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范文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

第1篇: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范文

【关键词】室外健身器材;安全现状;综合测试系统

近年来,室外健身器材得到迅速的发展,国家推行的全民健身运动得到推广,在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效益,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性得到重视,因此对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出台了室外健身器材标准,我们根据国家颁布的室外健身器材新标准对室外健身器材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研究。

1.我们国家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现状

新农村建设、城市新面貌的工作中,在农村、城市小区、公园等地方设立了室外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种类繁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蹬力器、压腿器、转体扭腰器、上肢牵引器、以及健骑机等。这些室外健身器材,对人们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增加有促进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人的平衡能力以及身体的灵活性。但是近些年来,因为使用室外健身器材发生的安全事故一再发生,严重的受伤要到医院进行救治。比如说,在高低杠上倒挂金钟,在转腰器上转圈等,这些不正确使用方式都会引发安全事故,健身器材不是玩具,儿童在使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而且在儿童使用的时候,旁边要有监护人。

因为使用室外健身器材引发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国家开始重视,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问题,颁布了一系列标准、政策,《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使用要求》国家标准,经过完善,最终形成较为完整的GB19272-2011国家标准。

2.室外健身器材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根据GB19272-2011《室外健身器材安全通用要求》新标准,对室外健身器材的综合测试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室外健身器材综合测试系统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对室外健身器材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稳定性、冲击性等进行检测,是室外健身器材的检测设备。

室外健身器材在长时间、高频率的使用下,会产生疲劳,我们根据室外健身器材的疲劳性能产生的特点和测试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考虑,将室外健身器材综合测试系统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进行提升。

2.1室外健身器材综合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

室外健身器材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可以达到的运动次数称之为室外健身器材的疲劳性能,室外健身器材有不同的疲劳性能,在综合测试系统中进行的疲劳试验次数根据室外健身器材种类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测试。疲劳性能测试是一项耗时的工作,为了得到最大的室外健身器材疲劳试验次数,就要进行长时间的耗时检测,为了保证综合测试系统的实时性,因此对室外健身器材的综合测试系统进行长时间、有效的测量计数。

稳定性测试需要在垂直主支架方向进行水平拉力,并持续一定的时间内,以不发生倾斜、翻倒、变形等作为判定的依据,因此综合测试系统要对室外健身器材的水平拉力进行实时测量。进行的冲击试验是对室外健身器材中太空漫步机进行的附加测试项目,通过一定高度的自由下落对踏板在重锤冲击下的变形量进行试验测定。

2.2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

根据室外健身器材的不同,将运动分为两种,一种是旋转是运动,一种是往复式运动。往复式运动器材磁性开关的布置和活动零件的运动方向如图1。

对室外健身器材的稳定性进行测试,采用的是LCS-S3力传感器和RW+放大器,通过模拟量的转换对拉力进行实时测量,拉力控制图如图2。

稳定性测试程序流程图如下,此检测主要是配合PLC,完成零点、量程的校对。

其中。F为被测力实数数值,D0为零点,DFS为满量程。

小结

目前室外健身器材的广泛使用,给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家新标准的规定下,对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使用要求等进行规范和制定,并进行室外健身器材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对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性、稳定性等进行实时检测,对室外健身器材的质量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李琳琳,耿天霖,汪少敏,渠明珠.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现状与对策分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2(11):82-83

[2]张帆,王天杰.室外健身器材综合测试系统开发[J].制造业自动化,2012(07):32-33

第2篇: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范文

“十二五”期问,海伦市大力实施“1128”城乡发展规划,即建设1个中等规模城市、10个中心镇、2个乡、80个农村社区。按照“西扩中兴北上”城市发展战略,海伦聘请了清华大学规划院和省规划院实地踏查,按中等规模城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并在城市功能、色调、小区风格、单体建筑样式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同时,把村屯分为积极建设、维护建设、停止建设和拆迁撤离四种类型,全市所有村屯一经确定发展类型,坚决执行到底,严格控制新建审批,坚决惩处私建滥建行为。要突出重点,抓好工程建设。按照1128 T程的总体部署,爱民乡重点打造乡政府所在地的爱荣村,以推进整村推进城镇化为目标,从2012年新的一届党委班子组建以来,积极谋划以城镇化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十年发展规划。

一是2012年和2013年新建多层住宅楼54600平方米;其中:建和口嘉同两栋为19000平方米,东方明珠家同10000平方米;爱民一中教师周转房6000平方米,宜居新区两栋19600平方米,可入住农户910户。

二是按照新农村建设五星级标准,重点打造爱荣村赵明山电,维修白色路面3000延长米,硬化路边壕沟5000延长米;建入户桥涵185座,绿化香化面积12500平方米,统一安置铁栅栏5000延长米,自来水人户率达100%。

三是对乡政府所在地人居环境加以改善,拓宽道路4000延长米,安装路灯80盏,硬化路边壕沟5240延长米,安置铁栅栏5240延长米,建人户桥涵121座,绿化香化面积19600平方米,建3000平方米休闲广场一处,设有灯光球场和二十套健身器材,使人居环境达到了城镇化标准。

2014年由沈阳客商投资,立足于东北地区基本民情农情,以“新型农村城镇化、特色农业现代化、农村面貌生态化、农民生活舒适化、农村服务信息化”五位一体的整合协调发展为目标,计划建多层住宅楼6栋,面积42000平方米,可入住农户700户,拆迁村屯3处,倒出耕地1860亩,用于发展特色种植形成企业加基地加农户发展的良好局势。

爱民乡新农村建设发展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城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战略,是我们党破解“三农”问题,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形成了一个城镇化建没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发展的新局面。今后一个时期村镇建设与发展将更紧密地与农村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第3篇: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范文

近年来,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农村的园林绿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也在加速推进当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改变了村容村貌,发挥了林业应有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绿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轻视园林绿化工作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些地方注重农舍、通村公路、公共场所的建设,粉刷墙体,建造广场,增加体育健身器材,忽视了造林绿化在改善人居环境、净化美化环境、营造温馨优美的村容村貌方面所起的作用,导致工作流于形式,村庄缺乏系统的绿化美化,还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损坏了田园风光[1]。

1.2 绿化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中,仿照城市建设中的绿化方式,建设花坛、大量种植草坪等,违背自然规律,引进名贵苗木,对一些苗木强制造形,片面追求高档次的园林基础建设,没有处理好乔、灌、草的合理结构,造成绿化效果没有城市园林建设的精美,也少了乡村文明的简洁自然,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四不像”景象,浪费了国家资金,加重了农民负担,挫伤了广大农民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1.3 绿化形式和树本文由收集整理种选择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绿化形式单一,品种单调,缺少大型树木。村庄绿化结构、类型简单粗放,景观效果差,树木多为经济树种,结构单一,既不能遮荫,又没有生态效益。

1.4 绿化培育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多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一般对前期的造林绿化工作都能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放线,统一施工,统一树种,统一栽植,统一验收。而对后期的培育管护,也就是植树完成以后的工作,一般都不会再统一管理,而是交由农户自行管理。这样若干年后,绿化效果就千差万别,有的农户绿化培育管护效果较好,有的较差,有的甚至把当初的绿化成果破坏殆尽,严重影响了绿化的整体效果[2]。

2 加强新农村建设中园林绿化工作的建议

2.1 充分认识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园林绿化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白其能够显著提高农民群众生活环境的质量,对陶冶情操,建设文明乡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农村建设中,园林绿化工作以自然村为绿化单元,以农舍、道路等为载体的绿化活动,应注重村庄周围林木环境、道路林荫、庭院美化,创造美观的人居环境,使农民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生产生活,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这是新农村建设中绿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2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1)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与周围大环境相协调,突出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条件,按照村庄的总体规划,突出农村特色,展示农家田园风格形式,充分利用树木、花草的自然美营造村庄的景观美。要根据村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选择绿化苗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根据各类树木花草的自然属性,进行合理搭配。乡土树种是当地特有树种,经过多年环境考验和自然淘汰,能适应当地气候、水土条件,抗逆性强,应做为首选。一定要突出绿化的乡土特色,要使绿化做到有特点和特色,以创造良好的绿化效果[3]。

(2)优化绿化结构,注重实际效果。在村庄周围、公路两侧要多栽植高大乔木,合理搭配部分灌木,实现合理混交,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维护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河流渠道绿化应选择喜水耐湿、根系发达、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树种,农村庭院绿化多选择有花有果、有经济价值和观赏效果的苗木。在村内的公共场所多选择彩叶苗木,最大限度营造景观效果。要注意把绿化和实用效果结合起来,做到既绿化美化,又非常实用。

2.3 加强绿化后期管理工作

对于植树完成后的苗木培育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到集体组织统一管理,不能为了省事省钱而划归农户进行管理。要继续做到统一施肥,统一灌水,统一修剪,统一造型,统一防治病虫害,从而达到当初设计的绿化效果。

第4篇: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范文

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1.1 对乡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乡村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许多农村社区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费投入不足。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村文化的发展,与基础设施相比,经费投入远远不够。(2)流于形式。乡村文化建设过于形式,虽然进行了乡村文化建设,但是却很少起到实际作用。

1.2 乡村发展主体单一

当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村文化发展模式仍然过于单一,而且面临许多的困难,目前乡村文化发展主要由基层政府负责,缺乏社会力量未参与进来,这样就阻碍乡村文化的发展。而乡村发展主体单一,造成供需机制不协调。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文化的策略探讨

2.1 将发展乡村文化思想落实到实处

想要实现乡村发展的全面,落实发展乡村文化发展非常重要。所以首先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视,明确乡村文化的作用,同时还要起到带头领导的作用,对乡村文化建设在人、财、物三个方面给与一定的支持,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条件,同时还应向各农村地区宣传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性,使各农村地区不断发展乡村文化。

2.2 重构乡村文化管理体系

制度是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就应建立规范乡村文化管理体系,使得乡村文化的发展更加的有序。但是当前乡村文化管理体系,仍然存在队伍结构不足、投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乡村文化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所以对此应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所以首先对于当前乡村文化的管理,应进行全面的改革,目前对于乡村文化发展,乡镇的文化站主要的操作部门,并拥有对辖区文化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乡村文化管理不尽如意,在办事过程中,存在机械性以及被动性,使得乡村文化发展面临许多的困难。所以重构乡村文化管理体系,转变只由乡镇管理乡村文化的局面,可以使上级文化部门参与进来,同时也可以由上级文化部门,对各地区的农村地区的乡村文化发展进行完全管理,同时对于乡村文化发展,应及时的进行明确。其次应建立健全村庄社会文化管理队伍。选出一名合适的人选,负责乡村文化事业,同时还可以组建一支农民队伍,发展乡村文化,并与上级的文化管理工作协调配合,充分队伍中每个人的才能,为发展好本村的乡村文化不断的努力。同时作为发展乡村文化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还应积极的进行融资,争取到更多的资金,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保障。

2.3 完善乡村文化的发展基础

发展乡村文化需要长期进行,而完善乡村文化发展基础是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但是目前许多农村乡村文化的发展基础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基础设施不完备,另一方面缺少文化人才极端,对当地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对此首先应健全基础设施,由于农村文化的建设需要依靠于乡镇文化站以及村文化室,所以必须加强对乡镇文化站以及村文化室的建设,同时还可以建设“农家书屋”、“运动场所”等,这些与农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普遍的推广,并且应加强服务质量。其次还应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组织乡村文化发展队伍,充分利用民间资源,可以吸引有才能的人参与到组织中,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给与其精神上的肯定,以此不断丰富农民精神世界,对于外文化的冲击,能够提高抵御能力。最后还要进行乡村文化人才的建设,应培养具有才能的人,使得农村文化工作队伍更加的壮大。另外还建立乡村文化协调发展起来,充分发挥文人、艺人的作用,并加强文艺团体建设,以带动其他人,结合当地乡村文化,开展文化活动。

2.4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

积极培养“乡土艺术家”。近年来,文化下乡如送戏下乡、送书下乡、科技下乡、健身器材下乡等在各地热火朝天地开展着,支持农村文化精英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农民化、乡土化和本土化的新农村文化精英队伍,使他们成为农村文化的传承者,这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最迫切的任?铡?

第5篇: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范文

一是规范办公,打造村级政务中心。各村统一设立了“五室三点”,即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警务室和党员电教播放点、远程教育点、为民服务代办点,加快村级组织“机关化”管理步伐,实现村干部集中办公,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推动民主,打造村民议事中心。在村级活动场所开辟党务、村务公开栏、政策宣传栏,设立意见箱和村干部联系电话。定期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参加政情民意互动会和议事决策会,对新农村建设、扶贫资金发放、集体土地承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决策,民主氛围更加浓厚。对重大决策事项、村“两委”民主评议及述职述廉情况、财务状况、重点工程项目、公益事业、新农村建设情况、支农惠农政策等相关内容及时进行公开,使村级工作更好地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监督。

三是改进作风,打造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了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保证一个周至少有3天以上的时间有村干部在活动室值班,接待上级组织检查、群众来访,帮助群众代办证件、证明,使村干部在处理日常事务中不断地改进作风,提高素质。普遍建立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并统一制作成牌子上墙,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干部服务帮到底”。

第6篇: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范文

近年来,在区委、政府高度重视下,镇党委、政府加强全镇农村体育“硬件”设施建设、以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兴建体育活动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为载体,构建了多元化农村群众体育服务体系。把文化体育活动同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抓项目谋划实施、抓群体活动开展、抓体育设施建设、抓服务机制创新、抓重点任务落实、抓亮点扶持发展”等关键措施,积极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在全镇营造政府支持体育、群众参与体育的新机制,使全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真正做到了“创新到位、措施到位、制度到位、组织到位、建设到位、活动到位”,农村体育工作与农村经济和其它重点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督促、同落实、同发展,为繁荣农村体育工作新机制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系统工程,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提高了对发展农村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镇党委政府及时成立全镇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党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镇长和分管副镇长担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任成员,全镇每个单位和村委会都配备了专兼职体育工作人员,年初把文化和体育工作列入镇村的主要工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这项工作做为重点工作安排,层层分解任务。将体育健身活动作为提高我镇人口素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基本形式和根本体现。坚持思想发动,统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为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各个学校发展传统项目,确定专业教练班子组成人员。组织镇村干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营造了“人人应是农民体育工作的参与者,人人都是我镇体育工作的受益者”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设施建设,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造良好环境。

镇村体育活动阵地和设施建设,是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工作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在市区文化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项目。近两年,镇坚持“以创促建、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强力推进镇、村、组三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多方筹资,修建了使用面积平方米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配备各类图书余册,活动中心兵乓球台、音响、DVD播放机、文化共享工程电脑、投影机、大银幕、流动放映机、流动放映车等群众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加之活动中心向群众全天候开放,为群众开展文娱健身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积极组织,广泛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年春节,镇党委、政府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万元举办了镇第一届“信合杯”农民篮球运动会,历时天吸引了全镇支队伍参赛,丰富了农闲时期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加强了村与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致富经验交流,进一步带动了文化体育繁荣和致富经验的推广。目前,正准备举办首届清凉文化文艺节目汇演活动。三是大力支持,建设村组活动场所,开展民间文化体育活动。年,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在全镇各行政村修建高质量的群众体育活动场所处,解决了群众参与文体活动场所困难的局面,奠定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

三、开拓创新活动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

体育活动场地建设和配套设施的不断改善,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的人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了全镇广大农民群众健身活动和体育赛事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镇各村按照“以健身活动正风气,以体育比赛树斗志,以体育精神促发展”的农村体育工作基本要求,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多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直坚持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农民体育运动会,镇妇联、团委每年都组织开展以篮球、拔河、象棋等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农村全民健身和群众性体育比赛。“元旦”、“春节”、“三八”、“五一”、“五四”等重大节庆的大型文体活动已成为群众必不可少的主要活动内容。

四、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为目的,大力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

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发展农村体育文化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大力支持、引导和鼓励群众开展多种多样的健身活动,群体性体育活动逐渐进入有序的轨道。坚持“让农村的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起来,让农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让农民群众的日子富裕起来”的宗旨意识,把建设文化名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和重点工作来抓。其标准是“五化”——绿化、香化、净化、硬化、亮化。“四有”——有村民健身广场、有体育健身器材、有标准篮球场、有文化图书室,是群众体育健身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稳步发展,从而推动了群体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第7篇: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范文

通过调查,本文对宝鸡市陈仓区农村体育场地、体育经费、体育消费状况等进行分析发现:陈仓区农村存在体育设施建设滞后,利用学校场地进行锻炼的人群较少,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农村体育发展制度、加大农村体育宣传力度、发展农村体育经济等建议。

【关键词】

体育资源;开发;宝鸡;陈仓区

当前,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如何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关键是要了解现有的农村体育资源开发与配置状况,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在充分发掘和利用潜在资源,优化配置,使有限的体育资源作用和价值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来,彰显农村体育的价值。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为了充分了解宝鸡市农村体育资源配置现状,本文主要以宝鸡市陈仓区南堡村和东堡村为例,对当地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有效回收率为94.2%。

2、调查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查询的方法。

二、宝鸡农村体育资源分析

1、宝鸡陈仓区体育场地、器材、锻炼场所资源分析

体育场地设施是农村村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空间条件,是现代社会文明和一个地区体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在体育场地方面,宝鸡市陈仓区6.2%的体育场地与农村文娱活动场地合用,拥有独立的体育场地的农村占调查总数的5.9%,农村没有体育场地的占调查总数的82.6%。在体育器材方面,家庭拥有健身器材的占调查总数的36.4%,拥有健身器材的农村占调查总数的19.5%,农村没有体育健身器材的占调查总数的72.5%。由此说明,宝鸡市农村地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十分滞后,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条件已经落后于农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要,场地设施资源配置严重失调。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2、宝鸡陈仓区体育经费资源分析

陈仓区农村村级体育经费的来源主要有村集体资金、社会渠道、政府拨款、体育彩票公益金等渠道,这表明农村村级体育经费不同于县级体育经费来源单一渠道的模式,筹资渠道趋向多样化特点。其中村集体资金在体育经费中比重为39.2%,排在首位,这表明村集体资金是农村村级体育经费的主体来源。国家拨款和体育彩票公益金共占33.4%,可见在农村体育经费结构中国家层面来源的经费排在第二位,这与“国家投资是群众体育发展资金最主要、最直接的来源”形成对比。

三、宝鸡农村体育资源开发与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

1、体育人口因素

在宝鸡市陈仓区,参加锻炼的大部分是一些老年人,或者是一些因病被迫锻炼者,而青年人几乎没人锻炼。由此可见,该地区农村体育人口不但偏少而且年龄结构老龄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参与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流失。在生活压力的迫使下,大部分农村青年离开农村,涌入城市,追求富裕生活。而长期留在农村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他们平常操持家务,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甚少。如今农村体育锻炼主体力量大量流失,导致体育人口减少,这也成为阻碍农村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2、经济因素

农民经济收入是衡量体育消费的主要依据。本次通过对宝鸡市走访发现:陈仓区农民收入较低,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开支,而用于体育方面的消费比较少。这种低消费制约了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整体生活水平较低,城乡之间人均收入差距日益加大,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农村地区表现更加突出,成为农村体育资源开发与合理配置、农村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

3、农民观念因素

在宝鸡市陈仓区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受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影响。认为没病不需要锻炼,劳动就是体育运动,参加体育锻炼就是“不务正业”,特别是农村妇女“怕别人讥笑”而不参与健身活动占相当大的一部分。陈仓区大部分的人群对体育资源的需求缺失,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欠缺,对体育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不足,缺乏自觉锻炼身体的积极主动性。尤其是身体健康的青年人,由于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如果没有组织,他们是极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这一切都表明农村居民对体育健身意识淡薄。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 陈仓区农村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滞后体育场地建设投入不足,数量少,质量差。乡(镇)拥有的体育场地数量明显低于城市,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开发利用不足。大多数农村体育场地和设施相对集中在机关学校和少数企业,真正在村委会和自然村有体育场地的可谓少之又少。因此,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条件已经落后于农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要,场地设施资源配置严重失调。

(2)陈仓区体育文化活动处于半瘫痪状态。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程度偏低,观念落后,精神空虚,很难开展正常的体育活动。导致农民对体育锻炼意识和劳动与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

(3)陈仓区农民收入低,整体生活水平还不富裕,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体育消费水平较低,而且体育消费结构主要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参与型消费、观赏型消费为辅,体育消费类型的结构还不合理,尚欠优化。

2、建议

第8篇: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范文

以党的农村基层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以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为标准,以省委组织部对选派干部的“六句话”总要求和桐城市委王书记、张部长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大塘村的发展思路是:

1、 抓好以村党总支建设为核心的配套组织建设。

(1)、抓好党总支和村委会建设。通过加强教育,组织学习,搞好村两委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素质提升;通过健全制度,完善议事、决策程序,理顺工作机制;通过抓好组织活动,提高党员的素质和党性修养;通过开展“五大载体”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抓好团支部、妇联、民兵营、计生协会等组织的建设。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团支部、妇联、民兵营、计生协会等组织负责同志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督促他们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确实使这些组织焕发生机和活力。

从而通过以党总支为核心的配套组织的领导,全面完成好上级布置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2、抓好经济发展。

(1)、以产业带动发展。通过提高茶叶的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提高加工效率和水平,拓展销售渠道,着力增加茶产业的效益。动员更多村民从事理鬃加工,通过交流观摩,提高工艺水平,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从而扩大产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理鬃加工业。鼓励引导更多村民进行中药材种植,组织他们进行技术学习和培训,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2)、以项目带动发展。通过五万元专项资金项目的启动,发挥它的酵母作用。通过土地开发复垦、建设用地置换、以及向各级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来带动发展。

(3)、以劳务输出带动发展。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谋生本领。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使村民就业有较好的去处,有较高的收入。

3、抓好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

通过完善农村饮水工程,实施村组道路建设,开展农村沼气工程,修复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并按照上级要求,建好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努力争取健身器材进村入组,协调组织好文化活动,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4、抓好民主政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通过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实现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做到村里重大事务向村民征求意见,虚心接受村民的批评和监督,组织安排好年底的村两委换届选举,确保村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实现。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引导建立良好的乡风民俗,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二、20xx年工作计划:

1、四月前搞好村情调研,做到心中有底子、有思路、有方案。

2、四月份搞好春季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着力提高其产值和效益。

3、四月中旬前制定20xx年为民服务全程、“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党员承诺制等工作计划。

4、组织搞好春耕生产,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5、搞好大塘小学的改建工程,力争“五一”前完工。

6、早日实施望师岭新农村建设工程,力争六月前动工。

7、尽快实施土地开发复垦、建设用地置换等项目,力争七月前动工。

8、实施一事一议,做好整村推进工程,力争八月前动工,年底前完工。

9、布置准备好农村沼气工程的前期工作。

第9篇: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范文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

我们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一是镇村重点抓。年初,我们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了专门办公室,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的工作机制。我们根据xx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新农村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即“明确七个重点,促进五个提高,实现五大目标”。认真做好试点村建设规划,采取目标化管理的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为每一个具体指标,逐一进行落实。二是工作队指导抓。镇里成立了xx支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下乡工作队队员与原单位彻底脱钩,坚持常年深入基层、深入农户督促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三是文明单位结对抓。按照总体工作部署,结合县里安排的文明单位与国省道沿线村进行结对,重点扶持沿线村发展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在结对共建活动中,各文明单位认真开展调研,帮助结对村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新农村总体规划,组织开展了“四进农村”活动,即科技培训进农村、政策法律进农村、文明新风进农村、致富项目进农村;切实做到“五联”,即思想教育联做,环境卫生联搞,文明新风联抓,公益事业联办,产业项目联谋,真正使结对村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新的变化。xx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是xx社区和xx村,与xx社区“一对一”共建活动的县直包扶单位是农机中心和农开办、镇直文明单位是地税所,与xx村“一对一”共建活动的包扶单位是xx卫生院。以上共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业务实际,结合包扶村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包扶工作。在xxx群众健身新活动广场的建设中,xx地税所出资xx元帮助社区购买健身器材,县文体局又协助解决了一套蓝球架子和两套乒乓球案子,xx卫生院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组织医院各科室骨干到包扶村xxx村利用集日开展义诊活动两次,义诊群众256人,诊断出患病群众17人,这些文明单位的共建活动,充分发挥了它们的职能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帮助被包扶村解决了一定的实际困难,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真正体现了文明共建。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坚持把握“四项”原则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推进工作中我们把握“四项”原则:一是政府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各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等形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切实尊重农民意愿,主要依靠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不误导,领办不包办,真正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我们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民主商议、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我镇实际,围绕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明确工作思路,提出建设任务,搞好建设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强化建设措施,健全建设机制,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三是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后劲。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如xx村形成了以烟叶种植,xx村以蛋鸡养殖,xx、xx、xx村以大田制种,xx、xx、xx、xx村以露地蔬菜为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四是多元投资,齐抓共建的原则。采取“政府拿一点、部门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集体经济筹一点、农民群众出一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并给予重点倾斜的办法,加强各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今年镇财政出资25万元,村出资5万元扶持烟叶、奶牛、冷棚建设,镇出资70万元,村出资60万元用于各村村级公路建设,开通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村的镇区外围环路,达到了国家三级砂路标准。同时,我们积极协调县级帮扶单位出资3万元支持联系村的农村建设,我们还强化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以劳代资开展新农村建设,折合资金40万元。乡镇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查看更多>>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三、基础先行、务求实效,突出抓好“四基”建设

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从农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突出抓了“五基”建设。即:农村基础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基本生活改善,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把农村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下大力量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