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学的需要范文

心理学的需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学的需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学的需要

第1篇:心理学的需要范文

教育教学重在人才培养,无疑应该重视人的智力因素的发展,但又不可忽略人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因为一个人的成就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取决于学生能力的高低之外,还与他的性格、情感、动机、意志、气质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他的个性差异。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心理需要,在人的心理结构中,需要是处于核心的、主导的地位。

一、需要的实质

1.什么是需要

人类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需要是动机的基础,是推动人的行为活动的原动力。从反映论的观点看,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的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体验。它是一种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那么,需要具有什么特性呢?

(1)需要具有对象性。人的任何需要都指向一定对象,包括物质性的东西,也包括精神性的内容。

(2)需要具有与个性生存的相关性。个性生存发展的不同阶段均以需要为必要条件,如儿童以游戏娱乐为需要,青少年以学习为需要,成年人以工作、劳动为需要。

(3)需要具有人类的共同性与个性差异性。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精神需要与社会活动需要是人类的共同需要,但每个人的内部生理、心理状态与外部环境条件不同,需要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4)需要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的需要也逐渐复杂化、多样化。

2.需要的产生

由需要的特征得知,需要的产生与个体当时的若干因素有关:

(1)生理状态。由生理状态产生的需要只是低级的需要。

(2)自然情景与社会因素。自然情景与社会因素容易诱发需要的产生并增加需要的强度。

(3)个人的认识水平。人的思想,特别是判断、想象能力对需要欲望的产生起着刺激作用。

二、激励过程

1.什么是激励

激励是心理学中的一个课题。广而言之,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而言,激励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理解。

(1)从诱因和强化的观点看,激励就是将外部适当的刺激(诱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动力,从而激化(或增强、或减弱)人的行为。

(2)从内部状态看,激励指人的动机系统被激发出来,处在激活状态,对行为有强大的推动力量。

(3)从心理行为过程看,激励主要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行为过程。

2.需要与激励的关系

从激励过程分析看,未满足的需要是激励的开端,需要得到满足是激励得到完成并从而产生新的需要。由此可见,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出发点、基础和最基本的原因。在我们教学中,激励无论是从目标导向,还是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过程看,它都是整个学习行为的动力系统。从学习过程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看,需要是一切非智力因素,包括性格、情感、动机和意志的基础,而激发又是需要赖以满足的内在和外在动力,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调动一切可行的激励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需要,推动其实现满足,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上的作用。

3.激励原则和方法

(1)从原则上说,学习需要的激励应注意处理好个体需要与集体需要的关系。一方面满足集体需要应兼顾个体的需要;另一方面,满足个体的需要不应该妨碍和干扰集体需要。

第2篇:心理学的需要范文

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如今,校长对于学校的发展,对于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对于素质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拂袖推进,其积极性可以说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作为校长,要带领全体教师,实实在在地去实现这样的教育要求,去体现以至发展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特色的办学思想,这就疾苦肝很高的素质来促进创造力的形成。实践表明,把一所学校办好,对校长的创造能力的要求尤为重要。

要使校长有很强的创造力,急需提高心下几项主要素质

1、献身精神

献身精神是指为了自己的信仰、事业,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一切,也就是古人、前人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那样一种精神。校长的献身精神集中表现为做“整个的校长”,即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自己服务的学校;还表现为校长对体现自己个性的办学思想全身心地。那么首先需要高瞻远瞩,总结前人的经验,并以此作为自己探索的起点;其次要在实践中殚精竭虑,孜孜以求;再次要发前人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做出独创性贡献。

2、协和能力

生气勃勃的学校各项工作不是校长单枪匹马创造的,而是校长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创造出来的。师生中和社会各界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校长具备了相当的协和能力,就能使他们焕发出来,凝聚起来,形成无坚不摧的办学合力。另一方面,全校师生不仅是建设学校的动力,而且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载体。校长的协和能力,首先要能够凝聚起教师的聪明才智;赢得教师支持就赢得了办学活动,就能使哪怕原来很差的学校声誉拔地而起。校长赢得教育的尊重和支持,决不应该靠什么“权术”,而是靠校长崇高价格所具有的强大感召力、凝聚力。校长的超群出众的办学思想和高瞻远瞩的办学目标吸引着广大教师,使广大教师感到有奔头,从而心甘情愿地为之奋斗,为之奉献。校长对教师的关心、体贴和宽容,能有效地解除教师生活上、精神上的后顾之忧,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其次,校长的协和能力还表现在能充分争取到领导机关的重视和关心,调动起社会上的积极因素,服务学校的办学目标。这也非常重要。

3、学习能力

学习,既是古老的又是全新的。“古老”在于人类从生命开始就学观察、学说话、学走路、学做事。“全新”是说我们处在一个新事物、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的时代,在科技、经济、文化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的校长又不得不重新认识、审视、思考学习问题。

学习能力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毅力、学习的能力的总和。”同时也构成了学习能力的三要素。新时代的校长必须加强学习,因为谁的学习能力强,学习速度快,谁就能跟上时代,超过竞争对手。具体表现在:快速全面获取教育停息和知识的能力;符合当今时展要求更新观念的能力;符合实际的有利于推动教育发展的创新思维能力

校长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日益提高,使校长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付出沉重的体力,更要耗费大量的心力,久而久之容易陷入紧张、焦虑之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校长身体状况不佳,会导致学校的许多工作无法及时、顺利地展开,学校的发展也势必会受到影响。要有健康的身体,首先要强化健康意识,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足够的重视,定期到医疗部门进行身体检查,注意劳逸结合,注重日常保养,同时,科学地、有规律地进行体育活动,形成健康的体魄;另一方面,养成良好的性格,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也同样重要,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和处理各种关系,使 自己在工作中保有旺盛的精力。

第3篇:心理学的需要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历史教学;新课改;新理念;新手段

新课改已经在全国推广,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把新课改的理念渗透到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苦讲,学生苦听,苦记,学生所学内容是死的,根本不能灵活运用。而新课改的要求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主动地、创新地学习。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改变原来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学为中心;要使以前的课堂从“一言堂”变成 “群言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体验到参与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我在教第一册中国古代史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时,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环境下,你会如何生存下来?”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发散他们的思维,穿越到古代,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兴奋的畅谈自己“古代的生活”,这样,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本课的知识,还收获了快乐。

二、更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材换了,教学方法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教学模式进行更新,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新教材编排的体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要贯彻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就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这也就决定了历史课堂必须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要有更深更广的探究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一个浓厚的探究氛围,并时刻关注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主要通过旅游、看历史故事书籍、影视剧对古代历史以及历史人物了解得比较多。所以,我就经常进行历史故事大擂台赛,开展说说你对影视剧历史人物的看法等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我发现,学生喜欢对问题进行辩论,于是,我因势利导,在历史课堂上,经常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例如,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他最后被五马分尸值不值?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你对女人当皇帝有何看法?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收集资料,寻找证据,驳倒别人的观点。学生寻找论据、辩驳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进步的过程。课堂引入辩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减少了枯燥的历史理论和概念的灌输,符合生活,符合实际,并且使学生能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当然,也可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更新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法,老师一只粉笔、一本书,从头讲到尾,下课学生背,这种现象必须改变。面对新教材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问题,巧妙营造环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层层设问,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形式发生变化,要想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而且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海量的信息需收集,大量的图片需展示,大量的实物需展示,大量情境要用多媒体展示,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比如,在讲“郑成功”时,就播放了一段电影《郑成功》的片断,把学生带进历史的“情境” 中去,尽可能地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学生看过之后很激动,然后再跟随教师学习这一段历史,效果很好。所以,每一课的历史情境,我都尽量制成多媒体课件,然后配上音乐、动画、视频等,上课时,学生会兴奋起来,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当然,如有条件也可参观历史博物馆,进行现场教学,一定要突破课堂的限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四、更新作业设计

教材的变化,课程理念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等等,都要求作业也要做相应的变化。传统的作业,学生不是背书就是写练习册。只能应付考试,没有任何利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知识都是死的,这种作业必须改变。这要求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找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详细信息,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比如,在学习完第18课“和抗击沙俄”后,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郑成功》,作业是:谈谈当时郑成功为什么能?康熙帝为什么能打败沙俄?布置一些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比如:你认为秦始皇是暴君还是英雄?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新颖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锻造出创造性的思维。创新型,探究性的作业和社会实践作业也必然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思维进行思考问题,突破传统,从而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4篇:心理学的需要范文

1 教师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的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躯体化。主要反映身心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它系统的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等其它躯体表现。②抑郁。主要表现为心情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③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现,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等。④恐惧。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惧。

2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韩愈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放在第一位的。那么,这其中应该包含很关键的一点:一个人一生的人生目标。我们为人师者,每天诲人不倦,教而不厌,目的是为了什么?每天让学生学习知识、练习能力又是为了什么呢?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只有能直面生命,教育才会真正起到“传道”的作用。也许这就是“教育的回归”,回归到“生命”上来。我们千万不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星却忘却了天空,这“天空”便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做个快乐的人、幸福的人。

我想我们教育的目的可以是考一所好的大学,找一个好的工作,有一份高的收入,长大功成名就抑或是为人民服务,自我实现,利人利己。但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做一个心灵美好,心情舒畅,积极向上的“人中人”。不要让我们的分数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使第一名的孩子成为“我好,你不好,未来也不妙”的“人上人”,使大部分孩子成为“你好,我不好,活得太无聊”的“人下人”,造就一批“我不好,你也不好,整个世界乱糟糟”的“人外人”。不要让我们的教育太过悲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比教书更重要的任务。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来看,人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没学好,以后可以补上,但是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弥补就难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我尽量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熟练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 教师良好的心理健康来自于维护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也必须具备良好的健康心理,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也必须具有较高的心理监控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重要性。

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张弛有度,培养兴趣,陶冶情操。

4 教师良好的健康表现直接关系学生的成长

第5篇:心理学的需要范文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

1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发展

1.1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是一所省级综合性医院,山东省省直文明单位,现有职工400余人。我院自2004年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已经有10个年头,起初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途径为外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术会议,参加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公共课程考试,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和等。所获取的学分都是以纸质学分证书或者各类证明的形式提供到到医院,医院再一一进行整理核对后,再采取手工登记或录入的方式,将每个人的学分证明等登记在学分登记册或录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1]。

1.2自2006年开始,随着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我院职工开始参加由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主办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从最初的几十人参加,到现在全院已经基本普及,说明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可,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整个二、三级学科,学科覆盖率达到100%,任何专业均能找到相应课程进行学习,讲课教师均为相关专业国内知名专家,项目内容均为各专业最新知识及技术,医务人员可利用工作之余的任何时间、地点进行选择学习,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等问题。医院每年扩编,医护队伍也越来越大,很多人员为了提升学历开始学习第二学历,外出进修增加,外出学术活动增多,学分来源也越来越多,但仍然采取人员手工管理,并且登记学分册,给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带来非常巨大的工作量。

1.3 2013年,由有着多年继续医学教育行业经验的华医医学教育中心负责技术开发及维护的"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正式由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下文在全省范围内使用,标志着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时代到来了,由管理系统代替人员手工录入的自动关联管理系统出现。2013年6月4日,山东省省直属医疗卫生单位开始使用"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完成了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任期考核及护理人员的注册期考核,由原来的每单位管理人员收集每个参与考核人员的纸质学分材料,统一整理统计,填写学分登记册,然后将所有材料统一运至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中心来人工审核,审核通过手工填写任期考核证书及注册期考核证书,到现在的单位管理员在本单位系统内初审,然后上报至上级行政部门进行终审,终审通过,由审核机构在系统内自动生成一张任期及注册期考核电子证书,原来历时2个月的工作量,现在仅仅15d就能完成,大大减轻了各单位、各行政部门工作量。

1.4 "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平台"不仅为卫生行政部门了解、指导、督导辖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开设了行政入口;为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本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情况,开设了单位版入口;还为每位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单独设立了个人查询入口,每位医务人员能够随时登陆个人账号,及时查询了解自己当前及历年取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情况和个人信息[2]。避免了从前只有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员才能查找职工学分的弊端,更有利于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我院职工现有400人左右正在使用华医网上网学习卡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考试通过后,系统自动将每个人的学习考试数据关联进本单位的管理系统,然后自动记录到每位参考人员名下,从中体会到了信息化的优势和好处。

2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宝、医卡通的优势

医学宝和医通卡是山东省继续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配套硬件,配合各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使用的刷卡考勤设备。主要功能如下:

2.1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主办单位设置项目信息,学员通过刷医通卡进行人员考勤,学分数据采集,会议结束,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审核授分[3]。

2.2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单位或科室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时,通过刷医通卡记录出勤数据,自动上传至管理系统内,由管理人员设置考勤分析,实现自动授分。

2.3可作为卫生行政机构或单位组织会议签到及出勤管理工具。会议结束后可对参会人员导出签到表格备案。

我院组织各专业业务学习培训3次/w,使用医学宝和医通卡进行考勤管理,培训前只需将所培训内容录入系统,并同步至医学宝,会议结束后再上传至管理系统内,然后再给每位参会的职工统一授予院内二类学分,整个过程,只是轻松操作几下电脑,完全避免了原来的人员手工逐条录入系统的大量工作量。每位职工可随时根据自己的医通卡号或者身份证号码,来查询自己相应年度或时间段的学分数据。

我院通过使用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软、硬件,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管理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实用性、规范性、高效性,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化、手段现代化、管理网络化,促进了管理工作高效、便捷开展极大减轻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江捍平.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第6篇:心理学的需要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需要层次理论;思政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023-02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校遵从立德树人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提高大学生综合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大学生平均滞网时间远远高于人均数据。高校思政工作的基本渠道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主要指以系统理论教学为主,以常规的大学课堂、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主要载体,以专业的思政课教师为授课主体。“第二课堂”的出现突破了传播教学模式的束缚,采取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进行多维、立体式的教学,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其“人际交往”和“尊重”的需要。新媒体的出现被称为高校的“第三课程”。新媒体以其内容多样性、形式互动性、传播快捷性和整体诱惑性深受大学生的喜欢,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生理到心理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本文以新媒体的特征、传播途径为切入点,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分析工具,探索当代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及满足这些需求的途径。

一、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不是单单属于某一个时代特定的产物,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不同时期它的界定是不同的。现代意义上的新媒体,实际上是指的是以计算机等通讯设备为硬件基础,以网络为传输纽带,人与人之间有线和无线的、全方位、立体交互式的媒体形式。

1.新媒体在形式上呈现多样性。在21世纪之前信息传播的传统形式多以“推”的形式呈现,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单向媒介。现代意义上新媒体的形式主要是以数字形式进行传播,如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终端系统、博客、微博、微信、手机接收终端系统(短信、彩信、手机报等)、户外传播系统等。

2.新媒体在主客体上呈现双向和互动性。在传统媒介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主体的主导性(发送者)和客体(接收者)被动型被严格的界定,并且传播方向上城乡单向性。当下新媒体的传播已经“模糊”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信息的发送者不但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让接收者获取信息,同时也可以实时地接收信息的反馈,增强了信息双方的互动性。

3.新媒体在传播工具上具有先天的快捷性。新媒体的传播工具主要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计算机为基本工具。传播的信息可以随时被储存和编辑,这是一个信息不断被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打破了传统信息固有的传播模式,让信息接收者可以随时随地分享信息,极大地扩展了信息的宽度和深度。

4.新媒体在传播内容上具有诱惑性。以平面形式传递信息的传统媒介在逐渐地“失宠”,而以图文声兼备的新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信息传播的阵地。新媒体传播的内容除了具有简洁明了的文字,还配备了对听觉和视觉具有极大冲击力的声音和图像,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受众的心理体验,进而产生心理依赖,《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的调查报告,也很好地印证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二、新媒体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大学生中的体现

1.大学生的生理需要。新媒体一方面不仅传递的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加,其便利性也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但是,新媒介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无法对信息内容本身做出甄别和筛选,所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诱惑性极易使得当代的大学生失去自我,降低自己的伦理道德标准,从而在面临问题时表现出心理和行为上不理智,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在网络上形成的人际关系往往具有虚拟性,容易脱离现实当中的人际关系,出现交际障碍或人格障碍。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对于生理的需要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衣食住行,更加注重心理方面的需要,如正确的为人处事原则,较好的人际沟通技巧,等等。

2.大学生的安全需要。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突破了时空上面的控制,可以随时随地分享世界上每一个角落所发生的新闻。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信息的源头,随手一拍都可能让身边的人成为“新闻的主角”。如何最大程度上保护大学生的隐私安全成为了社会的焦点。另外,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对于校园安全、餐厅食品安全及教学实施方面的意识也在不断地提升。

3.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在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情感需求呈现结构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内涵模糊化。过早地接触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使得现在青年一代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早熟,大学生的情感也日趋丰富。大学生情感上的丰富和心理上的不成熟表现出来就是行为上的矛盾性。大学生渴望亲情、友情和爱情,但复杂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种种原因又让他们担心失去这些。这些都需要重新去审视与定位。除此之外,大学生的爱国情怀、道德情操、职业操守都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根据黄娜娜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探析》中调查的数据显示70%的大学生会选择利用网络进行情绪的宣泄。

4.大学生的尊重需要。按照马斯洛对于尊重需要的解释来说,“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尤其得到那些给予较高评价的尊重,这种尊重越是稳定、不随意的变化,人对于它的需求就会更加的强烈。弗罗姆、罗杰斯、兰德通过对神学中骄傲和傲慢的讨论,发现来自他人对自我的看法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自身真实的实力。在新的时期,残酷的竞争环境形成了大学生较强的自我、自主意识,强烈需要别人对自己的地位、声望、支配、高贵的重视。新媒体对于该种意识具有典型的“放大镜”作用,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社会多元化中的一份子,从而影响大学生在判断自我地方成功与失败的内因和外因上面出现偏差。

5.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戈尔德斯坦最早提出了“自我实现”一词,是人对于自我潜能发挥和完成的欲望。每个人的自我实现过程都是不一样的。大学生性格的塑造深受新媒体的影响,在不同的新媒体上面展示自己的个性,通过微博、微信、博客等记录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学习中取得的成就,呼吁周边同学对某一现象的关注,等等。

三、依据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1.扎实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只有满足了基本需要,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欲望,如情感和爱的需要、自我尊重及实现的需要。大学生内心对人际关系、生理和安全需要方面也会显得格外的敏感,对于他们的日常管理要在保障他们自尊心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进行。

2.运用现代管理思想,打造一支现代化、专业化和职业化为一体的辅导员队伍。在现代管理组织结构类型的职权分配中,强调员工的活性化管理。员工活性化是企业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员工需求的同时,也不会降低公司的效益。在活性化管理下,员工一方面对于公司的目标达成一致,另一方面对自身的能力有着更为明确的认识。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还是仅仅从制度方面进行管理,教条式、命令式是其基本范式。作为和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线管理人员――辅导员,拥有其他高校思政人员(如高校思政课教师等)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中无可比拟的作用。

党的十中明确提出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走一条创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此要求下,作为辅导员应将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导向目标,以现代化的服务意识作为行动指南,以基础理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作领域专一为工作手段,真正做到以学生需要为中心,关心、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将学生的个人目标引导到与国家命运、民族兴衰和伟大的“中国梦”教育当中,发挥学生本身最大的潜能。高校作为大学生高等教育和辅导员队伍培养的主体,需要从自身制度的各个方面着手,完善从辅导员的招聘、培训、考核、晋升及日常管理一系列组织服务体系。

3.创新高校网络实践教育平台,满足大学生高层次的需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程是目前最具成熟和影响力的课堂,但是其多样性、吸引力和互动性却满足不了在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对于高层次的需要。网络教育实践平台作为新兴的第三课程,具有传统平台无可比拟的优势。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是在满足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情感需要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首先高校应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明确责任共同构建网络德育平台和营造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同时将依法治网作为所有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其次,高校的二级单位,如各个学院(系)和校团委,应该在遵循目标性、可操作性、动态性、交互性和一体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平台的构建。高校网络实践教育平台只有发挥大学生主体的互动性、平台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网络技术的尖端性,才能够真正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内容上去除枯燥的说教式“范式”,用大学生自身的语言特点,如“元芳,你怎么看?”“我们是‘潘俊、‘高大上’。”等等,从而满足大学生的高层次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跃.创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1):55-56.

第7篇:心理学的需要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关系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45-01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改革, 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致力于教学改革,在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语文教学如何摆脱费时低效状态,实现高效教学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与具体的教学实践认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就应处理好的以下几种关系。

1.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以往的教学过于强调教案的完美与教学的流畅,将整个教学严格地控制在教师手里,严格地按照预定的教学方案进行,不允许学生有与教案无关的举动,将学生视为被加工的对象,接受知识的容器,整个教学是封闭而呆板的。 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提出要摆脱教案的束缚,要学会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处理那些以往被视为异常的举动与言行,使之成为教学新的生长点、学生思维的转折点,造就课堂生成的精彩。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就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动态生成就没有必要再进行课堂预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课堂的动态生成与预设并不矛盾,生成是建立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之上,只有做好预设才能在教学中更为灵活地处理突发事件,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我们在进行课堂预设时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控教案,驾驭课堂,使课堂教学呈现动态性。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准确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媒介,教学任务是教学的目标。只有准确地掌握本节教学内容、目标,才能使教学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展开,不偏离主题,不做无用功。二是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充分预设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留足够空间,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提高驾驭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者不可偏废。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对文章的分析,从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写作特色、主题思想等逐条进行分析,将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人文性缺失。学生没有情感交流、心灵互动、思想碰撞的机会,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丧失的重要原因。新课标更加关注语文的人文性,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因素纳入教学目标行列,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我们要还语文以真实的面目,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语文教学更富魅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实现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将其渗透于具体的教学中,而不是将三个方面割裂开来,生搬硬套。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动起来,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得到心灵的触动、审美的熏陶,让学生得到身心愉悦的发展。

3.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提倡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从属地位,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在主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构建,成为知识的真正拥有者。我们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放权给学生,为学生的主体参与创设平台,以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挖掘学习潜力,释放学习潜能,张扬学生个性,驰骋学生想象,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也不只是学生的,而是教师与学生一起的学堂。 教师的放权并不是完全放手,而是要有扶有放,发挥好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并要扶放有度。放,让学生主体参与;扶,给予启发与指导。我们应发挥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使学生主动完成知识探究过程,成为主动的探究者,真正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4.处理好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与以黑板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手段相比,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现代教学手段改革了信息传递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习空间,优化了教学手段与学习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在带来巨大教学优势的同时,其自身也必然存在不足,对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对于莲文化、桥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观赏美丽的画面会让我们一目了然认识事物。而古诗词教学如果我们一上来就是画面、音乐,就会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权利、机会。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现代教学手段如此,传统教学手段也是如此。它们都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与不足,二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我们提倡教学的现代化,并不是要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手段,而是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优势的基础上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实现优优联合,共同为教学服务,助力语文新课改,为学生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课堂教学,使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其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5.结束语

总的来说,新的课程标准给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如何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做好教学工作的创新,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处理好教学的各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卜红燕. 初中语文学案导学主问题的优化设计[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3,06:13-15.

第8篇:心理学的需要范文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特征 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在西方国家逐渐产生,并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也反映了人们心理的发展动向。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的产生,对社会心理学等产生着影响,这种影响需要人们进行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分析。

2 社会心理学以及特征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心理学,这种心理学称之为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通过将社会看做是一个物质实体,将经验作为精神实体,通过对物质实体的描述、认识等进行反映,将这两种实体的真实知识呈现出来,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为社会心理现象、行为的科学主义研究提供了发展的方向,

传统的社会心理学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为机械主义。在当前的社会中,社会心理学与社会中的主流心理学相同,在研究方法上,均是效仿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对社会、世界进行主观以及客观上的评价、分析。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搬用决定论,并使用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研究。认真分析当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现状,可以看出该学科对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过于繁琐,而且受到实验室研究的局限。

第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经验主义倾向。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采用了经验主义手段,主要是以经验是科学的为出发点,相信经验。其相信经验是科学的归宿,主要是因为科学是通过研究、实验等方法而得出的经验,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应用经验主义,使用实验法进行研究,体现的是一种经验主义倾向。

第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理念为普遍主义。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从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的双面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在研究理念上存在普遍主义的倾向,也就是所谓的保持中立态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通过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普遍真理的获取,以普遍真理为基础建立理论模型,对人们的心理因素、行为等进行研究。

3 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的特征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社会中逐渐出现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的思潮,并对社会心理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

从当前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进行分析,其自身具有的特征为:

第一,批判主义。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的批判主义特征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心理学的解构反驳,例如心理学的主客观论、心理学的个体中心论等。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的科学至上论等进行批判,对社会心理学的实证论进行批判,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心理学有批判的性质。

第二,社会构建论。在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发展中,其将社会构建论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对社会心理学进行解构和建构。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的产生,是时展的产物,其形成的知识论,将社会构建论作为基础,从社会构建论中获取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观念的相关知识,并对社会心理学产生着冲击。

第三,为社会心理学的转变提供条件。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是时展的产物,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为社会心理学的转变提供了条件,例如社会心理学的转变、个体主义关系模型的转变等。

4 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从当前社会中人们对社会思潮的看法进行分析,还存在一小部分的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只是一种学派,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存在一种共识,他们将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看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思潮。虽然当前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其已经掀起了一场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潮,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将后现代社会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存在的差距直接地反映出来,从时代的发展特征出发,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

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虽然对社会心理学产生着影响,但是其并没有完全地将社会心理学加以否定,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进行批判,但不是全盘。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并且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在社会心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正在不断的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方法产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自身的创新,其研究方法的转变和更新得到了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的肯定。综合分析,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在社会思潮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对社会心理学产生着影响,但是并不是全盘否定社会心理学。

第9篇:心理学的需要范文

研究方法

被试非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开放式问卷的被试110人,预调查问卷的被试440人。

研究过程第一对87名本科生和23名研究生进行开放式调查和访谈,让他们填写或回答在他们心目中的心理学的形象是怎样的,并用4—6个句子、短语或者形容词描述他们心目中的心理学的形象。第二把收集到了423个条目进行整理,首先邀请5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对收集到的条目进行筛选评定:根据条目的内容,把明显不是体现大学生心中心理学学科形象或者意思模糊的条目删除,然后根据条目所表达的含义,把意思完成相同或者大致一样的条目归为一类,再根据条目的频次,删除频次小于3的条目,最后得到63个条目。第三把这63个条目以随机的形式呈现在问卷中,并用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让被试对63个条目所表达的含义进行认同程度的选择,1=完全不认同,2=比较不认同,3=不确定,4=比较认同,5=完全认同,最后形成了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心中心理学学科形象结构探索研究的调查问卷。第四在广州、江西多所高校共发放440份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404份,有效率为91.8%。

研究工具和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

1项目分析

首先,对问卷项目进行区分度分析区分度(戴海琦,张峰,2008)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8]。在心理测量学中,通常以临界比率作为区分度的指标。临界比率的获得首先要根据被试获得的问卷总分进行高低排序,得分高的27%被试定义为高分组,得分低的27%被试定义为低分组,然后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高低两组被试在每个项目得分的平均分检验其差异是否显著,所得的T值就是临界比率CR值。一旦CR值达到显著水平,则说明该项目能有效区分得分高和得分低的被试,也就是说该项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鉴别力)。如果T值不显著,则删去相应项目。本研究中,研究者先计算被试在63个项目的总分,并按总分的高低对其进行降序排列。得出总人数的27%所对应的分数分别为238和209,所以总分高于238的被试被划为高分组,总分低于209的被试被划为低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高低两组在63个项目上的得分差异。结果显示,在这63个项目中,V47、V52和V60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其余60个项目高分组和低分组平均数的T值都差异显着,具有鉴别度,所以把V47、V52和V60这3个项目剔除,保留剩下的60个项目。其次,对各潜在变量的测量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剔除信度较低的项目。Churchill(1979)提出,在探索性因素分析前需要对测量项目进行净化来剔除“垃圾测量项目”,从而防止多维度的结果,导致很难解释每个因素的涵义[9]。本研究利用α信度系数法(ThecronbachAlpha,简称α系数)检验测量项目的信度,对于删除后将导致α系数值增加的项目予以删除。即假如删除某个测量项目α系数增大,则表示可以删除该项目[10](卢纹岱,2002)。从表1.3中可以看出,在这60个项目中,其中V14、V15、V28、V29、V30、V35、V41、V48、V50、V51、V54这11个项目删除后的α系数大于问卷整体一致性α系数0.931,剩余49个项目删除后的α系数均小于或等于问卷整体一致性α系数,因此,把V14、V15、V28、V29、V30、V35、V41、V48、V50、V51、V54这11个项目删除,保留剩余的49个项目。

2探索性因素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适合度检验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之前,要利用KMO值和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卡方值进行因素分析适合度检验[11](张文彤,2004)。如表4所示,本次调查样本的KMO值是0.920,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8415.380,自由度为1176,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0.001,非常显著。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对本次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是可行的。

因素提取对49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素,以正交转轴法进行因素旋转,并结合项目分析,参考各项目的共同度和因素负荷值,对项目进行筛选。以特征根大于1为截取因素的标准,参照碎石图来确定项目和因素。逐步删除对公共因素贡献小的项目。项目删除的标准定为:(1)共同度小于0.40,(2)在两个因素上负荷都大于0.40,(3)最高载荷小于0.40。经过多次的探索,最终获得了5个显著的因素,总方差解释量62.263%,问卷最终共保留了16个题项,5个因素结构清晰,各项目均在相应因素上具有较大载荷,处于0.636~0.825之间。从共同度指标来看,16个项目的共同度在0.451—0.753之间,说明16个项目在五因素模型中都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解释。从碎石图中可以看出,从第一个因子到第五个因子,碎石图的坡度很陡,层次分明,而且这五个因子的特征根都大于1,从第六个因子开始碎石图的坡度变得平缓,特征根都小于1。

因素命名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目中的心理学学科形象包括了五个方面的维度,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和各因素所包含的项目,对各因素做如下命名:因素1:对心理学的态度主要内容包括对心理学的喜爱,对心理学的关注以及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学的了解的愿望。因素2:心理学的价值主要涉及的是心理学对个人的精神感悟、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生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素3:心理学的重要性主要涉及的是心理学在当今我国中小学教育和社会上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因素4:心理学的特性主要涉及的是心理学的科学性、内容的深奥性和逻辑性。因素5:心理学的本质主要描述的是心理学是什么。

信度分析通过因素分析探索出的这五个因素以及相应的项目组成的初测问卷后,还需要对其可靠性做进一步的分析,本研究最后形成的初测问卷各因素和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见表6。根据Henson的观点,如果研究者的目的在于编制预测问卷或测量某构思的先导性研究,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至0.6已足够[12](吴明隆,2003)。从表中可以看到,心理学学科形象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在0.5以上,问卷总的α系数为0.827,而五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分别达到了0.830、0.663、0.712、0.655和0.574,说明心理学学科形象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效度分析从以上五个因素的具体内容来看,这五个因素代表了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目中心理学形象的不同构面,但它们能否反映同一主题,还需作进一步的结构效度检验。根据心理测量理论,问卷的各个维度之间应该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一个良好的问卷结构要求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在0.3-0.8之间,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1-0.6之间[13](钱志亮,顶攀攀,2002)。因此,可以用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各因子与问卷总分间的相关来估计问卷的结构效度。

分析和讨论

在心理学的学科形象上,国外的学者主要是从学科的科学性这个角度去研究的,而国内学者主要考虑了心理学的价值、科学性和态度这三个方面,虽然比国外学者考虑得更全面,但是依然没能体现整体的心理学学科形象的结构维度。而且国内外的学者对于心理学学科形象的研究都是先确定研究的角度,对特定的维度进行研究,这样得出的结果必然比较单一,也无法全面地了解到心理学的学科形象。而本研究收集到的条目是建立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基础之上,并结合了前人的研究和自己的观点。研究遵循了从内容归纳到探索性因素的过程,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在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目中,心理学学科形象包含了五个方面的结构:对心理学的态度、心理学的价值、心理学的重要性、心理学的特性和心理学的本质,从整体来看这五个因素基本上涵盖了有关心理学学科形象的所有内容,并且也已经涵盖了之前许多学者所研究的角度。在这五个因素结构中,第一个因素与总分的相关最大,解释率最高,说明态度问题在心理学的学科形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包含的四个项目分别是:我很喜欢心理学、我很喜欢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我经常关注心理学和我想了解或进一步了解心理学,这四个项目包含了态度中的情感和行为这两个主要的部分。因此,心理学的学科形象就可以通过人们对于心理学的情感反应和行为意向体现出来。在前人的研究中,有些研究涉及到了人们对于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的态度,这些研究对心理学学科形象的研究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心理学家是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专家,而心理咨询是心理学一个主要的应用方向。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方面为心理学的学科形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另一方也证明了本研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的这个态度维度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第二个因素是心理学的价值,这个因素对于反映心理学的学科形象也至关重要。一门学科价值的重点就在于学科这个客体如何更好地满足主体的需要,适合于主体,服务于主体[14](李燕丽,2012),所以心理学的学科价值就在于如何更好地满足人类这个主体的需要,如何适合于人类和服务于人类。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各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越来越大,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日益增加,人际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和复杂,环境的污染和气候的改变,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灾难性事件都使人们心理疾病增多,心理健康状况出现恶化,这些都使人们感到需要心理学,而这个时候心理学的价值就可以得以充分体现。而心理学价值的体现是离不开心理学的本质的。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学,是关于认识人的本质的学问[15](蔡笑岳,于龙,2005),这是心理学的本质,也是心理学学科形象的第五个因素,正是由于心理学这种“人学”的本质,帮助了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更好地调节自我、处理人际关系,从而生活得更乐观、更幸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了心理学的价值,认识到了心理学在当今社会生活以及教育中的重要性,而对于重要性这一点也是心理学学科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