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勤工俭学计划范文

勤工俭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勤工俭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勤工俭学计划

第1篇:勤工俭学计划范文

过去的一学期学校想方设法构建发展平台,为改善办学条件,方便师生生活,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后勤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师生生活质量服务,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足够支持的理念得到进一步落实。学校的发展对后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更要理清思路,开辟出路,走出一条适合我校校情,并且行之有效的后勤工作的好路子,切实加强校园规划和管理,严格财务制度,提升服务理念,规范服务行为。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工作职责

1、建立完善《财务会计制度》、《食堂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制度》、《物品采购制度》、《寄宿生管理条例》、《假期值班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后勤人员目标责任考核》等各项制度,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行为规范有序。

2、严格财务制度,搞好学校的收支预栓算工作,所有发票、报销凭证仍坚持一支笔管理制度,先签字,后报销,按时上报各类报表,认真做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结算工作,作到准确无误。

3、食堂管理要有收支明细帐目,每月上报核对班主任要严格按收费标准收费,及时上交总务处,解款入帐,并开列好收据,期末做好收费清单。

4、对各班的动产使用和保管继续实行包干制度,总务处在期初组织专人登记,期末组织验收,根据合同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强化校园管理,优化育人环境

1、对学校树木花草进行定期修剪、施肥、除草、防止病虫害,借鉴已有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引进适量花木进行整体规划,局部推进,绿化校园环境。

2、明确各班保洁区,不留卫生死角,经常打扫,做到地面干净整洁,无废弃物和杂草,室内窗明几净,墙面无灰尘污迹,美化校园环境。

3、加强寄宿生管理,这是事关学校发展和我们切身利益的大事,在这方面我们要做到三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我们当全力配合其他处室把这件大事进一步落到实处,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4、及时配好,管好学校的教育教学用具和设施,尽力提高其使用价值,产生最大的效益。

(三)关心师生生活,提供后勤保障

1、食堂是师生生活的一块重要阵地,也是事关学校形象的一个窗口,本学期寄宿生数量激增,食堂管理和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上做好文章,才能够真正确保食堂工作的高效运作,从而产生良性循环和互动。

2、保证师生水、电等正常供应,最大限度地为师生生活提供方便,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弄清原因后,及时帮助解决。

3、重视鱼塘养殖,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改善师生生活,

(四)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安全教育

1、构建治安和安全管理网络,除门卫外,每天还要有专人负责值班,加强校园巡视,做好值班记录。

2、安全教育要以预防为主,平时要重视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五)把握发展机遇,搞好校办企业

第2篇:勤工俭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勤工俭学;考核体系

一、勤工俭学的基本界定及其意义

勤工俭学的概念界定从勤工俭学的历史来看,勤工俭学的原本含义是,以“勤工”达“俭学”之目的,即以个体的劳动取得报酬,作为求学费用,得到求学机会。它是各种社会形态、不同性质的国家都存在的社会现象,也并没有对“以学为主”兼工,或“以工为主”兼学加以区分,只要“工学兼营”的都称之为“勤工俭学”。大学生进行勤工俭学具有以下意义:第一、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增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孙晓梅在《浅谈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的作用和方法》中提到“勤工俭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它对于教育实践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有利于改善学生经济状况,树立独立意识。勤工俭学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第三、有利于丰富工作经验,增加就业砝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通过勤工俭学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就业竞争力。

二、建立健全勤工俭学考核体系的重要性

完善的勤工俭学考核体系是保证勤工俭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是实现勤工俭学公平公正的前提条件,是对社会、学校、学生对待勤工俭学态度的监督。科学的勤工俭学考核体系有利于促进勤工俭学活动完成“解困助学、励志育人”的双重任务。因此建立健全勤工俭学考核体系不仅是顺应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是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三、大学生勤工俭学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勤工俭学质量较低、流动性较强

根据调查,在很多高校勤工俭学是零门槛,凡有意愿参与勤工俭学的学生均可获得机会,如此以来不免会出现部分学生为了“图新鲜感”、为了“调节无聊的生活”而参加勤工俭学的现象。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工作态度大大影响了勤工俭学的严肃性,严重阻碍勤工俭学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作用、造成学生主体在短时间内频繁流动,不利于勤工俭学考核工作的展开。

(二)大学生勤工俭学管理服务主体工作效率较低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勤工俭学管理服务体系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虽然高校均设有大学生勤工俭学中心,但没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和专职老师,多数学校的学工管理系统的教职工进行兼管,这样管理的深度与广度都得不到保证,使勤工俭学的考核体系发展缓慢。第二:很多高校将用人单位将所需岗位信息上报于学校勤工俭学服务中心,勤工俭学服务中心进行汇总与审核,并根据各院系上报的勤工俭学学生信息进行岗位分配,再逐级下放通知至勤工俭学学生处。这样的工作方式效率较低,招聘周期较长,会造成部分学生选择更直接高效、易获取的校外兼职。但校外兼职存在较大的风险,根据调查,大学生在外兼职出现屡屡被骗的现象。为什么部分学生会有意避开校内勤工俭学管理服务组织,独自承担在外兼职的风险?校内缺少独立、专门的管理服务主体以及管理体系落后,均可能造成学生被骗现象的发生。第三:勤工俭学服务中心对勤工俭学工作岗位的核查力度松弛,致使经常发生一人多岗的现象。一人多岗会大大减少勤工俭学的受众面,从而不能实现勤工俭学高效服务学生的目的。

(三)校外勤工俭学学生权益极易受侵犯

根据走访调查发现高校勤工俭学岗位通常分为两类,固定岗位与临时岗位,两种岗位大多以工时计算工资。根据在勤工俭学学生的对话中发现,大多数勤工俭学学生对于工资发放的时间、工时的计算方式等相关概念都非常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工资极易被扣减,获得劳动报酬的权益易受到侵犯权益极易受到侵犯。同时由于涉世不深,很容易受到校外的“黑中介”以及企图以低价格购买劳动力商家的诈骗。

(四)勤工俭学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效果甚微

勤工俭学的重点在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学生自给自足的能力,培养拼搏精神,勇于奋斗的胆识。根据问卷调查得知,有90%以上的学生都愿意参加勤工俭学,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了解到“死读书,读死书”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全方位人才的需要。现有的勤工俭学由于主客观因素,仅仅只是达到能够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的目的,很难调动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物质生活的丰富,勤工俭学学生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往往以赚取更多的劳动报酬来满足自己物质生活上的享受,顾此薄彼,把勤工俭学纯粹当作兼职,学业因此受到影响。勤工俭学考核体系的滞后,使学生的观念与行为得不到正确的规范从而使勤工俭学活动难以完成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任务。

四、关于完善勤工俭学考核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对于勤工俭学学生的考核。

建立信息公布制度,对校内勤工俭学的相关信息进行公开和共享,提高信息流通速度,保证信息及时传递,信息接收人各取所需。对于有意愿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学校勤工俭学管理服务中心应要求学生上报个人的基本资料,包括家庭收入情况、个人生活费使用情况、个人办理助学贷款情况、参加勤工俭学的原因或目的、意愿工作的类型、时长、报酬以及学生的个人特长。勤工俭学服务中心对于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对于人员进行筛选与淘汰,公布一轮晋级名单,再进行专门岗位的现场招聘,具体了解学生的个人素养及能力,完成工作的分配。这种类似于社会招聘的形式,在根源上可保证勤工俭学学生主体的质量,减少学生以随意的心态参加勤工俭学的情况,为以后勤工俭学考核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对勤工俭学的管理服务中心的考核

建议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管理服务中心。学生自我管理的勤工俭学管理服务中心让学生服务学生,可以避免沟通的障碍,有利于勤工俭学相关工作的开展。勤工俭学管理服务中心首先应对遍布学校各处的广告招聘信息进行检查和清理,对校外勤工俭学信息事先进行收集审核,为学生提供可靠信息,减少“黑中介”的诈骗现象的发生,保护勤工俭学学生的合法权益。其次,创建勤工俭学网络招聘求职系统,做好勤工俭学招聘岗位与勤工俭学申请学生信息的匹配工作,简化勤工俭学工作分配流程,更高效率的完成招聘。再次,学校可以每年与来校招聘的企业进行合作,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基地。勤工俭学服务中心可以开展简单的岗前培训,既有助于了解勤工俭学学生的能力所长,也可以提高勤工俭学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用人单位输送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最后,作为勤工俭学的管理服务组织,要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要有明确的工作分工与职位分配。

(三)加强勤工俭学工作待遇及环境的考核

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需要政府的有关机构、社会及学校共同对学生校外的工作岗位进行监督。政府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黑中介”、不法商家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的规定。社会各界也可以对校外的勤工俭学岗位进行自发的考核与检查,及时检举侵犯学生权益的用人单位。同时校方的角色定位不仅仅是在校大学生的管理者,还更应当承担服务者与保护者的角色。在做好校内的勤工俭学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当多关注在校大学生校外勤工俭学,并及时核实校外勤工俭学岗位的合法性和正规性,与勤工俭学的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切身诉求与内心感受,对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教育。

(四)加强对勤工俭学培养社会性应用人才目标完成程度的考核

勤工俭学对于当代大学生完成学业,锻炼能力都是有很大用处的。勤工俭学使大学生了解工作的辛苦,理解父母为子女上大学所付出的艰辛。勤工俭学的考核不仅仅只针对工作完成情况,更是对勤工俭学学生工作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核。高校勤工俭学的管理组织应当深切理解勤工俭学在于培养社会性人才的作用,积极行动起来,丰富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将学生的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使勤工俭学的学生既获得劳动报酬,又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综合能力,为往后的就业增加砝码。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完善的勤工俭学考核体系为勤工俭学活动提供规范,为勤工俭学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国家有必要出台一份有关保障大学生勤工俭学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有了相关规范,相信勤工俭学在未来将会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全方位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梅.浅谈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作用和方法[J].情感读本,2016,17期:85

[2]李志军.高校勤工俭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25期: 296-297

[3]张晓红.关于组织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研究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9,9,第5卷,3期:84-87

[4]付中联.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9,9,第8卷,3期:24-27

[5]叶奇芳.宗晓虹.大学生勤工俭学权益保护分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第35卷,第5期:101-103

[6]朱晓东.高校勤工助学现状与改革研究[D].江西:江西农业大学,2011

项目基金: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2016年度本科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名称“对建立大学生勤工俭学考核体系的研究”(编号:TB 20160808)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 葛汶子(1997,12)女,汉,安徽淮北人,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

第3篇:勤工俭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勤工俭学 现状 解决策略

勤工俭学,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被定义为:“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做工,把所得工资作为学习费用”。它以“工”为前提,以“学”为目的,其实质就是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以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行为。在当今的高校,勤工俭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

潍坊地区高校林立,以潍坊学院、潍坊医学院等八所高等院校为主,在校大学生人数众多,来自农村籍的学生在数量上占据绝对的优势,这部分学生都有通过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改善生活质量,丰富课余生活;广泛接触社会,提前实现“就业”的意愿。勤工俭学的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也曝露出了许多的弊端:工作与专业不挂钩,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结合;拖欠工资、人身安全、如何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等等。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校园的构建带来了莫大的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重视。

一、大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会和岗位少,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健全且甄别难度大

勤工俭学主要分为校外和校内两个场地,校外勤工俭学以家教、兼职、零工为主要形式,而家教领域早已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以发传单、搞促销、当服务生等为主要形式的零工兼职也表现出了时间短、偶然性强等固有的缺点。然而,校内勤工俭学岗位由于数量少、门槛高等因素,很多学生只能望“位”兴叹。目前,驻潍高校在校学生获取勤工俭学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校园内随处可见的野广告和屈指可数的营利性质的自发学生组织,其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很让人质疑。

(二)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功利心太强

大部分勤工俭学的同学都有诸如赚钱购买笔记本电脑、外出旅游的“小算盘”,相比较而言很少有人仅仅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去找一份兼职工作。在攀比心理的驱使下,他们更看重物质生活的简单改善而不是精神价值的满足。这种功利心不可避免的导致“勤工逃课”、“勤工辍学”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高效的学习。

(三)欠缺法律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差,心理素质不过硬

在勤工俭学的大学生队伍中几乎没有人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即使上当受骗了,他们也宁愿选择自认倒霉、息事宁人的解决方法。勤工俭学往往只能提供技术含量少、层次较低、报酬微薄的劳务性、服务性和事物性的工作,和大学生理想中的“完美工作”产生太大的落差,使得部分学生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四)勤工俭学机构不完善,后续服务不到位

部分高校受客观条件或重视程度等原因,导致高校没有配备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专职老师,没有形成对学生统一的组织和管理。虽然有些高校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校内工作岗位,但监督管理不到位,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后续服务的欠缺导致普遍的消极怠工、逃工现象。

二、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的解决举措

基于大学生勤工俭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学生、学校、社会等各方都应采取措施改善现状,以满足学生自身提高和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意愿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一)大学生要不断完善自身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选择合适的工种

大学生要明确勤工俭学目的,端正勤工俭学态度。大学生不应该把赚钱作为首要的、唯一的目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勤工俭学在满足精神、拓展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只有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我们才能抵得住诱惑,坚持住立场,实现自己的价值。

大学生选择工种时不能好高骛远,要理性的去寻找自己适合、适合自己的工作。尽可能寻找与自己专业相近或感兴趣的工种,不能简单地为了尝试 “吃苦”的滋味,刻意的去从事一些高强度、超负荷的劳动。面对一些极具充满诱惑力的工作,我们要擦亮眼睛,认真甄别其真伪,摒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错误心态。

2.提高效率,坚持适度原则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要明确自己的首要任务——学好知识和本领,坚决避免“勤工辍学”、“勤工逃课”等现象的发生。正确处理好勤工俭学与学习的关系,第一,要学会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制定计划,充分利用好时间,向效率要产能。第二,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分寸,安排、协调好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大学生还是应以学业为主,因勤工俭学而逃课,甚至是荒废了学业就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分清主次矛盾,把握好“度”,避免为了所谓的“工作”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业。

3.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勤工俭学大学生要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参加勤工俭学时,应尽量与用人单位就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内容等问题形成书面协议。大学生在从业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尤其是女生,避免一个人去比较偏远的地区工作。做家教或其他兼职要试探性的考察一下雇主的素养,尽量的确定该雇主是否存在人格上的缺陷。倘若大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有意或者无意的伤害,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从学校和社会角度看

1.拓宽渠道,加强宣传力度,规范宣传秩序

学校应该在现有宣传渠道的基础上广开门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各院系学生会组织、“校企合作”模式和勤工俭学经验交流会等途径,不断拓宽信息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使得各项宣传有序的开展,尤其是要加强校园野广告的综合治理,分门别类的设置信息宣传栏,尽可能避免带有虚假、欺诈等有害信息的宣传进入校园。

2.完善机构建设,引进竞争机制

高校要完善机构建设,设立专门职能部门,配备具备相关素质的专业老师,统一组织和管理。为了避免消极怠工情况的出现,可以引入勤工俭学淘汰制和轮岗制,建立勤工俭学档案,加大过程监控力度,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轮岗,打破“铁岗位”的思想,利用竞争杠杆消除“消极怠工、逃工”现象。

3.完善立法,加强监督管理

由于现行的法律制度存在着漏洞,导致很多用人单位钻空子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勤工俭学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有必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条款,以维护大学生的合法的“劳动者”权益。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要及时建立监督机制,设置监督机构、投诉机构。

虽然当下的勤工俭学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我们不可否认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活动提高了实践能力,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新的知识和才干,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大学生勤工俭学将会有序进行,大学生的综合素会进一步提高,和谐校园建设将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潘菊莲.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思考[J].大众科技,2005(9).

第4篇:勤工俭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人本主义;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160-03

随着时展,民办高校图书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特别是现有工作人员数量和精力难以跟上业务更新的速度,无法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因此让精力充沛的在校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已成为民办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自身需求和必然趋势。

一、图书馆勤工俭学的理论依据

图书馆勤工俭学的理论依据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它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和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人本管理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管理活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这与我们现在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刚好契合,所以其研究方法与应用技术值得为当下各个领域所借鉴。特别是对图书馆勤工俭学制度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1]。

(一)人性与哲学的假设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将作为“人生哲学”的存在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存在主义肯定人的存在价值,重视个性把人当成完整的整体。存在主义哲学是面向现实生活的态度,让人本主义心理学从高高在上的心理学术“象牙塔”里,走出来去面对社会,探讨现实生活的当下人所面临的各种紧迫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内心生活体验,强调个人的潜能和自我实现。这是在经济繁荣和社会物质水平提高,满足了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的环境下,同时也关注并促进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把人的行为归结为本能和原始冲动的精神分析主义;也反对不管意识,只研究自己和反应之间联系的行为主义。所以人本主义重视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二)“以人为本”理念与现代图书馆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图书馆规模迅速增加,业务急剧扩张,各项新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工作人员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的大背景下。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极具重要意义,人性化管理也应该成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图书馆在政策制定、岗位设置、业务运作等方面设身处地地为参与者着想,在管理中体现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和发挥人的创造性与潜能[2]。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引导学生自我成长理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深信在一个充满关怀与信任的环境中,人便能充分发挥自身机能的作用,更好适应现实生活并得到个体的发展。

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广泛应用于现代图书馆服务的今天,高校作为教书育人之所,高校图书馆又是专职服务高校学生的第二课堂,引导人类精神发展的机构。高校图书馆准确定位文化引领功能,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师生在图书馆学习,使他们在这里得到心灵的精华,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感受美的同时创造美的人生[3]。

在勤工俭学管理,面对拥有高能力、希望个性化发展、渴求更多关注和理解的高校学生更应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放在重要位置,将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发展作为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的重要思想之一,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

二、开展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实践意义

勤工俭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生生活条件的在校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鼓励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生活负担以便完成学业。其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切实帮助贫困学生

勤工俭学申请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难以支出的同学,并在户口所在街道开具相关证明。在性别、年龄、民族、专业方向和学习成绩等要求上相对其他助学项目申请要求较低,惠及学生群体比较大。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工作项目均由学校统筹安排,参加劳动的学生根据劳动小时数给予每小时8元的报酬,每月按时发放酬金。对于生活贫困的学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稳定收入,也是在校学习生活的生活来源。

(二)推动学生深入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勤工俭学学生主要参与图书馆的简单工作。在勤工俭学学生来图书馆劳动前,都将参加一次岗前培训,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系统参观和了解本校图书馆各阅览室的情况、学生借阅书籍流程及相关规定、各图书馆开放式书架的图书布局以及图书分类的基础讲解。让勤工俭学同学对本校图书馆有一个全面真实深入的了解。第二部分是了解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课程时间安排,安排其不同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学习岗位技能和劳动中的注意事项并实践。

(三)对学生利用图书馆起到宣传作用

民办高校图书馆阅览室往往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的现象,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虽然图书馆做了许多宣传和简介等工作,但仍有许多学生不愿翻阅相关文字介绍,常常不清楚如何检索需要的资料、不熟悉外借图书流程等实际问题,这也成为学生读者与图书馆产生距离感的原因之一。图书馆勤工俭学学生是学生中对图书馆各项工作流程等较熟悉的一批同学。他们不仅对图书检索、代书牌的使用、阅览图书以及借还图书流程等实际操作方面了如指掌,甚至各阅览室开放时间、对开放式书架的布局、不同阅览室的藏书特点也难不倒他们。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或是工作间隙借阅自己所需的图书,在闲暇时帮助身边不熟悉图书馆的同学走进图书馆,帮助他们快速查阅需要的信息。在学生中无形地起到了图书馆宣传员的作用。这缩短学生读者与图书馆产生的距离感,也能让图书馆的服务更好地走进学生。

(四)让图书馆更了解学生的需要

现今图书馆早已区别于藏书楼的办馆理念,“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是大多图书馆的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针对本校学生和本校的教职员工,其中本校学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中数量最大的群体。本校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是高校图书馆发展工作中考虑的一个方面。但大多学生对图书馆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而自己的需求也不知如何更好地向图书馆表达,往往简单地以减少利用图书馆的方式体现。勤工俭学学生既是图书馆服务的学生群体,又是图书馆部分简单工作的参与者。相对于其他学生对本校图书馆的各个方面了解更系统全面;另一方面他们也深切了解学生的需求。勤工俭学学生在图书馆参加劳动时,由一名相对固定的图书管理老师负责,在需要和图书馆沟通想法时,有更直接便利的途径。尤其在图书馆需要了解征询本校学生意向时,他们能给图书馆提出一些更合理的建议和希望,也增加在学生座谈会以外的一个长期与学生对话的通道[4]。

(五)缓解图书馆人员数量和体力不足

图书馆都存在馆藏图书数量不断增加但与图书馆面积有限的矛盾。随着时展,对信息需求不断变化和更新,图书馆纸质图书典藏量不断增加,阅览开放时间调整,民办高校图书馆在无法增加工作人员,无形中造成了馆员的工作压力、劳动强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合理有效地让本校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帮助图书馆日常清洁、将已完成采编的图书整理上架、副本量大的图书下架打包等工作,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图书馆人员紧缺的状况,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使馆员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的服务和研究,提高馆员的工作质量。

(六)学生在劳动中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学校勤工俭学社会实践有一定的过渡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学生在劳动中认识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磨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从实践中运用自己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毕业参加工作后有勤工俭学学生反映,勤工俭学的经历让他们在从学校到单位角色转换上有了一个过渡,比较容易适应单位的工作环境,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需要别人负责、督促的孩子,比其他人的责任心更强,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更好,明白通过自己不懈努力总能达到自己成就的目标。

三、对建构图书馆勤工俭学制度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建构民办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制度具有积极意义,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在该理论指导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建构图书馆勤工俭学制度的有效路径。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勤工俭学工作时间

勤工俭学工作时间是根据每位同学课程安排而定,当课余时间超过4小时即可来图书馆参加劳动。在刚开学还未进入学习状态和期末考试等特殊阶段时,尽可能满足学生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满足勤工俭学的工作愿望。由于部分学生白天课程活动比较多,有一部分学生需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参加劳动。根据学生在工作时间的合理需求相关工作人员在保证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同时,相对合理地调整或增加工作时间平衡这一问题。

(二)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勤工俭学工作

图书馆可以提供的岗位较多。根据不同岗位要求,适合不同性格的同学参加劳动。根据学生的性格、特长以及自身意愿,安排其较固定的工作岗位。如学生刚刚参加完体育考试,提出希望临时做体力要求相对较轻的工作,在他工作能力范围及时予以适当调节。

(三)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好图书馆资源

在我校举行“我与图书馆”征文活动中,针对勤工俭学同学提供绿色通道,除了参加各自院系的征文选拔外,图书馆勤工俭学也组织征选参加到活动中,引导勤工俭学同学拓展不同的阅读方向。在图书推荐的工作中,也给予勤工俭学同学参与进来的机会,寻找自己看过的好书推荐给其他同学。在工作间隙让勤工俭学同学相互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相关老师给予一定的读书推荐与引导。

(四)根据学生的择业需要,强化学习实用的基础技能

90后学生普遍在家是独生子女,父母在生活上大包大揽,学生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没有机会学习与锻炼生活中技能的机会。近年来,进入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学生基本都不会利用绳子对书籍或报纸进行简单的捆扎打包。许多勤工俭学同学反映,在图书馆老师耐心地一个个手把手指导,通过学习后,学会了很多生活中的各种基础技能,除了捆扎打包书籍外,还学习扫地、拖地、擦桌子以及清点图书甚至有学生还学会在表格制作中使用电脑快捷键等实用技能。

(五)根据学生发展特点,满足学生多层次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提出了重要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纳总结为五种类型,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与尊重需要。这是低层次的需要。最后一种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高层次需要[3]。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等生理方面的需要,他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5]。勤工俭学学生来图书馆参加劳动,图书馆为他们提供饮水等。在学生时间安排不合理等自身原因,而没有吃饭要来参加劳动,负责老师都进行健康教育,劝其应该正常用餐。在保证工作时间的情况下,建议学生先补足体力再开始劳动。如时间不允许,图书馆老师们都主动拿出自备的食物分给学生以保证他们的精力。偶遇学生在劳动时,突发低血糖出现眩晕的现象,负责老师及时提供自备的糖、饼干等给学生。保证学生在劳动时身体机能的正常。在参加体能要求较高的工作时,相关老师不仅和学生一起干,每隔一段时间提醒学生喝水休息,补充体力。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主要表现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方面的需要。

为勤工俭学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是图书馆工作的首要条件。在整理书架,打包捆扎图书等工作时,图书馆都提供劳动工具和相应的保护措施。在使用美工刀等锐器时都反复提醒学生安全要求。在搬运图书使用铁板车时,因为板车比较难控制方向,负责老师不但和同学一起全程拉车,而且时时提醒学生注意脚下安全,以免受伤。

3.爱和归属的需要

爱和归属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求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参加一个团队并在其中获得荣誉地位等的需要。

勤工俭学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班级,之前互不相识。在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一段时间熟识后,便开始有一定的归属感并产生默契。勤工俭学学生在需要合作完成工作时,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在通架时,两个或三个人合作完成,一个下书(把书架上的书放在书车上)一个核对顺序(防止乱架的延续)一个上架(将书车上的书按顺序放到规定的书架上)。体力较好的主动多承担体力工作帮助体力较弱的同学。这种和谐的氛围不仅在勤工俭学工作时体现;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勤工俭学同学之间以及勤工俭学学生和负责老师之间互相帮助。不论是偶遇下雨会到图书馆借伞的小事,还是学习上当写计划书没灵感找图书馆老师聊聊,就算毕业后还会回校告诉图书馆老师自己工作生活上的喜怒,这无形中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4.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是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的需要会使一个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之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

勤工俭学学生都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容易因为家庭原因产生自卑心理。对于这一特点,需要更多地给予他们尊重和细心的关注,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想法。对于他们的合理要求,尽可能地给予妥善处理。刚参加勤工俭学工作的同学因怕被认识的同学看到而在晚自修或不对外开放的书库内工作,在学校里遇见同时工作的同学老师都不会主动打招呼。在了解真实原因后图书馆老师在尊重其选择的同时告诉这些学生,通过自己劳动赚取的报酬是光荣的,家庭的经济困难只是暂时的,用平常眼光和平等的心去看待问题。在面对这些学生时,相关老师尤其注意措辞语气等,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充分发挥,并使之完善化的需要。

勤工俭学学生不论在工作技能上或效率上有所进步还是在学习、生活、竞赛上的突破,负责老师及时表扬,为学生的进步而高兴。时常老师还会为表扬学生的进步,自己掏钱请他们吃饭,为他们努力付出后获得的成功庆祝。有学生说每当领取报酬时,是自己最得意的时候,因为这是他们价值的体现,他们流的汗不仅在图书馆里能看到引以为傲的成就,还有实实在在的物质回报,这是向父母要生活费时所感受不到的成就感。

总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进行民办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制度的探索,不仅使大学生在以后生活中,敢于面对困难,做好工作,在利用信息检索方面更有优势,而且还缓解了图书馆人员不足的压力,同时也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又能让课余时间充裕的大学生有了更好的去处,达到图书馆、学校与学生多赢的效果,为民办高校图书馆的事业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顾志敏.管理学基础[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P80.

[2]刘兹恒,等.现代图书馆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9.

[3]叶浩生,著.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06-407.

第5篇:勤工俭学计划范文

王道平一行听取了于都县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专题汇报,并充分肯定了该县所付出的努力,并希望该县再接再厉,加大营养食品监管力度,加快学生食堂建设步伐,将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精心打造成“阳光工程、放心工程、民心工程”。督查组一行深入到罗坳镇中小学检查指导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袁敏华)

中国教育报刊社赴赣州开展送报下乡活动

7月12日,中国教育报刊社向赣州农村中小学捐赠《中国教育报》活动在赣州中学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宋雷鸣主持捐赠仪式,《中国教育报》副总编李功毅,以及江西省报刊发行局、赣州市委教育工委负责人和赣州市9个县教育部门的20余位代表出席捐赠仪式。

宋雷鸣代表省教育厅对李功毅副总编辑一行来我省赠报表示感谢,并就我省省情和教育发展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宋雷鸣指出,此次中国教育报刊社向我省赣州市1500所农村中小学捐赠4500份《中国教育报》,这是让赣南老区更多农村学校开拓视野并及时了解中央及教育部有关方针政策、学习借鉴国内外有关经验、提高农村校长和教师素质的良好契机。省教育厅将在此次捐赠工作基础上,对订阅《中国教育报》的空白校点加强引导,落实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中国教育报》征订发行工作。

赣州市委副巡视员、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李恭进代表赣南老区的广大师生对中国教育报社的慷慨义举表示由衷的感谢。他表示,赣州市将进一步做好《中国教育报》征订发行工作,进一步读好用好《中国教育报》,让《中国教育报》成为助力老区教育发展的引擎。

捐赠仪式结束后,李功毅副总编辑一行和接受捐赠的当地教育局负责人、学校代表就送报下乡活动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与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陈小兵)

南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记者 徐光明 通讯员 杨水生、夏国华)南昌市第十九中学高中部2012年9月1日将搬到新城区红角洲新校办学,新校园面积增加至120余亩。今年主动报考该校高中的中考考生骤然增多,招录取线由2011年的497分提高到2012年的536分,是录取线提高最多的学校。南昌市为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子,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将部分优质高中“腾笼换鸟”迁出老城区。

南昌市有省重点中学24所,多数处在老城区或县城的中心区域。而近年来南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更显突出。为顺应百姓新期盼,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拓展城市空间,服务打造核心增长极,南昌市教育局对全市高中学校网点布局进行调整,向新城区进军。南昌三中高中部(二七北路校区)整体搬迁到南昌师专原校址办学后,原校区给育新学校兴办初中部,其面积也由35亩增加至150亩。南昌一中老校区在西湖区罗家塘路,面积仅35亩,且位于老城区,师生出行不方便。新校址(分校)面积为100亩,相比增加了65亩。今年秋季开学,南昌十五中、南昌三十中将合并办学,原南昌三十中校址改为南昌十五中初中部,南昌十五中校址为高中部。南昌二十一中正筹备在朝阳新城新建学校……记者初步统计,9所中学搬迁或原址扩容,扩建面积达800余亩。青山湖区、青云谱区、高新区、红谷滩新区、经开区等优质高中新校区建设的前期工作也已开始规划。

《江西省志·教育志》编纂工作计划五年全面完成

本刊讯(记者 刘林、袁长新)7月9日,第二轮《江西省志·教育志》编纂工作部署动员暨培训会议在江西教育发展大厦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洪三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巡视员杨慧文主持会议,副巡视员刘润保宣读《教育志》编纂工作方案。会议还邀请了江西省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处处长涂小福作了“地方志编纂知识专题讲座”。

洪三国指出,本次编修教育志接续上一轮教育志编修,有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泽益后世的重大作用,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续修教育志的重大意义。针对第二轮江西教育志编纂工作,洪三国要求,正确把握第二轮《教育志》的指导思想,严格把握第二轮修志的主要特点,严格把握质量关口,坚持务实高效,把握工作进度,坚持创新发展。此外还强调,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加强协作配合,明确任务,分布推进,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据了解,本次续修《江西省志·教育志》的上限追溯至1991年,下限截止到2010年,时间跨度共20年。计划用五年时间,分六个阶段完成编纂工作。 目前江西省教育厅正式组织启动了《江西省志·教育志》“资料搜集阶段”工作。

抚州市7所学校被命名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近日,经抚州市纪委、市监察局组织考核评审,该市22家单位被命名为“抚州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教育系统7所学校榜上有名:临川一中、临川二中、抚州市实验学校、临川十中、临川一小、南城县二中、东乡县实验小学。

为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切实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去年9月始,抚州市教育局积极配合市纪委、监察局,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切实引导广大教师干部在参与中自觉增强廉洁意识,营造了廉荣贪耻的浓厚教育氛围。(许小良)

江西省学校后勤管理与产业办公室成立

本刊讯(记者 田禾雨)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成立近30年的江西省勤工俭学办公室正式更名为“江西省学校后勤管理与产业办公室”,它将伴随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甩开包袱与约束,踏上新的征程。

第6篇:勤工俭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职业技术;办学条件;勤工俭学

素质教育,让人们认识到加强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重要性。在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效益性想统一的原则;确定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发展思路,将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纳入议事日程。

学校应根据资源优势和特点,制订好劳动实践场所的发展计划。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活动,不断完善和改进劳动实践方式,提高科技含量和趣味性,将劳动实践活动课程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实践教育效益。

我们要以育人为工作主线,坚持育人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举,把场所建设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相结合,与农科教相结合,与为农服务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使每所学校的劳动实践场所都成为素质教育的中心,辐射社会的窗口。

一、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

在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理念。(1)把素质教育与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相结合。(2)开设与学科有关的勤工俭学项目,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素质。(3)培养学生就业的一技之长,使场所建设工作立足于学校,服务于社会。

二、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

劳动实践场所教育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有:(1)为当地农村输送了一批有科技致富头脑的先进农民,培养了一大批回乡务农的致富能手。(2)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科技示范作用。

三、办学条件的改善作用

我们利用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收入有效地解决了一大批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问题。主要做法:(1)减免贫困家庭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2)发给贫困学生饭菜票。(3)直接把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产品——肉食和蔬菜低价或免费提供给食堂,降低伙食成本。这些措施为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加强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德、智、体、美和劳动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相互渗透,具有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有利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开发校本课程。劳动实践场所是中小学生学习社会、学习生活的第二课堂,是促进书本与实践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重要基地,是组织与引导中小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活跃身心、健康成长的生活乐园。通过劳动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进而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7篇:勤工俭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

高校贫困学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学生在高校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和贫困学生基数增大的实际情况,高校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突出问题。加强对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及精神层面的系统研究,从全局角度考虑高校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在原有资助体制基础上拓展创新途径,成为了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出口。

1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1)孤僻不合群。部分贫困学生因为自身经济方面的弱势而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沟通中表现出不适应、放不开甚至不合群。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规避自身经济上的窘迫,面对贫困带来的挫败,内心复杂、多疑,不愿与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交流,严重的甚至出现了人际交往的困难与障碍。

(2)自卑敏感不自信。贫困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在成长背景和阅历经验方面与一般学生的差距较大。进入到大学校园以后,开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对客观环境不同造成的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差异表现得极为敏感、不自信,与旁人交往后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3)学习压力大。贫困学生所在的地区教育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导致贫困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之经济方面的压力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进入高校以后学习模式的转变,贫困学生大部分在学习成绩方面不理想。还有的贫困学生专注于兼职打工赚取生活费用,又形成了进一步的恶性循坏,影响学习。

(4)就业竞争力弱。贫困学生由于社会交往能力差、综合素质偏低等各方面等实际原因造成自身就业竞争力差,同时作为弱势群体的高校贫困学生,在竞争激励的就业市场中没有其他学生的家庭支撑和社会关系帮助等有利因素,往往使得他们没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获取信息和拓展资源。

2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途径

针对以上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我们认识到,要做好高校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只注重思政的教育,避免在实际操作中流于形式,实效不足的问题,高校必须充分考虑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贫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教育管理途径的创新拓展,使其更加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1)深化“勤工俭学”内涵。勤工俭学是引导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以此来改善经济状况的有效自助途径,是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的勤工助学还停留在劳务性和服务性的基础层面,贫困学生大都集中于打零工、兼职等单纯的体力工作,勤工助学的路径和内容都较为狭窄,无法体现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的需要。新形势下,勤工俭学的内涵应该外延扩展到助学、育人的双重范围上,将贫困学生勤工俭学与创新项目、课题科研和实践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将贫困学生的勤工俭学工作纳入到日常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去。在这样的模式下,高校贫困学生的勤工俭学监管人员也不再局限于辅导员等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作为任课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勤工俭学中来,增强与学生沟通。深化“勤工俭学”内涵,在单纯勤工俭学的基础上,开辟专业型、技术型岗位,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丰富了勤工活动的内容,拓宽学生实践的渠道,搭建贫困学生之间开放有效的交流平台。

(2)树立“典型榜样”引导。对于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不仅要注重有意识地集中疏导,也不能忽视环境氛围营造的无意识教育抓手。典型榜样就是选取贫困学生中先进代表的事迹来引导和带动广大贫困学生,传播了正能量,从中汲取精神动力,以榜样力量引导正面的舆论导向。贫困学生一方面害怕和抗拒与他人的交往,另一方面又十分渴望他人的关注与肯定。面对这种现实矛盾,强制地多与他们沟通,接近他们不如向贫困学生及其家庭宣扬自助意识,让他们看到同样贫困学生身上自立、自尊、自强的精神,以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真事案例发挥示范鼓舞作用,而不再是单方面的思想教育灌输。

(3)凸显“求职就业”效应。求职就业将是贫困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日益重要的关键环节。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到贫困学生迫切地想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心理,在一定条件下给予其适当地帮助和偏向性关注,帮助贫困学生进行合理规划,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一方面,加强贫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他们准确定位,细化目标并合理计划。帮助这部分特殊学生在有限的大学学习时间里积累尽可能多的资本。同时积极开展校园职业规划大赛、模拟招聘会和专业讲座等活动,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完善贫困学生就业的服务体系,针对贫困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信息渠道狭窄等问题,举办面向贫困学生的专场招聘,搭建更多的桥梁,让贫困学生能够更好地与用人单位对接,并鼓励洽谈一部分校企合作单位专门吸纳有就业需求的贫困毕业学生,创造更多的求职机会。而对于有创业意向的贫困学生更是要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

(4)创新“精神激励”载体。精神激励是加强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单一地依靠理想信念教育或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应针对上述提到的贫困学生孤僻不合群、自卑敏感不自信等特点,加强外部和内部激励环境塑造,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特点,将各年级各专业的贫困学生集中在一起,建立专门性的志愿服务社团,系统地、有组织地开展志愿服务感恩回报活动,对贫困学生进行精神教育激励,让他们通过这一平台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提升主观的幸福感,更树立起自身自立自强的精神。

(5)打造“学习帮扶”驱动。针对贫困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客观现实问题,学校要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鼓励他们通过学习改变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对于个别有需要的学生还可以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侧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建树,为社会回报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学校还可以面向贫困学生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扩宽他们的学习渠道,丰富业余学习生活。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实践探索,构建切实有效的多方位教育管理模式,关注贫困学生由经济压力而产生的系列的心理问题,将教育管理与服务育人有机结合,促进高校贫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程.浅析高校贫困生的教育管理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9(S1).

[2]王军.对高校贫困生教育及其管理问题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09(39).

第8篇:勤工俭学计划范文

一、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不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一切活动的开展都把同学们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使同学们在思想上永不松懈,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内向学生的思想跟踪服务、了解有情绪波动学生的思想动向,做到超前防范,信息畅通,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在辅导员常规工作中,坚持每周至少要找2~3名学生个别谈心,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要求。每两周参加一次学生不同类型的班会、晚自习等活动,贴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得到学生的肯定。

四、经常与课任教师联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及学习情况,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安排好学生课内外学习生活和作息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各类实践活动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五、开好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一种常用且有效果的方法,也是实现班级建设目标,不断强化奋斗目标的常用工具之一,通过精心组织主题班会,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生动活泼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成长等方便的教育,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学生干部的管理与指导工作,通过每周召开一次学生干部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布置下周任务,加强了的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引导他们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发挥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对学生干部进行周月考评,对他们日常学生会工作的工作态度,完成反馈情况,出勤情况等进行打分,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

七、勤工俭学,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提高生活水平,培养综合技能,学校提倡和支持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健康有益的勤工助学活动。校外勤工俭学做兼职是校内勤工俭学岗位的一个延伸。同时关注贫困生的学习与生活。贫困生是我们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我所带的班中,有不同程度的贫困生,所以关注贫困生也是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八、继续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认真做好学生评优、推优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活动月以及河北省挑战杯等竞赛和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督促同学们积极学习英语,争取早日通过四六级考试。同时给同学们更好的建议,让考研的学生抓紧一切时间,每个同学都要有自己的打算,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第9篇:勤工俭学计划范文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XX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4.1%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4.1%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6.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2.5%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73.0%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此次调查发现,来自非西部地区的女大学生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一样贫困。有27.0%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73.0%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