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的几何美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影壁;古建筑;艺术
建筑小品是古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包含的种类也很多,比如说香炉、牌楼、须弥座、华表、石幢还有影壁 ,而其中的影壁更是很具有魅力的建筑单体,这也为我国的古建筑增色了不少。本文下面将从审美和艺术这两方面对我国古建筑的影壁进行探讨。
一、关于影壁
影壁又叫照壁,是我国古院落大门里的一个独立墙面,和大门交相辉映,也是我国古代院落的一个明显标志。虽然影壁最初的功能是隔绝院内院外,但是因为其做工精美,设计巧妙,也对整个建筑起到了装饰作用,所以不管是在古代的民居,还是皇宫、寺庙、会馆、祠堂、官署都有着影壁的身影,这也使得影壁成了整个古建筑群最显眼的一个部分。在我国的民间,影壁又有着“鬼碰头”这样的说法,就是恶鬼在要进入院里时碰到了墙壁就无法再进去,那么影壁也就有了这样“抵御恶鬼”的功能。还有根据民间风水,如果院落的大门正好对应着道路,就会有不吉利的说法,那么人们就在大门和院内之间竖起一道影壁,这样也很好的保护了院内的隐私,增强了院落的气势,烘托了气氛,让人有种空间变换的感觉。追溯影壁的历史,其实在我国西周时期就有了,比如说在陕西发现的一处西周遗址中,就发现了影壁的存在,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最早的影壁。在我国民间还流传着“不设影壁不成住处”这样的说法,这也就说明了影壁和住宅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1.影壁的种类
(1)门外影壁
很多的影壁都设置在了大规模建筑群大门的前方,影壁和大门正相对,这就是使得门外左右牌楼组成了门前广场,这样就为整个建筑群增加了很强的气势。通常这种类型的影壁多是建在一些巨商、官宦和王府中,以此来承托自己的地位。
(2)门内影壁
这种影壁通常设在住宅的内院大门和皇帝的寝宫里,影壁位置一般都在西厢房北山或是东厢房南山的墙处,其位置是由正门来决定的,所以路南、路北住宅中影壁的位置就区别在此。
(3)村前影壁
人们认为在村前设置影壁符合中国风水的说法,同时影壁也是村入口的一个标志建筑,完成了村内外仪式的转换。
2.形式分类
(1)梯形影壁
这样的影壁通常是设置在大门的外部,与院落的大门是正相对的,因为其形状像是鸟儿在展翅高飞,所以又叫做雁翅影壁。这种影壁可以砌在对面宅院的墙壁,也可以是单独的立在对面宅院的墙壁外,其所起到的作用是掩饰参差不齐的房角檐头,让人在路经大门的时候有种美观、整齐的感觉,此类影壁通常建在豪宅府邸、衙门前。
(2)“一”字型
这类独立的影壁基本都是用砖砌成的,上面是墙身,下面则是须弥座,瓦当、檩椽和柱都是用青砖来打磨的,从而组成了影壁心。在影壁心里的方砖是以斜方向贴成的,而上面的图案都是具有吉祥意义的,比如说莲花牡丹、鹤路同春、福禄寿喜等。要是在厢房山墙上面直接的砌出影壁的形状,那么就称之为跨山墙影壁,通常还在影壁心上面再加走一道青灰,上面则刻着平安、福寿等吉祥词,多建在富商和官宅的门前。
(3)“八”字型
此类型的影壁就是反八字形影壁,像是北京四合院中就有一种影壁,位置处在大门外东西两侧,其平面是八字形状,而且上面还雕刻着对称的砖雕和图案。在建造反八字型影壁时,门前要形成个小空间,也就是大门向院里退3米左右,这样就能安放上下马石,同时也能作为大门的进行缓冲之地。建造这种形式的影壁,可以让整个宅院显得富丽、开阔,同时也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也给门前的广场增添了凝聚力。
二、我国历代的影壁艺术
1.秦汉时期
我们在文献上看见影壁出现率很多的就是秦汉时期,在这一时期,影壁不再只是一个墙体,而逐渐形成了一个富有美感的装饰物,而墙壁上的也有了一些装饰图案,“罘罳”就是秦汉时期对影壁的称呼。从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时期有木和夯土结构的影壁,虽然没有影壁实物保存下来,但是通过文献中对影壁的描述,再加上秦汉盛行的雕刻绘画艺术,我们可以想象到影壁上会有虫鸟、走兽、云朵等一些图案,而在这个时期影壁是皇家宫殿、庙堂、陵墓中才可以使用的。
2.魏晋时期
这个时期在社会意识、经济、政治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由于精神自由、政治混乱,所以影壁不再只是统治阶级所特有的,而是逐渐走进了官僚住宅中,但是在形式上却和前代没有什么区别。
3.唐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影壁的使用范围不断的扩大,虽然在色彩运用上唐宋略有不同。但是总体形式上还是相似的。唐朝崇尚富贵大气之风,因此影壁上的壁画也多是精美大气的图案;而宋代所欣赏的审美趣味让影壁趋向了细腻柔美的风格,因为宋代总体的艺术风格都是比较含蓄的,那么这也就与唐朝的豁达大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4.元代时期
我们现在看到最完整的影壁,铁影壁就是元代的,其长3.56米,高1.8米,上面雕刻着一只背着三只小兽的雌性的狻猊,而背面刻的则是一只雄性狻猊,其下部分还有飞翔天马的图案,整个影壁雕刻的粗狂生动,也很符合元代的风格和审美。
5.明清时期
影壁发展最成熟的时期就是明清了,在大量的建筑群中都有影壁的存在。明代琉璃、砖的产量很大,所以多数的影壁也是以石、砖、琉璃材料为主的,像是著名的绿影壁就是明代的杰出作品。这个时期的影壁内容有很多,比如神话故事、警示宣教、迎祥祈福等,而且在形式上也不拘泥于从前,在一些道路的尽头、房屋的后墙也都要设置影壁。
清代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雕刻、绘画等各个方面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了,说起影壁,紫禁城里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因为影壁主要的功能是屏蔽,所以多出现在皇帝和皇族的住所前。从装饰方面来说,太子的居所重华宫在影壁上多用的都是龙纹类的装饰,而皇帝皇后的住所则是以鸳鸯及各类植物花卉为主,从而形成一幅富贵美满的画面。清代的影壁在色彩运用中都比较华丽,像是皇家建筑中的影壁,多数用的都是彩色琉璃来做壁顶的,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引进,使得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影壁种类也是丰富的。
三、总结
影壁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建筑群的一个重要且具有特色的组成部分,随着朝代的更替,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艺术观念、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那么这也就对影壁的建造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有一些朝代的影壁并没有保留下来,但是通过文献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影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从最初的帝王专用到同民通用,从最初的朴素简单到清代的华丽繁琐,影壁不再是起到屏蔽、装饰作用的构造物,而是我国古代建筑历史的载体,也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因此影壁在日后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参考文献:
[1]蒋竹鸣. 中西方琉璃装饰艺术的比较与研究——新巴比伦时代的伊斯塔尔门与中国故宫的九龙壁的比较研究[J]. 科技信息, 2011,(25)
>>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视角下的英语专业文学教学研究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中等职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下的初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观及对中国的启示 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及其对现代课程改革的启示 基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分析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视角下的成人教育教学问题及发展对策 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后现代主义观对我国课程建设的启示 基于后现代主义的大学生英语阅读价值观分析及对策 论浸入式教学模式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启示 作为自为责任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观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观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视阈下的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思考 后现代主义观视阈下现代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浅析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渗透及对我国的启示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对提升大学生学习力的启示 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对我国教学论的启示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年7月15日读取).
[7]同[1].正文第138-142页.
参考文献:
[1]A.N.怀特海.2010.《教育与科学理性的功能》(The Organisation of Thought 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The Function of Reason)[M].黄铭译.郑州:大象出版社.
[2]A.N.怀特海.2012.《教育的目的》(The Aims of Education)[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
[3]李方.温恒福.2012.过程教育研究在中国[M].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雕塑;雕塑手法;建筑形体
建筑的美感是在人们的心中形成的,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建筑的形式上逐渐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而建筑的美感也包含很多种形式,但是大部分都是几何形体美、表面自由美以及缺憾美为主,这一类的标志性建筑也比较多,建筑设计师通过把雕塑艺术融入到建筑形体中,使其更具自身的艺术特色。
1雕塑与建筑造型
造型艺术中主要包括雕塑艺术和造型艺术,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说,很多学者对于雕塑和建筑的造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对建筑的美学艺术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就是交叉定位的形式,这其中主要包含了造型和空间的艺术、主观与抽象的艺术等,如果从建筑本质的角度来看,建筑在构思和设计方面的内容都是属于主观的范畴,但是其表现的形式却是具体的。而雕塑艺术主要是通过雕刻的方式使得具体实物的形态得以改变,进而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从所有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其都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吸取和借鉴其他的艺术来丰富自己的艺术形式,在雕塑艺术和建筑造型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在发挥其自身性能的同时,也会出现一种综合性和全新性的特点,所以二者在运用的过程中有着极大的可能性。
2雕塑艺术在建筑形体上的体现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使得建筑艺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般情况下,人们在看待建筑和雕塑的角度时,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而且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建筑也是雕塑的表现形式之一。很多建筑作品中,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都会融入一些雕塑艺术的内容,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2.1建筑逐渐注重几何形体美
任何一种建筑的形式,在外观上看都是以几何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甚至有的建筑则是几何的组成形式,所以在设计建筑形体时,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是属于抽象的内容,最早一本关于建筑几何美的书籍就是《建筑十书》,从这以后在设计建筑形式时,设计师都是把几何图形以及数字融入在其中,其主要遵循的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以及黄金比例的分割方式,所以几何形体美在建筑造型的设计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中,几何的形式都是规则的或者对称性的,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在审美观念上的变化,逐渐出现了不规则的几何形体美的表现形式,但是对于建筑结构来说,稳定性是其生命,而美感则是建筑的灵魂。在对建筑形体进行设计时,会应用到很多的几何形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十分复杂,通过对不同几何形体的运用,使得建筑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美感,比如:在对球形或者是半球形的几何结构进行叠加时,会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感,如果是一种螺旋上升的效果,就会让人形成一种超然的感觉。通过雕塑艺术的利用,也表达了建筑简约美学的概念。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几何形体的利用,使得建筑展现出一种理性的美,但是这时涉及到的几何结构并不单纯地是视觉上看到的那样,而是通过几何的图形,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重点的内容是在整体的结构上,进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的效果,通过规则几何图形的组合,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建筑形态的情感要求。
2.2表现出曲面形体的自由美
建筑形体的雕塑性特点,不仅仅表现为几何体的数量上,其追求的是一种曲线的无规则的自由美,通过一些随意自由的线条来表现出雕塑的特点。在这类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想表达的就是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让人们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他们有时可以表现出花草的灵动,有时可以表现出大自然的庄严凝重,使得整个建筑的形体看起来是富有生命的,这样的设计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拟人化。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认识到了曲面形体的自由美,所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建筑在设计时的理念都是回归自然,通过模仿自然界生长的花草树木的形态曲线,再加上当时的铁加工工艺,制造出各种曲线形式的装饰物,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的限制,那时的设计很多还只是停留在室内的装饰上面,而西班牙的著名设计师高迪就把对大自然的热爱用来处理建筑的整体造型以及室内的空间,用流动的曲线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通过自身对大自然事物的感悟进行提炼,然后把这种灵感用在建筑形体的塑造上,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效果。
2.3通过反形式美学理念追求的残缺美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在建筑形体的塑造上,更多的人开始以残缺美作为建筑艺术的衡量标准。中外古典建筑艺术在设计的过程中,大都以对称均衡、整齐一律等形态作为审美的标准,而对于那些非对称建筑构图和不规则的建筑形体,如果以僵化的美学法则去衡量,都可以视其为超出常规的丑,但是正是这些丑态却赋予建筑以鲜明的美感个性,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墨守成规、机械刻板、四平八稳的建筑形式的确符合美学的规律,但是这绝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而建筑真正的美应属于那些既能尊重客观美学法则,又敢于破除陈规旧习的生气勃勃的新建筑。人们常在解构主义建筑中所看到,其美学信码被变形与分裂,即用变形、出人意外来延长感知活动的时间,加强信息作用,把原来的习惯给打破了,这就使人们对其非同一般的形式加以注意,用这种方法使旧的东西通俗的东西变成新的,不俗的而又可以理解的。盖里可称为这方面的佼佼者。盖里非常重视建筑艺术的创造性,他认为当今时代是松散的、混沌的、快节奏的时代,只有多元化才能适应这个时代。运用一些交叉、重叠、扭转、断裂等构成技法,以强调重点部位的建筑艺术处理。但是,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建筑雕塑性的残缺美倾向,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可的,它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由于建筑形体的限制会造成结构过于复杂,在工程技术上造成一系列的困难,增加建筑的费用,同时建筑形式的破碎感与城市的文脉毫无关系,因此也基本无法成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的、和谐的组成部分,所以它们只能单独地以艺术品的形式存在,而不能用得过多过滥。建筑突破了常规意识中对建筑的理解,以其自由的、反形式美学的造型独树一帜,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极具雕塑感。
3结束语
雕塑和建筑同属于艺术的范畴,现代的建筑也是随着雕塑艺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如果用现代的眼光来考量雕塑艺术和建筑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而且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逐渐强化,所以在对建筑形体设计时,必须要从雕塑艺术的角度出发,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宁芮,刘刚,雷兴福.浅谈雕塑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J].甘肃科技,2015(08).
[2]汪倩.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的相互认同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03).
关键词:唯理论哲学观;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凡尔赛宫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运用三段式构图手法,追求外形端庄与完整统一的稳定感。古典主义建筑作为一项重要的建筑文化遗产,建筑师们仍然在汲取其中有用的因素,用于现代建筑之中。
唯理论哲学观与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古典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唯理论,唯理论是17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化艺术的最主要潮流,它的哲学基础源于自然科学早期重大成就所形成的唯理论哲学观。唯理论认为客观世界是可知的,理性是方法论的唯一依据,不承认感觉经验的真实性,几何学和数学是适合于一切知识领域的理性方法,君主制和等级制是理性的体现。古典主义建筑理论的代表人物笛卡尔认为,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明确,合乎逻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理论认为,古罗马的建筑就包含着这种超乎时代、民族的绝对规则。因而,古典主义者强调整齐划一、秩序、均衡、对称,平面构图上崇尚圆形、正方形、直线等几何图案和线形分割。法国古典主义理论家布隆代尔认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通过测绘研究古希腊罗马建筑遗迹得出的建筑法式是永恒的金科玉律。古典主义者在建筑设计中以古典柱式为构图基础,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的美学思想下形成的,它体现的是一种理性的思想内涵。巴黎卢佛尔宫东立面和凡尔赛宫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巴黎卢佛尔宫东立面的设计由基座、巨柱式柱子额,檐墙组成;主体是双柱型的成空柱廊,中央两端各有突出部分,里面前有一道护壕保护,正面分为五段式,高为三段式。构图运用简单的几何结构,开间虽大强壮有力,造成结构的变化,构图丰富。它体现了古典建筑设计的理论,崇尚简洁和谐合理以及比例美,尊奉柱式建筑为尊贵,,突出轴线,讲求陪衬,强化封建等级制的政治观念。
凡尔赛宫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最杰出的代表作。凡尔赛宫位于巴黎郊区,由宫殿,园林以及许多雕像,喷泉,草坪,花坛组成。宫殿建筑气势宏大,结构对称。王宫的平面图为“凸”字形,中央部分是国王的庭院,则是主宫。“凸”字底部向外伸展的两翼是南翼宫与北翼宫,里面有王家教堂和王家歌剧院。凡尔赛宫宫殿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所呈现的是人工美。它不仅布局对称规矩,而且花草树木也按人的意志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充分强调了几何图案之美。它还以近6000公顷的总面积,在法国北部的森林众多、河道缓流、起伏平缓的地景上,雕塑出平面几何构图的视轴、星状放射的路径和林中的各种花园、喷泉、雕塑和倒影池等。园中宽90米、长达1.6公里的运河,与全园中央的开放视轴相交,加之从宫殿到运河间以连续平缓的坡度降低后再向天际线延伸的轴线,显现出超大的尺度以及人工改造自然的气势。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在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轴线无论以哪种形式被设计,都表现出强烈的集中性,不仅将最精彩的景观要素组织在一起,也通过集中的特性而形成清晰易辨、主次分明的空间骨架。
三、当代建筑设计中的法式风格
建筑总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和文化背景中的,建筑物化了一个时期的思想和技术,也物化了一个时期的审美文化。古今中外的建筑艺术,无一不是和彼时代的文化精神一脉相承的。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法式风格的重新受到重视,法式建筑有一种神圣的特质,营造庄严、尊贵的美感。其主要特征有:1、布局上突出轴线的对称,恢宏的气势,豪华舒适的居住空间;2、贵族风格,高贵典雅; 3、细节处理上运用了法式廊柱、雕花、线条,制作工艺精细考究;4、建筑多采用对称造型,屋顶上多有精致的烟囱;5、宽广舒适的园林设计,沁人心脾。整体规划不仅将最精彩的景观要素组织在一起,也通过集中的特性而形成清晰易辨、主次分明的空间骨架。将建筑点缀在自然中,在设计上讲求心灵的自然回归感,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浓郁气息。开放式的空间结构、随处可见的花卉和绿色植物、雕刻精细的家具,所有的一切从整体上营造出一种浪漫田园之气。
建筑是建筑设计者通过建筑作品向使用者或欣赏者传达设计理念和思想的过程,是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优秀的建筑作品一定是适应时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是能够同时被建筑设计者和欣赏者认可的,能使设计者和欣赏者之间产生共鸣。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建筑背后所包含的精深的文化,对现代的建筑设计、审美教育,以及与美学相关的设计起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建筑;高层建筑;艺术性
引言
建筑是软性和硬性的结合,硬性就是指建筑的功能性,软性即建筑的艺术性。建筑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美学符号,它首先是一个工程,同时又要兼具艺术性。美国建筑师沙里宁说:让我看一眼你的城市,我就能知道你们在追求什么。建筑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住在城市里的人们是无法回避建筑的。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浓缩了这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而已有的建筑风格却又反过来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世世代代城市居民,影响着他们的性格、情趣和审美观。
建筑的核心要素:实用、经济、美观。在不同的时代,这三大要素的重要性排序也不相同。在过去100年里,席卷全球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城市建筑的蓬勃发展,我国,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各大城市灵魂,物质条件和功能条件基本满足以后,人们更需要艺术,更应该强调艺术,这才是建筑的最高境界。因此,城市建筑中对艺术、文化的体现在现代城市文明城市建设中显得极其必要。
1、古代建筑中的美学体现
历史上,从早期文明的遗迹就可以推断出:在艺术和建筑中,从来就有一种对于美的热望。从最开始的希腊人在哲学的高度上讨论的美学问题到伊斯兰的几何学原理在建筑中的应用。我们不断的感受到几何学的比例分配要素是与高层建筑艺术分不开的。浩瀚大漠中的吉萨尔金字塔无疑是四面体或四棱锥的最纯粹的表现,罗马的斗兽场充分体现了椭圆形的魅力,古罗马的水道桥充分地表现了直线的力量,中国的长城则表现了曲线的美感。在建筑空间艺术中,有限的空间必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几何形式,建筑的构成是离不开几何形体的。 因此,不妨说几何性是建筑的一种天然属性,任何一个建筑师也不能使他的作品脱离这种属性. 建筑师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运用它. 到了现代,建筑中的这种美更是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2、现代城市建筑中的现代艺术
现代城市建筑是建筑艺术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现代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代城市建筑是现代艺术史中重要的一部分。19世纪下半叶,在西方现代艺术发端之时,已出现采用现代技术的大胆建筑设计(如伦敦“水晶宫”可算作现代建筑的萌芽),距印象派不久的“钢铁怪物”埃菲尔铁塔便奏响了现代建筑的号角,它展示了视觉元素本身的魅力,揭开了现代审美观念的新篇章,不仅是现代建筑的起点,而且也是现代美学和现代艺术新纪元的伟大起点之一。以“新艺术”运动为端倪20 世纪初,几乎所有的现代艺术风格都粉墨登场,而建筑界的新思潮差不多和美术上的各种先锋运动同时产生,以现代艺术观念为指导的建筑新风格名目众多,如表现主义建筑、风格派建筑和构成派建筑风格等,这是现代建筑的发展时期。之后,功能主义以及国际式风格摩天大楼的耸立,是现代建筑的发展和阶段。现代建筑同现代艺术一样面临着与传统的分离。像艺术家一样,作为艺术家的建筑师以人性与创新为出发点对现代生活乃至全人类不断进行着艺术上的心灵探索与解读,探索和解读的结果是前仆后继的艺术风格的革新,革新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而所有的革新都建立在对传统艺术标准的反叛上。反叛的彻底性导致了在艺术层面(建筑的艺术性相关于建筑的精神性因素,是指建筑语言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层面)上与传统的根本分离。
现代高层建筑很显然也部分地承担着现代艺术的功能。艺术史经历了传统美术向现代艺术的革命之后,在功能上发生了现代艺术同传统美术的分离:现代艺术所做的事情只不过是对意念表达功能的恢复和完善,即上升到艺术的精神与自在层面。而建筑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分子它也是关于人性追求精神自由和自我自在的一条道路,寄寓着一种更深的对人内心世界的思考,这在现代建筑(尤其世纪末)的造型解构、体量破碎、形式突破、空间动荡等特征上可以体会出。
所以,对人的存在、对价值的重估、对人的尊严与自由的重建的呼声里,在多元化的越演越烈的今天,中国现代城市建筑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在艺术层面上依然承担着现代艺术的使命。那么,我国未来城市建筑也必然伴随中国的现代性的方向而承担其相应的使命。
3、高层建筑中体现出的城市景观
如果你是一片云,静静的从空中飘落,来感受人世间的繁华,最先接触的是什么呢?你会依次拥抱吉隆坡双塔,西尔斯大厦,世贸中心……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摩天大厦,这一个个高耸入云的高层建筑,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结晶。
如今高层建筑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建筑技术和美学形式的顶峰。其发展体现着结构、材料、分区法和规范的要求、能源、美学以及社会和文化魅力的综合。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层建筑是真正“整体论”的建筑类型。最终,高层建筑仍然是一种艺术形式,而寻求“摩天楼风格”则是每一位激进的促进派与保守的简约派的耗尽精力的目标。
到过上海的人基本上都知道金茂大厦这座世界上第三高的建筑,它给予大众的印象是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这座庞然大物在其建造之初,它的建筑设计采取了国际招投标的形式,最终中标者为美国的设计公司。据说美国人接手这个项目的投标任务后,所着手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去研究该项目的技术问题,而是力求寻找一种现代超高层建筑与中国历史建筑文脉相沿袭的结合模式。他们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寻找了几乎所有古代高层建筑的图片,最终他们选定了西安的大雁塔作为构思上海金茂大厦的原型。另一方面,美国人又研究了中国另一个最著名的古建筑群―北京紫禁城的平面布局,将金水玉带的吉祥格局巧妙的引申到金茂大厦的形体设计中。现在这座大厦已经建成耸立在浦东,它修长稳健的体形确实让我们联想到古老的大雁塔的身影,它接近基座部分的最下几层的跌水处理,也确实体现出中国古代平面布局中曲水环绕的建筑规划方法。
芝加哥强调高层建筑的风格各异,结合传统和现代审美观和艺术精华,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兼顾了艺术性和实用性。放眼看去就是高层建筑的博览会,几乎没有重样的,也没有四四方方如火柴盒般的,每栋建筑的设计都出自设计名师之手。最高的西尔斯大厦外观为各不相同又总体统一的黑色三段,约翰中心如同一支节节拔高的春笋,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由一高一低两座姐妹楼组成,北密歇根900号则像一座古老的钟楼。此外,世界上最高的居民住宅楼湖心大厦由3个黑色半圆组成,既有特色,又让所有的住户都能欣赏到美景。还有圆形的奶白色马尔斯大厦,下部十多层全部是停车场,如同汽车展示,十分好看。
关键词:建筑;数学;几何;比例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mathematic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uilding, let colleagues to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 in order to attract attention to mathematics. With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Mathematics in the future can be fully utilized, and more perfect, build a better society building.
Keywords: construction; mathematics; geometric proportion;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从原始社会的洞穴居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你都将会看到一个同样的“身影”——数学。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是美丽的。我看到,它的美隐藏在数字中,弥漫在繁长的算式里,随着奥妙的逻辑一起延伸,幻化成锥状的金字塔,幻化成浪形的桥梁,幻化成墙面上奢靡而绚烂的图腾,一瞬间,让你知道,何为美丽。”我瞬间体会到了数学在建筑中的地位,是的,这种美是无时无刻存在着。
一、建筑与数学的联系
1、从定义上看
建筑的定义: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建筑物是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在科学规律的支配下来限定空间。构筑物是指人们不直接在内生产生活的建筑。建筑的所有与形态都是依据点、线、面、体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体现一个“形”字。比如说建筑工程侧重于工程计算,就是为了把握一个“形体”的量度。
数学的定义:数学以数和形性质变化变换和他们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探索有关的规律,剖析具体的解法。它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抽象。
数字与形态,一个抽象,一个变形,在工业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的“数”与”形“的问题。如拜占庭时期的建筑师将正方形、圆形和球体的概念与拱顶漂亮的结合在一起,代表性的有圣索菲亚大教堂;近代,建筑师们能设计出各种实质为任何形状的建筑物,这与他们的扎实数学基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双曲抛物线建筑物—圣玛丽大教堂(旧金山);建筑抗震系数的设计,最出名的是1923年赖特设计的东京帝国饭店,被称为是东京大地震中的“安全岛”和避难所;另外,在建筑设计中进行的各种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和建筑资源、自然资源的数量分析与计算。因此,建筑的外观与内涵要分别依赖以数学的几何与代数。
从数学几何学起源看
几何学的产生和建筑活动密切相关。几何学(Geometry)这个词来源于古埃及的“测地术”,它是为在尼罗河水泛滥后丈量地界而产生的。自然界中常见的简单几何形状是圆、球、圆柱,如太阳、月亮、植物茎干、果实等等,而几乎找不到矩形和立方体。矩形和立方体是人类的创造,而这正是和建筑活动有关的,因为方形可以不留间隙地四方连续地延展或划分,立方体可以平稳地堆垒和架设。而即使是到了现在出现了其它形体的空间也是在原来的原理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也一定是和矩形空间有同样的依据才可以是合理利用空间。
数学对建筑的促进
从中世纪进入工业文明后,以数学分析为基础的力学的发展促成了结构工程和建筑设计的专业分化,以射影几何为基础的画法几何和阴影透视的运用促成了近代建筑学的产生,按照制图原理和规则绘制表达设计意图的图纸成了近代建筑师的职业技能,工程图纸成了建筑活动(设计、施工、使用等)的主要信息载体和交流媒介。
4、建筑师的数学
伯鲁乃列斯基:
伯鲁乃列斯基不仅是一个雕塑家和建筑师,而且他具有机械工程学、静力学、水力学、数学、以及其他科学和技术研究的天分。他成功设计了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给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主要归功于他那精巧独到和复杂的几何布局,非凡的石工技术及特出设计的举重机械。
柯布西耶:
“工程师做出了建筑,因为他们采用了数学计算,那是从自然法则中推导出来的”
“按公式工作的工程师使用几何形体,用几何学来满足我们的眼睛,用数学来满足我们的理智,他们的工作就是良好的艺术”
“数学的精确性与大胆的幻想结合起来,说确切些,就是美”
装饰是“初级的满足”,“是多余的东西,是农民的爱好”,而比例和尺度上的成功是“到达更高级的满足(数学)”,是“有修养的爱好”。
“帕提农给我们带来确实的真理和高度数学规律的感受”。
扎哈: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系,1977年毕业获建筑学硕士学位。
数学在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视觉上的数学
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上,几何形是必不可少的,至少要运用一到两种几何形,建筑通过基本几何形的运用,对外部空间进行了理性的触觉设计,不同的组合和编织组成了精美的图案。建筑中运用到的几何形一般包括长方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等,而在这所有的几何形中长方形是最基本的。长方形是人类的创造,而这正是与建筑活动有关的。自古以来,长方形就是建筑的基本样式,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每一个建筑都有长、宽或高。以中国古代建筑为例,中国古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为最普遍,一座长方形建筑,在平面上都有两种尺度,即它的宽与深。其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如一栋三间北房它的东西方向为宽南北方向为深,单体建筑又是由最基本的单元“间”组成的。
还有十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的几何图案,其中最为典型的设计方案就是几何图形的拱顶和花窗格设计。拱是建筑上跨越空间的方法,拱的性质供应力可以比较均匀地通体分布,从而避免集中在中央。
建筑的比例尺寸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遵循自然式的设计原则,在园林建筑的分布上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分布遵循着这一原则,一般根据实际的园林景观进行变化,建筑的功能和类型也根据园林景观整体的布局进行选择,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西方园林建筑的分布,遵循对比的原则。园林建筑一般处于园林景观的中线或者视线的节点上,园林建筑之间相对独立,园林建筑与园林其他景观之间也处于独立的状态。
园林建筑的功能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同时具有美学功能和使用功能两个功能,具体的体现在美学功能、使用功能、生态功能和空间的组织功能四个方面。园林建筑本身的造型和设计发挥其美学功能,其居住、休息、宴会等作用是园林建筑使用功能的发挥。此外,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还可以起到对园林的空间进行分割、组合的作用,如墙在园林建筑中的作用,增加了中国园林的空间感。西方古典园林的园林建筑,除亭、桥等具有使用功能外,其他的园林建筑一般不具有使用功能,仅仅是作为人工景观对园林起到点缀作用,美学意义大于实用功能。在空间上,西方建筑不具有分割、组合空间的作用,在园林景观中独立的存在。
东西方园林建筑差异的原因分析
东西方历史文化原因东西方园林建筑之间存在差异性的首要原因,就是东西方历史文化氛围的不同,即文化观念的不同直接导致的对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不同。中国文化追求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状态。在园林设计中较多采用曲线设计来反应自然景观的不规则性变化,以曲线为美,园林建筑的设计包含了中国人对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最高追求。在西方,西方文化追求人改变自然的观念,在园林的设计中多采用直线的设计,以直线代表着人的意志,对自然景观进行征服,在园林建筑的设计中以对称、直线和几何图形为美。
自然环境导致建筑材料的不同西方园林建筑起源于古罗马建筑,建筑材料的选择以石头为主。中国园林建筑受到传统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木式建筑的影响,园林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建筑以石料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在园林建筑上也是这样。以罗马万神庙最为代表的拱式建筑是西方建筑的代表,以石料砌筑,墙壁较厚,窗洞较小是其建筑因材料带来的特点。西方园林建筑强调体积美感,建筑的尺寸和重量等以追求宗教氛围的营造为主,不以实际的使用需要为主。雕塑作为西方建筑的主要装饰方式,追求雕塑与建筑的统一,也是以以石料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决定的。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以土木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以抬梁式作为建筑的主要结构。抬梁式结构实现了中国园林建筑可以单间或者多间组合,还可以实现三角、六角、圆形、田字等多种平面结构建筑。塔最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代表,既是在以较轻的土木为材料,以抬梁式为主要工艺的基础上实现的。
东西方在园林景观与建筑之间关系认识上的不同东方园林建筑是文人、艺术家追求自我哲学,在园林中寄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在园林建筑的设计上追求自我审美与建筑的统一。东方园林多由不规则的自然景观为主体,以建筑作为点缀和连接,在建筑上表现不同的文化品味。西方园林建筑则是对西方几何美学的追求,是对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赞扬和崇拜,园林建筑作为人的代表处于园林的轴线上,起到统帅园林的作用。
总结
[关键词]彼得·贝伦斯,现代主义设计,功能主义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艺术不应该再被看作一种个人事务,不应再被看作一种个体艺术家的自我迷幻或奇想——如同他被其情人弄得神魂颠倒的情形一样,我们不想要一种这样的美学——其法则源自浪漫的白日梦,而是要一个真实的美学——其威信基于生活。不过我们也不想要一个孤芳自赏不思进取的技术,而是要一个能显示自身能随着我们时代的艺术脉搏一致跳动的技术。”
——Behrens
彼得·贝伦斯简介
(图1 Peter Behrens 1868-1940)
彼得•贝伦斯(如图1)是一位伟大的设计师,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建筑师,工业产品设计的先驱,“德国工业同盟”的首席建筑师。彼德·贝伦斯是德国工业同盟最著名的设计师,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彼得·贝伦斯1868年出生于德国, l893年成为慕尼黑“青年风格”组织重要的成员。1907年他被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聘请担任建筑师和设计协调人。
2. AEG电水壶设计与功能主义
贝伦斯的电水壶系列(如图2,图3),是典型的功能主义设计风格;造型通过基本配件的搭配,能够形成多种式样。贝伦斯设定了三种壶体,两种壶盖,两种手柄及两种底座,壶底设为圆底,椭圆底与六面体,从中选择并加以配合,会产生多种样式。由于电水壶采用了标准零件,这些零件为其他更多式样的产品提供了基本元素和组成基础。
(图2 电水壶 1909年)(图3 电水壶 1909年)
1909年设计的这款电水壶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整体以球体为基础,加以线型的修饰,因此整体上看,简洁之中又富于变化;壶体表面处理有极强的肌理感,极富感染力;加之藤条覆盖的手柄,使得产品的造型、弧线呈现层次丰富、光洁优美、富丽堂皇之感。贝伦斯重视以直线、弧线为主的功能主义造型风格,把理性的几何造型与简洁而精致的装饰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产品造型即有助于功能的发挥,也通过简洁的造型变化达到消费者的审美标准,同时能与环境很好的融合。
3建筑设计与功能主义
贝伦斯也是现代工厂建筑设计的先驱人物。促进现代建筑产生的需求因素之一是高层建筑,另一个因素则是现代工厂建筑。他的功能主义倾向采用简单几何形状方式,表明他开始有意识摆脱当时流行的“新艺术”风格,向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方向发展。
(图4机械工厂 1908-1909年)
贝伦斯建造的厂房建筑群,其中透平机车间(如图4)成为当时德国最有影响的建筑物,被誉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他坚持理性主义美学原则,设计的车间造型简洁,是贝伦斯建筑新观念的体现。他把自己的新思想灌注到设计实践中,采用新材料与新形式,使厂房建筑面貌一新。其简洁明快的外形是建筑史上的革命,具有现代建筑新结构的特点。
4 结论
贝伦斯早期的设计深受新艺术运动影响,在不断变革的社会中,他清楚的意识到艺术和设计的发展趋势——技术、材料与造型的紧密结合。以功能为核心,通过简洁的几何形态,直线构成等方式表达出来。
彼德·贝伦斯的设计理念是一种与现代工业相结合的简约的、理性的思想。设计应该是在满足使用需求下,对艺术的追求。彼德·贝伦斯的设计理念——简约,已成为现在人们生活的主流,在现在这种高压和高节奏的生活压力下,简约的设计风格会在紧张的社会节奏中创造些许的安宁。这也是我们在当下的产品设计中所追求的,也是在社会的相应条件下的需求。尽管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彼德·贝伦斯的设计理念将依然影响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汤志坚 谭嫄嫄 李晓卿.世界经典产品设计[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9.
【关键字】:凤凰国际传媒中心 参数化设计 数字建造
中图分类号:U644文献标识码: A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项目位于北京朝阳公园西南角,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邵韦平设计,建成后将成为凤凰卫视在北京的演播基地。该建筑占地1.8公顷,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55m。在“参数化设计”在全球范围内倍受青睐的今天,这个作为凤凰卫视在京建设的一个地标性建筑,由于其形式的特殊性也选择了参数化设计,构建了独特的几何形态、结构体系和表皮形态。
当然对于参数化设计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有的人站在数字时代的角度已经开始为参数化主义摇旗呐喊,认定建筑领域必将出现一场巨大的变革,建筑师可以撰写“代码”,建筑形式完全可以由电脑逻辑创造,而有的人却认为参数化设计是冷漠的无情的,机械而冰冷。凤凰传媒作为国内一个大型的参数化应用,引起了众多关注。笔者通过对该建筑实地调研和亲身感受,对数字化建造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
凤凰传媒中心的基地很不规则,处在道路的转角处,东侧与北侧紧邻朝阳公园大片湖面与绿化,在西北侧隔着城市道路是一组高层住宅,所以建筑为了不与周边冲突,设计成圆形(图1)。一个庞然大物坐落在这个位置,足够显眼,远远望去,让人不自觉的联想到鸟巢。金属与玻璃形成的通透网状,有赫尔佐格表皮形式,同时又有扎哈的不规则柔软整体造型。这个建筑特殊的形态和表皮在周围建筑和环境中还是略有些不协调(图2)。现场看着这个建筑体量很大,尺度惊人,一块玻璃窗有一人高左右,让人很难有亲近之感。走近建筑,由于北京的雾霾,玻璃上满是灰尘,整个建筑都蒙了一层灰,看着有点陈旧,降低了建筑要表达的数字科技与未来之感。在北京这个天气下,这栋建筑真的“不耐脏”,清洗起来也很困难(图3)。
凤凰传媒中心的方案创意来自于经典的立体几何模型“莫比乌斯环”, 设计者认为其正反相接、上下相承、内外相连的形态能代表凤凰传媒阴阳相生及中西、古今文化融合的理念,同时也诠释着凤凰传媒的文化精神。莫比乌斯环概念衍生出来的建筑形态是一个无限循环的开放式环状造型和凤凰飞舞般的流线性线条,高低起伏。建筑的整体设计逻辑是用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外壳将主要的具有独立维护的使用空间包裹,形成楼中楼的概念,两者之间形成许多有趣的共享空间。
传媒中心由两个独立的体块分别为媒体总部办公楼和演播与体验楼。被“莫比乌斯环”所环绕的凤凰广场是建筑体量的核心,广场被巨大的钢结构围合,并通过两侧抬起的拱门连接西侧城市主干公路和东侧的朝阳公园湖滨绿地(图4)。一条由地面至空中,并环绕贯穿于建筑内部的公众体验流线,象征了建筑空间的丰富和开放(图5)。公众可从西侧拱桥拾级而上,到达演播楼二层的开放平台(图6),由开放平台回望,西中庭被流畅交错的钢结构包裹,形成了动感的空间氛围。沿二层平台向东,公众参观大演播制作大厅后,可到达演播顶层的休憩空间,巨大的休息平台被钢结构和坡起的体量环绕,创造出宽敞的休闲空间。然后沿平台走向紧邻朝阳公园湖面的东中庭,它既是两座主楼重要的交通联系和极佳的观景点,更是凤凰中心开放的公共空间中体验建筑艺术表现力的。东侧中庭中盘桓蜿蜒的环形坡道连接着入口大厅,而自动扶梯可直达主楼顶层的开放空间,这里是建筑的制高点,一处风景绝佳的眺望场所,向南可遥望CBD的城市景观,向北可俯瞰朝阳公园的开阔湖面与浓荫绿林。贯穿建筑的整条公共流线上下穿行在”莫比乌斯“环状空间中,空间感觉非常开放和流畅。
本设计在几何逻辑的体型控制上,技术表现与细部设计上以及表皮幕墙设计都采用了数字设计。在体型控制上,首先建立了三维几何逻辑体系, 即在既定的概念模型基础上, 确立建筑的水平和垂直及一些特定形态的三维控制线,这些基准线的确立为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发挥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图7)本项目的表皮在每两根外肋中间设计了一系列鳞片状单元式组合幕墙, 不需要设计任何曲面玻璃来装饰建筑,同时也保证了成本控制的合理性。由于表皮的复杂性,包裹建筑的3 000多个鳞片状幕墙单元无一相同, 仅通过绘制二维图纸表述幕墙单元技术信息的工作量将不可想象, 建筑信息模型及参数化编程控制技术发挥其作用, 完成了常规技术无法实现的设计成果表达(图8)。
(图7)
又是一个新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新的问题,使用新的工具,要求全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现在的“参数化风格”已经在改变着人们的审美习惯。从最初盖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到现在的构思、深化设计甚至建造的全过程都交由计算机实现到高效完成,参数化主义已经被探索了30年,其借由一系列高调的,各种规模和功能的研究和建成项目逐渐成熟。帕特里克・舒马赫在《建筑学的自组织系统》一书中认
定建筑领域必将出现一场巨大的变革,“参数化风格”是属于21世纪的时代性风格。可是,如果参数化主义大行其道,如果建筑师做方案已经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建筑会不会形成一种趋同性的新风格――复杂和动态的曲线线性?造型由参数控制直接反馈给眼球,建筑师只需找到想要的造型参数即可,而怎样才能拉近建筑师与参数化建筑之间某种精神上的联系呢?
建筑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角色是不是要重新定义?如果参数化主义普及下去,复杂与流动感的视觉冲击越来越强烈,人们何处去寻找朴素而永恒的基本形?
数字信息技术为建筑师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让创作思想的可以不再受传统技术的束缚而自由发挥,甚至可以完全由计算机创造意想不到的新形式。尽管对于参数化设计还有以上种种追问,邵韦平老师在谈到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的设计时有一点说的非常好:“设计团队深感数字技术对建筑设计的思维、方法与管理将产生深刻影响,极大地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升级。但建筑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因为数字技术的影响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任何建筑都必须满足安全、美学、人性化、节能的基本要求,不应该因为复杂性降低设计对建筑的有效控制。数字技术可以为设计提供新的可能,但人仍然是设计成败的关键。”
图片来源:
图1、图4、图12来自《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建筑创作及技术美学表现》
图5来自《数字造就建筑之美――北京凤凰国际传媒中心》
图8来自《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邵韦平,数字造就建筑之美――北京凤凰国际传媒中心.[J].时代建筑,2012(5):90
[2]邵韦平,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建筑创作及技术美学表现.[J].世界建筑,2012(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