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

纺织品出口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纺织品出口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纺织品出口现状

第1篇: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

>>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对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试论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困境与对策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纺织品出口中的绿色壁垒及对策 碳关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和对策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我国纺织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美国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05年后我国纺织品出口形势预测 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TBT的困境及出路 我国纺织品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对美国反倾销问题研究 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分析[EB/OL].百度文库.

[3]2012年纺织品服装进出口状况分析出口增幅10年来最低[EB/OL]..

[4]纺织品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百度文库[EB/OL]..

[5]浅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EB/OL]..

[6]刘尚华.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无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研究,2012-11-10[EB/OL]..

[7]郭燕.入世1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发展特征分析[J].纺织导报,2012,(01).

[8]中商情报网.2011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2479亿美元[EB/OL]..

[10]李慧敏,张洁,马月红.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与应对措施[EB/OL].A1006-5024(2008).

[11]田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与对策[EB/OL].B-1002-2880(2007)08-003104.

第2篇: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和生产国,依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低价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占领着一席之地,人民币的升值必然会对纺织品的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人民币的升值对中国纺织品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如促进了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缓解了纺织品在国内的恶性竞争,减少贸易摩擦,改善贸易环境等等。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纺织品出口

1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贸易现状

现在,中国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完善的纺织工业体系,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从纺织原料的生产开始,到纺纱,织布,再到浆染和加工其他纺织产品,一环一环之间都形成了完美的衔接,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和生产国,我国的纺织品是全球纺织品出口第二的产业,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六分之一以上,在我国进出口领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市场上就开始有了中国的一席之地,而在纺织领域,我们更是最引人注目的国家之一。十几年以来,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基本上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幅度,根据世贸组织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的利润额已经达到了2576.8亿美元,就业人数保持在2000万人之上。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的影响,对我国纺织业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针对这一情况,中国虽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挽救,但是事到如今,全球的经济仍然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这就表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仍然处在一个很严峻的环境里,我国出口的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近几年,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不断上升,就必然导致我们出口传统产品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照这个趋势看来,下降的幅度只会更大。

2中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廉价劳动力优势减弱中国出口的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纺织品或服,依靠着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多样的原材料来获取利润。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呈急速下降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急剧上升的国内劳动力成本,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在未来极其严峻,而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相当于邻近东南亚等国家的3到4倍,这种现象向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敲响了警钟。二是人民币的升值造成了劳动力成本在国际市场中比较优势的下降,人民币的升值刺激中国出口大幅度增长的动力已不复存在,未来几年,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动力还是主要依靠出口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2.2纺织领域技术滞后现在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量虽然浩大,但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品的整体技术一直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上,技术的问题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和产业的持久竞争力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我国纺织品品牌的自主创立。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加上注重生产而缺乏管理的现象严重,机电一体化的先进纺织机械落后,无法与国际先进的纺织机械相提并论,与国际先进的纺织机器相比,我国纺织机械在工艺性能、产品软件开发能力上、机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及能耗等方面均有明显差距。另外,在我国纺织品还是注重使用棉花等一些原始材料,对于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还不够。

2.3缺乏自主品牌目前,中国纺织产品原创能力差,附加值低,缺乏自主品牌产品,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不强,随着国际市场的日趋成熟,产品之间的较量其实就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品牌蕴涵着产品自有的科技和文化。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全球服装出口总额中占有20%左右,然而在一些国际市场上还是看不见中国品牌的身影,我国服装注册商标超过数十万个但是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认知度的品牌还比较少,甚至不及百个,而在我国国内的服装市场中看见更多的却是许多外国品牌。

3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3.1人民币升值缓解了国内纺织品的恶性竞争从长远方面来看,汇率的调整有利于国内纺织品贸易的秩序化,在汇率未变之前,国内纺织品企业为抢订单,都向国外客商报特别低的成本价。我国纺织品出口面对的不仅仅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各种问题,更多的是本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我国纺织品一直以来都是采取单一报价直接标价的方式,在人民币升值后,很多纺织企业不再采取单一报价的方式,而是综合考虑汇率,原材料等一些不确定因素的浮动,将这些因素考虑在报价之内。同时,一些企业也不单单是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生产一些低利润大出口的产品,更多的企业开始寻求高端产品的研发,不再寻找单一客户,而是多方面发展高端客户,在竞争方面做到差异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纺织品行业的恶性竞争。

3.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改善贸易环境2005年,纺织品的配额限制全面取消,使得纺织品出口贸易得到大幅增长,发展迅速,纺织品外贸市场慢慢走向稳定,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对于中国来说是个不错的发展机会,但是由于中国受到加入WTO协议书“三大不利条款”的制约,目前很难充分享受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结果。美欧对中国外贸的设限,阻碍了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发展,我国出口的纺织品附加值低,主要通过低价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这就必然会引起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会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价格提高,但是因为纺织品的最初价格本来就低,即使提高价格,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对于中国纺织企业来说,一味的走低价战略不是长久之计,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改善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

[1]朱镇斌,朱重生.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2012,(06)

[2]徐晨露.中国纺织品对外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国际纺织导报,2013,(10)

[3]崔甲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0)

第3篇: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今后两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及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在我国整个对外经济关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自1978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双边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并且取得显著成效,其中纺织品贸易在整个贸易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目前,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仅次于香港;而中国又是日本最大的纺织纤维进口国,纺织品出口是现阶段我国外贸出口创汇的第一大项目,可见纺织品贸易对两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中国复关未果,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中日纺织品贸易能否保持现有势头并有所增长,这一问题就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日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

1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

对九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形势,各方面的预计是总趋势仍是增长状态。其中工业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可达3%左右,发展中国家年增长率将在4%以上。有关资料表明,世界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世界纺织品贸易扩大1.5个百分点。这就是说九十年代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大环境来看,中国纺织品出口面对的是相对景气的市场,其容量每年至少扩大3%左右。但问题是,国际市场容量扩大,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按照原有市场比例去填补新增部分,能否继续扩大纺织品出口将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竞争实力。那么近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又具有哪些特点呢?笔者归纳为5点:

1.1深加工出口比重不断增加,出口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高附加值方向转化。

表1的有关数据资料表明,1992年一1993年中服装出口的增长率高于纺织品的增长率,1994年服装出口增长幅度虽略低于纺织品的出口增长幅度,但其出口仍占总出口额的66.7%。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原料价格急剧上涨,工资优势削弱、纺织初级产品的比较效益下降所致。

另据日本化学纤维协会称,1994年日本从中国进口服装增长30%,高达81亿美元。毫无疑问,服装出口占整个纤维制品出口的比例日益增长,是产品的附加值增高、加工深度延长的表现。但是从出口的服装来看,我国服装价格依然较低,仍是一种数量型、资源型的深加工,是凭借服装出口数量的大量增加而使出口额增加,而不是通过单件服装的价格提高。

1.2出口产品的原料结构仍以天然纤维产品为主

从出口的纱线来看,1994年共出口28.05万吨,其中棉纱线出口达19.49万吨,占69.5%;亚麻与竺麻纱出口6.14万吨,占21‘9%;合成短纤与棉混纺纱线出口2.42万吨,仅占8.6%。而出口织物中,棉织物的出口约占总出口的一半以上。

我国是世界上几大产棉国之一,并且盛产丝、麻等天然纺织纤维。由于我国在化纤生产方面还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出口产品的原料结构以天然纤维为主这一局面可能还要维持相当的一段时期。

1.3直接出口的比重没有太大增加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纤维制品出口的国家(地区)中日本一直占据第二位,香港是第一位。1994年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额中对日出口额为73.82亿美元,占20.8%;对香港出口额为124.51亿美元,占35.0%。中国产品通过香港间接进人其他国家的比重相当大。九七年中国后,可以预见我国对其他国家的纺织品直接出口会增大。

1.4以量取胜的根本格局没有变化

以梭织服装为例,梭织服装94年出口金额142.68亿美元,比93年增长30.2%,出口量比93年增加15.1%,而单位产品价格仅增长13.1%。这表明我国出口的纺织产品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以量取胜的根本格局仍没有较大变化。中国现正对纺织业的不合理结构进行调整,希望改变以量取胜,产品竞争靠低价的形势。如果这种格局能得以改变,将大大加强中国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为重振纺织工业奠定基础。

1.5原料紧缺限制了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

近年由于棉、麻、丝等原料的供不应求导致纺织业需用的原料价格上涨,单位数量出口价格下降,这给企业的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很多纺织企业被迫停产待料,从而使纺织产品出口受到很大影响。1995年原棉价格开始有所回落,这种紧张状况才稍稍得以缓解。中国对日本纺织产品的出口同样具有以上特点,并且在近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2日本纺织现状

从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来看,各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其纺织业也大都经历了幼稚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过程。日本纺织业也不例外,其纺织业已进人衰退期,可谓夕阳产业,无论怎样予以保护,它的消亡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中国的纺织业则正处于兴盛时期,两国若能在这一领域加强合作,那么在经济上的互补优势将会进一步得到发挥。目前,纺织产业在日本产业中的比率正在逐渐缩小,其现有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小,生产周期短,快速交货等特点,生产产品多属于高档纺织品。

日本是一个经济增长率及个人消费支出大的国家。根据经济学上的观点:当一国的人均收入增高后,个人用于食物方面的消费所占的比重会大大降低,而用于衣着、娱乐的费用则会增加。日本自经济飞速增长以来,其国民的人均纤维消费量在逐年上涨,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可见,日本市场对纺织产品的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其对纺织品的需求呈现以下特点:(1)成衣需求量大,且追求高档名牌服装;(2)时装周期逐步缩短,款式更新速度快;(3)由于总体购买力的上升,对价格便宜的中、低档货需求也将上升,物美价廉的商品仍表现出较强的吸引力;(4)日本对进口成衣没有限额限制,吸引了众多制衣厂商进军其市场,以实现货源地多元化的目标;(5)日本制衣业取代进口的能力不强,大量原料型产品仍需进口。另外,日本商家获信息快且准确。

3、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对日纺织品出口额将困难重重。

1993年日本纺织产品进口2万亿日元的总额中,中国的比重高达42%,金额为8470亿日元。日本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家,历来国内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浓厚,中国纺织产品对日出口的激增长,使日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鉴于此,日本通产省1994年12月5日生效一份《关于制定纺织品保障措施的手续问题》的提案,规定了动用MFA保障条款保护日本纺织业的具体操作手续,首当其冲的对象就是中国。如果日本只对中国设限,那么其他国家就会利用此机会抢占日本市场。因此,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情况不容乐观。

日本现正实行货源地多元化的政策,使其对某一国的进口都不至于完全占领该国的市场,而近几年中国纺织品已占日进口纺织品数的一半左右。加之,日本市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关税贸易障碍,如:高标准测试要求;分销渠道复杂及一些强大的工业联盟等等,这一切都使中国对日出口纺织的难度加大了。当日本的人均纤维消费水平达到饱和之后,其国民的消费就会转向其它领域,到那时中国要再想提高对日出口量将会更加艰难。

从以上几方面的情况分析看,近期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不利因素多于有利因素,但是通过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新领域,两国贸易前景仍是美好的。那么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具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1)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总额不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甚至可能会有所减少;(2)中国对日出口成衣比重会逐年增加,纺织品生产原料仍然以天然纤维为主;(3)日本在1997年以前,将保持我国纺织品出口主销市场的第二位,1997年中国后,可望成为我国最大的纺织产品出口国家;(4)中国纺织品在日本市场所占份额比前两年有可能减少;(5)中国从日本进口的纺织品化纤原料将进一步增加。

随着南亚和东盟各国纺织业的兴起,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建议应采取以下对策:(l)中国纺织工业出口企业应该加强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免一国设限,就造成严重影响;(2)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朝高附加值、深加工的服装业进军;(3)切实落实外贸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针对日本可能提出的关于限制纺织品进口的双边磋商,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4)九十年代,按照国际纺织品出口发展规律,我国纺织品出口已进人成熟期,而且现阶段纺织工业作为出口支柱产业为国家积累外汇资金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国家还应大力扶持纺织工业,促进出口。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纺织品市场基本走势及对策,纺织经济研究1994.(10):19

2方兴.纺织工业出口外向型战略的伟大成果.中国纺织经济.1995.(3):6一7

第4篇: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

【关键词】出口退税 政策调整 纺织产业结构

纺织业是中国的传统行业。也是中国对外依存度最高,实现国际化最早的产业之一。 近20年来我国纺织服装类产品的出口在全球的地位逐渐上升,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自2007年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放缓甚至有下降趋势。因此,研究旨在减缓下降趋势,提高纺织市场国际保有量的出口退税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变化

纺织品的出口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2006 年,我国纺织产品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占全国货物贸易出口的 14.9%,连续第四年保持高位增长。2007 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内政策变化的 影响,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增速开始放缓并呈现下降趋势,同比增幅较 2006 年下降6.3%。2008 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外市场需求缩减,我国纺织产品出口增速下滑10.7%。2009 年,尽管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国家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纺织产品出口同比增幅仍然下降18.3%。加之诸如人民币持 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新老问题的影响,纺织产品的出口势必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前景不容乐观。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三大出口市场 美国、日本、欧盟需求减少的外在环境,纺织产品成本上升导致我国纺织企业提高出口价格以消化成本的内在环境下,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明显回落,2月和6月分别出现负增长,出口总额的同比增幅再次下降,纺织行业出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出口增速开始放缓甚至有下降趋势。为了减轻纺织行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自2008年8月1 日起,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 13%。1 0月2 1日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下发通知。 规定自11 月1日起再次上调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至14%。2009年,我国出口退税率又经过第四次微调4月1日出口服装、纺织品退税率增至16%。因此在2009 年,我国纺织产品的月度出口震荡上升,在2 月跌至谷底并经历两次大规模出口退税率上调后,纺织产品的出口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稳定回升,12月更是同比4.4% 和环比20.3%双增长创年内新高。因此,总体上看,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增加纺织企业出口总额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二、出口退税项下我国出口纺织业发展现状

然而,近年来,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纺织服装业2/3企业总体上在亏损或者微利状态。我国纺织品出口遇到了巨大困难。主要体现在:第一,高速增长下的低效益。纺织品出口总的增长同利润的增长并不成正比例。?如1997年纺织品出口额虽然较上一年增长23.7%,但效益情况并不乐观。第二,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由于出口配额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贸易方式单一,出口流向集中,经营秩序混乱,贸易条件恶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失调,正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

三、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出口纺织产业的影响

国家2004年曾多次调低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虽然使得一些生产效率低的中小企业从市场中淘汰,低端产品规模逐步减少,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但毕竟纺织品及服装行业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过于庞大。因此,国家又不得不提高其出口退税率,以缓解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所导致的剩余劳动力释放所带来的就业压力。

1.出口税率下调的积极影响

(1)促进纺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纺织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迹象。因此,纺织行业非常有必要进入一个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阶段,一些小、散、乱以低附加值甚至搞恶性压价竞争的企业将被迫退出,有市场承受能力、赢利能力强的企业才会留下来,从而提升纺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出口退税率的调整,短期而言会降低行业利润水平,使纺织品出口增量下降,但长期来看会促进纺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有利于纺织业从以量取胜的竞争模式逐步转向以质取胜的模式

出口退税率下调会淘汰掉一批以低附加值竞争的边缘企业,并为优质企业让出更大的市场空间,有利于纺织企业从以量取胜的竞争模式逐步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质取胜的竞争模式。

(3)促进纺织品出口贸易秩序改善

出口退税率下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低价竞销现象,改变了以往单纯依赖低价策略的国际竞争模式,对维护纺织品出口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4)减少贸易顺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贸易顺差带来外汇储备的激增,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纺织行业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创造者。所以,出口退税调整中,纺织行业首当其冲。而降低出口退税率,可以间接减少贸易顺差、减少外汇储备增量,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出口税率下调的消极影响

(1)进一步挤压纺织行业利润空间

据测算,出口退税率每下调一个百分点,纺织业利润就会下降40亿元。在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近年来利润一般维持在3%-5%。现在出口退税率下调两个百分点,纺织出口企业利润将更加微薄。

(2)纺织品贸易的成本上升,出口增量下降

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增加了出口纺织品的成本。虽然纺织品出口企业通过适当提价可以部分抵消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但出口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导致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和部分国际市场的丢失,一些原本微利经营的中小企业可能会放弃出口,被迫退出国际市场,从而导致纺织品出口数量下滑,出口增速放缓。

3.出口税率上调的积极影响

(1)扩大出口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的出口总额较低,但从8月份国家上调纺织业出口退税后,出口量有明显回升。据海关统计,我国纺织服装月度出口值在2009年3月探底之后快速反弹, 9月份当月出口167.4亿美元,为年内月度出口峰值,环比增长6.7%。

(2)稳定就业

纺织属于劳动密集型、高成本、低利润的行业。在当前情况下,全行业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就是养活了2300多万纺织工人(只统计了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从原材料角度看,我国棉、毛、麻、丝年产量共达900多万吨,关系到1亿农民的生计。所以,整个纺织业直接和间接的吸收了一亿两千三百万的劳动力。

4.出口退税上调对纺织业的消极影响

(1)导致利润外流

截止到2009年,我国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接近于出口零税率。对于面临出口萎缩的外贸企业来说,退税率的上调本应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但事实上,由于现在是买方市场,我国在出口商品上的定价权十分薄弱,因此一些外商以出口退税提高为借口不断压低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而许多外贸企业为了能保住订单,又不得不忍痛接受。所以实际上我们直接补贴的不是外贸企业而是国外的消费者,这就造成了利润外流的现象,这是我国纺织业出口退税上调所带来的最严重问题。

(2)不利于产业升级

我国前两年对纺织业实行下降的出口退税率,主要是为了利用这一杠杆淘汰劳动生产率低的小纺织企业,实现资源配置的调整,推动我国纺织产业结构和产品机构的优化升级。但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我国纺织行业出口下降,利润下滑,企业面临濒临倒闭的危险,在此条件下,我国政府不得不上调出口退税来拯救纺织行业,这势必就会造成前期的产业优化工作付诸东流,不利于我国纺织行业的长远发展。纺织品这种低技术含量产品的退税率过高,不仅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还造成了纺织品内需与外需增长不平衡的现状。

(3)易引起出口骗税

目前,中国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为16%,位列前茅,相应的纺织业出口骗税现象也远比其他行业严重,出口骗税额占出口骗税总额的二分之一以上。纺织行业的严重骗税行为不仅危害国家税收利益和经济安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损害了一些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纺织企业的经济利益。

四、基于我国纺织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纺织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提高确实能为纺织企业的复苏带来切实利益,但是简单的补贴,并不能完全解决当前纺织企业所存在的棘手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优胜劣汰在所难免,生存困难的时期对纺织企业而言更是其全面提升行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难得契机。除了期待国家所能给予的更多具体措施、更大扶持力度,只有纺织企业自身的历练成长才能真正促使我国纺织行业稳固发展。

1.打造国际知名的自主品牌

由于我国纺织企业忽视对自主品牌的建设,加之长期处于来料加工、贴牌生产的环节,导致我国纺织行业成为国际纺织“低端供应链”的代名词,大部分纺织产品自主品牌知名度低、10%的出口利润微乎其微。没有自主品牌就势必没有竞争力。为此,纺织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振兴计划,通过向国外优秀品牌学习,并结合自身资本优势和资源平台,以科技为依托从品牌设计、控制、到经营管理来打造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同时,大力发展国际化,也有助于提高纺织产品的附加值和成本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纺织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2.加快产业结构的创新升级

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虽然年年增长,却有不少问题隐藏其中,导致纺织企业的效益并未因此提高。想要在国际市场取得话语权、定价权,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创新升级,这是整个产业进步的必由之路。可见,之前政府持续下调纺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正是为了引导我国纺织企业进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因此,面对当下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的现状,我国纺织企业必须积极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和优化布局为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在产品创新、原材料创新及生产方式创新等方面开发新的原料、工艺、装备乃至产品,实现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推进我国纺织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赵丽丹,司增绰.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历程考察――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回顾[J].经济界,2009(2).

[2]杨雄飞.浅谈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J].商业时代,2009(6).

第5篇: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

关键词:贸易摩擦;绿色壁垒;纺织生态标准

在纺织品贸易中,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竞争中却要遵循由发达国家制定的贸易秩序,这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对外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本文通过正确认识绿色壁垒的成因,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纺织业出口的影响,最后以绿色营销为思路,提高企业竞争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从而真正实现中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一、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分析

(一)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总额增加,占全国商品出口额比重却下降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衣冠王国”之称,纺织工业一直是中国的传统工业。近二十年来,中国纺织品出口额占全球纺织品出口额的比重逐年上升,目前已达到1/4。在2001—2008年期间,中国纺织出口金额由534亿美元增长到1 523.6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79%,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从15.7%上升至25.6%。是中国净创汇的主要行业,据统计,2009年中国纺织品累计实现进出口1 902.58亿美元,占全国贸易总额的8.9%,贸易顺差高达1 259亿美元,是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六成。无疑,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的巨额顺差,已成为中国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如下页表2所示):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几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占全国商品出口额的比重逐年下降(如下页表3所示),由最高点1995的25.69%低至2009的15.3%,甚至在2005年低至15.1%。虽然比重由所下降,但是纺织品仍然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二)纺织品出口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技术含量较低

在贸易方式上一般贸易比重继续增加,2007年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方式出口819.13亿美元,同比上升24.28%;进料加工贸易出口199.59亿美元,同比上升12.68%;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07.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其中:纺织品一般贸易方式出口318.44亿美元,同比上升23.99%;进料加工贸易出口96.49亿美元,同比上升15.26%;来料加工贸易出口12.40亿美元,同比增长5.67%。服装一般贸易方式出口500.69亿美元,同比上升24.46%;进料加工贸易出口103.09亿美元,同比上升10.37%;来料加工贸易出口94.70亿美元,同比上升0.77%。

二、中国纺织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具体表现

(一)受到的损失逐年递增

来自商务部科技司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绿色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已从20世纪中后期的每年4亿美元~5亿美元上升到本世纪初的每年10亿美元左右,2008年就比2004年增加3.6亿美元,增幅高达54.55%(如表3)。

(二)受限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如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香港是中国服装纺织品出口的五大市场,占中国出口总额的72%。出口市场的过分集中,增加了纺织品服装出口对特定市场的依赖,增强了出口贸易的不稳定性。由于绿色贸易壁垒主要盛行在发达国家,因此中国纺织品在出口时更容易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如2008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因绿色贸易壁垒而遭受的损失中,欧盟、日本和美国造成的损失分别占到了25.26%、24.22%和23.16%。

(三)受限的产品种类比较集中

受到绿色贸易壁垒限制的产品主要包括:第一,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其中主要是棉纱线和棉机织物);第二,服装及衣着附件(其中主要是织物制服装、非针织或钩编织物制服装、针织或钩编的服装)。

(四)受限的内容涉及面广

受限内容涉及到了环保法规、环境标准和合格评定各个方面,主要是:(1)纺织品甲醛含量超标。(2)织物和面料中使用了偶氮染料。(3)纺织品上砷、铬、铜、铅、汞、镍残留量超标。(4)纺织品的标志或标签不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5)纺织品包装不符合环保和绿色包装要求。(6)生产厂商没有取得1SO9000质量体系认证。(7)生产厂商没有取得1SO14000环境系列认证(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政府已作此项要求)。(8)纺织品上没有环境标志认证。(9)出口美国的纺织品没有FTC标志认证(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标志认证)。(10)出口美国的纺织品没有CPSC标志认证(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标志认证)。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是很显着的。它的实施在某些方面对中国纺织服装绿色化产品的开发和行业环保观念的转变会起到一定的正面促进作用,同时,它也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了很大的障碍,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促进观念发生转变。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从另外意义上讲,可以促使中国纺织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错误观念,由只重外在质量转向外在和内在质量并重;由只重产品本身质量转向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及环境保护并重;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也使得中国消费者提高了对产品的健康安全性能的认识,增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推进了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环境标准的建立。近年来,随着国际环保要求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特别是国外各类针对纺织及服装产品环境标准和要求的出现,鉴于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出的偶氮染料禁令以及对纺织品中重金属浓度的限制,当时国内没有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标准,鉴于这种情况,中国纺织工业局,于当年10月组织专题小组开始研究针对纺织品中重金属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目前,中国已经制定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纺织品中重金属离子游离量测定。

(二)负面影响

1.增加了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成本,削弱了产品竞争能力。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企业必须建立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增加了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成本,这种成本我们称之为环境成本。环境成本内在化之后,产品的价格提高,国际竞争力将失去比较优势,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例如,为了使产品达到进口国技术法规的要求,国内纺织印染企业不得不大量使用价格高于国产染料3~5倍的进口染料,使纺织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价格提高,影响了产品的竞争能力。此外,增加了出口检验检测费用。有很多的发达国家要求进口的纺织服装产品必须经过国际上的权威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单据,而在国际上的权威机构进行商品检验的费用很昂贵,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而据欧盟估算,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约需8.5万欧元,每一种新物质的检测约需57万欧元。这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甚至大型企业也同样难以承担。

2.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份额的影响。近年来,发达国家对环境和安全日益重视,绿色贸易壁垒体系越来越健全,标准越来越严格。中国纺织品如在短时间内未能达到这些国家制定的标准,市场份额就会面临缩小的可能。如欧盟是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但是,最近几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增速已经趋缓,市场出现萎缩趋势。金融危机后欧盟内部制定更为苛刻的标准以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这将使中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将有可能达不到欧盟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造成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份额的降低。而且美国、日本、欧盟、加拿大等国均为世贸组织中“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和活跃分子,他们的行动往往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纷纷效仿,从而使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更为严峻的局面。 转贴于

3.市场准入方面的影响。据有关统计,每年中国有将近约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遭遇绿色贸易壁垒而受阻,其中纺织品服装是受影响最大的产品之一。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优势,以他们国内的技术、环保水平等为标准,通过立法或其他非强制性手段制定了许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和法规,限制别国产品的进入。

四、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机制和措施

(一)实施纺织品生产绿色化战略

首先,企业在生产经营时有必要,强化绿色意识,增强绿色观念。其次,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出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或危害极小、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并有利于资源节约与保护,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的纺织服装产品。最后,加速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调整,鼓励少污染或者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加快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依靠低价竞争为主转向依靠质量(特别是绿色质量)竞争为主,由资源过度消耗为主逐步转向以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为主。

(二)建立和完善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第一,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技术水准的绿色人才改善技术条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绿色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构建人才技术基础。企业应加强对检验检疫人员、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积极参加当地检验检疫机构的培训活动,及时了解

检验检疫机构的动态信息,不断地加强和改善企业自检活动。

第二,应用WTO规则,妥善解决环境贸易争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当积极应用WTO规则,反对绿色壁垒的滥用。当其他成员对中国出口商品采取限制性措施时,我们首先应积极进行调查,判别外方的措施是否真正符合WTO规则。如确属对方制造“绿色壁垒”,则应根据WTO有关协定的规则,与外方磋商和谈判,据理力争。WTO争端解决机制具有司法特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鼓励各成员通过磋商来解决争端。即,将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途径作为磋商的后盾和争端解决的最终选择。

(三)增强企业产业链的技术积累、改进和创新

通过生产技术的积累、引进和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面临绿色技术壁垒的尴尬境地。加强产品生产阶段的技术和质量控制,减少进入流通领域后面临的压力,尤其是原材料利用率的提高和生产过程后污染物的处理方面。注意产品生产阶段的技术积累,在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技术和产业升级。如建立内部绿色壁垒,引导企业向技术积累的方向发展,在资源利用率和环境影响方面为企业制定一定的标准,让中国的出口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先经过中国自己制定标准的考核,通过内部质量和技术控制培养企业的竞争力。

(四)制定和完善中国纺织生态标准及相关法规

要发展和扩大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必须实施生态纺织品认证制度。实施生态纺织品认证制度,需要制定和完善中国的纺织品生态标准及相关法规。中国于2001年先后了《纺织品通用安全技术要求》、《生态纺织品通用及特殊技术要求》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起草的HJBZ30—2000《生态纺织品》等几项纺织品生态标准,这表明了中国对生态纺织品的重视程度。2007年3月23日召开了全国标准化会议,在2008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加快包括纺织品服装安全在内的十个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

虽然如此中国的各项标准仍与国际相关的最新法规存在一定差距,如染色牢度、异味、耐水色牢度、耐汗色牢度等指标与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生态纺织标准0eko—TexStandard100所规定的指标相比都偏低;此外,在检测技术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检测技术的标准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参照0eko—Tex Standard 100制定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绿色纺织品强制性标准,并要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及时调整,使之成为国际认可的纺织品生态标准。 转贴于

:

[1]陈昕.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

李丽.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和对策[J].科学与管理,2006,(2).

王莹.新形势下中国纺织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上旬刊,2010,(16).

第6篇: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

关键词:河北;纺织品出口;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16日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各国产业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河北省对外贸易也以此为指导。河北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构成了纺织行业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然而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削弱了纺织品的价格优势,还受到发达国家的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的打压,如果不转变纺织品出口结构,继续参与国际竞争很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一、河北省纺织品生产与出口现状

(一)河北省纺织品生产规模增速放缓。作为纺织品生产大省,河北省的纺织品生产已经大不如从前。从河北省纺织与服装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2014年全年完成:纱214.77万吨,同比增长6.33%,位居全国第七位,相比2013年增速提高1.07个百分点;布61.23亿米,同比降低5.85%,位居全国第六位,相比2013年增速降低4.27个百分点;印染布1.75亿米,同比下降39.65%,位居全国第十位,相比2013年增速下降16.82个百分点;绒线7.98万吨,同比提高了0.17%,位居全国第二位,相比2013年增速提高了4.64个百分点。2014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40.45亿元,累计增长6.38%,增速低于2013年5.32个百分点,发展速度持续放缓。

(二)纺织品出口低速增长,行业效益平稳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欧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导致河北纺织企业出口收紧。2014年河北省纺织行业全年完成出货值142.77亿元,累计下降0.98%,下滑速度趋缓,低于全省11.91个百分点,位列全国31省市第11位,出货低迷状态仍在持续。河北省2014年全年出口累计完成65.09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19.28亿美元,同比增长5.22%,出口保持了较低的增长。从行业的效益来看,河北省纺织业在2014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12.41亿元,同比增长6.43%,增速相比2013年下降4.3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43.63亿元,同比增长7.68%,增速相比2013年提高4.24个百分点。纺织业实现了较平稳的增长。

二、河北省纺织品出口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必要性

(一)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河北省廉价的劳动力是构成其纺织品出口比较优势的重要体现,而如今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比较优势的地位也随之减弱。2012年和2014年,河北省再次大幅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其中2012年月标准4档平均增幅为20.45%,2014年调整后执行最高档标准的地区比目前的1320元上涨160元,执行最低标准的地区上涨170元。2011年纺织服装业劳动力成本平均增长50%~60%,与前一时期相比,上涨幅度明显加快。“后危机时代”我国劳动力短缺的现象更加显现,河北省也不例外的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这一现象的出现预示了河北省劳动力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劳动力供给的短缺必然会引起劳动价格的上升,这必然会削弱纺织品在劳动力成本上的比较优势。

(二)“比较优势陷阱”的出现。提起河北省石家庄,不得不提的一个标签就是纺织业。石家庄曾经是“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四大纺织基地之一,当时的纺织业绝对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量的本地居民、外地专家加入到了这个产业,成了纺织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石家庄纺织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棉纺织业由兴盛走向衰败。比较优势战略过分强调静态的贸易利益,忽略了贸易的动态利益,不利于河北省纺织业结构的演进、技术的进步以及制度的创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风起云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产业内贸易不断扩大,资本与技术对劳动力的加速替代,从而导致河北省传统的纺织业比较优势日趋减弱,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同时,由于纺织品的国际容量增幅有限,而且河北省工资水平的快速增长又部分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致使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河北省纺织业陷入了“比较优势”困境。

(三)贸易争端接连不断。较低的成本优势引来了国际上贸易摩擦,撞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面临着各种反倾销的法案。2013年,印尼集中对我国纺织品发起了3次反倾销,在经历金融危机后,2009年对我国纺织机织物、人棉纤维、纱线等接连不断地发起反倾销。尽管这些年来,河北省的纺织品出口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总体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许多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同时许多出口企业的法规意识、标准意识和认证意识都比较淡薄,更缺乏国外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信息,致使许多出口产品包括其生产条件、工艺和方法达不到国际或国外的技术标准。即使一些产品有质量,但由于缺乏认证,仍然不能进入一些国家同类产品的主流市场。

三、河北省纺织品出口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建议

(一)加大环保纺织品的生产与出口。与有些国家相比,我国符合环保要求的纺织纤维原料及纺织品服装生产存在较大的差距。环保型纺织品的开发,也是我国纺织产业较薄弱的一个环节。一些符合环保要求的纺织材料,如Lyoceli纤维、PLA纤维、Modal纤维、牛奶纤维的生产还谈不上规模,有害染料的应用就更为普遍。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一份资料显示,因不符合环保要求,中国每年有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其中23亿多美元的出口商品在数量和价格上受到影响。

从国际市场发展趋势看,加快纺织环保纤维、环保纺织品、环保染料、环保助剂等研究开发,是提高国际竞争力、打破绿色壁垒的关键手段之一。我国纺织品只有顺应国际市场的发展潮流,大力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生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向绿色纺织原料,绿色纺织品主动靠拢,才能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河北省的纺织产业政策迫切需要调整,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将低端的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通过税收、金融和资金扶持等政策杠杆,支持引导纺织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转型升级,坚持走高端路线,实施精深加工和名牌战略,坚持把产品和市场定位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及精深加工产品。市场上县域纺织工业已经成为河北省纺织工业的主体,各市县要根据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集聚区域,真正以产业集聚提高竞争力,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采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纺织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

(三)加快品牌建设,建立多元化市场。河北省在纺织业发展时要避免变为国际知名品牌贴牌生产的局面,应注重培育自主品牌。省政府要以全球纺织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为对象,整合营销手段,进一步加大区域和产业的对外推广力度,同时加大对各种损害区域品牌形象行为的监督与处理力度,为河北省纺织产业区域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纺织企业也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产品档次、优化出口结构、增加品牌附加值上;积极树立品牌意识,优化产品设计,提高品质以维护自有品牌的形象,更要为品牌进行投资,运用标准化生产模式实现由加工型向品牌出口型转变,同时在实施品牌战略中要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建立多元化市场,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提高品牌产品在国内大城市高端市场的占有率,依靠内需做大国内市场,实现企业产业转型和升级,在外贸遭遇瓶颈之际借助国际高端品牌撬动国内内需市场。通过品牌提升提高纺织产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的比重,增强河北省纺织国际竞争力。

(四)重视人才培养,加大机械化投资。河北省纺织服装业在生产管理、设计、营销、广告等方面都缺乏人才,政府可通过扶持政策、建立专项基金引进或者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促进与国外的交流学习。

企业通过完善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选送技术人员到学校进修或与学校联合开设培训培养人才;还可引进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提高员工福利水平、工作环境来挽留人才;加大自动化机械化投资建设,缩短劳动力数量,满足国际需求,使现有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加高效、高质的完成工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颖.河北省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科技向导,2011.11.

第7篇: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分析

2005年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的4年中,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增长速度达到了18.5%。从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总额来看,2008年达1793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8.12%,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0.3%。同期,纺织品服装实现贸易顺差1643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总值的55%。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目标地区分析

在后配额时代,一定时期内中国对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等传统非配额限制市场拓展空间有限,出口的主要拓展市场将是美国、欧盟。据专家估计,如果没有特保措施的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将有可能占到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量的70%。

二、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贸易面临的机遇

第一,我国纺织行业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长期以来在配额的限制下这种产业竞争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波动对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影响很大。自从配额逐步取消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稳步增长。可以推论,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能力将会进一步解放,纺织品出口也会有相当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第二,我国纺织企业将会面临更多的贸易机会,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业在质量、管理、环保、品牌等方面的发展,充分发挥成本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力。配额取消后,对我国纺织品与服装实施配额限制的国家和地区因配额而形成的障碍也将消失,我国纺织企业可以自主地开发国际市场,享受更多的贸易机会。

第三,可以促进我国纺织机械出口,提高纺织技术,同时促使纺织行业加大对外投资,开辟多元化市场。取消配额限制后,世界各国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可以凭借自身的竞争优势,提高纺织机械出口和纺织技术的高科技含量。同时,利用自身相对较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非洲、中南美、北美、中东、欧洲投资办厂,开辟多元化市场。

第四,可以促进我国纺织工业加快结构调整。配额取消、关税减让和服务业市场准入的实施,将会使国内纺织品和服装市场更加开放。国外的资本、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等要素涌入必然对国内市场造成新一轮冲击。这就迫使国内企业必须转换经营机制,严格按照市场经济和国际规范的要求参与市场竞争。同时,我们还必须加强与各国在纺织领域中的合作,推动纺织产业升级。

(二)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贸易面临的挑战

第一, “特保措施”的频繁采用将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领域出口贸易新的制约因素。由于纺织品服装特保要求的门槛相对较低,提起的程序也相对简单,所以韩国、美国、日本、欧盟、印度、加拿大等国纷纷启用纺织品服装特保措施。

第二,国际市场日益兴起的对纺织品的生态、环保要求将对我国出口企业构成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如欧盟实施的《关于禁止使用偶氮染料指令》,迫使国内许多纺织企业使用进口染料,使得出口纺织品价格升高,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受到影响。此外,欧盟还制定了纺织品服装的生态标签认证制度,已成为鉴定环保纺织品的重要国际标准,事实上已成为纺织品服装进入欧洲的必要认证。

第三,利用低成本对外扩张、实施粗放式发展不是长久之计。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力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成本低,但仅靠低成本驱动市场扩张肯定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况且与印度、越南相比,其劳动力成本更低,只是目前印度不是WTO成员国,而越南的国内基础设施太差而尚未发挥全部潜力。但即便如此,我们不能忽视其竞争力。

三、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产品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制造在高性能、高功能、高文化品位的知名品牌的纺织品服装市场中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依靠提高主导产品的性能、使用功能和文化品位,实施品牌策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此,要促进和保护企业创新成果,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产业链的整体创新能力。

(二)加强自主管理,规范出口秩序

目前,我国纺织品经营过度分散,又加上竞相削价竞争,使得收益降低,也让国外对我国出口纺织品的倾销指控加剧,影响了国家整体经济利益和声誉。今后在纺织品出口上,要努力依托行业协会,统一管理。并且,我国政府要减少或取消对纺织行业的财政补贴和出口补贴,抑制纺织业重复建设和低水平扩张,以避免出口过度竞争和低价倾销而被国外反倾销或动用特保措施。

(三)寻求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努力扩大出口

目前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地理方向主要集中在香港、韩国、日本、欧盟和美国,对其出口占到我国纺织品与服装出口总量的75%。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使得我国纺织品贸易对外依存度较高,从而存在着潜在的不稳定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和加强传统的出口主销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出口市场和地区,促进我国纺织品贸易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四)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纺织业核心竞争力

出口企业应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上狠下功夫,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具体应注意以下问题:(1)调整经营理念,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用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标准来实施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过程控制。(2)通过引进外资,改良技术装备,实施技术创新,使产品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方向发展。(3)在原料使用上,尽量自主研究并利用新型环保材料,从而减少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降低进口成本。另外通过对加工工艺进行改造,减少工业污染,使出口产品达到绿色环保要求。

(五)建立产业集群,提高纺织业综合竞争力

第8篇: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

[关键词]贸易保护 纺织品出口 反倾销 应对建议

一、引言

金融危机爆发,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奥巴马政府的"购买国货"条款到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实施,以反倾销为名的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增多,我国纺织产品成为外国反倾销的主要对象之一。反倾销一旦立案,累计制裁可能长达10 年甚至20年之久 。

二、我国纺织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

自1979年8月我国遭遇了第一例反倾销案以来,我国纺织品立案数和裁定率均排名世界第一,涉及金额达几百亿美元。2005年取消实行了43年的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制度,但是国际纺织资源并没有进入一个有序、公平、自由地进行市场化配置的竞争时代。2005年3月,欧盟和美国两大市场同时向我国纺织企业发难。同年,印度、巴西等国家也对我国纺织品启动了反倾销调查程序。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反倾销又一次被应用的淋漓尽致。2008年,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08起 ,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73起。2009年全球发起反倾销数量约为440起,是历史上世界发起反倾销数量最多的一年。2008年至2009年9月,国外对我国纺织品反倾销调查达22起,又一次把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推到了。

三、国外对我国纺织品反倾销的特点:

1.涉及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不断扩大,且损害大

截至2009年,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70年代只有2起,80年代年均6起,90年代年均31起,2008年对中国达73起,2009年1月至4月我国遭受90多起反倾销调查。外国对我国反倾销已由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轻纺、化工、钢铁、电子等产品。对我国纺织品的反倾销涉案金额已达数百亿美元,严重损害了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

2.提出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并更加频繁

80年代中期以前,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和欧盟,约占总数的2/5,他们是“反倾销的传统国家”。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反倾销立案数量迅速增加,特别是纺织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如2008年下半年,印度发起发起反倾销调查42起,占全球总数的1/3。

3.反倾销背景日趋复杂,力度不断提高,征收过高的反倾销税

现代意义上的反倾销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而且带有不公正性、随意性和歧视性。根据WTO规则,反倾销税的征收,应该是倾销价格与正常价格之间的幅度。而对华反倾销税幅度不断升高,如2005年,美国对中国的艺术画布的反倾销, 次年4月作出终裁:对中国企业征收77.09%~264.09%的高额反倾销税。

四、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反倾销的发展趋势

1.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反倾销摩擦的外部环境将长期存在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些国家积极利用贸易壁垒,频频使用反倾销手段。2009年1月至8月期间,G20国中的17个国家已经实行了47项有关限制贸易的措施。2010年第一季度共有10个国家对我国发起19起反倾销调查。我国纺织品长期处于各种贸易摩擦的环境中,生存于反倾销的夹缝中。

2.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的意识增强

我国企业积极应对外国的反倾销是得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基础。2006年6月欧盟7家企业对我国的第35类纺织品提起反倾销,有20多家企业表示积极应对。同年被称为“中美纺织品反倾销第一大案”的中美聚酯短纤反倾销案,次年4月以中国企业普遍获得较低终裁税率告捷 。我国纺织企业反倾销的意识增强,有助于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发展。

3.国际上反倾销出现了新形式:数量反倾销

随着我国劳动力和原料价格的上涨,产品的价格优势已被削弱,利润日趋微薄,国外出现了以数量为基础的反倾销形式。每年有大约1/3的案件被归于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过度出口所引起的数量反倾销案例 。

五、我国纺织企业应对外国反倾销的建议

通过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反倾销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纺织企业积极地构筑反倾销防范应诉体系,主动地应对国际上的反倾销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唯一途径。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行业协会应发挥其协调和推动的作用,规范出口秩序,防止同业恶性竞争,鼓励、帮助并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企业从公司的战略层、业务层和职能层做出一系列应对策略。实施多元化的国际营销战略,运用品牌和对外投资使生产“走出去”向国际化发展;加快纺织企业认证步伐;健全、构建防范反倾销的会计体制;调整产品结构,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迈进,提高产品竞争力;实施合作营销,完善营销渠道;培养专业人才是这些举措实施的基础和关键,特别是培养熟悉国际经济和贸易的人才、生产研发的技术人才以及懂得各国的反倾销法,熟悉WTO反倾销协议,可以运用英语直接辩护的反倾销专业法律人才,从而建立起纺织企业自身有效的、立体的、防范反倾销的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陈灵伟 陈灵锐:《2006:我国纺织企业直面‘反倾销’》,《北方经贸》[J],2006年第7期,总第260期

[2]数据来源于《WTO Secretariat reports increase in new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7 May 2009,省略

[3]薛荣久 樊瑛等著:《WTO多哈回合与中国》[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243页

第9篇: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

关键词:贸易摩擦;保护贸易政策;综合竞争力

一、美国为什么对我国出口纺织品频频发难

(一)导致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外因素

第一,美国借对中国纺织品的制裁缓解贸易逆差及失业压力。长期以来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使得美国国内许多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颇为不满,他们声称中美贸易中的巨大逆差有损美国利益因而应对我国输美产品予以设限。而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又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为主,因此当美国以缩小贸易逆差为理由而采取保护性贸易政策时,作为我国出口重头的纺织品自然是首当其冲了。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额剧增。美国却认为是低价进口纺织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造成了美国国内产业工人的失业,尽管事实证明美国国内失业率与贸易逆差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美国政府则声称鉴于“公平”起见,须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纺织品采取以抵制政策,因而作为美国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我国的进口纺织品成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的“替罪羊”。

第二,美国对WTO体系下的特保条款和非市场经济条款肆意滥用。根据中国加入WTO时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中国加入WTO工作报告书》中做出的承诺,如果世贸组织成员在确定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由于市场扰乱、威胁和阻碍这些产品的有序发展的话,在与中国磋商未果的前提下则可对中国的出口纺织品进行限制,而由于相关文件中对于“市场扰乱”及“威胁、阻碍相关产品的有序发展”的标准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美国则擅自将此标准当作“自由裁量权”而加以滥用,对我国的进口纺织品肆意制裁。

在对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确定上,按照WTO的非市场经济条款规定,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的界定价格要低于市场经济国家,这也意味着从2008年特保条款到期到2016年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有效期结束的八年间,反倾销与反补将成为美国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口的主要措施。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中暴露的我国出口纺织业的弊端

第一,出口纺织品同质化严重,单位创汇额低。我国出口纺织品多年以来主要有中低档产品构成,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难免要走低价竞争的道路,从而给了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可乘之机。产品范围的狭窄、营销路径单一使得我国纺织品出口一旦遭遇制裁往往涉案金额巨大,损失惨重。

另外,与我国其他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样,我国的出口纺织品也有技术附加值与品牌价值低的通病,大多数出口纺织品都是国外品牌的贴牌、定牌生产,只能赚取不到10%的加工费,而自主出口产品质量差,档次低,虽然出口量大,但价值低廉,创汇少。

第二,我国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导致我国出口纺织品在美国频频遭遇特保调查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已成为进口方对我国纺织品予以制裁的有力把柄,因而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确立将对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解决乃至化解与其他进口国的贸易摩擦都意义重大,这也是我国政府外交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第三,出口纺织品行业协会调控能力欠缺。在对美国出口中频频遭与特保与反倾销调查中,我国纺织品行业协会责无旁贷。纺织品出口量增长失控,出口价格失调,在贸易风险之前缺乏相关的预警信息等等,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职能上的不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相比,我国的行业协会起步较晚,机制也欠完善。最典型的就是我国行业协会的双重管理体制即所谓“半官半民”性,使其社会职能不明确,而且我国缺乏与行业协会职权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的活动范围受限,执行力度欠缺,从而无法实现对出口纺织企业有效的宏观协调作用。二、我国纺织品出口如何面对新一轮的挑战

第一,从根本上改变增长方式,从量的优势转向以质取胜。要想让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在于“质”而非量,即提高出口纺织品质量与品牌价值,提高高档产品在出口纺织品中的比例,从而增加单位出口品的出口利润,让种种保护贸易政策无从下手。针对当前我国出口纺织品中贴牌生产比例大,且国内品牌价值低、数量少的现状,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应当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行业结构进行根本上的结构调整,从生产和定价两方面着手对行业结构进行整治。在出口纺织品的生产方面执行统一严格的质量标准,尤其在安全与卫生标准方面向西方主流标准看齐,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在定价方面,必须理顺当前低价竞争的价格体制,通过引入相关的最低工资制度、劳保制度、税收制度等将出口产品价格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在纺织行业内形成定价策略高度统一的“卡特尔”,对个别企业在贸易中追求短期利益的“个人行为”坚决予以杜绝,这样才能够保证在长期中所有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要使我国出口纺织品在海外市场能够稳据一席之地,品牌战略是我国纺织行业的必经之路,我国应通过技术与资金支持在纺织企业中扶持起一批自主名牌企业,通过过硬的质量和高端定价以及一系列完善的营销网络在进口国确立起巩固的市场地位,扭转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品以往粗制廉价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