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陈景润的小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陈景润的小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陈景润的小故事

第1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名字叫《生命和足球,他选择后者》,主角便是澳大利亚的足球队队员科威尔。

在世界杯开始之前,他就一被查出患了一种极罕见的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医生预测最多只能活8年。但是,即使如此,他还帮助了土耳其加拉塔萨雷俱乐部出战23场,攻入十二球。是呵!多么神奇!就像着名作家科林·麦卡洛所说的那样:“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寻找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

是啊,当生命的航程进入倒计时的时候,意志是支撑着人们在困境中走下去的明灯!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又何尝只有一个呢?诺贝尔应该是大家众所周知的,然而,他为了自己的事业,甚至甘愿放弃自己的生命!当他的弟弟因为爆炸实验而失去生命时,诺贝尔没有退缩。他依然夜以继日地发明,实验。终于一天夜里,在一声爆炸声中,血迹斑斑的诺贝尔从火里跑出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明了烈性炸弹。

是啊,当已经知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却还是奋不顾身的为人类做贡献,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一代名人总会有令人震惊的精神。摘取了“巴赫皇冠“的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奋斗;伟大的居里夫人因自己的事业献出了生命;甚至连中国达人秀第一季中的冠军刘伟也在和命运赛跑……

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生命,是无限珍贵的。但又能够有多少人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甚至,我们能够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有人自杀!这多么令人惊讶,这些人不仅不能正视自己的生命,而且还蹂躏自己的生命!生命往往总是在悄无声息地流逝,不要把我们宝贵的有限生命花费在不必要的虚荣和金钱上。

我们时常能看见这样的情景:路边坐着乞丐,他们正向路人乞讨。这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沉思吗?他们为什么要放弃自己,为什么要把自己肮脏的手伸向路人,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双手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现在,望望自己的身后。的确,自己的生命旅程还很长,人生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用双手开垦出自己绚烂的人生,让我们的人生如同雨后那道缤纷的彩虹一样蓬荜生辉,我我们的生命旅程增添一抹亮色!

第2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数学教师 角色转变

高中数学课堂信息量大,对学生及老师的教学要求都非常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本编排更符合学生学习认知,因此高中数学老师要做好角色转变,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需要。

一、角色转变是适应学习的表现

新课改背景下,从教学过程到考察过程都非常注重学生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教材的编排层层递进,教师不再需要刻意去解释,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学逐步理解,同时考试过程也更注重新科技新题型的选取。在解题过程中只有学生自己从题目寻找突破口,再配以书本知识才可以灵活解答,而这一系列过程老师都不可能替代学生参与,所以教师的角色转变是必然的,是适应学习学习需要的表现。

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讲,我们常说“在哪跌倒就要在哪爬起来”,只有让学生树立这种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信心,学生才可以逐步长大。如果这次这块石头把他绊倒,老师帮他搬开,下次再碰到这块石头学生还是会被绊倒,因此教师应该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技巧,知识永远都学不完,只有学会了学习的技巧,才可以学到更多知识。

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从学生身上获得知识与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增长自己的知识与教学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师角色转变的新思路

1.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很多学生谈到高中数学的第一反应就是皱起眉头――太难了,这个刻板的第一印象其实是可以改变的。高中数学课堂知识点其实并不是特别多,不外乎集合、函数、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统计与概率、三角函数、数列和不等式几个大的方面,其中集合和不等式等考察范围还比较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了函数和圆锥曲线。这两者其实在平常学习中贯穿始终,并不需要刻意练习,所以老师一定要给大家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学习方法。

把学习难点逐步分解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学生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熟练掌握,课本的例题都是名师精选之后才编排进去的,里面的解题切入点、思维逻辑性都非常值得学习。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学例题,把例题都弄明白之后再做题就会得心应手。通过学生反复地学例题和解例题,掌握数学的逻辑性思维,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学例题对于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更是帮助巨大,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因为什么所以什么都阐述得特别明了,方便学生理解。

2.建立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好感。

学习如同逆水行舟,虽然前进的过程很艰难,但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很容易达到豁然开朗的新境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功感。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掌握,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及时发现和给予鼓励。

兴趣的最好的老师,只要建立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可以说学习过程就不再艰难,可以给学生多讲一些数学家发现数学定律的小故事,鼓励学生勤于思考。1937年,陈景润听了沈元老师一节数学课:“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样一个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激励了他勤奋学习,从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数学规律存在于生活之中,只要善于发现,人人都可成功。

3.考评方法的多样性。

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考评可以多样化开展,不要局限于大型考试,一节课开堂就可以给学生列出一个数学题目,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完之后把学生的答案收上来,教师认真审阅他们的解题过程,对于优秀的思路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出现的小纰漏教师认真评阅。耐心细致的审判既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负责,又能够让学生对数学老师建立良好的印象,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也是对学生学习的良好教育过程。

让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收集,收集完成后老师根据学生的错题编写一份试卷考查学生学习成果,这也是一种不错的考评方式。首先学生一般学习水平相当,出错的题目也相对集中,这种专项练习有利于学生强化自己的学习效果;其次,前面讲到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错题其实就是学生跌倒之处,多做错题不仅能提高成绩,而且对于完善学生解题思路,找到薄弱点很有帮助,找到薄弱点之后,再回头看课本,更有针对性。

三、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更好地学习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不仅是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惑,更需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在学生眼里,教师是他们仿效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固有的依附性和向师性,决定了教师首先要在仪表、生活作风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让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其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要“精深”自己所学专业,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努力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而教师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其本身对学生就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它好像一种“催化剂”,不断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争做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袁玮琼.基于新课标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师角色分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4(09).

第3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数学阅读;童趣;兴趣;情趣;智趣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065-01

讲到阅读,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语文的阅读。可是,生活中除了语文的阅读,数学的阅读也无处不在,产品说明书、股票信息图、手机费的明细帐等等无一不是数学的阅读。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数学阅读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现谈谈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一些心得。

一、童趣——活动开展的前提

活动是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最佳途径。开展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情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在培养和教育学生方面有许多优点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阅读活动,如:数学家故事会、数学知识竞猜、趣题巧算、读后一句话等,注重内容和形式富有童趣。我让学生上网收集一些学生喜欢的数学故事,或者摘录平时阅读中遇到的有意思的数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在课前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讲述。学生的收集能力是我们所无法小视的,有些故事不仅让学生开心、释怀,而且也使我捧腹大笑。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看见有学生双手抱臂读数学的情景,这是一种非常滑稽甚至忌讳的数学阅读习惯。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学生随时提笔在手,准备圈点勾画:关键概念、关键字词、关键语句、关键图形、关键数据……另外学生要善于对数学活动进行体验,有时要根据数学学习内容的具体情况,要大胆主动地去找学具拼一拼、摆一摆、移一移、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也是阅读的另外一种形式。

二、兴趣——内容选择的源泉

任何行为都因趣而生。学生只有对所提供的材料感兴趣,才有可能去主动阅读,用心阅读,所以无论是课内阅读指导还是课外阅读推荐,都应该用学生的眼光去判断和选择,给学生喜欢的阅读内容,给学生需要的阅读内容。主要方法就是文章短、精、浅、趣的特点,吸引学生的眼球。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其认知规律的不同,所选择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

1.低年段:课内阅读以读图、读符号为主,课外阅读应以游戏为主,不带任何任务,自由的阅读、自在的游戏,我们把目标定位在培植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上,让学生在玩中认识数学。

2.中年段:课内阅读在低年段的基础上增加概念、定理以及习题等,课外阅读以故事类为主根据学生兴趣不同,我们班订阅了《数学小灵通》、《数学素质报》、《小学生数学报》等各种报刊、杂志,,每人订一本数学读物,全班交换着来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侧重听、说、读,不要给学生写的压力,我们把目标定位在从不同的途径了解数学,丰富数学积累,在读中培养阅读习惯。

3.高年段:如果说前面已经培植一定的阅读兴趣,那么在高年级就可以尝试更加深入、更有价值的数学阅读。课外阅读数学小故事、数学万花筒、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题介绍、数学发展史等数学科普类的读物,像数学小故事、古代智巧故事、数学知识应用等趣味数学图书,如《数学游戏与欣赏》、《数学娱乐问题》、《萨姆劳埃德的数学趣题续编》、《妙趣横生的数学难题》、《解题研究》等。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了陈景润的事迹并被深深感动,也对一些深奥的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动力。

三、情趣——阅读评价的归宿

阅读评价要具有很大的人文情境,是针对性地提出来的,概括的说就是一看二听三鼓励(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听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语言,通过观察给学生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应当牵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喜欢我们的数学阅读。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对低年级学生来讲尤其如此。当他们的发言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发亮的眼神、挺直的背脊、喜滋滋的表情都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反复钻研。因此当学生在读中、读后,不管是他对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悟,还是其态度的端正,只要有了点滴进步,就要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和奖励,可以采取鼓掌表扬,或奖励一个小红星、小苹果,或摸摸他的头,说一句“你真聪明”,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四、智趣——方法运用的灵魂

第4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关键字:小学数学 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生自主学习、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在探究中不断寻找解决方案。因此,教师应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形成具有可实施性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对于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粗浅认识和心得。

一、小心翼翼地呵护“火种”

“好奇心”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也是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思维。如在“角的认识”一节中,教师可用一个圆形与一个三角形作对比,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区别,引导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此外,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尚不健全,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他们很可能走入误区。因此教师除了启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外,还应对他们加以引导,用科学家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呵护学生“好奇心”的前提下加以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运用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的认知,用探究的模式活跃课堂气氛。

二、千方百计地燃起“火花”

在保证学生正确动机的前提下,教师可通过各种方法创设课堂情景,增强学生大脑的灵活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引进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课,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车轮、电风扇、水桶、树干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接着穿插一部分不是圆形的物体进去,如文具盒、课本、电脑屏幕、黑板等物品,让学生指出哪些是圆形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气氛很活跃。在学生对圆形有了初步了解之后,笔者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做出圆形。学生们或两人或者四人一组,分工协作,在巡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非常积极,还发现了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男学生大都喜欢制作汽车、自行车一类的物品,女学生大都喜欢制作毛绒玩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和操作,不仅有助于他们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也为教师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提供了平台和体会。

除了利用多媒体技术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分数的认识一节,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传说,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途中,曾寄宿在一座寺庙。这天,唐僧拿着一个西瓜对徒弟们说:“徒弟们,天气炎热,快吃点西瓜解解暑吧。”八戒看见西瓜就眼馋了,但被悟空识破,于是,悟空建议将西瓜分成四块,八戒不满意,说1/4哪够吃,还是给1/6吧!可是他发现1/6怎么比1/4还小了,还质问大师兄是不是搞错了,他要的是1/6,惹得悟空直在旁边哈哈大笑。故事讲完了,教师想问悟空到底在笑什么?请学生讨论后发表各自的见解。”学生在相互讨论之后,都积极举手发言,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激情

吉格斯曾说:“态度决定成败,无论情况好坏,都要抱着积极的态度,莫让沮丧取代热心。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教师教给学生解决一道数学题目的方法,不如引导他们燃起对学习的热情。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指爱学、好学、乐学的学习品质,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如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科学家如陈景润、华罗庚、爱迪生的艰辛探索历程,刺激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这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也非常有帮助。教师还可以使用幻灯片播放图片和短视频,外加一些详细的解说,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学科,升华他们对数学的情感,使他们树立数学学习的目标。同时,教师应通过各种课堂情境和国内外著名数学家的奋斗史让学生了解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还有很多奥妙等待我们去发现,进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短暂的激情是无用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成功的保障。教师可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明白:想要在数学方面有所突破就要有持久的激情,而且这种力量是发自内心的坚强意志。比如,笔者在课堂上问学生:“大家看太阳和月亮有什么区别?”有学生说:“太阳光比月亮发出的光亮。”“那这是为什么?”“不知道。”“同学们,这是因为月亮发出的光是太阳反射上去的。”之后我说出了自己真正想要说明的道理。“大家看,太阳之所以能发出比月亮明亮许多的光芒,是因为它是在用自身的力量为地球照明,它练就了一颗强大的内心才能产生持久的光亮。而月亮呢?它仅仅是依靠太阳的帮助才能发光发亮,因此它的光很弱。所以,学生要学习太阳的品质,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难题,保持自己对学习的热情。”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思考是教师引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导火索,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向标,是开启学生学习热情的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起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因此每堂课应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节课讲了哪些内容,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会,以自己的能力能不能独立寻找出答案。之后,让学生进行几分钟的讨论,交流他们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最后,教师可以提议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有关课堂内容的问题,看着他们能不能自己解决,下节课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探究过程和成果。

综合所述,要在课堂中开展探究性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联系实际。相比传统满堂灌的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可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剑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2]李丽红.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1(2).

第5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一、“景、典、动”培养小学生计算的兴趣

1.“景”——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计算题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情景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不仅获得练习计算的机会,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更培养了他们对计算的好奇心与热爱。例如在学生学习乘法口诀后,可编故事记口诀、读儿歌记口诀。(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教师和学生比赛看谁背得快。又例如在学生学会了多位数的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个位是5的两个数相乘的简便方法,如:15×15,先把个位的两个5相乘得25,再用十位上的1乘比它多1的数,写在百位上,所以得225。学生在惊讶中急不可待地计算,希望寻找答案,效果远远胜于让他们算二三十道乘法计算题,而他们却还不知疲倦地想再试试。

2.“典”——典型事例催生兴趣

“典”就是要引经据典,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烘托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催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比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的陈景润等等。

3.“动”——课外活动增添兴趣

开展课外活动可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速算、巧算比赛、“开火车”比赛、争当计算小能手、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小名星等,增强了学生的竞赛意识,提高了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二、“口、心、笔”切实增强小学生计算基本功

1.计算基本功包括:

(1)、10以内的加、减法;(2)、20以内加法、减法;(3)、表内乘除法;(4)、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数的加减法;(5)、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这些基本功只有坚持天天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也才能为提高计算能力夯实基础,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扫除障碍。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了,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进行口算训练,首先要从低年级抓起,教会学生口算方法。如:一年级应使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并逐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二年级则要使学生在理解乘法口诀意义,熟记口诀的基础上,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样为多位数加减乘除计算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

(1)每节课利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

(2)变换训练方式。如:听题口算、看题口算、抢答、自算、互算、口算竞赛、抢答赛、“开火车”计算等。

(3)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口算。只要天天坚持训练,这些方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还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笔算时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书写潦草、格式混乱、演算粗心马虎,都是学生在做题中出错的主要原因,要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先要培养学生在笔算时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就必须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

(5)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要每天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课前5分钟的时间进行训练,让每天口算、听算训练成为学生的习惯。这样常抓不懈,才会使我们的训练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想就是想运算顺序和简便方法;三算就是认真计算不分心;四查就是认真检查不犯错。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

从一年级开始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检查时方便明了。

3.培养耐心检验的习惯。

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把验算变成一种内在的需要。

4.建立病题卡的习惯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

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主要的典型“病例”有:

(1)运算顺序错误。如:75-50+20=75-70=5

(2)运算性质错误。如:8×(125+10)=8×125+10=1010

(3)算理不清错误。如:71-17=64

(4)看错数字和运算符号。如:27-9=3或4+58=98

第6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扬弃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战线的一场革命,任重而道路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素质教育方方面面,需要我们的艰辛努力和探索。不容置疑,素质教育要从小学就抓起,而开发思维潜力,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创造思维,是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经之路。

打铁先须自身硬。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很难设想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思想素质。教师,为人之师也。教师,为人师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设计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就是教师的“克隆”人。身教胜于言教。由于小学生正在世界观形成的时候,有极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教师的思想风度、为人处世和言谈举止无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打下深刻的烙印,对于他们思想素质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不断进行政治思想素质的进修,处处事事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其次是业务素质。它包括各类专业知识和操作示范能力、授课艺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组织引导能力以及接受新鲜事物能力等。这些业务素质的要素,和“产品”的质量息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应是个万能,要样样精通,因此要经常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和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大多数是可行的,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事实上智力较低的人是很少的,正如生来便没有手脚的人是一样少见的”。但这决不是说智力正常一定会有创造思维能力,它需要一定的条件。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前提。要使学生懂得,胆怯自馁、自我贬低是阻碍限制思维能力发展的大敌。只有刻苦钻研、勇敢自信,具备别人能,我一定能;别人不能,我也能的超人的意志和情感,才有主望取得创造思维的丰硕成果。创造性是人类潜伏存在的宝藏,关键是能否被开采出来。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之所以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推动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是因为他们除了具有那种坚韧不拨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学习科学家那种不畏一切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崇高品格,这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过硬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常规思维是培养创造思维的理论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愿望,多高的热情,离不开最基本的要素,将一事无成。只有备好足够材料,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组合成完整的机器,建造成宏伟的大厦。因此教育学生要学好各门基础课程,刻苦钻研,勤于动脑,做到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协调发展,在异中求同,在同中求异,为培养创造思维铺路搭桥。

优化的环境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沃土。创造思维绚丽的花朵不是野地里随便长出来的,是在适宜的环境里,经过辛勤的管理培育而成,教师就是这个园丁。要从低年级开始,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阅历因材施教,启蒙引路。经常组织一些专题讨论、小制作智力竞赛等活动,提供创造思维的情景,成绩显著者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造成善于动脑、有创见受人尊敬的良好氛围,以提高创造思维的激情。还可以适时地有的放矢地穿插一些小故事,像《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两个铁球同时落地》、《阿基米德洗澡的故事》、《陈景润攻克国际数学难题的故事》等。通过这些创造思维的典型有趣的故事,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创造热情。为了防止思维误入歧途,陷于违背科学规律、违背唯物辩证法的空想泥潭,当然有必要穿插一些反面教材,如《盲人摸象》、《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刻舟求剑》、《自相矛盾》等,懂得片面、反科学和伪科学的思维是最终失败的根源。所以要用科学指导思维,用思维来完善科学。

第7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巧设悬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巧设问题,让一个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导入时应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做好铺垫。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教学时我注重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竞赛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情激趣

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情感。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板着面孔,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厌烦。因此,教师要力求创造和谐的情境,以从容、和蔼的教态融洽师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言亲切、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不感到累。同时还应注意适度运用幽默,给孩子以欢乐,活跃课堂气氛。

最后,教师要注意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以温和的言语打动学生的心灵。例如,在进行口头计算时,学生一紧张,叙述就不连贯。此时,教师如脸带微笑地点头认可,可让其充满信心。

(三)教学生活化,提升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通过教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知识用在日常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于什么问题等,使知识的学习密切地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已有经验,这样可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既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用途,又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

二、保持兴趣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教师就更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形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参与教学中持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兴趣的保持,运用良好的导入方法激趣后,都需结合知识的生长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参与教学过程的活动,逐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发展到“我会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如在学习图形面积时我为学生设计参与的机会,人人制作学具,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操作。在推导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形面积公式时,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推导,不仅在参与公式的推导中理解了公式,而且有机地把图形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掌握了量与量之间、形与形之间、量与形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保持了学习的兴趣。

(二)榜样教育中持趣

教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数学家为了追求一个成功的实验或演算而废寝忘食的故事,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解决思想上怵头学习数学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保持兴趣。如陈景润如醉如痴地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带病推理、演算,草稿纸成吨的故事;牛顿、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就都不是靠天资,而是靠勤奋学习和肯钻研得来的。

同时,教师也可以社会上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学习的模范人物和身边同学中的优秀分子为榜样。选择在数学学科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让其介绍自己如何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刻苦努力使成绩很快提高的事迹,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三)成功体验中持趣

第8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1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例如教学例题“绿化祖国种树活动,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种20棵,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种25棵。两个年级一种树种多少棵?”我就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使他们做到爱护校园内外、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护林活动。有的同学还懂得了自己过去对绿化祖国、植树护林的意义认识不足,有的还检讨了自己损坏花草树木的不良行为,纷纷表示要做一个植树护林、爱惜公物的小卫士。

3 在教学适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扬刚认真学习。一位天真稚气的孩子曾毫不掩饰地说出心里话:“老师,您知道我上课时为什么爱举手发言吗?我就是想得到您的奖品。”这一个孩子的心声,却道出了同龄人的共同点。这种推动学习的动机,也是无可非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与社会要求相应的动机愈来愈占支配地位,并逐渐成为学生的主导性动机,而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近景性动机也越来越深刻而稳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从学生入学起,就要重视学习动机的培养。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生动的方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可以成功地培养学习动机。如通过讲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讲当今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去攻克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做出重大贡献,鼓励学生长大攀登科学高峰,必须从现在做起;通过讲我国成功地发射人造卫星、神州5号、6号7号,使学生了解学习与祖国建设事业的直接联系,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总之,要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祖国四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与作用,引导学生逐步把今天的学习和长大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使学习成为他们的内部需要。

4 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5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渗透

第9篇:陈景润的小故事范文

摘 要:兴趣是自信心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前奏,它是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桥梁,也是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教学能够走向成功的短笛。所以,教学中,我们要研究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在兴趣中获取新的知识,借助“风帆”,游度知识的海洋。

关键词:课堂 兴趣 作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接受知识的速度、效益和提高能力的质量。兴趣还有兴趣的倾向性、广阔性和持久性的不同差异,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还互相影响,互相辅承。如果把二着有机地结合起来,兴趣就能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就能有明确的导向,成功率就会大大加强。无疑,这是教学方法和艺术。

一、充分认识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新的教学观念有这样的课堂导向:告别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新教学理念, 把主体让位于学生,那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当下数学课堂上,不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以教师为主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刚入校门的新生数学课上,许多教师是先简要介绍数学知识框架结构,接着便是针对数学学习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甚至是有别于小学或初中的近似于苛刻的要求,期望在第一次见面给学生来个下马威,使得学生不敢轻视数学和不敢造次数学课堂。从而失去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直接兴趣的最佳时间,使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很难再找到一个更好的机会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直接兴趣。

不可否认,学生到了新的学校,个人意识逐渐增强,希望得到同伴的赏识和老师的夸奖,因此不经意的或是偶尔的赏识和赞扬就能使他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增强。但许多教师却吝惜于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学生回答问题或是课堂演板即使做得非常好,教师也做不到抓住时机及时表扬,使得学生得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成功的体验就导致学习数学的直接兴趣受挫,间接影响兴趣的持续性。

关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情感品质,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尤其是中专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位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力气学这门课,因而学习成效明显。

其实教师每一次赞许的点头,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关爱的问询,平等的沟通都会使学生备受激励和鼓舞。一位爱学生的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爱;学生也只有喜爱老师,才会更加喜爱他(她)所教授的学科,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正是此意 。所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第一招,用诚挚的爱打开心门,使学生感受到温暖,使教育充满力量。

二、探索培养学生情趣的最佳途径

鉴于兴趣对于学生数学教学的独特意义和重要性,针对当今课堂教学中的种种兴趣激励缺失现象,构建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到时刻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为使命,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实践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课程标准。

(一)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直接兴趣

在新生的第一次数学课上,采取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使学生对数学教师首先在形象上、心理上产生好感,先入为主地占领学生的内心。要通过小故事讲解、数学趣味知识、数学家故事、古今数学史等有趣内容的讲解,逐渐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世界的神秘的向往和学习数学的使命感,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妙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的爱好和追求,是带有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的最实际、最有效的动力之一。因此,在第一节课上,少讲强硬的要求,多与学生交流互动,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对于数学学习产生共鸣,有效地推动以后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利用经典故事,坚定学生学习信念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教学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在授课过程中适当穿插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和经典故事,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例如在讲授解析几何时,给学生补充讲解数学家笛卡儿创立解析几何的故事;在讲授逻辑推理中的不完全归纳法时,补充讲述哥德巴赫猜想及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解决猜想问题,摘取“数学皇冠的明珠”的故事。向学生介绍中国近代数学的辉煌,结果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不补充故事的并行班。

(三)利用课堂小组比赛互动竞争激发探究热情

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更适合于探究式地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事实证明,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四五人的小组能够完全解决教科书上的数学问题,参与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深刻。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的需要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有限时间内, 将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由他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共同把学习目标完成。教师在小组学习的二十分钟之内,只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去观察学生小组活动的进程和完成情况,在小组活动结束后通过检验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来总结性地完成知识点的讲授,真正做到“授人以渔”,由学生自己来捕“鱼”,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从学中得到乐趣”。

(四)以实践为导向启迪学生新智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因为导向的问题,中专生的学习能力往往不如普高学生,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却往往胜人一筹,所以如果教学过程中能有效的利用他们的特长,相信对于数学教学会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求异面最短距离时,给学生一个立方体让他亲手展开实际操作一番,解题思路会来得显而易见;再如在学空间向量时,布置的预习作业就是请同学们分组准备一个卦限的教学模型,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同学们拿着自制模型研究不同卦限的坐标符号,十分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开发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潜能让二者紧密结合,互为补充,是提高数学教学成绩的捷径,笔者也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不少优异成绩。我感到,只要教师有创新观念,善于学习新知识,善于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和进步情况,就能克服数学知识中的复杂、抽象、枯涩、艰难等等困难,让学生告别“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窘,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班华.中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