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文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1篇: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文

根据县委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的工作要求,旅游局紧紧围绕目标任务,狠抓落实,结合固定资产重点项目工作分解立项要求,继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现将2009年上半年的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1、凤凰谷旅游区基础设施项目。今年以来,凤凰谷旅游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原有规划、项目建议书、可研的基础上,按照整合资源、科学规划的总体思路,将菌子山、老场天然牧场、飞来寺、凤凰谷、五龙旅游小镇、南丹山等景区景点作为一个大景区包装,统称凤凰谷旅游区。一是完成了凤凰谷旅游区规划修编、可研编制及评审工作;二是累计投入165万元,完成部份游路栈道维修,景区停车场的砂石铺设,景区职工生活用房的维修;三是完成景区指示、警示牌、景点简介牌安装工作。

2、五龙旅游小镇一期开发工程项目。上半年累计投入210万元,完成项目建设用地的征地补偿工作,完成建设项目工地的“三通一平”工作,完成一幢三层连排别墅型房屋的土建主体工程,完成三幢连排别墅型房屋土建基础部分的工程。

3、金鑫花园酒店续建工程项目,上半年累计投入375万元,完成酒店室内给排水、通水、空调、消防等设施管道安装工程。

二、争取项目资金工作推进情况

年初,我局按照省发改委和省旅游局有关文件要求,及时报送了扩大内需、争取旅游项目建设资金的相关文件材料,并顺利通过了相关文件材料的审核验收工作。之后,又分别找到了省政府、省发改委、省旅游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并上京为争取项目资金做了大量的汇报、协调工作。至今,据反馈的信息,我局争取的旅游项目资金已列入国家发改委第二批扩大内需要的项目资金范围,金额大约在1200万元左右,至于什么时间划拨到位等关键细节还未明确答复。金鑫花园酒店已通过县煤业公司向农行申请贷款3000万元用于内装修工程,预计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三、存在困难

一是由于争取项目资金困难,各业主单位融资难,造成凤凰谷旅游区在建工程停工,原计划启动的基础设施项目无法开工;,致使项目推进难,申a项工作难以开展。五龙旅游小镇一期开发工程项目因投资商资金紧缺,于5月份已停工。

二是宣传促销经费紧缺,客源市场拓展力度不够。宣传促销无力持续开展。

三是旅游景区不热,招商引资困难。

四是规划建设和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

四、下步工作

持续完善旅游规划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规划建设方案,在完善景区配套设施为主,加快凤凰谷、菌子山景区工程建设速度,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服务设施。下半年主要建设项目有:1、凤凰谷次出入口功能区(小法块片区)的综合管理用房、旅游用品商店、旅游餐厅、旅游公厕、急救中心、停车场、入口广场、职工宿舍等工程。2、改造维修凤凰谷旅游区总长2.5公里的人行游路、栈道工程。3、改造凤凰谷旅游区旅游厕所及供水、供电改造项目,重点改造提升当前旅游厕所档次及供水供电管网。4、新建凤凰谷旅游区四个停车场建设项目。分别是凤凰谷风景区入口处停车场和女儿湖停车场,菌子山风景区悬崖天路停车场和荒城古墟停车场的地面硬化工程。5、凤凰谷旅游区谷底地质灾害治理及女儿湖风雨桥收尾工作。年内完成凤凰谷入口半隧洞游路落石处理、女儿湖风雨的桥体装修工程。6、督促加快“金鑫花园酒店”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底投入使用。

当前及今后要抓的工作重点:

第一,按照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国债。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项目带旅游。

第二,紧紧围绕凤凰谷景区申a工作,完善凤凰谷景区4a级景区所必须的设施,抓好a级景区达标,深化旅游文化主题,进行文化包装,把凤凰谷景区创建为4a级景区。

第2篇: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文

__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县最南端,面积18.9万亩,范围涉及__和__两乡,人口约4500人;区内保存有我国亚热带地区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常绿阔叶原始次生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十分丰富,据初步调查统计,有陆栖脊椎动物223种,维管束植物202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分别为37种和21种;区内分布有曲幽谷(__)、长苞铁杉林、鸳鸯岛、上堡古国和大小龙潭等多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保护区管理处地处__乡__村,下设资源保护科、科研科、财务科和办公室,有工作人员22人。现将2015年工作总结如下:

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保护区管理处重点加大了对盗伐林木、森林病虫害防治、征占用林地和森林防火方面的工作管理力度,在重点公益林管理、巡护林制度、森林保护执法工作方面则逐步推进。

在盗伐林木案件中,保护区共上报林政案件 7起,结案5 起;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在县林业局的指导下完成了对保护区共2次森林病虫害药物防治;完成对铁杉林的病虫害物物防治4次,生物施肥2次;在县林业局的组织下已经开展自然保护区有害生物调查工作,预计2016年底结束;

在征占用林地方面,配合县森林公安局查处__村占用林地修建茶庄一案,涉及占用林地5.8 亩,目前案件正在查处中;排查中另发现城步县修建风力发电设施占用保护区林地和上堡村修建__山公路占用林地案件,两案件均于2015年11月6日报送县森林公安局,案件正在调查中;

在防火工作方面,保护区加强了对处属各站所设施和自然保护区森林的防火工作的预防投入。9月15日,管理处设立了由办公室主任担任组长的消防安全工作组,以文件形式明确处属各机构的消防安全责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的预防措施和硬件设施的要求,特别是在曲幽谷山庄和__苗庄,完善了消火栓和消防水管,配备了 60 个便携式灭火器;森林防火工作方面,保护区管理处会同__乡人民政府、林业站等机构,在今年 4 月开展了一次森林防火应急预演,参与预演人员60多人,本次森林防火预演包括了对森林火灾发生后的扑救要点培训、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培训等,取得了预演的计划效果;

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方面,保护区共有公益林面积18.24万亩,按今年14.5元/亩的补偿标准,区内林农享受补偿金额达260余万元;

在巡护林工作方面,保护区管理处已经着手实施护林员巡更系统的建设,计划在保护区境内设定20条巡护路线,设置60处巡更感应点,每位护林员配备巡更用便携电筒,以巡更打卡的方式和科学的巡护制度来加强巡护工作的开展;

为保障__旅游景区的顺利开发建设,自然保护区资源管护工作变得日益重要。全年,保护区共开展各类形式的巡护活动达8000多人次(含护林员),森林防火期值班1100人次,开展森林防火和资源保护专项宣传达200小时,张贴资源保护标语120余条(幅);今年,保护区管理处继续推进自然保护区(景区)保护工作,共安排7处公益性岗位分布在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交通路口和重要景点,专门负责景区周边的资源保护、数据统计、环境卫生和秩序维持等工作。

1、在县委、县政府的主持下,由保护区管理处下属的“__县__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与国司、__路桥共同推进战略投资合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__资源公司名下的有关土地性质变更、单方财产财物的资产评估等工作,配合国司完成了对__资源公司的财务尽调工作,完成了__旅游开发的修建性详规和控制性详规等;今年11月26日,__县人民政府与__路桥、国投创益三方共同签订了《__县__风景区原生态旅游开发合作合同》,此次投资合作的成功开展,预计将为我县旅游产业(主要是__)的发展投入资金达数十亿元,__旅游景区将迎来建设开发高峰时期。

2、保护区目前有三个项目正在实施:其一是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的项目资金计划,投资额为1104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资金880万元;其二是自然保护区环保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投资额为810万元;其三是2015年度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建设项目,投资额为200万元。

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项目方面,保护区已经开展了管理站点、巡护道路、野外宣教点、处址修缮和相关设备购置等建设工作,年度投入资金550万元;

自然保护区环保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方面,保护区已经开展了管理点、视频监控系统等建设工作,年度投入资金220万元;

2015年度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建设项目方面,保护区已经开展了视频监控系统及其综合利用、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宣传片制作、管理计划制订和社区产业扶持等项目内容,完成投资80万元;

3、争取申报__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该项目由县人民政府全面协调,由自然保护区牵头实施;项目规划总投资1633.6万元,拟争取上级专项资金64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经报送市发改委并通过了审批,正等待项目的最终批复。

4、实施了__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项目 全年完成了__乡共14 处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完成投资 90 万元。

5、保护区危旧房(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区24户林业职工,该项目目前正在实施之中,预计年底前完成总投资500万元的80%以上。

截止2015年5月,曲幽谷景区建设项目共投资2500余万元,完成了曲幽谷接待中心、停车场、游步道、旅游厕所、休闲观景平台长廊等游览服务设施的建设。景区建设得到了来自省市各级各部门领导专家的肯定,市领导称赞“__县委县政府是真的抓了旅游工作”。建设竣工后,今年7月,省旅游局和省环保厅的领导专家认为__生态旅游区的基础设施设达到了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标准,决定把__生态旅游区作为我省唯一对象报送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申报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目前相关申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11月底,__旅游景区还纳入了县旅游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的申报工作范围,申报工作已经开始。

生态旅游区的硬件建设基本竣工后,今年的__旅游迎来一轮旅游大潮,不完全统计表明全年前来__旅游人数为40万人左右,特别是在国庆中秋假日期间,高峰时期__旅游人数约保持在3000人/天。曲幽谷景区建成后,9月,景区顺利通过一次千人旅游团大考,说明了景区的硬件设施已经达到了开展门票运营的基本要求;保护区管理处已经对2016年开展门票收取运营等事宜开展门票价格申报工作。

今年年初结束了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科学考察的外业后,2015年保护区的工作重点是对科考的外业进行整理归档工作。相关数据汇总表明,2013-2014年实施的科学考察活动共实地踏查保护区所有山场13次,参与1021人次,确认发现一植物新种“__过路黄”,共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3560份共1982种植物,制作动物标本10份;考察组已经完成了《__科学考察报告》的编写,目前正在排号,等待正式出版。

1、____艺术团大放光彩

今年10月,湖南____艺术团在__夺取全省排舞大赛民族创编排舞第一名后,又在杭州市举办的2015“舞动中国-排舞联赛”全国总决赛上夺取最具含金量的原创排舞第一名、最佳创编等奖项,获得了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司司长张希武发来的贺电:“为湖南点赞,为__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点赞!”正是不断的努力拼博和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艺术团还获邀参加中国排舞代表团参赛2015年ucwdc世界排舞联赛冠军赛,年底将远赴美国参赛。

11月26日,艺术团赴央视《__》完成了为__千千伴舞参加比赛的节目录制(播放时间未定);艺术团还参与了我县2015年“四八”姑娘节的演出和由县电信局组织的全县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在丰富了我县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之余,艺术团通过演出过程中的文字、音视频等资料信息及时传播__的风土人情和自然人文景观,在收获演出效果的同时,还为__旅游注入了独特的森林和__文化魅力,极大地推动了__旅游的向前发展。

2、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加大__宣传

在搞好保护区政府网站和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群网站(保护区每年增加约4万条浏览量)信息工作的基础上,保护区于今年8月申请开启了“魅力__”微信公众平台,并指定了专人岗位负责公众平台的信息更新工作。目前,绑定该微信公众平台人数达数百人,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平台信息阅读量达5.3万余次,分享转发达5800人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可即时对外传播有关__的工作动态、旅游热点等信息,并可即时回复解决一些有关旅游等方面的疑难问题等。

2016年,保护区管理处将继续推动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利用建成的视频监控系统,力争在占用林地、盗滥伐林木、药捕鱼、采挖药材等资源保护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以促使自然保护区保护设施进一步完善,强力打造和谐稳定的自然生态环境。

根据当前正在实施的工程项目,保护区将兴建2处管理站、7处管理点、一处了望塔和20km

生物防火林带,添置相应的检查设备、病虫害防治检疫设备等;2016年还将继续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监测防控系统,力争在保护区的了望塔、检查站、重要地段、交通道口等重要地段地点开展针对自然保护区的非法活动的相关监控,以预防和打击林政违法案件。按计划,2016年将正式出台《__科学考察报告》,与考察活动相关的所有文本图册、视频资料将整理成档。

2016年,自然保护区需要开展的工程项目有:

1、继续实施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 2016年完成该项目所有投资1104万元;

2、自然保护区三期工程的前期准备

2016年,保护区管理处将同时着手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和三期工程的申报工作,预计将投入资金100万元以上。

3、继续实施自然保护区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建设项目

完成该建设项目所有投资810万元。

4、继续争取__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争取__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资金中中央财政投入600万元。

5、继续完善曲幽谷4a级景区建设。2015年完成曲幽谷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游步道的建设后,__生态旅游景区还需要继续完善包括景区解说标识、垃圾处理、门楼、博物馆改造等建设项目内容,才能确保景区成功申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计划投资120万元。

6、结束自然保护区棚户区改造工程;

7、搞好生态保护工作,做好生态环境建设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计划向县财政争取300万元以上生态环境建设转移支付资金,用做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管护工作经费和相关生态建设项目的开展。

第3篇: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文

城市建设无论是从城市规划、景区规划方面,还是在城市基础设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上,都与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年5月,我市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随后,我市成立了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设立了风景区管理处,负责风景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制定并执行景区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计划;制定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紧接着,我市又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产业作为我市主导产业的思想观念开始逐步形成。

近3年以来,为打造经济发展环境,城市建设一直在扮演着挑大梁,肩重担的角色。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上3年累计投资达1.46亿元。对市区道路、桥梁、广场、公园、4A级景区、十里长堤及市区绿化、风景区建设、污水处理工程、环卫设施等进行改造和重建,对重点城镇进行规划和建设。

纵向比较,我市近几年城市建设和景区建设发展的速度是较快的。但是,横向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又存在明显的很大的差距。

如何准确把握下一步工作的切入点,为我市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重大课题。

二、工作现状

**年,我市城市建设方面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做好5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市区绿地系统规划、重点乡镇总体规划和14个乡镇的消防规划),深入实施9项重点工程(排水及污水处理工程、完成引水入城二期工程、市区绿化、景区旅游资源整合规划及建设项目编制和景区部分配套设施建设、修复市区道路、人行道及排水和路灯等配套设施、4A级景区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小城镇建设)。

(一)规划工作:

1、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包括详细规划、绿地系统规划)

5月份,由市政府组成规划编制考察组,先后与多家规划设计研究院商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事宜。经实地考察,建议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规划设计队伍。

为实现城市市工业外移,市区扩张的城市总体规划设想,本次规划修编覆盖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详细规划主要放在河西区和城市中心区域,面积为6平方公里。《市区绿地系统规划》借助总体规划修编时一并完成。

2、城镇总体规划和消防规划

现已落实三个少数民族乡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和消防规划,也已落实了资金和规划编制队伍,由XX规划设计院编制。

(二)重点工程

1、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厂工程进展情况

排水及污水处理工程现已进入收尾阶段,全厂联动试车预计于6月25日进行。为确保污水处理厂能按期接户试运行,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污水入网工作领导小组,按入网单位性质分设2个工程推进组,经推进组多方努力,现已完成23家排水大肆户入网。

2、市区人行道改造及排水等配套设施维护工程

现正在对去年因热网改造损坏的道路进行修复,对排水边沟进行维修改造,对主要街路破损的步道板进行调平和更换,利用有限的资金对市区5条主要步道板进行调平,为保证调平标高和风格样式统一,对每一路段的道板样式作了统一规划设计。现已完成3条街道的铺装,两侧边沟排水沟的砌筑也已完成。

3、市区道路建设:拟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区9条道路分两期进行维修、硬化。

4、亮化工程:我市现有7条街路在硬化时未安装路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中都有所反映。今年准备全部完成。

5、市区房地产开发

今年审批的项目有19项,审批面积共计11万平方米,年末可竣工8万平方米。今年房地产开发项目少和面积小的主要原因是1、拆迁难度大;2、建筑材料涨价。

6、市区绿化工作

上半年,市区绿化工程完成投资106万元。出动1万余人次,共植树3万株,乔木7000株,花灌木23000株。专业绿化由建设局组织完成;义务绿化分别由办事处和工业园区负责组织实施,由于措施得当,各责任单位领导重视,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任务。

7、景区建设

从5月份开始,编制景区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可研、立项和报批工作,为下一步建设做好准备。景区标志标牌正在规划设计中,景区大门已设计完成。

8、城市公园晋升4A级景区建设

为使公园顺利晋升4A级景区加强了硬件建设。上半年为增设标识标牌和其他服务设施,投入资金41万元,其中:园内维修18万元,绿化7万元,建游客中心16万元。

9、小城镇建设

今年主要是完成民族乡镇的道路工程建设。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制约了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同时,拖欠工程款现象也十分严重。从**年至**年底,我市利用亚行贷款、招商引资、职工和市民以资代劳集资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对市区道路、桥梁及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重建,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到位资金1.5亿元,累计欠款2000万元,其中拖欠施工企业1500万元,建筑材料款5000万元。按照国务院和建设部要求,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并按时还清拖欠款以后,才能获得再建重大项目的申批立项。

在建项目应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贷款、招商引资、争取上级补助或从城市土地收益中拿出一部分集中用于城市建设。

2、风景区品牌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景区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丰富的景区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而我市目前财力有限,投入不足,靠本市财力难以在短期内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状况。

四、城市建设发展思路

根据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地理位置和现有资源优势,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扬长避短(丰富的景区资源和自然山水为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为短),以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打景区品牌,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市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风景名胜区建设方面,一要在宣传上加大力度。像九寨沟那样大肆宣传,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引起轰动效应,从而使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一金字招牌早日在全国树立起来。通过宣传,吸引和汇聚旅游的人气,有了人气,就会带来财气,就会推动旅游业和

二、三产业的发展。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性集聚资金的洼地,通过争取上级专项建设资金,招商引资等方式,汇集景区开发资金,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景区道路、电力、环保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和腾飞夯实基础。

2、在城市建设发展方向上,要扬长避短,做山水文章,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山水城市,逐步形成我市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我市的长处和优势就是自然山水和绿色植被,基础环境好,又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它投入相对较少,见效快,有特点,且具有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符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生态园林城市追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自然系统和谐,经济高效、生态循环。与我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又是一项涉及面广、硬件指标多的系统工程,按照建设部要求,创建工作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建设自治区级园林城市,第二步,参加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第三步,只有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才有资格参与申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市现状指标距离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面临着许多困难,要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分步骤,分年度、分阶段逐步实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有紧迫感,抓紧时间搞好创建活动。在具体措施上,首先,由绿化委员会牵头,组织林业、城建、水务、环保等部门制定规划,然后,采用义务劳动或承包方式,对市区内、周边山体及荒坡、荒滩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对三废污染彻底整治,用7至8年时间,把我市打造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3、在城市建设发展布局上,要以城市规划为指导,坚持“工业外移,市区扩张”的发展格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工业外移就是在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以优惠政策吸引具有拉动作用的工业大户入驻园区。不断完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建设,为工业园区和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市区扩张,就是把城市开发、建设的重点放在河西区,河西住户分散,开发成本低,在布局上回旋余地大,还可以在西郊浅山区开发,形成高低错落的山城风格城市建筑群。在建筑风格上,要以小区为单元,或欧式、或中式、或现代,营造独具一格,过渡协调,中西合璧的总体建筑风格。继续给开发商以优惠政策,鼓励和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不断建设风格独特、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住宅小区,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社区环境和人居环境。同时,还要统筹城乡发展,优先发展具有区位优势、经济特色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点城镇,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第

第4篇: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文

(一)旅游专项资金

2003年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旅游局印发《省级财政旅游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确定省级财政旅游资金主要用于:山区旅游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补助、旅游宣传促销、全省旅游规划和旅游专项规划、区域规划、重点项目策划补助、全省旅游行业管理、人才培训、“黄金周”假日旅游和局屑事业单位的工资等支出、全省国际旅行社旅游创汇奖励(2009年又出台27号文件《福建省入闽旅游和对台旅游暂行办法实施细则》,鼓励旅行社提高组织入闽、入境旅游的热情,做大福建省客源市场,提高旅游收入)、其它有关经费。从2012年起,福建省财政加大旅游专项资金投入,预计到2015年达到3亿元。

(二)金融支持

2009年95号文件《福建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财政扶持政策实施细则》,根据文件精神,福建省加大对十大重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奖励、股权投资等方式进行资助。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福建省将支持大型演艺娱乐项目的发展,推动演艺娱乐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重点支持福州、厦门、武夷山开发大型文化旅游演艺项目;继续支持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厦门鼓浪屿、福州三坊七巷、福州船政文化、莆田妈祖文化、德化陶瓷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区建设;推动武夷山、安溪等茶文化旅游区建设。2011年8月《关于金融支持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调整旅游业授信管理制度、积极开发适合旅游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努力拓宽旅游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创新适合旅游业的特色金融服务、积极培育和发展旅游业保险市场、切实改善景区支付环境、努力营造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等19条意见。在实际运作上,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联合福建省旅游局等单位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方式,支持农(渔)家乐等知名乡村旅游品牌建设;2012年,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启动农家乐经营贷款业务,通过提升农家乐金融服务层次,推动农家乐产业健康发展。

(三)财政贴息

为了提高投资者投资热情,减少投资者投资负担,福建省制定财政贴息政策,2010年6月印发的《福建省旅游设施建设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指出贴息资金扶持范围为:列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旅游项目、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以上自然或文化遗产地、国家级以上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优秀旅游县及主要旅游目的地规划内需要建设的各类企业投资的在建旅游配套建设项目。省财政从2009年起每年安排2 000万元,对全省规模较大的旅游设施建设项目贷款实施财政贴息扶持政策。

(四)省级财政专项资金

2011年12月福建省财政厅及福建省旅游局印发了《福建省乡村旅游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乡村旅游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包括:省级评定的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奖励、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平善、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及资源保护、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培训及市场营销、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其它开支。2012福建省共安排了800万资金用于乡村旅游建设。

二、福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现状分析

(一)倾向于项目扶持

2003年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旅游局关于印发《省级财政旅游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确定省级财政旅游资金主要用于山区旅游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补助等。2006年,福建省政府出台“福建省旅游业进一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意见”,确定武夷山双世遗、厦门鼓浪屿、湄洲妈祖文化、泉州海丝文化及惠女风情、福建土楼、上杭古田会址红色之旅、福州昙石山古文化遗址、宁德白水洋奇观等八个省重点在建旅游项目和六个重点预备项目。在重点旅游项目的资金投入上,武夷山投入3亿多元,鼓浪屿旅游区投入2.28亿元,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遗项目投入3 200万元,昙石山文化旅游区投入300多万元,上杭古田会址旅游区投入1 000多万元,闽江口船政文化旅游区投入5 700多万元,闽都文化的代表三坊七巷拟投入30亿[1]。2009年95号文件《福建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财政扶持政策实施细则》,根据文件,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福建省将支持大型演艺娱乐项目的发展,推动演艺娱乐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重点支持福州、厦门、武夷山开发大型文化旅游演艺项目。

(二)倾向于设施建设扶持

从前述的财政支持政策来看,福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财政支持重点在于基础设施及接待设施建设。福建省文化旅游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项目也主要以基础设施及接待设施建设为主(见表2)[2]。

(三)倾向于物质文化旅游产业扶持

一直以来,福建省旅游财政支持倾向物质文化旅游产业扶持,如前述2012年规划文化旅游项目中,几乎全部为物质文化旅游项目,2010年《关于金融支持福建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实施意见的通知》指出福建省重点支持十大文化产业,将支持大型演艺娱乐项目的发展,推动演艺娱乐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重点支持福州、厦门、武夷山开发大型文化旅游演艺项目,是少有的有关创意文化旅游产业、非物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扶持。

三、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财政支持研究

(一)财政支持环节的建议

1.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文化旅游资源比自然旅游资源更脆弱,文化旅游资源的易损性和易消逝性决定了需要花更多财政资源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大力保护。建议拨专款对已开发、开发中与尚未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级别分层次的保护工作。2.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当前,体验旅游正在兴起。手工制作、曲艺欣赏、小吃品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验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因此,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重心要从物质文化转向非物质文化,由物质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人文化的文化体验建设。而非物质文化建设及文化体验建设在资金要求上更难量度,这就要求制定可量化的财政支持政策,如戏曲表演观众达到多少人数,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3.文化旅游资源及产品的营销福建省有丰富而优秀的文化旅游产品,有的已经闻名海内外,如武夷山、厦门鼓浪屿、惠安女风情,有的正声名雀起,如福建土楼,三坊七巷,然而尚有许多不为旅游者所认知,如泉州浔浦女等,因此福建省还要增加营销投入,对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宣传推广。4.文化旅游环境的营造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的营造都要有资金投入。以人文环境而言,现在国内外民俗消失、风情变味、民俗表演舞台化、模式化等导致的人文环境失真情况十分普遍,而保真的原生态人文环境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须投入资金保护文化旅游环境,如资金鼓励社区居民穿传统服装、保护传统手工艺术的传承等。

(二)财政支持的政策建议

第5篇: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文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争资争项情况

今年1-6月份,累计开发争资项目451个,其中:2012年结转项目147个,2013年新增项目304个,政策型项目116个,个性型项目335个,完成(按新增项目304个计)全年目标(350个)的86.9%,同比增长90%。

截止到6月底,可争取各类上级补助资金6.90亿元,同比增长140.4%。已到位资金4.92亿元,同比增长181.3%,(其中:中央转移支付、民政救济、劳动保障、扶贫等政策性资金3.02亿元,占已到位资金的68.9%),完成全年任务13亿元的37.8%,比去年同期多争取3.43亿元(包括新增项目到位资金),距全年任务还差8.08亿元。目前用地指标已到位2174亩。

全县56个重点责任单位中,按“双过半”要求完成年度目标的单位只有8个,占比14.3%,分别是县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国土局、科技局、林业局、房管局、交通运输局,其中县发改委已经超额完成全年1亿元争资任务;完成年度目标的任务25%-50%的有7个单位,分别是县扶贫和移民办、水利局、农机局、供电公司、镇、烟草局、商务局;完成年度目标的任务1%-24%的有12个单位;还有29个单位争资额为“零”,占比51.8%。

(二)项目建设情况

今年我县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85个,总投资达360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15个,年度投资计划达181亿元,目前开工项目82个,完成投资21.96亿元;计划开工项目62个,近期未能开工的项目41个。在185个重点工程项目中,自6月20日全县重点工程项目立项调度会后,未立项的85个项目中目前已立项3个,还有82个项目正在办理立项手续。

二、存在问题

在争取项目和项目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项目争取情况不理想。目前全县56个部门中只有27个单位落实了项目资金,其中达到“双过半”要求的单位只有8个,尚有29个单位仍未破零;到位资金少,全县到位资金才4.92亿元,才完成全年任务的37.8%,落后时序进度12.2个百分点,其中个性项目到位资金才1.9亿元,占总到位资金的38.6%。二是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争取中央资金项目的前提和关键。但有些单位和部门缺乏对项目前期资料编制重要性的认识,舍不得投入编制项目规划以及项目可研,影响了项目和资金争取工作。三是部分单位与上级部门联系不够。少部分单位出于对自身工作经费顾虑,与上级主管部门缺乏沟通联系,不愿主动出击,而是被动应付,缺乏敏感性,未能及时捕捉项目和资金信息,导致工作滞后,甚至错失机遇。四是项目落地难。部份单位项目资金到位后一、二年时间因用地问题影响还未能开工建设,对今年项目争取工作造成一定影响,部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也因用地指标问题,迟迟不能开工建设。五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由于项目总数多、投资规模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导致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无法顺利推进。六是项目进度慢。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征地征迁、项目报批、资金筹措等多方面原因,导致部分重点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进度慢于计划进度,有一些项目还处在建设的前期阶段,一些招商引资项目或企业投资项目,因技术、市场等原因,进展较慢。1-6月份,开工项目才82个,占比44.3%,完成投资21.9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2.1%。

三、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现在2013年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我们现在离完成全年13亿元的争资争项目标任务,缺口还有8.08亿元,相当于每月至少要争资1.35亿元以上,任重道远。根据往年经验,每年的7至9月份都是省、市下达投资计划的高峰期,同时也是上报下一年度项目的密集期,因此,我们要充分把握接下来这几个月,积极开展项目开发、争资争项工作,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不懈努力。在此,为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加强项目开发,做好前期,为经济发展充分准备

做好项目开发要依托资源优势挖项目,围绕国家投资导向找项目,立足现有产业扩项目,通过外引内联造项目。一是要立足县情编项目。遵循项目立足县情、服务县情的理念,立足于我县丰富的矿产资源、农林业资源、劳动力资源,围绕大力发展氟盐化工、锡产业、新型建材、生物(制药)、农副食品等主导产业,科学发展定位,精心规划论证,认真做好项目的储备、开发。二是要结合政策编项目。目前,有关部委出台了32个支持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28个省厅(局)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及政策,随着《若干意见》各项帮扶政策的细化和深入实施,政策效益将逐步显现,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国家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动态,进一步深挖《若干意见》和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内涵,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不遗余力推动政策项目化、具体化。下半年,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几下方面来编制申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廉租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城镇供排水设施建设为重点;“三农”和重大水利设施建设方面以重大水利、水土保持、灌区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电网、农村公路等农村民生工程以及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为重点。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建设方面以农村学前教育、校舍改造、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卫生项目建设;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旅游、体育基础设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政法基础设施等建设为重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方面以节能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保护为重点。工业方面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等为重点。三是要创新思路编项目。在编制项目时要积极创新方法,坚持“目的确定性、思路可变性、方法非常规性”,在深研政策的基础上,学会打球,如“百里湘江绿色通道项目”,我们既可打包整个项目,又可分散包装项目,由点到面,达到目的为止。四是要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按项目申报要求,对向上争资项目必须达到可研或项目建议书深度的,请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设计单位编制好可研或项目建议书,确保我县随时有项目可以拿得出、报得上。

(二)加大争资力度,全面对接,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

争资争项、项目对接是振兴发展工作的主题,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争项目的意识。项目兴则经济兴,项目衰则经济衰。有了项目,发展才有载体,经济才有强有力的支撑,才能富民强县。因此,全县上下要把握住7、8、9三个月,全力开展争资争项。及时捕捉各种投资信息,申报项目,加强与省、市各对口部门的对接,在“勤”字上下功夫,勤跑动、勤跟踪、勤联系,只要上面有资金,还未下达投资计划之前都要尽力争取,确保更多项目和资金落户。下半年,县发改委将重点争取把氟盐化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会,争取妇保院、中医院、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项目列入投资计划;水利、水保部门要积极争取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现代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工程、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水保治理工程、防洪保安工程、山洪沟治理工程等项目;供电部门要积极争取220千伏变电站和低电压等方面项目;交通公路部门要积极争取济广高速出口连接线、323、206国道和站洞线、会永线升级改造等项目;农粮、监测部门要积极争取种养业良种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等项目。教育部门围绕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职业学校建设等项目;卫生部门争取妇保院、中医院、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项目列入投资计划等卫生项目建设;文广、旅游部门要启动“羊角水堡”维修保护项目规划方案的编制和争取革命旧址群修缮加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馆一园、汉仙岩生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苏区南大门红色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环保、城建部门要县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能力建设、污水管网、垃圾填埋厂等项目,林业部门要争取百里湘江可视山造林绿化、调整生态公益林、月亮湾新区占用征收林地定额指标等项目。工业部门要争取氟盐化工产业基地(九二基地)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基地项目、县红狮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500吨水泥二期技改工程并协同日处理300吨城市生活垃圾工程项目、无线电监测站分站等项目;国土部门要积极争取用地指标。财政、民政、扶贫等部门要在转移支付、一事一议、福利彩票公益金、城乡困难群众生活补助、抚恤和优抚对象补助、扶贫资金等方面加大争取力度。

第6篇: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文

翻开近几年来登封城市建设的日历,城市建设的发展轨迹跃然眼前。

近年来,登封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盛市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一系列指示精神,按照“长远抓规划、近期抓建管、发展抓改革”的工作思路,以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旅游名城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充分发挥自身旅游和资源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累计投资20多亿元,新建改造市区道路29条,建设完成了垃圾中转站、公厕、垃圾处理尝污水处理厂、公园、街头游园绿地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备,功能不断齐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展到13.2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2%,城市环境大为改观。1998年,登封市被命名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999年,被命名为“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XX年,一举夺得“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XX年,被授予“河南人居环境奖获奖城市”,城市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

规划:描绘大蓝图

“登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我国中西部第一个县级国家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更是郑州、河南乃至全国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近几年来,每一个登封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历史的书页翻到新世纪元年,城镇化浪潮席卷五州大地之时,勤劳朴实的登封人民并没有沉浸在昔日的功劳薄上沾沾自喜,而是冷净思考,重新审视自己,以更加挑剔的目光寻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城市规划水平不高,缺乏特色、缺乏亮点;城市规模过小,基础设施建设仍很滞后;经营城市理念不强,城市建设资金异常匮乏;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严,市容市貌不净不亮不美……。与先进地区和周边兄弟县市的迅猛发展相比仍有差距,稍一疏忽就会被远远甩在后面。

看似风平浪静的登封正在酝酿着一次更深刻的革命,新一届市委、市政府~远瞩,果断决策,达成共识:经济要发展,基础在城建,以重点工程建设为牵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扩容提质,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旅游名城。市委书记张学军、市长陈松林明确提出:加快登封中心城市建设是提高城市档次和品位,增强中心城市吸引力、辐射力的当务之急,要在全市上下努力营造一种大抓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创设一流的城市环境,为城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平台。

与此同时,结合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调整、完善工作快速启动,目前已基本修编完成。城市建设发展思路逐步清晰,蓝图已经绘就:以旅游产业发展为重点,突出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产品特色,注重风景区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将登封建设成为山峻景奥、空气清新、生态和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经济发达、文化独特的一流旅游名城。规划期限为XX—2020年,规划控制区范围扩大到340平方公里,到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24万人。城市用地总体布局仍为分散组团式。具体特征为“三个组团,三个中心,三条动线,一个绿环”。各类专业规划相继编制完善。同时,注重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突出山水园林城市风貌,编制完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市区部分区域、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也正在紧张的论证编制之中,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在规划实施上,严格依据总体规划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类建设项目选址建设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加大城市规划执法监察力度,加强社会监督,全面推行规划公示制度,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注重近远期结合,集中紧凑建设,保证了规划建设的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建设:促进大发展

1996、1997年是登封向国家卫生城市目标昂首挺进的关键之年。在万众瞩目、万民同心的艰苦奋战中,市区八纵八横16条主干道、45条次干道、1000余条背街小巷及垃圾中转站、公厕、污水处厂、垃圾填埋尝公园、游园绿地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拉开了城市大建设、大发展的序幕。经过近两年的日夜奋战和不懈努力,市区长达90多公里的主次干道面貌焕然一新,道路变得宽敞整洁了,四季碧绿的灌木、叠青铺翠的花草点缀其间。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的挂冠戴在了满身汗水的登封人民头上。

初尝胜果的登封人民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城市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始终调动着他们的建设热情,负重奋进的战鼓再一次擂响。~年初,城市建设行政领导层又以超乎寻常的魄力开出了17个城建项目、总投资达1亿元的城建清单。广大建设者们废寝忘食,排艰除难,付出的艰辛努力得到了回报。~完成少林景区拆迁任务,拆迁居民、商户、企业、武校708家,拆除建筑面积38.9万平方米;建设完成了西城区少林武术城内少林路西段、禅武大街、北环路西段三条总长3400米、宽50米的主干道;建设了占地250亩的环境优雅、设施配套的少林拆迁居民安置小区,382户拆迁居民喜迁新居;建设了占地5万平方米的迎宾广场和1万平方米的烟草宾馆外围绿化工程,绿化面积25000平方米;建设改造了长3.84公里的滨河游园,绿化面积3.4万平方米;拓宽改造了书院河少林路桥和中岳大街桥;扩建了垃圾填埋场,增加容量16万立方米;维修改造了守敬南路、菜园南路、中岳大街东段慢车道、东西商埠街人行道,修补市区道路路面13万平方米;建设改造了迎宾公园。~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到20多个,总投资达到2亿元。到目前为止,短短五个多月时间已经完成建设投资近1亿元,建设绿化了书院游园;北环路西段、崇福北路、少室南路等道路建成通车;维修改造了中岳大街东段人行道、少林路人行道和嵩阳公园;完成了武术

城道路、少林居民安置小区、少林大道绿化美化;北环路、嵩阳路、老城街、少林大道等主要道路路面重新铺油26万平方米;改造安装颍河路、少林路、中岳大街、书院河路、崇高路等道路路灯800余套。同时,少林景区入口处建设、污水处理厂扩建、市区10个垃圾中转站建设、环山路改造、景观大道整治、西入市口游园建设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使年轻的登封迅速发展长大,短短几年间,城区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大到13.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6万人增至10多万人,城区六个进出通道全部打通,郑少高速、少洛高速在登交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辐射网络,为登封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不竭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矗

经营:确保高投入

城镇建设任务重,投资大,仅靠政府投资只能是杯水车薪。通过近几年来登封城市的大建设大发展,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渠道、多元化融集建设资金的新路子。在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人民城市人民建,方方面面做贡献”的指导思想,按照“政府投资搞骨架,全民义务搞绿化,社会投资搞建设,内引外联搞开发”的原则,采取了“财政挤、上面帮、外部引、企业捐、合理收费补、义务劳动盛受益单位和个人集”等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大搞城市建设。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以项目融资,以土地覆盖项目的新路子,这种有买有卖、有投入、有产出的市场运作模式,将城市土地经营一步步引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通过市场运作的城市建设项目成为民间资本竞相投资的环境,市外资金、民营资本、社会闲散资金大举介入。通过以项目引项目,以项目建项目,以项目带动整体的开发建设模式,有效地缓建了城建资金压力。

同时,所有国债资金、上级拨款、土地出让和转让收入、道路配套费、广告使用权的拍卖或出租收入、上级补助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统一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了资金的流失和混乱。建设工程全部推向市场,所有项目招标发包一律实行最高限价下的低价中标制。有效节约了建设资金,而工程质量未受影响。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制,以工程量清单管理项目,随行就市,不死套定额,工程决算前后数次审核把关,保证了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增强完善了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和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小城镇建设管理方面,继续安排重点村镇建设发展扶持资金,以奖代补,集中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建设项目收费、城镇土地开发利用、户籍改革、银行贷款、电子通讯、税收等方面提供了更加优惠的政策,为加快城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软件环境,城镇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发展:瞄准新目标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市委、市政府~远瞩,认真谋划,进一步确定了下步工作思路:按照城市规划控制区东、中、西分散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三个区域分区、分期逐步实施;严格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绿化,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的“五高”标准规划建设,多出精品,创出特色,彰显城市个性,张扬城市魅力,打造绿扬城郭,建设生态登封;依靠中心城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建设一批规模适度、规划科学、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有较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村镇,全面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

精心打造西城区。建设西城区是发展旅游事业、弘扬少林禅武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市委、市政府“旅游立市”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郑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的首要目标。在继续开展少林景区拆迁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少林武术城的规划建设,将西城区建设成为集武术健身、培训、科研、休闲、观光旅游、居住度假、影视拍摄于一体的少林武术文化氛围浓郁的特色组团,成为对外展示少林禅武文化的新的窗口、新的亮点。

改造完善中城区。总体建设思路是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完善旧城区功能,增加服务设施,增加绿地和城市开敞空间。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大面积、高品位绿化,完善中城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建设开发东城区。充分依托郑少、少洛高速和中岳庙、卢崖瀑布景区旅游优势,以大面积绿化为主,适当规划建设一些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和一批高标准、高品位的居住小区和别墅群,拉动东城区的经济发展。

第7篇: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文

一、全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事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以建设“生态旅游名县”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建构以鸣凤山景区为主体、以龙潭河景区和嫘祖故里景区为辅翼的“一主两翼”旅游格局,大力开发全县文化、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着力培育特色旅游品牌,全县旅游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较为明显效果。

(一)旅游发展思路日渐明晰。县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高度统一,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名县的目标,坚持每年对旅游产业建设进行专题研究、现场办公和安排部署。坚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立足资源、彰显特色的原则,狠抓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先后编制完成了《鸣凤风景名胜区发展总体规划》、《省县荷花镇旅游发展规划》等7个旅游发展规划,促进了全县旅游资源的有序利用和合理开发。在旅游开发建设上,严格按照各旅游景区的定位、功能布局、线路安排、要素配置等,加强资源整合,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推进全县旅游业科学有序发展。全县共有各类旅游资源65处,对外开放的景区10余处,其中3A级景区2处。

(二)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抢抓全省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大力开展项目建设。截止2010年11月底,全县已有6个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完成项目投资2亿多元,开发建设了鸣凤山、龙潭河、灵龙峡、鹿苑寺等生态旅游风景区和三江航天军事博览园、地质公园等游览点。启动了荷花镇创建全省旅游名镇和望家村创建全省旅游名村工作,并已初见成效。

(三)旅游配套服务不断加强。经过几年来的培育和发展,全县旅游业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县拥有鸣凤、两家星级宾馆以及三江、沮城等多家旅游饭店,领秀天下国际大酒店正在按四星级标准建设;旅行家国旅、中国国旅等两家旅行社入驻;开发出原野风、鸣凤米、真丝服饰、鹿苑茶等多种特色旅游商品。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旅游行业综合管理体系,强化旅游行业综合管理和旅游市场综合治理。认真开展“治理整顿零负团费”、“星级饭店评定”、“行业培训”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加强对旅游市场检查整治,有效的净化了旅游市场,为旅游者提供了文明、舒适的旅游环境。

(四)旅游综合效益初显成效。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而且加大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打造知名度,创造就业岗位,拉动本地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259.7万人次,比“十五”时期的147.8万人次增长75.7%;旅游业总收入11.83亿元,增长25.1%。2010年,全县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县共接待各类香游客72.7万人次,同比增长21.8%,完成年度计划的00.9%;旅游综合性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22.9%,完成年度计划的100.8%。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旅游业虽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周边旅游业发展较快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任重道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够,缺乏一流的精品景区。县内资源分布比较零散,知名度、品位不高。二是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设施有待加强,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水平不高。三是旅游市场营销创新手段、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推介不够。组织大型宣传活动进行整体形象推介乏力,没有形成旅游品牌和名牌,有待整合策划进行“炒作”推介。四是旅游产业人才缺乏。我县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三、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政府主导,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旅游业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产业,关联度强,涉及面广。要充分认识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意识,树立抓旅游就是兴产业、抓就业、调结构、促开放、抓文化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旅游局),重大问题由领导小组研究解决,日常工作由县旅游局协调、督促和落实。并尽快出台《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营造全社会关心旅游、支持旅游、投资旅游的浓厚氛围。

(二)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业发展具有“前期大投入、后期大产出”的特点,我县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一是建立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宣传促销、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做好旅游项目的包装论证,通过推介会、委托、网上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参与旅游开发。三是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各类经济成分从事旅游产品开发,策划开展旅游活动。积极开展信贷服务,加大引导信贷资金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运用多种形式来盘活旅游资源。

(三)突出发展重点,着力培育旅游产业品牌。尽快完成并完善我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大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力度,实行以奖代补,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增强精品意识,以资源整合、特色营造为核心,充分利用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加快嫘祖故里、鸣凤山、龙潭河、鹿苑寺等4个重点项目和金家湾、地质公园、军事博览园、桃花岛等11个支撑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旅游精品,提升旅游竞争力。加快旅游商品市场建设。紧密结合我县旅游业发展实际,在城区中心规划建设土特产品超市,定点销售具有地方特色的真丝服饰、鸣凤米等旅游商品,以满足游客精神和文化需求。

(四)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拓展旅游市场。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促销体系,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宣传我县旅游产品,塑造旅游的整体形象。积极组织参加旅游推介会、交易会、洽谈会、旅游节等,发放宣传资料。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开辟专栏、专版、专题,对我县的旅游资源进行“炒作”推介,通过策划一系列活动,扩大知名度。积极开发以周边县市区为主体,以宜昌、荆门为重点的客源市场,有针对性的招揽游客。设计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路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合,实现资源互补,市场共享,互动发展。

第8篇: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文

关键词:六盘水市 旅游休闲 度假胜地 条件 现状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六盘水市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现状

1.1城市休闲度假基础设施

全市初步建成对外开放的各类景区 15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设立各类旅行社34家;全市现有星级酒店15家,其中,其中4星级4家,3星级4家,2星级7家,床位4000余张床位数2512 张;非星级住宿单位1134家,床位数43999张;旅行社32家(总社18家,分社14家);授牌农家乐78家,乡村旅舍30家;旅游车队1家。

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旅游可进入性得到初步改善。建成了通往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江景区、天生桥景区、阿勒河景区、凉都森林公园、盘县四格坡上草原、丹霞山、火铺杜鹃林等景区公路和部分旅游景区(点)游览步道、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对盘县会议会址“九间楼”进行了第一期修缮;启动了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园区麒麟公园、以朵城市公园、凉都森林公园、动物园、儿童乐园等建设;引资新建了凉都大酒店、时代假日大酒店、凤凰祥林大酒店等一批高中档和经济型酒店;修建了凉都体育中心、三线建设博物馆等项目。

1.2城市休闲度假资源状况

六盘水的旅游休闲度假资源包括“地质地貌类、人文历史类、民族民俗类、温泉养生类、康体运动类、森林度假类、天气与气候等”,我们六盘水夏季“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具有唯一性,可称“凉都”。六盘水连续多年获得“十佳避暑城市”的称号,“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等称号。 另外,我们六盘水有“东方日内瓦”和“高原威尼斯”之称。六盘水市属喀斯特地貌,全市境内大小山峰数百座,岩溶地洞,地下河广布,境内共发现可利用的洞穴大小131个,同时是国际洞穴探险组织的会员。六盘水市境内有44个少数民族,民风淳朴,又因地理条件,极大的保留了少数民族的特色节日,平均每三天过一个节日,如此,六盘水可算得上全国节日最多的地方了。

结合六盘水本地的水土、气候特点, 六盘水人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休闲饮食资源,六盘水羊肉粉与烙锅洋芋是其典型代表。荷叶糯米鸡,螺蛳鸡,水城砂锅,沓哨馄饨,恋爱豆腐果,凉粉等等满足了游客与市民美食、休闲的愿望。

在市中心区,市民拥有的旅游休闲资源有凉都体育中心、大剧院、凉都森林公园、明湖湿地公园、各大购物商场等。为市民的旅游休闲提供了便利。

2.六盘水市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存在的问题

2.1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六盘水市有丰富的可利用开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境内咯斯特自然风貌、古文化遗址、多民族璀璨的民俗民风和民间文化,犹如颗颗明珠镶嵌在这块乌蒙土地上。通过调查,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分布显现出一些特征。

2.1.1从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看,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的分布是自然和人文两大因素通过长久的耦合作用决定的,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

六盘水市优良级旅游资源点(3级及以上级别旅游资源)密度以盘县、钟山区及市中心城区和城郊最为集中,值较大。盘县、市中心城区和城郊旅游资源点不仅总体数量上远高于六枝特区、水城县地区,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性,优良级资源以块状或线状集中分布于特定区域。六枝特区、水城县地区旅游资源相对较为匮乏,旅游资源分布也相对较散。

2.1.2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的空间位序基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旅游资源总量进行类别-城市双排序,盘县具有最高的旅游资源排列位序,这个地区旅游资源总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均为具有自然环境较好且同时具备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城市气息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的类型相对丰富,不同旅游资源间的配置结构也相对合理。钟山区为不同类型旅游资源总量排序的第二位序,该类地区旅游资源总量的绝对数较大,但在旅游资源单体总量及类型分布上有一定的非均匀性。水城县,六枝特区,处于第三位序,该类城市旅游资源总量相对不多,类型分布上也具有特定的偏向性,特别是水城县的地文景观表现得较为突出。

2.1.3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类型的空间差异显著,在主类中,地质地貌类、森林度假类、民族民俗类、康体运动类是六盘水市各区域分布较为普遍的类型;天气与气候景观是全市区域分布差异最不显著的旅游资源类型,其余生物类、遗址遗迹类、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水域风光类五类旅游资源在六盘水市分布相对都比较少。

总体而言,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类型的空间差异仍是以自然旅游资源空间差异较大,有沿江、湖、依山地集中分布的特征;人文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相对较小,多集中于盘县乡镇。

2.2旅游资源开发状况

2.2.1经过逐年的申报和开发建设,全市共有国家地质公园1个(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1个(玉舍森林公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个(盘县大洞);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百车河、陇脚、前进村);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水钢);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六枝江、盘县古银杏、盘县大洞竹海、盘县坡上草原、水城南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

在建全省100个旅游景区7个(江、野玉海、妥乐古银杏、乌蒙大草原、韭菜坪、百车河、哒啦仙谷);其他在建景区有龙溪、明硐湖、以朵等。

开辟了市区6个近郊旅游度假地,14个苗、彝、布依民族旅游村寨,推出了一批民族节庆活动。目前,六盘水已形成了5条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有以凉都避暑休闲度假为重点的中心城之旅,以夜郎文化、民族文化旅游为重点的东线之旅,以喀斯特峡谷风光旅游为特色的南线之旅,以生态、科考旅游为特色的西线之旅,以及以古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盘县之旅。从总体上说,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六盘水申报成功和准备或正在开发的景区(点)从数量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从景区(点)实际开发建设的程度,与游客的进入率及旅游市场的标准衡量差距很大。2003年,全市旅游收入相当于当年全市GDP的0.1%,比当年全省旅游收入平均水平少8.8个百分点。

2.2.2六盘水的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明显问题。

第一,管理体制不顺。由于历史原因,六盘水市各景区(点)操作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是建设部门负责(如江)、有的是旅游部门负责(如阿勒河)、有的是林业部门负责(如玉舍林场、大洞竹海)、有的是农业部门负责(如坡上牧场)、有的还是由投资商负责(如口罗 咪期)。所以,目前由单一部门负责的管理体制对景区整个建设过程的统一协调存在一定困难,也影响六盘水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第二,六盘水的旅游资源项目开发存在着数量型扩张而不是质量型扩张,更有一些劣质景观产品损害了六盘水的形象。目前以“凉都六盘水”为主导的观光旅游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多元化要求,但是六盘水的后备旅游资源大部分还未形成旅游大势,有些景点虽然本身价值高,但由于区位不好、可进入性差等原因,并未吸引大量游客。政府对旅游资源发与保护的经济实力也比较弱,导致景点的恢复、维护、管理都跟不上,致使许多景区质量日益下降,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挑战。

第三,旅游产业规模相对较小。近几年来,六盘水市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从客观上分析,全市对发展大旅游、大产业观念树立还不牢,发展合力不足,旅游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且发展不平衡,资源优势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大旅游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第四,旅游精品名牌不响,未建成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更没有能列入省级、国家级旅游拳头产品。六盘水市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已日渐被市场边缘化,不少旅游产品对游客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缺乏像周边的云南丽江、安顺黄果树瀑布这种在国内叫得响的休闲旅游精品。

因此,就现状而言,六盘水旅游产业发展的水平在全省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这与六盘水对外开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极不适应。

2.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以打造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为目标,坚持“城镇是景区、景区是城镇”的理念,利用“中国凉都”品牌,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森林、山体、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因地制宜、依山就势,使城市贴近自然、融入自然,全力打造“城在山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峰丛湿地城市景观。2013年,11个旅游景区景点建设项目(纳入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6个),重点建设了野玉海、江、妥乐古银杏、坡上草原、陇脚月亮河、韭菜坪等特色旅游景区,玉舍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明湖湿地公园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启动了25个特色小城镇建设,打造了淤泥乡、羊场乡、岩脚镇等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绿色小镇。盘县石桥镇,因“生态旅游特色示范城镇”的建设,使妥乐古银杏声名远播,拥有“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美丽景色的妥乐,成为众多旅游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未来两年,六盘水市将全面完成全市特色小城镇的改造和建设,打造一批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地方风物为绿色小镇。着力加快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统筹考虑山水、田园、乡村、都市四要素,打造山水相依、山环水抱的城市,通过基础设施的串联,公共服务的覆盖,为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旅游可进入性得到初步改善。建成了通往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江景区、天生桥景区、阿勒河景区、凉都森林公园、盘县四格坡上草原、丹霞山、火铺杜鹃林等景区公路和部分旅游景区(点)游览步道、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对盘县会议会址“九间楼”进行了第一期修缮;启动了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园区麒麟公园、以朵城市公园、凉都森林公园、动物园、儿童乐园等建设;引资新建了凉都大酒店、时代假日大酒店、凤凰祥林大酒店等一批高中档和经济型酒店;修建了凉都体育中心、三线建设博物馆等项目。

尽管,六盘水市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了投入,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表现在旅游基础、配套接待和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过去全市在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中起点较低,力度不大,导致景区(点)间的通达性不强,可进入性差,全市网状旅游道路尚未形成,旅游标识系统不完善,适应自驾游、自助游等旅游方式的配套服务功能不全,资源和信息共享难度大,整体效益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第9篇: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文

为完善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考核体系,规范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了《省风景名胜区工作目标年度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在全省执行风景名胜区工作目标年度考核工作。落实好风景名胜区年度目标考核工作,对于保护我市风景资源,促进全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研究,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科学的风景名胜区发展观

风景名胜区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落实好《省风景名胜区工作目标年度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做好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和全民利益的大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善事,对于保护国家文化和自然资源、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区县、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意义,在坚持严格保护的前提下,辩证的认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按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科学的协调近期利益与长远潜力的关系,通过依法保护资源为景区长远发展积累潜力,通过科学利用资源为保护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持。突出风景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落实保护、建设、管理、运营工作,杜绝急功近利的无序利用、违规建设、过度开发和短视发展,防止走先“破坏性建设”后“高代价恢复”的弯路,推动风景名胜区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旅游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力推动风景区建设管理

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风景名胜区规划经费和保护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予以安排。合理安排规划、保护、建设、维护资金,专项用于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管理。要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鼓励社会资金投资风景名胜区,逐步实现风景名胜区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元化格局。重点加大资源保护、规划修编、生态恢复、基础设施建设、标界立碑等方面的投入,并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积极探索建立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受益的单位和个人收缴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并专项用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促进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要结合风景名胜区工作年度考核机制的实行,划拨鼓励资金,用于对考核先进景区进行经济鼓励,带动全市风景区管理争优创先。

三、健全行政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能

各区县风景区的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不尽相同,管理主体多、层级多、管理交叉等体制性问题相对突出,制约了全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考核标准中明确规定“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立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有编制管理部门审批的‘三定方案’,健全规划建设、资源保护、行政执法等内设部门,权责分明,依法管理,协调运作,对风景名胜区内的所有单位实施有效的集中统一管理”。各区县要按照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市风景区管理机制改革的可行思路,探索建立景区范围内集中管理和统一管理的有效途径,并积极给各级政府献计献策,在市、区县政府支持下,推进统一管理体系的建立,强化行政手段,整合管理职能,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逐步将风景区的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执法管理、开发管理、财政管理、村居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纳入统一的、准一级政府的管理体系,力争建立“区域统一管理、条块结合、条条集中、块块强化”的高效管理机制。

四、提高景区规划水平,提供科学的规划依据

各区县要进一步规范景区规划工作,全面提高规划专业水平,为景区管理提供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是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和保护管理的法定依据。在风景区规划工作中要注重树立科学务实的规划理念,统筹考虑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规划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使风景区规划兼具综合性、控制性、指导性、开放性、包容性、系统性、前瞻性。要注重完善规划体系,组织对一些编制历史较长、时效性不足的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加快景区详细规划的修编步伐,科学划定保护区域、允建区域,控制好各项基础设施、环保设施、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规模与技术指标,深入发掘规划的人文内涵与文化主题,确定合理的旅游接待容量,引导发展符合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地方规律的旅游产业模式,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落实性。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环境质量

严格按照景区规划落实景区建设,发展绿色旅游,保护风景名胜资源,避免景区人工化、硬质化、商业化。重点加强风景区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做到生态化、无害处、资源化、清洁化处理。着力加大大气与水环境污染及噪声污染的监控治理,设立监测仪器、建立监测网点,依法采取治理措施,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二类标准;噪声排放达到规定的一类标准;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在欧Ⅲ标准;宾馆饭店等旅游服务设施排放的生活污水处理合格率100%;非城市景区空气质量达到规定的一级标准,城市景区达二级标准。同时,按照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关于风景区自驾游服务基地建设的通知》要求,加强停车场、移动通讯、医疗急救、投诉中心、汽车保养及银行、电信、邮政等自驾游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各类设施的维护保养,做到布局合理、无障碍化、通行顺畅、景观协调,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全国风景名胜区自驾游服务基地,加强风景区餐饮服务设施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餐饮住宿服务达到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六、推进景区依法管理,依法保护风景资源

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把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逐步完善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级景区管理单位要积极配合上级立法部门,按照统一部署,配合做好立法调研工作,积极诚恳的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地方性法规的研究制定献计献策。重点还要加强执法监管工作,把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的依法控制和审批作为执法管理的重点,依法控制景区规划指标和建设规模,依法审批景区各类建设项目,依法监管景区开发行为。对风景区规划审批后出现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决不手软,坚决拆除。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与规划相违背的建设项目,应区别不同情况,制定有时间要求的整改或拆除计划,对严重影响资源保护和景观的项目,必须尽快限期拆除并依法采取处罚措施。对风景区内符合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必须坚持一事一报、一事一审、一事一批的审批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组织项目论证,逐级报审报批,不得越级越权审批,更不允许先斩后奏和不办理手续擅自进行建设的行为。

七、认真组织开展和谐景区创建活动,推进规范化管理

开展文明景区创建工作对于推进规范化管理,和谐建设,促进旅游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创建文明景区活动与景区规范化管理和综合整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景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切实改善景区面貌、提高管理水平。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内容:

1、加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力度。以根治景区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丢、乱刻、乱画的“七乱”现象为重点,深入开展综合整治工作,按照全面清查、分片包干、集中清理、量化考核、长效整治的原则彻底清理,按照统一规划设置、统一经营柜台、统一形象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门头广告、统一物品摆放的原则对景区的摊点广告进行规范清理,按照定点定时投放、日产日清的要求做好风景区垃圾污物清理工作。

2、规范设置风景区标志标牌。要按照统一规格、统一颜色、统一文字、统一样式的要求,对景区指示牌、景点说明牌、安全警示牌、服务标识牌进行更新完善,选用具有本地特色的木料石材进行统一制作,确保各类标牌外观与景区环境协调一致。

3、健全基础设施。重点加强风景区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做到生态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同时,按照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关于风景区自驾游服务基地建设的通知》要求,加强停车场、移动通讯、医疗急救、汽车保养及银行、电信、邮政等自驾游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申报全国风景名胜区自驾游服务基地建设,原则上各省级风景名胜区都要申报一处自驾游基地。

4、逐步建立信息网络化管理平台。着眼未来,长远规划,推进数字化景区建设,积极参与全国风景名胜区LED大屏联播网项目,有计划、有步骤的建立完善主干网络桥接系统、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无线设备数据传输控制系统、智能网络IP广播系统、GPS定位服务及数据移动传输系统,将景区信息、管理监督、防灾监控、服务监管、安全管控纳入到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效能。

八、狠抓景区安全监管,杜绝各类事故隐患

安全工作关系到广大游客和景区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树立高度责任感,时刻保持警惕,要建立健全的安全运营管理责任制,层层把关,责任到人。要严肃责任追究制度,发生事故的景区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者的责任,而且要追究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责任。要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开展经常性的安全营运检查,尤其对索道、缆车、游船、交通车辆、大型游乐设施、文化娱乐场所以及桥梁、道路危险地段进行重点检查,安排专人负责,排查事故隐患。并对热门景区和景点要制定游人安全极限容量标准,设立安全警示牌,设立紧急疏散场所和通道,切实保障生命安全,要围绕森林防火、美国白蛾防治两个核心,突出防火、防电、防汛、防疫四大重点,建立完善应急指挥、预警预报“两个体系”,提高检测预警、物资保障、应急救援和舆论引导“四种能力”,真正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杜绝各类公共安全事故隐患。

九、加大景区宣传力度,树立景区品牌

宣传工作欠缺,社会影响力不足,是全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要把信息宣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阵地,向全社会宣传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的职能、保护管理风景名胜资源的深远意义以及风景名胜区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集中力量、大造声势,通过全方位、高频率、大力度的宣传争取民众支持、领导重视和社会关注,打响风景名胜区的品牌,提升影响力、扩大知名度,扩展辐射面。各景区要注意整理搜集有特色的历史传说、民俗文化、景点典故,系统地加以整理、推介和宣传,提高景区文化内涵,丰富景区宣传的素材、内容和形式。要积极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推进信息交流宣传工作,筹划建立风景名胜区网络信息平台,增进信息交流、加速信息传播。在风景区监督管理、规划编制工作中要积极引入公众参与和媒体参与机制,发动社会力量监督风景资源保护、举报不法行为、宣扬风景区管理的社会效益。

十、完善相应配套措施,加强考核监督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工作目标年度考核工作,认真按照《省风景名胜区工作目标年度考核管理办法》逐项对照自身工作,查漏补缺,改进不足,全力贯彻考核标准,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努力达标。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进一步落实考核工作,考核采取各景区自查、市风景办核查的程序进行,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核实等多措并举的方式进行,对考核优秀的景区予以表彰,对考核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的景区将责令限期整改。

十一、结合村镇发展规划,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市风景区面积广阔,规划范围内有大量村镇。在风景区发展过程中,注重景区规划与村镇规划的协调统一,以景区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以“传承文脉”为根本,加强风景资源的保护。把风景资源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和旧村改造结合起来,保护农村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共生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好古村、古宅、古亭、古路、古树等能够体现乡村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农村天然植被,尽量保护村庄历史顺承下来的传统布局、优美的山水风光和田园气息,杜绝盲目的大拆大建、开山填塘和砍树毁绿等不良现象,立足乡村特点与地域特色保住农村文化遗产,保住民间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