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茶艺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是全国范围内各级电力企业对其营销经营工作进行管理监督的重要工作内容。基于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思想重视度不够、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控制制度不健全、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手段缺乏创新性、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缺乏必要的风险管控体系等方面的考量,对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稽查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完善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稽查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最后对加强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内容指标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电力营销;稽查机制;指标设定
随着我国国内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对电力需求程度也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469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1015亿千瓦时,第二产业35185亿千瓦时,第三产业5082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5646亿千瓦时。另外,通过相关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2009年以来我国大中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利润总额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截止到2011年其企业利润总额已经超过16374632万元,这种增长热度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出强烈的正相关性。因此,加强对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稽查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工作单位的工作重点。但从目前我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现状来看,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国当前电力营销稽查在管理机制设置、管理工作体系以及稽查工作重点的设置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电力营销稽查机制的管理和建设进行讨论,期望对进一步实现我国电力供给的可靠性和高效性,提升国内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国内电力企业在营销稽查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思想重视度不够
与国外不同,国内电力企业更多的是延用了行政体制。因电网企业的特殊垄断现状及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内电力企业的营销决策更多的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影响,因此其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就不是十分明显,基于这样的前提,电力企业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发展环境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危机的存在。因此,大部分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甚至是部分管理高层都没有认识到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管控的重要性,不注重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资源投入和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发展的贡献率认识不到位,这样容易使电力营销稽查工作高端人才流失。
2.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管控制度不健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包括国家电网“三集五大”、南方电网“两型两化”在内的电力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管控体系的构建也相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从目前国内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管控制度研究情况来看,并没有相关的专业性的有关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制度规定。从我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发展情况来看,一方面,国内电网企业间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在工作标准及其工作质量评价方面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性文件,对于电力企业的营销现状及其效果都没一个定量化的测量效度,这将导致电网企业间或企业内的营销稽查人员在执行营销稽查时工作质量及质量评价标准各有差异,难以反映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管理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这就使得部分电力企业在对其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处置上并不能做到与企业整体发展目标一致,容易造成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处置效率低、监督不到位。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正是目前国内电力在其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控制中缺乏必要的制度体系来规范。 转贴于
3.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手段缺乏创新性
从研究现状来看,目前我国电力营销稽查手段方面的创新性还是比较差的,基本是采用手工取样方式对其相关的资料进行逐条比对,通过对资料的检查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工作过程中,通过人工的取样、查找,对企业的营销业务、营销报表及相关的工作档案进行大范围的核查,这样的工作往往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并且最终的稽查效果也并不明显。在对稽查结果进行确认时更多情况下是依据稽查人员的经验判断,而没一个有效的评价级别作为对电力营销稽查结果的衡量,所以其稽查结果的准确性易受到质疑。
4.电力营销工作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价体系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增强,电力需求迅速增长,社会对电力营销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电网企业的特殊垄断现状,使企业竞争意识略显薄弱,在电力企业提供多种营销服务方式的同时,对营销管理风险欠缺全面的认识,忽略了营销管理中潜在的风险(如:经营风险、供用电法律风险、社会负面风险等等)。另外,电力企业管理者对其企业经营风险认识不足,重视安全生产而忽略营销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管控难度增大,导致目前国内众多电力企业对其内部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十分不完善,这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电力营销工作内部控制的风险,也影响到国内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电力企业营销稽查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1.构建良好的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环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国内电力企业的发展环境也受到挑战,此时如果不构建一个良好的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管控环境,则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发展。首先,要提升电力企业有关领导者对电力营销工作管控的重视度,充分认识到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与企业内部经营之间的关系,以便为更好地发挥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做出指导。其次,要充分调动电力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人员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培训等方式在企业内营造良好的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环境。最后,要不断提高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及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这是构建良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环境的重要环节。
2.健全我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管理的规章制度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管理体系基本上是依据统一稽查、分级管理的两级工作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电力企业可以建立相对独立的电力营销稽查管理机构,在电力企业内部构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责任体系。这样一来可以将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管理权限和义务分散到企业内部的各个单位间,但在权责方面则要强化统一,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另外,通过统一稽查、分级管理的两级电力营销稽查内部工作制度的实施,既可以为电力企业内的二级、三级单位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及资源支持,也可以增强其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其企业的整体实力。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复,我校将于2016年秋季招收初高中“六年一贯制”创新人才实验班。所谓“六年一贯制”是指打破原有的学制,将原来义务教育阶段的七年级(初一)到九年级(初三)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阶段教育重新整合后,对受教育对象实施六年一体化的教育教学,使之成人成才的一种教育方式。这项改革对我校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现就这项变革做如下调查,请老师们以主人翁的态度认真回答以下问题:
1、您认为我校举办“六年一贯制”实验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难以招到最优质的小学生源;B、没有成熟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经验
C、常规管理难度大D、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难以留住最优秀的高中生源;
2、假如不用笔试,您认为有什么办法甄别小学毕业生的质量?
A、面试B、小学推荐C、到小学摸排D、报名资料审核
3、您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和高中教育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A、由于年龄阶段的特点造成的学生接受能力有质的区别;B、教材难易度不同
C、对教师的要求不同; D、两个阶段的管理大不相同
4、假如由您来设计六年的教学,您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各学段?
A、保持原有的教学节奏,学段分明——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B、重新整合六年的教学安排——四年学完初高中必修教材,一年选修拓展,一年高考备考;
C、重新整合六年的教学安排——五年学完整合后的初高中必修选修教材,一年高考备考;
D、重新整合六年的教学安排——四年学完整合后的初高中必修选修教材,两年高考备考;
5、就本人任教的学科而言,初高中课程整合成几年比较合适?
A、2年B、3年C、4年D、5年
6、就教材的处理而言,您认为:
A、按部就班,先学习初中必修教材,后学习高中的必修和选修教材;
B、尊重初高中的差异,部分学科整合初高中必修、选修教材,其他学科按部就班按现有的初高中教材顺序学习;
C、将初中和高中必修部分完全整合,按照初高中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梯度处理完毕后,再补充高中选修教材内容;
D、将初高中必修、选修教材完全整合,按照初高中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梯度处理,直通高考;
7、就课堂教学而言,“六年一贯制”实验班的教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A、像现在大部分的初中一样基本以“满堂灌”为主,手把手教,多反复,教会为止;
B、将初高中学段分开,初中阶段以手把手“满堂灌”为主;高中阶段精讲多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C、六年一贯以教师精讲学生精练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D、完全打破旧有的习惯,创新教学方式,比如采取分层次教学的升级版——书院式教学等方式;
8、就学生的学法而言,您认为:
A、遵循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紧跟老师学即可;
B、跟随当今潮流,精讲多练,学生以应试训练为主;
C、着眼未来,教师引领,以学生自学为主;
D、以未来的高考改革为契机,在教师的引领下,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又强化高考的终极目标,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训练力度;
9、对“六年一贯制”实验班的管理,您认为应该采用以下哪种模式?
A、压缩现有的高中招生规模,教学区和现有的高中部共用,楼层相对独立,其它和高中部相同,全封闭,全住宿;
B、压缩现有的高中招生规模,教学区和现有的高中部共用,楼层相对独立,半封闭管理,鼓励有条件的走读;
C、原有的高中招生规模不变,教学区和现有的高中部严格分开,整个教学办公区相对独立,其它和高中部相同,全封闭,全住宿;
D、原有的高中招生规模不变,教学区和现有的高中部严格分开,整个教学办公区相对独立,半封闭管理,鼓励有条件的走读;
10、您认为“六年一贯制”实验班的师资如何构成?
A、完全招聘或引进全新的师资;B、完全从我校现有的师资中选调;
C、我校内部选调和外聘引进相结合D、其它方式
11、您是否有过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任教的经历?
A、有过,且在三年以上;B、有过,但在三年以下;C、没有
12、假如从内部选调师资,您愿意加盟“六年一贯制”实验班吗?
目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主要包括:外部范畴的党委领导下的预防职务犯罪领导机制,内部范畴的惩防并举侦防一体的预防职务犯罪协作机制。这两项机制均为同一层级的横向模式。作为安徽省人民检察院预防部门,在巩固加强、充分发挥横向机制作用的基础上,也要探索建立纵向预防一体化机制,推动形成“两横一纵”格局,以最大限度地增强工作合力。
一、检察一体化与预防一体化
(一)检察一体化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这是检察工作实行一体化的法律基础。检察一体化包括对外对内两个方面:对外是指检察独立,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法定机关、事项及程序以外的干涉;对内是指业务一体,即检察机关上命下从,作为命运共同体统一行使检察权。我们通常所说的检察一体化是对内一体。目前,检察一体化机制建设在业务工作的应用,起步最早、成效最突出的是侦查一体化。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健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一体化机制的若干规定》的出台,为侦查一体化开辟了自上而下的模式。之后,省级院在反贪局内部成立大要案中心、侦查指挥中心等机构,专司组织协调指挥全省重大贪污贿赂案件侦查工作。十多年来,侦查一体化在充分整合资源、加大办案力度、提高办案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检察业务一体化机制建设提供了成功经验。2011年,高检院制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推进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一体化工作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力图借助于侦查工作,推动各地探索侦查与预防工作紧密衔接、增强预防合力。此外,一些地方在刑事申诉一体化机制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预防一体化
预防一体化既立足于检察一体化,又部分地超越了检察一体化之所指。以其涵盖范围分类,预防一体化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一是宏观层次的预防一体化,是指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以社会化预防为基础的工作机制,其根基在于: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统筹推进。宏观层次的预防一体化,超出了检察一体化的范畴,其范围之广远非检察机关一家所能担当。二是中观层次的预防一体化,是指在同一检察机关内部,按照全院一盘棋思路构建而成的院党组统一领导、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预防部门组织协调的工作格局。其包括惩防一体化、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的核心内容。三是微观层次的预防一体化,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检察机关,强化上下级、同级院预防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增强预防条线合力。本文所说的预防一体化机制,为中观与微观层次之综合,即在上级机关预防部门的指挥协调下,整合本地区各级院的预防力量,通过加强对上信息报送、对下业务指导和同级交流协作,上下联动,同级协作,合理分工,统一步调,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率效果的工作机制。
二、构建预防一体化机制的必要性
(一)构建预防一体化机制,是整合资源、解决预防人员不足的迫切需要。预防工作涉及事多面广。近年来,预防工作任务日趋繁重,事多人少、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逐渐突出。以我省为例,截至2012年底,全省检察机关下辖16个地级院、113个县级院,共有从事预防工作的人员247人,其中,专职预防人员186人,分布在其他内设机构中的兼职预防人员61人。专职人员中,省院6人、市级院42人(院均2.4人)、县区院138人(院均1.1 人)。从事预防工作三年以下(含三年)135人、四年以上112人。由此可见,我省预防机构队伍建设明显滞后,省、市院预防工作人员相对偏少,基层院预防机构不健全,“一人科”情况普遍;预防人员的流动性大,多数预防人员从事预防工作时间过短,难以有效开展工作。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争取支持增加人员、强化业务培训之外,更现实的是整合现有,优化资源配置,通过预防一体化,将一案一建议、一案一分析等部分日常工作纳入相关业务部门之职责,以缓解工作量增加与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二)构建预防一体化机制,是搭建平台、深化专题系统预防的迫切需要。专题预防和系统预防,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前者重点针对涉及公共投资和公共利益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发展项目,以及政策措施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后者针对职务犯罪多发易发或者垄断性行业、系统,以及涉及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行业、系统。通常情况下,专题预防所在领域涉及面广,涉及单位多,比如工程建设、涉农领域,不局限于一市一县;系统预防所涉及行业系统,更是上下垂直、自成一体,比如工商、国税系统,其预防工作非某一检察院能够单独承担。目前来看,我省大部分检察机关开展专题预防、系统预防,还多局限于单个检察院,缺少上下级、同级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造成专题领域留有空白、系统预防参差不齐。通过建立一体化预防机制,能够搭建自上而下的协作或共建平台,共同制定出台相关文件,推动专题预防、系统预防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三)构建预防一体化机制,是提高效率、增强预防集约效应的迫切需要。预防工作是检察机关一项年轻的业务工作,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职能定位、基本规范和工作流程。但目前,很多地方的预防工作,仍然停留在粗放型发展模式上,突出表现为:工作缺乏计划性,想到哪里干到哪里;缺乏规范性,不遵守业务流程,不履行相关手续;缺乏协调性,区别对待预防措施,拈轻怕重;缺乏持续性,浅尝辄止,安于现状,具备基础却不持续跟进,具有经验却不深入挖掘。建立预防一体化机制,通过上下级、同级之间及本院协调统筹,能够科学谋划工作思路,协调安排重点工作,持续增强预防效果,深入挖掘成功经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推动预防工作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预防品牌。
三、预防一体化机制的基本框架
多年来,我省检察预防工作已在实践着预防一体化机制的具体内容。现结合机制的理想化构想与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基本框架。
(一)组织模式
为了便于统一指挥调动、组织协调,考虑到实施一体化的效率及可操作性,本文将预防一体化机制的组织实施范围设定在省级及所辖市、县区检察院。
1.上下级统筹一体化。是指充分发挥省级院的引领作用、市级院的主体作用和基层院的基础作用,重点工作集中行动,基础工作各自完成。比如,2010年,安徽省院预防处组织部分市院、基层院预防部门,认真探索研究检察机关预防业务需求。经过集中时间深入调研、研讨与思考,省院预防处从全省预防工作的视角、合肥市庐阳区院预防科从基层院的视角,分别完成了预防业务需求分析建议报告。之后,省院预防处又会同上述市院、基层院,围绕高检院预防厅《预防业务需求分析方案稿》,集中研讨,提出修改建议22条。这两次省、市、县三级院预防部门联合攻关,不仅较好完成了工作任务,同时,这种上下级院预防部门协调配合、上下联动的联合攻关模式,也被事实证明,有利于增强预防工作实效,提高预防工作水平。该模式,既可以由上级院预防部门主动启动,根据下级院的不同情况加以选择;也可以由下级院预防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请上级院启动。
2.同级院协作一体化。这是加强横向协作的重要渠道,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主导模式,即省级院、市级院统一领导,相关市院、基层院联合开展预防工作;二是自主模式,即各市院、基层院之间自主联合开展预防工作。主导模式中,上级院因其工作信息、全局把握等优势,便于发现本辖区检察院的成功经验,便于组织开展联合预防。自主模式中,市级院、基层院结合典型案件发案原因、发案环节、作案手段的相似性,立足于本地,主动与兄弟院沟通交流,联合开展预防工作。实践中,由于同级院之间交流较少,上级院又偏重于纵向联系,该模式应用较少。
3.本级院惩防一体化。这是强化惩治和预防工作有效衔接、协调配合,增强工作实效的必由之路。滁州市检察机关充分利用办案资源,积极拓展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途径,取得了良好效果。仅2012年上半年,全市接受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后到检察院自首的7人、到检察院举报的2人。较为典型的是,来安县院干警结合办理的某村委班子在征地补偿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为该镇基层组织人员集中开展警示教育。与会人员深受震动,会后有4人到检察院自首。该模式为预防一体化的常态模式,相关部门均已按照《安徽省检察机关各业务部门预防工作规则》规定,承担相应的预防职责,故日常工作不需要预防或其他部门另行启动,重大活动由预防部门提请本院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启动。
(二)适用范围
1.日常业务。预防日常业务是指包括预防调查、案例分析等六项业务在内的常规工作,不包括年度报告、专题预防、理论研究。预防条线一体化与惩防一体化对日常业务的分工要求不同。前者要求,所有日常业务均由本院或本部门完成,无特殊情况,不得转交或合作完成。后者要求,相关业务部门必须结合执法办案职责,开展“一案一分析”、“一案一建议”等常规工作;预防部门负责统筹协调业务部门开展预防工作,受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管理预防信息库,总结推广工作经验等。
2.重点工作。虽然预防条线一体化要求基础工作各自完成,但是如遇重点业务工作如年度报告,或者工作对象超出本地范围的,则可启动本模式。2012年,省院预防处组织开展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环节职务犯罪预防调查。鉴于涉农资金涉及面广、其管理与使用环节职务犯罪案件多发生于基层,省院预防处在深入分析典型案件的基础上,结合各市发案情况,选择相关市院、基层院配合。工作中,省院预防处联合有关市院、基层院预防部门,分组赴7个地市共11个县区院,通过调阅案卷,与办案人员、相关单位和主管部门座谈,问卷调查等,了解发案情况、相关领域资金运行情况等,共同开展预防调查。近年来,省院年度报告之起草,均由省院预防处牵头,会同反贪局、反渎局等相关部门完成。启动重点工作模式时,应当注意其使用的频率与周期,原则上每年每院不超过两次。
3.专题预防。考虑到工作涉及面、影响力等因素,专题预防以启动预防一体化机制为宜。2013年,省院准备在全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涉农资金领域职务犯罪专题预防工作。该项工作,外部将依托于省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发动全省各级涉农部门、基层组织和相关单位自主开展;内部将依托惩防一体化机制,发动各级院按照全院一盘棋思路共同开展;作为牵头部门,预防部门则应启动条线一体化模式联合开展。该项工作中,上下级院联合开展,便于集中力量,如在涉农部门、基层组织及相关单位,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联合开展警示教育和法制宣传;如针对查办涉农案件所发现的问题,联合分析研究,强化治本对策等。
4.理论研究。由于检察预防工作起步较晚,加之各地开展工作情况、人员队伍情况参差不齐,该项工作理论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基础阶段。越是这种现状,越是有必要加强上下级院、同级院预防部门的联合,充分发掘、综合运用各自占有的预防资源与预防信息,以形成既具有丰富实践性,又具有一定理论性的研究成果。2012年,省院预防处协助马鞍山市院预防处,共同完成了马鞍山市预防职务犯罪论坛的筹备与举办工作。这是我省第一个以预防职务犯罪为主题的专题论坛。省院预防处与合肥市庐阳区院预防科联合,共同完成了关于检察机关在社会化预防中定位与作用发挥的课题研究。
(三)必备基础
1.成立一体化组织机构。既包括常设性机构,又包括临时性机构。常设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开展预防工作的计划、方案并监督实施。各级院均应成立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或惩防一体化、侦防一体化领导小组,组织领导本院预防工作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般应设在预防部门;省院、市院预防部门应结合实际成立条线一体化领导小组,牵头协调辖区预防条线重大工作开展。临时机构主要负责制定阶段性系统预防、项目预防的工作方案。为推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2011年,省院预防处推动《关于在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办法》经省江北管委会、江南管委会和省人民检察院三方会签下发实行;推动成立产业集中区共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导委员会,作为共同预防的领导机构。根据产业集中区属地管理需要,指导委员会由省检察院、芜湖市、池州市、芜湖市鸠江区、池州市贵池区检察院领导组成,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由相关检察院预防部门人员组成。
2.建立一体化配套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院范围的惩防一体化配套制度,具体包括:组织领导制度,明确本院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的工作方式、组织协调方式等;分工配合制度,明确预防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的预防工作职责,开展预防工作的具体方式等;信息传递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开展预防工作的时间要求、信息传递要求等;同步介入制度,明确预防部门介入典型案件侦查活动的启动条件、同步工作内容及纪律要求等;线索处置制度,明确预防部门开展预防工作时注意发现和受理案件线索的相关要求;跟踪推进制度,明确本院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对重大预防活动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等;统一考评制度,明确将预防工作纳入相关业务部门的考评内容,由本院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统一进行考评。另一方面是上下级院的条线一体化配套制度,具体包括:上下领导制度,明确上级院预防部门对下级院预防工作进行领导的范围、方式等;挂牌督办制度,明确每年专题预防项目选题、挂牌督办项目选择、督办方式、成果转化等;任务分解制度,明确涉及面广的重点工作,上下各级院的任务分工、落实方式、规定期限、具体责任人等;日常检查制度,明确上级院对下级院日常工作的检查方式、台账资料等。
本学期,在《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的大力指引下,在市、县财政和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和管理下,我校紧抓改革机遇,认真把握义务教育经费机制改革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经费改革,全面规范地做好教育经费的收支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进行自查,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经费预算,严格规范收支管理
1、按上级标准做好学校经费预算
根据经费机制改革精神,学校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生均经费,标准是小学37.25元/生/学期,初中47.25元/生/学期;二是免学杂费补助经费,标准是农村小学85元/生/学期,初中105元/生/学期。本学期,我校实有人数为六年级887人,初二初三共计1564人,学校经费预算共计为346554.75元。
2、进一步严格经费支出手续
学校根据县财政、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办法,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了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努力确保教学业务与管理、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历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等方面资金的落实到位。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由县局统筹。
二、资金预拔迅速及时
本学期一开学,县财政局就根据学校人数按小学生50元/人,初中生80元/人的标准预拔了我校XX年年春季免收学杂费资金共计人民币169400元,为学校开学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努力做好“义保”宣传
1、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精神,严格执行于教发[XX年]2号文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即六年级70.5元/生,初二年级129.5元/生,初三年级101元/生,没有另立项目收费。为使收费公开化,透明化,学校在校内建有收费公示栏,在圩上显眼处张贴了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公示。
2、积极宣传收费政策:学校张贴了宣传画18张,发放公开信318份,分发宣传卡2254张。让广大学生及家长及时、充分了解收费政策。把党和政府制订的“义保”改革这项惠及数以千万计家庭和学生的“民心工程”向广大农民群众宣讲,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一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课堂观察的特点:一是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二是除了运用个体的感官、心智之外,往往还要借助一些特制的观察工具――课堂观察表。科学正确地使用观察工具,可以克服教研活动中教师听课目的模糊、评课笼统、评价缺少针对性等问题。
本次活动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质量与效益”为研究主题,以课堂观察为研究手段,确定“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有效性”为观察视角,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质量与效益的提升。
活动实施
1.课堂观察活动安排
时间:2010年12月9日
地点:象山殷夫中学
教学内容:《让网页有声有色》(浙江省版信息技术教材)
上课教师:伊老师
2.研究教学设计、确定观察量表
我们把参加活动的教师分成了备课组和观察组。在上午的观察前会议当中,由备课组代表伊老师阐述教学设计,将想要达到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向观察组解释,并提出了自己在教学行为方面的不足。观察组由3位教师组成,通过和备课组的交流分析,不断改进观察量表,使观察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最终确定从“教师提问”、“教师讲解与演示”、“教学行为时间分配”三个点来观察课堂,具体观察内容如下表1、表2、表3所示。课堂提问的观察从关注问题本身转向问题提出以后学生的反应,能否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更能体现同题的思考价值。
符号说明:一个方框代表一个学生,互动过程中按问题的序数写入对应方框中(教师提问类型:21-内容、22-无关、23-认记、24-理解、思考;学生反应类型:31-理解回答、32-略加思考、33-深入思考、34-无回应;教师理答类型:41-单纯鼓励、42-导向性评价、43-打断学生、44-同伴补充);字母“M”代表男生,字母“W”代表女生。
3.现场观察、记录及分析数据
观察组的3位教师提前5分钟进入了课堂现场,按观察任务确定了各自的观察位置,以确保能收集到真实的信息,如实地记录所看到、听到的种种现象与数据。在观察结束后,观察组根据观察量表所记录的信息进行统计或整理,利用Excel等电子制表软件绘制出不同的图表,如图1、图2、图3所示。对记录的文字材料进行整理,按观察量表的设计意图逐条核对文字,或补充、或删减、或合并,转换成简洁的语言表达,真实地复原当时的课堂情境,并得到对应的结果。
4.解释图表、得出诊断性的帮助意见
观察组的3位教师会同备课组的教师一起针对现场观察得到的定性文字与定量数据、统计或整理的图表,分析可以陈述的问题或观点,建构分析框架。在对发现的问题或对教学特色进行剖析与反思后,解释数字的具体含义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并提供相应的诊断性帮助意见,如表4所示。
活动效果
1.促使教师对主题问题深入思考
关注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行为的质量与效益,这是每位教师都明白的道理。但如何实施、怎样改进,教师认识不到位。通过此次以课堂观察为研究手段的实践活动,使教师提升了教学行为的质量与效益,从而为教师的行动研究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2.促使日常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
以前的教研活动,评议时漫天撒网,常是焦点分散。这次以课堂观察为研究手段的实践活动,问题集中,再加上都使用了课堂观察工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论时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活动思考
1.正确确立观察主题
观察的主题一般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针对性。课堂观察的主题应从现实需要中产生,应该具体、明确、富有针对性,并且直指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在确定观察主题的时候,问题一定要具体,不能求全。二是预设性。观察主题的确立一定是跟教师期望的结果相联系的,要能够直接揭示问题的本质而不仅仅是对问题表象的观察。
2.合理选择观察点
摘 要 随着医疗体系的改革逐步推进,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成为医疗财务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南,在医疗改革的大潮中,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重要方面。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推行为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新的生机。
关键词 医院财务制度 财务管理 影响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各方面体质的改革也都在稳中有序的进行,在这些改革中,医疗体制的改革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改革方面。然而,每个方面的改革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医疗体制改革分为多个改革方向,其中,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就是一个关键的改革方面,对于医院的管理,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
1.财政预算的管理要注重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向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财政预算的管理是一个重要方面。医院是一个具有公益性特点的国家运营部门,在财政预算中会得到国家的大量拨款,这是医院顺利运行的经济基础。而且,作为一个特殊的机构,医院的资金流量也是比较大的,如何控制好医院的财政预算管理,是目前医院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难题。
目前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在财政预算的管理方面有很多问题,一些医院的现行财务管理制度有疏漏,对于财政预算的管理并不严格,造成了不少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对财政预算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频繁出现,让一些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出现了财政亏空,赤字等问题,这对于医院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新《医院财务制度》中,提到要让财政预算的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从财政预算这个管理方向重视起来,这是关系到医院整体运营的重要财务方面。想要让医院的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就需要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条文,以制度的方式约束起来,在平时的工作中,财政预算的每一笔收支都要记录的清晰明确,做到每一笔账目都有详细记载,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都要注重管理的精细化。这是医院财务管理中,财政预算管理更加有保障的关键。
2.要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内部管理,解决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
医院的财务管理的改革,归根到底是要把财务管理的制度管理提到首要地位。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制度约束永远都是管理体制正常运行的关键。但是在目前的医院财务管理中,制度的欠缺问题凸显,表现在财政管理成本对象的管理不科学,财务账目管理的不够严谨,财务报告的分析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都是财务管理中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原因。体制的欠缺导致约束力下降,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就会松懈下来,长此以往,医院的财务管理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医院总体的发展也会受阻。
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以来,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行成为一个重点改革方面。医院财务管理部门首先要从自身做起,针对医院财务管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切实的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管理原则,制度,并且将这些规定付诸实施,财务人员加强自身的自律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责任感,对自己的工作重视起来。同时作为财务管理的上级领导部门应该加强对于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监督,监督力量的加强也是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用制度的方式把财务管理工作规范起来,能够更好的保障医院的顺利运行。
二、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自从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以来,各级医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努力进行医院财务管理的改革,节约成本,综合效益,为把医院的财务工作做到最优而不断努力。经过对于一些医院的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在实施了新《医院财务制度》以后,对于医院的运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财政收支更加明确化
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以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更高,精细化程度更高了,这是新制度实施以来取得的最显著也是最终能够获得的成果之一。医院的财政预算来自于国家的财政资金拨款支持,财政预算的科学合理不仅关系到医院财政资源的利用和整体运行,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的使用。在我国,医院人民生活离不开的一个机构,国家对于医院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支持,用以保障医院的发展和人民正常的生活。财政收支的明确化,从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医院的运营成本,节省了国家资金,遏制了资金的浪费,这对于国家和医院都有很大的经济效益支持,是医院财务制度改革以来取得的重要成绩。
2.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更高更强
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顺利进行是一种制度上的约束。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种工作的顺利进行都需要制度的约束,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推行,辅助于各种形式的监督,让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从整体上提升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对于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更重要的保障。
结语:新《医院财务制度》推行以来,各种财务管理的措施的推进对于医院整体的运营提供了重要帮助,在今后的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财务管理改革还将有序进行,相信能够给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财务管理工作也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全文蔚.做好医院财务管理 应对医院财务风险.科技信息.2011(3).
关键词:FDI;经济增长;就业;广义虚拟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17)03-0141-10
改革开放以来,FDI流入我国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商务部统计,自1984年起至2015年,FDI流入我国从1419亿美元上升至1 2627亿美元。FDI在弥补我国“双缺口” 的同时,也对我国总体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由于不同产业的要素特征、生产效率和就业弹性的结构性区别,FDI、经济增长与就业的三者关系在不同产业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差异,这种异质性不仅对传统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新的思考,而且也会对当前和今后我国产业政策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当前传统实体经济进入产能过剩,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广义虚拟经济①迅速崛起的新旧动能转换时刻[1],通过考察三者关系来探讨如何将有效地利用外资与我国的“扩开放、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就业”的宏观战略部署有机地结合起来,无疑是一个在理论上和现实中均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论题。
一、文献回顾
已有的文献较多集中于FDI对经济增长或就业作用的研究,关于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有“促进效应”[2]还是“挤出效应”[3-4]存在较大分歧。有关FDI
Symbol`@@ 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也呈现两派观点,既有“积极作用”论[5-6],也有“抑制作用”说[7]。国内文献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是否存在一致性有两种不同观点,分别是有效就业论、实际就业弹性论、统计失真论;要素价格扭曲论、技术进步排挤论、经济结构调整论、劳动力市场分割论、人口红利消失论等[8-13]。
近年来有少数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三者的互动关系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例如刘宏等(2013)基于VAR模型研究了中国1985-2010年FDI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发现FDI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短期和长期互助关系,而在FDI对就业作用方面,虽然短期内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但长期的创造效应明显。江虹等(2015)以深圳市为例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彼此存在双向、动态的因果关系。但李豫新等(2016)基于我国西北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198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J为FDI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就业的效应不明显,且经济增长对FDI也未能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前期主要是以FDI为出发点,考察它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作用。后期开始出现少量直接针对三者关系的实证分析,但主要限于国家整体和地域层面的探讨,较少涉及产业领域的深层分析。从实证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集中于建立单方程计量模型进行简单的回归分析,结果只能单方向地解释变量间的静态和直接作用,而无法全面地揭示变量之间的动态交互影响及其直接、间接与综合效应。基于此,本文借鉴赵洪江(2014)对广义虚拟经济产业的分类方法②,将国民经济划分为广义虚拟经济和传统实体经济两大部门,通过构建VAR模型,对两部门FDI、经济增长与就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考量,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进一步测度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及就业的直接、间接和综合效应。
二、VAR模型检验
(一)模型构建、协整及平稳性分析
VAR模型(矢量自回归模型),是包含多个方程的非结构化模型,VAR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为了克服传统单方程只能反映单向静态关系的局限性以便更好地研究FDI、经济增长与就业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建立如下的VAR模型:
LNFDItLNGDPtLNEMPt=∑[DD(]n[]i=1[DD)]ΦLNFDIt-iLNGDPt-iLNEMPt-i+εi(1)
其中,LNFDI、LNGDP、LNEMP分别表示外商直接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的自然对数形式,Φ表示系数矩阵。
1.数据的选取
基于18个相关行业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1997-2015年度数据,原始资料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鉴》。由于统计数据中FDI以美元为单位,便将FDI数据按当年的汇率中间价进行了换算。GDP 和FDI数据按照各年的物价指数进行了相应的价格平减,消除通胀影响。由于各变量的量纲不同,于是对数据做了标准化处理后取自然对数,以期获得平稳的序列。
2.ADF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
在运用VAR模型时,要求各变量是平稳的,因此我们须先对LNFDI、LNGDP、LNEMP进行单位根检验。利用Eviews80软件,通过ADF(Augmented Dickey Fuller)单位根检验方法(Unit Root Process)对两个部门上述三个指标进行单位根检验,详细的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这三个变量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即同阶单整,满足协整分析的条件,可进行协整检验。接着采用Johansen检验方法对LNFDI、LNGDP、LNEMP构成的方程(1)进行变量协整检验,两部门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见,方程(1)在没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下, 两个部门的迹统计量概率P值均为000
3VAR模型的稳定性测试
根据AIC和SC取值最小的准则,本文将变量滞后期数确定为三阶,根据模型(1)可分别估计出上述两个部门的FDI、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VAR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表3)。
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传统经济部门的LNEMP和LNGDP方程拟合优度为0999,LNFDI方程拟合优度为0933,广义虚拟经济部门LNEMP、LNGDP和LNFDI的拟合优度都为0988;两个部门六个方程的R2值均在090以上,说明拟合程度高。同时根据三期滞后的系数值可以看出,FDI流入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此外,在图1和图2中所有AR根的模都位于单位圆内,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建立的VAR模型是稳定的,表明两部门中FDI、经济增长与就业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为了更细致地了解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影响程度,需要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具体分析。
(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是VAR模型动态分析的重要工具,它能直观地反映考察一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在当前和未来对其他变量的动态影响。下列图3至图5中的横轴表示滞后期数(单位:年),纵轴表示响应程度。左图为广义虚拟经济部门,右图为传统实体经济部门(后同),并且选取10年的滞后期进行分析。
图3表明GDP在受到FDI的一个正向冲击后,会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是在两部门有不同表现。在前两期两个部门的GDP值均有所下降,但是广义虚拟经济部门下降的幅度更大;第三期开始两部门的GDP值均开始上升而且广义虚拟经济部门上升幅度更大;之后两个部门的GDP值分别以不同的幅度开始收敛。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入两部门的FDI对其GDP均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滞后影响且广义虚拟经济部门的反应时间更短即更为敏感,从第七期开始两部门的这种影响开始收敛,最终将趋于平衡。
从图4可以看出,EMP值在受到FDI的一个正向冲击后,两部门的初始反应表现出一定的结构性差异。对于广义虚拟经济部门来说,在前两期,就业人数下降,在第二期达到最大负响应,之后快速回升,第三期后再次下降,上下波动至第七期之后开始收敛,后期总体效应为正。传统实体部门就业的初期反应与广义虚拟经济基本相反,于第六期后开始收敛,后期总体效应较平淡。这种表现的原因在于FDI进入的方式、目的、行业等方面的不同,对就业的影响不同。
从图5可以看出,两部门EMP在受到GDP的一个正的冲击后初期均表现出一定的下降,但是传统实体产业下降的幅度更大。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在第三期之后开始快速上升而传统实体产业趋于平稳,第七期之后,广义虚拟经济产业也开始趋于平稳。传统实体部门的正经过前两期的下降后在第三期开始也逐渐的趋于平稳。总的来看,两部门的EMP对GDP的冲击反应为正且广义拟经济部门的效应大于传统实体部门。
(三)方差分解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能形象反映变量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在当前和未来对其他变量的动态影响,但无法解释具体的影响程度,而这就需要运用方差分解工具来完成。方差分解能衡量VAR模型中每一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贡献度。表4、表5分别为广义虚拟经济和传统实体经济各变量的方差分解结果。
表4和表5对比显示,两部门FDI的波动在第一期均来源于自身的作用,但后期自身影响逐渐减弱,从第二期开始受到来自于GDP和就业的影响逐渐增强。对比来看,广义虚拟经济部门在第七期达到稳定,而纯粹实体部门则是在第八期达到均衡,这个结果和前面的广义虚拟经济部门反应时间更短即更加敏感相符合。平均来看,广义虚拟经济部门FDI波动的方差贡献是:来自于自身占6225%,GDP占1775%,就业占20%;传统实体部门FDI波动的方差贡献是:来自于自身占7413%,GDP占276%,就业占2311%。稳定后,我们也可以得出广义虚拟经济部门GDP对FDI流入的影响要明显大于传统实体部门(分别为25%和55%)。
经济增长对于两部门来说从第一期开始就受到自身波动和FDI的波动冲击的影响且受自身波动的影响较大,稳定后FDI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作用(42%和60%),这表明FDI的引入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平均来看,广义虚拟经济部门FDI的方差贡献为4231%,传统实体经济FDI的方差贡献为5191%。这也说明FDI的引入对两部门经济增长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分开来看,对于广义虚拟经济部门来说经济增长开始下降最后上升到稳定,这说明其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与脉冲响应分析一致);而稳定时FDI的影响程度小于自身,这说明这些年来我国FDI引入的结构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对于传统实体产业来说,FDI的引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且大于广义虚拟经济部门,从而说明FDI的流入需要更多的流入广义虚拟经济部门。
两部门就业的波动从第一开始就受到三方面的影响,初期受自身冲击较大,后期逐渐减小,受其他两方影响有所加强。对比来看,广义虚拟经济部门就业受到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少(7%左右),这说明在该部门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挤出效应较小;另一方面,引入广义虚拟经济部门的FDI的就业效应强于非广义虚拟经济产业(25%大于11%),说明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强于传统实体经济产业。平均来看,广义虚拟经济部门就业波动的方差贡献是:来自于自身占7061%,GDP占413%,FDI占2526%;传统实体部门就业波动的方差贡献是:来自于自身占4464%,GDP占4459%,FDI占1077%。这也说明排除自身因素外,广义虚拟经济FDI、传统实体经济GDP对其就业的影响相对较大。
三、两部门FDI对经济增长及就业的直接、间接效应测度
(一)模型构建
前文主要基于VAR模型考察了两部门的 FDI、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本节在此基础上延展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来进一步定量测度两部门FDI对经济增长及就业的直接、间接和综合效应。
我们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将其延伸为:Y=Af(KD,FDI,L)。其中Y表示产出,A表示技术或全要素生产率,KD表示内资,FDI表示外资,L表示劳动投入。
厂商生产成本为:C=wL+rKD+FDI,其中C为厂商生产成本,w为单位劳动成本,r为单位资本成本。在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
LNL=C(1)+C(2)LNKD+C(3)LNFDI+C(4)LNw+C(5)LNA+ε1(2)
为了测算FDI对A的影响,借鉴包群和赖明勇(2005)的计量模型,建立如下表达式:
A=V1+SHAREFDI(3)
其中,SHARE为FDI占国内总投资的比重;A为全要素生产率;V为剔除资本和劳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余值,其能代表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两边取对数后整理得到FDI对A的影响表达式:
LNA=LNV+C(6)LNSHARE+C(7)LNFDI+ε2(4)
再来考察FDI对国内投资KD的作用,假设仅通过本期和上期的需求来对未来的需求作预期(Yang,2012),则有:
KD=f(FDI,Y,Yt-1)(5)
两边取对数后得到FDI对KD的影响表达式:
LNKD=C(8)+C(9)LNFDI+C(10)LNY+C(11)LNYt-1+ε3(6)
综合上述,构建如下联立方程组(其中ε为扰动项):
LNL=C(1)+C(2)*LNKD+C(3)*LNFDI+C(4)*LNA+C(5)*LNW+ε1
LNA=LNV+C(6)*SHARE+C(7)*LNFDI+ε2
LNKD=C(8)+C(9)*LNFDI+C(10)*LNGDP+C(11)*LNGDP(-1)+ε3
(二)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了我国1997-2015年的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和传统实体经济产业的FDI、GDP、就业、平均工资、全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残余值、FDI占国内投资比重、滞后一期的GDP等数据,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鉴》。由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可知模型是过度识别的(K-M>G-1,K为联立方程模型中变量总数,M为待识别方程中变量数目,G为联立方程中方程数目)。此外,由于模型存在内生性问题,最小二乘估计则是有偏估计,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虽然能解决内生性问题,但它只适应于单方程估计,对于联立方程模型估计则可以采用3SLS法或者广义矩估计法。
本文利用Eviews80软件并通过3SLS法来进行估计测算,参数估计前的ADF检验和协整检验均满足条件,参数的具体估计结果见表6。
从中可以看出,两大部门三个方程的R2值和调整的R2都在093以上,说明方程拟合程度均较高,所有D-W值都在2左右,表明各方程不存在模型估计的自相关现象,在误差范围内T值也满足要求,从而说明构建的联立方程模型具有合理性。
估计结果显示,FDI每增加1%,对两个部门产生的直接效应为: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就业增长029%,综合技术水平提高084%,国内投资增加102%;传统实体经济产业就业增长011%,综合技术水平提高115%,国内投资增加-07333%。
(三)效应计算
FDI的引进,不仅自身直接带动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产生直接的增长效应与就业效应,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生产率水平(A途径)和资本投入(K途径)对就业产生间接效应。下面从联立方程组的三个方程出发,分别用 LNFDI对每个方程求偏导数,推算直接、间接和综合效应。同时,也可以利用式(2)和(6)反求出FDI流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如下:
eC(10)-1是FDI引进的直接增长效应,系数C(4)是FDI影响就业的直接效应,C(4)*C(7)是FDI作用于生产率水平进而影响就业的间接效应,C(5)*C(18)是FDI作用于资本投入进而影响就业的间接效应,具体的直接间接综合的计算结果及分解详情见表8。
由表8可见,广义虚拟经济FDI每增长1%,带动的经济增长效应为0164,带动就业的直接、间接和综合效应分别为0292%、-0026%和0266%;传统实体经济FDI每增长1%,带动的增长效应为0132,带动就业的直接、间接和综合效应分别为011%、-0318%、-0208%。
综合表7和表8可以发现,流入两个部门的FDI对经济增长效应和就业效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就业效应的差异更为明显。究其原因,可能与其产业的要素特征、生产效率和就业弹性有关。传统的实体经济是以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为主的“物本经济”,存在着一定的资源要素投入瓶颈和需求饱和限制,服从的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而以满足人们“精神”和“心理”需求为主的广义虚拟经济则不然,由于人力资本、信息等非物质无形生产要素可以不断提升和累积,人们的精神或心理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其要素供o和消费需求特征决定了这种新经济形态遵循边际报酬递增规律,FDI等要素投入带来的经济增长弹性自然会大于传统的实体经济。
此外,从就业效应来看,由于传统实体经济的生产要素中就业劳动力多为相对简单劳动力,且在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支配下,基于理性经济人和利润最大化的考量,企业一般会选择用较高效率的机械或自动化设备来替代普通劳动力,从而不可避免地将带来传统实体经济中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对就业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而广义虚拟经济的物质资本有机构成低、人力资本要素富集、劳动就业弹性高,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传统的技术进步、资本深化、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弹性下降的恶性循环陷阱,实现二者的和谐互动。同时由于两个不同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带来的收入差距驱动从传统实体经济生产部门释放出来的就业人口不断流向广义虚拟经济部门,为其注入了大量的优质的劳动力资源,并进一步推动新兴部门就业数量的扩大、就业结构的优化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四)机理探究
本文通过实证测算出两个部门流入两部门的FDI对经济增长及就业的直接、间接和综合效应,将进一步从内在原因分析其作用的机理(图6)。
图6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FDI、经济增长与就业的
作用机理图
人类社会正在由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主的“物本经济时代”迈入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为主的“人本经济时代”。由于传统实体产业在要素、需求和供给等方面存在着限制和瓶颈,所以存在着收入需求弹性递减、边际报酬递减等不足。在这点上广义虚拟经济则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人的心理需求是无限的,信息、人力资本等要素可不断地挖掘利用和重新开发的,从而可以克服传统实体产业的缺点;而这也导致出现了“劳动力由传统实体产业(收入低)流向广义虚拟经济产业(收入高)”的劳动力跨市场流动的现象,这些促进了收入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促进就业增长。另一方面,广义虚拟经济的优势和经济增长促进了经济质量提升、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模式转变,而这些将会反作用于广义虚拟经济,使得广义虚拟经济更好的发展。广义虚拟经济的更好发展能够优化广义虚拟经济部门FDI流入不足的问题并且使得传统实体部门达到饱和,从而使得FDI、经济增长和就业更好地相互配合。
四、结论和建议
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进入以心理需求为主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当今,广义虚拟经济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本文通过构建VAR和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两部门FDI、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及具体的直接、间接和综合效应,结果发现:
(1)两部门FDI、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其中广义虚拟经济的这种关系更为值得关注。具体来看,流入两部门的FDI从长期来看均对经济增长有带动作用,但短期内存在一定的冲击波动,广义虚拟经济产业相比传统实体产业更为敏感。从方差分解看,两部门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差异;从FDI影响就业来看,这种结构性差异更为明显,纯粹实体部门波动较小,效果不明显。从方差分解来看广义虚拟经济部门的FDI的就业效应强于传统实体部门;对于经济增长对就业来说,两部门均表现了经济增长对就业影响的带动性,广义虚拟经济部门尤甚。从方差分解可见广义虚拟经济部门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挤出效应相对较小。
(2)广义虚拟经济产业FDI的经济增长效应为0164,促进就业的直接、间接和总效应分别为0292、-0026和0266;纯粹实体产业FDI的经济增长效应为0132,促进就业的直接、间接和总效应分别为011、-0318和-0208。可见FDI进入广义虚拟经济产业的就业效应明显强于传统实体产业。
为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继续加强对FDI的引入。FDI对我国总体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仍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保持稳定的FDI流入量对于“稳增长、促就业”的宏观政策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2)积极引导FDI流向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发展广义虚拟经济有利于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供给侧改革,更有利于促进就业。因此,在新旧动能和结构转换关头,应清醒地认识到广义虚拟经济是“生活对象化”的人本经济,代表了新经济前进的方向。在当前国际竞争已经进入广义虚拟经济主导制胜的新形势下,要将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与我国的“扩开放、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就业”的宏观战略部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于我国能否在未来一个较长时间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意义重大。从FDI对就业的效应来看,流入广义虚拟经济产业的FDI对就业的综合效应为正,而流入纯粹的实体经济产业的FDI对就业的综合效应为负。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大,广义虚拟经济产业的就业弹性相对较高,其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较强,引导跨国企业向广义虚拟经济领域投资,不仅可以促进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且也大量增加就业岗位。
(3)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有选择的对外开放广义虚拟经济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这样既可以打破某些行业的国有垄断地位,提高行业的竞争,以利于这些产业生产效率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又可以弥补这些行业部分的市场空白,形成积极的产业带动效应。FDI流入广义虚拟经济产业,一方面带来新的创意,带动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就业;另一方面,国内企业通过模仿、创新,纷纷进入这个行业,可以提高我国劳动力就业水平和科技水平,更能促进广义虚拟经济产业的繁荣,从而使FDI、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协调耦合发展,共同向更高水平演化。
注释:
①广义虚拟经济是同时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以满足心理需求为主导,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的统称(林左鸣,2010),并以价值细分的现代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品牌经济、创意经济、知识经济等多种形式体现出来。
②赵洪江(2014)根据林左鸣教授对广义虚拟济的定义和我国的国民经济分类体系将H(住宿和餐饮业)、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J(金融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P(教育)、Q(卫生和社会工作)、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等行业划分为广义虚拟经济产业。
参考文献:
[1]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Graham,E.M.Fighting the wrong economy:Anti-global activities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orking Paper,No.91,2000.
[3]Girma,S.,Greenaway,D. and Wakelin,K. Wages,productivity and foreign ownership in UK manufacturing.Centre For Research On Globalisation AndLabour Markets Working Paper[R].School of Economics,University Of Nottingham,No.99/14.
[4]Elmawazini K. Technology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conomic Theory and Practice[D].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 2005.
[5]Golejewska,A.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ts employment effects in Polish manufacturing during transition[R].Economic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No.0204,2002.
[6]王美今,钱金保.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基于误差成分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6):178-184.
[7]Jenkins R. Globalization and the Labour Market in South Africa[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6,18(5):649-664.
[8]龚玉泉,袁志刚.中国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理[J].经济学动态,2002(10).
[9]葛蔓,刘桢.中国“高增长低就业”的断言太轻率[J].中国经济周刊,2006(12).
[10]盛仕斌,徐海.要素价格扭曲的就业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1999(5).
[11]李红松,田益祥.技术进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3(8).
[12]刘伟,苏剑.供给管理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调控[J].经济研究,2007(2).
[13]蔡P.中国人力资本现状管窥――人口红利消失后如何开发增长新源泉[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6).
An Industrial Heterogeneity Investigation on Relationship amo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conomic Growth and Employment based on the View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ZHU Jin-sheng,KUANG Dong
(School of Economics,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
【摘要】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食道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比较。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行食道癌根治术病人40例,随机分成R组(瑞芬太尼)和F组(芬太尼)各20例。结果 两组术中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复苏均安静,术后恶心呕吐无差异。结论 在食道癌根治术中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优越、安全。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异丙酚 食道癌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nesthesia effect and saftey of remifentanil-propofol with fentanyl-propofol in the radical operation of esophageal cancer. Methods 40 patients(ASAⅠ~Ⅱ) undergoing the radical operation of esophageal cancer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R group(remifentanil) and F group(fentanyl ). Each group consisted of 20 case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anesthesia effect and the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0.05). Conclusions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remifentanil might be than fentanyl in the radical operation of esophageal .
【Key words】 Remifentanil Fentanyl Propofol Esophageal cancer
食道癌根治术的手术创面大、手术时间长,术中要充分镇静、镇痛,因此所需麻醉药物的量大。本研究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复合麻醉在食道癌根治术的应用,并与芬太尼比较,以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10年5月行食道癌根治手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F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0~67(55.10±4.17)岁,体重 (48.68±3.75)kg,手术时间(265.30±17.51)min;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9~65(52.76±3.89)岁,体重(52.84±7.17)kg,手术时间(258.40±22.71)min。两组年龄、体重、性别构成、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两组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0.5 mg,鲁米那0.1g,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动脉压。F组芬太尼0.25μg/(kg min),异丙酚100~200μg/(kg min)持续泵入。R组瑞芬太尼0.25μg/(kg min),异丙酚100~200μg/(kg min)持续泵入,维库溴铵0.05mg/kg间断静脉注射维持肌松,均辅助吸入1~1.5%异氟醚,术中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麻醉药物的泵注速度。两组均术毕停止微泵注药,术毕前30 min停肌松药和异氟醚。
1.3 观察指标 用Datex-ohmeda多功能监护仪监护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到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手术切皮时 (T3)、手术开始60min(T4)、术毕时(T5)等时间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SpO2 、PETCO2、停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正确回答问题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计算机SPSS11.0 for windows 软件。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中血压和心率变化 瑞芬太尼组的SP、DP在T1较T0时明显下降(P
2.2 两组麻醉苏醒时间 两组麻醉时间无差异(P>0.05),瑞芬太尼组较芬太尼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正确回答问题时间均明显要短(均P
表1 患者麻醉、睁眼、拔管及回答问题时间比较(x-±s)
2.3 两组苏醒后情况 两组均无术中知晓,苏醒均较安静。瑞芬太尼组手术结束后15~20min伤口疼痛,而芬太尼组无。两组均有术后呕吐,但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瑞芬太尼组较芬太尼组插管应激反应小,镇痛作用强,术后苏醒快,睁眼、拔管时间快,镇痛作用消失快,与文献报道一致[1,2]。综上所述,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食道癌根治术中可产生理想的镇静、镇痛,其麻醉诱导平稳,术毕苏醒迅速而完全,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具有独特的优点。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空气质量三线城市方差性分析主成分分析
一、背景
1.地区发展的差异
空气质量优劣程度[1]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它直接影响到投资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因此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城市化建设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但是该过程往往会导致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大城市工业集中、大量消耗化石燃料,高密度建筑群又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一般一些发展城市的空气污染现象异常严重。人们在感受着城市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苦涩的回报――城市空气质量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各个城市[2]之间在经济上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别,城市逐渐被分为了几个等级。目前国内常见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最早起源于房地产市场,现在已演变成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划分。专家介绍说,常规的划分指标包括:综合竞争实力、城市发展规模(建设水平、人口、面积等)、辐射带动力与影响力、交通通达能力等许多层面;简单来说,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区域辐射力是划分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主要标准。
2.空气质量指标
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空气质量指数[3](英文:Air Quality Index, 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非线性无量纲指数。其数值越大、级别和类别、表征颜色越深,说明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越大。AQI分级计算是参考的标准是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参与评价的污染物为PM2.5、PM10、SO2、NO2、O3、CO等六项;所以,AQI采用的标准更严、污染物的指标更多、频次更高,其评价的结果也将更加接近公众的真实感受。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标的数据,分析城市发展与空气质量指数的关系,而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直接反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关系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随着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交通车辆密度的不断膨胀,各类能源的消耗也与日俱增;而且空气质量的治理不是一两项指标就可以奏效的,而是需要通过综合防治、长效管理才能得以恢复,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
二、一二三线城市之间空气质量的差异性分析
选取一二三线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5-10月份(数据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每月份的各个空气质量因素的平均值,具体数据见下表(选取了部分数据):
表1 各线城市在2013年5-10月的空气质量因素
1.差分析理论
方差分析[4]是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认为不同处理组的均数间的差别基本来源有两个:
第一,随机误差,如测量误差造成的差异或个体间的差异,称为组内差异,用变量在各组的均值与该组内变量值之偏差平方和的总和表示,记作SSw,组内自由度dfw。
第二,实验条件,即不同的处理造成的差异,称为组间差异。用变量在各组的均值与总均值之偏差平方和表示,记作SSb,组间自由度dfb。
总偏差平方和SSt=SSb+SSw。组内SSw、组间SSb除以各自的自由度(组内dfw=n-m,组间dfw=m-1,其中n为样本总数,m为组数),得到其均方MSw和MSb,一种情况是处理没有作用,即各组样本均来自同一总体,MSb/MSw≈1。另一种情况是处理确实有作用,组间均方是由于误差与不同处理共同导致的结果,即各样本来自不同总体。那么,MSb>>MSw(远远大于)。MSb/MSw比值构成F分布。用F值与其临界值比较,推断各样本是否来自相同的总体。
2.数据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2 空气质量指标的各个因素和城市之间的方差分析图
从表中可以看出:
影响空气指标的各个因素大部分具有显著性差异,综合评判空气质量的AQI在一二三线城市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M2.5、PM10、CO、NO2、SO2,五项指标在一二三线城市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这几个指标和工业发展的C排放、汽车尾气等具有明显的关系,所以,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城市的发展程度与空气质量因素之间密切相关。
三、一二三线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主成分分析原理和方法实现
1.主成分分析理论
主成分分析[5]是数学上数据降维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设法将原来众多的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X1,X2,…,XP(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较少个数的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FM来代替原来指标。那么综合指标应该如何去提取,使其既能最大程度的反映原变量Xp所代表的信息,又能保证新指标之间保持相互无关(信息不重叠)。
设F1表示原变量的第一个线性组合所形成的主成分指标,即 ,由数学知识可知,每一个主成分所提取的信息量可用其方差来度量,其方差Var(F1)越大,表示F1包含的信息越多。常常希望第一主成分F1所含的信息量最大,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1应该是X1,X2,…,XP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的,故称F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第二个主成分指标F2,为有效地反映原信息,F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在F2中,即F2与F1要保持独立、不相关,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其协方差CoV(F1,F2)=0 ,所以F2是与F1不相关的X1,X2,…,XP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的,故称F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构造出的F1、F2、……、Fm为原变量指标X1,X2,…,XP第一、第二、……、第M个主成分。
2.主成分分析的数据分析
影响各个城市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在分析城市发展程度与影响空气质量指标之后,为进一步说明提取的主成分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对一二三线城市中的代表城市进行进一步主成分分析(以北京为例):
表3主成分与原有变量的权重关系
结合图表和理论分析得出,
第一主成分:Z1=0.216*X1+0.240*X2+0.153*X3+0.216*X4+0.198*X5+0.066*X6-0.135*X7-0.134*X8
第二主成分:
Z2=0.156*X1+0.072*X2+0.270*X3-0.034*X4-0.121*X5+0.253*X6+0.288*X7-0.287*X8
第三主成分:
Z3=0.215*X1+0.221*X2-0.155*X3+0.440*X4-0.454*X5-0.559*X6+0.158*X7+0.168*X8
由于三个主成分达到了99.291%的信息贡献累计值,所以,基本上可以完全涵盖原有变量信息,则得出衡量空气质量的新的关系式:
Z=49.202%*Z1+35.956%*Z2+14.133%*Z3
用上述分析方法,对一二三线城市中选取的城市进行主成分分析[6],取各个城市半年内的主成分值的平均值表示这段时间的影响数值,得出如下分析表:
图4部分城市各个主成分的数值
经过主成分分析,原来评价各个城市的八个因素,缩减为现在的一到三个,明显减少了分析量,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更容易分析出数据间的规律,也使得空气质量的评价问题更易分析,但是,通过主成分分析中的主成分提取,并不能用来评价各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
图表中的主成分Z1,一线城市明显大于二线城市,二线城市小于三线城市,并不能得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图表中的主成分Z2,二线城市明显大于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又明显大于三线城市,部分地区没有第二主成分,这样也不能分析出相应的变化规律;而图表中的第三主成分Z3,仅有一个城市有,显然第三主成分不是分析的重点,也没有提供相应的分析结论,不具有参考价值。
整个成分分析的结果如图3所示,部分一线城市大于二线城市,二线城市大于三线城市;如果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得出和前面分析类似的结论: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程度和城市的发展程度成正比。但是,部分数据不符合该变化规律。所以,在对问题进行主成分分析时,不能简单的从简化问题的角度分析,这样会导致最终的分析结果和原来结果不一样;在进行对比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的规律进行分析。
四、结论及建议
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煤烟型污染,煤炭燃烧排除大量烟尘,是主要的城市空气污染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形成的城市空气污染已经威胁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在不断增加,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加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空气污染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上升,从图表分析可以看出PM2.5和PM10在空气污染中占主要比重,我们从天气状况也可以看出,城市阴霾天气不断出现,据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们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仅占2.4%,可想而知空气污染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一二三线城市之间的空气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分析影响空气质量的主成分时,将一二三线城市分开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污染物种类基本相同,而它们的比重随着城市发展加快也有所增加。
目前,我们城市的空气污染已经危害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由雾霾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也逐渐增多,研究表明,中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城市空气污染。并且城市的污染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就北京来说,2012年北京持续一周的雾霾天气给北京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亿,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我国应该重点治理城市环境污染,从一下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是治理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和煤炭的燃烧量;另一方面限制城市汽车的拥有量或者发展新能源供汽车使用。我们坚信,主要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每个企业家从自身企业做起,从减少一块煤、一度电、一升油开始,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空气质量一定会发展的很好,我们一定可以为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创造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 张晓婕. 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现状与分析[D]. 河北:河北经贸大学, 2010.
[2]刘松林,尹子民,基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子分析与评价[J],2006(04):277-280
[3] 蒋丽英. AQI指数更真实反应空气质量[N]. 苏州日报, 2012-11-7(第A04).
[4] 高惠璇.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 第一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6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