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升学历方法范文

初中升学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升学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升学历方法

第1篇:初中升学历方法范文

1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而言,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式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来。”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要想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首先要打消他们对作文的“怕”。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老师最怕视导组,学生最怕星期五(很多学校作文课在星期五)。怎样让学生从“怕”中走出来,就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就像小鸟随心所欲的唱自己想唱的歌一样。从青少年作文的心理动因来讲,孩子们生性活泼、好动,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认识兴趣成了他们一次次作文活动的直接的巨大驱动力。教师应抓住这一点,运用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形象直观等多种方法,或是做游戏,观影视等来启发他们的灵感,诱发其写作兴趣和欲望。让他们在说说笑笑,读读写写中,很自然的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不在“怕”作文,爱上作文。让孩子们的个性得以彰显,潜能得以释放,从而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满于海”的境界。顺应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遵循其认知规律。精心的设计好每一节作文课,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绘画他们自己的蓝图。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敢说、敢写,突破他们的心理障碍。如:让出课前五分钟,逼学生上台讲话锻炼胆量,讲话内容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天文地理,成语故事,复述文章等。一年下来学生由“不敢说”变成了“我要说”,过去站起来无话说,现在似乎个个都成了小演讲家,写作水平也随之有了明显提高。

2 教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积累材料是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的原材料首先来自于生活。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有无穷无尽的“闪光点”等着孩子们去发现,去描绘。我们可以有计划的带孩子们走出校园,到工厂、田野中去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体验人与人之间微妙复杂的情感。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报刊、图书、影视、广播等各种现代的传播媒介,让学生获取最新的社会信息,使之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学生有了亲身的体会,写出的文章定会有血有肉,丰富多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渊博的知识,提高认识,学到写作方法,让他们写作起来游刃有余。在学生重点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大量的优秀刊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阅读。培养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平时让同学们把自己读到的名言佳句及时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作文词库。为了鼓励阅读,可以不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如:“读书读报月活动”、“班级文化节”、“演讲比赛”、“辩论赛”。让他们从中尝到阅读的收获,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重要性。

3 让学生体验成功

分享成功是作文的最大奥秘。教师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要让他们手一伸就可以摘到“桃子”,尝到成功的甜头,从而想去摘更多的“桃子”。在评价作文时,教师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正视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的差异,不要搞一刀切。特别是对于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学生,要多捕捉他们作文中的闪光之处,通过赞扬、鼓励,激发他们对于作文的兴趣。

此外,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如让每个人准备好自己的得意之作,开展作文交流会。请小作者谈体会,开展讨论。班级的板报上或橱窗里可以开辟专栏,让学生及时报道、评价身边的事情,展出优秀的作品。鼓励他们积极向报刊投稿,每当看到展示自己作品的橱窗前站满了欣赏的同学和家长时,看到自己的文章见报时,他们的内心一定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4 让学生广泛实践,学会创新

“创新”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学生既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者,更是应用者和创造者。除了研读范文,还必须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东西去实际应用。只有反复的实践,才能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已有的资源去挖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去挖掘素材,提炼主题。不但选材要新,视觉要新,题目和语言也要新。

要想使学生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思想,教师就要勇于更新观念,要具备接纳创新观念的思想。对学生习作中具有个性色彩的思想见解必须坚持鼓励、表扬,要用自己的评语撞击出学生个性化的思想火花。鼓励学生表现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使他们乐于表达,乐于创新,乐于写作。

第2篇:初中升学历方法范文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突出数学学科的应用性。因此,教师应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数学的理论和思维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疑问和困惑,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探究性学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用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发展思维,合作创新

著名发明家保尔?麦可尔里德说过:“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往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表扬那些敢于创新的学生,并积极引导他们从众多方法和解决方案中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师生平等,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拓展了他们创新思维的空间。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吸收与内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其中,小组讨论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以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确保顺利地完成任务。又如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反思。

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数学新课程标准》建议“学生要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在现实情境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主动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争取那些促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订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做出奖赏和惩罚,以利于维持或促进学习。”在教学中,笔者就经常扮演引导者、观察者和协作者的角色,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意识地创设“争论式”情境,为学生设置知识擂台,在一次次的智慧交锋中,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阔视野,方法引导

第3篇:初中升学历方法范文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学习科学知识,需要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现象到本质.教师可利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经历过的身边事物来创设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最终达到既学习新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如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这一节教学的案例:

老师:(课堂引入)假如我们参加旅游团在早上7时从北京出发,飞行10个小时到达美国纽约,应该是北京时间的下午5时,我们该去干什么事呢?是去吃晚餐、找宾馆住宿吗?

学生:不是傍晚,因为从地球仪上看,美国在我们的对面。

老师:由于不在正对面,那应该是深夜、凌晨还是上午呢?

老师:我们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在上面的新课引入中,设计的是一个很现实的生活问题,在将来“我”也会碰到类似的问题,那个原来令人讨厌难解的“地方时,区时”等概念,一下子会变成学生“迫不及待想解决的概念了,因为学生心中有了学习目标,这是实现目标道路上的障碍物。

老师:(课堂的结尾)要想在 “纽约时间”的上午8:00左右到达纽约,如果乘飞机要飞行10个小时,我们应该在北京时间的什么时候出发?怎么算?

学生甲:先退10个小时,应在“纽约时间”的前一天22:00出发,因为北京在纽约的东边,所以再加上时差13个小时,所以应该在“北京时间”当天的上午11:00出发即可。

这时学生就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去运用学过的知识,切实让学生感受这堂就是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进行美国之旅的时间安排。引人入胜的生活化学习情景,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学习氛围,能悄然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欲,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让科学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确,只有教师敢于超越教材,才会有鲜活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爱学、乐学,科学才能以她特有的魅力将学生紧紧地吸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定能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科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科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科学问题”,并能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最后一节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教学案例片段:校里的路灯是定时控制的(那个开关叫定时开关),如果给你一个光控开关?你能实现在阴天时让路灯提前点亮,在天气睛好时按时点亮吗?(其实只要将两个开关并联即可)那时我发现已经无法找出班里原来的成绩差生了,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让我感叹。

让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下,每当走在校园的路灯下,知道这些路灯是定时控制的,“我”还能设计出时控与光控联合来控制路灯的电路。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更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案例中同时还能让人感受到科学教学来自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真正做到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

三、积极探索生活中的科学,放飞学生思维

科学教学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科学教学以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为探究对象,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也要先寻找一个合适的探究对象。让孩子们主动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尝试从科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放飞学生的思维,这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的效果才是最显著的。

这是一个电学部分复习课的案例:主题是热得快里的科学知识。先出示一瓶的自来水,告诉其质量,测出初温,给出一个热得快,再借助热得快说明书上的内容,要求学生计算烧开所需要的时间,在此同时进行实际的烧开水,展现一个最平常的生活场景,但发现计算时间与实际烧开的用时不一致(结果可由老师来预设)。于是让学生展开分析,最后得出是由于电压下降造成,接着分析电压为什么会下降,再解剖热得快,电热丝材料应试具怎样特点?电热丝与电热管之间的石英砂应该具怎样的性质?这种电热器不够安全你能提出哪些更好设计?

类似可以开展的生活科学复习还有很多,例如厨房里的化学知识,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轿车身上光学知识,......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培养学生能力

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离不开生活。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不仅在课堂中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而且在课外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体会身边处处有科学,感悟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创造性地来学习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热爱科学,喜爱科学。

第4篇:初中升学历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生 自学能力 培养方法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英语作为一种最常用的语言,在经济贸易交流与商务沟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互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降低。顾名思义,自学能力是一种自己学习的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时刻对学生进行测试,想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成绩,在英语学习中能够实现嘴口并用,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就结合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学生的兴趣引导为前提,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概念,从而养成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培养初中生英语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构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它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由于英语是外来语言,有其特殊性,比起中国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自学要困难得多。

由于硬是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方式仍旧相对落后,教学方式单一,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只知道以教师为主导,采用灌输教学方法和题海战术,让学生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还会对英语产生厌烦情绪,自主参与的热情也会大大降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英语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可以举一反三,创新学习策略,奠定终身学习的观点。

二、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现如今,新课程改革逐步实施,初中英语学科中的内容不断更新,很多语法知识也出现了新变化。学生想要取得好成绩,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素养,就必须善于完善自我,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初中英语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就必须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热情。对此,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一新生对英语的好奇心,然后实行全英语式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做游戏、情景对话、英语辩论赛等方式。例如,结合初中英语学习中有关体育运动的章节,教师可以在教学任务完成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并用英语故事的形式在班级发言,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参与互动的平台,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

2.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这样以来,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对自主学习的方法不了解,缺乏学习的能力。针对这些不足,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按照科学的顺序展开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复习功课、背诵英语课文、记好课堂笔记等,帮助学生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安排中可以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时间,进行英语学习方法的交流,从而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背诵一些重要的英语词汇和短语,从课文中找出重要的句型和难点,从中发现自己未掌握的知识点,自我思考和学习,把学习内容简单化,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初中生课堂英语学习的时间只有45分钟,想要讲解主要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远远不够用的。课外时间是学生可以利用的自主时间,教师要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罗列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目,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朗诵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展他们的眼界和视野。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阅读英文期刊,开展英文读书交流会,建立读书角,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

三、结束语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教师要结合以往教学的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认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养成他们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升学历方法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畏难;切入口;兴趣

初中物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因为初中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物理这一课程,所以会对物理知识产生难以理解的畏难心理,这是难以避免的,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解决好学生的入门难问题,是把物理教学搞好的前提之一。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根据我自身的经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找准知识点切入口

解决一个难题,首先要找到切入点,只要找到了准确的切入点,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个概念,或者一个规律,学生就会不知所云,不知道从何学起,这样的教学肯定不会成功,教学效率也会很低。例如,在一次初三的教学示范课上,一位物理教师在课程开始是这样引进的:“同学们,电路分为两种,串联和并联。那么什么是串联呢?”从这位教师的教学切入点可以看出,学生在对这个知识点没有任何了解之前,教师直接提出串联、并联的说法,势必造成学生摸不着头脑的结果,那么接下来的教学肯定会失败。所以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师就必须要做好怎样切入教学知识点的准备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先做好两个实际电路,一个串联,一个并联,放到试验台上,让学生围着试验台,亲手操作,教师在一旁指导,让学生观察两个点的区别与联系,在他们有了一个直接的认知后,教师再抓准时机进行讲解,使学生知道两个电路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教师总结出串联与并联的概念,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就深刻,记忆就牢固,这样的教学模式远胜于简单的概念教学模式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兴趣对学生学习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时,不用教师催促,他们会主动地学习,效果也会十分理想;相反,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兴趣,他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抵触方法,不去学习新知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又怎么能够学会呢?所以要想搞好物理教学,在有了良好的知识切入点之后,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就会变得十分简单,学生学得也十分快乐。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个整天绷着脸、神情严肃的教师,是很难让学生接近的,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师往往会敬而远之,学生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也会产生畏惧心理。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有温和的笑容,和蔼的语气,富有感染力的话语,从内心真心关心学生,努力了解他们每个人的真实想法,对他们在生活当中、学习当中所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帮助,他们就会把老师当成“朋友”,而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正是我们教学所需要的。

(二)不断变换新的教学方法

讲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因为它是不科学的,不符合学生认知新事物的规律,所以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抛弃不用。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因为已经适应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自己教学的定势,所以还是不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当然就很难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式。

(三)利用丰富多变的趣味语言

语言分为口头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我在教学之余,经常观看相声、小品等节目,目的主要是学习演员的各种语言表现方法,之后把所学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语言当中去,使课堂教学充满笑声。风趣幽默的口头语言,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不是枯燥的事情,而是一种十分享受的过程;丰富多变的肢体语言、合理适合的表情语言感染着每一位听课的学生,为物理课堂增资添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课堂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的物理成绩也是直线上升。由此可以看出,利用好各种语言,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好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掌握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前提。因为这两种知识对于物理学习来说,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掌握物理概念,不但要知道概念,还要理解概念,知道在实际题目当中如何运用概念,这样就会解决很大一部分物理难题。而物理规律,如惯性规律、三大定律等更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根据,很多题目都是在围绕着各个概念和规律出题,所以教师要教学生不仅要记住概念和规律,还要深入理解,理解透彻,只有真正掌握和理解了,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我在教学概念和规律时,一般不会直接告诉学生概念和规律的定义,而是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后让他们通过体验过程,总结出概念或者规律,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找一些和所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分组解决,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规律,而是一个个已经深刻认知的知识点,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四、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应付一次次考试,获得一个个较高的分数,那会背离教育的意义和目标。所以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既要使学生学会物理知识,也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知识原来是有用的,它们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字符、符号。总之,物理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愿意去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就应该不断学习更多的教学方法,实践更多的教学理念,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用结合,使初中物理课堂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晓华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官亭校区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升学历方法范文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

1.学生的学习动机

由于初中生没有太多的时间接触社会,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如果说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心理,那么,即使学生勤奋学习也不会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现在的学校都在普及素质教育,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不是说在嘴上的,更不是对教师和学生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教师的教学乐趣,热爱教学,同样也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喜欢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找到的乐趣,这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良性学习动机[1]。在初中阶段这个年纪的学生自尊心都比较强,从这点抓住突破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强心和自尊心进行对学生表扬以及奖励,学生受到教师的表扬鼓励,对学习就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的进行自主性学习。

2.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有些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对照课本按部就班的讲述,没有了解学生对这块内容是否理解,以及相应同学的理解能力,这不仅对学生理解知识带来影响,也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对于这一类的问题,教师应进行提前备课,如果感觉到课本上的知识较难,学生很难理解的话,应寻找与教材有关的材料书籍,从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掌握课本以及材料上知识的重难点与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思维能力的相互匹配程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给初中英语教学的进程带来很多麻烦,尤其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好会导致两者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不仅限制的学生潜力的发挥,还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根据这类问题,教师应更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淘汰传统的教学方式,开辟一套独特、新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学习情趣,建立更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模式也逐渐在改革,多媒体教学模式渐渐的普及到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中,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显著。在初中生这个年龄段,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对于新事物,新知识愿意去探索,去挖掘,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投入到教学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把很多的英语教学中的知识转变成图文或声音的模式,特别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用言语很难表达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统统能够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对于这种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感到新鲜,感到有趣,这可能是学生更想了解多媒体的一种特征,也让学生对于学习初中英语产生浓厚兴趣的主要原因,从而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更好的提高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初中生的眼里,教师的话语具有很大的权威性,教师需要对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教”的作用,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有着“学”的特征,一教一学这也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到引导性的主要原则,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去主动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予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可以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角,角色互换,把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变成主动学习,同时,还应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越多,教给学生的就越多,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教给学生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在乐趣中学到知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有很多教师会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合作学习方法,还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都能有效的促进学习效果。并且这两种学习方法之间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合作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实行个人自主的学习方式,也可以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当然,相对而言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更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几个人对问题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分析方法,所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可以结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的交流弥补学生自身不足,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效果。

第7篇:初中升学历方法范文

关键词: 中学生数学学习 心理障碍 消除方法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即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1]。这种心理现象会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很大的影响,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及时走出困境。

1.中学生形成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

中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教师、家长、社会方面的因素,又有中学生自身的因素。具体地讲,受到以下六个方面的影响:1.“应试教育”大气候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题海战术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忙于应付;2.对素质教育缺乏科学的全面的理解;3.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4.数学学科价值还未真正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认识;5.教法单调死板,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和灵活性;6.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2]。

2.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

2.1依赖心理。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因而缺乏自觉学习的动力,总想教师帮助解决问题。比如希望教师对问题进行仔细讲述,或对习题一步步讲解,最后可以模仿硬套。多数教师也乐意这样做,满足学生这些要求。时间一长,学生的依赖心理更强,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后的结果是学生缺乏钻研精神,更缺乏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可能对学习产生兴趣,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3]。

2.2急躁心理。

在学习中,学生的急躁心理表现有:首先没有认真审题,没弄清楚题意就着手解题,盲目下笔,从而导致解题出错;其次是没有进行条件选择,没有对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解题;再次是被题设陷阱所蒙蔽,没解理解真正的题意;最后是忽视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不进行验证。

2.3定势心理。

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认知新事物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思维定势与迁移。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指人们按习惯了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形式。在许多情况下,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趋向性和专注性,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当这种趋向与当前问题解决的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就会产生消极的干扰作用,使得教师因循守旧,摆脱不了被动模仿的束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受到老师的影响和自己的学习习惯影响,对解决数学问题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和惯性。它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利的,能比较顺利地解答问题和完成作业,另一方面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例如,思维单一,缺乏创新,对没有接触过的题不敢尝试去解,等等。

2.4错误归因心理。

当数学考试成绩较差时,部分学生不是冷静、客观地分析出现错误的内因,而是把问题盲目地归结为某些外因,例如归咎于任课教师,归咎于自己的运气不好,因而产生了数学学习的消极情绪。此外,还有自卑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降低。

3.消除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方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表明,在数学学习中必须关注学生内在的心理过程。这是因为数学学习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的活动”,而且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进程,更是在情感心态的参与下进行的情意活动。因此,要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就必须采取正确的对策,帮助学生克服阻碍其数学思维发展和学习成绩提高的心理障碍,营造数学学习的健康心理氛围[4]。应对上面所列的几种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以下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可以借鉴。

3.1渗透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自觉学习心理,克服依赖心理。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地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学习目的越清楚,自觉性与能动性就越强,心理状态就越好,这就是目的性对学习心理的指导作用。反过来,心理状态越好,学习越自觉、主动,效率就越高,这就是心理状态对学习的反作用。教学中,可从学科价值引导、培养学习兴趣等方面入手,向学生渗透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其自觉学习心理。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科价值,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明白数学与其他各门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列举数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明白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发展的关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的自觉求知心理,增强克服学习依赖心理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3.2培养刻苦钻研精神,克服浮躁心理。

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克服浮躁心理。为了实现有效的数学学习,教师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主动进行各种练习,深入钻研,适时进行归纳和小结;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积极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流,把自己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发挥学习潜能。

3.3培养求异思维,克服消极定势心理。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在深入理解基础知识、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还要善于联想和想象,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才能突破旧有的思维模式,推出新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然而部分学生不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方法,思维带有明显的惰性倾向,习惯于孤立地思考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等,思维缺乏灵活性,形成了消极的思维定势和僵化心理。要克服数学学习中消极定势心理的影响,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所学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并在解题中注意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化归等思想方法,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其次,要加强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面对新的问题情境,要善于开拓思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不满足于一种解决方案和一种答案,追求多思、多变、多法和多解。

3.4分析问题的症结,克服错误归因心理。

归因是学生对他人或自己学习行为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推测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海德认为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每个人在行为之后会致力于寻找行为的因果性解释。如果将行为的原因判断为外界力量,就是外部归因;如果判断为自身的因素,就是内部归因,因此,正确归因是激发学习学习动机的内部条件之一。教师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努力寻求正确归因,即寻求行为的正确原因(外因或内因),学会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善于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从而有效克服错误归因心理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总之,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与此相应,引导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要帮助学生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教师就应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获得知识,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徐文昌.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技巧[J].考试周刊,2012(4):74.

[2]史红霞.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8):48.

第8篇:初中升学历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兴趣;物理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064-02

一、引言

初学物理,使很多学生感到迷茫。面对学生的迷茫一些老师也觉得教学困难重重,物理真的就这么难学?面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欠缺,要提高物理教学效果,首先应从学生的特点及学生兴趣开发的意义等方面入手,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才能确保物理教学质量。

二、中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1.中学生的特点。中学生是人生中的一个美妙的时段,第一,这一时期人慢慢的长大,成长的本身带给学生很多烦恼、很多疑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大部分中学生都能表现出好学、好问、好动、好幻想的特点。第二,由小学进入中学,学生觉得自己长大了,这时的学生有一种极强的被认可、被重视的心理。因此,不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他们都有极强的表现欲。第三,中学生的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较感性,抗挫能力较弱、逆反心理较强。

2.学习兴趣与物理教学。第一,兴趣使学生对事物产生浓厚的探究意识,在探究意识的支配下,学生会自觉地、主动地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了解、学习。第二,兴趣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专注度,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注重程度,有利于学生集中思想进行学习。第三,兴趣有效地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真谛,拓展了学生视野、增加了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的学习更为主动。当前,初中生学习物理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学生刚接触到物理,物理的知识点多、内容丰富使学生应接不暇,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致使物理学习很被动;第二,物理的定理、理论、概念等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好奇心、学习兴趣等也逐渐消失殆尽,不利于物理教学的开展。要解决好学生物理学习的问题,就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完善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三、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

1.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极为重要。第一,注重课前导入的灵活性,趣味性、新奇性,利用小实验、小魔术等将学生带入物理学习之中,使其能在注意力集中下展开物理学习。例如,讲大气压的存在时,可以拿一个空碗,碗底浸湿,以手掌为其施压,使碗底的空气排出,碗被吸到手心不会掉落。老师表演完成后可以再选一两个同学试一试。这样的导入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另一方面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为什么碗不会掉下来?为什么某某同样做碗会掉下来?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更加投入地进行学习。第二,重视课堂语言的趣味性、精练性,以语言艺术牵引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如在讲力学的时候,“有一个神奇而智慧的苹果,使人们知道了万有引力的存在。”有的同学想,苹果再特别也不能像人一样思考,怎么可能发现万有引力;一些提前预习的同学就会想,发现万有引力的不是牛顿吗?那个苹果只不过掉下来砸到了他头上。在学生的疑问、好奇和思考当中引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及万有引力的概念。第三,重视课堂的有效提问,根据中学生渴望被认可、渴望重视的心态,巧妙、合理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在问答中感受求知的乐趣,获得成就感。

2.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物理学习缺少兴趣,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物理知识分散、抽象,定理、定义、定律等多如牛毛,难以直观的理解和掌握。物理实验,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物理学的趣味,激发了他们探索物理知识的自觉性、主动性。另一方面,物理实验使抽象的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定义等变得直观、易懂,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加热试管的水产生的水蒸气竟能将封闭的塞子冲开,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水蒸气的存在以及气压所产生的力量。此外,放开教学思路,物理实验不止在课堂上可以做,课堂外也可以,还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进行物理实验,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通过课外实验提高物理学习兴趣。例如:空饮料瓶盖上盖子,使劲踩,瓶盖会飞出还会产生很大的响声;筷子插入水中会弯曲、插入其他溶液中能吗?镜子可以折射太阳光,通过光的折射产生一个亮点,这个亮点能使纸张燃烧吗?如果一只蚂蚁处于亮点之中,会怎么样?让学生在愉悦之中认识物理现象,激发他们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

3.其他教学法的应用。在教学中,坚持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对提高学生物理兴趣有积极意义。除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外,还有很多教学方式也适用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极为有用,例如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能更形象、更逼真地演示物理现象,传播物理知识。如在声学的学习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及声音发出的特点,让学生在聆听、观察中了解声音产生、传播的奥秘。又如激励教学法,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让学生产生被认可、被关注的感受,激发学生内心的自豪感、责任感,使其勇于克服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坚持不懈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此外,还有联系实际教学法、设计情景教学法等,对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和提高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初中物理是中学物理学习的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方面,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物理概念等,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使其能在愉悦、快乐之中掌握物理知识,将物理学习当做一件趣事。这样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极为有利,对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升学历方法范文

知识与能力常常被分开来讨论,在课程改革之前,生物学科的教学跟其他学科一样,更多的强调的是知识的积累,如果学生能够利用记忆复述出自己所学过的知识,便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成功的,复述得越多,常常认为该学生越聪明。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三维目标中首列知识目标,后列能力目标,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能力目标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旨在引起人们对能力的重视。但其却不经意间引发了对于知识与能力的分裂,从而也使得本轮课程改革在理论建构上留下了一个被批评的依据。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以为更应当关注的是学生的能力达成(这意味着不能完全拘泥于某些理论),应当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的研究,去思考能力达成的基础。“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江苏科技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也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隶属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两个次级主题。之所以将这一关系列出来,就是为了让同行认识到,任何一个生物知识的教学,都要放到一个系统当中去观察,这样才能发现知识在一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才能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的系统性。系统性实际上本身就是能力的结果,正是因为生物知识发展自身的逻辑,正是因为教材编写者的智力付出,才使得复杂无比的生物知识之间有了一条明显的为一线,有了一个清晰的网络。而教学本身就是将人类已有成果系统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应当是零碎的,而应当是系统的。因为系统,所以学生的思维便具有了一种前后联系的动力,思维才能活跃,能力生成才成为可能。

二、认知的逻辑性,是能力达成的途径

如果说知识的系统性为能力达成提供了可能的话,那这种可能要成为现实,还需要学生的认知逻辑作为基础。众所周知,能力达成其实只是一种经验性的表述,真正的能力达成其实是指向学生的认知的,只有认知能力尤其是认知能力中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才意味着能力达成有了一个科学的途径。因此,能力培养与达成,某种程度上就是指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达成。生物知识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思维也是强调逻辑性的(即所谓的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本文暂且不谈),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一内容当中,通过梳理便可以发现其存在着这样的逻辑关系:首先,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以及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水循环是两个大的逻辑关系;其次,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场所(叶片),叶片上的气孔是与蒸腾作用直接相关的结构,气孔的作用与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气孔的开闭关系与逻辑中的辩证关系等,均存在着明晰的逻辑关系,而这些关系才是教学中的能力重点,也就是说这些知识本身是具有系统性的,基于系统性而发现其中的逻辑关系,是能力培养的重点。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植物一生中吸收的水分的分配情况来引入课题,以让学生思考植物吸收的水分去哪里了,水分是从哪儿散失的。然后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叶的蒸腾作用是水分散失的主要方式。此后有一个重要学习环节,就是让学生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并通过画图的方式认识保卫细胞的开关,认识细胞壁的厚度,进而重点讨论气孔的开闭机制。此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于课件来使生硬的知识形象化。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体现出知识之间的逻辑性,教学实施体现出教学本身的逻辑性,在这样的逻辑情境当中,学生的思维也常常具有逻辑的特征,只要学生能够基于逻辑进行推理,那能力的达成就会成为现实。

三、知识的迁移性,是能力达成的目标

在能力形成之后,必须具有体现这种能力的情境,这也是能力由内隐变为外显的几乎唯一重要的途径。也就是说学生的能力能否变成真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让学生能够利用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而这也就是知识的迁移性。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是内在的驱动力,而解决问题的工具却是知识本身。比如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过程设计“如何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操作性问题;针对学习过程中的实验,设计“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回顾性问题;针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设计一种类似于DIY的问题。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