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础护理计划范文

基础护理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护理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础护理计划

第1篇:基础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急诊护理 量化考核 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620-02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我院绩效考核办法,并结合科室具体情况,结合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职称、满意度等方面,本着公平公正、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制定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信誉和形象;而作为纳入全市“120急救网”且以专科治疗为主的民营医院,其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适应医院运行机制的改革,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高质量、高水平、低价位的护理服务促进医院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民营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课题。我院急诊科自成立以来,采用量化考核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1 护士绩效考核适用人员

1.1 科室工作满三个月,与医院签订劳务合同。

1.2 取得急救上岗证,取得护士证书二年的注册护士。

1.3 年度学分达到标准(主管25分,护师20分,护士15分)。

1.4 服从工作安排、按要求及时完成护理部及科室布置的各项工作。

2 绩效考核方案

2.1 绩效考核原则:以“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职称”三项主要考核指标与满意度情况等相结合考评原则进行绩效考核,其中各项考核指标所占比例为:工作量占40%、工作质量占50%、技术职称占10%,每月按百分制进行考核、统计。

2.2 绩效考核、奖励方法。

2.2.1 每月将个人工作量得分、个人工作质量得分、个人技术职称得分进行汇总,即为当月的个人绩效考核得分。

2.2.2 每月将科室护士的个人绩效考核得分进行汇总,即为当月科室人员的绩效考核总分。

2.2.3 个人绩效奖励=当月科室人员绩效奖励总额÷科室人员的绩效考核总分×个人绩效考核得分+综合考评奖励。

2.3 具体考核方法:参照卫生部《医院评审标准》中规定的等级医院护理质量指标,结合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制订出《急诊科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各班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考核标准》等量化考核标准及考核内容,量化考核内容分为:

2.3.1 工作量:按实际出勤天数、出诊、接诊、抢救等工作每天统计,月底汇总。

2.3.2 制定各班次基础分数:一线、二线、院内出诊、抢救班等,分别给对应各班次基础分。

2.3.3 工作质量:按护理岗位绩效考核标准进行考评。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抢救护理、急救物品和药品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患者健康教育、各种护理文书写合格率等内容。

2.3.3.1 在医院三级护理质控中及医院感染控制检查中凡发现质量问题的,分别落实责任人,根据情况酌情扣奖。

2.3.3.2 根据科室制定的护理人员岗位绩效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每月统计个人岗位绩效得分,并与科室平均绩效得分相比较,每高出平均得分1分加1分,每低于平均得分1分扣1分。

2.3.3.3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主动汇报。又没有给患者造成后果的,给予教育引导,不予处罚。对迟报、瞒报的,一经查实严厉处罚,扣除当月绩效考核奖励。

2.3.3.4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给患者、医院、科室造成不良后果及影响的,扣除当月绩效考核奖励20~30%,情节严重者报医院评奖委员会并根据医院的处罚决定,给予相应处罚。

2.3.3.5 工作质量得分计算方法:

出勤系数=个人实际出勤天数÷月人均实际出勤天数

个人工作质量=个人工作质量得分×出勤系数×50

2.3.4 根据医院规定的个人技术职称系数,作为固定基数予以相应得分。

2.3.4.1 根据工作年限及个人技术职称确定基数及职称系数(护理骨干个人技术职称系数上调0.1)。

2.3.4.2 技术职称得分计算方法:个人技术职称得分=个人技术职称基数×出勤系数×10。

2.3.5 满意度作为重点考核指标:根据医院、护理部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满意度达标者参与绩效考核,科满意度未达到99%,护理骨干扣10分,轮班护士扣5分。

3 考核方法

3.1 实施全员参与的项目管理制:量化考核实施过程中全员参与,人人监督,按照项目管理制办法,成立考评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按照上述4 大类考核内容的主题分别安排项目责任人。

3.2 实施全过程考核目视管理制:建立护理组绩效考核登记本,并在科室公示,实施目视管理。登记内容按照量化考评细则,详细记录每名护士扣分与加分情况,并注明原因,每个人均可查到自己的得分情况;每月3日前,由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按照考核表以及考核登记本对每名护士在上一个月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得出考核分值记录公布。

3.3 实施考核结果绩效管理制:考核结果直接作为月绩效奖金分配依据。绩效奖金=科室人均绩效基数(由医院根据科室经营情况核算)×考核分值%。

3.4 实施考核结果持续改进制:对考核中存在的个案问题要求各自寻找原因并立即改正;而对存在的普遍问题,则定期召开科室护理质量会议,集体讨论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由护士长跟踪评价,做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4 主要效果

4.1 结果导向融入了过程管理。实施量化考核及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后,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过去的重治疗、轻护理,出勤不出力,做完治疗坐办公室聊天的现象;护士参与工作的力度增强,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有效地遏制了过去护士应付护理工作的思想。由于考核与奖金挂钩,激励了那些平时护理工作质量不高的员工学习护理理论和操作规范的积极性,营造了一个努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氛围。

4.2 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通过量化考核转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降低了患者的投诉率。由于主要护理工作均有具体要求和分数,因而促使护士在各项工作中都有显著改善。

2011年我院开展绩效考核,真正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运行2年多时间,取得良好效果。

5 绩效考核目前存在的误区

5.1 认识偏差。护理管理者当中普遍以为对绩效进行了考核,有了考核结果就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以为这就是绩效管理,以绩效考核代替绩效管理。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核心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忽略了其他环节,考核也仅仅是一种手段。

5.2 考核形式化。护理考核普遍都是护士长负责,虽然有质量控制活动小组参与但不能体现真实的考核结果。一般的考核只是常规月底进行,内容简单、笼统,难以反映真实的工作业绩,及时与激励挂钩也非常少,没有说服力,只是一种形式和说法。

5.3 考核不科学。护士的考核是考察护士在护理活动中作出的成绩和贡献,是对护士素质、护理行为、护理结果和护士工作职责外,促进护理工作完成所致的努力的综合性考核[1]。而实际管理过程中绩效体现不系统、不完善,存在缺失现象,如没有员工参与计划、管理者与员工沟通少,绩效无反馈。

5.4 绩效管理手段可操作性差。没有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手段,考核过程中评价者个人偏见心理原因造成评价偏差,导致评价不真实,不正确[2]。

6 结果

2011年实行绩效分配以来,与实施前比较,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合作满意度提高,在特殊时段及节假日、远途出诊时主动加班的人多了,突发事件以及随机性任务主动积极参与,科室互控力度加大,管理者无需强制进行,护士长管理压力减轻,愿意承担风险与责任,形成了人人参与管理的文化,护士上报不良事件积极踊跃,对科室隐患的排除起到了警示作用,护理缺陷明显减少,病人满意度逐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加强,学习主动性加强,护士调科室现象减少。总之,通过绩效分配薪酬以来,激励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护士认识到只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就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提高了护士对职业的认同感,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但目前绩效运行还在摸索阶段,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第2篇:基础护理计划范文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80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610-01

基础护理质量不仅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其中还蕴涵着护士职业道德[1]。为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更新护理观念,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整体护理工作,现结合临床基础护理工作,谈谈我的认识。

1.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临床护士每天要接触的工作,它关系到护理质量的高低和患者治疗的效果。基础护理的内容,不论是配合、协助医生进行诊疗处置,还是由护士单独完成的护理,它是护士周而复始,每天都要做的常规,但是有的护士缺乏应有的工作动力,被动地执行医嘱,认为基础护理多做少做,无所谓或随意简化。认为基础护理就是铺床、各种注射、输液等护理操作,这是不够全面的。基础护理就是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早日康复。基础护理不仅包括临床护士应该掌握的护理技术操作知识,还应当包括临床护士依据患者的基本需要所提供的护理内容,包含生理护理、心理护理、危重期护理、恢复期护理;基础护理涉及的层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同时,基础护理要求只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具有丰富而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护士,才能够担负承担起这项工作。

2.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对基础护理知识的学习和对基本技能的训练

基础护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充满自然科学的内容,如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药物学等,又渗透着社会科学的内容,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有一定的科学性、主动性、准确性。按基础护理操作常规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应从严要求,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3.做好基础护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一个医院要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欢迎,有较高的医疗护理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对基础护理质量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3.1基础护理工作的服务性。护理服务与其他行业服务有许多不同之处,护理服务有自身特定的科学性、专业性、艺术性和特殊性。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的疾病与病情轻重也不相同,要使千差万别的患者都能达到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2]。

3.2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加强基础护理,可以协调、融洽护患关系,密切观察病情,了解患者需求,进行健康教育,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等。护理专业存在高风险,临床护士每天面对的是挽救病人的生命和促进人的健康,临床护士每天面从事的是以人为对象的一种特殊职业。在医疗工作过程中,护理工作越来越重要,相信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凸显,护理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基础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整体护理中的质量,加强自身学习、三基训练,提高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3]。

总之,做好基础护理,既要有现代护理学的新观念,又要有丰富扎实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真正解决患者的需求,得到患者的认可,从而密切护患关系,提高全程护理质量,才能使护理工作更完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赵术云.新形势下基础护理的重要性[J].河北医药,2008,30(4):568.

第3篇:基础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123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152-02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弥漫性进行性的肝脏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肝细胞广泛性受损、变性、坏死、萎缩,并逐步被纤维组织代替,最后导致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肝脏变硬,形成肝硬化。临床以病毒性肝炎(乙型)所致的最为常见,血吸虫病、乙醇中毒、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的次之。本病主要以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压引起的相应症状为主要表现,晚期常有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广泛的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增生并有再生小节的形成,从而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最终发展为肝硬化。临床上以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病变的晚期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肝昏迷、上消化道大出血、继发感染等,对身体的危害极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降低患者的临床护理问题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是护理工作者一直探讨的问题。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效果良好。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2007年5月~2009年3月收入院的98例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合理的护理干预,其中男66例,女32例,年龄55~7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者69例,初中以下者29例。其中明确为肝炎后肝硬化76例,酒精性肝硬化22例。出血量为150~1000ml不等。小量出血40例(出血量1000ml)。主要的诱因有,饮食不当,劳累,情绪激动,无诱因等,经积极抢救及护理治愈92例,占93.88%,治愈出院4例,占4.08%,死亡2例,占2.04%。

1.2 方法:依据患者就诊期间的记录,护理记录以及问卷调查表等形式的回顾性调查,进行消化道出血诱因的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统计资料采用χ2检验和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1.4 结果:从(表2)显示的结果来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诱因与饮食不当、劳累关系极为密切。在98例患者中,饮食不当67例,占68.37%,劳累20例,占20.41%,情绪激动7例,占7.14%,没有诱因的4例,占4.08%。

表1 98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

治疗情况例数百分比%

治愈9293.88

治愈出院44.08

死亡22.04

表2 98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与诱因的关系

诱因例数百分比%

饮食不当6768.37

劳累2020.41

情绪激动77.14

其他44.08

2.护理干预措施

2.1 一般护理:根据病人病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针对性有计划护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作好心理护理。首先取得病员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帮助病人消除恐惧心理及思想顾虑,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时,要按其临床特点全面仔细地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缩短病程,使病人渡过难关,达到短期治愈的效果。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作好详细的记录。体温的高低、热程的长短、血压的变化都是反映病情轻重及病情变化的标志,所以,必须加强对生命体征的临床监护,掌握疾病转期的早期表现。[1]

2.2 预见性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除了临床上精心治疗抢救外,护理工作好坏也是关键。首先要做好抢救准备,提前备好急救用物及药品,特别是对那些以往有过出血史或出血倾向的病人,除查血型及血常规外,则应备足血源,必要时抽血放冰箱内保留血样,以便出血时及时配血、争取时间,及早输血。密切观察病情,尽早发现先兆出血,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往往突然发病,来势凶猛,在数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或循环血量的20%。一旦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等症状,应想到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头晕、心悸,皮肤粘膜苍白,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表现,既使无血压下降,也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2]

2.3 心理干预:通过护士讲解有关肝硬化的知识,解除患者心理负担,获知只有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才会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护理人员不懈努力的工作态度,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取得家属的配合,提高治疗护理的质量,避免和减少临床护理问题的发生。

2.4 饮食护理:饮食护理在消化系统疾病中不仅是保证营养供应。而且还能起到治疗作用。做好饮食护理,增进病人食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责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病人饮食是由医生根据病情而决定的,一定要按照医生嘱咐的饮食种类和宜忌严格执行,不能随意变动。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另一原因是饮食,粗硬及有刺激性的食物可损伤曲张的食道、胃底静脉和胃粘膜而引起大量呕血及便血,故病人人院后先禁食24小时再给冷流质饮食,逐渐给半流质饮食。在保证病人合理饮食的情况下,认真检查家属送来的食物,防止有的家属不不遵守饮食制度,盲目的为病人提供不合理的饮食引起或加重出血。[3]

3.讨论

3.1 急救治疗护理原则。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常常达到1000以上或循环血量的20%。临床护理工作中一定要重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系统性护理,积极采取上述措施,对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给予系统而科学的观察护理,是帮助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重视护理可以有助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康复,从而达到保存生命、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的目的。[4]

3.2 腹内压增高、过度劳累、情绪不稳定也是导致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护理人员应指导并鼓励患者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应强调活动量以运动中微汗、轻度呼吸增快、无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如慢步行走、打太极拳等,避免做抬举重物、用力蹬车等强度较大的工作。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护理进展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憋气排便。积极预防感冒,防止打喷嚏、咳嗽而致腹压升高;保证充足的睡眠。

4.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多合并休克,死亡率高,及时的救治与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应开辟“绿色通道”,及早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由护理人员护送到病区,保证规范化的专业护理。[5]

参考文献

[1] 董慰慈.护理学基础.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33-50,101-114.

[2] 王召芳,任淑萍.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学,2005,(06).

[3] 胡艳波,陈向坤,王艳英.113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年07期.

第4篇:基础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数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以上的急性出血。临床表现为病人头晕、恶心、呕吐、大量柏油样便或血样便,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的征象,起病迅猛,病死率高。因此,迅速准确地抢救及细致有效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急诊科28例患者急救护理体会其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2岁,发病后就诊时间最长74h,最短1h,平均就诊时间12.9h,入院时已有休克症状17例。经治疗后,除2例因失血过多,年龄较大,就诊时间过长死亡之外,其余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治疗效果满意。

1.2观察和判断病情

1.2.1首先确定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及现在有无呕血与黑便、头晕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呕血和黑便的性状,出血量的大小,可做出初步诊断,同时估计出血量和速度。

1.2.2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及意识变化等。如患者头晕、心悸、出汗、脉细数、血压下降、精神烦躁不安或意识不清等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应及时给予急救处理。

2.护理:

2.1出血后的急救护理:抢救出血性休克关键在迅速止血与补充血容量,所以护理人员一旦发现患者有出血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的同时,尽快建立多条静脉通路,以利输液、输血、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注意保暖。

2.2补液速度与补液量:要根据出血量的多少来决定,并要根据病情急缓和血压回升情况安排输液的先后顺序和输液速度,以达到升压、止血的目的,避免引起肺水肿。必要时及早输入全血,以恢复有效血容量,并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等。

2.3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安置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引起窒息;休克患者给予休克,并及时处理呕吐物,保持患者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必要时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四肢末梢的色泽和温度的变化,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有助于我们判断病人休克的纠正程度,准确记录出入量;休克病人必要时留置导尿,以便于准确记录尿量,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充足与否。

2.4药物治疗护理:血管加压素、生长抑素为常用药物,医护人员要掌其药理作用和注意事项,在抢救中密切观察治疗反应,及时调节药物的用量与药物的输入速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5饮食护理:饮食护理可减轻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缓解和减轻疼痛。合理饮食能促进止血,饮食不当可加重出血。因此急性大出血的患者应禁食,出血停止后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软食,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

2.6气囊压迫止血的护理:经鼻或口插入三腔两囊管,进入胃腔后先抽出胃内积血,然后注入胃囊,向外加压牵引,以压迫胃低,如未能止血,再注入食道囊,以压迫食道曲张静脉。持续压迫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拔管前让患者口服30石蜡油管壁,以免刺激后再次出血。

2.7心里护理:患者发生大出血时,精神高度紧张,恐惧心理严重,有濒死感。医护人员首先要情绪稳定,做到抢救快而不乱,安置好患者,稳定家属情绪,用抢救成功的病例来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讨论

通过精心的治疗护理,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多数患者症状被控制,恢复状况良好。因此,医护人员早期诊断、及时处理,赢得最佳抢救时机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第5篇:基础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 上消化道大出血;非曲张静脉;急诊胃镜;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非曲张静脉是常见的一种,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危急,病死率为5%~12%[1],如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胃镜检查是当前首选的诊治方法,内镜下止血具有简便、可靠、有效等优点,尤其对经用药物治疗仍继续出血的患者。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对83例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直视喷药,钛夹钳夹止血或注射止血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3例,男56例,女27例;年龄17~65岁,平均32.5岁;单纯呕血38例,单纯黑便25例,黑便伴呕血20例,其中失血性休克19例。原发病:胃溃疡3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6例,食道粘膜撕裂4例,食道炎5例;内镜下见喷血59例,渗血24例;19例镜下直视喷药止血,49例行局部粘膜注射,15例行金属钛夹止血。患者经输血、补液及止血药物治疗未能有效控制活动性出血,在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的情况下行急诊胃镜治疗。

1.2 内镜下止血方法 术前准备同胃镜检查,对部分过于紧张患者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用胃镜观察出血部位、速度、病因。喷药法:常选用1:10000冰肾上腺素、5%孟氏溶液或凝血酶(200~400单位加入20ml生理盐水)在胃镜直视下从活检孔插入导管对出血病灶喷洒。注射法:对喷药法无效者,可在活动性出血及近期出血血痂的病灶处用内镜注射针在出血灶周围自远侧向近侧注射1:10000肾上腺素与立止血1ku配成的混合液,注射点3~4个,每点2ml,停留胃镜观察,若再出血可在周围多点部位同剂量注射,直到出血停止,但总量不超过12ml。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及有脑血管意外病史患者需谨慎,止血成功后需密切监测血压,必要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金属钛夹止血法:特别适用于动脉喷血及有动脉硬化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用金属钛夹(最大角度120度,宽度11mm),经内镜钳道将推送器送至内镜前端,张开金属夹,持续吸引胃内气体,对准病灶轻轻按上并稍加压,直接钳夹出血病灶血管根部和顶部,收紧并断离金属夹。根据病灶性质,安置1~4枚金属夹,继而对准原病灶,经内镜钳道喷洒生理盐水,确认金属夹位置,适宜后退内镜[2]。术后常规予抑酸、保护胃粘膜等药物对症治疗。

1.3 胃镜检查及治疗结果 83例全部明确了出血原因,其中胃溃疡3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6例,食道粘膜撕裂4例,食道炎5例。83例经喷洒、钛夹钳夹或注射后均立即止血,继之应用制酸、止血等内科治疗,80例两周内未再出血;3例术后再出血,2例再次行胃镜下注射治疗后出血停止,1例反复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术前良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治疗的目的、方法,术中应如何配合,术后需注意的事项等。让患者知道,通过胃镜检查可以快速止血,同时内镜治疗痛苦小、创伤小、并发症少,并将病房内类似的成功病例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从而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消极及紧张情绪,建立信心,稳定情绪。另外在抢救治疗时,及时地清理床单、地面上的血迹,保持病房的有序和整洁,在视觉和嗅觉上有效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此外,护理人员在抢救治疗过程中需保持镇静,动作娴熟、敏捷,这可以给予患者及家属信心,获得信任[3]。

2.1.2 术前准备 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使用大号静脉留置针以便输血及搬运。及时输入平衡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代用品,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同时给予抑酸、止血药物,及时备血,必要时给予输血,同时严密监测神志、呼吸、脉搏、血压,观察呕血黑便的量、颜色和性状,待血压平稳、休克症状纠正后行胃镜诊治。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做好电子胃镜及配件的充分消毒准备,必要时于检查前给予安定镇静。

2.2 术中护理

2.2.1 操作配合 喷药法:在胃镜下发现活动性出血时,护士应配合操作医生用喷药导管从活检孔插至出血部位前1~2cm,用1∶10000冰肾上腺素通过胃镜吸引管腔对准出血病灶喷洒。注射止血:用内镜注射针注射前要先检查注射针是否通畅并作好排气工作,注射时针头与粘膜保持15~30°角,注射点不宜过多,每点注射不超过2ml,注射深度至粘膜下,一般不超过0.4cm,不能进入肌层,进针退针动作要快。金属钛夹:用金属夹放置器张开止血夹,应注意旋松操作部各角钮,金属夹放置器尽量保持在一相对直线下,力度要控制,固定滑动柄,缓慢向后移动,直到金属夹张到最大角度后停止后拉。金属夹张开后尽量使金属夹与出血部位成垂直角接触,将金属夹顶住出血部位时迅速向后移动滑动柄,使金属夹关闭后继续向后移。视野模糊时可用冷盐水通过塑料导管冲洗,治疗时需固定镜身以防滑出,注射时出针要快、准,同时嘱病人屏气,避免病灶随呼吸晃动时被针头刮伤加重出血,取活检应避开出血病灶。

2.2.2 及时清理呕吐物 因胃镜对咽部的刺激以及注气后胃腔压力加大,诊治过程中常有大量胃内积血吐出,必须及时清理口腔内积血确保呼吸道通畅,以防误吸,及时清理弯盘内的呕吐物,避免不良刺激造成患者反复呕吐。

2.2.3 生命体征监护 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命体征尚未完全平稳,耐受性差,诊治中应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监测神志、呼吸、心率、血压及呕吐物变化,发现休克先兆及时提醒医生终止检查,以防意外发生。

2.3 术后护理 检查结束后取下牙垫让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休息片刻,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用担架护送至病房进一步治疗。镜室按特殊感染病例要求做好终末消毒。

2.3.1 生命体征监测 严密观察患者精神状态、脉搏、血压、四肢温度、尿量及呕吐和便血情况。一旦发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烦躁不安和出冷汗等休克先兆,立即配合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2.3.2 饮食护理 术后需禁食,因为术后如进食过早或食用粗糙、高纤维素食物,易引起再出血。需反复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禁食的重要性。护士除对患者进行饮食知识教育外,还要反复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控制饮食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共同督促患者严格按饮食计划进食。待病情稳定后,逐渐给予温凉流质饮食,忌食过热、过硬、多渣、辛辣及其他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粘膜。在患者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期间,注意加强营养,静脉补充氨基酸、白蛋白等。

2.3.3 休息与锻炼 术后1~2天绝对卧床休息,切忌起床用力过猛及剧烈活动。上消化道出血恢复期宜多卧床休息,保证足够睡眠。出血停止1周后可在床上或床边活动,以后根据疾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范围,避免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

2.4 出院指导 出院前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诱因,特别要讲明控制饮食的重要性。使患者了解防治疾病的基本知识,并使患者明白不适当饮食会导致病情加重和反复发作,做到规律饮食。

3 讨 论

急诊胃镜诊治可迅速发现出血原因和部位,提高诊断阳性率,为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对活动性出血还能在内镜下止血治疗,对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急诊胃镜诊治往往必须在患者就诊当日进行,此时病情急,生命体征不稳定,难以全面掌握患者的整体状况无法排除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笔者认为应慎重选择诊治病例,以青壮年、无慢性疾病史为宜,以防发生意外。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耐心解释取得患者配合,术中护士配合医生动作必须迅速、轻柔、准确,才能顺利完成各项操作[4],注意病情的观察和呕吐的护理,术后严格的饮食管理,适当的活动限制,合理使用制酸剂,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减少和及时处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张万岱.胃十二指肠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1):7-8.

[2] 李并芬,戴秀清,严双喜,等.经内镜金属夹钳夹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9):75-76.

第6篇:基础护理计划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2006~2009年收治上消化道大出血86例,观察与护理体会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52例,女34例;年龄25~78岁,平均50岁;出血量600~1200ml,其中溃疡出血44人例,肝硬化食道静脉出血42例。

方法:积极采取检查抢救及护理措施,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输血,补充血容量,已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内脏出血,并应用络塞克、甲氰咪呱及局部止血。应用垂体后叶、立止血、白眉蛇毒血凝眉等药物止血。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给予吸氧,检测生命体征,做好心理疏导,饮食宣教,保持病房安静,消除患者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做好病情观察:血压的观察,对血压的变化应根据病情的不同时期进行分析,早起血压可正常或偏高,经补液或输血后血压仍有波动,或稳定后又下降,提示出血仍未控制。脉搏的观察,可结合脉搏观察病情。意识的观察,休克早期患者表现烦躁不安,精神差,懒言,反应迟钝,嗜睡。尿量的观察,是判断休克是否纠正及有无肾功能障碍的重要依据,皮肤黏膜及温度的变化,皮肤湿冷,灰白色或有紫斑,说明出血量较多,有周围循环衰竭的情况。大便的观察,大便次数多,稀溏色暗红,说明有继续出血的情况。出血量的观察,如果患者因的改变,立即出现头晕,血压下降,脉速甚至晕厥,说明出血量较大。如果患者呕血后,血压神智无明显改变,说明出血量在300ml左右。

护 理

①做好紧急处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情及骤,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进行分秒必争的抢救,嘱患者平卧,意识障碍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做好抗休克准备,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检查血型做好输血准备,对老年或伴有心血管疾病者,应注意输液的速度和量,防止发生急性肺水肿。②环境:保持病室安静,避免不良刺激,使其保持稳定情绪,以利于止血。③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呕血、黑便的性状、量、次数,伴随症状,定时检查血常规的变化,对出血量较大者,应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意识状态,注意休克的早期表现。④药物止血的护理:遵医嘱采取止血措施,可给予去甲肾上腺素4~8ml加入150ml的生理盐水中,分次口服或胃内灌注。

结 果

通过积极采取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止血等抢救检查措施,护理上对患者严密进行观察,并按制定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向患者做好解释,耐心做好心理护理和饮食宣教,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86例患者都有效的达到了预防大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和治疗效果。

讨 论

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起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但是只要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分秒必争进行抢救,认真做好所制定的各项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和记录,同时向患者做好有关宣教和解释工作,特别在心理上给予安慰,使其保持稳定情绪。做好饮食宣教,使之主动配合,最终达到预防大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第7篇:基础护理计划范文

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心理应激特点

恐惧心理:凡呕血者,均有发病突然,来势凶猛,病情不稳定的特点,加之出血,本身构成一个对病人心理的冲击,因此,最易使病人产生恐怖和死亡威胁感。故病人产生恐惧不安,甚至陷于濒死心理状态。恐惧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使出血更加严重。

焦虑心理:病人顾虑失血可能会危及生命,对突如其来的病变缺乏心理适应,加上出血后导致各种病状的刺激不断加强。因此,精神紧张而产生焦虑心理。表现为刺激降低和激惹性增高,机体更加难以承受内外环境改变的刺激,对疾病的恶性心理反应逐渐加重,对抢救十分不利。

抑郁心理:突然的出血,使病人对所患疾病缺乏了解,担心疾病能否治愈,如果继续出血不止又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主治大夫对本病有无把握等。造成患者抑郁寡欢,表情冷漠,对周围的一切不感兴趣。

悲观心理:反复不断加重的出血,病情发展快,病势凶猛,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怀疑得了不治之症,已无法挽救。故产生悲观情绪,使之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消极对待治疗。因此,对医护人员频繁的治疗与护理显示出极不耐烦的情绪,不愿接受治疗,认为一切都是徒劳。

依赖心理:大出血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患者行为退化,感情幼稚,对出血大惊失色,丧失康复信心,一切依赖医护人员,特别是恢复期的病人表现更为明显。

护理对策

对恐惧心理的护理对策:要设法尽快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如:选择适当的语言安慰患者,耐心细致地解释有关病情变化,迅速清除掉呕吐物,避免给病人恶性的剌激,增加恶性循环,在抢救过程中要表现得沉着、老练、迅速,给病人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有助于病人稳定情绪,以增加疗效。

对焦虑心理的护理对策:适当地给病人介绍病情与医疗方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宣传造血的生理过程,对于失血后的代偿性生理反应做好解释,既增长病人的知识,又可稳定情绪,随时纠正他们对病情的错误估计,与病人交往中表情要自然,不要皱眉叹气,劝导家属及其他人不要在患者面前出现不利于治病的言行,使病人树立乐观开朗的心情。

对抑郁心理的护理对策: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多与病人接触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排除患者的抑郁心理。对肿瘤病人的出血做适当的介绍,并对病人讲“你的主治大夫治疗此病很有经验,是专科医生”。主动安排和照料好病人的饮食起居,在不影响救治的前提下,鼓励家属和亲友来院探视,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作用,积极鼓励,耐心开导,帮助病人增强治疗信心。对非肿瘤病人的出血,应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后情况,消除顾虑。

第8篇:基础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肝硬化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上消化道出血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表现为大量呕血及便血 J,其主要原因是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门脉高压导致胃黏膜弥漫性出血、糜烂、溃疡所致呕血及便血,病情凶险、出血量大、并发症多,若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本研究对2009年1月~2010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68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积极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我们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共收治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其中男49例。女19例,年龄23~69岁,平均(38.38±8.34)岁,小量出血16例(出血量1000m1)。出血原因:饮食不当导致出血38例,情绪激动导致出血12例,过度劳累导致出血6例,天气变化诱发导致出血4例,便秘和剧烈咳嗽诱发3例,服用刺激药物2例,原因不明3例。

    1.2 治疗结果本组68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及护理后,出血停止,血压正常,贫血改善康复出院57例,占83.82% ,好转自动出院9例,占13.24% ,抢救无效死亡2例,占2.94%。1例死于肝性脑病合并多器官衰竭,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做好抢救物品的准备,如氧气、吸痰器、输血器、三腔管、静脉切开包等,抢救药品:如止血药、升压药、镇静药、解痉止痛药等。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变化必须立即通知医生抢救。一般采用平卧位,双下肢抬高3O.,头偏向一侧,立即给予吸氧。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加快输血输液,迅速补充血容量,输液时根据具体情况,正确掌握输注速度,防止肺水肿、心衰,对老年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尤为重要,必要时输血。

    快速补液时,为避免再次出血,应严密监测血压、脉搏,使血压恢复到稍低于正常水平即可 .在及时输血输液的同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脉搏、呼吸、血压、每小时尿量、甲床、四肢湿度等;给予心电监护,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观察中如发现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反复恶心、胃部不适、烦躁、黑便次数多;经输血、输液后血压无明显改善或好转后又恶化,中心静脉压不稳定;血常规中红细胞、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进行性下降;尿量正常,但血尿素氮持续增高等情况,提示可能再出血,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2 止血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持续出血,容易引起失血性休克。止血护理包括药物止血护理、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护理、内镜止血护理、影像科介入止血护理等 . 2.2.1 药物止血护理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物是生长抑素、凝血酶、洛赛克、立止血、止血敏、止血芳酸、去甲肾上腺素等。静脉滴注生长抑素时,要严格控制滴速,同时告知家属不可自行调快,以免影响疗效。凝血酶只能外用或口服,切忌静脉用药,应单独存放。使用凝血酶时,要求500U用0.9%氯化钠冰溶液100 ml稀释,每4~6 h口服1次,可连用2 d,服药后帮助患者轻轻左右翻身改变,使药液充分与破裂血管或溃疡出血部位接触而止血。大量出血时洛赛克40 mg,每日1次,静脉注射,静脉和肌肉各注射立止血1 ku. 2.2.2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护理 三腔二双囊管压迫止血用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药物无法止血者。

    三腔二囊管置入前检查气囊有否破裂、漏气。使用时先充胃气囊,观察出血是否停止,如未止血再充食道气囊,要确定保证牵引重量(0.5 kg),并注意保持引出的三腔二囊管与牵引绳在同一直线上避免成角。这样既可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保证足够的牵引力,每8~12 h将食管囊放气并放松牵引1次。同时将三腔二囊再稍深入,使胃囊与胃底黏膜分离,以免压迫时间过久引起黏膜糜烂,30 min后再将气囊充分加压,常规上三腔管压迫期限一般为72 h,但出血不止亦可适当延长。留管期间保持鼻腔黏膜清洁湿润,及时清除分泌物及血痂;置管期间随时抽取胃内容物和分辨颜色观察有无继续出血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出血停止24 h后,去掉牵引重量,先放食管气囊再放胃气囊的空气,继续观察24 h,如无再出血,可口服液体石腊油20~3O ml,抽尽两囊内空气后再缓缓拔出,拨管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粘膜而引起再度出血;同时观察气囊壁上血迹,以了解出血的大概部位,拔管后禁食1d,如无再出血可给流质饮食。

第9篇:基础护理计划范文

1 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

实施一体化教学,与医院先进护理技术接轨的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必要条件。应建设具自己特色的中心实验室,具备理论授课的多媒体设备及三甲医院标准的先进护理教学模型、操作物品、仪器设备等,为实验班进行一体化教学提供模拟场景。

2 培养一体化教师

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课程又能指导技能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不断提升教师临床实践能力、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基础护理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3 案例教学法

将临床真实、典型、多样化的护理案例运用其中。

3.1 能够实现教学相长、双向交流

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也是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也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更好的沟通方式,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薄弱,提升教学质量。

3.2 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

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同时,案例教学没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解决,使得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真实。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可取长补短、促进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

3.3 生动具体、直观易学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在模拟病房进行具体的临床病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可以结合临床案例报道、照片、病例档案等一些与案例分析相关的图文资料易于学习和理解。

4 情景教学法

有目的地引入、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进行职业体验,并使其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

(1)多种情境相结合形成互补,完整的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具体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患者、教师或者同学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获得的。情境作为一个必备要素贯穿于本学科整个一体化教学活动中,主要分为真实情境、模拟情境和虚拟情境。真实情境可以潜移默化人性化理念教育,常用的有床边教学、现场教学等。与患者沟通、交流的同时,了解患者的心里、社会需求,并及时、合理的解决,结合理论知识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得出结论。

(2)模拟情境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围绕主题创设相关的情境,学生利用它启发思维,结合相关理论及其操作进行角色扮演、真人操作等方式。虚拟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知方式如:教学录像、网络资源等,根据教学需要融入不同情境,取长补短,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创造能力、判断性思维的培养,在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感官接受信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根源,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

5 参与式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当做主人,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乐趣和与老师、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

(1)更新教与学的观念,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的作用。更新教师示教、学生机械模仿,在参与式教学的作用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自行准备用物、自己回示、动手完成操作,教师在课程中起到指导、示范、推动作用。教学中表现为辅导学生分析、归纳、判断、推理,从管、灌、压向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转变。

(2)增强了学生主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各种参与活动,学生积极主动收集资料、感受患者的体会,并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在多种角色的扮演下,他们了解了护士职业、理解患者,增强了服务社会、救死扶伤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的能力。

(3)有利于学生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学生主体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创造更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显示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发挥了个人应有的作用,体现了个人的价值,从而更增强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信心及个人价值的满足感,并由此产生了价值追求的新目标。

6 构建“四位一体”教学体系

构建“知识+能力+沟通+素质”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见习教学+实习教学”四位一体的实践体系、“实践基本技能+实践应对技能+实践综合技能+研究创新技能”、四位一体的实践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模拟医院为平台+校企合作为媒介”的四位一体教学方法、“护生自评+护生互评+教师+服务对象”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