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反思教学 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反思教学法是基于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及课堂教学后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学习,进而课后进行反思,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去,这样课程学习才算有效,反思在课程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需要师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协作,让初中数学课程学习更能体现课程的特点。

一、反思教学法初中生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反思教学法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概念。反思教学法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的教育力量,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受教育者的感情共鸣,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重视反思教学法,就是关注入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思维机制一道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从数学思维,教育学,伦理学问题研究,对初中学生对初中数学社会学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揭示了初中生数学情境和规则,从而有效地解决初中学习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初中初中数学问题为课题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伦理学等学科,而且要扩大对初中学生的初中学生反思性教学的研究,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初中数学中的初中学生学习建筑的建设思路,在关键环节的必然,应注意的问题和我们在初中数学思维培养初中学生的发展,将学习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的建设发展不破,在[建设校园,初中生的情绪现实本身,以各种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之间探究活动中会生成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突破口,处理恰当将是课堂中师生的智慧火花。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课后反思简单、笼统,明显地反映出课后没有及时进行反思,处于应付状态。这节课感觉好,好在哪里?哪些做法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教师在哪方面的处理让自己感觉满意?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弥补这些问题?这都是课后反思应该及时记录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后反思不流于形式,体现它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老师的课后反思虽然及时地记录了课堂中的优点,但对课堂中困惑的问题避而不谈。这种课后反思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缺乏指导和提升作用。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这个结论学生很难理解,虽然借助直观教具的演示突破难点,但是仍有学生处于困惑状态。那么教师在记录课后反思时就要重点对这个困惑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如何面对全体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对问题的逐步思考和研究,就会渐渐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可见,课后反思是剖析自己在课堂中的困惑,也是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

二、反思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以上课后反思案例的分析可知,课后反思要有效,必须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并且能从“得”中提升有价值的经验,从“失”中分析原因,找到策略。那么,如何及时写好课后反思,促进自己的教学研究呢?

(一)明确课后反思的意义

不能把写课后反思看成应付工作的一项差事。教师的教育智慧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除了来自教育理论的指导外,更多的则来自于对自身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慢慢积累个性化的经验,在反思中形成教育智慧。“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华师大叶澜教授说的这句话充分点明了记录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二)掌握课后反思的基本原则

针对性性原则。教师最好有自己的课题研究,针对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收集第一手资料,确定研究问题的策略。

课堂教学要有理论知识的支持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要善于思考课堂教学过程,在思考中论证或修正着某种理论,这种理论又去指导新的教学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善思考的习惯一旦形成,教师将逐渐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要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从而能够将课堂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将初中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能够让知识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学习起来也显得更轻松。

如果能及时和同行或专家进行交流,相信会全方位地提升教师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网络时代走进我们教师的生活,其中教育博客成为我们交流、提升的平台。思考的结果如果有漏洞,就会出现逻辑错误,就会是不成熟的。刚刚发生的事情和思考的结果如果不及时形成文字,时间一久就会逐步遗忘,有时出现逻辑错误,成为一种空想。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把课堂教学过程值得思考的东西记录下来,让课后反思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三、结论

教师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学生,他们具有不同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师课堂的教学决策具有不可预见性。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谨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黄凤慧. 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J]. 才智,2013,16:125.

[2]郑淑环. 对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一点感触[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7:143-144.

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教学方法

        (2)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 张会华

        (3)发展一般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 支瑁

        (4)联想:为数学思维插上翅膀 吕利根

        (6)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探究 曾辉玉

        (7)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潜能生”的转化 阮敏娣

        (9)探究“自主探究”教学 刘春花

        (10)刍议初中数学教育中的举一反三 魏桂香

        (11)创建体验式数学课堂探索 杨爽

        (12)试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陈会英

        (1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荆永辉

        (14)如何减轻数学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陈德玉

        (15)抓住数学学科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陈叶琼

        (16)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丁勇

        (17)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变式练习 赵永生

        (18)体味√2有多大的教学 何义华 肖芳兰

        (19)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分析与数学思想的培养 刘国华

        (20)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法 刘玉晶

        (21)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张欣

        (22)数学课堂的教学反思 施文流 张文君

        (23)让“动”激活数学课堂 沈易

        (24)画龙点睛,余音绕梁——初中数学课堂结课艺术探微 裘建龙

        (2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数学有效课堂建设 何银峰

        (27)以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路设计浅析 苏发旭

        (28)数学教学中“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研究 王亚梅

        (29)巧借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吴日文

        (30)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夏芳

        (31)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郑菊芬

        (33)探析初中数学背景下类比法教学的意义及应用 曾小青

        (34)在“互动生成”中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张国英

        (35)数学练习题设计的策略 刘欣

        (36)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张盛

        (37)探究性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张香琴

        (39)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王小萍

        (40)自信心教育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周红卫

        (41)互动,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朱文俊

        (42)刍议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吴玉亚

 &nbs

p;      (43)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 杨连勇

        (4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王秀芬

        (4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运用 李挺军

        (46)浅析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 卞津静

        (47)培养预习习惯 提升学习品质 冷忠燕

        (48)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魏新朝

        (49)关注学习过程 体验数学乐趣 李丽

        (50)浅谈听算录音在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作用 梁秀莲

        (51)浅谈“迁移和变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黄稳

        (52)改良“常规题”,设计开放题 邱赖发

        (53)形异神同,殊途同归——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励艺术初探 陈小英

        (54)小学数学课堂猜想教学的应用 石丹

        (56)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策略的初探 徐一峰 乔正南

        (57)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 张家萍

        (58)让“数学味”回归小学数学课堂 朱益君

        (59)谈谈教学中如何针对知识点作适当深入 赵春鲜

        (60)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张春英

        (61)浅谈小学数学“学—导—练—拓”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曾淑会

        (62)在课堂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 田丽华

        (63)优化计算教学 提高计算效率 卜令军

        (64)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策略的构建 陈炯轶

        (65)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邢秀菊

        (66)让备课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李静

        (67)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张珊波

        (68)有效数学课堂的有限思考 许文明

        (69)实践+反思=成长——浅谈培养学生的反思实践能力 赵国明

        (70)在问题解决中教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侯锦扬

        (72)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的争论 杨静

        课改前沿

        (74)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的多维意义 徐卫红

        (75)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吴向东

        (76)以数学为例谈常态课中课改新理念的内化 金英

        (78)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陈锡滔

        (79)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张友勋

        (80)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效率问题 周标

        (8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 嵇友伟

        (82)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吴晋

        (83)把“生活中的数学”带进课堂 李慧敏

        (84)新课标、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万国甫

        (85)数学课堂教学中主体性的坚守 金同德

        (86)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财

        (87)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杨丽燕

        (88)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 张正玮

        案例剖析

        (89)如何有效利用中考题——浅谈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教学设计 申华娟

        (90)“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蔡国忠

        (92)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互动初探 池景山

        (93)由理悟法 相得益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实践与反思 陈银培

        (94)以“问题串”的形式把数学“读”起来 詹建国

        (96)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探讨 孙光友

        (97)操作 探究 发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着力点 恽秋霞

        (98)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化策略探讨 马大林

        (99)“统计”教学设计 覃菊秀

        (100)在多种媒体的运用中体验乘法 赵贵珍

        (101)让课堂因学生的思考而精彩 黄翠芳

        (102)“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运用 程鹏

        (103)整千数的认识怎能不体验“一万有多大” 沈英

        (104)例说“长方形面积”在数学中的妙用 严旭峰

        (105)有效课堂,从“备学生”开始 戴振伟

        (107)“面向每一个”——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 梁邦林

        (108)数学展示课中教本“尴尬”地位的拨正——听张莉老师“万以内数的认识”后感 俞燕芳

        (110)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戴佩红

        解题技巧与方法

        (111)例谈中考数学中创新性填空题的解法 黄文光

        (112)解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中的“五心” 罗贤华

        (113)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于开祥

        (114)拆掉思维的墙 陈丽妍

        (115)例谈分类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潘兰芳

        (116)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綦冬娟

        (117)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及其教育价值 王子霞

        (118)浅析中考数学培优的一些细节 赵盛甫

        (119)例析以长方形对角线为载体的中考试题 杨发鑫

        (119)利用“必要条件”解数学题 付宇富

        (120)与点有关的距离计算 邓南昌

        交流平台

    &

    (121)关于辩证性学习方式的思考 薛玖红

        (122)发挥媒体优势 提高教学质量——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越性 吴吉成

        (123)浅析初中几何教学的误区及应对措施 邹金海

        (124)容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教学内容浅析 谷红霞

        (125)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莫善兰

        (126)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徐春波

        (127)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张艳

        (128)好钢用在刀刃上——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反思 杨瑶琴

        (129)浅谈图形计算器进课堂——让课堂更具实效 向良辉

        (131)浅谈初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孙凯

        (132)影响学生数学水平提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汪秀松

        (133)评语在数学作业批改中的运用 冯柳平

        (134)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徐海燕

        (135)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弊端及其对策思考 阚锋锦

        (136)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卢京菁

        (137)思之进,维之和——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罗雪婷

        (138)谈数学教学方法的人性化 谢月琴

        (139)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中人文关怀的渗透 杨艳

        (140)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探讨 薛艳红

        (141)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探究 邓小娟

        (142)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 黄银伟

        (143)论如何提高“认数教学之有效性” 田丰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反思 反思方法

引言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进行教学反思,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从根本上说反思就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教师将自己的实践过程当做反思对象,采取在头脑中回放的方式,对其成败得失和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能够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和合理利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关键环节,有效地利用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1.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进行数学教学反思的前提是明确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从理论上而言,只要是与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都能够作为教学反思的对象和内容。但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比较、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教学机智与灵感、课堂互动情况和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成为教学反思的对象。一般情况下,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确定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1.1按照教学活动顺序确定反思内容

1.1.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得以规划和预设,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可行性的分析和预测。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地位进行估计,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案。

1.1.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也可以说或是学生通过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得到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数学教学一方面包括了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涵盖了学生的“学”,是教和学矛盾统一的过程。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是对教学时诸多方面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效果的反思。

1.1.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对数学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说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之后对整个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判,评判主要由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两部分组成。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主要是指对学生数学基础的考查、数学能力的发展进步、数学学习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和习惯及思维的养成等方面的内容。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主要是指教师对于教学任务和学生状况的了解程度是否有提高、教学经验是否有积累和是否有效地优化了教学效果等。数学教学反思的重点内容是思考教学符合预期的目标与否,若存在纰漏,则要怎样弥补。

1.2按照教学活动要素确定反思内容

1.2.1教的方面

对于教的方面的反思主要是指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取得进步。反思的内容主要有确定教学目标,处理疑难点,划分教学阶段,教和学的手段探究,以及课堂教学设计等诸多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要以数学概念、思想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1.2.2学的方面

对于学的方面的反思主要是指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分析成败,将此作为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依据,并将这些意见和建议体现到教学反馈中。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对疑难问题的反应和对课堂思维活动特征的分析等诸多内容。

2.开展教学反思的方法

2.1坚持编写教学日志

教学日志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经验和对一些问题理解和人生的真实记录。教师通过自己编写的教学日志,可以扬长避短,改进教学工作,最终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日志并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可以随意编写,编写好的成品可以拿出来供其他人观摩和学习。长此以往,教师的宝贵经验得到了积累,将获得一笔十分宝贵的教学财富。

2.2应用案例

案例主要是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用的一些典型事例。一般情况下,案例是经常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出现的让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这些案例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解答模式。需要教师根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是通过自身的分析、反思和观察完成的。

2.3观摩听课

这种听课不是把评价作为主要目的,只是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所以被观摩的教师并不会出现进展的状况。听课的教师能够通过其他教师的现状进行反思,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进步。

2.4行动研究

从根本上说,行动研究是一项极具实践性的反思活动。教师运用行动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理性思考,对自己的认识水平进行调整并对一些不合理做法做出调整和改进,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科学合理。进行行动研究的步骤如下:提出问题—进行初步思考,获得基本数据—确定行动研究的手段—落实研究步骤,对每项结果进行记录—编写阶段性结果—制订下一个循环研究的计划。教师研究一个教学问题往往不能够一次完成,需要将获得的理论结果付诸实践,用实践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继而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

2.5教学工作者成长记录袋

教师成长记录袋主要是对一些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中有关的一些典型事件的记录,此外,还包括教师自身对一些教学典型实践的解释和看法。积累多年的教师成长记录袋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为教师进行反思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调动学生兴趣

一节课的教学质量能否得以有效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导入质量的高低。要想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就应当坚持课堂导入的生活化[2]。在进行导入时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例子,让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贴近,让学生觉得数学课的学习就是在解决自己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单纯有趣,进而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列举出很多案例,这些案例是否得当也关系到教学效率能否提升。我们必须善于用发现的眼光来充分挖掘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将其引入课堂中来,要求学生使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尝试解决,随后要求他们进行反思和总结,逐渐形成较为系统化的数学知识。另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编写数学问题,让学生之间共同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措施,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以很大的提升,逐渐就会喜欢上数学,更积极地应用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模拟生活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更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了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当然生活化教学方式较多,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巧妙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来创设生活情境,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多媒体技术更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工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创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学习初中数学,如,可以将一些生活中的事物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再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眼前的事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也会出现这些事物与数学学习有什么关系呢?这种想法的存在不知不觉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初中数学学习中,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

情境教学法是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图片、声音等多种形式创设适当的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置身其中,从而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生活化情境会使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减轻学生的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余,充分了解到学情,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满足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选择学生熟悉的切入点进行整合,也使数学教学衔接自然,生动有趣。

例如,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课时,我创设了如下的生活情境:假如以我们班级教室的座次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每位同学将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个坐标,能试着说出你自己的坐标吗?这样一来,学生顿时会感觉得到自己强烈的存在感,明白数学并不是只存在于课堂上的内容,而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四、将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方法应该作为一种简捷的途径,引导学生快速掌握?笛е?识,但是,任何的理论知识都需要回归到现实生活才能更有意义。将已得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购物过程中的账单结算;制作过程中对于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等等,都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最常见案例。如,在北师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第一节“确定位置”的相关教学中数学课本中,就用到了看电影找座位的实际生活情景加以代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也由此加深对于知识的印象。看电影是人们日常生活休闲放松的常见方式,用电影票的实际案例进行阐述,更容易使学生明白如何实现人与座位的一对一,如何准确的确定位置。这些理论作为先进的教育思想,被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作为教育的的教学”;加德纳的主张――多元智力理论表明,当学习发生在一定的合适情景下时,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五、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5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普及,多媒体在校园中应用广泛,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其中,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关系着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然而,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既无法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此,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初出现于美国,主要内容是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应用上传微课形式的教材内容,而后学生在下载教材内容后开展自主化学习,经过预习和自主学习后,学生带着疑问,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进而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翻转课堂的优势包括如下几点:

首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升课堂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成绩,减轻学生负担;其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再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活跃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最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二、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1.课前自学环节

(1)录制微课。录制微课是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而后教师通过网络将录制好的视频上传,并制作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预习,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微课视频的录制,教师要注意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吸收与消化。

比如计算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针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这样制作微课视频:

第一,创立求A、B两点距离的情景。比如,A、B两点为大楼所阻隔,工程人员由于受到大楼阻隔而无法对A、B两点间距离进行测量;

第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裁剪出一个三角形,再将三角形裁剪成两个部分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将这两个部分拼接为平行四边形,以这种直观的方式顺利的引出三角形中位线这一重要概念;

第三,教师向学生列举有关图示,使其通过观察明白三角形底边与中位线关系;

第四,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验证推理方式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推导出来;

第五,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知识求解问题;

总之,通过录制内容详细、层次清晰的微課内容,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2)实施进阶检测。在微课制作环节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学习任务表,并引导学生按照任务表要求自主的进行预习。与此同时,教师应针对于各个学习内容设置检测,让学生对自身学习成果进行检验。

2.课堂教学环节

(1)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每个学生在理解能力、学习基础、知识水平等方面各有不同,为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差异性,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提出不同问题。此外,教师应立足于学生角度,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做出预估,或者是通过课堂提问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概率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思考生活中关于概率的例子。经过认真的思考之后,大多数学生都会想到买彩票中奖以及正反面的例子,紧接着教师向学生提出,投掷一枚硬币,硬币出现正面概率多大?应该如何进行概率的计算?通过思考后学生回答,投掷硬币要么是正面,要么是反面,总共两种情况,其中,正面是其中一种情况,反面是另一种情况,且两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因此得出答案是二分之一的概率,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概率计算方式进行总结,这样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2)师生互动,学生交流。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应组织小组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概率知识为例,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解答学生存在的问题。例如,小张、小徐、小李分三名同学发分苹果,总共有一个苹果,共要分三次,请问,小张同学获得三次苹果的概率是多少?大多数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加法计算的状况,以至于得到1的错误答案。教师应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小张同学每次得到苹果的概率是三分之一,那么三次都可以获得苹果则应采用乘法进行计算,因此正确答案是二十七分之一。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对于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促进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为课堂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3)安排检测,突出重点。在教学课堂即将结束之前,可以空留两分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以上文提及的概率题目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设置如下练习题目,下面几个关于概率的定义哪个是正确的,一个班级中总共有52名学生,其中,男生就有三十名,要从中抽取两名女生参与市里的舞蹈比赛。那么,请问每个学生被抽中概率有多大,教师设置检测题目可以测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以此对自身的教学做出适当调整。

3.课后反思环节

教师的反思对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微课是否符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等。通过反思便于教师改进自身教学,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应提高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在保障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国伟.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4:191. 

第6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阶段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公认的有效教学策略之一。实践证明,科学应用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探究、自主、合作是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的三大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充分遵循这三点原则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达到最佳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一些教师未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就是因为忽略了小组合作教学的这三点原则。基于这三点原则,本文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

2.初中数学中小组合作教学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具有显著的必要性,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现将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的必要性总结如下。

2.1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数学探究能力非常重要,具备了数学探究能力的学生,往往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而未掌握数学探究能力的学生,往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效率低下,事倍功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大有裨益,在小组合作中,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讨论和分析,有助于帮助探究能力差的学生提升其数学探究能力[1]。

2.2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析探讨都是建立在每个成员自主分析的基础上的,只有自己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产生观点的基础上,才能加入小组分析合作中。因此,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进行刺激,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为了得到观点,为了说服其他成员认可自己的观点,会积极地对所讨论的数学问题进行自主分析,并一次次用语言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自主分析能力可以得到良好锻炼,并逐渐形成自主分析问题并得到结论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及今后的知识扩展都非常有利。

2.3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这其中也包括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发展。在当今世界,没有一项大工程不是通过多个成员的通力合作完成的,因此培养初中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可谓非常重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就是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一个效果良好的方式。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充分交换意见,每个学生都在思考、反思、讨论、分析,由此验证自己观点和别人的观点,通过分析、辩论,最终得到对于一个问题的统一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锻炼,包括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辩论能力、总结能力及归纳能力等[2]。

3.初中数学中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采用合理的策略,如此方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与锻炼效果。在对多个教学案例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现将可行的、科学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开展策略总结如下。

3.1小组合作时机的合理选择

小组合作固然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小组合作的应用也不可过频、过滥,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因为过频、过滥地应用小组合作,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导致教学效果弱化,并且,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应用小组合作,教师在这方面必须科学决策。一般来说,对于较简单且固定的教学内容,不适于应用小组合作,教师直接进行讲解结合学生自己的思考就可以完成教学。

3.2小组成员的科学搭配

在进行小组合作之间,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座位情况对各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合理搭配,具体来说,每个小组中成员搭配应当做到:第一,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分析讨论中由这样的学生对其他学习成绩较差或者分析能力较差的学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同时可以使每个小组都通过讨论得到正确的结论;第二,各个小组的人数应当合理,一般来说,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小组的成员以3到5名为宜,过少不能形成良好的讨论气氛,过多则不利于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三,在某个小组经常出现小组合作效果差的情况时,应当及时分析原因并调换小组成员,使各个小组的小组合作都可以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3.3所讨论的问题的科学设计

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设计一个具有讨论价值的、能够强化学生学习效果和分析能力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的讨论才是有意义的、有必要的。具体来说,在设计所讨论的问题时应当做到:第一,所讨论的问题或者内容要和当堂课的数学教学内容联系紧密,最好是教学内容中容易产生分歧的或者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的讨论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更扎实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第二,所讨论的问题必须具有讨论价值、分析价值,最好选择学生对其具有多种不同见解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的讨论才是有意义的、有讨论必要的,否则如果学生对于一个问题的见解都相同,那么在讨论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无对象可辩论的情况,不利于小组合作效果的强化。

第7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评价手段 激励性评价 互动性评价 辨析性评价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度以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经过课堂学习所达到的学习效果的总度来进行衡量,同时,有效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概念基础出发,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身的知识框架的发展上升过程。”评价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主体在教与学双边活动过程中的效果及表现,结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客观评判分析的活动过程。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评价手段和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分数论英雄”,根据学生考试成绩评判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评价手段的运用,其根本目的就是激发学习情感、掌握解题策略、提高学习素养、促进教学相长。新课标、新要求、新方式,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评价手段,将评价作为师生互动、共同进步、教学相长的有效抓手。下面我结合教学体会,简要论述初中数学教学中评价手段有效运用的策略。

一、遵循初中生情感发展规律,运用激励性评价

《认知心理学》一书指出:“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初中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处在生理发展青春期和心理发展的塑成期,其学习情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情感发展不稳定性和反复性。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实时知道自身的学习表现,活动结果,以及情绪状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教学评价手段时,不能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而应遵循学生的情感发展实际,运用激励性、肯定性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作出肯定评价,并反馈给学生主体,激发学习内在驱动力,调节学生情绪,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评讲试卷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能的唯一“标尺”,采用单一的评价手段,应对初中生试卷完成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同时,“正话反说”,委婉地指出学生试卷完成上的“不足”,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激励性教学评价中,要渗透挫折教育思想,使学生既获取积极情感,又正确认知自我。

二、抓住初中生学习差异特性,运用层次性评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作为客观存在体,学习活动的差距必然存在,不能消除,但能缩小。同时,《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评价教学必须体现新课标倡导的“整体性”教学目标要求。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抓住学生差异特性,教学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学习情况,采用不同教学评价方式和手段,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鼓励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鼓励他们“跳一跳,摘桃子”,肯定学生的“闪光点”,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如在“某工厂大楼后面紧邻着一个土坡,坡上面是一块平地,如图所示,BC∥AD,斜坡AB长22m,坡角∠BAD=60°,为了防止山体滑坡,保障安全,工厂决定对该土坡进行改造。经地质人员勘测,当坡角不超过45°时,可确保山体不滑坡。(1)求改造前坡顶与地面的距离BE的长;(2)为确保安全,工厂计划改造时保持坡脚A不动,坡顶B沿BC削进到F点处,问BF至少是多少米?”问题案例的评讲活动中,教师针对好中差三类学生群体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对三类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在评讲解题策略和解题过程中,运用层次分明的评价标准,后进生能够有效解答问题案例给予肯定评价,中等生能够解答问题活动并能够阐述解题策略给予肯定评价,优等生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给予肯定评价。其中,对中下等学生群体,鼓励他们“更进一层”,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从而让不同学生在不同层面评价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进不同学生群体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三、紧扣教学活动双边特性,运用互动性评价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的双边发展过程。互动性,是有效教学活动的根本特性之一。教师在运用评价教学手段过程中,不能将评价手段作为教师的“专利”,只局限在教师,让学生成为被评价的对象,不能参与到评价互动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互动评价学习活动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特性,将评价的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实践体会,对其他学生的学习活动效果及表现进行评判。在实施操作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开展多样性的互动评价活动,采用评生、生评生、生评师等多元化评价形式,将评价活动成为师生有效互动、生生有效互动的载体,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促进互助互动环境形成,提升学生学习效能。

四、凸显评价指导促进功效,运用辨析性评价

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关键词:数学 数学教学 数学问题

一、从总体上入手,依据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研究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想要实践思想与方法的教学,首先应该把握教学大纲,从大方向入手,统揽全局。只有掌握了初中数学教材的整体脉络,以教材整个体系为主要出发点,才能总结和概括全面的知识点。以“全——面——点”的归纳的初中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大纲——知识单元——知识点”等各方面的教学内容。

比如,把初中代数的降次、换元、消元、配方等知识点与归纳、分类、抽象、数形结合等方法相结合,总结出知识点与方法的规律,建立完整的、具体的、灵活的知识点与思想方法的教学案例。依照此案例,可进行初中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研究。

二、在备课过程中将思想与方法的教学内容渗透到教学计划中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统筹全局、综合考量,将每一节课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命题定理等知识点与步骤渗透到教学计划中。同时要注意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顺序以及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将知识与方法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与方法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数学与其他科学认识一样,它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其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路线。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思考,它的产生源于生活,却又在理论中得以发展,同时,数学思想方法也需要在生活中具体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现实生活可以将数学思想方法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如优化分析的课程中,教学计划中以现实生活中的烧水、沏茶为案例,教育学生如何找到最佳优化方案。

初中教师不但要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内容归纳在教学计划中,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过程也应该表现在教学计划中。数学思想方法应该是逐渐渗透在教学内容中的,比如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在公式、定理与结论等规律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解题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了解最简方法的就点。

如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常用思维、在解方程的过程中首先消元降次等常用方法。在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过渡阶段,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结合新旧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如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化简公式的方法,将代数、函数、方程等问题进行相互转化,从区别中寻找联系,从联系中寻找区别,逐渐地将思想方法渗透到每一个知识点中。

三、理论联系实践,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知识与方法的应用

数学知识的产生离不开相应的思想方法的产生。在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足够的、丰富的例题和背景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的同时,了解思想与方法的产生过程。这样,学生会理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能够自主地构建数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融会贯通,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

数学教学内容可以从深层和表层两个方面定义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足够的表层知识,完成对教材的基础练习后才能进一步学习思想与方法。数学思想与方法作为生成知识支撑甚至决定着数学知识,它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存活于数学之中。教师在讲述概念、性质、定理的时候如果脱离思想方法会让学生停滞不前,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有质的飞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提问、分析、推理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利用创造性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能培养其发散思考的能力。

四、思想方法的运用离不开例题

讲解是一方面,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推断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才是根本目的。

教师在选取范例的时候应该注意例题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启发性以及创造性。在教学计划中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具有探索性的范例和能总结一般或特殊规律的范例时,教师应该注意以学生的思维思考,才能设置出能够提高学生思维、思考及联想能力的例题。尤其是那些对于同一个问题有许许多多不同解题方法的例题,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寻找最优方案的好习惯。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例题,可以培养学生大胆猜测与联想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打破思维惯性,培养思考的灵活性。对条件较多的数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具体解决每一个条件,最终得出最佳答案的横向思考能力。

另外,在学生进行解题后,还应该教育学生通过反思、优化总结归纳出解题经验,提炼真正有用、高效的数学思想方法。

想要学生能够真正具备拥有独特的数学思想方法还是需要一个反复练习、不断磨砺的过程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实践,与学生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形成个性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总体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杰 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改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方式[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5)。

第9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体性教学;策略运用

学生是学科教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素养,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教学理念、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以及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是坚持在“以生为本”这一理念、“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这一目标要义基础之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学习新知、探知问题、解答疑惑等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学习主动性、探知能动性等方面主体特性得到了有效锻炼和培养。当前所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学习素养培养的要求以及学习情操培养的目标等方面,归根到底就是对学生主体所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不可否认,部分数学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存在轻视学生主体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如何有效开展主体性教学策略,本人现结合相关教学理念和自身教学经验,进行简要论述,请予指正。

一、坚持情境交融,让学生在融洽教学情境中主体特性得到激发

教育心理学实验证明,学生在良好、适宜、融洽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新知的主动性、探析问题的能动性以及创新思维的积极性等方面,比平常状态下表现的尤为显著。同时,初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个性,尤其更加需要外在情感因素,包括教学情境、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有效运用和设置。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情感激发作为学生主体能动特性激发的首要条件,利用教学情境中的积极情感因子,促发学生内在学习潜能,使学生能够自始至终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主体能动特性的有效展示。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利用一次函数数学知识内容的生活特性,在问题案例设置时,凸显一次函数的生活应用,设置了“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在运动时所能承受的n每分钟心跳的最高次数S(次/分)是这个人年龄的一次函数。根据医学上的科学实践证明,人在运动时,心跳的速度通常与年龄有关,在正常情况下,年龄15岁和45岁的人在运动时所承受的最高心跳次数分别为164次和144次。请你写出在正常情况下,S与n的函数关系式。”这样,学生不仅深刻认识到了一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还使内在情感得到刺激和激发,带着积极情感主动参与问题解答活动,主体能动特性得到有效释放。

二、注重实践锻炼,让学生在探析问题案例中学习技能得到提升

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和要求,并且培养策略和方法的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标准。众所周知,学生主体学习能力培养,需要教师提供学生进行锻炼的平台。问题案例为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提供了良好载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实践,将问题案例作为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在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答问题过程中,主体特性得到有效彰显,学习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学习能力培养渗透到问题教学活动中,设置“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1)ABE≌CDF;(2)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具有探究特性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开展问题探析活动。学生在探析问题条件内容时,认识到这是关于运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问题案例,解答的关键在于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内容,构建全等三角形的等量关系,同时,借助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构造符合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何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研析活动。这样,学生在此案例教学活动中,不仅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主体特性在有效探究思维中得到有效展示。

三、彰显评价功效,让学生在师生双边反思中学习习惯得到养成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改正、不断前进的发展过程。主体性教学策略的运用,就是让学生在自我剖析、自我反思过程中,学习能力更加提高,学习素养更加深厚,从而实现学生主体学习素养和品质的有效树立。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评价教学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双边反思、评析活动,让学生在双边互动过程中,在他人正确指导下,实现学习习惯的有效树立。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活动反馈评价环节,教师紧扣该节教学目标要求以及重难点内容,在针对性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基础上,让学生个体之间现行进行自我反思活动,对自身在解答全等三角形案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和分析,初步找寻出进行有效改正的举措,同时,同桌学生之间进行自我互评,让同桌学生结合解题经验,进行有的放矢的指正,从而实现评价指导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学生主体活动效能提升提供合理化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