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人教育电子商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自考;教材建设;电子商务
一、电子商务专业自考教材建设存在问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商务专业(独立本科段)是为了适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本专业自1999年批准设立来,为突出专业特色,部分教材也调整过(如表1示),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自考教材的建设。但目前我国部分自学考试专业教材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仍显现出很多不足,严重制约了自学考试的健康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一)强调教材使用的统一,忽视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
无论是自学考试还是普通高等学校,每个专业都有其特定的培养目标,学科性质的差异和具体应用领域的不同,决定了其相应的知识体系也不尽相同,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的差异上。但从自考电子商务专业实际情况看,教材的选用忽视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如《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代码4147)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四个专业共用的教材。从考生实际情况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多数是文科出身,不擅长逻辑思维,对于理工科中纯理论的内容很难理解。从考试情况看,青岛市2008年4月份《计算机网络原理》平均通过率只有26.84%,其中电子商务专业考生处于劣势。
(二)专业课教材选用不精,把普通高校本科教材“拿来就用”
当前自学考试中使用的教材,很大一部分是搬用全日制本科生的教材。这类教材与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通常比普通高校本科生的文化程度偏低,成人教育的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难以理解;二是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和侧重点不同,使得在使用本科生教材对成人教育的学生实施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偏差,致使教材在编写体例、学科内容阐述等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自学考生的学习特点,读者针对性较差。
(三)教材更新滞后,内容陈旧,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更新
自学考试教育目前使用的部分教材更新滞后,在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方面多是传统的东西,教材建设跟不上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尤其像电子商务这种新兴学科,理论和知识体系更新很快,但教材内容陈旧。如《电子商务概论》2005年10月做了一次教材调整,目前使用的是2001年8月第一版教材(2007年印刷),描述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时,引用的数据都是2000年之前的,说服力不强。这种情况影响了学生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的更新。
(四)新旧教材过渡时期工作处理不得当
自考教材变更有利于推进自学考试的发展,缓解上面提到的三类问题,但教材变更过渡阶段处理不当,同样会产生负效应。当前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是:教材更换突然,新旧教材内容变动幅度大,更换教材后不能及时给出考试大纲及考试题型;针对新教材的第一次考试往往把握不好,出现仍然考察老教材内容,或是新老教材内容的结合等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专业自考教材建设
(一)指导思想
1.自考教材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他们有什么需要、学习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怎样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等,都是编写者必须落实的问题。
2.自考教材应以自学为中心。自考教材应当有较好的可读性,有更多的实例和具体的分析,有必要的背景资料和参考材料,有精选的练习题和思考题等。
3.自考教材应当以学会为中心。所谓学会,一方面要达到考试大纲规定的识记、领会、应用的水平;另一方面就是要易于形成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和能力。
4.自考教材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应当包括考试大纲、主教材、辅导书、练习册、参考资料、相关信息及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实验材料等。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开展远程网络授课,和名师面对面的交流。
(二)具体对策
1.完善教材建设体系,提高教材和辅导用书编写质量
(1)课本的编写与选用。要遴选工作态度严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担负自学考试教材的编写工作。教材编写者要认真研究社会及自学考生对本学科基本知识及应用技能的教育需求,分析自学考生的学习特点,制订富有针对性的教材编写方案。教材编写要求内容上突出重点、体例上科学合理、表述上正确通俗。精选专业课教材,尽量避免直接选用普通大学本科用教材,要依据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将准确、先进的知识提供给考生,还要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要求,从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上来确定教材编写的定向与定位。
(2)配套辅导教材的编写。所谓配套教材是指依据考试大纲对每个知识点考查的要求而编写的一套配套练习书或电子书籍。教辅书提供的试题考核点及出题形式应根据近年真题做出及时修订。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学习,教辅资料对于自考生的作用尤为突出。其一,可以帮助考生及时掌握教材中内容,并了解知识点可能的考查题型;其二,多数自考用书没有练习题,或者有题而不提供答案,这样考生可以借助教辅书进行实战演练并参阅习题详细解答攻克难题。从现状看,多数国家统考的课程都配有教辅材料,一些机构,如北大燕园他们拿出专门的专家分析往年考题,为考生提供了很好的资料。相比之下,主考院校和考生出现信息不对称,原因在于自考生手中唯一的专业课复习资料是教材本身。建议主考院校公开一些往年考题,并组织专家编写一些配套资料,或采用“活页文丛”的方式提供一些考试相关资料,增强考生信心。
(二)及时修订教材,保证内容的时效性,做好新旧教材过渡时期工作
对知识更新周期较短的学科,如经济类、法律类等专业的有关课程,根据其知识的时效性要求,及时补充完善或修订改版,与国家最新规定接轨。认真做好教材审定工作,杜绝修订版只换封皮,不换内容的做法。教材的出版印刷要选择信誉高、出版和印刷质量有保证的出版和印刷单位;采取强有力举措,严厉打击盗版自考教材行为。
类似电子商务一些新兴学科的理论研究不断趋于完善,可以适当将比较成熟的理论加入课本中,使自学者能够学以致用,避免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脱节。但要把握好修订周期,不宜过短,以保持教材内容的相对稳定,降低修订、改版费用;同时周期也不宜过长,避免知识老化,建议五年为一次修订周期。辅导书应伴随新教材同时投入使用,过渡期出题有针对性,严格按照新教材大纲编写试题。
(三)探索教材新载体,丰富自考学习方式,优化学习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如音像、光盘教材,计算机辅助教学等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育领域,引起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变革。教材载体也由单纯的纸张印刷转向多元化。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远距离教育的学习媒体,已出现印刷教材和网络教材并存的现象,教材的概念不再仅指一本文字的书。因此,自学考试教材建设,除印刷品的学习资料之外,应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多媒体学习资料的建设,利用因特网的方便、快速反应的特点,弥补教材修订周期长的缺陷,与书本学习资料互为补充,以方便考生学习。
总之,自学考试教材是教、学、做合一,知识体系、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有机结合。不断完善自考教材建设,可以充分发挥自考教材传授知识与育人的功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陈卫.深入研究创新机制建立符合自学考试特点的教材体系[J].中国考试,2007,(10)46-49.
各高校依托自身的优势学科及社会需求开设继续教育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以保证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要求。以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为例:最短学习年限,专科和专升本为2.5年,本科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自入学之日起在原规定基础上最多延长2年。业余班学习时间一般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和周六、日的白天。可见,实际上由于学生为在职学习,从学时上看,即使学生能够保证全勤参加选修的课程,学时也难以和普通本专科教学相比。
师资问题
继续教育教学的教师多为聘用,流动性非常大,通常每个学期都会有变动,至少在一个教学周期内有所变动。通常教学的重点内容会因教师的不同而有所变动,但教材不可能和教师同步变动;教师没有变化,但教材有变动,抑或教师教材同步变动,让学生特别是重修的学生难以适应。
课程设置问题
各高校依托自身的优势学科、社会需求开设继续教育课程,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根据学员的需求讲授教学内容,达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保障继续教育质量。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共开设有近160门课程,学生根据专业不同,平均每学期修5门以上的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教材基本与北京理工大学普通学历教育相同专业和相同学历的层次教材相同。显然,从课程设置方面,对有继续教育学历需求的学员来说,教育的质量要求没有降低。
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的现状
北京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始于1956年,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2000年在成人教育学院基础上成立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同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2001年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综合资源,具有机械、电子、经济、管理等4个类别15个专业,包括专科、本科、专科升本科等多层次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拥有成人教育在读学生8000余人。专业设置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电子商务、法学、人力资源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工商管理、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机械电子工程等。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经教育部2000年批准的15所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现有在校生32108人,毕业生16435人,其中3195人获得了学士学位。现开设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分为检测与维修、鉴定与评估、汽车营销、理赔与估损四个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学、工商管理、法学、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办学层次为高中起点专科、专科起点本科。
国家教育部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成人本、专科分性质类别学生数普通高等学校办函授总人数为2743336人,本科为1267715人,专科为1475621人,业余总人数为2056395人,本科为868485人,专科为1187910人。可见,作为以“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以及“211工程”和“985工程”学校的北京理工大学,在成人教育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当然,目前“211工程”和“985工程”学校在成人教育方面的发展基本相当。
对继续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明晰继续教育学员职业规划,模糊继续教育学员专业方向,整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依据学员完成继续教育或学历教育应达到的基本知识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要求,整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并制订相应的教育评价标准,给出全部基础课程科目及评价标准(学时或学分)及专业课程科目及评价标准(学时或学分)。具体而言,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依照社会的需求及学生的需求而定,可参照教育部给定的专业类别进行设置,而非按照专业方向进行设置,主要为基础知识课程、专业课程、工程应用课程。对于即将从事机械电子类产品的销售人员来说,不应限定其选择机械专业、电子专业或经济管理专业方向,更适合社会需求的可能是这几个专业知识的组合,限定某一专业则失去了继续教育的作用及价值。学员根据社会的需求及个人的职业规划需求而选择课程科目。只要学员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了基本知识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课程科目及评价标准(学时或学分)即可毕业。
1.明确继续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鉴于继续教育应是学历教育的补充,不能等同普通高等教育和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学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与普通高等教育学员存在差异,因此,对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是必要且紧迫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2)改革课程结构。强调课程要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3)改革课程内容。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4)改革课程的实施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改革课程评价方法。强调发展性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提高。继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学历教育,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应是继续教育的根本目标。
2.改革继续教育目标的课程设置
继续教育的师资及成人教育的特色决定了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能等同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应引入工程教育的理念,整合现有课程,保证课程设置少而精,避免宽而泛,学生学而有获。课程设置方案依据专业方向及学员需求而定。(1)侧重于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模式;(2)侧重于专业基础理论教育课程设置模式;(3)侧重于综合知识培养的课程设置模式;(4)侧重于工程应用理念的课程设置模式。继续教育的课程规划应强调工程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因此,课程设置时要系统地考虑,结合工程的若干子领域和工程应用的若干子领域,进行全面规划,专业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也应考虑。课程设置方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充分考虑理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实践课程、职业课程、特色课程,以形成完整的教学计划。
3.建立与继续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继续教育 教育评价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061-02
一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高等学历教育和各类培训的机会,为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继续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需要进一步改革。《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15年,形成资源比较丰富、结构相对合理、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办学与服务体系,提升继续教育参与率,各类社会成员有机会、有条件接受不同形式和类型的继续教育,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为此,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对我国目前继续教育的教学及课程设置模式进行改革,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更显迫切和重要。
二 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生源问题
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新时期继续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面向从业人员,以及有创业、择业、转岗需求人员和就业困难、失业人员开展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使他们在职业道德、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面向有接受中等或高等教育意愿的社会成员开展相应的学历继续教育;面向各类社会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规范、科技文化、文明生活、休闲文化和健康教育,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幸福生活的需求;建设各类学习型组织,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到2015年,学历继续教育在籍学生总规模达到1200万人以上。这表明继续教育应是普通学历教育的补充,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员数量多,基础知识及实践能力与普通学历教育人员存在差异,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不仅局限在学历教育,更为满足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2.继续教育的学时问题
各高校依托自身的优势学科及社会需求开设继续教育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以保证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要求。以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为例:最短学习年限,专科和专升本为2.5年,本科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自入学之日起在原规定基础上最多延长2年。业余班学习时间一般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和周六、日的白天。可见,实际上由于学生为在职学习,从学时上看,即使学生能够保证全勤参加选修的课程,学时也难以和普通本专科教学相比。
3.师资问题
继续教育教学的教师多为聘用,流动性非常大,通常每个学期都会有变动,至少在一个教学周期内有所变动。通常教学的重点内容会因教师的不同而有所变动,但教材不可能和教师同步变动;教师没有变化,但教材有变动,抑或教师教材同步变动,让学生特别是重修的学生难以适应。
4.课程设置问题
各高校依托自身的优势学科、社会需求开设继续教育课程,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根据学员的需求讲授教学内容,达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保障继续教育质量。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共开设有近160门课程,学生根据专业不同,平均每学期修5门以上的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教材基本与北京理工大学普通学历教育相同专业和相同学历的层次教材相同。显然,从课程设置方面,对有继续教育学历需求的学员来说,教育的质量要求没有降低。
三 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的现状
北京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始于1956年,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2000年在成人教育学院基础上成立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同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2001年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综合资源,具有机械、电子、经济、管理等4个类别15个专业,包括专科、本科、专科升本科等多层次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拥有成人教育在读学生8000余人。专业设置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电子商务、法学、人力资源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工商管理、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机械电子工程等。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经教育部2000年批准的15所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现有在校生32108人,毕业生16435人,其中3195人获得了学士学位。现开设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分为检测与维修、鉴定与评估、汽车营销、理赔与估损四个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学、工商管理、法学、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办学层次为高中起点专科、专科起点本科。
国家教育部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成人本、专科分性质类别学生数普通高等学校办函授总人数为2743336人,本科为1267715人,专科为1475621人,业余总人数为2056395人,本科为868485人,专科为1187910人。可见,作为以“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以及“211工程”和“985工程”学校的北京理工大学,在成人教育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当然,目前“211工程”和“985工程”学校在成人教育方面的发展基本相当。
关键词:电子商务概论;微课;教学设计
电子商务概论微课教学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走进了技校课堂,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微课教学研究,能够揭示微课教学活动的内在发展规律,对于提升电商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效促进电商微课资源建设等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认识微课
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微型课程的特点可以描述为“短、小、精、悍”:微课教学活动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合理、教学内容精练、课程资源应用面广,适合通过互联网传播和使用。微课教学的应用,有利于形成优质高效的教学资源,促使课堂教学形式创新、有效提升专业教师的能力,有效促进职业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融合。
二、“电子商务概论”实施微课的可行性分析
1.传统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电子商务概论”是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理论学时为40学时。目前,技校电子商务概论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还停留在教师主讲的模式上,学生学习枯燥,学习兴趣不高,进而难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以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学生。
2.微课模式的引入具有现实基础
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已成为师生校园生活的必备工具,微课也正是借助移动设备供学习者进行学习。针对这种情况,选取电子商务概论中有深度、内容相对独立的知识点设计了系列微课,同时包括与学习相配套的扩展性学习资源,支持学生使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由此建立起集趣味性、情景化为一体的数字化电子商务微课学习资源。
三、基于微课的电子商务概论教学设计流程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理论知识点多,教师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枯燥,无心学习。而微课通过微视频的教学方式,将过去枯燥乏味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取得比传统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课程教材并结合电子商务考证理论鉴定考点,我从中选取第一章“电子商务概述”为例,开展微课的教学活动。
1.课前微课设计
对新课中概念性的电商知识点,通过网络先以微视频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知识,以便学生通过移动设备进行预习。当然,教师也可以将微视频在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2.课堂微课教学
由于电子商务的定义较多且叙述较长,在讲述其概念时,教师就可以播放电子商务相关发展过程的视频,将冗长乏味的文字描述以动态的形式、生动化讲解,便于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案例:教学内容为电子商务概述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新课:播放电子商务产生和发展现状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用视频方式给出下列问题: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电子商务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
(3)教师讲解:①电子商务的定义,②电子商务的技术内涵和经济内涵,③电子商务的特点和影响。
(4)学生分组讨论:全班同学分成6个人小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个小组人数平均8人,允许同学自由搭配。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印象,共同提高,小组成员以协作式进行讨论,并把相关结论做好登记。
(5)教师巡视:教师认真关注各个小组的讨论过程,对各小组在学习中存在的相应问题给予适当的引导。
(6)学生结果展示:小组组员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
(7)学生相互评价:每个小组对其他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且打分。
(8)教师评价:教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部分,进行分析、讨论和讲解,教师首先以视频的形式给出解题的参考过程,接着通过针对性强的项目来实施教学活动,这样会更加容易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对各小组成果进行点评。
3.课后提升阶段
由于微课的视频时间有限,单纯依靠微视频学习,学生难以深入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需要课后继续学习,消化相关知识。此时,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等平台上传教学视频,便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上传一些相关的拓展性视频。这些微视频可以是电子商务的应用介绍等,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应用能力。
四、微课教学的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对微课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我们找了电子商务专141与电子商务专142两个平行班级,电子商务专141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电子商务专142班则采用微课教学。经过半个学期后,我们对两个班进行了电子商务概论测试,考试成绩按照分数段人数统计,电子商务专142比电子商务专141平均分高2分,微课教学有一定的效果,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外,也增强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其竞争意识。
五、结束语
将微课引入电子商务概论教学中,肯定能促进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完美融合,促进学生掌握电子商务所需的专业课程知识。在以后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将继续探索、研究微课在电子商务课程的实践应用,进一步强化微课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功能。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化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陈姝,胡冰新,王娜,林莹.“电力电子技术基础”微课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15.
[3]夏仲文.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与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4]邵华.微课理念引导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4,(5).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电子商务 实践教学
电子商务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十门专业核心课程,都需要配套的实践教学内容来支撑。独立学院的基本办学定位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这与电子商务的学科特点十分吻合。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真正能够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的学校并不多。大部分院校都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缺乏配套政策支持。独立学院虽然是新体制大学,但形成自己独有的办学特色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目前很多独立学院都自觉不自觉地照搬了母体院校的办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提法,还有待进一步落实。比如在政策方面,实验课的课酬一般都要低于理论课课酬;实验员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方面也不能跟普通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而是要低人一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一岗多职现象普遍,缺乏专人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开辟和维护等。
政策支持不到位,工作就难以开展。独立学院必须在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专职人员薪酬待遇、岗位设置等方面制定配套鼓励措施,才能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提供基础保障。
2.校内实验室建设硬件到位软件不足。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主要依靠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践两个部分来实现。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又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独立学院大部分都是近年来新建的学校,在初期的校园网建设、机房建设都有较大投入,一般情况下校内实现千兆以太网,校外通过专用光缆连接Internet或Cernet。不少院校还专门购置了一定数量的服务器,用以支持各类教学实验。
目前的问题是,硬件到位,但软件不足。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电子商务涉及的教学软件非常多,比如ERP、CRM、SCM、物流软件、交易平台、电子支付系统、电子报关系统等,有些专业软件一套就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投入。独立学院办学经费紧张,难以如数购买。另一方面是模拟的实验室软件大部分跟实际商务环境脱节,特别是数据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且很容易过时。学生在接触模拟实验系统后,很难得到真实的商务体验。一些企业实际应用的软件,又不具备教学功能,导入课堂的教学难度比较大。
3.中西部地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开辟难度大。电子商务虽然发展迅猛,但也只是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程度浅、规模小、投入少。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甚至是微型企业。这些地区的院校很难开辟到足够数量的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即使开辟了一些,也很难保证质量。大部分时候学生在这些单位没有实际的业务可以从事,更缺乏在职人员的指导。
二、加强独立学院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措施
1.大胆改革,创造条件,努力推进电子商务教学实践。独立学院虽然办学经费紧张,但体制灵活,工作效率高。针对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应该制定配套措施和激励政策。例如:鼓励校企联合建设实验室;多渠道凑错资金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实行放水养鱼政策,让电子商务实验室适当开展一些盈利项目,自己养活自己,减轻学校负担等。
此外,各教学单位还应该加强课程设计、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工作。比如为现有理论课程每个章节设计相应实验,从模拟、体验型实验入手,逐步深入到实战型实验、创业型实验等需要综合利用各门课程知识,多人配合的实验。加大实践课程的学分。改变以往期末考试决定一门课程成绩的简单做法,分阶段考核,加大实践部分的权重等。
2.另辟蹊径建设电子商务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也需要专业人员的维护管理,课程体系的建设开发,任何一所独立学院都难以确保所有工作全面到位。由西安交大、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21所高校倡导成立的全国高校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联合实验室的成功模式,值得独立学院学习借鉴。电子商务实验,大部分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这就为联合实验室的创建提供了可能,只要参与院校各自发挥所长,建设好某一方面的实验课程,就可以加合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
此外,充分利用免费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比如,鼓励和指导学生在淘宝网上开设自己的网店,在实战中全面掌握C2C业务流程;网络营销的方法;体验中小企业的在线管理;线上线下业务的无缝链接等。
3.无中生有开展校企合作。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应用环境不理想,并不意味着电子商务专业就没有实习基地可以开辟。实际上,很多企业正是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才难以开展电子商务。大学生受过专业训练,完全有能力帮助这些企业从简单的建立网站或加入第三方交易平台入手,逐步开展电子商务,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因此,中西部地区的院校在开辟电子商务实习基地时,不能只着眼于成熟的企业,更要看到广大的传统企业。这种做法,一方面满足了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教学实践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学校还可以跟企业联合,推出各类专业技能认证或举办各类专业竞赛,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推进实践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状况。
参考文献:
[1]黎军:浅析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
[2]朱新英刘琼黎彩红:民办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33)
[3]宋文生.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32)
[4]胡雷芳张丙元:独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开展ERP实训课的探讨[J].电子商务.2007,(06)
[6]尤后兴陈丹: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广场.2007,(10)
[7]李恒杰杨鼎新吴文昭: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的若干思考[J].陇东学院学报.2007,(01)
湖南西部地区地处云贵高原边缘,是一个苗族、土家族、白族等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地区,它具备我国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所定义的经济特征,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一直以来,该地区存在着人才“引进难、稳定难”的现状和困惑。因此,培育“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还需发展民族地区的成人高等教育。但是,湖南西北部民族地区的普通高校与发达地区相比,本身就存在着基础薄、教学资源匮乏的状况,因而投入到成人教育方面的教学资源少,在成人教育信息技术方面投入更少,故而信息化程度偏低。3G时代的到来,无疑为该地区的成人高等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一、3G及其功能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是通过开发和整合最新电子信息技术,将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多媒体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应用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来实现基于话音业务为主的多媒体数据通信系统。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与之前的系统相比,具有高速传输速率、视音频电话、视频社区等强大的信息功能。
我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有WCDMA、CDMA2000、TD-SCDMA三种,分别由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运营。根据《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与3G用户调查报告》和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提供的《2011年中国3G用户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3G手机用户2009年底为1325万户,2010年底为4700万户,2011年底为128亿户;使用3G手机上网用户的年龄分布集中在18~35岁之间,占到3G手机用户总体的839%。调查结果还显示,高速无线上网成为3G手机用户最感兴趣的业务,用户比例高达857%。由此看出,使用3G手机的人群已全覆盖了目前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的人群。
故而,3G技术的普遍使用及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的人群使用3G手机的高覆盖率,为老少边穷地区成人教育的“移动学习”方式奠定了硬件基础。
二、3G对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方式的影响1形成移动学习新模式,突破传统学习旧定式
传统成人教育模式,无论是脱产学习形式还是函授学习形式,其教学形态都是以“教室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反映在教学管理方式上则是学校“控制”着本校师资,教师“控制”着学生。这种传统的集中面授、工余自学的形式因成人学生事多时间少,一直存在着工学矛盾,且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已不能吸引成人有效地、自觉地学习。为了解决上述矛盾,远程教育在成人教育中的地位就得到了彰显。国际远程教育权威戴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博士把远程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 D-learning(远程学习)、E-learning(电子学习)和 M- learning(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作为新型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并且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在完成基本课程内容之后选择自己喜爱和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这种学习环境的改善,可以为成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服务,也为人人有平等参与终身学习的机会提供了条件。毋庸置疑,随着3G时代的来临及3G技术的普及运用,移动学习将是成人高等教育优选的主要学习方式。
2打破教学中时空限制,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在高等成人教育过程中,不论是移动学习还是远程教育,抑或是网络教育,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师生异地同步或者异地非同步的教学形式。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可以接入网络的地方,都可参与到学习之中,接受教育。但是,由于受到一些硬件条件的限制,如计算机、网络连接等,使得没有网络覆盖的区域,或者移动的交通运输工具上无法进行网络学习。
当前网络上提供的各种文本、声音、视频等学习资源日益丰富,为我们日常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技术上的不足使得网络学习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设备存储容量和网络宽带的影响。传统的手机网络在下载以文字表现形式为主的资源时,速度还可以,但视频、音频的下载速度已经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而3G的强大通信功能给移动学习带来了新的动力。首先提供了移动互联网,它主要由有线互联网、无线连接和灵便终端三个部分组成。有线互联网就是常说的Internet,无线连接是指由无线模块组成的网络,灵便终端是指具有终端处理能力的便于携带的终端设备。移动互联网与传统网络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克服了有线互联网不能移动的缺点,使得学习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到学习中来,打破了各种封闭的学习空间,课堂的地域性在理论上得到了无限的放大,只要是通讯信号可以到达的地方就可以实施移动教学,真正地把大家联系在了一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学习设备的容量得以不断增大,3G的网速也得以大幅度地提升,通过移动互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地上网查看或收集与教学有关的声音、影像、视频等资源,并从浩瀚的网络资源中搜索出有用材料。学习者同样也可以运用移动网络来搜索自己需要的内容,比如课程的重难点、常见问题等。学生不仅可以随时登录网络查询各种学习中的问题,还可以浏览、下载相关的课件、在线课堂、专家讲座等资料。
3远程教育形式多样化,实现了个性化的网络远程教育
随着3G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学习者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更易于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途径,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3G技术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
(1)基于短消息的应用模式。该学习模式基于GPRS网络WAP技术,主要以短信互动形式实现对移动学习系统的支持服务。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将内容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指定的服务器上,服务器在收到数据后进行智能分析、处理,然后再将结果回馈到学习者的终端设备上。对于该项功能,目前的手机终端几乎都具备。
(2)实时信息交互的学习模式。该学习模式主要是指通过QQ、BBS、电子邮件等软件来实现实时交流、多人交流功能。在这种交流模式中,教师可以通过语音同时对多人进行讲解,也可以在线即时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联系,更好地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咨询难题,共享学习的资源等。
(3)在线信息浏览模式。学习者可以使用无线终端,连接网络后进入互联网,访问教学服务器。Web网页是基于HTML格式存放的,不但可以供学习者进行信息的浏览、查询和传输文本,还可以浏览和传输一些图像信息。
对于终端学习者来说,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及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或者在几个要好的学习者之间建立学习小组,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吸收他人的优势,从而实现共同学习的目标。
三、3G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随着3G技术的发展以及3G技术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新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也逐渐地形成――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一种跨越了地域限制的学习方式,是移动通讯技术和移动计算机技术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是数字化学习的进一步扩展。它除了拥有数字化学习的优点外,还拥有了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地根据个人的需要,通过无线网络来获得教学资源、教学信息、教学服务,并进行各种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新型学习形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对于学习者来说,不必再为学习时间的安排烦恼,彻底地从工学矛盾中解脱出来,可以充分地利用生活工作中的零碎时间,通过3G网络随时上网进行学习;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也更加的丰富多彩,网络上拥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并且形式多样,如文本、视频、音频等多种内容,还有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的内容及形式。
(2)对于教师来说,其工作的重点也有很大的改变,在传统模式下,由于和学员接触的时间较短,教师的工作重点是备课,以及授课,对于其他方面的要求较低。但随着3G技术的应用,教师和学员的接触变得越来越多,学员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另外,还要做好对学员的指导工作,避免学员在海量的网络知识里迷失了方向。
(3)对于教学工作来说,从传统的面授、自学逐渐向学员的移动学习转变,且所占的分量也会越来越大。
四、3G教育功能的反思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3G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思考3G在应用于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设备局限性
3G技术应用于成人教育的关键在于3G终端设备的性能。目前市场上的3G设备基本上就是3G手机,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商用,教育性能涉及得不多。当前3G手机的核心功能主要集中在宽带上网、视频通话、手机音乐、手机购物、手机网游等方面。而且最关键的是当前的手机待机时间有限,不太适合进行长时间的、系统的学习。
2资源质量和检索效率有待提高
3G传输速率的提升,不仅给人民带来了方便,也使得网上信息量急剧地增加,信息资源良莠不齐,使得学习者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筛选,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而对于一些辨别能力较差的学习者还可能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到正常的学习。这也是3G应用于网络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3成本较高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与实训;师资培训
自2001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正式批准浙江大学等13所院校首批试办电子商务专业以来,我国高校的电子商务教育已经跨入了第6个年头,首批试办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已经有了第一批毕业生。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75所高校和近700所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在读学生已逾10万人。而据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中国)研发中心的统计,到2004年6月15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20%,远低于普通高校毕业生84%的就业率。通过对电子商务市场的调研不难发现,许多企业大量需求的仍然是电子计算机专业为主的人才。笔者认为这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程度不高有很大关系,目前许多中小企业还处于建立内部信息系统的初级阶段,因此对于电子商务的认知度并不高,而正是这类原因也使得不少院校认为电子商务就是应用电子商务的技术,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中过于重视技术类课程而忽略了商务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形势如果得不到扭转,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笔者将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的困惑归结为以下几点:
当前认为“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技术 商务”的观点还是有广泛的市场,许多学校也将这种认识带入学科建设方面,这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开设上力求面面俱到,以至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和实习环节,许多学校还只是停留在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方面,没有真正实现产业与教学研究的结合,学校教育体制和产业发展相互脱节情况较为严重;电子商务师资培养难以适应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对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与评判体系;电子商务人才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方面相比不具有独特性,在竞争中往往也难以获得优势。
迄今为止,电子商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概念。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电子商业示范法》中对于电子商业未进行定义,但它对电子商业的手段和内涵方面是有明确的界定的。其所称的“电子方法”不仅包括较为先进的通信技术的采用,如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也包括一般的通信技术,如电传、传真等。更考虑到必须顾及未来技术的发展,任何通信技术都不应排除在《电子商业示范法》范围之外。对于电子商业中的“商业”则作了广义的界定,包括商业性质的各种交易,如货物和服务贸易;分销和;租赁;工程建设、咨询、设计;许可贸易;投资;融资;银行业务;保险;开发协议与特许;合营或其他形式的工业或商业合作,空中、海上、铁路或公路的客、货运输等,而且不限于上述事项的各种商业性质的关系。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就其性质和应用的领域来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对不能单纯理解为“电子”加“商务”,或者“电子网络”与“商务”概念的简单叠加。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忽略了培养内容的具体化,因此一些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只是简单地将网络技术课程与商务类课程进行组合,或者是侧重于讲授技术类课程,附带讲一些商务类课程,这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等专业大量教学内容重合,造成的结果势必是电子商务专业所需开设的课程过于庞杂,过于注重技术本身,淡化了电子商务的本质和核心是商务本身。从电子商务本身的发展历程来看,技术的发展提供的是电子商务的手段,而商务活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是电子商务的灵魂所在。实际上,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传统商务更多地借助了传统的信息技术,而电子商务是现代网络技术下的产物,其本质与传统商务并无太大的差别。另一方面,互联网经济泡沫的快速破灭,加速了电子商务网站的重组与整合,有利于电子商务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和运营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已经产生了大量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例如美国的Ebay和中国的Alibaba公司,这进一步降低了电子商务的技术应用难度,使得从事传统商务的中小型企业也有了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同时也标志着电子商务专业化分工体系已经开始出现。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服务商的出现可能将电子商务应用推向新的高度。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成熟,电子商务技术不断完善,企业的下一步目标将不再是把大量资源投入网站建设和维护等领域,而极有可能转向商务应用方面,因而,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重新考虑。
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的课程设置的统一性、权威性与教材编写的规范性一直受到各院校及教师的普遍关注。在2001年5月召开的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会议上,各院校代表重点讨论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2002年4月的首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联席会议上,经过讨论、磋商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提出电子商务专业的10门专业必修课程,并指出各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侧重地选择6门主干课程。同时,还选出电子商务专业综合、计算机、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5个方面的课程建设负责人及电子商务专业9类必修课程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及成员。
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学科建设刚刚起步,与其他学科相比,远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指导实践的经验。从电子商务目前的发展前景来看,电子商务的未来并不限于特定的模式之中,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直都是实践先于理论。笔者认为当前电子商务教育的局限正是在于一直想寻求一个涵盖电子商务各种理论的学科体系,殊不知,网络技术的创新是无限的,而将技术与商务相结合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精确的判断力、较为广博的知识体系,只有将技术与现实商务领域的广泛需求相结合才能产生出较好的效应。因而笔者建议高校在今后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到电子商务市场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应当重视开放式课程模块的设计,适当降低技术类课程的难度,重点应放在网络条件下商务应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多开设将技术与商务紧密结合的课程,如企业供应链的管理、ERP的开发与运用、网络营销等。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引进“体验式”学习理念,学生可以在通过理论教学和模拟实验室操作后,自己在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如EBay、淘宝网等)上直接参与经营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各交易环节掌握电子商务的各个流程,如网上商店的开办、询盘、发盘、成交、支付和身份认证等各项内容,以此深化理论知识,并且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探讨完善电子商务的交易环节和提出创新的方案。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大部分院校都将大量资源、精力投入模拟实验室建设之中,主要利用一些软件公司已经开发成熟的课件模拟整个电子商务运作的流程,但应用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课件产品开发至今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与日益革新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不相适应,对于电子商务教学所起的辅助作用有限;另一方面,许多课件本身提供的功能有限,并不能真正模拟现实中诸如产品需求市场变化,针对顾客消费群体的不同消费倾向调整营销策略等较为复杂的电子商务活动。因而笔者设想应当利用当前已经普及化的网络技术,开展“互动式”模拟实验,可以先利用学校校园网建立电子商务模拟交易平台,当然这需要对信用认证、安全保密、网上支付等环节的技术手段进行完善,这方面可以参照一些成型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做法,开展第三方认证,网上支付可以借助网上银行业务进行,关键是鼓励学生多参与实务,提高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在毕业实习方面,许多高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就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实习方式,除了传统的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和学校组织集中实习以外,还采用了由教师或研究生负责一些电子商务项目的开发,本科毕业生进入项目组实习的新形式。
在师资建设方面,目前主要方式是引进高层次人才或对现有师资进行专门培训,如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师资的转型。而问题在于,国内电子商务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才开始不久,相当一部分优秀毕业生大都选择了各类企事业单位,可供给高校的人才数量有限。此外,现有师资转型往往也会产生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上的弊端,例如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往往侧重于电子商务技术,而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往往只注重商务知识的教授。因此,如何将二者融合还需进一步探索。笔者认为,对现有师资开展专项培训还需深入,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应当放开手脚,让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和空余时间进入企业开展市场调研、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甚至参与电子商务项目的开发和建设过程,才有助于整个师资队伍的优化。此外,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可以进一步拓宽,除学历教育之外,还可以在成人教育、专项培训方面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借助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实际运作经验实现校企双赢。在2005年10月举行的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践与就业论坛上,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提出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其新近成立的阿里学院将与高校共同开发合作项目,给校企合作展示了较好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阳光学院;企业专班;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7508(2016)05-0023-02
从211大学的二级独立学院到首批获批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阳光学院对自身的定位非常清晰,即培养具备知识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为了进一步巩固自身的这种定位,近年来,阳光学院在不断探索各专业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电子商务专业基于企业专班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
一、校企合作企业专班培养模式综述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在应用技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各自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其中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被公认为是应用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尤以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和澳大利亚TAFE等模式为世人所称道。目前国内试水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校较多,但涉入不深。在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理念环境中,校企合作的程度有待深入。目前国内高校本科教育所采用的产学合作模式较多,合作内容也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企业参与学校实验室建设、建立电子商务孵化器服务中心、师资队伍培训、项目实习制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具体的操作方式也较为多样,主要有“学—工—学—工”模式、暑期实习模式、学期内穿插短期合作模式、暑期实习与临时合作相结合。但大部分院校,尤其是本科院校涉入不深,培养计划没有大的变化,校企合作程度有待深入,以形成更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订单班多见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注重于特定企业特定岗位的实操技能,本科层次的企业专班较为少见。校企合作,共商培养计划,深入响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多以订单班的形式出现在各高职院校中。但高职院校由于学制较短,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训练单个岗位工作技能,对于基础理论和管理思维地训练相对薄弱。而本科院校企业专班相对少见。将企业专班概念导入到本科教育体系中去,将本科院校的“重基础”和企业专班的“重技能”很好地衔接,实现知识技能型人才地培养,是本论文结合阳光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众多应用技术性大学关注的焦点。
二、阳光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基于企业专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
根据湘潭大学刘巨钦教授提出的理论,独立学院应该坚持精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定位。阳光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较低,而企业对电子商务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是具备较扎实的电子商务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在知识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结合市场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阳光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确定了自身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如下:第一层,基础训练层。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根据阳光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因此阳光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首先着眼的是改革培养方案,加强各课程的课内实践环节课时,针对各基础课程构建校内模拟实验环境,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加深对课程知识地理解和巩固。第二层,综合设计层。训练学生对各课程所强化的知识体系以及相关课程之间的关联知识体系地分析应用能力。要使学生能够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体系知识架构,必须通过对知识应用地综合训练才能实现。针对这个部分的目标,阳光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主要通过构建体系完善的独立的课程设计体系来实现,在课程体系中,大幅度融入企业专班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辅以商务嘉年华的专项竞赛以及开展各种形式地电子商务讲座以强化学生在不同环节地能力训练。第三层,应用创新层。训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和社会直接对接,直接面对实践环节中的各类专业问题,通过对问题地分析和解决,从而达到对知识地深入理解和升华,进而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地转化。针对这个部分的目标,阳光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包括组织学生深入专班企业参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建设实践实习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深度;打通学生“基础训练”—“综合设计”—“应用创新”环节,让专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深入企业的实战业务,在专班对接企业实习,以对接企业的实践为题作为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主题,从而实现应用创新的目标。以上三个层次是我们目前在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在这个思路中,基础训练层是基础,综合设计是桥梁,而应用创新是目标。在这个体系中,我们将企业的实训信息分层次地融入我们的培养模式。
三、阳光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基于企业专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内容
根据前文所提及的培养模式架构,阳光学院在多年地探索中对具体企业专班体系的内容和做法做了如下细化:1、校企合作,共商培养方案,共建企业专班本培养模式主要尝试校企合作,共建专班,培养在掌握扎实电商理论基础的基础上具备企业实操技能的企业专班。具体思路是通过校企合作,共商专班专业培养方案,在原有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上,通过增设专班专业选修课的方式,针对每个企业专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探讨,确定出6门专班选修课程,纳入到专班的培养方案中。具体的,通过整合目前资源,本培养模式拟为电子商务专业设计两个企业专班,分别是“百度系专班”和“阿里巴巴•淘宝系专班”,分别代表目前主流的两大体系电子商务运作方式,选择与阳光学院电子商务教研室有深入合作的企业与之共建。在“百度系专班”的培养方案中,考虑增加如下6门课程:《搜索引擎原理与推广》、《SEM原理与方法》、《SEM原理与方法实训》、《SEO原理与方法》、《SEO原理与方法实训》和《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在“阿里巴巴•淘宝系专班”的培养方案中,增加如下6门选修课程:《B2B网络营销实务》、《第三方电商运营》、《商务型网站建设》、《小微企业网络推广》、《电子商务服务》、《电商精英串讲》。这些课程主要是在课程体系的“综合设计层”这个层面的。为了保证该层面课程的顺利导入,在本模式中,还设计了企业导师讲座制。2、企业导师讲座制为了更好的支持“综合设计层”的专班课程,本培养模式在“基础训练层”导入了“企业导师讲座制”。方式是不定期邀请企业导师为专班学生及其他学生开设电子商务相关领域的讲座。校企合作企业往往都汇集了大量的行业资源和行业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及时捕捉到电子商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实战经验,这些信息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而言是一笔巨大财富,也能够弥补校园理论教育的短板。3、实习支持本培养模式同时还设计了专班企业实习支持环节。现有的环境下,学生的实习时间相对分散,学生到企业刚刚上手就要结束实习,因此学生很难在正常就业市场寻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专班学生由于在培养计划内就接受了企业的实践技能训练,能够在实习一开始就正常开展企业业务。因此本培养模式下的实习支持思路是由专班企业在学生实习环节提供实习岗位,供学生实战实践技能,提升课内学习效果。4、各类电商大赛各类电商大赛同样是本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系活动“电子商务大赛”,在专班课程中选择优秀的学生团队和作品,经过企业导师和在校导师的联合指导,针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真实案例进行电子商务大赛的参赛题目选题和进一步指导,进而参加比赛。优秀作品进一步参加各类更高级别的比赛,如电商三创赛,互联网+等比赛。这不但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多渠道的学生激励机制,也能孵化出一批优秀的学生课题,同时,也能结合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四、总结
开放平台,增强校企合作是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模式的大势所趋,阳光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坚持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为培养掌握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知识应用型人才,不断开发开放性平台,推进高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罗明明.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4):192-193.
[2]吴瑰,陶俊,韩永平.关于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实战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9(2):20-22.
[3]王国玲.浅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3,(3):160-161.
[4]李逸平,邓柳莺,郑吕燕.独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现[J].电子商务,2013,(1):81-89.
关键词:电子商务;就业;人才培养;能力
1就业能力概述
国内外学者对于“就业能力”和“电子商务”的定义各有不同“。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伊始的英国,被定义为“可雇佣性”,也就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随着市场不断进步和变革,对于就业能力的研究也不仅仅停留在浅层次和小范围的研究,而是更加注重研究的内容和深度。并且就业能力研究方向主要是集中在高校的就业课程,以及职场培训等问题上。国外学者富盖特(Fugate)对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个体在其职业期间确认和实现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1];布朗(Brown)提出,就业能力是找到并保持不同就业的相对机会[2];英国工业联合会(CBI)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为适应雇主或顾客的变化的需要而具备的资格或竞争能力,以及在工作中释放激情和潜力的能力[3];Hillage和Pollard将就业能力定义为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需要获取新的就业机会时所需要的能力[4]。国内学者也对就业能力的定义进行了探讨,郑晓明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5]。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对就业能力有不同的定义,本文认为“,就业能力”就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总和。
2电子商务大学生目前就业存在的问题
2.1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的需求不对等
目前社会上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的需求量很大,就业岗位空缺,但是实际现象是电商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出现就业难的状况。据新华社报道,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仅为20%。电商专业的大学生不是自己想干什么而是能干什么。
2.2大量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步入其他行业
毕业后大量电子商务大学生步入其他行业,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一些比较稳定而且待遇比较好的工作,比如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
2.3大学生对于自己以后的就业目标盲目
目标岗位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需要哪些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6]。
3大学生结业能力结构分析
基于这些问题本文主要利用搜集文献的方法对电子商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因素、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因素的分析: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从而得到就业能力的评价体系,找出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美国劳工部就业技能调查委员会曾提出,新世纪就业人员应当具备三大基础和五大能力。三大基础分别是能力基础、素质基础、思维基础;五大能力是资源确定、组织、规划与分配能力,处理人际关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对复杂相互关系认知并系统运作的能力,能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工作的能力[7]。国内学者张琛麟等认为就业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的储备能力,即大学生拥有某项专业技能并能够运用这些技能的能力;二是实践能力,即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三是心理情感技能,即大学生在生活与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管理情绪的能力,以及乐观对待所遇见的挫折,及时调整心态的能力[8]。综上可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因素有多种,本文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后认为电子商务大学生就业能力由三要素构成:一是基础能力:学习能力、忠诚意识、诚信意识;二是专业技能:如PS技能、外语能力、宣传策划能力、计算机能力、编辑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营销能力、驾驶能力等;三是思维能力:对一个事物或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反应和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方法及结构模型的分析
国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Fugate等构建的三维度的心理—社会性就业能力模型,包括个体适应性社会和人力资本、职业生涯识别[9];Yorke和Knight提出的USEM模型,包括理解能力、技能、自我效能、元认知四个维度[10];Pool和Sewell构建的“就业能力的关键构成要素”(CareerEDGE)模型,就业能力由高层的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与底层的职业发展学习、工作生活经验、专业知识技能、通用技能和情商构成[11]。在国内,杨旭华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四维度模型,并形成“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量表,用于“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测量[12]。肖云等通过因子分析法采取问卷调查和配额抽样方法,对重庆市8所高校和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找到了3个公共因子[13]。刘奎颖等从企业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维度,并总结归纳出构成就业能力的7个因子,分别为团队协作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人的品质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知识能力、领导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14]。
5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建议
5.1注重大学生能力培养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自身是关键主体[15]。从定义看,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加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寻求解决就业的方法,注意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培养自身主动学习探索的积极性。5.2加强教师就业能力提升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电子商务本来就是个新兴专业,作为专业老师,不仅要学习书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深入实践企业和公司学习;老师也要改变教学方法,提倡“以赛代教”“、以赛代练”。学校应该通过企业选聘、企业实践、挂职锻炼、高校招聘、社会服务等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电子商务技能大赛是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技能竞赛促进学生学习,更好地培养专业技能,同时帮助学生主动开阔眼界,培养形成创新思路,提升创业技能,增进创业成功的信心[16]。
5.3建立就业能力培养体系
学校应坚持与时俱进,在课程的选择和安排时要与实际紧密结合,要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能找到并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做到进一步的改进,教育教学模式要能真正适应本学校本专业学生,和社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能够真正得到检验,在实践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对课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做到活学活用,不断提升和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和转化能力[17]。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通过对毕业生调研所显示的具体数据和社会市场需求导向修订教材,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使学生所具有的能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使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适应社会需要[18]。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寒暑假时到相关工作岗位进行本专业实习,或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见习活动,建立学校内部就业信息交流平台[19]。要建立健全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的学科联盟就业工作机制,从制度层面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20]。建设高水平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学校教学要能体现出理论和实践之间充分结合。理论不应该是空洞的,要能真实地加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实操能力。实验室能提供更好的平台,将产品实物以及操作流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实验层面。
5.4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学校和社会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机会。在校内创业园区真实运作电子商务企业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及相关工作岗位流程和职责,充分了解和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创业,可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校企合作能够将高校和企业中的优质资源进行结合,充分做到“产学结合”。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加强“校企合作”,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主导。将校内外一切资源充分利用,使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加深。在理论教学之外,大力加强实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园区的建设,为学生增加实训机会,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除在校企合作中开展的实践活动外,校企之间可以进行研究和探索出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学生在哪一环节或者哪些能力上还有欠缺,共同探讨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有针对地和更加实用地进行教学内容,去掉教学中空泛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学生就业能力[21]。
5.5把握就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关系
大学生在注重就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综合素养的培养,不能一味地注重就业能力,忽视综合素养。综合素养是就业的基础,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掌握好一个尺度。
作者:李向阳 唐光海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5]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
[6]朱艳艳,蓬耀.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0).
[8]张琛麟,崔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J].科技教育,2015(21).
[12]杨旭华.“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2).
[13]肖云,杜毅,刘昕.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基于对重庆市1618名大学毕业生和272家用人单位的调查[J].高教探索,2007(6).
[14]刘奎颖,郄丽娜,黄春萍.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及其与就业满意度关系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12).
[15]薛荣生,眭国荣,徐源.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9).
[16]孟娟娜.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5(04).
[17]阮灵杰,费江波.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调查报告[J].创新教育,2015(21).
[18]孟晓红,何伟峰,王秋红.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5(4).
[19]罗小涛.大学生就业能力教育的缺失与治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