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乡规划与建筑范文

城乡规划与建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乡规划与建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乡规划与建筑

第1篇:城乡规划与建筑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筑学;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学是研究城市的建筑设计与建筑群的规划设计及其环境的科学,在中国现阶段,城乡差距日益增大,很多农村都转向了城市,城镇化趋势加强;只有依据建筑学的理论和研究,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的蓝图,充分的利用国家短缺的土地资源,成为目前的主要问题。正确认识城乡规划的困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建筑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研究,统筹城乡规划,显得尤其重要。

1 城乡规划所面临的困境

城乡规划建设是我国社会主要国家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仅影响着城乡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因此,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必须全面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方案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

(1)过多地强调了城乡规划建设的唯一性,而忽视了对未来发展的预测,从而导致城乡规划建设模式固定,多元化发展受到限制。

(2)忽略了对民意的调查,没有本着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出发,从而过度重视城乡规划建设中居住环境的改善,而忽视了对城乡安全设施的完善以及城乡交通便捷性的规,难以有效保证安全性与可靠性,造成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只是片面提高,而无法全面提高。

(3)一些地区的城乡规划建设人员盲目地扩大工业规模、追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忽略了自身的承受能力,造成城乡风貌协调性降低、各项设施的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不利于城乡的全面发展。长期下去,在东部沿海城乡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将继续扩大东西地区的差异,不利于我国社会注意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2 城乡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

城乡规划的法律规范体系指国家现行的有关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以及修改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城乡规划作为一项制度,在宪法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层面都有相应的规范对其加以规定研究城乡规划的法律规范体系有利于系统全面地把握城乡规划制度,明确城乡规划与其他规划制度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推动城乡规划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城乡规划法律规范体系的构成)。首先是宪法层面上, “宪法” 第十六条第五款规定: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的利用土地;第八十九条关于国务院行使的职权中规定: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城乡建设事业等行政工作。

宪法的这些规定提出了公民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并且授予政府管理城乡建设的权力,也构成城乡规划对公民使用土地进行建设加以限制的宪法依据《城乡规划法》系统规定了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程序,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构成城乡规划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第五章建设用地对城乡规划的建设用地规划和用地程序做出了限定:这些规定与城乡规划法中有关城乡规划的内容共同构成法律层面上的城乡规划体系再次是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层面上;《城乡规划法》颁布后,《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并未废止,依旧具有效力。

《城乡规划法》亦规定城乡规划的编制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上述规定在法律规范层面界定了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即城乡规划的编制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细究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土地为对象,界定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城乡规划则主要以城乡建设用地为对象,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内的建设活动。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规划的前提;对于两者内容冲突的情形,应认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效力优先于城乡规划。

3 如何统筹建筑学和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建设可操作性与有效性的提高,需要相关规划建设人员全面思考城乡发展实际情况,统筹建筑学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并对各个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统筹规划,以便提出更为科学有效的城乡规划建设方案,实施可操作性更高的城乡规划建设措施,为促进城乡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为原则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也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并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对城乡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充分发挥资源为人服务的作用,以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的有序进行。

(2)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周边乡镇建设的战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城乡规划建设中,必须要注重城乡建设的顺序,加强城乡之间的互动,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乡镇发展为主要

战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并以产业发展、城市空间拓展为重点,实现城乡的全面对接,加快城乡同步发展的步伐

(3)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规划建设方案的有效实施。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完善,尤其是对欠缺方案实施的监管,必须加强力度,集中精力抓细节、抓方向,应提高方案实施的科学性。

(4)强化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品味。新时期的城乡规划建设,不仅要合理配置资源,发展工业与服务产业,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地区经济水平;同时,还要着重建设文化,开发城乡的文化资源,使之形成文化特色,为城乡居民的生活添加文化色彩,从而构建浓郁的城乡文化氛围,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品味,促进城乡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5)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法律规范性与权威性。相关部门必须针对现阶段城乡规划建设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局面进行全面分析,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切实提高城乡规划工作的法律性,使其能够在法律的保护下有序、有效进行,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城乡规划建设人员必须提高重视,全面思考,针对城乡发展的特点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建设;以建筑学理论为基础,从而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乡的国际竞争力,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定将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统筹与建筑学的发展关系,逐步向着现代化、先进化、国际化道路迈进。

参考文献

第2篇:城乡规划与建筑范文

【关键字】绿色建筑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原则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设计

1、建筑环境分析与设计

绿色建筑环境分析与设计包括室内外环境分析与设计,其中室内的声环境、光环境以及空气品质等为室内环境分析、设计的主要内容,绿化设计、公共设施集约化设计等为室外环境分析、设计的主要内容。

(1)绿色建筑室内环境分析与概念设计。良好的室内环境对于居住者的身心愉悦、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学习效率。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概念设计在满足室内环境质量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以降低建筑能耗为出发点,充分运用可再生资源,减少碳排放,降低建筑设施增多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与破坏。通过利用现场资源来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将建筑内部的使用功能区划分归类,如将具有同样使用功能的区域设计安排在指定的空间内,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及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节能,而室内空气的对流畅通又降低了用户对空调等设备的依赖;利用自然资源还可以完成室内的防潮、除湿、换气等事项,同时也增加了室内人员的舒适感和愉悦感。

(2)绿色建筑室外环境分析与概念设计。从宏观方面而言,绿色建筑室外环境分析和设计以保护环境、节约土地、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重要的出发点,实现建筑工程的科技性、经济性、地域性以及可持续发展。在此笔者将重点对室外环境中的绿化设计进行一些分析。这种绿化设计通常包括屋顶绿化、墙面绿化、阳台及窗台绿化等。对于城市建筑来说,屋顶的绿化设计就是对特定范围内居住环境的生态平衡及生活意境的创造。据研究,城市建筑物植被每增加10%,就能在夏季最炎热的视觉中将白天的温度降低2~3度,这既美化了人居环境,又能使夏季降温、冬季保暖,同时还吸附了浮尘颗粒,降低了大气污染。

(3)建筑材料的选择。根据有效场地选择来减少材料的需求量,并就地选材或在允许的地方使用旧材料,这样省却了高昂的环境代价费用,减少了能耗和浪费。在使用新材料时要首先选择最低消耗、而且具有再生性、可持续生产并能回收的材料。例如在木材资源丰富的地区,考虑增加可再生、可回收的木材材料的使用率;就地选取本地区的青石资源,用于建筑物的基础和修桥、补路等,不仅美化了建筑环境,而且营造了地方特色,还节约了资源。

2、绿色建筑节能概念设计

依照当地气候条件,认真研究节能减排及能源利用技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耗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绿色建筑可再生资源利用的概念设计可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绿色室内设计所使用的原材料大多保持着原材料的质朴本色,因此能够就地取材,即选用当地常见的材料或是可回收的材料,对塑料、玻璃和工业废弃物等进行再生的利用。

4、绿色建筑智能概念设计

绿色建筑智能化概念设计可利用温度、湿度以及风力等自然条件设计出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以保障室内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效率。通过完善的智能化概念设计以促进绿色建筑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

5、绿色建筑节水概念设计

中国属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节约用水是现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应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绿色建筑供水、排水、卫浴用水、建筑物周围景观用水、绿化用水等都是排水设计的一个重点。绿色建筑内部需要大力提倡并推广节水型器具的设计与应用,在进水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余压,设计建设建筑区域中园林绿地节水灌溉设施;开发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性水用于绿地的灌溉等利用途径;设置合理、完善的室内给水系统,并按照室内水用途分别设置水表,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科学设计冷热水以及开水供应系统,或者是采用分质供水。

6、绿色建筑地下空间的利用与节能设计

建筑体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使城市从单一的地上空间趋于向地上地下综合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缓解城市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紧张、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实际问题;同时,由于地下厚实的土层受地面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使得地下空间具有冬暖、夏凉的优势,因此,可设计成一种节约制冷与采暖耗能的最经济有效的建筑形式,从而提高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

二、绿色建筑概念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不仅关注建筑自身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以体现建筑的“绿色”化,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创建一个舒适健康、安全便利的居住场所,满足居住人群对建筑功能的需求。绿色建筑概念设计原则围绕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个关键,并将其贯穿于建筑选址、规划设计、功能设定以及建筑材料和技术选用、设备安装乃至建筑工程完工后的营运、维护等进程之中,充分把握概念设计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重视人、自然与建筑物三者之间的互动。

1、整体及环境优先

在设计中,绿色建筑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与周边环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因此,力求所谓的最佳环境效益,就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关心与尊重。如对当地文脉的保持、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等,加强对建筑所在地的地形地貌以及技术、材料的重视及利用,搞好建筑环境的绿化,降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运用独特的美学原则以充分展示建筑体的时代精神。

2、简省高效

绿色建筑概念设计就是要体现对能源节省的原则。要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运用电子和信息技术等诸多手段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并加强建筑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的预见性研究,使近期规划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为建筑物后期扩展和建造留下充分的余地。

3、健康舒适

在保证适用性的基础上,增强建筑的自然通风、透光等,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保证住户工作及生活、学习环境的绿色、健康。

三、结束语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气候环境差异较大,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特点加强绿色建筑的普及与推广。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探讨力求达到绿色建筑概念设计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加强政府对建筑节能设计管理的职能,建立良好的设计环境和政策支撑,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综合能力,充分利用建设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于绿色建筑概念设计之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30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陈宇峰.绿色建筑的概念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08(3):3-4.

第3篇:城乡规划与建筑范文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为做好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提高对做好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养老服务设施是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方面,各地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养老服务类型和方式不断出现,养老服务设施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急需提高。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民政、老龄办等主管部门应对此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

合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要求,结合老年人口规模、养老服务需求,明确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并将有关内容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加强区域养老服务设施统筹协调,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要按照一定规划期城镇老年人口构成、规模等因素,合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类型、布局和规模,实现养老服务设施的均衡配置。

在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要按照城市、镇总体规划要求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布局、配套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和规模;编制养老设施规划应与城市人口布局规划、建设用地规划、居住区或社区规划、医疗卫生规划等相关配套设施规划进行协调和衔接,积极推进相关设施的集中布局、功能互补和集约建设,充分发挥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并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和规模。

严格执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和土地使用标准是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活动的技术依据,严格执行上述标准是保障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实现工程设施功能和性能、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前提条件。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宣贯培训,从2014年起,将有关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培训纳入执业注册师继续教育培训要求,使从业人员全面掌握、正确执行标准规定,提高从业人员技术能力。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咨询机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建设项目土地供应、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工程设计文件审查、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程项目竣工备案等职能部门和机构,应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把好审查关、监督关。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民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和工作需要,开展有关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地方标准编制工作,进一步补充和细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强化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审查和建设监管

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查过程中,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严格贯彻落实《意见》所提出的人均用地不低于0.1m2的标准,依据规划要求,确定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建设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对于单体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应当将其所使用的土地单独划宗、单独办理供地手续并设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必须按照《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设计、施工、验收、备案等环节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新建居住(小)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应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对建设项目依法用地和履行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的情况进行检查核验,并提出检查核验意见。

开展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监督检查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监督检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新建城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新建居住(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实际配套情况、工程建设标准执行情况等。监督检查报告于当年11月底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城市、镇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中,应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评估,对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滞后或总量不足的,应在城市、镇总体规划修编、修改时予以完善。

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将对各地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适时进行专项督查。

建立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协作机制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民政和老龄办等部门,应按本通知要求做好沟通协调,建立协作机制,制定年度计划,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共同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实现《意见》规定的发展目标,使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40张。

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按照住房开发与养老服务设施同步建设的要求,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依法及时办理供地和用地手续。

各地民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养老服务业务指导,对养老服务设施选址和布局提出建议。各地老龄办应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对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提供支持并给予指导。

做好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宣传工作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取得的成果,积极参与民政、老龄办等部门组织的涉老、为老、养老宣传活动,扩大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影响,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监督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良好氛围。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统计,工作进展情况于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15日前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全年工作总结于每年12月15日前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请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确定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负责处室及联系人,并填写《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联系表》(见附件),于2014年2月28日前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第4篇:城乡规划与建筑范文

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实施,我县城乡建设正沿着提升城市化、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方向迈进。为了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发挥规划对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调控作用,明确职责,理顺关系,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及我县城乡建设的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市化、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提高城乡规划编制水平,健全城乡规划决策机制,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监管,加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战略导向、统筹协调和空间资源配置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方针:

(一)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高城乡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二)坚持城乡统筹。统筹安排城市和村镇建设,统筹安排人民生活、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布局,努力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

(三)坚持集约发展。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据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力争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坚持依法管治。依法开展城乡规划编制,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各项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监管,确保城乡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二、范围职责

(五)城乡规划管理的范围为县行政辖区,涉及面积1213平方公里,重点为中心城区和乡镇规划区。

(六)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代表县人民政府协调、审定城乡规划中的重大事项。

(七)县规划局是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乡规划管理日常工作,必要时可设置直属派出机构,以强化规划管理。

三、规划编制

(八)建立城乡规划新体系:城乡规划应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它规划相协调,形成城乡全覆盖的城乡规划编制新体系。以《县域总体规划》为核心,加强以下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

1、县域分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2、乡镇和村庄规划;

3、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保护、水资源保护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专业规划。

(九)建立城乡规划分级编制机制

1、县人民政府负责编制的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县域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具体工作由县规划局会同有关部门承担。

2、县规划局负责编制的规划: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城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3、县规划局协同有关部门负责编制的规划:中心城区各类专项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县域范围内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规划。

4、县风景旅游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编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5、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编制的规划:镇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镇乡、街道所属村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

四、规划审批

(十)建立城乡规划分级审批机制

1、县域总体规划、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及详细规划经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县人民政府报请上级政府审批。

2、县人民政府审批以下规划:

(1)县域分区规划、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县域范围内各类专项规划;

(3)县域范围内重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规划;

(4)中心城区重要地段城市设计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5)镇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6)村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

五、建设项目审批

(十一)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的科学性、严肃性,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由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和县规划局二个层次组成。

(十二)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审定下列建设项目规划管理事项:

1、县域范围内总投资800万元以上政府财政性资金项目的选址。

2、县域范围内各类公开出让地块的规划选址。

3、中心城区主要道路(详见附件)两侧各100米、历史街区和文物单位重点保护区周围100米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的选址。

4、中心城区标志性建筑、重大公建项目、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贸、物流、办公等项目的选址。

5、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选址。

6、中心镇标志性建筑、重要公建项目、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办公综合楼项目的选址。

7、建制镇规划区内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重大项目的选址。

8、其他规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认为需提交的规划管理事项。

(十三)县规划局负责办理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审定的审批事项,审批除上报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审定以外的日常规划管理事项。

(十四)为简化建设项目方案审批环节,规范审定程序,中心城区内建设项目建筑设计方案审定按下列程序办理:

1、中心城区标志性建筑、重大公建项目、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贸、办公楼、综合楼、用地面积10亩以上的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建筑设计方案,由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论证,并提交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讨论同意后办理行政许可。

2、其他建设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由县规划局组织论证、审定后办理行政许可。

(十五)镇乡规划区内建设项目建筑设计方案审定按下列程序办理:

(1)镇乡标志性建筑、重要公建项目、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楼、用地面积10亩以上的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由镇乡人民政府初审后报县规划局,由县规划局组织专家论证、审定后办理行政许可。

(2)其他建设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由镇乡人民政府初审后,报县规划局审定后行政许可。

(十六)中心城区标志性建筑、重大公建项目、用地面积10亩以上的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建筑设计方案,由建设业主负责邀请2家以上建筑设计单位设计建筑方案,进行方案优选。

(十七)中心城区内严格控制零星工业项目,新建工业项目都应选址定点在相应的工业园区内;现有工业企业在工业园区外的技术扩建项目的用地面积须从严控制。

(十八)工业园区内工业性项目符合工业园区详细规划的,直接按程序报县规划局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十九)中心城区内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的项目原则上不予以批准,若确因客观情形变化而需调整原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按规定程序上报批准后,规划管理部门方可办理该项目的规划许可手续。

(二十)中心城区限制小地块开发或单栋住宅项目建设。

六、监督管理

(二十一)严格依法实施城市规划。凡是已经纳入城乡规划的“红线”、“黄线”、“蓝线”、“绿线”、“紫线”、“黑线”管治空间,各有关部门必须依法加强控制,不得另作他用。对近期建设地段以及政府储备的土地和拟向社会供应的土地,必须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土地市场供应的规划管理依据。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段不得出让、转让和开发建设。

(二十二)加强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许可管理。各类建设项目报发改部门审批、核准和备案前,必须按项目建设程序,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项目选址意见。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和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等特殊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的选址,须经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后,依法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未按规定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书的有效期为一年,需延期的应当办理延期手续。

(二十三)加强建设项目批后规划监管。各类项目必须按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施建设。县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建设局要加强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管和规划综合验收工作。建筑物应按批准的用途使用,工商部门进行工商登记时,要认真核对注册场所是否符合规划许可的用途,涉及建筑物用途改变的,应先行办理建筑物用途变更手续。建设用地转让过程中需要进行分割和改变规划控制指标的,必须重新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凡未经规划综合验收的建设工程不得投入使用,房产管理部门不得办理房产权属登记。

(二十四)加大违法违章建设的查处力度。相关部门应及时制止和查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对已发生的违章建筑,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查处。项目竣工后的实测建筑面积必须控制在合理误差范围之内。合理误差范围之内的超出面积应按原出让时的楼面地价补交土地出让金;超出合理误差范围的建筑面积应按竣工时的楼面市场评估地价加倍补交土地出让金。如超出面积部分严重影响城乡规划实施,要依法予以拆除。

第5篇:城乡规划与建筑范文

一、《城乡规划法》的宣传情况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

《城乡规划法》的颁布与实施,充分体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将有利于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等关系,促进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特色,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为了搞好宣传,我局成立了学习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抓好这项工作。确定20__年12月24日—20__年1月1日为《城乡规划法》集中宣传周,宣传周主题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共建美好和谐社会”,并制定了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对学习宣传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策划了各种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

1、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我们首先组织本局全体职工,从08年1月份开始定期安排时间集中学习《城乡规划法》,并结合我市城乡规划工作展开热烈讨论,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了进一步深刻领会《城乡规划法》精神,确保全体职工全面掌握《城乡规划法》,我局在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城乡规划法》培训学习的同时,组织全体职工开展了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考试,并根据考试中出现的较为突出的难点问题,安排专人进行授课讲解,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打好了基础。

2、组织相关部门参加电视电话会议。为了广泛宣传《城乡规划法》,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我局参加了建设部组织召开的全国《城乡规划法》宣传贯彻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主持会议并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对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的讲话精神,建设部副部长姜伟新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的重要意义,部署了贯彻实施工作;会后,省建设厅就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进行了安排部署。我们认真听取了上级领导部门的具体安排,把法规条文,上级安排和我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吃透文件精神,提高了宣传贯彻和实施《城乡规划法》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3、通过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我局通过丽江电视台、丽江日报等新闻媒体大力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我区城乡规划成就。在丽江电视台反复播放宣传《城乡规划法》的要点及相关知识;利用电视台滚动字幕,反复宣传城乡规划法及宣传标语;确保城乡规划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上街设立宣传点,扩大宣传范围。为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城乡规划法》,提高宣传成效,我局通过在市区重点路段悬挂横幅,组织全局职工上街流动宣传等形式向市民宣传《城乡规划法》。并就玉泉路、民主路、祥和丽城等主要路段的规划改造、违法、违章建筑查处、规划公示效果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群众进行对话,热情解答群众的政策咨询,使广大城乡居民充分了解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与有关规划内容,激发了城乡居民参与、支持和监督《城乡规划》实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城乡居民的规划意识、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领导带头执行规划,建设单位自觉落实规划,广大群众自觉维护规划的良好氛围。

二、规划审查及建设项目审批情况

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的同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完善了适合于××区的《××区建设项目规划报批管理暂行规定》、《××区私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规划助理管理制度》等管理暂行办法。

加强规划审批和管理环节,严格按照《丽江××保护管理条例》、《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将我区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内所有建设项目,包括农村居民、集体建房统一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范围,特别是城区农村集体建设及农民建房按审批程序办理城市规划审批手续后才能进行建设,控制和杜绝“未批就建、少批多建、随意加层和随意更改规划审批”现象的发生,真正实现“城中村”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协调,从而保证城市建设质量和城市特色。对重大建设项目、主要地段城市设计等由区政府分管建设的领导进行审查,审批。通过宣传教育、有效管理,居民(村民)的建设审批意识不断加强,由于我区城市不断扩容,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规划审批工作量大,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我局始终严把建设审批关,去年我局共完成村镇选址109份,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962份(其中私人建设899份),审批改扩建面积达316.89万㎡,其中私人改扩建达11.73万㎡。实地踏勘600多人次。

接受市规划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无论大小项目,都引导项目业主到市规划局组织方案评审,“一书 两证”的发放和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都要按市局的要求进行,没有发生过违规事件。对有些没有把握的问题及时请示咨询市局领导及各部门处理。

三、乡(镇)村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去年由我局组织实施完成了《新团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金江乡小集镇规划》、福慧学校办公楼、黄山完小、金甲公寓、中医院办公楼等单体建筑设计,并由我局无偿提供了760份的老百姓自建房建房设计图纸。今年我局将完成《七河乡小集镇规划》和《安乐村规划》的编制工作。

四、规划执法情况

为使我区规划监察管理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实现从严从细、形成城镇辐射各乡镇的管理网络本文来源:文秘站 ,相继规范和制定了《规划监察工作职责》、《监察队服务承诺制度》、《监察队廉政制度》、《监察队长工作职责》、《监察队员职责》、《内勤职责》、《领导带班监察制度》。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在全区各办事处(乡镇)、居委会、街道配置了规划助理员,建立了《规划助理员管理制度》,并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从而严格执法程序,严肃了执法行为。

去年初加大监察力度,大力治理整顿了城区内(包括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在内)的违章建筑,加强不协调建筑、城市道路、车辆交通等方面的综合治理工作。今年1月全局工作人员参加对××范围内历史遗留的不协调建筑、各类私自搭建的观景平台、阳光棚、钢架楼梯及建筑主体结构遭严重破坏存在安全隐患的各类建筑进行调查摸底,其中有阳光棚4250 m2,石棉瓦顶棚218m2,观景平台1304 m2,钢架棚254 m2。我局分组分类对各类建筑签发了限期拆除或整改通知,收到通知的××住户或经营户都比较配合,基本自行拆除和整改。今年1月玉河走廊商铺存在许多私自搭建的不协调建筑,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沿线11家商铺所有不协调建筑在1日内全部拆除完毕。该次整治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所有的商铺都恢复了原来的建筑风貌,为通往玉泉公园的道路提供了美好的环境。从20__年至今年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联合拆除违章建筑行动,20__年出动了200多名执法人员同一天对束河古镇内6栋违章建筑进行了,20__年又出动了100名执法人员对××内镇东路沿线的王四六户进行了,20__年12月31日又对××内七一街八一下段的96号、97号的违章建筑进行了。

去年一年来多,调解邻里纠纷200多件次,规划工程停工核查98件,规划行政处罚40件,规划行政责令改正79件,建设工程放验线表22分,共清理拆除违章建筑3901 !m2。

随着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内从审批到建设由各部门层层把关,××规划管理日趋规范,许多违章建筑得到有效的遏制,我局为保护管理××尽了应尽的职责。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现在我局现有的监察队人员编制为10名,而实际执法人员只有5名,依照《城乡规划监察》规定,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应配备监察队员4名,按丽江市中心城区面积建成区22平方公里计算应配备监察队员88名,所以执法人员配备远远不足。

2、因整个丽江市中心城区的规划执法工作由我局负责,包括××在内,加上规划执法工作调整的利益巨大,所以规划执法工作越来越艰巨。

六、今后的工作思路

1、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立足实际,注重城乡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土地资源、公共空间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

2、进一步加大《城乡规划法》的宣传力度。继续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制作宣传专栏等形式深入宣传《城乡规划法》,让群众充分理解《城乡规划法》,自觉参与到监督城乡规划的行列中来,从而使《城乡规划法》得到更有效的贯彻。

3、依照《城乡规划法》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局城乡规划相关规章制度。

第6篇:城乡规划与建筑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生态建筑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离不开城乡建设这一重要内容。因为城市与乡村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不能只关心城市化的进程,而忽视乡镇的发展。要想使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更上一层楼,就要促进城乡建设的发展进程,对建设的内容进行统一部署,循序渐进的开展规划,将自然资源合理的应用在建设中,使其在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随着城乡发展与人们经济水平的不要断提高,城乡规划涉及的方面更加广泛,这与各个地域的历史发展、人民文化建设均存在很大关系,因此为了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人们居住的生态环境,就要对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进行研究,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讨论其重要意义。

1 将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城乡建设中

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以及现代化建设中均属于一项重要工程,它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在对城乡进行规划建设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深入调研以及全局统筹,从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方面都要融入统筹规划的思想,正确对其中各个环节的关系进行处理,不断促进生态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与繁荣。为了使生态建筑设计更加丰富多彩,还要考虑到将历史文化保护的工作放入建设规划中,在精神以及物质方面均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1.1 将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生态建筑设计实质上是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城乡建筑时将生态的理念融入进来,考虑到当前建筑与周围的环境以及整体风貌是否融洽,并与专业的生态建筑知识结合起来,不断对建筑设计进行革新,利用自然的调节作用辅助生态建筑的改造,改造的内容包括建筑理念、建筑风格、建筑材料等,最终使建筑与环境具有一致性,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又能够充分的对其有效的利用,实现建筑同环境的和谐统一。

1.2 注重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

人文环境是当前最时髦的一个话题,它适应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需要,是人类社会不断演变过来的。生态建筑中的人文环境主要是考虑到当一个人处在某一建筑内时其身心愉悦,能够愉快的进行生活与工作,给人积极向上的情绪。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能够使人的身心得到满足,还可以改变周围人群的心理,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放慢脚步,静静感受自然带来的宁静。所以在城乡规划的建设中,要营造出这种人文环境,利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帮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发展,最终保证社会的和谐。

2 现阶段的生态建筑设计困境

2.1 生态建筑理念意识不强

经过对建筑周围自然环境的视察,并结合建筑学以及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基础,我们能够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在二者共同的作用下,充分发挥其价值,利用环境的调节作用,可以达到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促进居住环境的美好发展,维护人的身心健康等目的。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对于生态建筑的认识还具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在实际的城乡规划建设中我们并未真正地理解生态建筑这一理念,走了许多弯路,但是正是经过一系列经验的累加我们才逐渐找到了一条属于具有我们自身特色的道路。过去的设计者只是在建筑物周围种植一些花花草草,增加建筑的自然形态设计,以为就达到了生态建筑的目标要求,但实际上还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范围内,并未真正达到促进城乡建设进一步发展的作用。

2.2 理论没有联系实际运用

生态建筑设计理论是在具体的建筑过程中总结和发展出来的,并且在特定的思维情境下进行了思维发散,因此在运用生态建筑设计理论时应该是因地制宜,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建筑设计运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合,一方面,不去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在建筑设计中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导;另一方面,对于理论的运用是死板的,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改造,从而导致最终设计效果不佳。

3 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改进措施

3.1 深化城乡规划的制度改革

进行体制创新和革命,不断促进城乡规划,并且改变制度中不利于城乡规划建设的部分,建立起高效合理的规划体系,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城乡规划设计中去,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条件以及生态建设,促进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的更好运用和发展。在进行具体的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需求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制度改革,提倡具有人文观念以及生态理念的现代化建筑,更加有效的节省土地资源,提高空间利用率,发挥良好的环境效益,促进城市建筑水平的提高。

3.2 进行观念以及方法上的创新

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观念以及方法上的积极创新,发挥生态建筑设计的最大社会以及经济效益。吸收优秀的建筑设计理论和经验,结合实际来进行考察,建立天空、地面以及地下的全面立体系统,发挥建筑与环境的最佳关系,改变以往建筑设计中的老套方式,进行多种设计思路的融合,贯彻生态建筑设计的新思维,做到因地制宜,增加设计中的人文体验,不断完善生态建筑设计,并且提供给城乡规划设计的新途径。

结束语

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是建筑设计行业的一大创新,同时也是城乡规划建设所探索出的一种新模式与新方法。这一理念主要是将人的因素考虑在内,并且重视环境的作用,把人与自然这一亘古不变的关系作为生态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同时营造出一种人、自然环境、建筑三者和谐共存的局面。通过对生态理念的进一步了解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我国的城乡建设规划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的,其最主要的问题是要将生态建筑实际的设计过程与城乡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这是合理开展城乡规划的首要条件,相信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一定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真正将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应用在城乡规划中。

参考文献

[1]马珂.基于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管理体制问题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

[2]王茂洪,朱荣强.加强透明化城乡规划制度探讨[J].江西建材,2011(2).

第7篇:城乡规划与建筑范文

今天,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县委__*次会议精神,落实县委提出的“四大体系”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20__年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作个简要回顾,并根据县委、县政府对今年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部署,提出2013年我县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意见。

一、20__年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情况

20__年,我县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下,按照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全县工作会议对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要求,围绕“三个基地、一个次中心”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一)积极推进江滨园林城市规划建设。

1、深化完善县城规划。在__县城总规的指导下,一是完成了城区__两岸城市景观、__公园规划(修编)、__路地带控规、客家文化园、城区道路系统等5项规划设计专家评审和成果编制。二是组织开展__县城北部新区控制性详规、旧城区控规、市场专项规划、__大道沿线城市设计、县城乡镇垃圾治理及城区环卫专项规划、县城给排水燃气电力电信管综专项规划等6项规划项目,通过专家评审。通过深化规划,为我县城市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原则。

2、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塑造江滨园林城市新形象”为目标,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一是启动实施__大道、__大桥改造、__南路改造、保障性住房及安置房建设、__环湖路建设等一批城建项目。二是实施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三是重视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建设。新增公共绿地1.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10.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0.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3、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坚持以省级文明县城为新起点,健全完善城市管理制度和措施,深入开展规划效能监察,强化规划监察职能,加强依法管理,组织开展对城乡违法违章建设进行集中整治,已取得初步成效,有效遏制抢建乱建现象,确保城市发展有序推进。加强城区环卫、公共设施管理、深入开展城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城区环境质量和文明水平有新的提高。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村镇建设步伐。

1、重点中心镇规划建设有新的推进。__等重点乡镇总规修编已启动实施。中心集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__镇投入1125.59万元,完成11.6公里的__大道建设,砌筑排水沟4600米,安装路灯80盏,__乡投入180万元,实施垃圾填埋场和焚烧炉建设,新建自来水厂一座;__镇投入81万元实施湖滨公园道路硬化、植树绿化。投资100万元,实施建设占地43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楼,目前已完成立项、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__镇投入100万元,实施完善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集镇农贸市场,改造旧区2万平方米,开发新区3万平方米,新建自来水厂一座,新增公共绿地1000平方米,安装路灯53盏。

2、乡(镇)、村规划工作有新的成效。完成30个生态文明示范村的规划编制,编制成果经评审通过并经县府批复实施。完成__工业集中区、__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__20万吨铜冶炼项目拆迁安置区规划。

3、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深入开展。组织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全县20个试点村均建立了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常效机制,配备租赁垃圾运输机械,按要求建设垃圾池等环卫设施。制定了20个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指导和帮助乡(镇)村进行垃圾处理设施规划选址等技术服务工作,确保该项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全县农村围绕“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投入资金720万元,整治村庄干道路两侧环境50公里,拆除危旧房屋139间,清理垃圾杂物270吨,新建村级填埋场20处,聘请保洁员90名。通过改善村庄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健全农村垃圾清运和集中卫生填埋长效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县妇联、团县委等成员单位,还开展了“保护母亲河·家园清洁青年行动周”、“迎接十·妆点新农村”等活动,动员青年团员、妇女儿童踊跃投身于 “家园清洁”行动中来,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开展。我县列入20__、20__年度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6个试点乡镇、41个试点村庄均通过、市的检查验收,已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三)房地产业和建筑支柱产业健康发展。

1、房地产业有新发展。继续把房地产开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和突破点,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40亿元,比增24%,施工面积20.1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9%;完成商品房销售金额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9%。认真做好干部职工住房工龄补贴工作,全县已发放工龄补偿金1100万元,有2550人已领取工龄补偿金。启动实施东环安置周转房(保障性住房)建设(240套,面积2.8万平方米)。同时,加强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物业管理,全县有物业管理企业6家,从业人员180人,物业管理覆盖面约60%,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率100%。通过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快开发建设,较好地满足了城市新增人口的住房需求,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产业投资和消费双向拉动经济增长,产业地位日益凸显。

2、建筑产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20__年,全县共晋升一级资质企业2家、二级资质企业4家,新增三级资质企业5家,新增资质类别1个。目前,全县有资质企业50家,其中一级6家、二级29家、三级15家,二级以上骨干企业比率达72.9%。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98%,实现增加值16.6亿元,其中省外产值42.5亿元,比上年增长28.09%,加强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管,全年竣工工程40个,面积约15万平方米,质量一次性竣工验收合格率100%;创建市级文明工地1个、市级优质工程4个。11月份成功举办“建筑之乡”命名10周年纪念活动,积极打造建筑行业文化品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我县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城乡规划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主动支持和参与城乡规划工作的格局尚未全面形成。违法违章建房现象还未完全禁止。二是城乡规划设计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城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需加大步伐。三是城市建设项目多、任务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四是受货币从紧政策的影响,可能给房地产业、建筑业发展带来波动。五是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进展不平衡,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村镇建设和家园清洁行动开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我县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意见

2013年,我县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要按照县委__次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主线,以产业、人口聚集为重点,积极构建县域城市体系,改善县域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新发展。

(一)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发展。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于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体制机制,规范政府和城乡规划部门行政行为,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将发挥重要作用;要认真组织学习好、宣传好《城乡规划法》,认真贯彻“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作为规划建设部门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不断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推进我县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各乡(镇)、局属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学习计划,组织从事城乡规划管理和规划编制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城乡规划法》学习和培训工作。要把《城乡规划法》的学习情况作为规划管理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培训,使城乡规划管理和规划编制人员深入领会和把握《城乡规划法》的内涵,精通《城乡规划法》的内容,正确运用《城乡规划法》,努力推进城乡规划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将分期分批组织《城乡规划法》的培训活动,为大家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培训环境。同时,各乡(镇)村管站要尽快制定并落实《城乡规划法》的宣传计划,要充分利用种类新闻媒体、互联网,以及宣传栏、宣传单、公众问答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城乡规划的地位作用、立法的重要意义、城乡规划的方针原则、城乡规划的主要任务、实施城乡规划的关键环节等。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城乡规划法》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使遵守《城乡规划法》变成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3、建章立制,依法管理。《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为城乡规划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去年与前年,我县深入开展了“非法买卖土地、违法违章建筑整治活动”,全县违法违章建设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今年,我们将与国土、司法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城乡规划法》的颁布施行为契机,再次掀起打击违法违章行为的活动。同时,建设局从事规划设计审批、管理的工作人员和各乡(镇)村管站人员要按照建设闽西次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科学规划、严格管理,依法行政,超前服务,要认真对照新、老法律,及时梳理,及时做好现有规章、工作制度与《城乡规划法》的配套和衔接工作,建立健全与《城乡规划法》配套的规划管理制度体系。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坚决杜绝执法不严、违反程序、管理滞后、服务态度差等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城乡规划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实施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进程。

1、加快推进县域城市建设

继续按照“南延、北拓、沿江发展”的城建思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步伐。

(1)继续深化完善县城规划。在_ _县城总规的指导下,抓紧完成__县近期建设规划(2013~2015)、__县城市绿化系统专项规划、三环路地带城市设计、三环路道路工程设计、北环西路城市设计、北环路街心花园改造规划设计等。

(2)抓好城建项目的实施。一是加快推进__大道、__大桥改造、__南路改造、各区域周转安置房建设、北环路改造、城区污水处理厂及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在建项目的实施,按计划有序推进,如期完成。二是启动实施三环路、龙翔大道、东二环(二期)等项目,抓紧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尽快进入工程建设施工。

2、推进“家园清洁行动”和村镇建设

(1)统一认识,发动群众

胡总书记在十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促进“三农”发展的一系列农村基本政策的延伸和强化。要求我们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成员单位,要在推进村庄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上下大力气,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建设的新机制,探索以城带乡的途径。与各乡(镇)和部门一起,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新农村建设上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推进我县村镇规划建设和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村要继续有组织、有计划、有主题地开展宣传发动,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各级的扶持优惠政策宣传到户到人,广泛发动农村居民积极投身到这项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形成“政府支持、群众参与、家喻户晓、城乡联动”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2)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指导完成5个乡镇和50个村庄规划编制

完成__镇、__乡、__镇、__镇、__镇等乡(镇)总体规划,有条件的乡(镇)要求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完成__镇50村庄的规划编制。

完成__、__、__等乡镇工业集中区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深入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

抓好__镇等5个乡镇达到省级合格乡镇试点的垃圾治理任务。

抓好__镇文元村、八甲村等22个村达到省合格村的垃圾治理任务。

完成__镇20个村级垃圾填埋场建设。

——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抓好1个新农村建设综合推进实验区:__镇。

抓好2个示范村:

抓好4个村庄整治试点村:

(3)规划先行,政策扶持。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应把乡(镇)集镇的建设发展与城市城区的建设发展,纳入同一起跑线,规划是财富、规划是龙头的地位应日益突显。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的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规划建设部门加强技术指导。村镇规划要聘请省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对列入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4个村庄整理试点村的规划成果,要达到“六图一书”标准:即村庄现状分析图、村庄布局总平面规划图、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村庄整治项目图、市政工程管网规划图、建筑方案选型图及说明书;50个一般村庄规划成果要按要求达到“四图一书”标准,即:村庄现状分析图、村庄布局总平面规划图、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市政工程管网规划图及说明书。为了加快乡镇的规划编制工作,县政府已将各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列入“以奖代补”项目,对完成集镇总规及村庄规划且经过技术评审,按法定程序报批的,给予5万元/乡(镇)、2万元/村的补助。同时,对列入垃圾治理的村庄,经有关部门按标准进行验收合格以上的补助2万元/村;对列入20__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20个行政村垃圾填埋场建设,经验收合格的,补助5万元/村。在县政府“以奖代补”奖金扶持的基础上,各乡(镇)也应立足改革,探索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

(4)加强管理,建立机制

“三分建、七分管”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实施城乡统筹,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不单在规划建设上要高起点,实行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在集镇与村庄的管理上,也应走城市化的管理模式,将城市管理的机制、体制和经验做法向乡(镇)延伸。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城市管理,以争创全国卫生县城和国家优秀旅游县城为目标,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加快城市公共事业市场化运作,按市场运作要求,将环卫、园林等公共事业管理和服务进行改革,实行市场化经营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益和管理水平,构建和谐、文明、整治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要在乡(镇)推行城市化管理模式,建立新农村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制订集镇环卫管理制度,配套实行住宅门前三包责任制和单位片区卫生包干制。二是建立健全集镇市容管理制度,对沿街(路)房屋市容及各类广告招牌、集镇周边圈养家禽家畜等事宜进行规定。三是制订集镇管理长期计划和管理制度,对人员、经费、办公场所等进行规定,成立一支包括市容、环卫等综合管理的队伍长期不懈地抓好集镇管理。四是要实行市场化运行机制,推进卫生保洁有偿服务制等市场化运作的管理运行机制。各乡(镇)要加大对各种违法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开展定期整治,使集镇管理逐步走上正常化的轨道。这些管理制度,延伸至各村庄,可以以“乡规民约”等各个领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具体化,在各个农民新村,也逐步推行城镇化模式的管理。

(三)实施产业带动,抓好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工作,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第8篇:城乡规划与建筑范文

【关键词】 建筑设计城乡建设有效措施

建筑设计是在进行具体建筑施工之前对整体建筑的综合考量,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建筑物本身的水平高低。在我国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活观念以及物质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带来了城乡建设过程中的不均衡发展。提高建筑水平能够加快城乡建设,改进原有的发展面貌,达到城乡建设的快速化、科学化的发展态势。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前人的发展经验,借鉴优秀的思想理论成果,从而发展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城乡建设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引领时代的发展,最终把我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和繁荣。

1 我国城乡建设的发展现状

我国城乡建设的发展道路较为漫长也是曲折的,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自然风貌以及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存在不同,导致我国的城乡建设在发展过程中是不均衡的,也在进行整体的调节和发展中存在困难。对建设水平的要求不高以及创新能力不足,城乡建设中的制度规范不合理,这一系列的因素都最终促成了我国城乡建设的发展阻力。

(1)城乡发展不均衡。在各级城乡规划以及建设管理过程中,是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的,这种发展目标的差异性造成了城乡地区发展的失衡。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文环境的不同带来了不均衡的现状。这种失衡性在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对比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城市资源丰富、各项资金投入多以及设施建设较为全面和现代化,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高效过程,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需求,但在广大农村地区,资源投入是十分不足的,导致地区的教育、经济等水平落后,与城市存在较大的差异。

(2)管理制度缺乏。城乡建设中的管理制度还较为缺乏,从而导致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中缺乏有效的方针指导,导致方法以及措施上的滥用,降低城乡规划建设的效率。管理制度没有统一的原则和执行标准,相关人员的素质不高,对管理制度的运用程度不高,管理制度没有结合到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这些都导致了城乡建设过程中出现不规范和不合理之处,影响城乡规划整体目标的达成。

(3)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的一个方面。在城乡建设中,没有长足的发展眼光,对于创新设计理念以及方法的运用不足,没有及时的抓住市场需求,创新能力缺乏,从而使得城乡建设的现代化道路发展受阻。在时代的不断进步中,新的观念在产生,新的技术手段也不断得到运用,城乡建设中也包含有这些新观念以及手段,但在现阶段的城乡建设发展中,没有对此的运用和发展,创新形式以及理论都相对不足,影响城乡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2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的有效措施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改进城乡建设中的品味不高以及特色不鲜明等面貌,提高城乡建设的专业化水平,从而进一步解放思想,将城乡规划和设计水平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利用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来促进城乡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人才

要想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就需要开放人才引进平台,并且真正科学的用人,发挥高新技术人才的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城乡规划的合理以及科学性。城乡建设在引进人才时应该树立民主、公平的人才观,吸引优秀人才的目光,并且提供给个人以良好的发展和晋升平台。对于已有的技术设计人员,应该不断进行员工素质培训,学习和借鉴不同地区的优秀经验,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建设相应建筑论坛平台,组织专家学者之间的对话活动,提升设计人员本身的设计思维水平,从而带来高水准的设计方案。

(2)深化决策机制和平台

进行决策机制和平台的改革,创新决策方案,将城乡规划的各级部门以及管理机制都规范起来,提高管理效能。城乡规划的相关负责部门应该积极开展建筑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对于公开招标的方案中不能少于三个,并且要提交到城乡建设的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建设良好的专家审查方案,采用专家陪审团的方式对招标方案进行审核,提供给明确而科学的修改意见。扩充城乡规划以及建设的参与渠道,听取社会方面的意见,以投票等方式来进行民主而科学的选择,保证在城乡建设中采取的是最优化的建筑设计方案。

(3)树立科学环保的发展观

绿色环保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在城乡规划以及建设设计中也应该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念,带来城乡建设的美好面貌。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取时,应该选用环保、无公害的材质,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运用,不破坏自然资源,营造健康积极的人文环境,提高建筑本身的经济效能、艺术欣赏性、环保功能等。建立整体化的规划思路,在进行具体施工建设中,提高现代化意识,融入创新思维,推动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城市建设。科学环保能够提供给建筑设计以新的思路,也能够改变城乡的发展面貌,带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局面。

3 结语

城乡建设是要对城乡的发展做出统一的规划布局,来促进城乡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改变城市面貌的过程。在现有的城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弊端:城乡发展不均衡;管理制度缺乏;创新能力不足。提高建筑本身的设计水平,能够带来城乡建设良好的发展状态。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深化决策机制和平台以及树立科学环保的发展观,能够提升城乡建设中的建筑设计水平,也能够提升城乡建设的实践能力,在全新的发展理念以及方法运用的基础上,推进城乡建设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建增.基于低碳经济视域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第9篇:城乡规划与建筑范文

【关键词】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框架

1.前言

“两型社会”是在传统的社会形态基础上,通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新型社会。该社会主要从环境以及建设方面,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充分利用,以此建立可持续发展和谐的社会体系,根据“两型社会”的相关研究资料,在城乡规划体系中,将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及其的可持续发展性作为目标依据,建立科学的“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有效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两型社会”的指标体系

根据《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两型社会”的指标体系,可以概括为社会环境及建设基础设施指标,生态环境指标两大类,从生活环境、人文环境方面出发,参照城乡规划的交通规划、建设结构、社会资源与社会经济的标准,将绿色建筑、居民健康、交通运输作为生态环境指标的目标要求,将空气质量、自然资源、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等指标体系,作为制定“两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两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引导型以及控制型,“两型社会”的指标体系没有具体指标值,可以根据各地实时情况,制定该指标体系的量化工作。该体系应以城市资源指标作为总体规划编制层面,倡导城市资源的节约使用及充分利用。目前我国对于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应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不同的城市规划中,规划指标的标准也不一样,规划指标作为建构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标准,应通过系统的梳理与修正,对各地城市的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标准进行完善。以我国公布的香港地区的城市规划指标为例,按照城市规划的规范要求,在管理应用中,灵活变通城市规划的滚动性及法定性,参照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作为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建构参考。其他国家对于城市规划标准的研究,十分丰富,相关资料表明,国外城市规划标准,包括场所营造、技术分析,技术实施、建筑、环境管理以及规划制等方面的内容,包含了城市规划标准的角度、城市规划标准的各个规划层,在环境资源与土地开发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法规以及城乡规划标准。目前关于总体规划指标体系,以及城市规划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作为建构“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重要参考。“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主要体现在建设特征以及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覆盖率上,覆盖范围主要包括制度、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内容,并阐述了该体系的关联性与具体意义。

3.“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建构理念

3.1“两型社会”的城乡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编制,以及城乡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从资源利用以及环境管理等方面,实现能源、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通过提高“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该指标体系的建设,将物质资源的利用合理化。“两型社会”的城市规划体系主要包括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用地规划等主要内容,将城市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细分,确定城乡规划的具体指向,“两型社会”的城乡规划指向,是“两型社会”城乡规划实际应用的关键。

3.2“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筛选

我国目前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建立在“国家生态建设”、“生态城市环境”、“两型社会”三个方面的内容上,该体系具有宏观性以及系统复合等特点,过多地在社会及社会经济指标体系上进行虑,忽略了城乡规划建设在实施方面的具体指标。我国政府在行政方面的运作,具有立足于事权体制的特点,应根据“两型社会”的整体规划,针对城乡规划的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性,制定相应的规划指导体系。参照相关的研究资料,对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综合性进行对比,将“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筛选出来。“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基数指标,包含经济方面的相关指标和社会指标,而城市资源环境建设的相关指标,是“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重点指标,将综合指标体系,结合“两型社会”城乡规划内容,对“两型社会”城乡物质规划的各项层面指标,进行指导。

4.“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的建构

4.1建构原理

采取针对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以及可拓展性原则,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框架的进行建构。我国政府的行政运作存在事权体质的限制,该指标体系根据“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针对建设环境友好及资源节约等相关指标,使该体系应用到“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的指导及编制中。该指标体系应具备可比性、可测性定性指标以及具体的量化手段,定量指标应有明确的指向、具体的所属领域。

4.2关于“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建构

“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的建构的关键,在于城乡规划编制,应精简城乡社会、经济相关指标,强调物质规划相关指标,以此作为“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的重要指标,采取矩阵结构方式,建构出该指标体系整体框架。

4.3“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的落实

“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属于城乡规划过程中的技术标准层,针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编制,结合相关政策法规,将“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在管理以及指标规划编制方面的指导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提高,使城乡的规划管理相衔接,将指标具体落实到各个规划层面上,使相关开发控制符合相关政策法规。城乡规划编制实施需具备科学的城乡规划指标体系,将“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备选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出从优方案,该方案在规划编制的实施中,根据“两型社会”规划指标的客观比较,对该指标规划方案进行优化,这个步骤是“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在规划编制的应用中的创新手段,从而实现指标体系的科学化。在目前城乡规划编制当中,不能根据容积率指标、绿地指标、建筑密度及高度指标等,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内容,进行有效的实际应用。在节能减排方面、碳排放控制方面,制定“两型社会”宏观指标的具体落实方案,应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进行具体的操作以及指导,针对可再生能源、能源结构等方面的使用比例,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利用具体的建筑设计,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各个层面进行落实,根据控规编制将分解的指标逐步落实到城乡规划的街道及地块层面上。

5.结束语

本论文借鉴了目前国内外关于“两型社会”,以及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结合城乡规划标准的相关内容,对“两性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基础框架,进行建构,该框架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两型社会”城乡规划中的的具体规划指标,针对具体化指标的可操作性及其针对性,将总体规划层面作为基础建构,针对各个城市在城乡规划指标上的实际应用,进行调整并加以完善,建构“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框架。【参考文献】

[1] 任绍斌,吴明伟.可持续城市空间的规划准则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 2011,12(02):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