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造句训练范文

造句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造句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造句训练

第1篇:造句训练范文

【关键词】造句;问题;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和原来的教学大纲理念上是有不同的,它更注重的是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交际的需要。那么,在这样的要求下,句子作为习作的基本组成部分,更应该着重训练了。当然,“检验同学们是否准确理解了词义并能正确运用该词”,仍然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造句教学中需要落实的根本。所以,在遭遇了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句子后,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调整和改正。

一、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让学生明白词义是造好句子的前提。很多学生理解词义多是靠词典的解释,似懂非懂,所以才会闹出笑话。因此,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我要求学生除了查字典理解生词,还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最好能写上两三个意思相近的词或一个句子。只要在课堂上一提问,学生有没有认真去完成一目了然,如此坚持了一段时间,大部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有些学生虽然理解了词义,让他说一个句子出来,他一下子也会无从下手,还是需要老在一旁创设情境加以引导。例如讲到《全神贯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这篇课文时,我请学生用“全神贯注”说一句话,个别反应快的就说:“我全神贯注的听课。”我表示太简单了。于是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再请两名学生演一演,然后让学生再造句。“张老师上的课很精彩,我全神贯注的听着,外面下雨了也不知道。”“妈妈在全神贯注的研究新买来的手机,菜烧焦了也不知道。”“我在全神贯注的看新买来的书,妈妈喊我吃饭我也没听见。”……我再问:“与‘全神贯注’意思相近的词有哪些?”“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目不转睛”“一心一意”……我调侃:“那你们还会造出‘我聚精会神的发呆’这样的句子吗?”全班哄堂。

只有对词语有了深刻的感受,才能准确地使用词语,造出好的句子来。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的学生在造句时,只考虑词语本身,而不太注意句子的逻辑性,显得不合事理。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有一个“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样的句子。我让学生仿照说一句,有学生说“在家里,我时而吃饭,时而睡觉,时而写作业,时而看玩游戏,结果被妈妈骂。”我说:“你这个句子很特别!你能现场给我们大家示范一下吗?”这学生才演了一半就不好意思的停下了,显然也觉得不太合理。

怎样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我认为可以多用关联词语去造句。在讲授课文时,只要文本中出现了关联词,我都会让学生模仿练说句子。如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造句时,我先完成前半部分,让学生补充。“因为他不认真学习”,有的学生补充“所以成绩下降了”,有的补充“所以老师批评了他”,还有的补充“所以他的爸妈很生气”。

三、鼓励学生百花齐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要使学生造出的句子有活力,有新意,表现出生活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记,教师不但自己要具有创新意识,更要鼓励学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此,在造句教学时我不断强调:

1.在内容上,要求学生尽量一词造多个句子,避免雷同。我平时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其他同学已造过的句子我不造,我要别出心裁地造别人没造过的句子。对于与众不同的句子,我高调给予表扬鼓励,而对于那些内容雷同或抄袭的句子则要求重造。

2.在感彩上,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有些词既可以作褒义词,又可以做贬义词,对于这类词,在指导学生造句时,要从感彩上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例如“骄傲”这个词,学生更熟练运用它的贬义,对它的褒义,似乎反应不过来。于是我举例:“中国的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我们是不是感到很……?”学生马上领悟过来,纷纷发言,“经过我的努力,这次语文测验我考了98分,妈妈夸我真棒,还说我是她的骄傲。”“今天我为自己是永一小学的学生骄傲,明天我要让学校为我骄傲。”嗬,广告词都用上了。

3.在句式上,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同一个词,可以造陈述句,也可以造反问句;可以造比喻句,也可以造拟人句,甚至夸张句。

第2篇:造句训练范文

关键词:宁波举重;少年运动员;训练所需营养探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宁波市举重队16人。年龄最大者为16岁,最小者为11,平均13±15岁,平均身高为134cm±166cm,平均体重为36―54kg之间。

据研究人员测定,我国运动员一日的热能需要量为1.05×107―2.09×107焦耳,多数在1.46×107―1.88×107焦耳/日,平均值为1.57×107焦耳/日。按照热源质的合理分配要求,据研究资料,运动员每天所需数量为:糖占总热量的55%,脂肪占30%、蛋白质占15%。根据计算,运动员每天的需要量是516克;脂肪需要量为281克,蛋白质的需要为62.5克。

调查内容包括膳食调查(体重和体格)

体格测量包括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胸围、大腿围等。并根据上臂围、皮褶厚度分别计算出上臂肌围和体脂含量(表1)

在实验室分别检查了运动员血清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甘油三脂、胆固醇、无机盐等(表2、3),还分别作了维生素负荷试验和观察了运动员的氮平衡情况,氮平衡包括尿氮及汗氮,测定采用凯氏微量定氮法;汗氮收集采用干燥无菌沙布袋缚于上臂前臂,然后将收集到的汗液容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测定后得出其体表面积。粪氮以每天每人2克计。

二、结果与分析

(一)形态指标

运动员身高、体重、胸围等是衡量青少年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测量结果表明,16个举重运动员中有8人体重超重,占83%,这可能与选择举重运动员的级别有关。

(二)热能

运动员的热能供给量应该保证运动员训练、学习、比赛及各种活动的需要。运动员的热能代谢除了受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外环境等因素影响外,还受运动项目、强度、持续时间的影响。举重运动以爆发型为主,动用大群肌肉的能量把杠铃举到头顶的运动。由于运动强度大,常伴有氧债产生,热能需要也随之增加,这次调查平均人摄入12.82±2.84MJ/日。热能若以公斤体重需要计算则与同龄女子持平,52.5%来自碳水化合物,35%来自脂肪,12.5%来自蛋白质。与运动营养要求相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都偏低,而脂肪则偏高。热能餐次分配比,早、中、晚分别为34%、 26%、37%,另有3%为水果(点心)。由于全日制训练时间,强度较大、消耗多,因此晚餐量多,且饮水喝汤远远超过早、中两餐。

(三)蛋白质

蛋白质参与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复,参与机体的生理功能调节及免疫防御机制。蛋白质还能增加举重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其激素效应,对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来说,合成代谢比分解代谢强。除热能需要增加外,蛋白质亦应比一般高。本次调查发现,蛋白质平均摄入1.54±0.26g/kg体重。虽然看似低了些,但体检结果表明,16名举重运动员总蛋白、白蛋白全部正常;血红蛋白除4例大于11g/升外,其余例均在正常范围内;氮平衡结果也表明,16名举重运动员全部都呈氮平衡。这可能与运动员本身需要量有关。因本文调查对象,竞技水平较低,需要量相应也低;在调查所摄入的蛋白质中动物蛋白质加豆类蛋白占61.2%,且氨基酸比值较合理,从而限制了氨基酸为蛋氨酸及色氨酸,增加了利用率(表4)。

(四)脂肪

本次调查结果,摄入脂肪量高达114.4±26.3g/日,为总热能的35%。对于运动员来说,适当增加脂肪在膳食中的比例是可以的,但一般不应超过30%。这是因为脂肪不易消耗,提高太多,增加了氧的消耗以及心血管和肝脏的负担;时间一长,可以使运动员的耐力降低,脂肪还可以降低其他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和铁的吸收率,在今后配膳时应加以限制。膳食中脂肪过多的原因:一是烹调油过多,每人平均38g/日;二是猪肉吃得太多,尤其是夹心肉、肋余肉、脂肪含量很高,加上女运动员爱吃甜点心(猪油含量高)使动物脂肪的摄入占总脂肪的47%,但P、S比值正常。胆固醇摄入量亦很高,平均每日每人摄入840mg,主要是蛋类摄入太多。但运动员血清胆固醇正常,60%运动员甘油三脂轻度升高,可能与高脂肪膳食有关,应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五)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最易氧化,是主要热能来源。一般要求占全日热能的50―60%,这调查总体为52.5%,但个体差异很大。个别运动员体重重,仅主食摄入就达1kg/日。相反,个别运动员因控制体重,每天摄入主食300g还不到。另外,由于每天均有甜点心,甜饮料等,蔗糖摄入量明显增多,每日大于50克(不包括麦乳吉里蔗糖)者有8人,占67%。有些学者认为运动员蔗糖用量应小于全天总热能的1/10,在赛前或训练前,考虑到运动中糖元的急剧消耗,适当补充些糖是必要的,但太多会刺激胰腺的分泌,使糖异生作用加强,造成体重增加,影响赛前降体重或比赛成绩。过多的摄入蔗糖容易使血浆甘油三酯升高,本次调查中有60%者偏高。

(六)维生素

维生素的摄入,有利于运动员机体的健康成长,尤其是维生素A、B、B2及C等,本次调查除了维生素C满足需要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表5)。其主要原因是蔬菜吃得太少,平均每人每天才289g,水果供应也比较少。16名举重运动员维生素负荷试验表明,B1、B2各有20%缺乏,维生素C则正常。

(七)无机盐

表6显示,除钙磷不足外,其余都达到或超过供给量。但从举重运动角度看,即使某些营养素超过需要量,也是不够的。例如钠,由于训练中大量出汗,造成氯化纳缺乏,有文献报道,汗中氯化纳浓度一般为0.2―0.4%。有人建议,运动员氯化纳供给量应15克/日。这次调查中,16名举重运动员氧化纳平均摄入为9克/日。此外,运动员缺钙、钾、镁更为突出了,抽血结果表明,16名举重运动员中有90%缺钙,80%缺镁钾,100%缺镁,只有血无机磷是正常的,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值得注意。究其原因,主要供给量不足,如含钙、镁很高的豆腐一餐也没吃过。另外,蔬菜摄入过少也造成不足的因素之一。

举重是对力量要求极强的运动项目,消耗的体能相当大,所以举重运动员的膳食与其它项目有所不同,但主要以糖类为主,这有利于无氧代谢。而球类运动员最需要有助于身高增长的五大营养食品,象击剑、射击、射箭运动员为了保护视力以动物内脏,鱼肝油、蛋、牛奶等为主,饮用含钾的饮料,游泳则需要多一点脂肪的膳食,比如肥肉,鱼类等食物。

就拿宁波举重队来讲,我们的膳食则以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为主,青菜、牛奶、大排肉或牛肉、鸡、猪肉、鸡蛋、排骨、海鲜、木耳、水果等其它。平时增加维生素C、B和E的摄取量,对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起到了消除疲劳的作用。而其它省队举重运动员的膳食有着不同的特点,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举重运动员全日营养摄入量,多数超过了中国营养协会推荐的同类人员需要量,但离成年运动员的供给量有一定的距离,有的差距很大。即总热能充足,饮食处于高脂、低糖及蛋白质不足的状况,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摄入量大部分处于不足或严重不足的状况。

(二)建议

1、适应减少运动员膳食的猪肉比例,多吃豆类、鱼类、禽类、蔬菜等,改善及降低膳食高脂状态,并可适当降低胆固醇的摄入。

2、在有条件的队,应增加营养技术人员指导膳食的配制,并杜绝某些运动员偏食。

3、督促运动员多吃蔬菜,改善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严重不足现状,必须时可补充部分维生素和无机盐纯品。

4、个别运动员为了控制体重或减轻体重,不吃主食,以水果、糖块代。我们认为这不但不能降低体重还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应加以纠正。

举重运动受体重、级别等的影响,膳食摄入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尽管本次调查工作做得不够细、但调查对象较少,结果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举重运动员热能消耗难测定,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举重》.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6月。

(2)郭廷栋.《竞技举重运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

(3)冯立、陆大江.《体育职业营养概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10月版次:第1版。

第3篇:造句训练范文

【关键词】造句;词语;情感

造句是小学语言文字训练的一项重要形式,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造句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不少教师只注重识字,阅读教学,以走过场,任务式态度对待造句,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不少学生一听造句就皱眉头,不知从何入手。

一、实践中的问题

低年级学生造句常出现模式化、雷同化。如用“勤劳”造句,甲说:“妈妈很勤劳。”乙说:“奶奶很勤劳。”从语法角度讲,这些句子都没有毛病,但从训练目的看,意义不大。

用“已经”造句。学生有的说:“小明已经做完了作业。”有的说:“小红已经学会了弹琴。”翻开学生语文作业本,造句的主体都是“小明、小红”之类虚拟的人名,难道我们的身边就没有发生过“已经”发生的真人真事,为什么连人名都要捏造呢?

再如用“一……就……”造句。有的学生说:“他一骂我,我就打他。”有的说:“奶奶一给我零花钱,我就去买好吃的。”

看看这些训练,学生们绞尽脑汁、胡编乱造,说些没有大错误的假话、空话,不仅不利于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还提供了学生不良心理养成的温床。

二、指导造句的教学策略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打好写话基础,摆脱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苦恼,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重视引领,抒发真情

上述例句不真实、不创新,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在造句训练时,使用的一些造句捷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往往唯恐学生因为自由发挥而造成用词不当、拼写错误,致使考试时出现意外。这是应试教育的影响。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造句教学也应该以此为指导,更新理念,立足课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体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语句来。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增加内容,变换地点,使用不同标点符号,把词用在不同的位置,多角度多侧面的对学生进行训练。

例如:用“做客”造句,刚开始时,大多数学生只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我和妈妈去外婆家做客。”但肯定也会有少数学生可以写出更为具体的句子。我以此为例,启发学生想一想:“他哪里写得好?他在造句时多了什么内容?试一试你能不能也加一些内容?老师相信你也可以做得到。”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们的句子立刻就会有所改变、有所创新,思路马上就会变得开阔起来。

(1)阿姨,你愿意到我家做客吗?

(2)做客一定要讲礼貌,不能随便翻人家的东西。

(3)小鸟在枝头叫着,好像在欢迎朋友们来做客。

当然,造句能力是需要训练才能形成的,说教不能代替训练,只有在课堂上进行一丝一苟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2.激发兴趣,打开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在低年级用词造句的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引领、课外实践、品尝体验等方法,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大胆想象,或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呈现纸上。

如用“有的……有的……”造句,不少学生写来写去都是一些干巴巴的句子,如“白云有的像老虎,有的像狮子,还有的像兔子。”这样的句子能从一年级造到小学毕业,严重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我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对着优美的画面说说“看到的是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由一个个场景说起,逐渐的让学生连起来造句。学生们对天空仿佛入了迷,连课间还在抬头搜寻着什么一连串富有诗情画意的句子就这样诞生了:天上的白云千姿百态,有的像一群群绵羊,津津有味的吃草;有的像淘气的小猴,一会儿爬到东,一会儿爬到西。

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教师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一个学生在造句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这样,写话、习作就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

3.重视积累,充盈头脑

造句需要广泛地练,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要求的那些“用词语造句”的内容,它仅占每册书中词语的百分之几,是远远达不到运用词语的目的的。

教学《妈妈的爱》一文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妈妈的爱还是什么?学生的想像力被激活了,纷纷做了有趣的回答。这样的安排使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的统一起来,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空余时间,我还和学生一起阅读从短小的儿歌到富有童趣的故事,从语文自读课本到五花八门的课外书,我们一起看,一起背,一起回忆,一起感叹:“小矮人的心地真善良!”“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更令人高兴的是孩子们的写话本上看到这样的语句:“今天,我把妈妈气得脸色铁青,我的心里也很难受。”要知道“吃了蜜”、“脸色铁青”等等一些词都是我们刚从课外书上读到的,绝对新鲜。

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规范了他们的语言,丰富了他们的词汇,使他们学会表达。

4.重视讲评,享受乐趣

为了更好的训练学生写好每一句话,激发学生积累、阅读的兴趣,教师的后续评价工作要到位。我常常绞尽脑汁的设下圈套,引领学生快乐自信地走进写话“小天地”。在批阅写话本时,我总是毫不吝啬地画小红花,又有哪个学生不喜欢这些呢?

每周抽一节阅读课进行造句与写话的总结活动,评选“每周一星”、“月冠军”等。

由此看来,造句不能只以对错论英雄。评判造句,应该鼓励学生造生动优美、有真情实感的佳句来。任何一次评价都应该成为学生造句的“加油站”,不断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与自信心。因为,“造句”的过程更是在造心灵,为作文,为做人的高楼大厦奠基。

参考文献:

第4篇:造句训练范文

词语解释:清幽寂静,指一个地方十分安静。

反义词:喧闹、吵闹、热闹、喧嚣

用幽静的反义词造句

喧闹:时间到了深夜,喧闹的街道平静下来。

吵闹:刚进教室,就看见两位同学在吵闹。

热闹:在森林里,树们的绿显得异常热闹

喧嚣:在喧嚣的人群里,他依然没有迷失自我。

用幽静造句

1、幽静的后院,有只麻雀在觅食。

2、一切是那么幽静、恬淡而自然,像一股清冽的泉水;静得自然、舒适。

3、山雨过后,山谷里变得非常幽静。

4、在阳光渗透、幽静的院子里,树叶摇曳,望着层层叠叠的山峦,听着高雅的音乐,心里舒服极了!

5、幽静的山林之中,偶尔可以听到淙淙的泉水声和鸟儿的婉转啁啾

6、公园的环境真幽静。

7、在春光明媚的早晨,我沿着幽静的林荫大道散步

8、我散步在幽静的小路上。

9、夜是如此的幽静,而我却依旧独自一人漫步在这窄小没有尽头的石径上,孤独

10、行走在这幽静的小路上,他的心也渐渐平静了。

学会造句的方法

造句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贯穿整个小学学习阶段。造句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造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该如何学会造句呢?

一、正确理解词义。正确理解词义是造出好句子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应该根据词义特点和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来理解,这样才能造出合乎逻辑的句子来。

二、把句子造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的造句,我首先要求真实。例如“……又……又……”造句,有位学生是这样造得:“我家种的冬瓜,又大又圆,像个大篮球。”这个句子造得比较具体、形象,却不真实。我对学生说:“南瓜不像大篮球,而是像个枕头。所以说,造句也应该强调真实性,不然的话,形象的描写,就不准确;具体的叙述,也是错的;感情的抒发,也就不真实。

三、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四“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造句的时候,不但要让将句子造对,还应该把句子造好,使句子语气通畅,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并富有思想感情,从而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指导: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干什么。我们学习写话,首先得从练习写好一句话开始。一句话写好了,然后再慢慢练习学会连贯地写好几句话,写好一段话。一句话,也就是一个句子,应该有头有尾。头,就是要写出是谁或什么;尾,就是要写出干什么或怎么样。如:“明明在教室里画画”这个句子,写得是谁,是“明明”(明明是句子的头)。明明干什么?“在教室里画画。”(“在教室里画画”是句子的尾巴。)

第5篇:造句训练范文

【关键词】经典美文;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文也是如此。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语言表达对于作文的重要性。然而许多初中生在写作时,常常叙述不清楚、描写不生动、说明不准确、论理不精辟,要么词语匮乏,要么词不达意。那么,如何做能帮助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语言美丽起来呢?在语文课实践中,我感受到: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经典美文,朗读背诵,造句、仿写运用,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美化学生语言的一种好办法。那么,如何有效发挥经典美文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指导学生晨读,背诵经典美文

写作离不开语感,语感的形成离不开积累,没有词语的积累,就不可能造出精彩的句子。前期,全校语文组老师集思广益,精选经典美文,每篇文章都配上诵读提示,分年级编成校本教材《李子风》,并分发给每位学生。然后,每天早晨,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晨读,背诵对应的经典美文,积累写作素材。我所教学的七年级学生背诵下来的美文包括:《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等传统经典著作的节选内容;《满江红》、《春江花月夜》等经典古诗词和卞之琳、冰心、汪国真等人的经典现代诗歌。此外,还要求他们熟读林清玄、张爱玲、毕淑敏等的经典散文,背诵他们作品里面的一些经典段落,及时摘抄好词、佳句,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语言。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词汇的丰富,语感就会不断加强,很多词汇便会慢慢积淀在脑海中,日积月累,一旦需要,就会“脱口而出,信手拈来”。

二、把握词语特点,有序进行造句专项训练

造句,即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语,是学习和掌握规范化语言的重要途径,对巩固所学词语、发展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造句训练是受教师重视的,然而进入初中后,造句却遭到冷落,很难看到有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专项造句训练,以致学生对很多词语的意思理解不透,不懂运用。为此,我将每天课前口语训练的时间用来进行造句专项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紧扣词义,造完整的句

《李子风》挑选的是经典著作,里面有很多的好词,这些词汇就是很好的语言训练资源。例如,诵读了冰心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笑了。”后,学生接触了“惊羡、明艳、浸透、泪泉、孤芳自赏”等词语,我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上下文,把这些词的意思弄明白;然后指导学生紧扣词义,运用单个好词分别口头、书面造句,并根据学生表达情况,及时反馈矫正,直至熟练运用为止。

(二)多词组合,造通顺的句

每篇文章接触的好词都不止一个,除了单词造句外,有时我还适当增加难度,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把几个美词进行组合,连词成句,造通顺的长句(复句),表达一个相关的主题。如把“惊羡、明艳、浸透、泪泉、孤芳自赏”等词语先不按顺序,优化组合,融入一段话中;然后再提高要求,教师指定词语出现的先后顺序,再让学生按序造句。由于难度的增加,学生不仅要考虑单个词语的意思,还要统筹考虑部分与整体的协调,考虑词语出现的逻辑顺序。这样既训练了他们的词语运用能力,又提高了布局谋篇的能力。由于这种连词成句(特别是不按顺序的连词成句)造句的方式,能造出许多不同效果的优美句段,所以学生很是欢迎这种造句方式。

另外, 造句时难免出现造出病句的现象:有误用词语的、有成分残缺的、有搭配不当的等。通过诊断、修改病句,师生共同分析问题所在,找出补救措施,在纠错中提升词语运用能力。由于,形式多样,难度不大 ,很多中下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对作文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

三、拓展思维,仿写出精彩的句子

使用好词,仅仅造完整的句、通顺的句是不够的,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精彩的句子。在实践中,针对七年级学生实际,我分课时引导学生选择那些语言优美、运用修辞、难度较小的短句进行分类仿写训练;然后由句的仿写提高到段的仿写。每次,注重一种修辞手法的仿写。

首先,挑选学生们最熟悉的“比喻”入手:比喻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比喻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例句: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了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P27,张爱玲《秋雨》)

学生仿句:雪,像无数各具特色的花,连成一条洁白的帘,盖住了整个冬的世界。路也是白花花的,像刚刷的墙壁涂满了还未干的白漆。那些在树梢的淡白色雪花,就像夜晚天空中的星星。

其次,是学生们比较容易上手的“排比”: 排比就是用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用以增强语势,抒发感情,给人以整饬美。例句:忘记是一种记忆的洒脱,一种胸怀的和境界的开阔,一种绅士的风度和勇气的超脱,一种对过去和成功的淡然处之,一种对痛苦和忧愁的嘲讽和不屑,一种对人生轻轻松松处世之真谛。(P60,《忘记是一种风度 舍得是一种智慧》)学生仿句: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理会嘲讽的微笑,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第6篇:造句训练范文

一、建立完整句的概念,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

我训练学生按“谁干什么”“谁怎么样”“谁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等句式进行完整句练习。我紧紧把握住这些基本句式训练,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对于一部分语言发展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把句子写得生动一些,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用好标点符号。

二、应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训练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写好一句话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造句能力。凡在教材中要求书面造句的练习,先由学生口头造句,及时评议后,再让学生把句子写下来。为了适当加强练习的力度,我还补充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词语指导学生造句,每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也要求学生一字多词,然后选一个造句。

三、利用课文插图进行写好一句话的训练

教学中将鲜明的图与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通过“看、思、议”等步骤,让学生学好课文,教学结束后把图画内容写下来。有的课文配有多幅图,我让学生看一幅图写一句话。

四、反映多彩的生活,坚持每天写一句话

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里生活,必然会碰到许多新鲜事。我抓住这些事,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班会上、社会实践中,在学校或家里受到表扬批评之后的感受都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写下来。采用多种方法,分层次训练学生写一句话。

学生有了写好一句话的能力后,我就训练他们写好一段话。

(一)让学生认识段落,感知自然段的结构形式。当学生有了自然段的概念之后,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数句子使他们知道一个自然段是由许多句话组成的,许多句子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二)依据课文段落写话训练。

写话训练既要循序渐进又要扎实认真。我把教材中《语文园地》中的说话写话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训练落到实处。

(三)挖掘教材,拓宽写话内容。

第7篇:造句训练范文

【关键词】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科学评价

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其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多年以来,一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缺乏对学生开展系统的英语写作指导,而造成许多学生面对写作欲写不能的局面,写了的,又令改卷老师哭笑不得。为此,本文就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1.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对写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缺乏科学和系统的写作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有下列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多数惧怕写作,遇到写作就心慌,其次即使学生敢写,但也缺乏写作内容,行文逻辑性差、思路不清晰,句型不地道,还有学生在写作中常出现语法、句法不规范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受词汇贫乏、搭配不当、句型误用、语法不通,又受母语干扰。

2.提高写作能力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基于学生在写作中存在上述问题,因而,为了适应新课标、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应高度重视写作教学,应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展开写作教学,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学习指导。具体来说,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1 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点训练中培养写作。

2.1.1 坚持词汇和口语训练关。就如:“句子好比地基和图纸,单词好比建筑材料。”写作离不开句子,句子离不开单词。学生若不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他是无法进行听、说、读、写的。因此,词汇是写作的关键。在七年级入门教学阶段,采用“突破听、说”集中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敢说、会听,创造机会,让学生反复多次接触并进行口语实践,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书面语言。如果教学生只记很多的单词,而没起到口头交际的作用,那写作就会出现句型不地道、语法不通,受母语干扰的现象,如句子1:So hardly have no time to play.(所以几乎没时间玩。) ;句子2:I was by plane to Beijing.(我是乘飞机去北京的。)等许多句子,让人看了啼笑皆非。如在教单词thin 和fat,若画一个瘦人和一个胖人,只让学生看图后,口头重复这两个单词,从活动形式看,气氛似乎很热闹,可事实上,偏离了语言的交际目的。所以笔者在教学这两个词时,通常会通过多媒体展现一些不同体型的人物图片,先后一一随PPT呈现,叫学生通过多种行式操练句子:He She is fat, but I am thin fat.等。培根(Bacon)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所以不管是记英语单词还是句子的口语操练,要记住它们,就要反复多次。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单词,创设情景让学生感知语言意义,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总之,记忆是智慧之母,当学生突破了单词记忆难关,就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学生大胆开口的学习兴趣,这样方可更好地为写作打好语言基础。

2.1.2 坚持造句训练关。因外语和母语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若不进行造句指导,就会出现大量的中国式英语。

①是造句与句型相结合。教师应充分整合教材中常出现的句型,通过现代媒体设备,或以图片、实物、情景、简笔画、教师的语言等为辅助,创设情境,开展模仿造句指导,让学生不断地实践地道句型。

②是造句与语法相结合。初学者在学英语时,头脑里要形成相应水平的英语语法规则意识,如果本身没有一定英语语法支撑,那么更多情况会出现:即使写出一些句子来,不是别人看不懂,就是中国式英语。但造句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满堂灌。教师可先给出要练的句型、单词或词组,然后学生自己造句。造句可通过连词成句、控制造句或自由造句等多样化训练方式,让学生造句中学语法,让学生把枯燥的语法规则学习变为容易理解的语法实践。如用事物图片造句“某地有某物”:there is a cat under the desk.另外,也可用情景、回答、填空等进行重点句型的替换训练。造句与语法练习一定要强调练,强调实践。因为让学生抄每个句子五遍,或照抄五个句子,不如让他自己造一个句子。

③是造句与词汇教学相结合。寓词于句子中,做到词不离句,以提高学生的造句能力,如用go shopping造各种不同时态的句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了解时态的变化。

2.2 凭借范文,激发热情。第一是选一些来自全国各地中考的满分作文,亦或来自学生当中代表性作文,并同时进行点拨、评价,让学生学会把自己作文与优秀作文进行比较,找出差距。鼓励学生模仿范文中好句,从而激发起他们英语写作的热情。第二,在学生模仿一段时间后,老师可以给出一些写作大纲,让学生独立写作。这样可达到教师对学生训练一个阶段后,进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检测目的。这是写作的初级阶段训练。这样会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加他们成功的信心,达到通过指导,结合实践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

2.3 凭借阅读,提高口语,提高写作。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写作的基础在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口语表达往往包括了大量近似书面语的结构和措词,而且阅读也可以让学生收集大量的材料,便于写作,因此,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在阅读中培养写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3.在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在写作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低起点、小步子、容量适中、快速反馈训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体现因材施教。

3.2 在写作培养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过程中,学生难免受母语干扰,所以,学生写作中出现这种情况的错误,正好反馈学生掌握情况,也是我们教师的宝贵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应学会对此采取宽容态度。

3.3 在写作培养过程中,热情中肯的鼓励,让学生有自信心。年值初中的学生,特别是七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争强好胜的年龄段,他们强烈的成功欲望,只要我们教师正确引导,鼓励,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慢慢地增加其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学习品质。

总之,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是重要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要清楚“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的)”。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断研究,并总结出适合具体学生和具体教学目标的方法。适应现代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引导,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学平.英语写作技巧.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0.

[2] 张韵斐. 周锡卿.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第8篇:造句训练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提高;语音;词汇;造句;口语;背诵

写作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学生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它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从一个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上可以全面地展示这个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同时也是衡量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当今社会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初中阶段英语写作还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英语写作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那么如何通过口语教学来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呢?我认为应该要把握好以下几关:

一、词汇和口语

写作离不开句子,句子离不开单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主要的困难和障碍就是单词的拼读、识记和“聋哑英语”。在七年级入门教学阶段,采用“突破听、说”集中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科学记忆单词,感知语言意义,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当学生突破了单词记忆难关,就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开学初,本人采用集中识词,在入门阶段提前教学音标,在语音教学中依据字母、音素、单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前按读音规则归纳的词汇集中教学,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体验、感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归纳总结拼读规则,培养学生“见词读音,听音写词”的能力。通过集中识词,培养以拼读为基础的自学能力,尽早地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读音规则,帮助学生建立词汇的音、形、义的有机联系,过好语音关和单词拼读与记忆它的难关,使学生建立英语不难学的“心理优势”。

二、口头造句

句子是文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应做到三结合。第一是造句一句型相结合。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的句型,以图片、实物、情景、简笔教师的语言等为辅助,开展造句联系。如They are not in the same class(school,grade).He has a round face(big nose,small mouth).He is old(young,heavy)with white hair.第二是造句与语法相结合。语法教学与造句相联系,使学生通过造句来领会各种语法现象,把深奥难于理解的语法规则变为易懂理解的语法现象。如用事物图片造句“某地有某物”,让学生用there be造句,如There is a pen in my book. There are some flowers on the desk.等。另外,也可用情景、问答、想象等进行重点句型的替换训练。第三是造句与词汇教学相结合。寓词于句子中,做到 词不离句,以提高学生的造句能力,如用go造各种各样不同情景时态的句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了解时态的变化,如:

I go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I went to school by bike last week.

I am going to school by bike tomorrow.等等。

三、背诵

背诵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英语是结构语言,具有其自身的固定搭配、习惯用语和基础句型。为了让学生大脑中输入和储存更多的语言信息,以便写作时灵活应用,应让他们在熟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对话和课文,做到脱口而出,经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培养语感,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此外,还可以多背一些格言和谚语,写文章时能正确使用,会使文章更加生动。常见的谚语有:

① No pains,no gains.

②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③ 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you can do today.

④ Nothing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四、朗读

把老师课堂上课文教学和学生课外大量的阅读有机地结合,引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平日在讲解课文时都结合课文的内容指导学生了解中、英文之间句法结构上的差异,熟悉英语表达习惯,减少母语干扰,这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仅靠学习教材中的文章来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够的,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外阅读是进行知识积累和提高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各种内容的文章,能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学生不仅熟悉词的用法,掌握句法知识,而且能增加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同时选出课本和课外的美文,要求学生在早晨期间大声朗读,体会英语语言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

五、课堂情景对话或值日报告

从集中教学一开始,就进行课前一分钟俩俩对话比赛,即开展“结构-情境-主题”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口语能力从结构交际模式逐渐过渡到交际模式和主题交际模式。“俩俩对话”内容来自本期所要学习的话题和功能项目,通过精选编成的微型对话,做到情景对话和句型训练有机结合。在模仿操练中掌握句子结构,从整体上感知语言,获得英语语感。

第9篇:造句训练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 书面表达 训练 浅谈

据调查显示,高中学生书面表达出现错误最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单词拼写错误,这是最基础的词汇量积累,这方面出现错误是最不应该的,但调查显示单词错误拼写却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次是时态错误,时态错误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学生阅卷不清造成的整篇文章时态错误,第二种是具体时态中单词运用错误,一句中可能出现两种时态的;最后就是行文不通顺,出现很多汉语式英语词组。面对这些问题,英语教师必须狠抓英语书面表达训练。

一、狠抓词汇积累训练

很多学生记不住英语单词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背,而是因为对单词理解不深,不清楚如何使用,造成记忆不深刻或者是混记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词汇训练中,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课本中,将单词量由课内扩宽,每学习一个英语单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个英语单词的同义词、反义词,还需要让学生明白此单词的运用,学会熟练运用单词进行遣词造句,当然这些操作过程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先动手查阅,做好课前准备。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区分类似单词之间的区别,但一定要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可以采用课堂提问、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慢慢积累,学生知道的词汇量就被无限扩大了,同时还不会记混,相反记忆会更加深刻。

二、培养学生的组句能力

组句能力的培养从两方面入手:第一种就是从英语课堂教学入手,对课本教材中出现的比较优美的重点句子,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组句结构,剖析透彻后要求学生用同样的结构进行造句练习,确保学生掌握程度差不多后要求学生背诵课本例句,培养学生完整组句的能力;同时,针对课本教材中从行文结构到遣词造句都对学生有较大帮助的英语文章,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背诵整篇文章,但前提是一定要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等学生达到一定的学习能力后,教师可以适当要求部分英语成绩较为不错的学生用英语来记笔记,然后在全班开始实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较快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教师每天都抄写一句用英语翻译过来的名言警句,要求学生在剖析句型结构的前提下进行背诵记忆,增加学生的词组积累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如It?蒺s never too old to learn.;Never put off what you can do today until tomorrow.;Judge not from appearances.(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Learn to walk before you run.等等;让学生背诵一些英语特定的词组搭配结构并熟练运用,如afford to do sth.;choose to do sth.;expect sb. to do sth.;discuss doing sth.;bring sb. doing sth.;criticize sb. for doing sth.;cheat sb. into doing sth.等等。

第二种方式就是指导组句训练,英语教师需要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详细指导,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入手,使用最近刚学过的英语固定词组搭配。组句从学生身边搜集素材,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比如针对许多高中学生沉溺于网络一事进行造句,教师可以引导使用addicted to句型进行造句,如Don?蒺t be addicted to computer games.还比如当前很多家庭都养宠物,有些女孩子心思细腻,小猫小狗由于生病死亡都非常伤心,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就这一素材进行遣词造句,在进行造句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确句型时态,从素材来分析,这件事情发生在过去,需要使用过去时态,然后再分析组成词句的结构,最后让学生进行造句,之后针对学生的多种造句结构进行分析选优,如Sadness weighed on her heart when her kitten died.这样的训练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一步步向更好的英语句型表达靠拢,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组句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分析一些常用的词型,如表示主语给别人的印象和感觉的动词sound,look,smell等;表示状态变化的词如turn,become,get等;表示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的词,如最常用的助动词be,等等,通过这样的分析和练习,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区分、比较,在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增加行文美感;在汉语习惯里我们有很多过渡句、过渡词,这样的表达能使得文章衔接更加流畅,行文更加通畅优美。同样在英语文章里也有这样的词汇,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这些词汇的用法,并要求学生进行记忆,如对比之下,in/by contrast;不幸地,unfortunately;尽管,though/although;即使,even though;顺便提一句,by the way;更糟的是,worse still;还有一些表示因果的连接词,如consequently,because of,for the reason等等。

三、结语

针对学生英语书面表达中普遍存在表达错误的问题,笔者在详细分析英语书面表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高中英语书面表达的训练技巧:首先狠抓词汇积累训练,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组句能力,希望能给予相关教育人士一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曹慧敏.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策略之我见[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1)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