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于保护环境的感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举个例子:我国的木兰溪,在50年代初本是一个清澈见底的河流,但现在它已是鱼虾绝迹的污河,又为我们的地球母亲添多一道疤痕。这,不是给人类重重地敲响了警钟吗?
由此,我郑重地向仍未觉悟的人们建议:
第一,人类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对于改造自然理应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阔斧,勇于实践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与自然协调发展,决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第二,要从我做起,首先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共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1、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
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
2、绿色消费 环保选择
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
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3、分类回收 循环再用
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
4、讲究卫生 保护环境
环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朋友,你有何感想?
乱伐森林、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等等无一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知而自掘坟墓。的确,环境问题每时每刻地困扰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一幕幕悲剧又是谁一手导演的呢?是人类。当灾难再度落到了人类自己身上,大自然对人类无休止报复时,人类终于觉醒了,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如果想征服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对于改造自然理应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阔斧,勇于实践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与自然协调发展。
“勿以善小而不为”,想必大家都明白。保护环境正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拾起一节被丢弃的电池、回收废品、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等等,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话,世界的环境必大有改观。如果你已经做到了,这意味着你已经对保护环境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果你尚未做到,那么从今天开始坚持做下去,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你所做的一切都产生了奇妙的效果。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位伟大的母亲,同时又是一位可怜的母亲,原来,它是被人类呵护着,保护着,被人类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环保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环保观后感1白色垃圾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是人类不屑一顾随手乱扔的;黑色的、灰色的烟气在天空肆意蔓延,那是人类为了成就自己的事业而排放的;山上光秃秃的山坡和一个个树桩,那是人类为了自己住得舒坦而留下的……
你们知道吗?我们所作所为,给地球妈妈带来多大的伤害,我们的地球妈妈快沉受不住了!不信,你看:那生命的摇篮大海,海水不再湛蓝,有时甚至还能看到鱼儿的尸体漂浮其上;那制造氧气的工厂森林,已像老人的头发,稀稀疏疏,东一片,西一片的了;那蔚蓝的天空里也很少能看到鸟儿飞翔的身影了……总而言之,地球妈妈已是千疮百孔,面目全非了。这还不止呢,人类为了更好地保卫祖国,捍卫自己的领土,发明了枪弹、原子弹……,把地球妈妈炸得是腰酸背痛,奇苦难忍。
我们可以想象,我们的地球妈妈已是面黄肌瘦,以前她那美丽的衣服,如今正在一层一层发黄,慢慢脱落。她无怨无悔地为人类服务,可人们呢?人类终于知道地球妈妈的伤痛了,也知道了只有地球妈妈健康,人类才能更幸福地生存下去。于是,将6月1日定于世界环保日,让人类共同拯救地球妈妈,同样,也拯救了人类共同的家园。
让我们还自己一个美丽、明亮的家园,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共同创造美丽、和谐的家园。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人们要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必须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地球。
环保观后感2同学们,环保知识你们了解多少,知道多少?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环境遭破坏的原因有许多,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不过大多数是人们乱砍乱伐,乱扔垃圾等因素。
近几年,因为人类大量砍伐树木、破坏环境,使植被遭到破坏,造成了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现象。树木也渐渐减少,于是,二氧化碳无法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使空气变得温暖,就造成了世界上目前出现的状况:气温逐渐增高。
然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不顾地球母亲的身体。工厂里乱排放污水,烟囱冒着浓浓黑烟,乱砍伐森林树木,浪费资源……使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茂密的森林变得狼狈不堪,蔚蓝的天空变得灰暗,碧绿的青山变得光秃秃。所以,使江河附近的水土流失,造成了洪水这个现象。泥石流、森林火灾、动物绝迹、水源严重缺乏等一连串的灾害接二连三,使我们的地球母亲难以承受。这都是人们自作自受的后果,损失了这么多,我们能怪谁呢?还不是怪我们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毕竟,地球是我们大家共同的。
这些年来,我们国家也受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大沙尘暴在我国一次又一次发生,它将会掩埋草地、吞毁家园,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使我们难以生存。绿色的草地将会变成沙漠,大树将会永远卧倒在地,而我们也不会快乐生活:幸福没有了,亲人没有了,连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也会在茫茫宇宙中粉碎,就像玻璃摔在地上一样。然而这不仅是沙尘暴带来的灾难。
每当4月22日,这是地球的节日,至今已经30年了,就因为"三废"污染(废水、废气、废渣)和"十大污染",每年造成了全世界部分人患病、残废、甚至死亡。然而,白色污染已经有了自由,它在天空中胡作非为,把空气和臭氧层的衣服扎破,他让沙漠上的沙子飞得永远不得停息,搅乱了人民的生活。大自然不敢与它作对,匆匆忙忙的离开了人们。
如果我们再不能够制止,白色污染会给人类严重的惩罚,到了最后,不仅是珍稀的动植物,就连我们人类,最终将会灭绝在沙漠上。
而我们,难道就只能袖手旁观吗?难道我们只能看着这美丽而脆弱的地球永远消失在人间吗?从此,我们还能看到风吹草地见牛羊,白云下面马儿跑的那种景象吗?虽然我们只是学生,但是我们能够为家乡做出一点贡献,让地球在希望中崛起
同学们,我们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地球,共同的命运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大自然多么盼望它能回到家园,地球母亲把重任托付在人类的身上,因为只有我们才能挽回地球和人类的幸福:让绿色不再叹息,大自然不再哭泣,让地球母亲的伤痕消失,让明天的地球更加美丽、坚强、可爱!
环保观后感3如今十分发达的地球,虽然环境情况看起来十分乐观,但是却有十分重大的隐患,这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胡乱排放有害液体。“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人类,你们有何感想?从2300万年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对于每个人从未停止过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应”的,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
举一个例子:我国的木兰溪,在50年代初本是一个清澈见底的河流,但现在它已是鱼虾绝迹的污河,又为我们的地球母亲添多一道疤痕。这,不是给人类重重地敲响了警钟吗?
由此,我郑重地向仍未觉悟的人们建议:
第一,人类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对于改造自然理应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阔斧,勇于实践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与自然协调发展,决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第二,要从我做起,首先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共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
(2)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
2、绿色消费环保选择
(1)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
(2)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
4、分类回收循环再用
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
5、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不猎杀、使用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关爱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植树造林,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
6、讲究卫生保护环境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制造噪音。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倡导同学门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建议叔叔阿姨们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环保观后感4人类总是崇尚美好,爸爸曾跟我说过小时候和伙伴们在河里抓虾的场景。将竹篓放在密草的尾头,使劲儿撮动密草,等看着竹篓里的水逐渐浑浊,朋友们脸上的笑容也荡开了,竹篓提上来,虾兵蟹将们已全失了风范,奋力的在里面挣扎,想要逃跑,却也迟了。太阳落下去的时候,我们这群野孩子,一手提着鞋子,一手提着装了虾的木桶,有时还会拿一片树叶含在嘴里,唱出来的都是快乐的歌谣。
现在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的改变,人们废掉了水田,在上面进行工业的高利益活动,人们的笑容多了,农村的原貌却蔫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也相应产生了,林木砍伐严重,废水大量排入河流和小溪,自然的炊烟变成了四处的煤气,鸟儿的身影渐少了,发展蒙蔽了我们的眼睛。
望着屋后的光秃秃的小树林,竟也只剩了黄色的泥土和蔫了的木桩了。曾经在树上筑巢并且安定下来的鸟儿们,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因为树木的砍伐树木的离去,而躲在某个角落里悲伤难过呢?
水是万物的甘霖,村庄里的水,泛着草的绿色,恬淡而又灵动。也有了雨里散步的惬意。喝着冰凉的井水,可以洗涤人生,净化心灵。可现在望一眼干涸的小溪,满心的失落。看那污秽的河水,不必说绿草,只怕是鱼虾们连呼吸的空间都没了。过多的排放工业生产的废水,将无用的废弃物倒入河中。剩下的是我们对于自然环境的默哀,却再也感受不到父亲口中那趣味重生的童年时代了。
多么希望人们能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将我们的那一抹自然的美重新找回,在已破坏的环境上,减少我们的排放,节约现在拥有的资源,我们放慢对环境的索取,多一些给予。让我们回到童年的村庄,让美丽宁静的心情带我们飞翔。
绿色是鸟儿在为森林欢快歌唱,透明是鱼虾在为淡水舞动。我,走在林荫下,走在小溪旁,为村庄着一抹自然的美而跳跃擂动,树木多了,河水清了,村庄里的废弃物排放少了,我们仍然在追求更好的生活……
节能减排、环境问题,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所需要的,也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的事情,更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所能解决的。要想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每一个个体抓起,从提高每一个人的认识抓起,从改变每一个人的习惯抓起。为了唯一的地球,为了人类的生存,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都需要而且必要去做好节能减排这项工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拯救自然,拯救人类,创造一个和谐而美好的世界!
环保观后感5我们生长在一个幸福美丽的时代,生活条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们周围的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危机。如果不保护环境,人类都将面临灾难。
走在大街上,望望道路两边的垃圾桶吧,它总是饿的饥肠辘辘而它的身旁却到处都是“食物”。这都是我们人类干的,只要我们走上一步,就可以保持环境卫生,但是我们就连小小的一步,也不顾愿意踏出,生怕累着自己。
现在抬头望望天空吧,他总是死气沉沉的。在城市很难看到蓝天和洁白的云。晚上,只能看到孤独,若隐若现的月亮了。
一、文本解读,须有整体的视角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使用的教材有多种版本,如苏人版、人教版、北师大版、粤教版,等等。这些教材都是以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来统筹设计教材结构,知识的整体性及系统性则相对隐晦。这种散状的知识结构,意味着对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较之以往更高的要求。因而,无论使用哪种教材,都要首先研究它的编辑意图,包括整套教材及各个局部的编辑意图、区域的拓展点以及教材中的关键信息(如提示语、问题等),让教材向前延伸,向后拓展,从而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充满活力的不竭源泉。
在使用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过程中,很多一线老师反映新版教材体系混乱,观点罗列重复(如诚信、合作等)。这其实是一个误解。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学科主要划分成“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大块。每一块在每一个年级都要有所体现,而且要随着年龄的变化、知识的积累、阅历的增加适当提升这四块的分量和档次,使得学生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感知和行为指导。
以“诚信”为例,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活动建议是以“诚信”为题展开一次课堂讨论。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具体安排是这样的:七年级上册仅在第35页指出,“诚信是经商的道德基础,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诚信,明确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在八年级上册第100页则以生活的承诺为话题,涉及个人要信守承诺,这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政府要打造诚信政府,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而到了九年级,则以完整的第5课“与诚信同行”,累计13页的篇幅来讲诚信问题。从课题就可以看出对于诚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感悟知晓的问题,而是要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整篇课文内容详实,富有指导性,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苏人版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编排与呈现方式上充分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参与和能够促进思考、拓展体验、激发实践等有利于品德发展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将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在需求,从而创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学习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须以整体的视角来建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策略,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策略建构,须有学生的视角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应当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学生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实施只有基于学生的思维特征、知识图式,才能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因而,选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要有学生本位的思考,力求让策略建构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成长的基础之上,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走向丰满,走向卓越。
例如,“天下父母心”(苏人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父母的辛苦,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从独生子女的特点出发,对教材中“两份账单”等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其所构建的教学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过生日时,我们一般都会收到父母送出的生日礼物和祝福。但就“谁最应该得到礼物和祝福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幻灯片:
第一种观点:孩子过生日时,最应该得到礼物和祝福的是孩子。
第二种观点:孩子过生日时,最应该得到礼物和祝福的是父母。
你赞同哪种观点呢?为什么?
生:答案略
师:大家想知道老师的看法吗?我认为:孩子和父母都应该得到礼物。那么谁最应该得到礼物和祝福呢?老师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我想通过一组数据来阐述我的理由。请大家拿出计算器,和老师一起完成此表。
展示:父母部分付出统计表
1 天 1 年 14 年
做饭(次)
洗衣(件)
生活费(元)
生:参与计算。
师:算出这些数字之后,你们有何感想?
生:略
师: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些看似平凡的事情,做1天可能不难,难在一做就是14年,而且不求任何回报。所以,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父爱和母爱,背后隐藏着的却是不平凡。
这样,教师通过课中的小课题“父母部分付出”的探究,再现父母在做饭、洗衣等日常生活中的付出,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到父母的辛苦,用心灵感受到父母的处境、心情和良苦用心。
经过前面的情境铺垫,交流体验,教师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他们都渴望儿女成才和幸福,天下父母同心。”
这时,一个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感觉不到我妈对我的关心。”“为什么呢?”该教师顺势反问。“我给您举个例子吧!”女孩说,“国庆假期我事先约好几个同学到家里玩。妈妈一听就一百个不愿意,数落我就知道玩,把学业都丢了。我一听,也不高兴了:我都答应人家了,怎么能说改就改?再说也不过是半天时间。接下来没吵几句,我就甩手关上房门。事情就这样泡汤了,弄得我在同学面前颜面尽失。我总感觉,我妈就是见不得我开心!”
面对这“节外生枝”的问题,教师心中窃喜,立即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有什么好办法避免事情发展到这种尴尬境地呢?”之后,请学生即兴模拟,以表演的方式来呈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但学生的表演效果都不理想。此时,教师看到了在后面听课的实习老师,便灵机一动,邀请实习老师一起模拟表演母女俩。在表演中,两人非常注意运用沟通技巧,每句话都说到了对方的心坎上,最后“母女”二人开心相拥。经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不是女儿的要求过分,也不是父母的要求不合理,而是沟通出现了问题,要学会和父母沟通、换位思考、真正理解父母。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催生了教者和实习老师“节外生枝”的即兴表演,成就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呈现了课堂的真实价值,即立足学生生活,促进学生成长。
这一案例启示我们:教育不仅要回归生活,更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如果教师都能够真正关注学生的所想、所思,在教学中主动承担育人的重任,理想的教育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三、过程设置,须有实践的视角
学生课堂上经历了感悟,学了“文”,明了“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堂课的终结。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2011版课程标准也强调,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教师应贯彻“回归生活”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在生活中体验,从而深化感悟,使德育入脑入心,形成自觉的行为。
例如,“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苏人版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课包括“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其分类”“我国采取了哪些行政和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四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在认知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其分类的基础上,理解我国为什么采取相关行政和法律手段来保护环境,感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从而立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教师在分析教材后,认为“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于“以实际行动依法保护资源环境”。 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置上,注重以实践的视角,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的道德生命获得健康成长。为此,教师设置了如下环节:课前,先让学生搜集本地有关保护环境的典型事例;上课时,让学生展示搜集成果,教师从旁加以引导;课后,设置多种活动延伸教学。
教学片段:学生展示与交流搜集成果
生1:我市每年夏收、秋收之时,都要通过多种媒体和其它各种渠道宣传“禁烧秸秆,保护环境”的好处,每个同学也都成了义务宣传员。通过宣传、教育,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了。
生2:我们家乡近年来一直实施“碧水工程”,制定乡规民约,落实区域责任人,制定奖惩措施,等等。我曾利用星期天帮父亲清理河面的漂浮物。
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热情很高,通过课堂展示交流,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只有大家行动起来,家乡才能天更蓝,水更清。因此,保护环境要求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责任。
课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环保知识知多少”的知识竞赛,与班主任沟通,开展了“环保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例如,学生回收塑料瓶,统一卖给回收站;设立废旧电池回收角;制作购物袋比赛;学生还组建了社区环保小分队,在居住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并利用班会课交流实践成果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延展了学习的情境氛围,敞亮了思想品德课堂的学习空间,从而让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大课堂”,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乐于为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保护环境成为学生长远的自觉行为。
关键词:化学实验;家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91-01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好奇――实验兴趣――探究兴趣――学科兴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仪器、并对实验的目的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思考。
3、做实验、详细记录实验现象(文字记载、像片、录象等)。
4、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以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
5、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访谈、交流并做好记录。
6、一段时间后按自己的课题目的对学生加以引导,并针对前期的情况做出小结。
7、课题结束前,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手段对课题效果加以总结、提炼并形成课题论文。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其一、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大约组织200名左右的学生,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课题研究。
其二、课外小实验,这类实验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绝对安全,对象为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他包括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相当与以往教材的家庭小实验),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而设计的课外小实验(如西红柿为什么是酸的),结合教学进度补充适当的课外小实验(例如用燃烧法粗略鉴别几类纺织纤维等)。
其三、通过实验实现最终的课题目的(见上面)。为此每个小实验后都要做以下一些工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的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以及特别有价值的拍摄图片、录象,新颖的实验装置。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交流并做好记录。
三、课题的研究的一些成果
1、培养科学品质
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求实、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地科学态度。家庭小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实验不成功时学生就会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方法,重新实验,直至成功为止。渐渐地学生具有一种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尊重实验事实,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这是一种科学的实验品质。
2、挖掘思想素材,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在实验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这样的素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将知识的传授与素质的培养融于一体。例如,在做“碳酸钠性质实验”时,引导学生阅读“侯氏联合 制碱法”简介,学习我国纯碱工业先驱――― 侯德榜先生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献身化工事业,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在做“石油和煤的性质”实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钢 铁、石油、煤炭、化肥、水泥、化纤等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几位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报国之情。
3、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排忧解难。首先,要鼓励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倡导独立完成实验,只有亲手做、亲眼看、用脑想,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其次,实验中有些学生有畏难情绪,害怕失败,尤其是对一些有毒或有强烈腐蚀性的实验,更是不敢下手。教师要在实验前讲清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指出只要规范操作,就不会出现危险,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4、以实验用品和实验现象为媒介,培养学生的美学素质
规范、洁净的实验台,晶莹剔透的玻璃仪器,整齐有 序的实验装置,五彩缤纷的溶液,巧夺天工的晶体,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都能唤起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科学的追求。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废玻璃和饮料瓶等制作实验装置,正确画出实验装置图,观察纪录化学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气氛中做实验,从而培养学生正确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通过布置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基于时代的要求,教育必须改传统的封闭式为开放式,要把学校与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带向社会,指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去操作,形成一种创新的自由,表达和选择创意的自由,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用品、步骤、观察的现象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成功的原因时说:“中学时代同学间的讨论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讲完《测定溶液的PH值》后,学生一方面将其扩展到测定土壤、家庭饮用水,以及雨水的酸碱度,并提出改良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启发下,用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到不同PH值的溶液里,观察溶液的变化情况。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得出“选用偏酸性”的洗发剂为宜的结论,通过家庭小实验,极大地诱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6、以实验为纽带,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一、来自现实――活动素材的择取
现实中与数学学习有关联的素材很多,散落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我们要善于从那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感兴趣的事物中进行择取,同时要挖掘其中的新鲜点,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的活动素材才会引发学生主动展开观察、比较、猜想等数学思维活动,并在不断思考与尝试中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的独特魅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了解我们自己”这一内容时,我抓住新学期班级转来了几位新同学这一契机,利用学生了解新伙伴这一心理需求,择取了如下现实素材。
1.出示表格:
[上学期人数\&本学期转进\&本学期转出\&本学期人数\&47\&3\&1\&\&]
2.谈话激趣: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求出什么?对新来的小伙伴你想了解他们什么方面的信息呢?新同学对这个崭新的班集体又有哪些想要了解的信息呢?(学生自由发言)
3.揭示课题:学生想了解的内容有身高、体重、生日、年龄还有兴趣爱好等等。现在就让我们用“统计”的知识,开始我们互相了解、增进友谊的旅程吧!
教师精心地择取了新同学加入班级这个素材中的新鲜点,利用学生之间渴望彼此了解这一心理趋向,以此展开整个数学实践活动,赋予了活动内容情感基础,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活动热情。
二、高于现实――活动素材的加工
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开探究性思维的平台,那么活动中所呈现的素材就必须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挑战性。对于活动素材的加工,要服务于实践活动目标指向的需要,加入一些时效性、热点性或地域性的内容,从而拉动学生更投入地开展实践活动。
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一课,本课以环境保护为主线,综合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熟悉统计的方法和流程,并渗透环保意识。教学中,对现实素材进行了如下加工:
(1)同学们,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飞向太空(出示地球照片)看,多美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生存环境吧。(板书课题)
(2)近期,雾霾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中最大的挑战。(出示雾霾图片)雾霾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成分,结合刚才我们对我国环境保护情况的统计和分析,你能说一说你的感想吗?
(3)每一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号召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作为地球的小主人,你能结合在本节课上的收获,说一说你的设想吗?
对活动素材的加工主要从现实热点和历史背景两方面展开,重点以社会热点“神舟飞船”和“雾霾污染”调动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感受统计知识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巨大参考作用。
三、回归现实――活动素材的运用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就要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完成数学对现实生活的回归,在学以致用中运用数学,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对经验的消化,增强能力、开阔视野。教师要善于对现实素材进行变式处理,引导学生在富有变化的现实生活场景中巩固、理解和深化,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有趣”、“数学有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时,本课结合了认数和用计算器计算两部分内容,通过一些具体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大数意识。在实践活动的收尾阶段,我通过以下环节引导学生将数学回归现实。
1.数据冲击
一亿枚硬币的重量与10头成年的蓝鲸相比;一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一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厚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2.现实拓展
从现实生活中自己选定某种物品,进行“一亿有多大”的主题研究。
课堂学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将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作为一个起点,引导他们将活动中获得的认知和经验重新带入现实生活中去,让他们在现实中自主选择研究素材展开二次探究,以增强他们对于“一亿有多大”的认识,帮助他们进一步积累数感。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新课标要求:《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本册教材划分为五个单元:《我学习,我快乐》、《家庭因我更美丽》、《共享友爱阳光》、《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体现了“同心圆扩大”的教材设计框架。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习研究教材特点,钻研新课标的要求,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让学生学有所获。现就本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使孩子们的文明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得到较好培养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例如我在讲授《我学习,我快乐》这一单元时,我积极开展“把各种有趣的一分钟记录下来,说说自己的感想”的活动。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时间表并总结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班上60个学生都建立了自己的小档案,这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人或事影响孩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讲授《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这一单元时,我要求他们做一回小记者,采访身边或者亲人中的打工者,写下自己的采访记录。寻找身边的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自己制作一张“状元榜”。孩子们都做得很认真,不仅了解了身边的劳动者,还树立了勤劳致富的观念,形成了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共享友爱阳光》这一单元,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师生之情、同学之情,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潜能生的转化
学期初,我制定了潜能生的转化计划。对于本班刘思佳和樊青嵩两名学生,我采取多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性情慢慢改变,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兴趣更浓厚了,并且跟他们的家长经过几次交流,让家长也感觉到孩子在自己的悉心引导下,一天天在成长,一天天在进步,对孩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刘思佳和樊青嵩两个孩子明显进步。
五、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水……
那说到节能减排的金点子时,你又想到了什么呢?我的脑子里
边会想到:太难办了,太难了,我一个学生又有什么办法呢?
其实不然,这个金点子其实很简单:
一、写一条宣传标语
记得有一条宣传标语是这样写的:“武汉是我家,文明你我他!”
我也就以这为基础写了一条宣传标语:“地球是我妈,环保交给你
我他!”
二、提几条实际、可行的方案
A.多乘公共汽车,并且少开私家车。(目的:缓解城市交通压
力;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B.尽量少开空调。全球有很多起以因为空调而引起的灾难,下面
就有两个例子:
1、南极上空的臭氧洞在不断地扩大。大量的紫外线和宇宙
射线,无情地辐射到地球。导致了好多起生态灾难!(氯氟烃)
CFC 空调和其它制冷设备中的应用,出现故障和报废后,大量
的含氯气体释放到大气层外,在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辐射下分
解。大量的氯离子主动捕捉了本应该保护地球的臭氧层。
2、热岛效应,为了保证居室的温度合适。夏天的空调器,
把大量的热。集中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夏季城市温度高于郊区。
居民区高于广场。
空调主要是用于调节温度、湿度、空气的清新度。可以说是
夏天用来降温的最好方法。但我们也要保持空调过虑网的干净。
否则大量的细菌会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污染,使人易感冒、
得空调病。目前大部份空的所用的制冷剂若直接泄漏到空气中
或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主要是破坏大气层的臭氧层。
C.什么东西都有用完的那一天,为了让我们能活得更有意义,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活的更久、更快乐,我们必须保护环境!
D.“周一请吃素” 周一请吃素,为了可爱的动物,为了我
们的未来,周一请吃素!
几日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感触很深,很深……
全球暖化让北极熊和人类正在失去家园……
南北极的冰正在快速融化……
抢救地球家园的答案,就在你的餐桌上。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生产肉食所排放的温室气体,
其实比全世界的火车、汽车、飞机、轮船加起来还要多很多。
生产一公斤牛肉,相当于一辆汽车行驶250公里的碳排量
足够一颗100瓦的灯泡点亮20天。
一个开吉普的素食者,比一个骑自行车的肉食者更加环保。
为了生产肉类,亚马逊热带雨林不断被砍伐用作牧场……
你每吃掉一个汉堡,也就等于吃掉了一个厨房大小的热带
雨林。
全球三分之二的能源,都用来生产和运输动物饲料,70%的
耕地都是用来饲养动物的。还有74%的大豆和33%其它谷物,是用
来喂养动物,而不是种来给人吃。
每隔5秒钟,就有一个儿童,死于饥饿。
目前全球还有10亿人处在饥饿之中。而我们拿来喂养牲畜的
粮食,可以喂饱20亿人。
你要消耗两万公升的水,才能够生产出一磅牛肉。这相当于
一个人半年不洗澡才能省下的水。
全球有11亿人喝不到干净的饮用水,而有70%的水被用来饲养
动物。
只要所有美国人每个星期都吃素一天。就可以省下1000亿加仑
的水,省下15亿磅粮食。省下七千万加仑天然气,相当于加拿大与
墨西哥所有汽车所需的燃料。
减少12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相当于9000万张从洛杉矶到纽
约的飞机票。省下三百万亩土地。
那如果13亿中国人每周吃素一天呢?
周一我吃素!
为了我们长大了还能看到森林,为了可爱的动物,为了我们的
未来,周一请吃素。
你可以停止全球暖化。
你可以改变世界。
你可以做得到。
并且动物吃进含残余DDT及其它农药的青草或其它植物后,这些毒
物积留在动物脂肪中,难以排除……不断累积的结果,使动物肉中
含DDT的量为蔬果及绿叶蔬菜的30倍,农药含量为植物的14倍,乳
品为5.5倍。人吃肉、蛋、乳品的时候,就把这些高剂量的DDT等农
药,全部移入人体内。据研究报道:一位是肉食者,一位是蛋奶素
者、一位是素食主义者,三个人身上所含的农药比例,是15∶5.
5∶1。
也就是说吃肉的人身上所含的农药残留是吃素人的15倍。“(
毒素)在肉的美味的掩护下,进入人的体内,在人不知不觉中,它
们张开利牙,破坏着人们的身体,到一定的时候,健康就一去不复
返了,就算醒悟,也为时已晚了。”
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胡乱排放有害液体。“对人类威
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
纪中叶,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
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
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人类,你们有何感想?从2300万年到1800万年
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对于每个人从
未停止过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应。
我国的木兰溪,在50年代初本是一个清澈见底的河流,但现在
它已是鱼虾绝迹的污河,又为我们的地球母亲多添了不一道疤痕。
一、理清头绪,明确德育任务
新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包括思想品德素质要求在内的总体目标,如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态度及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等;“内容标准”部分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相关思想品德的要求,如“珍爱生命”、“乐于合作”等。可以说在科学课中有大量的德育内容,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开展科学活动时系统地研究并准确把握。
比如科学课中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之一,科学自然观的教育。这一内容科学课中主要是通过对“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认识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自然观,各个部分的内容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形成有层次的框架体系。以“物质世界内容”为例,在这一内容中要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一个无生命的物质世界与生命世界同样五光十色,精彩纷呈,充满了形形的令人惊奇、迷惘、感叹的过程,并将带领学生走进一块神奇的土地,开始探索其中的奥秘。在这一目标体系中学生经过探索、实验、分析、独立思考等学习方法,在学习和交流中感悟到严谨、合作、超越等道德品质。
再如科学道德品质之二的科学精神的教育:包括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尊重他人意见,乐于合作等。这些精神可渗透于小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实验学习之中。科学教育要进行大量的课堂实验、课外考察等,这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愿望,发展他们的社会兴趣,增加他们的情感经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对培养学生尊重实验数据、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有十分明显的教育作用。
在科学课中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思想的渗透中,课程总目标明确提出要“保持和发展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科学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蕴含着这些思想教育因素,我们要善于挖掘这些潜在因素。如科学课生命世界、物质世界等内容利用学生了解植物、动物、矿物知识的机会,让大家体会大自然的美、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有了一定的感受。科学教师就要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与环境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了解污染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养成保护环境的道德责任感。在地球与宇宙中介绍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现代的探月工程等,让学生通过学习,深深为祖国古代杰出的成就和如今的科技进步而自豪。这是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很有好处的。
二、抓住机会,及时渗透德育
在科学课中思想品德的教育已渗透在各个阶段、各个课时的目标之中,比方说,要求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对自然、对科学探究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我要学科学”的良好品质。因此,我们在科学课中进行思想教育就必须找准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点。如果我们了解的知识本身能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那么这种材料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机”材料。比如在六年级下册中有一个知识点――找食物中的淀粉,要求学生准备各种水果、菜、粮食,但有很多学生都是住校的,根本没办法准备,这时每个学习小组的走读同学都主动帮忙,到了上课的时候每个小组都充足的材料。我就抓住时机表扬了他们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表扬了他们对同学的关心,让大家都感受到一次除了科学之外“爱”的教育。特别是在新教材实施后,在科学课中,有很多内容(六年级中“一天中的垃圾”渗透了环保教育;“宇宙”让学生产生了一种向往、追求的情感),很多的课堂的“意外”(观察小蜗牛时,小蜗牛热死了,可没有一个学生感到伤心,这时我就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命教育,让学生知识小蜗牛也是一个生命,要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是教师教育的绝好时机和材料。可见要加强科学课的德育,只要找到教学与教育的结合点,就能做到渗透自然,有机进行。
三、找准着眼点,确定德育目标
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能够启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课内课外有丰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学生也喜欢上科学课。但是科学课的德育,并不因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因为在科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已经渗透在整个教材中,它不是纯粹的思想品德课,里面的思想品德内涵要去发掘,因而教师在科学课中要注意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同时注意提升德育艺术技巧。它要求科学教师深入理解教材中潜藏的教育内容,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同时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要对德育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并且在教学中自觉地作出努力,全面体现科学学科的教育性。在教学中,做到渗透自然,恰到好处,不要把科学课上成思想课,要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让学生在“说着有意,听着无意”中感受德育呢?这就需要科学教师精心地准备,在课前的备课设计中就先确定好德育目标,找准每课中德育目标的着眼点,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时,要瞄准这个着眼点,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避免说教式的方法。
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但滴水成河,积沙成塔,一个标点、一句话、一道习题、一个实验,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
四、创设条件,建设浓厚德育氛围
道德情感的产生,要以道德认识作为依据,而道德认识又必须通过感知活动来进行。在科学课中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还要重视环境暗示,给学生创造“自觉”接受的条件。比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客观环境:科学课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专用教室、科学教室(或实验室),专用科学教室不仅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而且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创造了一个客观环境。因此,在对科学教室的布置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注意设置道德情境,渲染气氛。如在黑板上方布置上“尊重科学、追求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大字,在中间镶嵌上国旗,让学生在学习中无意识地感受尊重科学、热爱祖国的思想;在教室两侧贴上科学家的画像,布置科学器材等,让学生心中的爱国、感受他人的良好情感得以激发。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主观环境。一个和谐的学习集体,一个分工明确、配合的合作小组等对于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起到重要作用,也更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养成。在教材、教具、教学辅助手段和校外资源的配置方面也都要坚持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原则,坚持节俭、长效。
五、注重表率,用良好的品质感染学生
科学课中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由教师主持及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教学过程。教学始终是师生交往频率最高的时空段,科学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情感会直接感染学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表现了高尚的情操,那自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科学教学中教师本身是否尊奉并践履着诸如平等、尊重、公正等价值观,教师本人对做人、做事推崇什么样的道德观都显在或隐性地向学生传递着。尤其对于小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言谈行为中表露出的德性品质对学生影响是深远的。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表率,思想上要敬业乐业,作风言行一致,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你要求学生做到的,你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善、向善。另外,注意和学生建立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我认为宽容与爱应该是教师的从教之德,不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教师都应善待他们,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他们,并且以博大的胸怀、良好的教养、广博的知识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六、强化训练,转化道德行为
训练是引导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必要途径。在科学课中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还应从学生好奇、乐学、爱表扬的特点提出简单的具体要求,从小事着手,进行多层次的训练,诱导他们将道德认识付诸实践,使言行合一。在科学课别是科学实验课中要强化规则训练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科学课中要注意学生常规训练,如课前的准备、课堂中的发言、有序的实验操作。对这些要求要每节课强调,并对检查结果予以评价,给予表扬或批评,并持之以恒,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学习行为;科学实验中注意学生的操作训练,如现在开展的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道德行为。科学的严谨还要求学生在操作中养成仔细观察、反复讨论的良好习惯,在观察实验、小制作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难题,可以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另外,要结合课本中安排的许多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谈感想、写小论文,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和积极上进的品德。
总之,作为科学课的实施者,在科学课上渗透思想教育,不是要我们用思想品德代替科学课,而是要真正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学习科学资源的同时,也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资源。因此,科学教师要有高度的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感,在科学教学中理清德育思路、抓住德育点、找准机会,通过环境的创设、自我表率及强化训练的方法,教师有的放矢,学生无心插柳,水到渠成,顺乎自然地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的品行,达到科学教学与德育双赢。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科学课.2003,(6):23.
[3]科学课.2005,(3).
[4]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6大焦点问题.
[5]小学课堂教学艺术集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