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第1篇: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加上钢琴的伴奏,学生们觉得特别有意思。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们的身体也出现了律动的感觉。为课堂增添了特别幸福的气氛。

在练习小打击乐器之前,应该做以下的几个练习:

手和脚的练习,练习的方法是,拍手和跺脚,音符在上面的拍手,音符在下面的跺脚。例如:

以上练习的节奏要稳定,拍手的时候不要太重,就像拍皮球一样,另外嘴、手、脚的节拍要协调一致。刚开始练习时,可能不太习惯,速度可以慢一点,等练好以后再加快。

下面我就讲几件小打击乐器的技巧练习:

三角铁的练习,它的演奏技巧一般有单击、滚奏及断音。单击的敲击位置一般来说有两个,即三角铁的底部和侧面。演奏滚奏时,在它的两个角部(除了开口的一面)快速晃动右手的金属棒,使它的声音绵延不断。

铃鼓的练习,所谓铃鼓,也就是带铃的鼓,敲击时,既有铃声又有鼓声。它属于擅长表现比较欢快、节奏性比较强的乐器,所以在一些舞蹈性的欢乐性的乐曲中,一般都要使用它。它的演奏方法也很多。可以用关节敲,也可以用手拿着敲,还可以用指尖敲。强奏的时候可以拍击鼓皮的中心位置,也可以用鼓皮撞击膝盖。铃鼓的演奏技巧有:用手摇,用手指肚搓鼓皮的边缘部分。还有一种不带鼓皮的铃鼓,我们叫它铃圈,有圆形,也有半圆形的,还有的是各种形状的,它的声音比铃鼓更干净,更清脆一些,演奏的方法有单击和滚奏。

在科尔沁的安代舞曲中,有一段舞蹈音乐是摔跤舞,运用铃鼓就能把这一段音乐节奏表现得很有特点。

安代舞的最后一段是欢快、热烈的红绸舞蹈,铃鼓的表现更加重要,而且,这一段的音乐是连续不断,要求的节奏也要连贯,声音统一。演奏的时候,可以根据情绪把铃鼓舞动起来。

沙锤与金属沙筒。沙锤也有叫沙球的,它起源于拉丁美洲一带,它是用一对古巴葫葫或者椰子壳,里面掏空,装上铁沙,封口后再装上一个柄。它在乐队里使用能使乐队更加欢快、热烈,既是节奏乐器,又是色彩性乐器。演奏的技巧是:用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捏住锤柄,大拇指、食指捏住壳,以手腕来晃动里面的铁沙,发出沙沙的声音,产生各种节奏。沙锤也有滚奏。演奏时,把沙锤举起来,不断转动里面的铁沙就可以了。金属沙筒也叫铁沙筒,它的作用和沙锤是一样的,只是把铁沙装在了金属筒里,演奏时,用五个手指捏住金属筒,前后晃动发出声响。它的演奏比沙锤更方便,声音也好一些。

梆子与方木枕。梆子本来是我国梆子戏中的伴奏乐器,但现在西洋管乐队、管弦乐队中经常用到它,它的声音清脆明亮,在乐队中起到增加色彩、加强重音的作用。梆子是由两块实心的红木或乌木制成。演奏时,左手手指托住稍扁的一块,右手拿住另一块进行敲击。还有一种是空心的,像一个长方形的小盒子,俗称盒梆子,一般都叫木枕,音调比实心梆子低一些,音色也要暗淡一些。

响板。响板是西班牙的民间乐器,平时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西班牙风格的乐曲及吉普赛人的舞蹈里都少不了它。它是一件特性很强的打击乐器。正常的响板是两片贝壳状的硬木片,演奏时每个大拇指套上两片,其余四指轮流敲击木片演奏各种节奏。这种响板的演奏技巧很高,难度也很大,不容易掌握,所以,我们现在都使用有手柄的一种响板。

以上就是介绍小打击乐器的用法和技巧,下面的用法供大家参考。首先是课堂的用法,在教学中,用一种或两种小打击乐器发给学生,让他们做节奏的练习,这样给音乐课堂带来很丰富的内容,对于教师的组织课堂也特别有好处。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小打击乐器,对于演唱者和伴奏者都会带来音乐的快乐。在乐队的排练中,加入小打击乐器更是有新的色彩。例如《邮递马车》加入三种小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在合奏中配置打击乐器时,音量小的乐器可多些,音量大的可配少些。一般为伴奏配置的乐器,其种类和数量均不宜过多,若是乐队单独演奏,则乐器可多些,为了使学生演奏中正确、顺利地使用打击乐器,在一个乐段或乐句内不宜改变敲打的节奏,但为了避免单调,乐段与乐句之间的节奏,配器应有变化,注意统一与对比的原则。配置合奏时,要注意乐器的音色,根据音色、音量来选用强弱拍上所敲打的乐器。通常把高音乐器敲打在强拍和弱拍上,低音乐器敲打在强拍上。铃鼓及三角铁的震音能表现出特殊的音响效果,表现出热烈、欢乐的气氛,一般用于曲调节奏较紧,较复杂的地方,或乐句结尾时值较长的音上。双响梆子两个音的高低差别一般为纯五度,可以表现奔驰的马蹄声。

在教学中加入小打击乐器必须在熟悉的音乐作品中进行,让学生知道乐曲的名称、内容、性质,还要掌握乐曲的节奏、段落与速度,力度。在练习打击乐器以前,先要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名称、音色特点及打击的方法,然后再正确地示范,使学生直接模仿教师的正确打法。学生学习打击乐器要一样一样地学,掌握好一种再学第二种,要学会整首乐曲的敲击方法。小打击乐器可以进行齐奏、轮奏或合奏。

第2篇: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器乐,情感培养

 

情感是态度的反映,是人的喜、怒、哀、乐的心理活动的外化,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客观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古今中外,关于器乐实践与人的情感的培养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有多种,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器乐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性格,树立高尚的人格和品德,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1】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是流传久远。因此,器乐的作用发展到现在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娱乐消遣的工具而存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人格和情感修养的培养方式之一而存在。“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感表现是声乐所不能比拟的。因此,近年来,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家国家已把器乐教学的重心由原来传统的 “智力开发”转向现在的“人格培养”和“情感培养”。

器乐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分为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将器乐教学与情感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情感同器乐演奏和谐地沟通与交流,是器乐教学的目的所在。

一、器乐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情感培养

审美情感,作为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普遍存在于一切审美活动之中。博士论文,器乐。器乐审美情感的培养主要以丰富情感体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对不同流派、风格、体裁、形式、题材的器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感受、理解。

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的“丝竹乱耳”一样,学生在学习中因为对乐曲的不熟练,技巧的不熟练,演奏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呕哑嘲哳难为听”的声音,但是,学生也可以在这种初步的训练中通过对乐曲的理解去体会其中的意蕴,从而达到情感的愉悦。如果教学过程中不注意把握情感这条主线,仅仅是讲究乐器演奏的技法,那么教与学都将是事倍功半的。

1、音乐知识的审美培养

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2】要通往这种体验桥梁,首先必须要对乐理知识有记忆、理解,这是器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基石。如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段和音乐的曲式和体裁。尽管世界名曲浩如烟海,著名作曲家多如繁星,归纳它的表现手段也就只有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曲、音色、和声、四调、调时、调句等类别。博士论文,器乐。

其次是要对所要演奏的音乐作品的审美,要学会体会所要演奏的作品的风格、流派和格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涵义。“一般的乐曲大多都有一定的主题和一定的内容。乐曲的内容与曲作者的时代背景有关,因为他的作品当时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最真切的反映”。【3】只有对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深刻的体验,才能体会它的宣传作用、教育意义和历史意义。这是器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第一步。

2、教师的潜移默化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形象的示范作用在器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生眼中,音乐教师绝对应该具有音乐家的风范。而学生也正处在喜欢模仿教师的阶段。器乐教师应注意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时时、事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楷模。教师的形象包括多方面:穿衣打扮、言谈举止、心灵品质、思想认识等。

作为一名教师,端庄的仪表、优美的体形、渊博的知识、纯洁的心灵、崭新的理念、睿智的思想、温文而雅的言行举止、幽默风趣的社交谈吐,对学生们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在演奏乐曲时,通过对演奏作品的背景、音乐风格、地域特征等的了解来加强对情感的抒发,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作品鲜活而生动。”【4】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转换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握好这一过程,学生的演奏才能做到声情并茂,产生动人心弦的效果。

二、器乐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感培养

学习情感主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主,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博士论文,器乐。

1、器乐教学中学生的意志情感培养

意志表达了一个人为达到理想中的目的而自觉努力、奋斗的心理状态。意志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保证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不是生来就有的,特别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更需要在后天教育和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培养。意志坚强者能排除一切干扰和困难,勇往直前。意志消沉者其表现往往是怕苦怕难,情绪低落,它是学习、事业和孩子们心智成长的劲敌。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器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2、器乐教学中学生的气质情感培

气质是指存在于每个人自身的,表现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等方面具备的既典型又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各人的气质,就像人的外形相貌、风度、性格一样,只有相似,却没有绝对的相同。因材施教对器乐教学来说,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博士论文,器乐。每一个学生,都应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博士论文,器乐。有的学生外倾性强些,气质表现特征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暴露,反应也比较快,显得聪明、伶俐,有学习的潜力,还可能同时存在一种急于求胜的心理意识,这样他们在学习中就容易产生浮躁、不耐烦的情绪;有的学生内倾性强些,情感不善于外露,比较不容易被人们了解和掌握,大都表现比较安静、腼腆、稳重,在器乐课上他们的表现也很有特点,坐得住,肯动脑,学习上也肯下功夫,不浮躁,需要教师深入细致地观察和了解,针对学生气质上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保持和发扬积极、热情气质上的优点,注意改变他们不踏实、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一切不利的因素,逐渐培养他们树立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能更有效的学习。

3、器乐教学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培养

“态度”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对接触的外界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国外很多学生在学琴过程中,父母大多数不要求孩子在演奏技巧、能力上有多严格或多深的要求,却十分重视孩子学琴的态度是否端正和不间断性,强调艺术熏陶、性格修养,强调扩大知识面。学生要理解学习器乐不仅仅是一种自我享受,还应当通过自己的演奏,把真、善、美的艺术奉献给人们,让更多的人得到欢乐和享受学习器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够热爱学习,富有奋斗精神。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待器乐的认真、踏实的态度。学习器乐还需要讲究科学求实的态度,不作不合实际的攀比,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提高表演技能。当然,这种心理品格的培育需要有一个长期磨炼、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劳动。

三、器乐教学中的情感内化

所谓器乐的情感内化主要就是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也就是具有创造性,是在对乐曲、演奏等审美的基础上情感的升华,“‘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博士论文,器乐。【5】

器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是一种非语言的信息,它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器乐的理解与表现与声乐相比更加具备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一方面,它的抽象性表现为高度的相似,另一方面它又是能够细腻、深刻、准确地提升人的情感。它的主题的发展、布局、调协调性的安排、演奏的方式等都呈现出极其严谨的逻辑原理。所以器乐教学中不但要要求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本来的情感,而且要在原有情感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情感深刻和细腻,并进一步学会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在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器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他同样应该具有这种特征,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审美情感内化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6】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器乐教学作为一种情感教育更应注意让“艺术教育艺术化”。只有不局限于器乐演奏技术范畴的教学,才会更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以及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因此,在器乐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训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更要培养学生用脑去感受和感知、理解和记忆、想象和联想,从而具备丰富的情感世界,真正享受到器乐的情感陶冶!

参考文献:

【1】蔡仲德.中国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107页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育心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第64页

【3】何金龙.浅谈乐器教学中提高审美意识.中国校外教育.2008年12月中旬刊

【4】石瑾.论器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培养.艺术教育.2007年第1期

【5】刘兆伟.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创作性的方法探析.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论文选2006年8月

【6】刘兆伟.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创作性的方法探析.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论文选2006年8月

第3篇: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器乐教学;歌唱能力;识谱;欣赏能力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音乐教育又起着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器乐教学,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独特功能。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歌唱识谱能力、发展欣赏和创造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就此,笔者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器乐教学促进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规定,歌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我们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采用教学歌曲的基本方法以外,还可以利用乐器帮助学生学唱歌曲。例如,歌唱教学中的二声部合唱可以说是一个难点,由于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教师在教唱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乐器这个学具,却能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音准和音程。我在教唱五年级下册《白兰鸽》这首歌的合唱部分时,先让学生用竖笛分声部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的音准和音程感受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还可以指定几个学生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的有机过渡,合唱的音准音程问题,大都比较好地得以解决。

在歌曲教学中,由于引入了器乐教学手段,学生学习不但兴趣盎然,而且也强化了记忆,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课堂气氛达到最佳状态,学生的歌唱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器乐教学促进学生识谱、视唱、听音能力的提高

识谱、视唱、听音教学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教学环节,如果离开了音乐,孤立地进行识谱、视唱、听音教学,不但不会有好的效果,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乐器是帮助学生学会识谱、提高视唱听音能力的最佳学具。如,在三年级下册《小伞花》一课,其中有这样一句:

此乐句节奏活泼,要用跳音唱法,唱出小雨滴的轻巧。在以前的教学中,虽然已经讲过跳音要唱得轻巧、有弹性,但学生往往在演唱时掌握不好。所以,我先让学生用竖笛的单吐音方法将此乐句吹奏出来,请学生在听中感受,再用圆滑音方法吹奏一遍,进行比较、鉴赏,他们便会感到“哦,原来是这样”……然后教师再讲概念,提出要求:“跳音要唱得轻巧,有弹性,就像跳动的皮球。”这样学生就掌握得比较准确,对跳音这个概念从理论到实践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视唱听音能力。

三、器乐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欣赏能力的提高

器乐教学是激发学生创造激情、提高音乐欣赏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所谓“创造”在这里主要是指创造意识。一个毫无创造意识的人,即使知识再多也不可能有所发明和创造,所以,应从小就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而音乐教学中的创造又是很容易获得成功的,尤其是在器乐演奏中,就有不少培养创造意识的机会。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演奏能力和欣赏水平,教师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参加设计伴奏音型、选配伴奏乐器等音乐创作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竖笛教学的开始阶段,学生只会吹奏“sol、la、si”三个音,这时,也可进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练习。例如:教师吹由三个音组成的短句,先让学生模仿,然后让学生自己创作,在个别学生产生创造意识后,甚至能用指定的几个音编出优美的旋律来。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的因素和机会比比皆是。如,教师的范奏对学生来说是欣赏;学生的演奏过程,也可称是他们自我欣赏的过程。另外,教师演奏一些难度较大的乐曲或中外名曲给学生听,这些都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第4篇: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1 器乐教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1 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放在首位,而现代的教育观念,尤其是素质教育认为,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性的艺术教育,可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其中会演奏乐器是感受、理解、欣赏、表现音乐的一种能力。通过器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1.2 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还能陶治情操,美化心灵。

2 器乐教学乐曲的选择应从歌唱教学中吸取精华

任何器乐教学,都是通过一定乐曲的练习进行的。而小学器乐教学乐曲教材的选择受到乐器品种的约束,特别是许多优秀的大型经典曲目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是由于该乐曲主奏乐器学生不能掌握,或由于长度和难度等原因,它们无法直接进入器乐教学课堂,而且还要尽可能避免那些枯燥无味练习曲的出现,所以应该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与乐曲作为练习教材,最好是我们音乐课里面学过的歌曲。站在学生的心理来看,乐曲的美感与他们的表现欲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优美的乐曲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低劣的乐曲则会磨灭学生的表演兴趣。因此,在器乐教学中,选择既适合学生器乐,又具有审美价值的乐曲,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为了拓宽学生的器乐曲目和加强操作实践,器乐教学还应该和唱歌结合起来。学生在唱歌教学中所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当他们通过学习演唱后,不仅对歌曲的曲调比较熟悉,而且对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现也都能了解和掌握。在这种前提下,如能用自己的乐器器乐出来,既可以为大家伴奏,也可以作为自己的独奏,是提高学生器乐兴趣和发掘优秀器乐曲目的有效方法。

3 精选乐器,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学习乐器的源泉。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始,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其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乐器以及乐器的普及性。由于小学音乐课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此,选用的乐器应该是简易型的乐器。但是简易不等于简单,它既要易学易奏,又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保证,符合音乐审美的需要和要求。例如在音色上要优美动听、在音质上要纯净悦耳、在发音上要绝对准确。此外,在制作上也要力求工艺精细,能够给学生一个美好的视觉形象。

4 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器乐教学有声有色

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把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音乐美的探索、表现和鉴赏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乐器技能时,尽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将器乐技巧融于音乐作品之中,通过乐器和乐曲所蕴涵的美感来激发他们学习器乐的信心。

(一)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对器乐演奏的姿势、指法、呼吸等要点进行规范性的操作表演,使学生能够通过看和听直观性的了解该乐器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

(二)器乐综合训练法:这是在以器乐为主的综合课中常选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将各种器乐教学手段与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独奏与合奏能力。能集中优势,用时短,收效快,便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

5 建立多种奖励制度,达到器乐教学的成效

当学生在器乐演奏方面有点成效的时候我们应该建立奖励制度,达到器乐教学的成效。

5.1 摘星制:共设五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摘星。

一星要求学生能视唱二首简单的曲谱,能欣赏二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能演奏一首简易的练习曲;

二星要求能视唱三首简单的曲谱,能欣赏三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能演奏一首简单的练习曲,一首简单的乐曲;

三星要求视唱四首简单的曲谱,能欣赏四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能演奏二首简单的乐曲;

第5篇: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初中 音乐教学 器乐 重要性

音乐教学是使初中生获得美的一种重要途径。乐器演奏是一种主要的音乐表现形式,但它却是长期以来我国在整个音乐教学环节中最为薄弱的一项。中学生很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学习速度也十分快,把乐器引进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还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的重要性

(一)器乐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器乐教学,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所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器乐练习可以以动带听、以奏带唱,将手、耳、眼、脚、唱协调起来进行整体练习,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自身的感受去体会音乐,在练习中获取音乐知识。对于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很多时候教师无法用语言来进行特别清晰的描述,音乐的强弱、刚柔、高低、和谐等概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产生切实的体验。所以,器乐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感受,从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器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一般会经历三个层次,即有趣、乐趣、志趣。“有趣”是学生对学习音乐直接产生强烈兴趣的初级阶段。它一般表现为:一旦学生看到一种乐器独特的外形,听到它美妙的音响,就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想演奏它,这种好奇的心理是有限度的,通常很不稳定,而且容易转移或者自我消失。“乐趣”是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的一个中间阶段。学生会在“乐趣”的影响下,对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趣和乐趣是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器乐教学所必然产生的两种心理现象,对“乐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长期的“乐趣”培养。器乐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将乐趣转化为志趣,从而养成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地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器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音乐智力发展、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器乐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音乐智力,努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要达到这种效果并不是十分容易的。授课教师必须对乐器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够熟练地演奏,同时还要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及兴趣所在,从而选择合适的音乐器材进行教学。另外,教师还要认真备课,编写有效的教案。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的应用

(一)教授学生打击乐,提高学生的自信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离不开唱歌和欣赏音乐这两种形式,但对于那些对音准掌握得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讲,音乐课可能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因为他们害怕在同学面前唱歌,害怕同学们讥笑自己。所以有时候在教师授完课后,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喜欢将老师教授的歌曲唱给同学们听。这时候,音乐教师将一些简单的乐器带进课堂,例如响板、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等,只要教师示范一两遍,学生就会操作,从而增强那些音准不够好的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

(二)教授学生口琴,增强学生识谱能力

口琴这种乐器很容易学习,演奏的时候要注意吹气和吸气的交替运行。音乐教师让学生用口琴演奏当堂学习的曲目,这样就很好的练习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如果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视谱练习,好动的初中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但是通过让学生吹口琴来识谱,学生就会充满动力,因为初中生大多会有一种好胜心理,认为谁先学会并能更好地演奏,谁就更有能力。这样,学生们在争强好胜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自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初中音乐教学的工作质量,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三)组织器乐小组,展示学生才华

由于升学的压力,初中音乐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制约,例如总的课时量比较少。这时候,如果条件允许,就可以向学生开设第二课堂,进行器乐教学。在第二课堂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比如二胡、小提琴、笛子和扬琴等乐器。在教授一段时间以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建一些音乐小组,共同练习一些曲目,因为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乐谱,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乐谱的重要性,注意在合奏中的合作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经过多次联系后,整体的演奏效果就会非常好,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音乐和器乐学习,形成自我学习、自我练习、自我督促的主动型学习方式。

结 论

音乐不仅是美的艺术、更是感情的艺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器乐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合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灵活地将口琴、二胡、小提琴等器乐引入音乐教学的课堂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从而更好地加强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晓芳.在器乐声中放飞音乐的理想 [J]. 文教资料,2010(4).

第6篇: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高校器乐课;专业器乐教育;器乐选修;琵琶教学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日益加深,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中,一般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分类,对声乐和钢琴为必修课程的学生,在音乐教学学习中,会开设器乐 选修课,器乐选修课在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必从要性,一方面是,民族器乐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从理论联系到实践,另一方面就是对未来中小教师实用的教学技能的补充,在国家暨定的高师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基础教育的高师音乐教师需要具备组织学校活动能力,教学大纲中也明确的指出,要求学生学习一门民族器乐。而器乐课包括了民族器乐和发展民族器乐合奏课。这两门课程,关系到我国的民族音乐的教育,作为将来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更是不可豁缺的,在最近的中小学的新课标中,再一次明确提出,民器乐要走上课堂教学,所以,现阶段的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对器乐课的教育与重视是必然趋势。但从长期存在的器乐选修课的设置,到实际教学实施来看,还是有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一、 改革器乐选修课程的设置思路

面对社会所需求的人材,针对人材市场的要求,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在学生就业教育中,是涉及到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师队伍,在调整教学模式,改革培养目标,为学生打造社会所需的教学能力,将其器乐选修课程,改革为必修课,这样使可在根本上改变器乐课的学习效果,多年来器乐课都是一门选修课,学生认为,只要主课专业课,能学好,器乐课可有可无,加上器乐选修的乐器,由学生个人购置,选修器乐课还有一定的学习期限,使器乐课,成为一块鸡肋,成为一种负担,如果说能使器乐课成为必修课,在客观上,提升了器乐课的重要性,在学生学习态度也将引起重视,从而引起学习器乐的积极性,端正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在在校期间内,较好的掌握一门主专业以外的器乐,这将是师范院校为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所作的教学重要改革。

二、 器乐选修课与专业器乐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大纲中,器乐选修的学生称之业余器乐教学,而以器乐专业的学生,称之为专业器乐教学,这在教学实践中,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专业器乐学生已经有较强的基本功,拥有对器乐的演奏技巧较强的演奏能力,在教学中,更策重提高器乐的演奏技术,和舞台的表演能力,而器乐选修的学生,是通过选修课,是从没有器乐演奏基础,到学习器乐基本技能,是普及型素质教育教学,是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为适应将来的教学工作需求,所以,教学的目标是不同的,教学的考核标准是不同的,对器乐选择修学生,教师要使其掌握实用型演奏技巧和基本规律,更大程度上是对器乐或乐曲的理解力和赏析能力,不是用高难度的技巧和器乐名曲来衡量学生的进展。高师器乐教学的主要目标,培养良好的音乐综合素质,不是培养高水准的专业演奏技能,而是通过学习演奏提高音乐感受力、与艺术综合能力。

三、 器乐选修课方法的创新与尝试

当前器乐课的教学有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之说,传统教学一般都保持着教师与学生是,以一对一的个别授课的模式,在教授器乐学习时,大多强调演奏者的演奏技艺和对基本功的加深,和学生的个性演奏,但是对器乐选修学生来说,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在传统器乐教学的一对一的个别授课之外,引入集体授课的教学法,使器乐选修课在学生学习不同阶段时,设置个别课、小组课、集体大课,多种授课有机组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个人小课是针对学习器乐时,帮助学生解决演奏技巧,做到言传身教的示范教学,小组课是共同探讨学习器乐与乐曲的普遍性的难题,以及理论问题,多以讨论和合作性表演来达到,在技巧上能以点带面,对乐曲于讨论的结果,是以引导赏析为主,加强学生的知识面,在集体大课上,多是以公开课,以名家大师开设讲座,加强学生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对器乐学习持之以恒。

四、琵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琵琶教学和其它器乐教学一样,琵琶器乐教学是一门具有教学艺术性,专业技术性,内容科学性的课程,器乐选修生,基本上是对所学器乐没有受过训练,所以需要从最基础教育,但器乐的技术性又不可能在短期培训中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就显得 为重要是一个包括一系列技术训练的过程,在有限的短期培训内,完成教学计划和内容,需要科举的安排时间,系统的内容过程和规范的方法,可分为1、技术部分,从基础的常用技术如弹、挑、扫、轮、换把等,在学习过程中技艺的内容可以选择以民歌改编的小调为练习曲,因为琵琶的发展与民族音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教习技术过程中要达到不仅限左右手的配合,还要从理论上讲授原理,使学生虽不能在短期内到达完满的技巧要求,但在脑海中形成正确认识水平,为以后的提高和教学工作,创造了发展空间。

2、乐曲部分,在乐曲的内容安排中,要有具备一定的技能性的内容,能达到以曲代练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到不能以“技术至上”为准则,对器乐选修学生为教学模式,以传承器乐基本技能,但基于学习的起点低和学习时间有限,选修课程的时间只限于四到六个学期,使学生在掌握技术时,既使不能完全达到演奏的最高技能,但也要掌握演奏的方法和要领,使其在日后的教学中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器乐乐曲学习中,乐曲可以尽可能的贯穿全学习全过程,因为高师院校的音乐学生已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读谱能力,这样在学习演奏乐曲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在短期培训中,学量的曲目,了解不同风格的乐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丰富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修养。

在今后实际教学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的构成,传统经典曲目,也要学习现代乐曲,加强曲目的演奏时的情感表现力,针对高师院校音乐学生有音乐理论基础的特点,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曲式分析,和声织体构成,从而达到对乐曲的个性解读,达到学习的器乐积极性与快乐性。

3、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倡器乐合奏课,首先,要以短小优美的合奏曲为主,最好是选定中外名曲,经典名作,为合奏曲,单纯为掌握乐器的演奏技能或者缺少美感的练习曲要少用。其次,要多注意声部的组合,单一的齐奏是不体现乐器表现力,但分声部太多,又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可以从乐器的音色上的表达,从乐器的音响上的表现,每一个声部要简单,多采用同音反复,和小节或乐句的反复,力争合奏的效果显著,重点是乐器与声部的体现。让每一位学习器乐的同学,能有机会参加到实际演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从音响中听取音乐的和声音 乐,为在以后的作曲课程、配器课程、和声课程,打下了音响上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准备工作,不仅能提高学习热情,加强实际演奏能力和合作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排练能力、指挥能力,并在这样的合作演奏中,积累下在以后工作教学中的应变能力,使学生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指导课内外器乐教学活动能力,针对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对象的特点紧扣音乐课程标准,让所有的学生能参与并体验器乐学习,掌握器乐学习的规律,了解器乐教学的方法和一般原则。

4、琵琶教学,作为传统器乐,有实际教学中仍兼有口传心授的授课模式,这是作为器乐教学的特殊需要,但面对这个高度发展中的电子时代,仍要借助新的电子科技媒介方式,进行视听的学习,通过网络听取不同名家,不同风格的乐曲演奏,感受传统器乐以及乐曲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变化。这种开放时的教学模式,能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习效果,多方面的视听,增加了学生多方面的认识角度,能让学生在短期培训中,学量的曲目,了解不同风格的乐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丰富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修养。

器乐教学是高师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作,在实施器乐教学过程中,仍有着不同的问题等待深入研究,等待探讨完善,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器乐教学的作用,适应音乐教育课程标准的推广,提高音乐教学水平,使器乐教学能要高师音乐教育中,更好的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为社会培养出合格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材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出版

[2]黄鹰 《在新课程理念下深化高师器乐改革》[J]人民音乐2004年05期

[3]陈音 《并非器乐教学的-谈古筝集体课教学》2005年4期(贵州大学学报 艺术版)

第7篇: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一、器乐教学意在激活学生唱歌创造思维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唱歌唱得好不好,最基本的要求是节奏和音准的正确性。小学生的音准训练是教学中的难点,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音准也就成为了音乐老师所共同关注的课题,我认为如果能有效地使用一些固定音高的乐器如竖笛、口琴来帮助学生训练听觉,对学生正确的音高概念的形成是非常有益和有效的。首先,我们可以从单音、音程入手,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学生吹奏,另一组学生唱,然后再进行简单旋律的吹奏和视唱。最后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来练习,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效正音准的目的。在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材中出现了二声部或三声部,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二、器乐教学意在激活学生视唱练耳创造思维

视唱教学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唱出每一首练习曲,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是一个难点,把视唱教学与器乐教学相结合,则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视唱的兴趣。在视唱训练时,学生一般对视唱的旋律不熟悉,音高音准都很难把握,这时,我们能给他们一个固定的音高,他们就会觉得视唱不是很难了。在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生自己演奏视唱谱,再进行视唱教学。例如,《平安夜》这首歌曲的曲调为3/8拍,5 - 6 5 |3 -- | 5 -6 5|3 --|2 - 2|7--|1 -1 |5 - -|6- 6|1・76|5・65|3--|2-2|4・27|1--|3--1・53|5・42|1--|1--。节奏上学生不易把握准。教师在视唱之前可让学生用口琴吹奏一遍,使学生对音高有一个固定的概念,最后再视唱就能较快地把握音准。这样唱奏结合,学生兴趣盎然,避免了刻板枯燥。

三、器乐教学意在激活学生欣赏创造思维

欣赏教学是一种不易被学生理解的课程,因为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觉来理解音乐作品,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较难理解的,如果通过乐器与之相结合,就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旋律的情感,使他们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意境产生共鸣。例如:在欣赏第二册《快乐的嗦》时,让学生演奏作品第一部分的主题,这样学生不仅是一名音乐欣赏者,同时也是一名演员直接参与作品的演奏。这也使学生感觉到了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乐曲,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由此可见,器乐教学在欣赏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从听觉到情感感受的桥梁作用。

四、器乐教学与节奏的练习结合

节奏训练是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和听觉的一种方法。我们都知道将节奏比喻成人身体的一部分的话,那么节奏就是人的骨骼,人没有骨骼是不能站立和行走的,可见节奏是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在节奏训练时,利用一些打击乐器来进行训练,如锣、鼓、镲等,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到了一些常见的节奏型的音响效果,如xxxx xxx节奏时,先由学生口读和手拍节奏,再让学生掌握这种节奏型,吹奏同一个音,如6666 666 这样就使学生既进行了听觉训练,又增强了内心的节奏感。

要使乐器在音乐教学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前提条件应是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一些具有难度的问题,老师应予以解决,这还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和专业技能。

当然,在器乐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必须注重趣味性,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贯穿审美教育,进而达到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性情的陶冶。

(2)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培养从小规范的演奏和爱护乐器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齐奏、伴奏及合奏的能力,注意增强其器乐演奏的表现力。

(3)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器乐的兴趣和习惯。兴趣是少年儿童学习音乐、认识事物的倾向和需求的原动力。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创设一些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的有趣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将其贯穿在器乐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第8篇: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科的基础科目,对整体音乐教学作用很大。视唱练耳的训练除了对读谱能力、听辨能力、节奏感、音高感、音乐感受及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还对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有突出的作用,此外,它也是声乐、器乐及各门理论课程的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成为了一门主干课程。

1.视唱练耳在和声、复调中的作用

和声、复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较早受到重视。如黄自的《卡农歌》多次被编入各种视唱教材中,作为复调练习的视唱曲目。此外,在进行双声部及多声部的视唱练习时,可有意识地采用合唱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分别练唱不同的声部,这不仅是视唱及写作能力的练习,还培养了学生对声部的立体感。

2.视唱练耳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目前,我国音乐界已充分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并从教育入手积极弘扬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课程,在其教学中强调民族性教学内容,无疑可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把西北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花儿、信天游、秦腔、陇剧等音调编入教材。

3.视唱练耳在声乐、器乐教学中的作用

有的学者指出,视唱要跟声乐技巧联系起来,也就是在唱视唱时使用发声方法,认为这有利于学生唱准和唱出各曲目的风格。有的学者还明确指出,对器乐、作曲或其他专业的学生要介绍呼吸、发声的基本技巧等。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非声乐专业的学生视唱练耳非但不比声乐专业学生差,而且在音乐感觉上更有其独特的地方,因为器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深奥,更加抽象。

视唱练耳是学习声乐、器乐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在演唱、演奏中的节奏感、音高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视唱练耳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乐曲的情感。尤其在乐器方面,对于一些民族乐器,视唱练耳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如二胡没有固定的音位,笛子半孔半音都通过手指去把握,没有良好的视唱练耳功底和好的听觉是很难做好的。

此外,有的老师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还提到了“音点”唱法,比如在演唱或演奏某个音时,一定把音高唱(奏)到点上,只有在音点上发声体才能充分振动,演唱者才能更好地把握音准,声音也就更加干净、有激情,从而更能打动人。笔者认为这种理论是非常科学的,值得推荐学习。

4.视唱练耳在作品赏析中的作用

视唱练耳能够提高学生作品赏析的水平。以我国民族音乐赏析为例,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时可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适当分析及理论讲解,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各民族音乐的风格。如《刮地风》《小放牛》流行于哪个地区,各自的音调特色、表现风格等。同样,外国作品亦可如此。

总之,视唱练耳与其他音乐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不可分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功不可没。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的潜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更加得心应手。

二、音乐鉴赏课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素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面对高中学生,我们的音乐鉴赏课到底该怎样进行?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要想让学生通过聆听深刻地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就要帮助他们拥有“音乐的耳朵”。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音乐呢?

1.立足新课标,转变观念

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以往我们的教师总把学生往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较少考虑学生怎样学、学得怎么样,这样,由于预先给作品定了位,给作品情感加了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既没有创造空间可言,也没有个性思维可言,更谈不上有独特的体验了。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感悟,转变观念,给学生充分体验的自主空间,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

2.教师对音乐欣赏课的热情是音乐欣赏课的基础

很多人将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或园丁、蜡烛,这些称谓都表达了人们对教师行业的尊重与认可。教师在面对如此多的荣誉和求知若渴的学生时,该如何呢?相信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就是最好的回报。一节精彩出色的音乐鉴赏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动力正源自对教育事业的极大热情。相信大多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以饱满的热情去上一节课和以消极态度对待一节课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应该在每一节课上都拿出十二分的热情,以热情感染学生,带动他们学习。

3.创设故事情景,让故事贯穿整个课堂

笔者最近听了山东师范大学潘庆玉教授做的关于课堂教学的报告会,潘教授一再强调知识就是故事,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孩子们从会说话开始就喜欢听各种类型的故事,并在这些故事中分辨是非,领悟真、善、美,所以在音乐课中创设故事情景对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非常有帮助。比如在学习冼星海这一节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给学生讲一下当时冼星海在十分艰苦的条件拖着病重的身子秉烛创作等故事,这样的故事可以真正打动学生,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从而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4.理解沟通,正确引导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学会和学生一起聆听音乐、一起讨论音乐,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和心声,要尊重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比如说,在音乐课上有很多学生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而对流行音乐很感兴趣,这样教师跟学生之间就产生了代沟。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多跟学生沟通,做到由“理解沟通”到“正确引导”。比如,学生选择周杰伦的歌曲《蜗牛》也就是选择了歌曲中努力前行、不畏艰险的精神。要让学生知道无论是民族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它们的根基都是取自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因此,好的音乐都会有民族精神的根基在里面。

第9篇: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器乐进课堂的意义所在。

临淄区在2012年面向1至5年级开设了器乐课―电钢琴,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对器乐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器乐教学的意义

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我认为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同样是通过学习器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重在培养审美的情趣、能力,丰富发展学生文化生活,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趣味性,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贯穿审美教育,进而达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性情的陶冶。如果在器乐教学中忽视这些,一味追求技能技巧的操作、训练,甚至以学生演奏器乐的水平高低来评价音乐课堂教学的标准,必然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二、器乐教学内容、教材、教法的选择与应用

器乐教学内容包括选择乐器和传授乐器演奏的正确姿势和方法两个方面。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培养从小规范地演奏和爱护乐器的良好习惯,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能力,注意增强其器乐演奏的表现力。可选择适当的教材,可以从小学音乐教材中进行选择、改编,也可选择适应不同年级、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简单易学的器乐教材。

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结合器乐教学的特点与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实际演奏水平,来选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果选用恰当,运用熟练,可以加速器乐教学的进程,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特别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器乐教学法,不仅能采用各种有效的器乐教学形式与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对器乐的综合表现力和创作能力。

在我的课中我喜欢采用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规范而科学地示范演奏,从而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既能形象示范,又能面授机宜;既能讲清演奏要领,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还通过小组合作,结对子模式,互相学习。

三、在器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认真听的习惯。听教师介绍乐器,听教师范奏,听所学乐器演奏的乐曲,听讲授器乐演奏方法。

2.认真看的习惯。看教师演奏,严格跟着模仿,严格按要求演奏。

3.积极投入的习惯。音乐实践必须全身心投入,融自我于器乐演奏的音乐表现之中。

4.自我复习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巩固提高。

5.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一切服从教师指挥,保持课堂动静结合的合理状态。

四、按器乐教学规律优化课堂组织环节

音乐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器乐教学活动,使小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发展音乐智力与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其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品德与高尚的情操。要达到这个目的,授课教师首先要撰写器乐教学计划,钻研教材,分析与了解学生学习器乐的基本状况,并与全学期音乐教学工作的总计划相联系起来,进行全面的安排,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合理安排,留有余地,使器乐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