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法治意识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治意识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治意识现状

第1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一、高等院校依法治校定义及内涵

依法治校作为一种现代大学管理理念,已逐步成为高等院校加强管理,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想更好地进行依法治校,就必须从理论上认清什么是高等院校依法治校及其内涵。所谓高等院校依法治校,是高校办学和管理的一种模式,具体指高校管理者依据与高校有关的法律规范和高校自定的规章制度,通过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高校的各项事务进行全面管理,依法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使高校的管理和运行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治校方略。

二、 高等院校依法治校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依法治校工作中的不足也逐渐显现。

(一)规章制度不健全,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依法治校要求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均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受法律的影响和制约并由法律来进行指引和导向。在实践领域,一方面,直接规范大学办学活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严重滞后和不足。特别是一些关于高等教育的法律、行政法规存在某些规定失之偏颇的情况,部门利益保护色彩较浓, 强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权力,忽视高校的自主办学和人格独立,严重影响教育法律、行政法规在高等院校的准确适用, 影响其权威性。另一方面,大学内部建章立制工作不到位,内部规则真空较多,很多高校的规章制度在制定时都缺乏法治观念,可操作性不强。

(二)管理体制落后,民主精神缺失

民主是高校法治的基石,缺失民主,高校法治的培育就缺少了土壤和气候。不幸的是,目前传统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人治”痕迹明显,大多数管理模式还是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主,民主精神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在高等院校管理机制上“官本位”现象严重,权术重于学术,对学校主体教员的重视比较缺乏,使得高校行政权力泛化并过于集中在学校一级,导致行政权力过于干涉学术自由,并用效率化的行政衡量尺度来要求教学与科研工作,从而导致学术研究人员轻视学术力量,丧失学术信仰,出现大量急功近利的学术欺诈事件。

(三)执行与监督机制不完善,师生权益未得到应有的保护

高等院校执性监督的根本目标是监督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提高其依法治校水平,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这不仅需要体系完备的一整套规章制度的保障,更需要高校管理者具有一种内在自觉的制约。如果高校的管理权力缺少这种民主的监督和制约,就有可能会偏离法治轨道,使得依法治校的目标难以实现,从而影响到高校的发展,甚至危及学校的生存。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很多高校仅仅是在规章制度制定的环节上强调进行监督,即理论层面已经相当完备,但可操作性和执行性不强,缺乏具体的监督机制保障规章制度的执行环节。既没有明确的监督方式和监督程序,也缺乏对监督不利应承担的责任的规定,这些都造成了监督机构监督不严,很难发现和纠正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没有起到真正维护师生权益的作用。

三、推动高等院校依法治校建设所需要的条件

建立健全完善的高等院校依法治校体系,推动高校依法治校更快更好发展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一)健全规章制度,确保有法可依

高校法治需以制度先行,以制度为法治的基石。一整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校评价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首先,高等院校需要依法科学地制定学校章程。自古有言,“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章程就是高校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高等院校管理和运行所要遵循的根本大法。依法制定和实施学校章程,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全面实行依法治校的重要保证。其次,依据学校章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即具体规范各项工作的操作细则和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是学校章程的进一步细化,以具体设定人们应尽的义务,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人们的权益,从而使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得到完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二)强化法治观念,健全民主管理机制

管理体制的僵化和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的是管理者的法治意识和观念的模糊,没有将法治精神和理念内化为其自觉行为,运用实施到管理的过程中,导致很多高校依法治校的“行政本位”色彩过于明显。因此,法治观念的强化和法律信仰的树立是健全高校民主管理机制的前提和保障,也是高校依法治体系得以构建的关键。只有将法律文化信仰深深植根于高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的心中,渗透入他们的血液里,使得信仰法律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文化氛围才能孕育出具有民主法治信仰的管理者,才能构建出一个使得广大师生能够自由探索、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民主管理机制。

(三)完善监督与内部约束机制,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依法治校工作不仅要靠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来保障,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来确保运行。高校应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形成强有力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在完善监督机制的同时,高等院校还应该积极实行内部约束机制,以确保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落到实处。同时,充分发挥纪委、宣传、工会等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群众举报、接待和舆论监制度。通过外监内控并结合多项配套制度和具体程序的联合监控模式,使依法治校能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德刚.高校依法治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第2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关键词] 植物检疫执法;存在问题;对策

一、体系现状

玉溪市植保植检体系由市级和8县1区的植保植检站组成。2004年9月24日华宁县植保植检站成立(具有独立的法人机构),至此全市8县1区植保植检站全部成立,成为具有独立的法人机构事业单位。全市植保植检站是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授权的农业植物检疫执法机构,到2011年初实有职工85人,有专职检疫员78人。承担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植物检疫知识,依法开展植物检疫对象普查,实施产地检疫,省内调运检疫和受云南省植保植检站委托开展省间调运检疫邮政检疫及签证。玉溪市常年输出或输入的各类农作物种子及农产品数万t以上,经玉溪市和各县区植保植检站按照检疫条例的要求,对辖区相关单位生产的烟草、小麦、水稻、玉米、蔬菜、油菜、水果、花卉等种子及苗木和植物产品进行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而签发的调运检疫证书每年平均在4500份左右,30000多t。其中各类种苗检疫签证平均180个批次左右,平均200多t,产地检疫平均23万亩次左右,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涉及面宽,影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烟草、蔬菜、油料、水果、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植物和植物产品调运频繁,调运量不断增大,增加了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入侵和国内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我市的风险,如何保护我市种苗繁育基地以及每年300余万亩次大面积农作物不受疫区检疫对象的威胁而处于安全生产,是摆在我们农业植物检疫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是必须要做好农业植物检疫工作。

二、当前植物检疫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植物检疫部门性质与其职能不相符

根据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植物检疫任务”。农业植保植检机构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农业植物检疫行政执法主体,是国务院批准的十三个统一着装的行政执法部门之一,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参照公务员(以下简称“参公”)管理条件规定,农业植物检疫人员理应“参公”管理。和农业植物检疫具有相同性质的从事林业植物检疫的玉溪市及县区的有关森防站也已经“参公”管理。为此,各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也向有关部门报送过“参公”管理材料,但迟迟未纳入“参公”管理,由此造成植物检疫人员身份尴尬,没有像公安、工商、城管等行政执法部门那样众人皆知,在执法时没有强有力的行政支持,由此严重影响到农业植物检疫行政执法和植物保护公共管理职能的发挥。

2.从事检疫工作的人员少,基层工作繁杂,执法强度不够

一是虽然现阶段玉溪市各县区植保植检站有专职植物检疫员证的人员多的10~14人,少的也有4~5人,但实际做植物检疫工作人员还是很少,有名无实,主要是以农业技术员的身份出现。二是县区植保植检站承担的工作内容多,工作繁杂,多个头绪,难以兼顾植物检疫执法,日常工作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很少有时间去种苗基地、种子市场、植物和植物产品生产基地等进行执法检查,执法强度不够。

3.检疫队伍不稳,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一是全市八县一区植保站有专职植物检疫员证的人数不算少,但还有一部份人原本不是学专业技术的,也没有接受过植物检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培训。二是近几年植物检疫培训主要着重于法律、法规的培训,检疫业务技术方面较少,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检疫人员知识老化,检疫对象不断更新而难识别,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检疫工作的中应用,一些人难于适应。四是有些县的专职检疫员调动过于频繁,造成检疫队伍新手多,业务衔接缺位、断档,植物检疫工作面临着的队伍不稳,各县工作开展不平衡,难于适应植物检疫工作的需要。因此,急需加强业务知识、业务技术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专职植物检疫人员业务素质。

4.植物检疫执法技术设备和手段落后

一是调查鉴别方法落后,植物检疫执法开展有害生物调查时,靠手查眼看,凭经验。二是执法基础条件差,无植物检疫实验室,地方财政基本没有安排植物检疫专项经费。三是检疫技术设备和手段滞后,全市市级和八县一区植保植检站没有专门检疫实验室和检验室,甚至连最基本的显微镜、解剖镜和必需的标本都很少,给检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很难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疫情形势需要。

5.调运检疫覆盖率不高,开具调运检疫要求书的少

一是玉溪市地处云南省中部,交通发达,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遍布全市,现代物流业也飞速地发展,快递公司如春笋般涌现。应施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流通分散,渠道复杂,虽然邮政、铁路、民航部门调运植物及植物产品时需要出具植物检疫证书,而个体公路运输和快递公司则不需要。因此,在调运时检疫实施难度大,调运检疫覆盖率不高,调出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检疫签证的少。以2010年为例:我市有二个县植保植检站没有开具出一张检疫证,另外有三个县每年检疫签证仅在10份以下。二是不开具调运检疫要求书。有的调种单位、企业和个人从外地调入种子、苗木前不向当地植物检疫部门提出申请,不开具调运检疫要求书。种子调入时,不向种、苗调出地的植物检疫机构报检和开具植物检疫证书。随着种苗市场的放开,经营单位网点的增多,玉溪市每年都有大量的种苗调入,这样就不知道外来种苗的来路和去向,给当地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增添了风险,给监控增加了难度。

6.产地检疫开证不多

产地检疫是国内植物检疫的重要手段,也是把住检疫关的首要环节,是一项基层检疫工作,是其他各项检疫工作的基础,尤其是在当前检疫技术较落后的情况下,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规种子生产、繁育主要集中在农业系统内部的单位(种子站、农技推广站),商品生产又以农户为主,常出现开展产地检疫好办,开产地检疫证书难,收产地检疫费更难的情况。以玉溪市近几年情况为例,每年签发的调运检疫证书平均在4500份左右,产地检疫平均23万亩次左右,但出具的产的检疫证书平均不超过5份。

三、发展对策 ?

1.加强植物检疫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植物检疫工作涉及面广,为此,必须加强植物检疫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加强同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以及邮政部门的联系,广泛深入开展植物检疫的宣传活动,组织对乡村干部、种植业大户、果园承包户、育苗育种户等相关人员技术培训,利用互连网、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向社会广泛宣传植物检疫知识,引导农民、企业、生产商等认识植物检疫,增强社会各界对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植物检疫的良好氛围。

2.切实抓好植检机构和队伍建设

加强检疫队伍建设,是做好检疫工作的前提。检疫队伍建设,首先是要稳定。植物检疫工作是一项业务性非常强的工作,专职检疫员必须有相当的执法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每个县植保植检站至少应有3~4人以上专门从事植物检疫工作的专职检疫员,以稳定植物检疫队伍,提高能力素质,提升执法能力,树立植物检疫队伍新形象。要增加对检疫机构和设施投入,建立植物检疫实验室,增加必需的检疫设备和设施等,加强植物检疫机构建设,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保证植物检疫事业的兴旺。

3.强化专职检疫员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开展植物检疫系统专职检疫员的培训、学习、考察制度。随着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的不断入侵,基层专职检疫人员迫切需要及时掌握、更新相关的信息和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培训,熟悉并掌握应用植物检疫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植物检疫知识和技术,不断地提高专职检疫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4.做好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疫情普查

通过疫情普查:一是可以摸清疫情发生的底细,有利于控制疫情。二是有利于及时办理对应检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调运检疫。三是可以根据疫情发生情况,按《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正确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四是可以提高专职检疫员的业务水平,并为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课题研究打下基础。疫情普查每年都要进行,对已发生的重大疫情要设立疫情监测点定期检查,建立疫情档案。

5.做好日常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

一是产地检疫为基础。对辖区内所有种苗繁殖单位和个人,不论是农作物还是花卉、苗木、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苗基地都要进行检疫。就是说,凡是作栽植、播种、出售的繁殖材料都要经过产地检疫。二是调运检疫要严格。凡是向外调运的种苗和属疫区的植物产品一定要经过严格检疫,确认不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后,方能出具调运检疫证书。三是从外地大批量引进种苗的,调种单位、企业或个人必须事先向所在地植保植检站申报,植保植检站要认真核实种苗提供地疫情,确认没有发生疫情,方可出具检疫要求书。四是对调运进来的种苗一律要进行复检或隔立试种,证明不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危险性病虫杂草的,方可扩散种植。

6.加强检疫对象的疫情监控

坚持不懈地做好以稻水象甲、菜豆象等为主的疫情监测工作,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封锁、早扑灭,将疫情扑灭在萌芽阶段。

7.提高和完善《全国植物检疫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

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近年开发了《全国植物检疫计算机管理系统》,给植物检疫机构提供全新的工作平台,并不断升级改进完善,使植物检疫进入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体现出科技创新和进步。一是规范植物检疫行为,杜绝检疫行政执法中的程序错误。植物检疫证书是植物检疫机构执行植物检疫任务所出具的一种法律文书。《全国植物检疫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确保了法律文书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方便检疫资料信息的保存、统计和传输,减少了过去手工填写带来的不规范、出错多甚至伪造情况的发生。二是实现全国植物检疫工作的办公规范化、信息数字化、管理网络化,把植物检疫的技术和管理推向新的高度,增强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预警能力。?该系统区域性联网,方便掌握本辖区内专职检疫员的情况和产地检疫、调出的植物和植物产品调运检疫签证以及全国各地调入本辖区的各种植物和植物产品的品种、批次、数量调运检疫签证等情况,对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提供了较好依据和帮助,减少了过去盲目性,也加强了专职检疫员和检疫工作的监督管理。全市各县区植保植检站正在努力学习提高和完善该系统的应用水平,不断地总结经验,使玉溪市植物检疫工作的开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8.给植物检疫部门重新定性

建议对各级农业植保植检机构在定性为国家行政执法单位的同时,机构人员依法参照公务员管理,明确植物检疫人员的国家公务人员身份,使他们安心执法。

9.组织交流学习

建议全省各地植物检疫人员经常组织一些交流学习活动,一些地方出现的问题,可能在另外一些地方已经得到很好地解决,这样植物检疫人员通过相互学习,了解借鉴其他地区执法过程中取得的好的经验做法,取长补短,提高执法水平,从而推进植物检疫事业的发展,有效地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

10.高素质的专职植物检疫员队伍,是顺利开展检疫工作的可靠保证

所谓高素质的专职检疫员应该具备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不具备这样条件的人是难于胜任这项工作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植物检疫员队伍,是顺利开展检疫工作的可靠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玉溪市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任重而道远,对未来玉溪市现代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

第3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医药;中医养生;知识管理;本体;语义网;知识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7571.2016.04.026 [中图分类号]R212;TP182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基于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体系对各类具体的知识资源进行合理组织,是中医养生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另外,中医养生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何面向百姓提供权威、准确的中医养生知识服务,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下文带着这些问题,分析中医养生知识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思路。

1中医养生知识管理的现状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药理论和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中医养生知识共享多通过师徒承袭和行为影响的方式进行。将中医养生名家的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进行妥善保存和广泛传播,是中医养生知识管理的核心任务。中医养生典籍是承载中医养生知识的主要载体,兼具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实用价值,在养生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2],现存的涉及养生理论的古籍约有600种。当代中医药工作者正致力于对这些古籍进行搜集、整理、校点和收藏,挖掘其中宝贵的养生知识。作为其中的一项代表性工作,曹洪欣、张志斌等从现存的中医养生著作中挑选出代表性、富有原创性的品种,以最佳版本为底本进行精心校点,编成《中医养生大成》[3]这部著作。由于典籍历时已久,纸质易破损的特殊性,限制了人们对古籍的利用。为此,中医药工作者开展了中医养生古籍的数字化工程。例如,范为宇等构建了“中医古籍养生数据库”,对110种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互联网提供古籍检索和阅览服务[4]。又如,臧知明[5]根据《黄帝内经》的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提出了《黄帝内经》养生知识的表达模式,初步构建了《黄帝内经》养生知识库。这些工作表明,数字化技术为中医养生古籍保护及知识利用提供了有效方法。当代中医药工作者还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教材和专著。以“中医养生”为检索词,可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检出12477篇学术论文以及121本图书,其中包括刘占文主编的《中医养生学》[1]、郭海英主编的《中医养生学》[6]、王玉川主编的《中医养生学》[7]以及吴翠珍、张先庚主编的《营养与食疗学》[8]等。刘占文、马烈光还编写了汉英双语教材《中医养生学》[9],它有助于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与中医养生知识相关的网站,包括中国养生网、大众养生网、养生常识网、光明养生等。"中医养生学"的专题学习网站成为养生知识教学的一种新模式[10]。另外,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还催生出许多中医养生的移动客户端软件,包括过日子、中医养生、健康养生宝典、365健康养生、中华养生等。信息技术为实现中医养生知识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个人健康管理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

中医养生知识资源本质上都是通过自由文本表达的显性知识。该领域现有的“数据库”和“知识库”实质上属于文献库;这些文献库在经过文献标引之后可支持更好的检索,但本质上仍是基于文献的。该领域的网站和移动客户端软件也是围绕“文献”提供检索和阅读等服务。因此,中医养生知识管理本质上仍是基于自由文本的。自由文本是人类表达知识的自然手段,但其内容难于被计算机直接处理,这就影响了知识处理的效果。这也是信息技术界公认的制约知识管理技术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可从术语标准化入手,突破自由文本所带来的知识管理技术瓶颈。中医养生领域所使用的术语仍然存在含义模糊、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等复杂现象,需要进一步加以梳理和澄清。近年来,本体(Ontology)成为实现医学术语规范化的一项新兴技术[11]。本体技术源于信息科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指知识表示和推理理论)[12]。本体在生物医学领域和中医药领域都得到了成功应用,但目前尚未出现面向中医养生领域的本体[13-14]。通过构建中医养生本体,可准确表达中医养生的概念体系,系统梳理中医养生的术语资源。若能建立一个条理清晰、结构合理、逻辑严谨的中医养生领域本体,则可基于概念体系对该领域中医养生知识进行组织和检索,从而提升知识管理的有序性。语义网(SemanticWeb)是一套与本体相配合的技术体系,它为本体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规范、技术和工具[15]。可采用语义网技术,基于中医养生本体构建领域知识库,整合中医养生知识资源,实现领域知识的结构化;接下来,可基于本体对文献内容进行深度语义分析,从文本中摘出与中医养生相关的论述,对文本内容进行半自动的语义标注,建立文献的主题索引和分类索引,支持用户快速检索到相关文献,准确定位到相关内容;进而,研发面向结构性知识的计算机处理技术,逐步实现知识管理系统的智能化,面向社会大众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

3小结

第4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27-01

一、职业学校艺术教学的紧迫性

职业学校的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职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事方法,合作能力是职业人才所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通过一些以集体活动开展的行为,让学生懂得协作配合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具有统一认识和共同情感的团队协作精神,而且每个个体会自愿的为了整个团队而接受法律的约束、从而形成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也是学生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艺术教育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操,比如一些服装设计和表演专业、计算机网络制作以及动漫制作等,这些都是需要具备很好的额审美能力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有所建树,学校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能力,切实综合的发展学生素养,使其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个体参与到以后的社会工作竞争中。

因此,职业学校需要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作为培养综合人才和育人的目标之一。

二、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艺术教育起源于西方,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属于我们本土的一种具备地域性质但是皆具世界通性的一种教育。由于我国职业学校众多,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一些职业学校对于艺术教育的不重视,主要体现在:1、意识不够强。办学者往往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招生、就业、学校规模等这些事上,却忽视了学校内涵的建设、打造特色学校、品牌专业以及提高学生素质这些软实力方面,特别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力度明显欠缺,殊不知这些软实力正是构建学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的竞争说到底其实是学生的竞争,只有具备良好的学生人才,学校才会具有竞争的实力。2、师资不够。老师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主导人员,目前职业学校在艺术类教育方面的老师配备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一直以来对与艺术教育的不重视而造成的,从而使得艺术老师在学校教学中专注力不够,能力素质好的基本都会寻找更好的出路,导致了职业学校艺术老师不仅师资不够同时教师的质量也参差不齐。3、艺术教育氛围不浓。由于目前学校在管理模式上的一贯风格,使得学校重视技能以及就业方面的氛围营造,而缺乏对于文化、艺术等氛围的营造,学生在学校中得不到更多的艺术给养,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对于艺术的一种追求,导致学生艺术素养不高。

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模式及改革

1、转变观念,配备充足的师资力量。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是教育的主导,这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和相互影响的管理。职业学校需要根据具体的学生的数量以及专业设置过程中的要求配备相应的老师数量,如果老师的数量太少,根本难以维持正常的学校授课,如果过多,则会造成师资的极大浪费,所以合理的配备师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学校组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确定。对于没有艺术类专业的职业学校,基本可以配备一名音乐老师和一名舞蹈老师,这样就能基本满足学校平时的日常教学活动。而对于艺术类学校或是有艺术专业的职业学校,则要增加艺术老师的数量,以满足教学要求,并且确保艺术教学的质量。

2、合理设置学分机制。要切实的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开设足够的艺术课这是很必要的,同时也必须的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经的模式。学校需要对专业学生开设一门或是多门的艺术课程,并且实行学分制管理,将艺术课的学分纳入到学生的学分制中,成绩合格的课程可获得一个学分,这样从某些层面来讲可确保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同时还要每周固定安排时间上课,学生学完课程之后,成绩合格取得1学分。通过上述的这些改革,学生不仅能提高其艺术修养,也能通过艺术课来弥补文化课或是专业课所缺的学分。

3、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校招收艺术专长的学生进入学校组成艺术团体来参加各种比赛和表演,已经成为学校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种方法,并且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但这些活动的受益范围有限,一般只是参加表演的人员可从中受益,但对于表演能力不强但酷爱艺术的其他学生来讲,也同样充满了对于艺术的渴望,所以学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同等教育,进一步提高其艺术素养和能力,做到均衡发展。

4、提高教师素养。老师的素养直接影响到授课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老师的道德、世界观、教学态度、行为举止和治学精神具有极大的敏感度,并受其影响。因此,这就要求艺术老师在具备很好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倾注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充分了解学生做好沟通工作,以自身为榜样感染和教育学生。

第5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对策

2008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也造成了相当影响,对外贸易更是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其中也包括对服务贸易的冲击。在此形式下,我们需要审度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等待经济回暖,获取国际竞争中更大更强的竞争优势。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增长迅速,从1982年的44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07年的2560亿美元,25年间增长了57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扩大到4.0%。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以后,中国加入WTO,更是促进了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快速增长。到2007年,中国已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7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同时取代法国,成为第5大服务贸易进口国。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0亿美元,其中出口1270亿美元,进口129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为3.9%和4.2%,比2000年的出口额301亿美元、进口额359亿美元分别提高了321.9个百分点和259.3个百分点。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率均大于世界同期进出口增长率,这反映出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增长远超出了世界同期水平。另外,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整体上要高于进口增长率,特别是2004年后,出口增长率稳居进口增长率之上,且差距有逐年拉大之势,这说明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能力在不断加强,服务贸易逆差有望逐年缩小。

二、中国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滞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从总量看,规模明显不足,进口大于出口;从质量看,服务水平偏低,竞争力不强;从结构看,传统服务业较为发达,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明显落后;从市场看,国内市场存在垄断,国际市场狭小。

(一)占本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低

21世纪初至今,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已基本确立。到2007年,中国已是世界贸易排行榜上第3大进口国和第2大出口国,进出口额分别达到9560亿美元和12180亿美元。但是,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却与整体经济实力显得不协调。2001-2007年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始终维持在10%左右,而同期,美、英等发达国家已分别达到了27%和33%左右,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也达到了20%以上,显然,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二)服务贸易频为逆差

在21世纪已过去的7年中,中国的服务贸易一直为逆差,进口额大大高于出口额。2000年,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达到了58亿美元,且在2000-2004这5年中一直保持着疯狂增长的势头,2004年,逆差额曾一度达到95亿美元,从2005年才开始小幅回落(除2007年回落幅度较大)。总体而言,中国的服务贸易还有很大一段需要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出口服务贸易,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国际竞争力低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引入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指数(Net Export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这两个概念。

RCA指数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地位。如果RCA2.5,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1.25RCA2.5,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0.8RCA1.25,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0.8,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弱。由表1可见,在2000-2007年间,中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一直小于0.8,这说明目前中国服务贸易缺乏比较优势。

NRCA指数在剔除了服务业内部贸易、分工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基础上,反映一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两方面对其竞争力的影响。用该指数判断要比其他指数更能真实反映出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情况。NRCA大于0表示存在竞争优势,指数值小于0表示存在竞争劣势,指数值等于0表示贸易自我平衡。竞争力大小与指数值成正比。由表1可以看出,近8年来,中国NRCA指数在-0.03和-0.02之间徘徊,说明中国处于比较劣势,在上竞争力较弱。

(四)服务贸易行业发展良莠不齐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引入“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 Power Index)”这个概念,简称TC指数。TC取值为(-1,-0.6)时有极大的竞争劣势,取值为(-0.6,-0.3)时有较大竞争劣势,取值为(-0.3,0)时有微弱竞争劣势,取值为(0,0.3)时有微弱竞争优势,取值为(0.3,0.6)时有较强,取值为(0.6,1)时有极强竞争优势。

从表2可以看出,2000-2006年,从各个具体行业上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良莠不齐。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TC指数一直保持在正数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且旅游业的竞争力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态势,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行业。而一向被认为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服务的TC指数却一直呈负数状态,这是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远洋集装箱运输盛行,运输服务越来越偏向于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方式转变,而中国在资本、技术两方面的基础一向比较薄弱,越来越显现出相对的比较劣势。通讯服务在目前的市场机制下,其垄断优势已不能再构成竞争优势,所以TC指数大多数为负数。建筑服务的TC指数从2002年开始有所改善,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建筑行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大多时间内呈现出正数状态,其优势的获得主要是靠国家政策性垄断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在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领域,TC指数绝大多数为负数,反映出中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比较低。

三、对策

中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整体规模增长迅速,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但中国现阶段仍然只是一个服务贸易大国而非服务贸易强国,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小觑的,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阻碍中国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中国服务贸易这一发展现状,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服务贸易,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促进外贸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为了提高服务贸易在中国外贸结构中的比重,从大环境上来说,首先需要政府为服务贸易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其次,我们可以借鉴中国在发展货物贸易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例如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流入,充分利用外资投入的外溢效应来促进本国服务贸易发展;再次,发展在制造业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服务业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举措;另外,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在中国沿海一些拥有优良港口条件的城市,可以发展航运和仓储等服务出口;在IT技术人才和企业集中的城市可以发展承接软件外包服务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搭建服务贸易出口促进平台,举办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会议、论坛、培训和展览。这些都有利于引导工业经济向服务贸易经济转型,促进外贸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二)多方式、多渠道促进服务贸易出口

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首先要加强对外谈判,提高目标市场国家对中国服务产品的市场准入程度,为服务出口提供动力和保障;其次要巩固传统市场,打开新兴市场,所谓传统市场主要是指美、日、中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则包括墨西哥、巴西、印度、印尼等这些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再次要确保中国服务贸易行业的综合出口实力,即一方面维持中国相对而言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服务行业的出口,另一方面加快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及其出口。除此之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增强、市场壁垒总体呈现减少趋势的今天,中国可以通过培育引导、鼓励有实力、有能力的服务业企业走出国门,拓展海外服务市场,增加服务贸易出口。还可以利用中国具有较强实力的货物贸易带动服务贸易出口。总而言之,结合国情,中国可以采用多方式、多渠道来促进服务贸易的出口。

(三)实现服务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缩减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可以从转变服务贸易增长方式着手,即让服务贸易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出口收入的增长真正建立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而不是靠劳动力、资源的大量投入。同时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在发挥优势,进一步扩大劳动、资源密集型服务的出口时,也要对那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加以适当的保护,使其尽快发展并渐进对外开放。今后中国服务出口的大方向应该是:劳动、资源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为辅两者并举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一般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为辅。

(四)有步骤地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

在中国,破除服务贸易市场的垄断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中国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比,起步晚,总体发展水平低,许多行业仍处于幼稚时期。同时服务市场发育不完全,服务企业竞争力弱,再加上服务业本身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广泛性等特征,不可激进的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而是有步骤的逐渐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在保障本国经济健康稳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比例来开放服务业。有步骤地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才能保证中国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自由化、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中安全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中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特征与原因分析[J].涉外经济,2002(10).

第6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关键词】X射线高压发生器;任意波形发生器

一、前言

X射线高压发生器主要分为工频、高(中)频高压发生器两种。其中,如图1所示,工频高压发生器直接由网电源供电,网电源经初级调整后,经高压变压器升压后,将电压调节至指定高压范围,最后经过高压整流而得到相应的高压输出波形,所谓波形的不同主要取决于整流的方式。

如图2所示,高(中)频高压发生器的网电源供电仍为50Hz的工频交流电压。工频交流电压先经整流变为直流电压后再经高频直流逆变器转换成高频电压(一般在10KHz-100KHz),接下来经高频升压变压器转换成高频高压交流信号,最后经高压整流得到直流输出。输出电压的控制通过调整高频逆变器的脉宽或频率的方式(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PFM或者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同时输出高压经过分压后反馈给反馈比较模块,与预置参考电压Vs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差分电压Vd)作为高频逆变器的控制信号,从而形成输出电压的闭环反馈。高(中)频高压发生器的优势在于:由于升压变压器工作在高(中)频段,因此变压器的线圈匝数和铁芯截面积都大幅度减少,实现了结构小型化。由于使用了闭环控制,控制实时性和控制精度得到较大程度提高,输出电压稳定,重复性好。

在基于光感应方式的非介入式X射线kVp表的检定/校准过程中,应该在不同管电压波形(如恒定直流、单相半波整流、单相全波整流、三相六峰整流、三相十二峰整流等波形)的X射线辐射环境下对非介入式高压表的量值进行校准[1]。而现有技术无法在同一台高压发生器上产生上述多种高压波形,因此在上述现有技术条件下,校准一个非介入式X射线高压表至少需要四台以上不同波形的X射线高压发生器来产生规定的管电压。

二、系统原理与实现方案

在一个周期内,X射线高压发生器的高压输出的有效值是由其传递的能量决定,而经过逆变-升压-整流后,在T周期内的电压能量由下式给出:

其中,U(t)为瞬间电压。对于PWM逆变器,可以通过调整脉宽来调整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传统的高频发生器的电压调节主要通过PWM闭环反馈控制实现。对于常规的X射线应用,预置参考电压Vs为恒定值,而输出高压通过分压器后得到反馈电压Vr,Vs与Vr分别连接PWM控制器的正向、反向输入端,其差分值驱动PWM逆变电路的脉宽调节电路,通过高压升压变压器并整流后得到闭环反馈输出高压。

为实现输出高压的电压变化,本文在传统的高频高压器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主要的区别是将预置参考电压Vs由恒定值输入改为可变量电压输入Vs(t),该电压信号由数字电路通过D/A转换产生,通过CPU实现波形的任意控制。

图3是本文所述高压发生装置的示意框图。其中,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单元包括:用于进行功能控制和数据处理的中央处理单元;存储数字与预置电压信号相对应的数字离散数据的存储单元;以及将数字离散数据转换成模拟波形信号的数模转换单元。此外,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单元还包括用于输入设置参数的用户输入单元。

用户可以通过用户输入单元设定预置电压信号的波形参数(波形的类型、电压、频率),中央处理单元根据上述参数直接形成数字离散数据并存储在存储单元,或者预先通其他方式计算并存储在存储单元中。数字离散数据通过D/A转换单元转换成模拟形式的弱电压波形信号Vs(t),并通过外部接口(I/O口、通讯接口或者网络接口)输出到反馈比较单元,代替原有的稳压预置直流电压Vs。

在使用时,工频交流电压先经整流单元整流变为直流电压,再经直流逆变单元转换成预定频率的中间交流电压,接下来经变压单元升压为交流高压信号后输出。输出电压经分压后反馈给反馈比较模块,与预置电压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差分电压Vd)作为直流逆变单元的控制信号,直流逆变单元依据预置电压波形信号和采样信号的比较结果调制交流电压的波形,由此实现闭环反馈控制。

在本方案中,预置电压波形的电压范围由反馈比较单元的输出而决定。反馈高压信号通过纯阻性高压分压器以10000:1的比例将X射线球管的高电压信号分压为低电压信号[3],考虑到医用X射线高压输出的最大电压为180kV,预置电压波形的电压范围应小于18V。对于采用双路功率推动的高压发生器,其电压输出是正负极性的,需要设计两路同步的弱电压信号发生器,所对应的逆变器、高压升压电路、高频高压整流及高压测量电路均需要双路严格同步。

用于激发X射线的高频高压发生器的逆变器一般工作在5kHz-100kHz的范围,振荡器的频率越高,PWM的反馈延迟越小。反馈环路的总时间延迟ΔT主要取决于PWM比较延迟、IGBT驱动延迟,系统的最大有效反馈环路的采样率为ffb=1/ΔT,据根尼奎斯特定理,输入数字波形信号的带宽应为ffbd的1/2。

三、讨论

本文在基本不改变高频高压发生器的原有电路的基础上增加数字化可编程的任意波形信号发生装置,使用该装置对高频高压发生器反馈部分的预置参考电压进行调制后,高频高压发生器的高压输出由单一的稳压直流输出(当然存在一定的纹波和过冲、振零)变为与调制信号波形相同的高压输出波形。因而本文的高压发生器不受原有高频高压发生器输入交流电源制式(单相220V或三相380V、50Hz或60Hz)的影响,不受直流逆变器工作频率、工作方式(桥式逆变、半桥式逆变或单端逆变)、开关元件类型(可控硅或IGBT)及调制方式(PFM或PWM)的影响。实现了各种不同波形输出,可以是波形带宽在直流到高压发生单元高频逆变单元工作频率二分之一范围内的任意波形。本高压发生器可以仿真工频高压发生单元的波形(包括常见的单相半波整流/单相全波整流/三相六峰整流/三相十二峰整流)、直流、三角波、方波等各种波形。并且由于采用了数字信号发生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系统,输出的任意波形可以通过编程的方式产生,便于使用。

本文所述的数字式X射线高压发生装置设计方案已经运用在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X射线kVp测量仪计量标准装置》中,试验装置可以在同一台高压发生器中输出单相全波整流、脉冲恒定直流等高压波形,可模拟IEC61676标准规定的多种X射线辐射环境。

参考文献

[1]医用X射线机编写组.医用X射线机原理、构造与维修[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

第7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关键词:玉米害虫;防治技术;推广实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072-1

1 县级虫害发生现状和特点

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对于一些新的变化反映则表现得更加迅速。调整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结构,适应新时期发展是发展我国农业的战略任务。这使农作物种植结构、栽培制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经济作物种植品种的增多,我国农作物虫害的种类逐渐增多,经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亦越来越重,为我国的植保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广大农民对植保技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种植结构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广安全、有效的农药,保证都市型农业的安全生产,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差距,发展优质农副产品,迫切需要配套的综合防治技术,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残留污染。这要求我们必须调整思路,转变观念,确保正确指导粮油作物病虫害防治。

随着作物结构、耕作制度和气候因素变化,以及种植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虫害发生规律也发生了变化,要求农业工作者继续巩固和提高主要病虫测报和防治技术,必须建立起完整的植保标准体系。应增强大农业意识、创新意识,要求实施技术措施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扎实开展经济作物、特种作物病虫害预报及防治,做到技术推广有规范,符合现代农业要求,适当减少一些原有的监测项目,强化植保信息与技术服务功能。将县级病虫预测与防治系统科学化和规范化,制定出相应的测报、防治技术规范,有效控制生物灾害,以适应新形势对植保工作的需要。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随着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可持续农业作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同稳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分不开的,要求植保工作者要迅速提高综合治理水平,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在害虫治理的技术推广过程当中,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优势,建立以村级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治社区,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立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培育出满足国际市场要求的产品,不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真正做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粮食作物,尤其是玉米的种植,其害虫的防治方法虽有所改进,但由于基层自身的一些原因,使得县虫害的发生出现了新的特点,尽而使推广农业技术困难较重。特别在农作物病虫防治阶段,农村务农劳力主要以妇女和老年为主,老年人无力到田间进行病虫防治。因此可以实施植保代防来减少错用农药和劳动力缺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我们也看到,它能够加速推广新农药的步伐。

本文选用螟虫作为典型,在县级种植面积占有重要的经济比重,而玉米螟虫在新农业环境下有新现象,一些主要害虫发生规律有了新的变化。螟虫是我国玉米上的重要害虫,俗名玉米钻心虫,玉米螟对玉米伤害甚大。随着玉米栽培制度和品种布局的变革,螟虫的发生程度起伏很大,因此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首要害虫。

生产上对螟虫防治,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办法降低越冬幼虫数量,但由于过分依赖化学药剂防治,使玉米螟对常用药剂产生了明显抗性,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在生产上急需解决螟虫的药剂防治问题,为农业服务,确实势在必行。在我们国家,玉米螟与其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关系很大,必须对其规律及优化的防治新体系进行研究,应明确新的发生规律,为玉米螟的治理做好充分准备,弄清其优势寄生性天敌资源及药剂对寄生天敌的作用,如赤眼蜂对玉米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充分发挥天敌的对它的生态控制效应,有助于对害虫种群的管理。防治方法上最新表现在大量应用新型农药,心叶末期在喇叭口内撒施颗粒剂效果最好,但药剂有效成分、浓度、助剂等差异很大,要筛选出理想的选择性农药,达到减缓抗性的产生,同时做到经济、有效。

2 玉米害虫发生与气候、播栽期的关系

虫情由某县极植保站提供,气象资料则取其气象站。用相异系数对虫情资料作定量分析。螟虫的越冬基数与4、5月雨量的相关,相对湿度越大,产卵量越大,4月中下旬绿肥田、冬闲田提早耕灌,干旱环境不利于卵的孵化及幼虫成活,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办法降低越冬幼虫数量,因此会大量杀死越冬虫。

试验选在上年三化螟发生较重镇进行,以当地常年的播期5/10为基础,试验所用虫情为黄路20w黑光灯灯诱资料。秧苗是其唯一食料,播的早的受害就重,不同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明显,早播的易受到螟蛾产卵的时间段比后播的长,要避开蚁螟侵入的最佳时期,切断螟虫第一代的繁殖基地,将播期推迟到5/20—5/23左右较为适宜,即适期播种三代防治次数能够减少一次。

两种恒温条件下二化螟实验种群的生命表。恒温试验供试虫源采自受灾严重区的螟卵块。用室内玉米种苗饲养法,在GXZ型智能光照培养箱内进行,在解剖镜下数出孵化和未孵化的卵粒,蛹的历期是取刚化的雌雄蛹各15个,成虫是单对产卵,生命表主要参数的计算参数包括种群增长指数、种群的净繁殖率、世代平均寿命、内禀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

结果表明两个恒温处理间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都无显著差异,各虫态的存活率也均无显著差异,蛹重及平均产卵量无显著差异。

玉米螟虫近年来有发生加重的趋势,蜘蛛作为农田害虫天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它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选择对害虫高效而对天敌低毒或无毒的杀虫剂,以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效果,使得各种措施协调,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以收到最佳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有效防治害虫提供指导。如螟蛉特、山瑞、四季乐是较理想的药剂,考虑到药剂对蜘蛛功能团捕食能力的影响,能够很好的协调化防和生防。

参考文献

[1] 宝根,陈桂华,朱彩华.金山区二化螟危害加重原因和防治对策.上海农业科技,2002,2.

第8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论文关键词 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 分析丽水市植物疫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个普查、两个建设、三个检疫、四个加强”的发展对策。

丽水市地处浙江西南山区,下辖9个县(市、区)。全市共建有10个具有法人资格的植物检疫站。现有在岗的专职检疫员58人,兼职检疫员235人。各级植物检疫站自1984年正式建站以来,为保障我市的农业生产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经过22年的运作,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原有的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植物检疫工作,不断传入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将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1丽水市植物检疫工作的新情况

我市植物检疫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一是大部分应检单位由集体转为个体,管理相对人面广量大。由于生产、经营形式的改变,对生产和经营植物及植物产品的管理相对人生产经营情况很难摸清;二是应实施检疫的产品数量增加、面积扩大。植物检疫产品由种子、苗木、种用繁殖材料扩大到粮食、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检疫任务不断加大;三是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几率成倍增加,加大了植物检疫防疫的工作难度,如何防范有害生物的传播和对有害生物的控制、扑灭,对每一个植物检疫工作者来说都是面临的严峻任务;四是随着交通的发展,高速公路不断增加,国道、省道加宽提速,植物检疫公路检查站的作用减弱,应施检疫的产品漏检、逃检数量增加。

2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流通中的检疫问题

一是种子经营单位和个人成倍增加。如景宁县1998年只有农业“三站”的服务公司和县种子公司等4家单位经营种子,到2006年末有各类种子经营单位和个人37家,10年来增加了33家;二是近年来兴办的各种货物托运处,都是个体或者个人承包经营,受理货物时基本不履行植物检疫手续;三是农村集贸市场花卉、苗木销售兴旺,一些经营户无产地检疫证书;四是存在检疫的许多盲点,尽管一些地方已发生检疫性有害生物,但应施检疫的粮食、中药材、饲料、蔬菜、瓜果等产品的经销基本都未办理植物检疫手续。植物检疫工作不仅要搞好科研、生产单位、企业(公司)的种苗基地检疫,而且还要面对庞大的市场。如何加强与相对人之间的联系,进行针对性的检疫管理,是一个新的课题和艰巨的任务。

2.2调运检疫的把关问题

多年来,检疫部门主要依靠铁路、公路、邮政、民航等运输部门的协作配合,并通过公路检查站的设卡来开展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调运检疫把关。而现在交通运输单位发展迅速,一些部门注重经济利益,淡化了检疫意识,往往以减轻货主负担为由,放松了对货主的法律约束,减化植物检疫手续,从而出现了违章调运现象。另外,随着高速公路的增加和道路设卡检查作用的逐渐减弱,强制性手段少了,增加了把关难度。由于违章调运,丽水市范围内已发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已达7种,外来有害生物如加拿大一枝黄花等也相继传入,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2.3执法监督机制和植物检疫体制问题

现在的植物检疫体制分成内检与外检。内检又分为农业和林业二块,因而在具体检疫业务上存在着脱节和扯皮现象,在政策处理上标准不一,给检疫业务的开展带来很多问题。如国外水果近年来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大部分未经植物检疫机关审批和检疫,往往通过外贸联营转口内销。按现在体制,这个问题只涉及到外检,一旦“检疫失控”,国际危险性害虫如地中海实蝇等就会传入。而问题的解决,除了检疫立法外,有赖于建立植物检疫的监督检查机制,变被动检疫为主动检疫。

从当前植物检疫的体制现状来看,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机构设置多样化。我市基层植物检疫站设置有三类:与植保站合署称植保植检站;单独设置为植物检疫站;在农业执法大队增挂植物检疫站牌子。二是专职检疫员调动频繁,力量薄弱。全市10个检疫站有8个基本上只有一个检疫员专门做检疫工作,其他检疫员都兼有其他工作。由于执法大队的建立有一部分非农业专业的人员也进入植物检疫队伍中来,这种状态不利于工作的连续和专业工作的开展。三是检疫员业务水平跟不上形势的需要,面对新的形势和检疫的严峻任务,基层植物检疫员缺乏检疫信息和业务培训,使检疫员的业务和执法水平难以提高。

2.4基层植物检疫站的规范化建设问题

植物检疫是技术性比较强的专业执法,工作性质决定必须具备一定的检疫检验条件,对流通中的植物及植物产品鉴定检疫性有害生物,为调运检疫和市场检疫提供依据。而基层植物检疫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却不容乐观,目前丽水市所辖的9个县(市、区)植物检疫站没有一个检疫实验室。就景宁县植物检疫站来说,正常的调运、产地检疫每年规费收入一般在4~5万元,上缴省、市各10%,财政、物价21%,补助乡镇8%,真正可使用的检疫费只占51%,年约2~3万元。这点规费收入连保证正常的检疫工作都显不足,更无法提高检疫检验条件,使得专职检疫员开展检疫工作仍停留在1双手、2只眼睛的原始状态,无法适应严峻的疫情检测需要。

2.5植物疫情的防控问题

近年来,随着柑桔黄龙病、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传播,对我市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尽管各地都建立了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但防控经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

3丽水市植物检疫工作发展对策

针对我市植物检疫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认为,现阶段检疫工作的对策是充分发挥植物检疫队伍和专职检疫员的专业优势,拓宽植物检疫领域,以种子苗木繁育单位和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的生产、经营单位作为管理突破口,以强化植物检疫执法作为检疫工作的契入点,重点做好一个普查、两个建设、三个检疫和四个加强,使植物检疫工作尽快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1一个普查

指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疫情普查。通过疫情普查:一是可以摸清疫情发生的底细,有利于制定检疫和防治扑灭计划;二是有利于及时办理对应检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调运检疫;三是可以根据疫情发生情况,按《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正确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四是可以提高专职检疫员的业务水平,并为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课题研究打下基础。疫情普查每年都要进行。对已发生的重大疫情要设立疫情监测点定期检查。每个植检站都要有一套疫情档案及疫情分布图。

3.2两个建设

3.2.1植物检疫机构建设。对检疫机构设施要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基层植物检疫站要创造条件建立植物检疫实验室,并利用植物检疫实验室的平台去适应新形势下的植物检疫防疫工作;同时应乘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东风,建立一个真正按照《植物检疫条例》规定的独立执法主体。

3.2.2检疫队伍建设。首先是要稳定。植物检疫工作是一项业务性非常强的工作,专职检疫员必须有相当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执法水平,省、市、县各级植物检疫站要严把审批关,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拒之于门外。同时,对现有专职检疫员骨干人员的调动,省、市植物检疫站要插手留住人才,每个植物检疫站至少应有3人以上专门从事植物检疫工作的专职检疫员,以稳定植物检疫队伍,保证植物检疫事业的兴旺。其次是要加强提高专职检疫员的业务水平。随着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的不断入侵,基层的检疫人员迫切需要及时掌握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为此我们认为,省、市、县要建立培训基金,开展植物检疫系统专职检疫员的培训、考察制度,从而提高检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3三个检疫

3.3.1产地检疫要全。对辖区内所有种苗繁殖单位和个人,无论是“双杂”种子还是常规种子、是农作物还是花卉、苗木、中药材、水果都要进行检疫。就是说,凡是作栽植、播种、出售繁殖材料都要经过产地检疫。

3.3.2调运检疫要严。凡是向外调运的种苗,一定要经过严格检疫,确认不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危险性病虫杂草后,方能出具调运检疫证书;凡是从外地大批量引进种苗的,调种单位或个人必须事先向所在地植物检疫站申报,植物检疫站要认真核实种苗提供地疫情,确认没有发生疫情,方可出具检疫要求书;对调运进来的种苗一律要进行复检,证明不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危险性病虫杂草的,方可允许种植。

3.3.3市场检疫要勤。对市场上销售植物及植物产品检查要勤。对调入、调出的各类种苗与繁殖材料要仔细检查“调运检疫证书”、“产地检疫合格证”、“植物检疫要求书”。对“三无”产品,一律按检疫条例处以罚款,并就地销毁。对应施检疫的粮食、中药材、水果、蔬菜、饲料等大宗农产品调入、调出的,也必须具备“调运检疫证书”,对不具备的同样按检疫条例处以罚款。今后的植物检疫工作要形成全国一盘棋,用加强市场检疫和严格执法来维护植物检疫的权威,提高调运签证率,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

3.4四个加强

3.4.1加强组织领导。针对当前植物疫情传入频繁、为害加重、防控压力加大的实际,各级政府必须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制,组织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参与,依靠科技,狠抓各项植物检疫防疫措施的落实,有效控制重大植物疫情的扩散、蔓延和危害。

3.4.2加强宣传培训。植物检疫防疫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一些乡(村)和部门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存在侥幸思想和畏难情绪,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防疫意识淡薄,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柑桔黄龙病等疫情的发生、流行、危害认识不清,对防治和清除技术掌握不够,主动参与防除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理解,不支持检疫部门的防除工作,导致错失防除时机,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为此,植物检疫部门必须加强植物防疫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广泛深入乡村开展“一户一宣传”活动,及时组织乡村干部、种植大户、果园承包户、育苗户等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农民群众宣传柑桔黄龙病、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和科学防治知识,引导农民主动配合和自觉参与到防控行动中来,为植物疫情防控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第9篇:法治意识现状范文

关键词 地质;勘探;机电;系统;控制;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现代的科学技术正以迅猛之势进行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机电一体化就是不同领域之间交融的产物。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应用在地质勘探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的质量,已经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

一、地质勘探中的机电一体化概述

地质勘探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我国的地质勘探工作开展相对较晚,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对发达国家的发展也相对缓慢,但经过多年发展, 也日趋复杂和完善。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二、机电一体化的内容

2.1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应用机械、电子等有关技术,使机械、电子有机结合,实现系统或产品整体最优的综合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包括技术原理和使用机电一体化产品(或系统)得以实现、使用和发展的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个技术群(族)的总称。

2.2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由若干具有特定功能的机械和电子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满足人的使用要求的最佳功能,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主要是指机械系统(或部件)与微电子系统(或部件)相互置换和有机结合,从而赋予新的功能和性能的新一代产品,有良好的人机协作关系。一个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主要是由机械装置、执行装置、动力源、传感器、计算机这5个要素构成。

2.3机电一体化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工程与电子工程的综合集成,即给定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目的功能”与“规格”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设计、制造的整个过程体系。机电一体化工程是系统工程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中的具体应用。

2.4机电一体化思想体现了“ 系统设计原理”和“综合集成技巧”。系统工程、控制论和信息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从某种意义上讲、机电一体化思想相当于“一体化”思想。它带来了诸如光电机一体化、机电液一体化、科工贸一体化、人机一体化等技术及其产品。

三、发展现状

地质勘探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展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四、发展趋势

由于地质勘探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多学科技术交融的技术,因此其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制于其相应支撑技术的发展,同时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必然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4.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其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思维和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4.2模块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繁多。让它们自由地交换信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因此有必要研制具有标准机械接口或电气动力接口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如果机电产品能够象“搭积木”那样让需求者根据要求自由组合,那么无论是对资源的节约,还是服务于各行各界,都有着其巨大的作用。

4.3 网络一体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而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监控技术,让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System,CIAS),使人们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都能随时享受各种机电产品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_体化产品无疑会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4.4微机电化

微机电化指的是机电系统主要装置的特征尺寸在亚微米至亚毫米范围。微机电系统产品由于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军事、生物医疗、航空、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4.5 绿色化

绿色化主要是指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而且是低能耗、低材耗、协调而可再生的产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勘探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日益丰富的需求而不断地对已有的技术进行变革创新并且使它们有机结合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因此,研究地质勘探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我们人类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卜燕萍,曾静. 浅析机电一体化的进程与智能化趋势[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

[2] 董军. 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3) .

[3] 张鑫. 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趋势[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