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急救应急预案范文

医疗急救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急救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急救应急预案

第1篇:医疗急救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医护人员;急救演练;应急能力;综合素质

[Abstract]Objective: Emergency simulation exercises discussed ways to improve the medical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ies. Methods :On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medical staff to carry out emergency plans and learn first aid simulation exercise, that is, using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plan, develop training programs, role configuration, on-site simulation of the real emergency, exercise after the end of the analysis, summarized.Results: Simulated emergency exercises i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health care workers, first aid and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effective way.

[Keywords]Health care;first aid training;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overall quality

为了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应急综合能力和抢救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危重病人救治流程,我院医务科、护理部组织科主任、护士长学习并参照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1],结合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专科应急预案,组织培训,同时在各临床科室进行预案演练实施。经过一年多的培训与演练,医护人员的专业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自2009年8月~2011年3月,我院各科室共组织了11次模拟急救演练,每次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以及演练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医护人员全部参加。演练的病例为突发呼吸心跳骤停1例、药物过敏性休克1例、急性食物中毒1例、癫痫大发作1例、咯血并消化道出血1例、腹部外伤致脾破裂1例、颈椎及四肢严重损伤1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1例、产后大出血1例、复合性外伤1例、院内护送检查中突发猝死1例。

2方法

2.1由医务科、护理部统一安排部署,各科室成立应急预案演练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担任正、副组长,组员由科室的责任组长及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科主任及护士长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制定演练内容、计划,拟订模拟急救具体方案及人员角色配置,最后由科主任、护士长组织实施

2.2应急预案演练实施步骤

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培训。急救方案确定后,组织全科人员学习与病例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急救技能,以及医护人员应急状态下心理素质的培训,以采取及时、准确的应对措施。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教材,制定应急预案演练流程及考核标准,确保培训有效。第二阶段:演练过程。由科主任与护士长主持演练,整个演练过程、项目、内容、实景与临床抢救尽量一致。由工作人员扮演病人家属,模型人扮演病人。护士接到呼救信号后迅速实施急救程序,通常由2名护士、1名医生参与。方法:急救护士甲接听呼救电话后,通知医生及护士乙迅速准备抢救用物:如抢救车、除颤器等各科急救仪器设备,物品床边定位放置,等待病人。病人入院后,护士甲定位于病人床头右侧,负责维护气道的通畅,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用药,协助医生胸外心脏按压等;护士乙定位于病人床尾左侧,负责心电监护、除颤、药物准备及记录等;医生按照ABCD法则[1]进行急救处理。整个抢救过程按预案演练步骤进行抢救,历时20~30min。在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以及科主任、护士长、科室医护人员全部参与现场观摩,以增加临床体验并查找存在问题。第三阶段:分析总结。演练结束后,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分析、肯定成绩、查找问题,最后,由医务科长及护理部主任对医疗护理两方面的模拟演练进行总结。第四阶段:再次演练。在总结分析基础上,由护士甲、乙和医生再次演练,强调程序完整、定位配合,展示一个全面、完整、标准的应急预案演练过程。

2.3演练考核: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由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及科主任、护士长根据考核标准对参加急救演练医护人员的基本操作技能,操作熟练程度、综合能力进行评分。内容包括:①常用急救技术操作:气道开放、心电监护、静脉穿刺、电击除颤、徒手心肺复苏等技术操作,对其在急救演练过程中的正确程序与操作时间进行考核,以评价单项操作的熟练程度。②综合能力:对分工明确、定位合理、动作迅速、程度准确、医护配合、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进行评分,目的在于不断提升演练水平。

3急救应急预案实施的效果

通过对全院医护人员一年多的培训与演练,使各科室医护人员的专业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拓宽了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进一步规范了危重病人救治流程,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4预案实施后的体会

4.1模拟应急预案演练的作用是对抢救过程进行周密思考、果断应对、默契配合与协调,且依赖于各角色和各种技术整合为一体的行为模型,即ABCD法则行为模型[2],使临床复杂多变的病情得以再现,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急救水平和能力。

4.2应急预案演练全面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整体协调能力和综合能力。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使医护人员能够系统地、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控制性[3]。

4.3演练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做到:(1)快速:应用应急预案,规范和简化了急救流程,在紧急情况时可以快速反应,缩短了发病至抢救的时间,对于挽救病人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4]。(2)沉着:急救应急预案实施后,医护人员在急救状况发生时可以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有效利用能力资源。(3)果断:对病情定性要果断,行动要果断。(4)细致:突出一个细字,抢救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看我们的急救应急能力是否经得起考验。抢救时对每个环节都要尽量做到认真细致,确保抢救成功。(5)全面:急救预案的演练是一个统筹安排的过程,需要有一个指导性和全面统一的安排,否则容易使抢救现场混乱,这是急救管理的重要部分[5]。

4.4急救预案的实施,加强了急救现场组织管理,使救护中物资充足,层次分明,任务清晰,有效地维护了急救环境,保证急救的有效进行。通过情景模拟培训,应急预案演练使医护人员系统地、全面地学习应急预案和模拟急救实践操作全过程。通过反复操作,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医护人员在抢救时训练有素,把模拟训练中获得的技巧充分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极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4.5提高了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使护理应急预案得到持续改进

4.6急救预案的制定不论怎么周详,只有反复演练,医护人员才能熟练掌握,在演练中才能发现预案的不足并及时修改,模拟训练的形式多样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反应速度和综合应急能力,保证了急救现场有序和患者抢救及时到位。这是提高急救质量的重要保障[6]。

综上所述,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池金风.临床护理应急预案程序[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57-64.

[2]邓秋迎.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素质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20(11):73-75.

[3]李何玲,胡宁娜,冉利.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护士沟通能力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43-46.

[4]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4,4(6):17-19.

第2篇:医疗急救应急预案范文

    按照创建三甲医院的工作要求,为提高全院护理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处置能力、提高科室间工作配合能力、提升突发事件领导组的组织协调领导能力以及紧急救备队员的实践能力,特安排本次演练。

  一、应急演练目的

  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

  2、完善准备

  3、锻炼队伍

  4、磨合机制

  二、组织机构

  1、突发事件演练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演练活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组长(总指挥)王淑彬副组长(副总指挥):王秀霞、谢灵芝成员:周卫华、刘萍

  2、策划协调组:总策划是演练准备、实施等阶段工作的主要组织者。由领导小组人员担任策划,负责应急演练策划、演练方案设计,演练实施的组织协调,负责协调人员,设备、协调电工班、维修组、维修,上报领导。组长:王秀霞成员:林逸轩、王晓丹

  3、信息组:负责科室演练的信息搜集、整理、并做好记录。组长:周卫华成员:张文瑜、王蓓蓓

  4、控制组:负责演练过程的具体实施,在总策划的直接指挥下,向演练人员传送各类控制信息,引导演练进程按计划落实。组长:邵兰真成员:康娜、张慧燕

  5、演练组:科室内各组相关人员

  三、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标:

  1、市一院重症医学科突然停电,科室内重症患者生命安全面临难以保障的危险。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大意外伤害事故急救应急预案及程序》及《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应急预案及程序》为标准,要求科室值班人员及时到位,科室二线人员紧急集结、迅速组织、汇报及时、合理抢救、记录详细。

  2、科室所有人员做好停电紧急集合,迅速开展保障患者安全,保障科室内仪器的运转,科室内工作有序进行。要求抢救及时、保障患者安全、物资供应保障得力。

  3、演练领导小组现场统一指挥,及时协调各项工作、下达指令,使模拟演练有序进行。

  (二)、演练的过程

  总用时:30分钟(10:00—10:30)

  演练地点:重症医学科

  背景设置:

  上午10:00,重症医学科病房突然停电,科内有住院患者12人,其中上呼吸机患者6人,其中呼吸机有储电功能3台,科内UBS电源两个,需迅速做好人员调配工作,迅速展开对患者的急救工作,尤其是带呼吸机患者的安全。

  演练情景与实施步骤:

  1、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并授权总策划对演练全过程进行控制。信息组以录像、拍照等形式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

  2、科内急救启动应急预案:

  1)科室内突然停电,科室内值班护理组长判断是否是全病区停电,并评估病区环境和患者情况,备好急救物品,立即向“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报告电修班。总策划决定实施方案,负责分工,统一指挥,调配人力、物力,急救物资的配合,以保证人员及物资的充足使用。

  2)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突发医疗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应急预案及程序》,演练领导组立即通知护理部、后勤和保卫部门做好应急准备工作;通知外科系统科护士长和高年资护理人员到重症医学科待命,负责患者的急救工作;通知电工班,维修班人员做好检修电路的准备

  3、应急处置措施:

  1)指挥组(责任人:王淑彬)

  主要职责:统一指挥、分组配合、将待命的医生、护士按患者数量1:1比例分组,现场分类协调救治。

  2)协调组(责任人:王秀霞组员2人)

  主要职责:协调各小组、各部门、协调医疗应急资源和伤员收治、信息汇总、统计、上报工作。

  3)抢救组I:(责任人:刘萍、组员12人刘萍负责在1—6床、朱留勤负责7—12床患者的抢救),首先判断是否是全病区停电,评估病区环境,患者情况(明确哪些事UPS供电,哪些患者带呼吸机),由抢救组II备好急救物品,提供物资支援,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各仪器的正常运转,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人员组成:相应管床医生,值班护士。

  主要职责:实施确定性治疗: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监测生命体征、备好抢救药品、物品,做好清醒患者的安抚工作等,等待电力恢复地点:重症医学科病房。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仪器继续使用严密观察仪器正常运作情况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呼吸频率、面色、血氧饱和度等,清醒病人做好心理护理

  机械通气病人没有UPS供电情况下,继续以下工作:

  判断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无自主呼吸,使用呼吸囊人工辅助呼吸。

  有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立即通知医生。

  方法与人工呼吸囊辅助呼吸方法相同。

  严密检测病人生命体征(呼吸频率、面色、血氧饱和度)。

  随时处理紧急情况,遵医嘱用药紧急检修,尽快恢复供电。

  遵医嘱调整呼吸机参数。

  仪器恢复使用情况。

  整个过程准确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

  4)抢救组II:(责任人:李静组员4人)负责调配各种仪器,组织协调各种抢救、急救设备、物品,保障急救顺利有序进行。人员组成:科室内护士、医生。地点:重症医学科病房。

第3篇:医疗急救应急预案范文

一、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

镇政府制定了《先市镇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镇社事办、群工办、安办等部门根据自身部门职责制定了本部门的应急预案。全镇各级基层组织及企事业单位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截止XX年底,我镇共编制应急预案94个,其中总体预案1个,专项预案5个,部门预案5个,基层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预案83个。已基本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联动,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体系,为应急处置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应急管理机构逐步完善

一是领导重视。我镇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对全镇的应急管理工作专项进行了安排部署,全面推进全镇各项应急管理工作。二是健全机构。成立了由镇长担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和副镇长为副组长,党政办、社事办、群工办、安办和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镇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实施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党政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目前,我镇初步建立了一支以民兵预备役、社区民兵为骨干,以机关干部、派出所民警、协警、医疗救护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应急救援队伍。在此基础上,我镇紧扣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领域,从抵御自然灾害、预防事故灾难、防范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入手,认真做好隐患排查、预测预警、防疫防灾、矛盾化解工作,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应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一是制定了应急管理值班制度。要求各单位在节假日及汛期、高温季节、全镇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应急值班工作,各单位主要领导带班,做好值班记录,切实做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发挥应急指挥平台作用,及时进行应急处置。

二是制定了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及科普宣教工作实施方案,不断普及应急知识。我镇在每年高温季节、汛期都组织宣传应急知识,通过自主宣传、媒体宣传、集中宣传等多种形式,在各村(社区)、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普及防灾减灾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应急常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制定了应急预案演练实施方案。我镇根据制定的应急预案,突出预防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动物疫情、公共卫生、群体性事件等重点,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XX年内共开展4次应急演练,其中镇人民政府组织1次,镇中小学组织2次,镇直各单位组织1次。 XX年镇内共举行重大活动5次,制定重大活动预案5个。

四、各部门协同配合能力不断加强

明确所有参加应急处置的工作单位、人员由镇政府统一指挥,根据实际需要成立若干工作组,负责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卫生防疫、治安警戒、交通管制、应急通讯、人员疏散和安置、社会动员、特别应急、综合信息、新闻报道、应急物资经费保障、生活保障等工作。各工作组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互相支持,社会各方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各部门通力合作,对易激化、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努力把各类事件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加强敏感时期的监控工作,有力地维护镇的社会稳定。

五、整合资源,加强管理,确保快速反应

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通过资源共享、科学依法规范,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一是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明确镇财政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急反应机制责任体系和应急响应体系,整合财力,落实工作经费。二是成立各类突发性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组织到位,应急救援队伍到位,应急保障物资到位。同时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第4篇:医疗急救应急预案范文

的水上交通应急救援体系。

关键词:杭甬运河水上交通 应急救援体系

杭甬运河萧山段始于浦阳江三江口过新坝船闸至吟龙闸,全长31.5公里,是国家按四等级航道标准改造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高等级航道,日均通航船220余艘 ,交通繁忙。从近年来水上交通事故的救助和打捞情况看,应急救助体系相对滞后。

目前杭甬运河萧山段应急救助情况

1、指挥机构情况

指挥机构分为专业指挥小组和协同部门指挥小组,水上专业指挥小组由海事部门人员组成,负责水上相关救助及协调,协同部门指挥小组由相关应急单位成员组成,负责除水上专业救助以外所有救助行动。

目前协同部门指挥小组有待完善。2012年萧山地方海事处建立了萧山水上指挥中心,并完善了各项应急制度,包括指挥中心的职能、机构及流程制度,其中流程包括事故接警处置流程、事故应急救助流程、交通管制流程、110社会应急联动处置流程。针对不同等级的内河交通事故,专业指挥机构进行各部门的协调,出警并处警。而协同部门指挥小组则在制度中尚未体现。

制度中规定了特定辖区发生的特定事故由特定的海事人员进行处置。但除海事专业救助以外的救助并未做具体规定,例如船员出现伤亡情况,并未指向特定辖区医疗机构,船舶发生火灾,并未指向就近消防部门,船舶搁浅需要过驳货物,并未指向最近、最合适的起吊设备单位。

以去年一起触损事故为例:2012年8月6日,“浙萧山货23707”装载黄砂由上海驶往绍兴,当日10:00时该船途经杭甬运河新坝船闸内引航道水域时触碰航障,导致船艏底部破损,前舱进水,后船舶坐浅航道,大舱进水。新坝船闸被迫停止放行。海事人员在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经现场查看,需对船舶货舱黄砂过驳,才能脱浅,而该航区难以找到合适的船载挖机。几经辗转,从绍兴调进,船舶才脱浅获救。主航道断航24小时,影响了救助的效率。

2、应急队伍有待完善

应急队伍是应急抢险的保证,没有强有力的应急队伍,应急抢险工作就无从开展。目前,内河航区整体存在应急队伍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无专门的水上交通事故应急队伍,目前杭甬运河萧山段的应急救助工作主要由处警的海事人员根据事故情况临时组建。不管是现场海事人员还是参与救助的船员以及其他社会力量,都没有针对性的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一方面影响了处置成效,另一方面人员自身安全及经济情况不能得到保障。

专业应急硬件建设滞后。以打捞为例,目前整个杭州的主要打捞力量为养管处和杭州水上救捞中心。养管处新建打捞船舶的打捞能力只有120吨;而水上救捞中心打捞能力最高为300吨级,而且只在钱江下游进行打捞作业,且设备老化,完全制约了打捞能力和效率,无法适应打捞需要。甚至在杭甬运河萧山段,很难找到合适的打捞设备和过驳设备。

船员对应急参与力度有待加强。目前部分船员对突发事件意识淡薄,警惕性不高,尽管每年都组织人员深入航区范围内开展法律法规宣传,但因种种原因,船员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其他遇险船舶的施救并不积极。

从关键方面入手,建立高效的应急救助体系

完善指挥机构,加强与应急预案的对接。尤其是县级以下的辖区指挥机构和预案应该更具体,指向更明确。拓宽“一指挥中心五站所”的应急救助体系。将各辖区水域就近的医疗机构、消防机构、环境机构、及打捞过驳单位纳入,并备案。海事人员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到达现场能够根据事故情况有效利用应急资源快速处置。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及效果。

利用网络系统对现有的应急力量进行整合、优化。目前,各应急力量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指挥机构完善后,定期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通报应急救助情况;通过网络平台,与公安、气象、水利、医疗、打捞救助单位等部门无缝对接,并将救助力量、救助设备、救助人员结构信息在网上公开,实现信息资源第一时间共享。与此同时,各部门对事故预防、事故应急处置等方案进行规范完善,确保指挥控制、情报信息、应急行动一体互通。

建立专门的应急救助队伍和打捞基地。为确保精干管用,建立综合训练基地,增配相应能力的救助打捞船舶,水上消防、基本的医疗救助等专业装备器材,建立基于海事人员、船员和地方专业应急力量队伍一体统训模式,加强应急救助人才的培养,促进战斗力提升。

第5篇:医疗急救应急预案范文

1.1编制目的

规范本县渡口渡船安全事故水上搜救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确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县行政区水域内渡口渡船发生下列安全事故或险情的应急救援工作,以及参与应急联动的单位、船舶、车辆和人员:

⑴特大事故或险情:包括死亡(失踪)30人以上,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发生严重危及船舶或人员生命安全的水上突发事件。

⑵重大事故或险情:包括死亡(失踪)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的水上突发事件。

⑶较大事故或险情:包括死亡(失踪)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的水上突发事件。

⑷一般事故或险情:包括死亡(失踪)3人以下,或危及3人以下生命安全的水上突发事件。

1.4工作原则

本县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工作,应当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组织机构

2.1.1成立*县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⑴总指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

⑵副指挥:县安监局局长、县交通局局长、云浮六都海事处处长。

⑶成员:县府办分管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公安局副局长、县卫生局局长、县监察局局长、县交通局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各相关镇人民政府镇长。

⑷县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办公室主任由县交通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的业务骨干担任。

2.1.2县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⑴研究、审批、组织事故或险情的救援和排险方案,协助做好事故或险情应急处置工作,控制事故蔓延和扩大。

⑵检查督促本县有关单位做好抢险救援、信息上报、善后处理工作。

⑶建立事故信息制度,保持与上级机关的通讯联系,并及时、准确、全面地信息。

2.1.3县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⑴落实县应急指挥部的各项部署,具体组织实施事故或险情的救援和排险方案。

⑵检查督促本县有关单位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控制事故蔓延和扩大。

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⑷向上级机关、县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⑸完成县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1.4县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⑴县公安局负责加强事故现场陆路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对肇事者等有关人员应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

⑵县监察局负责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情况以及事故处置情况实施监督;查处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而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行为。

⑶云浮六都海事处负责渡口渡船事故现场水上交通管制及事故调查取证工作,参与水上搜救工作。

⑷县卫生局负责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医药部门应当及时提供救护所需药品。

⑸县委宣传部负责事故处置过程中的宣传报道工作。

⑹县交通局负责县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⑺县其他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事故应急处理的相关工作。

2.1.5县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⑴水上抢救组:组长由云浮六都海事处处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安监局副局长、县交通局副局长、云浮六都海事处副处长担任,成员由县安监局、县交通局、县公安局、云浮六都海事处组成。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事故或险情的救援、抢救行动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救援、排险行动;及时向县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⑵后勤保障组:组长由县府办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县府办分管副主任担任,成员由各镇分管副镇长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调集事故或险情的抢救车辆、药品等物资;解决全体参加抢险救援人员的后勤保障问题。

⑶医疗救护组:组长由县卫生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卫生局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各镇分管副镇长组成。主要职责是:紧急调用用于事故或险情的各类医药物资、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展开抢救工作;准确统计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

⑷善后处理组:组长由县府办分管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各镇镇长担任,成员由各镇分管副镇长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做好对遇难者或遇险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等问题;做好其他善后事宜。

⑸事故调查组:组长由云浮六都海事处处长担任,副组长由海事处副处长担任,成员由海事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查明事故或险情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核实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3应急准备

3.1各镇人民政府、县有关职能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应急处理预案,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并根据事故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3.2各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预案中各项原则编制相应的应急保障方案,保证应急资金和设施、设备、救援物品等物资储备。

3.3各镇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本行政区有关成员单位开展事故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应急演练。

4事故报告

4.1发生(发现)单位报告

当发生本预案1.3界定的事故或险情后,发生(发现)单位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同时向各镇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必要时发生(发现)单位可以直接向县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4.2下级向上级报告

各镇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镇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县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县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接到,应当立即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如果遇重大或特大事故或险情,应同时向省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4.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⑴县、镇人民政府及其设置的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相关成员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⑵渡口渡船所有人或经营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渡口渡船安全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5应急处置程序

⑴接到事故或险情后,县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立即上报省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并根据省应急指挥部的指示精神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当事故或险情进一步加重,达到更高级别时,本预案安全事故或险情的级别自动升级,按升级后的程序处理。根据险情评估确认结果,报县人民政府决定启动本预案,县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应急处理措施、方案,赶赴现场成立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县有关部门和事故发生地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⑵一旦本县发生事故或险情报告时,各级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所有成员以及事故发生地政府负责人必须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救援、排险等应急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的总指挥由到达现场的县政府最高领导担任,副总指挥依次由县安监局局长、县交通局局长、云浮六都海事处处长、事故发生地的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

6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导致事故发生的隐患消除后,经启动应急预案的人民政府确认后批准宣布应急处置结束。

7后期处置

7.1善后处置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行政区渡口渡船安全事故或险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事故责任单位及有关部门须按有关政策,对事故伤亡人员或家属给予安抚、补偿。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安全事故发生后,社会、个人和有关机构向受灾人员捐赠资金和物质,统一由各级民政部门接受,并加强管理和监督。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须按规定及时开展理赔工作。

7.2事故通报和调查报告

事故处置过程中,事故调查组要做好安全事故的勘查和取证工作,及时掌握事故的有关情况,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县或镇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事故通报由县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事故处置完毕后,事故调查组尽快完成事故的调查报告,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并将调查报告报县渡口渡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8附则

8.1责任追究

8.1.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对有关责任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⑴未按照本预案规定履行事故报告职责,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

⑵未按照本预案规定落实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救援物品等物资储备的;

⑶应急抢救、救援工作中或临阵逃脱、擅离职守的;

⑷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中不听从指挥的;

⑸妨碍抢险救援工作的。

8.1.2各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拒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警告;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1.3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对重特大事故的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的当事人,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1.4在事故发生期间,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由公安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1.5参加较大及以上事故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工作。

第6篇:医疗急救应急预案范文

【摘要】

目的 分析攀枝花市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信息,旨在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和指挥调度质量。方法 对2008年1月至12月期间,攀枝花市“120”指挥调度中心受理的市民呼救病种构成、日呼救高峰时段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年受理的7391次市民呼救中,呼救病种的构成前四大类依次是:交通伤(32.67%)、除交通伤外的其它创伤(23.61%)、一般内科疾病(17.59%)、心脑血管病(9.74%)。日呼救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18:00~24:00(31.39%)。全年呼救高峰期在1、2、5、8、10月。结论 攀枝花市院前急救的主要病种是创伤(56.28%),应重视创伤的急救,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在呼救的高峰时期,要作好人员、物资准备,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指挥调度水平。

【关键词】 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ormation of command and dispatch system for emergency rescue in Panzhihua City so as to raise the level of pre-hospital rescue, command and dispatch. Methods An analysis was made to the data of disease types that the 120 Command and Dispatch Center of Panzhihua City received from the citizens and the peak period of holler in one day from Jan., 2008 to December, 2008. Results 7391 hollers were accepted, and the top 4 types of the hollers listed as follows: traffic injury (32.67%), other kinds of trauma (23.61%), general medical diseases (17.59%) and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9.74%); the main peak period in one day distributed from 18:00 to 24:00 (31.39%) while that in one year distributed in January, February, May, August and October. Conclusions The main disease in pre-hospital rescue in Panzhihua City is trauma so that the trauma emergency rescue abil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personnel and materials ready in peak period of hollers and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raise the command and dispatch level.

KEYWORDS pre-hospital rescue command and dispatch analysis

“120”指挥调度工作是院前急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承担着急救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起着通讯指挥的纽带作用。目前,我国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工作缺乏基本数据资料,本文旨在想通过对攀枝花市“120”指挥调度工作中的信息分析,提高院前急救的业务水平,加强指挥调度的质量管理,为院前急救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攀枝花市“120”医疗呼救号码覆盖全市三区二县7440.4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为110万人,本分析资料是2008年1月至12月攀枝花市“120”指挥调度信息。

1.2 方法

分析我市2008年1月~12月期间,“120”指挥调度的呼救病种构成、日呼救高峰时段、全年呼救高峰分布等信息资料。采用Excel 进行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市民呼救病种构成

呼救病种的构成前四类依次是车祸伤(32.67%)、除车祸伤以外的其它创伤(23.61%)、一般内科疾病(17.59%)、心脑血管病(9.74%),见表1。表1 攀枝花市2008年1月至12月呼救病种构成(略)

2.2 全年呼救高峰分布

在本组资料中市民呼救高峰期主要分布在1、2、5、8、10 月份,其中以1月份为最高,11月份为最低,见表2。表2 攀枝花市2008年1月至12月市民呼救次(略)

2.3 日呼救高峰分布

日呼救分布为0:00~6:00 呼救最少,以后逐渐递增,在18:00~24:00 为呼救的高峰时段,见表3。表3 攀枝花市2008年1月至12月市民呼救例数(略)

2.4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2008年1月至12月共受理群体(3人及3 人以上)伤亡事件的呼救有120 次,共计484人,其中交通事故97 次(80.83%)389人(80.37%),打架伤7次(5.83%)26人(5.37%),除车祸及打架伤以外的创伤10次(8.33%)43人(8.88%),食物中毒4 次(3.33%)20人(4.13%),煤矿矿难1 次(0.83%)3人(0.62%),一氧化碳中毒1次(0.83%) 3人(0.62%)。

3 讨 论

攀枝花市院前急救的呼救病种构成中,创伤位居第一位,占56.28%,其中以交通事故伤所占的比例最高,占32.67%,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1,2,5],说明创伤在院前急救中是危害攀枝花市民健康的第一大因素。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漠,违规、违章及酒后驾车;(2)攀枝花市地处山区,属山城,农村道路状况又相对较差;(3)生产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坠落伤、工伤时有发生;(4)社会治安事件中的打架斗殴等[3]。因此,应重视对创伤的急救,加强创伤急救技术的培训和完善相应的急救装备,规范创伤急救的操作程序和技术规范,进一步建立和畅通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提高创伤的院前救治水平和抢救成功率;进一步开展对市民的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和生活安全的防范教育,提高市民遵守交通法规和自我防护的意识;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完善城乡道路交通网。本组资料显示全年市民呼救高峰期主要分布在1、2、5、8、10 月份,与有的文献报道有所不同[4],可能是因为:(1)与2、5、10 月份是春节和“五·一”、“十·一”黄金周大假期间,出行群众多,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且由于假日综合征导致的各种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有关;(2)由于1、8 月份天气是一年中最寒冷和最炎热的季节,气候因素导致各种慢性疾病易急性发作,且因路况差或司机疲劳驾驶易发生交通事故有关[5]。根据这一规律,全市各大医院急诊科应在高峰期到来前,提前做好车辆、人员、急救物资、装备的充分准备工作,确保接到调度指令后能快速反应,迅速开展院前急救;同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我市“120”日呼救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18: 00~24:00,这一特点为我们科学合理的安排调度员、急救医务人员提供了依据。可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采取在呼救高峰期间和高峰时段对“120”指挥调度员实行灵活的弹性排班,在呼救繁忙时增加调度员,开通备用接警席位,保障通讯畅通和及时的呼救应答。管理者应切实加强此期间的指挥调度质量控制,保证信息接受传递准确、快速,指挥调度、信息反馈正确、及时,不断提高指挥调度水平。攀枝花市群体性受伤事件主要是交通事故(占80%以上)。偶有矿难发生。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的应急预案,加强攀枝花市、县、乡三级急救网络建设尤其重要。应加强急救人员的技术培训,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在训练和实战中不断改进、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急救网络建设,特别是对县、乡两级应加大急救物资、人员、急救车的配备,重视急救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配合与提高,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方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的协同作用,才能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陈文元,何明丰,刘绍辉,等. 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与对策[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6):446.

[2]曾量波,梁子敬,黄 力,等. 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1359.

[3]吴群召.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9(4):319.

第7篇:医疗急救应急预案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深化我县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应急队伍在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渝府发〔〕41号)文件精神,现就加强我县应急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基本原则。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着力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兼顾县政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财力和人力,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应急队伍,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应急队伍体系。

(二)建设目标。通过2年左右的努力,县级、乡镇级和村(社区)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基层企事业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我县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加强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工作。由公安消防大队牵头,以民兵预备役、武警中队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组建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承担我县发生的一般、较大级别地震、暴雨洪涝、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道路交通事故、建设工程事故、建(构)筑物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协助市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处置发生在我县的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发生在我县的干旱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矿山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

(二)加强乡镇级和村(社区)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组织本地区以民兵、保安员、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分别组建乡镇级和村(社区)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等工作,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

三、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

(一)加强防汛抗旱队伍组建工作。县水务局牵头,以县级有关部门和单位防汛抗旱专业技术人员为依托,组建县级防汛抗旱专业技术服务队伍,承担洪涝干旱灾害应急技术服务和应急抢险救援的指导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地区民兵、水利及农技人员、村(居)民和相关单位人员,建立防汛抗旱专业队伍。防汛抗旱队伍在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下,做好汛期巡堤查险和险情处置工作,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

(二)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由县安监局牵头,县级相关部门,相关单位为依托,组建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承担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救援任务。应急救援队伍在发生事故时要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平时开展或协助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在县政府组织下积极参加社会化应急救援。

(三)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由县卫生局牵头,依托直属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卫生应急队伍,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任务。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根据专业特点,按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30%的比例建立本单位卫生应急队伍。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各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协调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各级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

(四)推进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县市政、电力、供水、排水、燃气、燃油、交通(公路、水运、铁路轨道)、市容环境、通信、广播电视等重要公用事业运营单位要分别组建本单位运营保障应急队伍。公用事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负责组织有关企事业单位懂技术和有经验的职工按管理领域分别组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本地区相关领域应急抢险救援任务。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提高安全防护、应急抢修和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五)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县农委要会同卫生、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畜牧)、林业等部门,建立由相关行政管理人员、动物防疫和有关专家、兽医等组成的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具体承担畜禽和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控制和扑灾任务,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处置能力。

(六)深入推进森林消防应急队伍建设。由县林业局牵头,依托各乡镇人民政府、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民兵、社会相关人员、本单位职工建立森林消防应急队伍。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牵头,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协调各级森林消防应急队伍与县人武部、公安消防大队、武警中队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区域协同作战能力,满足防扑火工作需要。

(七)推进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县质监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和相关机构专业力量,建立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承担风险隐患排查,开展应急救援处置等工作。同时指导拥有重要特种设备的大型企业建立专职或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

(八)加强水上搜救应急队伍建设。由县交委牵头,会同县公安、气象、农业、卫生、环保等部门和通航水域的乡镇人民政府,整合全县水上搜救应急资源,结合区域特点和需要,组建县水上搜救应急队伍,承担水上搜救、打捞、水域污染等应急处置任务。

(九)加强反恐处突应急队伍建设。县公安局牵头,县武警中队协助,联合组建县级反恐处突应急队伍,承担全县范围内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等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任务。

(十)加强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县气象、国土资源等灾害监测管理部门以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为基础,分别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伍,承担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等灾害应急服务和应急抢险救援的指导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气象、国土、安监、农委等部门要组织乡镇、村(社区)干部和群众、容易受灾害影响的企业、学校等基层组织有经验的相关人员,建立乡镇、村(社区)以及学校、矿山、旅游景点等重要部位和重大危险源、隐患点全覆盖的信息员队伍,按照“一专多能、一人多用”的定位,综合承担突发事件预警预报信息传递,信息收集报告、应急救助和防范知识宣传等任务。

四、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由团县委牵头,联合县红十字机构等组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渠道,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纳入应急志愿者队伍,努力提高应急队伍的社会化程度,并负责招募、审核、建档、培训等日常管理工作。紧急状态下,应急志愿队伍根据县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统筹安排,迅速集结并开展相应工作。团县委、县红十字会要建立联系协调机制,联合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宣传等活动,加大对各级共青团组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的指导、支持力度切实提高志愿者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

由县政府应急办牵头,按照县级应急预案涉及的领域,负责组织、汇集本县各方面专家,建立县级应急管理专家库,并以此为基础,根据我县易发、多发突发事件的类别和领域,遴选出其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决策咨询能力的成员组建县级应急管理专家组。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综合管理等5大类别进行归口。县政府应急办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指导、督促重点行业、重点企事业单位组织本行业、本单位技术人才和有相关经验的人员建立本行业(领域)专家队伍。年7月底以前,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完成应急管理专家组的组建工作,建立专家全程参与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的决策咨询工作机制,加大专家工作保障力度,充分发挥专家的参谋、智囊作用。

六、加强应急保障队伍建设

(一)加强物资应急保障队伍建设。由县民政局、商务局等部门负责,组织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物资保供单位管理人员,建立应急物资保障队伍,承担突发事件处置所需物资器材的组织、调配等工作。

(二)加强道路抢险保通和运输应急保障队伍建设。由县交委负责,以当地道路客、货运输骨干企业为依托,组建应急运输保障队伍,承担应急物资抢运、人员疏散任务;以公路日常养护队伍和专业公路养护工程队伍为依托,建立道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负责抢通道路,确保抢险救援道路通畅,满足应急救援需要。

(三)加强通信应急保障队伍建设。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运营企业要组建通信应急保障队伍,确保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通信联络畅通。民防办要依托城市防空警报设施和机动指挥通信网络,建立通信应急保障队伍。

(四)加强电力应急保障队伍建设。由县电力公司负责依托自身力量组建电力应急保障队伍,抢修灾害事故受损电力设施,组织移动电力保障,确保能够满足抢险救援电力急需,保障抢险救灾行动顺利实施。

(五)加强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由县卫生局牵头,整合资源,组建医疗急救快速反应队伍。承担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医疗急救(增援)和卫生学处理任务。

(六)加强治安和交通秩序应急保障队伍建设。由县公安局牵头,依托交巡警、刑侦、治安、派出所等警种组建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动队伍,承担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处置现场秩序管控和安全保卫任务。县交委牵头,依托交通执法力量分别组建机动队伍,负责交通秩序管控,确保抢险救援绿色通道畅通。

七、加强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明确相关的办公室(科室)具体承担应急管理职责,配备必要的应急管理专兼职工作人员。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组织要落实本级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负责落实本级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1名以上专兼职人员,在属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县委组织部要将应急管理干部培训纳入我县干部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

八、强化应急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

(一)明确组织领导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是推进本级各类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把支持、指导应急队伍建设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县政府应急办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职能,进一步完善综合协调机制;要把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逐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促进应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做好所属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专业抢险队伍建设规划,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抓好规划落实。由县人武部牵头,完善军地协调作战机制,加强民兵应急队伍建设。

为加强对全县应急队伍建设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以颜正福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应急办、安监局、公安局、卫生局、农委、水务局、林业局、质监局、交委、气象局、国土房管局、人武部、武警中队、公安消防大队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编办、督查巡察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应急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应急队伍建设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应急办内。

(二)建立健全应急队伍指挥运行机制。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由县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统筹调度。乡镇级以下(含本级)各类应急队伍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统筹调度。全县各级各类应急队伍组成人员平时在各自单位工作,发生突发事件后,根据突发事件响应等级,按照上级应急救援机构的指令立即集结到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与综合队伍、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之间的协调,建立长效机制,编制相关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通信联络、应急保障等内容,并立足实战确定处置程序、攻防措施和行动要则。综合队伍、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之间要密切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动,形成快速、高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

(三)认真组织开展培训演练工作。县政府应急办牵头,组织县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每年2次以上专题培训和综合演练。各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本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每年开展2期次以上专题培训和专项应急演练。由团县委牵头,会同红十字会等单位组织本级应急志愿者队伍每年开展2期次以上专题培训和应急演练。

(四)强化装备配置和物资储备。乡镇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综合性应急队伍规模和承担的救援任务,足额配置必备适用于多灾种抢险的救援装备;根据各专业队伍的规模和担负的职责,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常规性救援装备的基础上,配备技术含量更高、救援效果更好的新型救援装备;根据应急志愿者队伍规模和工作需要,配发基本的医疗设备、救援装备、工作制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合理布局建设县级、乡镇级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并根据本地区易发、多发突发事件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增加必备应急物资(设备、器材、药剂)储备数量,建立和完善应急装备、物资统一调配、紧急生产、快速运送的工作制度。

第8篇:医疗急救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  心理干预;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

effect of mental intervention on level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for pre-hospital rescuer

xu dong-ning,hong chu-yun,tang jin-he.no.3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zhuhai 519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ental interv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pre-hospital rescuers.methods the psychologic status of forty-five pre-hospital rescuers from three general hospitals were investigated by symptom checklist,and it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enforcing the mental and behavior intervention study,to base on the measure consequence.results the results about positive items of symptom checklist after enforcing the intervention stud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especially about body symptoms,compulsion,anxiety,depression,dread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conclusion re-hospital rescuers may be have more healthy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be improved when they have been in a state of negative emotionality by general mental intervention.

[key words] mental intervention;pre-hospital rescuers;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应对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及疫情逐年增多,对人类社会及生命构成很大威胁。院前急救是现代急救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人员在抢救急危重患者生命、应对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院前急救具有社会性、随机性、紧急性、流动性、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多样复杂、体力强度大的特点[1]。各类突发急救事件决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性,这些因素都会给急救人员身心带来一定的影响。有调查显示: 院前急救护士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本研究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探讨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的方法和效果,以期为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珠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从事院前急救工作1年以上的急救医师(士)、护士,共45名,年龄21~46岁,平均(28.2±6.3)岁;性别构成:男24名(53.3%),女21名(46.7%);学历:中专10名(22.2%),大专23名(51.1%),本科12名(26.7%);职称:初级23名(51.1%),中级21名(46.7%),高级1名(2.2%)。

1.2 方法

1.2.1 心理状况调查 调查问卷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该量表包括九项症状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90个条目,按1~5级评分,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被调查人员于2008年12月进行心理状况评定后,给予综合的心理干预措施,于2009年6月再次评定,两次测试评定前使用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主观感受自我评定,发放问卷时简单说明测试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支持和合作,调查者独立完成问卷后收回。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合格率100%。根据院前急救人员的测评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与行为方式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

1.2.2 心理干预方法 具体干预方法如下:(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采取讲座,观看心理卫生知识科教片等方式,使院前急救人员掌握心理危机自我调节的技巧,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2)心理训练。① 开展情景模拟训练,设置模拟救护现场进行实战应急演练;参与和观摩多部门联合举办的应急救援演习,使急救人员接受心理考验,以达到在高度紧张,危险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急救人员应对危机事件的心理承受和防御能力。②开展团队精神训练,协调好医护关系,通过集体活动加深相互了解,共同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工作环境,培养集体荣誉感,同事间建立轻松、幽默的人际关系能有效地缓冲心理压力。③开展沟通能力和体能训练,鼓励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增进社会交往,增强沟通能力,提高自信心。组织娱乐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放松身心。(3)急救技能训练,强化急救技能训练和规范岗前培训,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和现场急救技术配合培训,提高现场救护能力,缓解由于能力和知识的缺乏所引起的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慌感,随时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情绪。(4)建立心理咨询平台,通过心理专家面对面或电话咨询等方法给予应对方式的指导,寻求心理帮助。心理医生主动了解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及个体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及时缓解心理困惑。(5)心理支持,深入了解院前急救人员面临的压力,引导其正确对待压力,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社会、家庭、同事多方面的心理支持,增强其社会适应性。(6)成立由管理者、心理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的心理干预小组,制定心理危机预案。掌握急救人员的心理问题,及时或定期分析急救人员的心理情况,一旦发现情绪障碍,即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急救团队的凝聚力和应急作战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数据以(x±s)表示,数据进行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院前急救人员scl-90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和国内常模比较 见表1。调查结果表明,干预前院前急救人员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六项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心理干预后急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见表2。通过心理干预,院前急救人员的阳性项目数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的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说明心理干预后急救人员的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卫生工作的最前沿,承担着各种意外伤害事件的现场医疗紧急救援任务。院前与院内急救在空间、地点、人员、目的、要求以及诊治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院前急救人员要具备现场急救应急反应能力,专业性强,责任大,风险高。特殊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劳动强度和社会对医疗行业要求的不断提高,使院前急救人员在多样应激工作作用下,造成了应激反应发生率增高和程度增强,产生的躯体疾病及负性情绪比率增加[4]。本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尤其表现在阳性项目数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方面比较突出。分析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下降的原因,除与急救工作人员工作紧张程度,工作满意感和应对能力三方面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外[5],还与以下因素有关,心理卫生知识缺乏,被调查人员只有45%参加过心理卫生知识培训,而55%的人员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辅导。由于职能部门没有开设“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多数院前急救人员未能接受过心理卫生知识的专门培训,一旦在工作中受挫或抢救现场目睹一些伤亡惨状及受到惊吓后,不会应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形成心理应激障碍,造成身心疲惫。平时对危机的意识淡薄,应对突发事件心理准备不足,以至于当面对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心理紧张甚至恐惧。缺乏系统的岗前培训和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模拟演练,对灾害的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安全防护知识没进行针对性辅导,当遇到现场的火灾、洪水、台风、化学毒气、倒塌物、爆炸物、疫情等险情时,急救人员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面对复杂场面,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情绪和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心理救援、灾难技术培训、成批抢救流程等是影响急诊护士应对灾害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因素,应重视灾害时急救技术培训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提高护士应对灾害救援的心理素质[6]。表1 干预前院前急救人员scl-90症状因子及阳性项目与国内常模比较表2 心理干预前后结果比较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现场救治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而影响患者进一步的治疗和社会心理康复[7]。本研究采用了综合心理干预的方法,对院前急救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等多种心理干预措施,结果表明,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后,院前急救人员scl-90多项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显著低于心理干预前(p<0.05),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的心理干预后,急救人员的负性情绪明显降低。提示实施综合的心理干预措施,使院前急救人员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加强急救人员的技术与心理储备,能够有效地改善院前急救人员的负性情绪,降低其心理应激水平,对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6.

2 庞爱华.院前急救护士心理状况调查分析.护理研究,2006,20(1):211.

3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26.

4 李风华.院前急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3):323.

第9篇:医疗急救应急预案范文

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关键词:长江水上应急救助 力量建设 救援体系

建设现状

就应急机制建设而言,以长江海事局为例,在专业救援方面,长江海事局于1996年成立长江水上搜救协调中心,于2006年建立分支局所在的搜救分中心,建立了长江海事局、分支局、海事处和执法大队四级水上搜救网络,实行“三级指挥、四级待命”的应急机制以及险情报告机制,建立了险情搜救应急决策机制。在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方面,截至2012年11月底,长江海事局下属各单位共有各种船长的执法船艇211艘(因三峡海事局暂由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代管,此处未计算在内)。

此外,长江沿江各城市相关水上执法单位也拥有数量不等的各型执法船艇。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市水上公安消防支队有2艘灭火战斗救援船及5艘冲锋舟,长航公安重庆分局有1艘灭火战斗艇 及少量公安执法艇,重庆市公安局水警总队有一定数量的公安巡逻快艇及冲锋舟,重庆市环保局有1艘水质监测船,长江重庆航道局有若干航道船艇,重庆市农业局有少量渔政执法艇,重庆市地方海事局也拥有一定数量的海巡船艇。

在社会救援方面,则主要依赖各社会团体的参与,如各船舶打捞公司及事发水域附近的社会船舶等。

存在问题

1、救助船艇

救援船舶数量不足,应急反应速度仍待提高。当前,长江水上执法及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是长江海事局。根据应急救援“反应快速化”的总体要求,长江海事局提出了“153040”的快速反应目标,即港区15分钟、库区30分钟、其他航段40分钟内到达事故及险情现场。虽然这一目标已经通过前期装备建设得以基本实现,但仍与水上救援的紧迫需求有较大差距。因为一旦发生船舶翻覆、下沉、人员落水等严重事故时,水上救援的时效性就会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大打折扣,增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可能。此外,长江海事局所辖的部分执法大队只拥有一艘海巡艇,而“153040”目标的实现也大多是以海巡艇事前在各自基地待命为前提,若海巡艇因巡航等原因距事发水域较远时,则应急救援反应时间将大大延长,从而贻误战机。

现有船型功能单一,无法承担复杂的救援任务。目前,长江海事局及其他水上执法单位所配备的公务船艇,多为玻璃钢/钢制高速巡航艇(船)或者常规艇(船)。此类船舶的特点是巡航速度较快,但大部分只配备有救生圈、救生衣、抛投器等简单救生设备,只能进行简单的人员转移和落水人员救援;即使配备有消防泵、消防水炮,也只能应付小型火灾,无力承担大型火灾救援任务。当一些船舶因机器故障、负荷过重需要助拖时,现有巡航船艇由于受自身船舶结构、主机功率大小制约,无法实施救援。此外,现有巡航船艇没有配备一定数量的急救器材(如药品、保暖毯等),落水人员在船上无法第一时间得到救治,人员伤亡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

救援船舶分布有待商榷:第一,虽然目前长江海事局目前已基本做到了各基地在其管辖水域的合理分配及部署,但由于船舶流量、重点水域监管等因素影响,海巡艇无法做到平均分配,从而使海巡艇数量较少的辖区在面对同一时间多项应急救援任务时将无艇可出。第二,其他水上执法单位的船艇由于数量较少或待命基地远离长江干线等原因,一般难以参与救援行动。第三,各社会救助团体分布较广,难以集中管理。除辖区危化码头应急处理队伍待命地点较为固定外,沿江各助拖等专业救助船舶均会参与经营性活动,使得辖区存在无船可派的风险,有扩大事故损失的可能。

2、搜救人员

可用救援人数较少。以重庆海事局为例,在各个执法大队的正式职工人数平均为7—9人,且基本实行“三班两运转”制,即各基地24小时保持应急待命的人数约在4人左右。而海事监管工作除了应急救援外,还有许多其他重要任务,这就直接限制了出动救援人数,增大了搜救成功的难度。

救助技能较为缺乏:第一,适用操艇人员偏少。以长江海事局为例,除各大队的专职外聘船员具备操艇技能外,各大队正式职工中仅有部分人员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二,救助技能专业训练不足。虽然各执法大队每月定期进行应急救助、快速反应等演练,但只提高了大队快速反应的能力,对如何正确使用现有救生设备、如何搜索落水遇险人员、如何进行多船艇间的协同配合救援等应急救助重、难点科目则很少触及,救助技能提高缓慢。

3、救援体系

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迟缓,突出表现为应急救援指挥不畅。目前,内河水上应急搜救机制为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安监、海事、交通、渔政、公安、民政等多部门参与的格局。由于长江海事局是长江水上应急救援的主力,加上水上应急救援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导致其他部门参与救援的积极性并不高,在面对大型水上救援任务时,海事难以在第一时间直接调动其他部门,只能按应急机制程序上报政府,请求支持。而当其他部门支援到达时,又因缺乏现场统一调度及指挥,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使得救援时间大大延长。

社会救援力量未能充分发挥救援作用:第一,船舶技术状况不容乐观,救援设备缺乏。在助拖、溢油回收等特种救援方面,除部分专业助拖船外,其余船舶基本上无助拖能力,且现阶段部分助拖船自身船龄较高,船况堪忧。目前,长江干线仍无专业的危防应急处理船舶;在人命救助方面,除大型旅游船外,其余各类船舶大多没有配备标准的救生艇(筏),相当数量的干、散货船的救生艇(筏)甚至是自制型号,为快速人命救助及操艇(筏)人员安全埋下了隐患。第二,应急救援意识不强,技能欠缺。相当数量的船舶所有人以经济利益为重,忽视船员的应急救援意识教育及培养,过多干涉所属船舶航行行为,对于非本船引发的海事事故大多采取尽快离开现场的做法,甚至有部分肇事船舶出现逃逸等严重违法事件;船员自身的文化素质及操作水平有限,无法使用较为复杂的救援器材,对于月度应急演练等安全演习只停留于形式,缺乏应急救援相关技能的训练,使得船员应急救援能力及水平停滞不前。第三,社会对水上救援建设缺乏关注。一方面是总体投入不足,既表现在水上专业救援队伍、装备建设的滞后,也表现在相关水上救援法律、法规及制度的不健全,忽视了水上救援力量建设的高成本性这一特点;另一方面是社会舆论引导存在偏差,热衷于事故及相应的水上应急救援事件的报道,忽略了水上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对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救援易形成“以成败论英雄”的舆论影响,挫伤其参与积极性。

改进措施

为建设适应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需求的、保障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应急救助力量,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1、救助船艇

扩大救助船艇的数量及种类。一方面,各水上执法部门及有条件的社会救援团体应加速完成已有的造船(艇)计划,尽快补充救援一线,缩小救援装备发展与现有水上安全需求的巨大差距;另一方面,应尽快装备如助拖、溢油回收、危化处置、灭火等特种作业的特殊救援船(艇)及以浅区高速人命救助为主的低干舷机动救生艇(筏),确保救援船(艇)的多样性。同时结合长江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根据遇险船舶应急救助的迫切需求,在现有巡航船(艇)基础上不仅应保留其巡航及人命救助的功能,还应以遇险船舶的先期处置和应急救助为主要任务,防止险情演变为重大事故,因此开发建造具有巡航、人命救助以及具备拖带大吨位船舶能力等综合救助能力的救援船舶很有必要。

改进现有救助船艇。一方面,落实现有救援船(艇)的攀踏救生网、救生舷梯、夜间人员搜索等装备的配备,提高现有船(艇)的救援能力;另一方面,对现有船(艇)和待命基地的部署进行评估,根据各水域实际需求合理调整部署,进而缩短快速反应时间,提高应急救援成功率。

2、搜救人员

扩大救援队伍。各水上执法部门应首先保证本单位的人员建设重心始终在一线,优先吸收具备专业素质的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加入执法队伍,扩大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及操作水平的船员队伍,使得各基地能真正做到24小时全天候应急救援待命及出动。

提高现有人员的救助技能。一方面,强化船(艇)操作训练,特别是加大落水人员搜索、复杂水情(气况)航行及大型海事事故应急救援等重难点科目的训练,避免出现“装备等人”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加大专业救助技能培训,通过开展救生、消防、危化处置等各型救援设备的使用培训及简单的医疗救护培训,提高单兵专业救助技能;通过开展多船(艇)协同救援训练,提高各基地之间的联动处置能力,从而在救援任务中达到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的目的。

3、救援体系

在长江建立并健全以海事为主导的水上救援组织体制,强化海事的现场绝对指挥和调动权力。长江海事局所属各执法大队管辖长江干线大部分水域,具备第一时间出动的应急能力,容易获取第一手救援现场情况。由于水上救援任务的复杂性及专业性,且现存救援队伍的不统一,因此有必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指挥体制。具体来说,海事在接到水上事故险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建立相应的水上应急搜救中心。该中心不仅负责向当地政府报告事故险情信息,还应利用AIS、VTS、CCTV等水上交通监管系统及时获取现场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同时根据现场救援需求决定并调动其他相关部门及现场水域的社会船舶参与救援,应急搜救中心配合海事现场指挥船(艇)统一指挥现场救援行动,当地政府则指挥民政、卫生等部门做好后续工作准备、开展相关工作。这样的水上救援组织体制,能够最大程度避免指挥混乱导致的分工不清、救援不力,有效加强救援装备的正确使用,提高救援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