际化给医学生培养带来的挑战与要求,借鉴国外医学院校在开展医学生海外交流的理念与成功做法,结合国内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现状,提出八年制医学培养建立一个制度化、常规化的海外交流机制的必要性与对策。
1医学教育国际化
随着世界各国医学教育目标与理念的趋同,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更是要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列。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的出现是医学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权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机构对国际化医学教育的标准与规范做了很多研究,如设在美国纽约的国际医学教育研究院(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提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的要求”,认为医学教育的日益全球化使得界定一个“国际医师”所具备的基本国际化素质非常迫切,因此对全球医学毕业生设置了标准化要求,倡导医学院校结合本国本地实际将这些要求贯穿到医学生培养方案中,以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合格医学人才。
2国外海外临床见习计划现状
在医疗服务与医学教育日益国际化的形式下,国外医学院校意识到开展海外临床见习对于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要性[3],认为海外临床见习能使医学生“面对一个相对陌生、复杂、资源有限的医学环境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断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智谋能力、文化沟通能力,增加对异国医疗服务系统的了解,并更深刻体会本国的医疗服务系统。这些技能与知识是培养高技能、国际化医学人才所必备的条件[4]。因此率先建立开展医学生海外交流的机制,将海外临床见习纳入医学培养计划中。在与笔者所在医科大学建立姊妹学校关系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医学院培养计划中,分别在一年级和四年级课程中留出一段时间为临床选修课程(Elective),让学生自由选择见习的医院、科室、学习内容等。一年级为4周,选择内容可以较为宽泛,四年级为8周,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做深入学习研究。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另外一种医疗环境,加深对行医生涯的理解,锻炼自主学习技能,思考影响患者健康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因素[5]。因此医学院鼓励学生申请至海外医学院校、医疗机构交流。为此,昆士兰大学医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合作关系,甚至在美国、文莱建立医学院分院,为学生的海外交流提供渠道,80%医学生都有海外临床见习的经历[6]。笔者近2年已负责接收该院13名医学生到所在医科大学交流、学习。
3国内八年制海外临床见习现状
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建立符合国际教育标准的医学高等人才培养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医学教育改革和更新[7]。为迎接国际医学教育新形势的挑战与要求,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也做出很多尝试与探索。八年制作为医学精英教育的一种尝试,是迎接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先锋。为了适应医学教育国际化和为高层次医疗机构培养医学精英人才的需要,我国批准部分高等医学院于2004年开始开展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突出表现精英教育的特征[8]。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几年前也开始不断派遣医学生赴海外交流、见习,包括笔者所在医科大学在内的开展八年制医学培养计划的高等医学院校基本上都开展了以临床见习为主的海外交流项目,取得良好的成效,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但基本上还没有形成规模,没有达到常态化交流状态。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将海外临床见习纳入到学生培养计划中,没有建立系统的海外临床见习计划的制度,成为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开展海外临床见习最大的障碍。此外,学生申请海外临床见习的渠道还不够多,经费保障、学生语言能力等都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海外见习开展的质量与规模。医学生海外临床见习计划在西方等发达国家已经相对运作成熟,成为学生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制度化、常规化的运作,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与有益做法,值得我国医学院校借鉴。
4国内开展海外临床见习计划的对策
4.1将海外临床见习纳入培养计划中
国内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医科院校都已经开展了学生海外临床见习项目,但是学生普遍反映他们经常要在国内学习与赴海外交流间作出选择,海外学习与国内学习进度方面产生冲突,而且进入临床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没有假期,因此也不能像国外学生那样利用假期申请海外临床见习。如果毕业班学生得到赴海外临床见习的机会又会与找工作、毕业等发生冲突。这些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课程大纲里并没有设置赴海外临床见习课目,更难认定学分。据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医学院校的做法,将海外临床见习纳入到医学生培养计划中,在医学生课程学习计划中设置海外临床见习的课目,时间以4~8周为宜,让学生能够名正言顺地安心赴海外参加临床见习,并适当给予学分认定。
4.2多渠道获取海外临床见习机会
获得海外临床见习的机会是开展该项目的关键,需多头开发渠道、多形式开展学生海外临床见习。一方面可以通过与海外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海外临床见习基地,由学校(医学院)组织派遣学生赴海外交流。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自行申请海外临床见习。美、英、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医学院都开展了接收海外临床见习生计划,学生可以按对方程序和要求申请临床见习。也可以通过一些为医学生服务的非盈利性组织申请海外临床见习。随着海外临床见习逐渐形成规模,这样的机构提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提供的服务也逐渐完善。这样的机构一般要支付一定的注册费,申请者也需要做一定的鉴别。
4.3经费来源多样化与管理制度化
多样化的经费资助与制度化的经费管理是保障学生顺利赴海外参加临床见习的重要保障。
第一,与海外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互免教学费用,这是目前国际上由学院官方组织的海外交流项目的主要方式。笔者所在医科大学在与海外医学院校(医院)签署学生交流协议时都对互免教学费用达成一致,为双方学生的交流免除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也给项目的运作与管理带来很多便利。
第二,学院设立专项基金或者奖学金项目,可以根据学生见习国家、学生自身条件等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对海外交流资助经费制定了细则,对不同项目资助金额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9]。#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