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法治意识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治意识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治意识现状

第1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一、高等院校依法治校定义及内涵

依法治校作为一种现代大学管理理念,已逐步成为高等院校加强管理,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想更好地进行依法治校,就必须从理论上认清什么是高等院校依法治校及其内涵。所谓高等院校依法治校,是高校办学和管理的一种模式,具体指高校管理者依据与高校有关的法律规范和高校自定的规章制度,通过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高校的各项事务进行全面管理,依法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使高校的管理和运行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治校方略。

二、 高等院校依法治校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依法治校工作中的不足也逐渐显现。

(一)规章制度不健全,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依法治校要求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均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受法律的影响和制约并由法律来进行指引和导向。在实践领域,一方面,直接规范大学办学活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严重滞后和不足。特别是一些关于高等教育的法律、行政法规存在某些规定失之偏颇的情况,部门利益保护色彩较浓, 强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权力,忽视高校的自主办学和人格独立,严重影响教育法律、行政法规在高等院校的准确适用, 影响其权威性。另一方面,大学内部建章立制工作不到位,内部规则真空较多,很多高校的规章制度在制定时都缺乏法治观念,可操作性不强。

(二)管理体制落后,民主精神缺失

民主是高校法治的基石,缺失民主,高校法治的培育就缺少了土壤和气候。不幸的是,目前传统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人治”痕迹明显,大多数管理模式还是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主,民主精神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在高等院校管理机制上“官本位”现象严重,权术重于学术,对学校主体教员的重视比较缺乏,使得高校行政权力泛化并过于集中在学校一级,导致行政权力过于干涉学术自由,并用效率化的行政衡量尺度来要求教学与科研工作,从而导致学术研究人员轻视学术力量,丧失学术信仰,出现大量急功近利的学术欺诈事件。

(三)执行与监督机制不完善,师生权益未得到应有的保护

高等院校执性监督的根本目标是监督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提高其依法治校水平,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这不仅需要体系完备的一整套规章制度的保障,更需要高校管理者具有一种内在自觉的制约。如果高校的管理权力缺少这种民主的监督和制约,就有可能会偏离法治轨道,使得依法治校的目标难以实现,从而影响到高校的发展,甚至危及学校的生存。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很多高校仅仅是在规章制度制定的环节上强调进行监督,即理论层面已经相当完备,但可操作性和执行性不强,缺乏具体的监督机制保障规章制度的执行环节。既没有明确的监督方式和监督程序,也缺乏对监督不利应承担的责任的规定,这些都造成了监督机构监督不严,很难发现和纠正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没有起到真正维护师生权益的作用。

三、推动高等院校依法治校建设所需要的条件

建立健全完善的高等院校依法治校体系,推动高校依法治校更快更好发展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一)健全规章制度,确保有法可依

高校法治需以制度先行,以制度为法治的基石。一整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校评价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首先,高等院校需要依法科学地制定学校章程。自古有言,“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章程就是高校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高等院校管理和运行所要遵循的根本大法。依法制定和实施学校章程,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全面实行依法治校的重要保证。其次,依据学校章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即具体规范各项工作的操作细则和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是学校章程的进一步细化,以具体设定人们应尽的义务,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人们的权益,从而使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得到完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二)强化法治观念,健全民主管理机制

管理体制的僵化和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的是管理者的法治意识和观念的模糊,没有将法治精神和理念内化为其自觉行为,运用实施到管理的过程中,导致很多高校依法治校的“行政本位”色彩过于明显。因此,法治观念的强化和法律信仰的树立是健全高校民主管理机制的前提和保障,也是高校依法治体系得以构建的关键。只有将法律文化信仰深深植根于高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的心中,渗透入他们的血液里,使得信仰法律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文化氛围才能孕育出具有民主法治信仰的管理者,才能构建出一个使得广大师生能够自由探索、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民主管理机制。

(三)完善监督与内部约束机制,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依法治校工作不仅要靠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来保障,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来确保运行。高校应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形成强有力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在完善监督机制的同时,高等院校还应该积极实行内部约束机制,以确保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落到实处。同时,充分发挥纪委、宣传、工会等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群众举报、接待和舆论监制度。通过外监内控并结合多项配套制度和具体程序的联合监控模式,使依法治校能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德刚.高校依法治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第2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关键词] 植物检疫执法;存在问题;对策

一、体系现状

玉溪市植保植检体系由市级和8县1区的植保植检站组成。2004年9月24日华宁县植保植检站成立(具有独立的法人机构),至此全市8县1区植保植检站全部成立,成为具有独立的法人机构事业单位。全市植保植检站是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授权的农业植物检疫执法机构,到2011年初实有职工85人,有专职检疫员78人。承担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植物检疫知识,依法开展植物检疫对象普查,实施产地检疫,省内调运检疫和受云南省植保植检站委托开展省间调运检疫邮政检疫及签证。玉溪市常年输出或输入的各类农作物种子及农产品数万t以上,经玉溪市和各县区植保植检站按照检疫条例的要求,对辖区相关单位生产的烟草、小麦、水稻、玉米、蔬菜、油菜、水果、花卉等种子及苗木和植物产品进行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而签发的调运检疫证书每年平均在4500份左右,30000多t。其中各类种苗检疫签证平均180个批次左右,平均200多t,产地检疫平均23万亩次左右,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涉及面宽,影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烟草、蔬菜、油料、水果、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植物和植物产品调运频繁,调运量不断增大,增加了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入侵和国内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我市的风险,如何保护我市种苗繁育基地以及每年300余万亩次大面积农作物不受疫区检疫对象的威胁而处于安全生产,是摆在我们农业植物检疫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是必须要做好农业植物检疫工作。

二、当前植物检疫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植物检疫部门性质与其职能不相符

根据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植物检疫任务”。农业植保植检机构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农业植物检疫行政执法主体,是国务院批准的十三个统一着装的行政执法部门之一,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参照公务员(以下简称“参公”)管理条件规定,农业植物检疫人员理应“参公”管理。和农业植物检疫具有相同性质的从事林业植物检疫的玉溪市及县区的有关森防站也已经“参公”管理。为此,各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也向有关部门报送过“参公”管理材料,但迟迟未纳入“参公”管理,由此造成植物检疫人员身份尴尬,没有像公安、工商、城管等行政执法部门那样众人皆知,在执法时没有强有力的行政支持,由此严重影响到农业植物检疫行政执法和植物保护公共管理职能的发挥。

2.从事检疫工作的人员少,基层工作繁杂,执法强度不够

一是虽然现阶段玉溪市各县区植保植检站有专职植物检疫员证的人员多的10~14人,少的也有4~5人,但实际做植物检疫工作人员还是很少,有名无实,主要是以农业技术员的身份出现。二是县区植保植检站承担的工作内容多,工作繁杂,多个头绪,难以兼顾植物检疫执法,日常工作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很少有时间去种苗基地、种子市场、植物和植物产品生产基地等进行执法检查,执法强度不够。

3.检疫队伍不稳,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一是全市八县一区植保站有专职植物检疫员证的人数不算少,但还有一部份人原本不是学专业技术的,也没有接受过植物检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培训。二是近几年植物检疫培训主要着重于法律、法规的培训,检疫业务技术方面较少,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检疫人员知识老化,检疫对象不断更新而难识别,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检疫工作的中应用,一些人难于适应。四是有些县的专职检疫员调动过于频繁,造成检疫队伍新手多,业务衔接缺位、断档,植物检疫工作面临着的队伍不稳,各县工作开展不平衡,难于适应植物检疫工作的需要。因此,急需加强业务知识、业务技术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专职植物检疫人员业务素质。

4.植物检疫执法技术设备和手段落后

一是调查鉴别方法落后,植物检疫执法开展有害生物调查时,靠手查眼看,凭经验。二是执法基础条件差,无植物检疫实验室,地方财政基本没有安排植物检疫专项经费。三是检疫技术设备和手段滞后,全市市级和八县一区植保植检站没有专门检疫实验室和检验室,甚至连最基本的显微镜、解剖镜和必需的标本都很少,给检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很难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疫情形势需要。

5.调运检疫覆盖率不高,开具调运检疫要求书的少

一是玉溪市地处云南省中部,交通发达,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遍布全市,现代物流业也飞速地发展,快递公司如春笋般涌现。应施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流通分散,渠道复杂,虽然邮政、铁路、民航部门调运植物及植物产品时需要出具植物检疫证书,而个体公路运输和快递公司则不需要。因此,在调运时检疫实施难度大,调运检疫覆盖率不高,调出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检疫签证的少。以2010年为例:我市有二个县植保植检站没有开具出一张检疫证,另外有三个县每年检疫签证仅在10份以下。二是不开具调运检疫要求书。有的调种单位、企业和个人从外地调入种子、苗木前不向当地植物检疫部门提出申请,不开具调运检疫要求书。种子调入时,不向种、苗调出地的植物检疫机构报检和开具植物检疫证书。随着种苗市场的放开,经营单位网点的增多,玉溪市每年都有大量的种苗调入,这样就不知道外来种苗的来路和去向,给当地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增添了风险,给监控增加了难度。

6.产地检疫开证不多

产地检疫是国内植物检疫的重要手段,也是把住检疫关的首要环节,是一项基层检疫工作,是其他各项检疫工作的基础,尤其是在当前检疫技术较落后的情况下,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规种子生产、繁育主要集中在农业系统内部的单位(种子站、农技推广站),商品生产又以农户为主,常出现开展产地检疫好办,开产地检疫证书难,收产地检疫费更难的情况。以玉溪市近几年情况为例,每年签发的调运检疫证书平均在4500份左右,产地检疫平均23万亩次左右,但出具的产的检疫证书平均不超过5份。

三、发展对策 ?

1.加强植物检疫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植物检疫工作涉及面广,为此,必须加强植物检疫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加强同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以及邮政部门的联系,广泛深入开展植物检疫的宣传活动,组织对乡村干部、种植业大户、果园承包户、育苗育种户等相关人员技术培训,利用互连网、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向社会广泛宣传植物检疫知识,引导农民、企业、生产商等认识植物检疫,增强社会各界对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植物检疫的良好氛围。

2.切实抓好植检机构和队伍建设

加强检疫队伍建设,是做好检疫工作的前提。检疫队伍建设,首先是要稳定。植物检疫工作是一项业务性非常强的工作,专职检疫员必须有相当的执法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每个县植保植检站至少应有3~4人以上专门从事植物检疫工作的专职检疫员,以稳定植物检疫队伍,提高能力素质,提升执法能力,树立植物检疫队伍新形象。要增加对检疫机构和设施投入,建立植物检疫实验室,增加必需的检疫设备和设施等,加强植物检疫机构建设,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保证植物检疫事业的兴旺。

3.强化专职检疫员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开展植物检疫系统专职检疫员的培训、学习、考察制度。随着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的不断入侵,基层专职检疫人员迫切需要及时掌握、更新相关的信息和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培训,熟悉并掌握应用植物检疫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植物检疫知识和技术,不断地提高专职检疫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4.做好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疫情普查

通过疫情普查:一是可以摸清疫情发生的底细,有利于控制疫情。二是有利于及时办理对应检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调运检疫。三是可以根据疫情发生情况,按《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正确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四是可以提高专职检疫员的业务水平,并为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课题研究打下基础。疫情普查每年都要进行,对已发生的重大疫情要设立疫情监测点定期检查,建立疫情档案。

5.做好日常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

一是产地检疫为基础。对辖区内所有种苗繁殖单位和个人,不论是农作物还是花卉、苗木、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苗基地都要进行检疫。就是说,凡是作栽植、播种、出售的繁殖材料都要经过产地检疫。二是调运检疫要严格。凡是向外调运的种苗和属疫区的植物产品一定要经过严格检疫,确认不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后,方能出具调运检疫证书。三是从外地大批量引进种苗的,调种单位、企业或个人必须事先向所在地植保植检站申报,植保植检站要认真核实种苗提供地疫情,确认没有发生疫情,方可出具检疫要求书。四是对调运进来的种苗一律要进行复检或隔立试种,证明不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危险性病虫杂草的,方可扩散种植。

6.加强检疫对象的疫情监控

坚持不懈地做好以稻水象甲、菜豆象等为主的疫情监测工作,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封锁、早扑灭,将疫情扑灭在萌芽阶段。

7.提高和完善《全国植物检疫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

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近年开发了《全国植物检疫计算机管理系统》,给植物检疫机构提供全新的工作平台,并不断升级改进完善,使植物检疫进入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体现出科技创新和进步。一是规范植物检疫行为,杜绝检疫行政执法中的程序错误。植物检疫证书是植物检疫机构执行植物检疫任务所出具的一种法律文书。《全国植物检疫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确保了法律文书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方便检疫资料信息的保存、统计和传输,减少了过去手工填写带来的不规范、出错多甚至伪造情况的发生。二是实现全国植物检疫工作的办公规范化、信息数字化、管理网络化,把植物检疫的技术和管理推向新的高度,增强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预警能力。?该系统区域性联网,方便掌握本辖区内专职检疫员的情况和产地检疫、调出的植物和植物产品调运检疫签证以及全国各地调入本辖区的各种植物和植物产品的品种、批次、数量调运检疫签证等情况,对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提供了较好依据和帮助,减少了过去盲目性,也加强了专职检疫员和检疫工作的监督管理。全市各县区植保植检站正在努力学习提高和完善该系统的应用水平,不断地总结经验,使玉溪市植物检疫工作的开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8.给植物检疫部门重新定性

建议对各级农业植保植检机构在定性为国家行政执法单位的同时,机构人员依法参照公务员管理,明确植物检疫人员的国家公务人员身份,使他们安心执法。

9.组织交流学习

建议全省各地植物检疫人员经常组织一些交流学习活动,一些地方出现的问题,可能在另外一些地方已经得到很好地解决,这样植物检疫人员通过相互学习,了解借鉴其他地区执法过程中取得的好的经验做法,取长补短,提高执法水平,从而推进植物检疫事业的发展,有效地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

10.高素质的专职植物检疫员队伍,是顺利开展检疫工作的可靠保证

所谓高素质的专职检疫员应该具备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不具备这样条件的人是难于胜任这项工作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植物检疫员队伍,是顺利开展检疫工作的可靠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玉溪市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任重而道远,对未来玉溪市现代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

第3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医院智能化内涵

无锡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沈崇德介绍道,医院智能化系统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拓展,逐步融合了管理、临床和后勤管理,包括智能建筑等领域。而医院智能化系统的范围在业内实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医院智能化系统包括了医院信息化与建筑智能化两方面的内容,而医院改扩建或传统意义上的智能化更关注狭义的医院智能化系统,即信息基础设施的设计、部署与建设,机电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与建筑功能关联的医院专项应用系统等,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等核心应用系统的有效应用和未来拓展奠定基础。

医院智能化系统的主要构成

据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陆伟良介绍,医院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是综合性的医用工程,它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总集成,每一系统又包含丰富的子系统,相互融合,构成了完整的医院智能化系统。只有医院智能化建设才能实现医院数字化的最终目标(图1)。

对于医院智能化系统分类,沈崇德介绍,目前方法有多种,若按医院智能化子系统的技术类别,可将智能化系统细分为七大类子系统,主要包括:

网络通讯系统

网络通讯系统是计算机系统最基础的硬件设施。该部分为其他智能化系统提供可靠的通讯传输通道和网络平台。主要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存储系统、信息安全系统,还包括语音通讯系统、数字网络时钟系统等。

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针对医院人员流动量大、身份复杂、易发生偷盗等安全事件,以及医患纠纷发生后无法取证等一系列问题而设计建设。主要包括:智能数字电视监控系统、实时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巡更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消防安全管理系统等。

多媒体音视频系统

多媒体音视频系统主要是有关音频和视频的子系统的集合,包括医院多媒体会议系统(行政办公会议室、学术报告厅等)、媒体显示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和公共广播与背景音响系统等。

楼宇自控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是监控医院大楼主要机电设备,为医院创造舒适环境的系统,起到节能和科学管理的作用。其主要由楼宇自控系统、抄表计量管理系统、智能空调节能管理系统和智能灯光控制管理系统、医用气体监测管理系统、医院物流传输管理系统、楼宇智能集成管理系统等组成。

医院专用系统

医院专用系统是提供医疗特定功能的智能化系统,其与医院的业务和流程关联紧密,专业性非常强,主要包括:呼叫系统、分诊排队系统、整体数字化手术部及手术示教系统、探视系统、母婴匹配与婴幼儿防盗系统、病患定位系统、一卡通系统等。

机房工程

机房工程主要由信息中心机房、安防消控中心机房、楼宇机电设备管理机房、楼层接入机房等组成。包括机房布线、不间断电源、防火、防雷、防静电、智能监控等系统。

医院信息化应用系统

医院信息化应用系统可分为医院临床信息体系、医院运营管理信息体系、医院客户服务信息体系、医院知识管理信息体系、医院后勤保障信息体系、区域医疗协同信息体系、物联网应用信息体系等,每个体系涉及一系列应用系统,如医院运营信息体系主要是围绕医院人流、物流、资金流管理和日常运营相关的子系统,包括HIS、HRP、OA等一系列子系统。

医院智能化现状

对于我国医院智能化发展现状,沈崇德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医院开始应用计算机参与医院管理,由单机系统逐步发展为网络系统,由“以财务结算为中心”的业务管理系统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过渡。21世纪初开始,医院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普及,几乎涵盖了所有医疗机构,信息化在医院的应用领域由管理向临床、科研、教学、后勤等领域拓展,由信息应用的条线分割向大规模一体化开放式的医院信息体系建设发展,由单个医院向区域医疗协同发展,由单纯的数据采集存储向基于数据挖掘的智能化方向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为医院数字化打开了另一片更为宽广的空间。

医院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高度发达,提供高质量的医疗资源以服务民生,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共识。新医改中,更是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用信息技术提高医疗资源的管理水平,以此为契机,智慧医院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建设的热点。

第4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院制剂室;临床药学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药品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国家加快制药企业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步伐,医院制剂室呈现出逐步减少、萎缩或转变功能的局面。医院制剂室的存否成了困扰医院管理人员的问题。但事实上制剂室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医院制剂在保障患者健康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巨大作用。我认为医院制剂室应正视自身在医院建设中的位置,除了管理好制剂的配制生产外,还应加强其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管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为医院的建设、人民的健康、人才的培养多作贡献,从而体现制剂室的价值。

1 医院制剂室的现状

1.1 医院制剂室的规模不断缩小

近十年,经过两次的《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换发和制剂品种的再注册,医院制剂室呈整体规模缩小的趋势,制剂品种也大幅减少。江都市原有制剂室三家,现仅剩一家。

1.2 制剂室的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除扬州市苏北医院外,扬州市其他医院制剂室和江都的医院制剂室具有高级职称资格的药师非常少。由于受研究资金、设备条件、技术力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难充分体现医院制剂的特色,只能停留在制剂供应型的低水平上。制剂、药检人员很少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主要靠自己看书或上网查阅资料,缺乏新知识的补充。

1.3 制剂成本的不断上升

近几年来,除了单位职工的工资收入、水电费用等提高外,制剂原辅材料、药品包装材料的费用每年也大幅提升,致成本拉升,不堪重负。有些原料如尿素、间苯二酚、升华硫等,价格一下上升了几倍甚至十几倍。药品包装材料如外用软膏盒和外用液体瓶的价格也涨了2~3倍。

同时,医院制剂零售价低,一般不超过10元/瓶(盒)。根据物价部门有关规定,制剂利润仅为5%,严重影响了单位经济效益,致使有些规模较大、人员多的制剂室难以维持,只有减员或缩小规模。

2 加强临床合作方面的管理

2.1 给临床带来方便

制剂是药品供应市场的有效补充。一些临床中长期应用、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处方,由于用量较小、效期较短,使得制药企业无法成批量生产,同时由于其利润太低也不愿生产;另外,为了治疗的方便,临床常需要特殊规格的药品,如30g:4.5g的尿素乳膏等,医院制剂可很好的解决此供需矛盾。医院制剂具有其自身的生存空间。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优良药房工作规范(GPP)均明确规定医院应根据医疗、科研的实际需要及时准确制备制剂。

由于医院制剂密切结合临床、品种多、规格齐、易于改进提高、适应性强、能及时满足临床医疗、科研需要,深受医师欢迎;且大多制剂价廉物美、疗效确切,也深受患者喜欢,如我医院生产的醋酸地塞米松搽剂、洗发浆等。与此同时,医院制剂因为存在较简单的外包装、较少的运输损耗、较低的库存费用、基本无宣传广告费等,因而具有较低的价格,这将给社会上一些弱势群体提供较大的帮助。

2.2 与临床合作的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制剂虽然具有临床优势,但由于临床与药剂科各为相对独立的部门,医、药师之间缺乏交流,临床信息常常不能及时反馈给制剂室。针对此情况,药剂科应加强管理,积极创造机会,加强医药师之间的联系,充分组织和调动药剂人员积极性。除了制剂室的药师应积极主动的跟临床医师联系,还应充分利用药师走进临床及召开药事委员会的机会,广泛采纳各临床科室的建议,尽力满足临床需要,共同为人类的健康作一份贡献。事实证明,制剂室与临床的有效配合,往往能产生较大的成就,如我医院生产的醋酸地塞米松搽剂就是医药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加强制剂室与临床合作方面的管理,将会给医院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带来帮助。

3 加强医院制剂室科研方面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在科研方面的优势

3.1 科研方面的优势

制剂室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新剂型、新技术的实验场所,在科研中也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医院制剂在药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由于直接与患者接触,对现代制剂的发展方向较为敏感,注重科研和创新,将药学、临床和生产科研三位一体,互相适应和提高,是医院制剂室的优势。在实践中,应充分运用现代药剂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辅料,开发新制剂,满足临床科研需要。市场上专科制剂相对缺乏,特色品种也不多,医院既有临床优势,又具备科研能力,完全有可能开发一些新品种专科制剂,如研制一些透皮剂、膜剂、洗剂等满足于皮肤科的需要。对一些临床应用不很合理的制剂进行剂型改造,实现医院制剂“使用方便、携带方便、贮存方便”,充分发挥医院制剂具有的信息密集的独特优势。

医院制剂大都源自临床,并经临床多年验证,具有确切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为研发新药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能减少研究费用,缩短研发周期。不断研制开发临床切实有效的新品种、新制剂,不但能增强医院药学的服务功能,培养和锻炼人才,满足临床需求,而且将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为医院创造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医院制剂为临床、为患者优质服务的目标。

3.2 制剂室科研方面的管理

首先应加强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受重医轻药的影响,医院制剂室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日常工作仅以保障供应为主,缺乏相应的培训和业务交流。许多中、高级职称的药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简单的药品分装与包装工作,业务知识仅局限于现有制剂;制剂室人员与药剂科人员对调过频,使其难以静心钻研业务等,由此造成制剂室技术力量薄弱,难以取得突破。通过专项培训、进修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参加学术交流、举办业务讲座等途径加快人才培养,解决知识老化和新技术匮乏等问题,以适应医院制剂发展的人才需要。其次,应加强协调,药剂科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调。制剂室在进行科研设计时需要得到药剂科、临床药学的配合。另外,应加强医院之间的交流,捕捉最新信息、指导制剂工作,避免科研重复和走弯路。第三,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医院制剂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加强管理,充分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挑战,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承上启下,为祖国的药学事业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S]·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S]·

第5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对策

2008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也造成了相当影响,对外贸易更是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其中也包括对服务贸易的冲击。在此形式下,我们需要审度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等待经济回暖,获取国际竞争中更大更强的竞争优势。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增长迅速,从1982年的44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07年的2560亿美元,25年间增长了57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扩大到4.0%。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以后,中国加入WTO,更是促进了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快速增长。到2007年,中国已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7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同时取代法国,成为第5大服务贸易进口国。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0亿美元,其中出口1270亿美元,进口129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为3.9%和4.2%,比2000年的出口额301亿美元、进口额359亿美元分别提高了321.9个百分点和259.3个百分点。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率均大于世界同期进出口增长率,这反映出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增长远超出了世界同期水平。另外,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整体上要高于进口增长率,特别是2004年后,出口增长率稳居进口增长率之上,且差距有逐年拉大之势,这说明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能力在不断加强,服务贸易逆差有望逐年缩小。

二、中国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滞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从总量看,规模明显不足,进口大于出口;从质量看,服务水平偏低,竞争力不强;从结构看,传统服务业较为发达,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明显落后;从市场看,国内市场存在垄断,国际市场狭小。

(一)占本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低

21世纪初至今,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已基本确立。到2007年,中国已是世界贸易排行榜上第3大进口国和第2大出口国,进出口额分别达到9560亿美元和12180亿美元。但是,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却与整体经济实力显得不协调。2001-2007年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始终维持在10%左右,而同期,美、英等发达国家已分别达到了27%和33%左右,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也达到了20%以上,显然,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二)服务贸易频为逆差

在21世纪已过去的7年中,中国的服务贸易一直为逆差,进口额大大高于出口额。2000年,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达到了58亿美元,且在2000-2004这5年中一直保持着疯狂增长的势头,2004年,逆差额曾一度达到95亿美元,从2005年才开始小幅回落(除2007年回落幅度较大)。总体而言,中国的服务贸易还有很大一段需要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出口服务贸易,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国际竞争力低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引入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指数(Net Export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这两个概念。

RCA指数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地位。如果RCA2.5,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1.25RCA2.5,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0.8RCA1.25,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0.8,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弱。由表1可见,在2000-2007年间,中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一直小于0.8,这说明目前中国服务贸易缺乏比较优势。

NRCA指数在剔除了服务业内部贸易、分工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基础上,反映一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两方面对其竞争力的影响。用该指数判断要比其他指数更能真实反映出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情况。NRCA大于0表示存在竞争优势,指数值小于0表示存在竞争劣势,指数值等于0表示贸易自我平衡。竞争力大小与指数值成正比。由表1可以看出,近8年来,中国NRCA指数在-0.03和-0.02之间徘徊,说明中国处于比较劣势,在上竞争力较弱。

(四)服务贸易行业发展良莠不齐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引入“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 Power Index)”这个概念,简称TC指数。TC取值为(-1,-0.6)时有极大的竞争劣势,取值为(-0.6,-0.3)时有较大竞争劣势,取值为(-0.3,0)时有微弱竞争劣势,取值为(0,0.3)时有微弱竞争优势,取值为(0.3,0.6)时有较强,取值为(0.6,1)时有极强竞争优势。

从表2可以看出,2000-2006年,从各个具体行业上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良莠不齐。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TC指数一直保持在正数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且旅游业的竞争力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态势,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行业。而一向被认为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服务的TC指数却一直呈负数状态,这是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远洋集装箱运输盛行,运输服务越来越偏向于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方式转变,而中国在资本、技术两方面的基础一向比较薄弱,越来越显现出相对的比较劣势。通讯服务在目前的市场机制下,其垄断优势已不能再构成竞争优势,所以TC指数大多数为负数。建筑服务的TC指数从2002年开始有所改善,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建筑行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大多时间内呈现出正数状态,其优势的获得主要是靠国家政策性垄断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在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领域,TC指数绝大多数为负数,反映出中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比较低。

三、对策

中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整体规模增长迅速,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但中国现阶段仍然只是一个服务贸易大国而非服务贸易强国,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小觑的,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阻碍中国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中国服务贸易这一发展现状,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服务贸易,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促进外贸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为了提高服务贸易在中国外贸结构中的比重,从大环境上来说,首先需要政府为服务贸易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其次,我们可以借鉴中国在发展货物贸易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例如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流入,充分利用外资投入的外溢效应来促进本国服务贸易发展;再次,发展在制造业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服务业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举措;另外,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在中国沿海一些拥有优良港口条件的城市,可以发展航运和仓储等服务出口;在IT技术人才和企业集中的城市可以发展承接软件外包服务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搭建服务贸易出口促进平台,举办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会议、论坛、培训和展览。这些都有利于引导工业经济向服务贸易经济转型,促进外贸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二)多方式、多渠道促进服务贸易出口

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首先要加强对外谈判,提高目标市场国家对中国服务产品的市场准入程度,为服务出口提供动力和保障;其次要巩固传统市场,打开新兴市场,所谓传统市场主要是指美、日、中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则包括墨西哥、巴西、印度、印尼等这些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再次要确保中国服务贸易行业的综合出口实力,即一方面维持中国相对而言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服务行业的出口,另一方面加快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及其出口。除此之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增强、市场壁垒总体呈现减少趋势的今天,中国可以通过培育引导、鼓励有实力、有能力的服务业企业走出国门,拓展海外服务市场,增加服务贸易出口。还可以利用中国具有较强实力的货物贸易带动服务贸易出口。总而言之,结合国情,中国可以采用多方式、多渠道来促进服务贸易的出口。

(三)实现服务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缩减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可以从转变服务贸易增长方式着手,即让服务贸易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出口收入的增长真正建立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而不是靠劳动力、资源的大量投入。同时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在发挥优势,进一步扩大劳动、资源密集型服务的出口时,也要对那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加以适当的保护,使其尽快发展并渐进对外开放。今后中国服务出口的大方向应该是:劳动、资源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为辅两者并举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一般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为辅。

(四)有步骤地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

在中国,破除服务贸易市场的垄断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中国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比,起步晚,总体发展水平低,许多行业仍处于幼稚时期。同时服务市场发育不完全,服务企业竞争力弱,再加上服务业本身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广泛性等特征,不可激进的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而是有步骤的逐渐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在保障本国经济健康稳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比例来开放服务业。有步骤地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才能保证中国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自由化、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中安全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中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特征与原因分析[J].涉外经济,2002(10).

第6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关键词】X射线高压发生器;任意波形发生器

一、前言

X射线高压发生器主要分为工频、高(中)频高压发生器两种。其中,如图1所示,工频高压发生器直接由网电源供电,网电源经初级调整后,经高压变压器升压后,将电压调节至指定高压范围,最后经过高压整流而得到相应的高压输出波形,所谓波形的不同主要取决于整流的方式。

如图2所示,高(中)频高压发生器的网电源供电仍为50Hz的工频交流电压。工频交流电压先经整流变为直流电压后再经高频直流逆变器转换成高频电压(一般在10KHz-100KHz),接下来经高频升压变压器转换成高频高压交流信号,最后经高压整流得到直流输出。输出电压的控制通过调整高频逆变器的脉宽或频率的方式(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PFM或者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同时输出高压经过分压后反馈给反馈比较模块,与预置参考电压Vs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差分电压Vd)作为高频逆变器的控制信号,从而形成输出电压的闭环反馈。高(中)频高压发生器的优势在于:由于升压变压器工作在高(中)频段,因此变压器的线圈匝数和铁芯截面积都大幅度减少,实现了结构小型化。由于使用了闭环控制,控制实时性和控制精度得到较大程度提高,输出电压稳定,重复性好。

在基于光感应方式的非介入式X射线kVp表的检定/校准过程中,应该在不同管电压波形(如恒定直流、单相半波整流、单相全波整流、三相六峰整流、三相十二峰整流等波形)的X射线辐射环境下对非介入式高压表的量值进行校准[1]。而现有技术无法在同一台高压发生器上产生上述多种高压波形,因此在上述现有技术条件下,校准一个非介入式X射线高压表至少需要四台以上不同波形的X射线高压发生器来产生规定的管电压。

二、系统原理与实现方案

在一个周期内,X射线高压发生器的高压输出的有效值是由其传递的能量决定,而经过逆变-升压-整流后,在T周期内的电压能量由下式给出:

其中,U(t)为瞬间电压。对于PWM逆变器,可以通过调整脉宽来调整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传统的高频发生器的电压调节主要通过PWM闭环反馈控制实现。对于常规的X射线应用,预置参考电压Vs为恒定值,而输出高压通过分压器后得到反馈电压Vr,Vs与Vr分别连接PWM控制器的正向、反向输入端,其差分值驱动PWM逆变电路的脉宽调节电路,通过高压升压变压器并整流后得到闭环反馈输出高压。

为实现输出高压的电压变化,本文在传统的高频高压器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主要的区别是将预置参考电压Vs由恒定值输入改为可变量电压输入Vs(t),该电压信号由数字电路通过D/A转换产生,通过CPU实现波形的任意控制。

图3是本文所述高压发生装置的示意框图。其中,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单元包括:用于进行功能控制和数据处理的中央处理单元;存储数字与预置电压信号相对应的数字离散数据的存储单元;以及将数字离散数据转换成模拟波形信号的数模转换单元。此外,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单元还包括用于输入设置参数的用户输入单元。

用户可以通过用户输入单元设定预置电压信号的波形参数(波形的类型、电压、频率),中央处理单元根据上述参数直接形成数字离散数据并存储在存储单元,或者预先通其他方式计算并存储在存储单元中。数字离散数据通过D/A转换单元转换成模拟形式的弱电压波形信号Vs(t),并通过外部接口(I/O口、通讯接口或者网络接口)输出到反馈比较单元,代替原有的稳压预置直流电压Vs。

在使用时,工频交流电压先经整流单元整流变为直流电压,再经直流逆变单元转换成预定频率的中间交流电压,接下来经变压单元升压为交流高压信号后输出。输出电压经分压后反馈给反馈比较模块,与预置电压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差分电压Vd)作为直流逆变单元的控制信号,直流逆变单元依据预置电压波形信号和采样信号的比较结果调制交流电压的波形,由此实现闭环反馈控制。

在本方案中,预置电压波形的电压范围由反馈比较单元的输出而决定。反馈高压信号通过纯阻性高压分压器以10000:1的比例将X射线球管的高电压信号分压为低电压信号[3],考虑到医用X射线高压输出的最大电压为180kV,预置电压波形的电压范围应小于18V。对于采用双路功率推动的高压发生器,其电压输出是正负极性的,需要设计两路同步的弱电压信号发生器,所对应的逆变器、高压升压电路、高频高压整流及高压测量电路均需要双路严格同步。

用于激发X射线的高频高压发生器的逆变器一般工作在5kHz-100kHz的范围,振荡器的频率越高,PWM的反馈延迟越小。反馈环路的总时间延迟ΔT主要取决于PWM比较延迟、IGBT驱动延迟,系统的最大有效反馈环路的采样率为ffb=1/ΔT,据根尼奎斯特定理,输入数字波形信号的带宽应为ffbd的1/2。

三、讨论

本文在基本不改变高频高压发生器的原有电路的基础上增加数字化可编程的任意波形信号发生装置,使用该装置对高频高压发生器反馈部分的预置参考电压进行调制后,高频高压发生器的高压输出由单一的稳压直流输出(当然存在一定的纹波和过冲、振零)变为与调制信号波形相同的高压输出波形。因而本文的高压发生器不受原有高频高压发生器输入交流电源制式(单相220V或三相380V、50Hz或60Hz)的影响,不受直流逆变器工作频率、工作方式(桥式逆变、半桥式逆变或单端逆变)、开关元件类型(可控硅或IGBT)及调制方式(PFM或PWM)的影响。实现了各种不同波形输出,可以是波形带宽在直流到高压发生单元高频逆变单元工作频率二分之一范围内的任意波形。本高压发生器可以仿真工频高压发生单元的波形(包括常见的单相半波整流/单相全波整流/三相六峰整流/三相十二峰整流)、直流、三角波、方波等各种波形。并且由于采用了数字信号发生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系统,输出的任意波形可以通过编程的方式产生,便于使用。

本文所述的数字式X射线高压发生装置设计方案已经运用在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X射线kVp测量仪计量标准装置》中,试验装置可以在同一台高压发生器中输出单相全波整流、脉冲恒定直流等高压波形,可模拟IEC61676标准规定的多种X射线辐射环境。

参考文献

[1]医用X射线机编写组.医用X射线机原理、构造与维修[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

第7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关键词:玉米害虫;防治技术;推广实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072-1

1 县级虫害发生现状和特点

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对于一些新的变化反映则表现得更加迅速。调整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结构,适应新时期发展是发展我国农业的战略任务。这使农作物种植结构、栽培制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经济作物种植品种的增多,我国农作物虫害的种类逐渐增多,经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亦越来越重,为我国的植保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广大农民对植保技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种植结构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广安全、有效的农药,保证都市型农业的安全生产,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差距,发展优质农副产品,迫切需要配套的综合防治技术,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残留污染。这要求我们必须调整思路,转变观念,确保正确指导粮油作物病虫害防治。

随着作物结构、耕作制度和气候因素变化,以及种植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虫害发生规律也发生了变化,要求农业工作者继续巩固和提高主要病虫测报和防治技术,必须建立起完整的植保标准体系。应增强大农业意识、创新意识,要求实施技术措施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扎实开展经济作物、特种作物病虫害预报及防治,做到技术推广有规范,符合现代农业要求,适当减少一些原有的监测项目,强化植保信息与技术服务功能。将县级病虫预测与防治系统科学化和规范化,制定出相应的测报、防治技术规范,有效控制生物灾害,以适应新形势对植保工作的需要。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随着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可持续农业作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同稳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分不开的,要求植保工作者要迅速提高综合治理水平,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在害虫治理的技术推广过程当中,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优势,建立以村级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治社区,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立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培育出满足国际市场要求的产品,不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真正做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粮食作物,尤其是玉米的种植,其害虫的防治方法虽有所改进,但由于基层自身的一些原因,使得县虫害的发生出现了新的特点,尽而使推广农业技术困难较重。特别在农作物病虫防治阶段,农村务农劳力主要以妇女和老年为主,老年人无力到田间进行病虫防治。因此可以实施植保代防来减少错用农药和劳动力缺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我们也看到,它能够加速推广新农药的步伐。

本文选用螟虫作为典型,在县级种植面积占有重要的经济比重,而玉米螟虫在新农业环境下有新现象,一些主要害虫发生规律有了新的变化。螟虫是我国玉米上的重要害虫,俗名玉米钻心虫,玉米螟对玉米伤害甚大。随着玉米栽培制度和品种布局的变革,螟虫的发生程度起伏很大,因此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首要害虫。

生产上对螟虫防治,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办法降低越冬幼虫数量,但由于过分依赖化学药剂防治,使玉米螟对常用药剂产生了明显抗性,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在生产上急需解决螟虫的药剂防治问题,为农业服务,确实势在必行。在我们国家,玉米螟与其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关系很大,必须对其规律及优化的防治新体系进行研究,应明确新的发生规律,为玉米螟的治理做好充分准备,弄清其优势寄生性天敌资源及药剂对寄生天敌的作用,如赤眼蜂对玉米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充分发挥天敌的对它的生态控制效应,有助于对害虫种群的管理。防治方法上最新表现在大量应用新型农药,心叶末期在喇叭口内撒施颗粒剂效果最好,但药剂有效成分、浓度、助剂等差异很大,要筛选出理想的选择性农药,达到减缓抗性的产生,同时做到经济、有效。

2 玉米害虫发生与气候、播栽期的关系

虫情由某县极植保站提供,气象资料则取其气象站。用相异系数对虫情资料作定量分析。螟虫的越冬基数与4、5月雨量的相关,相对湿度越大,产卵量越大,4月中下旬绿肥田、冬闲田提早耕灌,干旱环境不利于卵的孵化及幼虫成活,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办法降低越冬幼虫数量,因此会大量杀死越冬虫。

试验选在上年三化螟发生较重镇进行,以当地常年的播期5/10为基础,试验所用虫情为黄路20w黑光灯灯诱资料。秧苗是其唯一食料,播的早的受害就重,不同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明显,早播的易受到螟蛾产卵的时间段比后播的长,要避开蚁螟侵入的最佳时期,切断螟虫第一代的繁殖基地,将播期推迟到5/20—5/23左右较为适宜,即适期播种三代防治次数能够减少一次。

两种恒温条件下二化螟实验种群的生命表。恒温试验供试虫源采自受灾严重区的螟卵块。用室内玉米种苗饲养法,在GXZ型智能光照培养箱内进行,在解剖镜下数出孵化和未孵化的卵粒,蛹的历期是取刚化的雌雄蛹各15个,成虫是单对产卵,生命表主要参数的计算参数包括种群增长指数、种群的净繁殖率、世代平均寿命、内禀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

结果表明两个恒温处理间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都无显著差异,各虫态的存活率也均无显著差异,蛹重及平均产卵量无显著差异。

玉米螟虫近年来有发生加重的趋势,蜘蛛作为农田害虫天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它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选择对害虫高效而对天敌低毒或无毒的杀虫剂,以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效果,使得各种措施协调,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以收到最佳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有效防治害虫提供指导。如螟蛉特、山瑞、四季乐是较理想的药剂,考虑到药剂对蜘蛛功能团捕食能力的影响,能够很好的协调化防和生防。

参考文献

[1] 宝根,陈桂华,朱彩华.金山区二化螟危害加重原因和防治对策.上海农业科技,2002,2.

第8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论文关键词 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 分析丽水市植物疫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个普查、两个建设、三个检疫、四个加强”的发展对策。

丽水市地处浙江西南山区,下辖9个县(市、区)。全市共建有10个具有法人资格的植物检疫站。现有在岗的专职检疫员58人,兼职检疫员235人。各级植物检疫站自1984年正式建站以来,为保障我市的农业生产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经过22年的运作,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原有的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植物检疫工作,不断传入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将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1丽水市植物检疫工作的新情况

我市植物检疫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一是大部分应检单位由集体转为个体,管理相对人面广量大。由于生产、经营形式的改变,对生产和经营植物及植物产品的管理相对人生产经营情况很难摸清;二是应实施检疫的产品数量增加、面积扩大。植物检疫产品由种子、苗木、种用繁殖材料扩大到粮食、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检疫任务不断加大;三是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几率成倍增加,加大了植物检疫防疫的工作难度,如何防范有害生物的传播和对有害生物的控制、扑灭,对每一个植物检疫工作者来说都是面临的严峻任务;四是随着交通的发展,高速公路不断增加,国道、省道加宽提速,植物检疫公路检查站的作用减弱,应施检疫的产品漏检、逃检数量增加。

2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流通中的检疫问题

一是种子经营单位和个人成倍增加。如景宁县1998年只有农业“三站”的服务公司和县种子公司等4家单位经营种子,到2006年末有各类种子经营单位和个人37家,10年来增加了33家;二是近年来兴办的各种货物托运处,都是个体或者个人承包经营,受理货物时基本不履行植物检疫手续;三是农村集贸市场花卉、苗木销售兴旺,一些经营户无产地检疫证书;四是存在检疫的许多盲点,尽管一些地方已发生检疫性有害生物,但应施检疫的粮食、中药材、饲料、蔬菜、瓜果等产品的经销基本都未办理植物检疫手续。植物检疫工作不仅要搞好科研、生产单位、企业(公司)的种苗基地检疫,而且还要面对庞大的市场。如何加强与相对人之间的联系,进行针对性的检疫管理,是一个新的课题和艰巨的任务。

2.2调运检疫的把关问题

多年来,检疫部门主要依靠铁路、公路、邮政、民航等运输部门的协作配合,并通过公路检查站的设卡来开展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调运检疫把关。而现在交通运输单位发展迅速,一些部门注重经济利益,淡化了检疫意识,往往以减轻货主负担为由,放松了对货主的法律约束,减化植物检疫手续,从而出现了违章调运现象。另外,随着高速公路的增加和道路设卡检查作用的逐渐减弱,强制性手段少了,增加了把关难度。由于违章调运,丽水市范围内已发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已达7种,外来有害生物如加拿大一枝黄花等也相继传入,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2.3执法监督机制和植物检疫体制问题

现在的植物检疫体制分成内检与外检。内检又分为农业和林业二块,因而在具体检疫业务上存在着脱节和扯皮现象,在政策处理上标准不一,给检疫业务的开展带来很多问题。如国外水果近年来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大部分未经植物检疫机关审批和检疫,往往通过外贸联营转口内销。按现在体制,这个问题只涉及到外检,一旦“检疫失控”,国际危险性害虫如地中海实蝇等就会传入。而问题的解决,除了检疫立法外,有赖于建立植物检疫的监督检查机制,变被动检疫为主动检疫。

从当前植物检疫的体制现状来看,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机构设置多样化。我市基层植物检疫站设置有三类:与植保站合署称植保植检站;单独设置为植物检疫站;在农业执法大队增挂植物检疫站牌子。二是专职检疫员调动频繁,力量薄弱。全市10个检疫站有8个基本上只有一个检疫员专门做检疫工作,其他检疫员都兼有其他工作。由于执法大队的建立有一部分非农业专业的人员也进入植物检疫队伍中来,这种状态不利于工作的连续和专业工作的开展。三是检疫员业务水平跟不上形势的需要,面对新的形势和检疫的严峻任务,基层植物检疫员缺乏检疫信息和业务培训,使检疫员的业务和执法水平难以提高。

2.4基层植物检疫站的规范化建设问题

植物检疫是技术性比较强的专业执法,工作性质决定必须具备一定的检疫检验条件,对流通中的植物及植物产品鉴定检疫性有害生物,为调运检疫和市场检疫提供依据。而基层植物检疫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却不容乐观,目前丽水市所辖的9个县(市、区)植物检疫站没有一个检疫实验室。就景宁县植物检疫站来说,正常的调运、产地检疫每年规费收入一般在4~5万元,上缴省、市各10%,财政、物价21%,补助乡镇8%,真正可使用的检疫费只占51%,年约2~3万元。这点规费收入连保证正常的检疫工作都显不足,更无法提高检疫检验条件,使得专职检疫员开展检疫工作仍停留在1双手、2只眼睛的原始状态,无法适应严峻的疫情检测需要。

2.5植物疫情的防控问题

近年来,随着柑桔黄龙病、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传播,对我市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尽管各地都建立了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但防控经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

3丽水市植物检疫工作发展对策

针对我市植物检疫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认为,现阶段检疫工作的对策是充分发挥植物检疫队伍和专职检疫员的专业优势,拓宽植物检疫领域,以种子苗木繁育单位和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的生产、经营单位作为管理突破口,以强化植物检疫执法作为检疫工作的契入点,重点做好一个普查、两个建设、三个检疫和四个加强,使植物检疫工作尽快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1一个普查

指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疫情普查。通过疫情普查:一是可以摸清疫情发生的底细,有利于制定检疫和防治扑灭计划;二是有利于及时办理对应检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调运检疫;三是可以根据疫情发生情况,按《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正确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四是可以提高专职检疫员的业务水平,并为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课题研究打下基础。疫情普查每年都要进行。对已发生的重大疫情要设立疫情监测点定期检查。每个植检站都要有一套疫情档案及疫情分布图。

3.2两个建设

3.2.1植物检疫机构建设。对检疫机构设施要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基层植物检疫站要创造条件建立植物检疫实验室,并利用植物检疫实验室的平台去适应新形势下的植物检疫防疫工作;同时应乘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东风,建立一个真正按照《植物检疫条例》规定的独立执法主体。

3.2.2检疫队伍建设。首先是要稳定。植物检疫工作是一项业务性非常强的工作,专职检疫员必须有相当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执法水平,省、市、县各级植物检疫站要严把审批关,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拒之于门外。同时,对现有专职检疫员骨干人员的调动,省、市植物检疫站要插手留住人才,每个植物检疫站至少应有3人以上专门从事植物检疫工作的专职检疫员,以稳定植物检疫队伍,保证植物检疫事业的兴旺。其次是要加强提高专职检疫员的业务水平。随着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的不断入侵,基层的检疫人员迫切需要及时掌握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为此我们认为,省、市、县要建立培训基金,开展植物检疫系统专职检疫员的培训、考察制度,从而提高检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3三个检疫

3.3.1产地检疫要全。对辖区内所有种苗繁殖单位和个人,无论是“双杂”种子还是常规种子、是农作物还是花卉、苗木、中药材、水果都要进行检疫。就是说,凡是作栽植、播种、出售繁殖材料都要经过产地检疫。

3.3.2调运检疫要严。凡是向外调运的种苗,一定要经过严格检疫,确认不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危险性病虫杂草后,方能出具调运检疫证书;凡是从外地大批量引进种苗的,调种单位或个人必须事先向所在地植物检疫站申报,植物检疫站要认真核实种苗提供地疫情,确认没有发生疫情,方可出具检疫要求书;对调运进来的种苗一律要进行复检,证明不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危险性病虫杂草的,方可允许种植。

3.3.3市场检疫要勤。对市场上销售植物及植物产品检查要勤。对调入、调出的各类种苗与繁殖材料要仔细检查“调运检疫证书”、“产地检疫合格证”、“植物检疫要求书”。对“三无”产品,一律按检疫条例处以罚款,并就地销毁。对应施检疫的粮食、中药材、水果、蔬菜、饲料等大宗农产品调入、调出的,也必须具备“调运检疫证书”,对不具备的同样按检疫条例处以罚款。今后的植物检疫工作要形成全国一盘棋,用加强市场检疫和严格执法来维护植物检疫的权威,提高调运签证率,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

3.4四个加强

3.4.1加强组织领导。针对当前植物疫情传入频繁、为害加重、防控压力加大的实际,各级政府必须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制,组织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参与,依靠科技,狠抓各项植物检疫防疫措施的落实,有效控制重大植物疫情的扩散、蔓延和危害。

3.4.2加强宣传培训。植物检疫防疫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一些乡(村)和部门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存在侥幸思想和畏难情绪,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防疫意识淡薄,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柑桔黄龙病等疫情的发生、流行、危害认识不清,对防治和清除技术掌握不够,主动参与防除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理解,不支持检疫部门的防除工作,导致错失防除时机,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为此,植物检疫部门必须加强植物防疫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广泛深入乡村开展“一户一宣传”活动,及时组织乡村干部、种植大户、果园承包户、育苗户等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农民群众宣传柑桔黄龙病、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和科学防治知识,引导农民主动配合和自觉参与到防控行动中来,为植物疫情防控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第9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现代设施农业是在人们生活需要不断增长的同时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设施下的农业生产。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电子机械和信息技术,通过改变局部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甚至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实行集约化生产,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和模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世界设施农业大体经历了保护地栽培、塑料大棚、普通温室、现代温室、植物工厂由简易低水平的设施逐步向科技含量高的复杂设施发展过程。由于建设需要,绿汁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自然条件恶劣,传统农业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进一步发展设施园艺栽培,可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增加蔬菜复种指数,能满足蔬菜周年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需要,是农民增收致富和冬季农业开发的一条有效途径,可实现蔬菜的全天候生产。因其投入高的特点,在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设施园艺领域发展迅速,主要栽培对象为蔬菜、花卉和果树。

1、绿汁镇设施栽培的发展概况

1.1 社会背景

绿汁镇由于近年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旅游人数逐年增加,加上本地农业人口及矿区非农业人口近4万,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消费市场,为绿汁镇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使其逐年得到扩大发展。

1.2 自然条件

绿汁镇大部分村委会地处低热河谷地带,地势北高南低,整个河谷为典型的立体气候,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境内最高海拔是竹子村老黑山2446.2m,最低海拔1036m,在棚苴村委会炉房,海拔高差为1410.2m,立体气候较为明显。低热河谷区年平均气温20℃,常年无霜冻,无霜期在345天,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750mm;山区半山区年均气温14℃,年降雨量950mm,无霜期为310天。

绿汁镇低热河谷地带气候温和,设施生产能耗少,发展设施园艺生产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低热河谷区年平均气温20℃,常年无霜冻,昼夜温差大,最冷月份的极端最低温度也在5℃以上,所以搞设施园艺栽培不需要加温,还可用来作河谷地带反季节生产蔬菜,比如西葫芦、黄瓜、甜玉米、茄子、番茄、辣椒等等,因河谷地带气侯温和,地理优势在,仅需用简单的园艺设施就可达到很好效果,以使蔬菜市场达到供求平衡,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2、绿汁镇设施栽培发展现状

2.1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首先,我镇的设施农业发展始于1998年,以竹木结构塑料大棚种植蔬菜为主。党委、政府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相当重视,在龙格利村委会岔河小组河坝田扶持建设了绿汁镇热区经济作物科技示范园,目的即为今后绿汁设施农业的发展摸索经验,打好基础。1998年岔河科技示范园区内设施大棚面积达到了4.03hm2,其中竹棚3.88hm2,钢架大棚0.15hm2,效益主要依靠小舂种植黄瓜。根据农科部门当年调查,每亩竹棚的造价在0.26万元左右,钢架大棚在2.4万元左右。大棚黄瓜平均单产6.8t,每公斤平均单价1.45元,平均亩产值0.986万元;同期露地黄瓜平均单产2馏t,平均单价1.36元,平均亩产值0.3808万元。大棚黄瓜每亩比露地黄瓜产量增4t,产值增0.6052万元,增收效果比较明显。由此设施大棚让岔河小组的农户得到了实惠,农户们的建棚积极性非常高涨,自此以后,由于岔河小组的示范带头作用,使我镇的设施农业逐年有所发展,面积逐年扩大。

2.2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绿汁镇蔬菜产业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我镇八个村委会,常用耕地面积1364hm2,到2011年,全镇蔬菜面积种植达1200hm2,总产量为2.7万t,平均亩产1.5t,总产值2800万元,运输营销产值144万元,复种指数230%,因我镇环境无污染,蔬菜生产都是按无公害标准进行的,到目前,我镇已经通过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已经达到1200hm2,主要外销的蔬菜有西葫芦、豌豆、黄瓜、甜玉米、茄子、番茄、辣椒、白菜等等,产品外销量达到1.8万t。

2.3 设施园艺发展现状

我镇的设施园艺栽培开始采取是按“边示范、边推广”的模式进行的,自1998年开始面积由7.5hm2发展到现在的1200hm2,其中设施栽培结构以竹结构、中、小棚为主,地膜覆盖栽培已经广泛普及。设施栽培蔬菜品种丰富,产量和质量均表现比露地栽培明显提高,但由于气候条件、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取得的经济效益各不相同。

3、存在问题

3.1 灌溉水平低,制约设施农业发展

绿汁镇设施农业发展到现在虽说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近年来全省性的旱象比较严重,也影响到我镇的设施农业生产,加上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灌溉水平低,大部分田块应用挖沟漫灌。挖沟大水漫灌虽说省时省力,比较方便,但设施内湿度较大,地温低,加上地膜覆盖,极易造成排湿困难和土壤板结,引发多种病害,严重时造成绝收。喷灌和滴灌效果最好,但多数田块设施欠缺,效益不佳,成本太高,大面积很难推广此设施。

3.2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

我镇由于传统农业耕作方式源远流长,近年来虽说有所改善,但比较发达地区来相差甚远,特别是在设施栽培技术方面的差距很大。设施栽培技术不配套、不规范、缺乏量化指标,栽培管理主要靠老经验,致使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一个低水平上徘徊。在设施栽培中表现出对设施的结构、性能、作用及应用操作方法不熟悉,对设施蔬菜作物所需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肥料、C02等的需求规律掌握不够,对设施栽培技术不够掌握,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3.3 设施栽培蔬菜生产安全性差

由于设施蔬菜生产常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极易滋生病虫害,且病虫害交替发生,种传、土传、结果病害越来越严重,只能大量施用农药。由于个人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农药种类单一,长期施用农药易出现抗药性增强,还会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影响蔬菜品质,安全性差。

3.4 设施栽培类型和覆盖材料不合理

目前我镇设施栽培中大部分是竹结构塑料棚,并多以中、小型为主,导致产量和效益不明显。适宜本地不同生态类型气候特点的先进园艺设施和配套设备极少。设施建造存在很大盲目性,缺乏科学的指导,竹棚覆膜方式仍以一片全膜覆盖为主,严重影响大棚的通风换气,导致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3.5 设施栽培的蔬菜专用品种开发力度不够

我镇蔬菜品种虽然很多,但适用于设施栽培的专用优良品种却很少,只能从外地靠大量引进,通过反复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本地特殊气候的设施栽培品种,引进、投入和研发新品种的力度不够,是制约设施栽培推广的根本因素。

3.6 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

设施栽培的作业机具和配套设备尚不完善,生产仍以人力为主,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

3.7 规模小,产业化进程缓慢

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3.7.1 人文环境的影响。绿汁镇是一个边远山区乡镇,人民的文化、交通、生活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户接触外界信息不多,加之经济水平与知识文化限制,长期以来矿镇二元经济模式的影响,思想意识很大程度还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缺乏担风险、闯市场的精神。

3.7.2 自然条件的制约。绿汁低热河谷为冬舂早菜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保障,但夏季的高温使得大棚内难以种植常规蔬菜作物,只有在冬春季才能正常生产,降低了设施大棚利用率,无形当中也就提高了设施大棚的生产成本,这是目前制约我镇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的最大瓶颈,可以说,这一问题不解决,绿汁河谷的设施农业发展进程将非常困难。

4、今后设施农业发展建议

4.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设施栽培灌溉水平

为了防止排湿困难、引发病虫害滋生和土壤板结,设施栽培中不要用大水漫灌。应尽力争取上级的支持和帮助,创造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立适用的软管移动式喷灌和软管膜下滴灌,以便充分利用水资源,节水灌溉,控制棚内湿度,使作物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4.2 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设施栽培技术水平

设施栽培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为创造一个对作物生长更为有利的气候环境,比露地栽培难度大得多。必须掌握蔬菜对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等等的需求规律,从而达到使设施环境利于作物生长,以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针对普遍存在的恒温和病虫害等问题,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栽培技术水平,选择抗病优良品种,高温闷棚杀虫杀菌,合理轮作,改善通风透光,利用防虫网等措施来提高设施栽培技术。

4.3 加强设施蔬菜生产的安全性管理

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交替发生,种传、土传、结果病害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要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部门的帮助、指导和大力支持,首先要在生产环节上引导农户按国家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要加强对农户的培训、指导和宣传,在生产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尽量使用生物农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加强农药残留量的监测力度,让大多数农户了解和掌握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安全性生产规程,并在生产中严格按安全性生产规程生产,从而达到无公害生产的目的。

4.4 合理选择设施栽培类型和覆盖材料

发展设施农业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带动了农民生产观念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三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整体效益。设施农业增强了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效益一般比传统的露地自然农业要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代表了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由于绿汁镇的自然条件限制,在推广竹结构设施大棚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农业项目资金,加大设施投入,研发和引进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园艺设施和配套设备。覆盖材料应选择寿命长,耐老化、透光好、保温性能好、材料轻的新型地膜,以确保设施保温、透气、排湿性能好。针对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利用遮阳网、防虫网,以确保人为掌握设施内小气候,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5 加大设施蔬菜栽培的专用品种引进、研发和推广力度

加强对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筛选出适应本地气候特点的设施蔬菜优良品种。

4.6 改善和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

尽力改善设施栽培的作业机具和配套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