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养老保险的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逐渐完善,建立起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多项制度,基本实现了制度全覆盖。由农村试点开始推广到各个城市试点,接着深入到企业事业单位。这项惠民福利措施,不仅仅完善了我国的各项制度,而且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问题,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问题得到实际可行的解决。老人也不必为了“养儿防老”而养儿子,故从根本上解决了很多保守落后的问题。但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如何加快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热切期盼。
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落后,双轨制有失公平。在事业单位实行的退休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并行发展,不仅仅给单位和财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加大社会不公平,容易引发社会动乱。同时,养老保险制度在各个地区不够灵活,指定的指标不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也就导致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制定和实际形势存在落差,发展极其不平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模棱两可,存在虚化细节。养老保险制度不能存在虚假操作流程,导致制度违背人心的意愿。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形成科学完备的独立的体系,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形式化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虚有其表、形式化,很多措施没有落实到具体规则和个人。某些单位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低下,私自少交钱,还会伪造虚假养老保险单。很多事业单位人员只走形式化流程,到了该交钱的时候不交,有的甚至以假乱真,不按照规定的数额交钱。虚列支出、转移资金、欺诈冒领等违规违法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单一化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没有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起来,脱离社会大众潮流,独立存在,会妨碍自己的发展。事业单位大多是从事公益性事业,创造的社会价值远不及企业单位人员多,却享受着高福利,基金基本都是由财政和单位缴纳,事业单位人员却在坐享其成。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因为很多历史因素自力更生,却形式单调,手段落后,引起不公平等社会问题。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比较杂乱,自己发展自己的一套,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单一化的模式必然就会陷入僵化的格局。
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进措施
(一)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系统工程。明确制度的各项详细的规定,删繁就简,避重就轻,结合当时实际的经济情况,按照实际情况来制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适应改革的需要,在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根据当地事业单位的情况制定养老保险制度,还可以融入数字化信息元素,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统计各地区事业单位的资金详情,建立信息化养老保险体系。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和弹性退休制度相结合。渐进式退休制度是适应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的需要,根据我国人口年龄比例趋势的科学数据统计比较科学的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制度的改善,我国人口的死亡年龄大大延长,平均寿命也从原来的70岁延长到90岁甚至100岁,我国67岁的人跟45岁的年龄的人一样年轻,延长退休年龄是顺应人口年龄增长的必然要求。退休年龄可以逐渐过渡,从男性60岁,女性55岁逐步过渡到男性65岁,女性60岁,之后实现逐步过渡。弹性退休制度格局是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制定的。有些人的身体素质非常好,可以到七十岁退休,我们就可以实现个人需求与制度制定的平衡发展。愿意继续为祖国做贡献的延长退年龄的人可以少缴纳退休金,不愿意的就按照制度到年龄退休就行,不过相对来说,要多缴纳一点退休金。
(二)落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各项措施
建立各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使得每项措施落实到实处。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学习。加强交流,务必让养老保险制度得到切实实施。做好养老保险制度的各项规划。在缴纳资金的时期,加强监督和考察,做好缴纳资金过程中的监督实施工作,没有按时缴纳养老金的行为应该及时制止。使得养老金统一于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加强社会联系和互帮互助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落实。应该加强监督和惩罚的结合。构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模型,养老保险金水平高低与个人职业生涯的缴纳费用水平、缴纳的时间联系起来,对个人的职业历程的贡献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老旧的制度调整难度较大,以前的参与人员加入社会养老保险的时间短,没有缴纳多少钱,改革会给他们造成一定影响。应该实施员工自己缴费与薪资待遇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少交钱的少得到的原则,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逐步消除权利不能平衡义务的问题。同时,根据当时实际的薪酬变化情况和经济波动趋势,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常结构,不断提高养老保险水平。还可以实施员工年薪制度与绩效考核并行制度。养老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绩效考核成绩优异的应该在缴纳养老金中有所体现,还要纳入个人账户,既要体现其劳动成果,也要保障为其提供合理的退休。
(三)建立统一于社会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要统一于社会的发展,改变现在统筹范围小,保险程度低的格局,养老保险制度要扩大面积、扩大规模,在事业单位全面展开,不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统一于社会的制度,会更加有利于各类人员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单位间的流动,消除养老保险制度双重格局,最大程度上保障公平。建立统一的体系,针对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有的地区发展缓慢,就应该给予应有照顾,可以少缴纳养老保险金,根据具体事业单位的能力来测量养老保险金的发放。同时,建立一个基础养老金和养老公积金相统一的双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二者相互独立,同时又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起来服务社会。基础养老金由政府提供,通过征收社会保障税来提供养老金的资金来源,主要发放在发展落后的地区事业单位。养老公积金主要针对发达地区的事业单位,基金主要是个人支付,随着政治和时代形式的改变而改变,由统一的机构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系统保障体系。二者与城乡基础养老保险制度相结合,协调发展。事业单位的基金缴纳根据政府财政状况不同而不同。
四、结论
【关键词】养老保险 制度统一 可行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对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目前多元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影响着社会公平与和谐,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统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一)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的,而1992颁布的文件规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原则,即以个人缴纳为主,以集体补助为辅,然后由国家给予政策扶持。
目前,我国推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着很大的区域差异,除此之外,还存在着相关立法滞后、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政府与集体的补贴制度不完善、保障范围小以及保障水平低等问题。
(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
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1984年开始的,其目的是适应国有企业的改革。在1995年,进行改革后,企业开始实行“统账结合”的管理模式,即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目前情况下,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的缴费是由企业与职工共同承担的,社会统筹账户即为企业缴费形成的,账户的基数为职工工资的总额,其缴费比率则大约为20%。而个人账户即为职工自行缴费形成的,个人账户的缴费比率为8%,同时其与基础养老金又组成了基本养老金。另外,自1991年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中独立出来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2000年被改为企业年金,实行市场化管理与运营。
(三)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
不同于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1978年成型的,自1993年调整后,实行现收现付制,费用由国家与单位承担,职工个人不参与缴费。
就目前情况来看,现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完全由政府与单位承担的保险费用,加大了财政负担;第二,由单位负责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加大了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第三,制度设计割裂了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联系。
二、多元化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成熟与统一
目前,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正趋向完善、规范,而农村的养老保险与事业单位的员工养老保险都发展滞后,使得两套制度在组织模式、管理体制以及待遇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待遇十分优厚,使得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公务员报考“热”的局面,很容易造成人才与资源的浪费。另外,多数公务员害怕失去这些优厚的养老保险待遇,不愿意离开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不利于公务员队伍的更新换代与大部制改革的开展。
(二)人为地造成了不平等,影响了社会和谐
要知道,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程度的社会公平,而差别比较大的养老保险待遇,严重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制度的公平与公正,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宗旨背道而驰。
(三)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大了财政负担
企业单位的职工养老保险由单位与个人共同承担,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则是实行现收现付制,资金全部由国家或者集体来承担,这样并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也加大了各级财政的负担。
(四)阻碍了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大与社保缺口的缩小
我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社会保障资金面临着严重的缺口,缺口甚至高达上万亿元。另外,没有把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纳入社会保障的体系,阻碍了社会保障范围的扩大。
三、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统一的可行性
(一)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
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统一,有利于缩小甚至消除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养老保险待遇的差距;有利于保证劳动力竞争的平等性,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这些都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与利益,很有可能会得到整个社会的支持,以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统一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要求
统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发展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使其趋于成熟的要求。目前我国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在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所以,在统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可以借鉴企业的改革措施,并在吸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完善,逐步推进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三)国外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经验的借鉴
为了完善我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如美国、日本等。这些国家多数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费用则是由国家、单位以及个人来承担。所以,可以说,统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成熟的做法,可以通过借鉴成功经验来实现。
(四)国家财政支持的加大
首先,不断增长的财政收入为国家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其次,公共财政的建立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财政不用再为应用性研究单位等进行“买单”,节省了资金。另外,通过上市、兼并重组等手段变现了大量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回了很多财政投资,使国家有能力统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最后,通过政策的出台,多渠道地进行资金的筹集,保证了养老保险资金的来源。
四、总结
总而言之,依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情况来看,在待遇、结构等众多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统一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巨大的可行性,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意愿,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有经验可供借鉴,有物质资金作为后盾,所以,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席恒.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实现路径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4.(3):29-30.
[2]卢驰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制约因素与策略选择[J].理论探索.2011.(5):25-26.
[3]程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方向[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27.(5):19-20.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对策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项特殊内容,是指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农民自愿参加,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以农村人口为对象而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制度。目前,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险制度,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高度重视,就如何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进行了部署,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推进的措施。
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和土地这两类传统保障方式的功能持续弱化,放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风险。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着许多问题。
1.1设置模式不合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
由于在制度设计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农民并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规定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2元、4元、6元、8元……20元,共10个缴费档次。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加上农民对社保政策关注不够或尚存疑虑,对制度缺乏信心,大都选择每月2元的最低档次保费,不能真正发挥养老功能,养老保障的目的难以实现。保障水平偏低,无法达到“老有所养”的初衷。
1.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软弱无力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坚持“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但其中“集体补助为辅”难以落实。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集体经济逐步萎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软弱无力”,有相当部分村级集体积累实际是“空壳子”,导致多数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农保中“集体补助为辅”的原则成为空话,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实际上成了纯个人储蓄积累保险。“国家给予政策扶持”集中体现在乡镇企业职工参保,而农民参保并没有得到直接财政支持。因而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仅仅是一种农村个人强制储蓄型养老方案,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养老保险,不具有社会性和保障性。这也是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未能展开的重要原因。
1.3农民工对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并不迫切
现行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制度上规定覆盖所有在城镇企业就业的劳动者,也包括农民工,但在实际执行中,农民工参保的比例很低。截至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保的农民工2 416万人,只占在城镇就业农民工的17%。主要原因是现行城保制度的部分政策难以完全适应农民工的特点。在政府投人和资金扶助均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农民工比较注重眼前既得利益,多数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民不愿意逐年缴费参加社保,感觉不仅要“自己养自己”,还要“出钱养活庞大的农保机构与人员”,难以获得他们的认同与支持。对农民工而言,相比老年补贴这种很多年以后才能领取的待遇,农民工更看重现实收人。
1.4城乡一体养老保险制度接轨存在难点
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被征地农民。对这些必须纳人社会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现阶段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大大低于城镇保障水平,不利于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现行政策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保费的缴纳期限不能低于巧年,要求缴纳的保费标准为城镇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8%,其中企业应负担20%,这就基本排除了没有集体企业或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失地农民进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可能。
1.5家庭养老逐渐成为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爱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家庭养老以土地保障为依托的养老模式一直是我国农村最主要的养老形式。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均耕地减少,农业人口在逐步减少,农民观念在发生变化,农村家庭规模逐渐变小,农村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剧,传统家庭保障模式的基础正在逐渐动摇,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快速走向衰弱。目前,许多地方的被征地农民陷人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的尴尬境地。这中情况既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也会滋生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对策
2.1发挥政府作用,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扶持
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筹资机制,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扶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种保障老年居民享受社会养老待遇的保险制度,离不开资金的支撑。目前农村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主要由农民自己出,或完全让农民自己出。所以,农民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因此,为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有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宜重新定位在农村社会保险中的责任,建立以财政补贴为主导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除了应通过缴费补贴、基金贴息、待遇调整补贴、老年人直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外,还应提高集体补助的比重,为参保农民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费补助,才能调动起农民投保的积极性,才能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具有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福利性”。
2.2创造条件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的办法
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向,破除城乡分割体制,创造条件探索实现农村和城镇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办法,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将享受到与城镇职工一样的参保模式:“基础养老金十个人账户”。农民转居后,便可与城镇养老保险衔接过渡。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 养老保险 养老金
一、我国养老保险现状
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在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在这30年里,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人口红利期的社保基金最佳积累时间即将结束。全国政协举办的“21世纪论坛”召开的主题为“通过养老保险制度化化老年危机为老年红利”的专题研讨会上指出,2015年劳动人口将开始下降,老龄人口加速上升,一直要到2039年才会开始下降。也就是说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到2039年,我国将出现不足两个纳税人供养一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这被称为“老龄社会危机时点”。
截止到2010年底,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帐1.7万亿的养老金缺口,而《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研究报告只能够利用推测法和估算法推测的,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 .3万亿元,这都预示着,养老金缺口是事实。巨大的养老金支付缺口对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改革要求。
二、养老保险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
养老金缺口不能忽视。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转轨形成的制度成本。我国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较晚,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实现部分积累的制度转轨过程中,转制成本没有解决。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建立前退休的职工,向他们支付的养老金由后来缴费者负担,由此带来很大的制度成本。“老人”休人员)无资金积累,在职职工缴纳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内资金大多被挪用去为已经退休的职工发工资,去补旧体制的“黑洞”,将退休人员)资金积累严重不足,于是,不得不动用“新人”改革后人员)的账户,于是,“新人”的账户由此变空,导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无资金积累,形成大量空账。
养老保险制度的双轨制导致了退休待遇的不公平。我国的养老制度在设计和执行上形成了多轨制,从制度上将中国社会划分了两个类似封建社会的社会阶级,为机关事业单位编制职工规定了达到正常待遇三到五倍的超国民待遇,贬低了企业职工及其他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与尊严,造成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企业员工和社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严重不平等——公务员不交养老金,退休后却能领到工资替代率达80%左右的养老金,公务员群体比事业单位的额度还稍高一些。而企业员工的退休金替代率只有45%左右。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社会矛盾,并为青少年的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产生了负面影响,所造成的社会不公以及对社会就业平衡和人才合理流动的严重影响逐渐显现。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善,基金积累“缩水”。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过程中问题较多。在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和发放过程中,部分企业少报、迟缴,甚至有的企业利用制度漏洞不交,少缴,个别企业瞒报退休人员减员,冒领养老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基金管理方面,我国虽实行“分账制”分立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没有分开管理,社会统筹可毫无障碍地透支个人账户基金,并且长期以来都交由政府统一管理和投资运营。相关部门由于集保费征收、基金管理、投资运作等多种职能于一身,以政企合一的方式运营基金难免会陷入暗箱操作、效率低下以至被挪用、贪污的境地。
三、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调整方向
解决社保“欠账”问题,拿掉社保基金“包袱”。养老保险养老金压力的根源是养老保险制度转轨是形成的历史成本。从建国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长达40多年的国家包干,使养老金“亏空”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一大障碍。应该将实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前与实行后的责任和债务明确,而不应该笼统的放在一个统计数字中来衡量今天的养老金缺口。现在国家财政收入猛增,应该逐步偿还历史欠账,将计划经济时代没有缴纳的社保基金补起来。补足这一部分基金,企业职工养老金自然会有较大增长。
统一养老保险退休制度,取消“养老金双轨制”。完善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取消目前实行的“养老金双轨制”。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是按不同工作性质的退休人员实行不同的养老金制度;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实行由财政统一支付的退休养老金制度;而企业职工则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自1992年开始,双轨制导致的养老金差距越拉越大。
扩大参保人员的覆盖面。目前城镇参保人数比例还较少,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编制群体也没有纳入参保群体。应当扩大统筹层次,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各地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享受待遇标准的统一,积极吸收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以事业单位群体、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为重点,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资产组合理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模式分析
收录日期:2012年5月18日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概述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根据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由政府组织对农民实施的非营利性质的社会福利事业,它是由非城镇户口和不由国家供应粮食的农村劳动者、劳动者所在单位的社区、国家三方共同筹集资金,在劳动者和其家属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减少或完全失去经济收入时,由社会和国家给予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特征
1、具有社会福利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的社会政策行为,国家和参保农民的关系不是建立在商业原则上的互利交换关系,而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它的主要目的是为实现国家和政府赋予农民享受社会保障的一种权利。
2、具有系统性特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的政策性、思想性、业务性、经济性都很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管理工程。要把这一项工作抓好就必须从头抓好,正确处理好分级管理和集中统一的关系。工作的重点在县,以县级为基金的基本核算单位和基层管理层次。
3、具有连续性特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开始没有终结,一是每个劳动者都逃脱不了自然法则的约束,都有走到老有所养的那一阶段;二是保险对象是广大的农民,而中国的农民的生活水平正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对这种养老制度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有连续性,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必要性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概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是指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暂时闲置的部分直接或间接投入经济或金融活动,以便给基金带来收益,保证基金保值增值的活动。为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避免通货膨胀、参保人员平均寿命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带来的影响,必须对保险基金进行投资,以求保值增值。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必要性
1、物价上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价水平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变动,尤其是在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影响,物价往往表现出上升的趋势。物价的上涨使得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贬值,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保险基金可能在发放时远不能达到预期的保障要求。为使物价上涨对基金贬值的影响减到最小,对基金进行投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2、参保人员平均寿命的延长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生活逐步由温饱走向小康,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保险金仅仅维持参保人的生活水平是不够的,还要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医疗水平的提高也使社会成员平均寿命增加,参保人被保障的时间增加了,这对保险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现行投资模式缺乏规模经济。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县(市、区)为单位进行统筹,并对其进行管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县级一般不具备基金管理的人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手段缺乏、专业化程度低、运行分散,基金的投资缺乏规模经济。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展,如何取得更好的规模经济,是基金投资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利率倒挂,负债经营严重。近年来,虽然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但通货膨胀率却一直在上升,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大。一方面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有较大的限制,对那些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则禁止养老保险基金的进入;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投资品种单一,基金投资国债的收益率低于增值保值率。
(二)基金投资主体的非专业性。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营主体主要是各地的保险经办机构,而不是专业的基金管理机构。保险经办机构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缺乏金融投资领域的专业人才,且他们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投资运营基金,这就造成基金的收益率差。
(三)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纯基金制度,其目标是长期收支平衡。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和投资市场发育不完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基金进入资本市场还需要一个过程。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是投资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投资渠道非常单一。
(四)缺乏良好的监督机制和科学的投资风险预警机制。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1998年以前是由民政部独立管理,1998年以后就交给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其权利缺乏监督是基金安全难以保障的关键。另外,到目前为止,养老保险基金市场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导致基金投资运营风险无法得到很好的事前监控。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组合投资分析
雷区一,有社保不再需要商业养老保险
很多人认为,拥有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就已足够,不需要再配置商业养老保险。对于这种观点,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只能保障老年人的最基本的生活水平,最多能满足60%左右的养老需求,其余40%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满足,商业保险就是其中一种。尤其对于在退休前享受较高薪资和生活品质的人群而言,更是需要做较多补充。因此,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早用商业养老保险补充社保养老缺口。
雷区二,一切养老问题都可以通过养老保险解决
部分投保者认为,只要投保了商业养老保险,就可以实现老有所养。其实这也是现在许多投保商业养老保险人群对保险了解不足导致的一个认知误区。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养老保险的概念比较宽泛。由于老年生活的最大风险不是死亡风险,而是由于健康等状况而导致养老金不足的风险,所以,所有为退休生活提供财务准备的保险产品及非保险产品都称之为养老保险,比如为了养老进行的储蓄、基金投资、购房等投资行为,都包含在养老保险的大概念之中。
可见,商业养老保险只是构建个人养老规划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金融投资工具。从一定的角度来看,养老其实并不能算是一种风险,因此购买养老险时除搭配一定的意外、大病保险之外,最好辅助以储蓄、基金、黄金、房产等其他金融投资工具,多措并举才能实现老有所养、安度晚年的美好愿望。
雷区三,投保养老保险越多越好
一个人需要多少钱养老?一般而言,60岁退休,假设活到85岁,这25年间的生活成本就是养老所需的基本费用。如退休后每年的生活成本是3万元,那么就需要75万元来解决养老问题(如考虑通胀因素,还要再多些)。在确定购买多少养老险时,可考虑与社会养老保险的互补性。
虽然从理论上说养老险越多越好,但养老险保费较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来支撑,因此,选择养老保险的关键就是量入为出。
对于白领来说,保费支出占其年收入的10%~20%较为合理,商业养老金占养老保障的2~4成为宜。高收入者可依靠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养老,社会养老保险及其他投资收益作为补充;中低收入家庭可主要依靠社会养老保险养老,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
雷区四,购买养老保险只需考虑自己
部分投保人在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时,往往认为买保险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投保时只考虑自己的情况。但实际上,在进行自己的商业养老保险规划之前,需要对自身和家庭所有成员面临的人身风险进行保险覆盖和保全,之后再规划自己的养老保险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将孩子的问题一并考虑进来。在给自己投保年金保险的同时,给下一代购买一份两全保险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因为子女年龄小,所交保费也会便宜很多,这样可以抵御子女遇到问题需要大笔经济支出所带来的风险。然后再为自己购买一份意外及大病保险,以抵御突发风险。
雷区五,交费期限越长越好
养老保险产品交费期限也有许多种选择。一般需交纳一段时间的保费,从5年到15年、20年不等,然后在双方约定的领取日开始领取养老金。保费交纳期限越短越便宜――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利率,与住房贷款类似。一次清保费比分期偿付的现值总额低;期限短的分期偿付比期限长的分期偿付现值总额低。如果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要尽量缩短交纳保费的期限。
雷区六,年金领取越早越划算
选择年金保险产品,应关注产品的年金领取时间。通常情况下,年金产品设定在某一年龄,如50岁、55岁、60岁才能领取,也有一些即期型产品,在保单生效的同时即可领取首年年金。如果需要通过年金保险为未来养老提供保障,可选择在一定年龄后领取,如60岁开始领取;对于有近期现金需求的人,则可选择即交即领型。
一般来说,养老保险一般分为累计期间和给付期间。累计期间是从保险合同生效、投保人开始支付保险费到保险公司开始支付年金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同保险产品的累计期间各不相同,通常在被保险人退休年龄之前,比如60岁,大多数情况下,如果被保险人在年金保险产品的累计期间死亡或者领取年金,保险公司会承担一定的责任。保监会规定了包括年金保险产品在内的所有长期寿险产品必须提供最低标准的现金价值,因此,保险公司在累积期需承担身故保险责任一般不低于保单约定的现金价值。
保险产品要有足够的资金增值时间,才能保证未来的收益。即交即领型的产品因为缺乏资金积累时间,产品现金价值较低,通常很长时间才返本。因此,不建议被保险人选择当年交费当年领取的方式。对于不必使用生存金的被保险人来说,如果生存金当年不领取,保险公司会累计生息,以复利方式滚存下去,等到养老需要这笔资金时,会颇为可观。
关键词: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对策
Abstract: China has experienced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the old-age insurance, has formed a relatively mature urban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but with the change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the need to further expand the coverage of old-age insurance. How to expand the coverage of old-age insurance, has become a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social work.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in China around the expansion, in view of the current collection of problems,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face the collection of endowment insurance of expanding the scope.
Key words: endowment insurance, coverage,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在我国首次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即国家、单位、个人都是负担的主体。这就使得大部分人不能去按时缴纳养老保险。因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速,扩大养老保险征缴面对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养老保险扩围的必要性
改革开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的稳定,就要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要有的放矢,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实行养老保险扩围是社会保障公平性的体现,现如今养老保险主要覆盖国有企事业单位,很多私营企业没有在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之内。每个企业都是一个竞争主体,养老保险覆盖面不统一,不参保的企业相对就节省了成本,这样最终会影响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二、我国养老保险扩围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准入门槛过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困难。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原有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标准在扩面范围内已捉襟见肘,现如今,城市灵活就业人员日益增多,低收入人群比重增大,拉开贫富收入差距,这也就影响了扩大覆盖范围的进度,制约了社会保险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只有少数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享有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而其他外来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只能被排除在覆盖范围之外。我国社会平均工资提高,养老保险缴费率增幅过快,外加上在大多数私人企业职工的基本工资没能达到养老保险最低的缴费标准,这就使得收入低的困难群体更多在乎的是工资而不愿参保。
(二)养老保险体系不完善,处罚力度有缺陷
尽管我国《社会保险法》已经出台,而在实践工作中,配套措施不全,操作性不强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存在,致使养老保险征缴面扩围工作难有所为。相关部门责任不明确,处罚手段不到位,对于拒不参保的单位是束手无策,只能把要处罚的单位转交其他行政部门,这样一来,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按照政策规定“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最低年限须累计满 15 年,到法定退休年龄(男 60 岁、女干部 55 岁、女职工 50 岁)办理退休手续时才能享受社保待遇,领取基本养老金。”,因此,相当多的流动性较大的工作人员认为缴纳的周期太长,在 15 年后到自己退休年龄的时候政策还不知如何改变,不想交;有部分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则认为现在竞争大,企业普遍不景气,甚至有陷入破产、停产、半停产的境地,如果中断交费导致累计不满 15 年,那么以往的费用就等于白白浪费了,不愿交。这两种想法也给社保扩围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企业参保认识不足,劳动者思想意识淡薄。
一方面,有的民营企业,领导受眼前利益驱动,责任意识缺失,认为能开工资就算不错了,给职工参保就是“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有的私营企业不是全员参保,而是只给亲信和少数骨干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将大部分人拒之门外,老板认为其他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思想不统一,害怕效益减少,缴纳保险只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这样一来,在大多数民营、私营企业中,经营者对养老保险产生了模糊的理解,认为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费会提高企业生产成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因此把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视为一种负担。
另一方面,有的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有限,不了解养老保险的相关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岗位竞争激烈,不能得罪老板, 害怕被“炒鱿鱼”,能够及时领到薪水才是最实在的,没有意识和能力对企业提出缴纳养老保险的要求;有的职工则是学历高、年纪轻的,对于公司是否缴纳养老保险漠不关心,他们只是追求高待遇,因为他们随时有跳槽的机会。
三、促进社会养老保险扩面的对策措施
(一)降低门槛标准,切实解决就业者参保难问题
解决就业者参保缴费问题,对改善生存质量,保障基本生活,促进民生水平提高都至关重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和高低结合的策略,实行“低门槛,低享受”的养老保险制度,就业者可以按照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进行缴费,但在领取退休养老金后,也相应地享受低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的待遇。对于自由职业者按一定比例收取社会保障费,按照“多缴多受益,少缴少受益,不缴不受益”原则,自愿缴纳,退休后根据个人的意愿按月领取或者一次性全部领取,这样既可以建立了激励机制,又能保证退休后享受更加宽裕的退休生活。
(二)建立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加大处罚力度
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实施城乡统筹、全民共享的养老保险体系。改变当前主要依靠养老保险这种单一保障形式,发展商业保险,建立专项社会救助。社保部门也要认真参与改制工作,大致掌握职工参保情况,使“断保”的职工重新参保,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对于拒不参保缴费的单位,按照相关法律,劳动保障部门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提讼。法院接受申请时,建立快速执行的“绿色通道”,切实加大处罚力度。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改变员工观念
下到个体私营企业中,对经营者宣传为什么要参加社会保险,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是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留住人才,使企业发展后劲十足,有效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利用舆论的力量曝光少缴、拒缴养老保险的企业,促使经营者主动参保缴费,营造全社会都依法缴纳养老保险的良好氛围。通过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使每个员工意识到养老保险是一种利国、利民、利己的保险制度,缴纳养老保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享受其应有的权利,提高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谢士伟:《浅议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的难点与对策》,东方企业文化,2013.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的今天,养老问题成为我们日趋关注的问题之一。积极推动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对于改善中老年人生活水平及推动内需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养老 问题 建议
一、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我国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提高农村生活保障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未完全统一与完善,因而在实施建设中难免存在着不足与缺陷及旧农保中原有问题的遗留,如制度不完善,基金保值增值困难,覆盖面小。
1.农村养老保险的利益性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又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使农民也能够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基本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在解决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使农民的基本生存得到安全预期,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减轻中青年养老负担以及拉动经济危机下内需增长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农村养老保险在减轻子女负担,保障农民老年生活方面具有重大的利益性。
2.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有三成的村民认为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有二成的人认为是制度不稳定,有一成的人认为基金的保值增值困难,而有四成认为保险覆盖面小。而且,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农村居民仍然延续了家庭养老的现状,只有少数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五保供养、优抚安置和商业保险等某一种或几种养老保险待遇。所以说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并不理想,农村养老保险现状亟待改善。
3.原因分析
⑴大部分农村居民养老观念落后,投保积极性不高。有一成的村民认为养老保险能完全保障老年生活而不到一成的人认为需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还有接近两成的认为家庭养老更为可靠。在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思想根深蒂固的前提下,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信赖不高,认识不深,投保的兴趣与意愿不高。在此情况下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求农民在较短的时间里抛弃“养儿防老”的旧观念,改为通过投保而养老,势必会产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农民的投保观念与养老保险工作的推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认识上的混乱。这就使得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与普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⑵养老资金筹集困难,筹资能力弱。这是农村养老保险建设实施的核心难点。目前农村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投入,二是农村集体经济,三是农民自身收入。在国家财政投入少,农村集体经济给予补助的政策落实出现困难的条件下,农民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缓慢更加大了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筹集难度。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农民总收入不高,大大低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养老保险的效益性和福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与完善。
⑶养老金无法起到保障基本生活的作用。我们知道农民领取养老金的数量完全取决于个人缴费的多少和累计时间的长短,只有缴费越多,投保时间越长,收益才越多。但是原有养老保险保费的标准低,参保效益低,难以真正实现养老的功能。
⑷缺乏合格的管理运营人才,农村养老基金保值增值困难,隐藏着潜在的支付危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既有商业保险的操作难度,又有依法实施的政策难度。由于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的组成,以及缺乏合格的管理运营人才等多重原因。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营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地方,不仅增值困难,甚至连保值都成问题,潜藏着巨大的兑付危机。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信心及积极性受到打击。
二、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建议
1.合理确定农民个人承担比例
农村养老保险在资金来源上实行个人、集体、政府三者合理分担原则,但如何分担,还是个未知数。农民个人承担比例不能太高,这里有“旧农保”的教训为鉴。自1992年开始,我国就开始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探索,当时是以县级单位为统筹,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以农民交费为主,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助为辅的“农民交钱养活自己”的养老险模式。由于农民负担过大,参保积极性并不高。这说明,农民个人承担比例过高的养老险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与此同时,农民个人承担比例也不宜搞一刀切。如今农村和农民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有些农民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农民十分富有,而有些农民特别是内地和山区的农民十分贫穷,因此,农民个人承担比例万万不能一刀切,而要视当地具体情况来确定。
2.加强对农民养老资金的监督
国内曾发生过多起农民养老金被挪用甚至是贪污事件。虽然犯罪份子最终都被法院依法判刑,但农民养老资金却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加强对农民养老资金的监督非常有必要。
河北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在《基本方案》下发后的一段时间内曾取得较大进展,但自1999年国务院决定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规范整顿,并停止开展一切新业务后,又一度趋于停顿,致使一些投保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失去信心,并在很多地方出现了农民大规模退保现象。此后,全省在一定层面上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及相应的改革探索虽然一直没有停止,并在部分地区和一些局部领域逐步走向深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践来看,目前也是问题多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一、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权威有效的法律规范
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主要依据是民政部下发的《基本方案》和各级主管部门下发的业务指导性文件,从总体而言,缺乏国家法律规定和政府权威文件的支持。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展20年来,曾两次被有关方面指责为加重农民负担。1997年,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减轻农民负担大检查,对主要的农民负担进行媒体曝光,其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就位居榜首。1999年以后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整顿规范,并要求停止一切新业务的开展,全省的农保工作即陷入停顿状态,致使许多投保农民产生误会,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失去信心。这些影响一直持续至今。
2.观念上的错误思维
表现在对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思想认识不统一,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共识。特别是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短视,认为农民主要是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不需要社会保障。这些错误的观念极大影响了农民投保的积极性,对有效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造成了极大的滞后影响。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来源不足
现在实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自给来源不足,吸引力小。河北省的农村养老保险普遍相对落后,农民只靠土地过日子,收入较低,“个人缴费”显然已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一些负担;而“集体补助”由于1979年后农村实行了生产承包责任制,使很多地方集体经济逐渐消失,集体补助只能在部分地方或部分人身上得到体现,而这一补助有时又不到位或者数额非常小,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至于“国家政策扶持”,仅是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除此之外其他扶持政策很少,但是由于集体经济的名存实亡,税前列支也成为一句空话。
4.参保比例低,财政投入规模小,保障水平弱
截止2007年底,河北省农村参保人数为246.2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51%,领取养老金的人口为8.92万人,其中还包含失地农民加入养老保险的人数。领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农民大多都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与城镇相应水平做比较,存在很大差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体依然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或以个人积蓄为主的养老模式,缺乏社会共济和互。参保比例低,加上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与规模不大,与河北省老龄化人口规模不协调,造成了保障水平薄弱。
5.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不够规范,保值增值困难
经过1999年以后的整顿规范,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特别是基金管理的混乱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和改变,但仍存在诸多管理监督体制和机制方面的不健全、不规范。一是管理机构上下不对口、不贯通。1998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开始由民政部门移交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虽然目前县级机构的移交工作已基本完成,但乡级机构仍有50%以上尚未建立,上下不能贯通,各项政策不能一贯而下,管理上很不顺畅。二是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基金监管机构,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建立起完整统一的基金管理制度、运营制度及基金检查监督制度,基金管理、调度随意性较大,存在很多的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按照规定,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保值增值主要是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不直接用于投资。但是近10多年来银行的存款和债券利率国家曾多次调动,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又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没有专门的理财人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由于国家没有相关政策,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规范,基金管理中缺乏监管力度,加上没有相应的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措施及风险防范措施,这些都威胁着基金安全。
二、解决现行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工作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法律上明确,并且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与健全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只有通过法律的强制性、约束性、权威性,明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参与性,才能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为人人参与、人人享受的制度。省人大应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广泛调查研究,力争尽快出台一套适用全省、较完备统一的基本法律规范,以规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2.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把这项工作当作促进农村稳定、建立和谐社会、密切干群关系,树立良好形象的大事来抓。其次各新闻媒介要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同时要加强政府对农民的组织引导力度,使社会形成关心和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氛围,共同编织一张老有所养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网。
3.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在坚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与政策扶持”的前提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办法的同时,加大多渠道筹集资金力度。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可以采取多种筹集渠道,如以交费形式筹集资金、以交税形式筹集资金、以农产品代现金缴纳保险费等。同时提高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支持能力,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部门落实财政补贴,对贫困地区的农民要给予政策倾斜,财政给予适当补助,从而推动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
4.增加政府财政投入
农村的老年人是社会的最弱势群体,更需要政府的帮助,缺少政府扶持是农民缺乏投保热情的根本原因。针对目前集体补助的比重很小,国家的扶持微乎其微这种情况,应当提高集体补助的比重,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政府每年应投入一部分专用资金,使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具有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及“福利性”,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农民投保的积极性。财政补贴具体实施办法可以借鉴迁安市的成功经验。
5.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效监管机制,提高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