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粉笔教育综合素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育与管理;原因与建议
一、小学教育中进行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小学教育属于学生接受学校的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没有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引导,那么在其以后的求学生涯中,必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例如学生的个人素养难以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较为缺乏、不具有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甚至于创新思维的培育也将成为问题。由于种种后果,小学教育必须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对自身的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和改革。
二、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缺陷
(一)对教师的培训还不够完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由此看来,在我国古代,老师能够解答学生们内心的疑惑,传授知识。而在当今社会,我国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还没有得到整体的、较为科学的教学管理方面的培训。这就为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设下阻碍。
(二)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未深度了解
小学生处于人幼年阶段,各方面的发育都不成熟,尤其是心理发育。如果教师还是只在理论上进行知识教育,不加以心理引导,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讲诗歌的时候,如果仅仅只是大致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这是对学生们的知识汲取没有任何帮助的,显得十分教条与古板,不利于顺应现代社会的学生全面发展的号召,更不利于学生们在教学课堂中心智的开发以及课堂兴趣的培养。
(三)教学管理观念过于传统
当代学校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仍是偏传统、充满教条色彩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观念,按照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分数排名进行教学,不仅难以激起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不利于新课程的改革。所以,如果要改变这种毫无活力的教学氛围,首先就应破除传统的教学观念,活跃课堂气氛,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相互结合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就表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亚于学校教育,但是当前我国的现状却是一味强调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即使学校的知识传授的多么丰富,孩子在不良的家庭背景中仍然毫无用处。如果一个智商超群的神童成长在充满烟酒、麻将的家庭中,天赋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即使后天学校倾注全部的师资力量于他一人身上也是无济于事的。目前在我国的学校中普遍有学生出了校门就不归学校管理的认识,这实际上是相当不正确的,学校也有义务提醒广大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结合,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如何增强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能力
(一)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一个优秀的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水平都不会太差,这就提醒我们要注重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培训。为贯彻落实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改革,我们应对已经招募的教师进行更为彻底的培训,在培训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修养,还应该注重对其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才能够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二)破除教条性的传统教学观念及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要进行彻底的教育改革,就应回到改革的出发点进行深入的探究,讨论改革的目的、标准是什么,以什么样的新形式改。对此,给出的建议是:不要拘泥于学习成绩。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不应只是拘泥于一些偏形式、偏理论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孩子,深入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发现他们各自的天赋,并放大他们的这些优点,而不是紧抓他们的缺点来教育,并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放权,锻炼学生们站在讲台上的勇气,而不是单纯的授课。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是时间的问题,切合了当前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环境
教学的设备以及教学的课堂氛围共同构成了教学环境。一方面,教师中的教学设备应该配备充足,小到一根粉笔,大到投影仪,都应在开学前进行检查,以不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前提。试想一下,如果在教师授课到一半时,发现粉笔不足,那该怎么办?不仅打断了教学进程,而且使课堂纪律以及教师的心情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教学质量的下滑也是必然的。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渲染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这不仅对于教学有所益处,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学生们乐于学,教师能够轻松教,何乐而不为呢?
(四)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前面已经谈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也有一定的责任对家长进行提醒,这里要说的是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学校将孩子的课堂表现反馈给家长,家长向教师述说学生的具体情况,达到相互了解的程度,不仅能让家长适时调整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还能够促进教师深度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达到了双重教育的效果。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评价标准,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教师的培训还不够完善、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未深度了解、教学管理观念过于传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相互结合等的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改革仍在进行中,就目前来看,形势一片大好,只要正确掌握相应的对策,一定能够真正在小学教育中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蓉 单位:泉州市立成小学
参考文献:
[1]张艳平.小学教育的基础特征与启蒙作用分析[J].考试与评价,2014年05期
一、电教设备与学习兴趣
利用电教设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新事物总会有很大的好奇心,初三年级的学生会在新学年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化学。自然的,他们渴望新学科会给他们带来新鲜的、有趣的、更有意义的知识,同时也希望教师在教学手段上改变以往一些学科中以“教师的嘴巴和粉笔”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学习才会有兴趣。
如果我们的化学教师在教学手段上没有创新,还是一味的以讲授为主,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始几节课学生也许会认真地听,但是一段时间后,学生的积极性会逐渐丧失,就不可能保证所有的学生会继续认真听下去,认真地去听教师讲解。在这种情况下,期待好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事实证明也是行不通的。
南国龙教授曾经说过:“运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教师要充分运用一切可利用的电教设备,如录音机、电视机、影碟机、投影仪、幻灯机、电脑等,让学生手、眼、耳、脑并用,全方位、立体的传送信息,便于学生接受”。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光靠一支粉笔和一些演示实验是不够的。例如,介绍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史时,可以播放一些录像或碟片来代替教师的讲解。从古代的烧制瓷器、造纸、用酒曲酿酒、制造火药,到近代侯德榜先生制造“红三角”牌纯碱,再到现代我国的一些大型化工企业,如扬子石化集团、仪征化纤集团等。一方面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了他们为建设祖国更加努力学习的精神。
二、电教设备与实验教学
利用电教设备,可以辅助实验教学。在化学学科中,实验装置必不可少,例如在比较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时,教师的讲解必须以实物或图片做辅助,但是拿三套仪器到讲台讲解,受仪器大小的限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看清楚,既费时效果又不好。在讲解制备氢气的装置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应深入到液面以下,教师在制作幻灯片时,可以把这一部分设定为上下活动的,在投影幕上演示的时候,通过幻灯片的移动,清楚地把装置的正确与错误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在讲解浓硫酸稀释的问题时,教师反复强调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里,但学生没有感官的接触,印象不深刻。而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也不能做演示实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可以借助动画模拟,用多媒体技术给与演示,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实际教学效果。
又比如在讲解钢铁生锈时,也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把钢铁生锈的过程一一展示:有水有空气,有水无空气,有空气无水等几种情况。通过对比,让学生看到钢铁锈蚀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反应的原理,进而知道防护的方法。
三、电教设备与课堂的信息容量
为了在相同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向学生传输知识,电教设备的运用必不可少。
利用电教设备,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容量,上面提到,在课堂上演示三套仪器很浪费时间,减少了一堂课的容量。同样是三套仪器,用一个幻灯机、几张幻灯片就可以同时展示给学生,在放映的同时通过录音机播放事先录好的三种装置的不同点和使用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看,既直观又生动,提高了学生的接受效果。教师在讲解原子的构成时,可以通过因特网寻找一些相关知识,包括文字、图片,甚至动画等,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原子世界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原子王国”的秘密。
例如在复习课时,需要归纳总结大量的知识点,做大量的习题。单纯依靠板书,一堂课时间也写不了多少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一张幻灯片的容量大致相当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块黑板的内容,教师一节课可以演示十几张或者更多的幻灯片,那么一堂课的容量就比不用电教设备时多了好几倍,为教师节约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时间利用率。
四、电教设备与教师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家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帮手。利用电教设备,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报纸上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则消息,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脑,二是外语,三是法律,四是驾驶技术。可见,电脑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越来越广泛。
现代的初中生见多识广,对教师的要求也高。如果教师掌握了利用电脑制作简单动画或者多媒体课件的方法,让原本单调的课堂变得情趣化、人性化,对于教学一定大有裨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继续教育,学习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10年来,许多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高等职业教育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实践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等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促进学生就业,办学质量显著提高,以其鲜明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市场紧密结合等特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随着招生就业压力加大,以及用人单位对学生实用性技能的需求,以及主观上对“以就业为导向”等办学理念的认识偏差,不少高职院校片面强调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错误认为公共基础课教学对技术性较强的高职人才培养没有实质性作用,也没有必要占用太多课时,致使公共基础课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日益被边缘化,公共基础课的作用无法得以发挥,必须引起广大高职院校管理者和相关教师的重视和思考。
一、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现状
(一)定位不准,没有找到与专业课对接的契合点
近年来高职院校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促进专业对接产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改革中过于强调岗位操作能力培养,忽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过于强调岗位适应性,忽视了职业拓展与提升能力;过于强调职业定向性,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没有将公共基础课建设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中,或者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实质性进展的虚假公共基础课改革,更有甚者,部分院校将公共基础课改革简单地理解为“整合、压缩、删减”,无视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的作用,导致公共基础课日渐被边缘化。因此,高职院校在提升办学质量改革的过程中应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实践课的改革统筹考虑,找到两者的契合点,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特点的公共基础课程新模式。
(二)课程体系改革滞后,学科性太强,职业性不足
尽管近年来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不断深入,但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却严重滞后,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变化后的课程改革与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教学内容与能力转化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还很少。多数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基本是照搬过去的本专科教材,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来确定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只是基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必须、够用”的原则,作了些简单的压缩与删减,与职业教育的实用性、针对性衔接不够。即使部分院校开展了综合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整合改革,但依然无法摆脱学科课程体系束缚,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的完整性,且同一教学内容覆盖所有专业,缺乏对学生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教育产品”其职业生命周期具有短暂性,在快速变迁的职业环境中缺乏职业再生的后续发展能力。
(三)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佳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还大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不少教师认为要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以及内容呈现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传统的讲授法最为可靠与实用。因而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习惯用讲授法,习惯粉笔加黑板或者多媒体。习惯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与收获,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缺乏学生的积极探究和实际操作,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做”没有很好地融为一体,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综合能力难以提升。
(四)考核评价方式简单化
目前,考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公共基础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仍以知识积累和考试为主要方式,同时又偏重于原理化的记忆性知识。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过分注重考试卷面的分数,缺乏对教学效果多元化的评价和进程性评价。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在考前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去深入理解、消化、领会所学知识,并且使学生更多关注知识考核分数,而忽略对自身能力发展关注,背离了以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原则
(一)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职业能力技能的形成打好基础。
(二)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转换职业、创业立业、适应科技发展做好必要铺垫。
(三)提高学生健康身心和综合素质原则。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健康身心的养成。
(四)“必需、够用”原则。“必需”是指公共基础课理论的讲授要满足专业课程、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要。“够用”是指公共基础课不再追求自身系统性和逻辑严密性,掌握的理论知识线条要粗,知识面要宽泛,强化对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训练,突出就业导向,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改革探索
(一)找准公共基础课的科学定位
尽管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备受冷遇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公共基础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还可以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转换职业、适应科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健康身心的养成。为此,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中高职公共基础课要主动作为,有所作为,主动对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紧围绕新时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科学定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高职院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根据各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打破学科体系重组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构建服务并融人专业技术教育,体现就业导向、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多模块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实现公共基础课程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效能。如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构建的“通识、专业、拓展”公共课模块体系:一是以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为主的必修课程模块――通识模块。旨在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语文、英语、高等数学、体育、医药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学、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加强学生思想素养、道德素养、心理素养、文化素养、行为素养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人文素养、职业操守和终身发展的能力。(2)二是根据医药、食品、健康管理三个不同的学科群的各个专业开发的必修课程――专业模块。通过医药数理统计、药学英语、商务英语、护理英语、康复体育健身、医药应用文、公文与执法文书写作等课程将将公共基础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职业基本能力的整合,体现职业教育的“岗位针对性”特点。三是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加强公共选修课平台建设――素质拓展模块。主要是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职业教育“专”的特点基础上针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鼓励公共基础课教师跨界学习,结合区域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综合综合素质的需求,与专业课程体系相互渗透设计和开发的人文与科学素选修课,开发校本教材。如:现代社交礼仪、科学辩证法、老年人心理学、书法、文学美学、养生文化…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
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所面对的生源具有多元性,有高考入学的三年制学生、也有初中入学的五年制高职学生、还有单独招生的中职学生等等,他们的知识基础层次差异较大,普遍存在轻基础重专业的倾向,对公共基础课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学科化的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创新公共基础课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是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确立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习,因材施教,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评判者,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的特点,积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二是要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作用。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弥补传统传统的“灌输式”、“讲稿+粉笔+黑板”教学方法的不足,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合理地使用微信、微博等现代流媒体,大力推广网络课堂、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是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公共基础课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借鉴专业课改中使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应用性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就业所需要的岗位技能,如高等数学可着重训练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语言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应用写作能力;思想政治课程可通过参观、考察、调研、第二课堂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区义工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对社会、国家行业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关键词:网络教育;学科整合
网络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尤其是贵州省制定的《贵州省中小学“班班通”项目用工程建设标准(试行)》,为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实现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的整合,必须依赖于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过硬的教师资源的支持,因此,本文结合当前的中学教育现状,提出促进网络资源与学科整合的具体对策。
一、贵州地区中学实际开课情况的调查
近些年,尽管贵州在不断强调中学使用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贵州少数民族较多,地处偏远,经济落后,所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不够广泛,课程教学仍然是沿用传统的模式,具体表现在:
1.课堂教学“黑板+粉笔”的模式
为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结合网络资源优势实现教育的拓展。但是,由于贵州部分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尤其是偏远的山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入网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也就是课堂教学采取“黑板+粉笔”的模式,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书本知识。
2.网络资源与课程整合的深度不够
经过调查发现,部分实施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中学,他们对学科整合的作用尚没有深入的了解: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依赖网络,从网上直接下载教育资源,而忽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对整合的目标定位不准确,忽视了整合的最终目的,导致在具体的课堂中学生只是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多样性,而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重要性
基于当前贵州教育的发展现状,实现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的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要求中学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通过信息素养的提升,实现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有利于完善中学课程内容的拓展
实现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的融合,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专业课程知识的局限,而且还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由单一教学内容向综合知识体系的转变。通过整合后的课堂,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三、实现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方法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信息化工作
实现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的建设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因此,贵州省教育主管部门要站在全省的战略高度重视网络教育资源信息化工作:一方面,要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作为政府监督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中学重视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的整合;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规则制度,增加支持力度。
2.构建高标准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虽然很多中学实施了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但是这些平台之间存在内容重复、技术落后以及应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深度,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教育情况,构建高标准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是中学要结合本校特点明确建设什么样的教育资源,保障构建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要符合全省教育的要求;二是在构建教育资源平台时一定要将学生、教师以及网络技术专家的意见参考进来,并且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寻求课程整合的最佳切入点;三是贵州教育部门也要积极与其他地区先进的网络资源进行合作,打造高品质的具有贵州特色的学习资源库。
3.提升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实现教育资源与学科的整合,最终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中学要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培训:一是教育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项培训规划,组建省级教师信息技术专家团队,采用集中培训和在线培训的方式,开展我省新一轮教育管理人员、校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工作,提高全省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让信息技术设备、资源在学校发挥最大效益;二是抓好省级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为各市(州)培训一批骨干技术教师,使其成为本市(州)的培训骨干力量;加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训,督促校本培训,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教育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4.优化网络环境,转变教材内容
网络在给教育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会因为环境的双面性而导致网络中存在过多的危害,尤其是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实现网络资源与课程的整合就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净化网络环境。除了国家层面的措施之外,学校也要合理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上网习惯,并且开展道德素质教育,将德育作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优化教学内容,找准教学与网络教育资源融合的切入点。学校要及时根据网络资源与学科的融合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创新,比如及时剔除掉落后的内容,增加赋有创新性的知识点,以此全面提高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谭应干.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对化学教学的作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2(6).
[2]罗云芳.“现代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之我浅见[J].亚太教育,2015(5).
论文摘要: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是计算机及电子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关系到专业理论的深入以及技能的拓展。本文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电工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抽象,实践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电路、电工技术及电子技术方面获得知识、素质、技能方面的培养,并为以后学习各专业知识和高一级的职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科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工科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一定基础。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它已成为所有理工科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和部分文科专业的选修课程。
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方式简单化,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电工电子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技能。我们现行的考核方式是:百分制,其中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显然,笔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过大,使得学生过分关注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不能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学习兴趣不高,还有来自文科的学生,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对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需求较多,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现在的教学主要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粉笔+黑板”或者简单的演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发挥,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得不到体现,学生便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材内容理论性强,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职业教育强调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而现有教材内容仍包含有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应用较少的难记的公式、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同时,缺乏本学科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及应用实例的引入,使学生视野得不到开阔,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第一,结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目标,选用符合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因为现行很多教材大多套用知名高校学历教育相关教材,知识陈旧,理论性强,未能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成为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第二,在考虑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培养职业能力宏观指导下,微观上精选、调整教学内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巨大,而课时非常有限,必须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有所侧重地选择、调整教学内容,使“培养应用技能人才”落到实处。例如:在讲授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在现代仪器仪表上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案例教学法贯穿全课程的教学方法:精心选用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以该案例的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步步深入,将实践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造成弊端。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分析电路虽然头头是道,但若要设计制作一个电路系统往往不会查手册、不会选器件、不会连电路、不会调试系统。可见,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案例教学法若运用得法,将会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但采用案例教学法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案例要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第二,案例要有综合性和启发性,案例应将课程内容与案例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第三,案例应体现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有了好的教学理念、教材、教学方法,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有好的教学手段,要善于根据课程不同内容、不同的知识点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才能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我校在教学过程中,不再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大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eda仿真软件、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比如:第一,在讲到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工作原理及常用控制电器结构、动作原理时,若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方法,在课堂上把电动机的结构和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画出来是不可思议的,即使画得出来,也很难将此部分的内容讲清楚,课堂效率极低是可想而知的。但采用powerpoint和flash做成的多媒体课件,节省了在堂上画电动机、常用控制电器的时间,还可以通过flash动画生动地表现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常用控制电器的动作过程,非常的直观而富感性,有利于学生准确、全面、深刻地接受知识,大大地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第二,在讲单管的共射极放大电路,工作点设置对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的影响(工作点设置得太高,容易导致饱和失真;设置得太低,容易导致截至失真);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虽然我们可以借助powerpoint、flash、vb等制作的包含文字、图片、动画的课件进行讲解,降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理解方面的难度,但学生还是觉得缺少感性的认识。但通过利用multisim对单管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后,学生好像置身于实验室,体验到:设置适当的工作点的重要性;负反馈的作用;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等,对所学知识豁然开朗。实现了理论教学由难化易,由繁化简。
四、总结
总而言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教与学都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进行改革,最大限度地优化教与学过程,使课程的教学质量更上一级台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臧桂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关键词】小学教育情感教学农村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205-02
小学教育管理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协调能力,使学生的智能和个性全面发展并达到相应的提高,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小学教育管理中应该大力倡导情感教学的使用,这不仅顺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局势,同时也展现了现代教育的创新性。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利用情感教育来培养及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更容易达到教育管理的目标。
1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1.1农村小学教师短缺,管理及交流匮乏
现阶段,大部分农村小学的教师年龄大,新生代教师严重短缺。师资力量不能局限于教师数量的评价,应该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及思想观念进行综合的评价,比如音乐、美术、体育及英语等课程的老师数量缺少的时候,通常是一位教师教授多门课程,不仅教了语文,同时还要教授数学或是美术等。并且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讲,很多教师未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等。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1.2传统枯燥的授课方法,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师在授课时依然沿用着粉笔和课本的授课方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二是知识掌握问题。音乐及体育课程的授课方式几乎没有改进,这类科目具有才能的教师数量较少,学生在音乐、体育科目的学习受到一定的局限,导致一些具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得不到好的培养,不能在此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1.3农村小学教育的硬件设施严重限制了教学质量
如今我国城镇化建设逐步加快,农村人口也不断的迁移,致使很多农村小学倒闭,仅存的农村小学也是学生越来越少,有的年级出现了没有学生的情况。在农村设置这样的小学,不但不科学,同时也是教学资源的浪费,也致使师资力量不能更好的整合。这种情况下,很多地区设立了中心学校,将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进行了整合。但是在设立中心学校的同时,交通设施、住宿设施及心理辅导未能达到标准,致使很多新问题的出现,制约了农村小学的发展。
2小学教育管理中使用情感教学模式
2.1打造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
打造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成为小学情感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情感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授课内容设计出可以完成授课任务的情感教学情境,利用情感教学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一个富有人性化、温馨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开展小学情感教育时,情境作为基础及前提,教师要依据授课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情境的布置,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深入及渗透,最终培养学生建立自身独有的审美观。
2.2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情感授课方式
在小学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授课内容要紧密联系教学大纲,结合实际的授课内容,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情感授课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情感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运用情感教学是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过程,教师熟练、科学的使用情感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情感上同教师产生共鸣,同时又能够建立起师生和谐交流的情感平台,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性格及家庭状况进行掌握,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如若回答错误了,教师也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及表扬,引导其建立自信心,激发其与别人沟通的勇气。学生首先要在思想及情感上有一个良好的转变,才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师生紧密配合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学习知识,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2.3教师要建立和家长之间的良好情感沟通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对于孩子的行为都有极大的影响效果,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情感来教导学生。比如,教师教育学生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多和父母谈心,讲讲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请求父母的理解及帮助。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成为了教师课堂运用情感教学的有效延伸。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和家长之间都学会了尊重和理解,还使得家长更加注重同孩子交流的方法,进而在学校及家庭两方面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要的教育及引导,使孩子的情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总而言之,无数的实践说明了,小学教育中运用情境教育科研大大提升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及智力水平,帮助学生掌握与家长及教师的沟通方法,学会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积极的进行思考、分析,可以快速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有效的运用情感教学,顺应了教学的规律,也有效的结合了学生的自身特点,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授课质量及效率的高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韦志杰.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M].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1
1.教材难易度要与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相适宜。
我校艺术设计学院校学生相对重点、一本院校的学生来说,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如果一味的追求和重点及一本院校材、提高教材难度,这样将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艺术教学的效果。
2.教材内容要丰富多彩。
艺术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有的教材过于强调理论知识部分,实践内容较少,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材教学实践部分占比较重,理论知识基础较少,这样的教材对学生的引导是重实践轻理论。由此可见教材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3.教材要具有实用性。
艺术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思维,这就要求我们的教材必须具有实用性,与时俱进,让学生学后能运用自如。综上所述,我们要选择内容新颖与时代同步的教材,培养的人才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二、改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校对艺术教育课重视程度不够,普遍存在着课时不足这一情况。由于课时非常有限,授课内容又较多,很多艺术教育教师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讲些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艺术教育知识而采用比较传统的”满堂灌”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满堂的讲解,学生满堂的听讲与记录,课堂气氛十分匆忙紧张。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课堂教学乏味无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减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改进“满堂灌”这种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要多发言,加强教学互动,趣味性教学,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艺术教育教师如果能很好地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不仅会使枯燥乏味的教学生动化、趣味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应尽量使用诙谐幽默,且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语言,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喜欢艺术教育课。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传统的“以书讲书”“、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枯燥而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在艺术教学中适当地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现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力量,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艺术教育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在艺术教学中,教师除了制作教学课件、搜集下载教学资料和共享教学资源外,在课堂上还可以播放一些跟教材内容相关的短片、艺术教育电影、动画片等。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享受的同时,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反而觉得很有趣、很轻松、很愉快。学生渐渐的对艺术教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艺术教育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艺术教育课堂,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提高艺术教育专业教师的素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指导作用,尤其是艺术专业教师,其综合素质影响着课堂的有效性。现在艺术教育专业的老师偏年轻化,有的老师刚刚走出校门,没有教学经验,教学语言生硬、无感染力,教学思维不够清晰;有的理论课老师照本宣科、考试前给学生划重点;有的实践课老师不能顾全大局、指导不够到位。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注重提高艺术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具体措施如下:
1.组织新教师听课。
教学经验不仅仅要靠自己积累,还可以通过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而获得。听课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让新教师感官认识到前辈教学的整体情况,还能很好地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不仅能够识记前辈的教学语言,更能提高自己语言的感染力。可见,听课是新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好办法。
2.组织艺术专业教师进行深化学习。
好多艺术专业教师自步入大学的讲台,就很少有充电学习的机会。平时工作比较繁忙,课时上的安排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放假期间,其他专业的教师还有机会出去交流学习,艺术专业方面的交流学习相对较少。鉴于这种情况,校方应积极主动地给艺术专业教师联系交流学习的机会,以便教师能在假期这段闲暇的时间进行充电,从而提高艺术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提高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一写”即三笔字的书写技能,三笔字就是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学前教育专业应该注重对于书写技能的培养应该在大一时就开设相关的课程,课程应该涵盖汉字基本构造、汉字书写艺术技巧等内容。对于大一大二学生应该勤加练习。为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进行相关的比赛,对于优秀的同学进行表彰,产生一定的示范作用。
(二)二做”即课件制作和玩教具制作。课件制作体现的是一种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大大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玩教具制作不单单是常见的安居、教具,还包括幼儿园的美工设计。因此应该开设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美术、手工等课程,并指导学生灵活的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
(三)三讲”即说课、讲课、讲故事。“说课”需要学生准备说课稿、课件等;“讲课”涉及到教学设计、玩教具等辅助教学材料;“讲故事”则会锻炼学生对幼儿故事的讲述、创编、表演等综合能力。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学生尽快的适应未来的工作。
(四)`四艺”即“弹、唱、跳、画”。“弹”主要是要求学生可以熟练操作一种乐器,大多以钢琴为主,还可以是其他民族乐器郊古筝、古琴等。“唱”主要就是指唱歌庄要是以童谣儿歌等事宜幼儿的歌曲为主丫跳”主要是指舞蹈,一方面可以带动幼儿,另一一方面也可以强身健体,:画”主要是指绘画技巧,对于幼儿而言图画更易使其理解相关知识,更容易形成认同感。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一!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一写、二做、三讲、四艺”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可以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的规定了幼儿园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和能力要求,幼儿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身心发展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健康发展;要组织学生展开日常的教育和生活工作,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和能力;对幼儿的行为发展做一定引导,使其逐步形成对周边环境、事物的正确认识;最后最主要的就是要提升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而做好幼儿的启蒙教育。
(二)分析社会需求,培养针对性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依据有关的政策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还树立了“五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即结合当地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进行相关的技能培养,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不同的兴趣小组,结合国家级、省市级等各级各类技能比赛,结合职业资格考试进行技能教学以及结合学校和地方教育资源进行技能教学。在就业方面,学校应该分析社会和行业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针对性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结成相关的兴趣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也要学习其他成员的经验。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赛事,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与全省乃至全国的学生同场竞技不断进行交流和学习,使学生收获一些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三)形成完善的技能和训练的保障体系
1.鼓励学生参加比赛,通过比赛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和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相关赛事,典型的有三字书写比赛、讲幼儿故事比赛、幼儿园活动设计说课比赛,玩教具制作比赛、绘画比赛、幼儿韵律操比赛等。同时应该进行教育宣传活动,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通过组建学习和兴趣小组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并在小组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这些兴趣小组一方面可以最大化的放大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使学生获得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与组内成员相互沟通和学习,获得其他成员的优点。
3.强化学生的资格认证制度。完成学生的基础学业外还要强化学生的其他能力,即一写、二做、三讲、四艺,同时还要进行特色的感统教育、亲子教育、蒙氏教育等。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对自身能力进行量化,培养适应社会的针对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岩.基于职业能力养成的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口].理论界,2024(4):260262
[2]王纬虹,牛弹,段文姬.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重庆市幼儿教师的调.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4):9一14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科学;课堂教学
初中科学这门课程的开设,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力号召,其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影响。初中科学的教学内容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些理科性学科的知识,而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掌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质量需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对初中科学的有效学习。
一、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现今,在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即以黑板、粉笔、课本以及教师自身为教学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教学优势的,比如说,它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改变教师的教学计划,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对知识被动地接受,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较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较差,在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需求,更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初中科学教师的我们,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初中科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在初中科学的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程度,从而提高学生对初中科学的学习质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教师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教学理念与模式的转变
1.教师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我国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课改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这一要求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自身为课堂主体的观念,重新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学计划的实施要以学生的个性、需求为中心。
只有教师改变、明确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才能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提高学生学习初中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在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
2.教师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初中科学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自身的“教”多过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还因为初中科学的学科综合性,教师又容易陷入“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误区,不仅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提不上去。
所以,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要积极地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效率。
三、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初中科学的教学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而其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也决定着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在指引教师合理、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科学素养、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作为初中科学教学的目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时,应该首先要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即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础,结合课程的难点以及重要程度,设置科学、合理的有效的教学目标。
2.有意识地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我们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像是自身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我们的教学模式的适应程度,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课堂参与程度,所以,初中科学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在初中科学的有效性学习上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充满趣味又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对初中科学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自发地有所增强,加之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对初中科学的学习内容进行引导式的讲解,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就会有明显的增加,且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对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也有促进作用。
比如,教师在讲到有关“力”的知识内容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的场景,如,电梯运动时力的作用、方向;推箱子时,箱子的受力情况……有关地理方面的内容就更容易联系实际生活了,地球的自转就与太阳的东升西落相联系,地球的公转就与四季的交替相联系……这些都对学生对知识更好的理解、掌握有着促进作用。
3.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
教师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的另一种有效方法就是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学生对初中科学的知识充满了好奇,但是教师单纯地靠一张嘴有时是很难讲解清楚的,并且“满堂讲”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初中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要多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性活动。
在我国大力促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要积极应对新课改的要求,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初中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运迪.初中科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3(02).
[2]章旭霞.提高初中浙教版科学教学有效性的课堂设计技巧[J].新课程学习:下,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