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

第1篇: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急诊护士;手卫生;手消毒

[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02-02

2009年12月1日,《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正式颁布实施。所谓手卫生,就是洗手、对手部进行卫生消毒以及外科手部消毒的总称。当前,医务人员进行严格的手卫生是一种可行性最强、重要程度最高并且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措施,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医务工作人员来说,做好手卫生工作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关键环节,其中洗手就被认为是十分必要、最为简单、最易实现的一种预防和控制病原体进行传播的手段。为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洗手的有效性,特选取本院70例急诊护理人员,在其接触患者或者进行护理工作之后。分别用两种洗手方法洗手,以便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效果,现将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70例急诊护理工作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2-45岁,平均(29.5~1.3)岁,护理工龄为2-25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年龄、护理工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洗手方法观察组采用茂康皮肤消毒液2-3 ml对手部进行擦拭。茂康皮肤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浓度70%-75%的乙醇和0.45%-0.5%的以醋酸氯己,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建议的六步洗手法对双手进行揉搓,时间在15 s以上,并注意在此过程中消毒剂可以覆盖全部手部肌肤,一直到手部干燥;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洗手方式,即用肥皂洗手,同样依照六步洗手法,先将手用流动水浸湿,然后擦肥皂,充分进行揉搓之后,再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在冲洗干净之后进行手干燥。分别对两组人员洗手前后进行手部采样做细菌培养。

1.2.2采样方法首先要确定采样时间,对两组人员在洗手前后分别进行采样,在接触患者或者进行一定的护理操作之后、进行洗手前采样;在其洗手之后,完成手部干燥且在未接触任何物品之前进行洗手后采样。其次确定采样的具体方法,等待取样的护士保持五指合拢状态。用无菌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由指根开始向指尖方向进行擦拭,反复擦拭2次。所使用的无菌棉拭子是用中和剂浸润过的,在进行2次擦拭之后,转动采样棉拭子,对操作者有过手接触的部位进行擦拭,再将棉拭子置于相应采样液的无菌试管中,送检。

1.2.3检测方法在采样液中取1 ml进行活菌计数,在37℃的环境中培养48 h。

1.3评价标准

手部的细菌群落总数在5 cfu/cm(sup)2(/sup)以下。并且未从样本中检测出致病细菌即为合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sup)2(/sup)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在洗手前后细菌群落数变化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洗手后细菌群落数均较洗手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合格率的比较情况

观察组35例护理工作人员中,洗手后有34例合格。合格率为97.14%;对照组35例中,有33例合格,合格率为94.29%,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经过对比分析,可以从相关表格数据中得出,采取传统的用肥皂洗手的方法与用皮肤消毒液进行手部擦拭的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不管是用肥皂洗手的传统手卫生方法,还是用消毒液对手部进行擦拭的手卫生方法。都能实现洗手的目的。但采取皮肤消毒液对手部进行擦拭的手卫生方法,一方面可以完全实现用肥皂洗手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具有快速杀毒、杀菌的作用,可以大大地节省洗手所占用的时间,提高急诊护士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采取皮肤消毒液进行手卫生的方法不会受限于水池、水源及场所等条件,对于急诊护士而言十分便利。在患者的血液或体液等有机物未明显地对急诊护士的手部造成污染的状况下,用皮肤消毒液对手部进行消毒处理取代传统的洗手,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及多耐药细菌的发生和流行,并且实际支出也不会增加很多。

第2篇: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 手卫生;预防;医院感染;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c)-0211-02

医务人员经手传播的疾病已成为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不但给患者带来感染的危险,且又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危险。洗手是阻断医务人员操作而传播疾病的最简单、最经济、也最有效的方法[1]。为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效促进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本院258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1~12月,随机对258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医生108名,护士150名。

1.2 调查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4月1日,2009年12月1日实施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调查。

1.3 方法

依据以上调查标准规定的洗手特征、洗手方法,不定期到临床科室观察医务人员在何种情况下洗手以及洗手的方法,主要包括科室、岗位、洗手特征、方法以及时间;无菌操作前、无菌操作后、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从一部位移到另一部位、戴手套前后等;连续观察时间不少于2 h。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

见表1。

258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51.63%,在戴手套后依从率最低,为32.81%,在接触患者后最高,为68.33%;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在戴手套后洗手与接触患者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2.2 不同岗位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

见表2。

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显著高于医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65% vs 65.16% ,P < 0.05)。

2.3 不同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

见表3。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儿室手卫生依从性最高为94.64%,外科最低为24.00%;各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新生儿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低

医务人员的手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2],手卫生知识是手卫生行为的基础,医务人员控制交叉感染的意识淡薄,不能按照规范执行手卫生,且病房工作量又大,工作时间紧而忽略洗手,日常工作中护士完成整个病房的护理工作后才洗手。国内调查显示:50%医务人员在未洗手的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洗手合格率也仅有35.6%~73.63%[3]。

3.2 原因分析

3.2.1 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淡漠,不了解执行手卫生的重要性 我院目前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差,手卫生意识观念淡薄,医务人员比较重视操作后的洗手,注重自我防护,但保护患者及防止交叉感染的意识较差,且不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亦有差别[4]。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在接触患者后均分别高于戴手套后洗手(均P < 0.05);护士手卫生执行率高于医生(均P < 0.05);外科和门诊医生手卫生执行率最低,新生儿和ICU手卫生执行率最高。通过数据证明手卫生依从性在主观努力下是完全可以提高的。

3.2.2 临床医护人员配备不足 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医护人员简化洗手流程或不洗手就进行操作,是导致手卫生执行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有调查显示,工作人员因工作繁忙而忽视洗手的比率占到60.30%[5]。

4 对策

4.1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强化意识

医院需加强规范的管理,重视手卫生宣教培训,邀请专家授课,用大量的事实、数据,图片讲解手卫生的重要性,不断强化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感染控制意识与技能,养成自觉按照规范洗手的习惯。洗手不仅是为了保护自身避免感染,重要的是预防医院感染传播,保护患者避免交叉感染,只有牢固树立这一信念,才可能促进医务人员洗手行为的良性改变[6]。

4.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医院应加大人力投入,避免因人员不足,工作量过大而导致手卫生的执行差,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给患者及医务人员带来危险。

总之,影响手卫生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单纯的教育方法只能暂时提高自觉性,而对其行为的改变不一定能持久[7],医务人员手卫生对减少医院感染发病率有着重要意义[8],因此只有通过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规范手卫生行为,强化手卫生监督等关键环节入手,才能不断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更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及自身安全。

[参考文献]

[1] 孙雪然. 介绍一种六步洗手法[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8):931.

[2] 杨圣俊,苏丽霞. 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对策[J]. 河北医药,2011,33(1):118-120.

[3] 乔红. 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预防医院感染[J]. 中国健康月刊,2011,30(11):299.

[4] 郭蕾,张建云,卢娜. 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分析[J]. 江西学院学报,2009,49(7):111-114.

[5] 朱萍儿,蒋桂娟,黄晓明,等. 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113-1114.

[6] 章敏芝. 改善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策略[J].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3):173-174.

[7] 宋丽红,贾学会,贾建侠,等. 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5-37.

第3篇: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手术;外科消毒;洗手;细菌培养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74-02

洗手、消毒手是每个参加手术的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正规合格的洗手与手消毒是防止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传统的洗手、手消毒方法复杂、所需时间较长,而妇产科特别急重病人能够及时施行有效的手术治疗,有时是抢救病人生命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快速合格的手消毒方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广东省惠东县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妇产科住院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按传统外科洗手消毒法为对照组,B组按快速洗手消毒法为实验组,两组病人在年龄、孕产次、疾病种类、手术指征、参术人员的职称、术前体温、术前血象以及抗生素的应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为传统外科手消毒手方法,即肥皂水涮手洗手三遍,每遍三分钟后无菌毛巾擦干,而后涂抹ADH2000消毒液,试验组不进行涮手,而是肥皂水清洗一遍手后用无菌毛巾擦干,而后涂抹ADH2000消毒液。

1.2.2 标本采集 两组术组人员完成手消毒后,用无菌棉拭子抹擦术者右手中指与无名指指间隙,而后用酒精灯燎烧无菌试管管口,将采集标本的棉拭子放入无菌试管,送实验室进行接种及细菌培养。

1.2.3 检测方法:将采集到的临床医生经两种不同方法处理消毒后的手指间隙棉拭子接种于灭菌皿,平皿内为营养琼脂,置35℃±2℃恒温箱培养72小时及一周,观察有无细菌生长。

1.2.3 病例随访:凡接受手消毒检测实验的患者均于术后24小时、72小时及术后7天,随访体温、白细胞及切口愈合情况。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两组手消毒后有无细菌生长例数、术后病率、白细胞异常升高例数及切口愈合不良例数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2.1 两种消毒手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数均为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2.2 两种消毒手方法所施患者,术后病率对照为19例,试验组为21例,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种消毒手方法所施患者术后72小时血白细胞升高大于10000/ml者对照组为33例,试验组为29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种消毒手方法所施患者,术后均7天拆线,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58例,实验组切口甲级愈合59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参术人员完成手卫生所需时间实验组平均为2.1(±1.1)分钟,其中对照组所用时间为10.2(±1.2)分钟,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洗手消毒 、 合格的手部卫生是外科手术降低医源性感染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传统的洗手消毒方法烦琐耗时,参术人员的依从性差,如遇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有可能因为消毒手的准备而浪费掉宝贵的几分钟时间,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对比快速消毒手的方法与规范洗手消毒方法的临床预后。

3.1 2002年卫生部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其中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而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外科手消毒的监测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2007年北大医院有调查显示①,平均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为30.2%,而2010年2月宿迁市人民医院另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外科洗手合格率为100%。但该院消毒手规范仍然需洗手消毒,按顺序进行,整个过程耗时约12分钟。

3.2 针对我院以妇产科手术病人为主,产科胎内窘迫、子宫破裂、宫外孕破裂等急诊病人,急诊手术是唯一的选择,而从决定手术开始的准备时间越短,对抢救性手术的成功率越有更大的帮助,有鉴于此,我科首先选择各30人次在非手术时期进行手术手卫生消毒情况监测,结果发现用快速消毒手方法与传统洗手消毒手方法100%均达到外科消毒手续标准(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在征得院感办及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进入临床研究。

3.3 本研究所选12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共60例。两组间的病人在年龄、孕产次、疾病种类、手术指征以及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的职称、患者的术前体温、血白细胞计数、抗生素的应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经监测两组参术人员的手部细菌菌落计数全部小于5cfu/cm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观察术后病率(按术后24小时内连续2次以上间隔4小时以上、体温高于38.5℃为计算),72小时患者白细胞计数、术后七天拆线、切口甲级愈合率等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要手卫生准备阶段所用的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第4篇: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 一次性普通乳胶手套;乙醇类手消毒剂干预;延时更换时机

医院感染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问题, 而在整个医疗护理和医院的处置工作中, 医务人员手的含菌量较其他人群高[1-4], 戴手套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每操作一次更换手套并洗手, 既浪费医用耗材, 又给护士频繁洗手带来手部皮肤的损害。本院自2013年7月开始, 护士戴一次性普通乳胶手套操作后,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干预, 延时了手套的更换, 减少了护士洗手的次数,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3年7月~2014年6月期间分期抽取经本院统一培训的护士共90人随机分为A、B、C三组, 各30人。

1. 2 方法 A、B、C组均在给患者输液或采血操作前洗手, 干手后戴上同批号的一次性乳胶手套(广州市加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三组护士每次操作后均立即用洁肤柔消毒凝胶(北京健之素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3 ml揉搓戴手套的双手1 min, 将A、B、C三组护士分别在操作1人次、5人次、10人次后由院感监测人员以棉拭子涂抹法对其进行一次手卫生监测, 通过监测了解戴手套的手在手套延时更换使用过程中经历第1次、第5次和第10次操作及进行消毒干预后是否达到手卫生标准, 以及手套是否能保持完好;最后将三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差异性。

1. 3 采样 双手采样, 被检人五指并拢, 采样人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 在其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涂擦2次, 随之转动采样拭子, 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 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

1. 4 标本处理 将采样管振打80次, 取采样液1 ml, 倾注普通琼脂培养基, 放置37 ℃温箱中, 培养24 h观察结果。

1. 5 戴手套的手卫生标准 依据《医院感染规范》要求, 自然存活菌数≤10 cfu/cm2(Ⅲ类环境), 并同时不能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乳胶手套不同使用次数带菌合格情况比较, 见表1。乳胶手套不同使用次数手套损坏的情况比较, 见表2。乳胶手套不同使用次数菌落数的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 1 从手套带菌合格率及手套破损率经χ2检验, 平均带菌数经t检验, 结果均表明: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而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2 乙醇是快速杀菌剂, 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 干扰细菌的新陈代谢并促成其死亡[5];龚梅等[6]报道, 用洁肤柔消毒凝胶进行手消毒, 达到了Ⅰ类环境消毒标准, 用手套可以有效的隔绝微生物的屏障, 能防止皮肤与唾液、血液及黏膜的直接接触;无水的乙醇洗手剂可大大提高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洗手的依从性[7];将洁肤柔消毒凝胶进行手消毒转换成消毒一次性乳胶手套, 则可使手卫生执行度得以显著提高。

3. 3 本研究提示 用含有乙醇的手消毒剂消毒戴橡胶手套的手, 其优点: ①保护了护士手的皮肤, 避免经常洗手过度刺激导致的皮肤粗糙和干燥。②节约了成本, 使用手消毒剂消毒戴橡胶手套操作5次的手才更换一双手套, 从根本上减少了一次性橡胶手套使用的5倍, 同时也减少了5倍医疗垃圾的产生和处理。③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 节约了护士因每次操作后洗手而消耗的无效时间。④缩短患者治疗护理等候的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能及时为患者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冬红, 罗风先, 谢清风, 等.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现代医药卫生, 2008 , 24(17):2565.

[2] 赵岚, 孙利华. 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误区及影响手卫生执行的因素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10):1410-1412.

[3] 韦正峥, 李淑英, 王晖, 等.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及洗手液消毒效果的评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18):2437-2439.

[4] 韩黎, 朱士俊, 郭燕红, 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 16(2):140-142.

[5] 钟秀玲. 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 107-115.

[6] 龚梅, 刑玉斌, 庄英杰, 等.传染病病区护理人员使用手消毒剂的初步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7):776-778.

第5篇: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手卫生;医院文化管理;护理

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和经济的方法[1]。护理人员在常规的护理和治疗操作中,相比于其他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若手的清洗消毒不充分,极易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2]。近年来,手卫生工作逐渐得到重视,但手卫生执行率仅为20%~50%[3?5],造成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管理、制度、设施等。如何使手卫生成为护理人员的自觉行为仍是国内外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医院文化管理是医院运用文化将医务人员凝聚起来提高人员职位素养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树立理念从而指导行为自觉化[6]。东莞康华医院通过2014年全年在手卫生工作中推行医院文化管理后,对其一系列综合影响效果进行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3-2015年全年临床住院科室的手卫生设施、科室手卫生管理以及辖区内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相关指标作为基础研究数据,对比应用医院文化管理前后医院在手卫生的硬件配备、文化氛围和护理人员实际手卫生执行效果三方面的差异性(2013年数据设为对照组,2015年数据设为试验组)。(1)手卫生设施:包括感应式水笼头、手卫生操作标识、快速手消毒剂的配备。要求所有病房、洗手池、治疗车、护理车、换药车等均配置快速手消毒液;所有洗手池粘贴手卫生标识及提示语。(2)手卫生文化氛围包括科室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指定问题内对被抽查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提问)、临床住院科室自行开展手卫生管理(科室主动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并按时间进行原因分析和整改认为其自行开展了手卫生管理)。(3)手卫生执行情况,采用现场观察法,医院感染管理科专业人员随机观察护理人员工作期间手卫生执行情况。具体的调查方法为:医院感染管理科采用现场考核的方式,从每个临床科室中随机抽取3~5名医护人员,对其洗手时机的把握、洗手的正确性和手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考核,手卫生依从率(%)=实际手卫生例次数/手卫生指征例次数×100%,洗手正确的标准为手部揉搓时间不少于15s且步骤顺序正确。

1.2方法

本次研究围绕医院文化[7]的三个层次即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深层精神文化对手卫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构建。具体方法为:表层物质文化方面:(1)完善手卫生设施,如按要求配置感应式水龙头,配备足量洗手液、一次性干手纸和快速手消毒剂;所有病房、洗手池、治疗车、护理车、换药车等均配置快速手消毒液;所有洗手池粘贴手卫生标识及提示语。(2)开设手卫生知识宣传栏,利用院刊、内网、外网、海报等内部刊物进行手卫生知识普及、实时报道及检查反馈等。中层制度文化方面:(1)医院首先成立手卫生工作专项管理组,实施手卫生三级管理架构,明确职责。(2)制定并手卫生培训、考核、监管及奖罚机制等院级手卫生管理制度;各科室自行制定手卫生监管方案,规范手卫生监督要求,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及依从性监测。(3)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奖罚机制,实施院科两级同步监管,考核结果纳入科室质量管理指标。深层精神文化:(1)落实培训,新入职员工入科前必须接受手卫生知识的首次培训及考核;在职员工每人每年至少一次接受手卫生知识培训、洗手正确性考核;手卫生行为接受科室手卫生管理小组的监管。(2)开展全院手卫生宣传月活动,具体有启动仪式、手卫生征文、手卫生操作竞赛、科室手卫生推广经验分享等。(3)巧用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邀请院领导、科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保洁、护工等不同岗位的人员担任医院手卫生形象大使并参与院内宣传海报拍摄与制作;树立身边的标杆。(4)开展多形式的手卫生宣传:如张贴宣传画、科室培训、案例学习;面向患者及家属开展手卫生知识小锦囊,进入学校、社区等机构开展手卫生知识小讲座等,齐力营造手卫生文化氛围。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中位数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被调查人员基线资料情况

本次调查共计923人次,其中2013年380人次作为对照组,2015年543人次作为试验组。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为25.53%,在医院文化管理实施之后,2015年的手卫生执行率为52.67%;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48,犘=0.000)。且手卫生执行率在医务人员的性别、职位、职称、工龄及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犘<0.05),见表1。

2.2手卫生相关指标情况

对比2013年与2015年手卫生各相关指标,消毒凝胶配备率由41.98%上升到90.02%;护理人员接受手卫生培训占比由之前的24.61%上升到96.83%;洗手正确率从48.68%上升到98.71%,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尽管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有很多,但经手传播是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主要途径,护理人员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石[8]。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的高低与人的意识、医院硬件设施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9]。对护理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弓晓华[10]提出医院文化能够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医院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转化为高度自觉的执行力,通过无形力量激发人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感。而将医院文化管理应用于手卫生专项工作当中[11]就是通过文化的手段让全体医务人员自觉的加入到医院感染管理中来的方法,不断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孔懿[12]通过在医院开展手卫生促进活动,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性由30.3%上升至51.5%;来瑞平等[13]通过文化的手段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本研究利用医院文化管理理论,在提供便利的手卫生设施的同时,加强在职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培训及新入职员工的岗前手卫生培训,开展在职教育可以使全院各级各类人员正确理解手卫生规范要求[14],营造出良好的手卫生氛围,使手卫生受到全员重视。手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提高及接受手卫生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从理念上改变了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医院作为一个独特的组织,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而先进优秀的医院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文化管理”,强大的文化管理可以起到缓解医患矛盾、影响医德医风的作用[15]。本研究正是在物质、制度和精神三方面对手卫生工作进行系统管理后,在医院内部形成手卫生氛围,从环境和理念上转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思维模式,从而在心理和情感上影响其行为。医院文化管理可以创造一个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可以保证行为的持续性[16],同时,由于医院文化管理具有普遍性,容易达成全员共识。易艳斌等[17]在临床工作中通过手卫生管理,如提供方便的洗手设施、规范化培训、手卫生监督等措施,提高了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医院在2014年开始对手卫生进行文化管理后,2015年护理人员的手卫生行为有明显的提高,由此可见,医院文化管理对手卫生效果改进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为手卫生文化氛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医院文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手卫生的管理工作当中,并能持续提高和保持护理人员手卫生行为的积极性及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田维涛,彭颖,赵德军,等.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控制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2):329?330.

[2]韩黎,朱士俊,郭燕红,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40?142.

[3]韩轲,窦丰满,张丽杰,等.成都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1):1139?1142.

[4]雷晓婷,林红,孙慧,等.2010-2012年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系统综述[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6):339?344,352.

[5]许川,徐敏,梁艳芳,等.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10):609?611.

[6]夏萍,吴凡伟.医院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

[7]曹荣桂.医院管理学?医院建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第6篇: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1]。许多研究已证明,医务人员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降低医院感染最有效方法之一[2]。为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2013年对我院医务人员进行摸底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临床医生、护士共258名,其中医生66名占25.58%,护士192名,占74.42%。

1.2调查方法 依据手卫生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后、脱手套后手卫生执行情况及所采用的干手行为。检查者是抽调到护理部 、医务科、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 ,深入各临床科室多次进行现场隐蔽式观察。观者者根据调查内容认真观察并填写调查表。

1.3数据处理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 13.0 软件包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被调查的258名医务人员中,其中接触患者前,执行率为15.50%,接触患者后执行率为 45.35%,无菌操作前执行率为12.01%,无菌操作后执行率为26.74%,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后执行率为95.73%,脱手套后执行率为67.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影响洗手的因素

3.1.1认知不足 在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后洗手及在吃饭或使用洗手间前后洗手认知最高。而直接接触患者前洗手最低。说明医务人员有较高的自我保护意识但忽略了对患者的保护。缺乏对手部卫生的规范了解及有关洗手能降低院内感染的知识,认为从患者处获得感染的概率低。一些人在测量血压 、体温、脉搏等接触患者皮肤会造成手部污染的意识不强。

3.1.2洗手设施匮乏 洗手设施数量太少或位置不合理,水龙头开关不方便,特别是冬天无温水洗手,均会影响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3.1.3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量大,时间不足 卫生部于2009 年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洗手指征中,要求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每次洗手都要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搓洗不少于10~15s/次。这样医务人员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用于洗手。

3.2提高洗手依从性干预措施

3.2.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医务人员一般具有预防感染的知识和技能,真正缺乏的是严格遵守的理念。经常组织洗手知识、医院感染方面的专题培训,形成制度,使他们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洗手,什么情况下可使用快速手消剂,提高其自我保护及保护患者的意识,形成洗手的自觉性。。

3.2.2改善手卫生设施 医院感染的传播与医务人员洗手工具与干手方法有一定联系。应配备有效的洗手设备和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造成二次污染[3]。①增加水龙头的数量,尽量使用感应式水龙头。②在寒冷的冬季,有热水洗手。③为了防止洗手后干手过程发生再次污染,改用一次性消毒纸巾或干手机。

3.2.3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消毒、隔离、灭菌制度,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制度健全,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2]。护士长、监控员及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通过不定期下病房察看医务人员洗手的执行情况,定期考核手卫生知识和七步洗手法,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科室质量考评的指标之一,与科主任及科室绩效挂钩。

4 结论

总之,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是降低 医院感染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手段和措施。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规范洗手行为,改善洗手设施,建立有效的检查机制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林金香,陈妙霞,周小香.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行为干预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85.

第7篇: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1.1洗手率低医护人员在繁重的医疗护理中,手的微生物污染严重,由于病房工作量大,医务人员少,危重患者多而忽略洗手,医生在检查每一位患者后洗手,仅有极少数能做到,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时,几乎没有人做到洗手,大部分医生查房前洗手待查完所管住院患者后再洗手。护士常常在完成整个病房护理操作后才洗手。

1.2手的再污染医护人员洗手后大部分使用工作服两腋下或内边擦手,办公用品如病历夹、桌面、各种记录本等不注意清洁,污染严重,虽然洗手,接触也会造成再污染。

1.3领导重视不够大部分洗手设施没有采用非接触式水龙头,手卫生消耗材料(如洗手液,干手纸巾,快速手消毒液)与科室经济挂钩。医护人员配置不足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1.4手卫生误区用戴手套代替手卫生,摘手套后不洗手。尽管戴手套可以减少手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免受污染,但是戴手套不能完全避免手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手套是手卫生的辅助手段,而且部分科室采取薄膜手套做防护手套。

2分析

2.1管理不到位管理者重视不够,培养力度差,造成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缺乏,感染控制认识不足。对规范手卫生操作和手卫生依从性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监控。

2.2手卫生设施和产品配备不足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控制认识不足,造成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未采用非触式,而且数量不足,病室内无洗手设施。手卫生耗材参于科室经济核算,造成手卫生依从性高的科室耗材多,经济损失就越大,从而出现干手纸巾,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配备不足现象,直接影响规范手卫生和手卫生的依从性。

2.3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认识不足,未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多数人认为,医疗物品污染才是患者造成感染的主要原因,只要未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手就是清洁的,没有意识到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每天在大量医疗护理操作中,接触各类病菌的机会多,医务人员手部细菌污染相当严重,而且,部分医护人员因担心洗手液使皮肤老化,粗糙不愿洗手或尽量减少洗手次数。

2.4医务人员配置不足在临床工作中,一名医生管二十多个患者的查房、开药、诊疗操作和危重患者的抢救与处理;一名责任护士负责几十个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每次操作前后洗手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直接影响到手卫生的依从性。

2.5未把手卫生与行医道德联系起来多部分人员认为洗手损伤皮肤,只有在自己需要时才进行手卫生,而不是把患者的利益放到首位。

3手卫生对策

3.1加强院领导对手卫生的重视,提高手卫生的遵守率:虽然医护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不是引起感染最主要的原因,但是,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疾病的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要切断第一传播途径,医院领导必须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并尽可能提供便利的条件和设施,按要求配置护理人员,达到护患比例,张贴宣传资料,安装足够的非触式洗手设施,提供足够的手卫生用品,耗材有医院担负,能大大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3.2加强管理管理人员要不定时的到科室督查手卫生执行情况,指导规范手卫生操作,对于手卫生依从性差的科室提出批评,并与目标考核挂钩。

3.3提高认识加强培训和教育,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使医务人员意识到手是传播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从明白手卫生是双向防护的重要措施,改变只重视自身防护,轻视防交叉感染的意识,从而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落实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医疗安全。

3.4手卫生方法的改进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2],不需要洗手设施,在床边也可获得,节约洗手时间,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3.5加强医院感染教育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自觉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以下情况做到规范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就餐前[2]。从而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率,避免医院感染暴发。

总之,自从人们发现手是医院内病菌的主要传播媒介后,对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日益重视,任何一项医疗方案的实施,都需要医务人员的参与,而治疗目的能否达到,则与他们的双手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有密切关系,因此,规范手卫生,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防护的有效手段,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对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有着重要意义,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8篇: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护理控制措施;手卫生;医院感染

医务人员作为医疗工作主体,由于其所处环境及工作内容极易感染病菌,且同时也成为诸多病原体传播的重要媒介[1]。因此,应积极开展手卫生管理,进行系统有效的手卫生清洁消毒工作流程,提供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提高清洁度,是预防传染、降低医疗职业操作风险的关键,需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手卫生主要内容为:通过洗手、卫生手及外科手消毒等方式,直接清除手部皮肤表面病原生物,消除致病菌[2]。加强手卫生医院管理,减少感染具有关键作用。消除手部致病菌的流程通常为:术前采用流动水加肥皂清洁,再用消毒剂清洗。在实际中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医院卫生管理及手卫生实施工作不完善。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20位医护工作人员实施手卫生干预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的20位医护工作人员实施手卫生干预。

1.2干预方法

1.2.1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20位医护工作人员的卫生目的、手卫生用具、重点部位、干手方法、一般资料、手卫生知识、消毒效果、洗手时机、法律法规、吸收方法等等进行调查与整理汇总。

1.2.2手卫生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分为以下四点1.认知偏差,戴上手套可完全阻断细菌的传播,预防医院感染,此为错误观点,手套防护能降低细菌感染的机会,但均需清洁消毒才可使用。2.手卫生意识差,在与患者接触后没有及时洗手,进而造成相互感染、交叉感染。3.工作因素,紧急情况下无法及时清洁消毒,导致出现病菌感染,还可影响自身健康。4.追寻降低成本,减低支出,清洁必需品投入不到位,加大了医院感染的可能。

1.3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其工作内容为1重视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握情卫生知识。2.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制度,工作上相互监督,提高手卫生意识。3.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加大清洁设备投入,监督提醒发现手套破损,立即弃用。

1.4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其感染因素,观察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规范、手卫生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处理后续情况并进行相应护理控制措施。

2结果

20位医务人员因手卫生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护理工作和环境因素、认知偏差、依从性差。

3讨论

近年来,手卫生与医疗、护理、医院感染的关系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医院为感染的高发地,极易出现交叉感染和病原菌传播情况,有可能使医生患上感染性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病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对此进行感染分析:1.认知偏差。戴上手套可完全阻断细菌的传播,预防医院感染,此为错误观点,手套防护能降低细菌感染的机会,但均需清洁消毒才可使用。若不进行消毒,手套反而增加患者感染机会。2.手卫生意识差,在与患者接触后没有及时洗手,进而造成相互感染、交叉感染[4]。同时禁止过多次数洗手,避免皮肤受损后增加细菌传播机会。3.工作因素,紧急情况下无法及时清洁消毒,导致出现病菌感染,还可影响自身健康。制定相关制度,若出现操作前未进行手卫生处理流产,将给予口头提醒或处罚处理。4.追寻降低成本,减低支出,清洁必需品投入不到位,选择杀菌清洁功效不强的肥皂或未配备非手触式洗手开關,将加大了医院感染的可能[5]。对以上可能出现情况,需进行系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其工作内容为:1重视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握情卫生知识。全院开展手卫生活动,定期抽查HCWs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将手卫生相关内容列为岗前教育工作。2.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加大宣传力度,张贴标准“六步洗手法”流程及并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制度,工作上相互监督,提高手卫生意识,使其能够在执行相关操作前做到自觉洗手,将手卫生责任落实给每个护理人员,提高对手卫生的正确认识。3.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医院应该重视手卫生对医院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清洁设备投入,根据情况选取杀菌能力强、具有护肤作用的含醇消毒剂。提醒发现手套破损,立即弃用。因此,需不断强化自身手卫生理念,增加卫生设备的提供,加强手卫生的管理,规避自身因素引起的院感现象,保障病患病情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文霞. 医务人员手卫生和医院感染管理[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 4(7):164-166. 

[2] 王伟.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研究[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2).13(4):15-16. 

[3] 杨和华. 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J]. 中国农村卫生, 2013(1):68-69. 

第9篇: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手卫生措施;骨科内置物手术;应用效果

在骨科内置物手术中,切口感染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1],而保持手卫生是避免切口感染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因此,手术相关医护人员必须重视整合与执行手卫生操作。本文将研究手卫生措施的整合对骨科内置物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行骨科内置物手术的患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43.5±11.2)岁。将其随机分为2组,医护人员采用手卫生整合措施进行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20例),未采取手卫生整合措施进行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20例)。对比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未采取手卫生整合措施,在每一手术间均放置手消毒液,医护人员进行常规洗手,戴单层手套、用清洁纸巾,其他手卫生措施无具体规范。

观察组采用手卫生整合措施,把常规的手卫生措施进行整合。具体为:液体洗手液选择一次性分装规格,并使用感应水龙头;把手消毒液放在手术间内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医生常操作的位置,方便其使用;选用消毒后且在保质期内的清洁纸巾擦拭手部;选用3M的外科手消毒剂,在外科手操作时应严格要求,洗手时间应在5min以上,并使用一定的力度对手臂、手部进行充分揉搓,保证每个细节清洗消毒干净;运用无接触式方法戴手套,且戴双层手术手套,若手术时间大于3h,应更换手套(在缝皮操作前须换手套);在进行无菌操作之前、接触患者之前、接触患者之后等均应进行手消毒;每周应对手部进行隐性监测和在手术过程中的实时监测,在手术室张贴处公示阳性结果;培训和指导手术医护人员应用手卫生整合措施;对巡回护理进行无缝、全程监督与指导;定期评价手卫生整合措施的具体执行情况,不断提升该措施的执行力。

1.3观察指标

以患者切口感染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为观察指标。

满意度调查:针对卫生质量、卫生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素质进行评定,每项25分,总分100,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 分以上为满意、80 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组间差距用X?检验。P>0.05则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5.00%),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8例(40.00%),两组切口感染比较,差异显著(X?=17.6276,P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观察组非常满意16例,比对照组多6例,观察组不满意仅1例,比对照组少5例。就总满意度而言,观察组(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统计数据,差异显著(X?=18.8694,P

3.讨论

医院环境、医护人员以及患者都有可能成为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医院患者聚集、疾病类型多种多样,感染风险相对较大,医院发生感染与手卫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手卫生的不注重极易增加骨科内置物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3]。手术切口感染的另一个潜在来源是医护人员的手部,若手术相关医护人员没有进行正确的洗手以及佩戴手术手套等操作,极大地增加了细菌的传播,加重了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性[4]。因此,在手术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格外重视手卫生。相关人员在执行手卫生措施时,应重视对手卫生措施的整合,仅仅注重手卫生的部分环节是远远不够的,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只有应用了整体性、连续性、科学、有效的手卫生整合措施,才能极大地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几率。

在手卫生的整个环节中,手卫生的设施直接影响手卫生措施实施的效果,选择正确的干手设施可以极大地避免在流水洗手后二次污染情况。洗手后的干燥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细菌传播,在干手操作中,对干手设施的设置有着关键作用,应选择干手纸巾替代毛巾或电暖风机。研究表明,灭菌后的纸巾的干手效果优于电暖风机和布巾,且能有效减少细菌的传播。

本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5.00%显著少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40.00%。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来说,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16例(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非常满意10例(50.00%);观察组满意3例(15.00%)稍低于对照组满意4例(20.00%);观察组不满意仅1例(5.00%)显著少于对照组不满意6例(30.00%),对比两组患者总满意情况,观察组总满意19例显著对于对照组总满意14例,观察组总满意率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满意率70.00%。

综上所述,在骨科内置物手术中,对手卫生措施进行整合,采取手卫生整合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行骨科内置物手术出现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降低感染风险,还能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项大业,连永生.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6):1150-1152.

[2]郭月琼,许P文,熊欢.手卫生整合管理对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1):2305-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