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医疗设备管理范文

基层医疗设备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层医疗设备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层医疗设备管理

第1篇:基层医疗设备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原卫勤保障卫生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部队卫生建设中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驻高原地区部队,由于自然生活环境恶劣,官兵患慢性高原性疾病的数量逐年增加,加之交通不变,地方财政困难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部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部队医疗卫生事业要想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站稳脚跟,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着力解决好当前部队卫生建设存在的人才、设备、经费、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才能为官兵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环境。

1高原部队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干部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

11111专业干部缺编的主要原因(1)部队院校培训数额与部队的实际不相适应,院校培训数量及接收的地方大学生远远满足不了部队的实际需要。(2)医疗卫生干部职称编制不合理,晋职难度大。加之基层工作条件差,环境恶劣,致使部分人员不安心工作,难以拴心留人。

11112基层卫生干部业务素质偏低(1)卫生干部学历低,据调查,某部大专以下人员占35%。(2)年龄结构断层、缺乏学科带头人才。从而影响了卫生队伍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收治任务的完成。(3)专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

11113激励机制不健全(1)卫生技术干部晋升慢,如卫生干部晋级9级以下规定为每3a晋升1级,9级以上4~5a晋升1级,而行政干部可以提前晋升,同样条件,从排职到营职卫生干部要多干3~4a的时间。有的基层卫生干部在部队工作10a、20a都解决不了中级职称问题,使得有些卫生干部感到无盼头,工作劲头不足。(2)干部部门和卫生部门间协调不够。特别是在卫生干部调进调出方面随意性较大,有些该保留的人才没有留住。(3)专业技术干部职称晋升难度大,改行较多。由于基层卫生队只编制一个中级职称,一旦有人占编,其他人就无法晋升,难以调动广大卫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112医疗设施陈旧,技术性能差

11211设备老化部队现行使用医疗设备大部分属80年代前配备,绝大部分已经超年限、超负荷使用。这几年,虽然上级补充配备了一些医疗设备,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设施难以配套,很难适应高原部队实际需要。

11212利用率低(1)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医疗设备大部分属于精密仪器,它要求操作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操作技术。但由于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缺编,造成部分医疗设备闲置浪费。(2)基层卫生单位大多驻地偏僻,病人较少,地方伤员收治受到限制,部分设备难以真正发挥作用。(3)服务意识差。该做的检查不做,本级能检查的项目推到上级医疗单位检查,致使部分医疗设备长期闲置,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

11213重用轻管只注重医疗设备的使用,缺乏必要的定期保养、维修,有的不按操作规程办事,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致使( )部队医疗设备使用寿命明显缩短。

113经费开支缺口较大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队官兵对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由于药品和卫生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而卫生事业经费多年不提,使得供需矛盾日渐突出。1999年部队卫生事业费的调整,虽使基层卫生经费有所补充,但由于受保障任务、工作性质及驻地环境的影响,仅靠标准经费难以满足高原官兵的医疗需求,加之近几年部队精神病患者逐年增加,基层医院又无此专科,只有送地方专科医院诊治,仅此一项部队每年约需7~8万元开支,而且这种开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另外,高原干部、战士患病时间长,治疗费用高,造成经费开支大,如同样是“上感”,高原一般需10~15d,而内地却只需5~7d,这无形中就多支出了药费。

__基础设施薄弱

__11医疗用房数量不足、质量差,整治维修难以保障

目前,有的卫生队仍居住在70年代初建造的破旧平房里,由于没有专项营房治理经费,基层单位又拿不出钱,因而造成房屋年久失修,门窗破旧,墙皮脱落,影响了医疗工作的开展。

__12保障设施不完善(1)驻高原部队,由于受所在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限时供水供电,致使部分医疗单位因水电原因不能完成本级收治范围,甚至有的病人因水电原因得不到有效救治。(2)卫生救护车更新周期长,个别单位还没有救护车。

2加强高原部队基层医疗卫生建设的对策

从高原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部队编制体制调整的现状来看,认真抓好支队(团)卫生队标准化建设,做到保障有力,已迫在眉睫。针对高原医疗卫生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211转变观念,下大力抓好人才培养基层卫生工作是部队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力保证。增强卫生干部调整使用的科学性,努力造就好选拔、培养、使用人才的阶梯,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是搞好高原部队卫生建设的关键。

(1)要适当增加专业技术干部的培养数量,保证专业人员分配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尽快扭转基层缺编的现状。部队医学院校及干部部门应对部队卫生干部的现状和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依据部队需要培养数量、引进专业人员,同时在学员分配上,干部部门、卫生部门应共同提出各单位申请计划,直接到位,避免再次转行、调走等。(2)增强卫生干部调整使用的计划性,干部部门和卫生部门要加强联系,通力协调,卫生技术干部调动、改行,必须从严控制,确保卫生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3)加强思想教育,使广大卫生干部安心高原,无私奉献,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4)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关心业务干部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切身利益问题,努力解除卫生干部的后顾之忧,在晋级晋职、评定职称等方面应建立激励机制,立足高原实际,不搞“ 一刀切”,对业务精、政绩突出者可给予政策优惠,提前晋升,以调动卫生干部的积极性。(5)加强岗位在职培训,提高卫勤管理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的卫勤干部。

212加大设备管理,提高卫勤保障效能

21211加大对高原部队卫生设备的倾斜力度高原部队由于所处的环境和工作任务特殊,难以开展对社会有偿服务工作,也就没有购置医疗设备的资金来源,只有依靠上级配发,因此在设备的投入上上级机关应给予倾斜。同时,各级卫勤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设备管理。把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广泛开展爱护卫生设备的教育,树立管好用好设备的思想,充分认识医疗设备在保障官兵身体健康,提高和巩固部队战斗力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增强全体卫生人员管好用好医疗卫生设备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1212要重视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培养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各级要重视装备管理,认真执行医疗设备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一是学习医疗设备有关基础理论,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二是各专业技术人员要通过学习和培训,熟悉各种医疗设备结构、性能、用途、操作技术和维修保养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本领,努力提高各类人员的岗位称职能力,充分发挥设备效益。三是加大设备维修、保养和管理力度。对中大型设备实施专人管理,责任到人,不断健全仪器设备档案,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21213增加装备维修经费对于医疗卫生设备,厂家一般在保修期内负责,超期后大部分设备厂家已不再生产,造成维修零配件器材短缺,部分仪器设备难以开展工作。

为解决大型医疗设备的更新和维修经费不足,上级有关部门应适当给高原部队卫生单位一些必要的倾斜,使有限的医疗设备真正发挥作用。同时,高原基层卫生单位要积极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优势,拓展业务,扩大收治范围,开展对外有偿服务,创造经济效益,弥补卫生经费的不足,添置部分急需的短缺医疗仪器,使官兵就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213突出重点,加大经费投入力度(1)要认清形势,立足现实。要教育各级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当前部队医疗工作的实际,明确官兵的经费只能是低标准的“皇粮”,合理用药、及时诊治,依靠科学的管理,不断完善制度的落实,在现有设备、人力、物力的基础上创出一流的经济效益。

(2)挖掘潜力,提高自补能力。要在确保完成部队卫生防病和其它各项服务保障任务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从小而灵、小而专的技术项目入手,大力开展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效益好项目,积极开展对社会有偿服务,以弥补卫生经费的不足。(3)利用现有医院划区成立精神病专科,减少外诊经费的开支。(4)给高原部队必要优惠政策。如高原特殊医疗补助,每年50~70万元。

214狠抓基础设施,提高就医条件足够的医疗用房是保证医疗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解决好高原部队卫生队医疗用房问题。(1)高原部队卫生队的医疗用房应纳入部队营房综合计划。象总部为高原部队实施了一期、二期、三期“解困工程”,那样对基层卫生队住房和医疗用房进行改造。(2)各级领导应重视和支持医疗工作,对应用面积不够的医疗用房在本单位调整解决,以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3)要加大对医疗用房的治理力度,采用每年解决一两个问题的办法进行整治,逐步改善基层的医疗用房条件。

第2篇:基层医疗设备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风险管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1 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角色定义 

20世纪90年代,北美开始在医学装备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的概念。目前,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医院采用了基于风险评估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并开发了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医院中,风险可以定义为由于医疗技术的应用而造成对病人或使用人员伤害的可能性。医疗设备的应用产生相应的医疗设备的风险。引起风险的类型主要有物理风险、临床风险、技术风险三种。这些风险的表现形式反映出设备发生故障的信息。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部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实施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就是根据设备的风险水平确定应采取的质量保障措施,风险控制同时对风险评估有反馈作用,根据风险控制的反馈对风险评估进行调整。因此,如何对设备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本研究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化的动态风险评估,及时地呈现出医疗设备的风险评估结果,实现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并利用计算机实现风险控制管理,提醒设备管理者应进行计划性维护等风险控制行为。 

2 目前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医疗设备应用和风险管理起步发展较晚,加之长期被边缘化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人才匮乏,技术手段落后,学术水平低下,工作处于被动局面,相对临床发展滞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分析了当前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维护、维修不全面,设备安全运行保障不力;安全检测人力、物力不足,尚未配备基本检测设备,检测技术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健全,检测多属于结果检测,尚未实现过程检测;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技能水平不一,高级人才流失严重;操作规范化程度不高,存在错误操作现象;信息管理不严格,设备技术系统未受重视,缺乏对使用过程中相关数据的分析等。随着医学科技快速发展,临床对医疗设备的技术需求和依赖性大大增强,对医疗设备综合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管理和风险控制手段和技术方法远远不能满足新技术条件下发展的需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新的医疗环境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医疗范同、业务量急剧增加,管理项目的复杂性显著提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设备风险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已成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水平的必然要求。 

2.1 人员培训问题异常突出 

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对设备的学习、培训、维护要求越来越高,专业性也越来越强,因此,一方面对从事本专业人员的结构要求,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对现有的从事该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显得更为迫切。因此,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以及有关学会应该加大力度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我国临床工程师执照考试刚刚开始,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临床工程师上岗证等相关制度。 

2.2 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薄弱 

大多数医院的设备管理仅仅停留在操作规程的制定与故障的维修上面,对于风险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预防性维修(PM)以及质量检测大多没有开展。维修质量控制即维修后的检测、性能检测、功能检测和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中那些设备需要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和由谁来做的问题比较突出。通常,能够及时把损坏的设备修理好,已经面临很大压力。解决办法首先培养好人才;工作重点转向预防性维护以及维修质量的控制;并且购买配备相关检测设备。 

2.3 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后的应急预案亟待完善 

在医疗实践过程中,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业务量的的迅猛发展,设备故障率比以往明显高了很多,工程技术人员每天忙于应接报修电话,处理各类各级运行设备的故障,然而,对于一些大型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设备出现的故障,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必须得求助专业工程维修人员。由于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各种复杂因素的存在,往往会出现响应时间过迟、维修费用过高、配件以次充好等各种违规行为。因此,整个设备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急预案的设置和完善就显得十分重要,甚至在采购伊始就要在合同或协议书上明确作出有关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风险以及相关的应急措施,以便医院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能适时、实用。从多年的工作实践来看,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反复调整,以趋完善。 

2.4 医疗器械的不合理应用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没有落到实处 

虽然规定医疗单位不得改变医疗设备的用途和形式,但是监管困难。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设备管理部门往往也得不到准确信息,无法正确上报。引发媒体曝光或医疗纠纷后才得知.因而,需要设备管理部与临床科室加强沟通联系,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加强风险意识,减少乃至消除不良事件。不仅要加强对不良事件的监测、报告,减少医疗风险,而且也需要积极推进并加强制度化建设;重视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规范医疗设备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修和报废的全程管理流程,注重环节监管;加强各类证件的严格审核。 

3 结语 

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与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临床应用中,医疗设备安装或投入临床后,并不是一劳永逸,需要不断投入人 力、物力加以管理和维护,才能实现医疗质量安全目标。我们必须创建符合实际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计划,很好地识别和分析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风险,并依据风险的可接受性标准做好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完善风险控制措施,才能更好地消除或降低设备风险。前期的管理只是冰山一角,后期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才是管理的重点,使医护人员树立起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才能使我们的医疗质量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亢德洪,方洪兴 谈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95-96,76. 

第3篇:基层医疗设备管理范文

[关键词] 设备工程;项目后评价;预防性维修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一些高等医院和上层医院不断更新医疗设备,医疗设备也向大型化、数字化、高精密化发展。在医疗设备的配置上,高等医院、上层医院不同于基层医院,它们除了治疗高难病症以外,还有科学研究及教学等任务,而基层医院的业务以治疗一般常见疾病为主,兼少量教学任务,这就造成了基层医院在选购医疗设备时与大型医院的不同。大型医院在选购时一般资金都较为雄厚,首先考虑的不是价格及成本回收方面的问题,而是需要当今世界这个领域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尤其是用于科研方面的仪器设备,如果单纯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可能永远也回收不来成本,但由于特殊需要所以仍然选择技术最先进,知名度最高的产品,而基层医院的资金来源一般都比较困难,基本上都是专款专用,有些甚至是贷款或集资来的,所以要求必须做到精打细算,买回来后物尽其用,以尽快的速度收回成本,发挥应用的经济效益。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卫生部门对等级医院设备方面的要求,对基层医院大型设备的购置,提出了“设备工程”的概念,愿与同行共商碓。设备工程即现代设备管理,由设备规划工程及设备维修工程两部分组成。现将我们在工作中从事设备工程的程序提供给大家。

1 立项

基层医院在购置设备时应首先根据自己医院的情况,由使用科室、管理部门对该项目进行分行,结合周围医院情况,就诊患者情况、医疗水平、医务人员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看是否应该上该项目,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增加效益,应上多大规模。机房、操作人员及水、电等方面的设施能否达到要求。都应仔细调查研究,充分考虑,方可立项。

2 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包括的内容较多,除了以上各方面外,还要充分论证项目在本院是否真正可行。包括:科学性、实用性、通用性、必要性及资金回收率等。主要考虑该项目在本院是否确实可行,是否确有必要投资,附近周围医院有无此项目;效益如何,本院在上该项目时有哪些优越条件,资金来源如何解决,如何归还,多长时间可收回成本,最好做经济效益预测。根据上年度本院转外院该项目检查(治疗)人数预测年回收率:年回收率=上年转出人数×收费标准

总投资×100%其中,总投资应为各类投资包括利息的总和。收费标准可能由于检查医院不同而不同,也可能由于检查(治疗)项目不同有所差别,实际计算时分子应为按权相加的和。

3 设备选型

选型是购置设备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选型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3.1 可操作性 首先应派员进行调研与考察,参加大型的医疗设备展览会,到同等医院或已具有选型意向设备的医院进行考察。也可提前派员进修,选型时应充分听取进修人员的意见。因为他们毕竟真正操用过机器对所选设备的性能有较直观的了解,对该设备的可操作性有较多认识。

3.2 系列性 对于同一种设备,应选相同公司的相同品牌,以使形成系列化。有利于辅属设备的配套及备件更换。例如,内窥镜如果都选OLMPUS,选通用型冷光源。这样就可以共用电视系统、治疗系统(电刀)等外围设备,不会出现一台镜子必须配自己外围设备的割据局面,造成资源浪费。

3.3 通用性 选型时应选知名度较高的大家都熟悉的产品。这样既便于与其他医院的协作,又便于设备维修,有故障时可得到一次性解决,备件也易购得。

3.4 稳定性 应选择经临床使用反映较好的产品。最好亲自到已使用过该产品的上级医院(较一般基层医院使用得早)了解情况,摸清该产品的优秀性及使用稳定程度。

3.5 先进性 一般应选目前同类产品中较先进的型号为主,并给发展留有一定余地,不至于买回来不久就落后而被淘汰。

3.6 实用性 购买的设备必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必须突出目前医院急需的项目。避免进来设备主功能不行而附带一些华而不实的辅助功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 设备定购

定购意味着定立合同,实施到位。依据合同法规,定合同必须由法人代表签字、技术人员负责具体技术问题,主要应仔细检查各项目是否齐全,各技术参数是否符合要求,还应考虑运输及设备到位,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等问题。另外还要考虑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维修及零备件供应。有时还应考虑易耗品材料的供应。包括保修和维修。一般保修范围为1 a。1 a内厂家免去一切费用保修整机。主机及主要部件一般保修3 a或更长。保修期内出现故障,保修期自故障出现之时往后顺延。维修包括大修、中修及一般故障维修。各种价格、费用及零配件供应均应在合同中明确注明,以使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5 验收、使用

设备到位后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分为数量验收和质量验收。数量验收由库管人员看包装是否完好,设备外观是否破损,再依据装箱单及资料所提供的配套设施数据进行认真清点做到逐个对应,万无一失。质量验收由使用单位技术人员依据行业标准及临床要求进行实际操用验收,逐项检查各技术参数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必要时请技术监督部门或商检人员同时进行。使用前必须由厂家安装调试人员对使用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合格后由厂方签署上机操用合格证,方可上机操作。没有操作证的人员一律不允许上机操作。持有操作合格证的人员操作失误造成故障由厂方负责。使用人员在使用中应认真做好使用记录。对使用中设备的各项技术数据(如X光机中的mA值、kV值等)均应真实完整地记录。对使用记录应完好保存以便于查证。每开一次机及每调整一次技术参数均应认真填写,对使用过程中设备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做详细记录,并采取应急措施。设备发生故障时,应认真记录设备发生故障时的故障现象,以及发生过程(如冒烟、打火等)及目前状况均应一一书写清楚。使用一段时间后应按规定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在维护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修、以避免故障扩大化。

6 项目后评价

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应对该设备工程进行评价,以便检验该项目立项是否正确实际应用是否可行。

6.1 首先计算单项设备年经济效益 年经济效益=年总收费-年总支出

设备总额×100%;总支出包括:设备折旧费,各种材料消耗、人员工资,各种维修费用,备件费用及贷款或集资利息。

6.2 年资金回资率 年资金回收率=年纯收入

总投资×100%;计算后进行再分析:本年度盈在哪里,亏在哪里,应从哪方面降低成本,应从哪项提高效益,充分挖掘设备潜力。从以上讨论不难看出将购买设备这一经常性业务,作为一项较大工程项目来看待,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资金投入的盲目性和选型的主观性,也可以较大发挥设备的作用,提高使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裘定心,陈丕基,舒服.招投标采购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疗装备,2004(9):1213.

第4篇:基层医疗设备管理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状况;对策研究及化解

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运行已成一个重要的融资方式和发展手段。如何保证基层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和发展方向,规避、减少负债运行的风险及其负面效应,科学合理地规范负债率,打破融资瓶颈,解决发展与资金不足的矛盾,探索建立融资的长效机制,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生机和活力,推动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是各级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试以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例,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

本文所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相对地市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而言的,具有特定的含义。具体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县级综合医院和中医院等;二是乡镇卫生院。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状况

河北省有11个市,136个县,1962个乡镇。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299所。其中,县级综合医院202所,中医院135所;乡镇卫生院1962所(含中心卫生院、所)。据2010年账面统计资料显示,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负债金额为64.88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28.97%。其中,县级综合医院负债42.99亿元,占66.26%,资产负债率28.91%;中医院负债11.43亿元,占17.62%,资产负债率36.06%;乡镇卫生院负债10.46亿元,占16.12%,资产负债率24.01%。县级综合医院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152%、146%;乡镇卫生院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141.68%、138.29%。县级综合医院负债额度占2010年度业务收入的41.06%;乡镇卫生院负债额度占2010年度业务收入的32.92%。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原因分析

现以县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负债为例进行分析。负债总额共计53.45亿元,如果按类别和用途进一步细分主要分布在四个方面:房屋建设及设备购置15.36亿元;药品及卫生材料购置31.71亿元;预收医疗款及应付社会保障费5.34亿元;其他1.04亿元。分别占负债额度的29%、59%、10%、2%。其中,房屋建设及设备购置、药品及卫生材料购置、预收医疗款及应付社会保障费、其他债务的比例,县级医院为32%、56%、10%、2%;乡镇卫生院为14%、72%、10%、4%。

据初步调查,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运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国家投入政策不到位。这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的主因。目前,河北省县级医院在职人员工资,基本由医院自身收入解决。经济状况好一点的地区,职工“三险一金”财政负担或负担一部分,贫困地区要靠医院自己想办法解决。另一方面,国家基本建设投入实行中央、省、市、县分级负担的政策,但大部分地区,因财政困难或其他原因,当地政府不投资或没有能力投资,只好贷款或采取社会融资的办法解决,从而形成了医院债务。

第二,盲目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在国家《大型乙类医疗设备管理办法》出台前和出台之后短期内,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其原因一是医疗机构自筹款买设备,不用上级审批;二是国家定价大型医疗设备收费偏高等。

第三,新型合作医疗需求。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河北省农民参合率达到94.46%。农民基本医疗费用的解决,使医疗需要需求呈迅猛发展的势头。而且,农民得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已成为常态,加之合作医疗政策规定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报销比例较多,许多医院人满为患,特别是住院病人骤增。初步统计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门诊病人、住院病人平均每年增加20%-30%。为适应病人医疗需求,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行贷款或采取其他融资的方式,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改扩建或购置急需的设备等。

第四,医院正常发展。突出表现在国家拉动内需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大规模投资之前。在国家“卫生三项建设”期间,主要是后期,因为当时项目投入较少,国家的投资额度与建设项目差距太大,而地方政府又没有能力投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想方设法贷款或采取社会融资的办法。2005年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投资建设,但政策规定,凡是达到建设标准的医疗机构不再投资,以前欠款由当地负责解决,基本上形成了“鞭打快牛”的做法。据河北某县统计资料显示,该县乡镇卫生院建设欠款达538万元,至今没有能力还款。此外,由于缺少周转金制度,普遍存在医院药品、医疗耗材等欠款,据调查一般从购买之日起,拖欠3至6个月的居多,导致了短期大量拖欠,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新的债务模式。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的化解对策

负债运行已经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沉重负担,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不可低估,如何走出过度负债、过度医疗、过度收费形成的恶性循环怪圈,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资产变现解决,迁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由当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其原有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向社会公开拍卖,拍卖所得用于偿还欠款;财政还本付息解决,国家已经界定政府举办的医院属于公益性质,在经营上实行保本或略低于、略高于成本的收费政策,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资或贷款建设的房屋、设备等,均为国有资产,考虑到本身偿还难度,地方财政理应负责还本付息;贫困地区由中央和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解决,贫困地区财政困难,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本身或地方政府均无财力解决,建议这部分债务由中央或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解决;省市县财政分级负担解决,采取省市县乡债务分摊的办法解决,在具体操作上,不搞一刀切,地方财政状况好的可以多负担一些;改制解决,进一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在非营利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打破融资瓶颈,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变部分负债为资本,以解决债务负担,从而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同时强化药品和医用耗材周转金制度,为解决医院短期欠款,建议由同级财政、卫生主管部门,重新核定医院专用周转金,用于药品、耗材采购的周转使用。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运行的思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运行主流是好的,其积极作用应该充分肯定。负债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卫生事业发展,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目前出现的问题,笔者有如下建议。

第一,负债率与医疗机构发展相适应。鉴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性质、职能、收入、服务范围和专业要求等各不相同,是否进行负债经营?负债额度如何确定?不同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决策管理。简而言之,就是要使得衡量偿债能力指标之一的负债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性质及其发展相适应。县级综合医院等业务收入好、积累多的单位,具备偿还能力的,适度负债是正常的,有利于医院建设与发展,但要注意贷款发展需量力而行;乡镇卫生院承担着大量的医疗救治及公共卫生、卫生保健、基层卫生管理等任务,应少负债,或直接按公共卫生机构等同对待。

第二,负债与还款预期相适应。负债必须以融资机构的业务收入和业务发展能力为标准核定,以不损害机构稳定发展为基础条件,以单位预期收益为尺度,合理确定负债规模,保证债务效益和及时按期限偿还为主要目标。

第三,负债率与资源配置标准相适应。卫生区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贷款或社会融资发展医疗卫生项目,要在卫生区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框架之内,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展规划相协调,与社会发展与群众需要需求相吻合,坚决防止盲目发展和扩张等。

第四,负债率与卫生投入相适应。负债在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身收入的同时,还要把各级财政对卫生的投入考虑在内,把国家投入政策作为重要依托,以此确定负债投资项目,防止负债过多导致长期无法偿还或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甚至违规行为。

第五,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的管理与监督。一是建立政府融资平台,严格项目审批,规范负债规模,确保项目效益,防止出现资不抵债等行为;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贷款或社会融资,要严格禁止将房产或重大设备等国有资产作为抵押;三是尽快建立基层医疗机构负债经营保障评价系统,加强财务监管,规避融资风险;四是尽快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融资办法,规范融资行为,规避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效率,更好地利用社会资金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第5篇:基层医疗设备管理范文

一、综合性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现状

(一)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部门归属不明。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作者所在的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目前正在使用的中大型医疗设备有1350台,其中2015年购置中大型医疗设备50台,2016年1至10月购置38台。形成的设备档案1264卷,其中万元以下335卷,1-5万元436卷,5-20万元265卷,20万元以上228卷。这些医疗设备前期的采购以及日常维护、保养属于医疗设备科,具体使用则是由使用科室进行操作,设备档案管理部门则负责档案的采集、照管和调用。但在实际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未明确分清职责,工作不协调,重点是未明确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权限的归属,没有一个具体的部门来统筹协调、负责档案的管理工作。在实际档案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以下情形:管理科室仅仅关注设备的考察、议价和采购;使用科室仅仅关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而对于医疗设备相关资料的采集、保管则予以选择性忽视,从而未能形成完整的设备档案。

(二)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综合性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相当一部分医院未认识到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设备档案管理活动混乱无序,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普遍未建立规范的、有效的规章制度,重视文书档案或人事档案的管理,形成管理规范,忽视了对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互相推诿,医院管理部门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手段,难以协调三者的关系,造成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混乱,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给维修人员使用,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临床、医技科室,甚至造成档案遗失的现象。比如未建立完整适用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设备档案管理混乱,借阅查询制度不健全,未能充分发挥设备档案的作用和深入挖掘设备档案的深层价值等。2015年笔者所在的医院新购进一台高新设备,因档案管理员未按要求登记借阅,造成购置合同遗失,给医院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应充分重视医疗设备档案的规范管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作为一项经常性、系统性的工作,是医院医疗设备稳定运转的重要技术支持和保障。

(三)设备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培训未完善。医院对设备档案重视不足,认为设备档案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常常由设备维修人员或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兼任设备档案管理员,甚至没有经过专门的档案管理培训,更不可能选择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来担任设备档案管理员。由于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技能与知识,对档案管理的具体内容不了解、不熟悉,导致出现档案文件保管分散、档案资料采集不完整等问题。同时,由于部分资料散布于使用科室或基层维修人员手中,收集起来比较困难,个别情况下还会出现资料残缺丢失的问题。此外,部分医院未制定完善的借阅制度,档案的借阅和归还手续不规范,加之档案管理人员更换频繁,移交手续不清,对于一些久借未归档的资料未能及时进行催还,最终导致设备档案的永久遗失。

二、提升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意识。首先必须从院领导到具体管理人员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必需性。对于综合性医院来说,医疗设备是医院现代化水平的体现,更是保障其长期经营以及今后发展的重要因素。认识到设备档案的重要性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医疗设备的日常使用中,设备档案可以提供或记录设备各方面的信息,为医院管理层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提高采购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防止贵重仪器的闲置浪费,实现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医疗设备从最初的论证、议价、采购,到设备的调试、使用、维修,再到最后的淘汰、更换,需要经历一个周期性的过程,整个过程与设备档案的管理密不可分。因此,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应该把设备档案的管理列为医院的重点工作之一。

(二)明确医疗设备档案收集的内容。要做好设备档案的收集工作,保证档案内容的完整性,首先要明确需要收集的内容,一般来说医疗设备档案内容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采购过程中产生的文件。二是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因此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内容也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院务会议上讨论同意采购立项的会议纪要,以及采购过程中签定的具有法律依据的合同书;与设备配套的相关证件、说明书、手册等。二是设备使用期间形成的一些记录性资料,包括使用记录、维护记录、合格证、设备使用的效益分析等,这些都可以为后续的售后服务、维修活动以及日后购买设备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其中,对于合同书的收集主要是为了保证各项合同条款的有效性,防止医院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对于设备说明的收集则是为后续的检测和维护提供原始的技术资料支持,从而维护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当医疗设备进入报废环节时,需要根据设备档案中记录的资料来进行报废审核,以评估设备的真实价值,确保资产的合理报废,杜绝资产的流失和浪费。由此可见,医疗设备档案与医院的各项管理活动息息相关,日常收集过程中应注意把医疗设备在论证立项采购、安装监测检查、故障维修、日常维护以及审核报废等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档案资料及时、准确地收集到设备档案中。

(三)完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医疗设备档案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基础。根据综合性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以《档案法》等法律法规为准绳,建立一套适用于本单位工作的医疗设备档案制度,使档案的采集、归档、审核、保管、交接、整理、调用、借阅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使医院设备档案管理步入标准化、制度化的正轨,从而真正挖掘设备档案的潜在价值,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为医院的医疗、教研工作奠定坚实保障。另外,要从当前的设备保养、维修人员以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中选出一批思想素质较高、专业能力过硬的人员来组建一支专门负责设备档案管理活动的档案工作小组,并由医院档案中心进行统筹管理,以充分协调医院的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并具体负责档案管理制度的编制和修订。

(四)加大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硬件以及软件设施投入。要做好设备档案的管理,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管理重要性是第一步,同时重视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投入,还应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应按要求严格选择设备档案管理场所和设备档案存放的库房。其次,应配备设备档案管理的工具,如空调、密集架(或文件柜)、防磁柜、除湿机、加湿器、温湿度计、打印机、扫描仪、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第三,应引进先进的设备档案智能化管理系统,促进设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的基础硬件设施主要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设备、档案数字化加工设备以及其他支撑设备等,同时做好软件建设,选择适用的设备档案管理软件,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可根据本院特点来自行研发一套功能全面、使用方便的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并设置相应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同时做好检索设计等配套工作,以满足?t院的档案信息检索需求。此外,还要增加一套档案统计分析工具,为档案管理、数据分析提供详细、准确的统计信息,以更好地为医院工作提供便利。

第6篇:基层医疗设备管理范文

【关键词】牙科综合治疗机;保养;维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57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59-02

牙科综合治疗机是口腔科医生重要的医疗设备,自1887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动牙钻在西门子公司问世以来,在性能及智能化方面,牙科综合治疗机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数字化内窥镜技术的应用,使牙科设备更加趋于人性化和完善化。近年来我国国产口腔设备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口腔产品性能也逐渐趋于完善,价格和进口产品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并且国产的设备完全能满足我国口腔临床的需求。所以在各级医院被广泛使用,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医院以及牙科诊所更是普遍。我通过对医院口腔科的几台牙科口腔治疗机的。1牙科综合治疗机的产生

20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综合式的牙科治疗机,并迅速在富裕阶层广泛使用。牙科综合治疗台是在只有单一功能牙科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设备,除了上述绳轮三弯臂式牙钻机外,还配备口腔灯、漱口水、痰盂、器械盘、水枪、吸唾器和脚控开关等装置,综合治疗台的出现再次提高了牙钻的使用性能和卫生条件。这种牙科椅从机械传动提高到了电动机水平,水枪和吸唾器的动力来自于空气压缩泵,这种电动气泵燥音大、稳定性差,但它的综合治疗功能大大得到提高。但即使是10000r/min的速度对电机来讲已是较高的速度了,却只能提供0.8m/s的切削速度,打削、切磨操作时,患者仍感不适。

高速手机出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几经发展,高速涡轮手机的转速已达达到三十万转,其良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很快被牙医和患者共同接受。现代的牙科治疗设备以气动电控为主干,与电动牙科椅连体,不但配有切削打磨用高低速手机,还可配备洁牙器、光固化器和负压抽吸系统等,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牙科治疗设备组合。2牙科综合治疗机的构成

牙科综合治疗机的结构主要由高速手机、低速手机(气动式或电机式)、三用枪,吸唾器、自动给水器、器具盘、无影灯、x光片灯、洁牙机、光固化机、(通常为选配)、痰盆及气、水、电控制部分组成。其中作用原理多数是以气控制水、电、工作来进行拔牙、镶牙、修补牙及洁牙等口腔疾病治疗。

由于牙科综合治疗机是口腔科医生为病人作治疗的必须设备,使用率高、又是集气、水、电于一体的设备,日常保养直接关系到设备寿命长短及设备完好率,所以保养工作尤为显得主要。3牙科综合治疗机的保养

牙科治疗机日常保养直接关系到其设备寿命长短及设备完好率。由于牙科综合治疗机是口腔科医生为病人做治疗的一项重要设备,其使用率频繁,又是集气、水、电于一体的医疗设备。所以日常保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牙科综合治疗机日常保养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病人座椅的保养定期检查各传动部件,机械传动的位置要定时检查并添加加油。要定期检查电动液压传动油罐中的油量和油质。当油质不好或油量不足时及时补充或更换。还应该注意调节皮带传动的松紧。

3.2手机的保养手机是牙科综合治疗机的一个关键部件。在使用手机过程中,为避免病人之间的相互交叉感染。每次使用手机之后,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灭菌,为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应特别注意手机的日常保养。在第一次使用前,应用注射针在轴承处滴入1到2滴高速油。在平时正常使用手机情况下,手机头应每日用清洗剂清洗一次,每工作2周后应清洗微型轴承一次。应维持正常的20到25Mpa的工作压力。当没有水时,手机不能空转,否则都会损坏轴承,进而损坏手机。车针用钝时要及时更换新车针,否则也会影响轴承的寿命。

3.3治疗机的保养主要是气路、水路方面的保养,每天下班应关气、水、电,特别要值得一提的是关气后要用三用喷枪将管腔里的气放完,以免管路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易老化破裂。根据当地水质好坏定期清洗水过滤器,定期放干净空气过滤器减压阀内的积水;及时清洁强力吸引器和吸唾器,经常吸取清水,清洁管路。还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水压和气压,一定要在规定范围内,以免造成过滤器及管路的暴裂;手术灯及观片灯不能频繁开关,这样会缩短灯泡的寿命。4牙科综合治疗机的维护

4.1电动椅的故障电源指示灯不亮,检查电源开关及保险丝;如果是个别不能调节,检查手拔开关焊点是否脱落。

4.2治疗机的故障

4.2.1漏水、漏气当冲孟或漱口水阀漏水时,打开冲孟阀或漱口水阀,更换里面的0型圈或弹簧;当手机漏水时,检查气控水阀中的气门芯是否损坏;当手机使用后不能及时止水,则需给气控水阀芯进行清洁,加点手机剂或更换弹簧;当冲盂或漱口水中有气时,打开总气控水阀,更换Q型圈;当手机插入搁架后还是漏气,则需调整搁架阀芯与探头间的距离。有的机型控制方块里是用橡皮胶片控制的,那就是胶片老化,失去弹性,更换胶片即可。

4.2.2吸唾器没有负压或吸力不够,通常是因为管路阻塞,接日处气密性不好,检查管路,如果依然不行,那就可能是水压太低,或者是负压发生器不通畅,需拆下清洗。

4.2.3自动给水器不出水或出水不断,通常是控制开关损坏或电磁阀不动作,需进一步检查原因。

4.2.4手术灯不亮插上电源,合上主开关,没有电源,检查气推微动电开关是否接通电源,若推杆与套筒间滑动有阻碍,就会影响气推微动电开关接通电源,应更换O型圈或加点油以减少摩擦。若电源指示灯亮,则可能是灯泡烧坏或与灯座之间因氧化而接触不良。

对牙科综合治疗机的及时保养和精心维护,能延长设备寿命,提高其工作效率,丰富的保养经验和精湛的维修技能,取决于对专业热爱和进取努力的学习,如能对设备故障快速排除,既能保证正常使用又能节约医院运转成本,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参考文献

[1]陈妍,肖莹,郭颖惠.器械的正确维护与保养[J].吉林医学,2008(22).

[2]袁凡.数字指示轨道衡日常使用维护保养[J].衡器,2010(08).

[3]贾祥焱,顾永松,张庆松.室内环境检测用气相色谱仪的日常维护与保养[J].分析仪器,2010(02).

[4]徐泽林.浅谈国产牙科综合治疗椅的安装、保养及常见故障维修[J].医学信息,2010(05).

[5]张韬.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09(1):40.

[6]郭萍,漆家学,谭永福,等.浅谈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5(9).

[7]汤黎明,于京杰,王耀平.论如何提高医院仪器设备使用率[J].医疗卫生装备,2000(5).

第7篇:基层医疗设备管理范文

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较国外晚,使其在实际的发展中还是存在许多需要完善与改进的地方。基于这种现状考虑,我们必须要提高对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完善、优化与创新意识,并通过各种有效性措施的大力落实,促进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稳定、长效发展。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94-01

1 前言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主要是指结合了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与工程学原理,从事医学、生物学、卫生学以及行为学等方面的一种研究。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应用工程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医学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为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保障人们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医疗器械产业主要是指在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中所应用的电子医疗设备、内外科器械、离体诊断设备、牙科器械、整形设备以及医院供应品等等。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属于医院诊治疾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也是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两大支柱。基于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要性,本文就以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作为研究方向,论述其发展现状,并对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前景展开探讨。

2 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现状: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一项研究方向诸多、内容复杂、要求极高的专业,其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36年,但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较国外相比,其起步还是较晚,综合来看,其与国外的发展还是具有一定的距离。而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及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人才的培养。其一,培养能从事医疗设备管理、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与管理、医药市场营销、医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其二,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将医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并以此为目标来培养高级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型人才;其三,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能够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开发与生产的高级人才。⑵研究成果。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人工关节、人工晶体等功能性假体;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心脏起搏器等人工器官;不同规格、不同种类的电磁与激光治疗设备;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生化分析仪等新型临床诊断与监护技术、监护设备等。

2.2 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

生物医学工程在我国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临床疾病的诊治效果,还推动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而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情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⑴医疗器械工业现状。由于国外医疗器械对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造成的冲击,近年来,我国已开始重视对医疗器械的自主研制与创新。例如,在“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强调了我国自产医疗器械的应用与普及、产品创新。并在着力突破高端装备大多引进国外的问题。力求实现高端主流装备、医用高值材料、核心部件等医疗器械的自主制造,以实现降低医疗费用、打破进口垄断的问题。⑵医疗器械营销现状。我国的医疗器械生产销售企业诸多,尤其是近年来,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使得我国医疗器械的营销势态良好,例如婴儿培养箱、心电图机、高压氧舱、磁共振成像系统、体外诊断试剂、各种敷料及卫生材料等数千种大小不一,规格不一的医疗器械在全国各医院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⑶医疗器械技术现状。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医疗器械的性能与质量也得到了不断升级。而我国各大小型医院,在先进性医疗技术的驱动下,所应用的医疗器械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例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械对采色超声成像仪、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心电图设备、耗材等医疗器械的配置与升级。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对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成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64排螺旋CT等先进性医疗器械的应用。

3 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前景

3.1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

虽然生物医学工程在我国的发展比较迅速,但其与国外的发展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这种现象,我国对于生物医学工程的持续发展也十分重视。而在分析目前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情况与研究成果之后,笔者认为,我国今后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将会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⑴纳米技术、介入性微创技术、激光技术以及植入型超微机器人,将是未来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重点。⑵生物型人工器官、生物机械结合型将会有新的突破,各种高质量的人工器官将会广泛应用于临床。⑶药物与材料相结合的新型给药装置或技术将得到有效发展。⑷所应用的各种诊疗仪器与装置,将会逐渐朝着远程医疗信息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其诊疗所用机器人会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目前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医药总市场规模的14%,这也表现出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全球水平比还相差甚远,不过,这种现象也给投资者们看到了该领域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技术的不断升级下,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将会逐渐替代国外进口器械,随着机械器智能与生物智能技术的发展,我国在未来必将不断研发高科技医疗器械。此外,由于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之后的医疗器械产业还会以家庭会对象,研发生产出一系列适用于家庭自我监护、诊断的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

4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在医学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近年来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对生物医学工程也越来越重视,且医疗器械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信在未来医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下,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也会有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曹德森,医学工程保障中的质量控制的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7年03期.

第8篇:基层医疗设备管理范文

关键词:护理;儿科病房;风险管理

小儿患病一般有起病急、发展快、描述病情的准确性差等特点,尤其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身体感受,加之患儿心理压力随环境改变而增大,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另外,小儿一生病,许多家长表现出各种惊慌,这些因素的存在,无形中加大了儿科病房中的护理风险。因此,儿科护理人员不仅专业素质要过硬,还要态度和蔼、热心关怀、细致服务,更要有主动识别风险、预防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现就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以及怎样进行风险管理作详细论述,并总结我们经过实施风险管理后所取得的成效。

1 儿科病房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1.1. 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缺乏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加上媒体不断的夸大渲染,使得医患、护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另外,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一个孩子生病几乎是全家出动,一边把孩子健康的全部希望寄托于医生、护士,一边又对医院产生不信任感;这些因素都使得儿科医护人员面临更大的风险,所承担的责任越大,心理压力也越大。

1.2 患方因素

患儿一般起病比较急、病情发展很快,患儿无法表达自身感受,加上孩子一生病家长就着急,代为描述病情时往往准确性也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诊断和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患儿不遵医嘱也增加了护理风险;加上患儿自理能力差、家长疏忽等因素,导致患儿坠床、跌伤、误食等意外时有发生;患方的病区环境意识差,私人物品随意摆放,衣物、尿布乱搭,患儿之间食物、玩具相互传,患儿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一些家属观念落后,紧闭门窗造成病房内外环境污染,影响患儿痊愈,甚至导致小孩之间交叉感染。

1.3 医方因素

医源性因素:由于医学本身的高难度、高风险性,在医疗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过程和结果均难以预测;护理人员在沟通环节出现沟通不畅或不及时,患方对各项操作、检查的理解不清晰等因素均增加了现有风险;

药物和医疗设备因素:儿童用药与成人不同,用药剂量需根据患儿体重、年龄及病情严格计算,药物剂量难以把握,存在不足或过量的风险;新药在临床上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潜在风险,要求护理人员在给病人用药时严密观察,积累经验;对各种毒、麻、限、剧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方面也存在较高的风险,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另外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在数量、性能、更新程度等方面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护理效果,严重的可引发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因素: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任务繁重,病区环境嘈杂,家长对护理人员要求很高,护士在嘈杂的环境中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为避免发生差错,不得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还要应对家属时不时的责难甚至辱骂,心理压力非常大,近年由于临床患者较多,加之未能及时安排床位,陪护的人也多,工作强度、心理压力的增大,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难免不出错。

1.2 降低儿科病房护理风险的方法

1.2.1 强化儿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加强职业道德及风险意识培训:一是儿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需秉承纯洁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杜绝一切失误和疏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定期组织全科护士进行业务加强学习,如加大《护士条例》、《2010 患者安全目标》等学习文献的宣传力度,通过定期培训完善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意识和法律法规认识,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避免产生护患纠纷;二是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对护士进行风险管理培训,以曾经发生过的风险事件为例,汲取其经验教训,培养护士主动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

1.2.2 护理查对制度的建立健全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护理差错防范措施,明确事故处理程序,定期评估,及时发现潜在不安全因素,并予以消除。各护理人员不但自己要认真学习安全条款,并严格执行,还应在患儿一入院开始,就应该进行安全宣教,在工作中也要反复向患儿家属强调并及时巡查,为医疗安全及患儿的切身利益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护理查对管理:要取得护理质量的整体提高,不但要求各位护士要有过硬的护理技能,护理文书的准确性、完整性也极为重要,各护理人员应予以重视,认真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后续工作有据可依,遇到风险也有证可查。

实行弹性排班,使工作量合理:根据以往的经验,大致确定任务繁重的时间段和任务少的时间段,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使护理人员能够有较为充分的休息时间。另外,各班交接时,可采用口头、书面、床头等方式,但无论采用何种交接方式,都应做到清晰、准确。

药物、医疗设备管理:儿科用药必须以表格的方式注明名称、规格、用途及其注意事项等,并组织护士学习,还需要牢牢掌握剂量计算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医疗设备由专人管理,用于急救的要每日检查,常用的也要每周检查,并做好各项记录。

1.2.3 加强与患方的沟通

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但能够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提高护理质量,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愉悦的身心体验,因此应注意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的技巧。一是与家属的沟通应心平气和,叙述清晰、通俗易懂,注意事项反复强调,家属的疑问予以及时解答,需要家属配合的操作,应向家属确切说明。二是与患儿的沟通:应遵循先沟通后操作的原则,在面对患儿时保持微笑,话语温和亲切,以消除患儿的紧张和恐惧。

2 结 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有了较大提高,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也有所加强,护患关系得到了有效改善,极大地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3 讨 论

在儿科病房中,只有长期地、持续地坚持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才能有效保证患儿安全、减少护理纠纷,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仵晓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1):107-108.

第9篇:基层医疗设备管理范文

关键词: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措施对策

一、引言

随着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现有的大型医疗设备往往不能满足医院日益发展的需要,成为医院发展的瓶颈。由于财政拨款有限,本身收支结余不足。许多医院为了克服资金上的困难,通过融资租赁渠道从租赁公司租入得以解决。因此,研究如何健全和完善医院的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证账实相符,合理配置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对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资产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应加强各项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管理,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加以改进。笔者主要分析医院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解决措施。

二、公立医院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融资租入,存在盲目扩张的隐患。有的医院为了争资金,上项目,做大做强,既没有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也没有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分析,造成原有存量设备闲置,融资租入设备不能正常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重使用,轻管理。目前,很多医院对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管理人员不闻不问,不管使用成本,潜意识中还当别人的资产管理。

第三,融资租赁合同管理风险。主要表现是:一是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没有达到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医院合法权益可能受到侵害。二是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医院经济利益受损。三是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医院的信誉和形象。

第四,会计核算不规范。对医院来说融资租赁是一项新的会计业务。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医院只将合同价款计入入账价值,并没有把与该融资租赁直接相关的运输费、安装调试费计入入账价值。有的医院长期将融资租赁放在账外管理,形成了账外资产。折旧政策和折旧期间也是不统一。因此计提累计折旧不准确,对会计核算利润产生了影响,甚至影响管理者对财务报表的解读。

三、措施对策

第一,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医院进行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投资应根据国家政策,满足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重点要考虑各科室的临床需要,满足医院医疗技术发展水平。深入群众,采取适当的调查方法,收集信息,满足广大群众的日益增长的就医需要。

第二,进行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分析。根据财政部门、卫生部2010年新修订的《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大型医疗设备等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经科学论证,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医院应成立融资租赁固定资产领导小组,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认真讨论,全方位来论证融资租赁大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杜绝盲目采购。同时还要考虑可利用资本的成本,项目的盈利性,承担风险的意愿和能力。医院应按特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计算有关投资项目的预计收入和成本,预测现金流量,进行本量利分析,经过周密的计算,综合运用各种投资评价指标,如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净现值等方法。只有基本符合理想中的投资回收期,达到必要报酬率,且净现值为正的投资才是可行的。

第三,加强融资租赁管理,强化认识。目前,有的医院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未及时入账,存在账实不符,闲置浪费,效率低下,管理不善,方法落后等现象。因此,必须引起医院领导层的高度重视,转变观念,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加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医院要从实际出发,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形成、使用、配置、处置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要进一步完善财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科室“三账一卡”制度,保证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建立健全保管使用制度,对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实行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并制定操作流程,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建立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规范会计核算。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医院应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一样的方式正确核算、及时入账、计提累计折旧。医院应按财政部、卫生部2010年修订后的《医院会计制度》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按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确定入账价值。按照确定的成本,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贷:长期应付款—某某单位贷:银行存款等科目;医院原则上根据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性质,在租赁期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折旧不考虑残值。当月增加的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不再计提折旧。

第五,加强融资租赁合同管理。一是医院与租赁公司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充分了解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确保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医院应当根据租赁合同内容对标的物的生产商、价格及变化趋势、质量、供货期和市场分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掌握市场情况,合理选择租赁公司。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二是医院应当根据协商、谈判等的结果,拟定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做到条款内容完整,表述严谨准确,相关手续齐备。三是医院应当对订立的租赁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核,建立和健全租赁合同会审制度。四是医院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与租赁公司签订合同。建立健全合同保管保密制度,加强合同登记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并及时归档。五是医院应当严格履行租赁合同,对合同履行实行有效监控,强化对合同履行情况及效果的检查、分析和验收、确保合同全面履行。六是医院应加强租赁合同纠纷管理。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的显失公平、条款有误或对方有欺诈行为,或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客观因素,有重大不利影响的,应当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经双方协商,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合同变更或解除事宜。七是医院财会部门应当根据租赁合同条款审核后办理结算业务。八是医院应建立租赁合同履行评估制度,每年年末应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改进。

总之,医院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院全员参与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综合监管、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建立健全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会计网校.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