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室安全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档案管理;档案安全
[中图分类号]G2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封二 ― 01
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直接形成”说明档案继承了文件的原始性,“历史纪录”说明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也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档案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档案资源的开发力度越来越大,档案利用的频度越来越高,档案需求的开放性越来越强,因而,档案如何被及时、有效的安全保护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等问题,也相应地突现出来!解决档案保管及利用的安全问题越来越迫切,如档案涂改、丢失、被盗等案件,近几年时有发生;对档案管理认识到不到位,没有认识到档案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不对有价值材料、照片、影音资料及时保存、保管,以致于这一段历史缺失档案记录;由于档案库房温湿度调控不及时,造成档案发霉、变质现象也时常出现。
一、档案安全管理的目的。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杜绝各类危害档案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档案资料安全和最大限度的延长档案寿命。保存原始资料,保持资料的原始、准确、完整,以便核对资料的准确性和查证,便于建立人事或项目履历,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借签;而职能部门的档案,更是当前行依法政行为的过程,更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更是保障人民利益的客观要求。
二、健全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必须依据相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坚持严格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确保安全的原则。具体部门、单位在执行好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档案管理行为,保证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确保档案安全有效进行管理。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到档案的分类、归档、保存,每个一个过程,都要形成制度,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有严格的依据,有严格的规范,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
三、要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档案管理日益现代化,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上大量应用,更使复杂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清松起来,日常管理也方便起来。当前档案管理示范级建设,不但对档案管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对管理手段也有更新要求,这也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过程,所以用好、管好计算机档案应用系统,已成为当前档案管理的当务之急。
四、分类对档案进行管理。档案的载体不同,保存的方式也不同,保存的方法也不同,所有要不档案,要采取不同的安全管理、保管措施。档案管理人员应熟知档案安全保护知识,定期进行档案安全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每年定期进行安全性抽样检查,按规定进行一次全面清点登记,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新收集的档案资料须 必经消毒、除尘后方能入库,并对消毒杀虫情况进行登记;对老化、破损、褪色、霉变等受损档案载体,必须采取抢救措施,按档案保护技术要求进行修复或复制;存储档案信息的载体,应按所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标明密级,并按相应密级文件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或其它电子 信息设备不得存储、处理和传递档案信息,向社会开放的档案信息网站,应按规定报相关公安部门备案,并在接受安全评估合格后,方可接入互联网;到期档案经鉴定后,销毁档案载体应确保档案信息无法还原。
摘要:档案信息安全是办公室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保障工作。本文从制度管理及信息化下的数据管理讨论了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7 个保障措施:电子文档归档及管理制度;安全保密制度、数字档案查询利用制度;档案数据管理维护制度;数字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数据网络和信息设备维护使用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
关键词 :档案信息化电子文档安全保密制度网络安全
1 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的安全策略
①电子文件是指单位在内部管理和履行行政职能的过程中所产生并存储在光盘、硬盘等载体中的,可进行网络传输,并且可作为参考资料通过计算机系统调阅和使用的文件。②只有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文件以及超媒体链接文件才可作为电子文件进行归档处理。③从归档方式来看,电子文件支持逻辑归档方式,同时也可进行物理归档。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逻辑归档可将原电子文件直接移交档案室归档,不必调整其存储方式或存储位置。而物理归档则需要借助可脱机存储的载体,先将源电子档案网络传输到该载体中,经由其转换加工再移交档案室。按照存储载体的类型,笔者首推光盘,另外还可以用磁带、硬磁盘等。软磁盘也不适合长期存储数据。由专用软件生成的电子文件必须按照通用格式转换,然后存储在指定磁盘。④电子文件归档时,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应与相对应的电子文件一同归档保存。⑤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集中处理+电子档案存储数据资料+ 数据有效管理”的方式,实现对档案资料“一次采集、反复利用、信息共享”。⑥归档方式由“纸质”变“电子”。一改以往每年发一份表格,要求每人填完后装入牛皮档案盒就了事的方式,创新建立专门档案管理系统,由专人负责录入管理,一人一档,定期校验和转存,实行档随人走“终身制”。⑦时间由“短期”变“长效”。新建立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更具有连续性和长效性,可做到随时可添加,随时可变更,随时可查阅,有利于长期保存。摈弃了以前填一年管一年,资料填报不持续完备的缺点。⑧需销毁的电子文件必须编制销毁清册,经上级批示后统一销毁。销毁保密等级较高的电子文件时,若其所在载体上的痕迹不可擦除,应该一并销毁其载体,确保不留任何痕迹。销毁一般性文件则可逻辑删除。行政管理人员负责监管电子文件的接收、保管和鉴定销毁工作。
2 安全保密制度
①办公室行政人员必须对数字档案系统的登录帐号、密码保密。另外,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应该用数字+ 字母的形式设置登录密码,且不得少于八位数,每隔一段时间修改一次。非单位内部计算机未经上级批示无权登录档案管理系统。②除业务档案以外的电子档案只允许单位内部查询。③使用者本人可查阅电子档案资料,未经上级批示不得外传。涉密档案禁止网络共享。
3 数字档案室提供各类非涉密室藏档案查询
①非单位内部人员,未经本单位领导批示不得调阅本单位档案资料。若须查阅档案资料,经批示后由本单位后台管理部门授予访问权限方可进入系统进行调阅。单位内部人员可通过提前申请的帐号登录兰台档案管理系统,根据需要调阅电子文件。②根据档案的保密等级,系统按照登录权限将单位内部人员分为三类,即普通用户、中级用户和高级用户。③可以对外开放的文件有的设置了限制条件。比如调阅数字档案时,要求调阅人提前通过网络递交调阅申请,经档案管理人员审查后自由调阅,调阅人不得擅自转载文件资料。而纸质文件则要通过上级批复再进行调阅。
4 档案数据管理维护制度
①认真做好文件的收、发工作,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做好档案的统计、利用工作,对各类档案库存、接收、销毁、利用等进行准确统计,积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确保能为各局室的工作提供便捷的服务。②数字档案由档案管理人员和计算机管理人员分别负责管理和维护,确保档案数据安全;③各部门数字档案经主管部门领导签字同意后由行政秘书交档案室统一管理;④非档案管理者不得修删数字档案;数字档案至少制作三套备份(一套硬盘,两套光盘),其中一套异地保存,另外两套分开保管;行政秘书应请示领导配备专用的电子文件柜,规范存放归档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
5 数字档案鉴定销毁制
①坚定数字档案时,首先由领导批示,从各部门挑选专业人员成立工作组,按照档案保管期限定期审查逾期的数字档案,就档案存毁给出专业意见。然后,工作组统计出不再具有利用价值和存储价值的档案清单,编写销毁清册。②档案鉴定工作组以报告的形式向上级如实反映档案逾期情况,并递交销毁清册。经批示后按规定流程将逾期档案一并销毁。但是销毁清册必须永久保存。禁止任何部门或个人未经批示擅自销毁档案资料。
6 档案数据网络和信息设备维护使用制度
①数字档案的使用和维护一律参照计算机操作规程操作。假设调阅时计算机突发故障,须尽快通知技术部进行排障,切忌个人盲目处理。②指派专人保管硬盘、光盘等存储载体,切忌将介质外接,也不允许在本单位计算机载体上使用外来存储载体。档案室的计算机未经许可不得上网操作或供个人娱乐。③做好防光、防潮、防虫霉、防火、防盗、防尘、防鼠、防高温等档案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章素文.浅析信息化档案管理安全防范之策略[J].科技信息,2011.9.
[2]王艳.如何确保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安全[J].中国科技信息,2010(09).
[3]马菲.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安全体系初探[J].湖北档案,2009(08).
关键词:劳务用工;安全档案;施工安全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增加值约占GDP的7%,而且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而其就业人员多为农民工,农民工为建筑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但也由于该行业人员整体文化程度较低、流动性大、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施工工艺复杂等特点,给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带来极大挑战,有研究分析指出安全事故的发生80%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如何加强农民工队伍的安全教育管理成为了安全工作中不可小视的重要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版)第十八条第三款“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以及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的内容,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由于建筑企业项目部人员相对固定,而且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高,安全教育工作易于开展,故本文仅针对如何做好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及资料归档。本文基于笔者在重庆轨道高家花园大桥项目从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经历,着重讲述如何采用劳务用工安全档案的方式完整性、系统性的管理从业人员教育培训问题。
1当前安全教育培训现状
1.1现场劳务作业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程度低,难以实现系统性教育培训
现场劳务作业人员普遍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低,大部分人员今天放下锄头,明天就到工地了,农田与工地两头奔走,就业不稳定。外加工程施工任务繁重与缺少连续性,与亲人异地分居等种种原因,劳务作业人员的特点就明显表现出短期性、流动性、分散性、阶段性、流水作业、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等。由于这些客观原因短期内没法改变,使得目前国内劳务作业人员难以转变为职业工人,施工现场可能存在未经培训私下上岗的情况,作业人员工作的不稳定性或高流动性决定了教育培训工作很难进行合理规划、完成系统培训。
1.2安全教育体系混乱,安全管理人员工作量大
目前大多地方的施工安全管理内业资料尚未形成体系,档案形式不一,导致安全管理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劳务人员统计、安全教育培训及资料整理的工作中,各地方、各部门的不同要求又导致了施工项目部资料整理混乱,无有效针对从业人员安全教育档案的规范整理,从而使得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无系统性、无有效体系。
2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对策
2.1制定项目部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制度是开展工作的指引,从制度角度制定从业人员从入场、过程中、退场、教育计划、教育时间等一系列具体细则,规范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细化劳务用工档案的建立,而且从业人员劳务用工安全档案的建立,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还需要项目人事部门的配合,制定制度有利于约束各部门、各劳务队伍按章办事。
2.2建立劳务用工安全档案
(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从业人员进场时的劳务用工安全档案,可以涵盖以下几项内容:从业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制定从业人员花名册,并着重对年龄55周岁以上的人员给予劝退或者调换工作岗位,避免由于个人身体原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入场三级安全教育记录卡,主要记录从业人员进场时间、入场教育时间及时长、工种以及三级教育的内容等信息;入场安全教育培训,根据安监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的要求,对工人进场上岗作业前,进行公司级、项目部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此项工作可以结合农民工学校等联合开展,由项目的人事部门组织进场施工作业人员,项目经理、安全总监、生产副经理、班组长等参与进行;从业人员安全目标责任书,主要是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向从业人员通知,以及根据“一岗双责”的要求,需要向从业人员表明其安全职责、安全权利与义务等内容;岗位危险告知书,主要向从业人员说明所从事的岗位存在哪些危险因素,以及如何避免的安全防护措施、方法;安全操作规程教育,主要是根据从业人员不同工种,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将不同工种或者不同设备的操作规程向从业人员进行教育;考核资料,根据相关法规要求,从业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故目前各项目部普遍采用考试答卷的形式考核从业人员是否合格。(2)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工序或者季节等的变化,还需对从业人员进行各工序或者冬季、雨季、重大节假日前后等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工程部门技术人员还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员进行监督。日常施工检查、巡查中对作业人员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场的记录,以及对其的奖励、处罚记录、退场时间等也可归档到个人档案内。(3)现场副经理、技术员、班组长对施工人员流动性的管控。由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项目安全部门未必能够及时发现未经安全教育培训上岗人员,这就需要项目副经理、现场施工员在安排工作时,如发现陌生面孔需及时上报,项目部也应该制定对劳务队伍或者班组长的处罚措施,预防此类现象的出现。(4)信息化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教育培训工具箱、身份证识读卡、指纹采集器等工具,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结合上述工具,可将劳务安全档案电子化,采用计算机的高速工作,将会极大程度减轻安全管理人员对劳务安全档案整理的工作量,采用信息化的另一个好处便是通过上述计算机等工具的采集加工,能够自动设计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形成系统性,便于安全管理的同时,也有利于系统性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工作水平。
2.3不断完善劳务用工安全档案
从一名作业人员进场开始到其退场,劳务用工安全档案完整记录了此人在项目部的进场时间、安全教育培训、奖励处罚、违章违纪、接受的工艺培训、退场时间等内容。此项工作的建立与完善,不仅会减轻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避免出现作业人员缺少教育培训上岗的情况,也方便于各级单位对此项安全工作的检查,系统性、完整性的再现了从业人员从人场到退场的所有工作及表现。
3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劳务人员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以及建筑行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何打造一批合格的、有较高安全意识及工作能力的劳务工人,劳务用工安全档案也将会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作用。后续随着信息化向建筑行业的慢慢渗入,劳务用工档案将会省时省力,系统性、多样化的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结合技术水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施工水平,提高施工单位对作业人员的掌控力,减少或者避免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的发生,间接提高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与进度,继而提高施工单位的安全施工管理水平,同时公司效益与形象两者兼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8.31修正.
电子档案的建立,使计算机先进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电子档案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其查全率和查准率是纸质档案无法可比的。
1、档案信息可异地实时为利用者提供电子档案信息,打破了传统利用方式和时空局限,并可多人在各自计算机上同时查找利用同一份电子档案,大大提升了档案利用服务的总体水平,得到有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2、电子档案不仅可以通过电子档案直接查询档案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终端上权限浏览非涉密文档和涉密文档,有效的保护了档案的涉密程度,对档案实体起到了有效保护作用和物理隔离。档案人员可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查询和利用,能快速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从传统的手工编目和查询等方面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效率高,速度快。
3、电子档案的储存形式如光盘、缩微胶片、磁盘都具备了存储密度大、容纳信息量多、记录速度快、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而且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是相通的。电子档案有效地节约档案占用空间,档案储备量更加充足。促进了档案的实体保护,档案保管更加安全。
4、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出现,不但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而且提供了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免除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的困难,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有利于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5、电子档案的特点是实物资料的信息化,由于计算机数据在统计和整理过程中运行速度快,能容量大,使得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能够储存诸多的档案信息,以便于日后查找过程中的需求。
二、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主要保护措施
现阶段对于传统纸质档案,我们的重点还习惯于在档案室、馆内对其实施保护,即归档后对具体的档案实体进行保护,包括针对载体的防高温高湿、防水、防火、防虫、防震、防有害气体、修复等保护措施。电子文件在其产生、处理、存储、保管、利用过程中,很有可能因自然、人为和技术等因素而受到损坏减少,因载体、设备损坏,人员失误,病毒、黑客的入侵造成电子文件的污染、流失和破坏。其安全性至关重要。由于电子文档天生具有容易被复制、修改和传播的特点,企业面临内外部两方面的安全威胁,电子档案的安全保障工作应当全方位、高覆盖,贯彻于电子档案建设的全过程。
1、建立档案利用审批制度,相关人员需要查阅和利用档案时,必须获得档案主管领导的审批。还要建立档案利用管理制度,档案收藏部门可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档案收集管理活动,使档案收集更为及时,保证电子档案的及时更新,更好的满足电子档案利用者的需求。
2、从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到保密、安全、利用等各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细致的操作规程,要明确规定归档时间、归档范围、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等,形成一套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体制,做到依法管理电子文件,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为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完整、真实和有效利用,从电子文件产生时就应按照制度要求妥善管理以确保其不散失、不损毁、不失真。
3、档案部门要参与制定电子文件生成和办理的流程,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归档、管理等环节进行把关和交接,保证电子文件生成过程各环节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4、科学管理和保护好电子档案载体,是保证电子档案安全的前提。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保管方法有许多相同的方面,防光、防尘、防水、防霉、防虫、防潮、防盗等,但是,电子档案由于其载体的特殊性对保护措施也有着不同的标准要求。
5、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技术上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达到既能使电子档案信息最大限度的被利用,又能使这些资源得到可靠、安全、有效的保护。
6、电子档案长期存取的安全保证。制作备份是保障电子档案安全的最根本方法,可制作一份或几份拷贝,并将拷贝分别保留在多处相隔较远的异地容灾备份系统中,以防原件因载体损坏或设备故障等原因而丢失信息。
7、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维护。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保障至关重要。对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包括通过入网访问控制、加密和数字签名、设立防火墙、漏洞扫描技术。
8、档案保管部门应及时按年度对归档电子文件的接收、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情况进行统计。
关键词:档案;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1电子档案管理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1.1电子档案保存寿命受限。由于电子档案受其保存介质的寿命长短、质量优劣以及其更新换代的影响,使得其寿命存在各种差异。如计算机设备的更新换代,过时的档案介质,造成电子档案信息无打开利用,从而可能会造成档案信息的损害和丢失,严重损害了信息利用者的利益。
1.2病毒的危害性。网络时代,各种病毒木马不断的对计算机进行攻击与入侵,使得一些机密的电子档案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被病毒等感染,电子档案系统也可能被黑客所攻击,从而危害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
1.3电子档案真实性受到挑战。由于纸质档案可加盖单位公章,领导签字,比较容易鉴别,而电子档案由于具有无限修改复制的功能,如果不加以技术处理,则无法辨认其原稿的真实性,从而造成信息的失真。
1.4电子档案安全不容忽视。网络时代,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数据被他人盗取、篡改的事件时时发生,这对机密电子档案的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解决电子档案安全问题的措施
2.1技术安全处理措施
2.1.1加密处理。数据加密是减少电子档案信息被盗、泄密的有效方法。通过加密处理,使得数据不被非法窃取、阅读。电子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可采用非对称式或双密钥码进行加密。发方可使用收方的公开密钥发文,而收方只用自己知道的密钥解密。这样任何人只能通过公开密钥向收方发文,而收方才能获得加密文件,而其他人很难破解密文,从而有效的保护电子文件的机密性。
2.1.2电子签名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签名技术被人们广泛应用起来,电子签名可分为证书式数字签名和手写式数字签名。主要作用是在于证实该份文件确实出自作者,确保其内容没被他人改动。通过证书式数字签名可有效检验文件确实来自发方,内容没有被人改动。手写式数字签名则是将专门的软件模块嵌入文字处理软件中,作者可用光笔在计算机屏幕上签名,或者用压敏笔在手写输入板上签名,使其显示的笔迹与在纸质文件上的亲笔签名的字迹一样,从而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
2.1.3权限的使用与监控。档案管理者应对电子档案数据访问用户设置身份验证,只有通过身份验证信息的人才可进行访问。此外还要根据访问人身份、电子档案的秘密等级,来确定其访问权限。目前可使用的监控技术为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入侵者想要接触目标计算机,必须先穿越防火墙的安全防线,因此可将防火墙配置成许多不同保护级别,使数据库的信息和结构不受侵犯。
2.2制度安全管理
电子档案在形成、处理、传递、归档等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信息的丢失与篡改,因此为了保证电子信息档案的安全性,实行必要的制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可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只有电子信息管理人员才能进入相关操作系统,计算机要设置密码,专人专用,其他无关人员不得打开或使用其计算机,更不得非法进入或操作该系统。同时,对电子档案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管控,防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造成信息丢失或失真现象发生。
2.2.1明确电子文件制作传递的责任。电子文件要由专人制作,制作完成定稿后要进行加密处理,如需要参考或利用时,只能以只读形式进行查阅,防止因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电子文件的篡改或灭失。
2.2.2及时收集电子文件。很多单位电子文件制作完成后,任由于制作者进行保管,使得电子文件处理松散的管理状态,容易发生失真现象。电子文件一旦定稿就应由领导使用电子笔等进行签发,如条件不允许,可在纸制文件上签发,然后将纸稿与电子稿件一同交由文书档案管理者进行管理,不得擅自修改。如需修改,应经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操作。同时对电子文件要进行备份处理,保证电子文件不得丢失,不灭失。
2.2.3归档制度。电子文件归档时要进行认真检查,检查文件是否齐全完整,真实可靠,是否是最终稿本,其与相应的纸质或其它载体文件的内容是否一致。然后将电子文件放入计算机指定的位置,或者备份到相应的介质中。归档时要注意标明相应的保密级别,注明了保密级别的电子文件应及时进行逻辑归档,并按照电子档案的目录对应放置。电子文件可按纸质文件的要求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
2.2.4保管制度。电子文件和其他纸质档案一样,是独立的档案门类和载体,要按制度妥善管理,确保电子档案不损毁、不失真,从而保证电子档案的完整、真实,实现其应有的价值。电子档案要进行统一保管,档案管理者应熟练的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能够使用各种检索工具,使得归档的电子文件利用起来更加方便与及时。档案管理者应对存放电子文件的介质进行不定期的健康检查,对发现问题的电子文件要采取维护措施,及时修复,防止文件的丢失与破坏。同时,随着计算机设备的更新与发展,要对历史电子档案介质进行同步更新、复制和备份。
2.2.5电子文件利用条件。电子文件的操作与利用需要具备相应条件,管理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权限,无关人员不得借阅、操作该电子文件,同时对管理者提出相应的纪律要求,要遵从保密管
理规定,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属于工作秘密的电子文件档案,一旦发生属于秘密的档案出现泄露与丢失要严格追究档案管理者的责任。2.2.6不可忽视纸质档案的管理。虽然目前提倡力行节约,实行无纸化办公,但由于电子档案安全性、真实性等受到很多制约,因而纸质档案的管理依然显得重要,纸质档案具有保存时间长、真实可靠性强、可信度高等特点,纸质档案在当今档案工作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不可忽视纸质档案的管理与保存。档案领导者及管理者仍要把纸质档案工作做为重要工作来抓。
关键词:档案 扫描 实体 安全 管理
档案数字化扫描是新时期档案馆业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延长档案寿命,减少档案磨损,方便档案利用的重要举措。在档案数字化扫描过程中,档案加工的周期长、任务重、要求严,档案实体要经历出库、整理、拆卷、扫描、录入、装订、入库等一系列工序,由于数字化扫描一般都是外包工程,所以保证档案实体安全的任务尤为重要。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档案实体安全最可靠的保障
档案实现数字化是一个浩大复杂的工程,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对档案实体安全造成威胁,所以,保证档案实体安全是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为之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东城区档案馆从2010年初启动档案数字化扫描工程。在参观走访其他区县档案馆,学习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东城区档案馆制定了《档案扫描过程中对档案实体的安全管理规定》,这个规定在后来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到补充完善,最终形成了《档案扫描过程中对档案实体的安全要求》,确定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规范,提出了档案出入库手续要求以及出库档案的数量控制要求,对档案扫描公司员工提出对档案实体及档案信息内容上的安全要求。如:档案在扫描过程中不允许任何人员擅自将档案带离扫描场所,防止档案丢失;严禁发生勾划、涂抹、撕损、剪切等人为性破坏档案的行为,要维护档案的原貌:不允许工作人员擅自拍照、抄录、复印扫描的档案:在扫描档案过程中工作人员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磨损,不允许在档案旁吸烟、摆放水杯、喝水、吃食物及存放易燃易爆物;当有事需要离开房间时,要将档案存放档案柜并锁好:桌面不得随意摆放档案。同时,东城区档案馆与扫描公司签订了档案保密责任书,要求公司负责对员工进行档案信息保密及档案安全意识的培训。
二、把档案安全意识贯彻到数字化扫描工作的各个环节
1.档案出库前检查
数字化扫描工作程序的第一项就是档案出库前检查,进行这项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档案实体在出库前是一种什么状态。档案出库前检查,主要是检查档案是否有破损,是否有页码错误,是否有非扫描件,是否有非纸质件,以及案卷的总页数是多少。将检查的结果记入数字化扫描档案数据库中。在这个数据库里设置了档号、档案出库前检查情况、是否有非扫描件,出库前页数,出库单号、出库日期,这部分要在档案出库前做好登记,随着档案的出库将数据库移交给扫描公司,在档案扫描完毕返回档案库房时,扫描公司还要将此批次加工档案的数据库返回给档案局,同时填写:档案入库日期、入库页数、是否修改卷内题名、是否有非扫描页,是否有重编页码,档案修补页号及其他。档案入库后,在经过档案局专设的数字化扫描档案实体检查人员的检查后,登记入数据库:档案实体检查情况、检查人。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可以了解每一卷档案在经过数字化扫描后具体有了哪些变化,了解档案修补情况和扫描情况。
2.严格的档案出入库手续
依照《扫描档案出入库登记要求》,档案出入库必须严格执行档案出入库登记制度,要求库房管理人员每天提前做好扫描档案的出库准备工作,确保出库的档案数量准确,手续齐备;要求档案出库时库房管理人员要在《扫描档案出入库登记表》中做好调出登记,相关人员要签字确认:要求档案归还库时库房管理人员要与扫描工作人员认真核对档案的数量和档案实体状况,并登记在《扫描档案出入库登记表》中,相关人员要签字确认,确保还库的档案齐全、完整等等。
3.档案扫描过程中监控
一方面,数字化扫描公司在工作间安装有监控摄像头,随时监控档案实体在各个工序流转情况,监控员工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档案馆内相关的工作人员也随时深入扫描工作间,检查扫描工作环境中是否有不合乎档案规定的地方,比如,不得放置水杯、水壶和食品;检查操作人员的工作程序是否规范,比如,是否有粗暴拆、扯、撕档案的行为。由于有些档案原有一部分页是粘合的,扫描比较麻烦,怕个别员工贪图速度,粗暴对待档案。
4.档案入库后严查
扫描完毕的档案在清点完毕办理完入库手续后,还要进行一项工作,就是对入库的档案进行实体检查。检查的方法是:查看全部卷,清点每一页。检查的内容是:是否有丢漏重编页码:编制的页码是否合乎要求:档案的装订是否合乎标准;是否有不按原装订孔装订档案的现象;卷内目录的题名、页号是否修改、修改后是否重新标注了案卷封皮:是否有档案修补。
三、在数字化扫描档案中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
1.减少档案周转天数、出库数量,增加档案出库批次
由于在档案扫描过程中档案周转需要时间,档案完成扫描又需要很多道工作程序,所以通常情况下,如果加工扫描人员有20人,正常情况下每天扫描完成量在8千到1万页左右,每天流转在加工场地的档案就在6-8万页,大约有1000到1500卷,周转期在一至三周,而档案的加工场所不在库区,扫描工作环境因为有大量的设备及人员存在,相对库房的保管条件恶劣的多,这样对档案安全很不利,所以,要按照扫描公司的工作能力,及时调整控制档案的出库量,减少档案在库外的周转期以及周转量,采取增加出库批次是保护档案的必要手段。
2.减少档案连续扫描的次数
实践证明,多次连续扫描对纸张的物理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纸质档案在连续经过数次扫描后,纸张的强度以及耐折度都会大幅下降。加之很多档案之前都经历过复印机等光源照射必然对档案产生了很大损伤,所以经常建议扫描公司尽量提高档案一次扫描的成功率,减少重复性的扫描。
3.减少档案装订次数
能不拆卷扫描的档案尽量不拆,拆了也尽量不重拆再装订。档案的反复装订会对档案实体造成很大的损害。
4.规范档案整理,随时协调问题
规范档案整理,是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直接关系到档案实体完整性的重要环节。在档案数字化扫描过程中,由于档案产生的年代不同,档案产生的行业部门不同,档案所属的全宗不同,所以很多档案带有时代烙印和行业特点,很多老档案整理不规范,纸张规格不一、版式不一、装订不一,扫描过程中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编页码问题。原来的档案由于版式不一样,页码的编写位置就有很大出入。对于这样的档案东城区档案馆通常采取尊重原著,只要编码不错就尽量不修改重编,这样就可以减少对档案的涂改。东城区档案馆不允许整理人员使用橡皮擦改页号,防备万一不小心涂破档案,只允许使用2B或HB的铅笔在需要重新编写新的页码时轻划错误的页码,在旁边写上新的页码。档案拆订时,要求轻拉慢拽,必要时剪断装订线,减轻装订线对档案的磨损:档案装订时必须原孔装回,尽量采取三针装订法,即:使用三个针,分别从三个孔同时装订,这样可以减少、减轻线绳对档案的拉扯。
5.保持扫描加工人员稳定性
扫描人员流动性很大,新从业者多,当加工人员熟悉工作程序后,往往不是经常被抽调到公司的其他项目,就是跳槽离开。人员不稳必然造成工作熟练不稳定。当从业者不熟悉工作程序时容易对档案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公司的人员稳定档案馆不好把控,但是档案馆有责任对带班人员以及新人必要的告诫,以达到保护档案的目的。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科技档案 档案管理
我国是一个科技大国,一直秉承科技兴国的战略手段,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为我国留下了大量的科技档案。对于这些档案的管理,难度极高,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使一般档案无法同日而语。知识产权视角下的科技档案管理已不单单是档案的分类整理那么简单,而是与法律、经济等产生了联系。本文对知识产权视角下的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知识产权视角下的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
知识产权涉及面相对较广,不仅仅与经济紧密相连,更是与法律同样息息相关。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科技档案管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尤其是在知识产权方面。知识产权对于科技档案的管理非常重要,其可以保障科技档案的安全性与正确性等。截至现阶段,知识产权视角下的科技档案管理存在与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不够紧密、相关部门管理不力、工作人员态度及认识不够等问题。
(一)与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不紧密
知识产权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法律,与法律的结合非常紧密。关于知识产权,我国有专门的法律限制及规定,要求对科技档案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充分说明我国对科技的重视及知识产权的重视。我国的法律越来越完善,对于知识产权也有了详细的规定,但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在进行科技档案管理时,常常不重视科技档案管理的知识产权,导致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对于档案的作者没有准确的记载,难以通过作者对档案进行检索。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科技档案管理与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不够紧密,不对科技档案的知识产权进行详细的记载和审核。
(二)相关部门管理不力
科技档案由特定的部门进行管理,这个部门在科技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于影响着我国科技的M步和发展。我国是一个重视科技的国家,尤其重视科技的创新。科技的创新来源于对科技档案的参考和创新实践,大部分科技的创新都会对科技档案进行查阅,最后在前人经验的指导下,让科技创新变得更加简单。即使是如此,我国的科技档案在管理方面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相关部门管理不力。管理对于科技档案的保存是极重要的,甚至影响到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知识产权加入科技档案管理中以来,管理部门的责任就更加重大了,不仅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足够的认识,也要对经济方面有相应的了解。如今,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的责任不断增加,任务不断加重,导致其在科技档案管理的知识产权方面监管不力。
(三)工作人员态度及认识不足
科技档案是一个国家科发展最基本的记载,记录每个时期科技的进步发展,同时也为未来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参考,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于对中国历史的记载。我国很多科技创新与新发现就是在参考科技档案的基础上出现的,此外,科技档案的知识产权对于科技档案来说就是其身份,详细地记载了文献的作者,有了知识产权就象征着这个科技的文献是作者独有的,任何人不能抄袭,同样其他人也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进行使用。这就说明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的科技档案管理之所以难以促进我国科技的进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态度及认识不足。譬如,工作人员常常认识不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少对科技档案的知识产权进行审核,因此造成科技档案杂乱无章,往往一个科技档案对应的不止一个作者,这对于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是非常不利的,甚至会阻碍我国科技的发展。
二、知识产权视角下的科技档案管理的改进策略
就目前来说,我国知识产权视角下科技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了我国法律的威严,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下文将针对我国知识产权视角下的科技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改进策略,如培训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加强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及促进法律与科技档案的结合。
(一)培训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
与科技档案直接进行接触的就是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常常直接负责档案的整理、分类及管理,可以说,工作人员就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实施环节,这个环节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关键步骤,因此,工作人员要对科技档案管理的具体细节了然于胸。随着对于知识产权的逐步重视,科技档案管理已不仅仅是传统的整理、分类、登记及管理,更是增加了法律的内容,相关法律法规的加入使科技档案管理变得更加严谨和严格,要对科技档案的知识产权进行审核并加以保护。工作人员作为科技档案管理的关键环节,需要其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各项科技档案管理的讲座,其中要着重对其知识产权进行强调,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详细的解说。通过专项的培训让工作人员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使其在日常的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中重视科技档案的知识产权,并将其作为一种习惯。
(二)加强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
想要从根本上对科技档案知识产权进行重视,不在于工作人员,也不在于法律法规的限制,而在于管理部门的监管。并且相关部门的监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也不是短期的管理就能实现的。长时间、大力度的监管是科技档案管理愈加完善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自上而下地进行管理才能让知识产权在科技档案管理过程中受到足够的重视。即使现阶段我国的管理部门还未加强管理力度对科技档案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但是已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和进步,并已认识到了科技档案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下一步必定要加强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确保我国科技档案知识产权得到合理的保护,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管理。通过加大监管力度,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实现法律与科技档案的有力结合。
(三)促进法律与科技档案的结合
谈到知识产权,不得不提的就是法律,只有法律能确保知识产权受到合理的保护,尤其是在科技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科技档案管理过程中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法律,法律与科技档案管理的结合能实现知识产权受到保护。促进法律和科技档案管理相结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认识到知识产权对于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多次开展相应的科技档案管理与知识产权的专题讲座;最后,通过相关文件的,自上而下地学习法律与科技档案管理的相关内容。
三、结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见科技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往往国家各个时期的科技都浓缩在科技档案中,因此要重视科技档案管理,而知识产权作为科技档案管理中的一部分,更要受到足够的重视。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增强我国科技档案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力求对我国科技的发展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为肇庆市科技中心)
参考文献
[1] 高国华,叶晓静.试论知识产权视角下的科技档案管理[J] .四川档案,2014(03):
【题目】事业单位档案安全管理问题探究
【引言】事业机构档案信息管控研究引言
【第一章】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管理概述
【第二章】我国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安全现状
一、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现状
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与宣传方面,相关部门工作滞后,不能建立科学、健全的食品安全档案。一方面消费者要求安全,另一方面又对安全食品的公认度很低,消费者与生产者信息不对称。
1、食品档案工作缺少统一规划
由于食品管理权限不统一,不便管理,出现了管理部门之间相互排斥的现象,没有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加之监管模式不清晰和法律松弛,尚未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产生实质性的遏制作用。
2、食品档案大多资源短缺或结构不合理,没有完备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多、规模偏小,大多缺乏生产合格食品的必要条件,而相对较具规模的企业,由于体制等原因,在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市场经营等方面滞后,产品质量不容乐观。加之食品流通领域秩序混乱,缺乏安全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致使造假者有机可乘。以致建立有效的食品档案更是难上加难。
3、食品档案不健全给食品安全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食品档案工作不规范、不健全,给食品监管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目前,食品生产环境信息档案制度已经开始在我国许多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实践中被运用并日益普及开来,这一深入人心的制度为广大消费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吃到健康、放心食品带来希望。然而有了好的食品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意味着从此我们吃到的食品就安全、健康。事实也如此,许多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信息档案制度并没有能够在他们的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当前我国各地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没有很好地履行其监管责任,常常对一些企业放任自流,只是定期做一做巡查、抽查的例行工作而已。因而,一些不法的食品生产企业将食品生产信息档案管理制度视作儿戏,不予重视。以至于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流入到社会上危害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以上诸多问题的出现,很多都可以归为没有建立科学、健全的食品安全档案,造成设计、生产、流通、检验等环节出现了问题,所以,尽快建立科学、健全的食品安全档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食品安全档案的作用和对策
1、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为建立食品安全档案提供法律工具。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建立适合本国、本区域的食品安全档案。
2、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健全食品安全档案。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食品安全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同时,建立真实、健全、科学的食品安全档案,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依法加强权力监督,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各级人大作为地方最具权威的监督机构,依法实施法律监督和经济工作监督,是宪法赋予的职权,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启动监督程序,依法加强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和撤销违法的危害食品安全的行政行为。
4、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建立使公众信任的食品安全档案。有关生产、销售、检验部门应该与媒体密切合作,及时建立科学、健全的食品安全档案,并适时向社会进行适度,引导社会民众掌握可靠的信息,并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
三、优化食品安全档案的措施
1、建立健全食品档案工作体系,规范食品档案管理
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食品档案科学规范管理的条件,但由于传统思维影响,专业人员的缺乏,让
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建设举步维艰,缺乏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队伍,这些问题都是现代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的。对档案管理人员而言,他们不仅要掌握现代先进的操作技术,还需要对档案管理有专业的认识。
2、开展食品安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们对档案管理一直都缺乏真实深刻的认识,而现代人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处在压抑状态,信息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其次,档案部门无法提供高质量、高数量的信息,因此,尽快建立信息化的食品安全档案势在必行。
3、保证食品安全档案信息的安全
如今,信息网络化不断深入发展,档案信息得到了普遍应用,而安全问题成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档案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存在使用权限的问题,但网络容易受到黑客、病毒以及程序缺陷、技术淘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现代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为了保证信息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设计防御软件,严格执行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章。在每次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和网络系统建设的过程中,要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增强安全意识,防止失密、泄密事件发生。
4、建立跨区、跨部门之间的食品安全档案,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